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9264B - 电流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电流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9264B
CN103229264B CN201080070516.3A CN201080070516A CN103229264B CN 103229264 B CN103229264 B CN 103229264B CN 201080070516 A CN201080070516 A CN 201080070516A CN 103229264 B CN103229264 B CN 103229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entioned
movable
permanent magne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05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9264A (zh
Inventor
柏木纮典
藤田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9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9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9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9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03Earth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8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33/18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26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movable contact that remain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line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 H01H31/28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movable contact that remain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line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with angularly-movable contact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流开关,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26),从转动中心(P)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20),具有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通电部件(31)与可动触头(26)离合,隔着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外框(45)至少包围在通电部件(31)的周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固定触头(20)上;以及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固定触头(20)或者可动触头(26)的内部,生成与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相交叉的磁场。

Description

电流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开关,尤其是涉及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的电流开关,其中,可动触头从转动轴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能够在可动触头的转动范围内与可动触头离合。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的电流开关,其中,可动触头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撑,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具有可动触头所接触的通电部件。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开关的电极构造,与主固定电极的开放一侧邻接地装配辅助固定电极,在能够与主固定电极离合的叶片型的可动电极上设置投入时与主固定电极离合的主接触部,并且设置在开放时主接触部与主固定电极分离后与辅助固定电极分离的辅助接触部,将永久磁铁装配成将开放时在辅助固定电极与辅助接触部之间发生的电弧通过与其交叉的方向上的磁通驱动而消弧。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536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昭52-8446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极构造中,由于与主固定电极邻接并与主固定电极分体地装配辅助固定电极以及永久磁铁,所以零部件数量增加,进而存在开关整体的尺寸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开关,能够用永久磁铁驱动电弧,提高电流开闭性能,并且能够缩小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流开关的特征在于,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从转动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具有通电部件和屏蔽部件,通电部件与上述可动触头离合,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屏蔽部件至少包围在上述通电部件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并设有上述可动触头能够进入的截面为大致U字型的开口部;可动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可动触头上;固定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固定触头上;以及永久磁铁,配置在上述固定触头或者上述可动触头的内部,生成与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固定触头离合时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相交叉的磁场。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永久磁铁驱动电弧,提高电流开闭性能,并且能够缩小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主母线的面处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绝缘操作轴的面处的剖视图;
图3是可动触头的转动面上的固定触头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固定触头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
图15是图14中的H-H向视图,放大表示了可动触头的前端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可动电弧触头,2:固定电弧触头,3a、3b、5a、5b、6a、6b、7a、7b:永久磁铁,4:电弧,8、9、15、16a、16b、18、19:永久磁铁,10:箱体,11:主母线,12:绝缘隔板,17:连结部,20:固定触头,20a:开口部,21:固定侧支撑导体,22:连接导体,22a:突出部,23:接地用固定触头,25:接地用固定侧支撑导体,26:可动触头,26a:自由端,27:带狭缝导体,28:可动侧支撑导体,29:隔板连接导体,30:绝缘操作轴(旋转轴),31:通电部件,33:支撑框,35:支撑棒,37:连接部件,41:防脱部件,43:板簧,45: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主母线的面处的剖视图。图2是电流开关沿着绝缘操作轴的面处的剖视图。箱体10被绝缘隔板12隔出与其它的箱体连通的开口部,形成密闭的空间。在该密闭的空间中例如填充有六氟化硫磺气体等绝缘气体。在箱体10内收纳有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三相的主母线11。在主母线11的各相上,经由固定侧支撑导体21以及连接导体22装配有固定触头20。而且,在箱体10内的其它位置,经由接地用固定侧支撑导体25以及连接导体22装配有三个接地用固定触头23。
在箱体10内的其它位置,由隔板连接导体29支撑在绝缘隔板12上的三根可动侧支撑导体28朝向箱体10的中心部延伸。可动侧支撑导体28的前端部如图2所示,分别为形成有狭缝地制成双股状的带狭缝导体27。在该带狭缝导体27上,贯通三根带狭缝导体27地装配有绝缘操作轴30。绝缘操作轴30以将相邻的三根带狭缝导体27彼此电绝缘的状态支撑并转动自如。
并且在各自的带狭缝导体27上设有由该绝缘操作轴30枢轴支撑的叶片型(板状)的可动触头26。该可动触头26成从转动轴心P沿着半径方向延伸的大致细长板状,以自由端26a描绘出转动轨迹L的方式以绝缘操作轴30为转动中心转动。并且使前端的自由端26a与固定触头20或者接地用固定触头23接触。可动触头26如图1所示,以收纳在狭缝中的完全开路位置为中心如图中箭头Q所示地转动,在与固定触头20接触的完全闭路位置和与接地用固定触头23接触的接地位置之间往返动作。在可动触头26的转动范围的一端侧配置有固定触头20,在转动范围的另一侧配置有接地用固定触头23。并且从带狭缝导体27至固定触头20的旋转角度与从带狭缝导体27至接地用固定触头23的旋转角度例如为相同的角度。
固定触头20以及接地用固定触头23分别成形为形成有可动触头26进入的开口部20a的截面大致为コ型(或者U字型),该开口部20a分别朝向绝缘操作轴30的方向装配。固定触头20与接地用固定触头23成大致相同的构造,以下,主要对固定触头2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是包括可动触头的自由端的转动轨迹的面上的固定触头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固定触头的主视图,是从可动触头的往返动作方向观察固定触头的附图。固定触头20具备:成对并且前端朝向开口部20a地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的例如6对通电部件31,支撑通电部件31的根部能够倾动的支撑框33,对通电部件31向前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作为加压部件的板簧43,以及包围在通电部件31、支撑框33以及板簧43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的作为屏蔽部件的外框45。
通电部件31隔着可动触头的转动面相互对向地排列成八字型,进而,该八字型的一对在可动触头26的转动轨迹L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拼设6对。并且分别成列的6对通电部件31由穿入穿设在根部的贯通孔中的支撑棒35一总支撑。支撑棒35松缓地嵌入通电部件31的贯通孔中,通过连接部件37与支撑框33相连。根据该构造,通电部件31能够倾动地受到支撑,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分离距离(张开宽度)大小变化。
外框45例如由形状的自由度大、在电场的屏蔽上有效的铸件制作,构成固定触头20的外壳,成包围在通电部件31、支撑框33以及板簧43的的周围的大致箱状,在与成对并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的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叶片型的可动触头26进入的开口部20a。两组由螺钉和垫片构成的防脱部件41从外框45的开口部20a插入并与连接导体22的突出部22a相连。而且,面向开口部20a的前端对向缘部向内侧折曲成截面为大致L字型,并且外框45使作为卡合部形成的折曲成该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前端部45a与作为被卡合部的形成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缺口31b卡合,从而克服板簧43的弹性力,将通电部件31前端部的张开宽度保持在规定的宽度。
如图3所示,可动触头26的自由端26a例如成沿着可动触头26的转动轨迹L的形状。通过为这种形状,能够不增大转动范围地缓和可动触头26以外加电压的状态转动之际自由端26a的电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5(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5(b)是图5(a)中的A-A向视图。另外,在图5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5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5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另外,转动面是包含转动轨迹L的面。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5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一对的永久磁铁3a、3b。详细地说,永久磁铁3a、3b均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平行、并且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3a、3b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即,永久磁铁3a、3b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配置。
而且,永久磁铁3a、3b例如分别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各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3a、3b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3a、3b分别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1和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永久磁铁3a、3b例如分别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3a、3b的磁化方向例如是互为逆向的朝向。即,例如永久磁铁3a的N极和永久磁铁3b的S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并且永久磁铁3a的S极和永久磁铁3b的N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因此,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为永久磁铁3a、3b的对向的方向,与和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5(b))。
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例如对开放动作进行说明,但对于投入动作也同样。在闭路状态下,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接触,但在开放时,首先是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分离,接着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分离。因此,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3a、3b之间的方向上发生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3a、3b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3a、3b能够利用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之间的内部空间而有效地配置。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隔着转动面将一对的永久磁铁3a、3b在电弧4的附近设成相互不同的极性对向,所以能够增大电弧4的附近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正交的磁通密度B,进一步促进电弧4的消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接触件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所以不会阻碍可动触头26的转动范围地使固定触头20的构造最佳化。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例如是设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通电部件31分体地以与通电部件31邻接的形式设在外框45内的结构。即,固定电弧触头2能够设在通电部件31上或者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6(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6(b)是图6(a)中的B-B向视图。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6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6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一对的永久磁铁5a、5b。详细地说,永久磁铁5a、5b均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平行、并且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5a、5b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5a、5b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5a、5b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即,永久磁铁5a、5b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配置。
而且,永久磁铁5a、5b例如分别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各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5a、5b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5a、5b分别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和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永久磁铁5a、5b例如分别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5a、5b的磁化方向例如是互为同向的朝向。即,例如永久磁铁5a的N极和永久磁铁5b的N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并且永久磁铁5a的S极和永久磁铁5b的S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因此,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为与永久磁铁5a、5b的磁化方向大致平行,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6(b))。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5a、5b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永久磁铁5a、5b的相同极性彼此之间的方向上发生的磁通密度B因相互的排斥力的影响而较小,所以通过将永久磁铁5a、5b的位置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向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的外侧错开地配置,使可动触头26的延伸方向的磁通密度B与电弧大致正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也能够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7(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7(b)是图7(a)中的C-C向视图。另外,在图7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7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7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一对的永久磁铁6a、6b。详细地说,永久磁铁6a、6b均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6a、6b例如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在半径方向上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大致相同的位置。即,永久磁铁6a、6b配置在半径方向上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而且,永久磁铁6a、6b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即,永久磁铁6a、6b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配置。进而,永久磁铁6a、6b各自的磁化方向例如位于大致相同的直线上。
而且,永久磁铁6a、6b例如分别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各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6a、6b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6a、6b分别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和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永久磁铁6a、6b例如分别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6a、6b配置成相互不同的极性对向。即,例如永久磁铁6a的N极和永久磁铁6b的S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因此,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为与永久磁铁6a、6b的磁化方向大致平行,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7(b))。
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例如对开放动作进行说明,但对于投入动作也同样。在闭路状态下,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接触,但在开放时,首先是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分离,接着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分离。因此,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6a、6b之间的方向上发生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6a、6b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6a、6b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6a、6b能够利用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之间的内部空间而有效地配置。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隔着转动面将一对的永久磁铁6a、6b在电弧4的附近设成相互不同的极性对向,所以能够增大电弧4的附近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正交的磁通密度B,进一步促进电弧4的消弧。另外,也可以是将永久磁铁6a、6b的某一个例如配置在转动面的单侧的结构。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例如是设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结构,但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8(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8(b)是图8(a)中的D-D向视图。另外,在图8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8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8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8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一对的永久磁铁7a、7b。详细地说,永久磁铁7a、7b均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7a、7b例如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7a、7b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7a、7b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即,永久磁铁7a、7b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配置。进而,永久磁铁7a、7b各自的磁化方向例如位于大致相同的直线上。
而且,永久磁铁7a、7b例如分别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各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7a、7b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7a、7b分别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和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永久磁铁7a、7b例如分别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7a、7b的磁化方向例如是互为同向的朝向。即,例如永久磁铁7a的N极和永久磁铁7b的N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因此,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为与永久磁铁7a、7b的磁化方向大致正交,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8(b))。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3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7a、7b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永久磁铁7a、7b的相同极性彼此之间的方向上发生的磁通密度B因相互的排斥力的影响而较小,所以通过将永久磁铁7a、7b的位置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向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的外侧错开地配置,使可动触头26的延伸方向上的磁通密度B与电弧大致正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效果。
另外,永久磁铁7a、7b例如也可以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永久磁铁7a、7b配置在与可动触头26的开放时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内侧,利用在永久磁铁7a、7b之间发生的磁通密度B中朝向图8(b)中下方的磁通密度B驱动电弧4。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9(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9(b)是图9(a)中的E-E向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9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9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9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配置有永久磁铁8。详细地说,永久磁铁8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平行、并且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8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8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8大致位于转动面(图9(b))。即,永久磁铁8相对于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的通电部件31配置在其对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进而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转动轨迹L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8例如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该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8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8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和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永久磁铁8例如为柱状。
如图9(b)所示,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永久磁铁8的磁通密度B的朝向与永久磁铁8的磁化方向大致平行,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8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8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8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8能够利用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之间的内部空间而有效地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永久磁铁8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接触件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所以能够增大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正交的磁通密度B。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另外,在图10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10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0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10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配置有例如柱状的永久磁铁9。详细地说,永久磁铁9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
而且,永久磁铁9例如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9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9的磁化方向的例如一端部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图示的例子中,永久磁铁9的N极一侧的一端部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具体地说,永久磁铁9例如配置在连接导体22的内部。并且永久磁铁9的N极一侧的一端部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位于固定电弧触头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的离合点的附近。而且,永久磁铁9例如也可以配置成大致位于转动面。
如图10所示,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永久磁铁9的磁通密度B的朝向与永久磁铁9的磁化方向大致正交,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9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9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9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9能够配置在连接导体22的内部。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11(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11(b)是图11(a)中的F-F向视图。另外,在图11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11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1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同样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11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配置有两端部分别具有磁极性的大致U字型(或者大致コ型)的永久磁铁15。并且永久磁铁15隔着转动面大致对称地配置(图11(b))。即,永久磁铁15的一侧的端部的N极与另一侧的端部的S极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对称配置。
而且,永久磁铁15例如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15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15例如分别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各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15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15分别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与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
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与通电部件31的对向方向大致平行,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11(b))。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外框45内的永久磁铁15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15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15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45能够利用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之间的内部空间,沿着外框45的开口部20a而有效地配置成自身为大致U字型(或者コ型)。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图12(a)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图12(b)是图12(a)中的G-G向视图。另外,在图12中。对于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12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以及图4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2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12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外框45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一对的永久磁铁16a、16b。详细地说,永久磁铁16a、16b均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平行、并且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
而且,永久磁铁16a、16b配置在从转动中心P观察时与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永久磁铁16a、16b配置在与在可动触头26开放时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的位置相比位于半径方向的大致外侧。
而且,永久磁铁16a、16b隔着开口部20a相互对向地配置。即,永久磁铁16a、16b隔着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对向地配置。而且,永久磁铁16a、16b的磁化方向例如是互为逆向的朝向。即,例如永久磁铁16a的N极和永久磁铁16b的S极隔着转动面对向,并且永久磁铁16a的S极和永久磁铁16b的N极隔着转动面对向。永久磁铁16a、16b例如分别为柱状。
进而,永久磁铁16a的S极一侧的端部和永久磁铁16b的N极一侧的端部通过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连结部17相互连结。连结部17例如由轭铁构成。通过该连结部17,永久磁铁16a、16b成为大致コ型(或者大致U字型),在永久磁铁16a、16b与连结部17上形成大致コ型(或者大致U字型)的磁路,开口部20a处与转动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磁通密度B增大。
而且,永久磁铁16a、16b和连结部17例如收纳在未图示的盒体中,该盒体安装在外框45的内侧。详细地说,永久磁铁16a、16b以及连结部17例如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安装在可动触头26一侧的外框45的内侧。即,永久磁铁16a、16b以及连结部17配置在固定电弧触头2与外框45之间,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
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与永久磁铁16a、16b的磁化方向大致正交,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12(b))。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由配置在外框45内并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连结部17相互连结的永久磁铁16a、16b生成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连结部17相互连结的永久磁铁16a、16b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16a、16b以及连结部17配置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特别是,永久磁铁16a、16b以及连结部17能够利用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之间的内部空间,沿着外框45的开口部20a而有效地配置成自身为大致コ型(或者U字型)。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一对的永久磁铁16a、16b在电弧4的附近配置成相互不同的极性隔着转动面对向,所以能够增大电弧4的附近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正交的磁通密度B。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强磁性体的连结部17连结永久磁铁16a、16b,所以能够降低分布在电弧4的附近以外的磁通密度B,进一步增大与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正交的磁通密度B,进一步促进电弧4的消弧。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例如是设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结构,但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9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另外,在图13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13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3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13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触头26的内部配置有永久磁铁18。在此,永久磁铁18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的附近,因而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
而且,永久磁铁18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例如与可动触头26的延伸方向(半径方向)大致平行。永久磁铁18例如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18例如能够在收纳在设在可动触头26上的收纳用的孔中后通过封闭等而安装在可动触头26内。
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13)。
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例如对开放动作进行说明,但对于投入动作也同样。在闭路状态下,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接触,但在开放时,首先是可动触头26与通电部件31分离,接着可动电弧触头1与固定电弧触头2分离。因此,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可动触头26内的永久磁铁18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18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18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例如是设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结构,但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实施方式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除了图3以及图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图,是相当于图3的结构图。而且,图15是图14中的H-H向视图,放大表示了可动触头的前端部。另外,在图14、图15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图14中为了主要表示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而省略了图3中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4所示,在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设有例如由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的可动电弧触头1。在此,可动电弧触头1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触头20一侧的前端部。换句话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开放时可动触头26与固定触头20一直接触到最后的一侧的可动触头26的前端部。可动电弧触头1设成包覆与转动面平行的可动电弧触头1两面的各一部分和两面之间的端面的一部分。
而且,固定电弧触头2同样由例如铜-钨合金等耐电弧材料形成,设在外框45的内侧、即固定触头20上。具体地说,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上最接近可动触头26一侧的一对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图14中表示了可动触头26的开放动作中途的配置结构,配合表示了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了电弧4的样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触头26的内部配置有永久磁铁19。在此,永久磁铁19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的附近,因而配置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的离合点的附近。
而且,永久磁铁19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例如与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大致正交。永久磁铁19例如为柱状。
而且,永久磁铁19例如能够在收纳在设在可动触头26上的收纳用的孔中后通过封闭等而安装在可动触头26内。
在电弧4的发生位置,磁通密度B的朝向和与可动触头26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电弧4大致正交(图15)。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9同样。电弧4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但是,由于配置在可动触头26内的永久磁铁19的磁通密度B是在与电弧4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所以电弧4在发生的同时,在磁通密度B的作用下,在与磁通密度B和电弧4的延伸方向(往返动作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接受洛伦兹力而被驱动,被消弧性的绝缘气体有效地冷却而消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永久磁铁19在气体空间内驱动电弧4而快速消弧,电流开闭性能提高。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永久磁铁19配置在可动触头26的内部,所以与设在固定触头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电流开关整体的尺寸能够缩小。
另外,固定电弧触头2例如是设在通电部件31的前端部的结构,但也可以设在通电部件31的附近。
另外,实施方式1~10中将永久磁铁配置成永久磁铁的磁通密度B与电弧4大致正交,但若使磁通密度B与电弧4不是大致正交而是相交叉,由于也能够驱动电弧4,所以同样具有提高电流开闭性能的效果。但在正交的情况下能够最有效地驱动电弧4。
如上所述,本发明例如作为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的电流开关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片型的可动触头,从转动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
固定触头,具有通电部件和屏蔽部件,通电部件与上述可动触头离合,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屏蔽部件至少包围在上述通电部件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并设有上述可动触头能够进入的截面为大致U字型的开口部;
可动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可动触头上;
固定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固定触头上;
永久磁铁,配置在上述固定触头的内部,生成与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固定触头离合时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相交叉的磁场;
上述永久磁铁至少其端部配置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的离合点的附近,同时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大致平行,并且与上述可动触头的往返动作方向大致正交,从上述转动中心观察时与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的离合点相比,上述永久磁铁位于上述半径方向的外侧,且上述永久磁铁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自由端配置在上述半径方向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永久磁铁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分别配置在两侧,并且是成对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互为逆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隔着上述转动面分别配置在两侧的上述永久磁铁由强磁性体构成的连结部相互连结,与该连结部一同形成大致U字型的磁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互为同向。
6.一种电流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片型的可动触头,从转动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
固定触头,具有通电部件和屏蔽部件,通电部件与上述可动触头离合,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屏蔽部件至少包围在上述通电部件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并设有上述可动触头能够进入的截面为大致U字型的开口部;
可动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可动触头上;
固定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固定触头上;
永久磁铁,配置在上述固定触头的内部,生成与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固定触头离合时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相交叉的磁场;
上述永久磁铁至少其端部配置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的离合点的附近,同时配置成其磁化方向与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大致正交,从上述转动中心观察时与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的离合点相比,上述永久磁铁位于上述半径方向的外侧,
上述永久磁铁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分别配置在两侧,并且是成对的,
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互为同向。
CN201080070516.3A 2010-12-16 2010-12-16 电流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9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72686 WO2012081108A1 (ja) 2010-12-16 2010-12-16 電流開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9264A CN103229264A (zh) 2013-07-31
CN103229264B true CN103229264B (zh) 2016-03-16

Family

ID=4624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7051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9264B (zh) 2010-12-16 2010-12-16 电流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75508B2 (zh)
EP (1) EP2654059B1 (zh)
JP (1) JP4959027B1 (zh)
CN (1) CN103229264B (zh)
WO (1) WO2012081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0261B1 (ko) * 2011-12-20 2013-04-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링 메인 유닛의 소호 장치
WO2013140619A1 (ja) 2012-03-23 2013-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流開閉器
CN102737914A (zh) * 2012-07-02 2012-10-17 戴丁志 消弧式无极性接触器
JP6044378B2 (ja) * 2013-02-13 2016-12-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切替装置
FR3027727B1 (fr) 2014-10-22 2016-12-09 Socomec Sa Chambre de coupure d'arc electrique
PL3144950T3 (pl) 2016-06-10 2019-09-30 Gorlan Team, S.L.U.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odcinania prądu elektrycznego z zastosowaniem dynamicznego wydmuchu magnetycznego
US11764010B2 (en) * 2018-10-19 2023-09-19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ntactor with arc suppressor
CN109411263B (zh) * 2018-11-01 2020-05-29 上海思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静触头、旋转刀片式隔离开关及高压组合电器
CN109360755B (zh) * 2018-11-26 2021-04-27 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 灭弧机构及直流断路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33A (zh) * 1987-06-25 1989-08-09 梅兰日兰公司 带有曲面形弧根迁移导向装置的旋转式开关
CN1097898A (zh) * 1992-12-16 1995-01-25 努-莱克Ptv公司 熄弧开关装置及方法
CN101552146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波米尔公司 用于低压和高压的电流断路装置
CN101849272A (zh) * 2007-11-06 2010-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34118A1 (zh) * 1969-02-05 1970-12-11 Kesl Karel
JPS5820441B2 (ja) 1975-12-30 1983-04-23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タカマツデンキセイサクシヨ カイヘイキノデンキヨクコウゾウ
JPS5939847B2 (ja) 1976-02-21 1984-09-26 株式会社高松電気製作所 永久磁石を用いた磁気消弧併用細隙消弧装置
JPS54141470U (zh) * 1978-03-27 1979-10-01
DE2817217A1 (de) 1978-04-20 1979-10-31 Trumpf Maschinen Ag Werkzeugmaschine
JPS5763733A (en) 1980-10-01 1982-04-17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Gas sealed breaker
JPS57171232U (zh) 1981-04-23 1982-10-28
JPS6138737U (ja) 1984-08-14 1986-03-11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JP2000173412A (ja) 1998-12-03 2000-06-23 Nippon Kouatsu Electric Co 開閉器の細隙消弧装置
JP2002042614A (ja) * 2000-07-27 2002-02-08 Toshiba Corp 電流開閉器
JP2002334636A (ja) 2001-05-09 2002-1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ス絶縁断路器
JP2005285674A (ja) * 2004-03-30 2005-10-13 Energy Support Corp 開閉器及びその遮断方法
JP4770596B2 (ja) 2006-06-13 2011-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33A (zh) * 1987-06-25 1989-08-09 梅兰日兰公司 带有曲面形弧根迁移导向装置的旋转式开关
CN1097898A (zh) * 1992-12-16 1995-01-25 努-莱克Ptv公司 熄弧开关装置及方法
CN101849272A (zh) * 2007-11-06 2010-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器
CN101552146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波米尔公司 用于低压和高压的电流断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81108A1 (ja) 2012-06-21
EP2654059B1 (en) 2015-11-04
JP4959027B1 (ja) 2012-06-20
EP2654059A1 (en) 2013-10-23
EP2654059A4 (en) 2014-12-03
CN103229264A (zh) 2013-07-31
US8575508B2 (en) 2013-11-05
JPWO2012081108A1 (ja) 2014-05-22
US20130222088A1 (en)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9264B (zh) 电流开关
CN104205279B (zh) 电流开闭器
JP4536152B2 (ja) 開閉器
CN104321847A (zh) 直流电路用电路断路器以及直流电路用电路断路装置
KR101605134B1 (ko)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용 단로기 및 접지개폐기
CN104425138B (zh) 用于电气开关的转子
US20160049268A1 (en) Switchgear
KR20130000096U (ko) 회로차단기의 아크소호장치
WO2016194464A1 (ja) 真空遮断器
JP4889796B2 (ja) 開閉器
KR20050098360A (ko) 가스 절연 개폐장치용 단로기/접지개폐기
JP2017208157A (ja) 開閉装置
JP6977427B2 (ja) 接地開閉器および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2005285674A (ja) 開閉器及びその遮断方法
WO2020202558A1 (ja) 回路遮断器
JP5664333B2 (ja) 回路遮断器
JP4693736B2 (ja) ガス絶縁断路器
JP5413268B2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116313678A (zh) 一种双向无极性直流灭弧系统及微型断路器
JP2014149990A (ja) 接地開閉装置
JP2000260267A (ja) ガス絶縁開閉器
JP2018113191A (ja) 保護接地スイッチ
JP2000069627A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TH62277B (th) ตัวตัดวงจ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