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295B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2295B
CN103262295B CN201180059798.1A CN201180059798A CN103262295B CN 103262295 B CN103262295 B CN 103262295B CN 201180059798 A CN201180059798 A CN 201180059798A CN 103262295 B CN103262295 B CN 103262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member
electrical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harge storage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9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2295A (zh
Inventor
渡边广隆
今井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Kojim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62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2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6Means within the gas flow to guide the flow around one or more cells, e.g. manifolds, baffles or other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包括:多个蓄电元件(10),其沿预定排列方向排齐;分隔部件(40),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一对端板(31),其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夹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并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施加约束力;以及金属连接部件(32),其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被固定到所述一对端板。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保持部(42),所述保持部(42)位于所述蓄电元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且保持所述连接部件。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包括对沿一个方向排齐设置的多个蓄电元件施加约束力的部件。
背景技术
通过沿一个方向排齐多个单体电池形成电池组的技术是公知的。并且,使用约束部件对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施加约束力。约束力是指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排列的方向(下文中称为“排列方向”)将这些单体电池挤压在一起的力。
约束部件包括一对夹着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端板以及固定到该对端板的带(band)。该带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能够通过固定到该对端板的带端部对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施加约束力。
在上述约束部件中,所述带有时由金属形成,以确保对单体电池的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确保该带与单体电池绝缘。更具体地说,优选地在带和单体电池之间设置绝缘部件。然而,当在带与单体电池之间设置绝缘部件时,部件数量最终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包括:多个蓄电元件,其沿预定排列方向排齐;分隔部件,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一对端板,其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夹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并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施加约束力;以及金属连接部件,其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被固定到所述一对端板。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蓄电元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且保持所述连接部件。
在此方面,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隔部件的所述保持部在沿所述连接部件排齐的同时相互接触。并且,所述保持部在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围绕所述连接部件。根据此结构,连接部件的所有表面能够被多个分隔部件的保持部覆盖。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保持部可以以沿着所述连接部件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根据此结构,所述连接部件可以在不增加保持部的尺寸的情况下被覆盖。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保持部可以在面向所述连接部件的内壁表面上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夹着所述连接部件。根据此结构,可相对于连接部件来确定多个保持部的位置。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持部可以各自包括相互啮合的啮合部,并且每个啮合部可以包括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表面。根据此结构,两个保持部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可以抑制诸如水滴的异物进入保持部(即,所述连接部件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用所述保持部和形成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表的壳体来形成用于调节所述蓄电元件的温度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道。可使用气体或流体作为所述热交换介质。可使用空气作为所述气体。热交换介质流动通路可以是用于向蓄电元件提供热交换介质的进气通路,或者可以是在热交换之后用于排放热交换介质的排气通路。根据此结构,通过形成热交换介质的通路,可以省略用于形成热交换介质的通路的腔,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所述分隔部件上设置导向肋(41c),所述导向肋将向所述保持部前进的异物导引离开所述保持部。根据此结构,能够阻止异物到达保持部。两个保持部仅相互接触,因此异物有可能最终进入两个保持部的连接部中。使用导向肋由此能够阻止异物进入。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所述分隔部件中形成排泄孔,所述排泄孔用于将由所述导向肋导引的所述异物排泄到所述分隔部件的外部。根据此结构,可以有效地将异物排放到分隔部件的外部。
在上述结构中,当所述蓄电元件各自包括用于排放在所述蓄电元件内产生的气体的阀门时,可以在所述分隔部件上设置突出到面向所述阀门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阀门的盖。根据此结构,通过使用所述盖,可以保护所述阀门。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盖可以包括远离所述阀门的区域以及朝向所述阀门延伸的末梢部。根据此结构,可通过使所述盖的末梢部朝向所述阀门延伸,确保所述盖与所述阀门之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外观图;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前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的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例的分隔部件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修改例的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又一修改例的分隔部件的前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容纳部(housingportion)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例的容纳部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修改例的容纳部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前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部件的前视图;以及
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L-L截取的电池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1。图1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外观图。在图1中,X轴、Y轴和Z轴相互正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Z轴是对应于垂直方向的轴。对于其他附图而言,X轴、Y轴和Z轴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电池组1可用作本发明的蓄电装置。
电池组1具有多个单体电池10。该多个单体电池10沿X方向排齐。单体电池10的数量可根据电池组1的所需输出等而被适当地设定。可使用诸如镍金属氢化物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的二次电池作为单体电池10。另外,可使用电双层电容器(电容器)替代二次电池。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沿X方向排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多个单体电池10可用于形成单个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可沿X方向排齐。单体电池10可用作本发明的蓄电元件。
如图2所示,每个单体电池10包括电池壳体11和容纳在电池壳体11内的发电元件12。发电元件12是充放电元件。发电元件12可由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设置在正极元件与负极元件之间的隔板(包括电解质溶液)形成。也可以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质溶液。正极元件在集电板的表面上形成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的层。负极元件在集电板的表面上形成包含负极活性材料的层。
正极元件13和负极元件14被设置在电池壳体1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上。正极元件13被电连接到发电元件12的正极元件。负极元件14被电连接到发电元件12的负极元件。
沿X方向排齐设置的多个单体电池10被电气串联连接。更具体地说,一个单体电池10的正极元件13通过汇流条(busbar)而被电连接到另一单体电池10的负极元件14。另外,一个单体电池10的负极元件14通过汇流条而被电连接到另一单体电池10的正极元件13。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两个汇流条模块20将多个单体电池10电连接在一起。每个汇流条模块20具有多个汇流条和支撑所述多个汇流条的树脂板。
沿X方向设置一对端板31,其中在电池组1的两端各放一个端板。沿X方向延伸的带32被固定到一对端板31。带32由金属制成。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带32被设置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上。另外,尽管图1未示出,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下表面上也设置两个带32。在每个带32的两端上设置的固定部32a被固定到端板31。将端板31固定到固定部32a的方法可以是例如使用螺栓紧固。带32可用作本发明的连接部件。
可通过将带32固定到一对端板31,对形成电池组1的多个单体电池10施加约束力。约束力是沿X方向将多个单体电池10挤压在一起的力。通过对单体电池10施加约束力,可以阻止单体电池10膨胀。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上设置两个带32,并且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下表面上设置两个带3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的带32的数量可被适当地设定。也就是说,带32的数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通过将带32固定到端板31的对而向单体电池10施加约束力即可。
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0之间设置分隔部件40。分隔部件40例如可以由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以便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0相互绝缘。
图3是分隔部件40从X方向看去的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分隔部件40具有多个在X方向上突出的肋(rib)41。所述多个肋41被设置于在X方向上面向单体电池10的分隔部件40的内壁表面上。也就是说,所述多个肋41被设置在面向蓄电元件的分隔部件的内壁表面上并且在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上突出。每个肋41沿Z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多个肋沿Y方向排齐。在Z方向(即,垂直方向)上,所述多个肋41中的每个肋的长度小于分隔部件的长度。肋41的末梢(tipend)在X方向上接触单体电池10,以便在分隔部件40与单体电池10之间形成空间S1。空间S1是用于调节单体电池10的温度的空气所流经的空间。空气可以用作本发明的热交换介质。
仅在分隔部件40的一个壁表面上形成肋41。与其上形成有肋41的壁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壁表面由平坦表面形成。换言之,在其中分隔部件40被夹在两个单体电池10之间的结构中,在面向单体电池10中的一个的分隔部件40的壁表面上形成肋41,并且在面向另一单体电池10的分隔部件40的壁表面上不形成肋41。然而,应注意,也可以在面向两个单体电池10的分隔部件40的壁表面上都形成肋。
位于电池组1的X方向上的两端上的单体电池10中的每一者被夹在分隔部件40与端板31之间。在两个端板31中,一个端板31具有对应于肋41的肋。
肋41沿Z方向延伸。用于调节温度的空气(即,温度调节空气)在Z方向上沿着分隔部件40前进。例如,当从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供应温度调节空气时,此空气从分隔部件40的上部朝向分隔部件40的下部前进。当空气流经空间S1时,在空气与单体电池10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调节单体电池10的温度。已调节了温度之后的空气接着被导引到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下表面中设置的排气通路。另一方面,当从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下表面供应温度调节空气时,此空气从分隔部件40的下部朝向分隔部件40的上部前进。已调节了温度之后的空气接着被导引到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中设置的排气通路。
当单体电池10发热时,可通过将用于冷却的空气(即,冷却空气)导引到空间S1中,可以抑制单体电池10的温度升高。另外,当单体电池10过冷时,通过将用于加热的空气(即,加热空气)导引到空间S1中,可以抑制单体电池10的温度降低。将单体电池10的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可以防止单体电池10的输入/输出特性劣化。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被用于调节单体电池10的温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空气以外的气体,或者可以使用液体。如果使用液体,则优选地使用绝缘液体。另外,当使用液体时,液体流经的通路必须被密封。
在分隔部件40的上部上设置两个容纳部42,并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上设置两个容纳部42。容纳部42各自具有空间S2,对应的带32从该空间S2通过(请参见图1)。空间S2以沿着(follow)带32的外形的形状形成。这些容纳部42中的每一者可用作本发明的保持部(retainingportion)。
如图4所示,容纳部42沿X方向延伸。当两个分隔部件40沿X方向排齐时,一个分隔部件40的容纳部42接触另一分隔部件40的容纳部42。将所述多个分隔部件40的容纳部42连接在一起使得沿X方向延伸的带32能够被所述多个容纳部42覆盖。
现在简要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1的制造方法。首先,使单体电池10和分隔部件40交替排列。因此,多个分隔部件40的容纳部42可连接在一起,并且带32可通过连接的多个容纳部42。每个带32的两端从由容纳部42形成的通路突出,因此可通过固定部32a将带32固定到端板31。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覆盖带32的通路可以通过简单地使分隔部分40排齐而形成。另外,可通过由绝缘材料形成的覆盖带32的容纳部42来确保带32的绝缘性。容纳部42是分隔部件40的一部分,因此可通过使带32通过容纳部42,来沿着带32设置所述多个分隔部件40。
另外,如图5所示,可使用容纳部42形成用于移动温度调节空气的通路。在分隔部件40上方设置用于供应温度调节空气的进气通路S3。该进气通路S3沿X方向延伸,并由两个容纳部42和上壳体52形成。上壳体52形成电池组1的外表,并与稍后将描述的下壳体53一起覆盖单体电池10和分隔部件40。上壳体52和下壳体53可由诸如铝的金属制成。在每个容纳部42与上壳体52之间设置密封部件51。
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流经进气通路S3的空气流到在分隔部件40与单体电池10之间形成的空间S1,在那里空气沿肋41流动。流经空间S1的空气流到在分隔部件40下方的排气通路S4。该排气通路S4沿X方向延伸,并由两个容纳部42和下壳体53形成。在每个容纳部42与下壳体53之间设置密封部件51。
使用容纳部42形成进气通路S3和排气通路S4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这转而能够使电池组1更小。在图5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进气通路S3被设置在分隔部件40上方,且排气通路S4被设置在分隔部件40下方,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排气通路S4可被设置在分隔部件40的上方,进气通路S3可被设置在分隔部件40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流动的方向与图5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反。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部42的空间S2在Z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容纳部42的空间S2在Y方向上的长度。本发明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图6所示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容纳部42的空间S2在Y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容纳部42的空间S2在Z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其中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带3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棒(rod)替代带32。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空间S2的容纳部42的内壁表面可以以沿着所述棒的外周的形状形成。空间S2不必以沿着带32的形状形成。也就是说,空间S2可以为任何形状,只要带32能够通过此空间。棒可用作本发明的连接部件。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端部被形成为具有平坦表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容纳部42可以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在图7中,在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一端上形成突出部42a,并且在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另一端上形成凹陷部42b。当分隔部件40中的两个排齐时,一个容纳部42的突出部42a与另一容纳部42的凹陷部42b啮合。突出部42a和凹陷部42b可用作本发明的啮合部。
如果使用图7所示的结构,则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隔部件40可通过将一个容纳部42的突出部42a插入另一容纳部42的凹陷部42b而容易地连接在一起。另外,使用突出部42a和凹陷部42b能够增加两个容纳部42的接触面积。因此,可抑制两个容纳部42的接触部分处的水等的流动,因此可以改善带32的绝缘特性。
在图7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相反端形成突出部42a和凹陷部42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在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两端上具有突出部42a的分隔部件40以及在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两端上具有凹陷部42b的分隔部件40。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所述多个容纳部42a连接在一起,以便通过交替排列这两种分隔部件40而形成覆盖带32的通路。
连接两个容纳部42的结构不限于图7所示的结构。容纳部42的X方向上的端部可被形成为具有三维(X、Y和Z)表面来替代仅由Y-Z平面内的表面形成的表面。更具体地说,在两个容纳部42中,啮合在一起的部分只需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表面。沿X方向延伸的表面可以是沿着X轴的表面,或者是相对于X轴倾斜的表面。这种结构使得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容纳部42能够容易地连接,并且可以确保两个容纳部42的接触面积,并阻止水等进入。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带32被设置在电池组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带32可以被设置在电池组1的Y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上。带32只需将一对端板31连接在一起。可适当地设定带32被设置的位置。另外,可以根据带32的位置来改变在分隔部件40上设置的容纳部42的位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容纳部42在Y-Z平面内围绕带3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还可以使用分隔部件40的一部分来保持带32并使带32与单体电池10绝缘。更具体地说,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图8是对应于图3的分隔部件40的结构的视图。
如图8所示,在分隔部件40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二者上设置保持部42。保持部42具有与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容纳部42相同的功能。保持部42在Y-Z平面内具有对应于带32的三个表面,因此不能围绕带32。同样,在图8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带32能够与单体电池10绝缘。在这里,可将保持部42的在Y-Z平面内的形状设定为适当的。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容纳部42相互接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两个容纳部42可以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容纳部42在X方向上沿它们的整个端表面相互接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两个容纳部42可以仅在其X方向上的部分端表面处相互接触。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下面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在已使所有分隔部件40沿X方向排齐之后,带32通过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容纳部42。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带32沿X方向延伸,因此以带32为基准确定多个容纳部42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带32为基准,防止多个分隔部件40偏移。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容纳部42的内壁表面上设置突出部,因此以带32为基准确定多个容纳部42的位置。图9至11所示的结构也可被构想为在容纳部42的内壁表面上设置突出部的结构。图9至11是从X方向观察的容纳部42的放大图(对应于图3)。尽管图9至11示出在分隔部件40的上部设置的容纳部42,但是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设置的容纳部42也是一样的。
图9至11所示的结构仅为实例。其他结构也是可能的,只要在容纳部42的内部设置与带32接触的突出部即可。
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容纳部42的内壁表面上设置在Y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2c。多个突出部42c被设置在夹着容纳于容纳部42中的带32的位置中。在带32的两侧设置的多个突出部42c沿Z方向排齐。
可适当地设定在带32的两侧设置的突出部42c的数量。在这里,如图9所示,在带32的一侧设置的突出部42c的数量可与在带32的另一侧设置的突出部42c的数量相同。或者,在带32的一侧设置的突出部42c的数量可以不同于与在带32的另一侧设置的突出部42c的数量。
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在容纳部42的内壁表面上设置在Z方向上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2d。在容纳部42的上部设置的一对突出部42d沿Y方向夹着带32。另外,在容纳部42的下部设置的一对突出部42d沿Y方向夹着带32。能够使用这两对突出部42d沿着带32来确定容纳部42的位置。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在容纳部42的四个拐角部分中的每一个上设置突出部42e。位于容纳部42的上侧的两个突出部42e被设置在沿Y方向夹着带32的位置中,位于容纳部42的下侧的两个突出部42e被设置在沿Y方向夹着带32的位置中。能够使用这四个突出部42e沿着带32来确定容纳部42的位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下面主要描述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12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分隔部件40的从X方向观察的视图。分隔部件40具有第一肋41a和第二肋41b。第一肋41a对应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肋41,并且沿Z方向延伸。第一肋41a的Z方向上的两端都不延伸到分隔部件40的外边缘。
第二肋41b在X方向上突出,并且第二肋41b的X方向上的末梢接触单体电池10。另外,第二肋41b延伸到分隔部件40的上部和下部,并将分隔部件40分为三个区域R1和R2。第一区域R1是被两个第二肋41b夹着的区域,并且形成温度调节空气流经的空间。第一区域R1中所示的箭头指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另外,在第一区域R1中,多个第一肋41a沿Y方向排齐。同样在第二区域R2中,多个第一肋41a也沿Y方向排齐。
第二区域R2是被分隔部件40的外边缘以及第二肋41b围绕的区域。温度调节空气不会进入这些第二区域R2。也就是说,对应于第二区域R2的空间被分隔部件40和单体电池10围绕。另外,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在每个第二区域R2中形成排泄孔43。该排泄孔43可用于将水滴排泄到分隔部件40的外部,如稍后将描述的。
在每个第二区域R2中设置导向肋41c。该导向肋41c在X方向上突出,并且导向肋41c的X方向上的末梢接触单体电池10。另外,导向肋41c位于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设置的容纳部42上方,并且相对于Z方向倾斜。更具体地说,位于上方的导向肋41c的一端被连接到第二肋41b,且位于下方的导向肋41c的另一端被设置在排泄孔42上方。
可以根据诸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外部环境,在第二区域R2中形成结露。如果形成结露,则水滴可向下行走并到达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设置的容纳部42。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容纳部42仅仅相互接触,因此水滴可以最终进入两个容纳部42的连接部中。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导向肋41c将水滴导引离开容纳部42。因此,可以阻止水滴进入两个容纳部42的连接部中。在图12中,第二区域R2中示出的箭头指示水滴行走的方向。当水滴附在分隔部件40的第二区域R2上时,水滴沿第一肋41a和第二肋41b向下行走。在不设置导向肋41c的区域中,水滴落在分隔部件40的下部上。而已经到达导向肋41c的水滴沿导向肋41c行走并被导引到排泄孔43。因此,水滴经过排泄孔43并被排泄到分隔部件40的外部。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向肋41c以图12所示的形状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落到容纳部42上的水滴可被导引离开容纳部42即可。基于这一点,导向肋41c的形状可被适当地设定。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下面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图13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分隔部件40的从X方向观察的视图,且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L-L截取的电池组的截面图。
在电池壳体11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上设置安全阀门15。该安全阀门15用于将在电池壳体11内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电池壳体11的外部。当气体在电池壳体11的内部产生时,电池壳体11内的压力增高。作为响应,安全阀门15从闭合变为打开,以便气体可排放到电池壳体11的外部。安全阀门15可用作本发明的阀门。
所谓的破坏型阀门(destructionvalve)或所谓的返回型阀门(returntypevalve)可被用作安全阀门15。破坏型阀门是在从闭合变为打开时发生塑性变形的阀门,且不会从打开状态返回到闭合状态。返回型阀门是根据电池壳体11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在闭合与打开状态之间变化的阀门。
分隔部件40具有盖44。如图13所示,盖44位于在分隔部件40的上部设置的两个容纳部42之间,并被连接到这两个容纳部42。另外,盖44在X方向上突出并覆盖安全阀门15,该安全阀门15被设置于单体电池10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上。盖44的末梢部44a向下延伸,以便在安全阀门15与盖44之间形成空间S5。
空间S5变为当安全阀门15被操作时的空间。如果盖44与安全阀门15靠得太近,盖44会妨碍安全阀门15执行操作,使得安全阀门15难以从闭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提供空间S5,确保了安全阀门15的操作。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能够通过设置盖44而保护安全阀门15。例如,盖44可以阻止温度调节空气直接到达安全阀门15。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温度调节空气在分隔部件40与单体电池10之间流动。例如,空气能够从分隔部件40的下部流向分隔部件40的上部,或者能够从分隔部件40的上部流向分隔部件40的下部。在此类结构中,如果不设置盖44,空气将直接到达安全阀门15。
通过使盖44远离安全阀门15,能够形成空间S5,因此盖44的末梢部44a不需要向下延伸。如果末梢部44a像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这样向下延伸,则在对盖44施加外力时,末梢部44a将接触单体电池10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从而可以继续确保空间S5。

Claims (13)

1.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多个蓄电元件(10),其沿预定排列方向排齐;
分隔部件(40),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之间;
一对端板(31),其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夹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0),并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0)施加约束力;以及
金属连接部件(32),其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被固定到所述一对端板(31),其中,
所述分隔部件(40)包括保持部(42),所述保持部(42)位于所述蓄电元件(10)与所述连接部件(32)之间且保持所述连接部件(32),其中,
所述保持部(42)在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围绕所述连接部件(32),所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隔部件(40)的所述保持部(42)在沿所述连接部件(32)排齐的同时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42)以沿着所述连接部件(32)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其中,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持部(42)各自具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部(42a,42b),并且每个啮合部(42a,42b)包括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42)在面向所述连接部件(32)的内壁表面上包括突出部(42c,42d,42e),所述突出部(42c,42d,42e)夹着所述连接部件(32)。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还包括形成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表的壳体(52,53),其中,所述保持部(42)和所述壳体(52,53)形成用于调节所述蓄电元件(10)的温度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件(40)包括导向肋(41c),所述导向肋(41c)将向所述保持部(42)前进的异物导引离开所述保持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件(40)包括排泄孔,所述排泄孔用于将由所述导向肋(41c)导引的所述异物排泄到所述分隔部件(40)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其中,每个所述蓄电元件(10)具有用于排放在所述蓄电元件(10)内产生的气体的阀门(15),并且所述分隔部件(40)包括突出到面向所述阀门(15)的位置并覆盖所述阀门(15)的盖(44)。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盖(44)包括远离所述阀门(15)的区域,以及朝向所述阀门(15)延伸的末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还包括在所述连接部件(32)的两端上设置的固定部(32a),其中,所述连接部件(32)被所述固定部(32a)固定到所述端板(31)。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件(40)包括多个肋(41),所述多个肋(41)被设置在面向所述蓄电元件(10)的所述分隔部件(40)的壁表面上并且在所述蓄电元件(10)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蓄电装置,其中,在所述端板(31)中,一个端板(31)包括与在所述分隔部件(40)上设置的所述多个肋(41)对应的肋。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肋(41)的垂直长度小于所述分隔部件(40)的垂直长度。
CN201180059798.1A 2010-12-15 2011-12-12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3262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8859A JP5352571B2 (ja) 2010-12-15 2010-12-15 蓄電装置
JP278859/2010 2010-12-15
PCT/IB2011/002993 WO2012080805A1 (en) 2010-12-15 2011-12-12 Power storag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2295A CN103262295A (zh) 2013-08-21
CN103262295B true CN103262295B (zh) 2016-04-06

Family

ID=4554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9798.1A Active CN103262295B (zh) 2010-12-15 2011-12-12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14655B2 (zh)
EP (1) EP2652816B1 (zh)
JP (1) JP5352571B2 (zh)
CN (1) CN103262295B (zh)
WO (1) WO20120808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663B2 (ja) * 2012-12-04 2015-05-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5960076B2 (ja) * 2013-02-13 2016-08-0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構造
JP6229289B2 (ja) * 2013-04-08 2017-11-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6046662B2 (ja) 2014-05-30 2016-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CN105322109B (zh) 2014-07-30 2020-01-1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JP6479558B2 (ja) * 2015-04-28 2019-03-0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453731B2 (ja) * 2015-09-07 2019-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601324B2 (ja) * 2016-06-29 2019-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729342B2 (ja) 2016-12-15 2020-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スタックの製造方法
JP6990064B2 (ja) * 2017-08-08 2022-02-03 株式会社ブルーエナジー 蓄電装置、移動体、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7004206B2 (ja) * 2017-12-22 2022-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185C (zh) * 2002-06-17 2007-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和电池的保持框
CN101789517A (zh) * 2009-01-28 2010-07-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电池组用隔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9737B (en) 1997-06-05 1999-09-11 Toyo Kohan Co Ltd A closing plate of a battery covered with a protection film and a battery using same
MY122324A (en) 1998-02-03 2006-04-29 Toyo Kohan Co Ltd A method of forming a protection film for a safety valve element, a safety valve element which is coated with a protection film, a closing plate for battery using same and a closed battery using same.
JP4117865B2 (ja) 1999-08-31 2008-07-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4961627B2 (ja) * 2000-07-24 2012-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ホルダおよび組電池
JP4224673B2 (ja) * 2002-05-30 2009-02-18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組電池
JP5118817B2 (ja) 2006-04-11 2013-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2次電池の保持構造
JP4887944B2 (ja) * 2006-07-04 2012-0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103248A (ja) * 2006-10-20 2008-05-01 Toyota Motor Corp 2次電池の保持構造
JP2008159439A (ja) * 2006-12-25 2008-07-10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08192551A (ja) 2007-02-07 2008-08-21 Toyota Motor Corp バッテリパック構造
JP2008277085A (ja) * 2007-04-27 2008-1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JP2009021067A (ja) * 2007-07-11 2009-01-29 Fuji Heavy Ind Ltd 蓄電組立体
KR101054833B1 (ko) * 2007-10-29 2011-08-0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리튬 2차 전지 단위 셋 및 리튬 2차 전지 셋
JP5120631B2 (ja) 2008-04-14 2013-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US20100104927A1 (en) 2008-10-29 2010-04-29 Scott Albright Temperature-controlled battery configuration
JP5405102B2 (ja) * 2008-12-27 2014-02-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5326771B2 (ja) * 2009-04-22 2013-10-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610309B2 (ja) * 2010-09-30 2014-10-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単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185C (zh) * 2002-06-17 2007-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和电池的保持框
CN101789517A (zh) * 2009-01-28 2010-07-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电池组用隔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73397A1 (en) 2013-10-17
JP5352571B2 (ja) 2013-11-27
EP2652816B1 (en) 2014-04-30
JP2012129043A (ja) 2012-07-05
WO2012080805A1 (en) 2012-06-21
EP2652816A1 (en) 2013-10-23
CN103262295A (zh) 2013-08-21
US9214655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295B (zh) 蓄电装置
CN110770931B (zh) 用于电池的柔性冷却板
CN104904060B (zh) 电池块和具有电池块的电池组件
US11961956B2 (en)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CN107408650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单体盖和包括该单体盖的电池模块
US10074845B2 (en) Connection unit
KR101143279B1 (ko) 신규한 냉각구조를 가진 전지팩
US11901536B2 (en) Battery unit with temperature-regulating means built into the housing
CN104602948B (zh) 蓄电装置
WO2014083600A1 (ja) 蓄電装置
KR102258816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6469840B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US20200044227A1 (en) Battery module
US11296377B2 (en) Cover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enhanced heat conduction
CN104604019A (zh) 电池模块
CN107431161A (zh) 具有改进的冷却性能的电池模块
JP6636638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
CN106257735B (zh)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CN108023135A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JP7353503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JP2022529795A (ja) セルフレーム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US20110111282A1 (en)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JP7395232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JP668461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組電池
KR20130120261A (ko) 전지팩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