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7837B -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837B
CN103237837B CN201180058021.3A CN201180058021A CN103237837B CN 103237837 B CN103237837 B CN 103237837B CN 201180058021 A CN201180058021 A CN 201180058021A CN 103237837 B CN103237837 B CN 103237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phosphoric acid
phosphate compound
composition
light transmi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0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7837A (zh
Inventor
小泽觉
小岛克宏
中井祐介
尾野本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37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7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03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56Coatings, e.g. enameled or galvanised; 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60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14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39/148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2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3/28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ompres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4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using rollers or endless be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14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39/18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ast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是基材薄膜表面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具有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所述基材薄膜之间夹持含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工序;得到转印有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形成于基材薄膜的一侧表面上的透光性膜的工序;将得到的透光性膜与模具分离的工序。根据本发明,可以以较高的生产率制造透光性膜,且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由此,可制造防反射性等性能优异的透光性膜。

Description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本申请主张的优先权基于2010年12月28日于日本提出的特愿2010-293187号申请,以及2011年8月3日于日本提出的特愿2011-170065号申请,其内容在此援用。
背景技术
近年,人们发现表面具有可见光波长以下的周期的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等物品能体现防反射效果、荷叶效应等。已知尤其是被称为蛾眼结构的凹凸结构,通过折射率从空气的折射率到物品材料的折射率连续增大,可成为有效的防反射装置。
作为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已知例如具有下述工序(i)~(iii)的方法(纳米压印)。
(i)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作为透光性膜主体的基材薄膜之间夹持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工序。
(ii)对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活化能射线,令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形成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得到透光性膜的工序。
(iii)将透光性膜和模具分离的工序。
不过,所述模具的微孔周期通常为纳米数量级,且微孔的纵横比也比较大,因此模具和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接触界面大幅增加。因此,有难以将模具从固化树脂层脱模的问题。因此,上述工序(iii)从生产率的观点看特别重要。
作为提高模具和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的方法,提出了下述方法。
(1)用脱模剂(外部脱模剂)对模具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一侧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专利文献1)。
(2)使用由含有作为内部脱模剂的磷酸酯系化合物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态光固化性转印层的方法(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26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61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1)的方法中,重复转印模具的微细凹凸结构时,由于模具表面上处理的外部脱模剂剥离,脱模性逐渐下降。若模具表面的脱模性下降,则有透光性膜的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2)的方法中,重复转印模具的微细凹凸结构时,由于内部脱模剂堆积在模具表面,模具表面逐渐被污染。其结果是,变得不能转印规定的微细凹凸结构,或者模具表面的污物成为图样而被转印下来,存在透光性膜的防反射性等性能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防止模具表面的污染、且能够长时间维持模具和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以更高的生产率制造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方法。
进一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即使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也能提供防反射性优异的透光性膜。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含有适度溶解模具表面的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那样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等混合入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赋形中极少量地溶解模具表面,可以抑制溶解模具的成分、含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在模具表面堆积,即使在连续生产时,也能得到防反射性优异的透光性膜。于是,作为适度溶解模具表面的溶解性指标,着眼于将模具浸渍于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时的模具质量减少率、以及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一种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薄膜表面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具有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所述基材薄膜之间夹持含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工序(夹持工序);得到转印有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形成于基材薄膜的一侧表面上的透光性膜的工序(转印工序);将得到的透光性膜和模具分离的工序(分离工序)。
[2]所述[1]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a)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时,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减少0.001%以上且3%以下。
[3]所述[1]或[2]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1)、以及(c-1)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1):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用50mL的水萃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不足6.5。
条件(c-1):(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0.1以上。
[4]所述[2]或[3]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化合物。
[化1]
[式(1)中,R1是烷基,m是1~20的整数,n是1~3的整数。]
[5]所述[1]~[4]的任一项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由阳极氧化铝形成。
[6]所述[1]~[5]的任一项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2)、以及(c-2)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2):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用50mL的水萃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在2.6以上。
条件(c-2):(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23以下。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7]一种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是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基材薄膜之间夹持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对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化能射线、令其固化、在基材薄膜表面形成转印有所述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时使用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含有溶解模具的成分。
[8]所述[7]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a)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时,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减少0.001%以上且3%以下。
[9]所述[7]或[8]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1)、以及(c-1)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1):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用50mL的水萃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不足6.5。
条件(c-1):(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0.1以上。
[10]所述[8]或[9]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化合物。
[化1]
[式(1)中,R1是烷基,m是1~20的整数,n是1~3的整数。]
[11]所述[7]~[10]的任一项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2)、以及(c-2)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2):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用50mL的水萃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在2.6以上。
条件(c-2):(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23以下。
[12]所述[7]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溶解3质量份的所述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时,500nm处的透过率在50%以上且100%以下。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3]一种透光性膜,是在基材薄膜表面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的透光性膜,所述微细凹凸结构是通过纳米压印法转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而形成的,在膜的纵向方向上,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是均一的。
[14]所述[13]中记载的透光性膜,是表面具有由含有磷酸酯化合物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聚合及固化而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所述磷酸酯化合物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a),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测定,所述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01~0.14%。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时,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在0.001%以上且3%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可以以更高的生产率制造透光性膜,且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污染模具表面。
由此,可制造防反射性等性能优异的透光性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的污染,且长时间维持模具与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透光性膜,即使在连续生产时,防反射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表面具有阳极氧化铝的模具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图。
【图2】显示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3】显示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4】说明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的其他制造方法的图。
【图5】浸渍试验前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6】实施例1中的浸渍试验后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7】实施例2中的浸渍试验后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8】比较例1中的浸渍试验后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9】实施例2中的透光性膜制造前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10】实施例2中的透光性膜制造后的模具表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
符号说明
14  氧化膜
20  圆筒状模具
38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
40  透光性膜
42  基材薄膜
44  固化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透光性”是指,至少能透过波长400~1170nm的光,“活化能射线”是指,可见光、紫外线、电子束、等离子体、热射线(红外线等)等。此处,“透”是指光反射少,前方物体可见而不模糊的状态。
[透光性膜]
本发明的透光性膜是表面具有转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而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所述微细凹凸结构是将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聚合以及固化而形成的。
此处,对本发明中所用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进行说明。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
本发明中所用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下,仅称为“固化性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那样的溶解模具的成分。本说明书中,固化性组合物是指,通过热和/或光而固化之物。
(溶解模具的成分)
本说明书中,溶解模具的成分是指,能将对模具的适度的溶解力和优异的脱模性赋予给固化性组合物之物。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通过固化性组合物含有溶解模具的成分,溶解模具的成分发挥了内部脱模剂的作用,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作为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固化树脂层和模具的脱模性。
此外,内部脱模剂当然不用说了,还通过溶解模具的效果更新了模具表面,因此可以防止所述内部脱模剂及作为固化物的固化树脂层(以下,将其总称为“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溶解模具的成分溶解了模具表面,因而模具的微细凹凸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被转印的透光性膜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也发生变化,当变化量较大时,就可能给其特性带来影响。例如,引起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变低、反射率上升等问题。因此,使模具的溶解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得到的透光性膜的特性不发生变化,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将透光性膜用作防反射膜时,优选任何制造位置(距离)中,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都在0.2%以下,此时,纵向方向上的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可说是均一的。
至于其原因,以表面形成有阳极氧化铝构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模具为例进行说明。
已知氧化铝可溶解于酸或碱,其中磷酸的溶解力较高(参照非专利文献(空气调和·卫生工程学、第79卷、第9号、p70))。
模具表面溶解的话,即使附着物附着在模具表面,该表面也不断溶解从而露出新的表面(进行表面更新)。因此,可以抑制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防止模具表面污染。
因此,本发明中,固化性组合物中含有溶解模具的成分。
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只要是能够溶解模具的就没有特别限制,当模具为氧化铝时优选磷酸。虽然可以将磷酸本身添加到固化性组合物中,但难以使磷酸在固化性组合物中均一地溶解,还有由于磷酸的添加而在固化性组合物中混入水的担忧。
因此,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制备阶段,优选使用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与其他成分(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等)混合。
以下,对使用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如果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模具的溶解力过高,则会过度溶解模具表面,导致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大幅变化。
其结果是,使用该模具制造的透光性膜的微细凹凸结构也发生变化,防反射性等性能容易降低。
因此,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需要有不过度溶解模具的、适度的溶解力。
不过,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模具的溶解力会影响含有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的pH、和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但是,难以直接测定该pH和磷酸含量。
因此,本发明者们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规定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可以在不使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的条件下,极少量地溶解模具表面而体现出能够表面更新的适度的溶解力,抑制模具表面的污染,所述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是由以下所示的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溶解模具的成分通过水萃取试验萃取的水溶液的pH、以及所述水溶液的磷酸浓度求出的。
即,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溶解模具的成分,每1g用50mL水萃取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不足6.5,更优选为所述水溶液在25℃时的pH在2.6以上且不足6.5,进一步优选3.0以上且6.0以下。
此外,(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0.1以上,优选含量在0.1以上且39以下,更优选在0.3以上且23以下。
以下,对具体的水萃取试验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溶解模具的成分可溶、且水不溶的有机溶剂中,使溶解模具的成分以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用50mL有机溶剂的比例溶解之后,向其中加入相对于每1g溶解模具的成分为50mL的水,作成混合液。
另外,此时添加的水的量无论过多还是过少,在之后的分析中都会产生问题。
接着,用分液漏斗等激烈地搅拌混合溶液后静置。
然后,分为有机层和水层(水溶液)2层之后,回收水溶液,对水溶液测定pH以及磷酸浓度。
作为有机溶剂,可列举氯仿、二乙醚、己烷等。
水溶液的pH可以通过pH试验机求得。
水溶液在25℃时的pH为不足6.5,优选2.6以上且不足6.5。进一步优选3.0以上且6.0以下。
如果水溶液的pH不足2.6,则意味着酸过强,模具溶解速度变快,有模具的微细凹凸形状较早地发生变化,模具变得不能使用等,难以控制溶解速度的倾向。
另一方面,如果水溶液的pH在6.5以上,则意味着水溶液为中性或碱性,特别是水溶液为中性时,对模具的溶解力差,模具表面的更新难以进行,难以得到防止模具表面受污染的效果。
作为能够极少量地溶解模具表面、进行表面更新的适度溶解的程度,优选模具质量的减少率在0.001%以上且3%以下,更优选0.01%以上且1%以下。
如果减少率在0.001%以上,则通过模具表面的溶解可以期待模具表面更新的效果,如果在3%以上,则极端溶解的可能性低。尤其是在0.01%以上且1%以下时容易控制。
模具质量的减少率按照下式算出。
减少率(%)={(浸渍前模具的质量-洗涤后模具的质量)/浸渍前模具的质量}×100
此外,上述水溶液的pH在上述范围内的话,尤其是在使用后述的磷酸酯时,可以良好地维持其稳定性。
另一方面,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可以通过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测定而求出。
不过,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也依赖于所述固化性组合物100质量%中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
因此,使用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和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规定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
即,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由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和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积(磷酸浓度×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表示,该值优选在0.1以下,更优选含量在0.1以上且39以下,进一步优选0.3以上且23以下。
该值不足0.1时,对模具的溶解力差,模具表面的更新难以进行,难以得到防止模具表面受污染的效果。
另一方面,上限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如果该值超过23,则模具溶解速度变快,模具的微细凹凸形状较早地发生变化,模具有可能变得不能使用等,难以控制溶解速度。
另外,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否使模具溶解,可以通过将模具浸渍于固化性组合物构成成分中来判断。
具体的是,将模具浸渍于溶解模具的成分中,调查浸渍前后模具的质量变化,观察浸渍后的模具表面的截面,分析浸渍后的模具表面的组成,分析浸渍后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的组成等,判断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否溶解了模具。
溶解模具的成分为液体时,直接浸渍模具即可。
另一方面,当溶解模具的成分为固体时,可将溶解模具的成分加热或减压使其成为液体,或者将溶解模具的成分溶解于对模具没有影响的溶剂中做成溶液,将模具浸渍于这些中即可。
特别地,将溶解模具的成分溶解于溶剂中时,若使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浓度尽可能地高,就可以快速判断溶解模具的成分对模具的溶解力。
作为这样的溶解模具的成分,只要是由萃取试验中得到的水溶液的pH、以及水溶液的磷酸浓度求出的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磷酸含量满足在上述范围内,且能溶解于固化性组合物中的话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
磷酸酯化合物中,在其制造过程中有磷酸残留,该残留的磷酸作为使模具溶解的成分发挥作用。
另外,磷酸酯化合物也适于作为内部脱模剂,因此不仅能够赋予固化性组合物对模具适度的溶解力,而且能够赋予优异的脱模性。
因此,作为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固化树脂层和模具的脱模性变得良好。
(磷酸酯化合物)
接着对所述磷酸酯化合物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发挥适度溶解模具表面,使模具表面更新的作用。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其他作用没有特别的限定,由于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适宜用作内部脱模,因此不仅能够赋予固化性组合物对模具适度的溶解力,而且能够赋予优异的脱模性。因此,作为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固化树脂层和模具的脱模性变得良好。
由于对模具的溶解力受到磷酸酯化合物中所含磷酸量等的影响,故适用将模具实际地浸渍于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调查质量变化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本发明中,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优选使用满足下述条件(a)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时,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减少0.001%以上且3%以下。
是否满足条件(a),根据以下方法判断。
即,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进行浸渍试验后,取出模具,洗涤,测定浸渍试验前和洗涤后的模具的质量,按下式求得减少率。减少率在0.001%以上且3%以下的,判断为满足条件(a)。
减少率(%)={(浸渍前模具的质量-洗涤后模具的质量)/浸渍前模具的质量}×100
减少率在0.001%以上时,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具有适度的溶解力,因此模具表面进行更新,所以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的同时,良好地维持脱模性。因此,即使是连续生产透光性膜时,由于只转印规定的微细凹凸结构,故能够得到防反射性优异的透光性膜。减少率优选0.01%以上。
另一方面,减少率的上限值从抑制模具表面的过度溶解的观点出发,优选3%以下,更优选1%以下。
即,减少率优选0.001%以上且3%以下,更优选0.01%以上且1%以下。
另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为液体时,直接浸渍模具即可。另一方面,当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为固体时,可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加热或减压使其成为液体,或者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溶解于对模具没有影响的溶剂中做成溶液,将模具浸渍于这些中即可。特别地,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时,若使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浓度尽可能地高,就可以快速判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模具的溶解力。
不过,透光性膜虽然常通过上述纳米压印制造,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在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阶段中,有时会从与模具接触的一侧表面渗出(bleedout)。如果过度渗出(即渗出量多),则与模具接触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所含的磷酸变多,因此在连续生产透光性膜的过程中,会过度溶解模具表面,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会大幅变化。
其结果是,使用该模具制造的透光性膜的微细凹凸结构也发生变化,防反射性等性能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渗出量过少,则不能充分发挥作为内部脱模剂的效果,不易得到良好地脱模性,但由于溶解被抑制,所以即使是模具的溶解量较多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变得容易使用(控制)。
即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还需要取得适度的溶解力和适度的渗出量的平衡。
本发明中,将得到的透光性膜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一侧表面上的磷原子的量作为渗出量的指标。
磷原子的量的测量可以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荧光X射线、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析等方法,但从表面灵敏度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使用XPS。本发明中,通过所述XPS测定的透光性膜的表面上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01~0.14%。若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不足0.001%,则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阶段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没有充分渗出。另一方面,若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超过0.14%,则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阶段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过度渗出,因此难以使用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
因此,当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阶段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适度地渗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充分发挥作为内部脱模剂的功能,因此即使是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可以抑制模具表面的过度溶解、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大幅变化。因此,即使在连续生产透光性膜时,也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脱模性,通过适度地溶解模具表面来防止污染,得到防反射性优异的透光性膜。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优选0.003~0.1%。此处的透光性膜表面是指用眼确认的一侧的表面。
此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是指,相对于透光性膜表面上存在的所有原子的原子数的磷原子的原子数的比例,例如可以按以下方法测定。
即,通过XPS测定透光性膜的表面,对得到的XPS谱图,算出检测出的所有原子的峰面积强度和磷原子的峰面积强度。根据装置固有的相对灵敏度系数对各峰面积强度进行修正,然后按照下式求出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
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磷原子的峰面积强度/所有原子的峰面积强度)×100
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可以根据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等进行调整。例如如果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减少,则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有变小的倾向。
此外,如果在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组合对所述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相溶性差的聚合性化合物,则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变得容易从表面渗出,因此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有变大的倾向。
此外,渗出量随着聚合性化合物与溶解模具的成分的相溶性而变化。相溶性越差渗出量越多,因此模具的溶解速度有变快的倾向。尤其是,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随着与聚合性化合物的相溶性的改变,渗出量显著变化。
因此,通过调节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与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也可以控制模具的溶解速度。
作为确认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相溶性的方法,可考虑在固化性组合物中添加磷酸酯化合物,通过搅拌时的透明性进行判断的方法。相溶性越高则透明性越高。作为透明性的评价,可考虑使用光散射或分光光度计测定透过率的方法。此外,当实际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添加量较少时,试验性地添加在此之上的量来判断相溶性也无妨。通过透过率判断透明性时,如果在固化性组合物中添加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3质量份时的透過率在50%以上,则由于相溶性良好,故可以抑制渗出量,即使是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可以使用。进一步,如果在60%以上就更加优选。另外,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使用时,由于极微量地发挥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效果,所以透过率在100%附近的话相溶性好,渗出量至少在脱模性上没有问题。
作为这样的能够用作溶解模具的成分的磷酸酯化合物,只要是能溶解于固化性组合物中的话就没有特别限定,从脱模性的持续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下述式(1)表示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1)”)。
[化3]
式(1)中,R1是烷基。作为R1,优选碳原子数3~18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0~16的烷基。
此外,式(1)中,m表示环氧乙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是1~20的整数,优选1~10的整数。另一方面,n是1~3的整数。
化合物(1)是单酯体(n=1的情况)、二酯体(n=2的情况)、三酯体(n=3的情况)的任意一种均可。此外,当为二酯体或三酯体时,1分子中多个聚氧乙烯烷基残基可以相互相同或不同。
使用化合物(1)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话,作为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固化树脂层与模具的脱模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微细凹凸结构的成形。此外,从模具脱模时的负荷极低,因此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得到缺陷少的、转印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进一步,通过使用化合物(1),可以更长时间地维持脱模性能。
化合物(1)中,满足条件(a)以及上述磷酸浓度和pH的条件、可以用作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化合物、即、具有适度的溶解力以及渗出量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可作为市售商品获取。
可列举如,日光化学品株式会社生产的“TDP-10”、“TDP-8”、“TDP-6”、“TDP-2”、“DDP-10”、“DDP-8”、“DDP-6”、“DDP-4”、“DDP-2”;Axel公司生产的“INT-1856”、“INT-AM121”;城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JP506-H”。
化合物(1)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当并用2种以上时,条件(c)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用分别相加的值判断是否落入本发明规定的范围,条件(a)的模具质量减少率和条件(b)的pH分别用单独的值判断是否落入本发明规定的范围。
相对于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优选0.01~3质量份,更优选0.03~1质量份,进一步优选0.1~0.5质量份。
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在0.01质量份以上时,可以有效地抑制模具表面的污染。
而且,能够防止从模具上脱模的脱模性下降所造成的在模具中残留树脂(脱模不良),同时能够抑制固化树脂层的疏水化(耐候不良)。
另一方面,当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在3质量份以下时,能够在维持固化树脂层本来的性能的同时,防止与基材薄膜的紧贴性下降所造成的在模具中残留树脂(脱模不良)。
此外,在防止使用透光性膜时基材薄膜与固化树脂层剥离的同时,可以抑制不均匀和外观不良的发生。
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只要是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在上述范围内的量就没有特别的制限,但相对于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在0.01~3质量份左右,优选0.03~1质量份,更优选0.1~0.5质量份。
另外,通过使固化性组合物中含有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膜的特性带来不良影响时,优选尽量减少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含量,通过选用模具溶解力高、且容易适度地渗出在表面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可以用少量的含量来确保足够的脱模性。
(其他内部脱模剂)
固化性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上述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溶解模具的成分以外的内部脱模剂(其他内部脱模剂)。
作为其他内部脱模剂,只要是混合于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公知的内部脱模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上述化合物(1)中,不满足磷酸浓度和pH条件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此外可列举硅酮系化合物和氟系化合物等。
(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和/或阳离子聚合性键的单体、低聚物、反应性聚合物、后述的疏水性材料、亲水性材料等。
作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的单体,可列举单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
作为单官能单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多官能单体,可列举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丙二醇酯、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5-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丁二醇酯、2,2-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2,2-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二(4-(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2-二(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乙烷、1,4-二(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丁烷、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等二官能性单体;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单体;琥珀酸/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的缩合反应混合物、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以上的单体;二官能以上的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二官能以上的聚酯丙烯酸酯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键的单体,可列举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噁唑基、乙烯氧基等的单体,特别优选具有环氧基的单体。
作为低聚物或者反应性聚合物,可列举,不饱和二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等不饱和聚酯类;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阳离子聚合型环氧化合物、侧链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的上述单体单独聚合或者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等。
(聚合引发剂)
利用光固化反应时,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如,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偶酰、二苯甲酮、对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乙醛酸甲基苯酯、乙醛酸乙基苯酯、4,4’-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等羰基化合物;四甲基秋兰姆单硫醚、四甲基秋兰姆二硫醚等硫化合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酰基二乙氧基氧化膦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利用电子束固化反应时,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如,二苯甲酮、4,4-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叔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2,4-二乙基硫杂蒽酮、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氯硫杂蒽酮等硫杂蒽酮;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苄基二甲基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4-硫代甲基苯基)-1-丙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基苯基)-丁酮等苯乙酮;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等苯偶姻醚;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苯甲酰基甲酸甲酯、1,7-二吖啶基庚烷、9-苯基吖啶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不足0.1质量份时,聚合难以进行。另一方面,聚合引发剂的含量超过10质量份时,固化树脂层有时会着色,或者机械强度有时会降低。
(其他成分)
本发明所用的固化性组合物根据需要还可含有非反应性聚合物、活化能射线溶胶凝胶反应性组合物、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防静电剂、阻燃剂、阻燃助剂、阻聚剂、填料、硅烷偶联剂、着色剂、强化剂、无机填料、用于提高防污性的氟化合物等添加剂、微粒、耐冲击性改性剂等公知的添加剂、少量的溶剂。
非反应性聚合物:
作为非反应性聚合物可列举,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氨酯、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基缩丁醛、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等。
活化能射线溶胶凝胶反应性组合物:
作为活化能射线溶胶凝胶反应性组合物,可列举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硅酸烷基酯化合物等。
作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可列举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2)”)。
R2xSi(OR3)y···(2)
其中,式(2)中,R2以及R3分别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x以及y是满足x+y=4的关系的整数。
作为化合物(2),具体可列举,四甲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仲丁氧基硅烷、四叔丁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丙氧基硅烷、甲基三丁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丙氧基硅烷、三甲基丁氧基硅烷等。
作为硅酸烷基酯化合物,可列举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3)”)。
R4O[Si(OR6)(OR7)O]zR5···(3)
其中,式(3)中,R4~R7分别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z表示3~20的整数。
作为化合物(3),具体可列举硅酸甲酯、硅酸乙酯、硅酸异丙酯、硅酸正丙酯、硅酸正丁酯、硅酸正戊酯、乙酰硅酸酯等。
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发挥赋予抑制泛黄色或抑制浊度上升等耐候性的作用。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可列举例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
作为市售商品,可列举汽巴精化株式会社生产的“TINUVIN400”、“TINUVIN479”、“TINUVIN109”;共同药品株式会社生产的“Viosorb110”等紫外线吸收剂、汽巴精化株式会社生产的“TINUVIN152”、“TINUVIN292”等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0.01~5质量份,更优选0.01~3质量份,进一步优选0.01~1质量份,特别优选0.01~0.5质量份。
它们的含量在0.01质量份以上时,容易得到抑制泛黄色或抑制浊度上升等耐候性的提高作用。
另一方面,它们的含量在5质量份以下时,由于固化性组合物充分固化,容易抑制固化树脂层的耐擦伤性的下降。
此外,还可以抑制耐候性试验中的指纹擦去性的下降。
(疏水性材料)
为了使固化树脂层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90°以上,优选使用含有含氟化合物或者硅酮系化合物作为能够形成疏水性材料的固化性组合物所含的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
含氟化合物:
作为含氟化合物,优选具有下述式(4)表示的氟烷基的化合物。
-(CF2)q-X···(4)
其中,式(4)中,X表示氟原子或者氢原子,q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1~20的整数,更优选3~10的整数,特别优选4~8的整数。
作为含氟化合物,可列举含氟单体、含氟硅烷偶联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聚合物等。
作为含氟单体,可列举氟烷基取代乙烯基单体、氟烷基取代开环聚合性单体等。
作为氟烷基取代乙烯基单体,可列举氟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酸酯、氟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氟烷基取代乙烯基醚、氟烷基取代苯乙烯等。
作为氟烷基取代开环聚合性单体,可列举氟烷基取代环氧化合物、氟烷基取代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氟烷基取代恶唑啉化合物等。
作为含氟单体,优选氟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下述式(5)表示的化合物。
CH2=C(R8)C(O)O-(CH2)p-(CF2)q-X···(5)
其中,式(5)中,R8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X表示氢原子或者氟原子,p表示1~6的整数,优选1~3的整数,更优选1或者2,q表示1~20的整数,优选3~10的整数,更优选4~8。
作为含氟硅烷偶联剂,优选氟烷基取代硅烷偶联剂,特别优选下述式(6)表示的化合物。
(R9)aR10 bSiYc···(6)
其中,式(6)中,R9表示可以含有1个以上的醚键或者酯键的碳原子数1~20的氟取代烷基。作为R9,可列举3,3,3-三氟丙基、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3-三氟甲氧基丙基、3-三氟乙酰氧基丙基等。
此外,R1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作为R10,可列举甲基、乙基、环己基等。
Y表示羟基或者水解性基团。
作为水解性基团,可列举烷氧基、卤原子、R11C(O)O(其中,R11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等。
作为烷氧基,举例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月桂氧基等。
作为卤原子举例有Cl、Br、I等。
作为R11C(O)O,可列举CH3C(O)O、C2H5C(O)O等。
a、b、c表示满足a+b+c=4、且a≥1、c≥1的整数,优选a=1、b=0、c=3。
作为含氟硅烷偶联剂,可列举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3,3,3-三氟丙基甲氧基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含氟烷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含氟烷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含氟烷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碳原子数2~10的氟烷基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基谷氨酸二钠、3-[ω-氟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烷酰基(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烷基(C11~C20)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或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基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基磺酰基甘氨酸盐、单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等。
作为含氟烷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含氟烷基脂肪族伯胺、仲胺或者叔胺酸、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等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咪唑鎓盐等。
作为含氟聚合物,可列举含氟烷基单体的聚合物、含氟烷基单体与含聚(氧化亚烷基)单体的共聚物、含氟烷基单体与含交联反应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等。含氟聚合物也可以是与其他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含氟聚合物,优选含氟烷基单体与含聚(氧化亚烷基)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聚(氧化亚烷基),优选下述式(7)表示的基团。
-(OR12)r-···(7)
其中,式(7)中,R12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表示2以上的整数。作为R12,可列举-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CH3)CH(CH3)-等。
聚(氧化亚烷基)可以是由同一氧化亚烷基单元(OR12)构成的,也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氧化亚烷基单元(OR12)构成的。2种以上的氧化亚烷基单元(OR12)的排列可以是嵌段的,也可以是无规的。
硅酮系化合物:
作为硅酮系化合物,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改性硅酮、硅酮树脂、硅酮系硅烷偶联剂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改性硅酮,可列举硅酮(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例如可优选使用信越化学工业社生产的自由基聚合性硅酮油“x-22-164”“x-22-1602”等。
在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中,硅酮系化合物的含量优选0.1~30质量%,更优选1~20质量%,特别优选5~15质量%。
(亲水性材料)
为了使固化树脂层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在25°以下,优选使用至少含有亲水性单体作为可形成亲水性材料的固化性组合物的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此外,从赋予耐擦伤性和耐水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含有可交联的多官能单体。另外,亲水性单体和可交联的多官能单体也可以是同一个(即,亲水性多官能单体)。进一步,固化性组合物也可含有其他单体。
作为可形成亲水性材料的固化性组合物,更优选使用含有下述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
由:
10~50质量%的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30~80质量%的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
0~20质量%的单官能单体
合计100质量%构成的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的摩尔比1:2:4的缩合反应混合物、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类(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生产的“EBECRYL220”、“EBECRYL1290”、“EBECRYL1290K”、“EBECRYL5129”、“EBECRYL8210”、“EBECRYL8301”、“KRM8200”)、聚酯丙烯酸酯类(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生产的“EBECRYL81”)、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类(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生产的“EBECRYL3416”)、聚酯丙烯酸酯类(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生产的“EBECRYL450”、“EBECRYL657”、“EBECRYL800”、“EBECRYL810”、“EBECRYL811”、“EBECRYL812”、“EBECRYL1830”、“EBECRYL845”、“EBECRYL846”、“EBECRYL1870”)等。
它们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作为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5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中,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10~50质量%,从耐水性、耐药品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20~50质量%,特别优选30~50质量%。另一方面,如果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在10质量%以上,则弹性模量提高,耐擦伤性提升。如果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在50质量%以下,则表面不易产生小裂纹,不易发生外观不良。
作为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生产的“ARONIX M-240”、“ARONIX M26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NK Ester AT-20E”、“NK Ester ATM-35E”等具有长链聚乙二醇的多官能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它们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优选一分子内存在的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的合计为6~40,更优选9~30,特别优选12~20。如果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在6以上,则亲水性充分,防污性提高。如果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在40以下,则与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相溶性变得良好,固化性组合物不易分离。
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在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中,优选30~80质量%,更优选40~70质量%。若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在30质量%以上,则亲水性充分,防污性提高。另一方面,若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在80质量%以下,则弹性模量变高,耐擦伤性提升。
作为单官能单体,优选亲水性单官能单体。
作为亲水性单官能单体,可列举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M-20G”、“M-90G”、“M-230G”等在酯基上具有聚乙二醇链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在酯基上具有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等阳离子性单体类等。
此外,作为单官能单体,还可以使用丙烯酰吗啉、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粘度调整剂、提高对基材薄膜的紧贴性的丙烯酰异氰酸酯类等紧贴性提高剂等。
在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中,单官能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20质量%,更优选5~15质量%。通过使用单官能单体,基材薄膜和固化树脂层的紧贴性得到提升。单官能单体的含量在20质量%以下时,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不会不足,能充分体现防污性或耐擦伤性。
单官能单体可以作为(共)聚合1种或2种以上单官能单体而得到的低聚合度的聚合物,以0~35质量份的含量,混合在固化性组合物中。作为低聚合度的聚合物,可列举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M-230G”等在酯基上具有聚乙二醇链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的40/60共聚低聚物(例如MRC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生产的“MGポリマー”)等。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中,由于含有溶解模具的成分,该溶解模具的成分含有特定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因此可以极少量地溶解模具表面。
其结果是,模具表面一直在更新,因此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
此外,由于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发挥内部脱模剂的作用,因此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模具和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的透光性膜通过转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而制造。
具体地,经由:在表面具有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基材薄膜之间夹持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工序(夹持工序);对固化性组合物照射活化能射线,令固化性组合物固化,得到基材薄膜表面形成了转印有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的透光性膜的工序(转印工序);将得到的透光性膜和模具分离的工序(分离工序)。
所述微细凹凸结构可以通过将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进行纳米压印而转印形成。
优选薄膜的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均一。此处,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均一是指,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的差在10nm以下的状态。
(基材薄膜)
作为基材薄膜,为了透过薄膜进行活化能射线照射,优选透光性高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薄膜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TAC(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等。
(模具)
作为模具的材料,可列举金属(包括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的)、石英、玻璃、树脂、陶瓷等。
本发明所使用的模具,例如可以按照下述方法(I)、或(II)进行制造。其中,从可以大面积化、且制作简便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方法(I)。
(I)在铝基材的表面,形成具有多个细孔(凹部)的阳极氧化铝的方法。
(II)在基材表面通过平板印刷法形成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
作为方法(I),优选具有下述工程(a)~(e)。
(a)将铝基材在电解液中、于恒压下阳极氧化,在铝基材表面形成氧化膜的工序。
(b)除去氧化膜,在铝基材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细孔产生点的工序。
(b)将铝基材在电解液中再次阳极氧化,形成在细孔产生点有细孔的氧化膜的工序。
(d)令细孔直径扩大的工序。
(e)重复进行工序(c)和工序(d),得到铝基材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细孔的阳极氧化铝的模具的工序。
工序(a):
如图1所示,若将铝基材10阳极氧化,就形成具有细孔12的氧化膜14。
作为铝基材的形状可列举圆筒状、圆管状、平板状、片状等。
此外,为了使铝基材的表面状态平滑,优选通过机械研磨、织物研磨、化学研磨、电解研磨处理(刻蚀处理)等进行研磨。此外,由于加工成规定的形状时所使用的油有时会附着,因此铝基材优选在阳极氧化前预先进行脱脂处理。
铝的纯度优选99%以上,更优选99.5%以上,特别优选99.8%以上。铝的纯度低时,阳极氧化时,有时会发生杂质偏析,导致形成可散射可见光大小的凹凸结构,或阳极氧化得到的细孔的规则性下降。
作为电解液,可列举硫酸、草酸、磷酸等。
将草酸用作电解液时:
草酸的浓度优选0.7M以下。草酸的浓度超过0.7M时,有时电流值过高,使氧化膜表面变得粗糙。
化成电压在30~60V时,可以得到具有平均间隔为100nm的高规则性细孔的阳极氧化铝。化成电压无论比该范围高或是低,都有规则性下降的倾向。
电解液的温度优选60℃以下,更优选45℃以下。电解液的温度超过60℃时,有时会产生所谓的“烧”的现象,细孔会破坏,或表面溶解,细孔的规则性打乱。
将硫酸用作电解液时:
硫酸的浓度优选0.7M以下。硫酸的浓度超过0.7M时,有时电流值过高,无法维持恒定电压。
化成电压在25~30V时,可以得到具有平均间隔为63nm的高规则性细孔的阳极氧化铝。化成电压无论比该范围高或是低,都有规则性下降的倾向。
电解液的温度优选30℃以下,更优选20℃以下。电解液的温度超过30℃时,有时会产生所谓的“烧”的现象,细孔会破坏,或表面溶解,细孔的规则性打乱。
工序(b):
如图1所示,通过暂时除去氧化膜14,使其成为阳极氧化的细孔产生点16,可以提高细孔的规则性。另外,不需要这样高的规则性时,也可以除去氧化膜14的至少一部分,在工序(a)后进行后述的工序(d)也无妨。
作为除去氧化膜的方法,可列举,使其溶解于不溶解铝且选择性地溶解氧化膜的溶液中而除去的方法。作为这样的溶液,可列举铬酸/磷酸混合液等。
工序(c):
如图1所示,如果将已除去氧化膜的铝基材10再次阳极氧化,则形成具有圆柱状细孔12的氧化膜14。
阳极氧化在与工序(a)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可。阳极氧化的时间越长,可得到的细孔越深。
工序(d):
如图1所示,进行使细孔12的直径扩大的处理(以下记为细孔径扩大处理)。细孔径扩大处理是浸渍于溶解氧化膜的溶液中,使阳极氧化中得到的细孔直径扩大的处理。作为这样的溶液,可列举如5质量%左右的磷酸水溶液。
细孔径扩大处理的时间越长,细孔径越大。
工序(e):
如图1所示,若重复进行工序(c)的阳极氧化和工序(d)的细孔径扩大处理,则可形成具有直径从开口部向深度方向连续减少的形状的细孔12的氧化膜14,形成铝基材10的表面具有阳极氧化铝(铝的多孔质氧化膜(防蚀铝,alumite))的模具本体18。
重复次数优选合计3次以上,更优选5次以上。重复次数在2次以下时,由于细孔的直径非连续性地减少,用具有这样的细孔的阳极氧化铝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蛾眼结构)的反射率降低效果不足。
作为细孔12的形状,可列举近圆锥状、方锥状、圆柱状等,优选圆锥状、方锥状等这样的与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细孔截面积从最表面向深度方向连续减小的形状。
细孔12间的平均间隔在可见光的波长以下,即400nm以下。细孔12间的平均间隔优选在20nm以上。
细孔12间的平均间隔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50点邻接的细孔12间的间隔(从细孔12的中心到邻接的细孔12的中心的距离),将它们的值平均而得到的值。
平均间隔为100nm时,细孔12的深度优选80~500nm,更优选120~400nm,特别优选150~300nm。
细孔12的深度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在倍率30000倍下观察时,测定细孔12的最底部与细孔12间存在的凸部的最顶部之间的距离而得的值。
细孔12的纵横比(细孔的深度/细孔间的平均间隔)优选0.8~5.0,更优选1.2~4.0,特别优选1.5~3.0。
其他工序:
本发明中,可以将工序(e)中得到的模具本体18直接作为模具,也可以对模具本体18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用脱模剂(外部脱模剂)进行处理。
作为脱模剂,优选具有可以与铝基材的阳极氧化铝形成化学键的官能团。具体的,可列举硅酮树脂、氟树脂、氟化合物等,从脱模性优异的观点、与模具本体紧贴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硅醇基或水解性甲硅烷基。其中,特别优选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氟化合物。
作为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氟化合物的市售商品,可列举氟烷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KBM-7803”;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OPTOOL”系列;住友3M株式会社生产的“Novec EGC-1720”等。
作为脱模剂的处理方法,可列举下述方法1、方法2,从模具本体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可以在不产生不均匀的情况下用脱模剂进行处理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方法1。
方法1:将模具本体浸渍于脱模剂的稀释溶液中的方法。
方法2:将脱模剂或其稀释溶液涂布在模具本体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方法。
作为方法1,优选具有下述工序(f)~(j)的方法。
(f)将模具本体进行水洗的工序。
(g)对模具本体吹空气,除去附着于模具本体表面的水滴的工序。
(h)将模具本体浸渍于用溶剂稀释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氟化合物而得到的稀释溶液中的工序。
(i)将浸渍的模具本体缓慢地从溶液中取出的工序。
(j)干燥模具本体的工序。
工序(f):
由于模具本体上附着着形成多孔质结构时所用的药剂(细孔径扩大处理所用的磷酸水溶液等)、杂质(灰尘等)等,故通过水洗将其除去。
工序(g):
对模具本体吹空气,将肉眼可见的水滴基本除去。
工序(h):
作为稀释用的溶剂,使用氟系溶剂、醇系溶剂等公知的溶剂即可。其中,从由于具有适当的挥发性、润湿性等而能够均一涂布外部脱模剂溶液的观点考虑,优选氟系溶剂。作为氟系溶剂,可列举氢氟聚酯、全氟己烷、全氟甲基环己烷、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二氯五氟丙烷等。
在稀释溶液(100质量%)中,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氟化合物的浓度优选为0.01~0.2质量%。
浸渍时间优选1~30分钟。
浸渍温度优选0~50℃。
工序(i):
将浸渍的模具本体从溶液中取出时,优选使用电动提升机,以一定速度提升,抑制提升时的摇动。这样可以减少涂布不均。
提升速度优选1~10mm/秒。
工序(j):
干燥模具本体的工序中,可以将模具本体风干,也可以用干燥机等强制加热干燥。
干燥温度优选30~150℃。
干燥时间优选5~300分钟。
另外,模具本体的表面经脱模剂处理后,可以通过测定模具本体表面的水接触角来确认。经脱模剂处理的模具本体表面的水接触角优选60°以上,更优选90°以上。如果水接触角在60°以上,则模具本体的表面经脱模剂充分处理,脱模剂良好。
(制造装置)
透光性膜使用例如图2所示的制造装置,按下述方法制造。
从罐22向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图示略)的圆筒状模具20和沿着圆筒状模具20的表面移动的带状基材薄膜42之间,供给固化性组合物38。
在圆筒状模具20与通过气缸24调整了压区压力的夹持辊26之间,夹压基材薄膜42以及固化性组合物38,使固化性组合物38在基材薄膜42与圆筒状模具20之间均一地延展的同时,填充至圆筒状模具20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凹部内。
从设置于圆筒状模具20的下方的活化能射线照射装置28通过基材薄膜42对固化性组合物38照射活化能射线,令固化性组合物38固化,由此形成转印有圆筒状模具20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44。
通过剥离辊30,将表面形成有固化树脂层44的基材薄膜42从圆筒状模具20剥离,得到如图3所示的透光性膜40。
作为活化能射线照射装置28,优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此时光照射能量的量优选100~10000mJ/cm2
<透光性膜>
图3是显示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光性膜40的一例的截面图。
基材薄膜42是透光性薄膜。
作为基材薄膜的材料,可列举丙烯酸薄膜、PET薄膜、碳酸酯薄膜、TAC薄膜等。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透光性膜例如如图3所示,具备基材薄膜42和形成于所述基材薄膜42上的、转印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44。
作为基材薄膜42,优选具有透光性之物。具体地可列举丙烯酸膜、PET膜、聚碳酸酯膜、TAC膜等。
固化树脂层44是由上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膜,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
使用阳极氧化铝的模具时,透光性膜40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是转印阳极氧化铝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而形成的,具有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多个凸部46。
作为微细凹凸结构,优选多个近圆锥状、或方锥状等的突起(凸部)排列而成的所谓的蛾眼结构。已知突起间的间隔为可见光波长以下的蛾眼结构,通过折射率从空气的折射率到材料的折射率连续增大,而成为有效的防反射装置。
凸部间的平均间隔在可见光波长以下,即在400nm以下。使用阳极氧化铝的模具形成凸部时,凸部间的平均间隔在100至200nm左右,所以特别优选250nm以下。
此外,从容易形成凸部的观点出发,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优选20nm以上。
凸部间的平均间隔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50点邻接的凸部间的间隔(从凸部的中心到邻接的凸部的中心的距离),将它们的值平均而得到的值。
平均间隔为100nm时,凸部的高度优选80~500nm,更优选120~400nm,特别优选150~300nm。如果凸部的高度在80nm以上,则透光性膜的反射率充分降低,且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小。若凸部的高度在500nm以下,则凸部的耐擦伤性良好。
凸部的高度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在倍率30000倍下观察时,测定凸部的最顶部与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最底部之间的距离而得的值。
凸部的纵横比(凸部的高度/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优选0.8~5.0,更优选1.2~4.0,特别优选1.5~3.0。凸部的纵横比在0.8以上时,透光性膜的反射率充分降低。凸部的纵横比在5.0以下时,凸部的耐擦伤性良好。
凸部的形状优选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凸部截面积从最表面向深度方向连续增加的形状,即,凸部的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吊钟形等的形状。
固化树脂层44的折射率与基材薄膜42的折射率的差优选在0.2以下,更优选在0.1以下,特别优选在0.05以下。折射率差在0.2以下时,固化树脂层44与基材薄膜42的界面的反射得到抑制。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时,若此表面由疏水性材料形成,则基于荷叶效应得到超疏水性,若此表面由亲水性材料形成,则得到超亲水性。
固化树脂层44的材料为疏水性时,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优选90°以上,更优选110°以上,特别优选120°以上。水接触角在90°以上时,由于水渍不易附着,因此能发挥充分的防污性。此外,由于水不易附着,防止覆冰的能力也受到期待。
固化树脂层44的材料为亲水性时,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优选25°以下,更优选23°以下,特别优选21°以下。水接触角在25°以下时,表面附着的污垢可被水冲洗去,此外油污不易附着,因此能发挥充分的防污性。从抑制固化树脂层44吸水而造成的微细凹凸结构变形、及与此相伴随着的反射率的上升的观点出发,上述水接触角优选3°以上。
<透光性膜的用途>
作为透光性膜40的用途,可列举防反射物品、防雾性物品、防污性物品、防水性物品,更具体地说,有显示器用防反射、汽车仪表盖、汽车后视镜、汽车车窗、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的光取出效率提高构件、太阳能电池构件等。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透光性膜中,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是转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而形成的,且是由含磷酸酯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聚合以及固化而成的,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满足所述条件(a)且含磷酸,因此,转印时,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会极少量地溶解模具表面。其结果是,模具表面不断更新,因此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此外,由于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发挥内部脱模剂的作用,因而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模具与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
此外,本发明的透光性膜通过XPS测定的所述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01~0.14%。这意味着,在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阶段中,磷酸酯化合物适度地渗出(bleedout)了,可以判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在充分发挥作为内部脱模剂的功能的同时,能够抑制过度地溶解模具表面、大幅改变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连续生产透光性膜时,也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脱模性,通过适度地溶解模具表面来防止污染,得到防反射性优异的透光性膜。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了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因此模具和透光性膜的脱模性优异。
因而能够以较高的生产率制造透光性膜。
此外,本发明的透光性膜的制造中,通过固化性组合物所含的溶解模具的成分中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极少量地溶解了模具表面。
因此,模具表面一直在更新,故能够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
因此能够制造防反射性等性能优异的透光性膜。
<其他实施方式>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上述方法中,使用图2所示的制造装置,对基材薄膜42照射活化能射线而制造透光性膜40,但也可以例如使用被支撑薄膜支撑的基材薄膜,按以下方式制造透光性膜。
即,如图4所示,向被支撑薄膜48从背面一侧支撑的基材薄膜42的表面与圆筒状模具20之间供给固化性组合物38,通过支撑薄膜48对固化性组合物38照射活化能射线,制造基材薄膜42表面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44的透光性膜40。这样得到的透光性膜40被支撑薄膜48支撑,根据需要将支撑薄膜48从透光性膜40剥离。
作为支撑薄膜48,只要是可剥离的薄膜就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PET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
支撑薄膜48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薄膜。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
(磷酸浓度及pH的测定)
将溶解模具的成分1g溶解于氯仿50mL,向其中加入水50mL,将混合液在分液漏斗中激烈地搅拌(水萃取试验)。
接着,静置一晚后,分离有机层和水层(水溶液),使用离子色谱(日本ダイオネクス株式会社制、“DX-500”)测定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
此外,使用pH试验机(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カスタニーLAB”),在25℃的条件下测定水溶液的pH。
(模具表面的XPS分析)
将制造了600m透光性膜的时间点的模具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分光分析装置(VG社制,“ESCA LAB220iXL”),使用200W单色X射线源(Alkα)を,在通能(Pass Energy)20eV(窄扫描,narrow sca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对于通过此测定得到的XPS谱图,首先算出铝峰(Al2p)的峰面积强度和磷峰(P2p)的峰面积强度。
接着,根据装置固有的相对灵敏度系数对各峰面积强度进行修正,然后求出其比率,求出模具表面组成中的P/Al原子百分率比。
此外,在与之前相同的条件下进行XPS分析,进行Na的检测。
(电子显微镜观察)
削去阳极氧化铝的一部分,对截面蒸镀1分钟的铂,使用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JSM-7400F”),在加速电压3.00kV的条件下观察截面,测定细孔的间隔、细孔的深度。
(基于模具溶解的减少率的测定)
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进行浸渍试验。
浸渍试验后,取出模具,用丙酮、氯仿洗涤。测定浸渍试验前和洗涤后的模具的质量,按下式求得减少率。
减少率(%)={(浸渍前模具的质量-洗涤后模具的质量)/浸渍前模具的质量}×100
(膜表面的XPS分析)
对透光性膜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分光分析装置(VG社制,“ESCA LAB220iXL”),使用200W单色X射线源(Alkα),在通能(Pass Energy)20eV(窄扫描,narrow sca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对于通过此测定得到的XPS谱图,算出检测出的所有原子的峰面积强度和磷原子的峰(P2p)的峰面积强度。接着,根据装置固有的相对灵敏度系数对各峰面积强度进行修正之后,按照下式求出磷原子百分率。
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磷原子的峰面积强度/所有原子的峰面积强度)×100
(防反射性的评价)
对未形成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涂黑的透光性膜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U-4100”),在入射角5°的条件下测定波长380nm~780nm之间的相对反射率。相对反射率越小,意味着防反射性越优异。
(模具的制作)
对纯度99.9%的铝锭实施锻造处理,对切断为直径200mm、长度350mm的无压延痕的、平均晶体粒径40μm的圆筒状铝原型施以织物研磨处理之后,将其在高氯酸/乙醇混合溶液(体积比:1/4)中电解研磨,将经镜面化之物用作铝基材。
工序(a):
对上述铝原型,在0.3M草酸水溶液中,在直流40V、温度16℃的条件下进行30分钟的阳极氧化。
工序(b):
将形成有厚3μm的氧化膜的铝原型浸渍在6质量%磷酸/1.8质量%铬酸混合水溶液中2小时,除去氧化膜。
工序(c):
对上述铝原型,在0.3M草酸水溶液中,在直流40V、温度16℃的条件下进行30秒的阳极氧化。
工序(d):
将形成有氧化膜的铝原型浸渍在30℃的5质量%磷酸水溶液中8分钟,进行细孔径扩大处理。
工序(e):
重复进行上述工序(c)及工序(d)合计5次,得到表面形成有具有平均间隔:100nm、深度:160nm的近圆锥状细孔的阳极氧化铝的圆筒状模具本体。
工序(f):
用冲淋器将模具本体表面的磷酸水溶液轻轻洗去后,将模具本体在流水中浸渍10分钟。
工序(g):
用空气枪对模具本体吹空气,除去模具本体表面附着的水滴。
工序(h):
将OPTOOL DSX(大金化成品贩卖株式会社制)用稀释剂HD-ZV(株式会社HARVES制)稀释为0.1质量%的溶液,将模具本体在室温下浸渍于该溶液中10分钟。
工序(i):
将模具本体从稀释溶液中以3mm/秒缓慢地取出。
工序(j):
将模具本体风干一晚,得到经脱模剂处理的模具。
得到的模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于图5。
另外,在基于模具溶解的减少率的测定中,使用将50mm×50mm×厚0.3mm的铝板(纯度99.99%)用作铝基材、实施到上述工序(c)为止得到之物(图5)。
[实施例1]
<固化性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ARONIX M260”)20质量份、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琥珀酸酐的缩合反应物(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TAS”)70质量份、丙烯酸羟乙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3质量份、丙烯酸甲酯(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7质量份混合,制备混合液。
向该混合液中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酮(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IRGACURE184”)1.0质量份、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IRGACURE819)0.1质量份、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主要是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日光化学品株式会社制、“NIKKOL TDP-2”)0.3质量份、紫外线吸收剂(共同药品株式会社制、“Viosorb110”)0.2质量份,制备固化性组合物。
对固化性组合物的制备中所使用的溶解模具的成分,测定通过水萃取实验得到的水溶液的磷酸浓度以及pH。
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使用溶解模具的成分,进行模具的浸渍试验,进行模具溶解性的评价。
模具质量的减少率如表1所示。
另外,浸渍试验后的模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像如图6所示。
此外,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液100质量份,将溶解模具的成分3质量份溶解,制造混合液,用U-3300(日立制作所制)测定该溶液的透过率。
<透光性膜的制造>
使用如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按如下方式制造透光性膜。
作为圆筒状模具20,使用先前制作的模具。
作为基材薄膜42,使用丙烯酸薄膜(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アクリプレンHBS010”、厚:100μm),在其背面贴合作为支撑薄膜48的带粘合剂的PET薄膜(株式会社サンエー化研制、“SAT-116T”、厚:38μm)。
从罐22向圆筒状模具20和沿圆筒状模具20表面移动的、由带状的支撑薄膜48从背面侧支撑的带状的基材薄膜42之间,供给固化性组合物38。
接着,通过设置于圆筒状模具20下方的活化能射线照射装置28,从支撑薄膜48侧通过基材薄膜42,对固化性组合物38照射积分光量800mJ/cm2的紫外线,令固化性组合物38固化,由此形成转印有圆筒状模具20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44。
通过剥离辊30,将表面形成有固化树脂层44的基材薄膜42与支撑薄膜48一起,从圆筒状模具20剥离,由此得到由支撑薄膜48支撑的透光性膜40。
其结果是,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8000m的透光性膜。
另外,得到的透光性膜的凸部间的平均周期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6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在0.1%以下,没有发现伴随着制造距离(透明膜的长度)的变化。
此外,对于制造了600m透光性膜的时间点的模具表面进行XPS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除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主要使用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Axel公司生产的“MoldwizINT-1856”)0.3质量份代替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日光化学品株式会社制、“NIKKOL TDP-2”)0.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固化性组合物,制造透光性膜。
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浸渍试验后的模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像如图7所示。
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10000m的透光性膜。
得到的透光性膜的、从制造开始经过了9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6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0.1%。
27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3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0.2%。
45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0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0.4%。
63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95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0.8%。
72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9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1.2%。
10000m附近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70nm,波长550nm的反射率为2.6%。
制造透光性膜前的模具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如图9所示,制造10000m的透光性膜之后的模具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如图10所示。
此外,将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液100质量份的3质量份的INT-1856溶解得到混合液,测定此混合液的500nm处的透过率,为47%,可认为内部脱模剂与聚合性化合物的相溶性差,易渗出。通过XPS求得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15%。
因此,虽然能够长期确保良好的脱模性,但却是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内部脱模剂,由于渗出量多,认为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发生了变化。
[比较例1]
除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主要使用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日光化学品株式会社制、“TLP-4”)0.3质量份代替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日光化学品株式会社制、“NIKKOL TDP-2”)0.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固化性组合物,制造透光性膜。
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浸渍试验后的模具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像如图8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中,基于浸渍试验的模具质量的减少率为0.01%。
此外,由图5以及6可知,与浸渍试验前(图5)比较,浸渍试验后(图6)的模具的孔径扩大了若干。
这些结果显示,实施例1的固化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极少量地溶解了模具表面。
此外,制造了600m透光性膜的时间点上,对模具表面进行XPS分析发现,P/Al原子百分率比较之于比较例1要小,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堆积得到了抑制。
即,实施例1中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的污染。
另一方面,实施例2中,基于浸渍试验的模具质量的减少率为0.4%。
此外,由图5以及7可知,与浸渍试验前(图5)比较,浸渍试验后(图7)的模具的细孔消失了。
这些结果显示,实施例2的固化性组合物中所含的溶解模具的成分中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模具的溶解力过强,过度地溶解了模具。
这一点可以从图9以及10看出。
即,较之于制造透光性膜之前(图9),制造了10000m的透光性膜之后(图10)的模具的微细凹凸结构发生了变化。
认为这是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溶解模具而引起的。
比较例1中,基于浸渍试验的模具质量的减少率为0%,质量没有变化。
此外,从图5及8可见,即使与浸渍试验前(图5)相比,浸渍试验后(图8)的模具的细孔看不到变化。
这些结果显示,比较例1的固化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对模具的溶解力差。
此外,制造了600m透光性膜的时间点上,对模具表面进行XPS分析,结果检测出了Na。
此外,P/Al原子百分率比较之于实施例1要高。
即,判断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在模具表面堆积,模具表面受到了污染,停止了透光性膜的制造。
[实施例3]
<固化性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将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琥珀酸酐的缩合反应物(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TAS”)45质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机化学社制)45质量份和自由基聚合性硅酮油(信越化学工业社制“X-22-1602”)10质量份混合,制备混合液。
向该混合液中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酮(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IRGACURE184”)3质量份、以及作为溶解模具的成分的主要是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Axel公司生产的“INT-1856”)0.5质量份,制备固化性组合物。
对于固化性组合物中所使用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测定模具溶解造成的减少率,为0.41%。
<透光性膜的制造>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透光性膜。其结果是,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5000m的透光性膜。
此外,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液100质量份,溶解3质量份的INT-1856得到混合液,测定该混合液的500nm处的透过率,为95%。对得到的透光性膜的任意位置进行XPS分析,结果,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6%,没有发现基于制造量(透光性膜的长度)的变化。
因此,可以长期确保良好的脱模性。认为虽然是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但由于抑制了渗出量,故微细凹凸结构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
另外,透光性膜的凸部间的平均周期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60nm。
对得到的透光性膜进行防反射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除主要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Axel公司制,“INT-1856”)的添加量为0.1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固化性组合物,使用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制造透光性膜。
其结果是,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10000m的透光性膜。
此外,对得到的透光性膜的任意位置进行XPS分析,结果,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1%,没有发现基于制造量(透光性膜的长度)的变化。
另外,透光性膜的凸部间的平均周期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60nm。
对得到的透光性膜进行防反射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除主要作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Axel公司制,“INT-1856”)的添加量为0.0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固化性组合物,使用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制造透光性膜。
其结果是,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5000m的透光性膜。
此外,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液100质量份,溶解3质量份的INT-1856得到混合液,测定该混合液的500nm处的透过率,为95%。对得到的透光性膜的任意位置进行XPS分析,结果,透光性膜表面的磷原子的原子百分率为0.004%,没有发现基于制造量(透光性膜的长度)的变化。
另外,透光性膜的凸部间的平均周期为100nm,凸部的高度为160nm。
对得到的透光性膜进行防反射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除了不含溶解模具的成分(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固化性组合物,使用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制造透光性膜。
[表2]
由表2可知,实施例3~5中得到的透光性膜的波长550nm的反射率在0.1%以下,没有发现基于制造量(透光性膜的长度)的变化,即使连续生产防反射性也优异。
这被认为是由于转印时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极少量地溶解了模具表面,因而模具表面不断更新,因此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此外,由于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阶段中,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适度地渗出,因而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充分地发挥了作为内部脱模剂的作用的同时,即使使用模具溶解力较高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也可以抑制模具表面的过度溶解,抑制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大幅变化。
另一方面,比较例2中,在制造了200m膜的时间点上,所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树脂的一部分没有脱离模具,之后不能稳定地制造透光性膜。
[试验例1~7]
表3中显示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的下述(a)~(c)以及在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
(a)将模具浸渍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22小时时的模具质量的减少率
(b)每1g用50mL的水萃取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
(c)(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此处为0.3)的值
[表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生产率制造透光性膜,且可以防止附着物在模具表面堆积而污染模具表面。由此,可制造防反射性等性能优异的透光性膜。
根据本发明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的污染,且长时间维持模具与固化树脂层的脱模性。
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膜,即使在连续生产时,防反射性也优异。

Claims (10)

1.一种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薄膜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具有所述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所述基材薄膜之间夹持含溶解模具的成分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工序,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a)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后,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减少0.001%以上且3%以下,所述模具使用厚0.3mm的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
得到转印有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形成于基材薄膜的一侧表面上的透光性膜的工序;
将得到的透光性膜与模具分离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1)以及(c-1)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1):每1g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用50mL的水萃取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不足6.5,
条件(c-1):(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0.1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化合物,
[化1]
式(1)中,R1是烷基,m是1~20的整数,n是1~3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模具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由阳极氧化铝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2)以及(c-2)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2):每1g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用50mL的水萃取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在2.6以上,
条件(c-2):(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23以下。
6.一种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是进行下述工序时使用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反转结构的模具和基材薄膜之间夹持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对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化能射线,令其固化,在基材薄膜表面形成转印有所述模具的反转结构的固化树脂层,
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含有溶解模具的成分,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a)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a):将模具在50℃的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中浸渍22小时后,模具质量比浸渍前减少0.001%以上且3%以下,所述模具使用厚0.3mm的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
7.根据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1)以及(c-1)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1):每1g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用50mL的水萃取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不足6.5,
条件(c-1):(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0.1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化合物,
[化1]
式(1)中,R1是烷基,m是1~20的整数,n是1~3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是含有磷酸且满足下述条件(b-2)以及(c-2)的磷酸酯化合物,
条件(b-2):每1g含磷酸的磷酸酯化合物用50mL的水萃取得到的水溶液在25℃时的pH在2.6以上,
条件(c-2):(用质量百万分率表示的所述水溶液中的磷酸浓度)×(用质量百分率表示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所述溶解模具的成分的含量)的值在23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溶解3质量份的所述磷酸酯化合物时,500nm处的透过率在50%以上且100%以下。
CN201180058021.3A 2010-12-28 2011-12-28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Active CN103237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3187 2010-12-28
JP2010293187 2010-12-28
JP2011170065 2011-08-03
JP2011-170065 2011-08-03
PCT/JP2011/080489 WO2012091129A1 (ja) 2010-12-28 2011-12-28 光透過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光透過性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837A CN103237837A (zh) 2013-08-07
CN103237837B true CN103237837B (zh) 2014-09-03

Family

ID=4638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021.3A Active CN103237837B (zh) 2010-12-28 2011-12-28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66262B2 (zh)
EP (1) EP2644646B1 (zh)
JP (2) JP5156146B2 (zh)
KR (1) KR101396666B1 (zh)
CN (1) CN103237837B (zh)
TW (1) TWI436879B (zh)
WO (1) WO2012091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20306A1 (en) * 2011-09-08 2014-08-0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Transparent film having micro-convexoconcav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base film used in production of transparent film
WO2014013922A1 (ja) * 2012-07-19 2014-01-2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汚性を有する凹凸形状の表面を有する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5868A (ja) * 2013-01-29 2014-08-14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モールド、光学装置
JP2015038978A (ja) * 2013-07-17 2015-02-26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
US20160293781A1 (en) * 2013-11-21 2016-10-06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dimensional anti-reflection nanocone film
JP6415590B2 (ja) * 2014-11-06 2018-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KR20170117122A (ko) * 2015-03-09 2017-10-20 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 친수성 광학 기능성 단층막 및 그의 적층체
TW201641577A (zh) * 2015-03-30 2016-12-01 Mitsubishi Rayon Co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物品
KR101918600B1 (ko) 2018-01-09 2018-11-15 (주)개마텍 기능성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407654B2 (ja) 2020-05-07 2024-01-04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0233A1 (en) * 2001-02-28 2002-09-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 of stripe coating to produce microstructured composite articles
CN1416443A (zh) * 2000-01-14 2003-05-07 Dsm有限公司 可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和光学部件
JP2007291339A (ja) * 2006-03-31 2007-11-08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凹凸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906162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凹凸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N101835925A (zh) * 2007-10-25 2010-09-15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印模及其制造方法、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印模用的铝母模
JP2010257521A (ja) * 2009-04-24 2010-11-11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7454A (ja) 2006-04-10 2007-10-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硬化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メタクリル系重合硬化性組成物
CA2690602C (en) * 2007-06-12 2017-02-28 Rhodia Inc. Hard surface cleaning composition with hydrophiliz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hard surfaces
JP4605187B2 (ja) 2007-06-18 2011-01-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加工用モール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05841A (ja) 2008-06-25 2010-01-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JP2010145790A (ja) * 2008-12-19 2010-07-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液晶表示装置
JP5521354B2 (ja) 2009-02-27 2014-06-1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4790B2 (ja) * 2009-03-31 2014-03-19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
KR101424371B1 (ko) 2010-03-25 2014-07-31 미쓰비시 레이온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미세 요철 구조를 표면에 갖는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443A (zh) * 2000-01-14 2003-05-07 Dsm有限公司 可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和光学部件
WO2002070233A1 (en) * 2001-02-28 2002-09-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 of stripe coating to produce microstructured composite articles
JP2007291339A (ja) * 2006-03-31 2007-11-08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凹凸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906162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凹凸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N101835925A (zh) * 2007-10-25 2010-09-15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印模及其制造方法、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印模用的铝母模
JP2010257521A (ja) * 2009-04-24 2010-11-11 Bridgestone Corp 光硬化性転写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4646A4 (en) 2013-10-30
EP2644646B1 (en) 2015-08-19
US20130277881A1 (en) 2013-10-24
KR20130080057A (ko) 2013-07-11
CN103237837A (zh) 2013-08-07
WO2012091129A1 (ja) 2012-07-05
EP2644646A1 (en) 2013-10-02
JP5156146B2 (ja) 2013-03-06
KR101396666B1 (ko) 2014-05-16
TW201233529A (en) 2012-08-16
US9266262B2 (en) 2016-02-23
JP2013050704A (ja) 2013-03-14
JP6085908B2 (ja) 2017-03-01
TWI436879B (zh) 2014-05-11
JPWO2012091129A1 (ja) 201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837B (zh) 透光性膜的制造方法、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透光性膜
CN103260841B (zh)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2933374B (zh)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模具的脱模处理方法及用于模具表面脱模处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3476804B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成形品、微细凹凸结构体、拒水性物品、模具以及微细凹凸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03813896A (zh)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薄膜、其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透明薄膜的基材薄膜
CN102933373B (zh)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2791804B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及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4350184B (zh) 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TWI602954B (zh) 陽極氧化多孔氧化鋁的製造方法、模具以及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成形體
CN103649142A (zh) 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和具备该物品的影像显示装置
CN102859047A (zh) 模具、其制造方法、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61329B (zh)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以及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666055B (zh) 有机系脱模剂的性能评价方法、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薄膜的制造方法
WO2012176794A1 (ja) ロール状金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3224015A (ja) 光透過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01780A (ja) 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9533A (ja) ロール状の金型の被覆処理方法、ロール状の金型の製造方法、表面に微細凹凸構造を有する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の被覆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1 No. 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1 No. 1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