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5778B -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5778B
CN103265778B CN201310161686.8A CN201310161686A CN103265778B CN 103265778 B CN103265778 B CN 103265778B CN 201310161686 A CN201310161686 A CN 201310161686A CN 103265778 B CN103265778 B CN 103265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resin
agent
coupling agent
hydroxy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16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5778A (zh
Inventor
金闯
杨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16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5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5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5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5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5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根据ASTMD1238、并且在230℃、2.16千克负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MFR为2~30克/10分钟,熔点为150~170℃,结晶度为29~40%;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含氟树脂65~73%;增塑剂2~5%;稳定剂0.5~1.5%;偶联剂2~4%;抗氧化剂1~3%;填充剂20~25%;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丁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剂为石英粉末、云母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制备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的融熔流动指数范围为2~30克,熔点范围为150℃~170℃,结晶度范围为29%~40%。本发明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可以挤出成膜和吹塑成膜。

Description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背景技术
能源关系到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出于对化石能源枯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等的担忧,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等优点,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对象。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
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增长,但也存在诸如盲目投资、恶性竞争、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技术的持续改进和突破,中国光伏产业正摆脱其高能耗、高污染的形象,展露出较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3月,中国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所有投标都低于2元/KWh,最低标0.69元/KWh,次低标1.09元/KWh,这说明中国光伏企业已具有相当的价格承受能力和竞争力,在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方面很可能走在全球前列。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一般是由玻璃、硅片和背膜组成,通过EVA胶膜封装在一起。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主要包括玻璃、EVA胶膜、边框、背膜、接线盒、硅胶等,目前除背膜以外的其他封装材料均已在中国光伏产业实现高度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太阳电池组件单位发电功率的制造成本。
但是,背膜作为一类重要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其技术门槛要求相当高,加之相关原材料长期受到国外氟化工巨头的专利技术制约,时至今日其国产化程度仍极低,造成现在国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商所采用的背膜大多为国外进口产品,价格较高且供货期不能保证。因此,从降低太阳电池组件单位发电功率的制造成本角度来讲,背膜国产化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
背膜是用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一种保护性材料,作用是保护硅片在野外恶劣环境下二十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都能正常工作。尽管国内已有少量厂家开始研发和销售,但质量和数量均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太阳能电池背膜的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在PET基材表面涂覆含氟树脂,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这种产品还远未得到市场认可。另一种是在PET基材两面复合含氟材料薄膜的结构,目前该类背膜被绝大多数厂家采用,制造这种结构的复合膜,其关键技术在于复合胶粘剂的性能及氟膜与PET的粘接复合工艺。现在国内外背膜制造商均采用聚氨酯类的胶粘剂,复合工艺是通过涂布复合机械,以复合胶粘剂为粘接材料,将PET和氟膜等材料复合在一起。
但是,国内没有厂家生产这种含氟薄膜,国外少数厂家生产的产品控制了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
李超等人在申请号为201010101879.0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PVDF有机聚合物薄膜电容器,该器件结构包括:一衬底;一金属底电极;该金属底电极生长在衬底上;一介电绝缘层,该介电绝缘层为孔型,将部分金属底电极包裹起来;一有机聚合物薄膜,该有机聚合物薄膜生长在介电绝缘层开孔处,面积略大于开孔面积;一金属上电极,该金属上电极生长在有机聚合物薄膜上;一包裹电极,该包裹电极生长在金属上电极上,将有机聚合物薄膜与金属上电极包裹起来。本发明的器件结构利用介电层隔离上下电极,并利用上电极作为PVDF薄膜光刻掩膜,最终利用包裹电极将PVDF有机聚合物薄膜侧面保护起来,方便后续传统工艺的实施,使其可与其他器件集成制备,不受传统工艺的限制。
G·S·奥布里恩等人在申请号为200880117431.9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基于PVDF的柔性上光薄膜的光伏打模块,具体涉及具有一个聚偏二氟乙烯(PVDF)上光层的那些模块。这种PVDF层可以是一个单层或者一种多层的结构。
龚福根等人在申请号为201010145240.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PVDF的多层共密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制备方法采用高中低熔体长度的互溶共混技术,经过混流共挤制成改性的含PVDF材料树脂;利用多层氟材料的多层共密合技术,经拉伸工艺成型,得到这种基于PVDF的多层共密合薄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对PVDF材料进行互溶共混改性,开发出具有良好柔性和高强度的基于PVDF的多层共密合薄膜,增加了加工制膜过程中的流动性和材料的氟含量,提升薄膜的可加工性和耐候性能。
A·博内、F·博姆和K·卢瓦延等人在专利号为03178633.2中国发明专利的中公开了一种可与PVDF共挤出的组合物,包含20至40份PVDF、40至60份PMMA、5至18份丙烯酸系弹性体、1至4份UV吸收剂,总量为100份。本发明还涉及共挤出薄膜,它由上述共挤出的组合物层(也称为粘合层)和PVDF基层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PVDF层为两层的形式。本发明还涉及被覆有此薄膜的基材。
A·博内等人在专利号为200510060094.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与PVDF共挤出且在应力下没有发白现象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30-50份PVDF;70-50份共聚物(A),它含有以重量计对于10-50%(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别为90-5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该烷基有2-24个碳原子;1-4份UV吸收剂;总量是100份。本发明还涉及下述组分的共挤出薄膜:一层上述可共挤出组合物(也称之粘合剂层),它直接与下面的层连接,一层PVDF基层,它含有对于50-0份PMMA分别为50-100份PVDF作为主组分(简化起见,这层也称之“PVDF层”)。这些薄膜的机械强度足以允许人们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和将它们用作可见光透明而UV辐射不透明的涂层。这种粘合剂层组合物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软的丙烯酸酯共聚合能得到一种粘结剂配方,这种配方兼顾了薄膜透明性、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以及受到严重变形时不发白这几个性能。
党智敏等人在申请号为200910089267.1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储能密度全有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薄膜由基体聚偏氟乙烯(PVDF)和填料导电聚苯胺(PANI)组成;复合薄膜中,PVDF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95~99%,PANI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1~5%。本发明通过将PANI粉末、PVDF和溶剂DMF混合后,球磨12±1h,将所得前躯体溶液在玻璃板上涂膜后,于60±1℃干燥2±0.1h,得到厚度为25~30μm的高储能密度全有机复合薄膜。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耐压强度和储能密度。
U·那姆里克等人在专利号为99814998.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含由氟聚合物和聚丙烯酸酯的薄膜的层的薄膜的制备工艺,其中首先制备含有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聚合物的混合物,并将此混合物构成型为薄膜,这里是通过将混合物在温度≤100℃,优选≤70℃的辊上挤出而成,其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低于混合物的凝胶形成温度,挤出过程中进入喷嘴前安装过滤器,保持喷嘴温度高于进入喷嘴过程中物料的温度,但低于混合物的凝胶温度。本发明的工艺可制备特别是具有高表面光泽和低浊度的PVDF/PMMA薄膜,而不必使用溶剂或载体薄膜。
鲁道荣等人在专利号为200910145050.8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聚合物PVDF或P(VDF-HFP)与增塑剂PC和DMC按1:2~4:2~4的质量比混合后加入10~20%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的纳米ZnO或/和四方晶系锐钛矿结构的纳米TiO2粉体搅拌均匀后,然后加入2.5~5.5倍量(聚合物质量+增塑剂质量+纳米光催化剂质量)的丙酮或乙腈,充分搅拌得到均一粘稠的悬浮液,最后将悬浮液浇注在载玻片上自然流延成型,静置、固化、干燥、冷却后自载玻片上揭下,薄膜厚约为0.12~0.16mm。本薄膜均匀一致,机械性能良好,可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且可反复使用。
王易帆等人在专利号为97193080.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度多孔的聚偏二氟乙烯膜该膜是用浇铸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合物溶液和/或分散体而形成的。按照本发明方法形成的膜都是高度多孔的。本申请公开了内部各向同性膜和高度不对称的PVDF膜。本发明的膜可作为多种微量过滤膜和超薄膜的应用。
邓元等人在专利号为200810240055.4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介电复合材料由BaTIO3、Al粉和PVDF组成,其中BaTIO3体积分数为20%,金属Al粉体积分数:5%~25%,其余为PVDF基体。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原材料Al,BaTIO3,PVDF;把PVDF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形成透明溶液;把BaTIO3和Al粉加入上述溶液中,超声振荡使Al粉,BaTIO3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将悬浮液倒入表面皿,并置于烘箱烘干,即得到介电薄膜;最后将介电薄膜热压成片,测试其介电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平郑骅等人在专利号为200610026461.1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的方法。该方法是把共混和表面接枝技术相结合,先将PVDF同另一种光敏性聚合物共混并制成微孔膜或致密膜,然后采用表面接枝方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制得的改性膜既保持了聚偏氟乙烯微孔膜所具有的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又使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有较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根据ASTMD1238、并且在230℃、2.16千克负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MFR为2~30克/10分钟,熔点为150~170℃,结晶度为29~40%;
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含氟树脂65~73%;
增塑剂2~5%;
稳定剂0.5~1.5%;
偶联剂2~4%;
抗氧化剂1~3%;
填充剂20~25%;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丁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为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UV325、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特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1,1-二甲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此钛酸酯偶联剂通式:ROO(4-n)Ti(OX-R’Y)n(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所述填充剂为石英粉末、云母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结晶与非晶在体积分数大小的直观数值。IUPAC(1988)推荐用фc,a表示体积分数结晶度,计算公式为:фc,a=фc/ф×100%;式中,фc、фa和ф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非结晶部分和总的体积。
2、上述方案中,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含氟树脂70%;
增塑剂2%;
稳定剂1%;
偶联剂2%;
抗氧化剂3%;
填充剂22%。
3、上述方案中,所述改性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含氟树脂69%;
增塑剂5%;
稳定剂1%;
偶联剂4%;
抗氧化剂1%;
填充剂20%;
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TC-114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2:1的质量比例混合。
4、上述方案中,所述抗氧化剂为2,6-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264)、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抗氧剂-1076)、亚磷酸三苯酯(TPP)、亚磷酸三壬基苯酯(TNP)中的至少一种。
5、上述方案中,所述含氟树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氯代三氟乙烯(PCTFE)、聚氟乙烯(PVF)、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和氯代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中的至少一种。在外户外建筑材料中,含氟材料被公认为是最好的超耐候材料之一,很多顶级写字楼,豪华商业建筑,大型机场,重污染环境等,以及各地的地标性建筑都选用含氟涂料来装饰防护,这都取决于含氟树脂的超耐候性能,同时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和耐冲击强度,优良的耐磨性,刚度和柔韧性;很好的热稳定性;极好的耐紫外线和核辐射;很好的电性能和阻燃性能;耐化学性能、耐渗透性极佳;极高的纯度、耐霉菌性能登,而树脂的优越性能又与其自身的结构和特性相关。
但是,含氟树脂的加工性能却不好,必须要进行改性。改性的一个方法是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次价健,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模量、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它们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外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但是,加入的增塑剂必须是可以与含氟树脂具有相容性,或可以生成分子间氢键的添加剂,才能真正起到增塑的效果。
6、上述方案中,所述稳定剂的解释如下:
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320),英文名称2-(2H-benzotriazol-2-yl)-4,6-di-tert-butylphenol,中文别名:2-(2H)-苯并三氮唑-2-基)-4,6-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2-(2氢-苯骈三唑-2-基)-4,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2-(2'-羟基-5'-(2,4-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2H-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2H-苯并三唑。CASNo.:3846-71-7;分子式:C20H25N3O;分子量:323.432。
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326);英文名称:2-tert-butyl-6-(5-chloro-2H-benzotriazol-2-yl)-4-methylphenol,别名:布美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CASNo.:3896-11-5;分子式:C17H18ClN3O;分子量:315.7973。
2-(2'-羟基-3',5'-二特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327)英文名称:2,4-di-tert-butyl-6-(5-chlorobenzotriazol-2-yl)phenol,中文别名: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代苯并三唑-2-基)苯酚。CASNo.:3864-99-1;分子式:C20H24ClN3O;分子量:357.8771。
2-[2-羟基-3,5-二(1,1-二甲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328),英文名称2-(2H-benzotriazol-2-yl)-4,6-di-tert-pentylphenol,中文别名: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骈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328;紫外吸收剂-328;紫外吸收剂328;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CASNo.:25973-55-1;分子式:C22H29N3O;分子量:351.4852。
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紫外线吸收剂UV292),英文名称:Bis(1,2,2,6,6-pentamethyl-4-piperidyl)sebacate,中文别名:光稳定剂Tinuvin292;光稳定剂GW-508;光稳定剂ZX-818;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CASNo.:41556-26-7;分子式:C30H54N2O4;分子量:506.7619。
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紫外线吸收剂UV770),英文名称:Bis(2,2,6,6-tetramethyl-4-piperidinyl)sebacate中文别名:受阻胺770;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光稳定剂GW-480;光稳定剂HA-10;光稳定剂ZX-70;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醇)葵二酸酯;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哌啶基)酯;受阻胺光稳定剂770;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CASNo.:52829-07-9;分子式:C28H50N2O4;分子量:478.7087。
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UV531),英文名称:2-hydroxy-4-(octyloxy)benzophenone,中文别名:[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基酮;2-羟基-4-正辛氧基苯甲酮;二苯酮-12;苯甲酮-12;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苯并苯酮;BP-12;二苯甲酮-12。CASNo.:1843-05-6;分子式:C21H26O3;分子量:326.4293
聚氯代三氟乙烯,又名聚三氟氯乙烯,polytrifluorochloroethylene;PTFCE,由三氟氯乙烯经聚合而成;聚氟乙烯;polyvinylfluoride,由氟乙烯聚合而成。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又名氟塑料46、聚全氟乙烯-丙烯树脂,由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得到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copolymer。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又名氟树脂40,是由乙烯和四氟乙烯以1:1(mol)组成的,由乙烯和四氟乙烯交替链节的共聚物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copolymer,ETFE。氯代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又名氟树脂、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30;ethylene-chlorotrifluoroethylenecopolymer。
7、上述方案中,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是70年代后期由美国肯利奇石油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偶联剂。对于热塑型聚合物和干燥的填料,有良好的偶联效果;这类偶联剂可用通式:ROO(4-n)Ti(OX-R’Y)n(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这些基团很重要,决定钛酸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磺酸基赋予有机物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酰氧基有阻燃,防锈,和增强粘接的性能。具体可以使用钛酸四丁酯酸酯偶联剂TC-F、钛酸酯偶联剂TC-2、钛酸酯偶联剂TC-27、钛酸酯偶联剂TC-114、钛酸酯偶联剂TC-3、钛酸酯偶联剂TC-9、钛酸酯偶联剂TC-WT、钛酸酯偶联剂TC-70、钛酸酯偶联剂TC-101、钛酸酯偶联剂TC-201、钛酸酯偶联剂TC-TTS、钛酸酯偶联剂TC-130、钛酸酯偶联剂TC-131、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三油酰基钛酸异丙酯。所述硅烷偶联剂可以为:KH-560、KH-550、KH-602、KH-570、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者A-17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没有改性的含氟树脂在热加工时,容易受热分解变黄,并产生有毒的氟化氢气体。因此,不能直接进行挤出成膜和吹塑成膜等加工。本发明将没有改性的含氟树脂的进行改性,加入抗氧剂提高含氟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入光稳定剂提高含氟树脂的光稳定性,加入可以产生分子间氢键的增塑剂以降低含氟树脂的熔点,适当降低其结晶度,以改变含氟树脂的热加工特性。从而,制备可以挤出成膜和吹塑成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本发明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可以挤出或吹塑成膜,再与PET薄膜复合就可以用作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背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制备的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融熔流动指数范围为2~30克,熔点范围为150℃~170℃,结晶度范围为29%~40%。、可以挤出或吹塑成膜,再与PET薄膜复合就可以用作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背膜。
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的制备方法,是将按比例准备的原料投入混合料槽中,开动变速搅拌机,逐渐升速到200转/分,连续搅拌0.5至1小时后,待进入挤出造粒。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变速搅拌机可以用高剪切分散机,砂磨机,球磨机,三辊机等代替。本发明使用的变速搅拌分散机,使用锯齿型叶轮,在叶轮的边缘上交替弯屈齿型,倾斜角为沿切线方向成20°~40°角度,每个齿的外缘面可产生强大冲击作用。齿外缘面推动物体向外流动,形成循环与剪切力。
本发明中使用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是TSE-40B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主要技术参数:
1、螺杆直径:Ф41mm。
2、主机长径比:L/D=36:1。
3、筒体总长:1440mm,共九节。
4、螺杆、机筒材质:特制耐腐耐磨材料。
5、主电机功率:30kw(交流电机)。
6、主机螺杆转速:60-600rpm。
7、主机加热功率:~20kw。
8、总装机功率:~60kw。
本发明中使用的吹塑成膜机是SJ-65-1500吹膜机件。主要技术参数:温度梯度140℃、160℃、170℃、180℃。主机功率12.9Kw。牵引功率16.5Kw。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包括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颗粒分散剂,抗氧剂等均是常规使用的,可以从市场购得。在本发明中,如非特指,所有的量、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将70份的聚偏二氟乙烯、2份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份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份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3份2,6-叔丁基-4-甲基苯酚、22份无机粉末填充剂石英粉末,分别投入料槽里,开动高速剪切搅拌机,转速逐渐加速到200转/min,连续搅拌0.5,静止待用。将混合完成的物料投入TSE-40B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进料口;温度梯度的温度有:140、150、160、170、170、170、180℃;物料经过高温和双螺杆剪切融熔后被挤出,再经过冷却水中降温冷却,吹风干燥后,切割造粒即获得改性含氟树脂切片。
实施例二: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将聚氟乙烯、69份;作为增塑剂的环丁砜、5份;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份;由钛酸酯偶联剂TC-114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A-151)按照2: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的偶联剂、4份;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1份;无机粉末填充剂云母石粉、20份,分别投入料槽里,开动高速剪切搅拌机,转速逐渐加速到200转/min,连续搅拌0.5,静止待用。将混合完成的物料投入TSE-40B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进料口;温度梯度为:140、150、160、170、170、170、180℃;物料经过高温和双螺杆剪切融熔后被挤出,再经过冷却水中降温冷却,吹风干燥后,切割造粒即获得改性含氟树脂切片。
得到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根据ASTMD1238、并且在230℃、2.16千克负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MFR为2~30克/10分钟,熔点为150~170℃,结晶度为29~4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树脂切片根据ASTMD1238、并且在230℃、2.16千克负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MFR为2~30克/10分钟,熔点为150~170℃,结晶度为29~40%;
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含氟树脂70%,
增塑剂2%,
稳定剂1%,
偶联剂2%,
抗氧化剂3%,
填充剂22%;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丁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为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UV325、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特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1,1-二甲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剂为石英粉末、云母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含氟树脂切片的原料配方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材料组成:
含氟树脂69%,
增塑剂5%,
稳定剂1%,
偶联剂4%,
抗氧化剂1%;
填充剂20%;
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TC-114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2:1的质量比例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2,6-叔丁基-4-甲基苯酚、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亚磷酸三壬基苯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树脂为聚偏二氟乙烯、聚氯代三氟乙烯、聚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CN201310161686.8A 2011-09-01 2011-09-01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Active CN103265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1686.8A CN103265778B (zh) 2011-09-01 2011-09-01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1686.8A CN103265778B (zh) 2011-09-01 2011-09-01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CN 201110256163 CN102391596B (zh) 2011-09-01 2011-09-01 一种用于制备太阳能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6163 Division CN102391596B (zh) 2011-09-01 2011-09-01 一种用于制备太阳能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5778A CN103265778A (zh) 2013-08-28
CN103265778B true CN103265778B (zh) 2016-03-02

Family

ID=4585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6163 Active CN102391596B (zh) 2011-09-01 2011-09-01 一种用于制备太阳能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10161686.8A Active CN103265778B (zh) 2011-09-01 2011-09-01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CN201310161690.4A Active CN103265779B (zh) 2011-09-01 2011-09-01 用于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6163 Active CN102391596B (zh) 2011-09-01 2011-09-01 一种用于制备太阳能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1690.4A Active CN103265779B (zh) 2011-09-01 2011-09-01 用于光伏背膜的改性含氟树脂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2391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9966A1 (ja) * 2015-03-02 2016-09-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粉体塗料用組成物、粉体塗料および塗装物品
WO2016143549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重合体組成物、重合体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
CN104893188B (zh) * 2015-04-22 2018-10-19 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光泽度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638A (zh) * 2015-09-28 2015-12-02 无锡贺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高韧性塑料制品
CN105111639A (zh) * 2015-09-28 2015-12-02 无锡贺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新型塑料制品
CN105428444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常熟高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型光伏组件
CN106317710B (zh) * 2016-08-15 2018-09-14 苏州扬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抗刮船舶装饰用磨砂覆膜板
CN107383798A (zh) * 2017-07-25 2017-11-24 合肥华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2113926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CN114085478B (zh) * 2021-12-02 2022-09-30 苏州佳尔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背板用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2479A (zh) * 2022-01-28 2022-04-08 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聚偏氟乙烯装饰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680B (zh) * 2022-01-28 2023-09-15 苏州弘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耐侯高截止光伏组件封装用氟塑料薄膜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092A (zh) * 2006-12-21 2009-10-14 纳幕尔杜邦公司 可交联的氟乙烯共聚物涂层薄膜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WO2011071847A2 (en) * 2009-12-07 2011-06-16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Uv blocking fluoropolymer film
CN102134359A (zh) * 2011-01-07 2011-07-27 东华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3210B2 (ja) * 1987-05-12 1997-05-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フイルム
CN1288205C (zh) * 2005-01-06 2006-12-06 武汉大学 一种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77514B (zh) * 2007-11-08 2010-06-09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9695A (zh) * 2008-09-02 2009-02-04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1696309A (zh) * 2009-10-13 2010-04-21 常熟市冠日新材料有限公司 含氟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508563B1 (en) * 2009-11-30 2017-04-26 Denka Company Limit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resin composition, film, back sheet,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2167836B (zh) * 2011-03-01 2012-11-14 宜兴市高拓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092A (zh) * 2006-12-21 2009-10-14 纳幕尔杜邦公司 可交联的氟乙烯共聚物涂层薄膜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WO2011071847A2 (en) * 2009-12-07 2011-06-16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Uv blocking fluoropolymer film
CN102134359A (zh) * 2011-01-07 2011-07-27 东华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1596A (zh) 2012-03-28
CN103265778A (zh) 2013-08-28
CN103265779A (zh) 2013-08-28
CN102391596B (zh) 2013-05-15
CN103265779B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5778B (zh) 太阳能光伏背膜用含氟树脂切片
JP5763548B2 (ja) ポリ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921519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628054B2 (ja) ポリフッ化ビニリデン樹脂組成物、着色樹脂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
CN102336992A (zh) 一种含氟塑料薄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
JP5827255B2 (ja)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432963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用含氟耐候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7907A (zh) 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3613863B (zh) 一种可回收反射隔热阻燃高分子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3799A (zh)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偏氟乙烯合金专用料
CN107204384A (zh) 三层一体化结构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815A (zh) 一种高阻水的耐刮擦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5030A (zh) 用于光伏应用的不含任何丙烯酸类气味的氟化聚合物与氧化锌的膜
CN114752142B (zh) 一种铯化钨体系透明隔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57933A1 (ja)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樹脂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191961A1 (en) Backsheet for a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11234296B (zh) 一种非颜料法多孔高反射隔热降温pvc薄膜及制备方法
JP5840967B2 (ja) 樹脂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
JP2012136019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窓ガラス貼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897318B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光固化氟改性环氧树脂基膜及制备方法
JP5812817B2 (ja)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樹脂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6840873U (zh) 防水卷材
CN110294888A (zh) 一种太阳能锂电池封装用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687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eva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Materials in Radiative Cooling Technolo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23900 Siho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qian, West Ocean West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tick new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215400 Taicang, Suzhou, Taic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West Road, No. 11, No.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05

Address after: 215400 Taicang, Suzhou, Taic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West Road, No. 11, No.

Patentee after: Taicang Stick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223900 Siho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qian, West Ocean West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tick new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