CN103392444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2444B
CN103392444B CN201310251980.8A CN201310251980A CN103392444B CN 103392444 B CN103392444 B CN 103392444B CN 201310251980 A CN201310251980 A CN 201310251980A CN 103392444 B CN103392444 B CN 1033924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driving shaft
jackshaft
auger conveyor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19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2444A (zh
Inventor
文野裕一
北桥敏幸
福冈义刚
林茂幸
南龙一
詹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480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464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493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217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9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955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92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606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9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2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为了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行进机体(2)的操纵以及耙拢卷筒(10)的高度调节,在设置于驾驶部(5)前部的操纵塔(30)上,左右并排设置有机体转向用的操纵杆(31)、和对收割部(7)的耙拢卷筒(10)进行升降操作的卷筒操作杆(32)。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搭载有驾驶部的行进机体以及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上述结构的联合收割机中已知有下述联合收割机:为了对应于作物的高度改变耙拢作用高度,而以液压缸对耙拢卷筒进行升降调节,通过用手指操作设置在主变速杆的握持部上的开关旋钮,来使与耙拢卷筒升降用液压缸连接的电磁式控制阀进行切换动作(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28944号公报)。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方案,虽能够通过手指操作轻快地进行耙拢卷筒的高度调节,但是由于该开关旋钮设置在主变速杆的握持部上,所以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在进行主变速操作时,由于手无意接触开关旋钮而导致耙拢卷筒升降。尤其是对于缺乏驾驶经验的作业者来讲,容易进行这样的无意操作。
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利用高价的电磁控制阀作为耙拢卷筒升降用的液压阀,所以,会导致液压系统的成本增加,并且,为了使电磁控制阀适当地动作而希望供给特别洁净的动作油,从而需要在油过滤器检修和过滤器更换等液压系统维护管理方面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机体的操纵和耙拢卷筒的高度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方案在于,在所述驾驶部的前部竖立设置有操纵塔,在该操纵塔上左右并排设置有操纵杆和卷筒操作杆,所述操纵杆用于使所述行进机体转向,所述卷筒操作杆用于使设置于所述收割部的耙拢卷筒升降。
根据上述方案,在边收割边行进时,驾驶作业者能够通过操作操纵杆来设定机体行进方向,并能通过操作卷筒操作杆而对应于作物的高度对耙拢卷筒的作用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换握左右并排配备的操纵杆和卷筒操作杆,能快速选择机体操纵和耙拢卷筒的高度调节。另外,若使用两只手的话,还能够同时进行机体操纵和耙拢卷筒的高度调节。
此时,耙拢卷筒升降用的卷筒操作杆作为独立的杆而竖立设置,故需要有意进行握持操作,不像开关旋钮那样会发生错误操作或是因不小心的接触即能被简单操作。
因此,能容易地实现准确可靠的机体转向和耙拢卷筒高度调节。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行进机体的左右方向上,所述卷筒操作杆配备在所述操纵杆的外侧。该方案具有下述优点。
例如,在停止机体而进行收割部的检修维护等时,有时想要升降耙拢卷筒。此时卷筒操作杆容易被从机体下来的作业者的手接触到。因此,即使不再上到驾驶部,也能够从地面对耙拢卷筒进行升降操作。
另外,优选地,所述卷筒操作杆比所述操纵杆低地竖立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在收割作业中大体上是操纵杆的使用频率比卷筒操作杆的使用频率高,另外,由于移动行进中仅操作操纵杆,所以,卷筒操作杆不易影响操纵杆的操作,在操作方便性方面出色。另外,通过使杆高度形成得不同,即便快速操作也不易发生握持错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筒操作杆设置成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通过向中立位置的前方操作该卷筒操作杆,使所述耙拢卷筒进行下降动作,通过向中立位置的后方操作所述卷筒操作杆,使所述耙拢卷筒进行上升动作。
根据上述方案,卷筒操作杆的操作感觉和耙拢卷筒的升降动作方向对应,所以,不易出现操作方向的错误,能够快速将作用高度调节到所期望的高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操纵杆设置成能够沿左右以及前后方向摆动,通过向左右方向操作该操纵杆,朝杆操作方向进行机体转向,并且,通过所述操纵杆的向前操作而使所述收割部下降,通过所述操纵杆的向后操作而使所述收割部上升。
根据上述方案,可借助左右并列的操纵杆和卷筒操作杆来进行沿着作物列的机体操纵操作、与由田地的凹凸等引起的收割高度变化对应的收割部升降操作、以及与作物高度或倒伏情况对应的耙拢卷筒升降操作,杆的换握和同时操作容易进行。
另外,所述收割部和使该收割部升降的液压缸的第一液压阀连杆连结,并且,所述耙拢卷筒和使该耙拢卷筒升降的液压缸的第二液压阀连杆连结,而且,所述第一液压阀以及第二液压阀并列设置在所述操纵塔的内部。这样,具有下述优点。
根据该方案,两液压阀能够利用人为操作方式的廉价的滑阀式切换阀。人为操作式的切换阀,即使因动作油中杂质的影响等多少对滑阀的移动产生阻力,只要作用稍大的操作力而进行切换操作,则也能够消除杂质的影响,所以,不必如利用电磁控制阀时那样注意动作油的洁净。
另外,通过并排配备两个液压阀,容易将这些液压阀的压油供给系统以及从液压阀排油的排油系统的配管集中起来。
另外,在所述操纵塔的内部横架有通过所述操纵杆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而转动的转动支轴,该转动支轴与所述第一液压阀连杆连结,而且,通过将所述卷筒操作杆松动嵌合在所述转动支轴上,该卷筒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液压阀连杆连结。这样,具有下述优点。
根据该方案,能够将操纵杆的转动支轴兼用作卷筒操作杆的支点轴,对杆支承结构的简化有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驾驶部设有用于主变速杆以及副变速杆的操作面板,在所述副变速杆的操作路径中设有用于使停车制动器动作的停车位置。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联合收割机中,多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案,即,通过齿轮式的副变速机构对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构成的主变速装置变速后的正反动力进行多档变速来调节行进速度,在副变速机构的传动下游设有制动器。该制动器通过专用踏板的踩下操作进行制动动作,通过将踏板卡止保持在踩下位置上而设成停车状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95719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解除被踏入并卡止的踏板来解除制动器便能够行进,但是如果在忘记解除制动器的情况下进行机体的起动操作,则发动机会停止而需要再次起动。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在行进时,必定要将副变速杆操作到某一变速位置,所以,肯定会离开使停车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的停车位置。
因此,能够在不忘解除停车制动器的情况下使机体起动。
另外,如果将所述停车位置邻接于低速位置设置,则在机体起动时,将副变速杆从停车位置移开后首先移动到低速位置,要移动到高速位置则需要进一步有意对副变速杆进行移动操作。因此,不经意中将副变速杆操作到高速位置而使机体急起动的可能性变小。
另外,如果在上述副变速杆的高速位置与所述低速位置之间设置容许行进传动系统空转的中立位置,并且,在低速位置与所述停车位置之间阻止行进传动系统的空转,则例如在倾斜地面停车的情况下,将副变速杆操作操作到低速位置与停车位置之间时机体不会因自重而滑落移动,能够可靠地停在所期望的位置。
另外,如果将所述停车制动器构成为,将副变速机构的换档齿轮卡合固定在传动箱上而阻止行进传动系统的转动,则能够将无滑移发生的停车制动器制作成结构简单、部件少且廉价的制动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进机体由履带行进装置支承,并且,该履带行进装置的履带张紧装置具备:对履带施加张力的履带张紧轮、支承该履带张紧轮的张紧构架、使该张紧构架滑动而对所述张力进行调节的调节螺纹轴、旋合在该调节螺纹轴上的螺纹体、以及卡止该螺纹体的支承部,并且,在所述支承部和螺纹体之间设有游隙,所述游隙用于容许该螺纹体相对于所述张紧构架倾动。根据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履带张紧装置中,调节螺纹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履带架上并旋合在张紧构架上,通过转动操作调节螺纹轴,而借助调节螺纹轴进行移动操作,使张紧构架沿着履带架的导轨部滑动,由此,履带张紧轮相对于履带架移动,对履带的张紧度进行增减调节。
作为这种履带张紧装置,有例如日本实开平2-126984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在该现有技术方案中,以张紧轮支承部轴支承履带张紧轮的构架部分(相当于张紧构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履带架主体(相当于履带架)的后端部(相当于导轨部)上。跨构架部分的张紧轮支承部和履带架主体的螺纹支承部安装有调节螺纹杆(相当于调节螺纹轴)。并且,调节螺纹杆与构架部分的张紧轮支承部上固定设置的螺纹部件旋合。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若履带架的导轨部和与该导轨部嵌合的张紧构架之间的嵌合游隙变大,则在转动操作调节螺纹轴时,张紧构架会相对于履带架产生松动,由此在调节螺纹轴与张紧构架的螺纹部之间产生扭斜,容易发生调节螺纹轴的转动操作变沉重或是无法进行的情况。因而,为了能够轻松且高效地进行履带的张紧度调节,需要能够轻快且顺畅地转动操作调节螺纹轴,从而需要提高履带架和张紧构架的制作精度,以便使履带架的导轨部和张紧构架以松动极小的状态嵌合。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当转动操作调节螺纹轴时,由张紧构架的卡止支承部卡止支承螺纹体,从而螺纹体相对于调节螺纹轴旋转,接受借助调节螺纹轴进行的移动操作,而与张紧构架一起相对于导轨部移动,张紧构架沿着履带架的导轨部移动。此时,即使张紧构架与导轨部之间产生稍许松动,由于卡止支承部容许螺纹体相对于张紧构架倾动而使得螺纹体相对于张紧构架倾动,从而也不会因张紧构架的松动而引起调节螺纹轴与螺纹体的扭斜,张紧构架能顺畅地滑动而使履带张紧轮向履带张紧度的增加侧或减少侧移动,并且,可轻松且顺畅地转动操作调节螺纹轴而对履带张紧轮进行移动调节。
因此,在进行履带的张紧调节时,能够轻松且高效地进行轻巧而顺畅的调节螺纹轴的转动操作,而且能够以允许在履带架的导轨部与张紧构架之间产生稍许松动的比较粗的制作精度,廉价地制作获得履带架和张紧构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设有谷粒回收部,在所述谷粒回收部的前部竖立设置有支承框,在该支承框的上部安装有燃料箱。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驾驶部的后方设有谷粒回收部的联合收割机中,例如如日本特开2002-9533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燃料箱是设置在机体后部下方的。或是如日本特开2000-26213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配备在驾驶部的踏板下方。
在这样的现有技术方案中,虽可通过将燃料箱设置在机体的较低位置上而使得燃料补给容易进行,但由于燃料箱相对于发动机来说处于较低的位置,故需要在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中装备电动式供给泵,成本因此而相应提高。
另外,为了获知燃料的残余量,而在燃料箱中设置液面传感器,在驾驶部的操作面板等上设置以机械方式或是电气方式与该传感器相连的燃料计,这也会增加成本。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燃料箱设置在比发动机高的位置上,从而能够借助自重下流而将燃料供给到发动机。
因此,能够省去用于从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供给泵,能够相应地降低成本。
另外,如果将具备装袋用排出口的谷粒贮仓连结支承在所述支承框上而构成谷粒回收部,则能够将支承谷粒贮仓的坚固的支承框兼用于燃料箱的支承,从而通过部件的共用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如果将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和所述谷粒贮仓的上表面设定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则在对燃料箱进行燃料补给时,能够将补给用容器放置到燃料箱或谷粒贮仓之上而轻松地进行补给作业。
另外,如果在所述燃料箱的外侧面上设置液面透视式燃料表,则无需液面传感器和燃料计,可有效地降低成本。
另外,如果在所述支承框上突出设置向上方弯曲的钩形支承臂,将所述燃料箱从上方卡入支承在该支承臂上,并借助跨支承框和支承臂挂设的支承带从上方将燃料箱压入并固定,则能够以支承臂保持燃料箱,因而即使是重量大的大容量燃料箱也能够进行可靠牢固的支承。
而且,如果将覆盖所述发动机的机罩构成为能够向机体横向外侧转动敞开,在该机罩的转动轨迹的上方设置所述燃料箱,则能够通过摆动敞开机罩而大幅地敞开发动机室,发动机周围的维护性优异。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进行如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方案以及由该特征方案起到的有利作用及效果将变得明了。
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不同的明确说明,“右”以及“左”所指的是从正面观看联合收割机时的“右”以及“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传动系统图。
图5是收割部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耙拢卷筒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旋转转换机构的纵剖后视图。
图8是收割刀驱动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耙拢卷筒变速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耙拢卷筒变速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杆操作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杆操作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驾驶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14是表示防尘管道上部的立体图。
图15是传动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副变速机构以及停车制动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侧部离合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8是变速操作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变速杆基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20是变速杆操作部的俯视图。
图21是传动箱的俯视图。
图22是控制阀安装部的分解侧视图。
图23是履带行进装置整体的侧视图。
图24是图23后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25是履带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26是履带张紧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7是履带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28是上部履带架的剖视图。
图29是履带张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其它结构的履带张紧装置的、与图29对应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3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4是驾驶部的侧视图。
图35是驾驶部的主视图。
图36是驾驶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37是驾驶部的纵剖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任一个实施方式都是基于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的。
所说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是指投入收割禾秆的整个杆而进行脱粒处理的类型的联合收割机,也称之为整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此,将一边通过喂入链对收割禾秆的株根侧进行夹持/输送一边对收割禾秆的穗尖侧进行脱粒处理的类型的联合收割机称为“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但以下所说明的结构的一部分对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来说也是通用的。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30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右侧视图。
该联合收割机,在具备左右一对履带行进装置1的行进机体2上,左右并排地配备有轴流型的脱粒装置3和装袋式的谷粒回收部4,并且,在谷粒回收部4的前方配备有驾驶部5。在脱粒装置3的前部,以绕支点P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收割禾秆输送用的进料器6,在该进料器6的前端连结着具有与机体横向宽度大致相当的收割宽度的收割部7,并且,在驾驶部5的下方横向配备有水冷式的发动机8。
在行进机体2的前部和进料器6的下部之间架设有液压缸9,借助该液压缸9的伸缩动作,收割部7与进料器6一体地绕所述支点P摆动升降。在收割部7的前部上方装备有耙拢卷筒10,该耙拢卷筒10向后方耙拢并拉起所种植的禾秆。
收割部7具备:构成为纵壁状的左右一对分禾构架11、推子型的收割装置12、将所收割的禾秆横向送给到收割宽度中间的螺旋输送器13、以及连接左右分禾构架11的下部彼此的输送台面14。进料器6通过在前后贯通的筒形输送箱15内部收纳上拢输送机16而构成。该上拢输送机16通过跨纵向卷绕的左右链条16a横架连结输送杆16b而构成,由螺旋输送器13横向送给过来的禾秆沿着输送箱15的底面被上拢输送,并被投入到脱粒装置3的前端。
上述螺旋输送器13在螺旋输送器滚筒17的外周上设置有左右的螺旋翼片18,该螺旋输送器滚筒17沿从前方朝向下方的一定方向被旋转驱动,该左右的螺旋翼片18朝向进料器6的前端入口横向送给收割禾秆,并且,上述螺旋输送器13在与所述前端入口对置的滚筒外周部分的周向四个部位上,装备有随着滚筒旋转而进行突出退避动作的左右各一对耙拢指19,将在较宽范围内收割的禾秆沿着输送台面14横向送给并合流到收割宽度中间,并用耙拢指19强制耙拢供给到进料器6的前端入口。
在螺旋输送器滚筒17的外周靠右部位,另外装备有在右侧螺旋翼片18的横向送给作用区域中动作的辅助耙拢指20,在从进料器6的前端入口沿横向离开的部位于螺旋输送器13的前方倒在输送台面14上的禾秆被辅助耙拢指20耙拢至螺旋翼片18的横向送给作用区域,并借助螺旋翼片18的横向送给作用而被输送到耙拢指19的作用区域。
所述耙拢卷筒10经由支承托架22轴支承在绕基端支点a上下摆动自如的左右一对支承臂21的前部,能够通过借助液压缸23使支承臂21上下摆动,而改变耙拢卷筒10的耙拢作用高度,并且,能够通过沿着支承臂21滑动调节支承托架22而前后调节耙拢作用位置。如图9、10所示那样,支承托架22被手动滑动调节,并且,通过将连结销26插通到支承托架22上具备的连结孔24、和支承臂21的前后多个部位上具备的连结孔25中,而对支承托架22进行固定。
如图5及图6所示,耙拢卷筒10具备:经由支承托架22被水平支架在左右的支承臂21上的卷筒驱动轴76、连结固定在该卷筒驱动轴76左右的正五边形卷筒构架7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水平支架在左右卷筒构架77的五处顶部之间的叉齿安装轴78、并列安装在叉齿安装轴78上的多根耙拢用叉齿79、和以相对于卷筒构架77的驱动轴心b向后方偏离的偏心轴心c为中心转动自如地得到支承的正五边形辅助卷筒构架80等,从各叉齿安装轴78的端部朝向后方固定延伸的转动限制臂33a的末端部枢轴支承连结在所述辅助卷筒构架80的各顶部,当卷筒构架77以驱动轴心b为中心转动(公转)时,与之联动地,辅助卷筒构架80以偏心轴心c为中心同步地随动转动,由此,各叉齿安装轴78相对于卷筒构架77朝向与卷筒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步地自转转动,因而,各叉齿安装轴78的叉齿79始终维持朝下的姿势而进行公转移动,发挥耙拢作用。
下面,对操作收割部升降用的所述液压缸9以及耙拢卷筒升降用的所述液压缸2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13所示那样,在驾驶部5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8的箱形发动机机罩28,在该发动机机罩28之上装备有驾驶座席27,并且,在驾驶座席27的前方竖立设置有盒状的操纵塔30。如图11、图12所示那样,在该操纵塔30内部,经由支承板39并排设置有:收割部升降用的滑阀式液压阀(相当于第一液压阀)V1、和耙拢卷筒升降用的滑阀式液压阀(相当于第二液压阀)V2,并且,左右并排竖立设置有从操纵塔30的上面进行机体转向以及收割部升降的操纵杆31、和进行耙拢卷筒升降的卷筒操作杆32,操纵杆31与液压阀V1以机械方式连结(这里是连杆连结),卷筒操作杆32与液压阀V2以机械方式连结(这里是连杆连结)。耙拢卷筒升降用的卷筒操作杆32配备在较操纵杆31靠机体横向外侧处,从而手容易从地面触及卷筒操作杆32。而且,卷筒操作杆32设定成比操纵杆31低。
在操纵塔30的内部,以可绕横向轴心d转动的方式横架有转动支轴33,在连结固定于该转动支轴33上的托架34上支承有操纵杆31,并且,从转动支轴33以能够一体转动的方式突出设置的操作臂35、和液压阀V1的滑阀s1经由连杆36联动连结。通过绕横向轴心d摆动操作操纵杆31而将其操作到中立位置N的前方,液压阀V1的滑阀s1被压下,液压缸9缩短,收割部7进行下降动作,通过将操纵杆31操作到中立位置N的后方,液压阀V1的滑阀s1被拉起而使液压缸9伸长,收割部7进行上升动作。当将操纵杆31返回到中立位置N时,液压缸9停止伸缩动作,收割部7的升降停止。操纵杆31能以前后朝向的支点e为中心左右摆动地支承于托架34,通过其左右操作如后所述进行机体转向。
耙拢卷筒升降用的卷筒操作杆32以能够绕横向轴心d转动的方式松动嵌合支承于横架的所述转动支轴33,从其杆基端轴毂32a以能够一体转动的方式突出设置的操作臂37和液压阀V2的滑阀s2经由连杆38联动连结。通过绕横向轴心d摆动操作卷筒操作杆32而将其操作到中立位置N的前方,液压阀V2的滑阀s2被压下,液压缸23缩短,耙拢卷筒10下降。反之,通过将卷筒操作杆32操作到中立位置N的后方,液压阀V2的滑阀S2被拉起而使液压缸23伸长,耙拢卷筒10上升,当将卷筒操作杆32返回到中立位置N时,液压缸23停止伸缩动作,耙拢卷筒10的升降停止。
如图13、图14所示那样,在所述发动机机罩28的上方,以位于驾驶座席27后侧的方式配备有燃料箱90,并且,在发动机机罩28的横向外侧,比机罩上表面更高地竖立设置有吸气管道91。在吸气管道91上,朝内以及朝外地设有除尘结构的吸气口92,经过吸气管道91而被净化了的外部空气被吸引导入到机罩内的散热器93。吸气管道91能够绕下部的支点h朝横向外侧摆动而敞开,通过敞开吸气管道91使散热器93露出,能够进行冷却水的补给和清扫等维护。对从燃料箱90上表面突出设置的供油口90a进行覆盖的朝下コ字形的罩94突出设置在吸气管道91的上部内侧,通过摆动敞开吸气管道91而使供油口90a露出。
接着,对发动机动力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那样,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分到行进系统和作业系统,行进系统的动力经由带张紧式的主离合器40而带传递到主变速机构41。主变速机构41由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构成,从该主变速机构41输出的正转(前进)或者反转(后退)的变速动力被输入到传动箱42。被输入到传动箱42的动力通过齿轮式的副变速机构43进行高低两档变速,之后,经由左右一对侧部离合器44分支到左右的车轴45上,从而传递给左右的履带行进装置1。
侧部离合器44构成为液压操作式,并且,操作左右侧部离合器44的液压操作阀V3(参照图11)借助所述操纵杆31绕前后朝向的支点e进行的左右摆动而被操作。当操纵杆31位于左右中立位置时,左右的侧部离合器44均“接合”,从而直线行进,通过向左方或右方操作操纵杆31,被操作侧的侧部离合器44“断开”,仅单侧的履带行进装置1进行驱动,从而行进机体2向操纵杆31的操作方向转弯。侧部制动器SB与侧部离合器44连结,当在断开侧部离合器44之后继续更进一步地放倒操纵杆31时,侧部离合器44被断开的一侧的侧部制动器SB进行制动动作,从而对驱动被断开了的履带行进装置1施加制动,通过原地转弯(原地转向)进行机体转向。
从发动机动力分支出的作业系统的动力,经由带张紧式的脱粒离合器50而带传递到脱粒装置3的输入轴、即风车轴(winnowing-fanshaft)51上。传递到风车轴51上的动力,在机体左侧进一步分支到两个系统,一部分分支动力经由传动带55、56传递到脱粒装置3所具备的一次物横向送给用的一次螺旋轴52、二次物横向送给用的二次螺旋轴53以及摆动分选箱驱动轴54等,并且,另一部分的分支动力经由传动带59传递到配备在脱粒装置3前部的锥齿轮箱57的输入轴58,借助被锥齿轮箱57转换了方向的动力,来驱动处理滚筒60。
锥齿轮箱57的输入轴58和横架在所述进料器6基端的进料器驱动轴61经由带张紧式的收割离合器62所作用的传动带63联动连结,借助传递到进料器驱动轴61上的动力,如下述那样驱动上拢输送机16、螺旋输送器13、收割装置12以及耙拢卷筒10。
在收割部7的背部右侧横架支承有中间轴65,该中间轴65的左端部和进料器驱动轴61的右端部经由链条66联动连结,并且,中间轴65的右端部和突出到收割部7右侧的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链条68联动连结。
在中间轴65的右端附近装备有旋转转换机构70,该旋转转换机构70将中间轴65的绕横向轴心的旋转转换为绕前后朝向轴心的往复转动。如图7所示,旋转转换机构70,通过以能够绕倾斜轴心f转动的方式将倾斜轴毂72空转自如地外嵌安装在与中间轴65连结的倾斜头71上,并且经由轭架73将传动轴74连结在一对支点销72a上而构成,该一对支点销72a设置在该倾斜轴毂72的外周对角位置上。通过中间轴65绕横向轴心的旋转,使所述倾斜轴毂72的倾斜轴心f正反摆头动作,从而,使经由支点销72a以及轭架73而与该倾斜轴毂72联动连结的传动轴74以规定角度往复转动。
如图8所示,所述传动轴74沿着右侧分禾构架11的外侧面向前下方延伸,连结在传动轴74前端的摆动臂75和所述收割装置12经由连结连杆75a联动连结,通过传动轴74的往复转动,收割装置12的收割刀12a被以一定行程左右往复驱动。
在装备有耙拢卷筒10的支承臂21的基部右侧,与支承臂21的基端支点a同心地设有中继轴81,该中继轴81和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链条82联动连结,并且,中继轴81和卷筒驱动轴76经由传动带83联动连结。在中继轴81上并列装备有大直径的传动带轮84a和小直径的传动带轮84b,与此相对,在卷筒驱动轴76上具备有单一的从动带轮85,通过将传动带83改挂在传动带轮84a、84b中的任一个上,能够对耙拢卷筒10进行高低两档变速。
从动带轮85在轴心方向上的设置位置设定成与并列配备的传动带轮84a、84b的左右中间位置相当,无论选择哪一个传动带轮84a、84b,传动带83都能以稍稍扭挂的状态卷绕。
一对张紧辊87作用在传动带83的松弛侧路径上,所述一对张紧辊87安装在通过被摆动施力而能够绕支点g天平式摆动的张紧臂86上,通过这些张紧辊87对传动带83的弯曲卷绕,可与耙拢卷筒10的前后位置改变无关地适当张紧皮带。
下面,参照图15至图17对上述主变速机构41以及传动箱42的内部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主变速机构41采用的是公知结构的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即,在接合在一起的变速箱151和厚板状端口块(ポートブロック)152之间,收纳轴向柱塞型的可变容量型泵41P和轴向柱塞型的定容量型马达41M,借助形成于端口块152的内部油路(未图示)使泵41P和马达41M连通。作为输入轴的泵轴153上被传递以发动机动力,并且,将从作为输出轴的马达轴154输出的变速动力传递到传动箱42。
在变速箱151的横向外侧连结有泵壳155。在该泵壳155中,组装有由泵轴153的延长部同心驱动的次摆线型的供给泵CP。来自供给泵CP的排出油,在被安装在变速箱151上表面的油过滤器156净化之后,经由箱壁内的内部油路157而供给到形成于端口块152的供给油路(未图示)。
泵41P的排出油量以及排出方向是通过斜盘158的角度改变而改变的,进行该斜盘158的角度调节的变速操作轴159(参照图18)和装配在驾驶部5的主变速杆160(参照图18)如后述那样连杆连结。
在上述传动箱42中横架支承有第一轴161、中间轴162、第二轴163以及左右一对上述车轴45,跨第一轴161和中间轴162装备有上述副变速机构43。在第一轴161上固定有与安装在马达轴154的箱内端部上的输出齿轮G1啮合的输入齿轮G2,并且,花键安装有一体装备着小径齿轮G3以及大径齿轮G4的副变速用换档齿轮SG。在中间轴162的左右中央部松动嵌合支承有变速齿轮CG,该变速齿轮CG是通过将能够与上述小径齿轮G3啮合的大径变速齿轮G5和能够与上述大径齿轮G4啮合的小径变速齿轮G6一体化而成的。通过使换档齿轮SG向图中右方移动而选择小径齿轮G3啮合至大径变速齿轮G5,呈现图16(a)所示的“低速”位置L,通过使换档齿轮SG向图中左方移动而选择大径齿轮G4啮合至小径变速齿轮G6,呈现“高速”位置,通过将换档齿轮SG移动到不与变速齿轮CG啮合的中间位置,而呈现“中立”位置。
在装备有换档齿轮SG的第一轴161的一个轴支承部位,装备有停车制动器PB。该停车制动器PB,通过阻止换档齿轮SG的转动而将与该换档齿轮SG啮合联动的传动下游侧固定,结构如下。
在换档齿轮SG中的大径齿轮G4的外侧面上,突出设置有卡合爪165,并且,换档齿轮SG能够比上述“低速”位置更向卡合爪突出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第一轴161的轴支承部位上,从轴心方向与换档齿轮SG对置地配备有嵌合固定在箱侧壁上的制动板166。当换档齿轮SG比“低速”位置更向卡合爪突出方向移动时,呈现图16(b)所示的“停车”位置P,上述卡合爪165与形成于制动板166的锁定孔167卡合,换档齿轮SG的转动受到阻止。在此,即使在换档齿轮SG的卡合爪165与制动板166卡合的状态下,也可维持小径齿轮G3与大径变速齿轮G5的啮合状态,将与变速齿轮CG啮合联动的传动下游侧的传动系统固定,从而将履带行进装置1固定。
在中间轴162的左右,以能够沿轴心方向滑动的方式松动嵌合支承有构成侧部离合器44的离合器齿轮G7。在第二轴163上,松动嵌合支承有与各离合器齿轮G7啮合的一对输出齿轮G8。通过使离合器齿轮G7向内侧滑动,与形成于上述变速齿轮CG中心的内齿齿轮G9啮合而成为“离合器接合”状态。通过使离合器齿轮G7向外侧滑动,得到从上述内齿齿轮G9脱离的“离合器断开”状态。通常情况下,借助外嵌安装在中间轴162上的弹簧168,朝向“离合器接合”方向对各离合器齿轮G7滑动施力。离合器齿轮G7宽度较宽,无论在“离合器接合”还是在“离合器断开”时,都能够始终与输出齿轮G8啮合。
各输出齿轮G8一体连结在松动嵌合支承于第二轴163的中间小径齿轮G10上,并且,各中间小径齿轮G10分别与固定在各车轴45内侧端部上的大径减速齿轮G11啮合,从各输出齿轮G8输出的动力被减速传递到左右车轴45上。
因此,当左右侧部离合器44均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时,从左右的输出齿轮G8输出等速的动力,左右履带行进装置1被以等速驱动,从而直线行进。当单侧的侧部离合器44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时,朝向单侧履带行进装置1的动力传递被切断,仅驱动另一侧履带行进装置1,从而进行机体转向。
如图17所示那样,轴毂部169从各离合器齿轮G7朝外侧延长,在该轴毂部169上花键外嵌固定有操作板171,所述操作板171的朝向外侧的滑动移动被止动环170阻止。隔着推力轴承172而与该操作板171对置的环状活塞173装备在传动箱42的壁面上。环状活塞173借助压油的供给而向外侧进出移动,从而推压操作板171,克服弹簧168的作用力使离合器齿轮G7向外侧、也就是向离合器断开方向滑动。
在中间轴162的左右端部附近设有作用于上述离合器齿轮G7的侧部制动器SB。该侧部制动器SB由多板摩擦制动器构成,该多板摩擦制动器在轴心方向上交替重合有卡合在轴毂部169外周的摩擦板175和卡合在固定轴承箱176内周的摩擦板177,离合器齿轮G7越过“离合器断开”位置而进一步向外侧滑动时,操作板171压接重合的摩擦板175、177而对离合器齿轮G7施加摩擦制动。
因此,当一侧的离合器齿轮G7向外侧滑动而到达“离合器断开”位置时,驱动被断开了的一侧的履带行进装置1空转,进行缓慢的机体转弯(慢转弯)。当该离合器齿轮G7继续向外侧滑动时,通过侧部制动器SB对驱动被断开了的一侧的履带行进装置1进行制动,进行原地转弯(原地转向)。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2对上述主变速机构41、副变速机构43以及侧部离合器44的操作结构进行说明。
在驾驶部5的驾驶座席27前方竖立设置有操纵塔30,并且,在驾驶座席27的左侧配备有侧部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一例)182,该侧部操作面板182用于操作上述主变速机构41的主变速杆160以及副变速机构43的副变速杆197。如图18所示,在支承侧部操作面板182的支承构架183上设有托架184,在该托架184上以能够绕横向支点B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杆基端部件185。在该杆基端部件185的上端部以能够绕前后朝向的支点C左右倾动的方式连结有上述主变速杆160。如图20所示,主变速杆160能够沿着开口形成在侧部操作面板182上的高低错位状操作孔(主变速杆的操作路径的一例)186向前后摆动操作。
上述杆基端部件185的另一端和连结在上述变速操作轴159的突出端的变速操作臂187,通过推拉杆188联动连结,当主变速杆160处于设定在操作孔186中的阶梯部的“停止”位置时,上述斜盘158成为与泵轴153正交的角度,泵41P不进行排出,马达41M停止。当主变速杆160从“停止位置”被操作到前方的前进操作路径时,斜盘158向正方向倾动与杆操作量对应的角度,压油被向正方向排出,马达轴154正转,进行前进变速。当主变速杆160从“停止”位置被操作到后方的后退操作路径时,斜盘158向反方向倾动与杆操作量对应的角度,压油被向反方向排出,马达轴154反转,进行后退变速。
如图19所示,在上述横向支点B上装备有对杆基端部件185的转动施加摩擦阻力的蝶形弹簧189。该摩擦阻力设定成比从变速操作轴159经由推拉杆188传递来的变速操作反力大,由此,能够将主变速杆160摩擦保持在任意的操作位置上。
上述变速操作轴159通过液压的脉动等而作用旋转振动,为了抑制该振动向主变速杆160的传递,在推拉杆188的中途设有橡胶式或弹簧式的减振器190。
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操作副变速机构43的上述换档齿轮SG的拨叉191,以能够沿横架固定在传动箱42上的支轴192滑动的方式得到支承,与该拨叉191卡合的操作臂193经由操作轴194而绕前后方向的支点d摆动自如地得到支承。在支轴192上的轴心方向四个部位形成有定位槽195,拨叉191可稳定地保持在“高速”、“中立”、“低速”以及“停车”位置上。
如图20所示那样,在上述侧部操作面板182上设有上述主变速杆160的操作孔186,并且,在较该操作孔186靠驾驶座席27的位置上设有直线状的操作孔(副变速杆的操作路径的一例)196,比主变速杆160短的副变速杆197从操作孔196突出设置以便能够前后操作。该副变速杆197以能够绕横向支点e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述托架184上,从杆基端延伸出的操作臂197a和与连结在上述操作轴194外端的操作杆198经由操作杆199联动连结。
副变速杆197的操作路径中,在其最后方设定有适于非作业时的移动行进的“高速”位置H,在H前方设定有“中立”位置N,在更前方设有适于作业行进的“低速”位置L,在最前方设有“停车”位置P。在将副变速杆197从“低速”位置L移动到“停车”位置P时,如上述那样,换档齿轮SG维持与变速齿轮CG啮合的啮合状态,而不会出现空转状态。因此,例如在坡道等斜面上停止行进而挂上停车制动器PB时,机体不会因自重而滑落。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在传动箱42上连结有控制阀V,该控制阀V对压油向操作左右侧部离合器44的环状活塞173的给排进行控制。传动箱42构成为左右分割结构,控制阀V经由衬垫201以及中间板102螺栓紧固连结在跨传动箱42的接合面形成的座面42a上。形成在控制阀V的安装面上的压油供排用端口103和形成在座面42a上的端口104连通连接,并且,在其连接部位通过O形环105进行油封。
控制阀V的操作臂106经由连结机构(未图示)与从上述操纵塔30竖立设置的操纵杆107联动连结。当操纵杆107位于左右中立位置时,左右侧部离合器44均成为“离合器接合”状态,从而进行直线行进。当向左右任一侧操作操纵杆107时,被操作侧的侧部离合器44成为“离合器断开”状态,仅通过单侧履带行进装置1的驱动使行进机体2向操纵杆107的操作方向转向。当在断开操作侧部离合器44后进一步放倒操纵杆107时,侧部离合器44被断开的一侧的侧部制动器SB动作,对驱动被断开的履带行进装置1施加制动,如上述那样进行原地转弯(原地转向)的机体转向。上述操纵杆107构成为能够前后左右进行十字操作,并且,操纵杆107和液压缸9的控制阀(未图示)连结,使得上述液压缸9通过操纵杆107的向前操作而进行缩短动作,使收割部下降,液压缸9通过其向后操作而进行伸长动作,使收割部上升。
下面,对履带行进装置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履带行进装置1包括:履带架213,经由前后一对连结构架212被支承在行进机体2的机体构架2A上;接地滚轮214,空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履带架213的前后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履带驱动轮216,支承在设于上述机体构架2A的传动箱42上;履带张紧装置220,具备位于上述履带架213后端附近的履带张紧轮221;上部滚轮218,空转自如地支承在从上述履带架213的中间部延伸出来的支承构架217上;以及环状履带219,卷绕在上述各轮体214、216、218、211上,橡胶制成。
当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到传动箱42时,借助该驱动力驱动履带驱动轮216向前进侧或是后退侧旋转,由此,环状履带219在由履带张紧轮221维持规定张紧状态的同时被履带驱动轮216驱动,沿着各接地滚轮214、上部滚轮218、履带张紧轮221向前进侧或后退侧转动。
如图23所示,上述履带架213具备:对上述各接地滚轮214进行支承的下部履带架213a、以及连结在该下部履带架213a上侧的角管状上部履带架213b。如图28所示,上述上部履带架213b是通过将两张弯折钣金213c组合成一根角管状并进行熔接而构成的。
如图24、图25等所示,履带张紧装置220包括:由上述上部履带架213b构成且设置在上述履带架213后端部的导轨部222、前端侧内嵌在该导轨部222中而滑动自如地得到支承的张紧构架223、经由支轴连结体224以及支轴225而空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张紧构架223的后端部的上述履带张紧轮221、以及跨设置在上部履带架213b上的螺纹支承体226和设置在张紧构架223上的螺纹体227安装的调节螺纹轴228。
如图25、图27、图29所示,上述螺纹支承体226具备:旋转自如地插通有位于调节螺纹轴228前端部的六角轴形操作部228a的螺纹轴孔226a、和在该螺纹轴孔226a周围与调节螺纹轴228的凸缘228b抵接而起到承挡作用的止动面226b,克服由于履带219的张力而施加在调节螺纹轴228后端侧的载荷,承挡并支承调节螺纹轴228。
如图25至图27所示,上述螺纹体227通过阴螺纹孔旋合在调节螺纹轴228的后端侧。该螺纹体227由设置在张紧构架223后端部上的卡止支承部(卡止螺纹体的支承部的一例)230支承,与张紧构架223一同相对于履带架213的导轨部222移动,并且,不相对于张紧构架223旋转,进而,相对于张紧构架223稍微倾动。
也就是说,履带张紧装置220中,调节螺纹轴228将履带架213的螺纹支承体226作为反作用部件,克服履带219的张力而经由螺纹体227将张紧构架223保持在调节位置上,由此,履带张紧轮221被保持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上,将履带219张紧操作成为规定的张紧状态并维持该状态。此时,将装拆自如的止转体231安装在调节螺纹轴228的操作部228a上,止转体231的六边形止转孔231a(参照图29)与操作部228a卡合,止转体231的弯折片231b(参照图29)与螺纹支承体226抵接而被止转,从而进行调节螺纹轴228的止转。另外,如图25、图27所示那样,通过将装拆自如的防脱销232安装在调节螺纹轴228的操作部228a上,而防止支转体231的脱落。
为了对履带219的张力进行调节,从调节螺纹轴228的操作部228a拆下止转体231以及防脱销232,转动该操作部228a。于是,调节螺纹轴228转动,将履带架213的螺纹支承体226作为反作用部件而使螺纹体227向前方或向后方移动,由此,张紧构架223随同螺纹体227一起沿着导轨部222向前方或是后方移动。此时,即使在张紧构架223和导轨部222之间稍微产生松动,由于随之螺纹体227相对于张紧构架223倾动,所以也不会在调节螺纹轴228与螺纹体227之间产生扭斜,从而能够轻松顺畅地转动调节螺纹轴228,对张紧构架223进行移动操作。通过张紧构架223的移动,当履带张紧轮221相对于履带架213向前方移动时,履带219的张紧度减小,相反,当履带张紧轮221相对于履带架213向后方移动时,履带219的张紧度增加。
如图25至图27、图29所示那样,张紧构架223的卡止支承部230包括:固定设置在张紧构架223后端部上并能够将上述螺纹体227收纳在收纳孔233a中的保持件233、在该保持件233后方固定设置在张紧构架223的上述支轴225以及上述支轴连结体224上的后卡止体234、以及从上述保持件233的外侧装拆自如地嵌入安装的前卡止体235。在后卡止体234以及前卡止体235上设有供上述调节螺纹轴228插通的螺纹轴孔234a、235a。
即,卡止支承部230中,后卡止体234对收纳在保持件233中的螺纹体227后表面起承挡作用,前卡止体235对收纳在保持件233中的螺纹体227前表面起承挡作用,由此对螺纹体227进行卡止支承,使其能够与张紧构架223一同相对于导轨部222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卡止支承部230中,保持件233在螺纹体收纳孔233a周围对螺纹体227的周围起承挡作用,这样来阻止螺纹体227相对于张紧构架223旋转。而且,卡止支承部230通过在前卡止体235、后卡止体234以及保持件233与螺纹体227之间分别设置稍许游隙(融通),而允许螺纹体227相对于张紧构架223进行稍许倾动,来吸收张紧构架223相对于导轨部222的松动。
上述履带张紧装置220也可采用如图30所示那样的结构。
在图30所示履带张紧装置220的情况下,履带张紧轮221的支轴225直接连结在张紧构架223的后端部。另外,卡止支承部230的后卡止体234连结在支轴225以及张紧构架223上。另外,卡止支承部230的保持件233与张紧构架223的横侧面以及上表面连结。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1至图37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1至图35所示,驾驶座席27安装在箱状的机罩326之上,该机罩326将搭载于行进机体2的机体构架2A的发动机8包围起来。
侧部操作面板182与驾驶踏板327之间由侧板328堵塞。该侧板328仅在其上端边缘与侧部操作面板182螺纹连结,侧板328的折出下端边缘328a被压入并卡止在驾驶踏板327上,侧板328的后端边缘328b由机罩326压入卡止。
上述谷粒回收部4构成为装袋回收谷粒的方式,具备:将由脱粒装置3分选后的谷粒贮存起来的谷粒贮仓332、卡止并保持回收袋333的袋承接棒334、以及作业台面335等。
谷粒贮仓332被连结支承在从机体构架2A竖立设置的前后一对支承框336的上部,在其底部设有前后一对具备滑动活门337的排出口338。袋承接棒334对应各排出口338分别前后一对地横向悬臂状配置,多个回收袋333被插入到袋承接棒334上而被悬挂支承。
在作业台面335的外侧端装备有辅助台面339,该辅助台面339能够摆动切换成与作业台面335相连的作业姿势和大致铅直立起的收起姿势。搭乘于作业台面335以及辅助台面339的装袋作业者,将安装在袋承接棒334上的回收袋333从近前的回收袋起依次装填到排出口338下方,封闭满袋了的回收袋333上端开口的紧固件(未图示)并将其从袋承接棒334摘下,将满袋的回收袋333临时放置在辅助台面339上或是放置在农场中。从前侧的支承框336延伸设置有供站立在台面上的装袋作业者倚靠身体的挡腰臂340。
参照图36以及图37,支承有谷粒贮仓332的前侧支承框336通过用上下横框336b、336c将左右一对支柱框336a连结起来而构成,下侧的横框336c向机体内侧延长而与脱粒装置3的右侧面连结。在各支柱框336a的上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向上方弯曲的钩型支承臂341,在该支承臂341上从上方卡入支承有燃料箱342。卡入支承的燃料箱342,被跨支承框336和支承臂341末端部挂设的支承带343从上方压入固定。
从燃料箱342经由供给管344而借助自重流出的燃料,经过被安装支承在支承框336上的水分离器345而流入到燃料过滤器346中,被除去了水分以及杂质后的清洁燃料流下供给至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泵330。从燃料喷射泵330排出的燃料的剩余部分经由返回管347而返回到燃料箱342的上部。
作为被机罩326包围的发动机8,采用的是在横向外侧竖立设置有散热器348的水冷横置型柴油发动机,经由连续设置在机罩326横向外侧的吸气管道部349而被导入的外部空气供给至散热器348。上述吸气管道部349构成为比机罩326上表面高的纵长箱状,并且,在其横向外侧面形成有带防尘网的吸气口350,经过吸气口350而被除尘了的外部空气被散热器风扇348a吸引而导入至散热器348,经过散热器348后的冷却排风流出至机体内侧,由此对发动机室内部进行换气。
机罩326构成为,通过以其外侧下端的前后方向支点h为中心而朝横向外侧摆动敞开,能够将发动机室大幅地敞开,燃料箱342配置在该机罩326转动轨迹的上方。
燃料箱342以钣金结构构成为箱形,在其上表面的靠横向外侧部位突出设置有带有帽盖的补给口342a,并且,在燃料箱342的横向外侧面上装备有上下端与箱内部连通的燃料表351,该燃料表351由透明管构成,能够从外部透视观察燃料液面。燃料箱342的上表面配置成与谷粒回收部4的谷粒贮仓332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在进行燃料补给时,能够提起燃料补给容器而将其放置在燃料箱342或谷粒贮仓332上。
在前侧的支承框336上安装并支承有与发动机8的吸气系统以配管连接的空气滤清器352。吸气管353从空气滤清器352向上方延伸,在其末端安装有预清机354,将由预清机354及空气滤清器352除尘后的清洁空气作为燃料用空气供给至发动机8。具备预清机354的吸气管353插通并竖立设置在脱粒装置3与谷粒贮仓33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连结并支承在谷粒贮仓332的侧面上。
关于其它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其它实施方式]
上面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案。例如,也可以是以下这样的方案。
(1)也可以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即,对上述液压缸23进行位置控制,使得耙拢卷筒10升降到与上述卷筒操作杆32的操作位置对应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卷筒操作杆32的操作范围内,下降侧的端部与耙拢卷筒10的下降最低位置对应,上升侧的端部与耙拢卷筒10的上升最高位置对应,当在两端部之间操作卷筒操作杆32时,使耙拢卷筒10升降并停止在与卷筒操作杆32的操作位置对应的高度。
(2)作为停车制动器PB,也可利用多板式的摩擦制动器或是内扩式的蹄式制动器。
(3)作为主变速机构41,还可利用齿轮式的多档变速机构或其它类型的变速机构。
(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下述这样的方案。
例如,也可将燃料箱342以能够滑动式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框336上,由此,能够将燃料箱342降到较低位置来进行燃料补给。另外,也可不使用谷粒贮仓332,而是将更高的谷粒箱(未图示)支承在上述支承框336上,构成谷粒回收部4。另外,还可在钣金结构的燃料箱342的侧面上设置由透明的树脂板或是玻璃板封盖的纵长透视窗,从而构成液面透视型的燃料表351。另外,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化,还可以用能够从外部透视燃料液面的半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燃料箱342,将整个箱侧面作为液面透视型的燃料表。
最后,为了容易进行与附图的参照而在权利要求书的括号中加入了对应的附图标记,但是,这些附图标记的加入并不能解释为将本发明限定于图示的方案。

Claims (23)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
脱粒装置(3);
进料器(6),连结在所述脱粒装置(3)的前部;
收割部(7),连结在所述进料器(6)的前端,并且具备收割装置(12)、横向送给用的螺旋输送器(13)和耙拢卷筒(10);
进料器驱动轴(61),横架在所述进料器(6)的基端部;和
中间轴(65),设置在所述进料器(6)的右侧;
构成为,从所述进料器驱动轴(61)向所述中间轴(65)传递动力,来自所述中间轴(65)的动力被分支传递给所述收割装置(12)、所述螺旋输送器(13)和所述耙拢卷筒(10),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轴(65)上装备有旋转转换机构(70),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将所述中间轴(65)的绕横向轴心的旋转转换为绕前后朝向的往复旋转;
将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的往复转动向所述收割装置(12)传递的传动轴(74)从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朝向前方伸出到所述收割装置(12)的附近,所述传动轴(74)的前端部联动连结在摆动臂(75)上,所述摆动臂(75)将所述收割装置(12)的收割刀(12a)往复驱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65)从所述收割部(7)的背部向横外侧以悬臂状伸出,在所述中间轴(65)的伸出部具备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具备:倾斜头(71),连结在所述中间轴(65)的所述伸出部上;倾斜轴毂(72),能够绕该倾斜头(71)的倾斜轴心(f)转动地外嵌在所述倾斜头(71)上;一对支点销(72a),设在该倾斜轴毂(72)的外周对角位置上;
在所述一对支点销(72a)上,经由轭架(73)连结着所述传动轴(7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65)和所述螺旋输送器(13)的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通过第一链条(68)联动连结;
在所述第一链条(68)的外侧,所述第一链条(68)和所述耙拢卷筒(10)的卷筒驱动轴(76)联动连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和所述卷筒驱动轴(76)之间设有中继轴(81);
在所述第一链条(68)的外侧,所述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和所述中继轴(81)经由第二链条(82)联动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链条(82)的外侧,所述中继轴(81)和所述卷筒驱动轴(76)经由传动带(83)联动连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65)和所述螺旋输送器(13)的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第一链条(68)联动连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65)和所述螺旋输送器(13)的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第一链条(68)联动连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分支的动力被传递给所述耙拢卷筒(1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分支的动力被传递给所述耙拢卷筒(10)。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器驱动轴(61)和所述中间轴(65)经由第三链条(66)联动连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65)和所述螺旋输送器(13)的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第一链条(68)联动连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轴(65)的端部装备有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
所述第一链条(68)在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0)的内侧,与所述中间轴(65)联动连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装备有所述耙拢卷筒(10)的支承臂(21)的基部右侧,与所述支承臂(21)的基端支点(a)同心地设有中继轴(81),该中继轴(81)和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经由第二链条(82)联动连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链条(68)的外侧,所述螺旋输送器驱动轴(67)和所述中继轴(81)经由所述第二链条(82)联动连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轴(74)沿着设在所述收割部(7)中的分禾构架(11)的外侧面,向前下方伸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臂(75)和所述收割装置(12)经由连结连杆(75a)联动连结。
18.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耙拢卷筒(10)的传动系统中,装备有传动带轮(84a、84b),所述传动带轮(84a、84b)形成不同的传动比的卷筒旋转速度,构成为,通过传动带(83)向所述传动带轮(84a、84b)的改挂,进行所述耙拢卷筒(10)的变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一对张紧辊(87)作用在所述传动带(83)的松弛侧路径上,所述一对张紧辊(87)安装在被摆动施力而能够绕支点(g)天平式摆动的张紧臂(86)上。
20.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耙拢卷筒(10)经由支承托架(22)轴支承在左右一对支承臂(21)的前部,所述左右一对支承臂(21)绕基端支点(a)上下摆动自如;
构成为,通过将所述支承托架(22)沿着所述支承臂(21)滑动调节,能够前后地调节所述耙拢卷筒(10)的耙拢作用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驾驶部(5)设有用于主变速杆(160)以及副变速杆(197)的操作面板(182);
在所述副变速杆的操作路径(196)中设有用于使停车制动器(PB)动作的停车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行进机体(2)由履带行进装置(1)支承;并且,
该履带行进装置(1)的履带张紧装置(220)具备:对履带(219)施加张力的履带张紧轮(221)、支承该履带张紧轮的张紧构架(223)、使该张紧构架滑动而对所述张力进行调节的调节螺纹轴(228)、旋合在该调节螺纹轴上的螺纹体(227)、和卡止该螺纹体的支承部(230);而且,
在所述支承部(230)和螺纹体(227)之间设有游隙,所述游隙用于容许该螺纹体(227)相对于所述张紧构架(223)倾动。
23.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驾驶部(5)的后方设有谷粒回收部(4);
在所述谷粒回收部(4)的前部竖立设置有支承框(336),在该支承框(336)的上部安装有燃料箱(342)。
CN201310251980.8A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3392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8082 2005-12-01
JP2005348082A JP4746416B2 (ja) 2005-12-01 2005-12-01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のクローラ緊張装置
JP2005349381A JP4921783B2 (ja) 2005-12-02 2005-12-02 コンバイン
JP2005-349381 2005-12-02
JP2005359223A JP4695504B2 (ja) 2005-12-13 2005-12-13 コンバインのレバー操作構造
JP2005359222A JP4960625B2 (ja) 2005-12-13 2005-12-13 作業機の変速操作構造
JP2005-359223 2005-12-13
JP2005-359222 2005-12-13
CN2006101515208A CN1973597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15208A Division CN1973597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444A CN103392444A (zh) 2013-11-20
CN103392444B true CN103392444B (zh) 2016-03-23

Family

ID=43387189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1688.6A Active CN103392447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310251979.5A Active CN103392448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010251944.8A Active CN101933432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010251951.8A Active CN101933433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310251980.8A Active CN103392444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1688.6A Active CN103392447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310251979.5A Active CN103392448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010251944.8A Active CN101933432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N201010251951.8A Active CN101933433B (zh) 2005-12-01 2006-09-11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033924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2449B (zh) * 2013-07-29 2015-06-17 赵县金利机械有限公司 自行走式玉米收获机操控系统
CN110432006B (zh) * 2014-09-02 2022-05-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转向机构
KR102180768B1 (ko) * 2015-01-19 2020-11-19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링크기구를 이용한 일체형 정역회전 장치를 갖는 콤바인
BR102019003226A8 (pt) * 2018-02-19 2023-04-11 Cnh Ind America Llc Calha de sem-fim removível
JP7080101B2 (ja) * 2018-05-14 2022-06-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CN109666804B (zh) * 2019-02-28 2019-12-17 宁波锦越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纯铝的纯化晶析装置
CN115136794B (zh) * 2022-07-25 2023-06-09 湖北理工学院 一种柔性拔禾的葵花割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061A (ja) * 1994-09-29 1996-04-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2266866Y (zh) * 1996-07-01 1997-11-12 许彩军 手扶联合收割机
CN2288575Y (zh) * 1997-01-30 1998-08-26 陈东升 自走式谷物收获机
CN1248389A (zh) * 1998-09-22 2000-03-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农田作业机
CN2421812Y (zh) * 2000-03-29 2001-03-07 唐少泉 小型联合收割机
CN2423709Y (zh) * 2000-01-27 2001-03-21 刘纪平 小车式轻便型联合收割机
JP2006204102A (ja) * 2005-01-24 2006-08-1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9164U (ja) * 1982-12-06 1984-06-16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コントロ−ルパネル装置
JPS61148142U (zh) * 1985-03-06 1986-09-12
JPH058821Y2 (zh) * 1985-11-01 1993-03-04
JP2597854B2 (ja) * 1987-10-20 1997-04-09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操作レバー装置
JP3097082B2 (ja) * 1989-06-08 2000-10-1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の操作装置
JP2502161Y2 (ja) * 1989-09-04 1996-06-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操作装置
CN2078525U (zh) * 1990-10-10 1991-06-12 马东亮 一种稻麦小型联合收割机
JP3314278B2 (ja) * 1992-11-13 2002-08-12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H11113349A (ja) * 1997-10-17 1999-04-2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865100B2 (ja) * 1997-10-20 1999-03-0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操縦装置
JP2001299056A (ja) * 2000-04-24 2001-10-30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CN2536016Y (zh) * 2001-09-29 2003-02-19 王砺 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CN2622996Y (zh) * 2003-03-20 2004-07-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农业装备分公司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
CN2640217Y (zh) * 2003-08-26 2004-09-15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JP2006042755A (ja) * 2004-08-09 2006-02-16 Kubota Corp 刈取収穫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061A (ja) * 1994-09-29 1996-04-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2266866Y (zh) * 1996-07-01 1997-11-12 许彩军 手扶联合收割机
CN2288575Y (zh) * 1997-01-30 1998-08-26 陈东升 自走式谷物收获机
CN1248389A (zh) * 1998-09-22 2000-03-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农田作业机
CN2423709Y (zh) * 2000-01-27 2001-03-21 刘纪平 小车式轻便型联合收割机
CN2421812Y (zh) * 2000-03-29 2001-03-07 唐少泉 小型联合收割机
JP2006204102A (ja) * 2005-01-24 2006-08-1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448B (zh) 2016-07-13
CN101933433A (zh) 2011-01-05
CN103392447A (zh) 2013-11-20
CN101933432B (zh) 2014-04-09
CN101933433B (zh) 2014-05-07
CN103392447B (zh) 2016-08-10
CN103392444A (zh) 2013-11-20
CN103392448A (zh) 2013-11-20
CN101933432A (zh)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359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392444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5025699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378275U (zh) 玉米收获机
KR20120030350A (ko) 주행차량
CN101455146B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203378273U (zh) 收获机
CN205284216U (zh) 收割机
CN104066315B (zh) 割取收获机
JP5001812B2 (ja) 歩行型田植機の伝動構造
KR20050057212A (ko) 콤바인
CN204929647U (zh) 收割机
CN101686639B (zh) 脱谷装置
CN204157316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装置
JP6919006B2 (ja) コンバイン
KR20230027039A (ko) 콤바인
WO2017065115A1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7065116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024066A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刈取部横回動装置
JP200107853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7073986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