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4784U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84784U CN201784784U CN2010201469659U CN201020146965U CN201784784U CN 201784784 U CN201784784 U CN 201784784U CN 2010201469659 U CN2010201469659 U CN 2010201469659U CN 201020146965 U CN201020146965 U CN 201020146965U CN 201784784 U CN201784784 U CN 2017847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fluted disc
- drives
- wheel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包含有一传动车体,该传动车体前后分别枢设有一前轮及二后轮,而该传动车体上设有一脚踏驱动单元,且可踩踏旋转作动,同时,所述后轮间设有一差速装置,而可控制所述后轮形成差速作用,又,该差速装置上组设有一传动齿盘组,且该传动齿盘组包含有一第一、第二传动齿盘,该第一传动齿盘与该脚踏驱动单元相连接,另,该第二传动齿盘还与一辅助驱动单元相连接,并可以电力辅助驱动之,由此,可分别利用人力或马达,以同时或个别驱动传动车体,而达到辅助骑乘的效用,同时使骑乘者可更为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背景技术
请同时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三轮车的组合立体图;现有三轮车A1分别于前后方设有一前轮A2及二后轮A3,而所述后轮A3间设有一轮轴A4,且该三轮车A1前方设有一脚踏传动装置A5,同时于底盘预定位置处设有一电动装置A6,而该轮轴A4中央处设有一煞车装置A7,且该轮轴A4于该煞车装置A7旁还设有一差速装置A8,而该差速装置A8是以一皮带A9连接该电动装置A6,另,该差速装置A8外沿轴向组接有一单向链轮A10,该单向链轮A10由一链条A11连接该脚踏传动装置A5,使用者可视情况需要,使该差速装置A8可选择受脚踏传动装置A5或是电动装置A6带动作运转。
虽现有三轮车A1可通过电动装置A6达到辅助驱动的效用,但因该电动装置A6直接以皮带A9连接该差速装置A8,该电动装置A6与该差速装置A8间并无设计为单向作动,而若当该电动装置A6没电时,该电动装置A6即会拖住该差速装置A8,并使该轮轴A4无法轻松旋转带动所述后轮A3,进而使骑乘者需耗更大的力气踩踏该脚踏传动装置A5,始可驱动该差速装置A8作动,是以,现有三轮车A1实有待加以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骑乘者需耗更大的力气踩踏该脚踏传动装置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包含有一传动车体、一脚踏驱动单元、一差速装置、一传动齿盘组及一辅助驱动单元,其中,该传动 车体的前后分别枢设有一前轮及二后轮,而该脚踏驱动单元设于该传动车体上,且该脚踏驱动单元具有一第一驱动齿盘、二曲柄及二脚踏板,而该第一驱动齿盘通过所述曲柄与所述脚踏板相组接,又,该差速装置连结设置于所述后轮间,且该差速装置包含有一传动座体、二差速伞齿、二传动齿及二传动轴,该传动座体内相对组接设置有所述差速伞齿,该传动座体内分别于对应所述后轮的横向相对侧设有所述传动齿,且所述差速伞齿并与所述传动齿相啮接,又,所述传动齿再分别轴接有所述传动轴,而所述传动轴穿出该传动座体,并与所述后轮相组接,另,该传动齿盘组组接于该差速装置上,且该传动齿盘组包含有一第一传动齿盘及一第二传动齿盘,该第一、第二传动齿盘分别与该传动座体相组接,且分别轴套于所述传动轴上,而该第一传动齿盘与该第一驱动齿盘间通过一第一传动件相连接,同时,该第一传动齿盘及该第一驱动齿盘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又,该辅助驱动单元与该传动齿盘组相连接,该辅助驱动单元包含有一电力单元、一马达及一驱动组件,该电力单元与该马达相电性连接,而该马达轴向延伸有一转轴,该转轴上组接有一第二驱动齿盘,且该第二驱动齿盘与该第二传动齿盘间再以一第二传动件相连接,同时,该第二传动齿盘及该第二驱动齿盘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该马达还与该驱动组件相电性连接,而该驱动组件可驱动该马达作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分别通过人力或马达,以同时或个别驱动车体,而可达到辅助骑乘的效用,同时使骑乘者可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三轮车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差速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其包含有:
一传动车体10,包含有一车架11、一前轮12及二后轮13,而该车架11界定出一前段111及一后段112,该车体11前段111朝上延伸形成一车把113,同时,该车架11前段111下方枢设有该前轮12,而该车架11后段112相对侧则平行枢设有所述后轮13。
至少一脚踏驱动单元20,设于该车架11前段,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脚踏驱动单元20为一个,且该脚踏驱动单元20具有一第一驱动齿盘21、二曲柄22及二脚踏板23,而该第一驱动齿盘21组接有所述曲柄22,所述曲柄22末端再组接有所述脚踏板23,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齿盘21为一单速齿盘,而该第一驱动齿盘21亦可为变速齿盘(图未示),并配合变速器使用之。
一差速装置30,请同时配合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差速装置的组合剖视图;该差速装置30连结设置于所述后轮13间,且该差速装置30包含有一传动座体31、二差速伞齿32、一枢接轴33、二传动齿34及二传动轴35,该传动座体31内相对设置有所述差速伞齿32,而所述差速伞齿32中央轴套有该枢接轴33,且该枢接轴33组固于该传动座体31上,同时,该传动座体31内分别于对应所述后轮13的横向相对侧设有所述传动齿34,且所述差速伞齿32并与所述传动齿34相啮接,又,所述传动齿34再分别轴接有所述传动轴35,而所述传动轴35穿出该传动座体31,并与所述后轮13相组接。
一传动齿盘组40,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及顶视图;该传动齿盘组40组接于该差速装置30上,且该传动齿盘组40包含有一第一传动齿盘41及一第二传动齿盘42,该第一、第二传动齿盘41、42分别与该传动座体31相组接,且分别轴套于所述传动轴35上,同时,该第一传动齿盘41与该第一驱动齿盘21间通过一第一传动件43相连接,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传动齿盘41为一变速齿盘,该第二传动齿盘42为一单速齿盘,且该第一传动件43为链条,另,该第一传动齿盘41及该第一驱动齿盘21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传动齿盘41为单向作动的 齿盘。
一变速器组件50,包含有一变速把手51及一后变速器52,该变速把手51组接于该车架11的车把113上,且该变速把手51与该后变速器52相连接,同时,该后变速器52再组接于该第一传动齿盘41下,并以该第一传动件43同时将该第一驱动齿盘21、该第一传动齿盘41及该后变速器52相互连接,由此,可通过该变速把手51驱动,并使该后变速器52做一变速调整。
一辅助驱动单元60,与该传动齿盘30组相连接,该辅助驱动单元60包含有一电力单元61、一马达62及一驱动组件63,该电力单元61组接于该车架11后段112,且该电力单元61与该马达62相电性连接,而该马达62轴向延伸有一转轴621,该转轴621上组接有一第二驱动齿盘622,且该第二驱动齿盘622与该第二传动齿盘42间再以一第二传动件64相连接,同时,该马达62还与该驱动组件63相电性连接,而该驱动组件63可驱动该马达62作动,另,该第二传动齿盘42及该第二驱动齿盘622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传622动齿盘为单向作动的齿盘,同时,该电力单元61为电池,该驱动组件63为驱动把手,该第二传动件64为链条。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仍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于实施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人力踩踏所述脚踏板23,而使该第一驱动齿盘21可旋转作动,同时,该第一驱动齿盘21还利用该第一传动件43连动该第一传动齿盘41,该第一传动齿盘41再进一步同轴旋转带动该传动座体31,同时,该传动座体31会同步带动所述差速伞齿32及所述传动齿34,并使所述传动齿34旋转驱动所述传动轴35,而带动所述后轮13转动前进,而当本实用新型于转弯时,所述传动齿34会因所述差速伞齿32的啮合调配,而使所述传动齿34具有差速的作用,另,若当骑乘者累了时,亦可通过该辅助驱动单元60的马达62以辅助带动该第二传动齿盘42,并使该第二传动齿盘42可同步带动该传动座体31,而达到驱动所述后轮13作动的效用,此外,骑乘者当然亦可同时以人力及马达62 带动该传动座体31,而达到骑乘省力的效用,另外,还因该第一、第二传动齿盘41、42为单向作动的齿盘,故当该电力单元61没电供给该马达62时,该马达62亦不会对该差速装置30产生影响,骑乘者仍可轻松骑乘。
请再同时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体皆为相同,而其主要不同处在于,该驱动组件63包含有一磁感组件631及一控制器632,而该磁感组件631分别设于该车架11及该第一驱动齿盘21上,而该磁感组件631还与该控制器632相连接,同时,该控制器632再与该马达62相电性连接,由此,当骑乘者于脚踏所述脚踏板23时,其可旋转带动所述磁感组件631,并使所述磁感组件631可通过磁力的变化而驱动该控制器632,且进一步使该控制器632控制该马达62作动,以驱动该差速装置30带动所述后轮13,另,当脚踏的速度越快时,该控制器632亦会同步驱动该马达62以更快的速度驱动该差速装置30,以增加骑乘的速度。
Claims (8)
1.一种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传动车体,包含有一车架、一前轮及二后轮,而该车架前段枢设有该前轮,而该车架后段则平行枢设有所述后轮;
至少一脚踏驱动单元,其设于该车架上,且该脚踏驱动单元具有一第一驱动齿盘、二曲柄及二脚踏板,而该第一驱动齿盘通过所述曲柄与所述脚踏板相组接;
一差速装置,其连结设置于所述后轮间,且该差速装置包含有一传动座体、二差速伞齿、二传动齿及二传动轴,该传动座体内相对组接设置有所述差速伞齿,该传动座体内分别于对应所述后轮的横向相对侧设有所述传动齿,且所述差速伞齿并与所述传动齿相啮接,又,所述传动齿再分别轴接有所述传动轴,而所述传动轴穿出该传动座体,并与所述后轮相组接;
一传动齿盘组,其组接于该差速装置上,且该传动齿盘组包含有一第一传动齿盘及一第二传动齿盘,该第一、第二传动齿盘分别与该传动座体相组接,且分别轴套于所述传动轴上,同时,该第一传动齿盘与该第一驱动齿盘间通过一第一传动件相连接,同时,该第一传动齿盘及该第一驱动齿盘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以及,
一辅助驱动单元,其与该传动齿盘组相连接,该辅助驱动单元包含有一电力单元、一马达及一驱动组件,该电力单元与该马达相电性连接,而该马达的轴向延伸有一转轴,该转轴上组接有一第二驱动齿盘,且该第二驱动齿盘与该第二传动齿盘间再以一第二传动件相连接,同时,该第二传动齿盘及该第二驱动齿盘中,至少一为单向作动的齿盘,该马达还与该驱动组件相电性连接,而该驱动组件驱动该马达作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为一驱动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含有一磁感组件及一控制器,而该磁感组件分别设于该车架及该第一驱动齿盘上,而该磁感组件还与该控制器相连接,同时,该控制器再与该马达相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电力单元为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齿盘为一变速齿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变速器组件,该变速器组件包含有一变速把手及一后变速器,该变速把手组接于该车架上,且该变速把手与该后变速器相连接,同时,该后变速器再组接于该第一传动齿盘下,并以该第一传动件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为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件为链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69659U CN201784784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69659U CN201784784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84784U true CN201784784U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4696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4784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847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4826A (zh) * | 2013-02-16 | 2015-02-18 | 赵彦杰 | 新式脚踩、电动两用车 |
CN106364621A (zh) * | 2016-10-13 | 2017-02-01 | 浙江理工大学 | 快递车双动力装置 |
-
2010
- 2010-03-19 CN CN2010201469659U patent/CN2017847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4826A (zh) * | 2013-02-16 | 2015-02-18 | 赵彦杰 | 新式脚踩、电动两用车 |
CN106364621A (zh) * | 2016-10-13 | 2017-02-01 | 浙江理工大学 | 快递车双动力装置 |
CN106364621B (zh) * | 2016-10-13 | 2022-01-25 | 浙江理工大学 | 快递车双动力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94885B2 (ja) | 電気的に援助される人力車両用ドライブトレーンシステム | |
CN202491901U (zh) | 电动自行车的助力控制机构 | |
CN201784784U (zh) |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 |
CN201390360Y (zh) | 动力车双驱动装置 | |
CN201890339U (zh) |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 |
CN103935450B (zh) | 助力自行车及助力方法 | |
CN203832697U (zh) | 无链条自行车传动机构 | |
CN201872852U (zh) | 便携两轮电动踏溜车 | |
CN205661619U (zh) | 一种脚踏车的传动机构和包括该传动机构的脚踏车 | |
CN102126533A (zh) | 手驱大轮滑行车 | |
CN201447024U (zh) | 把叉锥轮摆杆自行车 | |
CN201721573U (zh) | 手驱大轮滑行车 | |
CN207274872U (zh) | 一种迷你漫步电动车 | |
CN201220731Y (zh) | 前轮双驱动头控后轮转向自行车 | |
CN203864869U (zh) | 双人协力躺车 | |
CN204432910U (zh) | 一种新型的儿童玩具车 | |
CN203172828U (zh) | 一种偏轴重力压迫助动的车轮组及自行车 | |
CN201023628Y (zh) | 系统变速电动自行车 | |
CN202213687U (zh) | 可伸缩曲柄轨道式自行车 | |
CN201999160U (zh) | 一种自行车 | |
CN208931569U (zh) | 自行车的双侧前驱动装置 | |
CN206766271U (zh) |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的传动结构 | |
CN205872289U (zh) | 一种曲轴式直接驱动倒三轮车 | |
CN201872854U (zh) | 便携两轮电动立行车 | |
CN102180223B (zh) | 手脚双驱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