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6378A -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6378A
CN103256378A CN2013100422615A CN201310042261A CN103256378A CN 103256378 A CN103256378 A CN 103256378A CN 2013100422615 A CN2013100422615 A CN 2013100422615A CN 201310042261 A CN201310042261 A CN 201310042261A CN 103256378 A CN103256378 A CN 103256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haft
oil circuit
clutch
oi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22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6378B (zh
Inventor
矢野景太
町田昭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with multiple gears on the input shaft directly meshing with respective gears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能够迅速且稳定地进行对离合器的润滑油供给。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第1油路(53),其在第2输入轴(18)内从一端侧延伸至第1位置,从该一端侧对第1油路(53)供给润滑油;第2油路(54),其在第1位置与第1油路(53)连接,且在第2输入轴(18)内延伸至第2位置;第1油孔(55),其在第1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第2离合器(20);以及第2油孔(56),其在第2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变速机构(40)。

Description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变速器内的输入轴供给润滑油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润滑结构:在将具有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的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侧固定于变速器内的输入轴的结构中,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将润滑油供给至离合器的消除(canceller)室或离合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有这样的结构:经由设于输入轴的油路将润滑油供给至离合器的消除室,并且,经由设于输入轴的另一油路供给离合器的工作油。
另外,以往,还为了经由设于输入轴的油孔对配置在输入轴的周围的部件供给润滑油,而使用向离合器供给润滑油的输入轴内的油路。作为配置在输入轴的周围的部件,例如有在输入轴的周围将齿轮等支承成能够旋转自如的轴承或该齿轮、以及同步啮合机构等变速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50301号公报
可是,在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向在该油路的中途的存在于输入轴的周围的机构、和位于该油路的终端部附近的离合器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经由设在与它们对应的位置的油孔分配的润滑油的分配量受输入轴的转速的影响而变动。
即,在转速快的情况下,更多的润滑油从上游侧的油孔流出,在转速慢的情况下,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因此,对离合器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量随着输入轴的转速而变化,从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损害对离合器的稳定的润滑油供给,或者使润滑油对消除室的填充延迟。
为了避免该问题,可以考虑相对于输入轴的油路从存在离合器的一侧的端部供给润滑油。可是,如果这样做,在将用于供给润滑油的液压泵设在变速器的与离合器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需要另行设置从液压泵至输入轴的离合器侧端部附近的壳体部分为止的较长的油路,从而导致变速器的长度和重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润滑油迅速且稳定地向离合器供给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输入轴,对其输入来自原动机的动力;变速机构,其以能够与所述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离合器,其能够在使输入到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变速机构传递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切断状态之间切换自如;第1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1位置,以供给润滑油;第2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第1位置延伸至与所述变速机构的位置对应的第2位置;以及连接油路,其在所述第1位置连接所述第1油路和第2油路,在所述输入轴设有:第1油孔,所述第1油孔从所述第1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1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离合器;和第2油孔,所述第2油孔从所述第2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2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变速机构。
在该结构中,供给至第1油路的润滑油直接流动至与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1位置,在第1位置,所述润滑油被从第1油孔向离合器的消除室或离合器的其它部分分配。而且,剩余的部分随后从第2油路的位于第2位置的第2油孔被分配至变速机构。
因此,在到达第1油孔为止的期间内,润滑油不会向其它部分流出,因此,始终将稳定的量从第1油孔直接分配至离合器。由此,能够利用润滑油迅速填充离合器的消除室,还能够将润滑油稳定地供给至离合器的摩擦卡合构件等。
另外,在第1油路上,直至到达离合器为止不存在油孔等敞开部,因此,在变速器被搁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润滑油泄漏。
在本发明中具备中间轴,所述中间轴配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外周侧,并且以能够与该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所述变速机构配置在所述中间轴上,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对该第1油路的所述一端侧进行向所述第1油路的润滑油供给,所述离合器的输入部件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所述离合器的输出部件在所述一端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所述中间轴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所述变速机构自所述中间轴的与所述输出部件固定的固定部分起配置到所述一端侧。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所述壳体具备:第1壳体,其与所述原动机结合;和第2壳体,其与所述第1壳体结合,用于收纳所述变速机构,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被所述第2壳体支承,且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第1壳体侧,从所述第1壳体对所述第1油路进行润滑油的供给。
由此,能够从设于第1壳体的液压泵将润滑油供给至第1油路,而不通过第2壳体。因而,能够缩短变速器的全长,并且,能够缩短到离合器为止的油路,从而使润滑结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的概略图。
图2是图1的奇数档变速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8:第2输入轴(输入轴);19:第2副输入轴(中间轴);20:第2离合器(离合器);40:变速机构;42:离合器鼓(输入部件);43:离合毂(输出部件);46:消除室;51:消除用油孔;53:第1油路;54:第2油路;55:第1油孔;56:第2油孔;57:环绕油路;58:连通油孔;T:第1壳体;M:第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1是采用两个离合器以用于奇数档和偶数档的变速的双离合式变速器。
即,变速器1具备:变矩器2,其通过流体传递从原动机输入的动力;偶数档变速部3,其将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向偶数档变速;奇数档变速部4,其将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向奇数档变速;输出部6,其将分别来自偶数档变速部3和奇数档变速部4的变速档的动力向差速器5输出;以及倒档变速部7,其对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进行变速以用于后退。
收纳变速器1的壳体由第1壳体T和第2壳体M构成。第1壳体T收纳与原动机结合的变矩器2。第2壳体M收纳偶数档变速部3、奇数档变速部4、倒档变速部7以及差速器5。
偶数档变速部3具备:第1输入轴8,其与变矩器2的输出侧连结;第1副输入轴9,其被第1输入轴8支承成能够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自如;以及第1离合器10,其能够在使第1输入轴8的动力传递至第1副输入轴9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第1离合器10位于第1输入轴8和第1副输入轴9的与变矩器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在第1输入轴8设有驱动惰轮11,该驱动惰轮11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倒档变速部7和奇数档变速部4。在第1副输入轴9设有分别传递2速、4速、6速以及8速各偶数变速档的动力的2速驱动齿轮12、4速驱动齿轮13、6速驱动齿轮14以及8速驱动齿轮15。
另外,在第1副输入轴9设有:2-4速同步啮合机构16,其将2速驱动齿轮12和4速驱动齿轮13选择性地与第1副输入轴9连结;和6-8速同步啮合机构17,其将6速驱动齿轮14和8速驱动齿轮15选择性地与第1副输入轴9连结。
奇数档变速部4具备:第2输入轴18,其与第1输入轴8平行地设置;第2副输入轴19,其被第2输入轴18支承成能够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自如;以及第2离合器20,其能够在使第2输入轴18的动力传递至第2副输入轴19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并且,第1离合器10和第2离合器20是湿式离合器。
在第2输入轴18设有从动惰轮21,动力经过该从动惰轮21被输入。在第2副输入轴19设有分别传递1速、3速、5速以及7速各奇数变速档的动力的1速驱动齿轮22、3速驱动齿轮23、5速驱动齿轮24以及7速驱动齿轮25。
另外,在第2副输入轴19设有: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其将1速驱动齿轮22和3速驱动齿轮23选择性地与第2副输入轴19连结;和5-7速同步啮合机构27,其将5速驱动齿轮24和7速驱动齿轮25选择性地与第2副输入轴19连结。另外,在第2副输入轴19设有驻车齿轮29,该驻车齿轮29被固定于1速驱动齿轮22,在停车时,该驻车齿轮29通过与驻车杆28啮合来阻止1速驱动齿轮22旋转。
倒档变速部7具备:惰轴30,其与第1输入轴8平行地设置;惰轮31,其被固定于惰轴30;倒档齿轮32,其被惰轴30支承成能够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自如;以及倒档离合器33,其能够在使惰轴30的动力传递至倒档齿轮32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
惰轮31与驱动惰轮11和从动惰轮21啮合,以将驱动惰轮11的动力向惰轴30和从动惰轮21传递。倒档齿轮32在后退时将后退用的动力传递至输出部6。
输出部6具备:输出轴34,其与第1输入轴8平行地设置;以及1速/2速/倒档从动齿轮35、3速/4速从动齿轮36、5速/6速从动齿轮37、7速/8速从动齿轮38及最终驱动齿轮39,它们被固定于输出轴34。1速/2速/倒档从动齿轮35与1速驱动齿轮22、2速驱动齿轮12及倒档齿轮32啮合,从而将它们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4。
3速/4速从动齿轮36与3速驱动齿轮23及4速驱动齿轮13啮合,从而将它们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4。5速/6速从动齿轮37与5速驱动齿轮24及6速驱动齿轮14啮合,从而将它们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4。7速/8速从动齿轮38与7速驱动齿轮25及8速驱动齿轮15啮合,从而将它们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4。最终驱动齿轮39将被传递至输出轴34的动力向差速器5传递。
在变速器1中确立1速的情况下,预先利用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将1速驱动齿轮22与第2副输入轴19连结起来。然后,当踩下搭载有变速器1的车辆的油门踏板时,第2离合器20成为传递状态。但是,第1离合器10和倒档离合器33仍保持断开状态。
其结果是,经由变矩器2被传递至第1输入轴8的动力经由驱动惰轮11、惰轮31、从动惰轮21、第2输入轴18、第2离合器20、第2副输入轴19、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1速驱动齿轮22、1速/2速/倒档从动齿轮35、输出轴34以及最终驱动齿轮39而向差速器5传递。
在奇数档与偶数档之间切换时,预先利用对应的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2-4速同步啮合机构16、5-7速同步啮合机构27或6-8速同步啮合机构17使切换后的变速档所使用的1速~8速驱动齿轮12~15、22~25中的任意一个与第1副输入轴9或第2副输入轴19连结,从而被置为待机状态。然后,当切换的定时到来时,进行第1离合器10及第2离合器20的传递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例如,在从1速向2速切换的情况下,预先利用2-4速同步啮合机构16使2速驱动齿轮12与第1副输入轴9连结。然后,当切换定时到来时,将第2离合器20从传递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并将第1离合器10从断开状态向传递状态切换。由此,完成向2速的切换,第1输入轴8的动力经由2速驱动齿轮12被传递至差速器5。
并且,通过使倒档离合器33成为传递状态来确立倒档状态。通过使驻车齿轮29与驻车杆28成为啮合状态来确立驻车状态。
这样,在变速器1中,在变速时,使偶数档或奇数档用的切断侧传递路径的同步啮合机构挂档(in gear)(预换档),并将第1离合器10和第2离合器20从其中一方连接变换为另一方连接,由此进行变速。因此,变速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变速所造成的冲击也非常小。
但是,在第1离合器10和第2离合器20中,由于在传递状态和断开状态间反复进行切换会产生热载荷,因此需要供给足量的润滑油。
图2是奇数档变速部4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由1速驱动齿轮22、3速驱动齿轮23、5速驱动齿轮24、7速驱动齿轮25、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5-7速同步啮合机构27等构成的变速机构40以能够与第2输入轴18同心地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2输入轴18的周围。
变速机构40经由作为中间轴的第2副输入轴19设置在第2输入轴18上。因此,在变速机构40中,当第2离合器20处于传递状态时,经由第2副输入轴19传递第2输入轴18的动力,当第2离合器20处于切断状态时,不传递动力。
第2输入轴18和第2副输入轴19被第2壳体M(参照图1)通过轴承41进行支承,且使从动惰轮21侧朝向第1壳体T(参照图1)侧。
第2离合器20具备:作为输入部件的离合器鼓42,其固定于第2输入轴18的端部;和作为输出部件的离合毂43,其固定于第2副输入轴19。离合毂43的与离合器鼓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第2副输入轴19的靠第2离合器20侧的端部。变速机构40自该第2副输入轴19的与离合毂43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分起配置到从动惰轮21侧。
在离合器鼓42与离合毂43之间夹设有多个摩擦卡合构件44,当第2离合器20处于传递状态时,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构件44互相紧密接触,当第2离合器20处于切断状态时,所述多个摩擦卡合构件44互相分离。另外,在离合器鼓42的内侧设有活塞45和间隔壁部件47,所述活塞45使摩擦卡合构件44紧密贴合,所述间隔壁部件47在与活塞45的内壁之间划分出消除室46。在间隔壁部件47与活塞45之间设有弹簧48,所述弹簧48将活塞45向使摩擦卡合构件44分离的方向推回去。
离合器鼓42通过使其内周部42a外嵌于第2输入轴18的端部从而固定于第2输入轴18。在内周部42a设有:工作油孔50,其用于将工作油导入到离合器鼓42与活塞45之间的工作油室49;消除用油孔51,其用于将作为消除用油的润滑油导入到消除室46;以及泄漏槽52,其使导入到消除室46的润滑油流入到摩擦卡合构件44。
第2输入轴18具有:第1油路53,其在第2输入轴18内从第2输入轴18的一端延伸至与第2离合器20的位置对应的第1位置,用于供给润滑油;和第2油路54,其在第2输入轴18内从第1位置延伸至与变速机构40的位置对应的第2位置。并且,第2位置包括从5速驱动齿轮24的位置至1速驱动齿轮22的位置。
在第2输入轴18设有:第1油孔55,所述第1油孔55从第1油路53的内周面贯穿至第2输入轴18的外周面,以在第1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第2离合器20;和多个第2油孔56,所述多个第2油孔56从第2油路54的内周面贯穿至第2输入轴18的外周面,以在第2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变速机构40。
另外,在与第1油孔55的位置对应的、第2输入轴18与离合器鼓42的内周部42a之间,设有在第2输入轴18的外周环绕的环绕油路57。第1油孔5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环绕油路57中开口。另外,在第2输入轴18的环绕油路57的部分设有从环绕油路57连通至第2油路的连通油孔58。
依次经由第1油孔55、环绕油路57、消除用油孔51、消除室46、消除用油孔51、环绕油路57以及连通油孔58的流路,或不通过消除室46而依次经由第1油孔55、环绕油路57以及连通油孔58的流路构成了在第1位置连接第1油路53和第2油路54的连接油路。
在第2副输入轴19的与各第2油孔56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第3油孔59。第3油孔59将经由第2油孔56分配的润滑油供给至支承在第2副输入轴19上的3速驱动齿轮23、5速驱动齿轮24、7速驱动齿轮25、或者支承着这些部件的轴承、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5-7速同步啮合机构27等。
并且,第2油孔56的一部分将润滑油分配至1速驱动齿轮22和轴承41等,而不通过第3油孔59。另外,在第2油路54,作为从连通油孔58起的第一个油孔,设有在离合器鼓42的内周部42a与离合毂43相邻的部分开口的油孔60。该开口部分在离合器鼓42与离合毂43之间经过,并通向摩擦卡合构件44。
并且,虽然在图2中没有出现,在第2输入轴18的内部,除了第1油路53和第2油路54外,从第2输入轴18的靠从动惰轮21侧的端部至与工作油孔5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向工作油室49供给工作油的第3油路。工作油孔50与该第3油路连通,使通过第3油路供给的工作油流入工作油室49。
在该结构中,当向第2离合器20或变速机构40供给润滑油时,从设于第1壳体T的液压泵经过设于壳体T的油路将润滑油供给至第1油路53的靠第1壳体T侧的端部。当供给的润滑油到达第1油路53的靠第2离合器20侧的端部(第1位置)时,所述润滑油从第1油孔55经过环绕油路57向消除室46流入,并充满消除室46。
无法流入到消除室46的剩余部分的润滑油或从消除室46返回来的润滑油从环绕油路57经过连通油孔58向第2油路54中流入。流入到第2油路54的润滑油首先被分配至油孔60,提供给摩擦卡合构件44等的润滑。然后,依次被分配至各第2油孔56,进而经过第2副输入轴19的第3油孔59,提供给变速机构40等的润滑。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供给至第1油路53的润滑油最初分配到第2离合器20的消除室46和摩擦卡合构件44,所以,能够不受第2输入轴18的转速的影响而提前将润滑油作为消除用油填充至消除室46,并且能够将润滑油稳定地供给至第2离合器20。
另外,由于从收纳变矩器2的第1壳体T侧供给润滑油,因此无需在第2壳体M设置油路。相应地,能够缩短变速器1的全长并减轻其重量,并且,能够缩短到第2离合器20为止的油路,从而使润滑结构简单化。
另外,在第1油路53,直至到达向第2离合器20供给润滑油的第1油孔55,不存在油孔等敞开部,因此,即使在变速器1不被驱动而长期搁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润滑油从第1油路53排出,并且,即使在长期搁置后驱动变速器1以后,也能够立刻将润滑油填充至消除室46。
另外,向第2油路54流入的润滑油最初被从油孔60提供给摩擦卡合构件44等的润滑,因此,能够使对第2离合器20的润滑油供给更加稳定。

Claims (3)

1.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
输入轴,对其输入来自原动机的动力;
变速机构,其以能够与所述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
离合器,其能够在使输入到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变速机构传递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切断状态之间切换自如;
第1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1位置,以供给润滑油;
第2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第1位置延伸至与所述变速机构的位置对应的第2位置;以及
连接油路,其在所述第1位置连接所述第1油路和第2油路,
在所述输入轴设有:
第1油孔,所述第1油孔从所述第1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1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离合器;和
第2油孔,所述第2油孔从所述第2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2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变速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中,
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中间轴,所述中间轴配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外周侧,并且以能够与该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
所述变速机构配置在所述中间轴上,
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对该第1油路的位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侧的位置进行向所述第1油路的润滑油供给,
所述离合器的输入部件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侧的端部,
所述离合器的输出部件在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所述中间轴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
所述变速机构自所述中间轴的与所述输出部件固定的固定部分起配置到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
第1壳体,其与所述原动机结合;和
第2壳体,其与所述第1壳体结合,并收纳所述变速机构,
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被所述第2壳体支承,且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侧朝向所述第1壳体侧,
从所述第1壳体对所述第1油路进行润滑油的供给。
CN201310042261.5A 2012-02-21 2013-02-01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Active CN103256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5624A JP2013170643A (ja) 2012-02-21 2012-02-21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2-035624 2012-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6378A true CN103256378A (zh) 2013-08-21
CN103256378B CN103256378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960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2261.5A Active CN103256378B (zh) 2012-02-21 2013-02-01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0769B2 (zh)
JP (1) JP2013170643A (zh)
CN (1) CN1032563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363A (zh) * 2018-06-27 2018-12-07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输入轴及变速箱
CN110274005A (zh) * 2018-03-14 2019-09-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CN112013038A (zh) * 2020-08-17 2020-12-01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及其润滑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8049B2 (en) 2014-11-20 2019-03-12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inal drive unit (FDU) with wet clutch(es)
CN104931254B (zh) * 2015-05-29 2017-11-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行星变速机构主油道出口流量测试装置
JP6580006B2 (ja) * 2016-06-29 2019-09-2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供給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2765A (en) * 1985-07-25 1990-05-08 Aisin-Warner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H04366057A (ja) * 1991-06-14 1992-12-17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5651288A (en) * 1995-10-02 1997-07-29 Twin Disc, Incorporated Hydraulically operated friction clutch with shift shock preven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542880Y (zh) * 2002-05-30 2003-04-02 重庆大江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卧式摩托车自动波发动机次级离合器润滑油路
US20080099306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unit for vehicle
US20110233024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Honda Motor Co., Ltd. Oil passage structure for hydraulic clutch of a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0301A (ja) 1999-08-06 2001-02-23 Aisin Aw Co Ltd 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2765A (en) * 1985-07-25 1990-05-08 Aisin-Warner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H04366057A (ja) * 1991-06-14 1992-12-17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5651288A (en) * 1995-10-02 1997-07-29 Twin Disc, Incorporated Hydraulically operated friction clutch with shift shock preven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542880Y (zh) * 2002-05-30 2003-04-02 重庆大江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卧式摩托车自动波发动机次级离合器润滑油路
US20080099306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unit for vehicle
US20110233024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Honda Motor Co., Ltd. Oil passage structure for hydraulic clutch of an engin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4005A (zh) * 2018-03-14 2019-09-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CN110274005B (zh) * 2018-03-14 2022-09-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CN108953363A (zh) * 2018-06-27 2018-12-07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输入轴及变速箱
CN112013038A (zh) * 2020-08-17 2020-12-01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及其润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10769B2 (en) 2014-12-16
US20130213757A1 (en) 2013-08-22
CN103256378B (zh) 2016-08-17
JP2013170643A (ja) 2013-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6378A (zh)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US7350635B2 (en) Hydraulic double clutch
CN102588531B (zh) 具有起动离合器的行星变速器
CN103256377B (zh)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1255906B (zh) 具有液力变矩器和轴向紧凑七档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动力系
CN103419622A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US7669497B2 (en) Powertrain with torque converter and axially compact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205001422U (zh) 液力机器和用于机器的驱动链
CN101315120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0535481C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103987555A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4753993B2 (ja) 自動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US8840505B2 (en) Hydraulic controls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4854377A (zh) 离合器冷却系统
CN102588528B (zh) 带有层叠行星齿轮组的多速变速器
CN104913035B (zh) 变速器润滑系统
CN103968048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变速箱
CN101389885A (zh) 行星齿轮组
CN100460711C (zh) 自动变速装置
JP2012180867A (ja) 自動変速装置の潤滑装置
CN105626855A (zh) 变速器和集成分动箱
CN103161892B (zh) 自动变速器齿轮和离合器布置
CN107921860A (zh) 混合动力驱动模块
CN101960179B (zh) 润滑油路内的轴承配置构造
CN103827544A (zh) 用于机动车的换档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