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206B - 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62206B CN103262206B CN201280001481.7A CN201280001481A CN103262206B CN 103262206 B CN103262206 B CN 103262206B CN 201280001481 A CN201280001481 A CN 201280001481A CN 103262206 B CN103262206 B CN 1032622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lector
- sealing
- pressure discharge
- discharge lamp
- insert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54—Igniting arrangements, e.g. promoting ionisation for starting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能够在不增加全长并且辅助灯不向外部露出的情况下,确实地提高高压放电灯的点亮启动性。光源装置10由高压放电灯12、碗状的反射器16、照射紫外线UV的辅助灯14、基座18构成,反射器16在底部16a上具有插入密封部24的插通孔44,并且具有内侧空间46,以及在内表面上具有反射面48;基座18在与底部16a的外侧之间形成有收容辅助灯14的收容空间52,底部16a的厚度t被设定得较薄,使得插入了插通孔44的密封部24的外端部24a向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突出,并且沿着密封部24的侧面配置的辅助灯14的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在收容空间52内正对密封部2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高压放电灯和辅助灯的光源装置,该辅助灯发出用于降低该高压放电灯的点亮启动所需的电压从而提高启动特性的紫外线。
背景技术
用于液晶投影仪或曝光装置等光学装置的光源装置中主要使用能够得到大光量的高压放电灯。高压放电灯具有发光部和一对主电极,该发光部具有封入了水银、卤化物等发光物质或卤素循环生成物等的空间,该一对主电极在该发光部内相互面对配置,高压放电灯通过在开始点亮时施加高电压,并在主电极间通过破坏绝缘而产生放电,由此激励发光物质而发光。
近年来,为了促进高压放电灯的点光源化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在增加物质封入量的同时减小了发光部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因此,点亮时发光部的内部压力非常高。在最近的例子中报告了200气压前后或其以上的压力。另外,在该种光学装置中,当然要求缩短最初的点亮时间(冷启动),并且还要求缩短再次点亮时间(热启动)。
一般情况下,由于发光部的内部压力越高,开始放电所需的电压越高,因此在发光部的内部温度高的状态下再次点亮(热启动)时,不仅需要高的施加电压,而且需要一直等到高压放电灯的温度下降某种程度。另外,即使在最初的点亮时(冷启动),也需要施加高电压(例如10几kV以上)。
但是,在高压放电灯点亮启动时施加高电压会带来问题。例如存在以下等的问题:不仅在主电极之间,而且在不希望之处(例如绝缘电缆覆层的绝缘破坏或连接器、连接端子处的沿面放电等)产生绝缘破坏而发生触电事故,或者由于施加了高电压时的噪声而使光学装置中配置的电子电路产生误动作等。
因而开发出以较低的电压点亮启动高压放电灯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1如图5所示由高压放电灯2、与该高压放电灯2分体形成的辅助灯3、反射器4、基座B构成。
该高压放电灯2由发光管5和供电单元6构成,发光管5具有发光部5a和密封部5b,发光部5a具有封入了水银等发光物质M1的内部空间,密封部5b对发光部5a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供电单元6具备一对主电极6a、一对金属箔6b和一对外部铅棒6c,该一对主电极6a在发光部5a内相互面对配置,该一对金属箔6b与各主电极6a电连接并且埋设在密封部5b中,该一对外部铅棒6c的一端与各金属箔6b电连接并且埋设在密封部5b中,另一端突出设置在发光管5的外部。
辅助灯3由圆筒状的放电容器7和一对外部电极9a、9b构成,该放电容器7具有放电空间7a,该放电空间7a被封入了在通过放电被激励时产生紫外线UV1、UV2的物质作为放电用介质M2,该一对外部电极9a、9b分别卷绕在该放电容器7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
反射器4由本体部4a和密封部安装部4b构成,本体部4a形成有凹面反射面4c,密封部安装部4b从本体部4a的底部向背侧突出,在反射器4上形成有第1插通孔X,该第1插通孔X从密封部安装部4b朝向底部4d插通高压放电灯2的一个密封部5b。另外,在基座B上也形成有插通同一密封部5b并且用粘接剂固定的第2插通孔Y。此外,在基座B上还形成凹部Z,当从外侧将基座B套在反射器4的底部时,在反射器4的底部与该凹部Z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间A。
该光源装置1在将高压放电灯2的一个密封部5b插通反射器4的第1插通孔X后,在与从该第1插通孔X突出的密封部5b的长向正交的方向,在该密封部5b的周面附近配置辅助灯3的放电容器7,然后将密封部5b插通第2插通孔Y,将基座B套在反射器4的底部,最后在第2插通孔Y中填充粘接剂,将高压放电灯2固定在基座B上而制造。必须如上所述将辅助灯3配置在与密封部5b的长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理由是,光源装置1的全长是规定的,并且辅助灯3的长度需要有某种程度,即便想要使辅助灯3沿着密封部5b,也不能容纳在上述凹部Z中。
在如上构成的高压放电灯2点亮启动时,在辅助灯3的两外部电极9a、9b之间施加高频电压。从而,在两外部电极9a、9b之间,经由放电容器7的放电空间7a产生放电,通过该放电激励的放电空间7a的放电用介质M2产生紫外线,通过路径UV1、UV2而到达发光部5a。
从而,通过了路径UV1、UV2的紫外线照射高压放电灯2的发光部5a内的主电极6a,由此促进主电极6a间的放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9955号公报(图7、图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1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该光源装置1中,从辅助灯3发出的紫外线主要进入作为路径UV1的密封部5b内之后,在该密封部5b内进行内面反射并通过,进入发光部5a的内部空间,照射主电极6a。少量的剩余紫外线在通过了形成于反射器4的第1插通孔X的内表面与密封部5b的外表面之间(路径UV2)后,从外部进入发光部5a内并照射主电极6a。在路径UV2中,有时会不照射发光部5a而发散,因此经由该路径的照射的效率不高。因此,通过路径UV1的紫外线对主电极6a间的放电促进作用作出贡献。
但是,由于在光源装置1的反射器4上设置了从本体部4a的底部4d向背侧突出的密封部安装部4b,因此,从凹面反射面4c的底部到密封部安装部4b的端面的距离长,因此,在规定了全长的光源装置1中,必然地不得不缩短基座B的长度,因此如前所述不能加深凹部Z。这意味着,从辅助灯3到高压放电灯2的发光部5a的距离不得不变长,从而损害经由路径UV1对高压放电灯2的点亮启动性的提高效果。
并且,由于辅助灯3的放电容器7设置在与密封部5b的长向正交的方向上,因此辅助灯3的放电空间7a的两端部7b从密封部5b的正面错开,从该两端部7b发出的紫外线的大部分不能进入作为路径UV1的密封部5b内,从而无法有效地照射主电极6a。这也成为高压放电灯2的点亮启动性的提高效果降低的原因。
至少为了克服后者的问题,例如考虑如图6所示沿着高压放电灯2的密封部5b设置辅助灯3,但由于光源装置1的全长被规定,因此如前所述基座B的全长被限制得较短,从而辅助灯3从基座B露出,从放电空间7a的露出端部7c发出的紫外线未被利用,结果点亮启动性的提高效果也降低。同时,前述的路径UV1也变长,因此抑制了对主电极6a间的放电促进作用的贡献。
另外,还考虑如图7所示,使辅助灯3的位置向高压放电灯2的发光部5a的方向移动,使该辅助灯3的放电空间7a整体正对着密封部5b。但是,这种情况下,必须如图7(b)所示扩大反射器4的第1插通孔X(图中虚线部分被扩大),辅助灯3也可插入第1插通孔X,从而不仅成为生产率变差、成本上升的原因,而且对于反射器4的反射性能最重要的第1插通孔X附近的反射面的面积也减小,因此从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量可能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是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能够在不增加光源装置的全长并且辅助灯不向外部露出的情况下,利用该辅助灯确实地提高高压放电灯的点亮启动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例如图1所示,如下构成发光装置10。
该发光装置10具备:
高压放电灯12,具有发光部22和密封部24,所述发光部22在内部具有相面对配置的一对主电极28,所述密封部24从所述发光部22向外延伸;
碗状的反射器16,在底部16a上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一个密封部24和辅助灯的通电线的插通孔44,并且具有在所述密封部24被插入所述插通孔44的状态下收容所述高压放电灯12的内侧空间46,以及在内表面上具有使来自所述高压放电灯12的光反射的反射面48;
辅助灯14,具有产生紫外线UV的紫外线发光空间36;
通电线64,与从插通了所述插通孔44的一方的相反侧的密封部24延伸出来的外部铅棒32连接,被插通所述插通孔44而卷绕在辅助灯14的放电容器38的外表面上,从而构成外部电极42;以及
基座18,覆盖在所述反射器16的所述底部16a的外表面侧,具有收容所述辅助灯14的收容空间52,
形成了所述插通孔44的所述反射器16的所述底部16a的厚度t被设定得较薄,使得插入了所述插通孔44的所述密封部24的外端部24a贯通所述插通孔44,而向所述基座18的所述收容空间52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密封部24的侧面配置的所述辅助灯14中的所述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所述密封部24,并且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52中。
这样,将形成了插通孔44的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设定得较薄,使得沿着贯通反射器16的贯通孔44而向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突出的密封部24的侧面配置的辅助灯14的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该密封部24,并且被收容在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内,换言之,作为将现有的反射器4的密封部安装部4b切除或者如同被切除而形成的、没有密封部安装部4b的金属模制的碗状的反射器16,变薄了密封部安装部4b的部分,由此可以缩短从辅助灯14到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距离,并且能够在不增加光源装置10的全长的情况下,避免辅助灯14向外部露出。另外,由于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着密封部24,因此可以将不照射主电极28的紫外线UV的量最小化,维持点亮启动性的提高效果。另外,将圆筒或中空圆锥台状的密封部安装部4b切除或如同被切除而形成的、金属模制的碗状的反射器16的外周面整体大致形成为凸圆弧状,后端面形成为平的。
所谓“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密封部24”是指,如图2(a)所示,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整个范围位于密封部24的全周的正面(图中的区域R)。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组装作业上的误差而使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中心轴C1与密封部24的中心轴C2不是相互平行的情况下(参照图2(b)、(c)),只要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整个范围位于区域R内,就可以说是“正对”。但是当然不包括以正交那样大的角度相交的情况。这在整个说明书中都如此。
本发明优选包括以下结构。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器16的所述插通孔44的内表面与插通了所述插通孔44的所述密封部24的外表面之间具有第1间隙68。
由此,从辅助灯14发出的紫外线UV的一部分通过该第1间隙68进入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照射主电极28,因此使高压放电灯12的点亮启动性提高的紫外线UV不仅从通过高压放电灯12的密封部24的路径、而且还从由外部进入发光部22的路径照射发光部22内的主电极28。从而照射主电极28的紫外线UV的量增加,因此即使稍微增加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也能够得到规定的点亮启动特性。
本发明还优选包括以下结构。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8是碗状的部件,具备本体部73和盖部74,所述本体部73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52并且安装在所述反射器16的所述底部16a的表面上,所述盖部74从所述本体部73延伸,在与所述反射器16的外表面90之间空开第2间隙88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反射器16的所述底部16a,并且所述盖部74的前端部76安装在所述外表面90上,
在将所述基座18安装到所述反射器16的底部16a上的状态下,收容在所述反射器16中的所述高压放电灯12的所述发光部22的中心位于由所述第2间隙88的在所述前端部76侧的周缘限定的所述基座18的开口面86上,或者位于比所述开口面86更靠里的位置。
反射器16的、比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更靠近底部16a的部分是当该发光部22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经年老化或过电流)而破裂时容易受到破裂所致的冲击的部分。如果使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位于由盖部74与反射器16的外表面90之间的第2间隙88的在前端部76侧的周缘限定的开口面86之上,或者比其更靠里,则在基座18的本体部73的向反射器16安装的部分与上述前端部76之间,基座18的盖部74成为跨过反射器16的“容易受到冲击的部分”的状态,第2间隙88成为发光部22的破坏所致的机械冲击的缓冲,而吸收该冲击。
由此,即使万一发光部22破裂而使反射器16中产生裂缝,通过由第2间隙88吸收对反射器16的“容易受到冲击的部分”的冲击,可以避免反射器16的破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能够在不增加光源装置的全长并且辅助灯不向外部露出的情况下,发挥对点亮启动性的规定的提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2(a)和(b)是示出辅助灯中的紫外线发光空间的整体正对密封部的状态的剖面图,(c)是(b)中的C-C向视图。
图3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又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另一现有技术的剖面图。
图7(a)是示出又一现有技术的剖面图,(b)是从正面看(从图7(a)的左侧看)反射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的各实施例。在针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后,针对第2、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对于第2、第3实施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对于其它的相同部分,援用第1实施例的说明。
(第1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如图1所示大致由高压放电灯12、与该高压放电灯12分体形成的辅助灯14、反射器16、基座18构成。
高压放电灯12具备发光管26和供电单元34,发光管26具有发光部22和一对密封部24,该发光部22具有封入了水银等发光物质M1的内部空间20,该一对密封部24对发光部22的内部空间20进行密封,供电单元34具备一对主电极28、一对金属箔30和一对外部铅棒32,该一对主电极28在发光部22内相互面对配置,该一对金属箔30与各主电极28电连接并且埋设在各密封部24中,该一对外部铅棒32的一端与各金属箔30电连接并且埋设在密封部24中,另一端突出设置在发光管26的外部。
另外,高压放电灯12上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触发线80。在本实施例中,触发线80卷绕在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与阴极侧的密封部24的接合部上,但此外还可以卷绕在发光部22与阳极侧的密封部24的接合部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阴极相比阳极形成得较大的直流用高压放电灯,但也可以使用阴极与阳极的大小相同的交流用高压放电灯。
辅助灯14具备圆筒状的放电容器38、内部电极40和外部电极42,该放电容器38具有紫外线发光空间36,该紫外线发光空间36被封入了在通过放电被激励时产生紫外线UV的物质作为放电用介质M2,内部电极40的一端配置在紫外线产生空间36中,另一端向外部延伸,外部电极42卷绕与紫外线产生空间36对应的放电容器38的外周上。
该辅助灯14的形态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态,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所示的在放电容器38的外周卷绕一对电极线的形态,或者仅使用内部电极或外部电极中的一方、在内部电极或外部电极与埋设在密封部24中的金属箔30之间产生放电的形态。
反射器16是碗状的部件,在底部16a上形成有用于插入高压放电灯12的密封部24的插通孔44,并且具有内侧空间46、出光开口47和反射面48,内侧空间46在密封部24被插入插通孔44的状态下收容高压放电灯12,出光开口47射出来自所收容的高压放电灯12的光,反射面48形成于反射器16的内表面上,使来自高压放电灯12的光反射。另外,在出光开口47上根据需要安装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前面罩49。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插通孔44的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被设定得较薄,使得插入了插通孔44的高压放电灯12的密封部24的外端部24a贯通插通孔44,向后述的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突出,并且,沿着突出的密封部24的侧面配置的辅助灯14中的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密封部24,并且收容在收容空间52中。
换言之,反射器16具有将现有的反射器4的圆筒或中空圆锥台状的密封部安装部4b在1.5mm~5或5.5mm的范围内切除或者如同被切除而形成的、金属模制的没有密封部安装部4b、外周面整体形成大致凸圆弧状、后端面形成为平的碗状外观,变薄了密封部安装部4b的部分。进一步换言之,在现有的反射器4中,密封部安装部4b是圆筒状或在中心轴部分贯穿设置了第1插通孔X的中空的、向后端面逐渐变细的圆锥台状,反射器本体4a呈碗状,反射器本体4a与密封部安装部4b的边界以平缓的曲线连续,成为圆筒状或圆锥台状的部分为密封部安装部4b。本发明的反射器16是将圆筒状或圆锥台状的密封部安装部4b沿着构成反射器本体4a的外周面的曲面与密封部安装部4b的外表面的曲率发生改变的边界切除或如同被切除而形成的、金属模制的形状,外周面整体形成为在纵向剖面中大致为凸圆弧状,后端面形成为平的状态。
作为反射器16的材质,可以考虑玻璃或铝等,在铝的情况下,对反射面48进行金属蒸镀,在玻璃的情况下,除了金属蒸镀外,还在内表面上形成红外线透射型反射覆膜的反射面48。
反射面48由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旋转抛物面限定,旋转抛物面的焦点F1位于反射器16内侧的该中心轴C上。反射面48的形状根据高压放电灯12的形状、大小等要素进行最优设定,使得该焦点F1的位置位于在反射器16的内侧所收容的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另外,反射面48的形状不限于旋转抛物面,也可以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旋转椭圆面,只要是能够利用光源装置10根据照射对象物或照射目的进行配光的面,则任何形状都可以。
另外,所谓“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密封部24”是指,如图2(a)所示,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整个范围位于密封部24的全周的正面(图中的区域R)。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组装作业上的误差而使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中心轴C1与密封部24的中心轴C2不是相互平行的情况下(参照图2(b)、(c)),只要紫外线发光空间36的整个范围位于区域R内,则可以说是“正对”。这在整个说明书中都如此。
基座18是覆盖在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外侧、具有用于收容辅助灯14的收容空间52的部件,优选使用陶瓷等绝缘性和热传导性高的材料形成。另外,在基座18的周面上形成有将收容空间52与外部连通的通电线插通孔66。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由面向反射器16的底部16a开口的收容凹部54形成,该收容凹部54如下构成:在基座18上设置贯通孔56,并且安装盖62,盖62覆盖该贯通孔56的、与安装于反射器16的底部16a上的开口58相反侧的开口60。另外,盖62的安装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将没有盖62的状态下的贯通孔56的内侧作为收容空间52。并且,在没有盖62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辅助灯14的紫外线UV有可能从上述相反侧的开口60向外部漏出,因此这种情况下优选利用绝缘性的粘接剂等至少覆盖辅助灯14的上述开口60侧的端部(除了与紫外线发光空间36对应的部分)以及密封部24的开口60侧的端部。当然,这也有防止通过开口60与施加了高电压的外部铅棒32等误接触的作用。
收容凹部54的形态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3所示使用在向反射器16的底部16a安装的一侧具有开口58的有底筒状的基座18,将其内侧作为收容凹部54。
以下简单地说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的过程。首先,将根据需要安装了触发线80的高压放电灯12的密封部24的外端部24a从反射器16的内侧插通插通孔44并使其向外侧露出,然后,将与外部铅棒32连接的通电线64插通插通孔44,该外部铅棒32从与插通了插通孔44的一方相反侧的密封部24延伸。在此状态下,在密封部24的外表面与插通孔44的内表面之间填充耐热性的粘接剂78,直到其间不再有空隙,将高压放电灯12和通电线44固定到反射器16上。
然后,从外侧覆盖反射器16的底部16a地安装基座18,在预先埋设了内部电极40的辅助灯14的放电容器38的外表面上,卷绕通过了插通孔44的通电线64而构成外部电极42,然后,沿着露出到反射器16的外侧的密封部24的外端部24a配置,使所卷绕的通电线64(=外部电极42)与密封部24的外表面接触。
然后,将辅助灯14的内部电极40与高压放电灯12的从插通了插通孔44的一方的密封部24延伸的外部铅棒32相互电连接,并且将一端与该外部铅棒32连接的通电线82通过通电线插通孔66向外部引出,然后安装覆盖基座18的开口60的盖62。最后,通过将另外的通电线84与相反侧的外部铅棒32电连接,由此完成光源装置10.
当对向外部引出的通电线82、84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时,在辅助灯14的内部电极40与外部电极42之间产生放电,通过激励被封入紫外线产生空间36的放电用介质M2,产生紫外线UV。
所产生的紫外线UV在进入与放电容器38相邻的密封部24后,通过该密封部24进入发光部22的内部空间20,照射主电极28(在直流放电灯的情况下至少是阴极)。主电极28接受紫外线UV的照射后,来自该主电极28的电子的释放被促进。由此,主电极28间的放电以更低的施加电压产生,从而在主电极28间经由辉光放电而发生电弧放电,从通过放电而激励的发光物质M1发出规定波长的光。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将形成了插通孔44的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设定得较薄,使得沿着贯通反射器16的贯通孔44而向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突出的密封部24的侧面配置的辅助灯14的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该密封部24,并且被收容在基座18的收容空间52中,由此可以缩短从辅助灯14到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距离,并且能够在不增加光源装置10的全长的情况下,避免辅助灯14向外部露出。另外,由于紫外线发光空间36整体正对着密封部24,因此可以将不照射主电极28的紫外线UV的量最小化,维持点亮启动性的提高效果。由此能够发挥对点亮启动性的规定的提高效果。
实施例
针对第1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表1中示出在改变了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的情况下对高压放电灯12的点亮性能进行实验的结果。对于厚度t超过3mm的情况,可以进行冲压生产,对于3mm以下的情况,可以通过切削加工进行生产。
[表1]
反射器的底部的厚度[mm] | 实验结果 |
1 | 不能生产 |
1.5 | ○ |
2 | ○ |
3 | ○ |
4 | ○ |
5 | ○ |
5.5 | × |
6 | × |
高压放电灯:200W DC
启动电压:2kV
如表1所示可知,只要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在5mm以下,即可得到良好的点亮性能。如果底部16a的厚度t在1mm以下,则过薄而会产生破损,因此可知,底部16a的厚度t薄至1.5mm是其极限。另外,在表1的实验中,使用直流用200W的高压放电灯12,点亮启动电压为2kV。另外,按各尺寸分别准备5个试样光源装置10,全部的高压放电灯12一次启动即点亮的情况为“○”。
(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如图3所示,高压放电灯12和辅助灯14插通并固定于有底筒状的基座18的底面18a,在反射器16的插通孔44的内表面与密封部24的外表面之间具有第1间隙68,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例不同。
在基座18的底面18a上形成有用于插通固定高压放电灯12的第1孔70和用于插通固定辅助灯14的第2孔72,如上所述,高压放电灯12和辅助灯14利用粘接剂78插通并固定于对应的各个孔70、72。
通过这样构成光源装置10,从辅助灯14发出的紫外线UV的一部分通过该第1间隙68进入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照射主电极28,因此使高压放电灯12的点亮启动性提高的紫外线UV不仅从通过高压放电灯12的密封部24的路径、而且还从由外部进入发光部22的路径照射发光部22内的主电极28。从而照射主电极28的紫外线UV的量增加,即使稍微增加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也能够得到规定的点亮启动特性。
针对第2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表2中示出在改变了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的情况下对高压放电灯12的点亮性能进行实验的结果。
[表2]
反射器的底部的厚度[mm] | 实验结果 |
1 | 不能生产 |
1.5 | ○ |
2 | ○ |
3 | ○ |
4 | ○ |
5 | ○ |
5.5 | ○ |
6 | × |
高压放电灯:200W DC
启动电压:2kV
如表2所示可知,只要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在5.5mm以下,即可得到良好的点亮性能。与第1实施例的实验结果相比,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厚度t的最大值增加可以认为是因为如前所述照射主电极28的紫外线UV增加。另外,在表2的实验中,使用直流用200W的高压放电灯12,点亮启动电压为2kV。另外,按各尺寸分别准备5个试样光源装置10,全部的高压放电灯12一次启动即点亮的情况为“○”。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如图4所示,基座18是碗状的部件,具备本体部73和盖部74,本体部73形成有收容空间52并且安装在反射器16的底部16a的表面上,盖部74从本体部73延伸,在与反射器16的外表面90之间空开第2间隙88的状态下覆盖反射器16的底部16a,并且前端部76安装在所述外表面90上,在将该基座18安装到反射器16的底部16a上的状态下,收容在反射器16中的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位于由第2间隙88的在前端部76侧的周缘限定的基座18的开口面86上,或者位于比开口面86更靠里的位置。
反射器16的、比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更靠近底部16a的部分是当该发光部22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经年老化或过电流)而破裂时容易受到破裂所致的冲击的部分。通过使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位于由盖部74与反射器16的外表面90之间的第2间隙88的在前端部76侧的周缘限定的开口面86之上,或者比其更靠里,在基座18的本体部73的向反射器16安装的部分与上述前端部76之间,基座18的盖部74成为跨过反射器16的“容易受到冲击的部分”的状态,从而第2间隙88成为发光部22的破坏所致的机械冲击的缓冲,而吸收该冲击。
由此,即使万一发光部22破裂而使反射器16中产生裂缝,通过由该第2间隙88吸收对反射器16的“容易受到冲击的部分”的冲击,可以避免反射器16的破损。
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盖部74的前端部76利用粘接剂形成,但前端部76的形态不限于此,也可以考虑将盖部74的前端部76形成向内侧弯折的形状,在弯折部分的端面上涂布粘接剂,从而使其粘接在反射器16的外表面90上。
针对第3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表3中示出在改变了基座18的开口面86与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对反射器16的易破损性进行实验的结果。以发光部22的中心为基准(=0),设基座18的开口面86位于反射器16的出光开口47侧的情况为正(+),位于底部16a侧的情况为负(-)。
[表3]
从发光部的中心到基座的开口面的距离[mm] | 实验结果 |
-4 | × |
-3 | × |
-2 | × |
-1 | × |
0 | ○ |
+1 | ○ |
+2 | ○ |
高压放电灯:200W DC
如表3所示可知,只要基座18的开口面86的位置位于高压放电灯12的发光部22的中心(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发光部22的中心与限定反射器16的反射面48的旋转抛物面的焦点F1一致)的位置,或者比该位置更靠近反射器16的出光开口47侧(即正侧),就会停留在反射器16产生裂缝的程度而不会破损。另外,在表3的实验中,使用直流用200W的高压放电灯12,并且施加了来自电容器的瞬间大电流的能量。按各尺寸分别准备10个试样光源装置10,设全部的反射器16不破损的情况为“○”。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源装置;12…高压放电灯;14…辅助灯;16…反射器;18…基座;20…(发光部的)内部空间;22…发光部;24…密封部;26…发光管;28…主电极;30…金属箔;32…外部铅棒;34…供电单元;36…紫外线产生空间;38…放电容器;40…内部电极;42…外部电极;44…插入孔;46…内侧空间;47…出光开口;48…反射面;49…前面罩;52…(基座的)收容空间;54…收容凹部;56…贯通孔;58…开口;60…开口;62…盖;64…通电线;66…通电线插通孔;68…第1间隙;70…第1孔;72…第2孔;73…本体部;74…盖部;76…周缘部;78…粘接剂;80…触发线;82…通电线;84…通电线;86…开口面;88…第2间隙;90…(反射器的)外表面。
Claims (2)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放电灯,具有发光部和密封部,所述发光部在内部具有相面对配置的一对主电极,所述密封部从所述发光部向外延伸;
碗状的反射器,在底部具有仅能够插入所述高压放电灯的所述一个密封部和辅助灯的通电线的插通孔,具有在所述密封部被插入所述插通孔的状态下收容所述高压放电灯的内侧空间,并且在内表面上具有使来自所述高压放电灯的光反射的反射面;
辅助灯,具有产生紫外线的紫外线发光空间;
通电线,与从插通了所述插通孔的一方相反侧的密封部延伸的外部铅棒连接,被插通所述插通孔而卷绕在所述辅助灯的放电容器的外表面上,从而构成外部电极;以及
基座,覆盖在所述反射器的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侧,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辅助灯的收容空间,
形成了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反射器的所述底部的厚度被设定得较薄,使得插入了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密封部的外端部贯通所述插通孔,而向所述基座的所述收容空间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密封部的侧面配置的所述辅助灯中的所述紫外线发光空间整体正对所述密封部,并且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碗状的部件,具备本体部和盖部,所述本体部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并且安装在所述反射器的所述底部的表面上,所述盖部从所述本体部延伸,在与所述反射器的外表面之间空开第2间隙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反射器的所述底部,并且所述盖部的前端部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
在将所述基座安装到所述反射器的底部上的状态下,收容在所述反射器中的所述高压放电灯的所述发光部的中心位于由所述第2间隙的在所述前端部侧的周缘限定的所述基座的开口面上,或者位于比所述开口面更靠里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76441A JP5069371B1 (ja) | 2011-12-16 | 2011-12-16 | 光源装置 |
JP2011-276441 | 2011-12-16 | ||
PCT/JP2012/005173 WO2013088596A1 (ja) | 2011-12-16 | 2012-08-16 | 光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2206A CN103262206A (zh) | 2013-08-21 |
CN103262206B true CN103262206B (zh) | 2015-04-29 |
Family
ID=4727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1481.7A Active CN103262206B (zh) | 2011-12-16 | 2012-08-16 | 光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03408B2 (zh) |
EP (1) | EP2631931B1 (zh) |
JP (1) | JP5069371B1 (zh) |
CN (1) | CN103262206B (zh) |
WO (1) | WO20130885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29985B2 (ja) * | 2009-06-26 | 2014-11-26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放電ランプ装置 |
CN103644472B (zh) * | 2013-12-02 | 2017-01-04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led水晶灯 |
CN104765241B (zh) | 2014-01-08 | 2017-01-04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及光源模块 |
JP5812134B2 (ja) * | 2014-02-28 | 2015-11-11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ショートアーク型フラッシュランプおよび光源装置 |
JP5869713B1 (ja) * | 2015-04-13 | 2016-02-24 | フェニックス電機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び露光装置とその検査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8379A (zh) * | 1998-03-19 | 2000-06-28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包括具有点火天线的短电弧放电灯的装置 |
CN1489177A (zh) * | 2002-08-20 | 2004-04-14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CN101059236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凤凰电机公司 | 光源装置 |
CN101192501A (zh) * | 2006-11-27 | 2008-06-04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CN101430996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US20090224667A1 (en) * | 2008-03-06 | 2009-09-10 |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 Auxiliary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JP2010251179A (ja) * | 2009-04-17 | 2010-11-04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光源装置 |
JP2010262895A (ja) * | 2009-05-11 | 2010-11-18 | Ushio Inc | 光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3736B2 (ja) * | 1998-07-31 | 2006-08-02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投影装置用光源 |
JP2007287422A (ja) | 2006-04-14 | 2007-11-0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の調整方法 |
CN102047380A (zh) * | 2008-05-29 | 2011-05-04 |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 用于高压灯的防爆装置 |
JP4572978B2 (ja) * | 2008-10-08 | 2010-11-04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
2011
- 2011-12-16 JP JP2011276441A patent/JP5069371B1/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16 WO PCT/JP2012/005173 patent/WO20130885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8-16 CN CN201280001481.7A patent/CN10326220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8-16 US US13/809,660 patent/US88034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8-16 EP EP12773194.1A patent/EP263193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8379A (zh) * | 1998-03-19 | 2000-06-28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包括具有点火天线的短电弧放电灯的装置 |
CN1489177A (zh) * | 2002-08-20 | 2004-04-14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CN101059236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凤凰电机公司 | 光源装置 |
CN101192501A (zh) * | 2006-11-27 | 2008-06-04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CN101430996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US20090224667A1 (en) * | 2008-03-06 | 2009-09-10 |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 Auxiliary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JP2010251179A (ja) * | 2009-04-17 | 2010-11-04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光源装置 |
JP2010262895A (ja) * | 2009-05-11 | 2010-11-18 | Ushio Inc | 光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069371B1 (ja) | 2012-11-07 |
US8803408B2 (en) | 2014-08-12 |
US20130229101A1 (en) | 2013-09-05 |
EP2631931A4 (en) | 2014-07-16 |
WO2013088596A1 (ja) | 2013-06-20 |
CN103262206A (zh) | 2013-08-21 |
EP2631931B1 (en) | 2016-07-06 |
JP2013127871A (ja) | 2013-06-27 |
EP2631931A1 (en) | 2013-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2206B (zh) | 光源装置 | |
JP4826446B2 (ja) | 光源装置 | |
CN1489177A (zh) | 光源装置 | |
EP2227820B1 (en) |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with mechanical support means and starting aid | |
EP1596420B1 (en) |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 |
CN103065927B (zh) | 带辅助灯的高压放电灯 | |
JP2006236919A (ja) | 高圧金属蒸気放電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
CA2521477A1 (en) |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having an electric shield | |
CN110249267B (zh) | 高压放电灯 | |
WO2007043362A1 (ja) |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090066250A1 (en) |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 |
JP2004055416A (ja) | ショートアーク放電ランプおよび光源装置 | |
JP2001243921A (ja) | 希ガス放電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H11317201A (ja) | 外部電極型放電ランプによる光源装置 | |
KR20150102677A (ko) | 쇼트 아크형 플래시 램프 및 광원 장치 | |
JPWO2009019978A1 (ja) | 放電ランプ | |
JP2016139463A (ja) | エキシマランプ | |
KR20190115410A (ko) | 엑시머 램프, 광조사 장치, 및, 오존 발생 장치 | |
JP3183583U (ja) | 安定器内蔵型の反射一体型フラットパネルランプ | |
JPH10112292A (ja) | 無電極蛍光ランプ | |
JP2003178616A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5259652A (ja) | 点灯回路内蔵形放電ランプ | |
JP2002117812A (ja) | 放電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2005005044A (ja) | 放電管 | |
JP2010192418A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ランプ始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