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1745A - 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1745A
CN103261745A CN2012800041706A CN201280004170A CN103261745A CN 103261745 A CN103261745 A CN 103261745A CN 2012800041706 A CN2012800041706 A CN 2012800041706A CN 201280004170 A CN201280004170 A CN 201280004170A CN 103261745 A CN103261745 A CN 103261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vibration damping
intermediate member
damping equipment
elastom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1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1745B (zh
Inventor
泷川由浩
大井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663731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26174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61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1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1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1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05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two chamber system, i.e. without a separated, closed chamb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tuating a lock-up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26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vibration dampers
    • F16H2045/023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vibration dampers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73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he friction surface of the lock-up clutch
    • F16H2045/0294Single disk type lock-up clutch, i.e. using a single disc engaged between friction members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10,包括:驱动构件11,来自用作电机的引擎的动力传输至该驱动构件11;第一中间构件12,来自驱动构件11的动力经由第一弹簧SP1传输至第一中间构件12;第二中间构件14,来自第一中间构件12的动力经由第二弹簧SP2传输至第二中间构件14;以及驱动构件15,来自第二中间构件14的动力经由第三弹簧SP3传输至该驱动构件15,并且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高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装置(damper device),该减振装置包括:输入元件、第一中间元件、第二中间元件以及输出元件,来自马达的动力传输至该输入元件,来自该输入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一弹性体传输至该第一中间元件,来自该第一中间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二弹性体传输至该第二中间元件,来自该第二中间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三弹性体传输至该输出元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如下类型的现有减振装置,其包括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和中间构件,该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锁止装置的活塞上,该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固定到转矩变换器的水轮机转轮(turbine runner)的驱动板上,该中间构件经由第一弹性构件在旋转方向上耦接至该活塞,并且该中间构件经由第二弹性构件在旋转方向上耦接至该驱动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减振装置中,每个第二弹性构件均是由一对螺旋弹簧和布置在该对螺旋弹簧之间的中间悬浮体形成的,并且促使每对螺旋弹簧彼此串联动作从而增大扭转角度(提供长的冲程)。
相关的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82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减振装置中,用作中间元件的中间构件和中间悬浮体布置在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之间,因而中间构件和中间悬浮体可能共振。并且,随着锁止装置的活塞的旋转速度(引擎旋转速度)相对低而减振装置整体的振动级相对高时多个中间元件出现共振,减振装置整体的振动级由于多个中间元件之间的共振而进一步增大,并且相对大的振动可能被传输至减振装置的下游侧。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并没有考虑关于多个中间元件之间的共振的任何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包括在减振装置中的多个中间元件的共振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采用如下手段来实现以上主要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减振装置包括:包括输入元件,来自马达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输入元件;第一弹性体,来自所述输入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一弹性体;第一中间元件,来自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第二弹性体,来自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弹性体;第二中间元件,来自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中间元件;第三弹性体,来自所述第二中间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三弹性体;以及输出元件,来自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输出元件;所述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刚度。
该减振装置包括:输入元件,来自马达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输入元件;第一中间元件,来自所述输入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一弹性体传输至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第二中间元件,来自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二弹性体传输至所述第二中间元件;以及输出元件,来自所述第二中间元件的动力经由第三弹性体传输至所述输出元件。并且,在该减振装置中,第三弹性体刚度设定为高于第二弹性体的刚度。这使得将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基本上一体化变得容易,并且通过将第三弹性体的刚度设定为相对高来增大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之间的共振频率,因此可以在输入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即,马达的旋转速度相对高)而且来自马达的转矩(振动力)相对低时促使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之间共振。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之间的共振而引起的减振装置整体振动级升高,从而可以减少将相对大的振动传输至减振装置的下游侧。因而,在该减振装置中,可以适当地减小多个中间元件的共振影响。
而且,第一弹性体的刚度可以低于第二弹性体的刚度。通过这样做,第三弹性体的刚度设定为相对高,从而增大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的共振频率并且减小减振装置整体的共振频率,同时将第一弹性体的刚度设定为较低来使得可以改善减振装置整体的振动衰减特性。
此外,第一弹性体的刚度可以低于第三弹性体的刚度并且可以高于或等于第二弹性体的刚度。通过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的共振频率,并且进一步减小减振装置整体的共振频率。
而且,该输入元件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一端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第一中间元件可以具有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另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弹性体相邻的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端之间并且与二者均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可以具有可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三弹性体并且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另一端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一端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输出元件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另一端接触的接触部。
并且,可以经由锁止离合器将输入元件连接至被耦接至马达的输入构件,并且输出元件可以耦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即,减振装置能够促在输入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即,马达的旋转速度相对高)而且来自马达的转矩(振动力)相对低时使第一中间元件和第二中间元件发生共振或减小减振装置整体的共振频率。因而,通过使用上述减振装置,当马达的旋转速度极低时,可以通过锁止离合器实施锁止,即,将输入构件耦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同时适当地减小从输入构件到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振动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的流体传动装置1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流体传动装置1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示出用作马达的引擎的旋转速度和减振装置10的振动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使用一实施例来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模式。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的流体传动装置1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示出流体传动装置1的部分剖视图。这些图中示出的流体传动装置1是转矩变换器,该转矩变换器作为启动装置安装在配备有用作马达的引擎(内燃机)的车辆上。该流体传动装置1包括:前盖(输入构件)3,耦接至引擎(未示出)的曲轴;泵推进器(输入侧流体传动元件)4,固定至前盖3;水轮机转轮(输出侧流体传动元件)5,可以与泵推进器4共轴地旋转;定子6,将来自水轮机转轮5的液压油流(液压流体)整流至泵推进器4;减振轮毂(输出构件)7,固定至变速器(未示出)的输入轴,该变速器为自动变速器(AT)或者无级变速器(CVT);摩擦式单片锁止离合器机构8,其具有锁止活塞80;以及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连接至减振轮毂7并且连接至锁止活塞80。
该泵推进器4具有泵壳40以及多个泵叶片41,泵壳40气密性固定至前盖3,多个泵叶片41布置在泵壳40的内表面上。水轮机转轮5具有涡轮壳50以及布置在涡轮壳50的内表面上的多个涡轮叶片51。该涡轮壳50与减振轮毂7相配(fit),并经由铆钉固定至减振轮毂7。定子6具有多个定子叶片60。定子6的旋转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61仅设定在一个方向。泵推进器4和水轮机转轮5彼此面对,这些泵推进器4、水轮机转轮5以及定子6形成了循环液压油的环状物(环形流路)。
如图1和图2所示,减振装置10包括:驱动构件11,用作输入元件;第一中间构件(第一中间元件)12,经由多个第一弹簧(第一弹性体)SP1与驱动构件11接合;第二中间构件(第二中间元件)14,经由多个第二弹簧(第二弹性体)SP2与第一中间构件12接合;以及驱动构件(输出元件)15,经由多个第三弹簧(第三弹性体)SP3与第二中间构件14接合。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簧到第三弹簧SP1到SP3中每一个均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由以螺旋形状绕制为在没有施加负荷时具有以直线延伸的轴线的金属材料制成。
驱动构件11具有多个弹簧接触部11a以及多个弹簧支撑部11b,该多个弹簧接触部11a分别接触对应的第一弹簧SP1的一端。并且,该驱动构件11经由铆钉固定至锁止离合器机构8的锁止活塞80,并布置在由前盖3和泵推进器4的泵壳40限定的壳内空间的外围区域。第一中间构件12形成为能够可滑动地支撑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以及驱动构件11的多个弹簧支撑部11b的环形构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中间构件12由第二中间构件14围绕流体传动装置1的轴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布置在壳内空间的外围区域。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中间构件12具有多个弹簧接触部12a,该多个弹簧接触部12a分别布置在对应的第一弹簧SP1的另一端以及与第一弹簧SP1相邻的第二弹簧SP2的一端之间,并且分别与这两者接触。
第二中间构件14由环形的第一板141和经由铆钉固定至第一板141的环形的第二板142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中间构件14由驱动构件15围绕流体传动装置1的轴可旋转地被支撑。第二中间构件14的第一板141的外围侧具有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弹簧SP2的另一端接触的多个弹簧接触部141a以及可旋转地支撑第一中间构件12的内周部分的多个支撑部141b,并且第二中间构件14的第一板141的内周侧具有用于支撑第三弹簧SP3的多个弹簧支撑部。此外,第二中间构件14的第二板142具有多个弹簧支撑部,这些弹簧支撑部分别面向第一板141的弹簧支撑部以支撑第三弹簧SP3。并且,在第一板141和第二板142中形成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弹簧SP3的一端接触的多个弹簧接触部(未示出)。
通过这样做,多个第一弹簧SP1被布置在减振装置10的外围部分从而分别位于驱动构件11的弹簧接触部11a和第一中间构件12的弹簧接触部12a之间,多个第二弹簧SP2布置在减振装置10的外围部分,从而分别位于第一中间构件12的弹簧接触部12a和第二中间构件14(即,第一板141的弹簧接触部141a)之间。此外,多个第三弹簧SP3中的每一个均布置为在流体传动装置1的径向上与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间隔开,并且设于第一弹簧SP1和第二SP2径向向内的位置。
驱动构件15布置在第二中间构件14的第一板141和第二板142之间,并且固定至减振轮毂7。此外,驱动构件15具有多个弹簧接触部15a,该多个弹簧接触部15a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弹簧SP3的另一端接触。而且,驱动构件15具有多个圆弧狭缝15d,该圆弧狭缝15d与在流体传动装置1的轴向上从第二中间构件14的第一板14的内周部分延伸的突出部141d接合。当第一板141的突出部141d与驱动构件15的对应狭缝15d接合(松配合)时,第二中间构件14被驱动构件15支撑并且围绕流体传动装置1的轴而布置,从而可以在与每个狭缝15d的周长相对应的范围内相对于驱动构件15旋转。
锁止离合器机构8能够实现将前盖3经由减振装置10耦接至减振轮毂7进行锁止,以及解除该锁止。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锁止离合器机构8的锁止活塞80布置在前盖3内部,并且位于前盖3的与引擎相邻(图中的右侧)的内壁表面附近,并且与减振轮毂7配合从而在轴向上可滑动并且相对于减振轮毂7可以旋转。此外,摩擦材料81粘附至锁止活塞80的、前盖3一侧上的表面的外围。并且,在锁止活塞80的背面(图中的右侧表面)和前盖3之间限定出经由形成在液压油供应孔(未示出)中的油路以及输入轴连接至液压控制单元(未示出)的锁止腔(lock-up chamber)85。
当在没有实施锁止离合器机构8的锁止情况下在泵推进器4和水轮机转轮5之间传输动力时,供应至泵推进器4和水轮机转轮5的液压油流入锁止腔85,且该锁止腔85被液压油填充。因而,此时,该锁止活塞80没有朝向前盖3移动,从而该锁止活塞80没有与前盖3摩擦地接合。并且,在锁止离合器机构8没有以这种方式实施锁止的锁止解除期间,如从图3清楚看出的,来自用作马达的引擎的动力经由前盖3、泵推进器4、水轮机转轮5以及减振轮毂7形成的路径传输至变速器的输入轴。
此外,当通过液压控制单元(未示出)减小锁止腔85内的压力时,锁止活塞80由于压差而朝向前盖3移动,然后与前盖3摩擦接合。通过这样做,前盖3经由减振装置10耦接至减振轮毂7。如从图3中清楚看出的,在前盖3通过锁止离合器机构8以这种方式耦接至减振轮毂7的锁止期间,来自被用作马达的引擎的动力经由前盖3、锁止离合器机构8、驱动构件11、第一弹簧SP1、第一中间构件12、第二弹簧SP2、第二中间构件14、第三弹簧SP3、驱动构件15和减振轮毂7形成的路径传输至变速器的输入轴。此时,输入至前盖3的转矩波动(变化)被减振装置10的第一弹簧SP1、第二弹簧SP2和第三弹簧吸收。
然后,在该实施例的流体传动装置1中,在耦接至前盖3的引擎的旋转速度达到极低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即,例如大约1000rpm)时,由锁止离合器机构8实施锁止。通过这样做,引擎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输效率得以改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引擎的燃料节约性能。注意,当停止减小锁止腔85内的压力时,锁止活塞80由于进入锁止腔85的液压油的流动产生的压差减小而与前盖3分开。通过这样做,解除了锁止。通过这种方式,为了在引擎的旋转速度已经达到极低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即,例如大约1000rpm)时实施锁止,需要在引擎的旋转速度落入上述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附近的较低旋转速度范围内时通过引擎和变速器之间的减振装置10适当地衰减振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流体传动装置1中,用作中间元件的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布置在减振装置10的第一弹簧SP1和第三弹簧SP3之间,因而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可以共振。然后,当引擎的旋转速度例如落入以上描述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附近的较低旋转速度范围内并且减振装置10整体(用作输出元件的驱动构件15)的振动级相对高时,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减振装置10整体的振动级由于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而进一步增大,并且相对大的振动可以传输至减振装置10的下游侧,即变速器的输入轴。因而,为了在引擎的旋转速度已经达到极低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时通过锁止离合器机构8平滑地实施锁止,最好是在完成锁止之后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而且来自引擎的转矩(即振动力)相对低时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
这里,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基本上一体共振的状态对应于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3与用作单体(single mass)的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并联连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是“k1”而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弹簧常量是“k3”时,系统所合成的弹簧常量k13是“k1+k3”,因此,基本上一体共振的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自然频率)fi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349069500071
(其中,“I”是第一中间构件12的惯性、第二中间构件14的惯性以及第二弹簧SP2的惯性的总和。注意,惯性I的单位是“kg·m2”)。此外,当减振装置10整体一体共振时,驱动构件11、第一弹簧SP1、第一中间构件12、第二弹簧SP2、第二中间构件14、第三弹簧SP3以及驱动构件15彼此串联耦接,因此,系统所合成的弹性常量k123表示为1/k123=1/k1+1/k2+1/k3,其中,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弹簧常量是“k2”,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ft表示为
Figure BDA00003349069500072
(其中,“It”是减振装置整体的惯性)。
因而,为了在锁止完成后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时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最好是尽可能地增大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k1和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弹簧常量k3的和,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fi。此外,为了在完成锁止之前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低时促使减振装置10整体发生共振,最好是尽可能地减小系统所合成的弹簧常量k123,从而进一步减小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ft。
考虑以上内容,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将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高于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和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弹簧常量k3设定为远大于(例如,大约数倍)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k1和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弹簧常量k2。当以这种方式将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高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时,这使得基本上将第一中间构件12与第二中间构件14一体化变得容易,并且通过将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相对高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fi,从而使得可以在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并且来自引擎的转矩(振动力)相对低时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而且,当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高于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SP1适当地衰减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然后,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为了通过第一弹簧SP1适当地衰减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将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设定为低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弹簧常量。
注意,这里“刚度”和“弹簧常量”各自均表示“力(转矩)/扭转角度(单位是“Nm/rad”或者“Nm/deg”)”,并且彼此是同义词。此外,通过减小弹簧的线径或者减小每单位长度的圈数来减小弹簧的刚度(弹簧常量),并且通过增大弹簧的线径或者增大每单位长度的圈数来增大弹簧的刚度(弹簧常量)。
图3是示出引擎的旋转速度和上述减振装置10的振动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解释性曲线图。该曲线图示出了引擎(前盖3)的旋转速度和多个减振装置中用作减振装置的输出元件的驱动构件(减振轮毂)中的振动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多个减振装置包括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该曲线是通过扭转振动系统的模拟而得到的。在上述模拟中,除了用作马达的引擎的规格之外,该减振装置10的规格,泵推进器4、水轮机转轮5以及锁止离合器机构8的规格,还有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的规格基本上相同,而第一弹簧SP到第三弹簧SP3的类型和刚度变化。
图3中的实线示出了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的弹簧常量设定为k3>k2>k1(k3>>k2>k1)的实施例中减振装置10的振动级。此外,图3中的点划线示出了可替代实施例中减振装置的振动级,在该可替代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k1设定为小于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弹簧常量k3,并且被设定为大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弹簧常量k2(k3>k1>k2(k3>>k1>k2))。并且,图3中的虚线示出比较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的振动级,在该比较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所有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的弹簧常量均相同(k1=k2=k3)。
如从图3中清楚看出的,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和第一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中,与比较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相比,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增大,因此当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时,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和第一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中,与比较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相比,在锁止完成之前引擎的旋转速度由于减振装置整体的共振频率减小而相对低时,减振装置的整体共振出现。因而,当引擎的旋转速度在锁止旋转速度Nlup附近时,振动级进一步减小。因而,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和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中,可以在引擎的旋转速度已经达到极低的锁止旋转速度Nlup时通过锁止离合器机构8极其平滑地实施锁止。
而且,当将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与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相比较时,在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中,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k1设定为大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弹簧常量k2,因而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弹簧常量k1和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弹簧常量k3的和进一步增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并且减小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ft。因而,在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中,如图3所示,与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相比,可以在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时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并在锁止完成之前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低时促使减振装置整体发生共振。
如上所述,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流体传动装置1中的减振装置10包括驱动构件11、第一中间构件12、第二中间构件14以及驱动构件15,来自作为马达的引擎的动力传输至该驱动构件11,来自驱动构件11的动力经由第一弹簧SP1传输至该第一中间构件12,来自第一中间构件12的动力经由第二弹簧SP2传输至第二中间构件14,来自第二中间构件14的动力经由第三弹簧SP3传输至该驱动构件15。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将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高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这使得容易将第一中间构件12与第二中间构件14基本上一体化,并且将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相对高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的共振频率,从而可以在驱动构件11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即,当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并且来自引擎的转矩(振动力)相对低时,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因此,由于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而引起的减振装置10整体(驱动构件15)的振动级升高得到了抑制,从而可以减少将相对大的振动传输至减振装置10的传输下游。因而,在振动装置10中,可以适当地减小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设定为低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也就是说,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设定为相对高,从而可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频率,并且可以减小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因而,当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设定为低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时,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减小,从而可以改善减振装置10整体的振动衰减特性。然而,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可以设定为低于每个第三弹簧SP3的刚度并且高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通过这样做,如同在图3所示的可替代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情况那样,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的共振频率,并且进一步减小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此外,每个第一弹簧SP1的刚度可以被设定为等于每个第二弹簧SP2的刚度。
而且,在以上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中,采用螺旋弹簧作为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可替代地,可以采用弧形弹簧作为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中至少任意一个,该弧形弹簧由被绕制为在没有施加负荷时具有以圆弧形状延伸的轴线的金属材料制成。通过这种方式,采用弧形弹簧作为第一到第三弹簧SP1到SP3中至少任意一个(例如,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两者或者第三弹簧SP3),从而可以为减振装置10提供更长的冲程(低刚度)。此外,在以上的减振装置10中,当布置在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径向向内的位置的第三弹簧SP3是弧形弹簧时,作用在第三弹簧SP上的离心力减小,从而减小了第三弹簧SP3的滞后现象,即在负荷减小期间作用在第三弹簧SP3上的摩擦力。通过这样做,可以适当地维持第三弹簧SP3的振动衰减特性。
并且,构成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的驱动构件11经由锁止离合器机构8连接至用作耦接至引擎的输入构件的前盖3,并且该驱动构件15耦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也就是说,在驱动构件11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即,当引擎的旋转速度相对高)并且来自引擎的转矩(振动力)相对低时,上述减振装置10能够促使第一中间构件12和第二中间构件14之间发生共振或者减小减振装置10整体的共振频率。因而,通过使用以上减振装置10,当引擎的旋转速度极低时,可以通过锁止离合器机构8来实施锁止,即,将前盖3耦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同时适当地减小从前盖3至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振动传输。
注意,上述流体传动装置1配置为转矩变换器,该转矩变换器包括泵推进器4、水轮机转轮5以及定子6;相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流体传动装置可以配置为没有定子的流体耦合器(fluid coupling)。此外,上述流体传动装置1可以包括摩擦式多片锁止离合器机构,而不是摩擦式单片锁止离合器机构8。
这里,将解释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元件等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本发明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上述实施例等中,输入了来自引擎(用作马达)的动力的驱动构件11对应于“输入元件”,输入了来自驱动构件11的动力的第一弹簧SP1对应于“第一弹性体”,输入了来自第一弹簧SP1的动力的第一中间构件12对应于“第一中间元件”,输入了来自第一中间构件12的动力的第二弹簧SP2对应于“第二弹性体”,输入了来自第二弹簧SP2的动力的第二中间构件14对应于“第二中间元件”,输入了来自第二中间构件14的动力的第三弹簧SP3对应于“第三弹性体”,输入了来自第三弹簧SP3的动力的驱动构件15对应于输出元件。
然而,该实施例的主要元件与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本发明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仅是用来具体解释该实施例实施发明内容部分所描述发明的模式的一个示例,因此该对应关系并不是意欲限制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本发明的元件。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仅是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应当基于说明书本身来理解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发明。
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该实施例当然也可以被修改为各种形式。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在减振装置的制造领域等中使用。

Claims (5)

1.一种减振装置,包括:输入元件,来自马达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输入元件;第一弹性体,来自所述输入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一弹性体;第一中间元件,来自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第二弹性体,来自所述第一中间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弹性体;第二中间元件,来自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中间元件;第三弹性体,来自所述第二中间元件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三弹性体;以及输出元件,来自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动力传输至所述输出元件;所述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刚度低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刚度低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刚度并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一端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第一中间元件具有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另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弹性体相邻的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端之间并且与二者均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具有可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三弹性体并且与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另一端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一端接触的接触部,以及
所述输出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另一端接触的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元件经由锁止离合器连接到被耦接至所述马达的输入构件,并且所述输出元件耦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
CN201280004170.6A 2011-02-15 2012-02-03 减振装置 Active CN103261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9716A JP5418519B2 (ja) 2011-02-15 2011-02-15 ダンパ装置
JP2011-029716 2011-02-15
PCT/JP2012/052489 WO2012111454A1 (ja) 2011-02-15 2012-02-03 ダン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1745A true CN103261745A (zh) 2013-08-21
CN103261745B CN103261745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63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170.6A Active CN103261745B (zh) 2011-02-15 2012-02-03 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47235B2 (zh)
JP (1) JP5418519B2 (zh)
CN (1) CN103261745B (zh)
DE (1) DE112012000242B4 (zh)
WO (1) WO201211145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144A (zh) * 2014-06-16 2015-12-30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动力传递装置及液力变矩器的锁止装置
CN106233032A (zh) * 2014-04-30 2016-12-1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6468339A (zh) * 2015-08-14 2017-03-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动力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吸收式扭矩传递系统
CN106536991A (zh) * 2014-08-21 2017-03-2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7110323A (zh) * 2014-12-25 2017-08-29 爱信艾达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7208739A (zh) * 2015-03-19 2017-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振动吸收装置
CN10755935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传动系扭矩传递阻尼机构
CN108368911A (zh) * 2015-12-10 2018-08-0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2164B2 (ja) 2011-02-15 2015-02-1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5589883B2 (ja) 2011-02-15 2014-09-1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5573750B2 (ja) * 2011-03-28 2014-08-2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5418531B2 (ja) * 2011-03-28 2014-02-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5543527B2 (ja) * 2012-05-31 2014-07-0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FR2995953B1 (fr) * 2012-09-24 2014-09-12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5685304B2 (ja) 2013-06-04 2015-03-1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6245871B2 (ja) * 2013-06-04 2017-12-13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734365B2 (ja) 2013-06-04 2015-06-1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878893B2 (ja) 2013-07-11 2016-03-0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1925736B1 (ko) * 2014-09-25 2018-12-05 아이신에이더블류 가부시키가이샤 댐퍼 장치
JP6348425B2 (ja) 2015-01-19 2018-06-2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用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6156384A (ja) *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US10352423B2 (en) * 2017-05-16 2019-07-16 Valeo Embrayages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with centered friction disc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2721A (en) * 1986-03-18 1987-10-27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Long travel damper with low lag dynamic spring re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9132A (en) * 1978-10-16 1981-07-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er assembly
DE3708345A1 (de) * 1987-03-14 1988-09-29 Voith Gmbh J M Elastische kupplung
JP3727160B2 (ja) * 1997-12-12 2005-12-1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JP3752404B2 (ja) * 1999-09-17 2006-03-0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用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009646B2 (ja) * 2007-02-23 2012-08-2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2721A (en) * 1986-03-18 1987-10-27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Long travel damper with low lag dynamic spring retainer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3032B (zh) * 2014-04-30 2019-08-2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6233032A (zh) * 2014-04-30 2016-12-1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5202144A (zh) * 2014-06-16 2015-12-30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动力传递装置及液力变矩器的锁止装置
CN105202144B (zh) * 2014-06-16 2018-12-1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动力传递装置及液力变矩器的锁止装置
CN106536991A (zh) * 2014-08-21 2017-03-2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7110323A (zh) * 2014-12-25 2017-08-29 爱信艾达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7208739A (zh) * 2015-03-19 2017-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振动吸收装置
US10570964B2 (en) 2015-03-19 2020-02-25 Honda Motor Co., Ltd. Vibration absorber
CN106468339A (zh) * 2015-08-14 2017-03-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动力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吸收式扭矩传递系统
CN108368911A (zh) * 2015-12-10 2018-08-0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0755935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传动系扭矩传递阻尼机构
CN107559350B (zh) * 2016-06-30 2019-10-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传动系扭矩传递阻尼机构
US10267376B2 (en) 2016-06-30 2019-04-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train torque transfer damp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0242T5 (de) 2013-09-05
US20120208647A1 (en) 2012-08-16
DE112012000242B4 (de) 2018-12-20
JP2012167755A (ja) 2012-09-06
WO2012111454A1 (ja) 2012-08-23
US8747235B2 (en) 2014-06-10
JP5418519B2 (ja) 2014-02-19
CN103261745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1745A (zh) 减振装置
CN103261732B (zh) 减振装置
CN103124866B (zh) 减震装置
CN103038544B (zh) 流体传动装置
US10323716B2 (en) Damper device
JP5952432B2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発進装置
US8801524B2 (en) Damper apparatus
EP2642162A1 (en) Damper device
JP6332421B2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発進装置
CN103221716A (zh) 起步装置
US10989271B2 (en) Damper device
US2015009055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6409874B2 (ja) 発進装置
EP3348858B1 (en) Damper device
JP2021156372A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発進装置
JP2012202542A (ja) ダン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