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2141A - 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2141A
CN103252141A CN2013101756844A CN201310175684A CN103252141A CN 103252141 A CN103252141 A CN 103252141A CN 2013101756844 A CN2013101756844 A CN 2013101756844A CN 201310175684 A CN201310175684 A CN 201310175684A CN 103252141 A CN103252141 A CN 103252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ventilating opening
dust
air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5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2141B (zh
Inventor
林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 Ltd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 Ltd,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756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2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2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2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2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2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通气装置,引导气流由该第一通风口流入该壳体,以及由该第二通风口流出该壳体;滤网,具有集尘面,其中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一通风口,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二通风口时,该集尘面则非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二通风口;以及驱动器,用于移动该滤网的该集尘面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或至该第二通风口。本发明实施例的除尘装置,当滤网上附着灰尘而必须清洁时,不需反转风扇来改变气流的方向,且可在正常的流速下来清洁滤网,不用提高流速,以减少噪音。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除尘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滤网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除尘的效果,常见以滤网来过滤空气。滤网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积尘量增加,会影响滤网的过滤效果,因此常见的滤网为可拆式,以期能定期清洗滤网,保持滤网清洁,但是,相对地,可拆式滤网必须以人工清理,因而增加清洁的成本。
另外,为了增加空气流量,现有技术以风扇将空气由入风口吸入至壳体内,再由出风口排出壳体外,并以控制器来驱动风扇,以控制风扇的转向。例如,当风扇以顺时钟方向旋转时,引导空气进入壳体内,并使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在滤网的一面上,当风扇反转而以逆时钟旋转时,入风口与出风口的方向交换,以改变气流的方向,同时附着在滤网上的灰尘也因气流的方向改变而使得附着力减少,因此可借由反向的气流将灰尘排出于壳体外。
上述风扇反转的机制必须改变电路设计,因而成本比正常运转的风扇来得高,故障率相对也会增加。此外,一般入风口设置于壳体上与使用者的距离较近,而出风口离使用者的距离较远,当反向的气流将滤网上的灰尘由原先的入风口排出于壳体外,对于使用者而言,利用上述的方式除尘反而容易吸到脏空气,影响使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除尘装置,借由可重复使用的滤网来过滤空气,并借由移动滤网的位置,不需拆除滤网,以进行自动清洁滤网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除尘装置,壳体,具有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通气装置,配置于该壳体中,该通气装置引导气流由该第一通风口流入该壳体,以及由该第二通风口流出该壳体;滤网,具有集尘面,该滤网以该集尘面可移动地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或接近该第二通风口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内,其中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一通风口,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二通风口时,该集尘面则非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二通风口;以及驱动器,用于移动该滤网的该集尘面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或至该第二通风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复数个卷轴,该滤网的该集尘面以该复数个卷轴带动而可移动于该第一通风口与该第二通风口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滤网与该复数个卷轴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纳槽中,该容纳槽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与该第一延伸部和该第二延伸部相交的转折部,该复数个卷轴用以带动该滤网,由该第一延伸部经由该转折部转到该第二延伸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容纳槽内设有隔板,用以隔离该第一通风口与该第二通风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通气装置包括入口端以及出口端,该入口端邻近该第一通风口,该出口端邻近该第二通风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通气装置还包括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通气装置的入口端,以吸入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通气装置还包括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通气装置的出口端,以排出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通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该第一风扇设置于该通气装置的入口端,以吸入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该第二风扇设置于该通气装置的出口端,以排出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击打器,该击打器在相对且靠近该第二通风口处拍打该滤网,以清洁该滤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滤网具有与该集尘面相对的背面,该击打器拍打该集尘面和/或该背面,以清洁该滤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卷轴、第二卷轴与转轴,用以固定该滤网,该滤网可移动地由该第一卷轴经过该转轴而延伸至该第二卷轴,且于该滤网使用一预定时间后,该驱动器带动该滤网往该第二卷轴移动,并卷收该滤网至该第二卷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该滤网清洁后,该驱动器带动该滤网往该第一卷轴移动,并卷收至该第一卷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卷轴、第二卷轴与位于该第一卷轴与该第二卷轴之间的两个转轴,该两个转轴为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其中该滤网通过相互垂直的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之间时,该滤网的集尘面相对地旋转90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在该滤网的该集尘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一通风口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与该第二通风口以互相成90度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除尘装置,引导气流由第一通风口流入壳体,并由该第二通风口流出壳体,且滤网以集尘面可移动地于接近第一通风口或于接近第二通风口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内。当滤网上附着灰尘而必须清洁时,只要移动滤网的集尘面至接近第二通风口,让附着在滤网上的灰尘可随着气流排出于壳体之外。因此,不需借由反转风扇来改变气流的方向。
此外,滤网的集尘面移动至第二通风口时,由于集尘面与该第二通风口呈某角度相交而非平行相对,因而由第二通风口排出的气流也不会受到滤网的集尘面阻隔而造成空气流量减少,因此可在正常的流速下来清洁滤网,不用提高流速,以减少噪音。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分别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示出滤网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4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除尘装置内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除尘装置,引导气流由第一通风口流入壳体,并由该第二通风口流出壳体,且滤网以集尘面可移动地于接近第一通风口或于接近第二通风口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内。当滤网上附着灰尘而必须清洁时,只要移动滤网的集尘面至接近第二通风口,让附着在滤网上的灰尘可随着气流排出于壳体之外。因此,不需借由反转风扇来改变气流的方向。
此外,滤网的集尘面移动至第二通风口时,由于集尘面与该第二通风口呈某角度相交而非平行相对,因而由第二通风口排出的气流也不会受到滤网的集尘面阻隔而造成空气流量减少,因此可在正常的流速下来清洁滤网,不用提高流速,以减少噪音。
另外,本实施例的除尘装置更可设置击打器,以拍打的方式清洁滤网,以达到除尘的效果。
以下为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其分别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的俯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除尘装置100包括壳体110、通气装置120、滤网130以及驱动器140。驱动器140用于驱动与滤网130相结合的至少一卷轴150,以带动滤网130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不需通过卷轴,驱动器140可直接驱动滤网130,使滤网130以集尘面131可移动地接近第一通风口113或接近第二通风口114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10内。
请参照图1,壳体110具有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第一面111设有第一通风口113,第二面112设有第二通风口114。在图1中,第一面111位于壳体110的一侧,例如是右侧或左侧,但不加以限制。第二面112位于壳体110的另一侧,与第一面111相互垂直或与第一面111呈某角度配置,例如是上表面或下表面,但不加以限制。在图2中,第一通风口113与第二通风口114分别设置在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让气流A1被引导由第一通风口113流向第二通风口114。
通气装置120设置于壳体110内,用于引导气流A1由第一通风口113流入壳体110以及由第二通风口114流出壳体110。在图1中,通气装置120包括入口端122以及出口端123,入口端122邻近第一通风口113,出口端123邻近第二通风口114,以导引气流A3。
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气流A3的形式不限定,例如:以壳体110内相连通的空间来形成流道,以导引气流A3,或是以壳体110内布线的管道来导引气流A3亦可。此外,通过滤网130的气流A2可借由风扇来提高流速,以提高空气流量。因此,本实施例的通气装置120可借由自然进气的方式来引导气流A2,或是借由强迫进气的方式来引导气流A2。请参照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图2中,通气装置120包括第一风扇124,设置于入口端122,以吸入由第一通风口113进入的空气,提高空气流量。此外,在图1中,通气装置120亦可包括第二风扇125,设置于出口端123,以排出由第一通风口113进入的空气。因此,气流A1可经由在入口端122的第一风扇124及/或在出口端123的第二风扇125的引导进入壳体110内,并将壳体110内的废热带走,以达到冷却的效果。
请参照图1,滤网130设置于壳体110内,并可移动地由第一通风口113延伸至第二通风口114。滤网130具有平行且相对于第一通风口113的集尘面131,因此,外部的空气经由第一通风口113进入时,大部分的灰尘D会附着在滤网130的集尘面131上,以得到干净的气流A2。
此外,当要清洁滤网130时,滤网130在卷轴150的带动下或由驱动器140带动下,移动集尘面131至第二通风口114,且集尘面131以非平行且相对于第二通风口114,以避免由第二通风口114排出的气流A4受到滤网130的集尘面131阻隔而造成空气流量减少。请参照图2,滤网130与气流A4的方向大致上平行,因此不会增加风阻或造成空气流量减少。另外,滤网130与第二出风口114亦可呈某角度的方式设置,还可以有导流效果,帮助出风的风流A4往预定的方向流动。
另外,驱动器140配置于壳体110内,用以改变滤网130移动的方向。请参照图1,壳体110内设有第一卷轴151、第二卷轴152与转轴153,用以固定滤网130及改变滤网130的位置。滤网130对应第一通风口113延伸于第一卷轴151与转轴153之间,以过滤空气,且滤网130对应于第二通风口114延伸于第二卷轴152与转轴153之间。因此,在驱动器140的驱动下,滤网130可移动地由第一卷轴151经过转轴153而延伸至第二卷轴152,以使集尘面131以卷轴带动而可移动于第一通风口113与第二通风口114之间。
请参照图2,滤网130与上述的卷轴150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纳槽115中,例如是L形容纳槽115中。容纳槽115具有第一延伸部116、第二延伸部117以及与第一延伸部116和第二延伸部117相交的转折部118。滤网130可由第一延伸部116经由转折部118转到第二延伸部117,并可卷收在第一卷轴151上或第二卷轴152上。这里,滤网130由第一延伸部116经由转折部118转到第二延伸部117具体可以是:滤网130经由转折部118直接转到第二延伸部117,也可以是经由转折部118后反转到第二延伸部117。
此外,容纳槽115内例如设有隔板119,用以隔离第一通风口113与第二通风口114之间的通道。隔板119可预留一狭缝(未示出)让滤网130通过,隔板119的作用是避免由第一通风口113进入的气流A1经由容纳槽115内的通道直接通往第二通风口114,以限制气流A4的流向。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A,当滤网130使用一预定时间后,驱动器140可带动滤网130往第二卷轴152移动一预定距离(移动方向如箭头B1所示),并卷收至第二卷轴152。此时,滤网130的集尘面131也会由第一通风口113移动至第二通风口114,以进行除尘的步骤。除尘的方式例如以击打器160在相对靠近第二通风口114处拍打滤网130,以清洁滤网130。
在一实施例中,击打器160拍打滤网130的集尘面131(在拍打位置A)或背面132(在拍打位置B),使得灰尘受到惯性力及振动力而脱离滤网130,并以气流A4将灰尘带走,经第二通风口114而排出于壳体110之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击打器160可为音叉型击打器,可拍打滤网130的集尘面131及相对的背面132,以清洁滤网130。
请参照图2及图3B,当滤网130清洁后,驱动器140可带动滤网130往第一卷轴151移动一预定距离(移动方向如箭头B2所示),并卷收至第一卷轴151。此时,滤网130的集尘面131也会由第二通风口114移动至第一通风口113,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次过滤空气,不需要人工拆除或清洗。
在图3A中阐释的方案中,滤网130是由第一延伸部116经由转折部118直接转到第二延伸部117的,以下结合图4详细说明滤网130由第一延伸部116经由转折部118反转到第二延伸部117的方案。
请参照图4,其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除尘装置200内部的立体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壳体(未示出)的第一通风口213与第二通风口214以虚线表示,分别位于第一面与第二面。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卷轴包括第一卷轴251、第二卷轴252以及位于第一卷轴251与第二卷轴252之间的两个转轴。此两个转轴为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253与第二转轴254。如图4所示,第一转轴253与第一卷轴25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而第二转轴254与第二卷轴25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因此,滤网230通过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253与第二转轴254之间时,滤网230的网面相对地旋转90度。
换句话说,在第一通风口213处,滤网230的网面平行第一平面(Y-Z平面),而在第一转轴253与第二转轴254之间,滤网230的网面由第二平面(X-Y平面)旋转至第三平面(X-Z平面),并在第二通风口214处,滤网230的网面平行第一平面(Y-Z平面)。
此外,如图4所示,气流A1与滤网230的网面垂直,气流A3通过风扇224(可为上述的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之后流向第二通风口214,且气流A4与滤网230的网面平行。由于滤网230的网面非平行相对于第二通风口214,因此可避免由第二通风口214排出的气流A4受到滤网230的阻隔而造成空气流量减少。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除尘装置,不需要使用风扇反转的机制,因而成本较低,故障率也较低。此外,风扇在正常的转速下,不用提高流速,以减少噪音。另外,利用击打器拍打滤网,除尘的效果更佳,且不需要拆除滤网,以节省人工清洁的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
通气装置,配置于该壳体中,该通气装置引导气流由该第一通风口流入该壳体,以及由该第二通风口流出该壳体;
滤网,具有集尘面,该滤网以该集尘面可移动地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或接近该第二通风口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内,其中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一通风口,当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移动至接近该第二通风口时,该集尘面则非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二通风口;以及
驱动器,用于移动该滤网的该集尘面至接近该第一通风口或至该第二通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卷轴,该滤网的该集尘面以该复数个卷轴带动而可移动于该第一通风口与该第二通风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与该复数个卷轴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纳槽中,该容纳槽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与该第一延伸部和该第二延伸部相交的转折部,该复数个卷轴用以带动该滤网,由该第一延伸部经由该转折部转到该第二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槽内设有隔板,用以隔离该第一通风口与该第二通风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气装置包括入口端以及出口端,该入口端邻近该第一通风口,该出口端邻近该第二通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气装置还包括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入口端,以吸入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或者该风扇设置于该出口端,以排出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该第一风扇设置于该入口端,以吸入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该第二风扇设置于该出口端,以排出由该第一通风口进入的空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击打器,该击打器于相对且靠近该第二通风口处拍打该滤网,以清洁该滤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具有与该集尘面相对的背面,该击打器拍打该集尘面和/或该背面,以清洁该滤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卷轴、第二卷轴与转轴,用以固定该滤网,该滤网可移动地由该第一卷轴经过该转轴而延伸至该第二卷轴,且于该滤网使用预定时间后,该驱动器带动该滤网往该第二卷轴移动,并卷收该滤网至该第二卷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清洁后,该驱动器带动该滤网往该第一卷轴移动,并卷收该滤网至该第一卷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卷轴、第二卷轴与位于该第一卷轴与该第二卷轴之间的两个转轴,该两个转轴为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其中该滤网通过相互垂直的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之间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相对地旋转90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滤网的该集尘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一通风口时,该滤网的该集尘面与该第二通风口以互相成90度的方式设置。
CN201310175684.4A 2013-05-13 2013-05-13 除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2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684.4A CN103252141B (zh) 2013-05-13 2013-05-13 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684.4A CN103252141B (zh) 2013-05-13 2013-05-13 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2141A true CN103252141A (zh) 2013-08-21
CN103252141B CN103252141B (zh) 2014-11-05

Family

ID=48956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56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2141B (zh) 2013-05-13 2013-05-13 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21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336A (zh) * 2013-10-22 2015-04-29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机柜
CN111437656A (zh) * 2020-04-02 2020-07-24 曹燕红 一种环保的混凝土搅拌站空气除尘设备
CN112535919A (zh) * 2020-12-21 2021-03-23 成都鸣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滤网装置及含有其的电气设施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8193A (ja) * 1993-10-15 1995-04-25 Nippon Steel Corp 発塵源の上部場所に設置される電気集塵機のダスト回収装置
CN201454300U (zh) * 2009-06-19 2010-05-12 丁宏广 空调过滤网自动清扫系统
CN101766939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设备及系统
CN201543347U (zh) * 2009-05-22 2010-08-11 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 空调器过滤网自动清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8193A (ja) * 1993-10-15 1995-04-25 Nippon Steel Corp 発塵源の上部場所に設置される電気集塵機のダスト回収装置
CN101766939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设备及系统
CN201543347U (zh) * 2009-05-22 2010-08-11 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 空调器过滤网自动清洁装置
CN201454300U (zh) * 2009-06-19 2010-05-12 丁宏广 空调过滤网自动清扫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336A (zh) * 2013-10-22 2015-04-29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机柜
CN111437656A (zh) * 2020-04-02 2020-07-24 曹燕红 一种环保的混凝土搅拌站空气除尘设备
CN112535919A (zh) * 2020-12-21 2021-03-23 成都鸣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滤网装置及含有其的电气设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2141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1096B1 (ko) 공기청정기
US11684883B2 (en) Air purifier including bi-directional fans having different discharge directions
EP2597393A2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3252141B (zh) 除尘装置
JP515837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535702A (ja)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
JP2013133992A (ja) 空気調和機
TWI536152B (zh) 除塵結構及具有該除塵結構的電子系統
JP6262098B2 (ja) 換気装置
JP4627698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40552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263984A (ja) 空気調和機
JP4025565B2 (ja) ファンフィルター装置
JP4391743B2 (ja) ファンフィルター装置
CN201687738U (zh) 防尘轴流风扇装置
JP201815108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201794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180925A (ja) 浴室換気乾燥装置
CN106268056A (zh) 除尘结构及具有该除尘结构的电子系统
JP2010107150A (ja) 空気調和機
JP4080239B2 (ja) ファンフィルター装置
JP201900765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331914U (zh) 一种具有降噪装置的吸尘器
CN210363706U (zh) 进气格栅及车辆
JP2017172852A (ja) 空気清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8

Address after: E unit D 8 Building D, No. 207, Songhong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BENQ Corp.

Patentee after: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7 Songhong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before: Benq Corp.

Patentee before: BENQ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