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681A - 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98681A CN103298681A CN2011800645858A CN201180064585A CN103298681A CN 103298681 A CN103298681 A CN 103298681A CN 2011800645858 A CN2011800645858 A CN 2011800645858A CN 201180064585 A CN201180064585 A CN 201180064585A CN 103298681 A CN103298681 A CN 103298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ost
- takeoff
- parts
- takeof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3—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etween in-use and out-of-use positions, e.g. to improve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bucket-arms, i.e. a pair of 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 geometry, material of bucket-arms directly pivoted on the frames of tractors or self-propelled machin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将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从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的跳起机构(25)做成与倾斜角调整机构(33)及柱长度调整机构(37)独立的结构。乘降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若对跳起机构(25)的踏板(44)进行踏入操作,则解除锁销(40)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配合状态。跳起部件(26)利用跳起弹簧(47)的弹力绕支撑轴(31)、(32)转动,从而使上部柱(16)与驾驶盘(12)一起向离开驾驶席(9)的方向(A)跳起。此时,能够将倾斜角和柱长度保持在预先调整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像轮式装载机或轮式液压挖掘机那样通过驾驶盘操作进行转向的结构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作为轮式装载机或轮式液压挖掘机而公知的轮式工程机械中,搭载利用驾驶盘对配置在驾驶席前侧的转向柱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装置。在利用了这种现有技术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中,为了在操作员乘降于驾驶席时驾驶盘不会成障碍而设有使转向柱向前、后倾转的机构。
该机构称为例如倾斜角调整机构,能够使上述转向柱向靠近驾驶席的方向和离开上述驾驶席的方向倾转而调整上述转向柱的倾斜角。另一方面,还具备对上述转向柱的柱长度在上、下方向调整的柱长度调整机构。就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通过用手动对的倾斜角调整机构和柱长度调整机构进行操作,能够根据爱好以可变方式对驾驶盘的位置进行调整(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0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转向柱利用倾斜角调整机构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利用柱长度调整机构调整柱长度。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单一的手动杆向一个方向操作,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和柱长度调整机构一起被锁定。另外,在将上述手动杆向其他方向操作时,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和柱长度调整机构一起从锁定状态被解除。
另一方面,在操作员乘降于驾驶席时,驾驶盘成为障碍,因此将上述手动杆向其他方向而解除锁定状态,利用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使转向柱向离开驾驶席的方向倾斜的情况较多。但是,若使转向柱向离开驾驶席的方向倾斜,则会失去上次的调整位置。
因此,在操作员下次乘入到驾驶席时,需要从最初重新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作业,存在在转向柱的倾斜角调整上花费时间和劳力的问题。另外,关于转向柱的柱长度调整机构也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将上述手动杆向解除方向操作时,影响到倾斜角调整机构的动作,使得柱长度的调整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乘入到驾驶席的操作员每次都必须进行倾斜角的调整作业和柱长度的调整作业,存在无法提高乘降时的作业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通过与转向柱的倾斜角调整机构、柱长度调整机构分开地设置转向柱的跳起机构,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向驾驶席的乘降,能够使倾斜角的调整作业和柱长度的调整作业简化。
(1).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具备:配置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席的前侧且通过驾驶盘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柱;对上述转向柱的倾斜角进行调整的倾斜角调整机构;以及对上述转向柱的柱长度进行调整的柱长度调整机构,上述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跳起机构,该跳起机构使上述转向柱与上述驾驶盘一起相对于靠近上述驾驶席的运转位置向离开上述驾驶席的跳起位置跳起,该跳起机构与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及柱长度调整机构独立设置,上述跳起机构在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及上述柱长度的调整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上述转向柱的跳起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与倾斜角调整机构及柱长度调整机构独立的跳起机构,因此一旦利用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进行转向柱的倾斜角调整、利用柱长度调整机构进行柱长度的调整,则之后便能够继续保持各自的调整位置。由此,乘降于驾驶席的操作员仅对跳起机构进行操作,便能够使转向柱与驾驶盘一起向离开驾驶席的方向跳起,此时也能够将上述倾斜角和柱长度保持在预先调整的位置。因此,在下次乘入驾驶席时不必再次进行上述倾斜角和柱长度的调整作业,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乘降时的作业性。
其次,在与上次作业时的操作员不同的操作员乘入驾驶席那样的情况下,该操作员在使转向柱与驾驶盘一起从跳起位置返回运转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用手动对倾斜角调整机构和柱长度调整机构进行操作,便能够根据自身的体型、爱好来对驾驶盘的位置进行调整。在之后的乘降时,仅对跳起机构进行操作变能够使转向柱向跳起位置和运转位置倾转,能够在保持上次的调整位置的状态下重复跳起操作。
(2).根据本发明,上述跳起机构具备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上的操作员操作的踏板,根据该踏板的操作,使上述转向柱从上述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
根据该结构,通过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员对踏板进行操作,跳起机构能够使转向柱与驾驶盘一起相对于靠近驾驶席的运转位置向离开驾驶席的跳起位置跳起。
(3).根据本发明,上述驾驶盘设置在上述转向柱的上端,通过操作员进行将上述驾驶盘拉到跟前的操作,上述跳起机构允许上述转向柱从上述跳起位置恢复到上述运转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操作员进行将设置在转向柱的上端的驾驶盘拉到跟前的操作,跳起机构能够允许上述转向柱从跳起位置恢复到运转位置。
(4).根据本发明,上述转向柱包括:下端侧固定在上述驾驶席的地板面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下部轴的下部柱;以能够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下部柱的上部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上部轴的上部柱;以及设置在上述下部轴与上部轴之间,且将上述驾驶盘的转向操作传到上述轴间的接头部件,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在前、后方向倾转来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进行上述柱长度的调整。
通过这样构成,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员在使转向柱从跳起位置返回到靠近驾驶席的运转位置的状态下,在根据自身的体型、爱好来对驾驶盘的位置进行调整时,能够用手动对倾斜角调整机构和柱长度调整机构进行操作。倾斜角调整机构通过使上部柱相对于下部柱向前、后方向倾转,能够对转向柱的倾斜角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柱长度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对转向柱的柱长度进行调整。
(5).根据本发明,在上述转向柱的下部柱与上部柱之间设置在两者之间沿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构成上述跳起机构的一部分的跳起部件,在该跳起部件设置:位于长度方向的中间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上的枢轴安装部;以及配置在比该枢轴安装部更靠上侧且供上述上部柱能够调整倾斜角地连结的倾斜角调整用的长孔部,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构成为包括:设置在上述上部柱且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的长孔部连结上述上部柱并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的紧固部件;以及在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时,通过来自外侧的转动操作解除该紧固部件的紧固状态以便使上述上部柱能够沿跳起部件的长孔部相对移动的倾斜杆。
根据该结构,如果对倾斜角调整机构的倾斜杆进行操作,则由此便能够使紧固部件从外侧转动而解除紧固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使上部柱沿跳起部件的长孔部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使上部柱在上述长孔部的范围内相对于下部柱在前、后方向倾转,能够对转向柱的倾斜角进行调整。在调整倾斜角后,通过将上述倾斜杆向反方向操作,便能够使紧固部件从外侧转动而使上述上部柱处于紧固状态,从而能够将上述倾斜角保持在调整位置。
(6).根据本发明,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具有形成于上述上部柱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度调整部,就该长度调整部而言,在利用上述倾斜杆解除上述紧固部件的紧固状态时,允许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利用上述倾斜杆使上述紧固部件返回紧固状态时,限制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将上述柱长度保持在任意的调整位置。
通过这样构成,如果对倾斜杆进行操作而解除紧固部件的紧固状态,则长度调整部能够使上部柱相对于下部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对转向柱的柱长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将上述倾斜杆向反向操作而使上述紧固部件返回紧固状态,从而能够限制上述上部柱相对于上述下部柱的相对移动,能够将上述柱长度保持在任意的调整位置。
(7).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上述转向柱构成为包括:下端侧固定在上述驾驶席的地板面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部柱;以及设置在该下部柱的上部侧且利用上述跳起机构相对于该下部柱跳起的上部柱,上述跳起机构包括:跳起部件,其在上述下部柱与上部柱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且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上,且上部侧连结在上述上部柱上;锁销,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下部柱侧,总是与上述跳起部件配合并将上述上部柱定位于上述运转位置;以及弹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跳起部件与下部柱之间,在解除上述锁销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的配合时,使上述上部柱与上述跳起部件一起跳起。
通过这样构成,在锁销与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柱上的跳起部件配合期间,能够将上部柱定位于靠近驾驶席的运转位置,在该状态下,操作员能够容易地进行利用了驾驶盘的转向操作。另一方面,在操作员从驾驶席站起来离开时驾驶盘成为障碍的情况下,通过解除锁销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的配合,弹簧部件能够使上部柱与跳起部件一起跳起,能够使驾驶盘向离开驾驶席的跳起位置移动。因此,对于操作员来说,仅对跳起机构进行操作,便能够使转向柱与驾驶盘一起向离开驾驶席的方向跳起,能够大幅地提高乘降时的作业性。
(8).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下部柱与上述锁销之间设置加力部件,该加力部件总是对该锁销向上述跳起部件加力。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加力部件对锁销向跳起部件加力,能够利用锁销限制跳起部件的跳起动作而继续将上部柱锁定在运转位置。
(9).根据本发明,在上述跳起部件设置与上述锁销配合的配合孔,上述锁销将与该配合孔配合的部位形成为锥形状。通过该结构,能够顺畅地进行锁销相对于跳起部件的配合孔的配合、解除,能够提高使上部柱向运转位置和跳起位置倾转时的操作性。
(10).根据本发明,上述跳起机构具备设置在上述下部柱侧且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的操作员转动操作的踏板,在操作员对该踏板进行操作之前,上述锁销与上述跳起部件配合,在对上述踏板进行了操作时,解除对上述跳起部件的配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员对踏板进行操作,能够简单地解除锁销相对于跳起部件的配合,伴随于此,能够通过弹簧部件立即使上部柱从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
(11).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下部柱位于上述跳起部件的下侧紧固设置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上述锁销的销保持体,在该销保持体与上述锁销之间设置加力部件,该加力部件总是对该锁销向上述跳起部件加力。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设置在下部柱上的销保持体将锁销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在与跳起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
(12).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销保持体内设置抵抗上述加力部件而使上述锁销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销操作部件,在该销操作部件连结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的操作员对前端侧进行踏入操作的踏板的基端侧,通过利用上述踏板对上述销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抵抗上述加力部件而解除上述跳起部件与上述锁销的配合。
该情况下,通过以踏板操作使设置在销保持体内的销操作部件转动,能够使锁销抵抗销保持体内的加力部件而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从而能够利用销操作部件进行锁销相对于跳起部件的配合孔的配合、解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轮式装载机的主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从图3中的箭头V-V方向放大观察转向装置的倾斜杆、跳起部件等的剖视图。
图6是在利用跳起机构使转向装置处于运转位置的状态下,从图4中的箭头VI-VI方向放大观察跳起机构、倾斜角调整机构及柱长度调整机构等的剖视图。
图7是在利用跳起机构使转向装置处于跳起位置的状态下,从与图6相同的位置观察跳起机构、倾斜角调整机构及柱长度调整机构等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转向装置的上部柱、下部柱、跳起机构、倾斜角调整机构及柱长度调整机构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图8中的摇动板及折弯板作为跳起部件来组装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转向装置的下部柱及跳起机构等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情况为例,按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中,符号1是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工程机械的轮式装载机。该轮式装载机1具有能够利用后述的前轮5及后轮6自行的车体2。轮式装载机1的车体2由后部车体3、和与该后部车体3的前侧连结的前部车体4构成。在对轮式装载机1进行转向操作时,前部车体4相对于后部车体3向左、右方向摇动,由此对行驶方向进行操控。
在前部车体4设有左、右前轮5,在后部车体3设有左、右后轮6。这些前轮5及后轮6构成轮式装载机1的车轮,例如是通过使用了液压闭回路(HST)的行驶用的液压马达(未图示)来进行4轮驱动的结构。此外,作为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工程机械的轮式装载机1并不限定于4轮驱动车,例如也可以是做成仅驱动前轮5或后轮6的结构的车辆。
作业装置7设置在车体2的前部侧。该作业装置7包括:能够仰俯运动地安装在前部车体4上的起重臂7A;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起重臂7A的前端侧的装料斗7B;上、下升降驱动起重臂7A的左、右一对起重臂缸(未图示);以及使装料斗7B上、下转动的铲斗缸7C。作业装置7例如是使用装料斗7B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挖取作业的装置。
地板8设置在后部车体3的前侧,该地板8构成在其上侧设有驾驶席9的地板面。在地板8的上方,设有从上方覆盖驾驶席9的顶盖10。在地板8的上面侧位于驾驶席9的前侧设有后述的转向装置11,并且设有行驶踏板、操作杆(均未图示)。
就座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通过对后述的驾驶盘12进行操控使前部车体4向左、右方向摇动,来控制车体2的行驶方向。另外,操作员通过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操作而使作业装置7工作。另一方面,在后部车体3的后侧,与液压泵一起搭载在作为轮式装载机1的原动机的发动机(均未图示)。
符号1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11构成为包括利用驾驶盘12进行转向操作的后述的转向柱13、跳起机构25、倾斜角调整机构33以及柱长度调整机构37。
符号13是位于地板8上并配置在驾驶席9的前侧的转向柱。该转向柱13构成为包括:下端侧在驾驶席9的前侧且固定在地板8上的下部柱14;以及以能够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下部柱14的上部侧的后述的上部柱16。转向柱13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和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之间倾转。即、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图2、图3中的跳起位置方向A、运转位置方向B)摇摆。
在下部柱14的下端侧具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在地板8上的设置板14A。下部柱14通过设置板14A竖立设置在地板8上,构成固定台座。在下部柱14的上端侧设有由筒状的套筒构成的左、右一对轴支撑部14B。上部柱16利用后述的支撑轴31、32并通过跳起部件26以能够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连结在该各轴支撑部14B。
在下部柱14,位于比轴支撑部14B靠下侧设有切槽孔14C,在该切槽孔14C如图10所示装入后述的跳起弹簧47。该情况下,为了避免收放在下部柱14内的后述的下部轴15与跳起弹簧47接触、干涉,切槽孔14C偏靠下部柱14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例如、左侧)配置。
下部轴15旋转自如地配置在下部柱14内。该下部轴15将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传到由液压缸构成的转向缸(未图示),因此通过接头部件22而与后述的上部轴21连结。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从上部轴21通过接头部件22传到下部轴15。
上部柱16设置在下部柱14的上侧。该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以后述的支撑轴31、32为转动中心向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和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倾转。在此,在使用后述的倾斜角调整机构33时,调整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倾斜角(即、图2、图3中的跳起位置方向A、运转位置方向B的倾斜角度)。在使用后述的柱长度调整机构37时,在上、下方向(即、柱长度在图2、图3中的上、下位置方向C)调整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高度位置。
因此,如图8、图9所示,上部柱16构成为包括下侧的柱框体17、搭载在该柱框体17的上侧的搭载支柱18、以及后述的杆支撑体23。在上部柱16的内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放有后述的上部轴21。柱框体17由前板部17A、后板部17B、左侧板部17C、右侧板部17D构成为四边形状的框体。在柱框体17的内侧形成有供上部轴21具有间隙地在上、下方向插入的空间部17E。
左侧板部17C与右侧板部17D隔着空间部17E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作为比前板部17A及后板部17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更长的腿部而形成。在左侧板部17C与右侧板部17D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下端开口的U字状切口17C1、17D1。另外,在左侧板部17C,在U字状切口17C1的上侧隔有间隔地形成I字状切口17C2。如图6、图7所示,该I字状切口17C2以相同的切口宽度配置在与U字状切口17C1大致相同的直线上。
如图9所示,后述的紧固螺栓34插通左侧板部17C的I字状切口17C2。后述的支撑轴31、32插通各侧板部17C、17D的U字状切口17C1、17D1。形成于柱框体17的左侧板部17C的U字状切口17C1、I字状切口17C2、和形成于右侧板部17D的U字状切口17D1构成后述的柱长度调整机构37的长度调整部。
在搭载支柱18的下端侧向下垂下地设有固定板18A,该固定板18A使用多个螺栓19固定在柱框体17的前板部17A。由此,搭载支柱18以搭载在柱框体17的上侧的状态被一体化。如图5所示,在搭载支柱18的内侧,通过轴承20能够旋转地安装有上部轴21。另一方面,在搭载支柱18的上端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有对与后述的上部轴21之间进行密封的筒状的盖18B。
转向用的上部轴21构成上部柱16的一部分。该上部轴21从下侧插入到柱框体17的空间部17E内,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地配置在搭载支柱18内。上部轴21的上端侧成为从搭载支柱18向上突出的突出部21A,在该突出部21A安装有驾驶盘12(参照图2)。如图5所示,在上部轴21的下端侧,在轴向上形成有嵌合孔21B,后述的接头部件22的轴部22B利用梳状齿22C以止转状态插入嵌合在该嵌合孔21B中。
接头部件22设置在下部轴15与上部轴21之间。该接头部件22由安装在下部轴15的上端侧的接头部22A、以及相对于该接头部22A以能够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摇动的方式连结且向上延伸的轴部22B构成。接头部件22作为将轴部22B的旋转经由接头部22A传到下部轴15的万向接头而构成。
在接头部件22上,在轴部22B的上部侧以预先规定的长度形成有梳状齿22C。该梳状齿22C限制上部轴21的嵌合孔21B与接头部件22的轴部22B的相对旋转,且允许轴向的相对位移。在利用后述的柱长度调整机构37在上、下位置方向C调整上部柱16对下部柱14的高度的情况下,梳状齿22C能够补偿上部轴21相对于轴部22B在轴向的相对位移。
杆支撑体23安装在柱框体17的左侧板部17C。该杆支撑体23具有向下垂下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支撑板23A,在该支撑板23A通过后述的紧固螺栓34安装有筒状螺母24。筒状螺母24与紧固螺栓34一起构成紧固部件,在筒状螺母24的前端侧固定有后述的倾斜杆35。通过操作员对倾斜杆35进行转动操作,筒状螺母24相对于紧固螺栓34相对旋转,进行筒状螺母24与紧固螺栓34紧固或解除。
符号25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跳起机构,该跳起机构2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设置在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构成为包括使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跳起的跳起部件26、后述的销保持体38、锁销40、锁簧41、销操作部件42、踏板44以及跳起弹簧47。
跳起部件26包括:在柱框体17的侧板部17C与杆支撑体23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下端侧插入到下部柱14内的平板状的摇动板27;用多个螺栓28固定在该摇动板27上的折弯板29;以及设置在摇动板27的下端侧且相对于后述的销保持体38及锁销40在下部柱14内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凸轮板30。
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摇动板27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有枢轴安装部27A,该枢轴安装部27A通过后述的支撑轴3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柱14的轴支撑部14B。另一方面,在摇动板27上,在比枢轴安装部27A更靠上侧的位置,穿设有倾斜角调整用的长孔部27B,该长孔部27B作为以枢轴安装部27A为中心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以圆弧状延伸的长孔而形成。
摇动板27的上部侧(长孔部27B的周围部分)处于通过紧固螺栓34固定在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上的状态,直到通过后述的倾斜杆35解除筒状螺母24与紧固螺栓34的紧固状态。由此,跳起部件26整体成为相对于上部柱16固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摇动板27的下部侧,在其表面侧和背面侧,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有一对突部27C,在该各突部27C卡定有后述的各跳起弹簧47。
如图8、图9所示,折弯板29具有左折弯部29A和右折弯部29B。左折弯部29A利用各螺栓28固定在摇动板27的枢轴安装部27A与长孔部27B之间。右折弯部29B在左、右方向与摇动板27的枢轴安装部27A相对的位置设有另一枢轴安装部29C。该枢轴安装部29C通过后述的支撑轴3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柱14的轴支撑部14B。
跳起部件26以从左、右方向夹住柱框体17的侧板部17C、17D的方式配置在摇动板27与折弯板29的折弯部29B之间。在该状态下,跳起部件26的枢轴安装部27A、29C利用支撑轴31、32与柱框体17的U字状切口17C1、17D1和下部柱14的各轴支撑部14B连结(参照图5)。
在此,支撑轴31、32构成跳起机构25的转动支点,在左、右方向相互对置并且配置在同一高度位置。支撑轴31插入到柱框体17的U字状切口17C1、摇动板27的枢轴安装部27A及下部柱14的左侧的轴支撑部14B。在从该轴支撑部14B突出的支撑轴31的前端侧螺纹连接螺母31A。另一方面,支撑轴32插入到柱框体17的U字状切口17D1、折弯板29的枢轴安装部29C及下部柱14的右侧的轴支撑部14B。在从该轴支撑部14B突出的支撑轴32的前端侧螺纹连接螺母32A。
如图6、图7所示,在设置于摇动板27的下端侧的凸轮板30上穿设有锥形状的配合孔30A,后述的锁销40的锥形部40A能够进退地与配合孔30A配合。另外,在凸轮板30的下面侧形成有倾斜面30B。该倾斜面30B用于将后述的锁销40的前端面从图7所示的脱离位置向图6所示的配合位置顺畅地引导。
符号33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倾斜角调整机构,该倾斜角调整机构33构成为包括:穿设在摇动板27上的倾斜角调整用的长孔部27B;相对于该长孔部27B将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紧固在杆支撑体23之间且保持倾斜角的调整位置的紧固螺栓34;以及通过来自外侧的转动操作解除该紧固螺栓34的紧固状态的作为手动杆的倾斜杆35。筒状螺母24和紧固螺栓34能够装卸地设置在上部柱16的杆支撑体23上,构成倾斜角调整机构33的紧固部件。
倾斜杆35使用螺栓35A固定在筒状螺母24的前端侧,使筒状螺母24相对于紧固螺栓34向正、反方向旋转。由此,筒状螺母24选择性地向相对于紧固螺栓34的拧紧方向和松弛方向旋转。
如图8所示,紧固螺栓34在基端侧形成有一对倒角部34A,该各倒角部34A与柱框体17的I字状切口17C2配合。由此,紧固螺栓34相对于柱框体17的侧板部17C以止转状态安装。紧固螺栓34的前端侧经由垫圈36插入摇动板27的长孔部27B内,从支撑板23A的背面侧与筒状螺母24螺纹连接并安装。
在操作员将倾斜杆35向下转动时,筒状螺母24相对于紧固螺栓34向拧紧方向旋转。即、紧固螺栓34在柱框体17的侧板部17C与支撑板23A之间夹持摇动板27的长孔部27B周围。由此,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被紧固。
另一方面,在操作员将倾斜杆35向上转动时,筒状螺母24相对于紧固螺栓34向松弛方向旋转,解除紧固螺栓34与筒状螺母24形成的对摇动板27的紧固状态。因此,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能够沿摇动板27的长孔部27B与杆支撑体23、紧固螺栓34一起相对移动,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倾斜角。此时,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以支撑轴31、32为中心倾转,倾斜角的调整在长孔部27B的圆弧范围内进行。
符号37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柱长度调整机构,该柱长度调整机构37构成为包括形成于柱框体17的左侧板部17C的作为长度调整部的U字状切口17C1和I字状切口17C2、相同地形成于右侧板部17D的作为长度调整部的U字状切口17D1、筒状螺母24、紧固螺栓34以及倾斜杆35。柱长度调整机构37在利用倾斜杆35解除了筒状螺母24与紧固螺栓34的拧紧状态的状态下,在图5、图6中的上、下位置方向C调整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高度。即、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高度位置通过使紧固螺栓34与上部柱16一起沿U字状切口17C1、17D1和I字状切口17C2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调整。
如图10所示,销保持体38通过多个螺栓39固定在下部柱14上。该销保持体38形成为中空的箱形状,在其上、下面侧设有筒状的销导向件38A、38B(参照图6、图7)。后述的锁销40位于销导向件38A、38B之间并能够滑动位移地保持在销保持体38。并且,在销保持体38,在比销导向件38A、38B更靠下部柱14的后侧的位置设有安装筒部38C,后述的踏板44的杆安装部44B插入嵌合在该安装筒部38C。
在此,如图4所示,销保持体38位于摇动板27的下侧,偏靠下部柱14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例如从车辆的后侧观察时为左侧)配置。即、销保持体38为了避免与收放在下部柱14内的下部轴15的接触、干涉,而在下部轴15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固定设置在下部柱14内。
锥形状的锁销40构成跳起机构25的一部分。如图6、图7所示,该锁销40通过销导向件38A、38B能够滑动地设置在销保持体38内。锁销40的长度方向一侧作为前端变细状的锥形部40A而形成,该锥形部40A侧利用销导向件38A能够滑动地被支撑。锁销4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作为与外径尺寸相等的平行销而形成,利用销导向件38B能够滑动地被支撑。
在锁销4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有形成为直径比销导向件38A、38B的内径大的环状的弹簧支架部40B、和从该弹簧支架部40B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起部40C。一对突起部40C配置在弹簧支架部40B的在径向上相互对置的位置。后述的销操作部件42的各把持部42A以从上、下方向夹入的方式能够装卸地与一对突起部40C配合。
作为加力部件的锁簧41位于销保持体38内并设置在锁销40的外周侧,该锁簧41配置在锁销40的弹簧支架部40B与销导向件38B之间。锁簧41作为压缩弹簧而构成,总是在从销导向件38A向外侧突出的方向上对锁销40的锥形部40A加力。其结果,如图6、图7所示,锁销40的锥形部40A相对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配合。
即、如图6所示,锁销40的锥形部40A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配合期间,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通过销保持体38、锁销40被锁定在下部柱14。由此,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保持为定位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锁销40的锥形部40A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脱离时,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利用后述的跳起弹簧47向箭头A方向转动。由此,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向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跳起。
销操作部件42用于抵抗锁簧41对锁销40进行操作。该销操作部件42具有比锁销40的弹簧支架部40B的外径更向左、右方向分离地形成的一对把持部42A。该各把持部42A以从上、下方向夹入的方式把持锁销40的各突起部40C。另一方面,销操作部件42在从后方插入到销保持体38内的状态下,使用螺栓43连结固定在后述的踏板44的杆安装部44B。由此,销操作部件42组装成在销保持体38内以安装筒部38C的位置为中心向上、下转动。
符号44是用于对跳起机构25进行脚踏操作的踏板。如图10所示,该踏板44包括:折弯成U字状而形成的踏板杆44A;设置在该踏板杆44A的基端侧且能够转动地插入嵌合在销保持体38的安装筒部38C内的杆安装部44B;以及设置在踏板杆44A的前端侧且供操作员脚踏操作的脚踏板板44C。
如图2、图3所示,踏板44的踏板杆44A以从销保持体38的位置向斜下方横穿下部柱14的左侧方的方式延伸。脚踏板44C配置在就座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的脚边附近的位置。若操作员对踏板44进行脚踏操作,则销操作部件42在销保持体38内以安装筒部38C的位置为中心转动。其结果,销操作部件42利用各把持部42A将锁销40的各突起部40C向下按压,锁销40抵抗锁簧41而从图6所示的配合位置向图7所示的脱离位置移动。由此,解除锁销40相对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的配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解除踏板44的脚踏操作时,锁销40利用锁簧41沿销导向件38A、38B向上加力。因此,通过操作员进行将驾驶盘12向驾驶席9侧拉到跟前的动作,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以支撑轴31、32的位置为中心向运转位置方向B转动。其结果,如图6所示,锁销40的锥形部40A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配合。由此,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在向前侧倾斜的运转位置上定位。
弹簧支架部件45利用螺栓46能够装卸地固定在下部柱14的前面侧。如图10所示,该弹簧支架部件45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销部45A,这些销部45A配置在与下部柱14的切槽孔14C对应的位置上。在弹簧支架部件45的各销部45A卡定后述的跳起弹簧47。
作为弹簧部件的两根跳起弹簧47作为拉伸弹簧来使用,构成跳起机构25的一部分。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各跳起弹簧47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卡定在弹簧支架部件45的各销部45A,另一侧卡定在摇动板27的各突部27C。跳起弹簧47以支撑轴31、32为中心对能够摇动的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向下部柱14的前面侧(即、跳起位置方向A)加力。
在此,在锁销40从图6所示的配合位置向图7所示的脱离位置移动,解除锁销40相对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的配合状态时,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利用跳起弹簧47向箭头A方向摇动。其结果,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向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跳起。
如图6、图7所示,两个缓冲部件48安装在下部柱14的前面侧。该缓冲部件48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对置的位置上,用于缓和凸轮板30与下部柱14的前面侧冲突。即、在使上部柱16向跳起位置跳起时,缓冲部件48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抵接而弹性变形。由此,摇动板27向跳起位置方向A的动作受到限制。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转向装置1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其次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在轮式装载机1的操作员乘入车体2的驾驶席9时,转向柱13与驾驶盘12一起向跳起位置(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跳起。因此,在驾驶席9的前侧与驾驶盘12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间,对于乘入驾驶席9的操作员来说,能够防止驾驶盘12在驾驶席9的前侧成为障碍。
其次,就座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进行将驾驶盘12拉到跟前的动作。由此,能够使转向柱13向靠近驾驶席9的运转位置方向B运动。即、能够通过手动使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从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向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倾转。
在该状态下,在操作员根据自身的体型、爱好调整转向柱13的倾斜角、柱长度时,以使倾斜杆35向上转动的方式操作。由此,倾斜角调整机构33的筒状螺母24相对紧固螺栓34向松弛方向旋转,解除紧固螺栓34与筒状螺母24形成的对摇动板27的紧固状态。
因此,操作员通过例如把持驾驶盘12向前、后方向运动,使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沿摇动板27的长孔部27B与杆支撑体23、紧固螺栓34一起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即图2、图3中的跳起位置方向A、运转位置方向B以微调的方式可变地调节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倾斜角。
此时,由摇动板27、折弯板29及凸轮板30构成的跳起部件26通过锁销40固定在下部柱14侧。因此,能够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使上部柱16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在长孔部27B的圆弧范围内相对移动,并能够相对于下部柱14以支撑轴31、32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倾转。即、倾斜角的调整在长孔部27B的圆弧范围内进行。
在该状态下对柱长度进行调整时,操作员通过把持驾驶盘12在上、下方向上运动而以手动来对柱长度调整机构37进行操作。即、如上所述,在利用倾斜杆35解除了筒状螺母24与紧固螺栓34的紧固状态的状态下,使上部柱16与驾驶盘12一起在上、下方向上运动。由此,就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高度位置而言,能够沿U字状切口17C1、17D1和I字状切口17C2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即、图5、图6中的上、下位置方向C)适当地调节柱长度。
这样,在对柱长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设置在下部轴15与上部轴21之间的接头部件22的轴部22B通过梳状齿22C而与上部轴21的嵌合孔21B连结。因此,在通过柱长度调整机构37调整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的高度位置时,能够利用梳状齿22C补偿上部轴21相对于接头部件22的轴部22B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
其次,在如上所述结束了调整作业时,操作员使倾斜杆35向下转动,从而筒状螺母24与倾斜杆35一起向紧固螺栓34的拧紧方向旋转。由此,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与支撑板23A一起在紧固螺栓34与筒状螺母24之间再次处于紧固状态。因此,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保持在调整了倾斜角和柱长度后的调整位置,该状态被固定。此外,转向柱13的倾斜角调整与柱长度调整只要按照操作员的判断选择性进行任一方或两方即可。
在操作员驾驶轮式装载机1在路上行驶的情况下,在对驾驶盘12进行转向操作时,此时的操作力从上部轴21经由接头部件22传到下部轴15。此时,下部轴15将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传到由液压缸构成的转向缸(未图示)。由此,就轮式装载机1而言,前部车体4相对于后部车体3向左、右方向摇动,其行驶方向被操控。
另一方面,在结束了轮式装载机1的作业装置7的作业,且操作员从驾驶席9下来时,由于驾驶盘12位于就座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的膝盖附近,因此在操作员从驾驶席9站起来要离开时,驾驶盘12成为障碍。
因此,若操作员对跳起机构25的踏板44进行脚踏操作,则解除锁销40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的配合状态,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利用跳起弹簧47以枢轴安装部27A、29C为中心向跳起位置方向A摇动。因此,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以下部柱14的各轴支撑部14B为中心倾转,从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向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自动地跳起。
该情况下,在设置于下部柱14侧的销保持体38内,销操作部件42通过踏板44的脚踏操作而以安装筒部38C的位置为中心转动。其结果,设置在销保持体38的锁销40抵抗锁簧41并利用销操作部件42的各把持部42A相对于销导向件38A、38B向下滑动位移。
即、通过锁销40抵抗锁簧41而从图6所示的配合位置向图7所示的脱离位置移动,解除锁销40相对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的配合状态。因此,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以支撑轴31、32中心利用跳起弹簧47向图7中的箭头A方向加力,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跳起到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
这样,通过使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向箭头A方向跳起,操作员不会被驾驶盘12妨碍,能够从驾驶席9站起来离开。另一方面,在解除踏板44的脚踏操作时,锁销40通过锁簧41而沿销导向件38A、38B向上被加力。此时,锁销40的前端面处于与凸轮板30的下面侧所形成的倾斜面30B抵接的状态。
其次,在操作员再次乘入驾驶席9时,由于转向柱13与驾驶盘12一起预先跳起到跳起位置,因此操作员不会被驾驶盘12妨碍,能够宽裕地就座于驾驶席9。在该状态下,操作员通过进行将驾驶盘12向驾驶席9侧拉到跟前的动作,能够使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以支撑轴31、32的位置为中心向运转位置方向B转动。
此时,凸轮板30的倾斜面30B能够将锁销40的前端面从图7所示的脱离位置向图6所示的配合位置顺畅地引导,能够使锁销40的锥形部40A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配合。其结果,能够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从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跳起位置返回用实线表示的运转位置,能够利用锁销40将跳起部件26锁定在配合位置。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跳起机构25包括:跳起部件26,其在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柱14的轴支撑部14B上,上部侧通过紧固螺栓34固定在上部柱16的柱框体17上;锥形状的锁销40,其能够位移地设置在下部柱14侧,且总是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配合而将上部柱16定位于运转位置;以及跳起弹簧47,其设置在跳起部件26的突部27C与下部柱14侧的弹簧支架部件45之间,在解除锁销40相对于凸轮板30的配合孔30A的配合时,使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跳起。
由此,在锁销40相对于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柱14的轴支撑部14B上的跳起部件26配合期间,能够将上部柱16定位于靠近驾驶席的运转位置,在该状态下,操作员能够容易地进行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该情况下,能够利用锁簧41对锁销40向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侧加力,能够利用锁销40限制跳起部件26的跳起动作,将上部柱16继续锁定在运转位置。
另一方面,在操作员从驾驶席9站起来离开时,在驾驶盘12成为障碍的情况下,解除锁销40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的配合。由此,能够利用跳起弹簧47的弹力使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跳起,能够使驾驶盘12向离开驾驶席9的跳起位置移动。该情况下,通过在锁销40的配合部位形成锥形部40A,能够顺畅地进行锁销40相对于跳起部件26的配合孔30A的配合、解除,能够提高使上部柱16向运转位置和跳起位置倾转时的操作性。
因此,在就座于驾驶席9上的操作员想要将驾驶盘12向跳起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仅对跳起机构25的踏板44进行踏入操作,便能够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与驾驶盘12一起简单地向离开驾驶席9的跳起位置跳起,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乘降时的作业性。这样,在使驾驶盘12跳起的状态下,通过设置在下部柱14内的销保持体38,能够将锁销40可移动地保持在与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利用设置在销保持体38与锁销40之间的锁簧41总是对锁销40向跳起部件26的凸轮板30加力。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从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的跳起机构25做成与倾斜角调整机构33及柱长度调整机构37独立的结构。因此,一旦利用倾斜角调整机构33进行转向柱13的倾斜角调整、利用柱长度调整机构37进行柱长度的调整,则之后便能够继续保持各自的调整位置。
由此,乘降于驾驶席9的操作员仅对跳起机构25的踏板44进行操作,便能够使转向柱13与驾驶盘12一起向离开驾驶席9的方向跳起。此时,上述倾斜角与柱长度保持在预先调整后的位置。因此,在同一操作员再次乘入驾驶席9时,不必再次进行上述倾斜角与柱长度的调整作业,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乘降时的作业性。
另一方面,在与上次作业时的操作员不同的操作员乘入驾驶席9那样的情况下,该操作员在使转向柱13与驾驶盘12一起从跳起位置返回运转位置的状态下,将倾斜杆35向上转动即可。由此,能够解除由支撑板23A、筒状螺母24和紧固螺栓34形成的对跳起部件26的摇动板27的紧固状态,能够用手动解除倾斜角调整机构33与柱长度调整机构37的锁定(保持状态)。
因此,操作员通过用手动使驾驶盘12动作,能够对倾斜角调整机构33与柱长度调整机构37一起进行操作,能够根据自身的体型、爱好对驾驶盘12的位置进行调整。在之后的乘降时,仅对跳起机构25的踏板44进行操作,便能够以对于操作员来说舒适的姿势使转向柱13向跳起位置和运转位置倾转。该情况下,能够在保持上次的倾斜角与柱长度的调整位置的状态下重复跳起操作。
因此,在与上次作业时的操作员不同的操作员就座于驾驶席9并进行作业装置7的操作那样的情况下,在该操作员将转向柱13从跳起位置返回靠近驾驶席的运转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用手动对倾斜角调整机构33和柱长度调整机构37进行操作,便能够根据自身的体型、爱好对驾驶盘12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即、通过用手动对倾斜杆35进行转动操作,倾斜角调整机构33能够从外侧使筒状螺母24相对于紧固螺栓34向松弛方向相对转动而解除两者的紧固状态。在该状态下,操作员通过使驾驶盘12向前、后方向运动,能够使上部柱16沿跳起部件26(摇动板27)的长孔部27B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使上部柱16在长孔部27B的圆弧范围内相对于下部柱14在前、后方向倾转,能够对转向柱13的倾斜角进行微调。
并且,在使用柱长度调整机构37与倾斜角的调整一起进行柱长度的调整时,使驾驶盘12在上、下方向运动,使上部柱16相对于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操作员能够用手动对转向柱13的柱长度进行微调。这样,在对倾斜角以及/或者柱长度进行调整之后,通过将倾斜杆35向反方向操作,能够使紧固螺栓34相对于筒状螺母24从外侧转动而使上部柱16处于紧固状态,能够将上述倾斜角和柱长度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跳起部件26由摇动板27、多个螺栓28、折弯板29及凸轮板30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例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将跳起部件26预先作为单一部件而形成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两根跳起弹簧47来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与跳起部件26一起跳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例如使用由气体弹簧或其他弹性体构成的弹簧部件来使上部柱与跳起部件一起跳起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脚踩踏板44的操作使转向柱13的上部柱16跳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例如通过对与倾斜杆35不同的手动杆或按钮等进行手动操作来进行上部柱16的跳起操作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做成在驾驶席9的上侧设置顶盖10的结构的轮式装载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做成具备在内部划分出操作室的驾驶室的结构的轮式装载机、轮式液压挖掘机或起重机等工程机械。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转向装置11的工程机械以轮式装载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广泛应用于例如具备轮式行驶体的液压挖掘机、叉式升降车(ホークリフト)、起重机等工程机械。
符号说明
1—轮式装载机(工程机械),2—车体,7—作业装置,8—地板(地板面),9—驾驶席,11—转向装置,12—驾驶盘,13—转向柱,14—下部柱,14B—轴支撑部,15—下部轴,16—上部柱,17—柱框体,17C、17D—侧板部,17C1、17D1—U字状切口(长度调整部),17C2—I字状切口(长度调整部),18—搭载支柱,21—上部轴,22—接头部件,23—杆支撑体,23A—支撑板,24—筒状螺母(紧固部件),25—跳起机构,26—跳起部件,27—摇动板,27A、29C—枢轴安装部,27B—长孔部,29—折弯板,30—凸轮板,30A—配合孔,30B—倾斜面,31、32—支撑轴,33—倾斜角调整机构,34—紧固螺栓(紧固部件),35—倾斜杆,37—柱长度调整机构,38—销保持体,38A、38B—销导向件,38C—安装筒部,40—锁销,40A—锥形部,41—锁簧(加力部件),42—销操作部件,42A—把持部,44—踏板,45—弹簧支架部件,47—跳起弹簧(弹簧部件),48—缓冲部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具备:配置在工程机械(1)的驾驶席(9)的前侧且通过驾驶盘(12)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柱(13);对上述转向柱(13)的倾斜角进行调整的倾斜角调整机构(33);对上述转向柱(13)的柱长度进行调整的柱长度调整机构(37);以及与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33)及柱长度调整机构(37)独立设置,且使上述转向柱(13)与上述驾驶盘(12)一起相对于靠近上述驾驶席(9)的运转位置向离开上述驾驶席(9)的跳起位置跳起的跳起机构(25),上述跳起机构(25)在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及上述柱长度的调整位置的状态进行上述转向柱(13)的跳起操作,上述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柱(13)包括:下端侧固定在上述驾驶席(9)的地板面(8)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下部轴(15)的下部柱(14);以能够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下部柱(14)的上部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上部轴(21)的上部柱(16);以及设置在上述下部轴(15)与上部轴(21)之间,且将上述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传到上述轴(15)、(21)间的接头部件(22),
在上述转向柱(13)的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设置在两者之间沿上、下方向上延伸构成上述跳起机构(25)的一部分的跳起部件(26),
在该跳起部件(26)设置:位于长度方向的中间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14)上的枢轴安装部(27A)、(29C);以及配置在比该枢轴安装部(27A)、(29C)更靠上侧且供上述上部柱(16)能够调整倾斜角地连结的倾斜角调整用的长孔部(27B),
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33)用于通过使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向前、后方向倾转来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构成为包括:设置在上述上部柱(16)且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长孔部(27B)连结上述上部柱(16)并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的紧固部件(24)、(34);以及在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时,通过来自外侧的转动操作解除该紧固部件(24)、(34)的紧固状态以便使上述上部柱(16)能够沿跳起部件(26)的长孔部(27B)相对移动的倾斜杆(35),
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37)通过使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进行上述柱长度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跳起机构(25)具备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上的操作员操作的踏板(44),根据该踏板(44)的操作,使上述转向柱(13)从上述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驾驶盘(12)设置在上述转向柱(13)的上端,通过操作员进行将上述驾驶盘(12)拉到跟前的操作,上述跳起机构(25)允许上述转向柱(13)从上述跳起位置恢复到上述运转位置。
4.(删除)
5.(删除)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37)具有形成于上述上部柱(16)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度调整部(17C1)、(17C2)、(17D1),
就该长度调整部(17C1)、(17C2)、(17D1)而言,在利用上述倾斜杆(35)解除上述紧固部件(24)、(34)的紧固状态时,允许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利用上述倾斜杆(35)使上述紧固部件(24)、(34)返回紧固状态时,限制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将上述柱长度保持在任意的调整位置。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跳起机构(25)包括:
上述跳起部件(26),其在上述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且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14)上,且上部侧连结在上述上部柱(16)上;
锁销(40),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下部柱(14)侧,总是与上述跳起部件(26)配合并将上述上部柱(16)定位于上述运转位置;以及
弹簧部件(47),其设置在上述跳起部件(26)与下部柱(14)之间,在解除上述锁销(40)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配合时,使上述上部柱(16)与上述跳起部件(26)一起跳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柱(14)与上述锁销(40)之间设置加力部件(41),该加力部件(41)总是对该锁销(40)向上述跳起部件(26)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跳起部件(26)设置与上述锁销(40)配合的配合孔(30A),上述锁销(40)将与该配合孔(30A)配合的部位形成为锥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跳起机构(25)具备设置在上述下部柱(14)侧且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的操作员转动操作的踏板(44),在操作员对该踏板(44)进行操作之前,上述锁销(40)与上述跳起部件(26)配合,在对上述踏板(44)进行了操作时,解除对上述跳起部件(26)的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柱(14)位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下侧紧固设置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上述锁销(40)的销保持体(38),在该销保持体(38)与上述锁销(40)之间设置加力部件(41),该加力部件(41)总是对该锁销(40)向上述跳起部件(26)加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销保持体(38)内设置抵抗上述加力部件(41)而使上述锁销(4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销操作部件(42),在该销操作部件(42)连结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的操作员对前端侧进行踏入操作的踏板(44)的基端侧,通过利用上述踏板(44)对上述销操作部件(42)进行操作,从而抵抗上述加力部件(41)而解除上述跳起部件(26)与上述锁销(40)的配合。
Claims (12)
1.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具备:配置在工程机械(1)的驾驶席(9)的前侧且通过驾驶盘(12)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柱(13);对上述转向柱(13)的倾斜角进行调整的倾斜角调整机构(33);以及对上述转向柱(13)的柱长度进行调整的柱长度调整机构(37),上述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置跳起机构(25),该跳起机构(25)使上述转向柱(13)与上述驾驶盘(12)一起相对于靠近上述驾驶席(9)的运转位置向离开上述驾驶席(9)的跳起位置跳起,
上述跳起机构(25)与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33)及柱长度调整机构(37)独立设置,
上述跳起机构(25)在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及上述柱长度的调整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上述转向柱(13)的跳起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跳起机构(25)具备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上的操作员操作的踏板(44),根据该踏板(44)的操作,使上述转向柱(13)从上述运转位置向跳起位置跳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驾驶盘(12)设置在上述转向柱(13)的上端,通过操作员进行将上述驾驶盘(12)拉到跟前的操作,上述跳起机构(25)允许上述转向柱(13)从上述跳起位置恢复到上述运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柱(13)包括:下端侧固定在上述驾驶席(9)的地板面(8)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下部轴(15)的下部柱(14);以能够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下部柱(14)的上部侧,且收放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向用的上部轴(21)的上部柱(16);以及设置在上述下部轴(15)与上部轴(21)之间,且将上述驾驶盘(12)的转向操作传到上述轴(15)、(21)间的接头部件(22),
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33)通过使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前、后方向倾转来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
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37)通过使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进行上述柱长度的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柱(13)的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设置在两者之间沿上、下方向上延伸且构成上述跳起机构(25)的一部分的跳起部件(26),
在该跳起部件(26)设置:位于长度方向的中间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14)上的枢轴安装部(27A)、(29C);以及配置在比该枢轴安装部(27A)、(29C)更靠上侧且供上述上部柱(16)能够调整倾斜角地连结的倾斜角调整用的长孔部(27B),
上述倾斜角调整机构(33)构成为包括:设置在上述上部柱(16)且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长孔部(27B)连结上述上部柱(16)并保持上述倾斜角的调整位置的紧固部件(24)、(34);以及在进行上述倾斜角的调整时,通过来自外侧的转动操作解除该紧固部件(24)、(34)的紧固状态以便使上述上部柱(16)能够沿跳起部件(26)的长孔部(27B)相对移动的倾斜杆(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长度调整机构(37)具有形成于上述上部柱(16)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度调整部(17C1)、(17C2)、(17D1),
就该长度调整部(17C1)、(17C2)、(17D1)而言,在利用上述倾斜杆(35)解除上述紧固部件(24)、(34)的紧固状态时,允许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利用上述倾斜杆(35)使上述紧固部件(24)、(34)返回紧固状态时,限制上述上部柱(16)相对于上述下部柱(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将上述柱长度保持在任意的调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柱(13)构成为包括:下端侧固定在上述驾驶席(9)的地板面(8)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部柱(14);以及设置在该下部柱(14)的上部侧且利用上述跳起机构(25)相对于该下部柱(14)跳起的上部柱(16),
上述跳起机构(25)包括:
跳起部件(26),其在上述下部柱(14)与上部柱(1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且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下部柱(14)上,且上部侧连结在上述上部柱(16)上;
锁销(40),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下部柱(14)侧,总是与上述跳起部件(26)配合并将上述上部柱(16)定位于上述运转位置;以及
弹簧部件(47),其设置在上述跳起部件(26)与下部柱(14)之间,在解除上述锁销(40)相对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配合时,使上述上部柱(16)与上述跳起部件(26)一起跳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柱(14)与上述锁销(40)之间设置加力部件(41),该加力部件(41)总是对该锁销(40)向上述跳起部件(26)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跳起部件(26)设置与上述锁销(40)配合的配合孔(30A),上述锁销(40)将与该配合孔(30A)配合的部位形成为锥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跳起机构(25)具备设置在上述下部柱(14)侧且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的操作员转动操作的踏板(44),在操作员对该踏板(44)进行操作之前,上述锁销(40)与上述跳起部件(26)配合,在对上述踏板(44)进行了操作时,解除对上述跳起部件(26)的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部柱(14)位于上述跳起部件(26)的下侧紧固设置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上述锁销(40)的销保持体(38),在该销保持体(38)与上述锁销(40)之间设置加力部件(41),该加力部件(41)总是对该锁销(40)向上述跳起部件(26)加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销保持体(38)内设置抵抗上述加力部件(41)而使上述锁销(4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销操作部件(42),在该销操作部件(42)连结由就座于上述驾驶席(9)的操作员对前端侧进行踏入操作的踏板(44)的基端侧,通过利用上述踏板(44)对上述销操作部件(42)进行操作,从而抵抗上述加力部件(41)而解除上述跳起部件(26)与上述锁销(40)的配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02605 | 2011-01-10 | ||
JP2011002606A JP5602644B2 (ja) | 2011-01-10 | 2011-01-10 | 建設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11002605A JP5486517B2 (ja) | 2011-01-10 | 2011-01-10 | 建設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11-002606 | 2011-01-10 | ||
PCT/JP2011/078903 WO2012096090A1 (ja) | 2011-01-10 | 2011-12-14 | 建設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98681A true CN103298681A (zh) | 2013-09-11 |
CN103298681B CN103298681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4650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4585.8A Active CN103298681B (zh) | 2011-01-10 | 2011-12-14 | 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99129B2 (zh) |
EP (1) | EP2664516B1 (zh) |
KR (1) | KR101803998B1 (zh) |
CN (1) | CN103298681B (zh) |
WO (1) | WO201209609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2065A (zh) * | 2016-11-22 | 2017-05-17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操作角度可调的方向机柱 |
CN115066363A (zh) * | 2020-02-11 | 2022-09-16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37153C2 (sv) * | 2012-02-22 | 2015-02-17 | Fuji Autotech Ab | Arrangemang för en rattstång i ett fordon |
CN103407483B (zh) * | 2013-08-29 | 2016-02-24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式方向盘固定装置 |
JP6480136B2 (ja) * | 2014-09-26 | 2019-03-06 | ヒ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ォークリフト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CN104724159B (zh) * | 2014-12-15 | 2017-06-06 | 重庆建设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四轮全地形车方向盘角度调节机构 |
JP6187553B2 (ja) * | 2015-08-28 | 2017-08-30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作業機械 |
FR3061891B1 (fr) * | 2017-01-19 | 2019-05-24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Colonne de direction a reglage manuel et retractable, pour un vehicule |
JP6534178B1 (ja) * | 2018-05-28 | 2019-06-26 | 三菱ロジスネクスト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荷役車両 |
US11292502B2 (en) * | 2020-02-10 | 2022-04-05 | Caterpillar Inc. | Steering assembly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28396A (en) * | 1970-02-02 | 1971-12-21 | Ato Inc | Adjustable steering assembly |
JPS60209363A (ja) * | 1984-04-03 | 1985-10-21 | Iseki & Co Ltd | 乗用型の牽引車における操縦装置 |
JPH0193167U (zh) * | 1987-12-12 | 1989-06-19 | ||
JPH0647077U (ja) * | 1992-12-07 | 1994-06-28 | 東洋運搬機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チルト装置 |
JPH11321665A (ja) * | 1998-05-12 | 1999-11-24 |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取付け構造 |
CN2467371Y (zh) * | 2001-02-27 | 2001-12-26 |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方向机 |
US20040261564A1 (en) * | 2003-06-24 | 2004-12-30 | Nsk Ltd. |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vehicle |
CN2685188Y (zh) * | 2004-01-30 | 2005-03-16 |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高度、角度的转向操纵机构 |
CN2853555Y (zh) * | 2005-11-17 | 2007-01-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柱总成高度和角度调节机构 |
JP2008201190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Tekusu Shimizu:Kk |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7524A (ja) | 2001-07-16 | 2003-01-29 | Komatsu Ltd | 作業車両の運転室 |
JP2007120220A (ja) | 2005-10-31 | 2007-05-17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の上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20140049029A1 (en) * | 2012-08-16 | 2014-02-20 | Cnh America Llc | Steering column for a work vehicle with integral adjustable foot rests |
-
2011
- 2011-12-14 CN CN201180064585.8A patent/CN103298681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14 EP EP11855276.9A patent/EP266451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4 US US13/883,628 patent/US88991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4 KR KR1020137011677A patent/KR1018039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12-14 WO PCT/JP2011/078903 patent/WO20120960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28396A (en) * | 1970-02-02 | 1971-12-21 | Ato Inc | Adjustable steering assembly |
JPS60209363A (ja) * | 1984-04-03 | 1985-10-21 | Iseki & Co Ltd | 乗用型の牽引車における操縦装置 |
JPH0193167U (zh) * | 1987-12-12 | 1989-06-19 | ||
JPH0647077U (ja) * | 1992-12-07 | 1994-06-28 | 東洋運搬機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チルト装置 |
JPH11321665A (ja) * | 1998-05-12 | 1999-11-24 |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取付け構造 |
CN2467371Y (zh) * | 2001-02-27 | 2001-12-26 |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方向机 |
US20040261564A1 (en) * | 2003-06-24 | 2004-12-30 | Nsk Ltd. |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vehicle |
CN2685188Y (zh) * | 2004-01-30 | 2005-03-16 |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节高度、角度的转向操纵机构 |
CN2853555Y (zh) * | 2005-11-17 | 2007-01-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柱总成高度和角度调节机构 |
JP2008201190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Tekusu Shimizu:Kk |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ユニット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2065A (zh) * | 2016-11-22 | 2017-05-17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操作角度可调的方向机柱 |
CN115066363A (zh) * | 2020-02-11 | 2022-09-16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CN115066363B (zh) * | 2020-02-11 | 2024-04-12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64516B1 (en) | 2016-03-30 |
KR101803998B1 (ko) | 2017-12-01 |
EP2664516A1 (en) | 2013-11-20 |
US8899129B2 (en) | 2014-12-02 |
EP2664516A4 (en) | 2015-01-28 |
WO2012096090A1 (ja) | 2012-07-19 |
CN103298681B (zh) | 2015-12-16 |
US20140109715A1 (en) | 2014-04-24 |
KR20130132791A (ko) | 201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98681A (zh) | 工程机械的转向装置 | |
JP6270710B2 (ja) | モーアユニット | |
CN107075835A (zh) | 作业车辆 | |
CN101657349B (zh) |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 |
US11383753B2 (en) | Traveling vehicle | |
CA3127491C (en) | Mechanical self-leveling lift arm structure for a power machine, in particular a mini-loader | |
JP2021006006A (ja) | 乗用管理機 | |
JP5486517B2 (ja) | 建設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602644B2 (ja) | 建設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7088801B2 (ja) | 作業機械 | |
JP2017214033A (ja) | 作業機械 | |
JP6578132B2 (ja) | 荷役車両 | |
JP3737984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3806054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7094213B2 (ja) | 作業ユニット | |
JP3742024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6172222B2 (ja) | クレ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806053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3806056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2021185751A (ja) | 乗用作業機 | |
JP2004050996A (ja) | 運搬車 | |
JP2003129512A (ja) | トラクタ装着型バックホー | |
JP3806055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
JPH0635862Y2 (ja) | スキッドステア車両に備えられる補助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ステアリングレバーの取付構造 | |
JP3806057B2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