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7658A - 多辊轧机 - Google Patents

多辊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7658A
CN103357658A CN2013100852897A CN201310085289A CN103357658A CN 103357658 A CN103357658 A CN 103357658A CN 2013100852897 A CN2013100852897 A CN 2013100852897A CN 201310085289 A CN201310085289 A CN 201310085289A CN 103357658 A CN103357658 A CN 10335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lining
axle
lining bearing
bearing assembling
roll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52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7658B (zh
Inventor
乘鞍隆
高木道正
尾钱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 Ltd of general sharp special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Metals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Metals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Metals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5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7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7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7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14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having counter-pressure devices acting on rolls to inhibit deflection of same under load; Back-up rolls
    • B21B13/147Cluster mills, e.g. Sendzimir mills, Rohn mills, i.e. each work roll being supported by two rolls only arranged symmetric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plane passing through the working ro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辊轧机,其可以较大地打开整体机架构造的多辊轧机中的上下作业辊间。其具有上下一对作业辊(30)、支承该作业辊(30)的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40)、支承该第一中间辊(40)的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50)及支承该第二中间辊(50)的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背衬轴承轴(61)被偏心环(70)把持,该偏心环(70)被轴鞍(63)支承为旋转自如,该轴鞍(63)固定于机架(11)而构成整体机架构造的多辊轧机,其中,增大在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设置的四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d、60e、60h)处的偏心量,通过液压缸(100)的驱动,经驱动齿轮(90)以及小齿轮(80)使所述背衬轴承轴(61)转动。

Description

多辊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从而大幅度改善操作性的多辊轧机。
背景技术
硬质材轧制用的轧制机需要基于高的压力的轧制。因此,使作业辊小径化,减小被轧制材与作业辊的接触面积,由此可实现基于高压力的轧制,为了支承小径的作业辊,考虑了实施多辊配置的多辊轧机即森吉米尔式多辊轧机。该森吉米尔式多辊轧机有六段轧制机、十二段轧制机、二十段轧制机这三种,出于容易控制板形状等理由,二十段轧制机为主流。
另外,在二十段轧制机的机架中,有分割机架构造与整体机架构造这二种。分割机架构造通过打开机架而能够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可以容易进行轧制机的操作,但是会导致轧制机的巨大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整体机架构造是一体轧机机架构造,虽然可实现轧制机的缩小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但是由于机架是一体的,因此不能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存在二十段轧制机的操作不容易的问题。
例如,在被轧制材即带板的切板时,存在切板堵在上下作业辊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除去切板。此时,若能较大地打开轧制机中的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则就可以容易进行除去切板的作业,改善轧制机的操作性。另外,作业辊的更换、带板的通板也变容易。
二十段轧制机包括:上下一对作业辊;支承作业辊的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支承第一中间辊的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支承第二中间辊的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バツキングベア环)组装轴。在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上具备偏心机构,通过齿轮将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与驱动源连接,可使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变位。
图8表示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与驱动源以及驱动系统。如图8所示,在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中,通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200使锥齿轮290旋转,由此通过分配齿轮291以及小齿轮280,使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的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变位。在未图示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也同样。
对于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h,由一台带制动器A C马达200使其动作,对于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d、260e,由一台带制动器AC马达200使其动作。由于在AC马达200的制动器不能支承大的荷重,因此,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的未图示的偏心环的偏心量不能取大。
如此,通过使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变位,可以得到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通过增大在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上设置的偏心机构的偏心量,能够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但是,在图8所示那样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中,由于使用马达作为偏心机构的驱动源,因此不能支承大的荷重,不能取大的偏心机构的偏心量。即,不能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间隙,前述的切板的除去作业等并不容易。
目前,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的未图示的偏心环的偏心量δ是δ/Db=0.011。其中,Db是背衬轴承径。因此,即便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以及下侧的未图示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与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260a、260d、260e、260h最大限度地偏心,对于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G而言,在背衬轴承径φ406mm的情况下,为G=8.4mm(G/Db=0.021),在背衬轴承径φ300mm的情况下,为G=6.6mm(G/Db=0.022),存在切板时的切板的废料处理并不容易等操作上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34928号公报
虽然不是用于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的技术,但作为在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使用液压缸的轧制机,有专利文献1的轧制机。
专利文献1的轧制机是不仅在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具备板形状控制装置即AS-U装置,还在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具备板形状控制装置即AS-U装置的轧制机。在增设板形状控制装置方面,为了抑制前述的压下分力和压下偏心量引起的旋转力,是在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也设置有液压缸的轧制机,通过由液压缸使齿轮旋转,由此还能够使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变位。
但是,该轧制机是用于改善板形状控制性的发明,是通过增设板形状控制装置而实现板形状控制性的改善的轧制机。需要板形状控制装置的,是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或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以及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而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以及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不需要板形状控制装置。另外,也没有增大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的思想,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大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从而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在切板时可容易进行除去切板的作业或轧制机的作业辊更换或带板的通板,从而实现操作性的大幅度的改善。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发明的多辊轧机,其为整体机架构造的多辊轧机,其具有:轧制金属带板的上下一对作业辊、支承该作业辊的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支承该第一中间辊的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及支承该第二中间辊的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
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心即背衬轴承轴被相对于该背衬轴承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环把持,该偏心环被轴鞍支承为旋转自如,该轴鞍被固定于机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之中,增大相对于在所述金属带板通过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设置的四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轴心而言的所述偏心环的偏心量,在所述背衬轴承轴的端部安装小齿轮,在该小齿轮上啮合驱动齿轮,通过液压缸驱动该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经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小齿轮使所述背衬轴承轴转动,由此,使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较大地打开。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二发明的多辊轧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之中,增大相对于在所述金属带板通过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且通板高度的下侧设置的两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轴心而言的所述偏心环的偏心量,在所述背衬轴承轴的端部安装小齿轮,在该小齿轮上啮合驱动齿轮,通过液压缸驱动该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经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小齿轮使所述背衬轴承轴转动,由此,使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较大地打开。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三发明的多辊轧机的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多个的背衬轴承的外径以Db表示时,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δ设定为
(δ/Db)=0.012~0.043。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四发明的多辊轧机的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多个的背衬轴承的外径以Db表示时,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的间隙G为
(G/Db)=0.028~0.21。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多辊轧机,增大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处的偏心环的偏心量,通过可支承大的荷重的液压缸的动作,使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较大地变位,由此,能够支承伴随于偏心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负荷,且能够较大地打开上下一对作业辊间,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切板时除去切板的作业或轧制机的作业辊更换或带板的通板。
根据第二发明的多辊轧机,增大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处的偏心环的偏心量,通过可支承大的荷重的液压缸的动作,使背衬轴承轴相对于机架较大地变位,由此,可以支承伴随于偏心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负荷,且能够更大地打开上下一对作业辊间,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切板时除去切板的作业或轧制机的作业辊更换或带板的通板。
根据第三发明的多辊轧机,通过将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δ设定成(δ/Db)=0.012~0.043,由此,可使对伴随于偏心量δ的增加的负荷的增加所引起的液压缸或背衬轴承等的影响为最小限,能够增大相对于机架的背衬轴承轴的变位量。
根据第四发明的多辊轧机,通过将上下一对作业辊间的间隙G设定为(G/Db)=0.028~0.21,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切板时除去切板的作业或轧制机的作业辊更换或带板的通板,可以充分改善轧制机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以及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一部分(图3中的A-A以及B-B向视剖面)的横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以及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一端部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以及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一部分(图5中的C-C以及D-D向视剖面)的横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以及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一端部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常的辊配置(实线)和较大地打开作业辊间的间隙的状态的辊配置(双点划线)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δ/Db)与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隙(G/Db)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二十段轧制机中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0         轧制机
11         机架
20         带板
30         作业辊
40         第一中间辊
50         第二中间辊
60         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
61         背衬轴承轴
62         背衬轴承
63         轴鞍
70         压下偏心环
80         小齿轮
90         扇形齿轮
91         卡止销
92         支承轴
100        压下液压缸
110        压下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轧制机的实施例。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1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轧制机,参照图1至图7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轧制机10是整体机架构造的二十段轧制机,作为被轧制材的带板20被上下一对作业辊30轧制。上下一对作业辊30与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40接触而被支承,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40与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50接触而被支承,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50与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b、60c、60d、60e、60f、60g、60h接触而被支承。
轧制带板20时施加的轧制荷重经上下一对作业辊30、第一中间辊40以及第二中间辊50,作为轧制反作用力传给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在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上,为了保持轧制中的设置位置而施加与轧制反作用力同等的压下力。针对作业辊30,将在带板20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设置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d、60e、60h上的压下称作侧压下,将位于作业辊30上方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60c上的压下称为上压下,将位于作业辊30下方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60g上的压下称为下压下。
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根据设置位置以及构成被分为四种,即,分成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d;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60c;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e、60h;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60g。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是背衬轴承轴61a经压下偏心环70a、滚针轴承71a以及板形状控制用的AS-U偏心环72a被支承于轴鞍63a而成的,其中上侧的背衬轴承轴61a在轴向上由多个背衬轴承62a支承为旋转自如,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通过轴鞍63a被固定于机架11。背衬轴承轴61a被压下偏心环70a把持,压下偏心环70a通过滚针轴承71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AS-U偏心环72a,AS-U偏心环72a通过滚针轴承71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轴鞍63a。另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背衬轴承轴61a的端部安装有小齿轮80a,且与由支承轴92a支承于机架11上的作为驱动齿轮的扇形齿轮90a啮合。扇形齿轮90a的一端侧与压下液压缸100a的缸前端侧由卡止销91a卡止,扇形齿轮90a通过压下液压缸100a的动作以支承轴92a为中心旋转。
在此,包括AS-U偏心环72a在内的未图示的AS-U装置是一种通过设于轴向的多处的AS-U偏心环72a的偏心,使背衬轴承轴61a在各处变形,通过使背衬轴承62a的压下位置各自变位,从而用来进行凸起(crown)调整的装置,由于是用来进行板形状控制的公知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扇形齿轮90a通过压下液压缸100a的动作而以支承轴92a为中心旋转,由此,与扇形齿轮90a嵌合的小齿轮80a与背衬轴承轴61a以及压下偏心环70a一起旋转。由于使压下偏心环70a以及轴鞍63a的中心Cs相对于背衬轴承轴61a的中心Cc以偏心量δa偏心,因此,通过压下偏心环70a的旋转,相对于机架11而言的背衬轴承轴61a的支承位置改变。即,对于轧制机10,可以使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中的背衬轴承轴61a相对于机架11变位。
对于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d,由于与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是背衬轴承轴61b经压下偏心环70b、滚针轴承71b以及板形状控制用的AS-U偏心环72b被支承于轴鞍63b而成的,其中背衬轴承轴61b在轴向上由多个背衬轴承62b支承为旋转自如,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通过轴鞍63b被固定于机架11。背衬轴承轴61b被压下偏心环70b把持,压下偏心环70b通过滚针轴承71b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AS-U偏心环72b,AS-U偏心环72b通过滚针轴承71b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轴鞍63b。另外,如图1所示,在背衬轴承轴61b的端部安装有小齿轮80b,其与连结于压下液压缸100bc的压下齿条110bc啮合。
在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中,通过压下液压缸100bc的动作经压下齿条110bc使小齿轮80b与背衬轴承轴61b以及压下偏心环70b一起旋转。使压下偏心环70b以及轴鞍63b的中心Cs相对于背衬轴承轴61b的中心Cc以偏心量δb偏心,因此,通过压下偏心环70b的旋转,背衬轴承轴61b相对于机架11的支承位置改变。即,对于轧制机10,可以使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中的背衬轴承轴61b相对于机架11变位,可以进行轧制的板厚调整。
对于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c,由于与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上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b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e是背衬轴承轴61e经压下偏心环70e被支承于轴鞍63e而成的,其中背衬轴承轴61e在轴向上由多个背衬轴承62e支承为旋转自如,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e通过轴鞍63e被固定于机架11。背衬轴承轴61e被压下偏心环70e把持,压下偏心环70e通过轴鞍63e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如图1所示,在背衬轴承轴61e的端部安装有小齿轮80e,其与扇形齿轮90e啮合。扇形齿轮90e的一端侧与压下液压缸100e的缸前端侧由卡止销91e卡止,扇形齿轮90e通过压下液压缸100e的动作以支承轴92e为中心旋转。
扇形齿轮90e通过压下液压缸100e以支承轴92e为中心旋转,由此,与扇形齿轮90e嵌合的小齿轮80e与背衬轴承轴61e以及压下偏心环70e一起旋转。由于使压下偏心环70e以及轴鞍63e的中心Cs相对于背衬轴承轴61e的中心Cc以偏心量δe偏心,因此,通过压下偏心环70e的旋转,背衬轴承轴61e相对于机架11的支承位置改变。即,对于轧制机10,可以使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e中的背衬轴承轴61e相对于机架11变位。
对于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h,由于与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e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是背衬轴承轴61f经压下偏心环70f被轴鞍63f支承而成的,其中背衬轴承轴61f在轴向上由多个背衬轴承62f支承为旋转自如,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由轴鞍70f被固定于机架11。背衬轴承轴61f被压下偏心环70f把持,压下偏心环70f通过轴鞍63f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如图1所示,在背衬轴承轴61f的端部安装有小齿轮80f,其与连结于压下液压缸100fg的压下齿条110fg啮合。
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通过压下液压缸100fg经压下齿条110fg使小齿轮80f与背衬轴承轴61f以及压下偏心环70f一起旋转。使压下偏心环70f以及轴鞍63f的中心Cs相对于背衬轴承轴61f的中心Cc以偏心量δf偏心,因此,通过压下偏心环70f的旋转,背衬轴承轴61f相对于机架11的支承位置改变。即,对于轧制机10,可以使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中的背衬轴承轴61f相对于机架11变位,可以进行带板20的高度调整。
对于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g,由于与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的下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f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述那样,为了使背衬轴承轴61a~61h相对于机架11变位而使齿轮动作,压下液压缸100a~100h的动作与AC马达200的制动器相比,可支承大的荷重。因此,可以取比现有技术大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的各偏心量δa~δh,如图6所示,可以从通常的辊配置(实线)的上下作业辊30间的间隙G1,大大地打开到使作业辊间的间隙大大地打开的状态的辊配置(双点划线)的上下作业辊30间的间隙G2。由此,能够容易进行作为被轧制材的带板20的切板时除去切板的作业或轧制机10的作业辊更换或带板的通板,可以实现操作性的大幅度的改善。
当然,本发明的多辊轧机中的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的偏心量δa~δh的设定值,只要足以改善轧制机10的操作性,则就不受限定。优选以(δ/Db)=0.012~0.043的方式设定偏心量δa~δh。在此,Db是背衬轴承62a~62h的外径。
在(δ/Db)<0.012时,无法较大地打开上下作业辊30间的间隙G2,轧制机10的操作不容易进行,本发明的目的即操作性的改善的效果降低。另外,在(δ/Db)>0.043时,伴随于偏心量δa~δh的增加的负荷的显著增加有可能导致压下液压缸100a~100h的过度的尺寸变大或背衬轴承62a~62h的寿命下降。
一般而言,对于多辊式轧机配置的多辊轧机,作业辊30、第一中间辊40、第二中间辊50以及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的配置与各自的外径无关,是大致相同的相似关系。因此,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60a~60h的偏心量δa~δh与上下作业辊30间的间隙G2可以说是大致成比例的关系。
如图7所示,在设定为(δ/Db)=0.012~0.043时,(G/Db)=0.028~0.21。这意味着: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得到1.3倍~10倍的上下作业辊30间的间隙G2。

Claims (4)

1.一种多辊轧机,其为整体机架构造的多辊轧机,其具有:轧制金属带板的上下一对作业辊、支承该作业辊的上下两对第一中间辊、支承该第一中间辊的上下三对第二中间辊及支承该第二中间辊的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
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心即背衬轴承轴被相对于该背衬轴承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环把持,该偏心环被轴鞍支承为旋转自如,该轴鞍被固定于机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之中,增大相对于在所述金属带板通过的通板方向的入侧以及出侧设置的四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轴心而言的所述偏心环的偏心量,在四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端部安装小齿轮,在该小齿轮上啮合驱动齿轮,通过液压缸驱动该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经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小齿轮使四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转动,由此,使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较大地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四对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之中,增大相对于在所述金属带板通过的通板方向上的轧制机中心侧、且通板高度的下侧设置的两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轴心而言的所述偏心环的偏心量,在两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的端部安装小齿轮,在该小齿轮上啮合驱动齿轮,通过液压缸驱动该驱动齿轮旋转,通过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经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小齿轮使两个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中的所述背衬轴承轴转动,由此,使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较大地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多个的背衬轴承的外径以Db表示时,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偏心量δ设定为
(δ/Db)=0.012~0.043。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分割背衬轴承组装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多个的背衬轴承的外径以Db表示时,所述上下一对作业辊间的间隙G为
(G/Db)=0.028~0.21。
CN201310085289.7A 2012-03-27 2013-03-18 多辊轧机 Active CN103357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0587 2012-03-27
JP2012070587A JP5855502B2 (ja) 2012-03-27 2012-03-27 多段圧延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7658A true CN103357658A (zh) 2013-10-23
CN103357658B CN103357658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15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289.7A Active CN103357658B (zh) 2012-03-27 2013-03-18 多辊轧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55502B2 (zh)
CN (1) CN103357658B (zh)
DE (1) DE102013008171B4 (zh)
FR (1) FR2988627B1 (zh)
IN (1) IN2013MU0110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504A (zh) * 2013-06-06 2013-10-09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森吉米尔轧机轧制板形控制方法
CN104550249A (zh) * 2014-11-20 2015-04-2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
CN105234182A (zh) * 2015-11-27 2016-01-1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
CN105290111A (zh) * 2015-11-27 2016-02-0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十八辊冷轧机的换辊连接装置及换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707B (zh) * 2014-03-17 2015-07-01 淄博畅安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偏心陶瓷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8416A (zh) * 2014-09-23 2016-04-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背衬轴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912A (ja) * 1984-06-27 1986-01-17 Nippon Steel Corp 多段圧延機のロ−ルセツトアツプ方法
EP0529771A1 (en) * 1991-08-23 1993-03-03 T. Sendzimir, Inc. Cluster mill with crown adjustment system
JPH09168804A (ja) * 1995-12-21 1997-06-30 Hitachi Ltd クラスタ式多段圧延機及び圧延方法
CN2907939Y (zh) * 2006-05-24 2007-06-06 曹全有 20辊轧机凸度控制装置
CN101249517A (zh) * 2008-04-05 2008-08-27 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 多辊冷轧机的凸度调整装置
CN102049413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 多辊式多级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0358A (ja) * 1974-10-03 1976-04-05 Sendzimir Japan Ltd Atsuensochi
JPH0334928A (ja) 1989-06-29 1991-02-14 Teikoku Seiyaku Kk 潰瘍性大腸炎およびクローン病治療用経口投与製剤
JP3034928B2 (ja) * 1990-09-19 2000-04-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段圧延機,クラスタ式圧延機,センジマー型多段圧延機及び多段圧延機の制御方法
US5596899A (en) * 1994-07-22 1997-01-28 T. Sendzimir, Inc. Mill housings for cluster mills
CN101873899B (zh) * 2007-11-27 2012-08-22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森吉米尔轧机的辊位置设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912A (ja) * 1984-06-27 1986-01-17 Nippon Steel Corp 多段圧延機のロ−ルセツトアツプ方法
EP0529771A1 (en) * 1991-08-23 1993-03-03 T. Sendzimir, Inc. Cluster mill with crown adjustment system
JPH09168804A (ja) * 1995-12-21 1997-06-30 Hitachi Ltd クラスタ式多段圧延機及び圧延方法
CN2907939Y (zh) * 2006-05-24 2007-06-06 曹全有 20辊轧机凸度控制装置
CN101249517A (zh) * 2008-04-05 2008-08-27 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 多辊冷轧机的凸度调整装置
CN102049413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 多辊式多级轧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504A (zh) * 2013-06-06 2013-10-09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森吉米尔轧机轧制板形控制方法
CN103341504B (zh) * 2013-06-06 2015-03-25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森吉米尔轧机轧制板形控制方法
CN104550249A (zh) * 2014-11-20 2015-04-2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
CN104550249B (zh) * 2014-11-20 2017-01-11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
CN105234182A (zh) * 2015-11-27 2016-01-1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
CN105290111A (zh) * 2015-11-27 2016-02-0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十八辊冷轧机的换辊连接装置及换辊方法
CN105290111B (zh) * 2015-11-27 2017-04-05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十八辊冷轧机的换辊连接装置及换辊方法
CN105234182B (zh) * 2015-11-27 2017-07-11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2617A (ja) 2013-10-07
CN103357658B (zh) 2015-07-08
FR2988627B1 (fr) 2016-07-15
DE102013008171B4 (de) 2021-01-14
IN2013MU01105A (zh) 2015-05-15
JP5855502B2 (ja) 2016-02-09
DE102013008171A1 (de) 2013-10-02
FR2988627A1 (fr) 201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7658B (zh) 多辊轧机
JP5683082B2 (ja) 作業ロールシフト機能を具備した圧延機
JPS6448611A (en) Chockless rolling mill
CN205925820U (zh) 一种高强度齿辊式破碎机
CN102416584A (zh) 磨床用双料臂上下料机构
JPH0688055B2 (ja) 圧延機、及び圧延設備
EP1711266A1 (de) Kegelbrecher
WO2016008216A1 (zh) 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连铸辊的支撑结构
CN105689393A (zh) 一种整体牌坊式八辊轧机
JP6259100B2 (ja) 半径方向に負荷をかけられた円形案内部のための封隙装置
US2136856A (en) Forming press
KR101271845B1 (ko) 다단 압연기
CN2907939Y (zh) 20辊轧机凸度控制装置
CN201002100Y (zh) 具有形态调整机构的支撑辊
RU2748306C1 (ru) Прокатная клеть
US1964893A (en) Rolling mill
WO2019208209A1 (ja) 圧縮ねじり成形装置
KR101511957B1 (ko) 클러스터형 다단 압연기
JPH0441008A (ja) 圧延ロールの研削装置
CN204620955U (zh) 用于冷碾机的支撑轮结构
JP6998779B2 (ja) ベンディングロール機
CN104533739B (zh) 液压泵斜盘及其加工方法
US1031055A (en) Rolling-mill.
US1003496A (en) Calender.
JP6003512B2 (ja) 形鋼圧延用圧延ロールの周面研磨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周面研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30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port, 34 No. 6 Chicago

Patentee after: Co., Ltd of general sharp special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Stee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