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2885A -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2885A
CN103192885A CN2013100026350A CN201310002635A CN103192885A CN 103192885 A CN103192885 A CN 103192885A CN 2013100026350 A CN2013100026350 A CN 2013100026350A CN 201310002635 A CN201310002635 A CN 201310002635A CN 103192885 A CN103192885 A CN 10319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wl upper
cowl
vehicle
side part
upper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2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2885B (zh
Inventor
生稻由纪子
竹内秀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9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前围上盖板结构包括:前围上盖板上部,其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并且适于支撑前窗;前围上盖板下部,其在横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比前围上盖板上部更下方的位置处;以及前围上盖板内部,其在横向上延伸并且焊接于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后端和前围上盖板下部的后端,从而前围上盖板上部、前围上盖板下部和前围上盖板内部形成开口的截面结构。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横向上的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在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并且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开口。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2年1月6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000945号的优先权利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该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cowl top structure)。
背景技术
作为从下面支撑车辆的前窗的结构,前围上盖板结构已为大家所知。期望前围上盖板结构能保证其强度和刚性,并且同时,期望吸收碰撞情况下的冲击,从而保护行人(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JP-A-2010-221879
(专利文献2)JP-A-2010-023536
图7到10示出了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参照图7到10,将对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的问题进行描述。这里,图7为示出构成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8为示出从前侧观看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右端部分的正视图,图9到10分别为从图8中的箭头标记C-C和D-D观看的截面图。要注意的是,符号M表示焊接点。
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50包括作为其主要构成部件的前围上盖板上部51、前围上盖板内部5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53,并且前围上盖板结构50通过前围上盖板上部51、前围上盖板内部5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53的组合形成为在车辆的前侧开口的开口截面结构。结果,前围上盖板结构50(前围上盖板上部51)构成为通过从上方的输入而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增强其保护行人的性能。但是,在前围上盖板结构50形成为开口的截面结构的情况下,其整个结构的强度和刚性不足。为此,借助于连接部件通过焊接来连接前围上盖板结构50的侧端部分,并因而保证前围上盖板结构50的强度和刚性,其中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框架延伸部分55、前围上盖板侧部56和隔板(堵头板,bulk head)57。尽管在图7中仅示出了右端部分中使用的连接部件,但是在左端部分中也使用了相同的连接部件(形状对称),只是未在图中示出。
现在,参考图8到10将对右端部分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50的结构进行描述。首先,将参照从图8中箭头标记C-C观看的截面图对该结构进行描述。
前围上盖板上部51(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在其上表面上保持前窗54)在其上端侧处焊接在前围上盖板内部52的上端,并且在其下端侧处焊接在前围上盖板侧部56的上端。该前围上盖板侧部56的下端焊接于前围上盖板内部52的中部。在前围上盖板侧部56与前围上盖板内部52之间的焊接点M下面的部分中,前围上盖板下部53的后端和前围上盖板内部52焊接在一起。
这样,在从箭头标记C-C观看的截面图中,通过前围上盖板上部51、前围上盖板内部52和前围上盖板侧部56的组合形成闭合的截面结构,并且强度和刚性被增强。另一方面,当从上方施加输入(撞击)时,闭合的截面结构不易发生变形。
在从箭头标记C-C观看的截面图的内部区域内,如图8所示,凸缘51a设置在前围上盖板上部51的前端部分中。在该内部区域中,由于存在凸缘51a,前围上盖板上部51自身以及前围上盖板结构50的强度和刚性得以保证。
接下来,将对从图8中的箭头标记D-D观看的截面图中的结构进行描述。前围上盖板上部51在其上端侧处焊接在前围上盖板内部52的上端,并且在其下端侧处焊接在前围上盖板侧部56的上端。该前围上盖板侧部56的下端焊接于框架延伸部分55,并且该框架延伸部分55在其后端处侧焊接在前围上盖板内部52的中部。
这样,在从箭头标记D-D观看的截面图中,通过前围上盖板上部51、前围上盖板内部52、前围上盖板侧部56和框架延伸部分55的组合形成了闭合的截面结构。此外,在该闭合的截面结构中,隔板57介于前围上盖板上部51与前围上盖板内部52之间,以便通过焊接相互连接。结果,与从箭头标记C-C观看的截面图中的结构相比,进一步增强了强度和刚性。因此,当从上方施加输入(撞击)时,从箭头标记D-D观看的该截面图中的结构更不容易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相对于来自上方的输入,形成为开口的截面结构的前围上盖板结构50作为整体可能发生变形。但是,在侧端部分中,通过使用前围上盖板侧部56形成闭合的截面结构,并且进一步地,隔板57焊接在闭合的截面结构的内部,从而加固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前围上盖板结构50的强度和刚性得以保证。但是,反过来看,在增强该侧端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该侧端部分不大可能发生变形。因此,在保证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很难保护到行人。此外,为了保证强度和刚性,连接构件的部件数量增加,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和部件重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强度和刚性的同时能够保护行人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前围上盖板结构包括:前围上盖板上部,前围上盖板上部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并且前围上盖板上部适于支撑前窗;前围上盖板下部,前围上盖板下部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前围上盖板下部设置在比前围上盖板上部更下方的位置处;以及前围上盖板内部,前围上盖板内部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前围上盖板内部焊接于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后端和前围上盖板下部的后端,从而前围上盖板上部、前围上盖板下部和前围上盖板内部形成开口的截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横向上的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在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并且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开口。
开口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可在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
在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前端处沿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横向上的整个长度可设置有凸缘。
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中心部分可朝向车辆的前方突出,并且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车辆的纵向上的宽度可在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减小。
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纵向上的宽度可比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中心部分的在纵向上的宽度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开口的截面结构作为前围上盖板结构,并且当从前侧观看时,在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两个侧端部分中,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在车辆的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因此,两个侧端部分的刚性均得以增强,并且从而在整体上能够保持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强度和刚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各个侧端部分中形成有开口,因此在从上方有输入的情况下,开口发生变形以从而吸收撞击。结果,可在保证强度和刚性的同时保护行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构成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上沿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车辆横向上的整个长度设置有凸缘。因此,可保证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强度和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构成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形成为月牙形,在该形状中,中心部分朝向车辆的前方突出。因此,尤其在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中心部分中,在较宽的区域中接收撞击,并且前围上盖板结构能够更容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示出从前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右端部分的正视图。
图3为从图2中的箭头标记A-A观看的截面图。
图4为从图2中的箭头标记B-B观看的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在车辆的中心部分中的截面图。
图6A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俯视图。
图6B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的正视图。
图6C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侧视图。
图7为示出构成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8为示出从前侧观看时传统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右端部分的正视图。
图9为从图8中的箭头标记C-C观看的截面图。
图10为从图8中的箭头标记D-D观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到图6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进行描述。
图1为示出构成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示出从前侧观看时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右端部分的正视图,并且图3到4为分别从图2中的箭头标记A-A和箭头标记B-B观看的截面图。图5为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在车辆的中心部分中的截面图。图6A到图6C为分别示出构成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要注意的是,符号M表示焊接点,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的前侧,并且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的上侧。
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包括作为其主要构成部件的前围上盖板上部11、前围上盖板内部1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13,这些部件以在传统结构中相同的方式设置成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通过前围上盖板上部11、前围上盖板内部1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13这些部件的组合,前围上盖板结构10形成为开口的截面结构。该前围上盖板结构10在其下侧处固定于作为车辆的结构部件的仪表板(dash panel)(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中,在这些构成部件的侧端部分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和前围上盖板内部12通过焊接直接彼此连接,并且前围上盖板内部1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13也通过焊接直接彼此连接。不同于传统结构,这些构成部件不是通过连接部件连接。
仍是在该实施例中,框架延伸部分15和雨刮器支架侧16连接于所述构成部件的侧端部分。但是,这些部件不是插在构成部件之间来用于连接构成部件,并且因此,这些部件与前围上盖板结构10自身的连接部件不对应。特别地,框架延伸部分15是用于将前围上盖板结构10连接于其他部件的部件,并且雨刮器支架侧16是用于安装雨刮器(未示出)的部件。要注意的是,尽管图1中仅示出了在右端部分中使用的框架延伸部分15和雨刮器支架侧16,但是在左端部分也使用了相同的部件(形状对称),只是未在附图中示出。
下面将参照图2到6对该实施例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要注意的是,尽管这里主要是对右端部分中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是左端部分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3对从箭头标记A-A观看的截面图中的结构进行描述。前围上盖板上部11支撑前窗14,前窗设置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上表面上。该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后端焊接于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上端,所述前围上盖板内部布置成比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11更靠近车辆车厢内部,但是前围上盖板上部11在其前端侧处不连接于任何部件。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中部焊接于前围上盖板下部13的后端,所述前围上盖板下部布置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下侧处。
如上所述,在从箭头标记A-A观看的截面图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前围上盖板内部1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13形成为开口的截面结构,并且前围上盖板上部11形成为当从上方对前围上盖板结构10输入撞击时容易发生变形。该开口的截面结构在车辆的横向上形成在整个前围上盖板结构10上。
标号31表示用于支撑前窗14的下端的由树脂形成的舱面覆盖部(deck garnish,舱面装饰部),并且舱面覆盖部31布置成覆盖上述开口的截面结构的前侧处的开口。标号32表示发动机舱的盖,并且标号33表示车厢内部的仪表板。
此外,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形状设计成使得能够保证强度和刚性,并且同时能够保护行人。因此,下面将参照图6对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形状进行描述。
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前端部分中沿着前围上盖板上部的整个长度(车辆的横向上的整个长度)设置有凸缘11a,并且通过该凸缘11a,前围上盖板上部11自身以及进而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强度和刚性得以保证。
此外,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在其沿车辆横向上的两端处的侧端部分11b中,从正面观看的竖直方向上的宽度H1(下面称为“竖直宽度”)在车辆的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宽度增大),从而使得竖直宽度H1比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中心部分中的竖直宽度H1大。根据该结构,前围上盖板上部11在侧端部分11b中的强度和刚性得以增强,从而保证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强度和刚性。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护行人,在侧端部分11b中设置有开口11c,并且,从正面观看,在竖直方向上的这些开口11c的开口宽度在车辆的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宽度增大),对应于侧端部分11b的竖直宽度H1的增大。这样,当从上方对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侧端部分输入撞击时,前围上盖板上部11围绕开口11c发生变形,并能够吸收撞击。简而言之,这些开口11c使得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侧端部分能够容易发生变形。结果,在具有开口的截面结构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中,在保持前围上盖板上部11在侧端部分11b中的强度和刚性的情况下,可增强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侧端部分11b中的减震性能。因此,由于前围上盖板上部11自身的形状,可以保证强度和刚性并同时保护行人。
此外,在从上方观看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情况下,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整体为月牙的形状,在该形状中,中心部分朝向车辆的前方突出,使得侧端部分11b的后端位于月牙的最后端。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在其沿车辆横向上的两端处的侧端部分11b中,从上方观看车辆的纵向上的宽度W1(下面称为“纵向宽度”)在车辆的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减小,从而使得纵向宽度W1比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中心部分中的纵向宽度W2小。
在该结构中,基本上整个前围上盖板上部11都比前围上盖板上部11与前围上盖板内部12之间的焊接点M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并且通过前围上盖板上部11和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组合形成开口的截面结构(大致见图3)。因此,当从上方对前围上盖板上部11输入撞击时,该撞击作为弯曲力矩施加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上,并因而使得前围上盖板上部11容易发生变形。具体来说,由于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中心部分中的纵向宽度W2增大,因此在较宽的区域中接收撞击,这使得前围上盖板上部11更容易发生变形。这样,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在车辆横向上的中心部分中的减震性能得以增强。
在图5中,通过截面示出了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在车辆横向上的中心部分。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后端焊接于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上端,而其前端未连接于任何部件。然后,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焊接于前围上盖板下部13的后端。具体来说,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在车辆横向上的中心部分的结构与图3中示出的从箭头标记A-A观看的截面图中的结构(开口的截面结构)基本上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4对从图2中箭头标记B-B观看的截面图中的结构进行描述。在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最侧端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和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截面形状基本上相同,并且前围上盖板上部和前围上盖板内部相互叠置以焊接成基本上一体的板。用于安装雨刮器(未示出)的雨刮器支架侧16焊接于前围上盖板内部12的中部,并且待连接于其他部件的框架延伸部分15在雨刮器支架侧16下方的位置处焊接于前围上盖板内部12。
如上所述,在从箭头标记B-B观看的截面图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和前围上盖板内部12焊接成一体板的形状。由于通过焊接的强度,该部分几乎不会发生变形,并从而可保证强度和刚性。另一方面,在从箭头标记B-B观看的截面图更内部的区域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比存在于该部分中的焊接点M更向车辆的前方突出,并且因此,当从上方施加撞击时,前围上盖板上部11能够容易发生变形。
在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中心部分的截面图中,前围上盖板上部11、前围上盖板内部12和前围上盖板下部13形成为开口的截面结构,这使得当从上方施加撞击时,前围上盖板结构10(前围上盖板上部11)能够容易发生变形。另外,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竖直宽度H2形成得较小,并且在中心部分中纵向宽度W2形成得较大,这也有助于容易发生变形。此外,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在车辆横向上的两个侧端部分11b中,竖直宽度H1在车辆的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宽度增大),从而保证强度和刚性,而开口11c使得结构相对于从上方的输入(诸如撞击)能够容易发生变形。此外,设置在前围上盖板上部11的前端部分中的凸缘11a也有助于增强强度和刚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10,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和刚性,并且获得不仅在前围上盖板结构的沿车辆横向上的中心部分中、并且在前围上盖板结构的两个侧端部分中相对于来自上方的撞击能够容易发生变形的结构。因此,能够保证前围上盖板结构10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同时能够确保行人保护性能。要注意的是,图7到10所示的前围上盖板侧部56、隔板57等并不是该结构必须的,并且因此,该结构所需的部件数量减少,使得制造成本降低、且同时部件重量降低。
本发明适合用于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所述前围上盖板结构包括:
前围上盖板上部,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适于支撑前窗;
前围上盖板下部,所述前围上盖板下部在所述横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围上盖板下部设置在比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更下方的位置处;以及
前围上盖板内部,所述前围上盖板内部在所述横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围上盖板内部焊接于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后端和所述前围上盖板下部的后端,从而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所述前围上盖板下部和所述前围上盖板内部形成开口的截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所述横向上的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并且
所述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前端处沿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在所述横向上的整个长度设置有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突出,并且
所述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所述纵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所述中心部分的在所述纵向上的宽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突出,并且
所述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横向上朝向外部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端部分中的每一个侧端部分的在所述纵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前围上盖板上部的所述中心部分的在所述纵向上的宽度小。
CN201310002635.0A 2012-01-06 2013-01-05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Active CN103192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945 2012-01-06
JP2012000945A JP5857749B2 (ja) 2012-01-06 2012-01-06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2885A true CN103192885A (zh) 2013-07-10
CN103192885B CN10319288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66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2635.0A Active CN103192885B (zh) 2012-01-06 2013-01-05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12802B1 (zh)
JP (1) JP5857749B2 (zh)
CN (1) CN103192885B (zh)
RU (1) RU2521133C1 (zh)
TW (1) TWI534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1942B2 (ja) * 2010-11-19 2015-05-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6468477B2 (ja) * 2014-10-17 2019-02-1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デッキ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CN106275094A (zh) * 2016-09-07 2017-01-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隔板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9921A1 (de) * 2006-06-29 2008-01-17 Volkswagen Ag Fahrzeug mit einem Scheibenquerträger für eine Windschutzscheibe
CN101204973A (zh) * 2006-12-20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N101925500A (zh) * 2008-02-08 2010-1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CN201784699U (zh) * 2010-08-20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围盖板总成
CN202029793U (zh) * 2011-04-07 2011-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前横梁吸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956A (ja) * 2000-01-11 2001-07-17 Suzuki Motor Corp 前部車体構造
JP4207653B2 (ja) * 2003-05-09 2009-01-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前部車体構造
RU50504U1 (ru) * 2005-05-11 2006-01-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Опора для ветрового стекл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4420405B2 (ja) * 2006-02-22 2010-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ッシュアッパ構造
JP2008013144A (ja) * 2006-07-10 2008-01-2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613985B2 (ja) * 2008-07-15 2011-01-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JP2010221879A (ja) 2009-03-24 2010-10-07 Toyota Motor Corp カウル構造
CN102510825B (zh) * 2009-10-09 2015-06-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US8491042B2 (en) * 2010-09-07 2013-07-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ergy-absorbing cowl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9921A1 (de) * 2006-06-29 2008-01-17 Volkswagen Ag Fahrzeug mit einem Scheibenquerträger für eine Windschutzscheibe
CN101204973A (zh) * 2006-12-20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N101925500A (zh) * 2008-02-08 2010-1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CN201784699U (zh) * 2010-08-20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围盖板总成
CN202029793U (zh) * 2011-04-07 2011-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前横梁吸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2802B1 (en) 2016-10-12
JP2013139232A (ja) 2013-07-18
CN103192885B (zh) 2016-01-20
RU2012157335A (ru) 2014-07-10
JP5857749B2 (ja) 2016-02-10
EP2612802A3 (en) 2013-12-11
TWI534030B (zh) 2016-05-21
TW201343448A (zh) 2013-11-01
RU2521133C1 (ru) 2014-06-27
EP2612802A2 (en)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180B (zh) 车身构造
CN100584681C (zh) 具有滑动门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US9371092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package tray side member for vehicle
US9033406B2 (en)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vehicle body
CN104340276B (zh) 车辆车身
CN105774917A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JP5545124B2 (ja) 車両のルーフ骨格構造
CN104884288A (zh)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CN103085885B (zh)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KR20150123285A (ko) 자동차의 차체 측부 구조
CN103974875A (zh) 车身结构
JP650781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105636857A (zh) 车身后部构造
KR20120120266A (ko) 센터 필러 상부 결합 구조
CN102774428B (zh) 车辆的后门开口肩部的加固结构
KR100844563B1 (ko) 프론트 필라 장치
CN103192885A (zh) 车辆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JP5353364B2 (ja)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CN107207051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5170188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623766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CN104176129A (zh) 车辆中的支柱部与车顶部下部之间的接合构造
JP663406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20147255A (ja) 車両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