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65C -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65C
CN1033265C CN 89106009 CN89106009A CN1033265C CN 1033265 C CN1033265 C CN 1033265C CN 89106009 CN89106009 CN 89106009 CN 89106009 A CN89106009 A CN 89106009A CN 1033265 C CN1033265 C CN 10332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ilm
ceramic layer
fluororesi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1060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66A (zh
Inventor
洗畅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2831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969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3297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122501B2/ja
Publication of CN1042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烹饪设备用的覆膜结构。它是在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的基材上形成含聚钛羰基硅烷的陶瓷层,再在该陶瓷层上形成含氟树脂的非粘性树脂层。陶瓷层与非粘性树脂层的界面上,聚钛羰基硅烷与氟树脂的比例在上下垂直方向上连续地变化。本发明之覆膜结构,陶瓷层和非粘性树脂层牢固地结合,两者的粘附性良好。由于陶瓷层以聚钛羰基硅烷作为主成分因而耐热性好,而且由于在陶瓷上形成非粘性树脂而能提高耐腐蚀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普通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特别是耐热性、不粘附性改良的覆膜结构。
图1是烤箱的斜视图,图2是用于该烤箱的内箱斜视图。烤箱2由箱体4和箱门6组成。内箱8嵌入箱体4内。内箱8由左右侧板10,10和上板12、底板14、后板16、前板18构成。在上板12上设有许多孔形成的高温热辐射部20,以便将设在上板12的加热器(图中未示出)热量传入内箱8内。
图3是电热板的剖面图。电热板由板26和盖28构成。板26上嵌入卡式加热器30。板26是由铝合金铸件材料形成。
参看图2及图3,烤箱的内箱8的内壁和电热板的板26的烹饪面25上,采用具有耐热性的不锈钢板、珐琅精加工钢板,或硼硅氧烷树脂、硅树脂、硅氧烷树脂等结合材料,以及无机颜料、填料等构成的涂覆有耐热陶瓷质涂料的钢板。
在研究高温高速烹饪设备时,为了保证烹饪食品的味道和有效利用时间,则要求缩短烹饪时间。因此,有必要在高温下处理食物,参看图2和图3,要求烹饪面25、炉子内箱8的内壁、箱门6的内面22,做成高温耐热性的。然而,上述以前的烤箱和电热板从高温耐热性观点来看是不够的。
珐琅加工的钢板有以下种种问题。即,它在烧制时需要400-700℃的高温,因此很难调节尺寸精度。此外,钢板的厚度不能太薄,因而比较重,进而烤箱的总体重量也变重。为了防止因热变形引起的挠曲,需要补强筋和深冲,因此可设计性差。而且,珐琅容易缺损,合格率低,还有价格昂贵等问题。
此外,在钢板上涂覆耐热性陶瓷质涂料的作法是,作为钢板只能使用不锈钢,使用其它例如镀铝钢板,镀锌钢板等所谓低成本钢板时,则不能确保耐腐蚀性、高温覆膜粘附性、耐污染性能。因而,使用不锈钢是必要条件,以致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优良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耐热性优良且可廉价制造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耐腐蚀性、耐食品污染性,耐食品烤焦性优良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层间不易剥离、附着性优良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干提供一种经过改良的,能防止陶瓷质独特缺点显微裂纹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形成高温烹饪设备的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面的基材上设置的覆膜结构,是制备设置在上述基材上含有聚钛羰基硅烷(ポリチタノカルポシラン)的涂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上述覆膜最好是含有由耐热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构成的耐热性颜料。
上述覆膜,直至温度为300℃,显示出耐腐蚀性和不粘性,一旦超过400℃则完全陶瓷化因而直至1000℃都可耐用,且变成具有耐腐蚀性的致密的硬膜。所以可将此膜用于烤箱的加热室内壁面。此外,还可将上述涂料涂覆在低成本的钢板上,因而可使烤箱低成本化。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形成高温烹饪设备的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的基材上设置的覆膜构造,是置备设在上述基材上的含有聚钛羰基硅烷的陶瓷层,和设在上述陶瓷层上的含有不粘性树脂的不粘性树脂层。而且,上述陶瓷层和上述不粘性树脂层的界面上,上述聚钛羰基硅烷和上述不粘性树脂的比例在上下垂直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即愈靠近陶瓷层的上层部分,不粘性树脂的浓度愈高,在陶瓷层的最上层部分,不粘性树脂的浓度为100%。
按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覆膜结构中,上述不粘性树脂最好为氟树脂。而上述陶瓷层最好是含耐热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构成的耐热颜料。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由于在陶瓷层的最上层部分形成由不粘性树脂构成的不粘性树脂层,因而即使附着油滴也很容易去除。而且,覆膜结构的本体部分是由聚钛羰基硅烷陶瓷化后的陶瓷层形成的,因而富有高温耐热性。此外,在陶瓷层和不粘性树脂层的界面上,不粘性树脂和聚钛羰基硅烷的比例上下垂直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因而陶瓷层和不粘性树脂层的粘着性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形成高温烹饪设备的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面的基材上设置覆膜结构,是置备设置在上述基材上且含有聚钛羰基硅烷和氟树脂的陶瓷层,以及设在上述陶瓷层上的氟树脂层。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覆膜,由于陶瓷层中含有氟树脂,设在陶瓷层上的氟树脂层和陶瓷层众所周知,两者的结合很牢固。而且在陶瓷层上确实存在氟树脂层,因而覆膜完全是不粘性的。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形成高温烹饪设备是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面的基材上形成覆膜的方法中,首先是将不粘性树脂混入含聚钛羰基硅烷的有机溶剂清漆中,由此形成涂料。其次,将该涂料涂覆在上述基材面上,然后烧结附着。作为不粘性树脂,最好采用氟树脂。
如果按照第四方面的方法,烧结时,作为结合材料的聚钛羰基硅烷陶瓷化,并成为致密粒子的集合体。与此同时,氟树脂粉末融解,由于比重差而上浮并进入陶瓷粒子中间。其结果,形成一种在陶瓷粒子间填充氟树脂的结构,继而在覆膜结构的最上层部分,形成高浓度氟树脂膜。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形成高温烹饪设备烹饪面或加热室内壁面的基材上形成覆膜的方法中,首先是将氟树脂混入含聚钛羰基硅烷的有机溶剂清漆中,由此形成底涂料。其次,将底涂料涂覆在基材上,其后,一旦使有机溶剂挥发,则在基材上形成底涂覆膜。然后,在底涂覆膜上,涂覆弥散型氟树脂的液态涂料,然后烧结附着。
如果按本发明的第5方面,在陶瓷层的最上层确实形成氟树脂,因此可得到富于不粘性的覆膜结构。
其它目的和各种优点由以下说明书和附图说明。
图1是烤箱的斜视图。
图2是嵌入烤箱的内箱斜视图。
图3是电热板的剖面图。
图4A是用剖面图表示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覆膜结构在烧结前的状态。
图4B是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覆膜结构剂面图。
图5A是用剖面图表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覆膜结构在绕结前的状态。
图5B和图5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覆膜结构剖面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其它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本发明覆膜结构制造方法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涂料,使用的是在聚钛羰基硅烷(例如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的チラノコ
Figure C8910600900031
ト)作为结合剂的有机溶剂清漆中,混合耐高温的Fe,Co,Mn,Cr等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的耐热颜料、硅酸铝等增粘剂、硅油及甲苯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后形成的涂料。
一般配比列于表1。
                表1
含チラノコ
Figure C8910600900041
ト的有机溶剂清漆     20-60份
耐热颜料                          20-30份
增粘剂                          0.1-1.0份
硅油                              0.5-8%
有机溶剂                          20-40份
上述材料的配比最好是使涂料的比重为1.3-2.8,涂料的不挥发成份为50-70%。
上述涂料由于其耐热颜料的成分而呈黑色。将Fe-Zn类氧化物和Fe-Co-Mn类氧化物构成的颜料相对于上述黑色成分按1∶8的比例,混合约30份则得到褐色涂料。在上述褐色涂料成分中如果混入Ti-Zr类氧化物颜料,则得到白色类涂料。
将上述涂料以10-100微米的厚度喷涂在经过预先脱脂、除锈、化成处理、喷砂等前处理的镀锌钢板,镀铝钢板,13或18Cr低品位不锈钢板上,以10-100微米的厚度进行喷涂,在280-300℃温度下进行20分钟的烘烤后则形成涂膜(在此进行1次涂层一次烘烤加工)。
参看图2,在左右侧壁10、10和底板14上由于温度达250-300℃,则采用形成上述涂膜的镀锌钢板。上板12上设有加热器,最高温度达800℃,因而采用形成上述涂膜的低品位不锈钢板。后板16上设有对流暖风吹出口,最高温度达500℃,因而采用形成上述涂膜的镀铝板。烤箱部分8的前板18和与该烤箱前板18接触的箱门接触面22(参看图1)上温度达300℃左右,因而采用形成上述涂膜的镀锌钢板或镀铝钢板。
在有上述结构的烤箱中,烤箱部位8的前板和箱门部位6的接触面22,与以前珐琅加工的钢板或涂耐热陶瓷质涂料的不锈钢板结构相比,在耐磨损性、耐食品污染性、不粘性等方面优良,且质硬,因此因箱门6的开关引起的涂膜剥离减少,可确保长期耐用性。由于耐热性能优良,被烹饪物产生的酸成分、碱成分等引起的涂膜软化或涂膜剥离现象也不会有。
在上述烤箱部位8的内面钢板上有冲孔加工形成的冲孔部位时,在该冲孔突出边缘的外部露出面上最好涂覆厚度为150-250微米的含磷片状矿物质的涂料。此外,当箱内面上需要自冷功能时,可以在表1记载的涂料中混入MnO2、白金、钯等公知的催化剂后形成涂膜。
按照本实施例,在烤箱部位及箱门部位可以使用低成本钢板,因而可使烤箱低成本化。而且,由于上述涂料是在耐腐蚀性、高温涂膜附着性,耐食品污染性等烤箱特性方面均能满足的涂料,因此钢板的涂覆由原来的三次涂覆减为1次涂覆,因而提高了生产性并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了耐久性和可靠剂。此外,上述涂料中,由于形成陶瓷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涂覆膜,因而可以得到对微波屏蔽效果优良的烤箱。
实施例2
图4A和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覆膜结构形成过程的模式图。
图4A是烧结前状态的剖面图,图4B是烧结后状态的剖面图。
首先,参看图4A,在基板32上喷涂涂料42,完成厚度为10~40微米。使用的涂料42,是在将聚钛羰基硅作为结合剂的有机溶剂清漆中,混入耐高温的Fe、Co、Mn、Cr等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的耐热颜料46、氟树脂粉末48(ヘャストジゼパン株式会社制的ホスタフロン#9205)、硅酸铝等增粘性,硅油以及有机溶剂而得到的。
一般配比示于表2
                表2
含チラコ ト的有机溶剂清漆  20-40份
耐热性颜料                    20-40份
ホスタフロン#9205              3-20%
增粘剂                    0.1-1.0份%
硅油                        0.1-1.0%
有机溶剂                      20-40份
上述材料的配合,最好是使涂料的比重为1.1-1.8,涂料的不挥发成分为50-70%。
如上所述,涂料的颜色,根据耐热颜料的成分,可为黑色或茶色或白色。
基材32,可用经过预先脱脂,除锈、化成处理、喷砂等前处理的镀铝钢板。
其次,在160℃20分钟的预干燥后,在300-400℃温度经过20分钟烘烤后烧结,则形成图4B示出的涂膜。
烧结的机理被认为是,经300-400℃烘烤(详细条件后述),作为结合剂的聚钛羰基硅烷陶瓷化,成为烧结陶瓷质致密粒子的集合体(陶瓷层34),与此同时,氟树脂粉末48熔融后,由于比重差浮上来,并进入陶瓷粒子间。其结果是,成为陶瓷粒子间填充氟树脂40的结构,在覆膜结构的最上层部位形成高浓度氟树脂的膜(不粘性树脂层38)。其结构与四氟化乙烯树脂涂料结构相同,但与四氟乙烯树脂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陶瓷层34和不粘性树脂层38的界面上,随着接近陶瓷层34的上层,不粘性树脂40的浓度连续变高。因此,提高了陶瓷层34和不粘性树脂层38的粘着性。而且,在陶瓷层34的内部也生成陶瓷粒子和氟树脂的结合层,因而耐腐蚀性、耐显微裂纹性优良,且具有防止高温下(300-400℃)食品焦化的作用。
其次,将该第2实施例用于图1和图2所示之烤箱,从而求出合适的涂覆方法,氟树脂的添加量、烧成条件。下述实施例2A和实施例2B,是为此而进行的。内箱8的左右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以及与前板18接触的箱门6的里面22,采用镀铝钢板或SUS430,SUS410、SUS304不锈钢板以便能耐250-450范围的温度。上板12上设有加热器(图中未示出),其最高温度可达800℃,因而采用SUS444等不锈钢。
实施例2A
在上述一般配比(表II)中,使氟树脂粉末(ヘャストジゼパン社制ホスタフロン#9205)按3、6、8、15、20(重量)%变化,形成涂料。另一方面,还准备氟树脂为0(重量)%(即,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参看图1和图2,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按完成厚度10至40微米进行涂覆加工。涂覆方法如图7A所示。即,涂覆方法是在基材32上喷涂涂料50,在上板12上,涂覆不含上述氟树脂粉末的涂料使完成厚度为10-40微米。然后在150℃下预干燥20分钟后,在300-400℃下进行20分钟的烘烤固化。
实施例2B
准备上述一般配比中(表II)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将这种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喷涂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成为完成厚度为10-15微米涂层。在上板12上涂覆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10-40微米完成厚度。涂覆方法,如图8A所示。即在基材32上喷涂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其后,放置在室温下,使有机溶剂挥发。估计表面上失去光泽的时候,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涂覆含氟树脂粉末为3-20(重量)%(选择3、6、8、15、20(重量)%)范围的涂料50,使干燥烘烤后的厚度为10-20微米。其后,在150℃下进行20分钟的预备干燥后、在300-400℃下经20分钟烘烤,进行固化烧成。
实施例2A和实施例2B的结果和考察
1关于涂覆方法
像实施例2A(图7A)那样,仅仅将含氟树脂的涂料50涂覆在基材32上时,加工表面上涂料的停泊性差,产生下垂,不能涂得太厚。其结果是,不能使氟树脂粉末,如图4B所示,浮到上层部位,因而不粘性不够。而且,由于厚度薄,有剥离现象,产生擦伤,耐蚀性和耐久性都有问题。与此相反,如果像实施例2B(第8A图)那样,做成两层结构,就不会发生这些情况。即,如图4B所示,氟树脂上浮,在涂面的最上层部位形成氟树脂层38。这被认为是由以下理由所致。即,参看图8A,一旦在底涂层涂料52上再涂含氟树脂的涂料50,则涂层50中的有机溶剂进入底涂层涂料52中,粘性增大,则无下垂情况,因此可以进行厚涂。如果用此方法,还可以将含氟树脂的涂料50进一步用稀释剂稀释后再喷涂,以致氟树脂能充分上浮。其结果,如图4B所示,可使氟树脂有效地上浮。这可由以下事实得到证据。即,将底涂层涂料52在80-150℃下强制干燥,一旦涂覆上涂层涂料50,则氟村脂不上浮。而且,将底涂层涂料52在300-320℃高温下烘烤后,一旦涂覆上涂层涂料50,则产生层间剥离。
2.关于氟树脂粉末的添加量和烧成条件
参照实施例2B,将氟树脂的添加量按3、6、8、15、20(重量)%变化制作试验板,选择3种烧成条件:300-320℃,330-360℃,370-400℃进行试验。
300-320℃烘烤条件下,变化氟树脂粉末的添加量进行观察,在对流式栅格炉烹饪中,由鱼、肉飞溅出来的油滴在涂膜上烤焦。其烤焦过程相同,在清扫性方面认为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随着氟树脂粉末添加量增加,可发现清扫性有提高的倾向。
在330-360℃的烘烤条件下,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370-400℃的烘烤条件下,添加氟树脂为6、8、15(重量)%的涂料在长期耐热性、耐蚀性、耐久性方面都显示出最好的性能。添加量为20(重量)%的涂料,在最上层有粉化倾向,在实用方面无妨碍。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不粘性树脂,例举了热塑性氟树脂(四氟乙烯树脂),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PPS,PRS等热可塑性工程塑料粉末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图9A、图10A、图11A、图12A及图13A中示出的实施例3-7,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图3所示的电热板的烹饪面的例子。应用本发明的电热板的烹饪面,在250-450℃温度范围的高温烹饪中,显示出良好的不粘性和清扫性。以下就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3
参看图9A,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经过油淬火后,经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该粗糙面54上,按完成厚度为10-20微米,涂覆底涂层用的,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然后,置于室温,使有机溶剂挥发后,按完成厚度为10-30微米涂覆含氟树脂为8-15(重量)%的涂料50。涂料,和按表II调制的相同。下述实施例4、5、6、7、中也是同样的。其后,在150℃下经过20分钟干燥后,在370°-400℃下烧烤20分钟进行固化。所得之烹饪面显示出良好的不粘性和清扫性。
实施例4
参看图10A,将基材32在400℃下经过油淬火后,经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糙面54上进行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的喷涂。其后,按完成厚度为10-20微米涂覆底涂层用的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然后,置于室温,使有机溶剂挥发后,将含氟树脂为8-15(重量)%涂料50,按完成厚度为20-30微米进行涂覆。该实施例中,由于在粗糙面54上喷镀了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则获得良好的基材32和涂膜的粘着性。
实施例5
参看图11A,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经油淬火后,经过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面54上喷镀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其后,将含8-15(重量)%氟树脂的涂料50,按20-40微米完成厚度进行涂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也显示出不粘性和清扫性都为良好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使用底涂层涂料,因而具有减少制造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6
参看图12A,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经油淬火后,经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糙面54上喷镀陶瓷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其后,将聚钛羰基硅烷作为结合剂的铝粉混合形成的银色耐热底漆涂料58,按3-5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其后,在室温下干燥,使溶剂挥发后,将含氟树脂8-15(重量)%的涂料50按20-40微米的完成厚度进行涂覆。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底漆涂料58,因而且有提高耐腐蚀性的效果。
实施例7
参看图13A,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经油淬从后,经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糙面54上喷镀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其后,将聚钛羰基硅烷作为结合剂的铝粉混合形成的银色耐热底漆涂料58,按3-5微米的完成厚度进行涂覆。其后,在室温下干燥,使溶剂挥发后,将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按10-15微米完成厚度涂覆。其后,在室温下干燥,将含氟树脂8-15(重量)%的涂料50,按10-30微米完成厚度进行涂覆,150℃下20分钟干燥后,在370℃-400℃下经20分钟烧结。若按本实施例,耐蚀性,粘着性等方面更优良。
实施例8
上述图4B所示之实施例中,为了使不粘性树脂40能上浮至表面,必须细心注意涂料的粘度、涂料的膜厚等,很难发现其最佳条件。下述实施例,则是为解决该问题而做的。
图5A、图5B及图C模式地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覆膜结构形成过程
图5A是烧结前状态的剖面图,图5B及图5C是烧结后状态的剖面图。
首先,参看图5A,在基材32上,将按II表配比调制的涂料42,按10-40微米完成厚度进行喷涂。
其次,预干燥(150℃20分钟)或室温干燥后,将作为氟树脂液态涂料的弥散型四氟乙烯树脂(例如グィキソェ业株式会社制“シルクゥェ刀(EK-460Bk)”黑色类),薄薄的霜降状或连续连结薄膜状地进行涂覆。其后,经室温干燥或150℃20分钟的预干燥后,一旦在380-420℃温度下进行烧结,则形成图5B或图5C所示之涂膜。
图5B,是将弥散型四氟乙烯树脂涂料进行连续连接薄膜状涂覆时,烧结后覆膜的剂面图。图5C,是将弥散型四氟乙烯树脂涂料呈霜降状进行薄涂覆时,覆膜的剖面图。
参看图5B和图5C,在基材32上,形成作为主成分的聚钛羰基硅烷陶瓷化构成的陶瓷层34。陶瓷层34中含有不粘性树脂40。不粘性树脂40的浓度,越往上越大,在最上层为100%。陶瓷层34上形成由四氟乙烯为主成分的弥散型氟树脂涂料得到的氟树脂层60。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陶瓷层34中不粘性树脂粉末40的添加量超过20%,则表面层强度急剧下降,呈现出脆覆膜特性。其结果是,容易被尖利物划伤,覆膜剥落。而且逐渐失去不粘性,因此,不粘性树脂粉末40的添加量以20%以下为好。
如此构成的覆膜结构,即使与硬的金属或珐琅加工品、不锈钢等烹饪部件接触也不会产生划伤。而且即使有烹饪食品的油滴附着且牢固地结焦,也很容易去除,除去后的污点少、不显著。还耐450℃的高温,粘着性也好。
参看图5A,说明考虑的烧结机理。首先,在含チラノコ
Figure C8910600900071
ト有机溶剂清漆和耐热颜料为主成分的底涂层涂料作成半烧成状态的物体上,一旦涂覆弥散型氟树脂涂料的上涂层涂料,则该底涂层涂料的涂膜层与上涂层涂料的涂膜层之间,由于甲苯等的溶剂作用而互相溶合,产生层间混合层。其次,如果在380-420℃下烧结,则底涂层涂料的氟树脂粉末与上涂层涂料的弥散型氟树脂粒子由于热而呈混合熔融状态,进而相互牢固地结合,并成为一体。此时,如果烧结时间长,则底涂层涂料和上涂层这种情况下,参看图6,如果预先在底涂层涂料34中混合百分之几的钛酸钾纤维70,则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并可防止作为陶瓷质独特缺点的显微裂纹。其次,叙述在底涂层涂料34中混合钛酸钾纤维70导致粘着性提高的理由。参看图6,在基材32上形成陶瓷层34。陶瓷层34中混合着钛酸钾纤维70。在陶瓷层34上形成氟树脂层60。在陶瓷层34和氟树脂层60的交界部位,形成在氟树脂层中混合有钛酸钾纤维质70的复合层80。覆膜的粘着性提高是由于该复合层80的存在。在图6中,为了使图面简单,省去了颜料粒子图示。
以下,对将本实施例用于图1和图2所示之烤箱(实施例8A及8B)的情况进行说明。
实施例8A
按照表II的一般配比,形成含氟树脂粉末的涂料。另一方面,还准备氟树脂为0(重量)%的(即,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参看图1及图2,将含氟树脂粉末的涂料涂覆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使完成厚度为10-40微米。涂覆方法为图7B所示。即在基材32上喷涂含氟树脂涂料50。其次,经室温干燥或150℃20分钟的预备干燥,使溶剂挥发后,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态涂料43薄薄地呈霜降状,或连续连接的薄膜状进行涂覆。在上板12上,按10-40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完全不含上述氟树脂粉末的涂料。然后在150℃经20分钟的预干燥后,在380-420℃下进行20分钟烘烤。得到的覆膜,在不粘性方面优良。
实施例8B
准备表II所示一般配比中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将这种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按完成厚度为10-15微米,喷涂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上板12上,按10-40微米,涂覆完全不含氟树脂的涂料。涂覆方法如图8B所示。即在基材32上喷涂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其后,置于室温,使有机溶剂挥发。估计表面上失去光泽时,按干燥烘烤后的厚度为10-20微米,在侧壁10、10底板14,后板16,前板18及箱门6的里面22上,涂覆含3-20(重量)%范围内氟树脂粉末的涂料50。其后,室温放置干燥或150℃下20分钟的预干燥后,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体涂料43,薄薄地呈霜降状或连续连接薄膜状进行涂覆,经过150℃20分钟预干燥后,在380~420℃温度下进行20-30分钟烘烤固化。得到的涂膜在不粘性方面优良。
图9B、图10B、图11B、图12B及图13B中示出的实施例9-13,是将图5A中所示方法应用干电热板烹饪面的例子。将本发明应用于电热板的烹饪面,在250-450℃温度范围的高温烹饪中显示出良好的不粘性和清扫性。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9
参看图9B,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油淬火后,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上凸凹。将所得之粗糙面50清扫、净化后,在该粗糙面54上,按10-20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底涂层用的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其后,置于室温,使有机溶剂挥发后,将含氟树脂8-15(重量)%的涂料50,按10-30微米的完成厚度进行涂覆。涂料和实施例8中配制的相同,下述实施例中也同样。其后,置于室温或在150℃下20分钟干燥后,涂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液态涂料43,经过150℃20分钟的预干燥后,在380-420℃下进行20-30分钟烘烤固化。得到的涂膜,在不粘性方面优良。
实施例10
参看图10B,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油淬火后,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该粗糙面上喷镀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然后,按完成厚度为10-20微米,涂覆底层用的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然后,置于室温,使有机溶剂挥发后,按20-30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含氟树脂8-15(重量)%的涂料50。其后,置于室温或150℃下20分钟干燥后,涂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态涂料43,经过150℃20分钟的预干燥,在380-420℃下经过20-30分钟烧结固化。所得之涂膜的不粘性优良。
实施例11
参看图11b,将基材32的烹饪面,在400℃下油淬火后,使其表面带有凸凹。所得之粗面清扫、净化后,在粗面54上进行陶瓷质氧化铝-二氧化钛56的喷镀。其后,按20-40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含8-15(重量)%氟树脂粉末的涂料50。其后,置于室温或150℃下20分钟干燥后,涂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态涂料43,经过150℃20分钟的预干燥后,在380-420℃下进行20-30分钟的烘烤固化。所得涂膜的不粘性优良。
实施例12
参看图12B,将基材32是烹饪面在400℃下油淬火后,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所得之粗糙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面54上进行陶瓷质的氧化铝-二氧化钛56的喷镀。其后,将聚钛羰基硅烷作为结合剂的铝粉混合形成的银色耐热底漆涂料58进行完成厚度为3-5微米的涂覆。其后,室温干燥使溶剂挥发后,将含氟树脂8-15(重量)%的涂料50按20-40微米的完成厚度涂覆。其后,置于室温或150℃下20分钟干燥后,涂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态涂料43,在150℃下20分钟的预干燥后,进行380℃-420℃,20-30分钟烘烤固化。所得之涂膜的不粘性优良。
实施例13
参看图13B,将基材32是烹饪面,在400℃下油淬火后,喷丸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凸凹。所得之粗面54清扫、净化后,在粗面54上进行陶瓷质氧化铝-二氧化钛56的喷镀。其后,将聚钛羰基硅烷作为结合剂的铝粉混合而成的银色耐热底漆涂料58,按完成厚度为3-5微米,进行涂覆。然后,室温下干燥,使溶剂挥发后,将不含氟树脂的涂料52,按完成厚度为10-15微米,进行涂覆。其后,室温下干燥,将按含氟树脂为8-15(重量)%的涂料50,按完成厚度为10-30微米,进行涂覆,室温下干燥或150℃20分钟的强制干燥,使有机溶剂挥发。然后,将四氟乙烯树脂的弥散型液态涂料43,薄薄地呈霜降状或连续地连接薄膜状,进行涂覆,经过150℃20分钟的预干燥后,在380-420℃温度下进行20-30分钟绕结固化。所得之涂膜的不粘性优良。
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烤箱和电热板,但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高温烹饪设备。
如上所述,若按本发明涉及的高温烹设备用覆膜结构,由于是用以聚钛羰基硅烷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形成的,因而可以得到耐腐蚀性,高温涂膜粘着性,耐食品污染性满意的覆膜。而且,进一步在该陶瓷层上形成氟树脂层时,可以得到不粘性更好的
覆膜结构。如果在作为高温烹饪设备的烤箱内壁面、电热板的烹饪面上形成这种覆膜结构,则在耐热性,不粘性方面发挥优异性能。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及必要特征事项的情况下还可用其他方法实施。因此,本发明书中记载的最佳实施例是例示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发明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示出,属于这些权利要求意义中的所有修改例都包含在本发明申请中。

Claims (5)

1.一种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它是在构成高温烹饪设备的烹饪面(25)或加热室(8)内壁面的基材(32)上设置的覆膜结构,
它包括设在上述基材(32)上,且含有聚钛羰基硅烷和不粘性树脂(40)的陶瓷层(34,50),以及
设在上述陶瓷层上且含不粘性树脂的不粘性树脂层(38),
上述陶瓷层中所含上述不粘性树脂的浓度,沿向着上述陶瓷层上表面的方向连续地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其中,上述不粘性树脂为氟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其中,上述陶瓷层含有耐热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构成的耐热颜料(4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其中,所述陶瓷层包括有氟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其中,所述陶瓷层包括有钛酸钾的纤维(70)。
CN 89106009 1988-11-09 1989-10-09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332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173/88 1988-11-09
JP63283173A JPH0796933B2 (ja) 1988-11-09 1988-11-09 オーブンレンジ
JP283173/88 1988-11-09
JP104239/89 1989-04-19
JP170308/89 1989-06-19
JP26329789A JPH07122501B2 (ja) 1989-10-09 1989-10-09 電子レンジのオーブン内壁面の塗装方法
JP263297/89 1989-10-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11287A Division CN1041792C (zh) 1988-11-09 1989-11-09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66A CN1042866A (zh) 1990-06-13
CN1033265C true CN1033265C (zh) 1996-11-13

Family

ID=2654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106009 Expired - Lifetime CN1033265C (zh) 1988-11-09 1989-10-09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6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560A (zh) * 2014-11-19 2017-05-24 有限会社韩国泰康利 面包制作托盘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2935B2 (en) * 2003-03-24 2005-09-13 National Material Ip Foodware with a tarnish-resistant ceramic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CA2581474A1 (en) * 2006-03-14 2007-09-14 Cerasol Hong Kong Limited Non-stick ceramic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US7879449B2 (en) * 2006-03-14 2011-02-01 Cerasol Hong Kong Ltd. Non-stick ceramic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CA2815057C (en) * 2011-03-08 2019-03-12 Valspar Sourcing, Inc. Water-based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systems with improved sag resist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JP5119354B1 (ja) * 2011-08-03 2013-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02323112A (zh) * 2011-08-19 2012-01-18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的导流式风道结构
CN102476494B (zh) * 2011-09-05 2013-08-07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6220884A (zh) * 2016-08-04 2016-12-14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8602A (zh) * 2016-08-04 2016-12-07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560A (zh) * 2014-11-19 2017-05-24 有限会社韩国泰康利 面包制作托盘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66A (zh) 1990-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621B (zh) 包括搪瓷覆层的物品
CN1033265C (zh)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结构
RU2516016C2 (ru) Кухонная посуда, имеющая твердый базовый слой из керамического, и/или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и/или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противопригарное покрыт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фторуглеродный полимер
CN102264945B (zh) 包括玻璃质保护涂层的复合烹饪用具
CN1487240A (zh) 热烹饪装置和自洁功能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KR101493951B1 (ko) 저온 융착형 친환경 세라믹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 제품
JP5965701B2 (ja) 傷つきにくい調理器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76764A (zh) 具有改善的耐刮擦性能的不粘涂层和具有所述涂层的炊具
KR102085595B1 (ko) 열변색성 복합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조리기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조리기구
CN103958076B (zh) 包含具有改良的载体粘附性能的氟碳树脂基不粘涂层的厨房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92C (zh) 高温烹饪设备用覆膜的形成方法
JP2912509B2 (ja) 高温加熱用調理機器の調理面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59269A (zh) 烹调用容器
JP2001218684A (ja) 調理器具用部材及び調理器具
CN107920685A (zh) 包含氟碳树脂和稀土氧化物涂层的烹饪制品及制造所述制品的方法
JPH10113290A (ja) 加熱調理器具
JP2005298266A (ja) 調理器用トッププレート
JP3001749B2 (ja) 高温調理機器用皮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47358A (ko) 조리기구용 비점착성 코팅 복합시트
JPH0677544B2 (ja) 高温調理機器用皮膜の構造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JPH0771B2 (ja) 高温調理機器用皮膜の構造
JP2547657B2 (ja) 高温調理機器用皮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9980702656A (ko) 내열성 이형성 피막과 그 형성방법
JP6163128B2 (ja) 塗装鋼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調理器具用部材
JP6825540B2 (ja) 親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物品、並びに親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の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