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9783B -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9783B
CN103209783B CN201180041952.2A CN201180041952A CN103209783B CN 103209783 B CN103209783 B CN 103209783B CN 201180041952 A CN201180041952 A CN 201180041952A CN 103209783 B CN103209783 B CN 103209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steel
ladle
casting
amount
dust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1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9783A (zh
Inventor
安宰焕
金景秀
文洪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Steel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Stee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Steel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Steel Co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1/00642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30151A2/ko
Publication of CN10320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9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9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00Treatment of fused masses in the ladle or the supply runners before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 B22D11/181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responsive to molten metal level or slag lev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1/00Refining of pig-iron; Cast iron
    • C21C1/04Removing impurities other than carbon, phosphorus or sulf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提供分别指定第1盛钢桶结束后的铸造量Q和第2盛钢桶开始时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的步骤;利用所述残余钢液量Qrm和设定的1次比例系数或2次比例系数,从第1盛钢桶的结束起分别计算污染浓度达到设定的第1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lug和设定的第2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eak的步骤;所述获得的铸造量Q,Qplug,Qpeak及残余钢液量Qrm分别代入设定的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关于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步骤;以及相互比较由所述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的污染度,两者中决定较小的值作为关于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步骤。

Description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掉换盛钢桶时预测浇铸分配器内钢液污染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连续铸造器是在钢制炉生产移送到盛钢桶(Ladle)的钢液收容在浇铸分配器(Tundish)后,提供给连续铸造器的铸模生产特定大小铸片的设备。
连续铸造器包含储藏钢液的盛钢桶、浇铸分配器、首次冷却从所述浇铸分配器流出的钢液形成特定形状连铸铸片的连铸用铸模、以及连接于所述铸模使在铸模形成的连铸铸片移动的多数压带轮。
即,在所述盛钢桶和浇铸分配器流出的钢液在铸模形成具有特定宽度和厚度以及形状的连铸铸片并通过压带轮移送,通过压带轮移送的连铸铸片由切断机切断且制造成具有特定形状的板钢坯(Slab)、大钢坯(Bloom)或小钢坯(Billet)等的铸片。
所述盛钢桶由复数个盛钢桶组成,第1盛钢桶的钢液向浇铸分配器全部提供后接着由第2盛钢桶向浇铸分配器再提供钢液。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根据作业变数预测分析在第1盛钢桶的铸造末期和第2盛钢桶的铸造初期产生的污染度和其范围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要达成的技术课题并不受限于如上所述的技术课题,对没有提过的其它技术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可由本发明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明确理解。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课题,本发明的钢液污染度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包含:分别指定第1盛钢桶结束后的铸造量Q和第2盛钢桶开始时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的第1步骤;利用所述Qrm和设定的1次比例系数或2次比例系数,从第1盛钢桶结束起分别计算污染浓度达到设定的第1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lug和设定的第2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eak的第2步骤;在所述第1步骤和第2步骤获得的值分别代入设定的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关于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第3步骤;以及相互比较由所述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的污染度,两者中决定较小的值作为关于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第4步骤。
所述第2步骤中,其特征是第1基准值是0.01,第2基准值是污染浓度最大时候的值,所述Qplug是Qrm和第1比例系数g相乘而求得,所述Qpeak是Qrm和第2比例系数h相乘而求得,所述第1比例系数g决定在0到0.3之间,所述第2比例系数h决定在0.1到0.4之间。
另一特征是分别合算适用所述1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4步骤的污染度和适用所述2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4步骤的污染度求得综合钢液污染度,还包含所述第4步骤中决定的污染度和“0”相互比较,两者中选择较大的值决定作为最终污染度的步骤。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根据作业变数预测分析在第1盛钢桶的铸造末期和第2盛钢桶的铸造初期产生的污染度可以推定最能表示铸片不良率的钢液污染源的产生时机,并集中管理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污染源,具有可将铸片的品质不良最小化或消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连续铸造器的侧面图。
图2是以钢液M的流动为中心说明图1连续铸造器的概念图。
图3是从上面看图2的浇铸分配器的斜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浇铸分配器内钢液污染的预测过程流程图。
图5是第1盛钢桶的末期铸造状况图。
图6是第2盛钢桶的初期铸造状况图。
图7及图8分别是掉换盛钢桶时表示钢液污染度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对同一的构成因素尽可能以同一的符号来表示。另外,对本发明的要旨会产生不必要混淆的公知功能及构成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连续铸造器的侧面图。
参考本图,连续铸造器可以包含浇铸分配器20,铸模30,2次冷却台60及65,压带轮70以及切断机90。
浇铸分配器20(Tundish)是从盛钢桶10(Ladle)接收熔融金属向铸模30(Mold)提供熔融金属的容器。盛钢桶10具备一对第1盛钢桶11和第2盛钢桶12,交替接收钢液轮流提供给浇铸分配器20。在浇铸分配器20完成向铸模30流入的熔融金属的供给速度调节、向各铸模30的熔融金属分配、熔融金属的储藏、以及熔渣和非金属介在物的分离等。
铸模30通常是水冷式铜材,使收容的钢液1次冷却。铸模30是结构上相对的一双面以开口的形态形成收容钢液的中空部。制造板钢坯时,铸模30包含一双长墙和连接长墙的一双短墙。在此,短墙具有比长墙小的面积。铸模30的墙,主要是短墙旋转使短墙相互远离或靠近,并具有一定水准的推拔(Taper)。这种推拔是在铸模30内补偿钢液M凝固引起的收缩而设定。钢液M凝固的程度是根据钢种的含碳量、粉末的种类(强冷型V缓冷型)、铸造速度等而不同。
铸模30维持从铸模30中拉出的连铸铸片的形状,并为了防止尚未凝固的熔融金属流出具有形成强凝固壳81(Solidifying shell,参考图2)的作用。水冷结构有利用铜管的方式、在铜块钻水冷槽的方式、组装具有水冷槽的铜管的方式等。
为了防止钢液附着在铸模的墙面,铸模30由振动器振动(oscillation,往复运动)。振动时为了减小铸模30和连铸铸片的摩擦且防止燃烧利用润滑剂。润滑剂有喷漆的油菜油和在铸模30内熔融金属表面添加的粉末(Powder)。粉末添加在铸模30内的熔融金属后变成熔渣,不仅执行铸模30和连铸铸片的润滑功能,还执行防止铸模30内熔融金属的氧化、氮化,并吸收在熔融金属表面浮上的非金属介在物的功能。在铸模30为了投入粉末设置粉末供应器(50)。粉末供应器50的排出粉末的部分指向铸模30的入口。
在2次冷却台60及65将1次冷却的钢液再加冷却。1次冷却的钢液由支持轮60不致使变形,由喷射水的喷水器手段65直接冷却。连铸铸片的凝固大部分由所述2次冷却完成。
为了不滑的拔出连铸铸片,拔出装置采用使用多组压带轮70的多重驱动方式等。压带轮70以铸造方向拔出钢液的凝固前端部,因此通过铸模30的钢液可以向铸造方向连续地移动。
切断机90的形成使得以一定的大小切断连续生产的连铸铸片。切断机90可以采用气焊焊炬或油压剪断机等。
图2是以钢液M的流动为中心说明图1连续铸造器的概念图。
如图2所示,钢液M收容在盛钢桶10的状态下向浇铸分配器20流动。为了此种流动,在盛钢桶10设置向浇铸分配器伸长的护罩喷嘴15(Shround nozzle)。护罩喷嘴15伸长沉入浇铸分配器20的钢液内以便防止钢液M露出在空气氧化、氮化。若护罩喷嘴15的破损等钢液M露出在空气的情况称为开放铸造(Open casting).
浇铸分配器20内的钢液M由向铸模30内伸长的浸入式注嘴25(Submerged Entry Nozzle)向铸模30内流动。浸入式注嘴25配置在铸模30的中间,并使从浸入式注嘴25的吐口吐出的钢液M流动成对称。通过浸入式注嘴25的钢液M吐出的开始、吐出速度、及中断是由对应浸入式注嘴25设置在浇铸分配器20的堵塞器21(stopper)来决定。具体地说,使堵塞器21开关浸入式注嘴25的入口,随着与浸入式注嘴25相同的路线可以垂直移动。通过浸入式注嘴25对钢液M流动的控制,可以利用与堵塞器方式不同的滑门(Slide gate)方式。滑门是板材在浇铸分配器20内以水平方向滑动便控制通过浸入式注嘴25吐出的钢液M流量。
铸模30内的钢液M从组成铸模30的墙面相接部位开始凝固。这是由于水冷处理的铸模30钢液M的周边部位比中心部位容易失去热量的原因。由于周边部位先凝固的方式,沿着铸造方向连铸铸片80的后面部分形成未凝固钢液82被由钢液M凝固的凝固壳81围绕的形态。
由于压带轮70(图1)拉引完全凝固的连铸铸片80的前端部83,未凝固的钢液82就和凝固壳81一起向铸造方向移动。未凝固的钢液82在移动过程中由喷射冷却水的喷水器手段65冷却。这使未凝固的钢液82在连铸铸片80占有的厚度逐渐变小。连铸铸片80达到一地点85时,连铸铸片80的整个厚度由凝固壳81填满。完成凝固的连铸铸片80在切断地点91以一定大小切断分成如板钢坯等的铸片P。
图3是从上面看图2的浇铸分配器的斜视图。
如图3所示,为了收容从盛钢桶10流出的钢液M,浇铸分配器20具有上部开口的本体22。本体22可以包含配置在外侧的铁皮和配置在所述铁皮内侧的耐火层。
本体22的形态可列举如条形等的多种形态,但在本实施例例示‘T’字形的本体22。
在本体22的一部分形成钢包23。钢包23是通过盛钢桶10的护罩喷嘴15落下流动钢液M的部分。钢包23可以连通比自己具有更宽面积的出钢部24。
出钢部24是将钢包23收容的钢液M向铸模30导引的部分。出钢部24可以开口复数个出钢口24a。各出钢口24a连接浸入式注嘴25,此浸入式注嘴25导引浇铸分配器20的钢液M向铸模30流动。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浇铸分配器内钢液污染的预测过程流程图,结合附图说明污染预测过程。
首先,掉换盛钢桶10时,在第1盛钢桶11的铸造末期和第2盛钢桶12的铸造初期钢液被污染很多。
如图5所示,在第1盛钢桶11的铸造末期,盛钢桶的熔渣通过浇铸分配器20向铸模供给,在盛钢桶的末期增加铸片的品质不良率。
而且,如图6所示,在第2盛钢桶12的铸造初期,第2盛钢桶12的填充剂混入钢液,或是浇铸分配器20的钢液高度暂时低于护罩喷嘴15而在浇铸分配器20发生钢液裸露使钢液再氧化或发生浇铸分配器20的熔渣向铸模混入的状况。由于如此的问题增加铸片的不良率。
因此,掉换盛钢桶时,需要污染范围的定量评价和钢液污染度的预测。
如此的钢液污染度以水模(water model)实验的结果,获得如图7所示的结果。即,可以看出钢液污染度具有在第1盛钢桶11的铸造末期或第2盛钢桶12的铸造初期随着时间经过(铸造量)以直线增加达到最大污染度后以指数型减小的趋势。即,掉换盛钢桶时污染源的浓度从铸造量是Qplug开始到Qpeak为止线性增加至“1”,然后指数性减小接近“0”。如此图7是在浇铸分配器20通过浸入式注嘴25向铸模30注入的铸模流入口,在各种条件下测试钢液污染度后以线性装置的。
接着,分别说明求得在如图5的状况下产生的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和在如图6的状况下产生的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钢液污染度的程序。
首先,观看求得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的程序。如图4所示,在污染预测系统(未图示)的作业变数,第1盛钢桶11结束以后通过浇铸分配器20向铸模流出的钢液量,即铸造量Q,和第2盛钢桶12开始时如图6所示留在浇铸分配器20的残余钢液量Qrm分别由使用者设定(S11)。所述残余钢液量Qrm可从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20和钢液的总重量减去浇铸分配器20的固有重量而求得。所述污染预测系统虽然没有图示,可由包含输入各种变数和参数的输入手段、根据储存在内存的演算法和各种变数及参数计算污染度的控制部、以及计算的污染度由控制部以文字或图形显示的显示部的电脑构成。
接着,污染预测系统利用后盛钢桶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和设定的1次比例系数,根据下列关系式1分别计算第1盛钢桶11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设定的第1基准值时的铸造量Qplug和达到设定的第2基准值时的铸造量Qpeak(S12,S13)。
关系式1
Qplug=g×Qrm
Qpeak=h×Qrm
在此,Qrm是后盛钢桶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ton),Qplug是第1盛钢桶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0.01时的铸造量(ton),Qpeak是污染源浓度为“1”时的铸造量,g是第1比例系数,h是第2比例系数。
例如,在图7最小污染度是“0”,最大污染度是“1”。第1盛钢桶11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0.01时的铸造量定义为Qplug。Qplug是指从盛钢桶流入的盛钢桶熔渣在浇铸分配器20内经过最短路径向铸模注入所需的铸造量,与流入时机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成比例关系。第1比例系数g表示在浇铸分配器20内钢液流动具有多少塞流(plug flow)特性的尺度,根据浇铸分配器20的形象,即塞流的特性可以具有0至0.2之间的值。
而且,Qpeak定义成污染源浓度为“1”时的铸造量。Qpeak值是根据浇铸分配器20内流动特性来决定的值,与流入时机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成比例关系,第2比例系数h可以具有0.1至0.3之间的值。
如此分别计算Qplug和Qpeak后,以计算的Qplug,Qpeak和设定值为基础分别计算根据直线函数的污染度C和根据指数函数的污染度C’。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如下列的关系式2及3(S14)。
关系式2
C = ( Q - Q plug ) ( Q peak - Q plug )
在此,Q是第1盛钢桶结束以后的铸造量(ton),Qrm是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ton),Qplug是第1盛钢桶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0.01时的铸造量(ton),Qpeak是污染源浓度为“1”时的铸造量。
关系式3
C , = exp ( - f · ( Q Q rm - Q peak ) )
在此,f是第3比例系数。
如图7所示,基于盛钢桶熔渣的污染源浓度从铸造量是Qplug开始到Qpeak为止线性增加至“1”,以后指数性减小接近“0”。在此,指数性减小的程度是在盛钢桶熔渣向浇铸分配器20流入时的Qrm和以后铸造的铸造量比Q/Qrm成比例,第3比例系数f可取3至8之间的值。
如此根据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的各污染度相互比较,两者中较小的值首次决定为根据特定铸造量的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S15)。在此,两者中选择较小值的理由是在图8的图形中以直线函数的形态①表示Qplug和Qpeak之间的污染度,因为此时直线函数①的值小于指数函数②的值。另外,在Qpeak以上的区间污染度以指数函数③的形态来表示,因为此时指数函数③的值比直线函数④的值小。
接着,在上述决定的污染度和“0”相互比较,两者中较大的值最终决定为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S16,S17)。在此,污染度和“0”比较选择较大值的理由是因为污染度不能取负值(-)。
另一方面,观看求得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钢液污染度的过程。在污染预测系统(未图示)第1盛钢桶11结束以后通过浇铸分配器20向铸模流出的钢液量,即铸造量Q,和第2盛钢桶12开始时如图6所示留在浇铸分配器20的残余钢液量Qrm分别由使用者设定(S11)。
接着,污染预测系统利用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和设定的2次比例系数(g,h),根据上述关系式1分别计算第1盛钢桶11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设定的第1基准值时的铸造量Qplug和达到设定的第2基准值时的铸造量Qpeak(S12,S18)。所述2次比例系数与上述的1次比例系数是相同的参数,只是其值可能不相等。
例如,在图7最小污染度是“0”,最大污染度是“1”。第1盛钢桶11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0.01时的铸造量定义为Qplug,Qplug可由上述关系式1来计算(Qplug=g x Qrm)。Qplug是指从盛钢桶流入的盛钢桶熔渣在浇铸分配器20内经过最短路径向铸模注入所需的铸造量,与流入时机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成比例关系。第1比例系数g表示在浇铸分配器20内钢液流动具有多少塞流(plug flow)特性的尺度,根据浇铸分配器20的形象,即塞流的特性可以具有0.1至0.3之间的值。
而且,Qpeak定义成污染源浓度为“1”时的铸造量,Qpeak可由上述关系式1来计算(Qpeak=h x Qrm)。Qpeak值是根据浇铸分配器20内流动特性来决定的值,与流入时机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成比例关系,第2比例系数h可以具有0.2至0.4之间的值。
如此分别计算Qplug和Qpeak后,以计算的Qplug,Qpeak和设定值为基础分别计算根据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污染度(S19)。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如上述的关系式2及3。
如图7所示,由盛钢桶的填充剂、浇铸分配器的熔渣及钢液再氧化的污染源浓度从铸造量是Qplug开始到Qpeak为止线性增加至“1”,以后指数性减小接近“0”。在此,指数性减小的程度是在盛钢桶熔渣流入时的Qrm和以后铸造的铸造量比Q/Qrm成比例,第3比例系数f可取3至8之间的值。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在第2盛钢桶12开工之前是最小量,在第2盛钢桶12开工后一直上升到正常钢液量为止。第3比例系数f在第2盛钢桶12开工之前浇铸分配器的钢液量越小在范围(3~8)内变大,在第2盛钢桶12开工后直到正常钢液量为止从第2盛钢桶12向浇铸分配器30供给的每分钢液量越大则在范围内变大。
如此根据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的各污染度相互比较,两者中较小的值首次决定为根据特定铸造量的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钢液污染度(S20)。
接着,在所述决定的污染度和“0”相互比较,两者中较大的值最终决定为第2盛钢桶12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S21,S22)。
如上所述,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和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钢液污染度是只在第1比例系数g、第2比例系数h及第3比例系数f的值不同,利用相同的关系式和程序来计算。
如此求得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钢液污染度C1和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钢液污染度C2的过程以整体表示时如下列关系式4及5。即,求钢液污染度C1,C2的方法是如关系式4及5,比较已定的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选择较小的值后,选择的值和“0”相互比较选择更大的值决定为根据特定铸造量Q的污染度。
关系式4
C 1 = Max ( 0 , Min ( ( Q - Qplug ) / ( Qpeak - Qplug ) , exp ( - f · ( Q Q rm - Q peak ) ) ) )
关系式5
C 2 = Max ( 0 , Min ( ( Q - Qplug ) / ( Qpeak - Qplug ) , exp ( - f · ( Q Q rm - Q peak ) ) ) )
接着,污染预测系统将适用1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污染度C1和适用2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污染度C2分别合算如下列关系式6可以算出综合钢液污染度Tc(S23)。
关系式6
Tc=A×C1+(1-A)×C2
在此,C1是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污染度,C2是第2盛钢桶12开始时的污染度,A是权重值。
所述权重值A可取0.2至0.4之间的值,因为第1盛钢桶11结束时的污染源的影响在30%之内,后盛钢桶开始时的污染源的影响在70%之内,所以权重值A为0.3左右较好。
如此通过污染度预测过程,根据作业变数Q,Qrm和浇铸分配器20的形状最能表示铸片不良率的钢液污染源,可以推定其产生时机,借此调节切断连铸铸片的位置,可使铸片的品质不良最小化,集中管理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污染源,可将铸片的品质不良最小化或可消除铸片的品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本发明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范围内可以实施所述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其它形态的实施例。在此虽然本发明的基板技术范围表示在权利要求书上,但应该理解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相异点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包含:
分别指定第1盛钢桶结束后的铸造量Q和第2盛钢桶开始时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的第1步骤;
利用所述残余钢液量Qrm和设定的1次比例系数或2次比例系数,从第1盛钢桶的结束起分别计算污染浓度达到设定的第1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lug和设定的第2基准值时候的铸造量Qpeak的第2步骤;
所述获得的铸造量Q,Qplug,Qpeak及残余钢液量Qrm分别代入设定的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关于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第3步骤;以及
相互比较由所述直线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得的污染度,两者中决定较小的值作为关于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的第4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2步骤中第1基准值是0.01,第2基准值是污染浓度最大时候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Qplug是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和第1比例系数g相乘而求得,所述Qpeak是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Qrm和第2比例系数h相乘而求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1比例系数g决定在0到0.3之间,所述第2比例系数h决定在0.1到0.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1比例系数g,在所述1次比例系数0至0.2之间决定,在所述2次比例系数0.1至0.3之间决定,
所述第2比例系数h,在所述1次比例系数0.1至0.3之间决定,在所述2次比例系数0.2至0.4之间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3步骤中,对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C根据下述关系式1的直线函数计算,对特定铸造量的污染度C’根据下述关系式2的指数函数计算:
关系式1
C = ( Q - Q plug Q peak - Q plug )
关系式2
C , = exp ( - f · ( Q Q rm - Q peak ) )
在此,Q是第1盛钢桶结束以后的铸造量(ton),Qrm是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浇铸分配器的残余钢液量(ton),Qplug是第1盛钢桶结束起污染浓度达到0.01时的铸造量(ton),Qpeak是污染源浓度为1时的铸造量(ton),f是第3比例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3比例系数f在3至8之间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分别合算适用所述1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4步骤的污染度和适用所述2次比例系数求得的第4步骤的污染度而计算综合钢液污染度T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综合钢液污染度Tc根据下述关系式3计算:
关系式3
Tc=A×C1+(1-A)×C2
在此,C1是适用第1盛钢桶结束时的1次比例系数求得的污染度,C2是适用第2盛钢桶开始时的2次比例系数求得的污染度,A是权重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权重值A是0.25至0.35之间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其特征是还包含所述第4步骤中决定的污染度和“0”相互比较,两者中选择较大的值决定作为最终污染度的步骤。
CN201180041952.2A 2010-08-30 2011-08-30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Active CN103209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84133 2010-08-30
KR10-2010-0084133 2010-08-30
KR10-2011-0086293 2011-08-29
KR1020110086293A KR101299094B1 (ko) 2010-08-30 2011-08-29 래들 교환시 용강 오염범위 예측 방법
PCT/KR2011/006422 WO2012030151A2 (ko) 2010-08-30 2011-08-30 래들 교환시 용강 오염범위 예측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9783A CN103209783A (zh) 2013-07-17
CN103209783B true CN103209783B (zh) 2015-01-21

Family

ID=4612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1952.2A Active CN103209783B (zh) 2010-08-30 2011-08-30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60248B2 (zh)
JP (1) JP5567214B2 (zh)
KR (1) KR101299094B1 (zh)
CN (1) CN103209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9094B1 (ko) * 2010-08-30 2013-08-2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래들 교환시 용강 오염범위 예측 방법
KR101485913B1 (ko) * 2013-12-23 2015-01-26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이강종의 연속주조 방법
DE102016206483A1 (de) * 2016-04-18 2017-10-19 Convotherm Elektro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Feststellen einer Reinigungsnotwendigkeit und Qualitätsmanagement-Überwachungssystem eines gewerblichen Gargeräts, und gewerbliches Gargerät
CN106041011A (zh) * 2016-08-12 2016-10-26 湖南千盟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中包余钢模型的实现方法
CN108372279B (zh) * 2018-04-13 2020-01-07 东北大学 一种连铸浇注过程中间包浇余量的测量方法
CN108515156B (zh) * 2018-04-13 2020-01-07 东北大学 一种连铸浇注过程大包浇余量的测量方法
CN110008561B (zh) * 2019-03-28 2023-02-28 东北大学 一种钢液中颗粒移动的预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811A (zh) * 1986-02-22 1987-09-02 山西太原钢铁公司 熔渣检测装置
CN1152267A (zh) * 1995-03-29 1997-06-18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连铸板坯的质量预测和质量控制
CN1202207A (zh) * 1995-09-27 1998-12-16 Wci钢铁公司 熔渣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857830A (zh) * 2006-05-30 2006-11-08 浙江大学 连铸钢包浇钢末期再次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90A (en) * 1871-01-17 Improvement in producing refined cast-iron, steel, and malleable iron
FR1473044A (fr) * 1965-12-14 1967-03-17 Siderurgie Fse Inst Rech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obtention d'un débit de métal liquide constant
US3537505A (en) * 1965-12-30 1970-11-03 Concast Ag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inuous casting
AT297073B (de) * 1969-04-15 1972-03-10 Voest Ag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Dicke der Schlackenschicht auf metallischen Bädern, insbesondere auf durch Vakuumbehandlung zu entgasenden Schmelzen
JPS596385B2 (ja) * 1978-05-17 1984-02-10 矢作製鉄株式会社 鋳鉄溶湯の黒鉛球状化度の迅速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AT364754B (de) * 1980-01-25 1981-11-10 Voest Alpine Ag Verfahren zum verhindern des eindringens von schlacke in eine stranggiesskokille beim stranggiessen sowie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600047A (en) * 1984-03-29 1986-07-15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molten metal level in continuous thin slab casting
EP0641863B1 (en) * 1988-12-20 2001-05-3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H682376A5 (de) * 1990-02-28 1993-09-15 Stopinc Ag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Angiessen vo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US5203909A (en) * 1991-10-15 1993-04-20 Ltv Steel Compan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ag free casting
JPH067904A (ja) * 1992-06-26 1994-01-18 Nippon Steel Corp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における介在物除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124717A (ja) * 1993-11-05 1995-05-16 Nippon Steel Corp 鍋交換部位鋳片の清浄な高清浄鋼の鋳造方法
US5633462A (en) * 1994-07-19 1997-05-27 Apa Syste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flow of liquid metal in and from a teeming vessel
DE19508476A1 (de) * 1995-03-09 1996-09-12 Siemens Ag Leitsystem für eine Anlage der Grundstoff- oder der 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o. ä.
JPH08267219A (ja) * 1995-03-30 1996-10-15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金属容器からのスラグ流出量の検知および制御方法
JPH08290259A (ja) * 1995-04-18 1996-11-0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取鍋スラグ検知・取鍋詰め砂除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197086B1 (en) * 1997-11-13 2001-03-06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slag carryover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JP2000317592A (ja) * 1999-05-07 2000-11-21 Nippon Steel Corp 鍋交換部における清浄度の高い連鋳鋳片製造方法
US6808550B2 (en) * 2002-02-15 2004-10-26 Nucor Corporation Model-base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ladle refinement of steel
AT413084B (de) * 2003-12-02 2005-11-15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Sequenzgiess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gossenen metallstranges hoher reinheit
DE102004002783A1 (de) * 2004-01-20 2005-08-04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estimmen der Lage der Sumpfspitze im Gießstrang beim Stranggießen von flüssigen Metallen, insbesondere von flüssigen Stahlwerkstoffen
WO2005073412A1 (en) * 2004-01-30 2005-08-11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ty. Limited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KR100709000B1 (ko) * 2005-10-04 2007-04-1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스테인레스강 주편 품질 온라인 예측 시스템 및 이를이용한 예지방법
US20110174457A1 (en) * 2010-01-18 2011-07-21 Evraz Inc. Na Canada Process for optimizing steel fabrication
KR101299094B1 (ko) * 2010-08-30 2013-08-2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래들 교환시 용강 오염범위 예측 방법
CN103506592B (zh) * 2012-06-29 2015-08-2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浇钢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456453B1 (ko) * 2012-07-24 2014-10-3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주편 품질 예측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381868B2 (ja) * 2013-01-25 2018-08-2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チタンまたはチタン合金からなる鋳塊の連続鋳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811A (zh) * 1986-02-22 1987-09-02 山西太原钢铁公司 熔渣检测装置
CN1152267A (zh) * 1995-03-29 1997-06-18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连铸板坯的质量预测和质量控制
CN1202207A (zh) * 1995-09-27 1998-12-16 Wci钢铁公司 熔渣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857830A (zh) * 2006-05-30 2006-11-08 浙江大学 连铸钢包浇钢末期再次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99094B1 (ko) 2013-08-27
US9460248B2 (en) 2016-10-04
US20130197885A1 (en) 2013-08-01
KR20120021236A (ko) 2012-03-08
CN103209783A (zh) 2013-07-17
JP5567214B2 (ja) 2014-08-06
JP2013536087A (ja)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9783B (zh) 掉换盛钢桶时钢液污染范围的预测方法
KR101246207B1 (ko) 연주공정에서 응고쉘의 핀홀 결함 예측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109450B1 (ko) 침지 노즐 막힘 정도 추정 방법 및 침지 노즐 교환 시기 추정 방법
KR101400042B1 (ko) 고품질 주편 제조방법
CN105665662B (zh) 基于esp线的药芯焊丝用钢制造方法
KR20200075576A (ko) 연속 주조기, 용강 유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용강 유동 제어 방법
KR101159598B1 (ko) 몰드 파우더 점도 추정 방법
KR101368351B1 (ko) 연속주조 시 응고쉘 두께 예측 방법
KR101277627B1 (ko) 연주공정에서 응고쉘의 브레이크아웃 예측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344897B1 (ko) 연속주조시 판재의 품질 예측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30099293A (ko) 용강의 탄소증가량 예측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277636B1 (ko) 연주공정에서 슬라브의 크랙 발생 예측방법
KR101505406B1 (ko) 주편 품질 예측 방법
KR101246193B1 (ko) 이강종 연속주조시 강종 예측방법
JP2009248089A (ja) 溝付浸漬ノズルを用いた極低炭素鋼又は低炭素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KR101400041B1 (ko) 용강의 탄소증가량 예측장치 및 그 방법
RU2286863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вторич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сляба в машине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литья заготовок при стационарных и переходных режимах разливки
KR101400040B1 (ko) 턴디쉬의 용강온도 유지방법
Akhtar Analysis of the nail board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liquid slag depth in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JP5020687B2 (ja) 中心偏析の少ないスラブ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JP2008290136A (ja) 低炭素高硫黄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KR101443588B1 (ko) 슬라브의 핀홀 결함 예측방법
KR101443584B1 (ko) 극저탄소강의 슬라브 스카핑 방법
KR101377484B1 (ko) 용강의 탄소픽업량 예측방법
KR101466197B1 (ko) 극저탄소강 슬라브의 표면 품질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