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053B -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053B
CN103359053B CN201310019521.7A CN201310019521A CN103359053B CN 103359053 B CN103359053 B CN 103359053B CN 201310019521 A CN201310019521 A CN 201310019521A CN 103359053 B CN103359053 B CN 103359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troller
information
door lock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95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053A (zh
Inventor
西村隆二
竹江章
田口真吾
阪本武志
野村彻也
春本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03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itiating engine start or stop
    • F02N11/0807Remote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300/00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 F02N2300/30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N2300/302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data communication
    • F02N2300/306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external senders or receivers, e.g. receiving signals from traffic lights, other vehicles or base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系统,提供可根据车载装置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载装置的判断结果来改变可否控制的技术。该车辆控制装置被搭载于车辆来进行该车辆的控制,具备:起动控制单元,其在从设置于所述车辆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向判断装置输出认证用的第1代码,该判断装置判断是否许可所述原动机的起动;车门锁控制单元,其在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以及获取单元,其从所述判断装置获取所述第1代码与所述判断装置所具有的认证用的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认证结果,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便携终端来控制车辆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利用便携终端来控制本车辆的发动机或电动机等的原动机的起动的遥控启动器、控制本车辆的车门的上锁以及解锁的遥控车门锁系统。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即便用户处于远离本车辆的位置,也能从该位置使本车辆的原动机起动、或者对车门进行上锁或解锁。因而,例如在用户乘上本车辆之前能够使空调启动而使车内的温度调节成适当温度,另外也不用将钥匙直接插入本车辆便能进行车门的开闭。另外,近年来公知一种将手机用作便携终端而经由中心来控制本车辆的车载装置的遥控操作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2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遥控启动器、遥控车门锁系统等那样远程地控制车辆的情况下,为了不会误操作其他车辆的车载装置,需要将控制对象的车载装置与用户的遥控器对应起来。另外,在使用手机而经由中心来操作本车辆的车载装置的遥控操作系统的情况下,需要将手机与车载装置对应起来。
然而,如果将手机和车载装置对应起来,则在不知觉地将他人的车载装置设置于本车辆的情况下,该他人可以远程地操作前述本车辆,从而有可能导致车内的物品或车辆自身被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远程地操作车辆时判断控制车辆的车载装置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载装置,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改变可否控制的、与车辆控制相关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被搭载于车辆来进行该车辆的控制,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起动控制单元,其在从设置于所述车辆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向判断装置输出认证用的第1代码,该判断装置判断是否许可所述原动机的起动;车门锁控制单元,其在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以及获取单元,其从所述判断装置中获取所述第1代码与所述判断装置所具有的认证用的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认证结果,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中,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所述认证结果是表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况下,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此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中,还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所述认证结果。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为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对车辆进行控制,所述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车辆控制装置,该车辆控制装置被搭载于车辆,且具有:起动控制单元,其在从设置于该车辆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向判断装置输出认证用的第1代码,该判断装置判断是否许可所述原动机的起动;以及车门锁控制单元,其在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以及判断装置,其具有认证用的第2代码,进行所述第1代码与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比对,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基于所述判断装置的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中,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所述认证结果是表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况下,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此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中,还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所述认证结果。
另外,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在获取到所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所述存储单元中未存储认证结果的情况下,所述判断装置进行各所述代码的比对。
此外,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中,即便在获取所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的认证的认证结果表示相一致,所述判断装置也不许可原动机的起动。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至8的发明,由于车门锁控制单元基于车辆控制装置所具有的认证用的第1代码与判断装置所具有的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因而能够根据车辆控制装置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来改变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另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2或5的发明,在车辆控制装置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能够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此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3或6的发明,通过预先存储认证结果,从而在车门锁控制请求时不用再次比对就能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另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一次也没进行过比对的情况、或认证结果被消除的情况等下,通过进行比对,从而能够获得最新的认证结果。例如,在由于更换了车辆控制装置而导致所存储的认证结果被消除等情况下,通过再次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判断车辆控制装置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
此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无论是否为用于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的比对,都能够避免使原动机误起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控制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中心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便携终端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便携终端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便携终端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比对ECU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中心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系统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100的概要的图。车辆控制系统100具备:车辆控制装置10、便携终端20和中心30。
车辆控制装置10配备于车辆,根据从中心30发送出的控制信息来进行车辆的控制。车辆控制装置10连接成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且经由中心30而从便携终端20接收起动请求或车门的上锁请求等的控制信息,将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心30。例如,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从中心30接收到起动请求,则进行车辆的原动机或各种装置的起动控制,如果接收到车门的上锁请求,则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控制。
本发明在车辆中搭载了所谓的防盗器,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从中心30接收到起动请求,则进行基于防盗器的认证,在获取了认证结果且起动请求恰当的情况下进行原动机的起动控制。另外,车辆控制装置10在接收到车门的上锁请求时,也基于防盗器的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控制。
此外,车门的上锁控制包含: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控制以及解锁控制两者。另外,原动机指的是发动机或电动机,本发明在任一情况下均适用。其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举出使用了发动机的情况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另外,各种装置例如指的是空调。即、起动控制指的是发动机或电动机的起动/停止、空调的启用/禁用等控制。以下,有时包含车门的上锁/解锁在内简单地记载为“车门锁”。另外,有时将进行远程起动的对象简单地记载为“原动机”,将包含起动/停止、启用/禁用等在内简单地记载为“起动”。
便携终端20为用户所持的可移动型电子设备,例如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在便携终端20中保存有用于远程地操作车辆的应用程序(以下称为“应用”)。作为应用,例如有:用于远程地对车辆的车门进行上锁或解锁的应用、或用于远程地起动原动机的应用。用户通过操作并执行在便携终端20中所保存的应用,从而能够进行远程的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各种设定。另外,便携终端20构成为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且将与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各种设定相关的信息、便携终端20的位置信息等发送至中心30。
中心30是对车辆控制系统100整体进行控制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心30构成为可与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便携终端20进行通信,且通过彼此之间收发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等,来进行与车门的上锁或解锁、原动机的起动或停止等相关的控制。具体而言,中心30例如在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车门锁控制请求这一控制。另外,中心30例如从车辆接收包含位置信息的车辆信息,从便携终端20接收起动请求或位置信息。此外,中心30在从便携终端接收到起动请求时,基于便携终端20的位置信息和车辆的位置信息来进行与可否起动相关的判断或指示这一控制。
由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100为在车辆控制装置10从中心30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之际通过基于防盗器的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控制从而可以仅在车辆控制装置10恰当时进行车辆的控制的系统。以下,对车辆控制系统100的构成以及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
<1-2.车辆控制装置的构成>
首先,对车辆控制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的概要的框图。如图2所示,车辆控制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位置信息获取部12、通信部13、第1存储部14和第2存储部15。
控制部11为具备下述部件的计算机,即:具备车辆信息获取部11a、信息判别部11b、起动控制部11c、时间测量部11d和车门锁控制部11e,还具备未图示的CPU、RAM以及ROM。控制部11与车辆控制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3、第1存储部14等相连接,并基于在第1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程序14a来进行信息的收发,从而控制车辆控制装置10的整体。CPU按照在第1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运算处理,由此实现起动控制部11c、车门锁控制部11e等的控制部11的功能。另外,控制部11控制车辆控制装置10所执行的整个处理,也控制除了上述的车辆信息获取部11a、信息判别部11b、起动控制部11c、时间测量部11d、车门锁控制部11e所执行的处理以外的处理。
另外,控制部11连接成可经由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等车载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而与车辆内的其他的各种传感器或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控单元)进行通信,且进行了各种信息的收发。作为与控制部11相连接的传感器,例如有车速传感器或舵角传感器等的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此外,作为与控制部11相连接的ECU,例如有:对燃料喷射进行控制的ECU、即EFI-ECU(ElectricFuelInjection-ECU;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对车门的上锁或解锁进行控制的ECU、即车身ECU。另外,在对与被搭载于车辆的防盗器之间的认证处理进行控制的比对ECU、车辆内的各ECU等中,有供给电源的电源ECU。
车辆信息获取部11a获取作为表示车辆的行驶状态或其他ECU的状态的信息的车辆信息。即、车辆信息获取部11a经由CAN而将这些传感器或ECU的输出获取为车辆信息。
信息判别部11b对从车辆内的其他传感器或各ECU获取到的车辆信息的内容进行判别,或者对从中心30接收到的信息的内容进行判别。作为车辆信息,除了上述的信息之外,例如还可列举点火的启用或禁用的信息。另外,作为从中心30接收到的信息,例如举出与车门锁控制请求或原动机的起动请求相关的命令。
起动控制部11c对车辆所具备的原动机、各种装置的起动或停止进行控制。即、起动控制部11c在从中心30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之际,向控制对象的ECU发送相应的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车辆中配备防盗器的构成,且起动控制部11c根据与防盗器之间的认证结果来改变可否发送起动指令。
具体而言,起动控制部11c如果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则读出在第1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与防盗器之间的认证代码14f,并将其发送至比对ECU。比对ECU具有防盗器侧的认证代码,且进行该认证代码与从起动控制部11c发送出的认证代码之间的比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执行进行认证这一处理(以下称作“防盗认证”)。比对ECU将防盗认证的结果发送至起动控制部11c,并且在各认证代码一致的情况下向EFI-ECU发送起动许可信号。即、比对ECU具有作为判断是否许可原动机的起动的判断装置的功能。另外,在各认证代码一致的情况下,起动控制部11c向对原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ECU发送起动指令。
而且,起动控制部11c如果从比对ECU接收到认证结果,则将表示认证结果的标记(以下称作“认证标记”)存储至第2存储部15。具体而言,在各认证代码一致的情况下,起动控制部11c设定(置位)认证标记,在各认证代码不一致的情况下,起动控制部11c消除(清除)认证标记。
时间测量部11d测量时间的经过。例如,在预先决定了以远程起动的方式驱动原动机的时间的情况下,时间测量部11d测量从起动起的经过时间,并判断该经过时间是否到达了规定的时间。另外,时间测量部11d也可以测量时刻,例如也能够预先测量所起动的时刻。
车门锁控制部11e对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进行控制。即、车门锁控制部11e在从中心30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之际,向车身ECU发送相应的指令。例如,如果从中心30接收到车门的解锁请求的命令,则车门锁控制部11e经由CAN而向车身ECU发送解锁指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锁控制部11e根据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来改变可否发送车门锁指令。具体而言,在设定了第2存储部15的认证标记的情况下,判断出车辆控制装置10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从而许可车门锁指令的发送,在消除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判断出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从而禁止车门锁指令的发送。
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作为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的当前位置的信息的位置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获取部12,例如能够利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位置信息包括纬度信息以及经度信息。即、位置信息获取部12利用GPS来获取当前位置的纬度信息以及经度信息。
此外,由于车辆控制装置10被设置的环境,有时利用GPS却无法获取位置信息。此时,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设位置信息处于未确定的信息(以下称作“未确定信息”)来作为表示无法获取位置信息的意思的信息。
另外,虽然所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是车辆控制装置10的位置信息,但是由于车辆控制装置10被搭载于车辆,因而所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也是表示车辆的位置的信息。因而,以下将由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到的位置信息称作“车辆位置信息”。即、车辆位置信息是对包括由GPS获取到的含有纬度信息以及经度信息在内的位置信息、和由GPS无法获取时的未确定信息进行包含的信息。此外,该车辆位置信息14b被存储至第1存储部14。
通信部13连接成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并在与中心30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通信部13例如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或车辆信息,从中心30接收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等的命令、即控制信息。车辆控制装置10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通过所谓的手机网络来进行。因此,通信部13也进行下述判断,即:是处于可与中心进行通信的“服务区内”、还是处于不可与中心进行通信的“服务区外”。从中心30发送出的命令等的数据被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
第1存储部14存储有:程序14a、车辆位置信息14b、车辆信息14c、数据14d、地图信息14e和认证代码14f。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存储部14是在电气上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且即便切断电源数据也不会被消除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第1存储部14,例如能够利用EEPROM(Electrical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其中,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存储介质,也能够由具备磁盘的硬盘驱动器构成。程序是被控制部11读出、且为了控制车辆控制装置10而被控制部11执行的所谓的系统软件。另外,数据14d例如是从中心30接收到的各种数据,地图信息14e是包含全国或一定的宽区域的道路信息、设施信息在内的信息。
第2存储部15存储有表示防盗认证的结果的认证标记15a。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存储部15是在电气上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且在切断电源时数据会被消除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第2存储部15,例如能够利用RAM。第2存储部15由车辆内部的保持用电源来供给电源,且即便禁用点火从而切断了蓄电池电源的供给,认证标记15a也不会被消除,但是在将车辆控制装置10自身从车辆移除的情况下,认证标记15a被消除。
<1-3.便携终端的构成>
其次,对便携终端2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便携终端20的概要的框图。如图3所示,便携终端20具备:控制部21、位置信息获取部22、通信部23、存储部24、显示部25和操作部26。
控制部21是具备下述部件的计算机,即:具备信息判别部21a、显示控制部21b和限制功能设定部21c,还具备未图示的CPU、RAM以及ROM。控制部21与便携终端20所具备的通信部23、存储部24等相连接,并基于在存储部24中所存储的程序24a来进行信息的收发,从而控制便携终端20的整体。CPU按照在存储部24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运算处理,由此实现信息判别部21a、显示控制部21b等的控制部21的功能。此外,控制部21控制由便携终端20执行的整个处理,因而也控制使与车门锁或远程起动相关的应用的功能执行的处理,并且控制除了信息判别部21a、显示控制部21b、限制功能设定部21c以外的处理。
信息判别部21a对所获取到的信息的内容进行判别。信息判别部21a例如对从中心30接收到的信息的内容进行判别,或者对经由便携终端20的操作部26而被输入的命令的内容进行判别。作为从中心30接收到的信息,例如举出与车辆信息或可否起动相关的询问,作为经由便携终端20的操作部26而被输入的命令,举出车门锁控制请求或原动机的起动请求的命令。
显示控制部21b进行使便携终端20的显示部25显示图像的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21b进行下述控制,即:使显示部25显示用于给出车门锁的指示或原动机的起动的指示的操作用画面、或者从中心30接收到的确认用画面等。
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对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车辆的原动机的远程起动处理进行限制的功能(以下称作“限制功能”)的启用或禁用进行设定。规定的条件是指,决定是否执行车辆的原动机的远程起动的条件(以下称作“限制条件”)。限制功能设定部21c还具有对限制条件进行变更的功能。作为限制条件,例如举出与起动请求时的便携终端20和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之间的距离相关的条件,并将基于该条件的限制功能记载为“距离限制功能”。
表示限制功能的启用或禁用的信息以及限制条件(以下将这些称作“设定信息”)被存储至存储部24中。如果用户操作便携终端而选择了设定模式,则设定信息24c从存储部24被读出而显示于显示部25。用户针对被显示出的设定信息来设定限制功能的启用或禁用,或者按照变更画面来变更条件,从而能够设定新的设定信息。新的设定信息被存储至存储部24中,并且被发送至中心30。此外,设定信息24c也可不存储至便携终端20的存储部24中而仅存储至中心30的存储部33中。此时,限制功能设定部21c从中心30的存储部33中读出设定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部22获取作为表示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的信息的位置信息(以下称作“携带位置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获取部22,例如能够利用GPS。携带位置信息包含纬度信息以及经度信息。即、位置信息获取部22利用GPS来获取当前位置的纬度信息以及经度信息。所获取到的携带位置信息24b被存储至存储部24中。
通信部23连接成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并在与中心30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通信部23例如向中心30发送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的命令、或者携带位置信息等,从中心30接收与连接请求的命令或可否起动相关的询问等。便携终端20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通过所谓的手机网络来进行。因此,通信部23也进行下述判断,即:是处于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的“服务区内”、还是处于不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的“服务区外”。
存储部24存储有:程序24a、携带位置信息24b、设定信息24c和应用24d。本实施方式中的存储部24是在电气上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且即便切断电源数据也不会被消除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部24,例如能够利用EEPROM或闪存。其中,也可利用其他的存储介质,也能够由具备磁盘的硬盘驱动器构成。程序24a是被控制部21读出、且为了控制便携终端20而被控制部21执行的、所谓的系统软件。另外,应用24d是指,远程下的车门锁用或原动机的起动用的控制程序。
显示部25是对用于进行车门锁或远程起动的控制的应用的操作用画面、或用于确认从中心30发送出的车辆信息的确认用画面等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作为显示部25,例如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
操作部26是具备机械式的按钮或触摸面板的信息的输入装置。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6进行操作,由此能够进行与车门锁或远程起动的控制相关的各种操作、设定信息的设定或变更操作等。此外,操作部26也可与显示部25一体式构成。
<1-4.中心的构成>
其次,对中心3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中心30的概要的框图。如图4所示,中心30具备:控制部31、通信部32和存储部33。
控制部31是具备下述部件的计算机,即:具备信息判别部31a、起动限制部31b和起动指示部31c,还具备未图示的CPU、RAM以及ROM。控制部31与中心30所具备的通信部32、存储部33等相连接,并基于在存储部3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进行信息的收发,从而控制中心30的整体。CPU按照在存储部33中所存储的程序33a来执行运算处理,由此实现信息判别部31a、起动限制部31b等的控制部31的功能。此外,控制部31用于对中心30所执行的整个处理进行控制,因而也控制除了信息判别部31a、起动限制部31b、起动指示部31c所执行的处理以外的处理。
信息判别部31a对从车辆控制装置10或便携终端20接收到的信息或命令的内容进行判别。具体而言,信息判别部31a判别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的信息是车辆位置信息、是执行过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意思的信息、是执行过原动机的起动或停止的意思的信息、还是点火启用或禁用的信息等。另外,信息判别部31a判别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的信息是携带位置信息、是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是原动机的起动请求的命令、还是设定信息的变更信息等。
起动限制部31b在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基于设定信息来限制原动机的起动。具体而言,起动限制部31b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基于车辆位置信息或携带位置信息、以及设定信息来判断可否起动。
例如,在距离限制功能被设定成启用、且基于车辆的停车开始位置与便携终端的起动请求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设定了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起动限制部31b基于车辆位置信息以及携带位置信息来导出车辆的停车开始时的位置与便携终端的起动请求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通过比较该距离和限制条件来判断是否限制原动机的起动。
更具体地加以说明,起动限制部31b通过比较从存储部33中读出的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即、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位置信息)、与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的携带位置信息33c(即、起动请求时的携带位置信息),从而算出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起动限制部31b从存储部33中读出在设定信息33d中所包含的限制距离,并判断所算出的距离是否为限制距离以上。此外,限制距离是指,对限制起动的距离进行表示的限制条件。
起动限制部31b在所算出的距离小于限制距离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原动机的起动处理,在所算出的距离为限制距离以上的情况下限制起动处理。此外,在起动处理的限制中还包含起动处理的禁止。例如,限制起动处理的处理是指,在禁止起动处理的情况下中止起动处理,在限制起动处理的情况下向用户确认可否继续起动处理等的处理。
起动指示部31c对车辆控制装置10进行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或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发送处理。具体而言,如果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则起动指示部31c经由通信部32而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另外,如果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则在判断出起动限制部31b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情况下,起动指示部31c经由通信部32而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起动请求的命令。
通信部32构成为可与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便携终端20进行通信,并在与各个部件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通信部32例如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或起动请求的命令,向便携终端20发送各请求的执行结果、或确认可否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信息。另外,通信部32例如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车辆位置信息或车辆信息,从便携终端20接收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或起动请求的命令、携带位置信息。与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便携终端20之间的通信通过所谓的手机网络来进行。
存储部33存储有:程序33a、车辆位置信息33b、携带位置信息33c、设定信息33d、地图信息33e和命令33g。此外,有时将这些车辆位置信息33b、携带位置信息33c、设定信息33d和命令33g合起来记载为接收数据33f。另外,虽然采用将命令33g预先存储至存储部33中并在执行命令时读出的构成,也可以采用不存储至存储部33中而在接收时执行命令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存储部33是在电气上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且即便切断电源数据也不会被消除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部33,例如能够利用EEPROM或闪存。其中,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存储介质,也能够由具备磁盘的硬盘驱动器构成。程序33a是被控制部31读出、且为了控制中心30而被控制部31执行的、所谓的系统软件。另外,地图信息33e是包含全国或一定的宽区域的道路信息、设施信息在内的信息。
<1-5.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
其次,对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图10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的流程图。
车辆控制装置10在最初被安装于车辆时进行防盗器的注册处理。防盗器的注册处理是指,使车辆控制装置10存储用于在原动机起动时执行与防盗器之间的认证处理的认证代码的处理。因而,首先对防盗器的注册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防盗器的注册处理的流程图。
防盗器的注册处理是在将车辆控制装置10安装于车辆之际被进行的,通过将车辆控制装置10安装于车辆并接通电源,从而开始处理。车辆控制装置10具有进行防盗器的注册处理的注册模式,如果电源被接通,则判断是否被设定为注册模式(步骤S501)。
在没有设定为注册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01:否),不进行防盗器的注册处理而直接结束。另一方面,在被设定为注册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01:是),车辆控制装置10从比对ECU中获取认证代码(步骤S502)。该步骤可以通过由车辆控制装置10向比对ECU发送认证代码的处理来执行,也可以在检测到安装有车辆控制装置10并判断出为注册模式之际由比对ECU进行发送。
其次,车辆控制装置10将所获取到的认证代码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步骤S503)。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将认证代码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则在第2存储部15中设定认证标记(步骤S504)。由此,正常地完成防盗器的注册,从而结束防盗器的注册处理。
另外,车辆控制装置10在车辆的点火处于启用的期间内,定期地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故而,对车辆控制装置10获取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获取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位置信息获取部12例如每隔50ms或100ms执行获取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步骤S601)。位置信息获取部12在执行了车辆位置信息的获取处理之后,判断实际上是否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602)。由于车辆位置信息是包含经度信息以及纬度信息的信息,因而位置信息获取部12例如可以在能适当地获取到这些的经度信息、纬度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能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在无法适当地获取到这些的经度信息、纬度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无法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部12在判断出能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602:是),将所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步骤S603)。另一方面,位置信息获取部12在无法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602:否),将未确定信息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步骤S604)。此时,未确定信息成为车辆位置信息。并且,在获取以后的车辆位置信息的定时,车辆控制装置10也执行同样的处理,并定期地反复执行该处理。
另外,在手动地将点火切换成启用或禁用之际,车辆控制装置10执行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处理。因此,对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在附图中,将点火记载为“IG”。
首先,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启用的状态切换成禁用的状态(步骤S701)。具体而言,在点火处于启用的状态时,车辆信息获取部11a通过经由CAN而从电源ECU接收点火为禁用的意思的信号,从而检测已从启用切换成禁用。
车辆信息获取部11a在未检测到点火已从启用切换成禁用的情况下(步骤S701:否),进入至后述的检测点火是否从禁用切换成启用的处理。
另一方面,车辆信息获取部11a如果检测到点火已从启用切换成禁用(步骤S701:是),则判断出开始停车,控制部11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702)。具体而言,控制部11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中获取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位置信息。然后,控制部11进入对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发送的处理。
控制部11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步骤S703)。具体而言,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3而向中心30发送请求通信连接的命令。中心30在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命令之际,在可以进行通信的连接的情况下许可连接并建立通信。
然而,在不可通信的场所停车的情况下,无法建立基于步骤S703的通信。因此,通信部13判断是否处于可与中心3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服务区内(步骤S704)。即、在能建立基于步骤S703的通信时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在无法建立基于步骤S703的通信时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外。
通信部13在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704:是),将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发送至中心30(步骤S705)。所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是在将点火切换成禁用之际由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即停车开始位置的信息。另外,所发送的车辆信息是在将点火切换成禁用之际由车辆信息获取部11a获取到的车辆信息,包含点火为禁用的意思的信息。另外,除了点火的禁用信息之外,还可以包含在第1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未发送的车辆信息。
另一方面,通信部13在判断出不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704:否),再次判断是否处于通信服务区内。其原因在于,由于周围构造物或天气恶化等,可能会使得通信状况暂时性恶化然后通信状况又变得良好的缘故。另外,在不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等,因而控制部11预先将应发送的信息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在通信状况变得良好从而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之后执行下述处理,即:将从第1存储部14中读出的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信息经由通信部13而发送至中心30。此外,也可在从不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状态起变化成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状态的情况下,重新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并与预先被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的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所重新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心30。
其次,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禁用的状态切换成启用的状态(步骤S706)。具体而言,在点火处于禁用的状态时,车辆信息获取部11a通过经由CAN而从电源ECU接收点火为启用的意思的信号,从而检测已从禁用切换成启用。
车辆信息获取部11a在未检测到点火已从禁用切换成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706:否),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结束。
另一方面,车辆信息获取部11a如果检测到点火已从禁用切换成启用(步骤S706:是),则判断出结束停车,控制部11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707)。具体而言,控制部11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2中获取停车结束时的车辆位置信息。然后,控制部11进入对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发送的处理。
控制部11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步骤S708)。具体而言,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3而向中心30发送请求通信连接的命令。中心30在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命令之际,在可以进行通信的连接的情况下许可连接并建立通信。此外,在处于已经建立了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的状态下,能够省略该处理。
如果建立了通信,则通信部13定期地判断是否处于可与中心3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服务区内(步骤S709)。即、与上述步骤S704同样地,通过监视在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时的通信状况的恶化,从而判断是否为可进行通信的状况。
通信部13在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709:是),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步骤S710)。所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是在将点火切换成启用之际由位置信息获取部12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即停车结束时的位置信息。另外,所发送的车辆信息是在将点火切换成启用之际由车辆信息获取部11a获取到的车辆信息,包含点火为启用的意思的信息。另外,除了点火的启用信息之外,还可以包含在第1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未发送的车辆信息。
另一方面,通信部13在判断出不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709:否),再次判断是否处于通信服务区内。另外,在不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等,因而控制部11将应发送的信息预先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在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之后执行下述处理,即:将从第1存储部14中读出的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信息经由通信部13而发送至中心30。
由此,车辆控制装置10在手动地将点火变成启用或禁用之际,执行将在被变成启用或禁用的时间点下所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与点火的启用或禁用信息一并发送至中心30的处理。另外,车辆控制装置10定期地执行图7示出的处理,例如每隔50ms或100ms执行。
其次,对基于车辆控制装置10的起动处理以及车门锁处理进行说明。图8至图10是表示基于车辆控制装置10的起动处理以及车门锁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11判断是否从中心30有连接请求(步骤S801)。通过由控制部11判断是否经由通信部13而从中心30接收到通信的连接请求的命令,能够进行该判断。控制部11在判断出没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801:否),结束处理(图8的A)。另一方面,控制部11在判断出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801:是),在可以进行通信的连接时许可连接并建立通信(步骤S802)。
此外,车辆控制装置10、便携终端20和中心30被预先对应起来,车辆控制装置10或中心30在执行彼此的ID或代码等的认证处理而确定了对方之后,执行连接处理。此时的认证处理中所用到的认证用的ID或代码等是用于在连接之际识别彼此的内容、且不同于用于在上述的车辆内在车辆控制装置10与比对ECU之间执行防盗认证的认证代码。
如果建立了通信,则控制部11判断是否从中心30接收到数据(步骤S803)。控制部11在判断出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803:否),结束处理(图8的A)。
另一方面,控制部11在判断出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803:是),将接收到的数据14d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步骤S804)。此外,在向第1存储部14存储数据14d之际,既可由信息判别部11b判别数据的内容之后进行存储,也可以不进行判别而直接进行存储。所接收的数据是各种各样的命令,例如除了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或起动请求的命令之外,还举出请求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或车辆信息的命令等。
其次,信息判别部11b判断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步骤S805)。通过由信息判别部11b判别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内容,来进行该判断。此外,也可采用如下处理,即:在向第1存储部14存储所接收到的数据之际判别了信息的内容的情况下,判别起动请求的命令是否已被存储至第1存储部14中。
在接收数据中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805:是),起动控制部11c执行原动机的起动处理(步骤S806)。在此,利用图10,对原动机的起动处理(步骤S806)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0是表示原动机的起动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起动控制部11c输出认证代码(步骤S1001)。具体而言,起动控制部11c从第1存储部14中读出认证代码,并将所读出的认证代码发送至比对ECU。然后,起动控制部11c判定认证结果(步骤S1002)。该判定由起动控制部11c基于从比对ECU接收到的认证结果来进行。具体而言,比对ECU如果从起动控制部11c接收到认证代码,则预先与比对ECU所具有的认证用的代码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比对。然后,比对ECU在各代码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认证,在各代码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进行认证。比对ECU向起动控制部11c发送这些认证结果,如果接收到的认证结果为表示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则起动控制部11c判定出“认证OK”。
起动控制部11c在从比对ECU接收到的认证结果是表示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02:是),进行认证标记的设定处理(步骤S1003)。即、在第2存储部15中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进行覆写,在第2存储部15中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设定。另一方面,起动控制部11c在从比对ECU接收到的认证结果是表示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02:否),由于存在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拥有的恰当的车辆控制装置的可能性,因而结束起动处理。此外,也可在结束起动处理之前消除第2存储部15的认证标记。
然后,起动控制部11c开始原动机的起动(步骤S1004)。具体而言,起动控制部11c经由CAN而向电源ECU发送起动指令。电源ECU使ACC继电器、点火继电器和启动继电器处于启用状态,并将ACC信号、点火信号和启动信号发送至发动机ECU。发动机ECU如果接收到这些信号,则为了使发动机起动而使单元电机(cellmotor)启动。由此,可以远程地使发动机起动。然后,起动控制部11c如果发送起动指令,则判断起动处理是否已成功(步骤S1005)。
返回到图8,起动控制部11c经由通信部13而将起动处理是否已成功的执行结果发送至中心30(步骤S807),然后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图8的B)。即、起动控制部11c在起动处理已成功的情况下发送起动已完成的意思的信息,在认证结果为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或起动处理未成功的情况下,发送起动失败的意思的信息。
此外,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判断处理(步骤S805)中,在判断出未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805:否),起动控制部11c不进行起动处理而直接进入下一步的处理(图8的B)。
其次,信息判别部11b判断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原动机的停止请求的命令(步骤S901)。在该判断中,也是通过由信息判别部11b判别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内容而进行的。在接收数据中包含停止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901:是),起动控制部11c执行原动机的停止处理(步骤S903)。关于该停止处理将在后面叙述。
另一方面,在接收数据中未包含停止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901:否),时间测量部11d判断原动机的驱动从起动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902)。即、时间测量部11d从原动机的起动起便开始测量时间,并判断该经过时间是否到达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此外,规定时间指的是,例如从原动机起动之后经过的一定的经过时间,是预先设定的所谓的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例如能够被设定为10分钟,也能够在分为多次进行暖机运转时在累计时间中最大被设定为20分钟。其中,规定时间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适当地进行设定。
时间测量部11d在判断出从起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02:是),起动控制部11c执行原动机的停止处理(步骤S903)。停止处理例如是如下处理:起动控制部11c经由CAN而向电源ECU发送停止信号,电源ECU使ACC继电器、点火继电器和启动继电器处于禁用状态从而使发动机的驱动停止。由此,可以远程地使发动机停止。
并且,起动控制部11c如果执行原动机的停止处理,则经由通信部13而向中心30发送已执行停止处理的意思的信息(步骤S904),然后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另一方面,时间测量部11d在判断出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02:否),进入至在接收数据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判断处理。
其次,信息判别部11b判断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步骤S905)。其中,此时的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是车门的上锁请求或解锁请求的命令。在该判断中,也是通过由信息判别部11b判别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内容而进行的。
在接收数据中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905:是),车门锁控制部11e判断是否设定了认证标记(步骤S906)。通过由车门锁控制部11e读出在第2存储部15中所存储的认证标记15a来进行该判断。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判断出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906:是),按照命令的内容来进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解锁处理(步骤S907)。另一方面,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判断出未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906:否),不执行车门锁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此外,第2存储部15中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是指,车辆控制装置10与车辆(防盗器)已对应起来。即、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因此,车门锁控制部11e仅在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由此可以仅在从合法用户有指示时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在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例如他人安装其他的车辆控制装置而冒充成合法用户并指示了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可能性变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然后,如果车门锁处理结束,则车门锁控制部11e经由通信部13而将表示车门锁处理的执行结果的信息发送至中心30(步骤S908),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即、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已执行了车门锁处理的情况下,发送已执行了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意思的信息,在未执行车门锁处理的情况下,发送已禁止车门锁处理的意思的信息。
此外,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判断处理(步骤S905)中,在判断出未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905:否),车门锁控制部11e不进行车门锁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控制部11执行针对其他请求的处理(步骤S909)。针对其他请求的处理是指,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除了起动请求以及车门锁控制请求以外的命令(以下称作“其他命令”)的情况下与所接收到的其他命令对应的处理。
即、信息判别部11b判别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其他命令,在包含其他命令的情况下控制部11执行与该命令对应的处理。例如,在接收数据中包含车辆信息的发送请求命令的情况下,控制部11执行经由通信部13而将有请求的车辆信息发送至中心30的处理。此外,信息判别部11b在判别出所接收到的数据中未包含其他命令的情况下,在本步骤中不进行任何处理。然后,车辆控制装置10结束处理。
此外,在与中心30之间建立了通信之后,切断通信的处理既可由中心30进行,也可由车辆控制装置10进行。
<1-6.便携终端的处理>
其次,对便携终端2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至图13是表示便携终端20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说明利用便携终端20以车门锁控制请求或起动请求这一远程方式进行车辆控制的处理。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便携终端20的处理的流程图。
基于便携终端20的处理通过在便携终端20中所保存的远程操作用的应用24d的启动而被开始。如果便携终端20的应用24d被启动,则在显示部25中显示出用于进行远程操作的主操作画面(步骤S1101)。显示控制部21b读出在应用24d中所保存的操作画面,并控制显示部25来显示操作画面。
其次,控制部21判断在操作画面显示时是否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输入了对中心30进行请求的命令(步骤S1102)。控制部21在判断出已输入了请求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102:是),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步骤S1103)。具体而言,控制部21经由通信部23而向中心30发送请求通信连接的命令。中心30在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命令之际,在可以进行通信的连接时许可连接并建立通信。
其次,控制部21经由通信部23而向中心30发送请求命令(步骤S1104)。此外,如果输入了请求命令,则信息判别部21a判别所输入的命令的内容。所输入的命令指的是,例如请求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命令,是请求原动机的起动或停止的命令。即、控制部21向中心30发送这些请求命令。另外,控制部21在发送请求命令之际,由位置信息获取部22获取便携终端20的位置信息,并与请求命令一并来发送携带位置信息。
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出未输入请求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102:否),不进行请求命令等的发送处理而直接进入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控制部21判断是否从中心30接收到消息(步骤S1105)。该判断包含:控制部21从中心30是否接收到数据的判断、以及所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消息的判别。是否为消息的判别是由信息判别部21a进行的。从中心30接收的消息指的是,例如与继续起动处理相关的确认的消息、用户对中心30请求的信息所对应的应答消息等。具体而言,是在不满足限制功能的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确认继续起动的消息、或用户对中心30询问后的车辆信息的内容进行通知的消息。
控制部21在判断出未接收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105:否)。不进行其后的处理而直接结束处理(图11的C)。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出接收到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105:是),在显示部25中显示该消息(步骤S1106),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图11的D)。
其次,信息判别部21a判别所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请求用户应答的消息(步骤S1201)。请求应答的消息如果是指上述的例子,则指的是确认继续起动的消息,不请求应答的消息指的是通知车辆信息的内容的消息。
在信息判别部21a判别出所接收到的消息为请求应答的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201:是),控制部21监视是否有用户所执行的应答的输入(步骤S1202)。应答的输入是通过用户对操作画面进行操作而进行的。该应答输入的有无的监视被反复进行(步骤S1202:否),直到判断出有输入为止。
控制部21在判断出有应答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202:是),经由通信部23而将该应答内容发送至中心(步骤S1203)。然后,控制部21再次将操作画面显示于显示部(步骤S1204)。
此外,在判别应答请求的有无的步骤中,信息判别部21a在判别出所接收到的消息不是请求用户应答的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201:否),控制部21监视用户是否已确认了所显示的消息(步骤S1205)。不请求应答的消息指的是仅仅向用户提示该内容的消息,因而控制部21假设监视用户是否对其进行了确认。其中,在不需要监视的情况下,本步骤也可省略。
控制部21反复进行监视(步骤S1205:否),直到判断出用户已确认了消息为止。控制部21在判断出用户已确认了消息的情况下(步骤S1205:是),再次将操作画面显示于显示部(步骤S1204)。确认的输入例如是通过用户按压操作画面的确认按钮而进行的。此时,控制部21通过判断是否按压了确认按钮来判断有无确认。
然后,在用户再次进行远程操作的处理的情况下,只要从最初起进行同样的处理即可。另外,通过用户停止远程操作用的应用24d,来结束远程操作的处理。
此外,关于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的切断,在停止了远程操作用的应用24d时可以进行,当然在与中心30之间完成了必要数据的收发时也可以自动地进行。即、控制部21在步骤S1103建立了通信之后,判断出针对由步骤S1104发送出的请求命令而完成了来自中心的一连串应答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断通信。完成了来自中心30的应答的情况指的是,接收到起动时的时间信息的情况、或接收到没有应答请求的消息的情况等。
其次,说明利用便携终端20来设定限制功能的处理以及变更限制条件的处理。图13是表示作为限制功能而使用了距离限制功能时的、限制功能的设定处理以及限制条件的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与限制功能的设定或限制条件的变更相关的处理是通过用户选择便携终端20的设定模式而开始的。如果选择了设定模式,则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判断便携终端20的距离限制功能是否已被设定成启用(步骤S1301)。在距离限制功能已被设定成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1301:是),限制功能设定部21c设定距离限制功能为启用的意思的标记(步骤S1302)。另一方面,在距离限制功能没有被设定成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1301:否),不设定标记。
其次,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判断距离限制功能是否已被设定成禁用(步骤S1303)。在距离限制功能已被设定成禁用的情况下(步骤S1303:是),限制功能设定部21c消除用于使距离限制功能启用的标记(步骤S1304)。另一方面,在距离限制功能没有被设定成禁用的情况下(步骤S1303:否),不进行标记的消除。
其次,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判定作为限制条件的限制距离是否已被变更(步骤S1305)。在限制距离已被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305:是),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将变更后的限制距离存储至存储部24中(步骤S1306)。在限制距离未被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305:否),不进行与限制条件的变更相关的处理。
其次,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判断设定模式是否已结束(步骤S1307)。在判断出设定模式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07:是),控制部21与中心30之间建立通信(步骤S1308)。通信的建立方法能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另外,在已建立了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本步骤也可以省略。
然后,控制部21将设定处理已结束之后的的设定信息24c从存储部24中读出,并经由通信部23而发送至中心30(步骤S1309),结束限制功能的设定处理以及限制条件的变更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出设定模式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07:否),限制功能设定部21c再次从距离限制功能是否被设定成启用的判断处理(步骤S1301)起执行同样的处理。
<1-7.中心的处理>
其次,对中心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4~图17是表示中心30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利用图14至图16来说明中心30与车辆控制装置10或便携终端20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来执行车门锁或起动的处理。
中心30判断从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否有连接请求(步骤S1401)。该判断是通过由控制部31判断是否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通信的连接请求的命令而进行的。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401:是),如果为可以进行连接的状态,则许可连接并建立与车辆控制装置10之间的通信(步骤S1402)。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没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401:否),不进行与通信建立对应的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图14的E)。
其次,控制部31判断是否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数据(步骤S1403)。具体而言,控制部31判断有无经由通信部32而接收到的数据、发送源是否为车辆控制装置10等。
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403:是),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至存储部33中(步骤S1404)。然后,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在接收数据33f中是否包含在点火被切换为禁用之际所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33b、即是否包含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1405)。
在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出在接收数据33f中包含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的情况下(步骤S1405:是),控制部31将该车辆位置信息33b作为“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即停车开始位置而存储至存储部33中(步骤S1406)。此外,在接收数据33f为未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未确定信息作为“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而存储至存储部33中。
此外,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步骤S1403:否)、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出在接收数据33f中未包含点火禁用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的情况下(步骤S1405:否),不进行与之对应的处理。接下来,控制部31切断与车辆控制装置10之间的通信(步骤S1407),进入下一步的处理(图14的E)。
其次,中心30判断从便携终端20是否有连接请求(步骤S1501)。该判断是通过由控制部31判断是否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通信的连接请求的命令而进行的。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501:是),如果为可以进行连接的状态,则许可连接并建立与便携终端20之间的通信(步骤S1502)。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没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501:否),不进行与通信建立对应的处理而直接结束处理(图15的F)。
其次,控制部31判断是否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数据(步骤S1503)。具体而言,控制部31通过判断有无经由通信部32而接收到的数据、或发送源是否为便携终端20来进行。
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03:是),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至存储部33中(步骤S1504)。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携带位置信息。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03:否),不进行与之对应的处理而直接进入至切断通信的处理(图15的G)。
在存储了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的数据之后,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在接收数据33f中是否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33g(步骤S1505)。在判断出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33g的情况下(步骤S1505:是),控制部31执行原动机的起动请求发送的处理(步骤S1506)。另一方面,信息判别部31a在判断出在接收数据33f中未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33g的情况下(步骤S1505:否),不进行与原动机的起动请求发送相关的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图15的H)。
在此,对控制部31所执行的起动请求发送处理(步骤S1506)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起动请求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如果判断出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33g,则首先由起动限制部31b判断距离限制功能是否为启用(步骤S1701)。在中心30的存储部33中,作为设定信息33d虽然距离限制功能被初始设定为启用,但是在便携终端20侧将距离限制功能变为启用或禁用,在该信息作为设定信息而被发送至中心30的情况下,设定信息33d被改写成该设定信息。起动限制部31b通过参照所存储的设定信息33d,能够判断距离限制功能为启用或禁用的状态。
在判断出距离限制功能不为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1701:否),由于存在基于距离的限制,因而控制部31进入至原动机的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发送处理(步骤S1706)。与之相对,在判断出距离限制功能为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1701:是),起动限制部31b判断便携终端20与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为限制距离以下(步骤S1702)。具体而言,起动限制部31b通过比较在存储部33中所存储的起动请求时的携带位置信息33c、和点火禁用时(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位置信息33b,来算出便携终端20与车辆之间的距离。然后,起动限制部31b根据在存储部33中所存储的设定信息33d而读出限制距离,并将所算出的距离与限制距离进行比较。
起动限制部31b在判断出比较结果是所算出的距离为限制距离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702:是),控制部31进入至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发送处理(步骤S1706)。另一方面,在判断出所算出的距离不为限制距离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702:否),控制部31进入至确认是否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处理(步骤S1703)。具体而言,控制部31经由通信部32而向便携终端20发送:起动请求时的便携终端20与停车开始时的车辆之间的距离超过限制距离的意思的信息、和用于确认是否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询问信息。
然后,控制部31监视是否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对询问的回复(步骤S1704)。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未接收到回复的情况下(步骤S1704:否),反复进行监视,直到接收到回复为止。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回复的情况下(步骤S1704:是),判断回复内容是否为许可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内容(步骤S1705)。
控制部31在判断出来自便携终端20的回复是许可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意思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1705:是),控制部执行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发送处理(步骤S1706),然后结束起动请求发送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来自便携终端20的回复是不许可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的意思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1705:否),不执行起动请求的发送处理而直接结束处理。
此外,控制部31在判断出所算出的距离不为限制距离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不用进行可否继续起动处理的确认而中止起动请求发送处理。此时,在处理步骤S1702为否的情况下,结束起动请求的发送处理。
返回到图15,控制部31将表示起动处理的执行结果的信息发送至便携终端20(步骤S1507),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图15的H)。具体而言,控制部31在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了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或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已完成原动机的起动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发送起动已成功的意思的信息。另外,控制部31在步骤S1705中不许可起动从而未执行起动请求的命令的发送处理的情况、或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原动机的起动已失败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发送起动已失败的意思的信息。
其次,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在接收数据33f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步骤S1601)。在判断出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601:是),控制部31经由通信部32而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通信的连接请求的命令,并建立与车辆控制装置10之间的通信(步骤S1602)。此外,如果是已经建立了与车辆控制装置10之间的通信的状态,则步骤S能够省略。
并且,如果建立了通信,则控制部31经由通信部32而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步骤S1603)。然后,控制部监视是否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车门锁处理的执行信息(步骤S1604)。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从中心30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则执行上述的车门锁处理,并将该结果返回给中心30。中心30监视是否接收到该返回结果。
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未接收到车门锁处理的执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604:否),反复进行监视,直到接收到该信息为止。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车门锁处理的执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604:是),将所接收到的车门锁处理的执行信息发送至便携终端20(步骤S1605)。即、控制部31将车门锁处理已成功的意思的信息或已失败的意思的信息发送至便携终端20。
此外,在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出在接收数据33f中未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601:否),不进行与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发送相关的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在接收数据33f中是否包含变更设定信息33d的意思的数据(步骤S1606)。在判断出包含变更设定信息33d的意思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606:是),控制部31基于所接收到的数据来变更设定信息33d,然后存储至存储部33中(步骤S1607)。即、控制部31执行下述处理,即:将在存储部33中所存储的设定信息33d改写成变更后的设定信息33d。另一方面,信息判别部31a在判断出未包含变更设定信息33d的意思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606:否),不进行与设定变更相关的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控制部31执行其他功能的控制(步骤S1608)。具体而言,首先由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在接收数据33f中是否包含其他命令33g。并且,在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出包含其他命令33g的情况下,控制部31执行与该命令33g对应的处理。与之相对,在信息判别部31a判断出未包含其他命令33g的情况下,控制部31不执行处理。
然后,如果为控制部31已经与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便携终端20之间建立了通信的状态,则执行切断各个通信的处理(步骤S1609),由中心30结束处理。
<2.第2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车辆控制装置10采用下述构成:如果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则在第2存储部15中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执行车门锁处理,在未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禁止车门锁处理的执行。该认证标记是在进行防盗器的注册处理之际被设定的,但是有时在未成为注册模式的情况下也不执行注册处理,另外也存在由于没有适当地进行认证处理而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可能性。
为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构成:在接收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且判定了认证标记的结果是还未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由车辆控制装置10再次进行认证处理。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2-1.系统的概要>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100是与图1所示的车辆控制系统100同样的构成。即、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装置10、便携终端20以及中心3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便携终端20以及中心30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但是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的一部分却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针对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而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2-2.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之中的、图9所示的与车门锁控制相关的处理(步骤S905~S908)涉及的部分不同,在图5~图10中说明过的其他处理同样。因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车门锁处理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门锁处理的流程图。
车辆控制装置1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了直到步骤S904为止的处理之后,信息判别部11b判断在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步骤S1801)。此外,此时的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为车门的上锁请求或解锁请求的命令。在该判断中,也是通过由信息判别部11b判别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内容而进行的。
在接收数据中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801:是),车门锁控制部11e判断是否已设定了认证标记(步骤S1802)。该判断是通过由车门锁控制部11e读出在第2存储部15中所存储的认证标记而进行的。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判断出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1802:是),在第2存储部15中再次设定认证标记(步骤S1803)。即、车门锁控制部11e在第2存储部15中覆写认证标记。然后,车门锁控制部11e按照命令的内容来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解锁处理(步骤S1804)。
另一方面,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判断出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1802:否),向比对ECU发送认证代码(步骤S1805)。在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下述构成:车辆控制装置10在接受了车门锁控制的请求之际,在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认证处理。即、本来是在安装车辆控制装置10时、或有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执行认证处理(防盗认证),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车门锁控制请求时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为了再次确认认证标记而执行伪认证处理(以下称作“伪认证”)。因而,车门锁控制部11e在执行伪认证之际,在步骤S1805中与认证代码一起也一并将表示为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发送至比对ECU。
车门锁控制部11e判断基于比对ECU的认证处理的结果是否为已认证(步骤S1806)。车门锁控制部11e在从比对ECU接收到表示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已经认证(步骤S1806:是),在第2存储部15中设定认证标记(步骤S1803)。然后,车门锁控制部11e按照命令的内容来执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处理(步骤S1804)。
另一方面,车门锁控制部11e在即便经过规定时间仍未从比对ECU接收到表示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未经认证(步骤S1806:否)。此时,由于存在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拥有的车辆控制装置的可能性,因而车门锁控制部11e不执行车门锁控制而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然后,车门锁控制部11e经由通信部13而将表示车门锁处理的执行结果的信息发送至中心30(步骤S1807)。即、在执行了车门锁处理的情况下发送已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意思的信息,在未执行车门锁处理的情况下发送已禁止车门锁处理的意思的信息。然后,进入至步骤S909的处理。
在此,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比对ECU的认证处理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比对ECU的处理的流程图。比对ECU如果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认证代码(步骤S1901),则执行认证处理。即、比对ECU比对各代码的一致或不一致,并判断是否进行认证(步骤S1902)。此外,比对ECU在通常有原动机的起动请求之际,从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出认证代码并执行认证处理(防盗认证),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有车门锁控制请求之际,即便没有设定第2存储部15的认证标记15a的情况下,也从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出认证代码并执行认证处理。
比对ECU在认证处理的结果是判断出已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902:是),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步骤S1903)。另一方面,比对ECU在认证处理的结果是判断出未经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902:否),结束处理。
比对ECU在发送了已认证的意思的信息之后,判断已执行的认证处理是否为合法的防盗认证(步骤S1904)。具体而言,比对ECU在从车辆控制装置10接收到认证代码之际,通过判断是否一并接收到为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来判断。即、比对ECU在一并接收到为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不为合法的防盗认证,在未一并接收到为伪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出为合法的防盗认证。
伪认证如上述那样为用于判断可否执行车门锁控制请求的认证处理而非用于起动原动机的认证处理,因而即便假设认证代码一致,也需要禁止原动机的起动处理。然而,如果认证代码一致则通常比对ECU发送原动机的起动许可信号,因而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为伪认证的意思的信号。因此,比对ECU在判断出为合法的防盗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904:是),向EFI-ECU发送起动许可信号(步骤S1905),而在判断出不为合法的防盗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904:否),不发送起动许可信号而直接结束处理。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比对ECU构成为:在各认证代码一致的情况下发送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在各认证代码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发送任何信息。车辆控制装置10通过接收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而判断出经认证,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信息则判断出未经认证。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将比对ECU构成为无论是经认证的情况还是未经认证的情况都发送表示其意思的信息,也可将车辆控制装置10构成为通过判断接收到哪种信息来判断是否经过认证。
即、此时,比对ECU在步骤S1902中判断出各认证代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在执行了对表示未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进行发送的处理之后结束处理。另外,车门锁控制部11e在步骤S1806中判断从比对ECU接收到的认证结果是否为表示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即,成为下述处理:在为表示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进入至步骤S1803,在为表示未经认证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下进入至步骤S1807。
<3.第3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检测到IG从启用切换为禁用、或从禁用切换为启用,则执行了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但是,如果构成为始终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则在车辆控制装置不是合法用户拥有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例如安装有他人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等下,该他人可能会滥用所获取的车辆位置信息。
例如,所述他人在自己的便携终端中保存了将从便携终端的当前位置向车辆的停车位置的方位或距离显示于便携终端的应用(以下称作“汽车搜索应用”)的情况下,该他人通过使用该应用,从而基于所获取到的车辆位置信息而能到达车辆。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仅在车辆控制装置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执行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在车辆控制装置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不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另外,如果构成为不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则可能在中心30侧判断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此时能够采用不执行与起动、车门锁相关的处理。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3-1.系统的概要>
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100是与图1所示的车辆控制系统100同样的构成。即、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装置10、便携终端20以及中心30的构成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20的处理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但是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以及中心30的处理的一部分却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针对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中心30的处理而主要说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3-2.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
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之中的、图7所示的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处理的一部分不同,其他处理同样。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处理进行说明。图20以及图21是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处理相关的流程图。
首先,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启用的状态切换为禁用的状态(步骤S2001)。具体而言,在点火处于启用的状态时,车辆信息获取部11a经由CAN而从电源ECU接收点火为禁用的意思的信号,由此检测从启用已切换为禁用。
在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未检测到点火从启用切换为禁用的情况下(步骤S2001:否),进入后述的检测是否将点火从禁用切换为启用的处理(图20的I)。
另一方面,如果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到点火从启用切换为禁用(步骤S2001:是),则控制部11判断在第2存储部15中是否设定了认证标记(步骤S2002)。这是为了判断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否为合法用户拥有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缘故。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进行防盗器的注册处理、起动时的防盗认证处理,在车辆控制装置10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在第2存储部15中设定了认证标记。因而构成为,如果变为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定时,则控制部11确认在第2存储部15中是否已设定了认证标记。
控制部11在判断出未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002:否),进入至后述的检测是否将点火从禁用切换为启用的处理(图20的I)。
另一方面,控制部11在判断出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002: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2003)。然后,控制部11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步骤S2004)。然后,通信部13判断是否处于可与中心30进行通信的通信服务区内(步骤S2005)。通信部13在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2005:是),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步骤S2006),在判断出未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2005:否),再次判断是否处于通信服务区内。此外,这些各处理(步骤S2003~S2006)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的步骤S702~S705同样。
其次,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禁用的状态切换为启用的状态(步骤S2101)。具体而言,在点火处于禁用的状态时,车辆信息获取部11a经由CAN而从电源ECU接收点火为启用的意思的信号,由此检测从禁用已切换为启用。
在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未检测到点火从禁用切换为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2101:否),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到点火从禁用已切换为启用(步骤S2101:是),则控制部11判断在第2存储部15中是否设定了认证标记(步骤S2102)。这也与上述同样地,为了判断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否为合法用户拥有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缘故。
控制部11在判断出未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102:否),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结束。
另一方面,控制部11在判断出已设定了认证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102: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2103)。之后,控制部11建立与中心30之间的通信(步骤S2104)。然后,通信部13判断是否处于可与中心3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服务区内(步骤S2105)。通信部13在判断出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2105:是),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和车辆信息(步骤S2106),在判断出未处于通信服务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2106:否),再次判断是否处于通信服务区内。此外,这些各处理(步骤S2103~S2106)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的步骤S707~S710同样。
由此,在手动地将点火变为启用或禁用之际,车辆控制装置10通过确认在第2存储部15中是否设定了认证标记来判断车辆控制装置10是否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并仅在为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执行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由此,即便假设他人安装了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他人使用汽车搜索应用等从而掌握车辆的位置。
<3-3.中心的处理>
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中心30的处理之中的、执行确认是否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这一处理的点有所不同,其他处理与图14至图16所示的处理同样。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中心30确认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心30的处理的流程图。
中心30在进行了图14所示的各处理(步骤S1401~S1407)、和图15所示的步骤S1501~1504的处理之后,判断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步骤S2201)。该判断也能够与步骤S1505同样地进行。判断出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201:是),控制部31判断是否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2202)。控制部31在判断出未包含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201:否)、以及在判断出未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202:否),不进行与起动请求相关的处理而直接进入下一步的处理。
如上述,车辆控制装置10在没有设定认证标记的情况下,视作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而不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因此,由于中心30未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因而能够判断出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即、在即便从便携终端20有起动请求也仍未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中心30视作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而禁止起动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202:是),执行起动请求发送的处理(步骤S2203)、和起动处理执行信息发送的处理(步骤S2204)。这些各处理能够与步骤S1506、S1507同样地进行。
其次,中心30判断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步骤S2205)。该判断能够与步骤S1601同样地进行。判断出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205:是),控制部31判断是否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步骤S2206)。
在该步骤S2206的处理中,也与上述步骤S2202的处理同样。即、控制部31在判断出未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202:否),不进行与车门锁控制请求相关的处理而进入下一步的处理(步骤S1606)。另一方面,控制部31在判断出获取到车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206:是),执行与车门锁相关的处理(步骤S2207)、和车门锁处理执行信息发送的处理(步骤S2208)。这些各处理能够与步骤S1602~S1605同样地进行。然后,进入图16所示的步骤S1606。由此,在车辆控制装置10不是合法用户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中心30也禁止与车门锁相关的处理。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中心30在接收到起动请求的命令的情况、或接收到车门锁控制请求的命令的情况下,判断有无获取车辆位置信息,但是也可在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命令之际判断有无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此时,不必判断是否从便携终端20接收到数据、或所接收到的数据为何种数据等,就能够在不为合法用户时禁止以后的处理。
<4.第4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测到IG从启用已切换为禁用、或从禁用已切换为启用,则车辆控制装置10执行向中心30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然而,实际上,本发明那样的车辆控制系统100大多情况下是由提供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服务的利用者通过缔结合同而能利用,因而在用户解除了合同之后还由车辆控制装置10自动地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是不优选的。
因而,在第4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判断与用户的服务相应的合同状况,并根据该合同状况来改变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以下,主要说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4-1.系统的概要>
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系统100是与图1所示的车辆控制系统100同样的构成。其中,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中心30在第1存储部14以及存储部33中存储了表示合同状况的标记(以下称作“合同标记”)。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以及中心30的处理的一部分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便携终端20的构成以及处理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因而,以下针对车辆控制装置10以及中心30的处理而主要说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4-2.中心的处理>
中心30监视合同状况,并基于合同状况而向车辆控制装置10通知可否发送车辆位置信息。因而,首先说明中心30基于合同状况来通知可否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图23是表示中心30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定期地、或者从车辆控制装置10或便携终端20有连接请求时,中心30确认该用户的合同状况(步骤S2301)。合同状况存在合同中和合同解除两种状况,这些信息例如被保存在每个用户的数据库等中。其次,中心30确认合同标记(步骤S230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30在处于合同中的情况下设定合同标记,在合同被解除的情况下消除合同标记。然后,如果合同状况没有变化,则采用不变更合同标记的构成。即、中心30与合同状况的确认不同地确认有无合同标记的设定。
然后,中心30如果确认合同状况和合同标记,则判断这些合同状况与合同标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步骤S2303)。即、在判断出处于合同中的情况下,在已设定了合同标记时判断出这些内容一致。合同解除的情况也同样。中心30在判断出合同状况与合同标记的内容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303:是),视作合同状况没有变化的情况而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中心30在判断出合同状况与合同标记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303:否),执行向车辆控制装置10通知可否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首先,与车辆控制装置10之间建立通信(步骤S2304)。该步骤能够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方法同样地进行。然后,中心30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与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相关的许可信号或禁止信号(步骤S2305)。
具体而言,虽然作为合同状况而确认出处于合同中但是却没有设定合同标记从而导致这些内容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被判断出该情况是重新缔结合同的情况,因而此时中心30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许可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的许可信号。然后,中心30在存储部33中设定合同标记(步骤S2306)。另一方面,虽然作为合同状况而确认出为合同解除但是却设定了合同标记从而导致这些内容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被判断出该情况是重新解除了合同的情况,因而此时中心30向车辆控制装置10发送禁止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的禁止信号。然后,中心30消除存储部33的合同标记(步骤S2306)。
此外,中心30在没有设定合同标记之际,即便视作从便携终端20有远程地控制车辆的意思的指示的情况,也不进行任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设定了合同标记之际,在从便携终端20有远程地控制车辆的意思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图14以后所示的处理。
<4-3.车辆控制装置的处理>
其次,对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进行说明。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从中心30接收到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的许可信号或禁止信号,则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合同状况,来控制可否进行起动处理、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以下,对车辆控制装置10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设定合同标记的处理的流程图。车辆控制装置10直到从中心30有连接请求、存储数据的处理为止,与步骤S801~S804同样。车辆控制装置10如果存储了数据,则判断从中心30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的许可信号或禁止信号(步骤S2401)。
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为许可信号或禁止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401:是),车辆控制装置10与之相应地在第1存储部14中设定或消除合同标记(步骤S2402)。即、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为许可信号的情况下设定合同标记,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为禁止信号的情况下消除合同标记。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不是许可信号或禁止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401:否),车辆控制装置10判断在第1存储部14中是否设定了合同标记(步骤S2403)。在设定了合同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403:是),车辆控制装置10继续进行起动处理等处理(步骤S805以后)。在没有设定合同标记的情况下,车辆控制装置10不进行起动处理等处理而直接结束(图24的A)。
其次,说明车辆控制装置10根据合同状况来控制可否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图25是表示车辆控制装置10的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启用的状态切换为禁用的状态(步骤S2501)。该步骤能够与上述的步骤S701同样地进行。其次,如果检测到点火从启用已切换为禁用(步骤S2501:是),则车辆控制装置10判断在第1存储部14中是否设定了合同标记(步骤S2502)。在设定了合同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502:是),车辆控制装置10执行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步骤S2503)。该步骤能够与上述的步骤S702~S705同样地进行。
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点火从启用已切换为禁用的情况下(步骤S2501:否)、以及在第1存储部14中没有设定合同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502:否),不进行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而直接进入至下一步的处理。
其次,车辆信息获取部11a检测是否手动地将点火从禁用切换为启用的状态(步骤S2504)。针对该步骤,也能够与上述的步骤S706同样地进行。其次,如果检测到点火从禁用已切换为启用(步骤S2504:是),则车辆控制装置10判断在第1存储部14中是否设定了合同标记(步骤S2505)。在设定了合同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505:是),车辆控制装置10执行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步骤S2506)。针对该步骤,也能够与上述的步骤S707~710同样地进行。
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点火从禁用已切换为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2504:否)、以及在第1存储部14中没有设定合同标记的情况下(步骤S2506:否),不进行车辆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而直接结束。
由此,车辆控制装置10根据合同状况来判断可否发送车辆位置信息,且无论是否处于合同被解除的状态,都可防止自动地发送车辆位置信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遵照程序的CPU的运算处理来在软件上实现各种功能的情形,但是这些功能之中的一部分也可由电气上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此外,相反地,由硬件电路实现的功能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软件上予以实现。
符号说明
10车辆控制装置
11、21、31控制部
12、22位置信息获取部
13、23、32通信部
14第1存储部
15第2存储部
20便携终端
24、33存储部
30中心

Claims (8)

1.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被搭载于车辆来进行该车辆的控制,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起动控制单元,其在从设置于所述车辆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向判断装置输出认证用的第1代码,该判断装置判断是否许可所述原动机的起动;
车门锁控制单元,其在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和
获取单元,其从所述判断装置中获取所述第1代码与所述判断装置所具有的认证用的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认证结果,其中该第2代码为防盗器侧的认证代码,
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自车辆的车辆控制装置在最初被安装于该车辆时,存储从所述判断装置获取到的、用于在所述原动机起动时执行与防盗器之间的认证处理的所述防盗器侧的认证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所述认证结果是表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况下,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还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所述认证结果。
4.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对车辆进行控制,
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车辆控制装置,该车辆控制装置被搭载于车辆,且具有:起动控制单元,其在从设置于所述车辆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原动机的起动请求时向判断装置输出认证用的第1代码,该判断装置判断是否许可所述原动机的起动;以及车门锁控制单元,其在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车辆的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和
判断装置,其具有认证用的第2代码,进行所述第1代码与第2代码是否一致的比对,其中该第2代码为防盗器侧的认证代码,
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获取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基于所述判断装置的认证结果来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自车辆的车辆控制装置在最初被安装于该车辆时,存储从所述判断装置获取到的、用于在所述原动机起动时执行与防盗器之间的认证处理的所述防盗器侧的认证代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锁控制单元在所述认证结果是表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况下,禁止车门的上锁或解锁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还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所述认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到所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所述存储单元中未存储认证结果的情况下,所述判断装置进行各所述代码的比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即便在获取所述车门锁控制请求时进行的认证的认证结果表示相一致,所述判断装置也不许可原动机的起动。
CN201310019521.7A 2012-03-29 2013-01-18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Active CN103359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5542 2012-03-29
JP2012075542A JP5941315B2 (ja) 2012-03-29 2012-03-29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053A CN103359053A (zh) 2013-10-23
CN103359053B true CN10335905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23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9521.7A Active CN103359053B (zh) 2012-03-29 2013-01-18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6196B2 (zh)
JP (1) JP5941315B2 (zh)
CN (1) CN103359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9588B2 (en) 2005-12-30 2009-03-24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face reconfiguration mode
US10313505B2 (en) 2006-09-06 2019-06-04 Apple Inc.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configuring and displaying widgets
US8519964B2 (en) 2007-01-07 2013-08-27 Apple Inc.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upporting user navigations of graphical objects on a touch screen display
US8619038B2 (en) 2007-09-04 2013-12-31 Apple Inc. Editing interface
US10788976B2 (en) 2010-04-07 2020-09-29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folders with multiple pages
US20110252349A1 (en) 2010-04-07 2011-10-13 Imran Chaudhri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Folders
US9807172B2 (en) 2013-10-18 2017-10-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obile device intermediary for vehicle adaptation
US9253200B2 (en) * 2013-10-28 2016-0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ogramming vehicle modules from remote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9374355B2 (en) 2013-10-28 2016-06-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ogramming vehicle modules from remote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JP6393325B2 (ja) 2013-10-30 2018-09-1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関連する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オブジェクトの表示
US9203843B2 (en) 2013-11-08 2015-12-01 At&T Mobility Ii Llc Mobile device enabled tiered data exchange via a vehicle
KR20150130818A (ko) * 2014-05-14 201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324067B2 (en) 2014-05-29 2016-04-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payments
CN104464040B (zh) * 2014-07-28 2017-05-03 福建爱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CN104442702B (zh) * 2014-07-28 2020-07-28 冯林 一种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US10066959B2 (en) 2014-09-02 2018-09-04 Apple Inc. User interactions for a mapping application
TWI633026B (zh) * 2014-09-11 2018-08-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防盜系統及其防盜方法
US10578465B2 (en) * 2015-02-03 2020-03-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nsor bus system and unit with internal event verification
US20160358133A1 (en) 2015-06-05 2016-12-0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loyalty accounts and private label accounts for a wearable device
US9940637B2 (en) 2015-06-05 2018-04-10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loyalty accounts and private label accounts
CN105868732A (zh) * 2016-04-20 2016-08-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DK201670595A1 (en) 2016-06-11 2018-01-22 Apple Inc Configuring context-specific user interfaces
US11816325B2 (en) 2016-06-12 2023-11-14 Apple Inc. Application shortcuts for carplay
DE102016009021A1 (de) * 2016-07-23 2018-01-25 Wabco Gmb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Funktionen eines Fahrzeugs
US11181902B2 (en) 2016-11-11 2021-11-23 Honda Motor Co., Ltd. Remote operation system,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mote operation method
JP6640128B2 (ja) * 2017-01-19 2020-02-05 Kddi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888383B2 (ja) * 2017-04-12 2021-06-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始動システム、センタサーバ、車両
JP6805969B2 (ja) * 2017-05-31 2020-1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始動システム、端末、車両、リモート始動方法
JP6812906B2 (ja) 2017-05-31 2021-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始動システム、センタサーバ、リモート始動方法
CN107215292B (zh) * 2017-07-31 2019-07-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车辆控制器及汽车
JP6915481B2 (ja) * 2017-09-27 2021-08-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US10809741B2 (en) 2017-11-17 2020-10-2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a vehicle
JP7070080B2 (ja) * 2018-05-18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7419689B2 (ja) * 2018-08-10 2024-0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子制御システム、センター装置、車両用マスタ装置、表示制御情報の送信制御方法、表示制御情報の受信制御方法、表示制御情報の送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情報の受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024765B2 (ja) * 2018-08-10 2022-0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マスタ装置、更新データの配信制御方法及び更新データの配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107798B2 (ja) * 2018-09-25 2022-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US11305731B2 (en) * 2018-12-11 2022-04-19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traveling control method and vehicle traveling control device
US11319733B2 (en) * 2019-02-06 2022-05-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onic door latching system for preventing lock-out during an electrical power loss
JP7079744B2 (ja) * 2019-03-07 2022-06-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制御方法
US11675476B2 (en) 2019-05-05 2023-06-1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widgets
JP2020189498A (ja) * 2019-05-17 2020-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起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起動方法
CN110194046B (zh) * 2019-06-12 2021-05-11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载空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CN110758322B (zh) * 2019-10-31 2021-03-1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启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0852B (zh) * 2019-12-17 2022-03-1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汽车门锁成员设置方法
JP7142661B2 (ja) * 2020-03-17 2022-09-27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関連するユース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オブジェクトの表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012A (zh) * 1998-12-16 1999-08-18 许镇光 车辆综合控制计算机系统
CN1443667A (zh) * 2002-03-11 2003-09-24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车门控制系统和接收机
DE102004001904A1 (de) * 2004-01-14 2005-08-04 Marquardt Gmbh Schließ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715629A (zh) * 2004-06-28 2006-01-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CN101830209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系统以及方法与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8538A (ja) * 2003-01-15 2004-08-05 Fujitsu Ten Ltd 車両の遠隔始動装置
US7385484B2 (en) * 2003-11-07 2008-06-10 Sanjeev Nath Method for automobile registry control system
JP2005207110A (ja) * 2004-01-22 2005-08-04 Omron Corp 車輌利用許可システム、ゲート利用許可システム
JP2006352460A (ja) 2005-06-15 2006-12-28 Toyota Motor Corp リモート操作システム、サービスセンタ及びリモート操作装置
JP2007146396A (ja) * 2005-11-24 2007-06-14 Fujitsu Ten Ltd 車両制御装置
JP4820697B2 (ja) * 2006-06-20 2011-11-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制御装置
JP2008001133A (ja) * 2006-06-20 2008-01-10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制御装置
US8294558B2 (en) * 2006-12-04 2012-10-23 Fujitsu Ten Limited Star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tuner device
JP2008163935A (ja) * 2006-12-04 2008-07-17 Fujitsu Ten Ltd 始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チューナ装置
JP2011052506A (ja) * 2009-09-04 2011-03-17 Tokai Rika Co Ltd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キーのid照合方法
JP2011168162A (ja) * 2010-02-18 2011-09-01 Fujitsu Ten Ltd 始動装置、及び、始動方法
JP2011168161A (ja) * 2010-02-18 2011-09-01 Fujitsu Ten Ltd 始動装置、及び、始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012A (zh) * 1998-12-16 1999-08-18 许镇光 车辆综合控制计算机系统
CN1443667A (zh) * 2002-03-11 2003-09-24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车门控制系统和接收机
DE102004001904A1 (de) * 2004-01-14 2005-08-04 Marquardt Gmbh Schließ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715629A (zh) * 2004-06-28 2006-01-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CN101830209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系统以及方法与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61941A1 (en) 2013-10-03
JP5941315B2 (ja) 2016-06-29
US9316196B2 (en) 2016-04-19
JP2013203283A (ja) 2013-10-07
CN103359053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053B (zh) 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TWI656996B (zh) 車輛門鎖上鎖及解鎖用車載器、包含此車載器之車輛、包含此車載器之車輛門鎖上鎖及解鎖用系統
KR102564648B1 (ko) 차량 원격 제어 시스템, 통신 모듈, 차량, 서버, 차량 원격 제어 방법, 차량 원격 제어 프로그램 및 기억 매체
JP5875436B2 (ja)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5814766B2 (ja) 遠隔始動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携帯端末、及び、遠隔始動システム
US10297097B2 (en)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for communicating with vehicles
JP5879113B2 (ja) 遠隔始動装置、および、遠隔始動システム
US11100798B2 (en)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
EP314490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vehicle
WO2020208830A1 (ja) 車両遠隔制御システム、車載器ないし通信モジュール、車両、サーバ、車両遠隔制御方法、車両遠隔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841825B2 (ja) 車両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CN105575173A (zh) 一种智能停车通信系统及预约停车方法
JP2013123096A (ja) 遠隔始動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遠隔始動システム
US9522651B2 (en) Operational omiss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operational omission notification system
KR101745443B1 (ko) 운전자 인증 시스템
JP5814765B2 (ja) 遠隔始動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遠隔始動システム
JP6581918B2 (ja) 車両予約システム、車両予約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781911B2 (ja) 遠隔始動装置、及び、遠隔始動システム
JP6602532B2 (ja) 車両予約システム、車両予約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20230039481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Mobility Sharing Service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