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0888A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0888A
CN103200888A CN201280003606XA CN201280003606A CN103200888A CN 103200888 A CN103200888 A CN 103200888A CN 201280003606X A CN201280003606X A CN 201280003606XA CN 201280003606 A CN201280003606 A CN 201280003606A CN 103200888 A CN103200888 A CN 103200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path
tubular shell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0888B (zh
Inventor
佐内秀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0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0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0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0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84Irrigation slee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61B2017/320093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performing cutting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61B2017/320095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with sealing or cauteriz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7/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217/002Auxiliary appliance
    • A61B2217/005Auxiliary appliance with suction drainag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7/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217/002Auxiliary appliance
    • A61B2217/007Auxiliary appliance with irrigation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2Irrig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7Aspi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限定在探头的顶端部的开口位置处开口的第1通路的第1通路限定部、以及限定在处理单元的外部与上述第1通路相连通的第2通路的第2通路限定部。第1通路限定部在上述探头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位于比第1连结区域靠顶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通过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而穿过上述探头的外周部向上述处理单元的外部延伸。另外,第2通路限定部从上述处理单元的上述外部在手柄单元的固定手柄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Description

超声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包括超声波抽吸和超声波凝固切开在内的超声波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超声波振子和将利用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从基端向顶端传递的变幅杆在内的超声波抽吸装置。在该超声波抽吸装置中,在变幅杆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有抽吸通路。抽吸通路在比变幅杆靠基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弯曲,从弯曲位置向外周方向延伸设置。而且,在超声波振子的外周部,抽吸管与抽吸通路相连接。在该超声波抽吸装置中,使用进行超声波振动的变幅杆的顶端面并利用气穴这样的物理现象来进行超声波抽吸。具体地说明,由于变幅杆因超声波振动而重复每秒数万次的高速振动,因此在变幅杆的顶端面附近,压力周期性变动。当顶端面附近的压力因压力变动而在微小时间内低于饱和蒸气压力时,在体腔内的液体或从超声波处理装置输送到生物体组织的处理位置附近的液体中将产生微小的气泡(空腔)。而且,利用顶端面附近的压力变大(压缩)时所作用的力使产生的气泡消失。将以上那样的物理现象称作气穴现象。借助于气泡消失时的冲击能量,使肝细胞等没有弹性的生物体组织破碎(shattered)、乳化(emulsified)。破碎、乳化后的生物体组织从变幅杆的顶端的抽吸口通过抽吸通路、抽吸管的内部被抽吸回收。此时,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由于被吸收冲击而难以破碎,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
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包括超声波振子和将利用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从基端向顶端传递的实心(柱状)的探头在内的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该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包括供探头贯穿的细长的护套和能够相对于探头的顶端部开闭的钳部件。另外,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具有手柄单元。在手柄单元的内部,包括探头、护套及钳部件在内的处理单元与包括超声波振子在内的振子单元相连结。手柄单元包括固定手柄和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开闭的可动手柄。通过可动手柄相对于固定手柄进行开闭动作,从而设置于护套的可动部沿着长度轴线移动。由此,钳部件相对于探头的顶端部进行开闭动作。超声波凝固切开(ultrasonic cutting and coagulation)处理以在探头的顶端部与钳部件之间把持着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利用超声波振动来进行。具体地说,通过探头以在探头的顶端部与钳部件之间把持着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探头的顶端部与生物体组织之间产生摩擦热量。利用产生的摩擦热量,在探头的顶端部与钳部件之间同时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和凝固。另外,在该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中,也以探头的顶端部和钳部件为电极来进行高频电流的双极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64565号公报
例如,在进行肝脏切除的情况下,利用气穴使肝细胞等没有弹性的生物体组织选择性地破碎及乳化,进行抽吸回收破碎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抽吸处理。然后,对选择性地残留的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进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在此,由于一般在超声波抽吸处理与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中使用的装置不同,因此产生与处理相应的装置的更换操作。另外,也存在有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处理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这两者的处理装置。但是,为了发挥各个处理所需的处理功能而产生装置的改组。即,需要与各个处理相应地进行装置的更换操作、改组操作等。因此,产生了手术时的操作的持续性降低、手术效率降低、由手术时间延长带给手术者的压力、疲劳增大、患者的负担增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要求有一种不用进行装置的更换、改组等就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医疗处理的多功能的医疗用处理装置。
在此,作为不需要在超声波抽吸处理与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之间进行改组等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考虑有以下超声波处理装置。即,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中,考虑不使用实心(柱状)的探头而使用从顶端沿着长度轴线设有抽吸通路的中空(筒状)的探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从探头的内部穿过变幅杆的内部、超声波振子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有抽吸通路。抽吸通路在超声波振子的基端部与抽吸管相连接。而且,抽吸管向振子单元的振子壳体的外部延伸。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因气穴而破碎及乳化的生物体组织从探头的顶端的抽吸口通过抽吸通路、抽吸管的内部被抽吸回收。另外,与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相同,在探头的顶端部与钳部件之间进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因而,不进行装置的更换、改组等就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处理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这两者。
但是,一般在振子单元上连接有线缆的一端,该线缆在内部延伸设置有向超声波振子供给电流的电信号线等。因此,若抽吸管除了与线缆以外也与振子单元相连接,则比手柄单元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增大。手术者在握持着手柄单元的固定手柄和可动手柄的状态下进行处理。因此,通过比手柄单元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增大,从而重心位于比手术者所握持的位置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处理时的重心平衡变差。因而,在处理时难以确定探头的顶端部和钳部件的位置,处理时的操作性降低。
另外,基于材料和成本的观点,一般来说,超声波振子在使用后并不被废弃而是再次使用。因此,在包括处理单元、手柄单元及振子单元在内的超声波处理装置中,处理单元和手柄单元在使用后被废弃,振子单元被再次使用。因而,由于在超声波振子中设置抽吸通路,因此在使用后需要进行灭菌、清洗。另外,与振子单元相连接的抽吸管在使用后废弃。因此,在超声波处理装置使用之后,需要从手柄单元上卸下振子单元,进而从振子单元上卸下抽吸管。在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组装准备中,也需要在手柄单元上连结振子单元,进而在振子单元上连接抽吸管。如上所述,由于抽吸管与振子单元相连接,因此使用后的处理和组装准备等变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进行改组等就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和超声波凝固切开且处理时的重心平衡较好、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处理和组装准备等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中,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用进行改组等就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和超声波凝固切开的、处理时的重心平衡较好、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处理和组装准备等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探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子壳体中的电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6是概略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护套部内贯穿有探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筒状壳体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与第2连结区域之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图4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和振子单元的概略图。
图11是概略表示第1比较例的振子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概略表示第2比较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筒状壳体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与第2连结区域之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概略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护套部内贯穿有探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筒状壳体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与第2连结区域之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概略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侧构件与可动侧构件相连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17-17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是利用由超声波振动产生的气穴选择性地破碎和切除生物体组织、并对切除下来的生物体组织进行抽吸的超声波抽吸装置。另外,超声波处理装置1也被用作对把持在探头5(后述)的顶端部与钳部件32(后述)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凝固切开处理的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
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理装置1包括振子单元2、处理单元3及手柄单元4。处理单元3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探头5。
振子单元2具有振子壳体11。在振子壳体11的基端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与电源单元7相连接。电源单元7包括超声波供给部8、高频电流供给部9及控制部10。在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上连接有脚踏开关等输入单元20。输入单元20包括第1输入部23A、第2输入部23B及第3输入部23C。
图2是表示振子单元2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振子壳体11的内部设有超声波振子12,该超声波振子12具有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在超声波振子12上连接有电信号线13A、13B的一端。电信号线13A、13B穿过线缆6的内部,另一端与电源单元7的超声波供给部8相连接。通过从超声波供给部8经由电信号线13A、13B向超声波振子12供给电流,从而超声波振子12产生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振子12的顶端方向侧连结有对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的变幅杆15。
变幅杆15安装于振子壳体11,与振子壳体11之间电绝缘。另外,在变幅杆15的顶端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6。另外,在超声波振子12上,独立于电信号线13A、13B地连接有从电源单元7的高频电流供给部9穿过线缆6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信号线17。
图3是表示探头5的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在探头5的基端方向侧的部位设有外螺纹部19。通过探头5的外螺纹部19与变幅杆15的内螺纹部16相螺合,从而探头5安装在变幅杆15上。
通过探头5安装在变幅杆15上,从而超声波振子1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15传递至探头5的顶端。即,超声波振动从探头5的基端向顶端传递。另外,超声波振动是振动的传递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的纵向振动。
另外,通过探头5安装在变幅杆15上,从而高频电流的探头侧电流路径从高频电流供给部9通过电信号线17、超声波振子12、变幅杆15形成至探头5的顶端部。利用探头侧电流路径,高频电流在高频电流供给部9与探头5的顶端部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传递。
在探头5的内部,从探头5的顶端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孔状部21。孔状部21在探头5的顶端部的开口位置Y1处开口。孔状部21被探头5的孔限定面22限定。孔状部21的基端位于比探头5的基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因此,探头5的基端方向侧的部位形成为柱状(实心)。另外,在探头5上设有从外周部沿径向延伸设置至孔状部21的基端部的开口孔24。
如图1所示,手柄单元4包括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25。筒状壳体25由绝缘材料形成。从筒状壳体25沿不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图1的箭头A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固定手柄26。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手柄26以相对于长度轴线C倾斜的状态设置。另外,在筒状壳体25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手柄27。可动手柄27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26与长度轴线C大致平行地开闭。可动手柄27位于比固定手柄26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
在筒状壳体25上,从基端方向侧连结有振子单元2。另外,在筒状壳体25上,从顶端方向侧连结有处理单元3。处理单元3包括供探头5以探头5向顶端方向突出的状态贯穿的护套部31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护套部31的顶端部的钳部件32。钳部件32能够相对于探头5的顶端部开闭。在处理单元3连结于筒状壳体25的状态下,护套部31的顶端位于比手柄单元4的顶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因而,在处理单元3连结于筒状壳体25的状态下,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比手柄单元4的顶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
另外,手柄单元4具有与筒状壳体25的顶端方向侧相连结的、作为旋转操作部的旋转操作旋钮29。旋转操作旋钮29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25绕轴向旋转的方式与筒状壳体25相连结。通过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旋转,从而处理单元3(探头5、护套部31及钳部件32)相对于筒状壳体25绕轴向旋转。
图4是表示手柄单元4的内部的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探头5和护套部31穿过旋转操作旋钮29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筒状壳体25的内部。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中,探头5的基端安装在变幅杆15上。即,探头5从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向顶端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中,护套部31的基端部与振子壳体11相连结。如上所述,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中,处理单元3与振子单元2相连结。
护套部31包括与旋转操作旋钮29相连结的固定筒状构件35和可动筒状构件36。固定筒状构件35和可动筒状构件36沿着长度轴线C设置。固定筒状构件35以固定于旋转操作旋钮29的状态设置。可动筒状构件36以能够相对于旋转操作旋钮29和固定筒状构件3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的状态设置。另外,可动筒状构件36被限制为未相对于旋转操作旋钮29绕轴向移动的状态。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从而固定筒状构件35和可动筒状构件36与旋转操作旋钮29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25向绕轴向旋转。另外,可动筒状构件36能够相对于手柄单元4和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
固定筒状构件35的基端延伸设置至第1连结区域X1。探头5隔着绝缘构件37支承在固定筒状构件35上。由此,防止探头5与固定筒状构件35之间接触,探头5与固定筒状构件35(护套部31)之间电绝缘。另外,利用绝缘构件37,探头5固定在固定筒状构件35上。由此,旋转操作旋钮29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固定筒状构件35向探头5传递。因而,探头5能够与旋转操作旋钮29和固定筒状构件35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25旋转。
在第1连结区域X1中,在比固定筒状构件35靠外周方向侧的位置设有电连接环39。电连接环39以固定于筒状壳体25的状态设置。另外,在固定筒状构件35与电连接环39之间卡合有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通过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卡合于固定筒状构件35与电连接环39之间,从而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固定筒状构件35)相连结。在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相连结的状态下,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的外周部与电连接环39相接触,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的内周部与固定筒状构件35相接触。
筒状壳体25具有与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图1、图4的箭头A的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部41。平面部41设置在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位有固定手柄26和可动手柄27的一侧。另外,平面部41位于比可动手柄27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
在平面部41上设有作为操作输入部的输入按钮42A、42B。通过按压各个输入按钮42A、42B来输入手术者的操作。在平面部41的基端方向侧设有开关部43A、43B和电路基板45。开关部43A通过输入按钮42A处的输入操作而切换开闭状态。同样地,开关部43B通过输入按钮42B处的输入操作而切换开闭状态。
在比第1连结区域X1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电连接环47以固定于筒状壳体25的状态设置。电连接环47位于比振子壳体11靠外周方向侧的位置。在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相连结的状态下,电连接环47与振子壳体11的外周部相接触。
在筒状壳体25的外周部设有作为操作输入部的输入按钮42C。输入按钮42C以长度轴线C为中心设置在与固定手柄26和可动手柄27所位于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C来输入手术者的操作。在输入按钮42C的内周方向侧设有开关部43C和电路基板49。开关部43C通过输入按钮42C处的输入操作而切换开闭状态。
图5是概略表示振子壳体11中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设有5根电信号线51A~电信号线51E。电信号线51A经由电路基板45而与开关部43A电连接。电信号线51B经由电路基板45而与开关部43B电连接。电信号线51C经由电路基板45而与开关部43A和开关部43B电连接。电信号线51C是作为开关部43A和开关部43B的接地线而共用的公共线。电信号线51D、51E与开关部43C相连接。电信号线51E被用作开关部43C的接地线。
电连接环39包括第1电连接部52A、第2电连接部52B及第3电连接部52C。第1电连接部52A与第2电连接部52B之间、第2电连接部52B与第3电连接部52C之间以及第1电连接部52A与第3电连接部52C之间电绝缘。电信号线51A与第1电连接部52A相连接。电信号线51B与第2电连接部52B相连接。电信号线51C与第3电连接部52C相连接。另外,电连接环47具有第4电连接部52D。电信号线51D与第4电连接部52D相连接。电信号线51E与第3电连接部52C相连接。
另外,振子壳体11包括第1导电部53A、第2导电部53B及第3导电部53C。第1导电部53A、第2导电部53B及第3导电部53C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第1导电部53A与第2导电部53B之间、第2导电部53B与第3导电部53C之间以及第1导电部53A与第3导电部53C之间电绝缘。在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相连结的状态下,仅第1导电部53A的顶端部与电连接环39的第1电连接部52A电接触。同样地,仅第2导电部53B的顶端部与电连接环39的第2电连接部52B电接触。而且,仅第3导电部53C的顶端部与电连接环39的第3电连接部52C电接触。另外,振子壳体11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第4导电部53D。第1导电部53A、第2导电部53B及第3导电部53C均与第4导电部53D之间电绝缘。在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相连结的状态下,仅第4导电部53D的顶端部与电连接环47的第4电连接部52D电接触。
在第1导电部53A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55的一端。在第2导电部53B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56的一端。在第3导电部53C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57的一端。在第4导电部53D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58的一端。电信号线55~电信号线58穿过线缆6的内部,另一端与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相连接。
如上所述,第1电信号路径从开关部43A通过电信号线51A、第1电连接部52A、第1导电部53A、电信号线55形成至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另外,第2电信号路径从开关部43B通过电信号线51B、第2电连接部52B、第2导电部53B、电信号线56形成至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另外,第1接地路径从开关部43A和开关部43B通过电信号线51C、第3电连接部52C、第3导电部53C、电信号线57形成至控制部10。另外,第3电信号路径从开关部43C通过电信号线51D、第4电连接部52D、第4导电部53D、电信号线58形成至控制部10。而且,第2接地路径从开关部43C通过电信号线51E、第3电连接部52C、第3导电部53C、电信号线57形成至控制部10。第3电连接部52C、第3导电部53C及电信号线57作为第1接地路径和第2接地路径而共用。
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A,从而开关部43A成为关闭状态,利用开关部43A使第1电信号路径与第1接地路径之间电连接。由此,从开关部43A向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传递电信号。另外,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B,从而开关部43B成为关闭状态,利用开关部43B使第2电信号路径与第1接地路径之间电连接。由此,从开关部43B向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传递电信号。而且,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C,从而开关部43C成为关闭状态,利用开关部43C使第3电信号路径与第2接地路径之间电连接。由此,从开关部43C向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传递电信号。
如图5所示,振子壳体11具有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第5导电部53E。第1导电部53A、第2导电部53B、第3导电部53C及第4导电部53D均与第5导电部53E之间电绝缘。在第5导电部53E的基端部连接有从电源单元7的高频电流供给部9穿过线缆6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信号线59。在振子壳体11与护套部31相连结的状态下,仅第5导电部53E的顶端部与固定筒状构件35电接触。如上设置,在高频电流供给部9与护套部31的固定筒状构件35之间,经由电信号线59、第5导电部53E传递高频电流。
如图4所示,护套部31包括与固定筒状构件35的顶端部相连结的内侧管61和外侧管62。内侧管61和外侧管62以固定于固定筒状构件35的状态设置。在外侧管62的外周部进行绝缘性的涂敷处理。另外,护套部31具有设置在内侧管61与外侧管62之间的可动管63。可动管63借助连接销65固定于可动筒状构件36的顶端部。可动管63能够与可动筒状构件36一体地相对于内侧管61和外侧管62移动。即,可动管63能够与可动筒状构件36一体地相对于手柄单元4和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另外,内侧管61、外侧管62及可动管63与旋转操作旋钮29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25向绕轴线方向旋转。另外,在固定筒状构件35与可动管63之间,经由可动筒状构件36、连接销65传递高频电流。
图6是表示在护套部31内贯穿有探头5的状态的图。如图6所示,内侧管61、外侧管62及可动管63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护套部31的顶端部。在探头5与内侧管61(护套部31)之间设有支承构件67。支承构件67由绝缘材料形成。利用支承构件67防止探头5与内侧管61之间接触,探头5与护套部31(可动管63)之间电绝缘。支承构件67配置在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由此,更有效地防止探头5与内侧管61之间接触。另外,通过对内侧管61的内周部进行绝缘性的涂敷处理,从而探头5与护套部31之间更有效地绝缘。
在外侧管62的顶端部,借助于连结螺钉68安装有钳部件32。钳部件32以连结螺钉68为中心相对于护套部31转动。另外,可动管63的顶端部借助于连接销69与钳部件32相连结。在可动管63与钳部件32之间,经由连接销69传递高频电流。如上设置,钳部件侧电流路径从高频电流供给部9通过电信号线59、第5导电部53E、固定筒状构件35、可动筒状构件36、可动管63形成至钳部件32。利用钳部件侧电流路径,在高频电流供给部9与钳部件32之间传递高频电流。
图7是图4的VII-VII线剖视图。如图4和图7所示,可动手柄27借助支点销71安装于筒状壳体25。可动手柄27以支点销71为中心相对于筒状壳体25转动。另外,可动手柄27具有臂部72A、72B。在臂部72A上设有朝向内周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73A,在臂部72B上设有朝向内周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73B。
在可动筒状构件36的外周方向侧配设有滑动构件75。在滑动构件75上,沿着绕轴线方向形成有朝向内周方向凹陷的卡合槽76。通过卡合突起73A、73B卡合于卡合槽76,从而可动手柄27安装于滑动构件75。滑动构件75设置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位于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第2连结区域X2中。因而,可动手柄27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2连结区域X2中安装于滑动构件75。另外,滑动构件75由绝缘材料形成。因而,可动筒状构件36(护套部31)与可动手柄27之间电绝缘。
另外,在可动筒状构件36的外周方向侧设有螺旋弹簧77和止挡件78。螺旋弹簧77的一端与滑动构件75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可动筒状构件36相连接。另外,利用止挡件78来限制滑动构件75向基端方向移动。
当通过使可动手柄27相对于固定手柄26开闭来使可动手柄27以支点销71为中心转动时,滑动构件75相对于可动筒状构件36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而且,通过从滑动构件75经由螺旋弹簧77对可动筒状构件36施加规定的力量以上的力,从而可动筒状构件36与滑动构件75一体地相对于手柄单元4和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通过可动筒状构件36移动,从而可动管63与可动筒状构件36一体地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而且,钳部件32相对于探头5的顶端部进行开闭动作。
如上所述,滑动构件75、可动筒状构件36及可动管63成为与可动手柄27相对于固定手柄26的开闭动作相对应地相对于手柄单元4和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的可动部70。可动部70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位于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第2连结区域X2中与可动手柄27相连结。通过可动部70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从而钳部件32相对于探头5的顶端部进行开闭动作。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探头5的内部的孔状部21中,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第1抽吸管构件(第1管构件)81。第1抽吸管构件81延伸设置至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弯曲位置Y2。即,弯曲位置Y2位于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位于比第2连结区域X2靠基端方向侧。另外,孔状部21延伸设置至比第1抽吸管构件81的弯曲位置Y2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
图8是表示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结构的图。如图8所示,探头5的开口孔24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另外,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设有从固定筒状构件35的外周部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开口孔82。第1抽吸管构件81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而且,通过开口孔24、开口孔82向比固定筒状构件35靠外周方向侧延伸。即,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的第1抽吸管构件81穿过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
如上所述,在探头5的顶端部的开口位置Y1处开口的第1抽吸通路(第1通路)50A被孔限定面22的比第1抽吸管构件81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和第1抽吸管构件81限定。即,孔限定面22的比第1抽吸管构件81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和第1抽吸管构件81成为限定第1抽吸通路50A的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第1通路限定部)60A。而且,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在探头5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弯曲位置Y2。而且,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穿过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
在此,第1抽吸管构件81由强度和耐热性较高的材料形成,对超声波振动的耐性提高。另外,第1抽吸管构件81由弹性较高的材料形成,防止产生与超声波振动的探头5接触时的异响。因而,作为第1抽吸管构件81,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管、PEEK(聚醚醚酮)管等。另外,第1抽吸管构件81(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弯曲位置Y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探头5与护套部31之间,第1送液管构件(第1管构件)91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第1送液管构件91延伸设置至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弯曲位置Z2。即,弯曲位置Z2位于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且位于比第2连结区域X2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如图8所示,第1送液管构件91在弯曲位置Z2处弯曲。而且,穿过开口孔82向比固定筒状构件35靠外周方向侧延伸。即,在弯曲位置Z2处弯曲的第1抽吸管构件81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
如图6所示,在比第1送液管构件91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利用探头5的外周部和护套部31的内周部限定第1送液通路(第1通路)50B。第1送液通路50B在护套部31的顶端的开口位置Z1处开口。
如上所述,第1送液管构件91成为限定第1送液通路50B的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第1通路限定部)60B。另外,在比第1送液管构件91靠顶端方向侧的部位,探头5的外周部和护套部31的内周部成为限定第1送液通路50B的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在探头5与护套部31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弯曲位置Z2。而且,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在弯曲位置Z2处弯曲,从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
另外,作为第1送液管构件91,与第1抽吸管构件81相同地优选使用PTFE管、PEEK管等。另外,优选的是,第1送液管构件91(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的弯曲位置Z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
如图4和图8所示,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的第1抽吸管构件81上直接连接有第2抽吸管构件(第2管构件)83。第2抽吸管构件83在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图4的箭头A的方向)延伸设置。第2抽吸管构件83延伸设置至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
第2抽吸管构件83的刚性比第1抽吸管构件81的刚性低。因此,第2抽吸管构件83易于弯曲,易于从筒状壳体25的内部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定向。另外,作为第2抽吸管构件83,使用硅(silicone)管等。
在延伸位置Y3处,外置抽吸管(外置管)85与第2抽吸管构件83相连接。外置抽吸管85从延伸位置Y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而且,如图1所示,外置抽吸管85与抽吸单元87相连接。抽吸单元87与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相连接。
如上所述,利用第2抽吸管构件83和外置抽吸管85限定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与第1抽吸通路50A相连通的第2抽吸通路(第2通路)80A。即,第2抽吸管构件83和外置抽吸管85成为限定第2抽吸通路80A的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第2通路限定部)90A。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从处理单元3的外部在手柄单元4的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从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
如图4和图8所示,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的第1送液管构件91上直接连接有第2送液管构件(第2管构件)93。第2送液管构件93在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图4的箭头A的方向)延伸设置。第2送液管构件93延伸设置至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Z3。
第2送液管构件93的刚性比第1送液管构件91的刚性低。因此,第2送液管构件93易于弯曲,易于从筒状壳体25的内部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定向。另外,作为第2送液管构件93,使用硅管等。
在延伸位置Z3处,外置送液管(外置管)95与第2送液管构件93相连接。外置送液管95从延伸位置Z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而且,如图1所示,外置送液管95与送液单元97相连接。送液单元97与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相连接。
如上所述,利用第2送液管构件93和外置送液管95限定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与第1送液通路50B相连通的第2送液通路(第2通路)80B。即,第2送液管构件93和外置送液管95成为限定第2送液通路80B的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第2通路限定部)90B。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从处理单元3的外部在手柄单元4的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从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Z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
如图8所示,探头5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具有空洞形成部102。通过在探头5上设置空洞形成部102,从而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形成有空洞部101。空洞形成部102设置为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的状态。
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的第1抽吸管构件81通过空洞形成部102的外周部而向空洞部101延伸。而且,在空洞部10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与第1抽吸管构件81相连接。如上所述,空洞形成部102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因此,确保了空洞部101的用于防止与第2抽吸管构件83的电连接环39、可动手柄27的臂部72A、72B等接触的足够的大小。由于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与电连接环39等的接触,因此第2抽吸管构件83不会从电连接环39等承受力。因而,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第2抽吸管构件83压碎(crushing)、扭曲(twist)。因此,易于从空洞部101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对第2抽吸管构件83定向。
另外,在弯曲位置Z2处弯曲的第1送液管构件91从空洞形成部102的外周部穿过开口孔82向空洞部101延伸。而且,在空洞部101中,第2送液管构件93与第1送液管构件91相连接。如上所述,空洞形成部102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因此,确保了空洞部101的用于防止与第2送液管构件93的电连接环39、可动手柄27的臂部72A、72B等接触的足够的大小。由于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与电连接环39等的接触,因此第2送液管构件93不会从电连接环39等承受力。因而,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第2送液管构件93压碎、扭曲。因此,易于从空洞部101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对第2送液管构件93定向。
图9是图4的IX-IX线剖视图。如图4和图9所示,在手柄单元4的筒状壳体25的顶端部形成有向内周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05。突起部105沿着绕轴线方向遍及筒状壳体25整周延伸设置。另外,在旋转操作旋钮29上设有限定向内周方向凹陷的槽状部106的槽限定部107。槽限定部107沿着绕轴线方向遍及筒状壳体25整周延伸设置。通过向槽状部106内插入突起部105,从而旋转操作旋钮29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25向绕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筒状壳体25。
筒状壳体25的突起部105具有比突起部105的其他部位进一步向内周方向突出的固定侧凸部111。另外,旋转操作旋钮29的槽限定部107具有从底部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可动侧凸部112。由于旋转操作旋钮29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25向绕轴线方向旋转,因此可动侧凸部112能够相对于固定侧凸部111在绕轴线方向上移动。通过可动侧凸部112与固定侧凸部111相抵接,从而利用固定侧凸部111限制可动侧凸部112移动。由此,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旋转受到限制。如上设置,通过在手柄单元4的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设置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从而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被限制为360°以下。即,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成为将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的旋转限制部110。由此,处理单元3(探头5、护套部31及钳部件32)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被限制为360°以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作用。当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1进行处理时,手术者根据处理相应地按压输入按钮42A~输入按钮42C、第1输入部23A、第2输入部23B及第3输入部23C中的任意一个。由此,从开关部43A~开关部43B、第1输入部23A、第2输入部23B及第3输入部23C中的任意一个向电源单元7的控制部10传递电信号。
通过按压第1输入部23A,从而从超声波供给部8经由电信号线13A、13B向超声波振子12供给电流,超声波振子12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超声波振动传递至探头5的顶端。另外,送液单元97被驱动,通过第2送液通路80B、第1送液通路50B输送水(生理食盐水)等液体。此时,从第1送液通路50B的位于护套部31的顶端的开口位置Z1向生物体组织进行送液。由于向探头5的顶端传递超声波振动及送液而产生气穴。在气穴的作用下,肝细胞等弹性较低的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此时,血管等弹性较高的生物体组织未被气穴破碎。另外,通过按压第1输入部23A,从而抽吸单元87被驱动。因此,从探头5的顶端部的开口位置Y1抽吸被气穴破碎的生物体组织。生物体组织通过第1抽吸通路50A、第2抽吸通路80A被抽吸回收到抽吸单元87。如上所述,通过按压第1输入部23A来进行超声波抽吸。
另外,通过按压第2输入部23B,从而仅送液单元97被驱动。由此,通过第2送液通路80B、第1送液通路50B进行来自开口位置Z1的送液。此时,不会产生超声波振动,也不会进行基于抽吸单元87的抽吸工作。另外,通过按压第3输入部23C,从而仅抽吸单元87被驱动。由此,通过第1抽吸通路50A、第2抽吸通路80A进行来自开口位置Y1的抽吸。此时,不会产生超声波振动,也不会进行送液单元97的送液工作。
另外,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A,从而从超声波供给部8经由电信号线13A、13B向超声波振子12供给电流,超声波振子12产生超声波振动。而且,超声波振动传递至探头5的顶端。此时,抽吸单元87和送液单元97不会被驱动。利用由探头5的超声波振动产生的摩擦热量来凝固切开被把持在探头5的顶端部与钳部件32之间的血管等生物体组织。如上设置,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A来进行超声波凝固切开。另外,在超声波凝固切开过程中,也可以从高频电流供给部9输出高频电流。此时,在探头侧电流路径和钳部件侧电流路径中流过高频电流。而且,把持在探头5的顶端部与钳部件32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因高频电流而变形,促进了凝固。
另外,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B而使高频电流流向探头侧电流路径和钳部件侧电流路径。而且,以探头5的顶端部和钳部件32为电极来进行双极处理(bipolar treatment)。此时,未产生超声波振动,抽吸单元87不会被驱动。另外,通过按压输入按钮42C,从而高频电流不会流向钳部件侧电流路径,高频电流仅流向探头侧电流路径。而且,以探头5的顶端部为电极进行单极处理(monopolar treatment)。此时,未产生超声波振动,抽吸单元87不会被驱动。另外,在双极处理和单极处理中,也可以驱动送液单元97。由此,一边向生物体组织滴入生理食盐水等液体,一边进行双极处理和单极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1,从而不用进行装置的更换、改组等就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处理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这两者。
在此,当抽吸被气穴破碎后的生物体组织时,通过第1抽吸通路50A、第2抽吸通路80A将该生物体组织抽吸回收到抽吸单元87。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从探头5的顶端部的开口位置Y1在探头5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弯曲位置Y2。而且,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通过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弯曲位置Y2位于比振子单元2与处理单元3之间的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而且,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第1抽吸通路50A与第2抽吸通路80A相连通。限定第2抽吸通路80A的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从处理单元3的外部在手柄单元4的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从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
在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作为第1比较例而考虑超声波处理装置1A。如图10所示,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A中,从探头3A的内部穿过变幅杆15A的内部、超声波振子12A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有抽吸通路115。抽吸通路115在超声波振子12A的基端部与抽吸管116相连接。而且,如图11所示,抽吸管116向振子单元2A的振子壳体11A的外部延伸。
基于材料和控制成本的观点,一般来说,超声波振子(12,12A)在使用后并不废弃而是再次使用。因此,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1A)中,处理单元(3、3A)和手柄单元(4、4A)在使用后废弃,振子单元(2、2A)被再次使用。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A中,由于在超声波振子12A中设有抽吸通路115,因此使用后需要进行灭菌、清洗。另外,与振子单元2A相连接的抽吸管116在使用后废弃。因此,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A使用之后,需要从手柄单元4A卸下振子单元2A,进而从振子单元2A卸下引管116。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A的组装准备中,也需要在手柄单元4A上连结振子单元2A,进而在振子单元2A上连接抽吸管116。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在振子单元2中未设有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和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因而,在使用后不需要对振子单元2进行灭菌、清洗。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不将第1抽吸管构件8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外置抽吸管85从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卸下而是直接废弃。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仅从筒状壳体25(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卸下振子单元2就能够将第1抽吸管构件8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外置抽吸管85与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一体废弃。
而且,在组装超声波处理装置1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准备。例如,将第1抽吸管构件81与处理单元3形成为一体,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外置抽吸管85与手柄单元4形成为一体。而且,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将第2抽吸管构件83连接于第1抽吸管构件81,之后将处理单元3从顶端方向侧连结到筒状壳体25上。然后,将振子单元2从基端方向侧连结到筒状壳体25上,在第1连结区域X1中连结处理单元3与振子单元2。由此,以不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外置抽吸管85连接于振子单元2的方式组装超声波处理装置1。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处理和组装准备等。
另外,一般在振子单元(2、2A)中,向超音波振子(12,12A)提供电流的电信号线13A、13B等与在振子内部延伸设置的线缆(6,6A)的一端相连接。因此,在抽吸管116与振子单元2A相连接的第1比较例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比手柄单元4A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增大。一般,手术者以握持着手柄单元(4、4A)的固定手柄26和可动手柄27的状态进行处理。因此,由于比手柄单元4A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增大,从而重心位于比手术者所握持的位置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处理时的重心平衡变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在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Y2处弯曲,通过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而且,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与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相连接的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在手柄单元4的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从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同样地,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在比第1连结区域X1靠顶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Z2处弯曲,从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而且,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与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相连接的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在手柄单元4的固定手柄26的内部沿着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从位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Z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和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穿过固定手柄26的内部而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Z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设置。因此,比手柄单元4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不会增大,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重心位于手柄单元4。因而,当以握持着固定手柄26和可动手柄27的状态进行处理时,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手术者所握持的位置与重心的位置大致一致。由此,以重心平衡较好的状态进行处理,在处理时,易于确定探头5的顶端部和钳部件32的位置。因而,处理时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在进行超声波凝固切开时,通过使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旋转,从而探头5和钳部件32相对于筒状壳体25沿绕轴线方向旋转。此时,利用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旋转操作旋钮29(处理单元3)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被限制为360°以下。
探头5的空洞形成部102设置为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大于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的尺寸的状态。因此,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形成有空洞部101。在弯曲位置Y2处弯曲的第1抽吸管构件81通过空洞形成部102的外周部向空洞部101延伸。而且,在空洞部10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与第1抽吸管构件81相连接。另外,在弯曲位置Z2处弯曲的第1送液管构件91从空洞形成部102的外周穿过开口孔82向空洞部101延伸。而且,在空洞部101中,第2送液管构件93与第1送液管构件91相连接。
在此,如图12所示,作为第2比较例而考虑超声波处理装置1B。如图12所示,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B中,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探头5B的空洞形成部102B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小。因此,筒状壳体25B的内部的空洞部101B比第1实施方式的空洞部101窄。另外,在本参照例中,第1抽吸管构件81B的弯曲位置Y2也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而且,在空洞部101B中,第2抽吸管构件83B与第1抽吸管构件81B相连接。同样地,第1送液管构件91B的弯曲位置Z2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而且,在空洞部101B中,第2送液管构件93B与第1送液管构件91B相连接。
在本比较例中,由于空洞部101B较窄,因此在筒状壳体25B的内部,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易于与电连接环39B、可动手柄27B的臂部72A、72B等相接触。即,没有确保空洞部101B的用于防止与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的电连接环39、可动手柄27B的臂部72A、72B等接触的足够的大小。通过与电连接环39B等相接触,从而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从电连接环39B等承受力。由于从电连接环39B等承受力,在空洞部101B中,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产生压碎、扭曲。因此,难以从空洞部101B朝向固定手柄26B的内部对第2抽吸管构件83B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定向。另外,由于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产生压碎、扭曲,从而在处理单元3B向绕轴线方向旋转之后,第2抽吸管构件83B和第2送液管构件93B易于缠绕在护套部31B的外周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探头5的空洞形成部102设置为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大于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的尺寸的状态。而且,利用空洞形成部102形成有空洞部101。因此,确保了空洞部101的用于防止与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的电连接环39、可动手柄27的臂部72A、72B等接触的足够的大小。由于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与电连接环39等的接触,因此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从电连接环39等承受力。因而,防止了空洞部101中的第2抽吸管构件83、第2送液管构件93压碎、扭曲。因此,易于从空洞部101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对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定向。
另外,由于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产生压碎、扭曲,因此当处理单元3向绕轴线方向旋转时,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难以缠绕在护套部31的外周部。在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与电连接环39等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设为360°以下来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将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因此,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也被限制为360°以下。因而,当处理单元3向绕轴线方向旋转时,有效地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探头5上设有空洞形成部102,该空洞形成部102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而且,在筒状壳体25上设有固定侧凸部111,在旋转操作旋钮29上设有可动侧凸部112。通过设为这种结构,防止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即,除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的处理所需的构件以外不用设置其他构件,防止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另外,第2抽吸管构件83的刚性比第1抽吸管构件81的刚性低,第2送液管构件93的刚性比第1送液管构件91的刚性低。因此,在空洞部10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易于弯曲。因而,易于从筒状壳体25的内部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对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定向。
另外,第1抽吸管构件81(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弯曲位置Y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同样地,第1送液管构件91(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的弯曲位置Z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在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处,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位移为零。因此,第1抽吸管构件81在弯曲位置Y2处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第1抽吸管构件81破损。同样地第1送液管构件91在弯曲位置Z2处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第1送液管构件91破损。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起到以下效果。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不用进行装置的更换、改组等就能够进行超声波抽吸处理和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这两者。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在振子单元2中未设有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和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因而,在使用后不必进行振子单元2的灭菌、清洗。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不用将第1抽吸管构件8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外置抽吸管85从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卸下而是直接废弃。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仅从筒状壳体25(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卸下振子单元2就能够将第1抽吸管构件8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外置抽吸管85与手柄单元4和处理单元3整体废弃。另外,能够以不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外置抽吸管85连接于振子单元2的方式组装超声波处理装置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后的处理和组装准备等。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第2抽吸通路限定部90A和第2送液通路限定部90B穿过固定手柄26的内部从固定手柄26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Y3、Z3)向手柄单元4的外部延伸设置。因此,比手柄单元4靠基端方向侧的重量不会增大,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重心位于手柄单元4。因而,当以握持着固定手柄26和可动手柄27的状态进行处理时,在与长度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手术者所握持的位置与重心的位置大致一致。由此,以重心平衡较好的状态进行处理,在处理时,易于确定探头5的顶端部和钳部件32的位置。因而,能够提高处理时的操作性。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探头5包括空洞形成部102,该空洞形成部102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沿着长度轴线C具有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而且,利用空洞形成部102形成有空洞部101。因此,确保了空洞部101的用于防止与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的电连接环39、可动手柄27的臂部72A、72B等接触的足够的大小。由于防止了空洞部101处的与电连接环39等的接触,因此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从电连接环39等承受力。因而,防止了空洞部101中的第2抽吸管构件83、第2送液管构件93压碎、扭曲。因此,从空洞部101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能够容易地对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定向。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由于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产生压碎、扭曲,因此当处理单元3沿绕轴线方向旋转时,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难以缠绕于护套部31的外周部。在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未与电连接环39等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设为360°以下来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在此,利用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使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被限制为360°以下。因此,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也被限制为360°以下。因而,在处理单元3向绕轴线方向旋转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除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的处理所需的构件以外不用设置其他构件,就能够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的刚性比第1抽吸管构件81的刚性低,第2送液管构件93的刚性比第1送液管构件91的刚性低。因此,在空洞部10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易于弯曲。因而,能够更容易地从筒状壳体25的内部朝向固定手柄26的内部对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定向。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第1抽吸管构件81(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弯曲位置Y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同样地,第1送液管构件91(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的弯曲位置Z2位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在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处,由超声波振动引起的位移为零。因此,第1抽吸管构件81在弯曲位置Y2处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抽吸管构件81破损。同样地,第1送液管构件91在弯曲位置Z2处难以受到超声波振动的影响,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送液管构件91破损。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动手柄27位于比固定手柄26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1变形例,如图13所示,可动手柄27也可以位于比固定手柄26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本变形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可动手柄27也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26与长度轴线C大致平行地开闭。而且,与可动手柄27的开闭动作相对应地,护套部31的可动部70(参照图4、图6)相对于手柄单元4和探头5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通过可动部70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从而钳部件32相对于探头5的顶端部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抽吸管构件81的顶端位于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弯曲位置Y2与开口位置Y1之间,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2变形例,如图14所示,第1抽吸管构件81也可以延伸设置至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顶端的开口位置Y1。在该情况下,第1抽吸管构件81的顶端与第1抽吸通路限定部60A的开口位置Y1一致。据以上所述,根据第2变形例,只要第1抽吸管构件81在探头5的孔状部21中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至弯曲位置Y2即可。而且,只要第1抽吸管构件81从弯曲位置Y2通过探头5的外周部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即可。
另外,第1送液管构件91也与第1抽吸管构件81相同。即,第1送液管构件91也可以延伸设置至第1送液通路限定部60B的顶端的开口位置Z1。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如下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状壳体25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结构的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探头5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沿着长度轴线C的尺寸比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设有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因此,在筒状壳体25的内部未形成有空洞部101。
可动侧构件122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向绕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与固定侧构件121相连结。固定侧构件121以固定于筒状壳体25的状态设置。可动侧构件122以固定于护套部31的固定筒状构件35的外周部的状态设置。因此,可动侧构件122能够与护套部31(处理单元3)一体地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和筒状壳体25向绕轴线方向旋转。
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位于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抽吸管构件81也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弯曲位置Y2处弯曲,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相同地,第1送液管构件91在第1连结区域X1与第2连结区域X2之间的弯曲位置Z2处弯曲,向处理单元3的外部延伸。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第1抽吸管构件81和第1送液管构件9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接。另外,在处理单元3的外部,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与固定侧构件121相连接。即,利用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使第1抽吸管构件81与第2抽吸管构件83之间相连接。另外,利用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使第1送液管构件91与第2送液管构件93之间相连接。
图16是表示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结的状态的图。图17是图16的17-17线剖视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结的状态下,在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之间设有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以沿绕轴线方向环绕一周的状态设置。另外,在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结的状态下,在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之间设有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位于比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靠外周方向侧的位置,以沿绕轴系方向环绕一周的状态设置。如上所述,与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无关,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和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均设置为在固定侧构件121与可动侧构件122之间沿绕轴线方向转1圈的状态。
在可动侧构件122上,沿着长度轴线C设有第2抽吸中继空洞125A和第2送液中继空洞125B。通过第1抽吸管构件8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接,从而第1抽吸通路50A与第2抽吸中继空洞125A相连通。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2抽吸中继空洞125A均与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相连通。另外,通过第1送液管构件91与可动侧构件122相连接,从而第1送液通路50B与第2送液中继空洞125B相连通。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2送液中继空洞125B均与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相连通。
在固定侧构件121上呈大致L字状设有第3抽吸中继空洞127A和第3送液中继空洞127B。通过第2抽吸管构件83与固定侧构件121相连接,从而第2抽吸通路80A与第3抽吸中继空洞127A相连通。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3抽吸中继空洞127A均与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相连通。另外,通过第2送液管构件93与固定侧构件121相连接,从而第2送液通路80B与第3送液中继空洞127B相连通。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3送液中继空洞127B均与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相连通。
如上所述,第1抽吸中继空洞123A、第2抽吸中继空洞125A及第3抽吸中继空洞127A形成为在第1抽吸通路50A与第2抽吸通路80A之间中继的抽吸中继通路(中继通路)130A。在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1抽吸通路50A与第2抽吸通路80A之间都连通的状态下,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协同限定抽吸中继通路130A。另外,第1送液中继空洞123B、第2送液中继空洞125B及第3送液中继空洞127B形成为在第1送液通路50B与第2送液通路80B之间中继的送液中继通路(中继通路)130B。在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1送液通路50B与第2送液通路80B之间都连通的状态下,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协同限定送液中继通路130B。而且,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形成为限定抽吸中继通路130A和送液中继通路130B的中继通路限定部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与固定侧构件121相连接。固定侧构件121以固定于手柄单元4的筒状壳体25的状态设置。因此,当处理单元3和可动侧构件122与旋转操作旋钮29一体地向绕轴线方向旋转时,固定侧构件12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第2送液管构件93不旋转。因而,在处理单元3向绕轴线方向旋转时,有效地防止了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另外,由于供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连接的固定侧构件121不旋转,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不必将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因此,不必在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设置用于将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的旋转限制部110。因而,不必在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设置固定侧凸部111和可动侧凸部112,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的结构简化。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效果。即,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连接于固定侧构件121。固定侧构件121以固定于手柄单元4的筒状壳体25的状态设置。因此,在处理单元3和可动侧构件122与旋转操作旋钮29一体地沿绕轴线方向旋转之后,固定侧构件121、第2抽吸管构件83及第2送液管构件93不旋转。因而,在处理单元3沿绕轴线方向旋转之后,能够有效地防止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向护套部31的外周部缠绕。
另外,在超声波处理装置1中,由于供第2抽吸管构件83和第2送液管构件93连接的固定侧构件121不旋转,因此不必将处理单元3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因此,不必在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设置用于将旋转操作旋钮29相对于筒状壳体25的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的旋转限制部110。因而,能够简化筒状壳体25与旋转操作旋钮29之间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抽吸中继通路130A和送液中继通路130B并不限于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即,在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1抽吸通路50A与第2抽吸通路80A之间都连通的状态下,只要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协同限定抽吸中继通路130A即可。另外,在无论可动侧构件122相对于固定侧构件121的旋转状态如何,第1送液通路50B与第2送液通路80B之间都连通的状态下,只要固定侧构件121和可动侧构件122协同限定送液中继通路130B即可。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以下,如下所述附记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
(附记项1)
一种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
手柄单元,其包括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从上述筒状壳体向不与上述长度轴线平行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手柄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筒状壳体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开闭的可动手柄;
振子单元,其具有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该振子单元从基端方向侧与上述筒状壳体相连结;
处理单元,其从顶端方向侧与上述筒状壳体相连结,并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中与上述振子单元相连结,其中,该处理单元包括探头和护套部,该探头从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比上述手柄单元的顶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并从基端到顶端传递由上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上述超声波振动,该护套供上述探头以上述探头向上述顶端方向突出的状态贯穿;
第1通路限定部,其限定在上述护套部的顶端的开口位置处开口的第1通路,其中,该第1通路限定部在上述探头与上述护套部之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位于比上述第1连结区域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该第1通路限定部通过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而从上述探头的外周部向上述处理单元的外部延伸;以及
第2通路限定部,其限定在上述处理单元的上述外部与上述第1通路相连通的第2通路,其中,该第2通路限定部从上述处理单元的上述外部在上述手柄单元的上述固定手柄的内部沿着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并从上述固定手柄的位于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向上述手柄单元的外部延伸。
(附记项2)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1通路限定部具有第1管构件,该第1管构件在上述探头与上述护套部之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上述弯曲位置,并从上述弯曲位置向上述处理单元的外部延伸,
上述第2通路限定部具有第2管构件,该第2管构件直接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或隔着另外的构件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且该第2管构件在上述固定手柄的内部沿着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附记项3)
根据附记项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手柄单元包括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向绕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顶端方向侧相连结,并通过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旋转而使上述处理单元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向上述绕轴线方向旋转。
(附记项4)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处理单元具有钳部件,该钳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护套部的顶端部,并能够相对于上述探头的顶端部开闭,
上述护套部具有可动部,该可动部在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内部的、位于比上述第1连结区域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第2连结区域中与上述可动手柄相连结,该可动部通过与上述可动手柄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的开闭动作对应地相对于上述手柄单元和上述探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移动,从而使上述钳部件相对于上述探头的上述顶端部开闭。
(附记项5)
根据附记项4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手柄单元具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设置在上述筒状壳体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之间,并将上述旋转操作部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
上述探头具有空洞形成部,该空洞形成部设置为在上述第1连结区域与上述第2连结区域之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具有比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的状态,且该空洞形成部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的上述第1连结区域与上述第2连结区域之间形成有供上述第2管构件连接于上述第1管构件的空洞部,
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的上述第1管构件从上述空洞形成部的上述外周部向上述空洞部延伸。
(附记项6)
根据附记项5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管构件在上述空洞部中直接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
(附记项7)
根据附记项5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管构件的刚性比上述第1管构件的刚性低。
(附记项8)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该超声波处理装置还具有中继通路限定部,该中继通路限定部限定在上述第1通路与上述第2通路之间中继的中继通路,并连接上述第1管构件与上述第2管构件之间,
上述中继通路限定部包括固定侧构件和可动侧构件,该固定侧构件与上述第2管构件连接,以固定于上述筒状壳体的状态设置,该可动侧构件与上述第1管构件连接,能够与上述处理单元一体地相对于上述固定侧构件和上述筒状壳体向上述绕轴线方向旋转,其中,该可动侧构件在无论相对于上述固定侧构件的旋转状态如何均连通上述第1通路与上述第2通路之间的状态下,与上述固定侧构件协同限定上述中继通路。
(附记项9)
根据附记项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通路限定部具有外置管,该外置管在上述延伸位置处与上述第2管相连接,并向上述手柄单元的上述外部延伸。
(附记项10)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1通路限定部的上述弯曲位置位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

Claims (10)

1.一种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
手柄单元,其包括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从上述筒状壳体向不与上述长度轴线平行的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手柄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筒状壳体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开闭的可动手柄;
振子单元,其具有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该振子单元从基端方向侧与上述筒状壳体相连结;
处理单元,其从顶端方向侧与上述筒状壳体相连结,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的第1连结区域中与上述振子单元相连结,其中,该处理单元从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比上述手柄单元的顶端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并具有从基端到顶端传递由上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上述超声波振动的探头;
第1通路限定部,其限定在上述探头的上述顶端部的开口位置处开口的第1通路,其中,该第1通路限定部在上述探头的内部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位于比上述第1连结区域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弯曲位置,该第1通路限定部通过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而经由上述探头的外周部向上述处理单元的外部延伸;以及
第2通路限定部,其限定在上述处理单元的上述外部与上述第1通路相连通的第2通路,其中,该第2通路限定部从上述处理单元的上述外部在上述手柄单元的上述固定手柄的内部沿着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并从上述固定手柄的位于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侧的延伸位置向上述手柄单元的外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探头具有在内部限定孔状部的孔限定面,该孔状部从上述第1通路的上述开口位置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比上述弯曲位置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
上述第1通路限定部具有第1管构件,该第1管构件在上述探头的上述孔状部内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至上述弯曲位置,并从上述弯曲位置经由上述探头的上述外周部向上述处理单元的外部延伸,
上述第2通路限定部具有第2管构件,该第2管构件直接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或隔着另外的构件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且该第2管构件在上述固定手柄的内部沿着上述手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手柄单元具有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向绕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顶端方向侧相连结,并通过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旋转而使上述处理单元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向上述绕轴线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处理单元包括:护套部,其供上述探头以上述探头向上述顶端方向突出的状态贯穿;以及钳部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护套部的顶端部,并能够相对于上述探头的顶端部开闭;
上述护套部具有可动部,该可动部在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内部的、位于比上述第1连结区域靠上述顶端方向侧的第2连结区域中与上述可动手柄相连结,该可动部通过与上述可动手柄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的开闭动作对应地相对于上述手柄单元和上述探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移动,从而使上述钳部件相对于上述探头的上述顶端部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手柄单元具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设置在上述筒状壳体与上述旋转操作部之间,并将上述旋转操作部相对于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绕轴线方向的旋转范围限制为360°以下,
上述探头具有空洞形成部,该空洞形成部设置为在上述第1连结区域与上述第2连结区域之间沿着上述长度轴线具有比上述超声波振动的一半波长大的尺寸的状态,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部的上述第1连结区域与上述第2连结区域之间形成有供上述第2管构件连接于上述第1管构件的空洞部,
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的上述第1管构件通过上述空洞形成部的上述外周部向上述空洞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管构件在上述空洞部直接与上述第1管构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管构件的刚性比上述第1管构件的刚性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该超声波处理装置还具有中继通路限定部,该中继通路限定部限定在上述第1通路与上述第2通路之间中继的中继通路,并连接上述第1管构件与上述第2管构件之间,
上述中继通路限定部包括固定侧构件和可动侧构件,该固定侧构件与上述第2管构件连接,以固定于上述筒状壳体的状态设置,该可动侧构件与上述第1管构件连接,能够与上述处理单元一体地相对于上述固定侧构件和上述筒状壳体向上述绕轴线方向旋转,其中,该可动侧构件在无论相对于上述固定侧构件的旋转状态如何均连通上述第1通路与上述第2通路之间的状态下,与上述固定侧构件协同限定上述中继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2通路限定部具有外置管,该外置管在上述延伸位置处与上述第2管相连接,并向上述手柄单元的上述外部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1通路限定部的上述弯曲位置位于上述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
CN201280003606.XA 2011-03-28 2012-03-12 超声波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200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68293P 2011-03-28 2011-03-28
US61/468,293 2011-03-28
PCT/JP2012/056281 WO2012132860A1 (ja) 2011-03-28 2012-03-12 超音波処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0888A true CN103200888A (zh) 2013-07-10
CN103200888B CN103200888B (zh) 2015-09-30

Family

ID=4693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606.XA Active CN103200888B (zh) 2011-03-28 2012-03-12 超声波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95307B2 (zh)
EP (1) EP2601901B1 (zh)
JP (1) JP5200199B2 (zh)
CN (1) CN103200888B (zh)
WO (1) WO20121328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799A (zh) * 2014-07-15 2017-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送液器具及处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5119B2 (en) 2013-02-15 2019-04-23 Covidien Lp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CN105338916B (zh) * 2013-06-07 2017-10-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处理装置
WO2015088012A1 (ja) * 2013-12-13 2015-06-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EP3132764B1 (en) * 2014-04-15 2022-01-12 Olympus Corporation Energy treatment device
JP6076535B2 (ja) * 2014-07-10 2017-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
JPWO2016190072A1 (ja) * 2015-05-27 2017-06-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処置具
EP3870089B1 (en) * 2018-10-24 2022-06-15 CONMED Corporation Continuous rotation of a surgical instru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4672A2 (en) * 1989-02-18 1990-08-29 Haruo Takase Ultrasonic surgical scalpel
WO2000022995A2 (en) * 1998-09-25 2000-04-27 Sherwood Services Ag Improved ultrasonic surgical apparatus
JP2001017445A (ja) * 1999-07-07 2001-01-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処置装置
US6669690B1 (en) * 1995-04-06 2003-12-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und treatment system
JP2006223740A (ja) * 2005-02-21 2006-08-3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処置具および処置具システム
US2009003691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Houser Kevin L Temperature controlled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65412A (ja) 1986-09-08 1988-03-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アイバ用コネクタ
JPH0324171Y2 (zh) * 1986-10-16 1991-05-27
US4886491A (en) * 1988-02-29 1989-12-12 Tulio Parisi Liposuction procedure with ultrasonic probe
US5312327A (en) * 1992-10-09 1994-05-17 Symbiosis Corporation Cautery override safety systems endoscopic electrosurgical suction-irrigation instrument
JPH07110278B2 (ja) 1993-03-29 1995-11-29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超音波手術装置
US5902315A (en) * 1997-08-28 1999-05-1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Optical tissue dissector/retractor
US6200311B1 (en) * 1998-01-20 2001-03-13 Eclipse Surgical Technologies, Inc. Minimally invasive TMR device
US7329254B2 (en) * 1998-02-19 2008-02-12 Curon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dysfunctions in the intestines and rectum that adapt to the anatomic form and structure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US6193709B1 (en) * 1998-05-13 2001-02-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nic treatment apparatus
US6666860B1 (en) * 1999-08-24 2003-12-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ic treatment system
US8221402B2 (en) * 2000-01-19 2012-07-17 Medtronic, Inc. Method for guiding a medical device
US6514250B1 (en) * 2000-04-27 2003-02-04 Medtronic, Inc. Suction stabilized epicardial ablation devices
US6558376B2 (en) * 2000-06-30 2003-05-06 Gregory D. Bishop Method of use of an ultrasonic clamp and coagulation apparatus with tissue support surface
US20040054364A1 (en) * 2002-02-08 2004-03-18 Ernest Aranyi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40097911A1 (en) * 2001-02-13 2004-05-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nic operating apparartus and tool for changing tip thereof
WO2002069821A1 (en) * 2001-03-06 2002-09-12 Thermemed Corp. Vaporous delivery of thermal energy to tissue sites
US6783524B2 (en) * 2001-04-19 2004-08-31 Intuitive Surgical, Inc. Robotic surgical tool with ultrasound cauterizing and cutting instrument
JP2003305050A (ja) * 2002-04-17 2003-10-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手術装置
US6893434B2 (en) * 2002-05-13 2005-05-17 Axya Medical, Inc. Ultrasonic soft tissue cutting and coagulation systems including a retractable grasper
JP2004000336A (ja) * 2002-05-31 2004-01-08 Olympus Corp 超音波処置装置
US7572257B2 (en) * 2002-06-14 2009-08-11 Ncontact Surgical, Inc. Vacuum coagulation and dissection probes
US8235990B2 (en) * 2002-06-14 2012-08-07 Ncontact Surgical, Inc. Vacuum coagulation probes
US9439714B2 (en) * 2003-04-29 2016-09-13 Atricure, Inc. Vacuum coagulation probes
WO2004012615A1 (ja) * 2002-08-02 2004-02-12 Olympus Corporation 超音波処置具
JP4084253B2 (ja) * 2002-11-22 2008-04-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手術装置、超音波駆動装置および超音波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4208922A (ja) * 2002-12-27 2004-07-29 Olympus Corp 医療装置及び医療用マニピュレータ並びに医療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040222A (ja) * 2003-07-24 2005-02-17 Olympus Corp 超音波処置装置
JP4472395B2 (ja) * 2003-08-07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手術システム
JP2005131285A (ja) * 2003-10-31 2005-05-26 Olympus Corp 外科用処置具
WO2005099605A1 (ja) * 2004-03-30 2005-10-27 Olympus Corporation 超音波処置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の組み立て、分解方法、並びに超音波処置システム
JP4343778B2 (ja) * 2004-06-16 2009-10-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手術装置
EP1802245B8 (en) * 2004-10-08 2016-09-28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JP4481922B2 (ja) * 2005-05-13 2010-06-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処置具
JP4455402B2 (ja) * 2005-05-13 2010-04-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処置装置
US7645278B2 (en) * 2006-02-22 2010-01-12 Olympus Corporation Coagulating cutter
US20090054886A1 (en) * 2007-08-24 2009-02-26 Chie Yachi Surgical operating apparatus
US8353907B2 (en) * 2007-12-21 2013-01-15 Atricure, Inc. Ablation device with internally cooled electrodes
US20090270854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Chie Yachi Surgical operating apparatus
US20090270853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Chie Yachi Surgical operating apparatus
JP4679607B2 (ja) 2008-05-28 2011-04-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処置装置
US8128646B2 (en) * 2008-06-03 2012-03-0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Ultrasonic vibration apparatus
US2010027416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Chie Yachi Switching structure and surgical equipment
US8663220B2 (en) * 2009-07-15 2014-03-0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s
JP4675437B2 (ja) * 2009-08-05 2011-04-2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トルクレンチ及び超音波手術装置
US8753338B2 (en) * 2010-06-10 2014-06-1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employing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O2012118018A1 (ja) * 2011-03-01 2012-09-0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
WO2012124653A1 (ja) * 2011-03-17 2012-09-2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送液装置及び医療用処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4672A2 (en) * 1989-02-18 1990-08-29 Haruo Takase Ultrasonic surgical scalpel
US6669690B1 (en) * 1995-04-06 2003-12-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und treatment system
WO2000022995A2 (en) * 1998-09-25 2000-04-27 Sherwood Services Ag Improved ultrasonic surgical apparatus
JP2001017445A (ja) * 1999-07-07 2001-01-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処置装置
JP2006223740A (ja) * 2005-02-21 2006-08-3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処置具および処置具システム
US2009003691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Houser Kevin L Temperature controlled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799A (zh) * 2014-07-15 2017-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送液器具及处置装置
CN106535799B (zh) * 2014-07-15 2019-06-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送液器具及处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1901A4 (en) 2013-10-02
JPWO2012132860A1 (ja) 2014-07-28
US20130218185A1 (en) 2013-08-22
EP2601901B1 (en) 2016-05-18
WO2012132860A1 (ja) 2012-10-04
US8795307B2 (en) 2014-08-05
EP2601901A1 (en) 2013-06-12
JP5200199B2 (ja) 2013-05-15
CN103200888B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888A (zh) 超声波处理装置
CN103354736B (zh) 双极处理装置
JP6532640B2 (ja) 流体ルーメンを画定する超音波導波管を備えた手術器具
CN102843981B (zh) 具有局部旋转刀和固定垫结构的超声外科器械
CN106163430B (zh) 用于将超声外科器械部件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和特征结构
EP1927321B1 (en) Probe for ultrasonic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3327920A (zh) 超声波探头
JP4942121B2 (ja) 医科歯科用装置
CN102781349B (zh) 具有移动切割工具的超声外科器械
WO2012124653A1 (ja) 医療用送液装置及び医療用処置装置
JP2013085954A (ja) 外科用器具内のスリップリングアセンブリと超音波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との結合
CN104349731A (zh) 具有取向感测的外科器械
WO2017013814A1 (ja) 超音波処置具及び超音波処置アッセンブリ
JP2000271141A (ja) 手術装置
US8905935B2 (en) Ultrasonic surgical apparatus
JP2005118357A (ja) 超音波処置装置
WO2014007168A1 (ja) 超音波振動を用いる処置具
US9180315B2 (en) Ultrasonic treatment device and probe unit
WO2014156965A1 (ja) アブレーションカテーテル
CN103458815B (zh) 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处理装置
JP2001017385A (ja) 手術具
US20150011888A1 (en) Ultrasonic probe
JPH1156867A (ja) 超音波手術装置
CN103370022B (zh) 超声波处理装置
CN216124523U (zh) 一种一体式剪式超声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