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7547B -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7547B
CN103227547B CN201310023283.7A CN201310023283A CN103227547B CN 103227547 B CN103227547 B CN 103227547B CN 201310023283 A CN201310023283 A CN 201310023283A CN 103227547 B CN103227547 B CN 103227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otor
measurement sensor
guidance compon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3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7547A (zh
Inventor
佐原良通
太田拓郎
村瀬晃生
铃木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144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12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509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81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7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7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H02K29/08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plates, magneto-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马达,其能够抑制水接触磁检测传感器。无刷马达包括具有转子磁体的转子部;产生针对于转子磁体的旋转磁场的定子部;从转子磁体导引一部分磁的磁导引构件;具有电路基板和容纳电路基板的密封的电路室的控制单元;以及磁检测传感器,其在电路室内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并检测由磁导引构件导引的磁。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和一种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的无刷马达设置有磁通量导引构件(磁导引构件),其将一部分磁通量(磁)从转子磁体导引向磁通量检测器(磁检测传感器)(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No.2010-98887(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例如当这种已知的无刷马达用在接触水的环境中时,磁通量检测器可能与水接触(变湿)。
另外,已知一种马达,其中,由检测元件装置(磁检测传感器)检测转子磁体产生(发出)的磁,并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定子发出的磁影响并妨碍检测元件装置对转子磁体发出的磁的精确检测(由此不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无刷马达,其中,当缠绕齿的绕组线(线圈)处于不导电状态时,检测转子磁体磁通量的检测部的极性切换。但是,在这种无刷马达中,有必要将检测部放置在例如当绕组线处于不导电状态时切换检测部的极性的位置,并且有必要切换绕组线的导电状态,以便当切换检测部的极性时使绕组线处于不导电状态。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其中公开的马达配置为,磁检测传感器放置在与马达部分离的位置处,并且磁导引构件放置在马达部与磁检测传感器之间,以使转子磁体发出的磁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但是,在磁检测传感器放置在与马达部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将磁导引构件简单地放置在马达部与磁检测传感器之间,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磁不足,所以不可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发出的磁(不可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接触磁通量检测器的无刷马达。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够即使当电流在定子的绕组线中流动时也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发出的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够即使在磁检测传感器放置为与马达部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发出的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第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包括:包括转子磁体的转子部;产生针对于转子磁体的旋转磁场的定子部;从转子磁体导引一部分磁(磁通量)的磁(磁通量)导引构件;包括电路基板和容纳电路基板的密封的电路室的控制单元;以及磁(磁通量)检测传感器,其在电路室内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并检测由磁导引构件导引的磁。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控制单元包括容纳电路基板的密封的电路室,并且磁检测传感器在电路室内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因此,即使当无刷马达用在接触水的环境中时,也可抑制水接触磁检测传感器。
第二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开口部形成在构成电路室的壁部处,并且磁导引构件插入开口部中。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开口部形成在构成(形成)电路室的壁部处,并且磁导引构件插入开口部中。因此,磁导引构件可放置为按照磁导引构件插入开口部中的量更接近磁检测传感器。因此,可提高磁检测传感器的磁检测精度。
第三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散热器,并且壁部形成在散热器处。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通过在散热器处形成构成电路室的壁部(通过将散热器用作构成电路室的一个构件)可减少所使用的材料。因此,可实现无刷马达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第四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它还包括支撑定子部和控制单元的中心件,其中,壁部设置在中心件处。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通过将中心件用作构成电路室的一个构件可减少所使用的材料。因此,可实现无刷马达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第五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开口部是凹部。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通过将开口部配置为凹部,磁导引构件可放置为更接近磁检测传感器,同时还确保电路室的密封性能(因为开口部以口袋形状而不是通孔来密封)。
第六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开口部是凹部;控制单元包括散热器和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上的树脂构件;并且壁部形成在树脂构件处。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通过在磁可容易穿过的树脂材料(使磁不容易扩散)处形成凹部,可确保磁检测传感器的磁检测精度。
第七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开口部是通孔;并且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面对并接近磁检测传感器在电路基板处的安装位置,或面对并接近磁检测传感器。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开口部配置为通孔,并且磁导引构件插入通孔中的前端部接近并面对磁检测传感器在电路基板处的安装位置,或接近并面对磁检测传感器。因此,通过将磁导引构件放置为更接近磁检测传感器,可进一步提高磁检测传感器的磁检测精度。
第八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七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密封构件设置在磁导引构件与通孔的外周部之间。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由于在磁导引构件与通孔的外周部之间设置密封构件,可确保电路室的密封性能。
第九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磁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电路基板的在磁导引构件一侧处的表面上;并且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面对并接近磁检测传感器。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磁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电路基板的在磁导引构件一侧处的表面上,以使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接近并面对磁检测传感器。因此,由于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和磁检测传感器直接面对彼此,可提高磁检测传感器的磁检测精度。
第十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七方面至第九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比通孔更朝向磁检测传感器一侧突伸出。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比通孔更朝向磁检测传感器一侧突伸出。因此,因为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可放置为甚至更接近磁检测传感器,所以可提高磁检测传感器的磁检测精度。
第十一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开口部中。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通过将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开口部中,磁导引构件可容易地固定到控制单元。
此外,在开口部由通孔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突出(凸)部压配合在是通孔的开口部中,可确保电路室的密封性能。
第十二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散热器;包括磁检测传感器、构成电路基板上的电路的多个安装部件沿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安装在一个侧面上;并且散热器沿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叠放在另一侧面上。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包括磁检测传感器、构成电路的多个安装部件沿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安装在一个侧面上(一个表面上)。因此,可简化电路基板的配置,并可一次完成诸如焊接的所有安装操作,由此降低电路基板的成本。
此外,通过单侧安装电路基板,并沿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将散热器叠放在另一侧面(安装表面的相对侧表面)上,可增加电路基板与散热器的接触表面积。因此可提高电路基板的冷却性能。
第十三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它还包括支撑定子部和控制单元的中心件,其中:压配合孔形成在中心件中;并且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压配合孔中。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压配合孔形成在中心件中,并且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压配合孔中。因此,通过将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压配合孔中,磁导引构件可容易地固定到中心件。
因为不需要将磁导引构件固定到控制单元,所以还可提高控制单元的组装性能。
第十四方面的无刷马达是第一方面的无刷马达,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散热器和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上的树脂构件,并且树脂构件通过一体成型集成在磁导引构件上。
根据这种无刷马达,树脂构件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上,并且树脂构件通过一体成型集成在磁导引构件上。因此,不需要磁导引构件的组装操作,并且由此还可提高无刷马达的组装性能。
此外,因为树脂构件和磁导引构件由于一体成型而紧密地粘结,所以可确保电路室的紧密密封性能。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马达,包括:转子部,其包括转子磁体;定子部,其包括第一芯齿部和第二芯齿部,绕组线沿正卷方向缠绕在每个第一芯齿部上,并且每个第一芯齿部构成正缠绕部,绕组线沿与正卷方向相反的反缠绕方向缠绕在每个第二芯齿部上,并且每个第二芯齿部构成反缠绕部,定子部放置为沿径向方向面对转子磁体;以及磁检测部,其检测转子磁体产生的磁,磁检测部放置在形成于沿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并具有相同的相的一个第一芯齿部与一个第二芯齿部之间的槽中,或放置为比槽更接近转子磁体一侧。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马达,正缠绕部产生的磁通量和反缠绕部产生的磁通量在磁检测部的位置处彼此抵消。因此,可在磁检测部中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并且还可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部的旋转位置。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马达是第十五方面的马达,其中,磁检测部包括:磁检测传感器,其放置为与由转子部和定子部构成的马达部分离,并且其设置在驱动马达部的电路部处;以及第一磁导引构件,其放置在马达部与磁检测传感器之间,并将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马达,磁检测部被分成磁检测传感器和第一磁导引构件。因此,磁检测传感器可放置为与马达部分离,并且可提高磁检测传感器的安排(放置)自由度。
第十七方面的马达是第十六方面的马达,其中:设置有U相、V相和W相的正缠绕部和反缠绕部;并且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二等分槽的开度角的线上。
根据第十七方面的马达,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正缠绕部与反缠绕部中间(中心),并且正缠绕部产生的磁通量和反缠绕部产生的磁通量彼此抵消,由此进一步减少正缠绕部和反缠绕部在第一磁导引构件处产生的磁通量。由此,可通过磁检测部以更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产生的磁。
第十八方面的马达是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马达,其中:定子部放置为面对转子磁体并沿径向方向放置在转子部内;在沿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的一个第一芯齿部和一个第二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每一个处,前端外面的沿定子部的圆周方向的端部定位为沿定子部的径向方向比前端外面的沿定子部的圆周方向的中心部处在定子部的更内侧;并且第一磁导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为沿径向方向比假想线处在定子部更外侧,所述假想线将一个第一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边缘部分和一个第二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边缘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边缘部分沿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
根据第十八方面的马达,第一磁导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沿径向方向比假想线处在定子部的更外侧的区域处,在该区域不受正缠绕部和反缠绕部产生的磁通量的影响(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可通过磁检测部以更大精度检测转子磁体产生的磁。
第十九方面的马达是第十六方面至还包括第二磁导引构件的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马达,其中,它还包括第二磁导引构件,其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相对的一侧处,并将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根据第十九方面的马达,通过第二磁导引构件可增加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磁。
第二十方面的马达,包括:包括转子磁体的马达部;放置为与马达部分离并检测磁的磁检测传感器;第一磁导引构件,其放置在马达部与磁检测传感器之间,并将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以及第二磁导引构件,其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相对的一侧处,并将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根据第二十方面的马达,作为将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磁导引构件,除了放置在马达部与磁检测传感器之间的第一磁导引构件之外,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相对的一侧上。因此,可增加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磁,并由此即使在磁检测传感器放置为与马达部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产生的磁。
第二十一方面的马达是第二十方面的马达,其中,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为磁检测传感器夹在第一磁导引构件与第二磁导引构件之间。
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马达,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为磁检测传感器介于(夹在)第一磁导引构件与第二磁导引构件之间。即,第一磁导引构件和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为转子磁体产生的磁从磁检测传感器的一面侧到磁检测传感器的相对面侧穿过。因此,可甚至进一步增加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磁。
第二十二方面的马达是第二十方面或第二十一方面的马达,其中,第一磁导引构件和第二磁导引构件各自以棒状形成,并且沿同一直线放置,且其长度方向沿马达部的轴向方向定向。
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马达,第一磁导引构件和第二磁导引构件各自以棒状形成,并且沿同一直线放置,且其长度方向沿马达部轴向方向定向。因此,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可有效地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第二十三方面的马达是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马达,其中,第一磁导引构件保持在安置体上,电路基板安置在安置体上,磁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
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马达,第一磁导引构件保持在安置体上,安装有磁检测传感器的电路基板安置在安置体上。即,第一磁导引构件被安置体保持,安置体以良好定位精度安置电路基板。因此,可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
第二十四方面的马达是第二十三方面的马达,其中,安置体形成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使马达部的轴部定位。
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马达,安置体形成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定位马达部的轴部。因此,可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马达部的轴部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由此,有可能以良好精度将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接近转子磁体的位置处,并且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可有效地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
附图说明
将结合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侧横截面;
图2是包括图1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部分横截面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第一修改示例的侧横截面;
图6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第二修改示例的相关部分的部分横截面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部分的侧横截面;
图8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相关部分的部分横截面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侧横截面;
图10是图8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部分横截面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侧横截面;
图13是图11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侧横截面;
图15是包括图14所示的磁通量导引构件和其外周边缘部分的部分横截面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横截面;
图18是沿图17的箭头A-A截取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子磁体发出的磁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子部分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子部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横截面;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定子部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在盖体移除的情况下,从壳体部一侧所见的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在电路基板安置在安置体上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安置体的立体图,示出电路基板安置在其上的一侧;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安置体的立体图,示出电路基板安置在其上的一侧的相对侧;
图29是沿图25的线L8-L8截取的横截面;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图,示出转子磁体发出的磁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状态;以及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对比示例马达的图,示出转子磁体发出的磁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解释。
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并在图1中所示的风扇马达10是本发明的无刷马达的示例。例如,风扇马达10是用于冷却安装到诸如客车的车辆的散热器的风扇马达。风扇马达10安装在设置在车辆上的发动机室内的散热器附近位置处。风扇马达10包括转子12、风扇14、定子16、中心件18和控制单元20。
转子12包括浅杯形的转子壳体26,壳体26具有底部22和外周壁部24。转子磁体28固定到转子壳体26的外周壁部24的内周面。
风扇14一体地固定到转子12。风扇14包括浅杯形的风扇轮毂34,风扇轮毂34具有底部30和外周壁部32。底部30叠放在转子壳体26的底部22上,外周壁部32放置在转子壳体26的外周壁部24的径向外侧,外周壁部32与外周壁部24之间具有间隙。
多个叶片36设置在风扇轮毂34的外周壁部32上,朝向径向外侧延伸。随着风扇14的旋转,如箭头A所示,多个叶片36形成从风扇14的一个轴向侧朝向另一轴向侧流动的气流。
定子16容纳在转子壳体26的内部。定子16放置为沿径向方向面对转子磁体28。定子16具有环形芯38,并且绕组线(线圈)40通过绝缘体等缠绕在芯38上。
中心件18包括下部中心件42和上部中心件44。下部中心件42包括覆盖转子壳体26开口的基本上呈圆板形的主体部46、以及从主体部46的中心部朝向转子壳体26的底部22突伸出的轴向(轴)部48。
伞部50形成在沿主体部46的外边缘部分的圆周方向的部分处,朝向转子壳体26的底部22一侧并朝向将在后面描述的散热器60的壁部(壁部分)70一侧延伸。伞部50定位为比转子壳体26的外周壁部24处在径向更外侧。当风扇马达10处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时,伞部50放置在转子壳体26的外周壁部24的竖直方向上侧。轴向部48压配合在芯38内,因此,定子16由轴向部48支撑。
上部中心件44一体地固定到轴向部48。马达轴52通过上部中心件44和轴向部48的内部插入。由此,马达轴52由容纳在上部中心件44和轴向部48内的一对轴轴承5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马达轴52的一端侧压配合在圆筒(管)部56中,圆筒部56形成在转子壳体26的底部22上。由此,转子壳体26固定,以能够与马达轴52作为一体旋转。
控制单元20相对于转子12和定子16放置在一个轴向侧,一体地附接到下部中心件42的主体部46,并由主体部46支撑。当风扇马达10处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时,控制单元20放置为比转子12的中心部分(马达轴52)处在竖直方向的更上侧。控制单元20包括电路基板(板)58、散热器60和电路箱62。
电路基板58以其厚度方向沿转子12的轴向方向放置,并如后面描述的容纳在由散热器60和电路箱62形成的电路盒(电路室)78中。未在图中示出的电路形成在电路基板58上,并电连接到线圈40。形成电路的多个安装部件64在电路盒78内安装在电路基板58上。
即,多个安装部件64安装在电路基板58的一个厚度方向侧面58A(在此情况下是散热器60一侧的相对侧上的面)处。多个安装部件64包括诸如磁通量检测器(磁检测传感器)66和控制元件(装置)68(IC)的部件。磁通量检测器66放置在将在后面描述的磁通量导引构件(磁导引构件)82的延长线上,并且磁通量检测器66检测来自转子磁体28、由磁通量导引构件82导引的磁通量(磁)。
散热器60在主体部46一侧(转子12一侧)设置在电路基板58上。散热器60包括沿电路基板58延伸的壁部70、以及从壁部70朝向叶片36一侧延伸出的多个散热片72。电路基板58的另一厚度方向侧面58B(安装多个安装部件64的面的相对侧上的面)叠放在壁部70上。具有热传递性能(导热性)的构件,如橡胶,可介于壁部70与电路基板58的另一厚度方向侧面58B之间。多个散热片72设置在沿风扇14轴向方向面对叶片36的位置处。
电路箱62包括沿转子12轴向方向穿过的环形外周壁构件74、以及在转子12一侧的相对侧上封闭外周壁构件74的开口的盖构件76。散热器60放置在外周壁构件74的转子12一侧,并且散热器60的壁部70封闭外周壁构件74的转子12一侧上的开口。基本上密封的(封闭的)电路盒78由壁部70、外周壁构件74和盖构件76形成。
如图1和图3所示,凹部80在对应于磁通量检测器66的位置处形成在散热器60中。凹部80用作本发明的开口部的示例,并朝电路基板58一侧的相对侧开口(朝转子12侧开口)。
磁通量导引构件82设置为在磁通量检测器66与转子磁体28之间沿转子12轴向方向延伸。磁通量导引构件82由磁通量穿过其中的材料形成,例如铁。注意到,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由铁形成的情况下,优选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表面经受防锈处理。
突出部(凸部)84形成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处,朝向电路基板58一侧突伸出(见图4)。突出部84插入(例如,压配合)凹部80中。注意到,突出部84的前端部可与凹部80的底部分离或接触。磁通量导引构件82通过在主体部46中形成的孔部86插入。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转子12一侧上的端部88放置为沿转子12径向方向面对转子磁体28的开口侧上的端部90(见图2和图3)。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风扇马达10中,当由定子16形成的旋转磁场到达转子磁体28时,吸引力和排斥力由于旋转磁场作用在转子磁体28上,并且转子12旋转。当这发生时,一部分来自转子磁体28的磁通量被磁通量导引构件82导引,并被磁通量检测器66检测。
当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附近通过的转子磁体28的磁极随转子12的旋转切换时,磁通量检测器66的极性切换。在多个线圈40中流动的电流的定时由控制装置68根据对应于这种极性切换的来自磁通量检测器66的检测信号输出切换。
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的解释。
如以上详细解释的,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0,控制单元20包括容纳并密封电路基板58的电路盒78,并且磁通量检测器66在电路盒78内安装在电路基板58上。因此,即使当风扇马达10例如用在接触水的环境中时,也可抑制水接触磁通量检测器66。
此外,凹部80形成在构成电路盒78的壁部70中,并且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凹部80中。因此,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凹部80中的部分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并且可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构成电路盒78的壁部70还构成散热器60(散热器60用作构成电路盒78的一个构件),因此可减少所使用的材料。因此,可实现风扇马达10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其中的开口部由凹部80构成(以口袋形状形成,而不是作为通孔形成),所以可确保电路盒78的紧密密封性能,同时还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
突出部84形成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处,并且突出部84压配合在凹部80中。因此,通过将突出部84压配合在凹部80中,可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容易地固定到控制单元20。
包括磁通量检测器66的、构成电路基板58上的电路的多个安装部件64安装到电路基板58的一个厚度方向侧面58A上(一个单面上)。因此,可简化电路基板58的配置,并可一次完成诸如焊接的所有安装操作,能够降低电路基板58的成本。
此外,由于单侧安装在电路基板58上,所以电路基板58的另一厚度方向侧面58B(安装面的相对侧上的面)可叠放在散热器60上,由此能够增加电路基板58与散热器60之间的接触表面积。由此可提高电路基板58的冷却性能。
以下是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解释。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配置为,树脂构件92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60上,并且构成电路盒78的壁部94由树脂构件92形成。如图5所示,凹部80形成在壁部94中。
因此,凹部80形成在树脂构件92中,磁通量容易地穿过树脂构件92(使磁通量难以扩散),能够确保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开口部的示例,通孔96形成在散热器60的壁部70中。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突出部84插入(例如,压配合)通孔96中,以使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通孔96中的前端部82A通过通孔96,面对并接近电路基板58上的用于磁通量检测器66的安装位置58C。
这种配置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能够进一步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还可通过将突出部84压配合在通孔96中来确保电路盒78的密封性能。
此外,如图5所以,有可能将树脂构件92一体地形成在散热器60上,并且通孔96形成在由树脂构件92构成的壁部94中。
此外,有可能使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比通孔96更朝向磁通量检测器66突伸出。这种配置能够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在图5所示的修改示例中,有可能通过一体成型将一体形成在散热器60上的树脂构件92与磁通量导引构件82集成在一起。
这种配置消除了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不必要的组装操作,并能够实现无刷马达的良好组装性能。此外,通过一体成型,树脂构件92和磁通量导引构件82彼此紧密地粘附,所以可确保电路盒78的密封性能。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无刷马达应用为风扇马达10,但是它可用在其他应用中。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解释。
图8至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00(无刷马达的示例)具有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修改示例)的风扇马达10所作出的以下配置修改。
即,盖构件76设置在外周壁构件74的转子12一侧上,并且散热器60设置在外周壁构件74的转子12一侧的相对侧上。包括用作开口部示例的通孔102的壁部104也形成在盖构件76处。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例如,压配合在)通孔102中。
电路基板58的一个基板厚度方向侧面58A指向转子12一侧。因此,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面对并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也比通孔102更朝向磁通量检测器66突伸出。电路基板58的另一基板厚度方向侧面58B叠放在散热器60上。
突出部106在通孔102的外周部处形成在壁部104上,以朝向转子12一侧突伸出,并且面对部(facing portion)108形成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上并叠放在突出部106上。用作密封构件示例的O形环110设置在突出部106与面对部108之间。
接下来是关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相对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点的解释。
如以上详细解释的,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00,通孔102形成在壁部104中,并且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通孔102中的前端部82A穿过通孔102,以面对并放置为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因此,磁通量导引构件82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能够进一步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特别是,磁通量检测器66安装在电路基板58指向转子12一侧的一个厚度方向侧面58A(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一侧上的电路基板58的面)上,并且磁通量导引件82的前端部82A和磁通量检测器66直接面对彼此。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此外,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比通孔102更朝向磁通量检测器66突伸出。因此,磁通量导引构件82的前端部82A可放置为更接近磁通量检测器66,能够进一步提高磁通量检测器66的磁通量检测精度。
O形环设置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与通孔102的外周部之间,能够确保电路盒78的密封性能。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解释。
如图1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20(无刷马达的示例)具有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修改示例)的风扇马达10所作出的以下配置修改。
压配合孔122形成在中心件18的主体部46处,并且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压配合孔122中。壳体部124也形成在主体部46的压配合孔122的外周部处,并且用作密封构件示例的垫圈126容纳在壳体部124中。
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见图6和图7),通孔96形成在散热器60的壁部70中。在通孔96的内周面与插入的磁通量导引构件82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通孔96中。
接下来是关于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相对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有关不同点的解释。
如以上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20,垫圈126设置在磁通量导引构件82与通孔96的外周部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电路盒78的密封性能。
压配合孔122形成在中心件18上,并且磁通量导引构件82压配合在压配合孔122中。因此,可通过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压配合在压配合孔122中,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容易地固定到中心件18。
还不需要将磁通量导引构件82固定到控制单元20,所以可实现控制单元20的良好组装性能。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解释。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30(无刷马达的示例)具有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修改示例)的风扇马达10所作出的以下配置修改。
除了下部中心件42和上部中心件44之外,中心件18还包括盖构件132。散热器60一体地组装到盖构件132。电路箱62以朝向转子12一侧开口的凹状形成。盖构件132以板状形成,封闭电路箱62的转子12一侧上的开口。盖构件132与电路箱62一起构成电路盒78。如上所述的凹部80形成在盖构件132上,并且磁通量导引构件82插入凹部80中(例如,压配合)。注意到,盖构件132用作构成电路盒的壁部的示例。
以下是关于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相对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有关不同点的解释。
如以上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风扇马达130,中心件18用作构成电路盒78的一个构件,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材料。因此,可实现风扇马达130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注意到,除了考虑将盖构件132设置为中心件18的构件之外,还有可能考虑将盖构件设置在控制单元20上。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是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示例的解释。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2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7是从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210的侧面所见的横截面。例如,马达210用作冷却安装在诸如客车的车辆中的散热器的风扇马达。
马达210包括马达部212和壳体部214,壳体部214容纳用作电路部的电路基板216。电路基板216电连接到马达部212,并且进行马达部212的驱动控制。即,马达210配置为电路集成的马达,其中,马达部212和电路基板216集成在一起。
马达部212配置为包括定子部218和转子部220。定子部218包括马达轴222、定子壳体224、定子芯226、以及线圈(绕组线)228A至228F(在图17中仅描绘了线圈228C)。马达轴222沿马达210的轴向方向X设置,并且马达轴222设置有轴接收部(轴承)230,轴接收部230沿轴向方向X在远离壳体部214一侧放置在马达轴222的一个端部处。定子壳体224配置为包括基本上平板形状的平板部232、形成在平板部232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的凹部234、以及形成在凹部234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的圆筒部236。在马达轴222的另一端部处的部分固定到圆筒部236的内周面。
如沿图17的箭头A-A所截取的横截面的图18所示,定子芯226配置为包括环形的环部238、在环部238的外周侧处径向形成的用作第一芯齿部的齿部240、以及在环部238的外周侧处径向形成并放置为沿环部238圆周方向与齿部240相邻的用作第二芯齿部的齿部242。
环部238的内周面固定到定子壳体224的凹部234的外周面。正缠绕部244设置在齿部240处,构成线圈228A至228F的铜线沿正卷方向缠绕形成正缠绕部244。反缠绕部246设置在齿部242处,构成线圈228A至228F的铜线沿与正卷方向相反的反卷方向缠绕形成反缠绕部246。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定子芯226的中心朝向齿部240、242的前端部的顺时针方向是正卷方向,而从定子芯226的中心朝向齿部240、242的前端部的逆时针方向是反卷方向,这是正卷方向的相反方向。
将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连接在一起的线圈228A至228F的部分构成交叉线250A至250F。凹状的交叉线避让部252沿轴向方向X在壳体部214的远侧处形成在环部238的一个端面248上。交叉线250A至250F放置为在倾斜进入交叉线避让部252中的容纳状态下。
线圈228A和228B构成U相,线圈228C和228D构成V相,线圈228E和228F构成W相。即,通过缠绕线圈228A和228B形成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构成U相,通过缠绕线圈228C和228D形成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构成V相,通过缠绕线圈228E和228F形成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构成W相。因此,相同相(U相、V相或W相)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放置为沿定子部218的圆周方向S彼此相邻。
如图17所示,转子部220设置有转子壳体254和转子磁体256。转子壳体254以有底部的圆筒形状形成,包括侧外周(圆周)部258、与侧外周部258成一体的底部260、以及在底部260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的凹部262。转子磁体256固定到侧外周部258的内周面。由此,转子磁体256放置为沿定子部218径向方向面对齿部240、242。
轴承230设置在转子壳体254的凹部262中。因此,转子部220被支撑,以能够绕作为中心轴的马达轴222相对于定子部218旋转。附接孔264设置在转子壳体254的底部260上,并且诸如风扇的旋转构件(在图中未示出)附接在附接孔264处。
壳体部214在内部容纳电路基板216。如图16所示,壳体部214是通过将基本上圆形板状的盒构件和突伸到盒构件外部(图16中向上)的冷却空气进口部266整合在一起形成的构件。用于控制马达部212操作的多个电子部件268(图17中仅示出某些电子部件268)和用于冷却电子部件268的散热器270设置在电路基板216处。散热器270设置在电路基板216的一端部侧处,并且放置为面对冷却空气进口部266中的通道274,通过进口272进入的冷却空气穿过通道274。
散热器270放置为面对冷却空气的通道274能够使电子部件268在无伴随朝电子部件268进入的冷却空气的灰尘的情况下冷却。已通过散热器270的冷却空气流向马达部212,并从在转子壳体254的底部260上形成的出口276向外排出。
壳体部214配置为包括用于安置电路基板216的安置体(placement body)278、覆盖安置体278的箱体280、以及覆盖箱体280的盖体282。马达部212容纳在形成在箱体280底部中的壳体凹部284内。盖体282通过固定螺钉286固定到箱体280,并且安置体278通过固定螺钉290固定到箱体280。
电路基板216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在安置体278处。安置体278包括形成为朝向马达部212一侧突伸出的圆筒部288。圆筒部236插入并固定到圆筒部288的内周面,马达轴222的另一端部处的部分固定在圆筒部236上。圆筒部288具有使马达部212的轴(马达轴222)定位的功能。
如示出马达部212的一部分的放大图的图19所示,三个磁检测部292放置在电路基板216的马达部212一侧上(图19中仅示出一个磁检测部292)。磁检测部292各自配置有磁检测传感器294和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磁检测传感器294各自放置为与马达部212分离,并且三个磁检测传感器294安装在电路基板216上(图19中仅示出一个磁检测传感器294)。磁检测传感器294的作用是通过检测马达部212的转子磁体256产生的磁,检测转子部220相对于定子部218的旋转位置。例如,磁检测传感器294由霍尔元件构成。
每个第一磁导引构件296都放置在马达部212与对应的磁检测传感器294之间,并将转子磁体256产生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294。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294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以使磁检测传感器294放置在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与第二磁导引构件298之间。第二磁导引构件298将转子磁体256产生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294。
第一磁导引构件29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是沿轴向方向X放置的棒状构件,并且各自例如由诸如铁构件的铁磁体形成。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磁检测传感器294和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沿同一直线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296被安置体278保持,第二磁导引构件298被盖体282保持。转子磁体256产生的马达部212一侧上的磁因此被第一磁导引构件296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294。转子磁体256产生的马达部212一侧的相对侧上的磁因此被第二磁导引构件298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294。
如图18和图20所示,图20是示出图18所示的定子部218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马达部212一侧上的一个端部324放置在二等分形成于定子部218的齿部240(一个齿部240)与齿部242(一个齿部242)之间的槽300的分度角的线上,所述一个齿部240与所述一个齿部242沿圆周方向S相邻,并且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具有相同的相。磁检测部292对应于U相、V相和W相的每个各配置一个。
如图20所示,齿部240和齿部242的前端外面302(齿部240和齿部242的前端外面302沿定子圆周方向S相邻)各自以基本上伞形的形状形成,以使前端外面302的沿定子部圆周方向S的端部304定位为沿定子部径向方向比前端外面302的沿定子部圆周方向S的中心部306处在更内侧。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一部分(区域312)定位为沿定子部218径向方向比假想线310处在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假想线310将齿部240的前端外面302的沿定子圆周方向S的边缘部分308和齿部242的前端外面302的沿定子圆周方向S的边缘部分308(边缘部分308沿定子圆周方向S相邻)连接在一起。
如图21中从壳体部214一侧所见的定子部218的立体图所示,定子部218的定子芯226配置为包括叠片芯316和合成树脂绝缘体318,其中,多个层叠的薄铁板片通过填缝固定并成一体,合成树脂绝缘体318安装为从两个层叠方向侧将叠片芯316夹在中间。有6个设置为从环部238径向延伸出的定子芯226的“齿部240和齿部242”(图21是从右手侧看的视图,齿部240、242、242、240、240、242、240、242、242、240、240、242沿从线圈228A缠绕在其上的齿部240开始的顺时针顺序放置)。线圈228A至228F的终端部320朝向电路基板216引出(见图17),并电连接到电路基板216。
如图19所示,三个保持部32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278上(图19仅示出一个保持部322)。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保持在相应的保持部322中。因此,由于三个保持部32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278上,并且安装有三个磁检测传感器294的电路基板216以良好精度相对于安置体278定位,所以三个磁检测传感器294和在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另一端部326处的三个端面可靠地彼此面对。通过在包括马达轴222固定在其上的圆筒部288的安置体278中一体地形成三个保持部322,三个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马达部212的马达轴222放置。
如图19所示,每个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另一端部326都从安置体278朝向电路基板216一侧突伸出。因此,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另一端部326的端面面对并接近磁检测传感器294。每个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都从安置体278(保持部322)朝向马达部212一侧突伸出。因此,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接近马达部212的转子磁体256。
以下是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示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的解释。
如图18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210中,构成每个磁检测部292的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放置在槽300中,槽300在形成有正缠绕部244的齿部240与形成有与这个正缠绕部244相同相的反缠绕部246的齿部242之间。因此,正缠绕部244产生(发出)的磁通量和反缠绕部246产生(发出)的磁通量在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位置处相互抵消。因此,可通过磁检测部292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产生(发出)的磁,还能够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部220的旋转位置。
更确切地说,当马达210被驱动时,对于具有相同相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或者电流同时流动,或者电流同时不流动。即,不发生电流仅在正缠绕部244或具有正缠绕部244的相同相的反缠绕部246之一中流动。因此,当电流同时不通过具有相同相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流动时,每个磁检测部292都不受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的影响,能够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此外,当电流同时通过具有相同相的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流动时,正缠绕部244发出的磁通量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在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位置处相互抵消,所以可通过磁检测部292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
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放置在二等分槽300处的开度角的线上。即,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精确地放置在正缠绕部244与反缠绕部246中间,并且由于正缠绕部244发出的磁通量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相互抵消,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在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位置处甚至更小。因此,可通过磁检测部292以更好的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
此外,如图19所示,通过将每个磁检测部292都分成磁检测传感器294和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磁检测部292由两个单独构件构成),磁检测传感器294可放置为与马达部212分离,并且可提高布置磁检测传感器294的自由度。
此外,如图20所示,通过将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一部分(区域312)定位为比不受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影响的假想线310处在定子部218的径向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可由磁检测部292以甚至更好的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
此外,因为齿部240和242的前端外面302的边缘部分308定位为比具有齿部240和242的前端外面302中心部306的半径的定子芯226外周面328处在定子芯226径向更内侧,所以假想线310可放置为比定子芯226的外周面328处在定子芯226径向更内侧。因此,定位为比假想线310处在定子部218径向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的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部分(区域312的表面区域)可制得比在齿部240和242的前端外面边缘部分308放置在与定子芯226的外周面328相同位置处的情况下的大。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还可放置为甚至处在定子芯226径向更内侧的位置,以使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不与旋转的转子磁体256接触。这种效果在定子芯226的外周面328与转子磁体256的内周面的通道(位置)330之间存在小间隙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此外,如图19所示,用于保持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保持部32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278上,所以可在不增加构成马达210的部件数量情况下保持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保持部322一体地形成在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电路基板216的安置体278上,能够使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另一端部326的端面可靠地面对磁检测传感器294。
除了放置在马达部212与磁检测传感器294之间、并用作将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294的磁导引构件的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之外,还设置了第二磁导引构件298,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294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294的磁由此可增加,能够即使在磁检测传感器294放置为与马达部212有些分离的情况下,也以良好精度检测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
如图19所示,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放置为磁检测传感器294介于第二磁导引构件298与第一磁导引构件296之间。即,第一磁导引构件29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298放置为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从磁检测传感器294的一面侧到磁检测传感器294的相对面侧穿过。因此,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294的磁可甚至进一步增加。
此外,如图19所示,第一磁导引构件29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298以棒状形成,并沿轴向方向X沿同一直线放置。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由此可有效地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294。
此外,如图19所示,三个保持部32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278上,安置体278包括马达轴222固定到其上的圆筒部288。因此,三个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相对于马达部212的马达轴222以良好定位精度放置,能够使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也以良好精度放置在接近转子磁体256的位置处。能够使转子磁体256发出的磁有效地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294。
以上解释了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的示例。
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给出了外转子型马达210的示例,其中,定子部218放置在转子部220径向内侧,并面对转子磁体256。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到内转子型马达,其中,定子部放置在转子部径向外侧,并面对转子磁体。
此外,如图20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个示例,其中,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放置在二等分齿部240与齿部242之间形成的槽300的开度角的线上。但是,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可放置在齿部240与齿部242之间形成的槽300中,或可放置为比槽300更接近转子磁体256一侧。即,所有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可放置在齿部240与齿部242之间形成的槽300中,所有一个端部324可放置为比槽300更接近转子磁体256一侧,或一个端部324可放置为穿过槽300和比槽300更接近转子磁体256一侧的区域。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示出了安置296的一个端部324的示例,其中,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一部分(区域312)放置为比假想线310处在定子部218径向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但是,可这样配置,其中,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的至少一部分定位为比假想线310处在定子部218径向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优选地,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放置为,不受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影响的区域312的表面积比受正缠绕部244和反缠绕部246发出的磁通量影响的区域314的表面积大。更优选地,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放置为仅存在区域312(使得所有第一磁导引构件296的一个端部324定位为比假想线310处在定子部218径向更外侧(转子磁体256一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第二磁导引构件298被盖体282保持,但是第二磁导引构件298可被另一构件保持。例如,保持构件可设置在安置体278上,朝向第二磁导引构件298延伸出,以使第二磁导引构件298被保持构件保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配置为磁检测传感器294安装在马达部212一侧上的电路基板216上,但是磁检测传感器294也可安装在盖体282一侧上的电路基板216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三个磁检测部292安装在电路基板216的马达部212一侧上。但是,除了三以外数量的磁检测部292也可安装在定子16的马达部212一侧上,并且磁检测部292可放置在任一槽300中,每个槽300都是在形成有正缠绕部244的齿部240与形成有反缠绕部246的齿部242之间,反缠绕部246具有与给定的正缠绕部244的相相同的相。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是参考附图,关于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的解释。注意到,在以下的解释中,可省略与类似于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和构件相关的解释。例如,后面描述的马达部412对应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部212,所以其解释可省略。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的横截面。例如,马达410用作安装在诸如客车的车辆内用于吹车辆内的空气的鼓风机马达,或用作用于冷却安装在诸如客车的车辆内的散热器的风扇马达。本示例性实施例是鼓风机马达的示例。
马达部412配置为包括定子部418和转子部420。定子部418包括马达轴422、定子壳体424、定子芯426、以及线圈428。马达轴422沿马达410的轴向方向(图23中箭头A的方向)放置。
定子芯426配置为包括环形的环部438和在环部438的外周侧处形成的齿部440。环部438的内周面固定到定子壳体424的凹部434的外周面。齿部440包括由缠绕的铜线形成的线圈(绕组线)428。线圈428的终端(以下称为线圈终端442)朝向电路基板416引出,并连接到将在下面描述的在电路基板416中形成的连接孔494。
旋转磁体446放置为面对齿部440。
马达部412通过在箱体470的底部中形成的暴露孔474暴露在外。
电路基板416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在安置体468处。安置体468包括形成为朝向马达部412一侧突伸出的圆筒部478。圆筒部478形成为马达部412的轴部480可插入(马达轴422在定子壳体424的圆筒形部分436设置在马达轴422的外周部处的状态下)。在马达部412的轴部480插入圆筒部478中的状态下,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圆筒部478具有使马达部412的轴480定位的功能。注意到,安置体468和马达部412由固定螺钉482固定在一起。
由例如霍尔装置构成的磁检测传感器484安装在电路基板416的马达部412一侧上。磁检测传感器484用于通过检测马达部412的旋转磁体446产生(发出)的磁,检测转子部420相对于定子部418的旋转位置。
磁检测传感器484放置在与马达部412分离的位置处。因此,用于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放置在马达部412与磁检测传感器484之间。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也放置在磁检测传感器484的与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以使磁检测传感器484夹在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与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之间。
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例如由诸如铁构件的铁磁体构成,以它们的长度方向沿马达部412的轴向方向定向的棒状形成,并且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488沿同一直线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486被安置体468保持,第二磁导引构件488被盖体472保持。
图24是示出定子部418的立体图。注意到,为了容易解释,定子壳体424未示出。
如上所述,定子芯426包括环部438和在环部438的外周侧处形成的齿部440。具体地,存在12个形成为从环部438径向延伸出的单独齿部440。线圈428分别形成在12个单独的齿部440上,并且12个线圈终端442朝向电路基板416引出(见图23)。
图25是示出在盖体472移除的情况下,从壳体部414一侧所见的马达410的立体图。
如图25所示,朝向电路基板416引出的12个线圈终端442插入在电路基板416中的特定位置处形成的12个单独的连接孔494中。注意到,在通过对应的连接孔494插入的情况下,12个线圈终端442通过焊接分别电连接到电路基板416。
图26是示出电路基板416安装在安置体468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从电路基板416安装在其上的一侧所见的安置体468的立体图。图28是示出从电路基板416的安装侧的相对侧所见的安置体468的立体图。图29是沿图25的线L8-L8截取的横截面。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通过在安置体468的角部附近形成的三个单独的定位凸起部496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安置体468定位的状态下,电路基板416通过固定螺钉498固定在安置体468上。三个单独的磁检测传感器484安装在电路基板416上。
如图27和图28所示,12个单独的导引部500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每个导引部500都用于将每个线圈终端442导引到对应的连接孔494。每个导引部500都包括突出部504和突出部506,突出部504在电路基板416安装在其上的安置体468一侧处相对于安置体468的平板部502突伸出,突出部506在安置体468上的电路基板416的安装侧的相对侧处相对于安置体468的平板部502突伸出。注意到,每个突出部504的高度都设定为与用于安装电路基板416的三个定位凸起部496的安装面508的高度相同。注意到,每个突出部506的高度都设定为比圆筒形部436的高度低。
如图27至图29所示,插入孔510形成在每个导引部500中,插入孔510穿过安置体468,并且线圈终端442可通过插入孔510插入。由于电路基板416以良好精度相对于安置体468定位,所以12个单独的插入孔510和12个单独的连接孔494以良好定位精度彼此对应地定位。每个插入孔510都沿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的方向(与马达410的轴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图中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形成。每个插入孔510的内径都设定为在马达部412一侧是较大直径,而在电路基板416一侧是较小直径。即,每个插入孔510都以直径从马达部412一侧朝向电路基板416一侧上的连接孔494变窄的渐缩形状形成。因此,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每个线圈终端442都被导引向对应的连接孔494。
如图28所示,圆筒部478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的电路基板416安装侧的相对侧上。圆筒部478沿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的方向突伸出。此外,线圈终端442从马达部412引出,以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通过插入孔510插入(见图24)。因此,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通过在马达部412的轴部480插入圆筒部478中的状态下相对于马达部412旋转地调整安置体468,线圈终端442容易地通过插入孔510插入。通过插入孔510插入的线圈终端442被导引部500导引向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
此外,如图28所示,三个单独的保持部51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用于压配合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的压配合孔514形成在每个保持部512中(见图23和图30)。三个单独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通过压配合在相应的压配合孔514中被保持。三个单独的保持部51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并且三个单独的磁检测传感器484安装在其上的电路基板416以良好精度相对于安置体468定位,因此,三个单独的磁检测传感器484和三个单独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以良好定位精度彼此对应。三个单独的保持部512相对于圆筒部478形成。因此,实现了一种配置,其中,三个单独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沿相对于马达部412的径向方向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马达部412的轴部480放置。
如图27所示,每个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的一个端部都从安置体468的电路基板416安装在其上的一侧暴露。因此,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的一个端部接近磁检测传感器484(见图23和图30)。此外,如图28所示,每个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的另一端部都朝向安置体468的电路基板416安装侧的相对侧突伸出,这一侧是马达部412一侧。因此,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的另一端部接近马达部412的旋转磁体446(见图23和图30)。
图3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示出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被导引向每个磁检测传感器484的方式。图31示出用作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的对比示例的马达600,示出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的方式。
如图30所示,作为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磁导引构件,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装备有放置在马达部412与磁检测传感器484之间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以及放置在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一侧的相对侧上的第二磁导引构件488。第二磁导引构件488放置为磁检测传感器484夹在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与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之间。因此,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马达部412一侧上的磁被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马达部412一侧的相对侧上的磁被第二磁导引构件488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
与其相比,如图31所示,对比示例的马达600仅装备有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介于马达部412与磁检测传感器484之间,作为磁导引构件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484。结果,虽然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马达部412一侧上的磁被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但是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马达部412一侧的相对侧上的磁不被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
操作和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包括安置体468,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安装电路基板416。用于将线圈终端442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的导引部500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结果,未增加构成马达410的部件的数量,当将马达部412和电路基板416组装在一起时,从马达部412引出的线圈终端442可被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导引部500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电路基板416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在安置体468上。因此,当马达部412组装到电路基板416时,从马达部412引出的线圈终端442可以良好定位精度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
导引部500还具有插入孔510,线圈终端442可插入插入孔510中,并且插入孔510沿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的方向形成在对应于连接孔494的位置处,直径朝向连接孔494变窄。结果,当马达部412和电路基板416组装在一起时,可使用简单的结构,将从马达部412引出的线圈终端442可靠地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
线圈终端442从马达部412引出,以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插入插入孔510中。结果,当马达部412和电路基板416组装在一起时,从马达部412引出的线圈终端442可容易地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
安置体468包括圆筒部478,圆筒部478沿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的方向突伸出,并且马达部412的轴部480可插入圆筒部478中。结果,当安置体468附接到马达部412时,通过在轴部480插入圆筒部478中的状态下相对于马达部412旋转地调整安置体468,线圈终端442可容易地插入插入孔510中。因此,从马达部412引出的线圈终端442可容易地导引到电路基板416的连接孔494。
此外,保持部512也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保持部512用于保持第一磁导引构件486,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将马达部412的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到安装在电路基板416上的磁检测传感器484。由此,可在不增加构成马达410的部件数量情况下保持第一磁导引构件486。此外,保持部512一体地形成在安置体468上,电路基板416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在安置体468上,因此,可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保持第一磁导引构件486。
此外,在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中,作为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磁导引构件,除了介于马达部412与磁检测传感器484之间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以外,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也设置在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一侧的相对侧上。因此,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磁可增加,并且即使在磁检测传感器484放置为与马达部412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以良好精度检测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
此外,第二磁导引构件488放置为磁检测传感器484介于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与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之间。即,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488放置为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从磁检测传感器484一侧上的面到相对侧上的面穿过。因此,导引向磁检测传感器484的磁甚至可进一步增加。
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和第二磁导引构件488还分别以棒状形成,它们的长度方向沿马达部412的轴向方向定向,并且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可以良好的效率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484。
第一磁导引构件486被安置体468保持,电路基板416安装在安置体468上,磁检测传感器484安装在电路基板416上。即,第一磁导引构件486保持在安置体468上,电路基板416以良好定位精度安装在安置体468上。因此,可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磁检测传感器484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486。
用于使马达部412的轴部480定位的圆筒部478形成在安置体468上。因此,可以良好定位精度相对于马达部412的轴部480放置第一磁导引构件486。因此,有可能以良好定位精度将第一磁导引构件486放置为接近旋转磁体446,由此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将旋转磁体446发出的磁导引到磁检测传感器484。
注意到,虽然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410配置有被盖体472保持的第二磁导引构件488,但也可以配置成第二磁导引构件488被另一构件保持。例如,可以配置成具有设置在安置体468处、朝向第二磁导引构件488突伸出的保持构件,并且第二磁导引构件488被这样的保持构件保持。
此外,虽然配置成磁检测传感器484安装在电路基板416的马达部412一侧,但也可以配置成安装到马达部412一侧的相对侧。此外,虽然配置成具有三个单独的磁检测传感器484,但也可设置更少或更多的单独磁检测传感器484。
已给出了本发明示例的解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7)

1.一种无刷马达,包括:
转子部,所述转子部包括转子磁体;
定子部,所述定子部产生针对于所述转子磁体的旋转磁场;
磁导引构件,所述磁导引构件从所述转子磁体导引一部分磁;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路基板和容纳所述电路基板的密封的电路室;以及
磁检测传感器,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在所述电路室内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检测由所述磁导引构件导引的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散热器和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散热器上的树脂构件;并且
所述树脂构件通过一体成型集成在所述磁导引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在构成所述电路室的壁部处形成有开口部;并且
所述磁导引构件插入所述开口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所述壁部形成在所述散热器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马达,还包括支撑所述定子部和所述控制单元的中心件,其中,所述壁部设置在所述中心件处。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所述开口部是凹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所述开口部是凹部;并且
所述壁部形成在所述树脂构件处。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所述开口部是通孔;并且
所述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面对并接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在所述电路基板处的安装位置,或面对并接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在所述磁导引构件与所述通孔的外周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处于所述磁导引构件一侧的表面上;并且
所述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面对并接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所述磁导引构件的前端部比所述通孔更朝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一侧突伸出。
11.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所述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所述开口部中。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
构成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电路的多个安装部件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安装在一个侧面上,所述多个安装部件包括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并且
所述散热器沿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厚度方向叠放在另一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刷马达,还包括支撑所述定子部和所述控制单元的中心件,其中:
在所述中心件中形成有压配合孔;并且
所述磁导引构件压配合在所述压配合孔中。
14.一种马达,包括:
转子部,所述转子部包括转子磁体;
定子部,所述定子部包括第一芯齿部和第二芯齿部,绕组线沿正卷方向缠绕在每个所述第一芯齿部上,并且每个所述第一芯齿部构成正缠绕部,绕组线沿与所述正卷方向相反的反卷方向缠绕在每个所述第二芯齿部上,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芯齿部构成反缠绕部,所述定子部放置为沿径向方向面对所述转子磁体;以及
磁检测部,所述磁检测部检测所述转子磁体产生的磁,所述磁检测部放置在形成于沿所述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并具有相同的相的一个所述第一芯齿部与一个所述第二芯齿部之间的槽中,或放置为比所述槽更接近所述转子磁体一侧;其中,所述磁检测部包括:
磁检测传感器,所述磁检测传感器放置为与由所述转子部和所述定子部构成的马达部分离,并且所述磁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驱动所述马达部的电路部处;以及
第一磁导引构件,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所述马达部与所述磁检测传感器之间,并且将磁导引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
所述马达还包括设置有U相、V相和W相的正缠绕部和反缠绕部;并且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二等分所述槽的开度角的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部放置为面对所述转子磁体并沿径向方向放置在所述转子部内;
在沿所述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一个第一芯齿部和所述一个第二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每一个处,所述前端外面的沿所述定子部的圆周方向的端部定位为沿所述定子部的径向方向比所述前端外面的沿所述定子部的圆周方向的中心部处在所述定子部的更内侧;并且
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为沿径向方向比假想线处在所述定子部的更外侧,所述假想线将所述一个第一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边缘部分和所述一个第二芯齿部的前端外面的边缘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边缘部分沿所述定子部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邻。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还包括第二磁导引构件,所述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所述磁检测传感器的与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相对的一侧处,并将磁导引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
17.一种马达,包括:
马达部,所述马达部包括转子磁体;
磁检测传感器,所述磁检测传感器放置为与所述马达部分离,并检测磁;
第一磁导引构件,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所述马达部与所述磁检测传感器之间,并将所述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导引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以及
第二磁导引构件,所述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在所述磁检测传感器的与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相对的一侧处,并将所述转子磁体产生的磁导引向所述磁检测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磁导引构件放置为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夹在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与所述第二磁导引构件之间;
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和所述第二磁导引构件各自以棒状形成,并且沿同一直线放置,且其长度方向沿所述马达部的轴向方向定向;
所述第一磁导引构件保持在安置体上,电路基板安置在所述安置体上,所述磁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且
所述安置体形成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定位所述马达部的轴部。
CN201310023283.7A 2012-01-26 2013-01-22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Active CN103227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4469 2012-01-26
JP2012014469A JP5921214B2 (ja) 2012-01-26 2012-01-26 モータ
JP2012150908A JP5968127B2 (ja) 2012-07-04 2012-07-04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2-150908 2012-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7547A CN103227547A (zh) 2013-07-31
CN103227547B true CN103227547B (zh) 2016-12-28

Family

ID=4883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3283.7A Active CN103227547B (zh) 2012-01-26 2013-01-22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25672B2 (zh)
CN (1) CN103227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1454B2 (ja) 2014-09-17 2019-01-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304175B2 (ja) * 2015-08-19 2018-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機
JP6838411B2 (ja) * 2016-02-10 2021-03-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9565232B (zh) * 2016-08-05 2021-02-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WO2018025984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JP2020056335A (ja) * 2018-09-28 2020-04-09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装置
JP2022174522A (ja) * 2021-05-11 2022-11-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7714A (en) * 1978-08-11 1985-10-15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Low magnetic leakage flux brushless pulse controlled d-c motor
CN1034040C (zh) * 1992-07-09 1997-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US6424061B1 (en) * 1999-09-14 2002-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epping motor with magnetic sensor
CN1930761A (zh) * 2004-03-11 2007-03-14 法雷奥热系统(日本)公司 无刷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4073A (en) 1977-07-25 1979-02-23 Hitachi Ltd Magnetism detecting apparatus
DE2835210C2 (de) 1978-08-11 1988-03-24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7742 St Georgen Zweipulsiger, zweisträngiger Kollektorloser Gleichstrommotor mit einem mindestens vierpoligen permanentmagnetischen Rotor
JPS56159960A (en) * 1980-05-12 1981-12-09 Hitachi Ltd Controlling device for brushless motor
JPS5911762A (ja) 1982-07-13 1984-01-21 Canon Inc 直流ブラシレスモ−タ
JPH0528594Y2 (zh) * 1986-12-03 1993-07-22
JPH03198647A (ja) * 1989-12-26 1991-08-29 Shinano Kenshi Kk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849023B2 (ja) 1993-04-27 1999-01-20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5864162A (en) * 1993-07-12 1999-01-26 Peregrine Seim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elf-aligned integrated resistor load on ultrathin silicon on sapphire
JPH0998560A (ja) * 1995-09-29 1997-04-08 Zexel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09117122A (ja) * 1995-10-16 1997-05-02 Calsonic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10191595A (ja) * 1996-12-20 1998-07-21 Calsonic Corp 車載用送風機
JP2002191156A (ja) 2000-12-19 2002-07-05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磁極位置検出装置
JP4821852B2 (ja) * 2006-06-01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洗濯機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洗濯機
TWI345363B (en) * 2007-12-18 2011-07-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Driving circuit board for motor
JP2010098887A (ja) 2008-10-17 2010-04-30 Asmo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0200418A (ja) 2009-02-23 2010-09-09 Mitsuba Corp アウタロータ型の回転電機
JP5516066B2 (ja) 2009-06-24 2014-06-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7714A (en) * 1978-08-11 1985-10-15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Low magnetic leakage flux brushless pulse controlled d-c motor
CN1034040C (zh) * 1992-07-09 1997-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US6424061B1 (en) * 1999-09-14 2002-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epping motor with magnetic sensor
CN1930761A (zh) * 2004-03-11 2007-03-14 法雷奥热系统(日本)公司 无刷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93787A1 (en) 2013-08-01
CN103227547A (zh) 2013-07-31
US9425672B2 (en) 201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7547B (zh) 马达以及无刷马达
US7548003B2 (en) External-rotor motor having a stationary bearing shaft
CN101317318B (zh)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TWI236202B (en) Rotor of motor
US8376072B2 (en) Molded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JP4073759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US10958138B2 (en) Motor
PT1560319E (pt) Motor de corrente contínua sem colector
CN109923029A (zh) 扭矩指数传感器和包括该扭矩指数传感器的转向装置
JP596812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833510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3158069A (ja) モータ
JP2018107865A (ja) 回転電機
CN106797152B (zh) 车用旋转电机
JPH1118361A (ja) コントローラ一体型電動機
CN109314411A (zh) 电动鼓风机
JP2014005832A (ja) 永久磁石付き電気機械を内蔵する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4073758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2022027542A (ja) 電気モータ用のガイドエレメント
JPS60257754A (ja) 磁石回転型電動機
CN219322222U (zh) 一种内置涡流风扇的电机
US9595854B2 (en) Electric machine, moisture guide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3814041B2 (ja) ロータ位置検出機構付き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6540328B2 (ja) 回転電機
JP3972476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8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Arsm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