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916A -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916A
CN103354916A CN2011800673453A CN201180067345A CN103354916A CN 103354916 A CN103354916 A CN 103354916A CN 2011800673453 A CN2011800673453 A CN 2011800673453A CN 201180067345 A CN201180067345 A CN 201180067345A CN 103354916 A CN103354916 A CN 103354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resin
polaroid
film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73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石贵志
香川佳美
森美穗
室诚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4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具备液晶单元(30)、层叠于液晶单元(30)的背面侧的第一偏振片(10)、和层叠于液晶单元(30)的可视侧的第二偏振片(20),第一偏振片(10)包括第一偏振膜(12)、和层叠于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13),第二偏振片(20)包括第二偏振膜(22)、和层叠于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的光扩散性保护膜(23),此外还提供使用了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液晶监视器、个人电脑等中所用的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电视、液晶监视器、个人电脑等中所用的薄型的显示装置其用途正在急速地扩大。特别是,液晶电视的市场扩张明显,另外,低成本化的要求也非常高。
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使用了冷阴极管或LED的面光源、光扩散板、1个或多个扩散片、集光片、以及贴合有偏振片的液晶面板构成。近年来,在可以壁挂的大画面液晶电视用途等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变得明显化,而在该情况下,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对应地,需要实现其中所用的构件的薄壁化、构件数目的削减。
针对这种要求,已知有利用在配置于构成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与面光源之间的配置的偏振片的一面直接粘接具有集光性的棱镜片的方法(例如JPH11-295714-A)、作为配置于液晶面板的面光源侧的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集光性棱镜片的方法(例如JP2005-17355-A)来去掉1个或多个构件、削减部件数目的技术。
在如上述JPH11-295714-A及JP2005-17355-A中记载的那样的、使用了具备棱镜片等片材构件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会产生被认为是由棱镜等的规则的凹凸形状与液晶单元的滤色器所具有的规则的矩阵结构的干涉造成的莫列波纹,存在显示品质降低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获得没有莫列波纹等显示不良的、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以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其具备:液晶单元、层叠于该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层叠于该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第二偏振片。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第一偏振片包括第一偏振膜、和层叠于该第一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第二偏振片包括第二偏振膜、和层叠于该第二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的光扩散性保护膜。
上述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优选为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片材构件。该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可以按照从一个棱镜或透镜的斜面的终点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或透镜的斜面的起点的距离相对于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为30%以下的方式形成。
在将这种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片材构件作为第一偏振膜层叠而制成第一偏振片的情况下,该片材构件由于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与形成于相邻的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间的谷部被分别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具有具备规则的矩阵结构的滤色器的液晶单元。即,在该情况下,液晶单元与第一偏振片优选以使上述片材构件所具有的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与滤色器所具有的矩阵结构的任意一边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上述光扩散性保护膜可以是其与第二偏振膜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由微细凹凸表面构成的薄膜。该情况下,优选微细凹凸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2μm以上1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μm以上5μm以下,并且平均长度PSm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
上述第一偏振片也可以具备层叠于第一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上的光学补偿膜或保护膜。另外,上述第二偏振片也可以具有层叠于第二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上的光学补偿膜或保护膜。
另外,本发明提供具有面光源和配置于该面光源上的上述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被以使上述片材构件的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表面与面光源相面对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了莫列波纹等显示不良的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壁化。使用了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大画面液晶电视用液晶显示装置,尤其可以适用于能够壁挂的液晶电视用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的一例的剖面简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所用的作为背面侧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的优选的一例的剖面简图。
图3是表示片材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优选的一例的立体简图。
图4是表示片材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优选的另一例的立体简图。
图5是表示片材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优选的另一例的立体简图。
图6是表示片材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优选的另一例的立体简图。
图7是表示片材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优选的另一例的立体简图。
图8是以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的片材构件为例、分别地(A)表示该棱镜形状被没有间隙地形成的形态、(B)表示在该棱镜形状的谷部具有平坦部的形态的放大剖面简图。
图9是表示液晶面板中的片材构件与滤色器的配置关系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的一例的剖面简图。本发明的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由具有导光板202及处于导光板202的侧方且沿着导光板202的一边配置的光源装置201的面光源200、和配置于面光源200上的液晶面板100构成。液晶面板100由液晶单元30、层叠于液晶单元30的背面侧(面光源200侧的面)的第一偏振片10、和层叠于液晶单元30的可视侧的第二偏振片20构成。第一偏振片10及第二偏振片20分别借助粘合剂层17、27与液晶单元30贴合。
作为背面侧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10具备第一偏振膜12、借助粘接剂层14层叠于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面光源200侧的面)上的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13、和借助粘接剂层16层叠于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可视侧的面)上的树脂薄膜15。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片材构件13是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的片材构件(棱镜片)。第一偏振片10在该树脂薄膜15侧与液晶单元30贴合。更具体来说,液晶单元30与第一偏振片10被如下所示地贴合,即,第一偏振膜12的与层叠片材构件1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也就是说,片材构件13的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表面形成液晶面板100的面光源200侧表面,该表面与面光源200相面对。而且,本发明中第一偏振片10也可以不具有树脂薄膜15,可以是将第一偏振膜12直接、或借助粘合剂层等与液晶单元30贴合的构成。
作为可视侧偏振片的第二偏振片20具备第二偏振膜22、借助粘接剂层24层叠于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可视侧的面)的、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的光扩散性保护膜23、和借助粘接剂层26层叠于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树脂薄膜25。第二偏振片20以其树脂薄膜25侧与液晶单元30贴合。更具体来说,液晶单元30与第二偏振片20被以使光扩散性保护膜23表面形成液晶面板100的可视侧表面的方式贴合。而且,本发明中第二偏振片20也可以不具有树脂薄膜25,可以是将第二偏振膜22直接、或借助粘合剂层等与液晶单元30贴合的构成。
如图1中所示的例子所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作为背面侧偏振片,使用具备棱镜片等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的偏振片,并且作为可视侧偏振片,使用具备显示出特定的透过鲜明度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偏振片。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在使用了具备棱镜片等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的偏振片的情况下产生的、被认为是由该规则的凹凸结构与液晶单元的滤色器所具有的规则的矩阵结构的干涉造成的莫列波纹,可以获得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备实现了薄型化的背面侧偏振片,因此可以实现薄壁化,另外,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此外,由于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配置有棱镜片等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因此可以防止液晶面板与面光源的密合,由此也可以实现显示特性的改善。以下,在适当地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偏振片>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背面侧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的优选的一例的剖面简图,其构成与图1中的第一偏振片10相同(参照符号也相同)。如图2中所示的例子所示,构成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一偏振片10至少具备第一偏振膜12、和借助粘接剂层14层叠于第一偏振膜12的一方的面(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13。第一偏振片10也可以如图2中所示的例子所示,具备借助粘接剂层16层叠于与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树脂薄膜15。
(第一偏振膜)
背面偏振片中所用的第一偏振膜12具体来说是在单轴拉伸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上吸附取向二色性色素的材料。作为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上述的以乙烯为首的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用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以及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为1500~5000左右。
这种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材料可以作为第一偏振膜的原卷薄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以往公知的合适的方法制膜。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原卷薄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为10~150μm左右。
第一偏振膜通常经过将如上所述的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原卷薄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染色处理工序)、将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用硼酸水溶液处理的工序(硼酸处理工序)、以及在该借助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水洗处理工序)而制造。
在第一偏振膜的制造时,通常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单轴拉伸,而该单轴拉伸既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前进行,也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中进行,还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后进行。在染色处理工序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既可以在硼酸处理工序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当然,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单轴拉伸既可以在周速度不同的辊间单轴地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单轴地拉伸。另外,既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用溶剂使之膨胀了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染色处理工序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借助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浸渍在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来进行。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使用碘、二色性染料等。在二色性染料中,例如包含由C.I.DIRECT RED39等二重氮化合物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由三偶氮、四偶氮化合物等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而且,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先实施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通常是每100重量份水中0.01~1重量份,碘化钾的含量通常是每100重量份水中0.5~20重量份。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染色中所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1800秒。
另一方面,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二色性染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含有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染料的含量通常是每10(重量份水中1×10-4~10重量份、优选为1×10-3~1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10-3~1×10-2重量份。该水溶液也可以作为染色助剂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二色性染料的情况下,染色中所用的染料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是10~1800秒。
硼酸处理工序是通过将利用二色性色素染色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浸渍在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而进行的。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的量是在每100重量份水中通常为2~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在作为上述的染色处理工序中的二色性色素使用了碘的情况下,该硼酸处理工序中所用的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该情况下,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是在每100重量份水中通常为0.1~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在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1200秒,优选为150~600秒,更优选为200~400秒。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更优选为60~80℃。
在接下来的水洗处理工序中,通过将上述的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例如浸渍在水中而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水洗处理后通常实施干燥处理,得到第一偏振膜。干燥处理例如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等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优选为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600秒,优选为120~600秒。
像这样,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实施单轴拉伸、借助二色性色素的染色、硼酸处理及水洗处理,得到第一偏振膜。该第一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5~40μm的范围内。
(片材构件)
具备作为背面侧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10的片材构件13是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状的构件。片材构件13以使与凹凸面相反一侧的的面与第一偏振膜12相面对的方式层叠于第一偏振膜12上。通过将片材构件13配置于背面侧偏振片的表面,使规则的凹凸面与后述的面光源相面对,就可以有意地改变从面光源的光出射面中射出的光的朝向(使之偏转)。通过使背面侧偏振片具备这种片材构件,就可以使来自面光源的出射光、尤其是具有指向性的出射光〔主要的出射方向是与面光源的光出射面的法线方向(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出射光〕的出射方向向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偏转,这样,就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的亮度及对比度。而且,片材构件13还起到作为第一偏振膜12的保护膜的作用。
作为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可以优选使用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片材构件。所谓棱镜形状,是指将以使在截面中由近似三角形形状等直线(也可以在局部包含曲线)构成的形状平行移动而得的轨迹所表示的平面沿一个方向排列的一维阵列,例如可以举出图3中所示的形状。
在图3中所示的由截面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突起构成的棱镜形状中,截面三角形形状的顶点的角度(顶角)例如可以设为1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然而优选为30~100°。突起的间距(相邻的突起的棱线间的最短距离)例如可以设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然而优选为10~100μm。另外,截面三角形形状的突起的高度例如可以设为1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范围,然而优选为15~100μm。
截面三角形形状中的两个边既可以是相同的长度,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另外,棱镜形状所具有的截面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突起的高度既可以全都相同,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多个高度。另外,形成于突起间的槽(是指形成于相邻的突起间的谷部的底边或平坦部(底面))的形状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棱镜的截面除了三角形形状以外,还可以是在局部包含曲线的近似三角形状、锯齿形状等。
另一方面,所谓透镜形状,是指具有主要由曲面形成的凹凸结构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像图4中所示的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那样的、将以使截面由近似半圆弧形状等曲线(也可以在局部包含直线)构成的形状平行移动而得的轨迹所表示的曲面沿一个方向排列的一维透镜阵列;将具有正圆、楕圆等圆形形状(例如图5)、正方形、长方形等方形形状(例如图6)、三角形、六角形等多角形形状等的底面、并具有圆顶状(即凸透镜状)的曲面的突起纵横排列而得的二维透镜阵列。另外,作为其他的透镜形状,可以举出如图7所示的将组合了具有各种角度的平面而得的具有多角形形状的突起(例如四角锤形状的突起)沿纵横排列的二维透镜阵列或菲涅耳透镜等。
在图4中所示的双凸透镜中,突起的间距(相邻的突起的棱线间的最短距离)例如可以设为10~200μm,突起的高度例如可以设为5~100μm。构成双凸透镜的多个突起的间距及高度分别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形成于突起间的槽的形状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
在双凸透镜以外的透镜形状中,多个突起也是既可以是相同的高度,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另外,形成于突起间的槽的形状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
除了上述的以外,作为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也可以使用其截面是像正弦波那样的波状的片材构件。
作为片材构件13的材质,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等合成高分子、二乙酸纤维素树脂、三乙酸纤维素树脂等天然高分子。其中,从透明性、透湿性及生产率的观点考虑,适合为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任意一种热塑性树脂。另外,这些高分子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增塑剂等添加剂。
片材构件13可以以上述透明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材,利用光聚合物加工法、异形挤出法、冲压成形法、注射成形法、滚筒转印法、激光烧蚀法、机械切削法、机械研削法等公知的方法来制造。这些方法既可以分别单独地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方法组合。
片材构件1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偏振片的薄壁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左右,更优选为30μm以上100μm以下。这里所说的片材构件的厚度是指从构成该片材构件的一方的面的平坦面(与突起形成面相反一侧的面)到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顶部的最短距离。
而且,片材构件13也可以含有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等扩散剂,然而如果考虑制造时的原料的处置的繁杂度、片材构件的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包括产品缺陷等的品质不良的产生容易性等,片材构件优选不含有扩散剂。
片材构件13如前所述,优选为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构件。这些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既可以在与棱线正交的方向上没有间隙地连续形成,也可以拉开一定的间隔地形成。
图8是以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的片材构件为例、将可以取得与棱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两个形态放大表示的简图。图8的(A)中所示的形态是在与片材构件102的棱线正交的截面中没有间隙地连续形成棱镜形状的形态。图8的(B)中所示的形态是在与片材构件102的棱线正交的截面中在形成于相邻的棱镜形状之间的谷部56具有平坦部57的形态。
图8中,将构成棱镜形状的截面三角形设为相同的形状,将从一个棱镜50的顶部(如果以三维形状表示则是图3中所示的成为棱线的部分)51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53的顶部54的间隔、即棱线的间距用符号P表示。此外,将前面说明过的顶角以符号θ表示,将线状突起(棱镜)的高度以符号h表示,将意味着从构成片材构件102的一方的面的平坦面59到棱镜的顶部51、54的距离的厚度以符号T表示。
在如图8的(B)所示的、在形成于相邻的棱镜形状之间的谷部56具有平坦部57的情况下,隔着该平坦部57从一个棱镜50的顶部51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53的顶部54的距离就是棱线的间距P。在像这样在谷部56具有平坦部57的情况下,也优选使得从一个棱镜50的斜面50a的终点52(相当于斜面50a与平坦部57的接点)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53的斜面53a的相当于上升位置的斜面的起点55(相当于斜面53a与平坦部57的接点)的距离d(相当于平坦部57的宽度)相对于棱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P为30%以下,更优选为10%。这意味着,例如如果棱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P为50μm,则平坦部57的宽度d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如果从一个棱镜50的斜面的终点52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53的斜面的起点55的距离d(平坦部57的宽度)相对于棱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P为30%以下,则可以在维持良好的脱模性的同时制造片材构件102,对所得的片材构件的光学特性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该距离(幅)d相对于棱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P超过30%,则在将所得的片材构件与偏振膜贴合而制成偏振片、并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会有对亮度等光学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在这里参照图8、以片材构件102具有棱镜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具有如图4所示的透镜形状的情况下也相同,该透镜形状也可以在谷部具有平坦部,优选使得从一个透镜的斜面的终点到相邻的下一个透镜的斜面的起点的距离(平坦部的宽度)相对于透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为30%以下,更优选为10%。对于透镜形状在谷部具有平坦部的形态,只要参照图8的(B),将该棱镜形状变为透镜形状,就可以容易地理解。
(树脂薄膜)
也可以像图2中所示的例子那样,在第一偏振膜12的与层叠有片材构件1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层叠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等树脂薄膜15。该情况下,第一偏振片10借助层叠于树脂薄膜15上的粘合剂层与液晶单元贴合。
树脂薄膜15可以用在偏振片的领域中作为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为人所知的各种树脂来构成。作为这种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等丙烯酸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等聚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氧杂环丁烷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在不妨碍透明性、与偏振膜的粘接性的范围中含有添加物。
除了可以将这些树脂制成薄膜状而作为保护膜以外,也可以对所制造出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再实施拉伸处理。实施了拉伸处理的薄膜根据树脂的种类,既有作为不以光学保障为目的的保护膜使用的情况,也有被赋予给定的相位差而作为光学补偿膜使用的情况。
拉伸可以利用沿MD(流动方向)或TD(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拉伸的单轴拉伸、沿MD及TD的双方拉伸的双轴拉伸、沿既非MD也非TD的方向拉伸的斜向拉伸等任意的方法来进行。光学补偿膜除了可以利用这种热塑性树脂薄膜的拉伸来形成以外,还可以通过在基材薄膜上涂布具有相位差调整功能的化合物(例如液晶性化合物)来形成。
在用丙烯酸系树脂构成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该丙烯酸系树脂一般来说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的构成单体的树脂,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以是配合有橡胶粒子的树脂。配合有橡胶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的韧性提高,可以实现薄膜的薄壁化。
在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来构成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是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树脂,也可以包含来自于其他的共聚成分的构成单元。作为其他的共聚成分,可以举出间苯二甲酸、4,4’-二羧基二苯醚、4,4’-二羧基二苯酮、双(4-羧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1,4-二羧基环己烷等二羧酸成分;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环己烷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甲撑二醇等二醇成分。这些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根据需要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一起,并用对羟基苯甲酸或对β-羟基乙氧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作为其他的共聚成分,也可以使用含有少量的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醚键、碳酸酯键等的二羧酸成分和/或二醇成分。
通过将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加以薄膜化后、实施拉伸处理而得的材料作为保护膜使用,可以获得机械的性质、耐溶剂性、耐擦划性、成本等优异、并且厚度得到减少的偏振片。
在用纤维素系树脂来构成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该纤维素系树脂可以是纤维素的部分酯化物或完全酯化物,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的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以及它们的混合酯等。更具体来说,可以举出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在将这种纤维素系树脂制膜而形成薄膜时,可以适当地使用溶剂流延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的方法。作为纤维素酯系树脂薄膜的市售品,例如有富士胶片(株)所售的“FUJITAC TD80”、“FUJITAC TD80UF”及“FUJITACTD80UZ”、Konica Minolta Opto(株)所售的“KC8UX2M”及“KC8UY”等。
另外,作为由纤维素系树脂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膜,例如可以举出在上述纤维素系树脂薄膜中含有具有相位差调整功能的化合物的薄膜;在纤维素系树脂薄膜表面涂布了具有相位差调整功能的化合物的薄膜;将纤维素系树脂薄膜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得的薄膜等。
作为市售的由纤维素系树脂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膜,例如有富士胶片(株)所售的“WV BZ438”及“WV EA”、新日本石油(株)所售的“NH Film”及“LC Film”、Konica Minolta Opto(株)所售的“KC4FR-1”及“KC4HR-1”等。
由纤维素系树脂薄膜构成的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为20~9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0~90μm的范围内。在厚度小于20μm的情况下,薄膜的处置困难,另一方面,在厚度超过90μm的情况下,变为加工性差的薄膜,另外,在所得的偏振片的薄壁化及轻量化方面不利。
在用聚烯烃系树脂来构成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该聚烯烃系树脂可以是利用降冰片烯或其他的环戊二烯衍生物等环状烯烃单体的聚合得到的环状烯烃系树脂、或者利用乙烯或丙烯等链状烯烃单体的聚合得到的链状烯烃系树脂。
这里所说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中,例如包含以由环戊二烯和烯烃类利用Diels-Alder反应得到的降冰片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接下来利用加氢得到的树脂;以由二环戊二烯和烯烃类或(甲基)丙烯酸酯类利用Diels-Alder反应得到的四环十二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接下来利用加氢得到的树脂;使用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它们的衍生物类、或其他的环状烯烃单体的2种以上同样地进行开环易位聚合、接下来利用加氢得到的树脂;向所述的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或它们的衍生物上加成共聚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和/或脂肪族不饱和化合物而得的树脂等。
作为市售的热塑性环状烯烃系树脂,有德国的TOPAS ADVANCEDPOLYMERS GmbH公司所售的“Topas”、JSR(株)所售的“ARTON”、日本Zeon(株)所售的“ゼオノア(ZEONOR)”及“ゼオネツクス(ZEONEX)”、三井化学(株)所售的“APEL”(都是商品名)等,可以合适地使用它们。可以将这种环状烯烃系树脂制膜,得到薄膜。作为制膜方法,可以适当地使用溶剂流延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的方法。另外,例如还销售有积水化学工业(株)所售的“Escena”及“SCA40”、日本Zeon(株)所售的“ZEONOR FILM”、JSR(株)所售的“ARTON FILM”(都是商品名)等所制成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薄膜,它们也可以合适地使用。
由环状烯烃系树脂薄膜构成的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的厚度如果过大,则会成为加工性差的膜,另外,透明性降低、对偏振片的薄壁化及轻量化不利,因此优选处于10~100μm左右的范围,更优选处于20~80μm的范围。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链状烯烃系树脂作为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其中优选聚丙烯系树脂,如果选择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则会有如下所示的优点。即,聚丙烯系树脂的光弹性系数小到2×10-13cm2/dyne左右,因此在制成液晶显示装置时,显示区域的漏光小,透湿度也低。另外,虽然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与偏振膜的粘接性不像三乙酰纤维素薄膜那样,然而也是良好的,在使用了公知的各种粘接剂的情况下,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足够的强度与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膜粘接。
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聚合用催化剂,利用将丙烯单独聚合的方法、将丙烯与其他的共聚性共聚物共聚的方法来制造。作为公知的聚合用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催化剂。
(1)包含以镁、钛及卤素作为必需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的Ti-Mg系催化剂、
(2)在以镁、钛及卤素作为必需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中组合了有机铝化合物和根据需要使用的给电子性化合物等第三成分的催化剂系、
(3)金属茂系催化剂等。
这些催化剂系当中,在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制造中,可以最普遍地使用的是在以镁、钛及卤素作为必需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中组合有机铝化合物和给电子性化合物而得的材料。更具体来说,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可以优选举出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乙基铝与二乙基氯化铝的混合物、四乙基二铝氧烷等,作为给电子性化合物可以优选举出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另一方面,作为以镁、钛及卤素作为必需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例如可以举出JPH61-218606-A、JPH61-287904-A、JPH07-216017-A等中记载的催化剂系,作为金属茂系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JP2587251-B2、JP2627669-B2、JP2668732-B2等中记载的催化剂系。
聚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利用使用以像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那样的烃化合物为代表的惰性溶剂的溶液聚合法、将液状的单体作为溶剂使用的整体聚合法、将气体的单体原样不变地聚合的气相聚合法等来制造。借助这些方法的聚合既可以利用间歇式来进行,也可以利用连续式来进行。
聚丙烯系树脂的立体规则性可以是等规立构、间同立构、无规立构的任意一种。从树脂薄膜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间同立构或无规立构的聚丙烯系树脂。
聚丙烯系树脂除了可以由丙烯的均聚物构成以外,还可以以丙烯为主体,少量地、例如以20重量%以下、优选以10重量%以下的比例共聚能够与之共聚的共聚物。在设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物的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
与丙烯共聚的共聚物例如可以是乙烯、碳原子数为4~20的α-烯烃。作为此时的α-烯烃,具体来说,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例子。
1-丁烯、2-甲基-1-丙烯(以上C4);
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以上C5);
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以上C6);
1-庚烯、2-甲基-1-己烯、2,3-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2-甲基-3-乙基-1-丁烯(以上C7);
1-辛烯、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二甲基-1-己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4-三甲基-1-戊烯、2,3-二乙基-1-丁烯(以上C8);
1-壬烯(C9);1-癸烯(C10);1-十一烯(C11);
1-十二烯(C12);1-十三烯(C13);1-十四烯(C14);
1-十五烯(C15);1-十六烯(C16);1-十七烯(C17);1-十八烯(C18);1-十九烯(C19)等。
α-烯烃当中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4~12的α-烯烃,具体来说,可以举出1-丁烯、2-甲基-1-丙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1-庚烯、2-甲基-1-己烯、2,3-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2-甲基-3-乙基-1-丁烯;1-辛烯、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二甲基-1-己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4-三甲基-1-戊烯、2-丙基-1-戊烯、2,3-二乙基-1-丁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等。从共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1-丁烯、1-戊烯、1-己烯及1-辛烯,尤其更优选1-丁烯及1-己烯。
共聚物既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作为优选的共聚物,可以举出丙烯/乙烯共聚物或丙烯/1-丁烯共聚物。在丙烯/乙烯共聚物或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乙烯单元的含量或1-丁烯单元的含量例如可以利用《高分子分析手册》(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的第616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红外线(IR)光谱测定、求出。
聚丙烯系树脂的依照JIS K7210在温度230℃、荷重21.18N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处于0.1~200g/10分钟、尤其优选处于0.5~50g/10分钟的范围。通过使用MFR处于该范围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不对挤出机施加大的负载地获得均匀的薄膜状物。
也可以在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公知的添加物。作为添加物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干扰剂、润滑剂、成核剂、防雾剂、抗粘连剂等。在抗氧化剂中,例如有苯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在1个分子中具有例如兼具苯酚系的抗氧化机理和磷系的抗氧化机理的单元的复合型的抗氧化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羟基二苯酮系、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系、苯甲酸酯系等化合物。防静电干扰剂可以是聚合物型、低聚物型、单体型的任意一种。作为润滑剂,可以举出像芥酸酰胺或油酸酰胺那样的高级脂肪酸酰胺、像硬脂酸那样的高级脂肪酸及其盐等。作为成核剂,例如可以举出山梨醇系成核剂、有机磷酸盐系成核剂、聚乙烯基环烷烃那样的高分子系成核剂等。作为抗粘连剂,可以使用球状或与之接近的形状的微粒,无论是无机系、有机系都可以。这些添加物也可以并用多种。
聚丙烯系树脂可以利用任意的方法制膜,作为保护膜。该保护膜是透明且实质上没有面内相位差的薄膜。例如可以利用源自熔融树脂的挤出成形法、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树脂流延在平板上并除去溶剂而制膜的溶剂流延法等,得到实质上没有面内相位差的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保护膜。
对于利用挤出成形制造保护膜的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聚丙烯系树脂在挤出机中因螺杆的旋转而被熔融混匀,从T型模头中以片状挤出。挤出的熔融状片的温度为180~300℃左右。如果此时的熔融状片的温度在180℃以下,则延展性不足,所得的薄膜的厚度变得不均匀,有可能成为具有相位差不均的薄膜。另外,如果其温度超过300℃,则容易引起树脂的劣化或分解,从而会有在片中产生气泡、含有碳化物的情况。
挤出机既可以是单轴挤出机也可以是双轴挤出机。例如在单轴挤出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下类型等的螺杆,即,作为螺杆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的L/D为24~36左右,作为树脂供给部的螺纹槽的空间容积与树脂计量部的螺纹槽的空间容积的比(前者/后者)的压缩比为1.5~4左右,具有全螺纹型、屏障型或Maddock型的混炼部分。从抑制聚丙烯系树脂的劣化或分解、均匀地熔融混炼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L/D为28~36、压缩比为2.5~3.5的屏障型的螺杆。另外,为了尽可能地抑制聚丙烯系树脂的劣化或分解,挤出机内优选设为氮气气氛或真空。此外,为了去除因聚丙烯系树脂劣化或分解而产生的挥发气体,也优选在挤出机的前端设置1mmφ以上5mmφ以下的小孔,提高挤出机前端部分的树脂压力。所谓提高小孔的挤出机前端部分的树脂压力,是指提高前端处的背压,由此可以提高挤出的稳定性。所用的小孔的直径更优选为2mmφ以上4mmφ以下。
挤出中使用的T型模头优选在树脂的流路表面没有微小的高度差或损伤的,另外,其模唇部分优选由与熔融了的聚丙烯系树脂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镀膜或涂覆,此外还优选将模唇前端研磨到0.3mmφ以下的尖锐的边缘形状的。作为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可以举出碳化钨系或氟系的特殊镀膜等。通过使用这种T型模头,可以抑制眼屎的产生,同时可以抑制模痕,因此可以获得外观的均匀性优异的树脂薄膜。该T型模头的歧管为衣架形状,并且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1)或(2),更优选满足条件(3)或(4)。
T型模头的模唇宽度小于1500mm时:T型模头的厚度方向长度>180mm ......(1)
T型模头的模唇宽度为1500mm以上时:T型模头的厚度方向长度>220mm ......(2)
T型模头的模唇宽度小于1500mm时:T型模头的高度方向长度>250mm ......(3)
T型模头的模唇宽度为1500mm以上时:T型模头的高度方向长度>280mm ......(4)
通过使用满足这种条件的T型模头,可以整理T型模头内部的熔融状聚丙烯系树脂的流动,并且即使在模唇部分也可以在抑制厚度不均的同时挤出,因此可以获得厚度精度更加优异、相位差更加均匀的保护膜。
从抑制聚丙烯系树脂的挤出变动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挤出机与T型模头之间借助连接器安装齿轮泵。另外,为了去除位于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异物,优选安装叶盘过滤器。
通过将从T型模头中挤出的熔融状片在金属制冷却辊(也称作冷硬轧辊或流延辊)与压接在该金属制冷却辊的圆周方向上而旋转的包含弹性体的接触辊之间夹压而冷却固化,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薄膜。此时,接触辊既可以是橡胶等弹性体原样不变地成为表面的辊,也可以是将弹性体辊的表面用由金属套筒构成的外筒被覆的辊。
在使用了将弹性体辊的表面用由金属套筒构成的外筒被覆了的接触辊的情况下,通常在金属制冷却辊与接触辊之间直接夹持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状片而冷却。另一方面,在使用表面为弹性体的接触辊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状片与接触辊之间夹设热塑性树脂的双轴拉伸薄膜而夹压。
在将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状片用如前所述的冷却辊和接触辊夹持而使之冷却固化时,冷却辊和接触辊优选都先降低其表面温度,使熔融状片急冷。具体来说,优选将两个辊的表面温度调整为0℃以上30℃以下的范围。如果这些表面温度超过30℃,则会在熔融状片的冷却固化中花费时间,因此聚丙烯系树脂中的晶体成分就会生长,所得的薄膜变为透明性差的材料。辊的表面温度更优选小于30℃,进一步优选小于25℃。另一方面,如果辊的表面温度为0℃以下,则会在金属制冷却辊的表面结露而附着水滴,出现使薄膜的外观恶化的趋势。
所使用的金属制冷却辊由于其表面状态被向聚丙烯系树脂的保护膜的表面转印,因此在其表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所得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厚度精度降低。所以,金属制冷却辊的表面优选尽可能为镜面状态。具体来说,金属制冷却辊的表面的粗糙度以最大高度的标准数列表示优选为0.4S以下,更优选为0.05S~0.2S。
对于与金属制冷却辊形成夹持部分的接触辊的弹性体的表面硬度,作为以JIS K 6301中规定的弹簧式硬度试验(A形)测定的值,优选为65~80,更优选为70~80。通过使用这种表面硬度的橡胶辊,就很容易将施加在熔融状片的线压维持均匀,并且容易在金属制冷却辊与接触辊之间不形成熔融状片的料垄(树脂积存)地制成薄膜。
夹压熔融状片时的压力(线压)由向金属制冷却辊推压接触辊的压力决定。线压优选设为50N/cm以上300N/cm以下,更优选设为100N/cm以上250N/cm以下。通过将线压设为所述范围,就很容易不形成料垄地、在维持一定的线压的同时制造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保护膜。
在金属制冷却辊与接触辊之间与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状片一起还夹压热塑性树脂的双轴拉伸薄膜的情况下,构成该双轴拉伸薄膜的热塑性树脂只要是不会与聚丙烯系树脂牢固地热熔接的树脂即可,具体来说,可以举出聚酯、聚酰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腈等。它们当中,最优选由湿度或热等造成的尺寸变化少的聚酯。该情况下的双轴拉伸薄膜的厚度通常为5~50μm左右,优选为10~30μm。
该方法中,优选将从T型模头的模唇到由金属制冷却辊和接触辊夹压的距离(气隙)设为200mm以下,更优选设为160mm以下。从T型模头中挤出的熔融状片在从模唇到辊之间被拉长,容易产生取向。通过如前所述地缩短气隙,可以得到取向更小的薄膜。气隙的下限值由所使用的金属制冷却辊的直径和接触辊的直径、以及所使用的模唇的前端形状决定,通常为50mm以上。
用该方法制造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保护膜时的加工速度由将熔融状片冷却固化所必需的时间决定。如果所使用的金属制冷却辊的直径变大,则熔融状片与该冷却辊接触的距离就会变长,因此可以实现更高速的制造。具体来说,在使用600mmφ的金属制冷却辊的情况下,加工速度最大为5~20m/分钟左右。
夹压在金属制冷却辊与接触辊之间的熔融状片因与辊的接触而冷却固化。此后,在根据需要将端部开缝后,卷绕在卷绕机上而形成薄膜。此时,为了在使用薄膜前的期间保护其表面,也可以在其一面或两面贴合了由其他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表面保护膜的状态下卷绕。在将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状片与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一起夹压在金属制冷却辊与接触辊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双轴拉伸薄膜作为一方的表面保护膜。
(偏振膜与片材构件(及树脂薄膜)的粘接)
第一偏振片可以通过在上述的第一偏振膜的一方的表面使用粘接剂贴合上述片材构件来得到。这样,参照图2,就得到在第一偏振膜12的表面隔着粘接剂层14层叠了片材构件13的偏振片。在第一偏振膜12的另一方的面层叠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第一偏振膜12与树脂薄膜15的贴合同样地使用粘接剂来进行。该粘接剂是形成粘接剂层16的材料。在第一偏振膜12上贴合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片材构件13的贴合中所用的粘接剂与树脂薄膜15的贴合中所用的粘接剂既可以是同种的粘接剂,也可以是不同种的粘接剂。作为这些薄膜的贴合中所用的粘接剂,可以举出水系粘接剂、也就是将粘接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水中而得的粘接剂以及光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水系粘接剂可以减薄粘接剂层,从这一点考虑优选使用。作为水系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作为粘接剂成分使用了聚乙烯醇系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水系粘接剂。
在作为粘接剂成分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情况下,该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可以是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以外,还可以是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氨基改性聚乙烯醇等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常来说,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粘接剂成分的水系粘接剂被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制备。粘接剂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浓度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通常为1~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1~5重量份左右。
在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粘接剂成分的粘接剂中,为了提高粘接性,优选添加乙二醛、水溶性环氧树脂等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使表氯醇与利用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聚烷撑聚胺与己二酸等二羧酸的反应得到的聚酰胺聚胺反应而得的聚酰胺聚胺环氧树脂。作为该聚酰胺聚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可以举出住化Chemtex(株)所售的“Sumirez resin650”及“Sumirez resin675”、日本PMC(株)所售的“WS-525”等。这些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的添加量(在一起添加的情况下是其合计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1~100重量份,优选为1~50重量份。在上述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小于1重量份的情况下,会有粘接性提高的效果变小的趋势,另外,在上述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超过100重量份的情况下,会有粘接剂层变脆的趋势。
在作为粘接剂成分使用聚氨酯树脂的情况下,作为合适的粘接剂组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与具有氧化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里,所谓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是具有聚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在该骨架内导入了少量的离子性成分(亲水成分)。该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由于不用使用乳化剂地直接地在水中乳化而成为乳液,因此适于作为水系的粘接剂。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本身是公知的,例如在JPH07-97504-A中,被作为用于将酚醛系树脂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高分子分散剂的例子记载,另外,在JP2005-070140-A及JP2005-181817-A中公开过,以聚酯系离聚物型聚氨酯树脂与具有氧化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粘接剂,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膜上贴合环状烯烃系树脂薄膜。
向第一偏振膜和/或与之贴合的构件(片材构件、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上涂布粘接剂的方法可以是普遍为人所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流延法、拉丝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逗号涂布法、刮涂法、模涂法、浸涂法、喷雾法等。
所谓流延法,是如下的方法,即,在将作为被涂布物的薄膜沿大致垂直方向、大致水平方向、或两者之间的倾斜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其表面流下粘接剂而使之扩展的方法。在涂布粘接剂后,将第一偏振膜及与之贴合的构件叠加,利用夹辊等夹压而进行薄膜的贴合。使用了夹辊的薄膜的贴合例如可以采用在涂布粘接剂后用辊子等加压而均匀地推展开的方法;在涂布粘接剂后将其穿过辊子与辊子之间、加压而推展开的方法等。在前者的情况下,作为辊子的材质可以使用金属或橡胶等。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多个辊子既可以是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
上述贴合后,通过干燥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就可以得到偏振片。该干燥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吹送热风来进行,其温度通常为40~100℃的范围内,优选为60~100℃的范围内。另外,干燥时间通常为20~1200秒。
干燥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通常为0.001~5μm,优选为0.01~2μm,更优选为0.01~1μm。在干燥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小于0.001μm的情况下,粘接有可能不够充分,另外,如果干燥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超过5μm,则有可能产生偏振片的外观不良。而且,干燥、固化前的、使用上述夹辊等贴合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下,另外优选为0.01μm以上。
在干燥处理后,也可以在室温以上的温度下实施至少半天、通常为1天以上的熟化而获得足够的粘接强度。该熟化的典型的做法是,在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下进行。优选的熟化温度为30~50℃的范围,更优选为35~45℃。如果熟化温度超过50℃,则在卷绕成卷筒的状态下,容易引起所谓的“卷紧”。而且,熟化时的湿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以使相对湿度为0%~70%左右的范围的方式选择。熟化时间通常为1天~10天左右,优选为2天~7天左右。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光固化性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等。作为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脂环式环氧树脂、不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光固化性粘接剂除了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以外,可以还包含丙烯酸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另外,也可以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一起,或者取代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含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使用光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在向第一偏振膜和/或与之贴合的构件(片材构件、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上涂布光固化性粘接剂、将第一偏振膜及与之贴合的构件贴合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光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光固化性粘接剂的涂布方法及薄膜的贴合方法可以设为与水系粘接剂相同。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产生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紫外线的光源,具体来说,可以优选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对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强度由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的组成适当地决定,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对于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优选为0.1~6000mW/cm2。在该照射强度为0.1mW/cm2以上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不会过长,在6000mW/cm2以下的情况下,产生由从光源辐射的热及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时的发热造成的环氧树脂的黄变或第一偏振膜的劣化的可能性小。对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时间依据所固化的光固化性粘接剂而控制,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以使作为上述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表示的累计光量为10~10000mJ/m2的方式设定。在对光固化性粘接剂照射的累计光量为10mJ/m2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足够量的来自于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而使固化反应更加可靠地进行,另外,在为10000mJ/m2以下的情况下,照射时间不会过长,可以维持良好的生产率。
在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光固化性粘接剂固化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一偏振膜的偏光度、透过率及色相、以及片材构件、保护膜及光学补偿膜的透明性等偏振片的各种功能不降低的条件下进行固化。
而且,在片材构件及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向第一偏振膜上的贴合之前,为了提高粘接性,也可以对第一偏振膜和/或与之贴合的构件的粘接表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作为皂化处理,可以举出浸渍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水溶液中的方法。
第一偏振片10优选在与片材构件相反一侧的表面具有用于与液晶单元贴合的粘合剂层。作为这种粘合剂层中所用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适当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等。其中,从透明性、粘合力、可靠性、返工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粘合剂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来设置,即,将这种粘合剂例如制成有机溶剂溶液,将其用模涂机或凹版涂布机等涂布在基材薄膜(例如第一偏振膜等)上,并将其干燥。另外,也可以利用将形成于实施了脱模处理的塑料薄膜(被称作隔离膜)上的片状粘合剂向基材薄膜转印的方法来设置。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为2~40μm的范围内。
<第二偏振片>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可视侧偏振片的第二偏振片20至少具备第二偏振膜22、和借助粘接剂层24层叠于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的、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的光扩散性保护膜23。第二偏振片20也可以与第一偏振片10相同,具备借助粘接剂层26层叠于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上的、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等树脂薄膜25。另外,第二偏振片20优选与第一偏振片10相同,在与光扩散性保护膜23相反一侧的表面具有用于与液晶单元贴合的粘合剂层。作为第二偏振膜22及树脂薄膜25,可以分别同样地使用针对上述的第一偏振膜12及树脂薄膜15记述的薄膜。
(光扩散性保护膜)
作为可视侧偏振片的第二偏振片20所具备的光扩散性保护膜23是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优选为30%以下的保护膜。通过将这种保护膜配置于可视侧偏振片的最表面,就可以抑制被认为由上述片材构件的规则的凹凸结构与液晶单元的滤色器所具有的规则的矩阵结构的干涉造成的莫列波纹,可以获得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这里所说的透过鲜明度是指依照JIS K 7105并利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该标准中,暗部与亮部的宽度的比为1∶1,规定了具有0.125mm、0.5mm、1.0mm及2.0mm的宽度的4种光梳,而本发明中规定的透过鲜明度设为使用这4种光梳并利用透过法测定的图像鲜明度的合计值。所以,透过鲜明度的最大值为400%。作为测定装置,可以使用依照JIS K 7105的Suga试验机(株)制的映射性测定器“ICM-1DP”。
在光扩散性保护膜的透过鲜明度超过40%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莫列波纹,另外还有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原样不变地进入观测者的眼中的趋势,可视性变差。从抑制莫列波纹的观点考虑,有透过鲜明度越小越好的趋势,然而如果太小,则会有例如对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反射特性等造成影响的情况,这样就会有使可视性降低的情况。所以,光扩散性保护膜的透过鲜明度优选为5%以上。
作为显示出上述范围的透过鲜明度的光扩散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举出1)通过在薄膜中含有扩散剂等而对薄膜内部赋予光扩散性的薄膜、2)通过对薄膜表面赋予凹凸形状、优选赋予无规的微细凹凸形状而对薄膜表面赋予了光扩散性的薄膜、以及3)将上述1)及2)组合而得的薄膜。在2)及3)的情况下,光扩散性保护膜的与微细凹凸表面相反一侧的面被与第二偏振膜贴合。在上述当中,由于容易控制透过鲜明度,因此优选使用2)或3)的薄膜。
在上述2)及3)的光扩散性保护膜中,上述无规的微细凹凸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Pa、最大截面高度Pt及平均长度PSm分别优选为0.2μm以上1μm以下、1μm以上5μm以下、30μm以上80μm以下,分别更优选为0.2μm以上0.6μm以下、2μm以上4μm以下、30μm以上60μm以下。如果算术平均高度Pa及最大截面高度Pt超过上述范围、并且平均长度PSm在上述范围以下,则外观的质感变差,并且微细凹凸表面的反射特性恶化,产生褪色而有可视性降低的趋势。另外,如果算术平均高度Pa及最大截面高度Pt低于上述范围、并且平均长度PSm超过上述范围,则在不对薄膜内部赋予光扩散性的情况下,难以使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无法充分地抑制莫列波纹。
微细凹凸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Pa、最大截面高度Pt及平均长度PSm可以使用Sensofar公司制的共焦点显微镜“PLμ2300”等测定微细凹凸表面的表面形状,以所得的测定数据为基础,利用依照JIS B 0601的计算算出。
具有无规的微细凹凸表面的光扩散性保护膜例如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来制作。下述方法既可以分别单独地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方法组合使用。
(A)向基材薄膜的一面涂布分散有扩散剂的树脂液,形成含有扩散剂的层,利用该扩散剂对表面赋予微细凹凸形状的方法;
(B)将基材薄膜的一面粗面化的方法;以及
(C)在基材薄膜的一面,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在推压在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模具上的状态下利用紫外线照射或干燥、加热使树脂固化后,通过从模具中剥离,而对表面赋予微细凹凸形状的方法。
上述方法(A)~(C)中所用的基材薄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等合成高分子;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等透明高分子材料。另外,这些透明高分子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增塑剂等添加剂。此外,为了获得上述3)的光扩散性保护膜,也可以含有扩散剂。
作为上述方法(A)中所用的扩散剂、可以在基材薄膜中含有的扩散剂或者上述1)的薄膜中所用的扩散剂,只要是无色或白色的粒子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有机粒子、无机粒子的任意一种。作为有机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由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粒子,也可以是交联了的高分子。另外,也可以使用将选自乙烯、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胍胺、甲醛、密胺、丁二烯等中的2种以上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物。作为无机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由二氧化硅、硅酮、氧化钛等构成的粒子,另外还可以是玻璃珠。
作为上述方法(A)中所用的树脂液,可以使用溶剂挥发型或水挥发型的树脂液、热固化型或光固化型的树脂液。作为溶剂挥发型或水挥发型的树脂液,可以使用将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的树脂液。这里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等醇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在将这些溶剂挥发型或水挥发型的树脂液涂布在基材薄膜上的情况下,利用干燥使有机溶剂或水挥发而形成被膜。作为热固化型的树脂液,可以使用将包含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的液体、和以胺为首的与环氧基缩合的化合物混合而成的树脂液等。作为光固化型的树脂液,可以使用向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烯丙基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中添加了公知的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树脂液、或向具有乙烯基醚基或环氧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中添加了公知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树脂液。在这些树脂液中,除了扩散剂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作为上述方法(B)的具体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方法,即,将如上所述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利用流延法或挤出法以片状成形,然后利用借助压花加工辊的压印法或喷砂法将表面粗面化。
光扩散性保护膜23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90%以下。另外,其总光线透过率越高越好。具体来说,光扩散性保护膜23的总光线透过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尤其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
光扩散性保护膜2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偏振片的薄型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左右,更优选为30μm以上100μm以下。
第二偏振膜22与光扩散性保护膜23及根据需要层叠的保护膜或光学补偿膜等树脂薄膜25的贴合可以与第一偏振片相同地进行。对于所用的粘接剂也可以使用与针对第一偏振片记述的粘接剂。
<液晶单元>
液晶单元3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垂直配向(VA)模式、扭曲双折射(TN)模式、超扭曲双折射(STN)模式、横向电场(IPS)模式、使用了蓝相的液晶的液晶驱动模式等以往公知的液晶单元。液晶单元通常具备具有将由R(红)、G(绿)、B(蓝)3原色构成的四角形状的彩色像素规则地排列而成的矩阵结构的滤色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液晶单元30与第一偏振片10例如如图9所示,片材构件13具有先前说明过的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该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可以按照与滤色器30a所具有的矩阵结构的任意一边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这里所说的“大致平行”是指,优选为平行,然而容许以其为中心在±10°左右以内的偏离。在这种配置关系中,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充分地抑制莫列波纹。在图3中所示的棱镜形状及图4中所示的双凸透镜中,所谓棱线,是指由突起(凸部)的顶点形成的线。另外,在图5~7等中所示的二维透镜阵列中,所谓棱线,是将沿纵向或横向排列的突起的顶点连结的线。所谓滤色器所具有的矩阵结构的任意一边,是指彩色像素的纵或横的排列方向。
在液晶单元30的类型为垂直配向(VA)模式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15,和/或在第二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25。特别是优选在第一偏振膜12及第二偏振膜双方中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15、25。这些树脂薄膜15及25分别优选面内相位差值处于20~200nm的范围、厚度方向相位差值处于50~200nm的范围。树脂薄膜15、25的面内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只要从上述的范围中与对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特性匹配地适当选择即可。面内相位差值优选为100nm以下,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优选为80nm以上,另外优选为200nm以下。
在具备VA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中,在第一偏振片10具有树脂薄膜15、其面内相位差值处于20~200nm的范围、厚度方向相位差值处于50~350nm的范围的情况下,作为构成第二偏振片20的树脂薄膜25,也优选使用面内相位差值小于10nm的薄膜。树脂薄膜15、25的面内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只要从上述的范围中与对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特性匹配地适当选择即可。该情况下,构成第一偏振片10的树脂薄膜15的面内相位差值优选为100nm以下,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优选为80nm以上,另外优选为200nm以下。该情况下的构成第二偏振片的树脂薄膜25的面内相位差值优选为7nm以下,更优选为5nm以下。该情况下,在第二偏振片20中不配置树脂薄膜25的构成也是有效的。
在液晶单元30的类型是扭曲双折射(TN)模式的情况下,也优选在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15、和/或在第二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25。特别是优选在第一偏振膜12及第二偏振膜双方中作为光学补偿膜层叠树脂薄膜15、25。这些树脂薄膜15及25分别优选面内相位差值处于20~200nm的范围、厚度方向相位差值处于50~200nm的范围。树脂薄膜15、25的面内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只要从上述的范围中与对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特性匹配地适当选择即可。面内相位差值优选为100nm以下,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优选为80nm以上,另外优选为200nm以下。
在具备TN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中,在第一偏振片10具有树脂薄膜15、第二偏振片20也具有树脂薄膜25的情况下,将各自的树脂薄膜15、25的面内相位差值设为小于10nm的构成也是有效的。该情况下,树脂薄膜15、25的面内相位差值优选为7nm以下,更优选为5nm以下。所以,在具备TN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中,在第一偏振片10中不配置树脂薄膜15、在第二偏振片20中也不配置树脂薄膜25的构成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具备TN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中,在构成第一偏振片10的树脂薄膜15中,使用由利用了液晶分子的倾斜取向的纤维素系树脂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膜(例如富士胶片(株)所售的“WV Film”或新日本石油(株)所售的“NH Film”、都是商品名)的情况下,在构成第二偏振片20的树脂薄膜25中也同样地优选使用由利用了液晶分子的倾斜取向的纤维素系树脂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膜。
在液晶单元30的类型为横向电场(IPS)模式、或使用蓝相的液晶的液晶驱动模式、在第一偏振膜1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层叠树脂薄膜15的情况下,该树脂薄膜15优选面内相位差值小于10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为-25~25nm的范围。在第二偏振膜22的与液晶单元30相面对的面层叠树脂薄膜25的情况下也是,该树脂薄膜25优选面内相位差值小于10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处于-25~25nm的范围。树脂薄膜15及25的面内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只要从上述的范围中与对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特性匹配地适当选择即可。树脂薄膜15及25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更优选处于-10~10nm的范围。所以,在横向电场(IPS)模式或使用了蓝相的液晶的液晶驱动模式中,在第一偏振片20中不配置树脂薄膜15的构成、和/或在第二偏振片20中不配置树脂薄膜25的构成也是有效的。
这里,对面内相位差值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进行说明。在将薄膜的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面内快轴方向(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此外将厚度设为d时,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分别以下式(I)及(II)定义。
R0=(nx-ny)×d (I)
Rth=〔(nx+ny)/2-nz〕×d (II)
<面光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用于将液晶面板100均匀地照明的面光源200。作为面光源,可以利用使用了扩散板的直下型光源、使用了导光板的侧光型光源等,然而其中,在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具备导光板202和配置于导光板202的侧方的光源装置201的侧光型光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体现出配置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的效果。作为导光板202,例如可以使用由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构成的平板状或楔形构件。在导光板的背面或两面,利用使用了油墨的丝网印刷或蚀刻、喷丸的加工,附加上图案。另外,有时也在导光板的背面或两面构成具有反射功能的微小反射元件、微小折射元件等。
作为光源装置201,可以使用将LED等点状光源以线状排列的光源装置、或由冷阴极管等棒状光源构成的光源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面光源既可以具有配置于导光板的一边的1个光源装置,也可以具有配置于导光板的相对的两边的2个光源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于上述说明过的以外的构成,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适当的构成。例如,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光扩散板、光扩散片、反射板等。
实施例
以下,将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实施例1>
(1)偏振膜的制作
在将平均聚合度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且厚度为75μm的聚乙烯醇薄膜浸渍于30℃的纯水中后,在30℃下浸渍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其后,在56.5℃下浸渍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接下来,在用8℃的纯水清洗后,在65℃下干燥,得到在聚乙烯醇上吸附取向了碘的偏振膜。拉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处理的工序中进行,总拉伸倍率为5.3倍。
(2)可视侧偏振片用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制作
将以下的各成分以固体成分浓度60重量%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准备出在固化后显示出1.53的折射率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60重量份、
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 40重量份。
然后,相对于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聚苯乙烯粒子“Techpolymer SBX-6”(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重均粒径6μm)30重量份、以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LUCIRIN TPO”(BASF公司制、化学名: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5重量份,以使含有它们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60重量%的方式用乙酸乙酯稀释而制备出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以使干燥后的涂布厚度为14μm的方式涂布在厚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KC8UY”(Konica Minolta Opto(株)制)上,在设定为80℃的干燥机中干燥1分钟。从干燥后的薄膜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侧,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紫外线灯“D Bulb(バルブ)”,以输出75%、照射距离4cm、线速度6m/min照射1次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固化,得到具备在表面具有无规的微细凹凸形状的固化树脂层(厚度14.3μm)的光扩散性保护膜。
(3)棱镜片的制作
向以使成形后的棱镜状突起(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间距为50μm、此外顶角为65°的方式预先设计的模具中,流入熔融了的聚丙烯树脂,在加热的同时加压。然后,从模具中剥离后立即冷却到60℃,得到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棱镜片。该棱镜片具有像设计那样的棱镜状突起。
(4)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制备
通过将Japan Epoxy Resin(株)制的作为氢化环氧树脂的商品名“EPICOAT YX8000”(是核氢化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基醚,具有大约205g/当量的环氧当量)10.0重量份、日本曹达(株)制的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商品名“CI5102”4.0重量份、以及日本曹达(株)制的作为光敏化剂的商品名“CS7001”1.0重量份混合、脱泡,而制备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5)可视侧偏振片的制作
分别借助上述(4)中得到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在上述(1)中得到的偏振膜的一方的面上,将上述(2)中得到的光扩散性保护膜以其与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作为贴合面贴合,另外,在偏振膜的另一方的面上,贴合厚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KC8UY”(KonicaMinolta Opto(株)制)。然后,通过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紫外线灯“H Bulb”,以输出85%、照射距离4cm、线速度9m/min照射1次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而得到具有良好的外观的可视侧偏振片。在该可视侧偏振片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的外面,设置厚25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层。
(6)背面侧偏振片的制作
分别借助上述(4)中得到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在上述(1)中得到的偏振膜的一方的面上,将上述(3)中得到的棱镜片以其与具有棱镜形状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作为贴合面贴合,另外,在偏振膜的另一方的面上,贴合厚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KC8UY”(Konica Minolta Opto(株)制)。
然后,通过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紫外线灯“H Bulb”,以输出85%、照射距离4cm、线速度9m/min照射1次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而得到具有良好的外观的背面侧偏振片。在该背面侧偏振片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的外面,设置厚25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层。
(7)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将上述(5)中得到的可视侧偏振片及上述(6)中得到的背面侧偏振片分别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可视侧及背面侧而组装成液晶面板。将该液晶面板与导光板方式的面光源(Sony(株)制的“VAIOVGN-FE32B/W”中所使用的面光源)组合而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2>
除了在实施例1的(2)中,使用了2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粒子“Techpolymer SBX-6”以外,全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具有无规的微细凹凸形状的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为13.5μm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然后,除了使用该可视侧偏振片保护膜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的(2)中,以使干燥后的涂布厚度为16μm的方式涂布了涂布液以外,全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具有无规的微细凹凸形状的固化树脂层的厚度为15.6μm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然后,除了使用该可视侧偏振片保护膜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2>
将住友化学(株)所售的偏振片“Sumikaran SRW842E-GL5”在40℃的热水中浸渍3小时,将具有防眩光性的保护膜从偏振膜中剥离。将剥离出的保护膜充分地干燥,除了将其作为可视侧偏振片用光扩散性保护膜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2中使用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的构成集中表示于表1中。另外,将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光学特性及表面形状的测定结果、以及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莫列波纹的目视评价结果集中表示于表2中。
[表1]
Figure BDA00003651780400341
1)相对于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的值。
[表2]
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光学特性及表面形状的测定方法、以及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莫列波纹的目视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1)总光线透过率及雾度的测定
使用依照JIS K 7136的(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雾度计“HM-150”型,测定出光扩散性保护膜的总光线透过率及雾度。
为了防止薄膜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以使微细凹凸面成为表面的方式将光扩散性保护膜贴合在玻璃基板上后进行了测定。
(2)透过鲜明度的测定
使用依照JIS K 7105的Suga试验机(株)制的映射性测定器“ICM-1DP”测定。在测定中,为了防止薄膜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以使微细凹凸面成为表面的方式将光扩散性保护膜贴合在玻璃基板上,在该状态下从玻璃侧射入光,进行了测定。这里的测定值是使用暗部和亮部的宽度分别为0.125mm、0.5mm、1.0mm及2.0mm的4种光梳测定的值的合计值(最大400%)。
如表1中所示,实施例1中使用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的透过鲜明度为13.7%,而其的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3651780400351
(3)表面形状的测定
使用Sensofar公司制的共焦点显微镜“PLμ2300”,测定出光扩散性保护膜的表面形状。该情况下也是,为了防止薄膜的翘曲,使用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以使凹凸面成为表面的方式将光扩散性保护膜贴合在玻璃基板上后进行了测定。测定时,物镜的倍率设为50倍。以该测定数据为基础,利用依照JIS B 0601的计算,求出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最大截面高度Pt、以及平均长度PSm。
(4)莫列波纹的目视评价
将液晶显示装置设为白显示,在该状态下利用目视确认莫列波纹的程度,利用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1:没有看到莫列波纹、
2:非常薄地看到莫列波纹,然而是不用在意的程度、
3:可以清楚地看到莫列波纹。
利用目视观察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其结果是,从正面看可以得到明亮的图像,另外,没有看到因液晶单元与棱镜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列波纹,可视性良好。另外,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从正面看可以得到明亮的图像,另外,没有明显地看到莫列波纹,可视性良好。
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因改变光扩散性保护膜的固化树脂层的厚度而使微细凹凸表面形状向不理想的方向变化,其结果是,透过鲜明度升高。由此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莫列波纹,可视性不良。另外,在使用了透过鲜明度为99.1%的光扩散性保护膜的比较例2中也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莫列波纹,可视性不良。
符号说明:
10 第一偏振片
12 第一偏振膜
13、102 片材构件
14,16、24、26 粘接剂层
15、25 树脂薄膜
17、27 粘合剂层
20 第二偏振片
22 第二偏振膜
23 光扩散性保护膜
30 液晶单元
30a 滤色器
50 一个棱镜
50a 一个棱镜的斜面
53 相邻的下一个棱镜
53a 相邻的下一个棱镜的斜面
51、54 棱镜的顶部(棱线)
52 一个棱镜的斜面的终点
55 相邻的下一个棱镜的斜面的起点
56 形成于相邻的棱镜形状之间的谷部
57 存在于谷部中的平坦部
59 构成片材构件的一方的面的平坦面
100 液晶面板
200 面光源
201 光源装置
202 导光板。

Claims (8)

1.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液晶单元、层叠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第一偏振片、以及层叠于所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第二偏振片,
所述第一偏振片包括第一偏振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在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片材构件,
所述第二偏振片包括第二偏振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的、透过鲜明度为40%以下的光扩散性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片材构件是在表面具有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片材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按照从一个棱镜或透镜的斜面的终点到相邻的下一个棱镜或透镜的斜面的起点的距离相对于所述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的间距为30%以下的方式,形成存在于所述片材构件的表面的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液晶单元具有具备规则的矩阵结构的滤色器,
按照所述片材构件所具有的所述棱镜形状或透镜形状的棱线与所述滤色器所具有的矩阵结构的任意一边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晶单元与所述第一偏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光扩散性保护膜的与所述第二偏振膜相面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由微细凹凸表面构成,
所述微细凹凸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为0.2μm以上且1μm以下,最大截面高度Pt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并且平均长度PSm为3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偏振片具有层叠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光学补偿膜或保护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偏振片具有层叠于所述第二偏振膜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面对的面的光学补偿膜或保护膜。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面光源、和配置于所述面光源上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
所述液晶面板按照所述片材构件的具有规则的凹凸结构的表面与所述面光源相面对的方式配置。
CN2011800673453A 2011-02-16 2011-02-16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33549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3884 WO2012111168A1 (ja) 2011-02-16 2011-02-16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916A true CN103354916A (zh) 2013-10-16

Family

ID=4667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73453A Pending CN103354916A (zh) 2011-02-16 2011-02-16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40010375A (zh)
CN (1) CN103354916A (zh)
WO (1) WO20121111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5677A (zh) * 2013-12-12 2014-03-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的led同步红蓝光平板光源
CN104950375A (zh) * 2015-06-19 2015-09-3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的上偏光板、液晶显示器
CN105223729A (zh) * 2015-11-03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7298B2 (ja) * 2015-07-14 2020-01-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627297B2 (ja) * 2015-07-14 2020-01-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236801B2 (ja) * 2017-11-09 2023-03-10 恵和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保護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196153B (zh) * 2019-11-29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7355A (ja) * 2003-06-23 2005-01-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29418A (zh) * 2007-06-19 2008-12-24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散射棱镜片、使用其的背光单元、模具及相关方法
TW200947054A (en) * 2008-04-03 2009-11-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796437A (zh) * 2007-08-28 2010-08-04 Dic株式会社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77674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scattering substr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0131757A1 (ja) * 2009-05-14 2010-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9719B2 (ja) * 2004-10-01 2011-08-0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2010020211A (ja) * 2008-07-14 2010-01-2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拡散性反射型偏光板、積層偏光板、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43800A (ja) * 2009-07-21 2011-03-0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7355A (ja) * 2003-06-23 2005-01-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29418A (zh) * 2007-06-19 2008-12-24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散射棱镜片、使用其的背光单元、模具及相关方法
CN101796437A (zh) * 2007-08-28 2010-08-04 Dic株式会社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0947054A (en) * 2008-04-03 2009-11-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277674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scattering substr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0131757A1 (ja) * 2009-05-14 2010-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5677A (zh) * 2013-12-12 2014-03-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的led同步红蓝光平板光源
CN104950375A (zh) * 2015-06-19 2015-09-3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的上偏光板、液晶显示器
CN105223729A (zh) * 2015-11-03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0375A (ko) 2014-01-24
WO2012111168A1 (ja)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3578B (zh) 偏光板
TWI411512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m in which a concavo-convex structure is provided, an optical film, a gate grid polarizer, and a retardation film
CN103354916A (zh) 液晶面板及使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JP5529665B2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408637A (zh) 偏振片组合以及使用该组合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87911B (zh) 偏振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53276A (zh)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2200607A (zh) 偏振片
CN101443683A (zh)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层叠光学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29962B (zh) 偏振膜、偏振片和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4081232A (zh) 偏振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2844687A (zh)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00605A (zh) 偏振片的组以及使用了其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00603A (zh) 偏振板
CN101452089A (zh) 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014374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452091B (zh) 偏振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36157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9477927A (zh) 偏振板组件、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22188A (zh) 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23475A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14374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43800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8592A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85969A (ja) 偏光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