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3009A -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3009A
CN103223009A CN201310169949XA CN201310169949A CN103223009A CN 103223009 A CN103223009 A CN 103223009A CN 201310169949X A CN201310169949X A CN 201310169949XA CN 201310169949 A CN201310169949 A CN 201310169949A CN 103223009 A CN103223009 A CN 103223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medicine
preparation
patchouli oil
health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99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3009B (zh
Inventor
彭成
万峰
周彦希
林大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she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ICHUAN TAIJI PHARMACEUTICAL C, CN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nshen Group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nshen Group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ns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99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3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3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内毒素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中的用途。广藿香油有抗内毒素作用,可用于治疗内毒素引起的疾病,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Description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藿香油的新用途,属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内毒素是G-菌包括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假单胞菌和许多其它菌属细胞壁外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保证了G-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其化学本质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由脂类和多糖组成。多糖又分为核心多糖和O多糖。O多糖又称为特异性多糖,是G-菌分类的重要依据。O多糖的结构是LPS中最易发生变化的部分,并可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核心多糖位于O多糖与脂类之间,可分为连接O多糖的外核部分和连接脂类的内核部分。核心多糖相对稳定,当LPS缺乏O多糖时,它也能诱导抗体产生,但对抗体影响作用较小。内核部分含庚糖和2-酮基-3-脱氧辛酸(KDO)两种特殊的糖类分子,它们在LPS结构中起连接多糖与脂类的作用。脂类主要指类脂A,位于LPS内层由2个葡萄糖胺、磷酸盐和一定量的脂肪酸组成,为LPS中最稳定的部分。目前认为在LPS结构中只有类脂A及KDO部分具有毒性,类脂A是主要的毒性组分。不同G-菌的类脂A结构基本相似,因此,凡是由G-菌引起的感染,虽菌种不一,其内毒素导致的毒性效应大致类同。
细菌受到抗生素或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攻击后出现死亡并裂解,LPS被释放出来,这是LPS产生的主要来源。此外,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或细菌营养缺乏时,细菌会自行释放LPS。LPS广泛存在于饮用水、医药制剂、食品和体液中,常在很小量,如ng或μg量即可引起机体反应。多种研究证实,LPS不仅是决定G-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还与人类其他许多疾病关系密切。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内毒素为热敏源,具有致热性,可引起发热、体温升高;可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触发凝血系统;可导致糖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可导致动物发生施瓦兹曼现象;进入动物体内可导致心、肺、肝、肾、胃肠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此外,内毒素还能抑制红细胞生成;具有致敏和抗敏作用;可致怀孕动物流产、早产或死胎;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等。众多危重疾患的死亡与严重内毒素血症密切有关,如肝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内毒素还是引起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由内毒素引起的脓毒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已成为ICU病房的第一杀手。因此对内毒素及其拮抗措施的研究,一直是临床医学关注的焦点。近20年来,尽管各国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仍没有寻找到一种高效、低毒、来源容易的抗内毒素药物供临床使用。
一开始人们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内毒素感染,但现代研究认为,抗生素非但没有抗内毒素作用,反而因杀灭大量革兰氏阴性(G-)细菌,造成菌体破裂而产生更多的内毒素,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中草药在我国具有来源广泛、价廉等优点,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验方,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果。内毒素的毒性主要不来自内毒素本身,而来自由它作用于靶系统、靶细胞所引发的机体反应及其产物。中药可影响细菌内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并从多环节、多靶位不同程度地对抗内毒素所致机体器官系统功能紊乱和损伤,而具有不同程度和特点的抗内毒素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对其临床疗效原理的阐释,而且给中药抗内毒素制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近年来,通过对中草药体内外拮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草药具有抗内毒素作用,具体如解热、抗血小板聚集、抗白细胞变化、抗血管通透性亢进等作用,因此,中药的抗内毒素作用有着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菲律宾,现广泛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巴西、巴拉圭和俄罗斯等。目前广藿香在广东的广州、肇庆、湛江以及海南、广西、四川等省(区)均有栽培,是“十大南药”之一。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是著名的成药“藿香正气水(丸)”的重要组成药物。广藿香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广藿香油),广藿香油为广藿香的叶、枝杆及根经水蒸气蒸馏所得或者经发酵处理的干叶提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主要含有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总量占40%以上),具有抗炎、抗过敏、提高免疫、抗菌、抗螺旋体、抗病毒、镇痛、抗痉挛、抗氧化和止吐等作用。对广藿香油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广藿香油对干燥棒杆菌和固着微球菌等16种皮肤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对红色癣菌等皮肤癣菌以及烟曲霉等霉菌有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对黑曲霉、黄曲霉等致病真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檀香多毛孢、番茄早疫病菌、核盘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目前,还未见使用广藿香油有效抗内毒素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内毒素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抗内毒素所致发热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抑制内毒素所致血清中IL-1β、TNF-α升高的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抑制内毒素所致下丘脑中cAMP、PEG2升高的药物。
其中,所述的广藿香油来源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提取的挥发油。
进一步地,所述的广藿香油来源于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提取的挥发油,该挥发油中含百秋李醇不得低于26.0%w/w。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内毒素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其中,所述制剂为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注射剂。
本发明研究表明,广藿香油有抗内毒素作用,可用于治疗内毒素引起的疾病,为临床用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其中,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小时(h)。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藿香油的制备
取广藿香药材(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切段或粉碎,加入10-14倍重量的饮用水,浸泡1-5小时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20小时,即得本发明藿香油,其中含百秋李醇(C15H26O)不得低于26.0%。
本发明广藿香油的制备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列举的方式,只要广藿香油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相关规定即可。
可以根据常用的化学合成手段,将广藿香油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提高广藿香油的水溶性,便于后期制剂。
实施例2 本发明食品——降体温杨梅蜜饯的制作
取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与杨梅,加适量橘皮粉、桂皮粉、砂糖、公丁香粉、甘草粉、小茴香粉、食盐及明矾,制备杨梅蜜饯。
取杨梅备妥后先放一层约20cm厚的杨梅,再放一层混合的食盐、明矾、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马上压紧。以后同样相间放杨梅和食盐明矾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混合物,经压紧腌制后即成杨梅坯。取杨梅坯需加砂糖、香料粉、橘皮粉、桂皮粉、公丁香粉、甘草粉、小茴香粉后,再经浸水、晾晒、拌料、包装,即得降体温杨梅蜜饯。
实施例3 本发明保健食品——降体温保肝茶的制作
取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加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与适量经萎凋槽萎凋、双锅杀青机杀青、揉捻机揉捻后的枸杞、佛手、大青叶鲜茶、菊花、决明子、金银花、白术、桑叶、五味子混合均匀,制备降体温保肝茶。
以下通过实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 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影响的实验研究
1材料
1.1动物
家兔,体重(2.0±0.5)kg,雄性,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许可证编号:SCXK(川)2008-11。
1.2药物
受试药:广藿香油(实施例1制备),使用时用0.5%吐温-80配成广藿香油乳。
造模药:脂多糖(LPS,from Escherichia coli055:B5),批号111M4035V,sigma公司。
西药阳性对照药:注射用赖氨匹林(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2115)。
中药阳性对照药:双黄连注射液(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110312)。
1.3试剂与仪器
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JA-2603);OMRON电子体温计(欧姆龙有限公司,MC-347);离心机(Thermo Scientific,LEGEND MICRO17R);酶标仪(Thermo Scientific,Varioskon Flash);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1-3-BS-Ⅱ);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Q5200E型);Rabbit cAMP ELISA Kit,Rabbit TNF-αELISA Kit,Rabbit IL-1βELISA Kit,Rabbit PGE2ELISA Kit,批号201210,RD。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将家兔于实验室饲养三日,使其适应环境。分别在实验前2天及实验当天晨测家兔肛温,选择3次肛温值在38.5~39.5℃之间,波动不超过0.5℃者用于实验。取实验当天晨测肛温为基础体温。根据实验当天体重及基础体温值均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广藿香油高、中、低(乳剂中广藿香油体积含量分别为2%、1%、0.5%)3个剂量组,每组6只。
2.2造模
用无热原的生理盐水将精制的LPS稀释成2μg/m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1ml/kg体重经家兔左耳的耳缘静脉注射LPS。空白对照组,按1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无热原生理盐水。
2.3给药
LPS注射0.5h后,按以下方式分别经家兔右耳的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空白对照组,0.5%的吐温-801ml/kg;模型对照组,无热原生理盐水1ml/kg;西药阳性组,注射用赖氨匹林1ml/kg;中药阳性组,双黄连注射液1ml/只;高、中、低(2%、1%、0.5%)剂量组,广藿香油乳剂1ml/kg。
2.4体温测定
分别测定造模后1、1.5、2、3、4、5和6h(相当于给药后0.5、1、1.5、2.5、3.5、4.5和5.5h)的肛温,比较不同时间点体温与基础体温之差值(ΔT/℃)。
2.5样品采集与检测
造模后3h耳缘静脉取血3ml,静置1~2h,离心(1400×G,15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IL-1β和TNF-α的含量。于末次测量体温后,立即断头处死动物,取出全脑,在冰浴下于视交叉与灰结节之间取出下丘脑,纵向切成二等份,取一份称重,放入盛有0.5ml生理盐水的匀浆器中粉碎匀浆。将悬浮液倒入10ml试管内(冰浴),用0.3ml生理盐水洗匀浆器并倒入悬浮液中,混匀静置5分钟,离心(1400×G,15min),收集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cAMP和PGE2的含量。
2.6统计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用相关性检验分析法。
3实验结果
3.1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家兔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各时间点体温升高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及给药组造模后各时间点体温均升高,但升高度数均低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的体温升高度数。西药阳性组给药后0.5h有明显的降体温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药阳性组给药后1h和2.5h无明显的降体温作用,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的降体温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广藿香油高剂量组从给药后1.5h开始有明显的降体温作用,一直持续到给药后5.5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广藿香油中剂量组给药后3.5h开始有明显的解热,一直持续到给药后5.5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61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6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上述结果可知,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西药赖氨匹林主要特点是降体温快,但持续时间短;中药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特点是间歇性降体温,且作用不稳定;与西药赖氨匹林和中药双黄连注射液比较,广藿香油主要特点是降体温作用效果稳定、持久、无反复,有量效关系,仅起效时间稍慢。
3.2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模型对照组家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西药阳性组和中药阳性组家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之比较均有明显或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广藿香油各剂量组家兔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均有降低IL-1β含量的趋势。广藿香油高、低剂量组家兔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有降低IL-1β含量的趋势;中剂量组家兔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71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7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上述结果可知,赖氨匹林和双黄连注射液可明显或显著性降低模型家兔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可见赖氨匹林和双黄连注射液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有关。广藿香油各剂量组对模型家兔血清中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高、低剂量组对模型家兔血清中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均有降低的趋势;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模型家兔血清中TNF-α的含量,可见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中TNF-α的产生有关。
3.3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下丘脑中cAMP和PEG2含量的影响
模型对照组家兔下丘脑中cAMP和PEG2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西药阳性组和中药阳性组家兔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之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西药阳性组和中药阳性组家兔下丘脑中PEG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广藿香油各剂量组家兔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广藿香油各剂量组家兔PEG2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但均有降低PEG2的趋势。结果详见表3。
表3广藿香油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下丘脑中cAMP和PEG2含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73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74
Figure BDA00003169207200081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上述结果可知,赖氨匹林和双黄连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模型家兔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对PEG2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可见赖氨匹林和双黄连注射液的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有关;广藿香油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家兔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对PEG2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可见广藿香油对内毒性致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有关。
由此可见,广藿香油对内毒性致发热家兔有降体温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下丘脑中cAMP和血清中TNF-α的产生有关。
综上所述,广藿香油有抗内毒素作用,可用于治疗内毒素引起的疾病,为临床用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Claims (9)

1.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内毒素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抗内毒素所致发热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抑制内毒素所致血清中IL-1β、TNF-α升高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是抑制内毒素所致下丘脑中cAMP、PEG2升高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藿香油来源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提取的挥发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藿香油来源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提取的挥发油,该挥发油中含百秋李醇不得低于26.0%w/w。
7.一种抗内毒素的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广藿香油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类衍生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抗内毒素药物、保健食品或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抗内毒素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注射剂。
CN201310169949.XA 2013-05-10 2013-05-10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Active CN103223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9949.XA CN103223009B (zh) 2013-05-10 2013-05-10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9949.XA CN103223009B (zh) 2013-05-10 2013-05-10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3009A true CN103223009A (zh) 2013-07-31
CN103223009B CN103223009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83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9949.XA Active CN103223009B (zh) 2013-05-10 2013-05-10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30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8141A (zh) * 2014-09-19 2014-12-17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的抗前列腺癌新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8659A (zh) * 2009-12-28 2011-05-18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58660A (zh) * 2009-12-28 2011-05-18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743432A (zh) * 2012-07-05 2012-10-24 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阴道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8659A (zh) * 2009-12-28 2011-05-18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58660A (zh) * 2009-12-28 2011-05-18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743432A (zh) * 2012-07-05 2012-10-24 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阴道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守忠等: "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
兰新财等: "91味中药及复方体外抗内毒素实验研究", 《中兽医医药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8141A (zh) * 2014-09-19 2014-12-17 成都中医药大学 藿香油的抗前列腺癌新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3009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9099A (zh) 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物在防治高原病中的应用
CN1028953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568B (zh) 一种治疗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559B (zh) 一种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956738A (zh) 一种黄精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926861A (zh) 用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药兽用药的制备方法
CN101849987A (zh) 当归黄芪合剂醇提物与水提物制备及干预肺纤维化的应用
CN103223009B (zh) 广藿香油的新用途
CN10416205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021A (zh) 治疗表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9143A (zh) 一种治疗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3655544A (zh) 棕矢车菊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慢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5031329A (zh)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7401A (zh) 一种用于儿童抗病毒、清热消炎的双黄连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824A (zh) 一种治疗肝损伤的蒙药
CN109432287A (zh)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220B (zh) 青蒿雷公藤药对组合药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536667A (zh) 止痢中药组合物
CN103816255B (zh) 一种抗菌、消炎、止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98655A (zh)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蓝金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9914A (zh) 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
CN102961426B (zh) 一种千喜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0359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壮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5862B (zh) 一种含牛膝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CN105726929A (zh) 一种清热解毒可溶性粉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Tianfu Avenue high-tech incubator Park building B, floor 3,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hai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CM Univ.

Address before: 610041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Tianfu Avenue high-tech incubator Park building B, floor 3,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shen Group Co., Ltd.,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TCM Univ.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No.101, floor 1, building 2, no.1168, Shuxin Avenue, hi tech Zone (West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SICHUAN TAIJI PHARMACEUTICAL C, C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she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Tianfu Avenue high-tech incubator Park building B, floor 3,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SICHUAN TAIJI PHARMACEUTICAL C, C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Taihe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