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850B -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850B
CN103354850B CN201280008543.7A CN201280008543A CN103354850B CN 103354850 B CN103354850 B CN 103354850B CN 201280008543 A CN201280008543 A CN 201280008543A CN 103354850 B CN103354850 B CN 103354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 pressure
steam under
mentioned
treating apparatus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5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4850A (zh
Inventor
水鸟由贵广
川村笃志
稻田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4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4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14Containers, e.g. vats
    • D06B23/16Containers, e.g. vats with means for introducing or removing textile materials without modifying container pressur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0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1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nitriles, e.g. polyacrylonitrile, polyvinylidene cyanid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2Stretching in a gaseous atmosphere or in a fluid bed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02J13/001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in a tube or vess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14Containers, e.g. vats
    • D06B23/18Seal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04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yarns, thread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04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yarns, threads or filaments
    • D06B3/045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yarns, threads or filaments in a tube or a groov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06M11/01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hydrogen, water or heavy water; with hydrides of metals or complexes thereof; with boranes, diboranes, silanes, disilanes, phosphines, diphosphines, stibines, distibines, arsines, or diarsines or complexes thereof
    • D06M11/05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hydrogen, water or heavy water; with hydrides of metals or complexes thereof; with boranes, diboranes, silanes, disilanes, phosphines, diphosphines, stibines, distibines, arsines, or diarsines or complexes thereof with water, e.g. steam; with heavy wate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9/14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 D01F9/20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 D01F9/21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9/2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acrylonitril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18Synthetic fibre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26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M2101/28Acrylonitrile; Methacrylonitr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10)、迷宫式密封部(20)。上述迷宫式密封部(20)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Z)的移动路径,在上述移动路径的上下具有多个迷宫式喷嘴(24)。上述迷宫式密封部(20)的环境温度为140℃时的、相对的一组上述上侧迷宫式喷嘴(24)与下侧迷宫式喷嘴(24)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H为0.5mm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由加压蒸汽的泄露产生的能量成本,防止装置的热变形,同时防止产生绒毛、断丝。

Description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在纤维的延伸时使用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涉及适于在加压蒸汽环境下对丝条进行延伸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涉及在加压蒸汽环境下对多个丝条进行加压蒸汽处理,能够连续地对多个丝条进行一并处理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碳纤维的制造等中,作为原丝使用例如由聚丙烯腈类聚合体构成的丝条等,要求该丝条的强度及配向度优异。这种丝条对例如含有聚丙烯腈类聚合体的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并成为凝固丝,通过使该凝固丝在水中延伸并干燥而细密化,在得到丝条后,能够通过在加压蒸汽环境下对该丝条进行二次延伸处理而得到。
在加压蒸汽环境下的丝条的处理方面,使用使丝条在装置内部移动,相对于该丝条供给加压蒸汽的处理装置。在这种处理装置中,当供给到装置内部的加压蒸汽从丝条的入口及出口大量地泄露到装置外时,装置内部的压力、温度、湿度等不稳定,有可能在丝条上产生绒毛或断丝等。另外,为了抑制加压蒸汽向装置外的泄露的影响,需要大量的加压蒸汽,增大了能量成本。
作为抑制加压蒸汽从装置内部漏出的处理装置,已知具备利用加压蒸汽对在一定方向上移动的丝条进行处理的加压蒸汽处理部、从该加压蒸汽处理部的前后延伸的两个迷宫式密封部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在上述迷宫式密封部上设有由从其内壁面向丝条直角地延伸的板片构成的迷宫式喷嘴,通过在通过这些迷宫式喷嘴间的各空间(膨胀室)时消耗能量,降低加压蒸汽的漏出量。
具体地说,在日本特开2011-14016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与从该加压蒸汽处理部的前后延伸的两个迷宫式密封部,在各个迷宫式密封部上设有80~120级迷宫式喷嘴,迷宫式喷嘴从内壁面的延伸设置长度L与邻接的迷宫式喷嘴间的间距P的比(L/P)是0.3~1.2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0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未面对由加压蒸汽产生的相对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自身的热及压力的影响,未进行研究。根据这种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处理,存在在丝条上产生绒毛或断丝的情况增加的倾向。如果调查其原因,由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持续进行工作,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变形为其一个原因。该变形具有由加压蒸汽的压力引起的装置的压力变形、伴随由加压蒸汽的高温引起的装置部件的温度上升的热变形。
就装置的压力变形而言,存在以利用沿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纵横地配置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覆盖的方式固定设置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的主体,并具有耐压性的方法。但是,如果这样只通过采用机架结构,由于供给到装置内部的加压蒸汽,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的主体被加热而膨胀,另一方面,在为了具有耐压性而设置的板状部件的梁部件及外壁部件在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中被冷却,与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的主体相比,热膨胀小。因此,由于构成这些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的主体与方柱状部件及外壁部件之间的膨胀张量的差,在装置主体上产生弯曲。
在使多个丝条移动的多纺锤一并处理中,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那样,通过规定迷宫式喷嘴的配设数量或间隔,能抑制蒸汽从丝条出入口漏出而使处理稳定,但无法降低邻接地移动的丝条彼此的干涉。为了避免该干涉,只要使丝条移动开口部的宽度变宽即可,但当扩宽其宽度时,由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引起的弯曲也变大,发现其开口部的高度在开口部截面中央与开口部截面两端之间有很大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开口高度的一部分无法确保对通过丝条必要的开口高度,丝条与迷宫式喷嘴接触,有可能产生绒毛或断丝。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当为了减少邻接地移动的丝条彼此的干涉而扩宽开口部的宽度时,为了确保对使丝条通过必要的开口高度,不得不使开口部高度扩宽为期望的开口部高度以上,加压蒸汽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漏出量也变大,结果,反而存在能量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同时消除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从该加压蒸汽处理部的前后延伸的两个迷宫式密封部,在加压蒸汽环境下一并对沿移动路径片状地并列移动的多个丝条进行处理,抑制由加压蒸汽的漏出引起的能量成本,并且防止装置的热变形,并同时防止产生绒毛或断丝。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从该加压蒸汽处理部的前后延伸的两个迷宫式密封部,在加压蒸汽环境下一并对沿移动路径片状地并列移动的多个丝条进行处理,能够抑制由加压蒸汽的漏出引起的能量成本,同时可靠地防止产生绒毛或断丝。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是一种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迷宫式密封部,上述迷宫式密封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在上述移动路径的上下具有多个迷宫式喷嘴,在上述迷宫式喷嘴中,上侧迷宫式喷嘴与下侧迷宫式喷嘴位于相对的位置,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环境温度为140℃时的、相对的一组上述上侧迷宫式喷嘴与上述下侧迷宫式喷嘴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H)为0.5mm以下。
其中,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下表面设有具有朝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或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环境温度为140℃时的、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或底板的任意点与相对的外壁部件的点的温度差是30℃以下。
上述外壁部件也能够为线膨胀系数比上述顶板及上述底板的线膨胀系数高的部件。
在形成在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及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至少上表面与外壁部件之间的空间部具有热传导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是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上述迷宫式迷宫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下表面设有具有朝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在形成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至少顶板与位于上述顶板的上表面的外壁部件之间的空间部具有热传导部件。
就具有与上述顶板平行的任意的上述空间部的截面而言,上述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由上述板状部件包围的面积A1的比率(A2/A1)优选为5%以上。
作为上述热传导部件,期望使用热传导率为16W/(mk)以上的材料。另外,形成在上述上下相对的迷宫式喷嘴间的矩形开口部高度H与宽度W的比(H/W)为1/2000~1/60。
上述热传导部件能够与上述外壁部件垂直地配置一个以上,并且与上述开口部垂直地配置一个以上、及/或与上述开口部平行地配置一个以上。并且,在配置多个上述热传导部件的场合,优选使上述热传导部件的间隔为100mm以上且500mm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将用于处理丝条的加压蒸汽给予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的结构部件的热向上述外壁部件传导,从而能够减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
在本发明中,表示上述热传导部件格子状地配设在通过板状部件形成在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和外壁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优选的例子,能够与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垂直且与丝条移动方向平行地配置一个或多个第一热传导部件,同时,能够与丝条排列方向垂直地配置一个或多个第二热传导部件,并且,在配置多个上述热传导部件的场合,优选使上述热传导部件的间隔为100mm以上且500mm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将用于处理丝条的加压蒸汽给予形成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的部件的热量向上述外壁部件传导,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
另外,作为上述热传导部件,也能够与上述外壁部件,且与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的顶板及底板垂直、并且相对于上述开口部倾斜地配置一个或多个第三热传导部件。另外,也能够与上述外壁部件垂直且相对于上述开口部垂直及倾斜地配置一个或多个热传导部件。
另外,优选具备加热上述外壁部件的加热单元(例如加热器)。另外,还具有检测利用加热单元的外壁部件的温度的单元、以及根据上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是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上述迷宫式密封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下表面设有具有向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具备加压上述外壁部件的加热单元。另外,优选具有检测利用加热单元的外壁部件的温度的单元、以及根据上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
并且,根据本发明,提供利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对丙烯类丝条进行延伸处理的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发明效果
在采用以上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通过对丝条进行加压蒸汽处理,能够抑制产生绒毛或断丝等,得到高品质的丝条,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用于处理丝条的加压蒸汽给予形成加压蒸汽处理部及迷宫式密封部的部件的热量向上述外壁部件传导,从而能够减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通过以覆盖装置主体的方式固定设置含有板状部件的外壁部件,确保装置整体的强度,并且,通过在外壁部件设置加热单元,减小装置主体与外壁部件之间的温度差,抑制装置整体的压力变形及温度变形,抑制由加压蒸汽的漏出引起的能量成本,同时防止产生绒毛、断丝。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平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5、13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迷宫式喷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迷宫式密封部的迷宫式喷嘴的结构部分的加压蒸汽处理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迷宫式密封部的迷宫式喷嘴的结构部分的加压蒸汽处理中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7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9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8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0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1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2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用于实施例6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板状部件内部的热传导部件的配置的平剖视图。
图13是用于实施例14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用于实施例15、19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1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用于实施例25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2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用于实施例16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4的内部结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实施例21、22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5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用于实施例17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7的内部结构说明图。
图19是用于实施例23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8的纵剖视图。
图20是用于实施例18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10的内部结构说明图。
图21是用于实施例24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11的纵剖视图。
图22是用于实施例20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13的内部结构说明图。
图23是用于实施例26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14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加压蒸汽处理装置)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平剖视图与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以下称为处理装置)1具备通过加压蒸汽对在一定方向上移动的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以下简称为丝条)Z进行处理的加压蒸汽处理部10、分别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丝条的入口及出口(丝条移动方向的前后)延伸的两个迷宫式密封部20。该加压蒸汽处理部10与迷宫式密封部20的结构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实质上没有变化。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具体的结构与详细的说明借助上述专利文献1的记载。
根据图示例,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具有由上下单一的平板材构成的顶板11a与底板11b,加压蒸汽处理部10位于上述顶板11a及底板11b的中央部,迷宫式密封部20在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前后邻接地设置。设在上述顶板11a及底板11b的中央部的加压蒸汽处理部10具有由互相隔着丝条Z移动的丝条移动路径18上下配置的两张多孔板材构成的多孔板14。在上述顶板11a及底板11b和上述各多孔板14之间形成加压室16、17。该加压室16具有从外部供给蒸汽的上下的各加压蒸汽入口12。加压蒸汽入口12分别形成在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中央的上下。该加压蒸汽入口12也能形成在上下的任一方。
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材质只要是具有对耐得住加压蒸汽的压力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材质即可。例如,列举在具有耐腐蚀性的不锈钢、钢铁材料中实施了防锈涂饰的材料。
迷宫式密封部20具有多个由板片构成的迷宫式喷嘴24,该板片与从上述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内壁面22向丝条Z互相接近的方向垂直地延伸,利用该迷宫式喷嘴24,形成成为迷宫式密封部20内部的丝条移动路径的开口部26,在邻接的迷宫式喷嘴24之间形成膨胀室28。另外,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一次(后部)侧的第一迷宫式密封部31形成导入线条Z的丝条入口30,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二次(前部)侧的第二迷宫式密封部33形成导出丝条Z的丝条出口32。
构成迷宫式喷嘴24的板片的材质未特别地限定,但从具有耐腐蚀性,能够减少接触的场合对丝条的损伤的观点出发,列举在不锈钢、钛、钛合金或钢铁材料实施了硬质镀铬处理的材料。
通过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相邻的迷宫式喷嘴24间形成膨胀室28,在该膨胀室28内,在加压蒸汽的气流上产生涡流,消耗能量,由此,压力下降,降低了加压蒸汽的漏出量。
迷宫式喷嘴24由细长的板片构成,形成为从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内壁面22向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开口部26中移动的丝条Z直角地延伸。迷宫式喷嘴24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减少加压蒸汽的漏出量的形状,则未特别地限定,优选是矩形框状的板片。
该迷宫式喷嘴24可以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全部区域从全部的内壁面22延伸设置,也可以从除了一部分区域的内壁面22延伸设置。即,如图3所示,可以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全部的区域,从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内壁面22成为一体,迷宫式喷嘴24朝向在迷宫式密封部20内移动的丝条Z延伸设置。在该场合,延伸设置从上下相对的各个内壁面22朝向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开口部26内移动的丝条Z相对的上下一对的迷宫式喷嘴24,可以由这一对迷宫式喷嘴24间与左右的内壁面22形成矩形状开口部26。
优选迷宫式喷嘴24从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各内壁面22的延伸设置长度L(图3)与邻接的迷宫式喷嘴24间的间距P(图3)的比(L/P)小于0.3,但未特别地限定。另外,迷宫式喷嘴24从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各内壁面22a的延伸设置长度L优选是3mm以上,但未特别地限定。
优选邻接的迷宫式喷嘴24间的间距P是16~29mm,但未特别地限定。
优选构成迷宫式喷嘴24的板片的厚度a(图3)是3mm以下,但未特别地限定。
优选迷宫式喷嘴24的形成级数是20~80级,但未特别地限定。
另外,迷宫式喷嘴24的形状也未限定于图1~3所示的平板状。
如图4所示,由迷宫式喷嘴24形成的开口部26优选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如果开口部26是矩形,则容易将在处理装置1内移动的丝条Z维持为扁平的状态地通过,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内吹出的加压蒸汽容易到达丝条Z的表面,能够促进侵入、到达其内部。因此,容易利用加压蒸汽在短时间均匀地加热丝条Z。
另外,上述开口部26优选形成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高度方向的中央。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丝条Z的移动在膨胀室28的由在迷宫式密封部20内移动的丝条Z划分的上下区域内,由于加压蒸汽的气流的流动不同而不稳定。
迷宫式喷嘴24的矩形开口部26的高度H(上侧迷宫式喷嘴与下侧迷宫式喷嘴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与宽度W的比(H/W)(图4)优选是1/2000~1/60。如果上述比(H/W)是1/2000以上,则减少在使多个丝条Z移动的多纺锤处理中邻接地移动的丝条Z彼此的干涉,由此,容易抑制引起的损伤或混织,容易抑制在丝条上产生绒毛、断丝。另外,如果上述比(H/W)是1/60以下,容易兼具将丝条Z保持为水平与减少加压蒸汽的漏出量。
另外,处理装置1从容易使丝条Z在装置内通过的方面来看,优选装置主体能够一分为二为在装置内部移动的丝条Z的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由此,尤其在一边使多个丝条Z在处理装置1内并列地移动,一边在加压蒸汽环境下一并地进行延伸处理的场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引线作业。
在采用能够将处理装置1一分为二的结构的场合,被分割的装置主体彼此的开闭机构未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利用铰链连结被分割的装置主体彼此而进行开闭的机构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吊起被分割的上侧的装置主体部分而开闭的方法。另外,在这种场合,为了防止加压蒸汽从装置主体彼此的接合部分泄露,优选为使用夹子等密封分割了的装置主体彼此的接合部分的结构。
另外,以覆盖构成图1及图2所示的处理装置1的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构成部件的方式,设置由板材包围的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的接合面全部由焊接接合。利用该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用于处理丝条Z的加压蒸汽能够减少由施加在形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部件上的压力产生的装置的变形,因此得到均匀的矩形开口部26的高度H。
如图4所示,矩形开口部26只要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与端部的高度相同,则能够均匀地密封加压蒸汽,因此是优选的。但是,由于热,顶板或底板与外壁部件产生温度差,由于热膨胀的差,如图5所示在矩形开口部2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高度H1与端部高度H2产生差(△H)。
在处理装置1中,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温度是120℃以上且160℃以下的状态(尤其迷宫式密封部20的环境温度为140℃的状态)时,通过将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热量有效地传递到外壁部件40,能够使上述△H为0.5mm以下,由此,难以在矩形开口部2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端部,在加压蒸汽的气流上产生差,从而对纤维束给予均匀的热,容易得到均匀的品质的纤维束。在这点上,更优选使△H为0.25mm以下。
另外,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温度为100℃以上且160℃以下的状态(尤其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环境温度为140℃的状态)时,当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顶板11a及底板11b的任意的点与相向于顶板11a及底板11b的外壁部件40的点的温度差为30℃以下时,抑制由热膨胀引起的弯曲,因此优选。在这方面,更优选上述温度差为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
另外,即使在顶板11a或底板11b和外壁部件40上产生温度差,为了抑制热膨胀的差,从而抑制弯曲,上述外壁部件40优选为比顶板11a及底板11b的部件的线膨胀系数高的线膨胀系数的部件。使用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哪种部件根据在顶板11a或底板11b与外壁部件40上产生的温度差适当选择。
另外,在上述板状部件50的内部,在形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部件与上述外壁部件40之间设置热传导部件44、46。上述热传导部件44、46的材质优选使用热传导率为16W/(m·k)以上的材料,能够使用钢铁、不锈钢、铝合金等,但未特别地限定。
利用由上述热传导部件44、46产生的热传导的效果,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迷宫式密封部20的结构部件与上述外壁部件40的温度差减小,减少了装置的弯曲,由此维持均匀的开口部26的高度H,在开口部2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高度H1与端部高度H2上的差△H更小。
设在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结构部件(顶板11a及底板11b)和上述外壁部件40之间的热传导部件44、46相对于与外壁部件40平行的任意的截面,优选设定为上述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由上述板状部件50包围的面积A1的比率(A2/A1)为5%以上。另外,优选上述比率(A2/A1)为33%以下。
在处理装置1中,将热传导部件从上述顶板11a及底板11b与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顶板11a及底板11b垂直地突出设置。图示例的热传导部件(图1及图2的符号44、46)呈肋状,与丝条移动方向和丝条排列方向分别平行地配置多个,呈格子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上述热传导部件44可以相对于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顶板11a及底板11b只与丝条移动方向平行地配置一个或多个(参照图6、图7),并且,也可以使上述热传导部件46只与丝条排列方向平行地配置一个或多个(参照图8、图9)。另外,如图10所示,能够使热传导部件48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斜着配置多个。并且,如图11所示,能够使热传导部件44、46与丝条移动方向及丝条排列方向分别平行地配置多个,并且使热传导部件48在丝条移动方向上斜着配置。
通过在板状部件50内部与丝条移动方向及丝条排列方向分别平行地设置热传导部件44、46,减小构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结构部件的热膨胀量和外壁部件40的热膨胀量的差,能够减少装置的弯曲,由此,得到均匀的开口部26的高度H。
另外,与丝条移动方向和丝条排列方向分别平行地配置的上述热传导部件44、46的间隔优选是100mm以上、500mm以下。如果热传导部件44、46的间隔是500mm以下,能够将用于处理丝条Z的加压蒸汽给予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结构部件的热有效地传递到上述外壁部件40,能够减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并且,当追加上述斜着配置的热传导部件48时,则均匀地向外壁部件40导热,因此能进一步降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热变形。如果热传导部件44、46的间隔是100mm以上,则能够将使用的结构材料的量抑制为最小限,并且,能够抑制伴随装置自身的重量化而带来的开闭机构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装置成本的上升。
为了抑制从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向大气散热,优选在形成在板状部件50与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之间的空间部封入绝热材料。作为封入的绝热材料,能够使用玻璃棉、石棉等,未特别地限定。通过具有该绝热材料,能够提高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内部的热效率,并且有效地抑制从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向大气散热。
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的材质只要是具有对抑制由加压蒸汽产生的压力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材质,则未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在钢铁上实施了防锈涂饰的材料或不锈钢、具有低线膨胀系数的特殊铁镍合金等。
热传导部件44、46、48的材质只要是具有对抑制由加压蒸汽产生的压力充分的机械强度,并且热传导率高的材质,则未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在钢铁上实施了防锈涂饰的材料或不锈钢、具有低线膨胀系数的特殊铁镍合金等。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进行说明。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101的纵剖视图。另外,在该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1中,通过对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的部件及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4所示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1具备利用加压蒸汽对在一定方向上移动的片状的多个丝条Z进行处理的加压蒸汽处理部10、与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丝条移动方向前后邻接地分别配置的一次侧及二次侧的迷宫式密封部20a、20b。
在采用能够将处理装置101一分为二的结构的场合,被分割的装置主体部61、62彼此的开闭机构未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利用铰链连结被分割的装置主体部61、62彼此而开闭的机构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吊起被分割的上侧的装置主体部61的部分而开闭的方法。另外,在这种场合,为了防止加压蒸汽从装置主体部彼此的接合部分泄露,优选为使用夹子等密封分割了的装置主体部彼此的接合部分的结构。
另外,以覆盖构成处理装置101的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装置主体的方式,沿其上下外周面利用板状的上下框部件(板状部件)50包围,并且在由该上下框部件50包围的除了加压蒸汽入口12的空间部格子状地组装相同的方柱状部件(热传导部件)44、46。另外,在上述上下框部件50及方柱状部件44、46的上下外侧面分别固定设置外壁部件40A、40B。
在此,配置在装置主体的上下及左右的外表面的热传导性优异的方柱状部件44、46、48可以使用相同材质,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另外,在装置主体的上下及左右的外表面格子状地配置的方柱状部件也能够组合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而使用。
在上述上下的外壁部件40A、40B上配置加热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1中,作为上述加热单元,使用蒸汽加热器52,但加热单元未特别地限制,只要是能够使被加热部件达到期望的温度的方法即可。例如,除了蒸汽加热器52以外,也能够采用吸热器、铸铝加热器、铸铜加热器、橡胶加热器等。为了利用这些加热器提高向上下外壁部件40A、40B的导热效率,可以利用热水泥等装填加热器52与处理装置101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101中,在上下外壁部件40A、40B的整个面上配置加热单元,但只要配置在能够抑制上下外壁部件40A、40B被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冷却的位置,则未特别地限定。例如,在上下的上述外壁部件40A、40B的内部配设加热单元。具体地说,只在上下外壁部件40A、40B中的、装置主体的上侧的上部外壁部件40A上配置加热单元,也能够只在装置主体的下侧的下部外壁部件40B配置。另外,可以只在上下外壁部件40A、40B的一部分形成加热单元。通过在这些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上形成加压蒸汽以外的加热单元,能够填补由上下外壁部件40A、40B的散热引起的温度下降,因此装置整体均匀地热膨胀,作为结果,能够减少由利用迷宫式喷嘴24形成的开口部26的高度H的变动引起的斑。
利用加热单元的上下外壁部件40A、40B的加热温度未特别地限制,但优选根据向加压蒸汽处理部10内供给的蒸汽的温度、开口部26的宽度W、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丝条Z的移动方向的全长及一次侧及二次侧的迷宫式密封部20a、20b的全长的和,选择能够确保期望的开口部高度H的最适的温度。另外,可以使用使利用加热单元的被加热部件的加热温度的分布全部为一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使局部温度下降的方法、与迷宫式密封部20内的蒸汽的温度一致地连续变化的方法。在处理装置101的外部设置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接收由该温度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信号,将迷宫式密封部20内的期望部位的温度控制为期望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控制上述迷宫式密封部20内的温度,设置检测被加热部件的加热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优选是上下外壁部件40A、40B中能够直接测定装置主体的温度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迷宫式密封部20内的一处或多处设置温度检测装置。作为检测利用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的方法,普遍使用例如热电偶,但未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在期望的温度范围正确地检测温度的方法,则未特别地限定。
另外,本发明的处理装置1、101未限定于图1~图3、图14所示的处理装置1、101。例如,图示例的处理装置1、101可以是使丝条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装置,但也可以是使丝条Z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
丝条Z只要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即可,例如,列举对含有聚丙烯腈类聚合体的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在水中使其延伸并干燥而致密化的丝条等用于碳纤维的制造的丝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含有聚丙烯腈类聚合体的纺丝原液进行纺丝而成为凝固丝,使该凝固丝在水中延伸并干燥而致密化,在得到由碳纤维的前驱体纤维构成的丝条后,在加压蒸汽环境下对该丝条进行二次延伸处理,得到由多纤维人造丝构成的聚丙烯腈类纤维束的丝条Z。
本发明的处理装置1、101在由适用的聚丙烯类聚合体构成的纤维的丝条Z的种类或处理工序中未特别地限定,但想要得到细纤度的纤维或高配向的纤维的场合、要求高纺丝速度的场合的延伸处理装置及延伸处理方法,能够适当使用。尤其适合用于腈纤维、碳纤维用的聚丙烯腈类聚合体纤维的生产的延伸工序。
实施例
下面,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而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未限定于以下的记载。在以下的实施例1~14、比较例1~2中,计算图5所示的、开口部截面中央34的高度H1与开口部截面两端36的高度H2的差△H(=H2-H1),利用使用有限要素法的数值解析,以沿由处理装置的热变形引起的丝条移动方向10mm间隔,计算高度H的位移量△H。就计算出的△H而言,以表1所示的基准评价作为多纺锤一并处理装置的性能。表3表示其结果。在规定的位置评价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顶板11a及底板11b的任意的点和相对的外壁部件40的点的温度差△T,计算最大的温度差△Tw
[表1]
△H[mm] 判断
小于0.25
0.25以上且小于0.4
0.4以上且小于0.5
0.5以上 ×
在实施例15~26中,利用绒毛的产生频率测定由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的变形引起的开口部26的高度H的斑对品质的影响。绒毛产生频率的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即,在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延伸出的移动中的多个纤维丝条中,利用目视测定在一小时产生的绒毛的数量,计算一根纤维丝条的平均产生次数。表2表示评价基准。绒毛的平均产生次数由下式求出。(绒毛的平均产生次数)=(在从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延伸出的移动中的多个纤维丝条中,在一小时产生的绒毛的总数)÷(投入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纤维丝条数)。
[表2]
绒毛的平均产生次数 判断
小于0.5
0.5以上且小于2
2以上且小于10
10以上 ×
无法纺丝 ××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15~26的开口部26的高度的宽度方向的高度斑是在丝条的延伸结束后,在构成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1的上下迷宫式喷嘴间的开口部截面中央34及迷宫式喷嘴间的开口部截面两端36的全部的板片上夹入φ3mm的铅线,测定铅线的压扁的部分的厚度而求出的、开口部截面中央34的高度H1与开口部截面两端36的高度H2的差△H=(H2-H1)中最大的,作为相对于开口部W的比率(△Hmax/W)来评价。
(制造例一)
将由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以及异丁烯酸(MAA)以摩尔比AN/MA/MAA=96/2/2共聚而成的聚丙烯腈类聚合体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聚合物浓度20%质量、粘度50Pa·s、温度60℃)中来调制纺丝原液,使该纺丝原液通过孔数12000的纺丝口,在排出到浓度70质量%、液温35℃的DMAc水溶液中并清洗后,在热水浴中延伸为三倍,在135℃下干燥,得到致密化的丝条F。
(实施例一)
在图1及图2所示的处理装置1中,处理装置1的全长X为4000mm,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丝条Z的移动方向的全长为1000mm,迷宫式密封部20的丝条Z的移动方向的全长为1500mm,处理装置的宽度Y为1050mm,矩形开口部26的高度H为2mm,开口部26的宽度W为1000mm。但是,所谓处理装置1的全长,是加压蒸汽处理部10与两个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20的丝条的移动方向的全长的和。即,迷宫式密封部20的全长是一侧的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20的各个的长度,在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前后设有两个具有该全长的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20。
作为与丝条Z的移动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热传导部件44,以等间隔(350mm间隔)将板厚为21mm的两张板设为肋状,作为与丝条Z的排列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热传导部件46,以等间隔(300mm间距)与上述热传导部件44相交地设置板厚12mm的十二张板材。板状部件50为板厚25mm的板材,外壁部件40为板厚21mm的板材,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构成部件为板厚25mm的板材。由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构成部件、板状部件50及外壁部件40包围的处理装置的高度为300mm。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该处理装置的由板状部件50包围的面积A1的比率(A2/A1)为7.5%。另外,为了计算的简单化,忽略迷宫式喷嘴24及多孔板14。
作为板状部件50、外壁部件40、热传导部件44、46、加压蒸汽处理部10及迷宫式密封部20的各部件的物理性质值,全部使用普通的钢铁的物理性质值(纵弹性系数=206GPa、横弹性系数=79Gpa,线膨胀系数γ=11.7×10-6[/℃])。
使加压蒸汽处理部10的构成部件的内侧为压力300KPaG,使温度为142℃,作用在迷宫式密封部20的构成部件的内侧的压力从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31、33朝向丝条入口30及丝条出口32下降。形成迷宫式密封部20的部件的内侧的温度为上述成比例下降的压力的饱和蒸汽温度。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31、33的压力为300kPaG,丝条入口30及丝条出口32压力为0kPaG的方式成比例下降。另外,将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31、33的温度设为142℃,将丝条入口30及丝条出口32温度设定为100℃。
板状部件50内表面、丝条移动方向平行的热传导部件44的表面、丝条排列方向平行的热传导部件46的表面、空间部之间的热传导系数为3W/(m2/K),使空间部的温度为80℃,板状部件50的外表面与空间部之间的热传导系数为10W/(m2/K),使空间部的温度为60℃。其中,W是迷宫式喷嘴的矩形开口部宽度。
对该形状的1/8的对称形状进行数值分析的结果,△H是0.212mm,△T=18℃。
(实施例2~5)
就处理装置1的上述热传导部件44及上述热传导部件46的厚度、数量、与外壁部件40平行的任意的截面而言,除了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由板状部件50包围的面积A1的比率(A2/A1),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进行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6)
除了利用热传导部件填充形成在图12以细斜线所示的处理装置1的板状部件50与顶板11a及底板11b之间的空间部全部区域、即、使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由板状部件50包围的上述面积A1的比率(A2/A1)为100%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7、8)
如图6、图8所示,除了作为板状部件50内部的热传导部件,只使用热传导部件44、或热传导部件46的任一方,并以表2所示那样改变厚度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9、10)
如图7、图9所示,除了作为板状部件50内部的热传导部件只使用热传导部件44、或热传导部件46的任一方,并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厚度及部件间隔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11)
如图10所示,除了作为板状部件50内部的热传导部件只使用斜着配置的热传导部件48,并如表2所示那样设定其厚度及部件间隔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12)
如图11所示,除了作为板状部件50内部的热传导部件使用热传导部件44、热传导部件46及热传导部件48,并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厚度及部件间隔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13)
除了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处理装置1的全长X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14)
如图13所示,除了在板状部件50内部不设置热传导部件,作为外壁部件40的物理性质值,使用不锈钢SUS304的物理性质值(纵弹性系数=200GPa,横弹性系数=74GPa,线膨胀系数γ=17.8×10-6[/℃])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比较例1)
如图13所示,除了在板状部件50内部未设置热传导部件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比较例2)
除了如表2所示那样改变处理装置1的宽度Y及迷宫式喷嘴24的矩形开口部宽度W以外,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条件进行数值解析。表3表示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15)
在图16所示的处理装置104中,使用下述处理装置104: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Z的移动方向的全长为1000mm,迷宫式密封部的丝条的移动方向的全长为1500mm(但是,迷宫式密封部的全长是一侧的迷宫式密封部的长度,该全长的迷宫式密封部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前后设置两个。以下相同),迷宫式喷嘴从内壁面的延伸设置长度L为5mm,邻接的迷宫式喷嘴间的间距P为20mm,延伸设置长度L与间距P的比L/P为0.25,迷宫式喷嘴级数为60级,开口部的高度H为2mm,开口部的宽度W为1000mm,在上下外壁部件的各个表面侧的一面固定设置平面状的加热器52。装置主体的材质使用钢铁(线膨胀系数γ=11.7×10-6[/℃])。
为了检测由加热器52进行的外壁部件的温度,在与外壁部件的加热面相反侧的表面安装K式热电偶。
使用上述处理装置104,利用五纺锤从丝条入口导入在制造例一中得到的丝条,进行加压蒸汽处理。加压室的压力为300kpa,以上下外壁部件的温度为142℃的方式控制供给到加热器52的加压蒸汽的压力与温度。
表4表示评价了利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4进行延伸期间的加压蒸汽延伸以后的绒毛的产生频率、开口部宽度方向的高度斑的结果。在丝条的制造中,不会在全部的丝条中混乱,也不会产生由混乱引起的在延伸装置入口的丝条摩擦而导致的绒毛,能稳定地进行蒸汽延伸。
(实施例16~20)
如图16、18、20、14、22所示,除了以表4所示的方式改变处理装置104、107、110、101、113的方柱状部件44、46、48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地进行丝条Z的加压蒸汽处理。
表4表示在利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进行延伸期间,观察在加压蒸汽延伸以后的绒毛的状态,评价绒毛的产生频率的结果、开口部宽度方向的高度斑。
(实施例21)
如图17所示,除了作为加热蒸汽处理部以外的处理装置的加热单元,使用只在上部外壁部件40A粘接一面为平面状的加热器52的处理装置105,并如表4所示那样改变上部外壁部件40A的温度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地进行丝条Z的加压蒸汽处理。
表4表示在利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105进行延伸期间,观察在加压蒸汽延伸以后的绒毛的状态,评价绒毛的产生频率的结果、开口部26的宽度方向的高度斑。
(实施例22~26)
如图17、19、21、15、23所示,除了如表4所示那样改变处理装置105、108、111、102、114的方柱状部件44、46、48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进行丝条Z的加压蒸汽处理。
表4表示在利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进行延伸期间,观察在加压蒸汽延伸以后的绒毛的状态,评价绒毛的产生频率的结果、开口部26宽度方向的高度斑。
(比较例3~8)
使用除了不设置加热上下外壁部件的加热器以外,具有与处理装置101、104、107、110、113相同的结构的处理装置,并如表4所示那样改变外壁部件40A的温度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地进行丝条Z的加压蒸汽处理。
表4表示在利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进行延伸期间,观察在加压蒸汽延伸以后的绒毛的状态,评价绒毛的产生频率的结果、开口部26宽度方向的高度斑。
[表3]
[表4]
符号说明
10-加压蒸汽处理部,11a-顶板,11b-底板,12-加压蒸汽入口,14-多孔板,16、17-加压室,18-丝条移动路径,20-迷宫式密封部,22-内壁面,24-迷宫式喷嘴,26-(矩形状)开口部,28-膨胀室,30-丝条入口,31、33-第一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32-丝条出口,34-开口部截面中央,36-开口部截面两端,40-外壁部件,40A、40B-(上下)外壁部件,44、46、48-方柱状部件(热传导部件),50-上下框部件(板状部件),52-加热器(加热单元),61、62-(上下分割)装置主体部。

Claims (16)

1.一种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迷宫式密封部,该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迷宫式密封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在上述移动路径的上下具有多个迷宫式喷嘴,
在上述迷宫式喷嘴中,上侧迷宫式喷嘴与下侧迷宫式喷嘴位于相对的位置,
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环境温度为140℃时的、相对的一组上述上侧迷宫式喷嘴与上述下侧迷宫式喷嘴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H为0.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具有外壁部件,
在上表面的外壁部件的内表面具有沿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下表面的外壁部件的内表面具有沿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
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或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环境温度为140℃时的、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或底板的任意点与相对的外壁部件的一点的温度差是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壁部件为线膨胀系数比上述顶板及上述底板的线膨胀系数高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在上述加压蒸汽处理部及上述迷宫式密封部的至少上表面与外壁部件之间的空间部具有热传导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就具有上述空间部中的与上述顶板平行的任意的上述空间部的截面而言,上述热传导部件的截面积A2相对于由上述板状部件包围的面积A1的比率、即A2/A1为5%以上。
6.一种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该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迷宫式密封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
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具有外壁部件,
在上表面的外壁部件的内表面具有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下表面的外壁部件的内表面具有向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
在形成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至少顶板与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上方的外壁部件之间的空间部具有热传导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率为16W/(mk)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迷宫式密封部中的上下相对的迷宫式喷嘴间的矩形开口部高度H与宽度W的比、即H/W为1/2000~1/60。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部件与上述外壁部件垂直地配置一个以上,并且与上述开口部垂直地配置一个以上、及/或与上述开口部平行地配置一个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部件以100mm以上且500mm以下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部件相对于上述外壁部件垂直且沿上述开口部倾斜地配置一个或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部件与上述外壁部件垂直且相对于上述开口部垂直及沿上述开口部倾斜地分别配置一个或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加热上述外壁部件的加热单元。
14.一种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备加压蒸汽处理部与迷宫式密封部,该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迷宫式密封部分别设在加压蒸汽处理部的丝条入口与丝条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上述丝条的移动路径,
在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除了蒸汽入口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具有外壁部件,
上述上表面的外壁部件具有沿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顶板延伸的板状部件,上述下表面的外壁部件具有沿上述加压蒸汽处理装置的底板延伸的板状部件,
该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具备加热上述外壁部件的加热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利用上述加热单元的外壁部件的温度的单元、以及根据上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
16.一种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中对丙烯类丝条进行延伸处理。
CN201280008543.7A 2011-02-10 2012-01-17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354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6960 2011-02-10
JP2011-026960 2011-02-10
JP2011167343 2011-07-29
JP2011-167343 2011-07-29
PCT/JP2012/050777 WO2012108230A1 (ja) 2011-02-10 2012-01-17 炭素繊維前駆体アクリル系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及びアクリル系糸条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850A CN103354850A (zh) 2013-10-16
CN103354850B true CN10335485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63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543.7A Active CN103354850B (zh) 2011-02-10 2012-01-17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839492B2 (zh)
EP (1) EP2674522B1 (zh)
JP (1) JP5430740B2 (zh)
KR (1) KR101384020B1 (zh)
CN (1) CN103354850B (zh)
ES (1) ES2607075T3 (zh)
HU (1) HUE030232T2 (zh)
MX (1) MX2013009249A (zh)
PT (1) PT2674522T (zh)
SA (1) SA112330256B1 (zh)
TW (1) TWI489022B (zh)
WO (1) WO20121082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0962A1 (ja) * 2011-03-09 2012-09-1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と炭素繊維前駆体糸条の製造方法
US9388516B2 (en) * 2011-06-03 2016-07-1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bon-fiber-precursor acrylic fiber bundle
KR101557597B1 (ko) * 2011-08-22 2015-10-05 미쯔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스팀 연신 장치
ITMI20130821A1 (it) * 2013-05-21 2013-08-20 M A E S P A Apparecchiatura per lo stiro di fibre acriliche in atmosfera di vapore in pressione e dispositivo automatico di incorsamento per detta apparecchiatura.
JP6149583B2 (ja) * 2013-08-01 2017-06-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前駆体アクリル繊維束の延伸方法
DE102014100651B4 (de) * 2014-01-21 2015-08-13 Paperchine Gmbh Luft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prühapparat in einer Papierherstellungsmaschine
CN104278458B (zh) * 2014-10-09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pan基碳纤维原丝高压水蒸汽牵伸装置
CN104278459B (zh) * 2014-10-09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高压水蒸汽牵伸装置
MX2016011125A (es) * 2015-08-31 2017-02-27 Dart Container Metodos y sistemas para saturacion continua de material, tales como peliculas de polimero.
KR102281627B1 (ko) 2016-02-16 2021-07-26 효성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라지토우용 탄소섬유 전구체 섬유 제조 방법
CN105970358B (zh) * 2016-03-10 2018-07-31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碳纤维原丝高压蒸汽牵伸机
KR20190125392A (ko) * 2017-03-15 2019-11-06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섬유 다발의 제조 방법 및 탄소 섬유 다발의 제조 방법
KR101957061B1 (ko) 2017-12-21 2019-03-11 효성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고강도 탄소섬유의 제조방법
EP3778997B1 (en) * 2018-04-11 2022-11-23 Toray Industries, Inc. Spinner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ber web
CN110466242B (zh) * 2018-05-11 2022-09-20 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丝印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661Y1 (zh) * 1970-12-29 1973-03-07
JPS5231991B2 (zh) * 1973-06-27 1977-08-18
DE3308251A1 (de) * 1983-03-09 1984-09-13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5630 Remscheid Heizkammer fuer laufende faeden
WO1984002358A1 (en) * 1982-12-18 1984-06-21 Barmag Barmer Maschf Heating chamber for continuous filaments
US4641504A (en) * 1984-06-12 1987-02-10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Yarn heating chamber
JP3264386B2 (ja) * 1992-06-09 2002-03-1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6139588A (en) * 1996-11-22 2000-10-31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ssing textile structures
GB9410379D0 (en) * 1994-05-24 1994-07-13 Univ Manchester Processing thread
JP4187368B2 (ja) 1999-11-02 2008-11-2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EP1303656A1 (de) * 2000-07-14 2003-04-23 TEMCO Textilmaschinenkomponent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behandlung von synthetischen fäden in einer wärmeaustauschkammer
US6652654B1 (en) * 2000-09-27 2003-11-25 Bechtel Bwxt Idaho, Llc System configured for applying multiple modifying agents to a substrate
JP3833654B2 (ja) * 2001-06-12 2006-10-1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の製造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576729Y (zh) * 2002-08-13 2003-10-0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聚丙烯腈纤维饱和蒸汽加压牵伸装置
EP1528134B1 (de) * 2003-10-17 2011-11-0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eines laufenden Fadens mit einem dampfförmigen Behandlungsmedium
DE10348278A1 (de) * 2003-10-17 2005-05-25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eines laufenden Fadens mit einem gas- und dampfförmigen Behandlungsmedium
JP5249624B2 (ja) * 2008-04-14 2013-07-3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および加圧スチーム処理方法
WO2012120962A1 (ja) * 2011-03-09 2012-09-1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糸条の加圧スチーム処理装置と炭素繊維前駆体糸条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07075T3 (es) 2017-03-29
EP2674522A4 (en) 2014-08-20
US8839492B2 (en) 2014-09-23
MX2013009249A (es) 2013-11-04
US20140123713A1 (en) 2014-05-08
EP2674522A1 (en) 2013-12-18
TW201243123A (en) 2012-11-01
PT2674522T (pt) 2016-11-09
WO2012108230A1 (ja) 2012-08-16
HUE030232T2 (en) 2017-04-28
KR101384020B1 (ko) 2014-04-17
KR20130116361A (ko) 2013-10-23
CN103354850A (zh) 2013-10-16
EP2674522B1 (en) 2016-09-28
JPWO2012108230A1 (ja) 2014-07-03
SA112330256B1 (ar) 2015-02-17
TWI489022B (zh) 2015-06-21
JP5430740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4850B (zh) 碳纤维前驱体丙烯类丝条的加压蒸汽处理装置及丙烯类丝条的制造方法
US9175429B2 (en) Apparatus for pressure steam treatment of fiber bundle and producing method of carbon fiber precursor fiber bundle
KR20140033231A (ko) 내염화 열처리로
JPWO2015002202A1 (ja) 横型熱処理装置及びこの横型熱処理装置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1020196A (zh) 可形成扁平喷射流的冷却装置
JP201311815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075358A (zh) 用于热管理的燃料电池流场设计
JP3866581B2 (ja) 温度成層型蓄熱槽の整流・分配装置
JP5191683B2 (ja) 冷却装置
CN105115347A (zh) 一种换热管内的引流式插入装置
JP5928412B2 (ja) 鋼板の竪型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の製造方法
KR20210088550A (ko) 내염화 섬유다발 및 탄소 섬유다발의 제조 방법 및 내염화로
JP6079523B2 (ja) 鋼板冷却装置及び鋼板冷却方法
JP2013013937A (ja) 冷却装置
EP3026151B1 (en) Gas supply blowout nozz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bon fibers and flameproofed fibers using same
CN204142050U (zh) 一种新型降膜式蒸发器
CN211045666U (zh) 一种换热结构、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JP4999821B2 (ja) ヘッダー、冷却装置、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CN218539855U (zh) 一种镀铜钢带用连续镀铜恒温装置
JP2015168897A (ja) 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TW201617146A (zh) 熱間壓延設備
JP2014221956A (ja) 熱処理装置及び該熱処理装置を用いた耐炎化繊維の製造方法
CN202968763U (zh) 复摇机循环保温装置
CN113732082A (zh) 一种冷却集管装置
KR20210144136A (ko) 유속 증대용 나선형 방해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