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617A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8617A
CN103208617A CN2013100920714A CN201310092071A CN103208617A CN 103208617 A CN103208617 A CN 103208617A CN 2013100920714 A CN2013100920714 A CN 2013100920714A CN 201310092071 A CN201310092071 A CN 201310092071A CN 103208617 A CN103208617 A CN 103208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ing pellet
anode material
solid
electrolyte layer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20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8617B (zh
Inventor
钟开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920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8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8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8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包括固态电解质层和合金颗粒,所述合金颗粒分散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所述合金颗粒的粒径为5nm-300n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固态电解质层保护粒径为5nm-300nm的合金颗粒,防止合金颗粒因为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而且还能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进而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固态电解质还起到传输锂离子的作用,并能隔绝合金颗粒和电解液的反应,避免电解液的消耗,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主流的阳极材料为商业化的石墨,其已接近石墨的理论容量(372mAh/g),因此,仅仅依靠改进石墨阳极材料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的空间已经很小。
硅由于能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Li3.5Si,因此能够提供高达3500mAh/g的容量,大约为石墨容量的十倍,因此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然而,合金化反应中,伴随着300%的体积变化,电接触变差和循环衰减剧烈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推广(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umes 163, 9 November 2006, Pages 1003-1039)。
人们对合金阳极材料的上述缺点已经做出大量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通过减小硅的颗粒尺寸,减少其绝对体积的变化,能够防止粉体的脱落;再如,将纳米硅颗粒分散在导电网络中,能够保持硅颗粒的电接触。
如美国3M公司的美国专利US 7,871,727 B2通过将无定形的硅分散到Al-Fe等金属合金中制得Si-Al-Fe合金产品,其首次效率可达85%,与传统石墨的首次效率相差无几。
尽管硅合金的循环问题已经得到了不少改进,然而其核心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根据我们的计算,合金处锂材料的容量和体积的变化成线性关系,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人们更关心体积能量密度,考虑到材料的压实及脱嵌锂电压,在合金类材料中,Sn,Al和Si相对于石墨有体积能量密度的优势。虽然已有不少专利申请中的阳极材料用到了以上三种物质(尤其是Si和Sn),但是为了缓解整个阳极片的体积变化,很多专利申请均着重在控制这些物质的含量上。客观的说,对这些物质含量的控制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整个阳极片的体积变化,但是从它们的局部微观曲线可以看出,颗粒的膨胀仍然较大,这就导致阳极片表面的SEI膜(固体电解质膜)在来回充放电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导致电解液的大量消耗,最终导致电池跳水现象的发生。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包含合金阳极材料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既能解决合金阳极材料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问题,又能较大程度上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并能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包含合金阳极材料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既能解决合金阳极材料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问题,又能较大程度上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并能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包括固态电解质层和合金颗粒,所述合金颗粒分散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所述合金颗粒的粒径为5nm-300nm。若合金颗粒的粒径小于5nm,由于颗粒太小,制备起来比较困难;而若合金颗粒的粒径大于300nm,则由于颗粒太大,会导致材料的体积膨胀太大,颗粒容易粉碎,粉碎后产生的新鲜表面容易发生副反应,形成SEI膜,导致电解液的分解。优选为5nm-100nm。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固态电解质层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电包覆层。导电包覆层可以保护分散有合金颗粒的固态电解质层不受破坏,同时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和电化学活性,增加材料的反应活性。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合金颗粒以网状或纳米点状的形式分布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其中,网状分布时(网状分布是指合金颗粒在固态电解质层内分散均匀,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呈线性分布),一方面有利于电子电导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网状分布的合金颗粒有一个尺度是在纳米级别,因此有利于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而纳米点状分布(点状分布是指合金颗粒在固态电解质层内均匀不连续分散)的合金颗粒则能有效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因此,优选为网状分布。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合金颗粒通过导电子材料连接成网状分布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从而保证好的电子电导,所述导电子材料为导电碳(SP)、碳纳米管(CNT)、气相成长碳纤维(VGCF)和沥青系碳纤维(PCF)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所述导电子材料的质量与所述导电子材料和所述合金颗粒的质量总和的比值为0.1%-10%。若导电材料太少,起不到良好的导电效果,而若导电材料太多,不仅会导致材料内部分散的均匀性变差,同时会降低材料的容量。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合金颗粒为Al-Li合金颗粒、Si-Li合金颗粒、Sn-Li合金颗粒、Si-Sn-Li合金颗粒、Si-Cr合金颗粒、Si-Al合金颗粒,Al-Si-Sn合金颗粒,Fe-Si合金颗粒,Ni-Si合金颗粒,Co-Sn合金颗粒,Fe-Si-Al合金颗粒,Al-Sn合金颗粒,Cu-Si合金颗粒和Si-Sn-Fe-Cu合金颗粒中的至少一种。这些合金颗粒具有体积能量密度的优势,相较于石墨而言,能够存储更多的金属锂并提供更高的容量。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固态电解质层中的固态电解质为氮化锂、硅酸锂、硼酸锂、偏硼酸锂、磷酸锂、氮化磷酸锂、硅硫化锂、铝硫化锂和磷硫化锂中的至少一种。这些固态电解质可以起到很好的导离子的作用,而且能够避免合金颗粒与电解液的反应,从而避免电解液的消耗,改善其循环性能。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包覆层的材质为碳或导电聚合物。二者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可以保护保护分散有合金颗粒的固态电解质层不受破坏,同时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和电化学活性,增加材料的反应活性。所述导电聚合物为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几种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能优异,而且容易获得。导电包覆层的厚度为0.5-10μm,若导电包覆层的厚度太小,起不到良好的包覆效果,而若导电包覆层的厚度太大,则不仅会导致材料的浪费,而且由于包覆层太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固态电解质层保护粒径为5nm-300nm的合金颗粒,防止合金颗粒因为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而且还能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进而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固态电解质还起到传输锂离子的作用,并能隔绝合金颗粒和电解液的反应,避免电解液的消耗,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的步骤。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三种将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的方法,第一种是将合金颗粒与固态电解质混合后,加热熔融或者蒸发成气态,立即冷凝,使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的步骤。加热的方式可以选择普通加热,也可以选择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因为合金颗粒在被加热后迅速冷凝,能够以网状或纳米点状的结晶形态生长于固态电解质层内。
第二种是将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的混浊液中,然后进行自干性热处理,使合金颗粒以网状形式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
第三种是将固态电解质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覆盖在合金颗粒的表面,从而使合金颗粒以点状形式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分散有合金颗粒的固态电解质层外包覆导电包覆层的步骤。包覆的方法可以采用固相灼烧法,还可以采用液相包覆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将所述合金颗粒分散于所述固态电解质的过程中,加入了导电碳、碳纳米管、气相成长碳纤维和沥青系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金颗粒通过导电子材料连接成网状分布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只需简单的加热和冷凝步骤,就能方便地将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使得固态电解质层能够保护合金颗粒,防止合金颗粒因为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而且还能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进而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固态电解质还起到传输锂离子的作用,并能隔绝合金颗粒和电解液的反应,避免电解液的消耗,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至8的阳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阳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阳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1至13的阳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包括固态电解质层1和合金颗粒2,合金颗粒2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1内,合金颗粒2的粒径为5nm-300nm,并且固态电解质层1的外表面还包覆有导电包覆层3。其中,合金颗粒2以网状形式分布于固态电解质层1内。其中,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氮化锂,合金颗粒2为Si-Cr-O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材质为碳。其中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1μm。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硅酸锂,合金颗粒2为Si-Li-O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材质为聚乙炔,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2μ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硼酸锂,合金颗粒2为Si-Li-O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材质为聚噻吩,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3μm。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磷酸锂,合金颗粒2为Al-Si-Sn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材质为聚吡咯,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4μm。
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硅硫化锂,合金颗粒2为Si-Sn-Fe-Cu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材质为聚苯胺,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5μm。
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磷硫化锂,合金颗粒2为Co-Sn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6μm。
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铝硫化锂,合金颗粒2为Si-Al-O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7μm。
实施例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硅酸锂,合金颗粒2为Cu-Si-O合金颗粒,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8μm。
实施例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硼酸锂,合金颗粒2为Ni-Si-O合金颗粒,并且合金颗粒2以纳米点状分布于固态电解质层内(如图2所示),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9μm。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偏硼酸锂,合金颗粒2为Al-Sn合金颗粒,固态电解质层1外无导电包覆层3(如图3所示)。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固态电解质层1中的固态电解质为硼酸锂,合金颗粒2为Ni-Si-O合金颗粒,并且合金颗粒2以纳米点状分布于固态电解质层内,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导电子材料4连续均匀分布(如图4所示),导电包覆层3的厚度为9μm。本实施例中,导电子材料4为VGCF,并且导电子材料4的质量与导电子材料4和合金颗粒2的质量总和的比值为0.58%。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导电子材料4为CNT,并且导电子材料4的质量与导电子材料4和合金颗粒2的质量总和的比值为10%。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导电子材料4为PCF   ,并且导电子材料4的质量与导电子材料4和合金颗粒2的质量总和的比值为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Si颗粒、Cr2O3和氮化锂按质量比1:1:1经球磨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中以1000-17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纳米Si和Cr2O3反应形成Si-Cr-O合金,然后迅速将其冷凝,得到Si-Cr-O合金颗粒分散于氮化锂中。
沥青首先经过预热氧化,热氧化温度300℃为宜。然后再将内部分散有Si-Cr-O合金颗粒的氮化锂置于经预热氧化处理的沥青中,在氩气保护下,经400-800℃的温度下煅烧,在氮化锂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1μm,即得到实施例1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2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硅和碳酸锂按质量比1:2球磨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中以1200-20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经反应形成Si-Li-O化合物,将其迅速将其冷凝成Si-Li-O合金颗粒。再将此合金颗粒分散于硅酸锂混浊液中(质量比为1:5),在高于60℃的惰性气氛中进行自干性热处理,使得合金以网状形式分布于硅酸锂内,即硅酸锂包覆在Si-Li-O合金的周围。
接着,将内部分散有Si-Li-O合金的硅酸锂置于聚乙炔乳液中进行液相包覆,然后在40℃下干燥5h,使得硅酸锂外包覆一层聚乙炔,且其厚度为2μm,即得到实施例2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3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硅和SiO2按1:1的质量比例混合,在真空气氛中1400℃蒸发形成蒸汽,然后将蒸汽在冷凝端冷凝,形成SiOx粉末颗粒。再将获得的SiOx粉末、碳酸锂粉末和硼酸锂粉末球磨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1200-1500℃反应4h,其中SiOx粉末和碳酸锂粉末反应得到Si-Li-O合金,然后迅速冷凝,使得Si-Li-O合金以网状形式分布于硼酸锂内(或者也可以说,硼酸锂包覆在Si-Li-O合金的周围),得到内部分散有Si-Li-O合金的硼酸锂。
接着,将内部分散有Si-Li/Si-Li-O合金的硼酸锂置于聚噻吩乳液中进行液相包覆,然后在40℃下干燥5h,使得硼酸锂外包覆一层聚噻吩,且其厚度为3μm,即得到实施例3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4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Sn,Si和Al(质量比依次为1:2:3)的混合物放入惰性气氛的电磁感应炉中,加热至该混合物熔融,将其喷射至高速旋转的铜辊上,甩带成非晶化合物,而后再将该非晶合金经慢速球磨粉碎成非晶粉末。而后将磷酸锂经气相沉积覆盖于非晶粉末表面,即形成了Al-Si-Sn合金以点状形式分散在磷酸锂内部。
将内部分散有Al-Si-Sn合金的磷酸锂置于聚吡咯乳液中进行液相包覆,在40℃下干燥5h,使得磷酸锂外包覆一层聚吡咯,且其厚度为4μm,即得到实施例4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5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无定形纳米硅、Sn-Fe-Cu合金和硅硫化锂(按质量1:1:20)球磨混合后放入惰性气氛的电磁感应炉中,加热至该混合物熔融,经喷射雾化迅速冷凝成无定形化合金,形成的Sn-Si-Cu-Fe无定形合金以网状形式分散在硅硫化锂内部。
接着,将内部分散有Sn-Si-Cu-Fe合金的硅硫化锂置于聚苯胺乳液中进行液相包覆,然后在40℃下干燥5h,使得硅硫化锂外包覆一层聚苯胺,且其厚度为5μm,即得到实施例5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6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Co-Sn合金粉末和磷硫化锂按照质量比例1:3球磨混合,并将该混合物蒸发成蒸汽后在冷凝端迅速冷凝,形成的Co-Sn合金以网状形式分散在磷硫化锂内部。
沥青首先经过预热氧化,热氧化温度300℃为宜。然后再将内部分散有Co-Sn合金的磷硫化锂置于经预热氧化处理的沥青中,在氩气保护下,经400-1200℃的温度下煅烧,使得磷硫化锂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6μm,即得到实施例6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7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硅、Al2O3和铝硫化锂按照质量比例1:2:14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在高温下蒸发成蒸汽,然后将蒸汽在冷凝端迅速冷凝,形成的Si-Al-O合金以网状形式分散在铝硫化锂内部。
接着,将内部分散有Si-Al-O合金的铝硫化锂置于沥青中,在400-1200℃的温度下煅烧,使得铝硫化锂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7μm,即得到实施例7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8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硅和CuO按照质量比例5:2混合,在惰性气氛中以1200-20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Si和CuO反应形成Cu-Si-O化合物,将其迅速冷凝成Cu-Si-O合金颗粒。再将此合金颗粒分散于硅酸锂混浊液中(质量比为7:10),在高于60℃的惰性气氛中进行自干性热处理,使得合金以网状形式分布于硅酸锂内,即硅酸锂包覆在Cu-Si-O合金的周围。
沥青首先经过预热氧化,热氧化温度300℃为宜。然后再将内部分散有Cu-Si-O合金的硅酸锂置于经预热氧化处理的沥青中,在氩气保护下,经400-1200℃的温度下煅烧,使得硅酸锂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8μm,即得到实施例8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9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硅、NiO和硼酸锂按照质量比例1:4:12混合,在惰性气氛中以1500-20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硅和NiO反应形成Ni-Si-O合金,然后迅速将其冷凝,使得Ni-Si-O合金以纳米点状形式分布于硼酸锂内(或者也可以说,硼酸锂包覆在Ni-Si合金的周围),得到内部分散有Ni-Si-O合金的硼酸锂。
接着,将内部分散有Ni-Si-O合金的硼酸锂置于沥青中,在400-1200℃的温度下煅烧,使得氮化锂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9μm,即得到实施例9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0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Sn、Al和偏硼酸锂按照质量比例1:1:15混合,在惰性气氛中以1800-20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Sn和Al在该高温下形成的Al-Sn合金以蒸汽的方式均匀分散于偏硼酸锂中,然后迅速将其冷凝,使得Al-Sn合金以网状形式分布于偏硼酸锂内(或者也可以说,偏硼酸锂包覆在Al-Sn合金的周围),得到内部分散有Al-Sn合金的偏硼酸锂,即得到实施例10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1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VGCF、NiO、SiO2和硼酸锂按照质量比例0.1:1:4:12混合,在惰性气氛中以1500-2200℃的温度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NiO和SiO2反应形成Ni-Si-O合金,然后迅速将其冷凝,使得Ni-Si-O合金与VGCF形成网状连续分布于硼酸锂内(或者也可以说,硼酸锂包覆在Ni-Si-O合金与VGCF的周围),得到内部有网状分布的Ni-Si-O合金的硼酸锂。
沥青首先经过预热氧化,热氧化温度300℃为宜。然后再将内部分散有Ni-Si-O合金的硼酸锂置于沥青中,在氩气保护下,经400-800℃的温度下煅烧,Ni-Si-O外包覆一层碳,且其厚度为9μm,即得到实施例11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实施例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2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4不同的是,将VGCF变成CNT,并且CNT、NiO、SiO2和硼酸锂按照质量比例为1.89:1:4:12。
实施例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3提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4不同的是,将VGCF变成PCF,并且PCF、NiO、SiO2和硼酸锂按照质量比例为0.53:1:4:12。
将实施例1至13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作为阳极活性物质,分别与粘接剂、增稠剂和导电剂按照相同的配比加入溶剂中,搅拌成浆料后,按照涂布、冷压和裁片等工序制得阳极片,再将该阳极片与阴极片和隔膜按照卷绕、注液和容量等工序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电池编号依次为S1-S13。
作为对比,分别以硅、硅和石墨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10:1)为阳极活性物质,按照上述工序制成锂离子电池,电池编号依次为D1和D2。
对编号分别为S1-S13、D1和D2的电池进行以下循环测试:分别从编号为S1-S13、D1和D2的电池中取出三个电池,在25℃下,以1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至0.05C后,静置30min后,以1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30min,依次循环500周。然后计算电池经历5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和厚度膨胀率,其中,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第500周的放电容量/第一周的放电容量×100%,电池的厚度膨胀率=(第500周的厚度-循环前的厚度)/循环前的厚度,并计算每组三个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平均值和厚度膨胀率平均值,所得结果示于表1。
表1:编号为为S1-S13、D1和D2的电池的循环测试结果。
电池编号 容量保持率平均值 厚度膨胀率平均值
S1 82% 12%
S2 85% 9%
S3 85% 9%
S4 83% 11%
S5 84% 10%
S6 83% 11%
S7 82% 12%
S8 84% 10%
S9 78% 12%
S10 79% 15%
S11 (容量:1650mAh) 80% 13%
S12 (容量:1700mAh) 85% 14%
S13 (容量:1600mAh) 82% 13%
D1 跳水 300%
D2 50% 60%
 由表1可以看出,编号为S1-S13的电池相对于单纯采用硅作为阳极活性物质的编号为D1的电池相比,在经历500次循环后,不仅不会跳水,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和较低的厚度膨胀率,这表明采用本发明的阳极材料后,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且电池的变形很小。
比较D1和D2可以看出,通过控制硅的含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整个阳极片的体积变化,减小电池的厚度膨胀率,但是在经历500次循环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已经很低,其循环性能一般。
而比较编号为S1-S13的电池和编号为D2的电池的循环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合金材料2分散在固体电解质层1中,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小其厚度膨胀。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固态电解质层1能够防止合金颗粒因为较大的体积变化带来的粉料脱落,而且还能抑制材料的体积膨胀,进而缓解阳极片的变形;固态电解质还起到传输锂离子的作用,并能隔绝合金颗粒和电解液的反应,避免电解液的消耗,保护阳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比较编号为S1-S8的电池和编号为S9的电池的循环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采用将合金材料2以纳米点状的形式分布于固态电解质层1的阳极材料的电池而言,采用合金材料2以网状形式分布于固态电解质层1的阳极材料的电池具有更加优异的循环性能,这是因为合金材料2呈网状分布时,有利于电子电导的传输。而比较编号为S1-S8的电池和编号为S10的电池的循环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具有导电包覆层3的阳极材料的电池相较于不具有导电包覆层3的阳极材料的电池具有更加优异的循环性能和更小的厚度变化,这是因为导电包覆层3可以保护分散有合金颗粒的固态电解质层1不受破坏,同时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和电化学活性,增加材料的反应活性。比较编号S11-S13的电池和编号为S9的电池的循环和容量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导电子材料4的加入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导电子材料4的含量较低时,电子电导的改善有限,从而循环的提升也比较有限,当导电子材料4含量较高时,容量有所降低。循环改善也有限,因为当导电子材料4含量太高时,分散性就会较差,达不到效果,S12体现出最好的循环性能跟容量,说明导电子材料4分散效果是最好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态电解质层和合金颗粒,所述合金颗粒分散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所述合金颗粒的粒径为5nm-3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电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颗粒以网状或纳米点状的形式分布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颗粒为Si-Li-O合金颗粒、Sn-Li-O合金颗粒、Si-Sn-Li合金颗粒、Si-Cr-O合金颗粒、Al-Si-Sn合金颗粒、Si-Al-O合金颗粒、Ni-Si-O合金颗粒、Co-Sn合金颗粒、Fe-Si-Al合金颗粒,Sn-Al合金颗粒、Al-Li-O合金颗粒、Cu-Si-O合金颗粒和Si-Sn-Fe-Cu合金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中的固态电解质为氮化锂、硅酸锂、硼酸锂、偏硼酸锂、磷酸锂、氮化磷酸锂、硅硫化锂、铝硫化锂和磷硫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包覆层的材质为碳或导电聚合物,所述导电聚合物为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所述导电包覆层的厚度为0.5-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颗粒通过导电子材料连接成网状分布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内,所述导电子材料为导电碳、碳纳米管、气相成长碳纤维和沥青系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所述导电子材料的质量与所述导电子材料和所述合金颗粒的质量总和的比值为0.1%-10%。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合金颗粒分散于固态电解质层内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分散有合金颗粒的固态电解质层外包覆导电包覆层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合金颗粒分散于所述固态电解质的过程中,加入了导电碳、碳纳米管、气相成长碳纤维和沥青系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CN201310092071.4A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208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2071.4A CN103208617B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2071.4A CN103208617B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617A true CN103208617A (zh) 2013-07-17
CN103208617B CN103208617B (zh) 2018-01-05

Family

ID=4875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2071.4A Active CN103208617B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8617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630A (zh) * 2013-12-25 2014-04-16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电池用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0486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25224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扬州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2SiS4及其复合材料Fe2SiS4/CPAN
CN107221669A (zh) * 2017-07-01 2017-09-2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8598452A (zh) * 2018-01-10 2018-09-28 苏州氟特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825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器件
CN110121803A (zh) * 2016-12-29 2019-08-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力系统
CN110380015A (zh) * 2019-05-27 2019-10-25 合山市华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56535A (zh) * 2019-09-17 2019-12-1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三维金属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24077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化锂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2125322A (zh) * 2020-08-03 2020-12-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化锂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
WO2021023305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09330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285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309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23772A (zh) * 2020-06-19 2021-12-21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二次锂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2115A (zh) * 2019-09-10 2022-04-12 奈克松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离子电池的电活性材料
CN114730883A (zh) * 2021-09-15 2022-07-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1145A (zh) * 2004-04-05 2005-10-1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用途
CN102272990A (zh) * 2008-11-07 2011-12-07 西奥公司 多电解质电化学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1145A (zh) * 2004-04-05 2005-10-1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用途
CN102272990A (zh) * 2008-11-07 2011-12-07 西奥公司 多电解质电化学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UYAN WANG 等: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ilicon-based glassy composite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SOLID STATE IONICS》 *
XIUYAN WANG 等: "《Study on Si–Ti alloy dispersed in a glassy matrix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630A (zh) * 2013-12-25 2014-04-16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电池用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0486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25224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扬州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2SiS4及其复合材料Fe2SiS4/CPAN
CN106025224B (zh) * 2016-07-08 2018-08-10 扬州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2SiS4及其复合材料Fe2SiS4/CPAN
CN110121803A (zh) * 2016-12-29 2019-08-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力系统
CN107221669A (zh) * 2017-07-01 2017-09-2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972825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器件
CN108598452A (zh) * 2018-01-10 2018-09-28 苏州氟特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4077B (zh) * 2018-11-27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化锂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1224077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化锂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0380015A (zh) * 2019-05-27 2019-10-25 合山市华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WO2021023305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42115A (zh) * 2019-09-10 2022-04-12 奈克松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离子电池的电活性材料
CN110556535A (zh) * 2019-09-17 2019-12-1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三维金属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09285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309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330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330B (zh) * 2020-06-12 2023-08-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309B (zh) * 2020-06-12 2023-08-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09285B (zh) * 2020-06-12 2023-08-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3823772A (zh) * 2020-06-19 2021-12-21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二次锂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23772B (zh) * 2020-06-19 2023-10-31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二次锂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322A (zh) * 2020-08-03 2020-12-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化锂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
CN112125322B (zh) * 2020-08-03 2022-04-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化锂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
CN114730883A (zh) * 2021-09-15 2022-07-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WO2023039750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4730883B (zh) * 2021-09-15 2024-05-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617B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617A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Uniform lithium nucleation guided by atomically dispersed lithiophilic CoNx sites for sa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Yuan et al. Conductive and catalytic triple‐phase interfaces enabling uniform nucleation in high‐r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KR102142200B1 (ko) 복합 실리콘 음극 재료,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CN104091934B (zh) 一种多元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3165862B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e et al. RuO2 particles anchored on brush‐like 3D carbon cloth guide homogenous Li/Na nucleation framework for stable Li/Na anode
CN109686952A (z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包覆制备方法
CN105449165A (zh) 锂离子电池的富锂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26023A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lithiation: A Critical Strategy Toward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CN107706392B (zh) 一种碳氮共包覆磷酸钒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69986A (zh) 一种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4579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6128B (zh) 一种混合型化学电源器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3063B (zh) 一种天然石墨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40483A (zh) 一种改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51304A (zh) 有机碳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1979A (zh) 一种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Qi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pper‐Zinc Alloy Current Collector by Powder Metallurgy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y Anode
CN107845791B (zh) 一种双层沥青碳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u et al. A superb 3D composite lithium metal anode prepared by in-situ lithiation of sulfurized polyacrylonitrile
Han et al. Multilevel carbon architecture of subnanoscopic silicon for fast‐charging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Abe et al. Role of SiO x in rice-husk-derived an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CN104269532B (zh) 一种石墨烯基高容量镍氢动力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