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2969A -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2969A
CN103162969A CN2013100527284A CN201310052728A CN103162969A CN 103162969 A CN103162969 A CN 103162969A CN 2013100527284 A CN2013100527284 A CN 2013100527284A CN 201310052728 A CN201310052728 A CN 201310052728A CN 103162969 A CN103162969 A CN 103162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tand
governor motion
overhang
suppor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27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2969B (zh
Inventor
郑生文
张伟
周愿
王国春
陈少伟
陈建
张红民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AISHENG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AISHENG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AISHENG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AISHENG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27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2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2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2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2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包括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其特征在于:前悬台架(1)包括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后悬台架(2)包括后左托架总成(21),后右托架总成(22),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其中:左托架总成(21)和后右托架总成(22)分别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的左侧和右侧;本实验台架与以往的实验台架相比,在扭转实验和弯曲试验的转换的过程中,无需重复装夹,只需调节对应的3个控制销,即可完成转换,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

Description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以及台架装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开发国产化发展的需求,车身结构设计的刚性技术指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判定它的方法只有通过刚性试验来得出结论。白车身刚性试验台是汽车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试验设备,通过试验测试数据的结果,能及时反映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设计修改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车身刚性试验台由于适用范围较为专一,故各使用单位的车身刚性试验台都为自己设计制造的非标实验台,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这些车身刚性试验台普遍存在着性能不稳定、装夹困难,设备笨重、调节不方便,且现场需要较多的技术人员配合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稳定、装夹方便,设备简单、调节便利的整车刚度实验台架以及台架装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包括前悬台架和后悬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悬台架包括前左托架总成,前右托架总成,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其中: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设置于前悬台架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插入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的转动座,从而使得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转动连接;
前左托架总成通过其下方设置的滑座总成滑动固定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的左侧,而前右托架总成亦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的右侧;
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包括Y向调节机构手轮,滑轨,左旋丝杆,丝杆支撑块,联轴器,转动座,右旋丝杆,螺纹锁座,整体梁总成,其中Y向调节机构手轮与左旋丝杆通过花键联接,滑轨与螺纹锁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左旋丝杆、右旋丝杆通过联轴器联接,实现同步旋转,并与丝杆支撑块中的轴承相配合,丝杆支撑块通过螺栓与滑轨、螺纹锁座进行安装,转动座与螺纹锁座通过螺栓联接,螺纹锁座与整体梁总在通过焊接方式形成整体;
前悬台架支撑底座包括转轴,限位销,底座总成,定位销,其中转轴通过轴承与底座总成联接,限位销中间光杆部分两侧台肩与底座总成两内侧面配合并通过两端拧螺母与底座总成形成整体,定位销横穿底座总成两定位孔对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进行定位;
后悬台架包括后左托架总成,后右托架总成,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其中:左托架总成和后右托架总成分别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的左侧和右侧;
后左托架总成包括悬置点连接件总成,快夹机构总成,支臂,滑座总成,其中悬置点连接件总成部件后左快夹活动端凹槽与支臂部件后左支臂定位块圆柱对准并装配到位后通过快夹机构快速锁紧;支臂与滑座总成焊接;而后右托架总成亦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的右侧;
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包括多连杆机构总成,Y向调节机构总成,X向调节机构总成,Z向调节机构总成;其中多连杆机构总成部件随动联杆穿过与X向调节机构部件支撑梁过孔,Y向调节机构部件螺纹锁座与X向调节机构、支撑梁通过焊接方式联接,Z向调节机构、举升器上端与X向调节机构、支撑台通过焊接方式联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取下连接件总成;
步骤2:将连接件总成与夹具一起装在车身悬置点上;
步骤3:初定确定前悬台架和后悬台架的相对位置;
步骤4:装夹前悬台架和后悬台架;
步骤5:调节后悬台架的高度位置;
步骤6:调节后悬台架的高度位置;
步骤7:后悬台架支撑台自动保持水平;
步骤8:紧固后悬台架上相关运动机构;
步骤9:初调前悬台架和后悬台架的Y向位置,使立柱与连接件总成逐渐靠近;
步骤10:将立柱与连接件总成对准;
步骤11:微调后悬台架的X向位置,使前后台架立柱的距离与前后悬架安装点的距离相匹配;
步骤12:继续微调前后台架的Y向位置,使与实验车辆的悬架安装点宽度相匹配;
步骤13:以上位置调整确定后,利用快夹机构固定连接件总成;
步骤14:拧紧前左、右内螺纹关节轴承,将球头锁紧,完成装夹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验台架与以往的实验台架相比,在扭转实验和弯曲试验的转换的过程中,无需重复装夹,只需调节对应的3个控制销,即可完成转换,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
(2)在装车过程方面,本设备在Y方向上的调节,采用正反丝杠的联动,保持左右对称同步运动,轻松找准整车的对称位置,避免以往设备只凭借目测或简单测量控制安装点的对称;在X方向的调节,首先根据数模中的测量数据,初步安放实验台架,但实际白车身存在多种误差的积累,与实际测量数据存在出入,本设备在X向的预留了少量的调节量,可适应现场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避免了以往设备遇到同样的情况,需要调整台架的位置,高强度的劳动,并需要多人配合;在Z方向的调整方面,将后悬架的两个支撑点集成在一个台架上,并通过多连杆的联动控制水平,到达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栓锁紧与平台固联起来,多连杆的联动保证了调整方便性,与平台的固联保证了试验所需的台架刚性,与以往台架相比,更为先进;在过渡夹具连接方面,本设备采用了快夹的方式,首先取下安装支架,使其与白车身的夹具连接起来,在任何位置都能满足安装支架与夹具的连接,在合适位置利用快夹与安装支架的配合,夹紧,固联,与以往台架相比,减少了人力对准装配孔,人力调整左右支撑立柱,多颗螺栓的安装等工作,更方便快捷;除此之外,控制整车姿态的每个点都有刻度值读取,确保姿态出在可控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整车刚度实验台架总装示意图;
图2是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前、后悬台架示意图;
图3是前悬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左前托架总成示意图;
图5是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6是前悬台架支撑底座示意图;
图7是前左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前左快夹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前左支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前左滑座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后悬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后左托架总成示意图;
图13是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14是前左支臂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后左滑座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后悬台架多联杆机构示意图;
图17是后悬台架Y向调结机构示意图;
图18是后悬台架X向调结机构示意图;
图19是后悬台架Z向调结机构示意图;
图20是刚度实验台装夹示意图;
其中:
1、前悬架安装总成,2、后悬架安装总成,
11、前左托架总成,12、前右托架总成,13、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4、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21、后左托架总成,22、后右托架总成,23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
111、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2、快夹机构总成,113、支臂,114、滑座总成,131、Y向调节机构手轮,132、滑轨、133、左旋丝杆,134、丝杆支撑块,135、联轴器,136、转动座,137、右旋丝杆,138、螺纹锁座,139整体梁总成,141转轴,142、限位销,143、底座总成,144、定位销,211、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2、快夹机构总成,213、支臂,214、滑座总成,231、多连杆机构总成,232、Y向调节机构总成,233、X向调节机构总成,234、Z向调节机构总成;
1111、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1112、前左固定螺栓,1113、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转轴,1114、前左快夹活动端,1121、快夹器,1122、快夹连杆,1123、快夹手柄,1131、前左支臂定位块,1132、前左支臂,1132、前左支臂转轴,1141、万向节过度件,1142、轴承,1143、前左装夹座上部,1144、前左装夹座下部,1145、滑块,1146、丝杠滑块,1147、前后转动限位销,1148、前后转动定位销,1149、左右转动定位销,11410、左右转动限位销,11411、万向节转轴,2131、后左支臂定位块,2132、后左支臂,2141、后左装夹座,2142、滑块,2143、丝杠滑块;2311、上滑块,2312、立柱,2313、上L型连杆,2314、横拉杆,2315、联杆转轴,2316、摆动块,2317、下随动连杆,2318、上滑块锁紧螺栓,2319、后悬台架安装板,2321、后悬台架Y向调节手轮,2322、滑轨,2323、左旋丝杆,2324、丝杆支撑块,2325、联轴器,2326、螺纹锁座,2327、右旋丝杆,2331、丝杆支撑块,2332、支撑台,2333、支撑梁,2334、丝杆滑块,2335、丝杆,2336、后悬台架X向调节手轮,2341、丝杆,2342、上连杆,2343、举升器上端,2344、下连杆,2345、举升器下端,2346、后悬台架Z向调节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20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包括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
前悬台架1包括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其中: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设置于前悬台架1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141插入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转动座136,从而使得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转动连接。
前左托架总成11通过其下方设置的滑座总成114滑动固定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左侧,而前右托架总成12亦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右侧;
如图4所示,左前托架总成11包括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快夹机构总成112,支臂113,滑座总成114,其中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部件前左快夹活动端1113凹槽与支臂113部件1131前左支臂定位块圆柱对准并装配到位后通过112快夹机构快速锁紧;支臂113部件前左支臂转轴1133与滑座总成114部件轴承1142配合联接,并通过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定位、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限位;
如图5所示,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包括Y向调节机构手轮131,滑轨132,左旋丝杆133,丝杆支撑块134,联轴器135,转动座136,右旋丝杆137,、螺纹锁座138,整体梁总成139,其中Y向调节机构手轮131与左旋丝杆133通过花键联接,滑轨132与螺纹锁座138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左旋丝杆133、右旋丝杆137通过联轴器135联接,实现同步旋转,并与丝杆支撑块134中的轴承相配合,丝杆支撑块134通过螺栓与滑轨132、螺纹锁座138进行安装,转动座136与螺纹锁座138通过螺栓联接,螺纹锁座138与整体梁总在通过焊接方式形成整体。
如图6所示,前悬台架支撑底座包括转轴141,限位销142,底座总成143,定位销144,其中转轴141通过轴承与底座总成143联接,限位销142中间光杆部分两侧台肩与底座总成两内侧面配合并通过两端拧螺母与底座总成143形成整体,定位销144横穿底座总成143两定位孔对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进行定位。
如图7所示,前左安装支架包括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前左固定螺栓1112,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转轴1113,前左快夹活动端1114,其中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转轴1113穿过快夹活动端1114,轴1113上的套筒将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夹在中间,依靠轴1113一端的螺栓锁紧,使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的内圈夹紧固定,外圈可自由转动,可满足部分试验中转动自由度的要求;同时,部分试验要求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整体固定,则通过拧紧六颗前左固定螺栓1112,将前左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夹紧,从而达到固定的效果。
如图8所示,前左快夹总成112包括快夹器1121,快夹连杆1122,快夹手柄1123,其中快夹器1121、快夹连杆1122、快夹手柄1123、前左支臂1132之间均通过转动销连接,快夹手柄1123手柄、快夹连杆1122连接点、转动点三者形成一个杠杆,快夹手柄1123在转动时带动快夹连杆1122、快夹器1121运动,快夹器1121被前左支臂定位块1131上的导槽限制只能上下运动,待快夹手柄1123摆动至最下位置时,越过转动的最低点,从而达到自锁的状态,使快夹器1121将前左快夹活动端1114夹紧。
如图9所示,前左支臂113包括前左支臂定位块1131,前左支臂1132,前左支臂转轴1133,其中前左支臂定位块1131、前左支臂转轴1133与前左支臂1132通过焊接方式联接,前左支臂转轴1133包括一个限位凹台与一个定位凹台,定位凹台与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相切,可限制前后转动,限位凹台与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配合,可以限制前后转动的角度。
如图10所示,前左滑座总成114包括万向节过渡件1141,轴承1142,前左装夹座上部1143,前左装夹座下部1144,滑块1145,丝杠滑块1146,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左右转动定位销1149,左右转动限位销11410,万向节转轴11411,其中万向节过渡件1141与轴承1142形成过盈配合并通过卡环限位,前左装夹座上部1143、前左装夹座下部1144、滑块1145通过螺栓形成整体,丝杆滑块1146与前左装夹下部1144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穿过万向节过渡件限位孔、定位孔,对前左支臂113限位及定位,左右转动定位销1149穿过前左装夹座上部1143定位孔,可实现左右转动定位;左右转动限位销11410位于万向节过渡件1141两侧,可实现左右转动的限位;万向节转轴11411与前左装夹座上部1143两轴承及万向节过渡件1141形成过盈配合并通过卡环限位。
如图11所示,后悬台架2包括后左托架总成21,后右托架总成22,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其中:左托架总成21和后右托架总成22分别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12所示,后左托架总成21包括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快夹机构总成212,支臂213,滑座总成214,其中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部件后左快夹活动端2113凹槽与支臂213部件2131后左支臂定位块圆柱对准并装配到位后通过212快夹机构快速锁紧;支臂213与滑座总成214焊接。)
如图13所示,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包括(多连杆机构总成231,Y向调节机构总成232,X向调节机构总成233,Z向调节机构总成234;其中多连杆机构总成231部件随动联杆穿过2317与X向调节机构部件支撑梁2333过孔,Y向调节机构232部件螺纹锁座与X向调节机构233、支撑梁2333通过焊接方式联接,Z向调节机构234、举升器上端2343与X向调节机构233、支撑台2332通过焊接方式联接。
如图14所示,前左支臂包括后左支臂定位块2131,后左支臂2132,其中左支臂定位块2131与后左支臂2132通过焊接方式联接;
如图15所示,滑座总成214包括、后左装夹座2141,滑块2142,丝杠滑块2143,其中后左装夹座2141与滑块2142螺纹联接,后左装夹座2141与丝杆滑块2143螺纹联接;
如图16所示,多连杆机构总成231包括上滑块2311,立柱2312,上L型连杆2313,横拉杆2314,联杆转轴2315,摆动块2316,下随动连杆2317,上滑块锁紧螺栓2318,后悬台架安装板2319;其中立柱2312与摆动块2316固联,摆动块2316铰接固定在后悬台架安装板2319上、上滑块2311可在立柱2312上滑动,同时上滑块2311侧面的锁紧螺栓2318可保证上滑块2311滑动至指定位置后可锁紧;左右上L型连杆2313、横拉杆2314、下随动连杆2317之间均为铰接连接,联杆转轴2315位于L型连杆2313和下随动连杆2317的铰接处,可使两侧的连杆运动同步,,上联杆转轴与上滑块2311、下联杆转轴与摆块2316通过焊接方式固联。
如图17所示,Y向调节机构232包括、后悬台架Y向调节手轮2321,滑轨2322,左旋丝杆2323,丝杆支撑块2324,联轴器2325,螺纹锁座2326,右旋丝杆2327,其安装和调节方式同图5。
如图18所示,X向调节机构233包括丝杆支撑块2331、支撑台2332、支撑梁2333,丝杆滑块2334、丝杆2335、后悬台架X向调节手轮2336,其中丝杆支撑块2331焊接在支撑台2332上,丝杆滑块2334于支撑梁中部螺纹连接,丝杆2335与2331丝杆支撑块中轴承形成配合且与丝杆滑块螺纹配合,X向调节机构手轮2336与丝杆2335通过花键联接,则X向调节机构手轮2336的转动可带动丝杆滑块2334X向直线运动,从而达到X向调节的目的。
如图19所示,Z向调节机构234包括、丝杆2341,上连杆2342,举升器上端2343,下连杆2344,举升器下端2345,后悬台架Z向调节手轮2346,其中丝杆2341穿过上连杆2342、下连杆2344连接点之间的滑块,Z向调节机构手轮2346与丝杆2341通过花键联接,上连杆2342与举升器上端2343、下连杆2344与举升器下端2345、上连杆2342与下连杆2344通过销轴联接;则Z向调节手轮2346的转动,带动滑块靠近,使上连杆2342与下连杆2344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举升器上端2343进行Z方向的调节。
如图20所示为刚度实验台装夹示意图,主要示意前悬台架1前左、右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后悬台架2后左、右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分别位于白车身的前后悬架的螺纹弹簧上安装点的位置,该位置是整车刚度实验所要求的位置,刚度实验台架满足实验的要求。
该台架的装夹方法如下:
步骤1:取下连接件总成。
将前后悬架的快夹手柄1123向上扳动,带动快夹连杆1122、快夹器1121运动,快夹器1121被支臂定位块1131的凹槽导向,故只能向上运动,快夹器1121上的两个圆柱脱离快夹活动端1114上的两个凹槽后,取下前悬台架1前左、右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后悬台架2后左、右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
步骤2:将连接件总成与夹具一起装在车身悬置点上。
白车身悬架安装点的夹具与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后,等待后面的操作。
步骤3:初定前后台架的相对位置。
在三维数据中测量白车身前后安装点X向间距,得到测量的数值,利用车间的天车摆放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使前悬台架1前左支臂定位块1131圆柱中心点与后悬台架2后左支臂定位块2131圆柱中心点的X向距离与测量的数值接近。
步骤4:装夹前后台架。
调整完成后用压板或螺栓压紧前悬台架支座总成14上的底座总成143、后悬台架安装板2319,使前后悬架台架固定于工作平台;
步骤5:通过吊装工具如行车将实验车辆吊装于台架上方,便于调节支臂与安装支架相对位置的合适位置;
步骤6:调节后悬台架的高度(Z向)位置。
通过后悬台架Z向调节机构234上的Z向调节电机(或手盘)2346,带动丝杆2341转动,使上连杆2342与下连杆2344连接点相对运动,驱动上连杆2342与下连杆2344同时运动,使举升器上端2343远离举升器下端2346,举升器上端2343与支撑台2332固联在一起,而支撑台2332推动支撑梁2333一起运动,后托架都是安装在支撑梁2333上面,故后悬台架2Z向高度逐步调整至合适位置。
步骤7:后悬台架支撑台自动保持水平。
Z向调节时,支撑台2333的两侧与上滑块2311铰接连接在一起,因为Z向调节机构总成234位于支撑台2332的中点位置,难免在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跷跷板,使支撑台2332不能保持水平,与支撑梁连接的上滑块2311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的趋势,当左侧的上滑块2311有向上的趋势时,上滑块2311带动上L型连杆2313摆动,上L型连杆2313与下随动连杆2318会同时运动,带动上L型连杆2313的短杆摆动,上L型连杆2313的短杆与横拉杆2314铰接,它的摆动会推动横拉杆2314运动,从而带动右侧的上L型连杆2313的短杆摆动,驱动右侧的连杆机构同步运动,因为左右连杆的长短尺寸一致,故上滑块2311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即达到支撑台2332平衡的作用。
步骤8:紧固后悬台架上相关运动机构,禁止Z向活动,以达到支撑的目的。
上滑块2311在立柱2312上滑动,Z向高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上滑块2311侧面的螺栓锁紧,使上滑块2311与立柱2312固联,立柱2312下部与摆动块2316固联,摆动块2316铰接安装在后悬台架安装板2319上,此时即相当于支撑台2332、Z向调节机构总成234、多连杆机构总成231固联在一起,达到一个理想的支撑效果。
步骤9:初调前后台架的Y向位置,使立柱与连接件总成逐渐靠近。
调节调节机构13上的部件Y向调节电机(或手盘)131,使左旋丝杠133转动,通过联轴器135带动右旋丝杠137同步转动,左旋丝杠133和右旋丝杠137带动丝杠滑块1146同步滑动,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的Y向对称调节;后悬台架Y向调节机构总成232调节方式同上;
步骤10:将立柱与连接件总成对准。
在缓缓调节过程中,将前悬台架1的左、右快夹活动端1113、1213、后悬台架2左、右快夹活动端2113、2213的凹槽与前悬台架1前左、右支臂定位块1131、1231上的圆柱,后悬台架1后左、右支臂定位块2131、2231上的圆柱对准;
步骤11:微调后悬台架的X向位置,使前后台架立柱的距离与前后悬架安装点的距离相匹配。
此时后悬架支架上的凹槽与支臂上的圆柱X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通过转动后悬台架X向调节总成233上的部件X向调节电机(或手盘)2336,驱动丝杆2335旋转,带动丝杆滑块X向2334移动,带动支撑梁233做X向的移动,对后悬台架X向位移进行微调,消除偏差,达到合适位置。
步骤12:继续微调前后台架的Y向位置,使与实验车辆的悬架安装点宽度相匹配。
通过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Y向调节电机(或手盘)131、后悬台架Y向调节机构总成232上的部件Y向调节电机(或手盘)2321,继续调节前悬台架左、右托臂总成11、12、后悬台架左、右托臂总成21、22向中间靠拢,前快夹活动端1114的凹槽与支臂定位块2131上的圆柱至贴合位置后停止;此时,用螺栓将前左、右托臂总成与前悬台架螺纹锁座138进行固联、将后左、右托臂总成21、22与后悬台架螺纹锁座2326进行固联;
步骤13:以上位置调整确定后,利用快夹机构固定连接件总成。
向下扳动前后悬架的快夹手柄1123,带动快夹连杆1122、快夹器1121运动,快夹器1121被支臂定位块1131的凹槽导向,故只能向下运动,快夹器1121上的两个圆柱通过快夹活动端1114上的两个V型凹槽导向后,最终进入方形凹槽;当快夹手柄1123向下扳动至极限位置时,极限位置刚好越过自锁点,即可锁紧快夹活动端1114,从而达到锁紧前左、右快夹总成112、122,后左、右快夹总成212、222的目的;
步骤14:拧紧前左、右内螺纹关节轴承1111、1211,后左、右内螺纹关节轴承的锁紧螺栓1112、1212、2112、2212,螺栓顶住关节轴承1111的边沿,将球头锁紧;即可达到装夹目的。
2.实验过程的调节方法如下:
安装好传感器、加力电机等非台架实验设备。
步骤1,:扭转实验:拨出前悬台架总成1中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上面的左右转动定位销1149,此时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即可相对于前悬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左右摆动,实验要求摆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左右转动限位销11410可达到限位的作用;再拔出定位销144,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即可相对于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左右摆动,摆动也被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限位销142可达到限位的作用。此时可进行扭转刚度实验。步骤2:弯曲试验:扭转实验完成后将左右转动定位销1149、前悬台架支撑底座定位销144装回前悬台架总成1原来的位置,则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前悬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均被定位,不在发生左右摆动;此时拨出前悬台架总成1中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上面的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则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即可相对于前悬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前后摆动,实验要求摆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与支臂转轴1133上的凹台配合,可达到限位的作用;此时可进行弯曲刚度试验。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包括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其特征在于:
前悬台架(1)包括前左托架总成(11),前右托架总成(12),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其中: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设置于前悬台架(1)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141)插入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转动座(136),从而使得前悬台架支撑底座总成(14)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转动连接;
前左托架总成(11)通过其下方设置的滑座总成(114)滑动固定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左侧,而前右托架总成(12)亦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的右侧;
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包括Y向调节机构手轮(131),滑轨(132),左旋丝杆(133),丝杆支撑块(134),联轴器(135),转动座(136),右旋丝杆(137),螺纹锁座(138),整体梁总成(139),其中Y向调节机构手轮(131)与左旋丝杆(133)通过花键联接,滑轨(132)与螺纹锁座(138)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左旋丝杆(133)、右旋丝杆(137)通过联轴器(135)联接,实现同步旋转,并与丝杆支撑块(134)中的轴承相配合,丝杆支撑块(134)通过螺栓与滑轨(132)、螺纹锁座(138)进行安装,转动座(136)与螺纹锁座(138)通过螺栓联接,螺纹锁座(138)与整体梁总在通过焊接方式形成整体;
前悬台架支撑底座包括转轴(141),限位销(142),底座总成(143),定位销(144),其中转轴(141)通过轴承与底座总成(143)联接,限位销(142)中间光杆部分两侧台肩与底座总成两内侧面配合并通过两端拧螺母与底座总成(143)形成整体,定位销(144)横穿底座总成(143)两定位孔对前悬台架悬臂总成及调节机构(13)进行定位;
后悬台架(2)包括后左托架总成(21),后右托架总成(22),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其中:左托架总成(21)和后右托架总成(22)分别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的左侧和右侧;
后左托架总成(21)包括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快夹机构总成(212),支臂(213,滑座总成(214),其中悬置点连接件总成(211)部件后左快夹活动端(2113凹槽与支臂部件(2131)后左支臂定位块圆柱对准并装配到位后通过(212)快夹机构快速锁紧;支臂(213)与滑座总成(214)焊接;而后右托架总成(22)亦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后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的右侧;
悬台架整体梁及调节机构(23)包括多连杆机构总成(231),Y向调节机构总成(232),X向调节机构总成(233),Z向调节机构总成(234);其中多连杆机构总成(231)部件随动联杆穿过(2317)与X向调节机构部件支撑梁(2333)过孔,Y向调节机构(232)部件螺纹锁座与X向调节机构(233)、支撑梁(2333)通过焊接方式联接,Z向调节机构(234)、举升器上端(2343)与X向调节机构(233)、支撑台(2332)通过焊接方式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左前托架总成(11)包括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快夹机构总成(112),支臂(113),滑座总成(114),其中悬置点连接件总成(111)部件前左快夹活动端(1113)凹槽与支臂部件前左支臂定位块圆柱对准并装配到位后通过(112)快夹机构快速锁紧;支臂(113)部件前左支臂转轴(1133)与滑座总成(114)部件轴承(1142)配合联接,并通过前后转动定位销(1148)定位、前后转动限位销(1147)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前左支臂包括后左支臂定位块(2131),后左支臂(2132),其中左支臂定位块(2131)与后左支臂(2132)通过焊接方式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滑座总成(214)包括后左装夹座(2141),滑块(2142),丝杠滑块(2143),其中后左装夹座(2141)与滑块(2142)螺纹联接,后左装夹座(2141)与丝杆滑块(2143)螺纹联接。
5.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下连接件总成;
步骤2:将连接件总成与夹具一起装在车身悬置点上;
步骤3:初定确定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的相对位置;
步骤4:装夹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
步骤5:调节后悬台架(2)的高度位置;
步骤6:调节后悬台架(2)的高度位置;
步骤7:后悬台架(2)支撑台自动保持水平;
步骤8:紧固后悬台架(2)上相关运动机构;
步骤9:初调前悬台架(1)和后悬台架(2)的Y向位置,使立柱与连接件总成逐渐靠近;
步骤10:将立柱与连接件总成对准;
步骤11:微调后悬台架的X向位置,使前后台架立柱的距离与前后悬架安装点的距离相匹配;
步骤12:继续微调前后台架的Y向位置,使与实验车辆的悬架安装点宽度相匹配;
步骤13:以上位置调整确定后,利用快夹机构固定连接件总成;
步骤14:拧紧前左、右内螺纹关节轴承,将球头锁紧,完成装夹过程。
CN201310052728.4A 2013-02-18 2013-02-18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Active CN103162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2728.4A CN103162969B (zh) 2013-02-18 2013-02-18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2728.4A CN103162969B (zh) 2013-02-18 2013-02-18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2969A true CN103162969A (zh) 2013-06-19
CN103162969B CN103162969B (zh) 2015-02-25

Family

ID=4858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2728.4A Active CN103162969B (zh) 2013-02-18 2013-02-18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296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4113A1 (zh) * 2013-07-29 2015-02-0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刚度测试装置
CN112504693A (zh) * 2020-11-25 2021-03-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结构静刚度试验装置
CN112525548A (zh) * 2020-11-25 2021-03-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架的夹具工装
CN112903219A (zh) * 2021-01-20 2021-06-0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刚性试验夹具
CN113340612A (zh) * 2021-06-04 2021-09-0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平台
CN114603337A (zh) * 2022-03-10 2022-06-10 陕西万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前悬置开口衬套压装工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7390B1 (ko) * 2006-12-22 2008-02-28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철도차량용 오일댐퍼 너클 회전강성 시험용 지그
CN101281085A (zh) * 2007-12-27 2008-10-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乘用车白车身结构静刚度测试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01242500Y (zh) * 2008-07-3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车门总成的耐久试验装置
CN102466557A (zh) * 2011-08-11 2012-05-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试发动机罩刚度试验台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2533030A2 (de) * 2011-06-07 2012-12-12 MAHA-AIP GmbH & Co. KG Laufbandsystem für Kraftzeugsprüfstan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7390B1 (ko) * 2006-12-22 2008-02-28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철도차량용 오일댐퍼 너클 회전강성 시험용 지그
CN101281085A (zh) * 2007-12-27 2008-10-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乘用车白车身结构静刚度测试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01242500Y (zh) * 2008-07-3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车门总成的耐久试验装置
EP2533030A2 (de) * 2011-06-07 2012-12-12 MAHA-AIP GmbH & Co. KG Laufbandsystem für Kraftzeugsprüfstand
CN102466557A (zh) * 2011-08-11 2012-05-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试发动机罩刚度试验台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4113A1 (zh) * 2013-07-29 2015-02-0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刚度测试装置
CN10434493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刚度测试装置
CN112504693A (zh) * 2020-11-25 2021-03-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结构静刚度试验装置
CN112525548A (zh) * 2020-11-25 2021-03-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架的夹具工装
CN112525548B (zh) * 2020-11-25 2022-06-2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架的夹具工装
CN112903219A (zh) * 2021-01-20 2021-06-0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刚性试验夹具
CN113340612A (zh) * 2021-06-04 2021-09-0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平台
CN114603337A (zh) * 2022-03-10 2022-06-10 陕西万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前悬置开口衬套压装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2969B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2969B (zh)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CN104985370B (zh) 一种柔性化车身焊接装夹平台
CN202922582U (zh) 一种用于飞机装配的并联机构定位平台
CN202045471U (zh) 一种焊接工装夹具
CN206869399U (zh) 一种用于车身安装车门铰链的装置
CN203682884U (zh) 一种发动机吊装辅具
CN202388178U (zh) 一种车身定位装置
CN102501048A (zh) 带快速接头橡胶软管组装设备
CN202894799U (zh) 一种门盖面活动车夹具
CN207915234U (zh) 一种新型的磨削机双工位切换结构
CN212793704U (zh) 一种用于副车架当中控制臂安装支架的焊接定位机构
CN204868078U (zh) 飞机发动机辅助安装系统
CN205552203U (zh) 一种新型液压泵转子槽磨削设备
CN201521915U (zh) 可调节式平衡支架装置
CN205325524U (zh) 一种轨道车辆铸件的夹持工装
CN202045464U (zh) 一种多翻转臂焊接定位夹紧机构
CN101698296B (zh) 可调节式平衡支架装置
CN203600071U (zh) 挤压丝锥磨床的砂轮修整机构
CN207953678U (zh) 动力总成分装定位夹具
CN203401255U (zh) 定位支撑座
CN211805024U (zh) 一种锻铝车轮支架用夹具
CN106078024A (zh) 一种桁架单片焊接工装
CN209062605U (zh) 行李牵引车转向节机床加工工装
CN201607326U (zh)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柔性可调支撑
CN207655668U (zh) 曲轴孔铰珩杆矫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