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242A -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 Google Patents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2242A
CN103262242A CN2011800582187A CN201180058218A CN103262242A CN 103262242 A CN103262242 A CN 103262242A CN 2011800582187 A CN2011800582187 A CN 2011800582187A CN 201180058218 A CN201180058218 A CN 201180058218A CN 103262242 A CN103262242 A CN 103262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interconnection
section
organic photovolta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2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布洛赫维茨-尼莫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LE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NovaLE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LED GmbH filed Critical NovaLE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262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10Organic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rays of single organic PV cells
    • H10K39/12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PV cells, e.g. series connections or paralle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H10K71/211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by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n exis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3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bulk heterojunctions, e.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 domai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8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10Organic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rays of single organic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20Carbon compounds, e.g.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H10K85/211Fullerenes, e.g. C6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11Phthalocyan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第一导电层(31),在该第一导电层上提供有机光伏层(32),在该有机光伏层上提供第二导电层(33),以及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提供电互连。

Description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以及有机光伏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光伏(OPV)为光到电的高效和大规模转换提供大的保证。有机光伏器件的生产比无机晶体光伏器件的生产需要更少的材料。这样的生产还比任何其他无机光伏器件的生产消耗相当少的能源。
有机光伏器件的效率在稳步提高。在2008年,达到5%的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值,并且在2010年,突破了8%的心理障碍,使有机光伏器件的效率与非晶Si器件的典型值看齐。
OPV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或太阳能电池的装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非常不同的层栈结构。通常,它们包括在两个电极间的至少一个有机光伏层。该有机层能够是诸如P3HT(聚3-已基噻吩)和PCBM(苯基C61丁酸甲脂)的给体和受体的组合。如果使用界面注入层来便于电荷载流子注入/提取,这种简单的器件结构仅实现合理效率(Liao等人的Appl.Phys.Lett.,2008.92:p.173303)。其他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多层结构,有时甚至具有杂化聚合物和小分子结构。还已知级联或多单元栈(US7675057或Ameri等人的Energy&Env.Science,2009.2:p.347)。由于不同层能够包括适合于不同功能的不同材料,因此,能更容易优化多层器件。典型的功能层是传输层、光活性层、注入层等等。
光活性材料是对太阳光谱的至少一定波长范围具有高吸收系数的材料,这种材料把所吸收的光子转换成激子,激子又促成光电流。光活性材料通常被用在给体-受体异质结中,其中,给体或受体的至少一个是光吸收材料。给体-受体异质结的界面负责将所生成的激子与电荷载流子分开。异质结能够是块状异质结(一种混合物),或平板(也称为平面)异质结,也可以提供另外的层(Hong等人的J.Appl.Phys.,2009.106:p.064511)。
针对高效率OPV器件,必须最小化重新组合带来的损失。因此,异质结中的材料必须具有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和高激子扩散长度。在任何重新组合发生前,在异质界面处要分开激子并且电荷载流子必须离开光活性区。当前,作为OPV器件中的受体,富勒烯(C60,C70,PCBM等等)是最佳选择。
用于光电子器件的传输层的传输材料要求是透明的,至少在器件有效的波长中,并且,具有良好半导体特性。这些半导体特性是固有的,诸如能级或迁移率,或非固有的,诸如电荷载流子密度。电荷载流子密度也会受例如具有电掺杂剂的材料掺杂影响。
尽管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当前效率记录为约8%,但该值仍然远低于应用于86%的多级联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肖克利-奎伊瑟界限。为进一步增加效率,必须考虑所有损耗机理,诸如光学优化、激子传输和分离的优化和电学优化等等。然而,当将单个太阳能电池转移到较大装置(在此称为OPV器件)时,由于增加的串联电阻,其他损耗发生。串联电阻主要由于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薄膜电极,由于透明电极的电阻经常地变化,因为不透明电极可以制造得较厚,因此更能导电。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电流和较高电压,使得减少串联电阻的影响。通过使用多个级联太阳能电池,获得这样的较高电压,如在US7,675,057中所述。
为实现大面积OPV器件,通常串联连接各个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具有缺点:暴露于光的表面的面积被减少。为提供来自相邻器件的顶和底电极间的互连,该面积是必需的。这些互连要求若干图案化步骤。
已知图案化过程复杂且耗时。通常,使用金属掩膜板来定义若干层的蒸发图案。金属掩膜板的对准精度定义有机太阳能电池间的有用和清晰的可见间隙。或者,如果无精细掩膜可用,有机太阳能电池间的间隙将会非常大(在1mm或以上的范围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具有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具有用于连接所需的减小的间隙。本发明还提供用于生产这种OPV器件的方法,该方法不要求使用用于创建串联互连的金属掩膜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衬底上提供第一导电层,
在该第一导电层上提供有机光伏层,
在该有机光伏层上提供第二导电层,以及
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间提供电互连。
提供互连的步骤优选由激光执行并且在提供第二导电层的步骤之后。
在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提供若干对准的互连。对准的互连是在可以是直线或曲线的线中连续实现的电互连。互连能彼此合并或分开。对准的互连能由在直线或曲线中对准的若干点大小的互连组成。
可选地,对准的互连是多于一个的平行线,诸如两个或三个对准的互连。
在本发明的先进方式中,互连步骤之前有封装有机光伏器件的步骤。可以通过衬底或通过封装照射激光,然而,优选通过封装照射执行电互连的激光。在一些情况下,在封装上制作UV滤光器或其他层(薄膜)。优选在电互连后,实现这些层的沉积。封装可以是玻璃盖或薄膜封装。封装不吸收激光(吸光率小于2%)是必需的。优选高度透明的封装,对所使用的激光的波长,具有大于95%的透射率。通过激光工艺,实现电互连,在该步骤中,不要求真空或惰性气氛。
有机光伏层或第二导电层的至少一个,优选是两层,通过无掩膜沉积工艺形成在衬底上,所述无掩膜沉积工艺包括在至少活性区中的无掩膜沉积材料的步骤。
在优选实施例中,针对生成包括多个有机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衬底,以及在该衬底上提供第一导电层。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图案化第一导电层。优选地,提供第一导电层的步骤包括:
在衬底上沉积第一导电层;
通过激光图案化第一导电层。
在图案化第一导电层的步骤中,去除第一导电层的一部分,形成由窄的间隙分开的至少两个电绝缘区域,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优选通过激光烧蚀执行该步骤以确保间隙非常窄。
已知激光器能用于施加到第一或第二导电层上(或两者上)的分割步骤。例如,来自ACI Laser-components的桌面激光器。
优选地,在提供有机光伏层的步骤前,执行通过激光图案化第一导电层的步骤。因为该步骤在针对剩余层(特别是光伏层)的工艺装置外执行,所以这能易于实现,以及仍然提供图案化的第一导电层的仔细清洗使得从激光烧蚀步骤去除剩余颗粒。
在本发明的先进方式中,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步骤:
提供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段间的电互连;以及
把第二导电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该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段与该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电短路断开,并电短路连接到该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区段。
利用激光形成互连要求激光不烧蚀这些层;因此,优选激光功率低于烧蚀所使用的功率。对具有800至10μm的波长的红外激光,进一步优选激光的功率在200mW至15W间,更优选在200mW至5W间;对具有在300至800nm范围的更短波长的激光,优选功率在200mW和3W间,更优选从200mW至1W,甚至更优选从200至500mW。
激光发射能在300和550nm间,优选在300和450nm间的范围中;在这些范围中,金属层的吸收较强,更易于促使加热。可以使用任何激光器,诸如三倍频或四倍频Nd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这些短波长激光器的非限定示例是InCaN蓝-紫激光器、三倍频Nd:YAG,XeF准分子激光器。
用于电互连的激光也能具有从500至1500μm的波长。示例性激光器是在通常在1020-1050nm的范围中的它们的主要波长中操作的Nd激光器,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模式和双倍频。这些激光器的示例是在1064nm或532nm的Nd:YAG;在914,1064或1342nm的Nd:YVO4;在1047或1053nm的Nd:YLF。
也可以使用其他波长和功率值,校准步骤可以是必要的,以找出激光的最佳配置。
也可以使用气体和准分子激光器,以及半导体或光纤激光器。激光还能与透明氧化层(如果其用作第一或第二导电层)的吸收匹配;还能与有机半导体层的吸收波长匹配。优选地,使用脉冲激光器,使得易于控制每一个发射的激光功率,发射形成电互连。
对二极管泵浦的Nd:YAG(1064nm)、ns Q-切换的激光,使用具有高于或等于10μJ的能量的脉冲,获得良好结果。以10μJ的约1000个发射的确给予良好的触点。
利用Pockels cell的ps二极管泵浦的Nd:YAG(1064nm)、Q-切换的激光,在高于300mW的功率获得优选结果。测试重复率在10kHz和640kHz间。
在本发明的替代先进方式中,在用于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步骤:
把第二导电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在第二导电层分割后,使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段电互连。
优选地,在提供封装,或封装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后,实现提供电互连的步骤。
本发明还预知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造的OPV器件,该器件包括衬底,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串,该第一串包括在该衬底上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参见例如图4),其中,这种串联连接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的第二导电层间的电互连,其中,通过激光实现互连。
通过激光工艺形成电互连,即,将光照射到将形成互连的连接区域中。由激光工艺生成的材料改进可以是例如熔料、再凝固材料或其他。可以通过由激光的高能量密度形成的典型形状来识别互连。优选地,互连是精确的连接(点状)。在大面积器件中,互连需要提供足够的导电性以传输较大电流密度,因此,互连可以是多个,优选多个点,可以使点彼此分开或彼此合并。可选地,该器件包括多个串。在执行互连步骤前,能引入校准步骤来校准激光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OPV器件包括串,进一步包括在串的末端的电端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串的OPV器件进一步包括第二串,第一串和第二串通过将它们的正端子电连接到公共端子,以及将它们的负端子电连接到另一公共端子来并联连接。该实施例还预知并联连接的多个串,其中,每一串是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串。
优选地,在所有实施例中的OPV器件是非常大面积器件。该器件的面积优选大于约25cm2,优选大于约100cm2。每一单个器件优选大于1cm2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具有最大面积利用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太阳能电池的阵列的大面积OPV器件。
另一优点是无掩膜生产工艺,增强了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材料消耗、校准复杂度,以及相当大地增加输出速度。因此,本发明还增加生产成品率。
进一步,降低生产工具复杂度;在利用VTE或有机汽相沉积的生产的特定情形下,沉积室被简化并能限定到连续层的沉积。本发明在层的沉积期间,还不要求使用移动金属掩膜板。
本发明优选用在卷材(web)生产方法中,诸如卷对卷处理。
本发明的突出特征是将通过本发明方法生产的OPV器件用在用于建筑物的玻璃中,这些应用也称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特别是在窗户和玻璃幕墙中,可以使用半透明的OPV器件;没有(或几乎没有)可见图案的OPV器件提供平滑光学涂层的光学效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不同的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用于形成具有有机光伏层和互连的OPV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生产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不具有互连的器件,
图3b是在执行第二导电层的分割后的图3a的器件,
图3c是在形成互连后的图3b的器件,
图4是包括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包括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的俯视图,
图6a-c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生产,以及
图7示出用于在卷材上生产光伏器件的设备和各个步骤的示意图。
附图仅是示意性表示,并不是按比例的。特别在图3a-c中,层厚度不是按比例的,因为衬底通常远厚于其他层。同时层的互连和边缘不形成直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生产OPV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在衬底上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上提供有机光伏层,在有机光伏层上提供第二导电层,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提供电互连。如该图中所示,在沉积第二导电层后,提供电互连。
图2示出了生产包括至少两个,优选是几个串联连接的单个太阳能电池的OPV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提供第一导电层的步骤,以及分割第一导电层使图案化成至少第一和第二区段的步骤,或者,能够把第一导电层提供到至少第一和第二区段中。使用第一导电层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区段来形成太阳能电池的底电极,将串联连接上述太阳能电池。图2示出了在第一导电层上提供有机光伏层。以基本上图案化的方式,提供该有机光伏层,即它是紧密和连续的层。在光伏层上提供第二导电层。在沉积第二导电层后,提供下述步骤来串联连接各个有机太阳能电池,该步骤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i)将第二导电层分割成至少第一和第二区段。第二导电层的区段还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顶电极。这些区段有效地将各个太阳能电池的顶电极彼此分开;(ii)在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段间形成电互连。电互连把有机太阳能电池上的顶电极电连接到提供电串联的相邻太阳能电池的底电极。
继续图2的方法,可以在与用于沉积光伏层的类似条件下,即在高度真空下,实现分割第二导电层的步骤和创建互连的步骤。然而,优选能在更宽松的条件下,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或甚至在大气(空气)中,在保护气体流下,完成这些步骤。在这些条件下,更易于移除例如真空室的可能的废料和具有最少污染,以及更易于管理创建许多互连所需的扫描激光工艺。
更优选地,在创建互连的步骤前,提供至少第一封装,诸如钝化层,或甚至完全封装。这使得在宽松的条件下,例如在空气中实现互连。在空气中,更易于处理激光定位以及在封装外无废料生成。
封装能够是例如带空气间隙的玻璃盖、层压箔、边缘贴箔、直接薄膜封装。
图3a示出了包括在衬底30上的第一导电层31、有机光伏层32和第二导电层33的器件。第一导电层31包括第一区段34和第二区段35。在把第二导电层图案化成第一区段36和第二区段37的步骤后,能用图3b示意性地表示该器件。在图3b中,通过区段37和35的重叠,以及区段34和36的重叠,限定各个太阳能电池。在图3c中示出互连38,其中,第二导电层33的第二区段37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层31的第一区段34。有效地,互连38是层37和34间的低电阻电连接。尽管图3a中所示的层配置在互连(图3c)和分割第二导电层(图3b)的步骤之前,但也能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最后2个步骤。
图4示出了包括衬底40、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41,42,43,44的串和两个端部连接45、46的OPV器件的示意图。二极管的符号叠加到OPV器件上来增强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串的表示。各个有机太阳能电池由它们的活性区41、42、43、44表示。在相邻有机太阳能电池间(41和42间,42和43间等等)的空间中形成导电层的分割和互连(详见图3a-c)。端部连接45、46的至少一个能包括第一或第二导电的延伸部分或由其组成。图4的示意图可以是例如由卷材衬底,诸如纸、金属或聚合物的连续薄片制成。卷材的定向能与表示衬底40的矩形的最长边平行。或者,对宽的卷材,该卷材的定向能与表示衬底40的最短边平行。
图5示出了包括衬底50、并联连接的多串的OPV器件的示意图,每一串包括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第一串用太阳能电池51、52、53以及两个端部连接54、55表示。二极管的符号叠加到OPV器件上来增强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串的表示。各个有机太阳能电池由它们的活性区51、52、53表示。在相邻有机太阳能电池间(51和52间,52和53间)的空间中,形成导电层的分割和互连(详见图3a-c)。端部连接54、55的至少一个能包括第一或第二导电的延伸部分或由其组成。
图5的示意图可以是例如由卷材衬底,诸如纸、金属或聚合物的连续薄片制成。卷材的定向能与表示衬底50的矩形的最长边平行。通过该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较高电压的OPV器件,而不要求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的非常长的串联连接。该实施例进一步具有通过分割第一或第二导电层的至少一个,能使每一串足够窄,并且在故障的情况下,切开电路的优点。另一优点是针对卷材生产(例如卷对卷),能以任何所需长度切割该卷以提供具有区别长度的OPV器件,而端部连接总是可用的。尽管OPV器件具有各个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增加的数量,但由于非常精确的分割和互连,如果与由现有技术方案制成的器件相比,该互连消耗不相关的区域,在功率性能方面没有任何显著的损耗。
图7示出了用于在卷材衬底720上制作OPV器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把卷材衬底720从卷700供给到沉积第一导电层721的沉积工具701。在把第一导电层721沉积在卷材衬底720上后,通过装置703,分割第一导电层721,该装置703优选是激光器。第一导电层721能通过装置721图案化成复杂的图案,因为激光允许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图案化。在通过装置703的分割步骤后,通过任意装置704清洗衬底和第一导电层721。利用装置703的分割和清洗704优选在沉积工具701外,以及在沉积工具705外完成。或者,卷700已经包括具有分割的第一导电层721的衬底720。
仍然继续图7,将卷材衬底供给到沉积工具705中,该沉积工具705优选是用于经VTE,沉积层的真空工具,在该工具705中进行有机光伏层沉积。工具705包括用于沉积有机光伏层722,723,…的若干源706,707,…。在沉积有机光伏层722,723,…后,通过源708,沉积第二导电层724,源708可以是在同一工具705中或可以在单独的工具中。在沉积第二导电层724后,通过激光器709分割第二导电层724,该分割优选在沉积工具705外,以及优选是在惰性气氛(未示出)中实现。通过封装725,封装OPV器件,该封装725可以是例如来自层压在器件上的卷710的箔;在分割第二导电层724后,完成封装。在封装后,通过激光器711,在OPV器件上提供电互连。
沉积工具701和705可以是同一沉积工具的组成部分。同时,清洗步骤704能发生在该工具内,例如,还在低或高真空中。
清洗装置704可以例如是等离子蚀刻、机械,化学或化学-机械抛光、刷洗或其他等效装置。
提供有关所使用的术语的下述附加信息。
衬底可以是刚性或柔性衬底,优选可以是金属层、玻璃板、聚合物箔、纸或这些材料的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的卷材。
卷材衬底具有普通技术含义,这些衬底的示例诸如纸、金属或聚合物的连续薄片。
封装,该封装是湿气和氧气阻隔层,非限定的示例是玻璃盖、金属盖、薄氧化或氮化膜、具有多层栈的薄膜封装、层压箔、边缘贴箔、这些的组合等等。
有机光伏(OPV)器件是能够将光转换成电的电器件。OPV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太阳能电池,优选包括若干有机太阳能电池。单个有机太阳能电池,或简单地,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包括两个电极和有机光伏层的单个器件(通常为二极管)。
这里分割是指划分。把层分成区段,是指以形成电断开的区段(或区域)的方式来图案化层。
有机光伏层是用于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太阳能电池的有机半导体层,至少包括给体-受体异质结,其中,给体或受体材料的至少一个是光吸收材料。有机光伏层能进一步包括具有诸如传输、注入、连接单元的功能的其他层。
互连或电互连用作同义词。由激光提供的互连是利用激光实现的通过有机光伏层的两个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在沉积两个导电层和有机光伏层后,实现互连,其中,激光处理促成了两个导电层之间的局部低电阻的电触点。由于不期望有机材料的碳化,因此,认为互连是通过局部破坏有机半导体层创建的、两层的直接连接。串联互连或串联电互连是一种电互连。
无掩膜(或基本上无掩膜):在该方法中,由仅限定层的界定的外部边缘的金属掩膜板来限定沉积区,金属掩膜板具有由一个封闭几何形状限定的开口(通孔),该封闭几何形状可以是凸或凹,优选是凸,最优选矩形、闭合圆锥截面,或其他闭合弯曲形状。非限定示例是具有一个矩形开口的矩形框,该一个矩形开口限定需要隔离的、除边缘外的整个衬底上的沉积区,没有另外的结构。在连续生产工艺,诸如卷对卷工艺中,通过避免沉积在卷(或卷材)的侧面区域,定义如边界的内容,能定义层的外极限。
示例
将结合图6a-c,说明下述示例。能在玻璃衬底(60)上制作OPV器件,玻璃衬底(60)配备有两个导电区(61,62),用于外部电连接。在衬底(60)上,提供第一导电层,通过反应溅射90nm厚的氧化铟锡(ITO)层制作该层,用激光分割(图案化)第一导电层,形成4个矩形区段(63)。区域A指示分割该层处的一个区域。该区段中的一个(图6a的最右)与外部电连接层(62)重叠。用在分割步骤中的激光是配置为400mW、10ms停留时间、8ps的脉冲持续时间的、在1064nm操作的脉冲Nd:YAG激光。衬底被移入高真空中,其中,用下述步骤沉积由阴影区(64)表示的有机光伏层:
5nm的富勒烯C60
20nm的块状异质结,包括C60:ZnPc(摩尔比2:1),ZnPc是酞菁化锌;
5nm N,N'-二苯基-N,N'-二(4'-(N,N'-二(1-萘基)氨基)-二苯基-4)(N,N'-diphenyl-N,N'-bis(4'-(N,N-bis(naphtha-1-yl)amino)–biphenyl–4-yl)-benzidine)联苯基(DiNPB)
掺杂有2,2'-(八氟萘-2,6-二亚基)丙二腈(2,2'-(perfluoronaphthalene-2,6-diylidene)dimalononitrile)(2mol%)的50nm的DiNPB;
掺杂有2,2'-(八氟萘-2,6-二亚基)丙二腈(4mol%)的10nm的ZnPc;
在有机光伏层的上方沉积由矩形(65)表示的第二导电层,其是100nm厚的Au:Ag(原子比1:1)层。仅示出了第二导电层(65)的上半部分,以清楚地示出未图案化有机光伏层。在该阶段,也未图案化第二导电层。衬底被取出真空室并存放在填充氮的手套箱中。
在手套箱中,在提供层64和65后,通过使用光固化密封剂XNR5516(Nagase),将玻璃盖粘合到衬底上,来提供玻璃封装。玻璃盖将湿气和氧气吸气剂包含在其内部。能提供薄膜封装,诸如多层隔板,代替玻璃盖。
PV器件几乎完成,但仍然要求串联连接。为此目的,将衬底取出手套箱以及执行第一和第二导电层间的互连和第二导电层的分割。尽管互连和分割的步骤的顺序不相关,但为了测量连接的质量的目的,执行下述过程。
在该阶段,可以使用外部电连接(61,62)来测量分割和互连的质量。在外部电连接(61,62)处,测量到0.55V的开路电压,由区域66限定活性太阳能电池。在通过烧蚀线(图6c,虚线67)的激光,分割第二导电层(63)后,测量的电阻(两个极性,偏压=1V)指示为无穷大(断路),证明层63被成功地分割成两个区段。用在分割步骤中的激光是配置为400mW、10ms停留时间、8ps的脉冲持续时间的、在1064nm操作的脉冲Nd:YAG激光。在点线(68)处执行互连,实现两个最左太阳能电池的串联连接。在互连步骤后,在外部电连接(61,62)处,测量到1.1V的开路电压。用在分割步骤中的激光是配置为400mW、10ms停留时间、8ps的脉冲持续时间的、在1064nm操作的脉冲Nd:YAG激光,首先通过在构造为OPV器件的相同层栈所做的校准样本中,在互连前后,测量两个导电层间的电阻,校准激光。校准还可以在OPV器件上直接执行,或在包括激光的设备中,预编程校准数据。在完成所有分割步骤(图6c,虚线)和所有互连(图6c,点线)后,测量到2.2V的开路电压。
也测试其他激光器,以及能易于调整用于每一不同激光器的参数来提供互连。
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的至少一个中公开的特征可以是单独或以其不同组合采用的、用于在不同实施例中实现本发明的材料。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提供有机光伏层,
在所述有机光伏层上提供第二导电层,以及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提供电互连。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由激光执行提供互连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提供若干对准的互连。
4.根据在前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提供互连的步骤之前的提供封装的步骤。
5.根据在前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光伏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至少一个通过无掩膜沉积工艺形成在衬底上,所述无掩膜沉积工艺包括在至少活性区中无掩膜沉积材料的步骤。
6.根据在前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其中,在提供有机光伏层的步骤之前,把所述第一导电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其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
提供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段间的电互连,
把所述第二导电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电短路断开,并电短路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其中,提供互连的步骤包括:
把所述第二导电层分成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区段电互连。
10.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制造的有机光伏器件,包括:衬底,第一串,所述第一串包括在所述衬底上串联连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串联连接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互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所述第一串在其端部包括电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有机光伏器件,包括电并联连接到所述第一串的第二串。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2的有机光伏器件在用于熏陶的窗口中的使用。
CN2011800582187A 2010-12-03 2011-12-05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Pending CN1032622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93587.2 2010-12-03
EP10193587 2010-12-03
PCT/EP2011/006078 WO2012072271A1 (en) 2010-12-03 2011-12-05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in an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an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 made by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2242A true CN103262242A (zh) 2013-08-21

Family

ID=4550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2187A Pending CN103262242A (zh) 2010-12-03 2011-12-05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00684A1 (zh)
EP (1) EP2647050B1 (zh)
CN (1) CN103262242A (zh)
WO (1) WO201207227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445A (zh) * 2014-02-27 2014-06-25 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10372A (zh) * 2014-12-23 2017-09-26 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基金会 制造互连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方法
CN108470834A (zh) * 2018-03-23 2018-08-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结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810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8944B2 (en) 2012-04-11 2016-11-29 The Boeing Company Composite organic-inorganic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9139908B2 (en) 2013-12-12 2015-09-22 The Boeing Company Gradient thin films
JP6941915B2 (ja) * 2014-08-29 2021-09-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152034B1 (ko) * 2014-09-30 2020-09-04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유기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6111153A (ja) * 2014-12-04 2016-06-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533185B (en) * 2014-12-10 2017-01-04 Eight19 Ltd A flexible, thin film electronic device
DE102017200896A1 (de) * 2017-01-20 2018-07-26 Opviu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s und orga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RU2715088C1 (ru) * 2019-03-14 2020-02-2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тц Тонкопленоч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В Энергетике"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онкопленочного солнечного модуля с скрайбированием слоев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6446A2 (en) * 2004-05-14 2005-11-16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ctive organic layer
CN1950960A (zh) * 2004-05-03 2007-04-18 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层配置
CN101038848A (zh) * 2006-03-14 2007-09-1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8933A (zh) * 2006-05-25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黄铜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8914A (zh) * 2007-08-31 2008-02-06 李毅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1213686A (zh) * 2005-06-30 2008-07-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000855A2 (en) * 2008-07-03 2010-01-07 Imec Multi -junc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the processing thereof
US20100019660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Sung-Soo Le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36301A (zh) * 2007-11-02 2010-09-15 周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P2355199A1 (en) * 2010-01-29 2011-08-10 Novaled AG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3201A (en) * 1987-12-10 1989-10-1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interconnected arra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DE102004014046B4 (de) 2003-03-19 2013-04-25 Heliatek Gmbh Photoaktiv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DE102008050332A1 (de) * 2008-10-07 2010-04-22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Photovoltaische Zellen sowie Mehrschichtfolie
JP2011124231A (ja) * 2009-12-03 2011-06-23 Novaled Ag 有機光学電子装置における電気的相互接続部を形成する方法、有機光学電子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有機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0960A (zh) * 2004-05-03 2007-04-18 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层配置
EP1596446A2 (en) * 2004-05-14 2005-11-16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ctive organic layer
CN101213686A (zh) * 2005-06-30 2008-07-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38848A (zh) * 2006-03-14 2007-09-1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8933A (zh) * 2006-05-25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黄铜矿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8914A (zh) * 2007-08-31 2008-02-06 李毅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1836301A (zh) * 2007-11-02 2010-09-15 周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000855A2 (en) * 2008-07-03 2010-01-07 Imec Multi -junc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the processing thereof
US20100019660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Sung-Soo Le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355199A1 (en) * 2010-01-29 2011-08-10 Novaled AG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445A (zh) * 2014-02-27 2014-06-25 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87445B (zh) * 2014-02-27 2016-04-13 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10372A (zh) * 2014-12-23 2017-09-26 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基金会 制造互连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方法
CN108470834A (zh) * 2018-03-23 2018-08-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结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0834B (zh) * 2018-03-23 2019-10-2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810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7050B1 (en) 2018-04-11
WO2012072271A1 (en) 2012-06-07
EP2647050A1 (en) 2013-10-09
US20140000684A1 (en) 201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242A (zh) 在有机光伏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成的有机光伏器件
JP4966653B2 (ja) 共有する有機電極を備えたタンデム型光起電力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628198B1 (en) Materials for controlling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photoactive layers in photovoltaic devices
JP4759286B2 (ja) 有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rooks et al. Laser processing method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TWI644448B (zh)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備方法
CN102136549B (zh) 用于在有机光电子器件中形成电互连的方法、用于制造有机光电子器件的方法以及有机发光器件
CN114784198A (zh) 一种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95671A (zh)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系统
CN114824094A (zh) 一种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电荷传输层结构及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
US2010018679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815284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태양전지 모듈
JPH0851229A (ja) 集積型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5906B2 (ja) 光起電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08461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125675A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90067351A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725405A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67056A (zh) 有机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27178A1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CN209000956U (zh) 一种无透明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CN209766474U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3903823A (zh) 太阳能叠层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系统
CN110911569A (zh) 一种多结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46608B (zh) 一种无透明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