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1069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1069B
CN103241069B CN201310002467.5A CN201310002467A CN103241069B CN 103241069 B CN103241069 B CN 103241069B CN 201310002467 A CN201310002467 A CN 201310002467A CN 103241069 B CN103241069 B CN 103241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ubber
cord
belt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24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1069A (zh
Inventor
大熊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41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1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1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1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使低滚动阻力性能提高并且确保轮胎的导电性以及耐久性。该充气轮胎具有配置在带束层的径向外侧且覆盖该带束层的外表面的束带层,束带层由包括纵排列部和横排列部的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纵排列部是将用覆盖胶包覆束带帘线的周围所得到的包胶帘线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Pa)排列而成,横排列部是将上述包胶帘线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Pb)排列而成、并且与上述纵排列部在径向内侧或外侧重叠配置。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低滚动阻力性能提高、并且确保轮胎的导电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的充气轮胎,即:在轮胎所使用的橡胶部件中,橡胶总质量的90%以上的橡胶部件使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并且使轮胎的电阻降低。
如图7所示,该提案的轮胎具有:形成轮胎的骨架的胎体a、重叠配置在上述胎体a的径向外侧的带束层b、重叠配置在上述带束层b的径向外侧的束带层c、夹设在上述带束层b的外端部与胎体之间的缓冲胶d、以U字状包覆上述带束层b的外端部的边缘保护胶e、配置在上述束带层c的径向外侧且形成胎面接地面的胎面胶f、在上述胎面胶f与上述束带层c之间通过且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面底层胶g、以及沿径向内外贯通上述胎面胶f而使胎面接地面与胎面底层胶g导通的端子橡胶部h。而且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体a、带束层b和束带层c的各贴胶以及胎面胶f,并且用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端子橡胶部h、胎面底层胶g、边缘保护胶e以及缓冲胶d。
其中,如图8(A)所示,上述束带层c由束带帘布形成,该束带帘布是将平行地拉齐的多条束带帘线c1用贴胶c2包覆所得到的窄幅带状的束带条ca进行螺旋卷绕而成的。并且在螺旋卷绕时,在与上述边缘保护胶e重叠配置的重叠配置区域,如图8(B)所示,在束带条ca之间形成有分离部j。由此,胎面底层胶g和边缘保护胶e能够进入到该分离部j内而相互接触,能够形成将上述端子橡胶部h、胎面底层胶g、边缘保护胶e以及缓冲胶d电导通的第一导电电路。
然而,在通过束带条ca的螺旋卷绕来形成分离部j的上述结构中,有可能使每个轮胎的分离部j的宽度产生偏差,因此可靠性较差。另外在束带层c由两张束带帘布形成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各束带帘布的分离部j的位置难以在上下方向上对齐,而且阶梯差也增大,因此橡胶无法侵入到该分离部j内,从而发生空气滞留而降低耐久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9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充气轮胎,即:由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束带层,其中格子状束带帘布是将对束带帘线的周围用覆盖胶进行包覆所得到的包胶帘线排列成格子状而形成的,以此为基本,能够在包胶帘线之间稳定地形成能够使橡胶容易地侵入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该间隙内的空气滞留、提高耐久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具有:
胎体,其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
带束层,其配置在上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
束带层,其配置在上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且覆盖上述带束层的外表面,
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束带层由包括纵排列部和横排列部的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上述纵排列部是将用覆盖胶包覆束带帘线的周围所得到的包胶帘线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Pa排列而成;上述横排列部是将上述包胶帘线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Pb排列而成,并且与上述纵排列部在径向内侧或外侧重叠配置。
另外,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束带层由两张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并且各格子状束带帘布的上述束带帘线的直径为0.7mm以下,且上述间隙Pa为0.8~1.5mm,上述间隙Pb为0.8~5.0mm。
另外,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
上述格子状束带帘布是通过将窄幅带状的格子状束带条以螺旋状连续进行卷绕所形成的,并且
上述格子状束带条形成为包括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纵包胶帘线构成的纵排列部、和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横包胶帘线构成的横排列部,并且纵、横排列部通过纵、横包胶帘线的覆盖胶之间的粘接而连结。
另外,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配置有U字状的边缘保护胶,该边缘保护胶具有覆盖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的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来包覆上述外端部,并且上述束带层具有与上述外片部分重叠配置的重叠配置区域。
另外,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具有:
截面为三角形状的缓冲胶,其夹设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与胎体之间;
胎面胶,其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外侧且形成胎面接地面;
胎面底层胶,其在上述胎面胶与上述束带层之间通过、且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片状;以及
端子橡胶部,其沿径向内外贯通上述胎面胶,且径向外端部露出于上述胎面接地面,并且径向内端部与上述胎面底层胶接触,并且
上述胎体的贴胶、上述带束层的贴胶、上述束带层的覆盖胶以及上述胎面胶,由体积电阻率在1×108Ω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并且上述端子橡胶部、上述胎面底层胶、上述边缘保护胶以及上述缓冲胶,由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并且
通过使配置于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内外的上述胎面底层胶和上述边缘保护胶,进入上述包胶帘线之间的上述间隙Pa、Pb内而相互接触,从而使上述端子橡胶部、上述胎面底层胶、上述边缘保护胶以及上述缓冲胶能够电导通,由此形成从上述胎面接地面到缓冲胶的第一导电电路。
另外,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具有:胎侧胶,该胎侧胶与上述胎面胶的轮胎轴向外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侧部的外侧面;防止轮辋错动用的边口橡胶,该边口橡胶与上述胎侧胶的径向内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而且
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侧胶,并且用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边口橡胶,并且
通过在上述胎侧胶与上述胎体之间配置内导电橡胶层,由此形成有从上述缓冲胶到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第二导电电路,其中上述内导电橡胶层由上述导电性橡胶材料构成、并且上端部与上述缓冲胶接触、且下端部与上述边口橡胶接触。
本发明如上所述,具有使纵排列部和横排列部在径向内外重叠配置的格子状束带帘布,其中纵排列部是将包胶帘线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排列而成的,横排列部是将包胶帘线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排列而成的。因此,在该格子状束带帘布,遍布整个面均匀地形成有四边被包胶帘线包围的矩形状的间隙部。而且包胶帘线因束带帘线的周围被覆盖胶包覆,因而在使纵、横排列部重合时,重合的覆盖胶彼此相互粘接,因此能够对格子状的帘线排列、即间隙部进行稳定地保持。
因此,在形成生胎时以及轮胎硫化时,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内外的橡胶,例如胎面底层胶和边缘保护胶能够容易地进入上述间隙部内而相互接触。因此能够抑制间隙部内的空气滞留,从而防止耐久性降低。另外在用导电性橡胶材料来形成胎面底层胶和边缘保护胶的情况下,即使在上述束带层形成绝缘性的情况下,也能够贯通该束带层而使胎面底层胶与边缘保护胶导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放大表示其胎面部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包胶帘线的剖视图,(B)是表示格子状束带条的立体图。
图4(A)、(B)是表示格子状束带帘布的俯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5(A)、(B)是束带层由两张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的情况下的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轮胎的电阻测量装置的大致剖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8(A)是用于形成束带帘布的束带条的立体图,(B)是表示束带条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附图符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2G…胎面胶;2S…胎面接地面;3…胎侧部;3G…胎侧胶;4…胎圈部;4G…边口橡胶;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7E…外端部;9…束带层;10、10U、10L…格子状束带帘布;13…边缘保护胶;13i…内片部分;13o…外片部分;14…缓冲胶;16…胎面底层胶;17…端子橡胶部;18…内导电橡胶层;20…包胶帘线;21A…纵排列部;21B…横排列部;22…束带帘线;23…覆盖胶;24…格子状束带条;25A…纵排列部;25B…横排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的带束层7、以及配置在上述带束层7的径向外侧的束带层9。
上述胎体6由1张以上的胎体帘布6A形成、在本例中由1张胎体帘布6A形成,该胎体帘布6A是将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70~90°的角度排列的胎体帘线的排列体用贴胶包覆所得到的。该胎体帘布6A具有帘布主体部6a和与之连接的帘布折返部6b,该帘布折返部6b在跨越胎圈芯5、5之间的环状的帘布主体部6a的两侧,绕上述胎圈芯5而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在上述帘布主体部6a与帘布折返部6b之间设置有从上述胎圈芯5朝向径向外侧以尖细状延伸的胎圈三角胶8,用于对从胎圈部4到胎侧部3进行加强。
上述带束层7由2张以上的带束层帘布形成,在本例中由2张带束层帘布7A、7B形成,该带束层帘布7A、7B是将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15~40°的角度排列的带束层帘线的排列体用贴胶包覆所得到的。该带束层7通过将各带束层帘线在帘布之间相互交叉从而提高带束层刚性,使胎面部2具有紧箍效果来进行加强。另外,径向内侧的带束层帘布7A的帘布宽度例如比外侧的带束层帘布7B的帘布宽度宽出7~15mm左右,因此能够缓和帘布端的应力集中。
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带束层7的外端部7E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离开胎体6,并且在该间隔部分Y配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状的缓冲胶14。该缓冲胶14由比较软质的橡胶构成,由于能够缓和集中于上述外端部7E的剪断应力,因此能够抑制以带束层帘线端为起点的帘线端剥离。
另外上述外端部7E还被U字状的边缘保护胶13覆盖。通过将厚度0.5~1.0mm的薄橡胶片折返成U字状而形成该边缘保护胶13,具体而言,该边缘保护胶13具有覆盖上述外端部7E的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13o、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13i,从而包覆上述外端部7E。另外,以往在重载荷用轮胎等中,边缘保护胶是用于包覆保护胎体帘布、带束层帘布的端部,抑制帘线端剥离而使用的。但在本发明中,是用于在轮胎内形成导电电路而使用的,这点与以往的边缘保护胶不同。
接下来,在本例中,上述束带层9形成为与上述带束层7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对上述带束层7的径向外表面遍布大致整个面进行包覆。因此,在束带层9形成有与上述边缘保护胶13的外片部分13o重叠配置的重叠配置区域Q。上述束带层9与以往的束带层同样,能够束缚带束层7的移动从而提高高速耐久性。另外也可以在束带层9形成束带延伸部,该束带延伸部越过带束层7的轮胎轴向外端而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带束层7的束缚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速耐久性。另外在设置束带延伸部的情况下,优选将从带束层7伸出的宽度设为2mm以上。
另外如图4(A)、(B)所示,上述束带层9由1张以上(在本例中为1张)的格子状束带帘布10形成,该束带帘布10包括:将包胶帘线20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Pa排列的纵排列部21A、和将上述包胶帘线20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Pb排列的横排列部21B。因此,在格子状束带帘布10上,遍布格子状束带帘布10的整个面,均匀地形成有四边被包胶帘线20包围的矩形状的间隙部G。另外上述间隙Pa、Pb至少大于束带帘线22的直径D。
上述纵排列部21A和上述横排列部21B是在径向内外侧相互重叠配置,但此时从高速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为了能够束缚横排列部21B的移动,优选将纵排列部21A配置在横排列部21B的径向外侧。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将纵排列部21A配置在横排列部21B的径向内侧。
另外如图3(A)示意地表示的那样,上述包胶帘线20的构成包括:束带帘线22、和包覆束带帘线22周围的覆盖胶23。作为上述束带帘线22,例如可适当地采用尼龙等现有的有机纤维的束带帘线。另外覆盖胶23的包覆厚度例如优选处于0.03~0.2mm的范围。
在本例中,通过将窄幅带状的格子状束带条24以螺旋状连续进行卷绕而形成这样的格子状束带帘布10。如图3(B)所示,该格子状束带条24形成为包括: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纵包胶帘线20A构成的纵排列部25A、和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较短的横包胶帘线20B构成的横排列部25B。上述纵、横排列部25A、25B,通过接触的纵、横包胶帘线20A、20B的覆盖胶23彼此相互粘接而连结成一体,从而稳定地保持格子状态。因此当覆盖胶23的包覆厚度低于上述范围时,则粘接变得不充分而难以保持格子状态,因此有损于格子状束带条24的卷绕操作性。
接下来,如上述图1所示,在上述束带层9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胎面胶2G、胎面底层胶16以及端子橡胶部17。
作为上述胎面胶2G,在本例中例示出四层结构的胎面胶,即:形成上述胎面接地面2S的顶层橡胶部2G1、该顶层橡胶部2G1的径向内侧的底层橡胶部2G2、以及配置在顶层橡胶部2G和底层橡胶部2G2的轮胎轴向两外侧的截面为三角形状的胎面侧面橡胶部2G3。但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没有底层橡胶部2G2的三层结构等现有的各种结构。
上述胎面底层胶16是提高与上述胎面胶2G的粘接性的橡胶,且在上述胎面胶2G与束带层9之间通过而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例如厚度为0.3~1.0mm的薄片状。在本例中,该胎面底层胶16遍布上述胎面侧面橡胶部2G3、2G3之间的全宽而形成。
另外上述端子橡胶部17沿径向内外贯通上述胎面胶2G而延伸,且径向外端部露出于上述胎面接地面2S,并且径向内端部与上述胎面底层胶16连接。该端子橡胶部17虽然在本例中例示出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肋状体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作为柱状体而散布于胎面部2。
另外,在上述胎体6的轮胎轴向外侧配置有:与上述胎面胶2G的轮胎轴向外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侧部3的外侧面的胎侧胶3G、以及与该胎侧胶3G的径向内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4的外侧面的防止轮辋错动用的边口橡胶4G。
并且本例的充气轮胎1,为了使低滚动阻力性能提高,上述胎体6的贴胶、带束层7的贴胶、束带层9的覆盖胶23、胎面胶2G以及胎侧胶3G分别用体积电阻率为1×108Ω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另外为了确保导电电路,上述端子橡胶部17、胎面底层胶16、边缘保护胶13、缓冲胶14以及边口橡胶4G分别用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
其中,对于充气轮胎1而言,在束带层为现有结构的情况下,胎面底层胶16与缓冲胶14的直接接触被阻断。但本实施方式的束带层9由遍布整个面均匀地形成有矩形状的间隙部G的格子状束带帘布10形成。
因此,在形成生胎时以及轮胎硫化时,胎面底层胶16以及边缘保护胶13的外片部分13o的一部分能够容易地进入到上述间隙部G内而相互接触。另外上述边缘保护胶13的内片部分13i能够与上述缓冲胶14接触。因此,上述端子橡胶部17、胎面底层胶16、边缘保护胶13以及缓冲胶14,能够通过上述间隙部G而电导通,由此能够形成从胎面接地面2S到缓冲胶14的第一导电电路。
另外若上述边缘保护胶13的厚度小于0.5mm,则进入上述间隙部G内的橡胶变得不充分,从而导致产生空气滞留的倾向。另外由于体积较大的胎面胶2G与胎面底层胶16的径向外侧邻接,因此即使较薄也能够进入到间隙部G内,即、不存在产生空气滞留的问题,但若小于0.3mm,则导电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从降低导电性橡胶材料的使用量、提高转动阻力性能的观点出发,边缘保护胶13以及胎面底层胶16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1.0mm以下。
另外如图5(A)、(B)所示,在上述束带层9由两张格子状束带帘布10U、10L形成的情况下,即双层结构的情况下,上述束带帘线22的直径D优选为0.7mm以下,并且上述间隙Pa优选为0.8~1.5mm,且上述间隙Pb优选为0.8~5.0mm。这是因为,若上述间隙Pa、Pb小于0.8mm,则上层的格子状束带帘布10U的包胶帘线20会成为障碍物,使得橡胶难以进入下层的格子状束带帘布10L的间隙部G内,从而导致产生空气滞留的倾向。另外在直径D超过0.7mm的情况下,橡胶也同样难以进入到上述间隙部G内,而导致产生空气滞留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在双层结构的情况下,上述间隙Pa、Pb以及直径D优选处于上述范围,更优选为上述间隙Pa、Pb与直径D的差(Pa-D)、(Pb-D)分别为0.1mm以上,最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在上述间隙Pa大于1.5mm的情况下,以及间隙Pb大于5.0mm的情况下,则束缚力减小,从而导致高速耐久性降低的倾向。
在上述束带层9由1张格子状束带帘布10形成的情况下,即在1层结构的情况下,上述间隙Pa优选为0.1~1.5mm,上述间隙Pb优选为0.1~5.0mm。在上述间隙Pa、Pb低于下限值的情况下,则橡胶难以进入到间隙部G内,从而导致产生空气滞留的倾向,相反,在高于上限值的情况下,则束缚力减小,从而导致高速耐久性降低的倾向。另外对于束带帘线22的直径D,虽未特殊限制,但当直径D过粗时则帘线的弯曲刚性增大,因此存在在卷绕格子状束带条24时包胶帘线20脱离等问题,根据这样的观点,直径D优选为1.2mm以下。
另外在本例中,在上述胎侧胶3G与胎体6之间形成有内导电橡胶层18,该内导电橡胶层18的上端部与上述缓冲胶14接触,并且下端部与上述边口橡胶4G接触。由于该内导电橡胶层18形成厚度为0.3~2.0mm左右的薄片状,且由上述导电性橡胶材料构成,因此形成从上述缓冲胶14到上述胎圈部4的外侧面的第二导电电路。
这样,对于上述充气轮胎1而言,即使在上述端子橡胶部17、胎面底层胶16、边缘保护胶13、缓冲胶14、边口橡胶4G以及内导电橡胶层18以外的橡胶部件全部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从胎面接地面2S到轮辋R的第一、第二导电电路,从而实现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以及高速耐久性,并且确保轮胎的导电性,从而能够防止静电的积蓄。另外,能够抑制在束带层9内产生空气滞留,从而防止耐久性降低。
另外也能够将绝缘性橡胶材料的使用率提高到轮胎所使用的橡胶材料整体质量的90%以上,因此能够期待低滚动阻力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另外,由此,由有限的石油资源构成的炭黑的使用也能够大幅减少,因此能够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能够对促进重视环境的经济轮胎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试制具有图1的基本结构的充气轮胎(尺寸195/65R15),并测试各供试轮胎的电阻、高速耐久性、一般耐久性以及束带层产生空气滞留的状况,并且将其结果示于表1、2。
除了表1、2记载的以外,其余实际上为相同规格,各轮胎均只在端子橡胶部、胎面底层胶、边缘保护胶、缓冲胶、边口橡胶以及内导电橡胶层使用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8Ω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而其他橡胶部件使用体积电阻率在1.0×108Ω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另外各轮胎的带束层的宽度为156mm、束带层的宽度为156mm、由边缘保护胶产生的重叠配置区域Q的宽度为25.0mm。并且胎面底层胶的厚度为0.30mm、内导电橡胶层的厚度为0.75mm。
比较例1、2的束带层,是将图8(A)的束带条ca进行螺旋卷绕而形成的,束带条ca的宽度为10.0mm,束带帘线的根数为10根,并且使用尼龙帘线作为束带帘线。另外在与边缘保护胶的重叠配置区域,在束带条ca之间形成有2.0mm的分离部j。比较例和实施例的束带帘线使用相同材质的尼龙帘线,只是直径不同。
<轮胎的电阻>
如图6所示,使用包括在绝缘板51(电阻值为1012Ω以上)的上面设置的表面经研磨的金属板52(电阻值为10Ω以下)、保持轮胎/轮辋组装体的导电性的轮胎安装轴53、以及电阻测量器54的测量装置,并依照JATMA规定,测量了轮胎与轮辋的组装体的电阻值。另外各供试轮胎,使用预先充分地去除表面的脱模剂、污垢,并且充分干燥的状态的轮胎。此外其他条件如下。
轮辋:铝合金制15×6JJ
内压:200kPa
载荷:5.3kN
试验环境温度(试验室温度):25℃
湿度:50%
电阻测量器的测量范围:103~1.6×1016Ω
试验电压(施加电压):1000V
试验的要领如下:
(1)将供试轮胎安装于轮辋,准备轮胎/轮辋组装体。此时,在两者的接触部使用肥皂水作为润滑剂。
(2)将轮胎/轮辋组装体在试验室内放置2小时后,安装于轮胎安装轴53。
(3)对轮胎/轮辋组装体加载0.5分钟的上述载荷,释放后再加载0.5分钟的上述载荷,释放后再加载2分钟的上述载荷。
(4)施加试验电压,在经过5分钟后的时间点,利用电阻测量器54测量轮胎安装轴53与金属板52之间的电阻值。上述测量是在沿轮胎周向间隔90°的4个位置进行,并将其中的最大值设为该轮胎的电阻值(测量值)。
<高速耐久性>
依照ECE30的规格,使用滚筒试验机使供试轮胎在轮辋(15×6JJ)、内压(280kPa)、载荷(5.0KN)的条件下,从速度170km/h开始每20分钟提升10km/h的速度,使轮胎行驶至破坏。然后测量了轮胎产生损伤时的速度和时间(分钟)。
<一般耐久性>
使用滚筒试验机,使供试轮胎在轮辋(15×6JJ)、内压(250kPa)、载荷(8.15KN)的条件下以速度100km/h(恒定)行驶。然后测量轮胎破坏时的行驶距离,并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越好。
<空气滞留>
将轮胎解体,通过肉眼检查有无束带层引起的空气滞留。轮胎的解体数为50个,只要1个轮胎有空气滞留,即记为“有”。
表1
表2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
具有:
胎体,其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
带束层,其配置在上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以及
束带层,其配置在上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且覆盖上述带束层的外表面,
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束带层由包括纵排列部和横排列部的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上述纵排列部是将用覆盖胶包覆束带帘线的周围所得到的包胶帘线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Pa排列而成,上述横排列部是将上述包胶帘线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Pb排列而成、并且与上述纵排列部在径向内侧或外侧重叠配置,
上述格子状束带帘布是通过将窄幅带状的格子状束带条以螺旋状连续进行卷绕所形成的,
上述格子状束带条形成为包括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纵包胶帘线构成的纵排列部、和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横包胶帘线构成的横排列部,
并且纵、横排列部通过纵、横包胶帘线的覆盖胶之间的粘接而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束带层由两张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并且各格子状束带帘布的上述束带帘线的直径为0.7mm以下,且上述间隙Pa为0.8~1.5mm,上述间隙Pb为0.8~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配置有U字状的边缘保护胶,该边缘保护胶具有覆盖上述外端部的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来包覆上述外端部,并且上述束带层具有与上述外片部分重叠配置的重叠配置区域。
4.一种充气轮胎,
具有:
胎体,其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
带束层,其配置在上述胎体的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以及
束带层,其配置在上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且覆盖上述带束层的外表面,
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束带层由包括纵排列部和横排列部的格子状束带帘布形成,上述纵排列部是将用覆盖胶包覆束带帘线的周围所得到的包胶帘线沿轮胎轴向隔开间隙Pa排列而成,上述横排列部是将上述包胶帘线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隙Pb排列而成、并且与上述纵排列部在径向内侧或外侧重叠配置,
上述格子状束带帘布是通过将窄幅带状的格子状束带条以螺旋状连续进行卷绕所形成的,
具有:
截面为三角形状的缓冲胶,其夹设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与胎体之间;
胎面胶,其配置在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外侧且形成胎面接地面;
胎面底层胶,其在上述胎面胶与上述束带层之间通过、且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片状;
U字状的边缘保护胶,其配置在上述带束层的外端部,具有覆盖上述外端部的径向外表面的外片部分、和覆盖径向内表面的内片部分,来包覆上述外端部;以及
端子橡胶部,其沿径向内外贯通上述胎面胶,且径向外端部露出于上述胎面接地面,并且径向内端部与上述胎面底层胶接触,并且
上述胎体的贴胶、上述带束层的贴胶、上述束带层的覆盖胶以及上述胎面胶,由体积电阻率在1×108Ωcm以上的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并且上述端子橡胶部、上述胎面底层胶、上述边缘保护胶以及上述缓冲胶,由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的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并且
通过使配置于上述束带层的径向内外的上述胎面底层胶和上述边缘保护胶,进入上述包胶帘线之间的上述间隙Pa、Pb内而相互接触,从而使上述端子橡胶部、上述胎面底层胶、上述边缘保护胶以及上述缓冲胶能够电导通,由此形成从上述胎面接地面到缓冲胶的第一导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具有:胎侧胶,该胎侧胶与上述胎面胶的轮胎轴向外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侧部的外侧面;防止轮辋错动用的边口橡胶,该边口橡胶与上述胎侧胶的径向内端连接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而且
用绝缘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胎侧胶,并且用导电性橡胶材料形成上述边口橡胶,并且
通过在上述胎侧胶与上述胎体之间配置内导电橡胶层,由此形成从上述缓冲胶到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第二导电电路,上述内导电橡胶层由上述导电性橡胶材料构成、并且上端部与上述缓冲胶接触、且下端部与上述边口橡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格子状束带条形成为包括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纵包胶帘线构成的纵排列部、和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横包胶帘线构成的横排列部,并且纵、横排列部通过纵、横包胶帘线的覆盖胶之间的粘接而连结。
CN201310002467.5A 2012-02-10 2013-01-05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3241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7591A JP5462900B2 (ja) 2012-02-10 2012-02-1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27591 2012-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1069A CN103241069A (zh) 2013-08-14
CN103241069B true CN103241069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92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2467.5A Active CN103241069B (zh) 2012-02-10 2013-01-0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62900B2 (zh)
CN (1) CN1032410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2726B2 (ja) * 2012-03-21 2014-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12724B2 (ja) * 2012-03-21 2014-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43170B2 (ja) * 2014-04-17 2018-06-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54429B2 (ja) * 2014-07-31 2018-07-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50215B2 (ja) * 2015-02-23 2019-01-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718334B2 (ja) * 2016-08-17 2020-07-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680114B1 (de) * 2019-01-10 2021-09-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N109747347A (zh) * 2019-03-01 2019-05-14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作方法
CN109895561A (zh) * 2019-03-20 2019-06-18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JP7161975B2 (ja) * 2019-06-19 2022-10-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5779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Dany Michiels Tire with cap ply layer
CN101323234A (zh) * 2007-06-15 2008-1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774335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105314A (zh) * 2008-05-29 2011-06-22 美利肯公司 用于充气轮胎的纱罗组织结构的层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9606A (ja) * 1984-03-07 1985-09-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410010B2 (ja) * 2006-09-14 2014-0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084255A (ja) * 2009-10-19 2011-04-2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の高速耐久性予測方法
JP5091938B2 (ja) * 2009-12-15 2012-12-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5779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Dany Michiels Tire with cap ply layer
CN101323234A (zh) * 2007-06-15 2008-1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105314A (zh) * 2008-05-29 2011-06-22 美利肯公司 用于充气轮胎的纱罗组织结构的层带
CN101774335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62900B2 (ja) 2014-04-02
JP2013163447A (ja) 2013-08-22
CN103241069A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1069B (zh) 充气轮胎
JP50276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350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587310B1 (ko) 공기 타이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887776B2 (en) Pneumatic tire
EP2933122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070163690A1 (en) Pneumatic tire
US9139051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10259489A1 (en) Plies of threads compris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regions
JP55127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11593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68362A (zh) 充气轮胎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JP70023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604834B (zh) 充气轮胎
JP604006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53561B (zh) 充气轮胎以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JP551272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621715A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56243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23102A (zh) 橡胶-帘线复合体、轮胎用增强构件和使用其的轮胎
CN104271368B (zh) 充气轮胎
US20160159168A1 (en) Pneumatic Tire
JPWO201911663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7258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5849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