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8293B -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8293B
CN103318293B CN201310167578.1A CN201310167578A CN103318293B CN 103318293 B CN103318293 B CN 103318293B CN 201310167578 A CN201310167578 A CN 201310167578A CN 103318293 B CN103318293 B CN 103318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ing wheel
strut bar
reaction plate
reset lev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75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8293A (zh
Inventor
李仁旺
季壮壮
吴新丽
董宝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3101675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8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8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8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2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残疾人自行车,旨在克服单侧下肢截肢的残疾人使用自行车时,保持身体一侧发力容易疲劳且不易骑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刹车时容易发生摔车事故的不足。它包括后轮、车架和链轮,车架设有踏板和主动链盘,链轮同轴设置有从动链盘,所述踏板一端和车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末端和主动链盘偏心转动连接,主动链盘通过传动链驱动从动链盘;在后轮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有支撑轮,支撑杆设置有使支撑杆转动复位到竖直位置的转动复位机构和摆动控制机构;车架设有将支撑杆定位在水平位置的定位夹。本发明具有提供了一种单侧下肢截肢残疾人骑行时截肢一侧也能够辅助发力,且能够在刹车静止时防止自行车倾倒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单侧下肢截肢残疾人使用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自行车运动更是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休闲娱乐运动。而下肢截肢的残疾人士由于其腿部的残疾,难以骑乘普通的自行车。其中单侧截肢的残疾人情况较为特殊,他们很够使用健全一侧的下肢顺利蹬踏单侧的自行车踏板,但始终保持身体一侧发力不仅容易疲劳且不容易在骑行过程中保持平衡。而且在自行车突然刹车时,自行车静止并向一侧倾倒,残疾人士难以像下肢健全人士一样脚步迅速着地保持平衡,容易发生摔车的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9706U,授权公告日1992年3月25日,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防倾倒装置,适于防止自行车行驶过程中倾倒。包括左夹片、右夹片、主杆、调节板、左支架、右支架和小轮,主杆与左夹片或右夹片紧固,调节板与主杆间隙配合,调节板上装有调节螺钉,左支架、右支架分别与调节板活动连接。该实用新型安装在自行车斜杠上,并能根据不同型号的自行车和人们的需要调节该装置的高度。该实用新型在自行车两侧起到支撑的功能,防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该实用新型的两侧小轮的间距需要足够大才能保证稳定地支撑自行车,但这样增加了自行车车身宽度特别是和地面接触的宽度,使得自行车难以在狭窄的地方行驶,同时也会影响自行车在较为颠簸或是地面障碍较多的路面行驶,影响自行车正常骑行,降低其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单侧下肢截肢的残疾人使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时,保持身体一侧发力不仅容易疲劳且不容易在骑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刹车时容易发生摔车事故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侧下肢截肢残疾人骑行时截肢一侧也能够辅助发力,且能够在刹车静止时防止自行车倾倒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包括后轮、车架和链轮,车架设有踏板和主动链盘,链轮同轴设置有从动链盘,所述踏板一端和车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末端和主动链盘偏心转动连接,主动链盘通过传动链驱动从动链盘;在后轮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设有支撑轮,支撑杆能够环绕另一端做垂直后轮轮轴的转动运动和向外侧的摆动运动,支撑杆设置有使支撑杆转动复位到竖直位置的转动复位机构和摆动控制机构;车架设置有将支撑杆定位在水平位置的定位夹,定位夹受刹车线控制。单侧截肢残疾人士的截肢的一侧(比如单侧膝盖部位截肢的残疾人膝盖部位截肢的一侧)仍然可以踏动踏板。踏板的小幅摆动能够通过连杆驱动主动链盘,再驱动从动链盘作用于链轮,从而使单侧截肢残疾人截肢一侧也能够辅助发力,既易于保持平衡,又能够有效缓解未截肢一侧的疲劳。支撑杆和支撑轮构成的辅助支撑结构能够在自行车刹车停止时从后轮两侧摆出,从而在后轮两侧提供支撑防止自行车摔倒。在平时的正常行驶中,支撑杆由定位夹定位,定位夹受刹车线控制在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线收紧使定位夹打开,支撑杆摆出防止自行车倾倒。这样单侧截肢的残疾人士也可以较为方便地使用本发明,而无须担心刹车时摔车的危险。
作为优选,定位夹包括一对夹爪,两夹爪之间设置复位扭簧,夹爪远离加持端的一端延伸形成夹爪控制臂,一侧夹爪控制臂设有通孔,另一侧夹爪控制臂固定连接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穿过通孔连接后轮刹车线。现有的自行车刹车结构是通过收紧刹车线来夹紧刹车。在使用者捏紧后轮刹车刹停本发明时,刹车线收紧带动控制线收紧,从而使定位夹打开,接触对支撑杆的定位,使支撑杆在转动复位机构和摆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到竖直位置并摆出防止自行车摔倒。
作为优选,车架在后轮的左、右两侧设有和后轮同轴的固定盘;所述的转动复位机构包括控制杆和扭簧,控制杆和固定盘的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扭簧设置在控制杆和固定盘之间,控制杆设有和定位夹配合的夹环,支撑杆远离支撑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控制杆的外侧,转动轴线垂直控制杆纵向和后轮轴向,所述的摆动控制机构包括齿圈和齿轮,齿圈固定连接固定盘,齿圈和固定盘同心设置,齿圈齿朝向外侧,齿轮转动连接支撑杆,齿轮转动轴线和支撑杆的转动轴线重合,齿轮啮合齿圈。在本发明正常行驶过程中,控制杆上的夹环被定位夹夹持定位,从而定位控制杆。在定位夹受刹车线控制松开时,扭簧作用控制杆使其转动到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由于齿轮啮合齿圈使得支撑杆摆出,对自行车进行支撑防止摔倒。这样的方案可以确保在本发明刹车时,无需其他操作,支撑杆能够立即转动到竖直位置并摆出提供支撑。
作为优选,定位夹包括一对夹爪,所述的夹爪外侧在末端夹合处设有倒角,定位夹夹紧时,两侧夹爪的倒角形成缺口宽度大于夹环宽度。在支撑杆和控制杆复位时,无需再次打开定位夹,夹环就能够从倒角处卡入定位夹内部,重新受定位夹夹持。
作为优选,车架在后轮的左、右两侧设有和后轮同轴的固定盘,支撑杆设置在固定盘上;支撑杆设有一复位杆,复位杆垂直支撑杆,复位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复位杆末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凸起,后轮两侧设有推动凸起的复位顶块;复位杆在和凸起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复位杆朝向后轮转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固定盘外侧同心设置有一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和固定盘的间隔宽度大于复位杆外侧到固定盘的距离且小于该距离与第二凸块凸出复位杆表面厚度之和;弧形板和第二凸块到后轮轴线的距离相等;固定盘设有“L”形拨片,拨片“L”形结构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固定盘外侧盘面,另一端和固定盘外侧盘面的距离大于复位杆横截面宽度,拨片“L”形结构的末端朝向后轮转动方向的反向,支撑杆转动到竖直位置时,拨片拨动第一凸块。在本发明重新开始行驶时,后车轮上的复位顶块通过推动凸起,从而推动复位杆,直至复位杆上的第一凸块被拨片拨动,复位杆绕其轴向转动,凸起偏离复位顶块运动轨迹无法继续相互作用。此时由于复位杆和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也能够被重新推动到定位位置,从而解除支撑杆在后车轮两侧的支撑。而再次刹停本发明时,复位杆随支撑杆转动,进入弧形板和定位盘之间的间隔时,复位杆绕其轴向转动使凸起转动到靠近后车轮的一侧,方便本发明再次骑动时,复位顶块推动凸起。这样使本发明在刹车后重新骑动时能够自动解除支撑杆支撑,使其重新回到定位位置,减小支撑杆和支撑轮所构成的辅助支撑结构对本发明正常行驶的影响,不会影响本发明在较为颠簸或是地面障碍较多的路面行驶,充分保留了自行车的优点。
作为优选,控制杆固定连接有一复位杆,复位杆垂直控制杆,复位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复位杆末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凸起,后轮两侧设有推动凸起的复位顶块;复位杆在和凸起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复位杆朝向后轮转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固定盘外侧同心设置有一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和固定盘的间隔宽度大于复位杆外侧到固定盘的距离且小于该距离与第二凸块凸出复位杆表面厚度之和;弧形板和第二凸块到后轮轴线的距离相等;固定盘设有“L”形拨片,拨片“L”形结构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固定盘外侧盘面,另一端和固定盘外侧盘面的距离大于复位杆横截面宽度,拨片“L”形结构的末端朝向后轮转动方向的反向,支撑杆转动到竖直位置时,拨片拨动第一凸块。在本发明重新开始行驶时,后车轮上的复位顶块通过推动凸起,从而推动复位杆,直至复位杆上的第一凸块被拨片拨动,复位杆绕其轴向转动,凸起偏离复位顶块运动轨迹无法继续相互作用。此时由于复位杆和控制杆固定连接,控制杆和支撑杆也能够被重新推动到定位位置,从而解除支撑杆在后车轮两侧的支撑。而再次刹停本发明时,复位杆随支撑杆转动,进入弧形板和定位盘之间的间隔时,复位杆绕其轴向转动使凸起转动到靠近后车轮的一侧,方便本发明再次骑动时,复位顶块推动凸起。这样使本发明在刹车后重新骑动时能够自动解除支撑杆支撑,使其重新回到定位位置,减小支撑杆和支撑轮所构成的辅助支撑结构对本发明正常行驶的影响,不会影响本发明在较为颠簸或是地面障碍较多的路面行驶,充分保留了自行车的优点。
作为优选,复位顶块包括设置在后轮上的基块和滑块,块固定连接后轮,滑块滑动连接在基块上,滑动方向沿后轮径向方向,滑块远离后轮一侧的侧面凸出基块在该侧的侧面,滑块和后轮轮轴的最远距离等于凸起到后轮轮轴的距离,滑块和基块之间设置有沿滑块滑动方向的拉簧。自行车在低速时保持平衡较为困难,因此如果在本发明刹停后重新骑动时立即解除对后轮的支撑,很可能由于此时车速太低不易保持平衡。复位顶块上的滑块受拉簧作用,只有在后轮达到一定转速时,滑块才会受离心作用滑动到距离后轮轮轴最远的位置,此时滑块才能够推动凸起从而推动复位杆。这样不仅保证了支撑杆收起时,自行车具有足够的速度保持平衡。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单侧下肢截肢的残疾人士使用时,易于保持平衡,且能够有效缓解未截肢一侧的疲劳;(2)在刹车停止时,支撑结构在后轮两侧提供辅助支撑,防止摔车;(3)刹停重新骑动时,支撑结构自动收起,不影响正常骑行;(4)刹停重新骑动,具有足够车速时,支撑结构才会自动收起,易于保持平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刹停状态时的后车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括后轮1、车架2和链轮13,车架2设有踏板14和主动链盘15,链轮13同轴设置有从动链盘16,所述踏板14一端和车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17,连杆17末端和主动链盘15偏心转动连接。主动链盘15通过传动链18驱动从动链盘16。单侧截肢残疾人士的截肢的一侧(比如单侧膝盖部位截肢的残疾人膝盖部位截肢的一侧)仍然可以踏动踏板14。踏板14的小幅摆动能够通过连杆17驱动主动链盘15,再驱动从动链盘16作用于链轮13,从而使单侧截肢残疾人截肢一侧也能够辅助发力,既易于保持平衡,又能够有效缓解未截肢一侧长时间发力造成的疲劳。
在后轮1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一端设有支撑轮4。车架2在后轮1的左、右两侧设有和后轮1同轴的固定盘6;固定盘6的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控制杆7,在控制杆7和固定盘6之间设置扭簧。支撑杆3远离支撑轮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控制杆7的外侧,转动轴线垂直控制杆7纵向和后轮1轴向。齿圈9固定连接固定盘6,齿圈9和固定盘6同心设置,齿圈9齿朝向外侧,齿轮31转动连接支撑杆3,齿轮31转动轴线和支撑杆3的转动轴线重合,齿轮31啮合齿圈9。在车架2设置有定位夹5,控制杆7设有夹环8,使控制杆7和支撑杆3保持水平状态。在本发明正常行驶过程中,控制杆7上的夹环8被定位夹5夹持定位,从而定位控制杆7。在定位夹5受刹车线控制松开时,扭簧作用控制杆7使其转动到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由于齿轮31啮合齿圈9使得支撑杆3摆出,对自行车进行支撑防止摔倒。这样的方案可以确保在本发明刹车时,无需其他操作,支撑杆3能够立即转动到竖直位置并摆出提供支撑。
如图3所示,在车架2上通过定位夹支架55设置有定位夹5。定位夹5夹持夹环8,使控制杆7和支撑杆3保持水平状态。定位夹5包括一对夹爪51,两夹爪51之间设置复位扭簧,夹爪51远离加持端的一端延伸形成夹爪控制臂52,一侧夹爪控制臂52设有通孔,另一侧夹爪控制臂52固定连接有控制线53,所述控制线53穿过通孔连接后轮刹车12上的刹车线,使后轮刹车12的刹车线收紧时能够收紧控制线53。现有的自行车刹车结构是通过收紧刹车线来夹紧刹车。在使用者捏紧后轮1刹车刹停本发明时,刹车线收紧带动控制线53收紧,从而使定位夹5打开,接触对支撑杆3的定位,使支撑杆3在转动复位机构和摆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到竖直位置并摆出防止自行车摔倒。所述的夹爪51外侧在末端夹合处设有倒角54,定位夹5夹紧时,两侧夹爪51的倒角54形成缺口宽度大于夹环8宽度。在支撑杆3和控制杆7复位时,无需再次打开定位夹5,夹环8就能够从倒角54处卡入定位夹5内部,重新受定位夹5夹持。
如图4所示,控制杆7固定连接有一复位杆10,复位杆10垂直控制杆7,复位杆1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复位杆10末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凸起101,后轮1两侧设有推动凸起101的复位顶块11;复位杆10在和凸起101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102,复位杆10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103;固定盘6外侧同心设置有一弧形板120,所述弧形板120和固定盘6的间隔宽度大于复位杆10外侧到固定盘6的距离且小于该距离与第二凸块103凸出复位杆10表面厚度之和;弧形板120和第二凸块103到后轮1轴线的距离相等;固定盘6设有“L”形拨片130,拨片130“L”形结构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固定盘6外侧盘面,另一端和固定盘6外侧盘面的距离大于复位杆10横截面宽度,拨片130“L”形结构的末端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反向,支撑杆3转动到竖直位置时,拨片130拨动第一凸块102。在本发明重新开始行驶时,后车轮上的复位顶块11通过推动凸起101,从而推动复位杆10,直至复位杆10上的第一凸块102被拨片130拨动,复位杆10绕其轴向转动,凸起101偏离复位顶块11运动轨迹无法继续相互作用。此时由于复位杆10和控制杆7固定连接,控制杆7和支撑杆3也能够被重新推动到定位位置,从而解除支撑杆3在后车轮两侧的支撑。而再次刹停本发明时,复位杆10随支撑杆3转动,进入弧形板120和定位盘之间的间隔时,复位杆10绕其轴向转动使凸起101转动到靠近后车轮的一侧,方便本发明再次骑动时,复位顶块11推动凸起101。这样使本发明在刹车后重新骑动时能够自动解除支撑杆3支撑,使其重新回到定位位置,减小支撑杆3和支撑轮4所构成的辅助支撑结构对本发明正常行驶的影响,不会影响本发明在较为颠簸或是地面障碍较多的路面行驶,充分保留了自行车的优点。
复位顶块11包括设置在后轮1上的基块111和滑块112,块固定连接后轮1,滑块112滑动连接在基块111上,滑动方向沿后轮1径向方向,滑块112远离后轮1一侧的侧面凸出基块111在该侧的侧面,滑块112和后轮1轮轴的最远距离等于凸起101到后轮1轮轴的距离,滑块112和基块之间设置有沿滑块112滑动方向的拉簧113。自行车在低速时保持平衡较为困难,因此如果在本发明刹停后重新骑动时立即解除对后轮1的支撑,很可能由于此时车速太低不易保持平衡。复位顶块11上的滑块112受拉簧113作用,只有在后轮1达到一定转速时,滑块112才会受离心作用滑动到距离后轮1轮轴最远的位置,此时滑块112才能够推动凸起101从而推动复位杆10。这样不仅保证了支撑杆3收起时,自行车具有足够的速度保持平衡。
本发明在骑行过程中,单侧截肢残疾人士健全一侧下肢蹬踏脚蹬19,截肢一侧蹬踏踏板14。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后轮刹车线收紧,带动控制线53收紧打开定位夹5,使支撑杆3转动到竖直位置并摆出,从而支撑杆3和支撑轮4构成的支撑结构在后轮1两侧提供支撑防止本发明的自行车倾倒。

Claims (8)

1.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包括后轮(1)、车架(2)和链轮(13),其特征是,车架(2)设有踏板(14)和主动链盘(15),链轮(13)同轴设置有从动链盘(16),所述踏板(14)一端和车架(2)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17),连杆(17)末端和主动链盘(15)偏心转动连接,主动链盘(15)通过传动链(18)驱动从动链盘(16);在后轮(1)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一端设有支撑轮(4),支撑杆(3)能够环绕另一端做垂直后轮(1)轮轴的转动运动和向外侧的摆动运动,支撑杆(3)设置有使支撑杆(3)转动复位到竖直位置的转动复位机构和摆动控制机构;车架(2)设置有将支撑杆(3)定位在水平位置的定位夹(5),定位夹(5)受刹车线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定位夹(5)包括一对夹爪(51),两夹爪(51)之间设置复位扭簧,夹爪(51)远离加持端的一端延伸形成夹爪控制臂(52),一侧夹爪控制臂(52)设有通孔,另一侧夹爪控制臂(52)固定连接有控制线(53),所述控制线(53)穿过通孔连接后轮刹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架(2)在后轮(1)的左、右两侧设有和后轮(1)同轴的固定盘(6);所述的转动复位机构包括控制杆(7)和扭簧,控制杆(7)和固定盘(6)的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扭簧设置在控制杆(7)和固定盘(6)之间,控制杆(7)设有和定位夹(5)配合的夹环(8),支撑杆(3)远离支撑轮(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控制杆(7)的外侧,转动轴线垂直控制杆(7)纵向和后轮(1)轴向,所述的摆动控制机构包括齿圈(9)和齿轮(31),齿圈(9)固定连接固定盘(6),齿圈(9)和固定盘(6)同心设置,齿圈(9)齿朝向外侧,齿轮(31)转动连接支撑杆(3),齿轮(31)转动轴线和支撑杆(3)的转动轴线重合,齿轮(31)啮合齿圈(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定位夹(5)包括一对夹爪(51),所述的夹爪(51)外侧在末端夹合处设有倒角(54),定位夹(5)夹紧时,两侧夹爪(51)的倒角(54)形成缺口宽度大于夹环(8)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架(2)在后轮(1)的左、右两侧设有和后轮(1)同轴的固定盘(6),支撑杆(3)设置在固定盘(6)上;支撑杆(3)设有一复位杆(10),复位杆(10)垂直支撑杆(3),复位杆(1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复位杆(10)末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凸起(101),后轮(1)两侧设有推动凸起(101)的复位顶块(11);复位杆(10)在和凸起(101)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102),复位杆(10)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103);固定盘(6)外侧同心设置有一弧形板(120),所述弧形板(120)和固定盘(6)的间隔宽度大于复位杆(10)外侧到固定盘(6)的距离且小于该距离与第二凸块(103)凸出复位杆(10)表面厚度之和;弧形板(120)和第二凸块(103)到后轮(1)轴线的距离相等;固定盘(6)设有“L”形拨片(130),拨片(130)“L”形结构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固定盘(6)外侧盘面,另一端和固定盘(6)外侧盘面的距离大于复位杆(10)横截面宽度,拨片(130)“L”形结构的末端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反向,支撑杆(3)转动到竖直位置时,拨片(130)拨动第一凸块(10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控制杆(7)固定连接有一复位杆(10),复位杆(10)垂直控制杆(7),复位杆(1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复位杆(10)末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凸起(101),后轮(1)两侧设有推动凸起(101)的复位顶块(11);复位杆(10)在和凸起(101)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102),复位杆(10)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103);固定盘(6)外侧同心设置有一弧形板(120),所述弧形板(120)和固定盘(6)的间隔宽度大于复位杆(10)外侧到固定盘(6)的距离且小于该距离与第二凸块(103)凸出复位杆(10)表面厚度之和;弧形板(120)和第二凸块(103)到后轮(1)轴线的距离相等;固定盘(6)设有“L”形拨片(130),拨片(130)“L”形结构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固定盘(6)外侧盘面,另一端和固定盘(6)外侧盘面的距离大于复位杆(10)横截面宽度,拨片(130)“L”形结构的末端朝向后轮(1)转动方向的反向,支撑杆(3)转动到竖直位置时,拨片(130)拨动第一凸块(10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复位顶块(11)包括设置在后轮(1)上的基块(111)和滑块(112),基块(111)固定连接后轮(1),滑块(112)滑动连接在基块(111)上,滑动方向沿后轮(1)径向方向,滑块(112)远离后轮(1)一侧的侧面凸出基块(111)在该侧的侧面,滑块(112)和后轮(1)轮轴的最远距离等于凸起(101)到后轮(1)轮轴的距离,滑块(112)和基块之间设置有沿滑块(112)滑动方向的拉簧(1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残疾人自行车,其特征是,复位顶块(11)包括设置在后轮(1)上的基块(111)和滑块(112),基块(111)固定连接后轮(1),滑块(112)滑动连接在基块(111)上,滑动方向沿后轮(1)径向方向,滑块(112)远离后轮(1)一侧的侧面凸出基块(111)在该侧的侧面,滑块(112)和后轮(1)轮轴的最远距离等于凸起(101)到后轮(1)轮轴的距离,滑块(112)和基块之间设置有沿滑块(112)滑动方向的拉簧(113)。
CN201310167578.1A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8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578.1A CN103318293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578.1A CN103318293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8293A CN103318293A (zh) 2013-09-25
CN103318293B true CN103318293B (zh) 2016-01-13

Family

ID=4918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75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8293B (zh) 2013-05-09 2013-05-09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82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217B (zh) * 2019-06-19 2021-01-29 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仿生的动作识别装置
CN112455572B (zh) * 2020-11-30 2021-12-28 江西欧亚非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辅助用支撑刹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94249B (de) * 1966-08-05 1969-04-30 Berger Reinhold Stuetzraedervorrichtung fuer Zweiradfahrzeuge
CN85201108U (zh) * 1985-05-04 1986-05-28 冯寿长 一种平衡自行车的自成支架
CN2043958U (zh) * 1988-09-17 1989-09-06 罗兴治 骑者可不下车的自行车稳定支架
CN2056653U (zh) * 1989-09-29 1990-05-02 宋明康 自行车平衡器
JP4374367B2 (ja) * 2005-10-28 2009-12-02 ランドウォーカー株式会社 自転車
JP5246628B2 (ja) * 2009-11-19 2013-07-24 益敏 青山 二輪車用ストラ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8293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7777U (zh) 一种平衡机构及三轮自行车
CN103318293B (zh) 一种残疾人自行车
CN103332238B (zh) 一种防倾倒自行车
CN203345143U (zh) 上下脚踏驱动式踏板车
CN206125272U (zh) 人力平衡车
CN205952133U (zh) 一种多功能摩托车座垫
CN203937808U (zh) 休闲自行车
CN209336917U (zh) 轮组前叉组件及滑步车
CN206660604U (zh) 一种玩具赛车传动机构
CN102126535A (zh) 前轮驱动转向自行车
CN201721573U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01980305U (zh) 四轮电动站立车
CN205059891U (zh) 一种跑步车
CN102126533A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04998670U (zh) 一种电瓶车自动升降后车轮
CN201784784U (zh)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CN205699434U (zh) 特技玩具摩托车
CN105775018B (zh) 一种自行车自动制动装置
CN206288181U (zh) 带有新型驱动组件的自行车
CN202827913U (zh) 多人自行车
CN200995753Y (zh) 方向盘式电动三轮车转向机构
CN206766271U (zh)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的传动结构
CN106428396A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及使用方法
CN2708039Y (zh) 独轮自行车传动机构
CN203227287U (zh) 机动四轮踏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