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096A -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096A
CN103312096A CN2013100799452A CN201310079945A CN103312096A CN 103312096 A CN103312096 A CN 103312096A CN 2013100799452 A CN2013100799452 A CN 2013100799452A CN 201310079945 A CN201310079945 A CN 201310079945A CN 103312096 A CN103312096 A CN 103312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s intermedia
thickness direction
insulating component
sheet
broke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99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096B (zh
Inventor
安藤太加男
中村重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I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CH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地制造使在相邻的齿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的技术,即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在片(100)上形成沿着宽度方向(x方向)将片(100)划分为第一端部(51a)、第一中间部(51b)、第二中间部(52c)以及第二端部(51d)的第一~第三折线(52a~52c)。接着,沿着第一折线(52a)向片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一侧弯折第一端部(51a)。另外,沿着第三折线(52c)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第二端部(51d)。接着,沿着第二折线(52b)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或第二中间部(51c)。

Description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插入在电动机等的定子的槽中的相邻的定子绕组绝缘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设备(例如,设置在冰箱、空气调节器等上的压缩机、车辆、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设备)进行驱动的电动机使用具有转子和定子的电动机,其中,转子具有永久磁铁,定子具有定子绕组。另外,作为卷绕定子绕组的绕组方式已知直接将定子绕组卷绕在齿上的集中卷绕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2861号公报)中公开了以集中卷绕方式卷绕定子绕组而成的电动机。
随着近年来要求电动机小型化、高性能化,槽内的定子绕组的占有率变高。此时,卷绕在相邻的齿上的定子绕组(插入槽内的相邻的定子绕组)间的间隔变小,相邻的定子绕组可能接触。
另外,在使用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的情况下,作为磁化永久磁铁的方法,若使用在将永久磁铁插入转子的磁铁插入孔之前进行磁化的方法,则操作性差,因此使用组装磁化方法。组装磁化方法指,例如在转子的磁铁插入孔中插入有未磁化的永久磁铁,在压缩机上组装有使用了上述转子的电动机,将定子的定子绕组用作磁化绕组,来磁化永久磁铁的方法。此时,由于在定子绕组中流动的磁化电流,定子绕组变形或者移动,从而插入槽中的相邻的定子绕组可能接触。
因此,使用使卷绕在相邻的齿上的定子绕组(插入槽中的相邻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也称为“相间绝缘构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并且截面为V字状的绝缘构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2861号公报。
以往,不能高效地制造绝缘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制造使卷绕在相邻的齿上的定子绕组(插入槽中的相邻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的技术。
第一发明涉及绝缘构件制造方法。使用本发明制造的绝缘构件用作使在相邻的齿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优选,在以集中卷绕方式卷绕定子绕组的定子以及电动机中,作为插入槽中的相邻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使用。
在本发明中,对于片,优选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的片进行加工来制造绝缘构件。作为片,使用至少具有在一个方向相分离的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的片,优选使用具有在一个方向向相分离的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并且具有在垂直于一个方向的方向上相分离的第三边缘部和第四边缘部的四边形的片。
本发明包括第一~第三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形成沿着一个方向将片划分为第一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折线、第二折线以及第三折线。
在第二步骤中,沿着第一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第一端部,并且,沿着第三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第二端部。例如,在由片支撑构件支撑形成有第一~第三折线的片的状态下,使用第一以及第二端部弯折构件弯折第一以及第二端部。优选,以在进行了第二步骤的弯折操作之后,第一端部与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与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变为约90度。
在第三步骤中,沿着第二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折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例如,在以限制被弯折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式支撑片的状态下,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按压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二折线的部分。然后,以使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按压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
此外,第一~第三步骤的操作在调节了片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调节片的温度的方法能够使用在操作中调节片的温度的方法或在操作前调节片的温度的方法。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截面为由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形成的V字状的绝缘构件。
在本发明的不同方式中,在第一步骤中,由形成在一个表面上的凹部和形成在另一侧的表面上的凸部构成第一~第三折线。此外,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表面上形成凹部。即,第一折线和第三折线,由使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部和通过使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凸部构成。另外,第二折线由通过使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凸部和通过使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部构成。
在本方式中,由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凹部和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外侧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凸部构成折线,因而弯折操作容易。
在本发明的其他不同方式中,在将片的温度调节在60度~90度(摄氏度)的范围内,优选将片的温度调节在70度~90度(摄氏度)的范围内的状态下,进行第一~第三步骤的操作。
在本方式中,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折线,另外,能够高精度地弯折端部以及中间部。此外,在片的温度过高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后的片的弹性复原力变小,另外,在片的温度过低的状态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不能形成优选的形状,会借助弹性复原力恢复为原来的形状。
弯折片尤其是树脂制片的操作在将片加热了的状态下进行。此时,若在进行了弯折片的操作之后片的温度降低,则片的弯折形状发生变化。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不同的方式中,在相对于第一中间部弯折第一端部时以及相对于第二中间部弯折第二端部时,将第一端部与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θ以及第二端部与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θ设定在20度~40度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25度~35度的范围内。此外,第一以及第二端部的弯折角度为(180-θ)度。
在本方式中,能够使弯折第一端部之后的第一端部与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以及弯折第二端部之后的第二端部与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形成为约90度。此外,若角度θ过小,则弯折操作后的弹性复原力变小,另外,若角度θ过大,则会借助弹性复原力恢复为原来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不同方式中,弯折第一以及第二端部的操作、弯折第一和/或第二中间部的操作,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弯折操作”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设置有除静电装置的方法。除静电装置例如能够使用产生用于除去静电的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
在本方式中,能够防止因在弯折片的操作时产生的静电引起的恶劣影响。此外,优选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操作也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
第二发明涉及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与第一发明同样地,使用本发明制造的绝缘构件作为使在相邻的齿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
在本发明中,对在上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片同样的片进行加工来制造绝缘构件。
本发明具有折线形成装置、端部弯折装置、中间部弯折装置以及温度调节装置。
折线形成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相分离的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将片沿着一个方向划分为第一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折线、第二折线以及第三折线。
端部弯折装置使第一端部沿着第一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并且使第二端部沿着第三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优选,端部弯折装置在弯折了第一以及第二端部之后使第一端部与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与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形成为约90度。
中间部弯折装置使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沿着第二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折。优选,中间部弯折装置与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接触。
温度调节装置用于使通过折线形成装置进行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操作、通过端部弯折装置进行弯折第一以及第二端部的操作、通过中间部弯折装置弯折第一以和/或第二中间部的操作在调节了片的温度的状态下实施。温度调节装置例如具有用于加热片的加热单元、用于检测片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片的温度控制加热单元的控制单元。此外,温度调节装置能够使用在加工片的过程中调节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或在加工片之前调节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优选,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形成折线时调节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弯折端部时调节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弯折中间部时调节片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等。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能够高效地制造截面为由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形成的V字状的绝缘构件。
在本发明的不同方式中,折线形成装置具有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第一~第三折线形成单元。在本方式中,折线形成单元具有使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的凹部形成构件和使另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的凸部形成构件。即,第一折线形成单元包括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凹部形成构件和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凸部形成构件。另外,第二折线形成单元包括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二凸部形成构件和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凹部形成构件。另外,第三折线形成单元具有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三凹部形成构件和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三凸部形成构件。
在本方式中,折线由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一侧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凹部和在另一侧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凸部构成,因而弯折操作容易。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端部弯折装置具有片支撑构件、第一加工面以及第二加工面。片支撑构件具有用于支撑片的片支撑面、相对于片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
在片被片支撑面支撑的状态下,在观察沿着一个方向的截面时,片支撑面、第一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以及第二加工面如下。片支撑面能够以第一折线和第三折线分别与片支撑面的一个边缘部和另一个边缘部相向的方式支撑片。第一倾斜面从片支撑面的一个边缘部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第二倾斜面从片支撑面的另一个边缘部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第一加工面与第一倾斜面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并且能够向与第一倾斜面接近的方向以及与第一倾斜面相分离的方向移动。第二加工面与第二倾斜面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能够向与第二倾斜面接近的方向以及与第二倾斜面相分离的方向移动。
在本方式中,能够通过在将片支撑于片支撑装置的片支撑面的状态下,使第一加工面以及第二加工面移动,弯折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端部的弯折操作。
此外,优选在端部弯折装置上设置有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被片支撑面支撑的片的第一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以及第二按压部。通过使用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按压部,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弯折第一以及第二端部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不同方式中,片支撑面与第一倾斜面之间的角度以及片支撑面与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角度设定在20度~40度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25度~35度的范围内。
在本方式中,能够借助将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弯折后的弹性复原力,使第一端部与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与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形成为约90度。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方式中,中间部弯折装置具有第一端部支撑构件、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以及中间部按压构件。在通过端部弯折装置限制被弯折了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状态下,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能够支撑片的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另外,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能够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以及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中间部按压构件能够在片被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支撑的状态下,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二折线的部分。
在本方式中,在将片支撑于配置在相分离的位置的第一端部支撑装置和第二端部支撑装置的状态下,通过中间部按压构件将片的第二折线的部分插入第一端部支撑构件与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之间。然后,在该状态下,使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向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来使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向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
在本方式中,因为在将被弯折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支撑于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的状态下,弯折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中间部的弯折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的不同方式中,温度调节装置将片的温度调节在60度~90度的范围内,优选调节在70度~90度的范围内。
在本方式中,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折线,另外,能够高精度地弯折端部以及中间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不同方式中,具有用于除去静电的除静电装置。并且,在通过除静电装置除去静电的环境中进行弯折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操作,以及弯折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的操作。除静电装置例如使用能够产生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
在本方式中,能够防止进行弯折片的操作时产生的静电带来的影响。此外,优选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操作也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
将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或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制造的绝缘构件作为定子的绝缘构件来使用,或者,作为构成电动机的定子的绝缘构件来使用,能够得到具有上述的效果的定子或者电动机。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或者绝缘构件制造装置,能够高效地制造绝缘构件。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定子或者电动机,能够高效地制造定子或者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绝缘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将绝缘构件插入定子的槽中的动作的图。
图4是定子绕组以及绝缘构件插入槽中的状态下的垂直于定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的概略情况的图。
图6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折线形成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7是从VII-VII线方向观察图6的图。
图8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端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9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端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0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端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1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端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2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端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3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中间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4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中间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图15是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中使用的中间部弯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说明以集中卷绕方式卷绕有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的电动机(永久磁铁埋入式电动机)。当然,本发明的绝缘构件能够应用于除此之外的各种结构的电动机中。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轴向”表示,在转子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的状态下,转子的旋转轴的方向,即,旋转中心线的方向。另外,“周向”表示,在转子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的状态下,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另外,“径向”表示,在转子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的状态下,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垂直于旋转中心线的方向。
使用图1~图4,说明电动机的结构。此外,图1是电动机的定子10的立体图,图2是绝缘构件50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将绝缘构件50插入槽25的动作的图,图4是定子绕组40以及绝缘构件50插入槽25的状态下的垂直于定子的轴向的剖视图。图1中未图示转子,转子使用具有磁铁插入孔、容置在磁铁插入孔中的永久磁铁的转子。转子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定子10旋转。此时,转子即转子的旋转轴以旋转中心线P为中心旋转。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定子10具有定子芯20、槽绝缘构件30、定子绕组40、绝缘构件50、端部绝缘构件80。
定子芯20是将薄板状的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并通过自动夹紧装置(auto clamp)等将设置有凹凸的彼此相邻的电磁钢板压紧而一体化由此而形成的。
如图4所示,定子芯20具有:磁轭21,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沿着周向延伸;多个齿22,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沿着周向配置在磁轭21的内侧。在图1中,磁轭21形成为环状(包括大致环状的情况)。另外,齿22具有:齿基部23,从磁轭21起沿着径向向内侧(转子侧)延伸;齿前端部24,设置在齿基部23的前端侧(转子侧),沿着周向延伸。在齿前端部24上的转子一侧形成有齿前端面22a。转子以在转子的外周面与齿前端面22a之间具有空隙的状态,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由齿前端面22a形成的转子容置空间20a内。
另外,由磁轭21和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齿22形成槽25。槽25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齿22的齿前端部24之间具有槽开口部25a。
在槽25内插入有槽绝缘构件30。槽绝缘构件30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并且由具有弹性的片(薄膜)构成。片例如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等形成的片。并且,在槽绝缘构件30插入槽25内的状态下,通过集中卷绕方式将定子绕组40直接卷绕在齿22上。即,在槽25内插入有在形成槽25的相邻的两个齿22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40(相邻的定子绕组40)。槽绝缘构件30使定子绕组40与定子芯20绝缘。
另外,在槽25内插入有使相邻的定子绕组40绝缘的绝缘构件(绕组绝缘构件)50。
绝缘构件50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并且由具有弹性的片(薄膜)构成。片例如能够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等形成的片。
如图2以及图4所示,绝缘构件50由形成在边缘部100a与100b之间的第一折线52a、第二折线52b以及第三折线52c划分为第一端部51a、第一中间部51b、第二中间部51c以及第二端部51d。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沿着第二折线52b被弯折成朝向与第二折线52b一侧相反的一侧开口。并且,第一端部51a沿着第一折线52a从开口部向外侧弯折。另外,第二端部51d沿着第三折线52c从开口部向外侧弯折。由此,绝缘构件50的截面为由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形成的V字状(包括大致V字状的情况)。
另外,定子芯20在轴向两侧具有轴向端面。在定子芯20的轴向两侧的与轴向端面相向的位置配置有端部绝缘构件80。端部绝缘构件80由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例如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液晶聚合物(LCP)。
端部绝缘构件80具有:第一构件(内壁构件)81,配置在与齿22的齿前端部24相向的位置;第二构件(外壁构件)82,配置在与磁轭21相向的位置;连接构件83,配置在与齿22的齿基部23相向的位置。连接构件83连接第一构件81和第二构件82。在端部绝缘构件80配置成与定子芯20的轴向端面相向的状态下,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第一构件81以沿着齿前端部24的方式沿着周向延伸,第二构件82以沿着磁轭21的方式沿着周向延伸,连接构件83以沿着齿基部23的方式沿着径向延伸。另外,第一构件81以及第二构件82沿着轴向延伸。此外,在第一构件81的周向两端部的径向内侧,沿着轴向形成有切缺部81a。
定子绕组40卷绕成使配置在定子芯20的轴向两侧上的端部绝缘构件80的连接构件83与齿22的齿基部23形成一体。
如图3所示,在向定子芯20的槽25内插入绝缘构件50时,绝缘构件50以边缘部100a和100b之间的间隔变短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例如,使第一折线52a和第三折线52c抵接,使绝缘构件50弹性变形成截面为T字状。
接着,将绝缘构件5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配置在端部绝缘构件80的第一构件81的切缺部81a的位置。然后,在该状态下,使绝缘构件50沿着切缺部81a在轴向上移动。此时,绝缘构件50的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配置在槽25内的相邻的定子绕组40之间。
当绝缘构件50插入到槽25内(绝缘构件50通过切缺部81a)时,借助弹性复原力,使绝缘构件50的第一端部51a与第一端部51d之间的间隔变大(截面恢复为V字状)。然后,绝缘构件50的轴向的边缘部卡止于第一构件81的周向端部的定子芯20一侧的端面上。
此外,通过绝缘构件5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防止插入槽25内的定子绕组50从槽开口部25a弹出。
参照图5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的概略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边缘部100a~100d的长方形的片100制造绝缘构件50。此外,在图5中,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分别表示片100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即,片100具有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分离的第一边缘部100a和第二边缘部100b,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相分离的第三边缘部100c和第四边缘部100d。长度方向(y方向)以及厚度方向(z方向)分别与绝缘构件50插入槽25中的状态下的轴向以及径向相对应。
宽度方向(x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向”,长度方向(y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与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或者“轴向”,厚度方向(z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片厚度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图5中的(a)、(b)、(c)分别表示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的动作。此外,在图5中的(a)、(b)、(c)中,上侧的图是俯视图,下侧的图是沿着宽度方向(x方向)的剖视图(A-A线剖视图、B-B线剖视图、C-C线剖视图)。
如图5中的(a)所示,在第一步骤中,在输送来的片100的第一边缘部100a与第二边缘部100b之间,形成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折线52a、第二折线52b以及第三折线52c。由此,片100沿着宽度方向被划分为位于第一边缘部100a与第一折线52a之间的第一端部51a、位于第一折线52a与第二折线52b之间的第一中间部51b、位于第二折线52b与第三折线52c之间的第二中间部51c、位于第三折线52c与第二边缘部100b之间的第二端部51d。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由凹部和凸部构成,其中,所述凹部是使片100的表面100A和100B中的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一侧的面凹陷而形成的,所述凸部是使另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中的(a)的剖视图(沿着宽度方向的剖视图)中,将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向表面100B侧弯折,将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向表面100A侧弯折。因此,第一折线52a(第三折线52c)由形成在表面100B上的凹部52a1(52c1)和形成在表面100A上的凸部52a2(52c2)构成。另外,第二折线52b由形成在表面100B上的凸部52b2和形成在表面100A上的凹部52b1构成。通过由在被弯折而变为内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凹部和在被弯折而变为外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凸部构成折线,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弯折片。
表面100B对应于本发明的“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表面100A对应于本发明的“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另外,从表面100A朝向表面100B的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从表面100B朝向表面100A的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在片100上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之后,利用切断装置将片100切断为规定的长度(绝缘构件50的长度)。此外,可以在将片100切断为规定的长度之后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
如图5中的(b)所示,在第二步骤中,弯折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即,在图5中的(b)的剖视图中,沿着第一折线52a向表面100B侧弯折第一端部51a,并且沿着第三折线52c向表面100B侧弯折第二端部51d。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片100的状态下,同时弯折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
如图5中的(c)所示,在第三步骤中,弯折片100的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即,在图5中的(c)的剖视图中,沿着第二折线52b向表面100A侧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
第一步骤中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操作、第二步骤中弯折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操作、第三步骤中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的操作,在调节了片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片的温度设定在60度~90度(摄氏度)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70度~90度(摄氏度)的范围内。若片的温度过高,则弯折操作结束之后的弹性复原力小。另外,若片的温度过低,则弯折操作结束后,片借助弹性复原力恢复为原来的形状。
调节片的温度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片的加热单元、用于检测片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基于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片的温度控制加热单元的控制单元。另外,能够使用在加工片的过程中调节片的温度(例如,在加工件上设置加热单元)的方法或者在加工片之前预先调节(预热)片的温度的方法。
另外,在调节了片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弯折操作的情况下,优选使弯折后的状态保持设定时间。例如,保持0.5秒钟~5秒钟左右。若保持时间短,则弯折操作结束之后,片会借助弹性复原力恢复为原来的形状。若保持时间过长,则在弯折操作结束之后的弹性复原力小。
因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制造的绝缘构件50借助弹性力插入槽25内,所以需要在保持弹性复原力的状态下制造。
另外,需要将第一端部51a与第一中间部51b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51d与第二中间部51c之间的角度设定为约90度,因而在第二步骤中弯折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弯折角度需要在考虑弯折操作结束之后的弹性复原情况来进行设定。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端部51a的弯折角度(=180度-弯折时的第一端部51a与第一中间部51b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51d的弯折角度(=180度-弯折时的第二端部51d与第二中间部51c之间的角度),设定在140度~160度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145度~155度的范围内。
另外,因片产生的静电使操作效率等降低。因此,优选在第一步骤中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操作、在第二步骤中弯折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操作、在第三步骤中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的操作,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除静电方法能够使用设置公知的除静电装置的方法。例如,使用在进行操作的位置设置产生用于除去静电的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的方法。
另外,在第三步骤中,沿着第二折线52b向表面100A侧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但可以沿着第二折线52b向表面100A侧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中的至少一方。
接着,参照图6~图15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由折线形成装置200、端部弯折装置300以及中间部弯折装置400构成。
图6以及图7中示出了折线形成装置200。图6是从垂直于片10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方向观察的折线形成装置200的图,图7是从垂直于片100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方向观察的折线形成装置200的图。
折线形成装置200具有在第一边缘部100a和第二边缘部100b之间沿着宽度方向(x方向)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第一~第三折线形成单元210a~210c。
在本实施方式中,折线形成单元包括隔着片100配置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两侧的凹部形成构件和凸部形成构件,其中,所述凹部形成构件使片100的表面100A和100B中的在被弯折了的情况下变为内侧的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所述凸部形成构件使另一侧的表面突出形成凸部。即,如图6所示,第一折线形成单元210a(第二折线形成单元210c)包括:凹部形成构件210a1(210c1),配置在表面100B一侧,用于在表面100B上形成凹部52a1(52c1);凸部形成构件210a2(210c2),配置在表面100A一侧,用于在表面100A上形成凸部52a2(52c2)。另外,第二折线形成单元210b包括:凹部形成构件210b1,配置在表面100A一侧,用于在表面100A上形成凹部52b1;凸部形成构件210b2,配置在表面100B一侧,用于在表面100B上形成凸部52b2。
此外,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凹部形成构件的外侧具有凸状的外周面。另外,在观察垂直于轴向的截面时,凸部形成构件的中心侧具有凹状的外周面。在片100上形成折线时,使隔着片100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凹部形成构件和凸部形成构件分别与片100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抵接,并且使凹部形成构件和凸部形成构件旋转。
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在折线形成装置200的下游侧设置将形成有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片100切断为规定长度(绝缘构件50的长度)的切断装置。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第三折线形成单元210a~210c的上游侧,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第一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第一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片100的加热单元215、用于检测片10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216、基于温度检测单元216检测到的片100的温度控制加热单元215的控制单元(省略图示)。在通过该温度调节装置调整了片100的温度的状态下,通过折线形成装置200在片100上形成第一~第三折线52a~52c。当然,可以在第一~第三折线形成单元210a~210c使用温度调节装置。
在图8~图12中示出了端部弯折装置300。图8~图12是说明端部弯折装置30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是从垂直于片10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方向观察的图。
如图10所示,端部弯折装置300具有片支撑构件310、端部按压构件320、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以及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
如图8所示,片支撑构件310具有用于支撑形成有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片100的片支撑面311、相对于片支撑面311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2以及第二倾斜面313。
在片支撑面311支撑形成有第一~第三折线52a~52c的片100的状态下,从垂直于片10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方向观察,片支撑面311具有第一边缘部311a和第二边缘部311b。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未特别地限定,都是说明以片100被支撑的状态,从垂直于片10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方向观察的情况。
片支撑面311能够以片100的第一折线52a和第三折线52c分别与第一边缘部311a和第二边缘部311b相向的方式支撑片100。即,片100上的第一折线52a与第二折线52c之间的间隔约等于片支撑面311上的第一边缘部311a与第二边缘部311b之间的间隔。
第一倾斜面312从片支撑面311的第一边缘部311a向与片100一侧相反的一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且片支撑面311与第一倾斜面312之间的角度(倾斜角度)为θ。第二倾斜面313从片支撑面311的第二边缘部311b向与片100一侧相反的一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倾斜,且片支撑面311与第二倾斜面313之间的角度(倾斜角度)为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面312(第二倾斜面313)和片支撑面311之间的倾斜角度θ设定在20度~40度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25度~35度的范围内。
如图9所示,端部按压构件320具有主体部321。在主体部321上具有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一按压部322和第二按压部323。另外,由第一按压部322的内壁面322a、第二按压部323的内壁面323a和底面321a形成从第一按压部322以及第二按压部323的前端面凹陷的凹部321b。
第一按压部322和第二按压部323能够分别向表面100B一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被按压片支撑面311支撑的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即,第一按压部322与第二按压部323之间的间隔比第一折线52a与第三折线52c之间的间隔大。
端部按压构件320对应于本发明的“用于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片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端部按压构件”。另外,端部按压构件320的第一按压部322和第二按压部323分别对应于本发明的“用于向片厚方向上的一侧按压片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按压构件”和“用于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片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按压构件”。
在片100被片支撑面311支撑的状态下,使端部按压构件320向第一按压部322和第二按压部323分别与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抵接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10所示,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分别沿着第一折线52a和第三折线52c向表面100B一侧倾斜。端部按压构件320停止在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倾斜角度变为设定倾斜角度的位置,其中,所述设定倾斜角度指,能够通过后述的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和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容易弯折操作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按压构件320停止在端部按压构件320的底面321a与片100的表面100A抵接的位置。在此,第一按压部322的内壁面322a和第二按压部323的内壁面323a的长度(凹部321b的深度)设定为,在端部按压构件320的底面321a与片100的表面100A抵接时,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倾斜角度变为设定倾斜角度。
此外,在片支撑构件310上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第二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具有用于加热片100的加热单元315、用于检测片10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316、用于控制加热单元315的控制单元(省略图示)。由此,在对片100的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状态下,进行使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倾斜的操作。
如图10所示,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具有第一加工面331。第一加工面331与片支撑构件310的第一倾斜面312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并且,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能够向使第一加工面331与第一倾斜面312抵接的方向以及使第一加工面331与第一倾斜面312分离的方向移动。
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具有第二加工面341,第二加工面341与片支撑构件310的第二倾斜面313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并且,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能够向使第二加工面341与第二倾斜面313抵接的方向以及使第二加工面341与第二倾斜面313分离的方向移动。
在通过端部按压构件320使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倾斜的状态下,使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向使第一加工面331与第一倾斜面312抵接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向使第二加工面341与第二倾斜面313抵接的方向移动。由此,片100的第一端部51a沿着第一折线52a被弯折成与第一倾斜面312相抵接,并且第二端部51d沿着第三折线52c被弯折成与第二倾斜面313抵接。此时,第一端部51a(第二端部51d)被弯折成第一端部51a与第一中间部51b之间的角度(第二端部51d与第二中间部51c之间的角度)变为θ。即,第一端部51a(第二端部51d)被弯折(180度-θ)度。
此外,在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上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第三温度调节装置、第四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第三温度调节装置、第四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片100的加热单元335(345)、用于检测片10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336(346)、用于控制加热单元335(345)的控制单元(省略图示)。由此,能够在对片100的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状态下,进行弯折片100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操作。
将图11所示的状态保持设定时间(例如,0.5秒钟~5秒钟)之后,使端部按压构件320、第一端部弯折构件330以及第二端部弯折构件340与片支撑构件310相分离,此时如图12所示,借助弹性复原力,第一端部51a与第一中间部51b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端部51d与第二中间部51c之间的角度变为约90度。
图13~图15示出了中间部弯折装置400。图13~图15是用于说明中间部弯折装置40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如图13所示,中间部弯折装置400具有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以及中间部按压构件430。
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具有第一主体部411。另外,第一主体部411具有第一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12、第一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13,同样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具有第二主体部421、第二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22、第二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23。
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21能够分别支撑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被弯折了的片100的第一边缘部100a和第二边缘部100b。另外,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21能够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以及彼此分离的方向(x方向)移动。第一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12和第二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22限制片100的被弯折了的第一端部51a与第二端部51d之间的间隔变大。另外,第一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13限制片100的第一中间部51b向与主体部411相分离的方向(厚度方向)移动。第二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23限制片100的第二中间部51c向与主体部421相分离的方向(厚度方向)移动。
中间部按压构件430能够沿着厚度方向移动,来在片100被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1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1支撑的状态下,向表面100B一侧按压表面100A上的第二弯折线52b的部分。
在要弯折片100的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时,如图13所示,以使第一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12与第二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22之间的间隔变为与片100的第一中间部51b的长度和第二中间部51c的长度之和相对应的长度的方式,设定第一端部保持构件410(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端部保持构件420(第二主体部421)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支撑输送来的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被弯折了的片100。此时,通过第一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12和第二端部位置限制构件422限制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沿着宽度方向(x方向)向两者的间隔变大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第一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13和第二中间部位置限制构件423限制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向表面100A一侧移动(沿着厚度方向向另一侧移动)。
在该状态下,使中间部按压构件430向与片100的表面100A抵接的方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移动,来向表面100B一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按压片100的表面100A的第二折线52b的部分。然后,如图14所示,将第二折线52b的部分插入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的主体部411与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的主体部421之间的空间S内。
然后,如图15所示,在将第二折线52b的部分插入第一主体部411与第二主体部421之间的空间S内的状态下,使中间部按压构件430向与片100相分离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第二主体部42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片100的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被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21按压,并被弯折为两者相接触。
在将图15所示的状态保持设定时间(例如,0.5秒钟~5秒钟)的状态下,使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第二主体部421)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此时,借助弹性复原力,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沿着第二折线52b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制造出截面为由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形成的V字状的绝缘构件50。
此外,在第一端部支撑构件410的第一主体部411(第二端部支撑构件420的第二主体部421)上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第五温度调节装置、第六温度调节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第五温度调节装置、第六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片100的加热单元415(425)、用于检测片10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416(426)、用于基于温度检测单元416(426)检测到的片100的温度控制加热单元415(425)的控制单元(省略图示)。
在片100使用树脂制片的情况下,操作中片上易于产生静电。若在片上产生静电,则片可能会附着于加工装置,使操作效率降低,另外会使加工精度变差。另外,制造出的绝缘构件彼此附着,难以处理,从而使操作效率降低。另外,在向定子或电动机上组装所制造出的绝缘构件时,因静电而附着的尘埃可能会进入箱体内。因此,优选至少第二步骤(端部弯折装置300)的弯折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d的操作、第三步骤(中间部弯折装置400)的弯折第一中间部51b和第二中间部51c的操作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设置除静电装置的方法。除静电装置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除静电装置。例如,能够使用产生用于除去静电的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
以上,说明了制造绝缘构件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以及绝缘构件制造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构成使用了通过上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或者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制造的绝缘构件的定子或者电动机。
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增加或删除结构。
沿着第二折线弯折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但可以沿着第二折线52b弯折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步骤的方法和折线形成装置200的结构可以在能够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形成第一~第三折线的方法能够使用除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第二步骤的方法和端部弯折形成装置300的结构可以在能够弯折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弯折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方法能够使用除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第三步骤的方法和中间部弯折装置400的结构可以在能够弯折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弯折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的方法能够使用除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片100能够使用由处树脂以外的各种材料形成的片。

Claims (14)

1.一种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制造使在相邻的齿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在调节了片的温度的状态下,形成沿着一个方向将所述片划分为第一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折线、第二折线以及第三折线,
第二步骤,在调节了所述片的温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沿着所述第三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弯折所述第二端部,
第三步骤,在调节了所述片的温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折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
所述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制造截面为由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形成的V字状的绝缘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且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由此形成所述第一折线以及所述第三折线,
并且,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且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由此形成所述第二折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片的温度调节至60摄氏度~90摄氏度的范围内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以及所述第三步骤的操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弯折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处于20度~40度的范围内,并且弯折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中间部之间的角度处于20度~40度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取了除静电措施的环境中,进行所述第二步骤中的弯折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操作,和进行所述第三步骤中的弯折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的操作。
6.一种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制造使在相邻的齿上分别卷绕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折线形成装置、端部弯折装置、中间部弯折装置以及温度调节装置,
所述折线形成装置能够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相分离的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的片上,形成沿着一个方向将所述片划分为第一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折线、第二折线以及第三折线,
所述端部弯折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并且所述端部弯折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第三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弯折,
所述中间部弯折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沿着所述第二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折,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能够在形成所述第一折线、所述第二折线以及所述第三折线时调节所述片的温度,能够在弯折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时调节所述片的温度,并且能够在弯折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时调节所述片的温度,
所述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制造截面为由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形成的V字状的绝缘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折线的第一折线形成单元、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折线的第二折线形成单元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三折线的第三折线形成单元,
所述第一折线形成单元具有隔着所述片配置的第一凹部形成构件和第一凸部形成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所述第一凸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
所述第二折线形成单元具有隔着所述片配置的第二凸部形成构件和第二凹部形成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凸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所述第二凹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
所述第三折线形成单元具有隔着所述片配置的第三凹部形成构件和第三凸部形成构件,其中,所述第三凹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所述第三凸部形成构件配置在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使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突出来形成凸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弯折装置具有片支撑构件、第一加工面以及第二加工面,
所述片支撑构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片的片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片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
在所述片被所述片支撑面支撑的状态下,在观察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截面时,
所述片支撑面能够在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三折线分别与所述片支撑面的一个边缘部和另一个边缘部相向的位置支撑所述片,
所述第一倾斜面从所述片支撑面的所述一个边缘部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倾斜,
所述第二倾斜面从所述片支撑面的所述另一个边缘部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倾斜,
所述第一加工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平行,并且能够向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近的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分离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加工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平行,并且能够向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近的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分离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片以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三折线分别与所述片支撑面的所述一个边缘部和所述另一个边缘部相向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片支撑构件的片支撑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加工面将所述第一端部按压在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来沿着所述第一折线弯折所述第一端部,另外,通过所述第二加工面将所述第二端部按压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来沿着所述第三折线弯折所述第二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片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角度设定在20度~40度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弯折装置具有第一端部支撑构件、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以及中间部按压构件,
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能够在限制被弯折了的所述第一端部与被弯折了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状态下支撑所述片,并且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能够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以及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
所述中间部按压构件能够在由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片的状态下,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按压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的所述第二折线的部分,
在通过分离配置的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支撑被弯折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被弯折了的所述第二端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中间部按压构件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按压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的所述第二折线的部分,来将所述第二折线的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之间,进而,通过使所述第一端部支撑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端部支撑构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来沿着所述第二折线,向片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弯折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第二中间部。
11.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将所述片的温度调节至60摄氏度~90摄氏度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具有用于除去静电的除静电装置,
在通过所述除静电装置除去静电的环境中,弯折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及弯折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
13.一种定子,具有沿着周向配置的多个齿、由相邻的齿形成的多个槽、卷绕在各所述齿上的定子绕组和使分别卷绕在形成槽的齿上的定子绕组绝缘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构件是通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方法或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制造的绝缘构件。
14.一种电动机,具有定子和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使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
CN201310079945.2A 2012-03-14 2013-03-13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Active CN103312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6696A JP5977050B2 (ja) 2012-03-14 2012-03-14 絶縁部材製造方法および絶縁部材製造装置
JP2012-056696 2012-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96A true CN103312096A (zh) 2013-09-18
CN103312096B CN103312096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13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9945.2A Active CN103312096B (zh) 2012-03-14 2013-03-13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77050B2 (zh)
CN (1) CN1033120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3757A (zh) * 2013-12-30 2014-03-26 泰信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插纸装置的绝缘纸压纹装置
CN105515290A (zh) * 2014-10-10 2016-04-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机中的绕组进行变形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3019B2 (ja) * 2017-02-13 2024-01-15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ステ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モータ
CN114664479A (zh) * 2020-12-23 2022-06-24 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预设压痕线的导电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9219A (en) * 1994-04-28 1997-08-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lyphase sta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193215A (zh) * 1997-03-06 1998-09-16 株式会社电装 插入线圈条和槽型绝缘子组件的转子生产方法和装置
JP2011160587A (ja) * 2010-02-02 2011-08-18 Sanko Kiki Co Ltd ステータコアへの絶縁シート挿入方法及び挿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4582A (zh) * 1973-08-28 1975-04-22
JPH04131849A (ja) * 1990-09-21 1992-05-06 Konica Corp シートの位置決め装置
JP2002233092A (ja) * 2001-01-31 200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直巻き式電動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媒圧縮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JP2011182596A (ja) * 2010-03-03 2011-09-15 Denso Corp コイル絶縁紙の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9219A (en) * 1994-04-28 1997-08-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lyphase sta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193215A (zh) * 1997-03-06 1998-09-16 株式会社电装 插入线圈条和槽型绝缘子组件的转子生产方法和装置
JP2011160587A (ja) * 2010-02-02 2011-08-18 Sanko Kiki Co Ltd ステータコアへの絶縁シート挿入方法及び挿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3757A (zh) * 2013-12-30 2014-03-26 泰信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插纸装置的绝缘纸压纹装置
CN105515290A (zh) * 2014-10-10 2016-04-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机中的绕组进行变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96B (zh) 2016-04-13
JP5977050B2 (ja) 2016-08-24
JP2013192362A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098A (zh) 绝缘片制造方法、绝缘片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JP6390772B2 (ja) ステータ組立方法及びステータ組立装置
CN103178665B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定子
CN102037527B (zh) 卷绕方法、卷绕装置及定子
CN103312096A (zh) 绝缘构件制造方法、绝缘构件制造装置、定子以及电动机
CN105829010A (zh) 冷压焊接装置、线圈制造装置、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US10594182B2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US9646764B2 (en) Rectangular wire edgewise-bending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tangular wire edgewise-bending processing method
EP3035491A1 (en)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washing machine
JP2013009567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20120326550A1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stator, and motor
US20120080973A1 (en) Arma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4135865A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
CN101119053B (zh) 定子铁芯、步进马达的制造方法及步进马达
CN103457381A (zh) 线圈固定装置、及具备该线圈固定装置的电动机
CN101238630A (zh) 为电机绕线的方法和辅助绕线模
CN105938881A (zh) 具有盖的可再充电电池
JP2003319593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CN110828763A (zh) 电芯预折极耳装置
JP2011229291A (ja) コイル成型装置およびコイル成型方法
CN110140280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6633104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
JP7359857B2 (ja) コイル、および回転電機
KR102198315B1 (ko) 절연필름 절단 및 모따기 장치
CN117767619A (zh)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