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084A -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084A
CN103312084A CN2013102171560A CN201310217156A CN103312084A CN 103312084 A CN103312084 A CN 103312084A CN 2013102171560 A CN2013102171560 A CN 2013102171560A CN 201310217156 A CN201310217156 A CN 201310217156A CN 103312084 A CN103312084 A CN 103312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ing
wheel hub
disc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71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084B (zh
Inventor
沈文华
平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PINGFANG WHEELCHAI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PINGFANG WHEELCHAI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PINGFANG WHEELCHAI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PINGFANG WHEELCHAI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171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属于人类日常生活用品。包括轮胎、电机、减速机构、轮毂驱动盘和失电制动机构,特点:电机包括定子壳体、定子绕组、转子和转子轴,定子壳体具有定子绕组腔,定子绕组设在定子绕组腔内,转子设在定子绕组的转子容纳腔内,在转子的中央构成转子轴孔,转子轴穿在转子上,转子轴的一端与减速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失电制动机构配合;减速机构包括减速箱箱体、一级行星减速装置和二级行星减速装置,减速箱箱体与定子壳体固定,一级行星减速装置与转子轴的一端配合,二级行星减速装置与一级行星减速装置、轮毂驱动盘配合。传动效率高,节能效果好;运行效率高;结构简练,方便制造与装配,便于维护;使用灵活。

Description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类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轮椅车又称电动轮椅,是特殊群体如残疾、年迈体弱、医疗临床康复患者等的代步工具,并且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电动轮椅车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745544Y推荐的“多功能电动轮椅”(系四轮结构),CN201379725Y提供的“避障电动轮椅车”、 CN101589979B介绍的“多功能电动轮椅车”和CN201684098U披露的“电动轮椅车”等等。
并非限于上述列举的电动轮椅车的驱动轮的动力部分通常包括电机、减速箱即减速机构和失电制动机构,由于电机为高速直流有刷电机,因而碳刷易磨损而使用寿命短,并且运行效率约在60-70%左右,能量损耗较大;减速机构是由蜗轮蜗杆和直齿轮减速器组成,运行效率同样约在60-70%左右;失电制动机构为一种失电刹车器(即失电制动器),虽然具有得电时释放而失电时制动的特点,但是在失电状态下手动推行时不便于将制动状态解除,从而造成使用中的不便。
目前电动轮椅车生产厂商普遍以增大电机功率的技术手段对前述的功率损耗予以补偿,但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治表而非治本的措施,因为增大电机功率虽然能够满足电动轮椅车的行走速度和续行时间,但是能耗超标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运行效率而藉以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有利于避免磨损而藉以保障理想的使用寿命和有益于简化减速机构的结构而藉以显著改善传动效率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依需进行手动离合而藉以体现使用时的灵活性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包括紧套在轮毂上的一轮胎、在使用状态下与电动轮椅车上的电池盒盒体固定的电机、设置于轮毂的轮毂腔内的并且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与轮毂固定的并且与减速机构传动配合的轮毂驱动盘和配设在电机上的并且与电机相配合的失电制动机构,其中:所述轮毂驱动盘与所述轮毂的一侧固定,而所述的电机在对应轮毂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电池盒盒体固定,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包括定子壳体、定子绕组、转子和转子轴,定子壳体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电池盒盒体固定,该定子壳体具有一定子绕组腔,定子绕组设置在定子绕组腔内,转子设置在定子绕组的转子容纳腔内,在该转子的中央位置构成有自转子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转子轴孔,转子轴穿置在转子上,并且该转子轴的长度方向的近中部与转子轴孔固定,而转子轴的一端伸展到定子壳体外,并且探入所述轮毂腔内与所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转子轴的另一端同样伸展到定子壳体外,并且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相配合;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减速箱箱体、一级行星减速装置和二级行星减速装置,减速箱箱体位于所述的轮毂腔内并且与所述定子壳体固定,一级行星减速装置枢转设置在减速箱箱体上,并且与所述的转子轴的所述一端传动配合,二级行星减速装置与一级行星减速装置传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的轮毂驱动盘传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轮毂上并且朝向所述轮毂驱动盘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驱动盘固定孔,在轮毂驱动盘上并且在对应于驱动盘固定孔的位置开设有驱动盘固定螺钉孔,由驱动盘固定螺钉在对应于驱动盘固定螺钉孔和驱动盘固定孔的位置将轮毂驱动盘与轮毂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轮毂朝向所述电机的所述定子壳体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轮毂枢转支承座,在该轮毂枢转支承座的枢转支承座腔内设置有一枢转支承轴承和一枢转支承轴承密封圈,所述的减速箱箱体朝向电机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相箱体连接凸台,在该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朝向定子壳体一端的端面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连接凸台螺钉孔,在定子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连接凸台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组定子壳体螺钉孔,在各定子壳体螺钉孔上配设有定子壳体固定螺钉,定子壳体固定螺钉与连接凸台螺钉孔固定,并且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的外壁上套设有一轴承衬套,该轴承衬套与所述枢转支承轴承相配合,而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的连接凸台腔内设置有转子轴支承轴承,在减速箱箱体朝向所述轮毂驱动盘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箱箱体支承座,该减速箱箱体支承座支承在轮毂盘上,所述转子轴的所述近中部构成有一平键,该平键与所述转子的转子轴孔固定,而转子轴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轴支承轴承转动配合,转子轴的所述另一端构成有台阶,台阶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相配合,所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是与所述的一级行星减速装置同轴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减速箱箱体上构成有一第一大齿轮腔、一第二大齿轮腔和一主齿轮腔,第一、第二大齿轮腔围绕减速箱箱体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主齿轮腔位于减速箱箱体的中央位置,并且与所述连接凸台腔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大齿轮腔以及第二大齿轮腔均与主齿轮腔相通,在第一大齿轮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一大齿轮轴轴承,而在第二大齿轮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二大齿轮轴承,所述的一级行星减速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大齿轮轴、第一、第二大齿轮和主齿轮,第一大齿轮轴位于所述的第一大齿轮腔内,该第一大齿轮轴的一端与第一大齿轮腔的一侧的腔壁上的所述第一大齿轮轴轴承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一大齿轮轴轴承,而第一大齿轮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大齿轮腔的另一侧的腔壁上的第一大齿轮轴轴承转动配合,第二大齿轮轴位于所述第二大齿轮腔内,该第二大齿轮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大齿轮腔的一侧的腔壁上的所述第二大齿轮轴轴承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二大齿轮轴轴承,而第二大齿轮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大齿轮腔的另一侧的腔壁上的第二大齿轮轴轴承转动配合,第一大齿轮固定在第一大齿轮轴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大齿轮固定在第二大齿轮轴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主齿轮固定在所述转子轴上,并且位于所述的主齿轮腔人,该主齿轮同时与第一大齿轮以及第二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包括一第一小齿轮和一第二小齿轮,第一小齿轮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一大齿轮轴的所述一端,并且与所述轮毂驱动盘传动配合,第二小齿轮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二大齿轮轴的所述一端,并且同样与所述轮毂驱动盘传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轮毂驱动盘朝向所述减速箱箱体的一侧构成有一齿圈座腔,在该齿圈座腔内固定有一齿圈,所述的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均与齿圈相啮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轮毂驱动盘朝向所述减速箱箱体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驱动盘轴承座,在该驱动盘轴承座内设置有一驱动盘枢转轴承,该驱动盘枢转轴承套置在所述的减速箱箱体支承座上。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壳体朝向所述失电制动机构的一侧固定有一定子侧盖,在该定子侧盖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侧盖轴承,所述转子轴的所述另一端与该侧盖轴承相配合,所述台阶伸展到侧盖轴承外,并且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包括磁轭、线圈、铁芯、第一制动片、摩擦片和第二制动片,磁轭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磁轭固定螺钉与所述定子侧盖固定,线圈设置在磁轭的磁轭腔内,铁芯设置在线圈的中央孔内,并且在该铁芯上套设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支承在铁芯朝向第一制动片的一端的铁芯扩设台阶上,而弹簧的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磁轭腔的腔底壁上,第一制动片、摩擦片和第二制动片彼此叠置,其中:第二制动片在对应于摩擦片的一侧空套于所述转子轴的所述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的定子侧盖相配合,摩擦片固定在转子轴的所述另一端,第一制动片对应于摩擦片的另一侧,并且与磁轭的磁轭腔的腔口相配合,在第一制动片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磁轭固定螺钉的位置构成有一组第一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而在第二制动片的边缘部位并且同样在对应于磁轭固定螺钉的位置构成有一组第二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所述的铁芯扩设台阶与第一制动片相配合。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磁轭上铰接有一手动离合操作机构,该手动离合操作机构与所述的铁芯连接,并且在磁轭外配设有一防护罩。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动离合操作机构包括一手柄座、一手柄和一铁芯连接螺钉轴,在手柄座上开设有一导向槽,该导向槽与固定在所述磁轭的外壁上的导向销相配合,并且在手柄座朝向磁轭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定位滚珠,该一对定位滚珠与构成于磁轭的外壁上的定位滚珠凹腔相配合,手柄固定在手柄座上,并且伸展到所述的防护罩外,铁芯连接螺钉轴的一端与所述铁芯连接,而另一端在穿过磁轭后与所述手柄座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减速机构采用了一、二级行星减速装置,因而传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有利于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有刷直流电机结构,因而避免了碳刷受磨损的问题,并且使运行效率得以显著提高;由于整体结构简练,因而不仅可以方便制造与装配,而且便于使用和维护;由于增设了手动离合操作机构,因而在手动推行时可解除失电制动机构的制动,体现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电动轮椅车7(图3示,以下同)的轮胎1,依据公知常识,电动轮椅车7是一对后轮驱动的,因此在一对后轮的轮胎上均配备有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电机2、减速机构3、轮毂驱动盘4。失电制动机构5和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由图所示,轮胎1紧套在轮毂11上,轮毂11构成有轮毂腔111,在轮毂11上并且朝向轮毂驱动盘4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驱动盘固定孔112,在轮毂11朝向电机2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延伸有一轮毂枢转支承座113,在该轮毂枢转支承座113的枢转支承座腔内设置有一枢转支承轴承1131和一枢转支承轴承密封圈1132,其中:枢转支承轴承113在轮毂枢转支承座113的枢转支承座腔内的位置朝向轮毂腔111的一侧(位于左侧),而枢转支承轴承密封圈1132在枢转支承腔内的位置朝向电机2的一侧(位于右侧)。由于轮胎1是紧套在轮毂11上的,因此当轮毂11旋转时便带动轮胎转动。
上面提及的电机2在使用状态下与电动轮椅车7上的电池盒盒体71固定(图3示),该电机2包括定子壳体21、定子绕组22、转子23和转子轴24,定子壳体21构成有一定子壳体固定连接座214,在该定子壳体固定连接座214的两端各开设有定子壳体固定螺钉孔2141,在前述的电池盒盒体71上配设有一定子壳体固定架711,在该定子壳体固定架711上配设有固定架螺钉7111,由固定架螺钉7111在对应于定子壳体固定螺钉孔2141的位置将定子壳体固定连接座214与电池盒盒体71的定子壳体固定架711固定(具体可参见图3示意)。定子壳体21构成有一定子绕组腔211,定子绕组22嵌设在该定子绕组腔211内,定子绕组22的中央区域构成为转子容纳腔221,转子23设置在该转子容纳腔221内,在该转子2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转子轴孔231,该转子轴孔231自转子23的一侧(图1所示左侧)贯通至另一侧(图1所示右侧)。转子轴24穿过转子轴孔231,并且在该转子轴24的长度方向的近中部构成有一平键241,该平键241与开设在转子轴孔231的孔壁上的键槽2311相配合,转子轴24的一端(左端)伸展到定子壳体21外,并且探入到轮毂11的轮毂腔111内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减速机构3传动连接,而转子轴24的另一端(右端)同样伸展到定子壳体21外,并且与下面同样还要详细描述的失电制动机构5相配合。由图1所示,在转子轴24的前述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构成有一台阶242,藉由该台阶242与失电制动机构5相配合。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的定子壳体21的前述一侧(图示左侧)即朝向轮毂11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转子轴让位孔215,在围绕该转子轴让位孔215的周围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定子壳体螺钉孔212,在各定子壳体螺钉孔212上配设有定子壳体固定螺钉2121,定子壳体固定螺钉2121的作用是用于与下面将要描述的减速机构3固定连接。又,在定子壳体21朝向失电制动机构5的一侧(图示右侧)固定有一定子侧盖213,在该定子侧盖213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侧盖固定螺钉孔2132,在各侧盖固定螺钉孔2132上配设有一侧盖固定螺钉21321,由侧盖固定螺钉21321在对应于侧盖固定螺钉孔2132的位置将定子侧盖213与预设在前述定子壳体21 上的侧盖固定孔216固定。在定子侧盖213的中央设置有一侧盖轴承2131,前述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在加隔套243的状态下转动地支承在该侧盖轴承2131上。又,在定子侧盖213上还开设有用于向定子绕组22引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孔2133,电源线21331自该电源线孔2133引入与定子绕组22电气连接。
上面已提及的减速机构3设置在前述的轮毂腔111内,该减速机构3包括减速箱箱体31、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和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减速箱箱体31在轮毂腔111内实现与前述电机2的定子壳体21固定连接。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转动地设置在减速箱箱体31上,并且与前述的转子轴24的所述一端(左端)传动配合,而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与一组行星减速装置32传动配合,并且还与轮毂驱动盘4传动配合,即由转动轴24带动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由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带动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由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带动轮毂驱动盘4,由轮毂驱动盘4带动轮毂11,由轮毂11带动轮胎1。
在前述的轮毂驱动盘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驱动盘固定孔112的位置开设有一组驱动盘固定螺钉孔41,在各驱动盘固定螺钉孔41上配设有一驱动盘固定螺钉411,驱动盘固定螺钉411与前述的驱动盘固定孔112固定,从而将轮毂驱动盘4与轮毂11固定,并且由轮毂驱动盘4对轮毂腔111的右侧的腔口蔽护。在轮毂驱动盘4朝向减速箱箱体31的一侧(图示的右侧)构成有一齿圈座腔42,在该齿圈座腔42内固定有一齿圈421,前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与该齿圈421相配合。又,在轮毂驱动盘4朝向减速相箱体31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驱动盘轴承座43,在该驱动盘轴承座43内设置有一驱动盘枢转轴承431,前述的减速箱箱体31支承在该驱动盘枢转轴承431上。
如果将前述的齿圈421直接构成于齿圈座腔42的内壁上,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方案范畴。
优选地,在轮毂驱动盘4朝向轮毂11的一侧(图示右侧)嵌设一驱动盘密封圈44,藉由该驱动盘密封圈44起到轮毂驱动盘4与轮毂11之间的良好的密封作用,最终起到对设置于轮毂腔111内的减速机构3的保护作用。
由图1所示,前述的减速箱箱体31朝向电机2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在该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朝向前述电机2的定子壳体21的一端的端面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该组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的位置与前述的定子壳体螺钉孔212相对应并且数量相等,当前述的定子壳体固定螺钉2121旋入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内时,便将减速箱箱体31与定子壳体21固定连接,即与电机2固定连接。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的外壁上套设有一轴承衬套3112,该轴承衬套3112与前述的枢转支承轴承1131相配合。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的连接凸台腔3113内设置有一对转子轴支承轴承31131,前述的转轴24与该对转子轴支承轴承31131转动配合。在减速箱箱体31朝向前述轮毂驱动盘4的一侧的居中位置窄缩构成有一减速箱箱体支承座315,该减速箱箱体支承座315与前述的驱动盘枢转轴承431相配合,即支承在驱动盘枢转轴承431上。
在前述的减速箱箱体31上构成一第一大齿轮腔312、一第二大齿轮腔313和一主齿轮腔314,第一、第二大齿轮腔312、313围绕减速箱箱体3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也就是说该第一大齿轮腔312位于减速箱箱体31的一侧,而第二大齿轮腔313位于减速箱箱体31的另一侧,两者彼此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并且第一、第二大齿轮腔312、313彼此相通。在第一大齿轮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而在第二大齿轮腔313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二大齿轮轴轴承3131。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包括第一、第二大齿轮轴321、322、第一、第二大齿轮323、324和主齿轮325,第一大齿轮轴321位于第一大齿轮腔312内,该第一大齿轮轴321的一端(左端)与第一大齿轮腔312的一侧(左侧)的腔壁上的前述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而第一大齿轮轴321的另一端(右端)与第一大齿轮腔312的另一侧(右侧)的腔壁上的前述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转动配合。第二大齿轮轴322位于第二大齿轮腔313内,该第二大齿轮轴322的一端(左端)与第二大齿轮腔313的一侧(左侧)的腔壁上的前述第二大齿轮轴承3131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二大齿轮轴承3131,而第二大齿轮轴322的另一端(右端)与第二大齿轮腔313的另一侧(右侧)的腔壁上的前述第二大齿轮轴承3131转动配合。第一大齿轮323通过其中央的轴孔固定(套固)在第一大齿轮轴3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大齿轮324同样通过其中央的轴孔套固在第二大齿轮轴3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主齿轮325位于主齿轮腔314内,并且固定在转子轴24上。由图2所示,主齿轮325既与前述的第一大齿轮323相啮合,又与前述的第二大齿轮324相啮合,于是由主齿轮325同时带动第一、第二大齿轮323、324运动。前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包括一第一小齿轮331和一第二小齿轮332,第一小齿轮331直接构成于前述第一大齿轮轴321的所述一端(左端),并且与前述的轮毂驱动盘4上的齿圈座腔42内的齿圈421传动配合(相啮合),第二小齿轮332直接构成于前述第二大齿轮轴322的一端(左端),并且同样与轮毂驱动盘4上的齿圈座腔42内的齿圈421传动配合(相啮合)。
上面所讲的第一小齿轮331直接构成于第一大齿轮轴321的一端的概念是指:在第一大齿轮轴321的左端直接加工出第一小齿轮331,第二小齿轮332同例。然而,如果将第一小齿轮331单独制作后固定到第一大齿轮轴321上,那么应当视为形式而非实质的等效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第二小齿轮332同例。
请继续见图1和图2,上面已经提及的失电制动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磁轭51、线圈52、铁芯53、第一制动片54、摩擦片55和第二制动片56,磁轭51通过一组围绕磁轭5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磁轭固定螺钉511 与预设在前述定子侧盖213上螺孔2134固定,线圈52设置在磁轭51的磁轭腔内,铁芯53可窜动地设置在线圈52的中央孔内,并且在该铁芯53上套设有一弹簧531,该弹簧531的一端(图2所示的左端)支承在铁芯53朝向第一制动片54的一端的铁芯扩设台阶532上,而弹簧531的另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支承在位于磁轭51的磁轭腔的腔底壁上的弹簧座515上。第一制动片54、摩擦片55和第二制动片56彼此叠合在一起,并且第二制动片56在对应于摩擦片55的一侧(图2所示左侧)空套于前述的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右端),即空套在转子轴24伸展到侧盖轴承2131外的端部,该第二制动片56与定子侧盖213相配合。摩擦片55固定在转子轴24的前述另一端,随转子轴24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制动片54对应于摩擦片55的另一侧(图2所示右侧),并且与磁轭51的磁轭腔的腔口相配合,该第一制动片54的中央孔空套于转子轴24上。
由图所示,在第一制动片54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第一制动片5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第一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41(用于阻止第一制动片54转动),而在第二制动片56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第二制动片56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第二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61(用于阻止第二制动片56转动),第一、第二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41、561彼此对应。当磁轭固定螺钉511旋及于定子侧盖213上的螺孔2134内时,由磁轭固定螺钉511在对应于第一、第二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41、561的位置同时对第一、第二制动片54、56限定,使第一、第二制动片54、56只能左、右位移而不能产生转动情形。
优选地,在前述磁轭51外可配设一防护罩512,该防护罩512由彼此配合的上、下壳体构成,上、下壳体之间采用螺钉5121固定连接,并且在防护罩512上即在上壳体上开设有一手柄让位孔5122。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另一个技术要点,在前述的磁轭51上铰接有一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并且该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 与铁芯53连接。
上面提及的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手柄座61、一手柄62和一铁芯连接螺钉轴63,在手柄座61的偏上部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导向槽611,该导向槽611与固定在前述磁轭51朝向手柄座61的一侧的壁体上的导向销513相配合,也就是说导向销513探入导向槽611内。在手柄座61的偏下部并且位于下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滚珠612,也就是说定位滚珠612有一对,该一对定位滚珠612与构成于磁轭51外壁上(朝向手柄座61的一侧的壁体上)的定位滚珠凹腔514相配合。手柄62固定在手柄座61上,更具体地讲,手柄62直接延伸构成于手柄座6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防炉罩512上的手柄让位孔5122的位置伸展到防护罩512外,铁芯连接螺钉轴63的一端(左端)与铁芯53连接,而另一端(右端)在穿过磁轭51上的让位孔后与手柄座61连接。
由于在失电状态下,失电制动机构5的线圈52失电,于是铁芯53在弹簧531的作用力下(线圈52通电时铁芯53右移,弹簧531压缩而储能)将铁芯53朝向第一制动片54的方向位移(向左位移),铁芯扩设台阶532的端面对第一制动片54作用,第一制动片54对摩擦片55作用,也就是说第一制动片54与摩擦片55紧贴,同时使转子轴24略微向左位移,摩擦片55又与第二制动片56紧贴,从而由于转子轴24被锁定而使轮胎1处于刹车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线圈52再次通电,那么按前述相反的道理,铁芯53向右位移,铁芯53的铁芯扩设台阶532不对第一制动片54产生制动作用,转子轴24处于非锁定的释放状态,在电机2工作时,轮胎1转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无需借助于电机2的工作而使轮胎1转动的情形,即存在以手推方式使电动轮椅车7行走的情形,因此在该状态下由使用者以脚踩的方式或者用手扳动的方式对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的手柄62进行操作,具体是当手柄62向一侧转动一个角度时(转动地幅度由前述的导向槽611确定),由手柄62带动手柄座61,使手柄座61上的一对定位滚珠612脱出前述的定位滚珠凹腔514,与此同时由铁芯连接螺钉轴63带动铁芯53向右(以图示位置状态)位移,解除铁芯53对第一制动片54的作用,即解除失电制动机构5在失电后的制动状态,于是可以以手动推行的方法使电动轮椅车7行走。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由图3所示,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结构与电动轮椅车7上的电池盒盒体71固定,更具体地讲与电池盒盒体71上的定子壳体固定架711固定,具体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因此不再赘述。
当电机2的定子绕组22通电时,由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迫使转子23转动,由于转子轴24与转子23固定连接,因此由转子带动转子轴24旋转。由于减速机构3的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的主齿轮325位于转子轴24上,因此主齿轮325随转子轴24旋转,同时由主齿轮325带动第一大齿轮323以及第二大齿轮324,由第一大齿轮323带动第一大齿轮轴321,同时由第二大齿轮324带动第二大齿轮轴322,由于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的第一小齿轮331直接构成于第一大齿轮轴321上,以及由于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的第二小齿轮332直接构成于第二大齿轮轴322上,并且第一、第二小齿轮331、332均与轮毂驱动盘4的齿圈座腔42内的齿圈421相啮合,因此在第一、第二大齿轮轴321、322的旋转下,分别带动第一、第二小齿轮331、332旋转,由第一、第二小齿轮331、332带动轮毂驱动盘4旋转。由于轮毂驱动盘4与紧套有轮胎1的轮毂11固定连接,因此由轮毂驱动盘4带动轮毂11旋转,轮胎1旋转,由轮胎1驱使电动轮椅车7行走。驻车即停车时,在对电动轮椅车7上的控制器71的操作下使电机1停止工作,同时失电制动机构5的线圈52失电,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电动轮椅车7处于制动状态。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包括紧套在轮毂(11)上的一轮胎(1)、在使用状态下与电动轮椅车上的电池盒盒体固定的电机(2)、设置于轮毂(11)的轮毂腔(111)内的并且与电机(2)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3)、与轮毂(11)固定的并且与减速机构(3)传动配合的轮毂驱动盘(4)和配设在电机(2)上的并且与电机(2)相配合的失电制动机构(5),其中:所述轮毂驱动盘(4)与所述轮毂(11)的一侧固定,而所述的电机(2)在对应轮毂(11)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电池盒盒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2)包括定子壳体(21)、定子绕组(22)、转子(23)和转子轴(24),定子壳体(21)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电池盒盒体固定,该定子壳体(21)具有一定子绕组腔(211),定子绕组(22)设置在定子绕组腔(211)内,转子(23)设置在定子绕组(22)的转子容纳腔(221)内,在该转子(2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自转子(23)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转子轴孔(231),转子轴(24)穿置在转子(23)上,并且该转子轴(24)的长度方向的近中部与转子轴孔(231)固定,而转子轴(24)的一端伸展到定子壳体(21)外,并且探入所述轮毂腔(111)内与所述减速机构(3)传动连接,转子轴(24)的另一端同样伸展到定子壳体(21)外,并且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5)相配合;所述的减速机构(3)包括减速箱箱体(31)、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和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减速箱箱体(31)位于所述的轮毂腔(111)内并且与所述定子壳体(21)固定,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枢转设置在减速箱箱体(31)上,并且与所述的转子轴(24)的所述一端传动配合,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与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传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的轮毂驱动盘(4)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轮毂(11)上并且朝向所述轮毂驱动盘(4)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驱动盘固定孔(112),在轮毂驱动盘(4)上并且在对应于驱动盘固定孔(12)的位置开设有驱动盘固定螺钉孔(41),由驱动盘固定螺钉(411)在对应于驱动盘固定螺钉孔(41)和驱动盘固定孔(1112)的位置将轮毂驱动盘(4)与轮毂(1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轮毂(11)朝向所述电机(2)的所述定子壳体(21)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轮毂枢转支承座(113),在该轮毂枢转支承座(113)的枢转支承座腔内设置有一枢转支承轴承(1131)和一枢转支承轴承密封圈(1132),所述的减速箱箱体(31)朝向电机(2)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相箱体连接凸台(311),在该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朝向定子壳体(21)一端的端面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在定子壳体(21)上并且在对应于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组定子壳体螺钉孔(212),在各定子壳体螺钉孔(212)上配设有定子壳体固定螺钉(2121),定子壳体固定螺钉(2121)与连接凸台螺钉孔(3111)固定,并且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的外壁上套设有一轴承衬套(3112),该轴承衬套(3112)与所述枢转支承轴承(1131)相配合,而在减速箱箱体连接凸台(311)的连接凸台腔(3113)内设置有转子轴支承轴承(31131),在减速箱箱体(31)朝向所述轮毂驱动盘(4)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箱箱体支承座(315),该减速箱箱体支承座(315)支承在轮毂盘(4)上,所述转子轴(24)的所述近中部构成有一平键(241),该平键(241)与所述转子(23)的转子轴孔(231)固定,而转子轴(24)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转子轴支承轴承(31131)转动配合,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构成有台阶(242),台阶(242)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5)相配合,所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是与所述的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同轴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减速箱箱体(31)上构成有一第一大齿轮腔(312)、一第二大齿轮腔(313)和一主齿轮腔(314),第一、第二大齿轮腔(312、313)围绕减速箱箱体(3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主齿轮腔(314)位于减速箱箱体(31)的中央位置,并且与所述连接凸台腔(3113)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大齿轮腔(312)以及第二大齿轮腔(313)均与主齿轮腔(314)相通,在第一大齿轮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而在第二大齿轮腔(313)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二大齿轮轴承(3131),所述的一级行星减速装置(32)包括第一、第二大齿轮轴(321、322)、第一、第二大齿轮(323、324)和主齿轮(325),第一大齿轮轴(321)位于所述的第一大齿轮腔(312)内,该第一大齿轮轴(321)的一端与第一大齿轮腔(312)的一侧的腔壁上的所述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而第一大齿轮轴(321)的另一端与第一大齿轮腔(312)的另一侧的腔壁上的第一大齿轮轴轴承(3121)转动配合,第二大齿轮轴(322)位于所述第二大齿轮腔(313)内,该第二大齿轮轴(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大齿轮腔(313)的一侧的腔壁上的所述第二大齿轮轴轴承(3131)转动配合,并且探出该第二大齿轮轴轴承(3131),而第二大齿轮轴(322)的另一端与第二大齿轮腔(313)的另一侧的腔壁上的第二大齿轮轴轴承(3131)转动配合,第一大齿轮(323)固定在第一大齿轮轴(3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大齿轮(324)固定在第二大齿轮轴(3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主齿轮(325)固定在所述转子轴(24)上,并且位于所述的主齿轮腔(314)人,该主齿轮(325)同时与第一大齿轮(323)以及第二大齿轮(324)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减速装置(33)包括一第一小齿轮(331)和一第二小齿轮(332),第一小齿轮(331)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一大齿轮轴(321)的所述一端,并且与所述轮毂驱动盘(4)传动配合,第二小齿轮(332)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二大齿轮轴(322)的所述一端,并且同样与所述轮毂驱动盘(4)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毂驱动盘(4)朝向所述减速箱箱体(31)的一侧构成有一齿圈座腔(42),在该齿圈座腔(42)内固定有一齿圈(421),所述的第一小齿轮(331)和第二小齿轮(332)均与齿圈(421)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毂驱动盘(4)朝向所述减速箱箱体(31)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驱动盘轴承座(43),在该驱动盘轴承座(43)内设置有一驱动盘枢转轴承(431),该驱动盘枢转轴承(431)套置在所述的减速箱箱体支承座(3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壳体(21)朝向所述失电制动机构(5)的一侧固定有一定子侧盖(213),在该定子侧盖(213)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侧盖轴承(2131),所述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与该侧盖轴承(2131)相配合,所述台阶(242)伸展到侧盖轴承(2131)外,并且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5)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失电制动机构(5)包括磁轭(51)、线圈(52)、铁芯(53)、第一制动片(54)、摩擦片(55)和第二制动片(56),磁轭(51)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磁轭固定螺钉(511)与所述定子侧盖(213)固定,线圈(52)设置在磁轭(51)的磁轭腔内,铁芯(53)设置在线圈(52)的中央孔内,并且在该铁芯(53)上套设有一弹簧(531),该弹簧(531)的一端支承在铁芯(53)朝向第一制动片(54)的一端的铁芯扩设台阶(532)上,而弹簧(531)的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磁轭腔的腔底壁上,第一制动片(54)、摩擦片(55)和第二制动片(56)彼此叠置,其中:第二制动片(56)在对应于摩擦片(55)的一侧空套于所述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的定子侧盖(213)相配合,摩擦片(55)固定在转子轴(24)的所述另一端,第一制动片(54)对应于摩擦片(55)的另一侧,并且与磁轭(51)的磁轭腔的腔口相配合,在第一制动片(54)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磁轭固定螺钉(511)的位置构成有一组第一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41),而在第二制动片(56)的边缘部位并且同样在对应于磁轭固定螺钉(511)的位置构成有一组第二制动片枢转限定凹缘(561),所述的铁芯扩设台阶(532)与第一制动片(54)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磁轭(51)上铰接有一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该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与所述的铁芯(53)连接,并且在磁轭(51)外配设有一防护罩(5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离合操作机构(6)包括一手柄座(61)、一手柄(62)和一铁芯连接螺钉轴(63),在手柄座(61)上开设有一导向槽(611),该导向槽(611)与固定在所述磁轭(51)的外壁上的导向销(513)相配合,并且在手柄座(61)朝向磁轭(51)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定位滚珠(612),该一对定位滚珠(612)与构成于磁轭(51)的外壁上的定位滚珠凹腔(514)相配合,手柄(62)固定在手柄座(61)上,并且伸展到所述的防护罩(512)外,铁芯连接螺钉轴(63)的一端与所述铁芯(53)连接,而另一端在穿过磁轭(51)后与所述手柄座(61)连接
CN201310217156.0A 2013-06-03 2013-06-03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Active CN103312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7156.0A CN103312084B (zh) 2013-06-03 2013-06-03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7156.0A CN103312084B (zh) 2013-06-03 2013-06-03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84A true CN103312084A (zh) 2013-09-18
CN103312084B CN103312084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136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7156.0A Active CN103312084B (zh) 2013-06-03 2013-06-03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208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8707A (zh) * 2015-09-15 2015-11-11 南京正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失电制动的直流无刷轮毂电机
CN105150826A (zh) * 2015-09-07 2015-12-16 南京理工大学 紧凑的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及具有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的车辆
CN110382911A (zh) * 2017-09-30 2019-10-25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蜗杆传动机构
CN110402340A (zh) * 2017-09-30 2019-11-01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可调控蜗杆传动机构
CN110855073A (zh) * 2019-11-20 2020-02-28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非充气轮胎的外转子电动轮一体化集成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2022531A (zh) * 2020-09-22 2020-12-04 苏州微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动轮椅控制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5346A (zh) * 2004-10-25 2006-05-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用驱动装置和具有它的电动轮椅
CN1935557A (zh) * 2005-09-21 2007-03-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电动轮椅
CN202458985U (zh) * 2011-11-05 2012-10-03 陈戈平 电动轮椅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03278542U (zh) * 2013-06-03 2013-11-06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5346A (zh) * 2004-10-25 2006-05-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用驱动装置和具有它的电动轮椅
CN1935557A (zh) * 2005-09-21 2007-03-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电动轮椅
CN202458985U (zh) * 2011-11-05 2012-10-03 陈戈平 电动轮椅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03278542U (zh) * 2013-06-03 2013-11-06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0826A (zh) * 2015-09-07 2015-12-16 南京理工大学 紧凑的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及具有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的车辆
CN105048707A (zh) * 2015-09-15 2015-11-11 南京正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失电制动的直流无刷轮毂电机
CN110382911A (zh) * 2017-09-30 2019-10-25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蜗杆传动机构
CN110402340A (zh) * 2017-09-30 2019-11-01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可调控蜗杆传动机构
CN110855073A (zh) * 2019-11-20 2020-02-28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非充气轮胎的外转子电动轮一体化集成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0855073B (zh) * 2019-11-20 2021-07-20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非充气轮胎的外转子电动轮集成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2022531A (zh) * 2020-09-22 2020-12-04 苏州微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动轮椅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84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084A (zh)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CN203278542U (zh) 电动轮椅车直流无刷驱动轮结构
US11691627B2 (en) Counter-rotating electric motor system for high efficiency operation of a hybrid or electric vehicle
CN108528487B (zh) 电动载人楼梯车
CN201985681U (zh) 一种带有手动驱动装置的管状电机
CN102403833B (zh) 电动车自动变速轮毂电机
CN104354825A (zh) 一种集电池电机一体化的电动轮
WO2010105484A1 (zh) 可安装在电动车后车轮左右端上的传动机构
CN105048707A (zh) 带失电制动的直流无刷轮毂电机
CN201008117Y (zh) 外齿轮形谐波齿轮减速电机
CN107303235A (zh) 助行器的模块化电动轮组
CN206908460U (zh) 减速轮毂电机及轮毂驱动机构
CN207785382U (zh) 一种单无刷电机控制的电动轮椅
KR100971903B1 (ko) 동력 분할식 구동장치
CN201918843U (zh) 双驱动减速电机
CN210019994U (zh) 一种电动轮椅驱动机构
CN204602357U (zh) 一种绞肉机驱动机构
CN201065044Y (zh) 电动兼手动两用式随车换胎工具
CN103707757B (zh) 一种电动驱动托盘车及其电动驱动轮
WO2010083703A1 (zh) 电动车离心离合器与超越离合器同轴一体化传动机构
CN112477615A (zh) 一种悬浮车
CN210631406U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驱动总成
CN206743038U (zh) 斜齿轮伞齿轮减速机
CN103419628B (zh) 电动车用一体化驱动后桥和前桥
CN201228069Y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无刷有齿电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