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2511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2511B
CN103292511B CN201210505319.0A CN201210505319A CN103292511B CN 103292511 B CN103292511 B CN 103292511B CN 201210505319 A CN201210505319 A CN 201210505319A CN 103292511 B CN103292511 B CN 103292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aforementioned
opening
indoor set
premises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53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2511A (zh
Inventor
川合圭人
田村秀哉
松永隆广
渡边真寿
木村隆志
户矢广太郎
冈康弘
中岛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2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2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bridge circuits of on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hree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1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可以进行与制冷循环的状态相对应的适当的均压控制。在空调装置(1)中,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开始时,不进行切换单元(6a~6d)中的均压处理控制而开始空调运转。另外,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的时间不足规定时间,则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开始时,进行切换单元(6a~6d)中的均压处理控制。此时,如果在进行均压处理控制的中途达到规定时间,则中止正在执行的均压处理控制而开始空调运转。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其在至少一台室外机上由冷媒配管连接多台室内机,对于每台室内机可选择制冷运转和暖气运转。
背景技术
当前,提出一种可以进行所谓冷暖自由运转的空调装置,其在至少一台室外机上由冷媒配管连接多台室内机,对于每台室内机可选择制冷运转和暖气运转。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调装置具有一台室外机、三台室内机和分流单元,该室外机具有压缩机、流路切换单元、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膨胀阀,该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阀,该分流单元具有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和低压侧室内膨胀阀,这些部分由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彼此地连接而形成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
分流单元所具有的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其一端由冷媒配管与高压气管连接,另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另外,低压侧室内切换阀的一端由冷媒配管与低压气管连接,另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通过对这两种室内侧切换阀进行开闭,可以使室内热交换器和高压气管连通,或使室内热交换器和低压气管连通,如果使室内热交换器和高压气管连通,则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进行暖气运转,如果使室内热交换器和低压气管连通,则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进行制冷运转。因此,通过对分流单元的各室内切换阀进行操作,对每台室内机看选择暖气运转或制冷运转。
在上述的空调装置中,在将室内机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或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的情况下,将室内交换器和分流单元连接的冷媒配管中的冷媒压力会急剧变化,担心冷媒因此而急速流过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及低压侧室内切换阀。并且,担心由于冷媒急速流过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及低压侧室内切换阀而产生异常噪音(冷媒的流动音),因而担心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感。
因此,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在分流单元中具有高压侧旁路管和低压侧旁路管,使用它们进行下面说明的均压控制,该高压侧旁路管与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并联连接,安装有高压侧电磁阀,该低压侧旁路管与低压侧室内切换阀并联连接,安装有低压侧电磁阀。在将室内机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使高压侧室内切换阀及室内膨胀阀关闭,并且使低压侧电磁阀打开并保持规定时间。由此,低压侧室内切换阀的低压气管侧和室内热交换器侧由低压侧旁路管连通,低压侧室内切换阀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压力下降,因此,在为了开始制冷运转而使低压侧室内切换阀打开时,可以抑制因低压侧室内切换阀的低压气管侧和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压力差而引起的异常噪音的产生。
另外,在将室内机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的情况下,使低压侧室内切换阀及室内膨胀阀并闭,并且使高压侧电磁阀打开并保持规定时间。由此,高压侧室内切换阀的高压气管侧和室内热交换器侧由高压侧旁路管连通,高压侧室内切换阀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压力上升,因此,在为了开始暖气运转而使高压侧室内切换阀打开时,可以抑制因高压侧室内切换阀的高压气管侧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压力差而引起的异常噪音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03275号公报(第3~4页,第1图)
在上述的空调装置中,在进行空调运转时,如果多台室内机(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为三台室内机)由于使用者的指示而全部停止,则室外机也停止,也就是说,室外机所具有的压缩机也停止。在该状态下,如果由于使用者对某台室内机发出运转指示而使空调装置开始运转,则在该室内机中,与切换运转模式的情况相同地,也进行均压控制。具体地说,在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通过使低压侧电磁阀打开并保持规定时间,而使低压侧室内切换阀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压力下降。另外,在室内机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下,通过使高压侧电磁阀打开并保持规定时间,而使高压侧室内切换阀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压力上升。
另一方面,在压缩机停止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情况下,例如,在经过大于或等于1小时的情况下,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的压力均衡。这样,在冷媒回路处于均压的状态时,如果进行如上所述的室内机中的均压控制,则直至均压控制结束为止室内机无法开始运转,担心直至室内机开始运转的时间过长而破坏使用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可以进行与制冷循环的状态相对应的适当的均压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至少一台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机减压单元;以及多个切换单元,其与多台室内机对应而设置,对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室外机和多个切换单元由高压气管及低压气管连接,多台室内机由液管与至少一台室外机连接,对应的多台室内机和多个切换单元由冷媒配管连接。另外,切换单元具有均压处理单元,其根据对应的前述室内机的指示,进行使室内机所具有的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冷媒压力升压或降压的均压控制。并且,在所有的压缩机停止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时,至少一台室内机开始运转的情况下,均压单元不进行均压处理。另外,在所有的压缩机停止的时间不足规定时间时,至少一台室内机开始运转的情况下,由均压单元进行均压处理,在进行均压处理时,所有的压缩机停止的时间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中止均压处理。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如果所有的压缩机停止后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则不进行均压处理。另外,在进行均压处理时,如果所有的压缩机停止后的时间成为规定时间,则中止均压处理。因此,在所有的压缩机停止时,在开始室内机的运转的情况下,不进行不必要的均压处理,因而可以缩短直至室内机的运转开始的时间,不会破坏使用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进行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切换单元的结构说明图。
图3是确定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切换单元所具有的各阀的动作的切换单元动作表。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所有压缩机停止的情况的冷媒回路图。
图5是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均压处理的情况的冷媒回路图。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外机及室内机中的处理的流程图,(A)是说明室外机中的处理的图,(B)是说明室内机中的处理的图。
标号的说明
1空调装置
2a~2c室外机
6a~6d切换单元
8a~8d室内机
21a~21c压缩机
22a~22c四位阀
23a~23c室外热交换器
30高压气管
30a~30c高压支气管
31低压气管
31a~31c低压支气管
32液管
32a~32c支液管
33a~33c室外机高压气管
34a~34c室外机低压气管
35a~35c室外机液管
36a~36c热气旁路管
37a~37c冷媒配管
43a~43c室外膨胀阀
44a~44c旁路用电磁阀
50a~50c高压传感器
51a~51c低压传感器
52a~52c中压传感器
55a~55c冷媒温度传感器
56a~56c热交换温度传感器
57a~57c外界气温传感器
61a~61d第1开闭单元
62a~62d第2开闭单元
63a~63d第3开闭单元
64a~64d第4开闭单元
65a~65d第1毛细管
66a~66d第2毛细管
81a~81d室内热交换器
82a~82d室内膨胀阀
91a~91d第1分流管
92a~92d第2分流管
93a~93d第3分流管
94a~94d第4分流管
95a~95d第5分流管
96a~96d旁路管
100a~100c室外机控制单元
110a~110cCPU
120a~120c存储部
130a~130c通信部
200切换单元动作表
800a~800d室内机控制单元
810a~810dCPU
820a~820d存储部
830a~830d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实施例,例举可进行所谓冷暖自由运转的空调装置而进行说明,在该空调装置中,三台室外机和四台室内机由冷媒配管彼此连接,对于每台室内机可选择制冷运转和暖气运转而使其运转。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1具有三台室外机2a~2c、4台室内机8a~8d、4台切换单元6a~6d、以及分支器70、71、72。这些室外机2a~2c、室内机8a~8d、切换单元6a~6d和分支器70、71、72由高压气管30、高压支气管30a~30c、低压气管31、低压支气管31a~31c、液管32、支液管32a~32c彼此连接,从而构成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
在该空调装置1中,通过对在室外机2a~2c及切换单元6a~6d中具有的各种阀类进行开闭或切换,可以进行暖气运转(所有的室内机进行暖气运转)、暖气主体运转(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超过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的情况)、制冷运转(所有的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冷主体运转(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超过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的情况)等各种运转动作。
图1表示这些运转动作中进行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的冷媒回路。首先,使用图1对室外机2a~2c的结构进行说明,但由于室外机2a~2c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室外机2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室外机2b和室外机2c,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室外机2a具有压缩机21a、四位阀22a、室外热交换器23a、室外风扇24a、储液器25a、室外机高压气管33a、室外机低压气管34a、室外机液管35a、热气旁路管36a、冷媒配管37a、38a、39a、闭锁阀40a、41a、42a、室外膨胀阀43a、以及作为室外机开闭单元的旁路用电磁阀44a。
压缩机21a为容量可变型压缩机,其利用由逆变器控制转速的未图示的电动机进行驱动,从而可以改变运转容量。压缩机21a的排出侧由室外机高压气管33a与闭锁阀40a连接。另外,压缩机21a的吸入侧由冷媒配管39a与储液器25a的流出侧连接,储液器25a的流入侧由室外机低压气管34a与闭锁阀41a连接。
四位阀22a是用于切换冷媒的流向的阀,具有a、b、c、d这4个端口。在端口a上连接在连接点A处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连接的冷媒配管。另外,端口b和室外热交换器23a由冷媒配管37a连接,与端口c连接的冷媒配管38a在连接点B处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此外,端口d封闭。
室外热交换器23a,使冷媒和由后述的室外风扇24a向室外机2a内部取入的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如上述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3a的一端由冷媒配管37a与四位阀22a的端口b连接,另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室外膨胀阀43a的一个端口连接。此外,室外膨胀阀43a的另一个端口由室外机液管35a与闭锁阀42a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a,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在进行暖气/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
室外风扇24a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螺旋桨式风扇,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a附近,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进行旋转,从而向室外机2a内取入外界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3a处使冷媒和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使热交换后的外界空气向室外机2a的外部排出。
储液器25a,其流入侧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流出侧由冷媒配管39a与压缩机21a的吸入侧连接。储液器25a将流入的冷媒分离为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仅使气体冷媒吸入压缩机21a内。
热气旁路管36a,其一端在连接点C处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连接,另一端在连接点D处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在热气旁路管36a上安装有旁路用电磁阀44a,通过对旁路用电磁阀44a进行开闭,而使冷媒流过或不流过热气旁路管36a。
除上述说明的结构之外,在室外机2a内还设置各种传感器。如图1所示,在室外机高压气管33a上的压缩机21a的排出口和连接点C之间,设置作为高压检测单元的高压传感器50a和排出温度传感器53a,该高压传感器50a检测从压缩机21a排出的冷媒的排出压力,该排出温度传感器53a检测从压缩机21a排出的冷媒的温度。另外,在室外机低压气管34a上的连接点D和储液器25a的流入口之间,设置作为低压检测单元的低压传感器51a和吸入温度传感器54a,该低压传感器51a检测吸入压缩机21a内的冷媒的吸入压力,该吸入温度传感器54a检测吸入压缩机21a内的冷媒的温度。另外,在室外机液管35a上的室外膨胀阀43a和闭锁阀42a之间,设置中压传感器52a和冷媒温度传感器55a,该中压传感器52a检测流过室外机液管35a的冷媒的压力,该冷媒温度传感器55a检测流过室外机液管35a的冷媒的温度。
在冷媒配管37a上设置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6a,其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3a流出或向室外热交换器23a流入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在室外机2a的未图示的外界空气吸入口附近,具有作为外界气温检测单元的外界气温传感器57a,其对流入室外机2a内的外界空气的温度即外界气温进行检测。
在室外机2a内具有控制部100a。控制部100a搭载在收容于室外机2a的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中的控制基板上,具有CPU110a、存储部120a及通信部130a。CPU110a获得来自室外机2a的上述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且经由通信部130a获得从各室内机8a~8d输出的控制信号。CPU110a基于所获得的检测信号及控制信号,进行压缩机21a及室外风扇24a的旋转控制、四位阀22a的切换控制、室外膨胀阀43a的开度控制等与室外机2a的运转有关的各种控制。
存储部120a由ROM及RAM构成,对室外机2a的控制程序及与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检测值进行存储。通信部130a是进行室外机2a和室内机8a~8d的通信的接口。
以上对室外机2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室外机2b及室外机2c的结构与室外机2a相同,将标注在室外机2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变更为b或c,成为与室外机2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室外机2b及室外机2c的构成要素。但是,对于四位阀的各端口及冷媒配管的连接点,在室外机2a和室外机2b及室外机2c中使标记不同,使与室外机2a的四位阀22a的端口a、b、c、d对应的端口在室外机2b的四位阀22b中分别成为端口e、f、g、h,在室外机2c的四位阀22c中分别成为端口j、k、m、n。另外,使与室外机2a中的连接点A、B、C、D对应的连接点在室外机2b中分别成为连接点E、F、G、H,在室外机2c中分别成为连接点J、K、M、N。
下面,使用图1对4台室内机8a~8d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由于室内机8a~8d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室内机8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室内机8b~8d省略说明。
室内机8a具有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室内机减压单元的室内膨胀阀82a、室内风扇83a、冷媒配管87a、88a、闭锁阀44a及45a。室内热交换器81a,其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室内膨胀阀82a的一个端口连接,另一端由冷媒配管与闭锁阀45a连接。室内热交换器81a,在室内机8a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在室内机8a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下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室内膨胀阀82a,其一个端口如上述所示,由冷媒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81a连接,另一个端口由冷媒配管87a与闭锁阀44a的一个端口连接。此外,在闭锁阀44a的另一个端口上连接冷媒配管88a的一端。室内膨胀阀82a,在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开度根据所要求的制冷能力进行调整,在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开度根据所要求的取暖能力进行调整。
室内风扇83a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横流风扇,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进行旋转,从而将室内空气向室内机8a内取入,在室内热交换器81a处使冷媒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供给。
除上述说明的结构之外,在室内机8a内还设置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81a的室内膨胀阀82a侧的冷媒配管中,设置冷媒温度传感器84a,其对向室内热交换器81a流入或从室内热交换器81a流出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81a的闭锁阀45a侧的冷媒配管中,设置冷媒温度传感器85a,其对向室内热交换器81a流入或从室内热交换器81a流出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在室内机8a的未图示的室内空气吸入口附近,具有室温传感器86a,其对流入室内机8a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
在室内机8a内具有控制部800a。控制部800a搭载在收容于室内机8a的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中的控制基板上,具有CPU810a、存储部820a及通信部830a。CPU810a获得来自室内机8a的上述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且经由通信部830a获得从各室外机2a~2c输出的控制信号。CPU810a基于所获得的检测信号及控制信号,进行室内风扇83a的旋转控制及室内膨胀阀82a的开度控制等与室内机8a的运转有关的各种控制。
存储部820a由ROM及RAM构成,对室内机8a的控制程序及与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检测值进行存储。通信部830a是进行室内机8a和室外机2a~2c的通信的接口。
此外,室外机2a~2c的控制部100a~100c和室内机8a~8d的控制部800a~800d,经由通信部130a~130c及通信部830a~830d彼此可通信地连接。
以上对室内机8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室内机8b~8d的结构与室内机8a相同,将标注在室内机8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分别变更为b、c及d,成为与室内机8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室内机8b~8d的构成要素。
下面,使用图1及图2对4台切换单元6a~6d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中,与4台室内机8a~8d相对应,具有4台切换单元6a~6d。此外,由于切换单元6a~6d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切换单元6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切换单元6b~6d省略说明。
切换单元6a具有第1开闭单元61a、第2开闭单元62a、第3开闭单元63a、第4开闭单元64a、作为流量限制单元的第1毛细管65a、第2毛细管66a、闭锁阀67a、68a、69a、第1分流管91a、第2分流管92a、第3分流管93a、第4分流管94a、第5分流管95a、旁路管96a及冷媒配管97a。
第1分流管91a的一端与闭锁阀67a的一个端口连接,第2分流管92a的一端与闭锁阀68a的一个端口连接。另外,第1分流管91a的另一端和第2分流管92a的另一端在连接点Ta处彼此连接。另外,在闭锁阀69a的一个端口上连接冷媒配管97a的一端,冷媒配管97a的另一端在连接点Ta处与第1分流管91a的另一端及第2分流管92a的另一端连接。此外,在闭锁阀67a的另一个端口上连接高压气管30,在闭锁阀68a的另一个端口上连接低压气管31,在闭锁阀69a的另一个端口上连接冷媒配管88a的另一端。
第3分流管93a的一端在连接点Qa处与第1分流管91a连接,第4分流管94a的一端在连接点Sa处与第2分流管92a连接。另外,第3分流管93a的另一端和第4分流管94a的另一端在连接点Ra处彼此连接。
第5分流管95a,其一端在连接点Ra处与第3分流管93a及第4分流管94a连接,另一端在连接点Ta处与第1分流管91a、第2分流管92a及冷媒配管97a连接。另外,旁路管96a,其一端在连接点Pa处与第1分流管91a连接,另一端在连接点Ra处与第3分流管93a、第4分流管94a及第5分流管95a连接。
在第1分流管91a上安装第1开闭单元61a,在第2分流管92a上安装第2开闭单元62a。第1开闭单元61a及第2开闭单元62a例如由电磁阀构成。如果使第1开闭单元61a打开、第2开闭单元62a关闭,则与切换单元6a对应的室内机8a的室内热交换器81a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高压气管30侧)连接,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另外,如果使第2开闭单元62a打开、第1开闭单元61a关闭,则与切换单元6a对应的室内机8a的室内热交换器81a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低压气管31侧)连接,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
在第3分流管93a上安装第3开闭单元63a,在第4分流管94a上安装第4开闭单元64a、在第5分流管95a上安装第1毛细管65a、在旁路管96a上安装第2毛细管66a。第3开闭单元63a及第4开闭单元64a例如由电磁阀构成。通过使第3开闭单元63a打开,利用第3分流管93a及第5分流管95a使第1分流管91a和冷媒配管97a连通。另外,通过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利用第4分流管94a及第5分流管95a使第2分流管92a和冷媒配管97a连通。
以上对切换单元6a进行了说明,切换单元6b~6d的结构与切换单元6a相同,将标注在切换单元6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分别变更为b、c及d,成为与切换单元6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切换单元6b~6d的构成要素。另外,由第3开闭单元63a~63d、第4开闭单元64a~64d、第1毛细管65a~65d、第3分流管93a~93d、第4分流管94a~94d、第5分流管95a~95d构成本发明的均压单元。
下面,使用图1对上述说明的室外机2a~2c、室内机8a~8d及切换单元6a~6d和高压气管30、高压支气管30a~30c、低压气管31、低压支气管31a~31c、液管32、支液管32a~32c及分支器70、71、72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在室外机2a~2c的闭锁阀40a~40c上分别连接高压支气管30a~30c的一端,高压支气管30a~30c的另一端全部与分支器70连接。在该分支器70上连接高压气管30的一端,高压气管30的另一端分支而与切换单元6a~6d的闭锁阀67a~67d连接。
在室外机2a~2c的闭锁阀41a~41c上分别连接低压支气管31a~31c的一端,低压支气管31a~31c的另一端全部与分支器71连接。在该分支器71上连接低压气管31的一端,低压气管31的另一端分支而与切换单元6a~6d的闭锁阀68a~68c连接。
在室外机2a~2c的闭锁阀42a~42c上分别连接支液管32a~32c的一端,支液管32a~32c的另一端全部与分支器72连接。在该分支器72上连接液管32的一端,液管32的另一端分支而分别与室内机8a~8d的闭锁阀44a~44d连接。另外,室内机8a~8d的闭锁阀45a~45d和与其相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的闭锁阀69a~69d由冷媒配管88a~88d连接。
通过上述说明的连接,构成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通过使冷媒在冷媒回路中流动而使制冷循环成立。
下面,使用图1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1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室外机2a~2c及室内机8a~8d所具有的各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的情况下附加剖面线进行图示,在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以空白进行图示。另外,对于室外机2a~2c所具有的旁路用电磁阀44a~44c、以及切换单元6a~6d所具有的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第3开闭单元63a~63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的开闭状态,以涂黑表示关闭的情况,以空白表示打开的情况。另外,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动。
如图1所示,在4台室内机8a~8d中的两台室内机8a、8b进行暖气运转,其余的室内机8c、8d进行制冷运转时,在进行暖气运转的两台室内机8a、8b所要求的能力整体超过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8c、8d所要求的能力整体的情况下,空调装置1成为暖气主体运转。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由于室内机8a~8d所要求的运转能力整体较大,因此对使所有的室外机2a~2c进行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室外机2a的CPU110a切换四位阀22a,以使得端口a和端口d连通,以及端口b和端口c连通。由此,冷媒配管37a经由冷媒配管38a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a与压缩机21a的吸入侧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相同地,室外机2b的CPU110b切换四位阀22b,以使得端口e和端口h连通,以及端口f和端口g连通,室外热交换器23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室外机2c的CPU110c切换四位阀22c,以使得端口j和端口n连通,以及端口k和端口m连通,室外热交换器23c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
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8a、8b的CPU810a、810b,分别使对应的切换单元6a、6b的第1开闭单元61a、61b及第3开闭单元63a、63b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1分流管91a、91b及第3分流管93a、93b,并且使第2开闭单元62a、62b及第4开闭单元64a、64b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2分流管92a、92b及第4分流管94a、94b。由此,切换单元6a、6b的闭锁阀67a、67b和闭锁阀69a、69b之间连通,室内机8a、8b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另一方面,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8c、8d的CPU810c、810d,分别使对应的切换单元6c、6d的第1开闭单元61c、61d及第3开闭单元63c、63d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1分流管91c、91d及第3分流管93c、93d,并且使第2开闭单元62c、62d及第4开闭单元64c、64d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2分流管92c、92d及第4分流管94c、94d。由此,切换单元6c、6d的闭锁阀68c、68d和闭锁阀69c、69d之间连通,室内机8c、8d的室内热交换器81c、81d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
从压缩机21a~21c排出的高压冷媒流过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c,经由闭锁阀40a~40c流入高压支气管30a~30c。此时,由于旁路用电磁阀44a~44c关闭,因此从压缩机21a~21c排出的冷媒不会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c经由热气旁路管36a~36c向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c流入。
流入高压支气管30a~30c的冷媒在分支器70内合流后流入高压气管30,从高压气管30向切换单元6a、6b流入。流入切换单元6a、6b的冷媒,流过具有成为打开的第1开闭单元61a、61b的第1分流管91a、91b后从切换单元6a、6b流出,流过冷媒配管88a、88b而流入室内机8a、8b内。此时,从第1分流管91a、91b经由连接点Pa、Pb流入旁路管96a、96b的冷媒量,由于第2毛细管66a、66b的存在,与流过第1分流管91a、91b的冷媒量相比变得极小。另外,由于第3开闭单元93c、93d打开,第4开闭单元94a、94b关闭,因此连接点Qa、Qb和连接点Ta、Tb成为连通的状态,但是,由于在它们之间存在第1毛细管95a、95b,因此从第1分流管91a、91b经由连接点Qa、Qb流入第3分流管93a、93b的冷媒量,与流过第1分流管91a、91b的冷媒量相比变得极小。
流入室内机8a、8b的冷媒,向室内热交换器81a、81b流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进行设置室内机8a、8b的室内的取暖。从室内热交换器81a、81b流出的冷媒,通过安装在冷媒配管87a、87b上的室内膨胀阀82a~82c后减压而成为中压冷媒。此外,室内机8a、8b的CPU810a、810b,根据利用冷媒温度传感器84a、84b检测出的冷媒温度及从室外机2a~2c接收的高压饱和温度,求出作为冷凝器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b中的冷媒过冷却度,与之对应确定室内膨胀阀82a、82b的开度。
通过室内膨胀阀82a、82b并流过冷媒配管87a、87b而从室内机8a、8b流出的冷媒向液管32流入。流入液管32的冷媒,一部分向分支器72流入,其余的部分流过液管32而向室内机8c、8d流入。流入分支器72的冷媒,在支液管32a~32c内分流,经由闭锁阀42a~42c流入室外机2a~2c内。
流入室外机2a~2c的冷媒,在通过室外膨胀阀43a~43c时被减压而成为低压冷媒,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a~23c内,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23a~23c流出的冷媒,通过四位阀22a~22c,向冷媒配管38a~38c流入,从连接点B、F、K流入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c。流入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c的冷媒,经由储液器25a~25c流过冷媒配管39a~39c,由压缩机21a~21c吸入而再次被压缩。
另一方面,从室内机8a、8b流出并流过液管32而向室内机8c、8d流入的中压冷媒,通过安装在冷媒配管87a、87d上的室内膨胀阀82c、82d后减压而成为低压冷媒,流入室内热交换器81c、81d内。流入室内热交换器81c、81d的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进行设置有室内机8c、8d的室内的制冷。此外,室内机8c、8d的CPU810c、810d,从利用冷媒温度传感器84c、84d检测出的冷媒温度及利用冷媒温度传感器85c、85d检测出的冷媒温度,求出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81c、81d中的冷媒过热度,与之对应确定室内膨胀阀82c、82d的开度。
从室内热交换器81c、81d流出的冷媒,流过冷媒配管88c、88d而向切换单元6c、6d流入,经由连接点Tc、Td流过具有成为打开的第2开闭单元62c、62d的第2分流管92c、92d。并且,从切换单元6c、6d流出,向低压气管31流入。此时,从连接点Tc、Td流入第5分流管95c、95d并经由连接点Rc、Rd向第4分流管94c、94d的冷媒量,由于在第5分流管95c、95d上安装有第1毛细管65a、65d而变得极小。另外,由于连接点PC、Pd处的冷媒压力比连接点Rc、Rd处的冷媒压力高,因此冷媒不会从连接点Rc、Rd向旁路管96c、96d流动。
流入低压气管31的冷媒流入分支器71内,从分支器71向低压支气管31a~31c分流。流过低压支气管31a~31c而向室外机2a~2c流入的冷媒,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c经由连接点B、F、K及储液器25a~25c流过冷媒配管39a~39c,由压缩机21a~21c吸入而再次被压缩。
下面,使用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的均压处理控制进行说明。在室内机8a~8d的控制部800a~800d的存储部820a~820d中,预先存储图3所示的切换单元动作表200。该切换单元动作表200,根据室内机8a~8d的状态,确定与室内机8a~8d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的各阀的开闭状态。
室内机状态的项目,分为室内机8a~8d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以及室内机8a~8d停止的情况。在暖气运转中,将进行通常的暖气运转的情况作为通常时,将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的情况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暖气运转的情况作为升压时。另外,在制冷运转中,将进行通常的制冷运转的情况作为通常时,将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的情况作为降压时。
在切换单元动作表200中,在暖气运转中的通常时,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打开,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关闭。另外,在升压时,仅使第3开闭单元63a~63d打开,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关闭。
另外,在制冷运转中的通常时,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关闭。另外,在降压时,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关闭。另外,在停止时,与制冷运转中的降压时相同,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关闭。
下面,对使用该切换单元动作表200对切换单元6a~6d的各阀的控制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室内机8a、8b所示,在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中,CPU810a、810b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暖气运转的通常时的项目,通过使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打开,如前述所示,使从高压气管30流入切换单元6a、6b的冷媒向室内机8a、8b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b流动,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81a、81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另外,如图1所示的室内机8c、8d所示,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中,CPU810c、810d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制冷运转的通常时的项目,通过使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如前述所示,使冷媒从液管32向室内机8c、8d的室内热交换器81c、81d流动,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81c、81d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
在室内机8a~8d中,在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及在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的情况(下面,除了必要的情况之外,记载为切换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停止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或暖气运转的情况(下面,除了必要的情况之外,记载为开始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800a~800d的CPU810a~810d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对切换单元6a~6d的各阀进行控制,进行如下面说明的均压处理控制。
例如,在使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8a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或在利用停止的室内机8a开始制冷运转的情况下,CPU810a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中的制冷运转的降压时的项目,使第1开闭单元61a、第2开闭单元62a及第3开闭单元63a关闭,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另外,CPU810a使室内膨胀阀82a成为全闭。
在将室内机8a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时,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的原因如下。在室内机8a进行暖气运转时或停止时,关闭的第2开闭单元62a的室内机8a侧(连接点Ta侧)的冷媒压力,即室内热交换器81a中的冷媒压力与第2开闭单元62a的低压气管31侧(连接点Sa侧)的冷媒压力相比变得较高。在该状态下,如果为了切换为制冷运转或为了开始制冷运转而使第2开闭单元62a打开,则由于第2开闭单元62a的两端的压力差而使冷媒急剧地流过第2开闭单元62a,担心会产生因其而引起的噪音。
因此,在使室内机8a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时,先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通过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连接点Sa和连接点Ta由第4分流管94a及第5分流管95a连通,连接点Ta处的冷媒压力由于第1毛细管65a而逐渐下降(降压)。
CPU810a使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的状态持续规定的均压时间(例如10分钟),使第2开闭单元62a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例如0.3MPa)。此外,上述压力差的规定值预先通过试验等而求出,是可以确认冷媒不会急速流动的压力差。另外,上述均压时间预先通过试验等而求出并存储在存储部820a中,是在仅使第4开闭单元64a打开时使第2开闭单元62a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所需的时间。
如果经过均压时间,则CPU810a使第2开闭单元62a打开,并且使室内膨胀阀82a以与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相应的开度打开。如上述所示,由于如果进行切换单元6a的第4开闭单元64a及第2开闭单元62a的开闭控制,则在使第2开闭单元62a打开时,第2开闭单元62a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因此即使使第2开闭单元62a打开,冷媒也不会急速流动,可以降低因冷媒流过第2开闭单元62a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室内机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制冷运转时的均压处理控制称为降压处理控制。
另外,例如,在将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8c切换为暖气运转的情况或利用停止的室内机8c开始暖气运转的情况下,CPU810c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中的暖气运转的升压时的项目,使第1开闭单元61c、第2开闭单元62c及第4开闭单元63c关闭,仅使第3开闭单元63c打开。另外,CPU810c使室内膨胀阀82c成为全闭。
在将室内机8c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暖气运转时,仅使第3开闭单元63c打开的原因如下:在室内机8c进行制冷运转时或停止时,关闭的第1开闭单元61c的室内机8c侧(连接点Tc侧)的冷媒压力,即室内热交换器81c中的冷媒压力与第1开闭单元61c的高压气管30侧(连接点Qc侧)的冷媒压力相比变得较低。在该状态下,如果为了切换为暖气运转或为了开始暖气运转而使第1开闭单元61c打开,则由于第1开闭单元61c的两端的压力差而使冷媒急剧流过第1开闭单元61c,担心会产生因其而引起的噪音。
因此,在使室内机8c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暖气运转时,仅使第3开闭单元63c先打开。由于通过使第3开闭单元63c打开,连接点Qc和连接点Tc由第3分流管93c及第5分流管95c连通,因此连接点Tc处的冷媒压力由于第1毛细管65c而逐渐上升(升压)。
CPU810c使仅使第3开闭单元63c打开的状态持续均压时间(例如10分钟),使第1开闭单元61c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例如0.3MPa)。此外,上述压力差的规定值,与使前述室内机8a从暖气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相同地设定,是可以确认冷媒不会急速流动的压力差。另外,上述均压时间预先通过试验等求出并存储在存储部820c中,是在仅使第3开闭单元63c打开时第1开闭单元61c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所需的时间。
如果经过均压时间,则CPU810c使第1开闭单元61c打开,并且使室内膨胀阀82c以与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相应的开度打开。如上述所示,由于如果进行切换单元6c的第3开闭单元63c及第1开闭单元61c的开闭控制,则在使第1开闭单元61c打开时,第1开闭单元61c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因此即使使第1开闭单元61c打开,冷媒也不会急速流动,可以降低因冷媒流过第1开闭单元61c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室内机从制冷运转切换为暖气运转时或从停止的状态开始暖气运转时的均压处理控制称为升压处理控制。
如上述说明所示,在室内机8a~8d中,在切换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或在开始运转的情况下,通过在各自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中进行升压处理控制或降压处理控制,可以降低因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2开闭单元62a~62d的两端的压力差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切换室内机8a~8d的运转模式。
下面,使用图1至图5,对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时,某台室内机8a~8d开始运转的情况下的均压处理控制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例举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在空调装置1进行图1所示的暖气主体运转时,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定时器设定,而使所有的室内机8a~8d在某时刻同时停止,然后,通过使用者的运转开始指示,而使室内机8a以原来的运转模式即暖气运转开始运转。另外,将室外机2a~2c中的室外机2a作为主机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图4及图5所示的冷媒回路的构成要素与图1所示的相同,因此省略与图4及图5有关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4及图5中,与图1相同地,对于旁路用电磁阀44a~44c、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第3开闭单元63a~63d及第4开闭单元64a~64d的开闭状态,以涂墨表示关闭的情况,以空白表示打开的情况,并且,成为全闭的室外膨胀阀43a~43c及室内膨胀阀82a~82d也以涂黑表示。
在作为主机的室外机2a的控制单元100a所具有的存储部120a中,存储由使用者预先设定的使室内机8a~8d同时停止的停止时刻。控制单元100a的CPU110a,如果判断当前的时刻成为在存储部120a中存储的停止时刻,则使压缩机21a停止,并且使室外膨胀阀43a成为全闭。另外,对其他室外机2b、2c发出指示以使其停止运转。接收到停止指示的室外机2b、2c的CPU110b、110c使压缩机21b、21c停止,并且使室外膨胀阀43b、43c成为全闭。
另外,CPU110a对所有的室内机8a~8d进行指示以使其停止运转。接收到停止指示的室内机8a~8d的控制单元800a~800d所具有的CPU810a~810d使室内膨胀阀82a~82d成为全闭,并且使室内风扇85a~85d停止。另外,CPU810a~810d参照在存储部820a~820d中存储的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停止时”的项目,对与室内机8a~8d相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的各阀进行操作。
具体地说,分别使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1分流管91a~91d、第2分流管92a~92d及第3分流管93a~93d,并且使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4分流管94a~94d。
通过上述说明的室外机2a~2c、室内机8a~8d及切换单元6a~6d中的各种阀的操作,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空调装置1停止运转时,由于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因此在切换单元6a~6d中,连接点Pa~Pd和连接点Sa~Sd成为由旁路管96a~96d和第4分流管94a~94d连通的状态。另外,连接点Sa~Sd和连接点Ta~Td成为由第4分流管94a~94d和第5分流管95a~95d连通的状态。
由此,切换单元6a~6d的连接点Pa~Pd处的冷媒压力逐渐下降(降压),连接点Pa~Pd处的冷媒压力和连接点Ta~Td处的冷媒压力的压力差逐渐减小,即,第1开闭单元61a~61d的两端的压力差变小。另外,连接点Sa~Sd处的冷媒压力逐渐上升(升压),连接点Sa~Sd处的冷媒压力和连接点Ta~Td处的冷媒压力的压力差逐渐减小,即,第2开闭单元62a~62d的两端的压力差变小。
另一方面,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则CPU110a开始计时,对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测。在控制单元100a的存储部120a中,所上述所示,预先存储下述规定时间,即,在仅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空调装置1停止的状态下,直至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2开闭单元62a~62d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0.3MPa)所需的时间(例如1小时),CPU110a判断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使空调装置1再起动时的均压处理不同。
此外,上述规定值,预先通过试验等而求出,是下面所述的压力差,即,如果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2开闭单元62a~62d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则可以确认不会产生因冷媒急速流过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2开闭单元62a~62d而引起的噪音。另外,上述规定时间也预先通过试验等而求出,是在仅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的状态下,第1开闭单元61a~61d及第2开闭单元62a~62d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所需的时间。
下面,区分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的情况及小于规定时间的情况,对空调装置1开始运转时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的情况)
空调装置1利用图1所示的冷媒回路进行暖气主体运转,例如,利用由使用者进行的定时器设定,室内机8a~8d同时停止的停止时刻设定为21时,利用使用者的运转开始指示,室内机8a在次日的8时进行暖气运转。如果到达21时,则CPU110a对室内机8a~8d及室外机2b、2c进行指示,使其停止运转,并且使压缩机21a停止,使室外膨胀阀43a成为全闭。
接收到停止指示的室外机2b、2c的CPU110b、110c使各自的压缩机21b、21c停止,并且使室外膨胀阀43b、43c成为全闭,向室外机2a通知停止运转。另外,接收到停止指示的室内机8a~8d使室内膨胀阀82a~82d成为全闭,并且在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中,分别使第1开闭单元61a~61d、第2开闭单元62a~62d及第3开闭单元63a~63d关闭,使第4开闭单元64a~64d打开。
通过上述说明的室外机2a~2c、室内机8a~8d及切换单元6a~6d中的各种阀的操作,停止运转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CPU110a对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测,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1小时),则将包含该情况的信号(下面记载为经过时间信号)经由通信部130a向室内机8a~8d发送。
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在次日8时接收到由使用者进行的暖气运转的开始指示的室内机8a的CPU810a,确认是否在停止中经由通信部830a从室外机2a的CPU110a接收了经过时间信号。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1小时),因此接收了经过时间信号。
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则对应的切换单元6a的第1开闭单元61a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即使使第1开闭单元61a打开而立即开始暖气运转,在切换单元6a中也不会产生噪音。因此,如果接收了使用者的运转开始指示,则CPU810a不进行均压处理控制,直接进行下面说明的暖气运转的开始准备。
CPU810a参照在存储部820a中存储的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暖气运转中的“通常时”的项目,使对应的切换单元6a的第1开闭单元61a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1分流管91a,并且使第3开闭单元63a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3分流管93a。另外,使第2开闭单元62a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2分流管92a,并且使第4开闭单元64a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4分流管94a、94b。另外,CPU810a使室内膨胀阀82a成为与所要求的暖气能力相对应的开度(即,成为图1所示的室内机8a及切换单元6a的冷媒回路的状态)。
完成暖气运转的开始准备的CPU810a,将运转开始信号经由通信部830a向室外机2a发送,并且使室内风扇85a以规定的转速起动。
经由通信部130a从室内机8a接收了运转开始信号的CPU110a,使室外膨胀阀43a成为与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相对应的规定开度,使压缩机21a及室外风扇24a以规定的转速起动。另外,CPU110a根据室内机8a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确定运转的室外机的台数。
如上述说明所示,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开始运转的室内机8a~8d的CPU810a~810d,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通常时”的项目,对相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的各开闭单元进行操作,立即开始空调运转。因此,不进行不必要的均压处理控制,可以缩短直至室内机8a~8d开始运转的时间,不会破坏使用者的舒适性。
(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
与上述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的情况相同地,空调装置1利用图1所示的冷媒回路进行暖气主体运转,例如,利用由使用者进行的定时器设定,室内机8a~8d同时停止的停止时刻设定为21时,利用使用者的运转开始指示,室内机8a在21时30分开始暖气运转。如果到达21时,则CPU110a对其他室外机2b、2c及室内机8a~8d进行指示,通过室外机2a~2c、室内机8a~8d及切换单元6a~6d中的各种阀的操作,使停止运转时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CPU110a对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测,并且,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到达规定时间(1小时)之前的21时30分,接收到由使用者进行的暖气运转开始指示的室内机8a的CPU810a,确认是否在停止中经由通信部830a从室外机2a的CPU110a接收了经过时间信号。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30分钟)未到达规定时间,CPU110a不发送经过时间信号。
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未到达规定时间,则担心对应的切换单元6a的第1开闭单元61a的两端的压力差超过规定值,如果使第1开闭单元61a打开而立即开始暖气运转,则担心在切换单元6a中产生噪音。因此,如果接收了使用者的运转开始指示,则CPU810a在进行下面说明的切换单元6a中的均压处理控制后,进行暖气运转的开始准备。
CPU810a参照在存储部820a中存储的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暖气运转中的“升压时”的项目,执行下述的升压处理控制,即,使对应的切换单元6a的第1开闭单元61a、第2开闭单元62a及第4开闭单元64a关闭,从而成为冷媒不流过第1分流管91a、第2分流管92a和第4分流管94a的状态,并且使第3开闭单元63a打开,从而成为冷媒仅流过第3分流管93a的状态。
通过上述说明的切换单元6a的各开闭单元的操作,进行升压处理控制时的切换单元6a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此外,在图5中,对于停止的室外机2a~2c、室内机8b~8d及切换单元6b~6d,与图4所示的状态相同。
CPU810a对开始上述升压处理控制后的控制时间进行计测,如果控制时间大于或等于均压时间(例如10分钟),则停止升压处理控制而进行暖气运转的开始准备。CPU810a参照在存储部820a中存储的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暖气运转中的“通常时”的项目,使对应的切换单元6a的第1开闭单元61a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1分流管91a,并且使第3开闭单元63a打开,从而使冷媒流过第3分流管93a。另外,使第2开闭单元62a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2分流管92a,并且使第4开闭单元64a关闭,从而使冷媒不流过第4分流管94a、94b。另外,CPU810a使室内膨胀阀82a成为与所要求的暖气能力相对应的开度(即,成为图1所示的室内机8a及切换单元6a的冷媒回路的状态)。
完成暖气运转的开始准备的CPU810a,将运转开始信号经由通信部830a向室外机2a发送,并且使室内风扇85a以规定的转速起动。
经由通信部130a从室内机8a接收了运转开始信号的CPU110a,使室外膨胀阀43a成为与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相对应的规定开度,使压缩机21a及室外风扇24a以规定的转速起动。另外,CPU110a根据室内机8a所要求的运转能力,确定运转的室外机的台数。
如上述说明所示,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由于开始运转的室内机8a~8d的CPU810a~810d,参照切换单元动作表200的“升压时”及“降压时”的项目,在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中进行均压处理控制,因此可以抑制因第1开闭单元61a、61b及第2开闭单元62c、62d的两端的压力差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此外,在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对某台室内机8a~8d由使用者指示运转开始,在切换单元6a~6d中进行均压处理控制的中途,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则CPU110a经由通信部130a向室内机8a~8d发送经过时间信号,经由通信部830a~830d接收到经过时间信号的室内机8a~8d的CPU810a~810d,中止正在执行的均压处理控制,开始运转准备。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则由于第1开闭单元61a、61b的两端的压力差或第2开闭单元62c、62d的两端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因此在规定时间经过后,无需进行均压处理控制。如果在均压处理控制中经过规定时间,则由于立即开始室内机8a~8d的运转,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不必要的均压处理控制的执行而引起的室内机8a~8d运转开始的延迟。
下面,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在空调装置1中从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的状态开始运转时的处理流程,(A)表示作为主机的室外机2a的CPU110a对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的时间时进行计测的处理流程,(B)表示室内机8a~8d的CPU810a~810d开始运转准备时的处理流程。在每个流程图中,ST均表示步骤,其后续数字均表示步骤序号。此外,在图6中,以与本发明有关的处理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例如与使用者指示的设定温度及风量等运转条件对应的冷媒回路的控制等与空调运转有关的一般的处理流程,省略说明。
首先,使用图(A)对在CPU110a中的处理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正在进行空调运转时,CPU110a判断所有的压缩机21a~21c是否停止(ST1)。如果不是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ST1—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1。
如果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ST1—是),则CPU110a开始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的计测(ST2)。然后,CPU110a判断是否从室内机8a~8d接收到运转开始信号(ST3)。
如果接收到运转开始信号(ST3—是),则CPU110a中止经过时间的计测,将经过时间清零(ST6),使处理返回至ST1中。如果未接收到运转开始信号(ST3—否),则CPU110a判断所有的压缩机21a~21c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是否成为规定时间(ST4)。
如果未成为规定时间(ST4—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3。如果成为规定时间(ST4—是),则CPU110a向各室内机8a~8d发送经过时间信号(ST5),结束处理。
下面,使用图6(B)对在CPU810a~810d中的处理进行说明。CPU810a~810d将进行均压处理控制的时间即在后述的ST15中计测的控制时间清零(ST11)。然后,CPU810a~810d根据由定时器设定得到的运转开始或由使用者的遥控得到的指示,判断是否存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开始指示(ST12)。如果没有运转开始指示(ST12—否),则CPU810a~810d使处理返回至ST12。
如果具有运转开始指示(ST12—是),则CPU810a~810d判断是否从室外机2a接收了经过时间信号(ST13)。如果接收了经过时间信号(ST13—是),则CPU810a~810d使处理前进至ST17。如果未接收经过时间信号(ST13—否),则CPU810a~810d在对应的切换单元6a~6d中执行均压处理控制(ST14)。
然后,CPU810a~810d开始控制时间的计测(ST15),判断控制时间是否成为规定时间(ST16)。如果未成为规定时间(ST16—否),则CPU810a~810d使处理返回至ST13。此外,在使处理返回至ST13时接收到经过时间信号的情况下(ST—是),则CPU810a~810d中止在ST14中执行的均压处理控制,使处理前进至ST17。
如果成为规定时间(ST16—是),则CPU810a~810d进行运转开始准备(ST17)。然后,CPU810a~810d向室外机2a通知运转开始准备已完成,结束处理。
如上述说明所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如果所有的压缩机停止后的时间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则不进行均压处理。另外,在进行均压处理时,如果所有的压缩机停止后的时间成为规定时间,则中止均压处理。因此,在所有的压缩机停止时开始室内机的运转的情部下,不进行不必要的均压处理,从而可以缩短直至室内机开始运转的时间,不会破坏使用者的舒适性。

Claims (2)

1.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
至少一台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检测外界气温的外界气温检测单元;
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机减压单元;以及
多个切换单元,其与多台前述室内机相对应而设置,对前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
前述室外机和多个前述切换单元由高压气管及低压气管连接,多台前述室内机由液管与至少一台前述室外机连接,相对应的多台前述室内机和多个前述切换单元由冷媒配管连接,
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换单元具有均压单元,其根据所对应的前述室内机的指示,进行使该室内机所具有的前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冷媒压力升压或降压的均压处理,
多台前述室内机的各室内机在没有接收经过规定时间的指示的状态下,向相对应的前述切换单元发出进行前述均压处理的指示,并且,多台前述室内机的各室内机在接收了经过规定时间的指示的状态下,不向相对应的前述切换单元发出进行前述均压处理的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台前述室内机在向相对应的前述切换单元发出进行前述均压处理的指示之后,接收了经过前述规定时间的前述指示的状态下,向相对应的前述切换单元发出中止前述均压处理的指示。
CN201210505319.0A 2012-03-01 2012-11-30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3292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5431 2012-03-01
JP2012045431A JP2013181695A (ja) 2012-03-01 2012-03-01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2511A CN103292511A (zh) 2013-09-11
CN103292511B true CN103292511B (zh) 2016-05-25

Family

ID=4755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5319.0A Active CN103292511B (zh) 2012-03-01 2012-11-30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8209B2 (zh)
EP (1) EP2634510B1 (zh)
JP (1) JP2013181695A (zh)
CN (1) CN103292511B (zh)
AU (1) AU2013200695B2 (zh)
ES (1) ES2831051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2970B1 (en) * 2011-12-09 2018-10-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751355B1 (ja) * 2014-01-31 2015-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10451324B2 (en) * 2014-05-30 201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748239B (zh) * 2015-03-31 2017-10-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DK3332181T3 (da) 2015-08-03 2021-10-25 Carrier Corp Kølesystem og driftsfremgangsmåde
WO2017203706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2572079B1 (ko) * 2017-01-10 2023-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조 장치, 공조 장치의 제어 장치 및 공조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WO2023119346A1 (zh) * 2021-12-20 2023-06-29
CN114857662B (zh) * 2022-05-05 2023-08-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0831A (en) * 1988-02-09 1989-10-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system with oil level control for parallel operated compressor therein
US5490399A (en) * 1993-03-08 1996-02-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707201A (zh) * 2004-06-10 2005-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及在空调器中执行油平衡操作的方法
US7937960B2 (en) * 2005-05-30 2011-05-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Humidity controller utilizing the pressure differential sensors for varying the compressor capac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3275A (ja) * 1992-01-28 1993-08-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89778A (ja) * 1996-09-10 1998-04-10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KR101003356B1 (ko) * 2003-10-21 2010-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5140444A (ja) * 2003-11-07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82675B2 (ja) * 2004-06-30 2010-06-1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装置の切換ユニット
JP3984250B2 (ja) * 2004-09-27 2007-10-0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JP4284290B2 (ja) * 2005-03-24 2009-06-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2010164270A (ja) * 2009-01-19 2010-07-29 Panasonic Corp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JP5521709B2 (ja) * 2010-03-31 2014-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101452767B1 (ko) * 2010-04-01 2014-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의 오일 레벨 감지수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0831A (en) * 1988-02-09 1989-10-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system with oil level control for parallel operated compressor therein
US5490399A (en) * 1993-03-08 1996-02-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707201A (zh) * 2004-06-10 2005-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及在空调器中执行油平衡操作的方法
US7937960B2 (en) * 2005-05-30 2011-05-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Humidity controller utilizing the pressure differential sensors for varying the compressor capac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1695A (ja) 2013-09-12
ES2831051T3 (es) 2021-06-07
AU2013200695B2 (en) 2015-10-01
EP2634510A1 (en) 2013-09-04
US20130227978A1 (en) 2013-09-05
CN103292511A (zh) 2013-09-11
AU2013200695A1 (en) 2013-09-19
US10088209B2 (en) 2018-10-02
EP2634510B1 (en)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2511B (zh) 空调装置
CN103032982A (zh) 空调装置
WO2006103815A1 (ja) 給湯機
KR20080001308A (ko)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의 제상운전 방법
JP201050613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停止運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H08189713A (ja) 二元冷凍装置
JP2007085673A (ja) 空調システムのアドレス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20399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상운전방법
JP2005214575A (ja) 冷凍装置
CN10108635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407334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09170828A (ja)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機の油回収制御装置
KR10161131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JP201219795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249099B2 (ja) 二本以上のバイパスラインを持つ多室型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バイパス量制御方法
JP2597634Y2 (ja) 多室空調型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均圧装置
JP200134959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H0498050A (ja)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09024965A (ja) 空気調和機
JP477884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685916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399834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2140572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JP2001280768A (ja) 冷凍装置
JPH07120092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