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9688B - 落地式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89688B CN103189688B CN201180052770.5A CN201180052770A CN103189688B CN 103189688 B CN103189688 B CN 103189688B CN 201180052770 A CN201180052770 A CN 201180052770A CN 103189688 B CN103189688 B CN 1031896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set
- console mode
- filter
- back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防止热交换效率降低。收纳在外壳(1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具有:前面热交换器(22a),其配置成与前面面板(4)的背面对置;以及背面热交换器(22b),其随着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下端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在从设置于外壳(10)的下端部的前方的主吸入口(10a)至前面热交换器(22a)的流路设置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并且,使下部过滤器(16b)的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大致V字形状的热交换器的落地式室内机,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前面热交换器和背面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落地式室内机,已知如下的落地式室内机:其将处于地面附近的空气从设置在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的吸入口吸入并从设置于外壳的上端部的吹出口吹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提供至收纳在外壳内的热交换器,并通过与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并且,被加热的空气从吹出口被吹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85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以考虑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落地式室内机中采用大致V字形状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前面热交换器,其配置成与外壳的前面面板的背面对置;以及背面热交换器,其随着从前面热交换器的下端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在采用这样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从设置于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背面热交换器侧比向前面热交换器侧更难流动。因此,产生这样的问题:无法向背面热交换器提供充足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热交换效率降低的落地式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具备:外壳,其具有前面面板,并且收纳热交换器;吸入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用于吸入处于地面附近的空气;吹出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部,用于吹出空气;以及过滤器,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于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热交换器的流路,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前面热交换器,其配置成与所述前面面板的背面对置;以及背面热交换器,其随着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下端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所述过滤器插入于所述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之间,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另外,“(吸入口)设置在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是指,吸入口设置成:形成于外壳的下端部的比前后方向中央位置靠前方侧的部分大于形成得比前后方向中央位置靠背面侧的部分。
在该落地式室内机中,在从吸入口至背面热交换器的流路中,与过滤器以未弯曲的状态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比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过滤器的面积,能够减小通风阻力。因此,从设置于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比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处容易通过过滤器而向背面侧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向背面热交换器的供给不足,能够抑制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在第一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中,具备排水盘,所述排水盘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
根据该落地式室内机,在具备排水盘的情况下,由于排水盘而使空气变得难以被提供到背面热交换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中,所述前面热交换器设置成与所述前面面板大致平行。
根据该落地式室内机,与前面热交换器相对于前面面板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前面面板与前面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中,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面积大于所述背面热交换器的面积。
根据该落地式室内机,与向前面热交换器侧相比,空气难以向面积比较小的背面热交换器侧流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中,具备横流式风扇,所述横流式风扇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成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和所述背面热交换器对置。
根据该落地式室内机,能够将利用横流式风扇的驱动而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提供到前面热交换器和背面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落地式室内机中,具备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进行引导,使得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根据该落地式室内机,能够利用引导单元可靠地使过滤器弯曲。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中所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在从吸入口至背面热交换器的流路中,与过滤器以未弯曲的状态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比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过滤器的面积,能够减小通风阻力。因此,从设置于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比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处容易通过过滤器而向背面侧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向背面热交换器的供给不足,能够抑制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根据第二方面,在具备排水盘的情况下,由于排水盘而使空气变得难以被提供到背面热交换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根据第三方面,与前面热交换器相对于前面面板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前面面板与前面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的阻力。
根据第四方面,与向前面热交换器侧相比,空气难以向面积比较小的背面热交换器侧流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根据第五方面,能够将利用横流式风扇的驱动而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提供到前面热交换器和背面热交换器。
根据第六方面,能够利用引导单元可靠地使过滤器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落地式室内机的空调机的回路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沿着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卸下前面格栅和开闭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状态的落地式室内机以及前面格栅、侧盖、上部过滤器、下部过滤器和开闭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用单点划线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4所示的隔热盖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隔热盖的沿着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的(a)是图8所示的隔热盖的沿着X-X线的剖视图,(b)是在(a)中用单点划线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示出图3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卸下开闭面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前面格栅和辐射面板分别设置的主引导件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将下部过滤器安装于图12所示的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落地式室内机1的空调机100进行说明。
<空调机100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具备设置在室内的落地式室内机1(下面,简称为“室内机”)、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5。室内机1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2、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附近的横流式风扇21、辐射面板30、室内电动阀17和用于检测室内的气温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6。此外,室外机5具备压缩机50、四路切换阀51、室外热交换器52、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52的附近的室外风扇53、以及室外电动阀54。
制冷剂回路60具有将室内热交换器22、压缩机50、四路切换阀51、室外热交换器52和室外电动阀54连接起来而成的环状的主流路61。在室外热交换器52附设有室外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7。在构成主流路61的室内机1内的配管上的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分支部60a、60b。并且,旁路配管62的两端连接于分支部60a、60b。即,利用旁路配管62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两侧的配管。在该旁路配管62设置有辐射面板30和室内电动阀17。在旁路配管62上的辐射面板30的两侧附设有面板入口温度传感器27和面板出口温度传感器28。此外,在主流路61上的压缩机50的吸入侧与四路切换阀51之间介入设置有储存器55,在压缩机50的排出侧与四路切换阀51之间附设有排出温度传感器56。
室内热交换器22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60的一部分的配管,并附设有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29。室内热交换器22配置在横流式风扇21的上风侧。通过与在室内热交换器2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的空气被横流式风扇21作为暖风或冷风而吹出到室内,由此进行暖风制热或制冷。
如后面详述的那样,辐射面板30构成室内机1的表面的一部分,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60的一部分的面板配管33(参照图4)。通过在该面板配管33流动的制冷剂的热被辐射到室内,从而进行辐射制热。设置室内电动阀17是为了调整被提供到辐射面板30的制冷剂的流量。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实施的运转模式,有制冷模式、暖风制热模式和辐射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是不使制冷剂流向辐射面板30而使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2来进行制冷的模式,暖风制热模式是不使制冷剂流向辐射面板30而使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2来进行暖风制热的模式。辐射制热模式是一边使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2而进行暖风制热、一边使制冷剂流向辐射面板30而进行辐射制热的模式。
在暖风制热模式中,室内电动阀17被关闭,并且四路切换阀51被切换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中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5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51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2。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2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5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5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52中蒸发的制冷剂由四路切换阀51和储存器55而流入到压缩机50。
在辐射制热模式中,室内电动阀17被打开,并且四路切换阀51被切换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因此,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5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四路切换阀51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2和辐射面板30。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2和辐射面板30冷凝的制冷剂由室外电动阀54减压后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5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5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51和储存器55而流入到压缩机50。
<室内机1的结构>
接着,对室内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室内机1整体上具有长方体形状,其安装于室内的地面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1以高于地面大约10cm的状态被安装于壁面上。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从安装有室内机1的墙壁突出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此外,将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4所示,室内机1主要具备:外壳10;收纳在外壳10内的横流式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2、吹出口单元25和电气部件单元26等内部设备;以及前面格栅12。如后面详述的那样,外壳10具有形成于其下端部的前方的主吸入口10a和形成于其前壁的辅助吸入口10b、10c。并且,在外壳10的上端部形成有吹出口10d。在外壳10内形成有从主吸入口10a和辅助吸入口10b至吹出口10d的流路。在室内机1中,利用横流式风扇21的驱动,一边从主吸入口10a吸入处于地面附近的空气,一边还从辅助吸入口10b、10c吸入空气。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2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等并进行调和,从吹出口10d将调和后的空气吹出而使其向室内回流。
外壳10由主体框架11、吹出口盖41、辐射面板30、开闭面板(开闭部件)42和侧面板15(参照图6)构成。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吹出口盖41具有前面面板部41a,辐射面板30具有前面面板部31。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辐射面板30的前面面板部31和开闭面板42配置成在外壳10的前表面成为同一平面,并构成前面面板4。如图2所示,在前面面板4的右上端部、即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的右端部设置有电源按钮18和用于表示运转状况的发光显示部19。
主体框架11安装于壁面,支承上述的各种内部设备。前面格栅12、吹出口盖41、辐射面板30和开闭面板42安装于处于支承内部设备的状态的主体框架11的前表面。吹出口盖41安装于主体框架11的上端部,在其上壁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开口即吹出口10d。辐射面板30安装于吹出口盖41的下方,开闭面板42安装于辐射面板30的下方。主体框架11的下前端与开闭面板42的下端之间成为沿左右方向较长的开口即主吸入口10a。另外,如图4所示,主吸入口10a设置在外壳10的下端部的比前后方向中央位置(箭头所示的位置)靠前方侧的位置。
这里,对收纳在外壳10内的各内部设备进行说明。
横流式风扇21在外壳10的高度方向中央部分的稍上方以其轴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横流式风扇21从下前方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向上后方吹出。
室内热交换器22由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构成,所述前面热交换器22a配置成与前面面板4大致平行并与前面面板4的背面对置,所述背面热交换器22b随着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下端部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前面热交换器22a配置在横流式风扇21的前方,其上半部分与横流式风扇21对置。如图4所示,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上端位于比横流式风扇21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背面热交换器22b配置在横流式风扇21的下方。即,室内热交换器22整体上具有大致V字形状,以围绕横流式风扇21的前方和下方的方式与横流式风扇21对置配置。
另外,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面热交换器22a的延伸长度L1长于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下端附近朝背面斜着延伸的背面热交换器22b的延伸长度L2。此外,从正面观察时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在前面热交换器22a中被提供来自主吸入口10a的空气的部分的面积、即前面热交换器22a的朝向前方的面的面积大于在背面热交换器22b中被提供来自主吸入口10a的空气的部分的面积、即背面热交换器22b的朝向后斜下方的面的面积。
在从正面观察时室内热交换器22的右侧配置有用于将从室外机5送来的制冷剂提供到室内热交换器22和辐射面板30的配管。更具体而言,在图1中,从分支部60a分别至室内热交换器22和辐射面板30的配管、以及从室内热交换器22和辐射面板30分别至分支部60b的配管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右侧。如图5所示,在这些配管的前方安装有防滴盖23。
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端部附近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排水盘24。如图5所示,从正面观察时,排水盘24的左侧的端部处于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端部大致对置的位置,右侧的端部处于与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右侧的配管对置的位置。此外,如图4所示,排水盘24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处于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大致对置的位置。如图4所示,从主吸入口10a吸入的空气在排水盘24的下方被分向前方侧和后方侧,并分别被提供到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
吹出口单元25配置在横流式风扇21的上方,用于将从横流式风扇21吹出的空气向形成于外壳10的上端部的吹出口10d引导。吹出口单元25具备配置在吹出口10d的附近的水平挡板25a。水平挡板25a将从吹出口10d吹出的空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改变,并进行吹出口10d的开闭。
如图5所示,电气部件单元26配置在排水盘24的下方,具有用于收纳电路基板(未图示)等的电气部件箱26a、和与收纳在电气部件箱26a中的基板电连接的端子座26b。电气部件箱26a配置在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右半部分大致对置的位置,端子座26b配置在与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右侧的配管对置的位置。此外,从电气部件单元26引出的配线从端子座26b的右侧径直地引到上方,与设置于前面面板4的右上端部的电源按钮18和发光显示部19的LED发光体连接。
如图6所示,前面格栅12安装于处于安装有上述的各种内部设备、吹出口盖41和辐射面板30的状态下的主体框架11。如图4所示,前面格栅12配置成,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覆盖至主体框架11的下端。在前面格栅12的下端部设置有配置于主吸入口10a的吸入口格栅14。此外,如后面详述的那样,在前面格栅12的覆盖主体框架11的部分设置有与设置于辐射面板30的背面的主引导件72等协作而对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进行引导的主引导件71、72等。另外,如图6所示,在前面格栅12的左右两侧方安装有构成外壳10的侧面的一部分的侧面板15。
这里,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安装有左右排列地配置的两片上部过滤器16a、和配置在各上部过滤器16a的下方的两片下部过滤器16b共四片过滤器。上部过滤器16a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3短于下部过滤器16b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4,上部过滤器16a的宽度(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下部过滤器16b的宽度大致相同。即,上部过滤器16a的面积小于下部过滤器16b的面积。
这里,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安装有左右排列地配置的两片上部过滤器16a和配置在各上部过滤器16a的下方的两片下部过滤器16b共四片过滤器。上部过滤器16a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1短于下部过滤器16b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2,上部过滤器16a的宽度(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下部过滤器16b的宽度大致相同。即,上部过滤器16a的面积小于下部过滤器16b的面积。
如图4所示,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设置在前面热交换器22a与前面面板4之间的空间、即从主吸入口10a和辅助吸入口10b、10c至前面热交换器22a的流路。上部过滤器16a在图4中安装于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用A表示的区域),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下端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对置。下部过滤器16b在图4中安装于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用B表示的区域),其从上部过滤器16a的下端的附近向下方设置,并且其下半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更具体而言,下部过滤器16b的比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端部附近的排水盘24靠下方的部分弯曲。下部过滤器16b的下端位于主吸入口10a的后端边缘附近。
在图11中,左右配置的上部过滤器16a的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对应于用网格影线表示的区域。此外,配置于左方的下部过滤器16b的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对应于用点影线表示的区域。如图11所示,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中上端侧的大部分(是除了下端部的区域,并且是在图11中用a1表示的区域)被辐射面板30覆盖。另外,辐射面板30对应于本发明的外周部分。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下端部(在图11中用a2表示的区域)和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处于与开闭面板42对置的区域。因此,如图11所示,在将开闭面板42卸下的状态下,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下端部和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成为露出的状态。
上部过滤器16a从设置于其安装区域的下端部的用a2表示的区域朝向上方而被插入。此外,下部过滤器16b从其安装区域的上端部朝向下方而被插入。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前面格栅12设置有:对上部过滤器16a进行引导的构成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一部分的主引导件71;和对下部过滤器16b进行引导的构成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的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主引导件71、81在设置于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和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的壁面13设置于背面侧,辅助引导件82在壁面13设置于前表面侧。这些主引导件71、81和辅助引导件82均形成为从壁面13朝向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或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而突出。关于主引导件71、81和辅助引导件82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吹出口盖41覆盖吹出口单元25。并且,如上所述,在吹出口盖41的上壁形成有吹出口10d。此外,在吹出口盖41的前表面设置有前面面板部41a。前面面板部41a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这里,如图3所示,设前面面板部41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L。
辐射面板30具有沿左右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其设置于外壳10的比高度方向中央靠上方的位置。如图4所示,辐射面板30主要由铝制的前面面板部31、安装成覆盖前面面板部31的背面的树脂制的隔热盖32、以及安装成与前面面板部31的背面接触的面板配管33构成。面板配管33是构成制冷剂回路60的配管的一部分。从室外机5送来的制冷剂流入到面板配管33内,从正面观察前面面板部31的背面时,该制冷剂从右侧端部流到左侧端部。然后,折返而从左侧端部流到右侧端部,并从右侧端部流出到面板配管33外。
前面面板部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的大致2倍。即,如图3所示,前面面板部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约为2L。前面面板部31位于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的下方。如图4所示,辐射面板3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与前面热交换器22a的上端部对置。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隔热盖32的背面设置有对上部过滤器16a进行引导的构成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一部分的主引导件72和辅助引导件73。另外,在图11中,用虚线示出了主引导件72。如图11所示,主引导件72位于在前面格栅12设置的主引导件71的上方。主引导件72在设置于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的壁面34设置于背面侧,辅助引导件73在壁面34设置于前表面侧。这些主引导件72和辅助引导件73均形成为从壁面34朝向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而突出。关于主引导件72和辅助引导件73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开闭面板42能够开闭地设置在辐射面板30的前面面板部31的下方。开闭面板42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是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的大致4倍。即,如图3所示,开闭面板4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约是4L。如图4所示,开闭面板42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位置与前面格栅12的上端大致相同。如上所述,开闭面板42的下端构成主吸入口10a的一部分。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卸下开闭面板42,从而使设置于前面格栅12的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下端部(区域a2)和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区域B)露出,成为能够进行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的装卸的可插入过滤器状态。
如上所述,前面面板4由设置于吹出口盖41的前面面板部41a、设置于辐射面板30的前面面板部31、以及开闭面板42构成。并且,在辐射面板30的前面面板部31与开闭面板42之间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即辅助吸入口10b。此外,在开闭面板42的上端附近也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即辅助吸入口10c。如图3所示,开闭面板42的上端与辅助吸入口10c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L。
即,前面面板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7L,辅助吸入口10b形成于离前面面板4的上端为3L的位置,辅助吸入口10c形成于离前面面板4的下端为3L的位置。即,辅助吸入口10b、10c设置在前面面板4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中央的区域。此外,如图4所示,辅助吸入口10b、10c与前面热交换器22a对置。
<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和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
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分别设置在左右排列地配置的两片上部过滤器16a的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对上部过滤器16a进行引导。如上所述,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由设置于前面格栅12的主引导件71、作为前面格栅12的一部分的壁面13、设置于辐射面板30的主引导件72和辅助引导件73、以及作为辐射面板30的一部分的壁面34构成。主引导件71、7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引导部。
主引导件71形成于前面格栅12的上端部,与被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引导的上部过滤器16a的过滤器面大致平行。主引导件71特别是在开始插入上部过滤器16a时对上部过滤器16a的左右两端部进行引导。即,主引导件71对应于第一引导部件的插入开始部。更具体而言,主引导件71与上部过滤器16a的左右两端部的背面抵接,并与前面格栅12的壁面13一起对上部过滤器16a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
主引导件72在比主引导件71靠上方(相对于上部过滤器16a的插入方向比主引导件71靠下游侧)对上部过滤器16a的左右两端部进行引导,并与上部过滤器16a的过滤器面大致平行。更具体而言,主引导件72与上部过滤器16a的左右两端部的背面抵接,并与辐射面板30的壁面34一起对上部过滤器16a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
辅助引导件73形成于主引导件72的前方。如图8和图9所示,辅助引导件73的上半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辅助引导件73的下半部分朝向前方倾斜。由此,安装于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上部过滤器16a的上端部分的左右两端部被主引导件72和辅助引导件73夹持。另外,辅助引导件73的下端与隔热盖32的下前端一致。因此,在从辐射面板30的下方朝向上方插入上部过滤器16a时,能够防止上部过滤器16a从插入路径脱出。即,即使在不使上部过滤器16a的背面与主引导件72抵接而使其从主引导件72抬起的状态下进行插入,借助延伸到隔热盖32的下前端的辅助引导件73,上部过滤器16a不会进入到辅助引导件73的前方的区域。
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分别设置在左右排列地配置的两片下部过滤器16b的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对下部过滤器16b进行引导。如上所述,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由设置于前面格栅12的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以及作为前面格栅12的一部分的壁面13构成。
主引导件81从前面格栅12的下端部延伸到主引导件71的下端,设置成与被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引导的下部过滤器16b的过滤器面大致平行。并且,主引导件81与下部过滤器16b的左右两端部的背面抵接,并与前面格栅12的壁面13一起对下部过滤器16b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即,主引导件8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引导单元。主引导件81的上半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主引导件81的下半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如图7所示,辅助引导件82设置在主引导件81的弯曲部分的前方。由此,安装于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的下部过滤器16b的下半部分的左右两端部被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夹持,成为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状态。
这里,参照图12对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和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的引导宽度进行说明。引导宽度是指,在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或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中,与过滤器面大致平行、并且对上部过滤器16a或下部过滤器16b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进行引导的部分的宽度的合计。即,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插入开始部(区域a2)的引导宽度是在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两端部中与上部过滤器16a的背面分别抵接而对过滤器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的主引导件71的合计宽度。此外,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比插入开始部靠过滤器插入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区域a1)的引导宽度是在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两端部中与上部过滤器16a的背面分别抵接而对过滤器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的主引导件72的合计宽度。并且,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的引导宽度(即,作为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区域B的引导宽度)是在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两端部中与下部过滤器16b的背面分别抵接而对过滤器的插入方向进行限制的主引导件81的合计宽度。
如图12所示,位于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区域A)的左侧端部的主引导件71的宽度是W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在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左右两端部的主引导件71的宽度相等。因此,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插入开始部(区域a2)的引导宽度是2×W1。此外,位于上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区域A)的左侧端部的主引导件72的宽度和位于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区域B)的左侧端部的主引导件81的宽度均大致相等,是W2。另外,与主引导件71同样地,分别设置于区域A的左右两端部的主引导件72的宽度和分别设置在区域B的左右两端部的主引导件81的宽度均相等。因此,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比插入开始部靠过滤器插入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区域a1)的引导宽度和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区域B)的引导宽度是2×W2。并且,作为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插入开始部的区域a2的引导宽度(2×W1)大于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的比插入开始部靠插入方向下游侧的区域a1和作为下部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区域B的引导宽度(2×W2)。
此外,主引导件72、81的宽度W2与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的左右两端部的框条的宽度大致相同。并且,在与主引导件72、81对置的位置分别配置的辅助引导件73、82的宽度也与主引导件72、81的宽度W2大致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在将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安装于上部过滤器引导部件70和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时由于主引导件72、81及辅助引导件73、82而使通风阻力增大、以及在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中能够除去尘埃的范围变窄的情况。
<下部过滤器16b的安装步骤>
下面,进一步地参照图13对下部过滤器16b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所示,卸下开闭面板42而成为可插入过滤器状态。由此,成为作为下部过滤器16b的安装区域的区域B露出的状态。进而,如图13(a)所示,使上部过滤器16a的下端部分的左右两端部的背面与下部过滤器引导部件80的主引导件81的上端部抵接。此时,利用主引导件81和前面格栅12的壁面13来限制下部过滤器16b的插入方向。
接着,沿插入方向(下方向)将处于如上述那样地插入方向被限制的状态的下部过滤器16b插入。进而,如图13(b)所示,当下部过滤器16b的下端部到达与辅助引导件82对置的位置时,下部过滤器16b的左右两端部被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夹持,并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然后,如图13(c)所示,插入下部过滤器16b直至下部过滤器16b整体收纳在作为过滤器安装区域的区域B内。此时,下部过滤器16b的下半部分成为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具备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所述上部过滤器16a和下部过滤器16b设置于从在外壳10的下端部的前方设置的主吸入口10a至室内热交换器22的前面热交换器22a的流路。并且,下部过滤器16b的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因此,与下部过滤器16b未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上部过滤器16a的面积,能够减小通风阻力。因此,从在外壳10的下端部的前方设置的主吸入口10a吸入的空气在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处容易通过上部过滤器16a而流向背面侧。由此,能够抑制向背面热交换器22b的空气供给不足,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22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具备排水盘24,所述排水盘24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方。在具备排水盘24的情况下,由于排水盘24而使空气难以被提供到背面热交换器22b。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前面热交换器22a设置成与前面面板4大致平行。因此,与前面热交换器22a相对于前面面板4而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前面面板4与前面热交换器22a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的阻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前面热交换器22a的面积大于背面热交换器22b的面积。与前面热交换器22a侧相比,空气难以向面积比较小的背面热交换器22b侧流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是有效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在外壳10内具备横流式风扇21,该横流式风扇21设置成与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对置。因此,能够将利用横流式风扇21的驱动而从主吸入口10a吸入的空气提供到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具备用于将下部过滤器16b的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部分引导成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因此,利用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能够可靠地使下部过滤器16b弯曲。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并且包括所有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部过滤器16b的排水盘24的下方的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下部过滤器16b中弯曲的部分不限定于此,只要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主吸入口10a形成在主体框架11的下前端与前面面板4的下端之间、并且设置在外壳10的下端部的比前后方向中央位置靠前方侧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主吸入口10a也可以形成为跨越外壳10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只要形成于比中央位置靠前方侧的部分大于形成于背面侧的部分即可。此外,主吸入口10a既可以设置于前面面板4,也可以跨设于前面面板4和外壳10的下壁。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前面热交换器22a设置成与前面面板4大致平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前面热交换器22a也可以相对于前面面板4倾斜。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前面热交换器22a的面积大于背面热交换器22b的面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前面热交换器22a的面积既可以与背面热交换器22b的面积相同,也可以小于背面热交换器22b的面积。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以与前面热交换器22a和背面热交换器22b对置的方式设置的横流式风扇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代替横流式风扇21而采用涡轮风扇等。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将下部过滤器16b的比前面热交换器22a靠下方的部分引导成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主引导件81和辅助引导件8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例如在下部过滤器16b形成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使下部过滤器16b弯曲的引导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以高于地面大约10cm的状态安装于壁面的落地式室内机1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所有设置于地面附近的落地式室内机。因此,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地面的落地式室内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只要使用本发明就能够防止热交换效率降低。
标号说明
1:室内机;
4:前面面板;
10:外壳;
10a:主吸入口;
10d:吹出口;
16a:上部过滤器;
16b:下部过滤器;
21:横流式风扇;
22:室内热交换器;
22a:前面热交换器;
22b:背面热交换器;
24:排水盘;
81:主引导件(引导单元);
82:辅助引导件(引导单元)。
Claims (9)
1.一种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
外壳,其具有前面面板,并且收纳热交换器;
吸入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下端部的前方,用于吸入处于地面附近的空气;
吹出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部,用于吹出空气;
过滤器,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于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热交换器的流路;以及
排水盘,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
前面热交换器,其配置成与所述前面面板的背面对置;以及
背面热交换器,其随着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下端附近向背面靠近而向上方倾斜,
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所述前面热交换器流动,并且向所述前面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比所述排水盘靠下方处被分开而提供给所述背面热交换器,
所述排水盘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对置,
所述过滤器插入于所述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之间,所述过滤器的下端部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后端边缘附近,
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排水盘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热交换器设置成与所述前面面板大致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面积大于所述背面热交换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横流式风扇,所述横流式风扇在所述外壳内以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和所述背面热交换器对置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横流式风扇,所述横流式风扇在所述外壳内以与所述前面热交换器和所述背面热交换器对置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进行引导,使得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进行引导,使得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进行引导,使得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具备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进行引导,使得所述过滤器的比所述前面热交换器靠下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49180 | 2010-11-05 | ||
JP2010249180A JP5267539B2 (ja) | 2010-11-05 | 2010-11-05 | 床置き室内機 |
PCT/JP2011/073989 WO2012060221A1 (ja) | 2010-11-05 | 2011-10-19 | 床置き室内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9688A CN103189688A (zh) | 2013-07-03 |
CN103189688B true CN103189688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4602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27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9688B (zh) | 2010-11-05 | 2011-10-19 | 落地式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36967A4 (zh) |
JP (1) | JP5267539B2 (zh) |
CN (1) | CN103189688B (zh) |
AU (1) | AU2011324580B2 (zh) |
WO (1) | WO20120602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71233B2 (ja) * | 2013-12-25 | 2016-08-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WO2017109847A1 (ja) * | 2015-12-22 | 2017-06-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11936797B (zh) * | 2018-03-30 | 2022-08-02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12168U (zh) * | 1977-02-15 | 1978-09-07 | ||
JP2000018703A (ja) * | 1998-06-30 | 2000-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9058220A (ja) * | 2008-12-15 | 2009-03-19 | Sharp Corp |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
CN201513980U (zh) * | 2009-09-25 | 2010-06-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85023A (ja) | 1987-01-28 | 1988-07-30 | Canon Inc | 露光装置 |
JPS63185023U (zh) | 1987-05-21 | 1988-11-28 | ||
JPH06272884A (ja) * | 1993-03-23 | 1994-09-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3387712B2 (ja) * | 1995-11-27 | 2003-03-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H10259953A (ja) * | 1997-03-19 | 1998-09-29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3045159B2 (ja) * | 1998-02-27 | 2000-05-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該室内機の据付構造 |
JP2001324159A (ja) * | 2000-05-16 | 2001-1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3861598B2 (ja) * | 2001-01-10 | 2006-12-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2005049004A (ja) * | 2003-07-28 | 2005-02-24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5049052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EP1910761A4 (en) * | 2005-07-29 | 2011-12-07 | Carrier Corp | GRID AND FILTER ARRANGEMENT FOR AN EVAPORATOR UNIT |
JP3964441B2 (ja) * | 2005-12-07 | 2007-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285533A (ja) * | 2006-04-12 | 2007-11-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2010
- 2010-11-05 JP JP2010249180A patent/JP52675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0-19 WO PCT/JP2011/073989 patent/WO20120602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0-19 AU AU2011324580A patent/AU201132458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10-19 EP EP11837872.8A patent/EP263696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10-19 CN CN201180052770.5A patent/CN1031896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12168U (zh) * | 1977-02-15 | 1978-09-07 | ||
JP2000018703A (ja) * | 1998-06-30 | 2000-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9058220A (ja) * | 2008-12-15 | 2009-03-19 | Sharp Corp |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
CN201513980U (zh) * | 2009-09-25 | 2010-06-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1324580A1 (en) | 2013-06-27 |
CN103189688A (zh) | 2013-07-03 |
AU2011324580B2 (en) | 2015-04-02 |
JP2012102891A (ja) | 2012-05-31 |
JP5267539B2 (ja) | 2013-08-21 |
EP2636967A4 (en) | 2018-04-04 |
EP2636967A1 (en) | 2013-09-11 |
WO2012060221A1 (ja) | 2012-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36961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0143391B1 (ko) | 얼음저장조를 갖는 모듈형 공기 조화 장치 | |
CN103189688B (zh) | 落地式室内机 | |
CN107655170A (zh) | 空调器换热器的自清洁方法和空调器 | |
JP2006071225A (ja) | 換気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3314259A (zh) | 空调机 | |
CN109579152A (zh) | 一种电控箱及空调机组 | |
CN104807101B (zh) | 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524577U (zh) | 一种电控箱及空调机组 | |
KR101862556B1 (ko) | 냉각탑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JP2020165656A (ja) | 人工気象装置及び人工気象方法 | |
CN108775624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440458B (zh) |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 |
CN208186510U (zh) | 空调挂机 | |
CN206938388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结构及汽车 | |
CN204730330U (zh) | 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2333661B (zh) | 车载用温度调节装置 | |
CN107147248A (zh) | 发电机散热回收系统 | |
KR20030000543A (ko) | 아이스 쿨러 | |
CN10372759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206956A1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9414975U (zh) | 一种冷热水盘管组件以及新风空调机组 | |
JP2000346532A (ja) | 冷却装置 | |
CN218846616U (zh) | 用于冷柜的排水装置及冷柜 | |
KR200495693Y1 (ko) | 결로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전열교환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