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3146B - 动态流动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动态流动加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53146B CN103153146B CN201180034651.7A CN201180034651A CN103153146B CN 103153146 B CN103153146 B CN 103153146B CN 201180034651 A CN201180034651 A CN 201180034651A CN 103153146 B CN103153146 B CN 1031531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fuse
- metal tube
- heater
- gu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0—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 F24H1/12—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in which the water is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 F24H1/14—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in which the water is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by tubes, e.g. bent in serpentine form
- F24H1/142—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in which the water is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by tubes, e.g. bent in serpentine form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4—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 A47J31/542—Continuous-flow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流体通道的流动加热器类型的流体加热器,具有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2),加热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6)具有优选地在所述金属管的等距周向部分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管状加热主体(6a,6b),以及用于与金属管(2)热传导连接的热传导器件,其中有塑料制成的流体引导芯子布置在金属管(2)中,流体引导芯子形成在金属管和流体引导芯子(30)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在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以沟槽的形式大致螺旋地行进,以及其中所述流体通道用于流体供给器件的第一流体连接和用于流体移除器件的第二流体连接,其中流体引导芯子(30)还具有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其被大致共轴地布置在其内部且与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串联连接。流体连接子组件可以被设置在金属管(2)的第一端部的区域中,所述流体连接子组件具有第一流体连接(24a)和第二流体连接(24b),以及因此流体在金属管(2)的相同端部侧的区域中被供给和移除。封闭的止挡部(50)被接着设置在金属管(2)的第二端部的区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流体加热器,特别地涉及用于家庭设备的连续流动的加热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高热容量和小尺寸的紧凑的流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设计和类型的用于制造热流体,特别地热水或者蒸汽的流体加热器。在其中使用流体加热器的家庭设备包括蒸汽清洁器,蒸汽熨斗,以及用于准备饭和/或热饮料的设备,诸如咖啡机,浓咖啡机,牛奶发泡机,蒸汽蒸煮器以及其他。
在某种程度上至少用于这些设备的要素是使用电能以从冷流体产生热流体或者蒸汽的流体加热器被集成在紧凑的装置中,即,已经限制了内部空间的装置中。该流体导管也必须承受几种环境的压力,特别地当蒸汽产生时的环境的压力。
EP1321708示出了用于制造热水或者蒸汽的流体加热器,包括流体导管和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该管状加热元件以热传导方式连接至流体传导管。为了增加加热装置和流体传导管之间的接触区域,流体传导管和管状加热元件被设置有匹配的接触表面以使得管状加热元件具有明显突出的接触表面以及流体传导管具有明显凹入的接触表面以匹配,或者管状加热元件和流体传导管都具有大致平的接触表面。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类似的许多其它装置,也提出由流体传导管和加热装置构成的部件应该以挤压型材的形式制造,获得期望的形成在流体传导管和管状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
关于在限定的空间中获得高热容量的现有技术装置的共同特征在于流体传导管最大比例地与加热装置良好地热传导接触。迄今,用于流体导管引导芯子的圆形横截面已经产生了问题,该问题是在加热接触面和在流体导管中的流体体积之间的比率太大以及冷的芯子流动接着发生。为了期望的流体温度,这需要用于输入所需的热能量的相对长的流体导管。在上面讨论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在它的初始状态具有环形横截面的流体引导管在制造过程中被变形以减少在操作过程中被加热的横截面。这需要在制造期间相应的变形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潜在目标可以因此被认为是针对它需要的空间量以及热传导和温度控制来改进流体加热器,以提供特别地紧凑的流体加热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或者可替换的潜在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针对它的控制系统改进一般的流体加热器的动态行为,其方式是通过控制系统使它的空载时间或者时间常数最小。
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流体加热器获得。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在跟随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以实现。
金属管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在食物工业中的使用具有毫不怀疑的清楚优点。虽然不锈钢具有比例如铝明显不好的热传导性,但是正是该特点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中是有利的,将在下文会更清楚。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流体引导芯子设置在金属管中,且以以下方式实施,在金属管内侧的被加热的流体通道的液压长度相对于金属管的长度明显地增加。为了该目的,流体引导芯子具有螺旋的周向沟槽,其底部和侧面与金属管的内表面协作形成用于引导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通过第一流体通道部分,要加热的流体可以流动或者被引导。与金属管本身的自由横截面相比,第一流体通道部分以该方式实施具有通过多种因素得以减少的横截面的形式,然而它的液压长度明显地比金属管长。与金属管的横截面积相比减少的横截面积使得每单元长度上要加的流体质量更小。此外,螺旋流体管道明显地增加了要加热流体花在金属管的被加热内表面上的时间量,因此,允许了要加热的流体通过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更充分和均匀地加热。
而塑料对于这种流体引导芯子来说是可行的材料,尤其因为费用的原因,按照基本廁也可以使用金属,石头,陶土,陶瓷或者类似的材料,其可以带来前述的形状,特别是食品安全和热阻材料。
流体加热器的热容量可以被明显地降低,在于流体加热器可以在长度上通过本发明的流体引导芯子得以明显地减少且因为除了金属而外的其它材料可以用于流体引导芯子。这允许了流体加热器的动态行为相对于它的控制技术而被显著地改进,且用于提供的连续流动的加热器,其解决了所述的问题且其具有最小的空载时间和/或时间常数,且其因此具有特别有利的温度控制特征。
而螺旋形已经被证明对由流体引导芯子形成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是有利的,特别地在流体的特性方面,用于流体通道的其它的形状(诸如沿着流体引导芯子的纵向方向的或者也沿着流体引导芯子的横向方向的横向形状)也是可以构思和制造的。
已知的由铝制成的管状加热元件,其优选地平行于且设置在金属管上,适于作为加热装置。在一个特别地优选的实施例中,相对于金属管彼此相对布置的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被设置作为加热装置,以用最小的损失将在管状加热元件中电产生的热输入进入金属管并随后输入流体。管状加热元件的表面优选地的凹入的形状以匹配大致圆柱的金属管的表面。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加热装置和由所述装置围绕的管状加热元件,当然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管状加热元件。虽然管状加热元件的沿着周向方向的等距布置结构是一种可能性,但是特别地为了热传导的效率和均匀,出于制造技术或者结构的原因,可替换的布置结构是可行的,所有的这些布置结构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良好地传导热的焊接接头会优选地用于在例如管状加热元件这样的加热装置和金属管之间的热传导连接。在特别地优选的实施例中,特别在由不锈钢制成的薄壁金属管的情况中,加热装置额外地包括热传导器件,例如类似于围绕金属管的环圈和套筒那样设置的热传导金属板,除了在由被焊接接头连接的金属管和加热装置之间的接触表面处获得热传导的改进,其在由热传导器件覆盖的金属管的整个周向上分配热。该热传导器件优选地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特性的材料制成,诸如,铜、铝、所述金属的合金或者类似物。
热传导器件也可以围绕金属管的整个周向或者也可以具有通孔,以当焊接被执行时,保证助焊剂介质可以通过。
根据本发明,通过从围绕不锈钢管的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快速分配热,使得不锈钢管可以在它的整个周向上被加热,热传导器件补偿了不锈钢管的不好的热传导性。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不好的热传导特性的材料制成的金属管,诸如不锈钢,以及由良好的热传导特性的材料制成的热传导器件,诸如铝或者铜或者其合金,在金属管中的热分配可以通过热传导器件的形状得以控制。对此应该指出的是,沿着金属管的轴向方向,即,沿着纵向方向,热传导器件的尺寸设定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且具有保护功能,特别是当特别地与下文将讨论的密封塞、端盖和流体连接器组件有关的故障发生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管状加热元件被实施为高性能管状加热元件。“高性能管状加热元件”在此理解为表示设计以将高水平的电能转换为热的任何种类的管状加热元件。该高性能管状加热元件可以具有嵌入在电绝缘材料中的“双线圈”,其也传导热,例如压制的氧化镁。与传统的管状加热元件不同,高性能管状加热元件的加热线圈直径相对于外壳管的内直径来说更大,因此可以用于要发出热量的高水平的电能,这是因为在加热线圈和外壳管的外侧之间的减小的传导路径。
管状加热元件的内直径优选为8mm。外直径优选范围为从10mm至12mm,且对于外壳管的加热部件的长度来说可以有25watt/cm2至30watt/cm2的热容量。使用金属管或者热传导器件,在接触表面上可以达到35至45W/cm2的容量。
管状加热元件的连接端部可以偏置离开金属管的表面,以获得更好的接触,且可以在该连接区域具有“冷却的”端部。在偏开区域中加热线圈优选地是圆锥形,从加热区域中较大的直径过渡至连接区域中的较小的直径。这与在管状加热元件内的加热线圈的中心位置上偏开的负面影响反作用,且减少了应变量且避免了横截面的任何局部的减少。
取决于围绕流体引导芯子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宽度和侧壁的尺寸,可以获得允许相对于金属管的长度成两倍或者三倍的流体通道的液压长度。当相对于流体引导芯子纵向地取向的蜿蜒部分(serpentine)被设置时,该关系被特别清楚地示出,其单个的线性部分(除了连接它们的弓形部分)几乎具有金属管的整个长度,流体引导芯子位于金属管中。这使得沿着金属管的周向方向分段地增加流体温度,这与作为螺旋部的优选的实施例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流体温度的增加出现在纵向方向。
以这种方式,当管状加热元件不是均匀地布置在金属管的周向上时,当蜿蜒流体通道被用在流体引导芯子中时,可以通过相对于管状加热元件沿着周向方向适当地布置流体入口和出口以系统地影响温度条件,特别是在加热装置和流体引导芯子之间的温度梯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管和加热装置,即加热元件和现有的任何热传导器件,通过安装托架被扣紧。安装托架可以由冲压的金属部件制造且具有夹状结构,由此在它们被钎焊之前,加热装置可以被固定或者定位在金属管上或者在热传导器件上,优选地共同地。安装托架优选地由与热传导器件相同的材料制成,虽然它也可以由一些其他材料制成。来自于将加热装置扣紧至金属管表面或者至热传导器件的夹子的热传导通过接触金属管和/或热传导器件(作为安装托架的一部分)夹子而得到助益。安装托架优选地具有两个夹子部分,其中安装托架的大致平面的安装部分位于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并且以非平面的方式邻接金属管或者热传导器件的圆柱外表面。
安装部分尤其优选地用于安装保护装置,优选地双熔断器,其作为用于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的电连接引线的电连接器且当超过最大温度时其中断去往和来自加热元件的电缆路径,以及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是NTC传感器。
安装部分不在它的整个表面上接触加热装置或者热传导器件或者金属管。如果安装部分是大致平面的,则它可以具有与加热元件和热传导器件的圆柱表面部分接触的大致线性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安装托架在仅一个部件中提供相应部分,一方面用于在管状加热元件或金属管和保护装置(例如,双熔断器)和温度传感器(例如,NTC传感器)之间的部分中的有利热传导,另一方面对于有利的平面几何形状,同样在一些部分中,用于机械地固定电连接。
如上文所指出的,安装部分例如是用于NTC传感器或者双熔断器的平面的支撑表面。通过热传导器件或者通过同样传导热的夹子造成热的侧向传导足以用于NTC传感器或者双熔断器。以测量或者“感觉”加热装置的温度。
适合用于连接部件的通孔、接片、开槽以及其他结构特征可以额外地被设置在安装托架上,不仅用于在安装托架上安装电装置,也用于固定流体加热器,作为开始说明的类型的家庭设备内部的部件。
如上文所指出的,电保护装置的连接同时作为用于连接管状加热元件至电源的连接引线的连接点。然而,电连接装置也可以被设置作为在安装部分上的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所述装置适于空间地加强用于不同电信号的引线,该电信号在流体加热器处接收或者应用至流体加热器,以及适于供给这些信号给周围,特别地提供给流体加热器的控制器,或者从周围向流体加热器转递它们。电连接器件的特别地优选的实施例包括例如平的插塞,其以机械地和电可靠的方式通过设置在供给线侧的相应插塞连接器(诸如端子元件或者包含电连接装置的平的插塞的其它插塞元件)而被接触。一组插塞也可以包括作为电连接装置的供电线,以用于电管状加热元件、用于接地的触头(一个或多个)以及用于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安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引线。
为了防止对于使用的塑料部件的任何损坏,推荐使用的塑料部件被设计为适当地耐温,特别地如果与暴露至剧烈的热载荷的部件部分(例如,加热装置的)具有潜在的接触的情况下。用于绝缘电引线且具有必需的温度稳定性的一种潜在的材料例如是硅树脂。
在家庭设备中用于流体加热器的机械连接的额外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用于连接电连接器组件的安装部分上。这些部分从用于连接电连接装置的安装部分抽取额外的热能以及辐射该能量进入周围的环境中。这也降低了通过组件要安装在其上的家庭设备的结构满足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的水平。
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金属管的第一端部上,可以设置具有用于流体供给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流体连接器的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该流体连接器组件的目的是以压力密封和流体密封的方式在流体供给器件和金属管的不同横截面之间进行调节。流体引导器件可以被插入在流体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流体连接器处且可以通过例如已知的卡销(detent)连接而连接至流体连接器组件。流体连接器组件将供给给它的流体传导进入金属管,为了该目的,金属管的一个开口端部螺旋地密封(如从第一流体连接器的自由横截面可见的)。为了承受在金属管中的流行的任何流体压力,必需在金属管和流体连接器组件之间设置特别弹性的连接。
该连接可以例如通过流体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制造,特别是具有被插入金属管的一个端部的周向密封和金属管的被塑性地变形重叠边缘的一部分,其方式是,例如通过压缩或者曲折部,以使得管边缘在流体连接器组件上的周向连接板(web)咬边。
可替换地,流体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可以被外部装配至金属管上,即,可以像套筒或者轴套那样围绕金属管且使用密封件抵靠金属管密封。
在与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相对的金属管的端部,可以设置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其接着具有优选地与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可以以与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被连接的方式大致相同的方式得以连接。两个流体连接器,特别是用于流体排放的流体连接器,可以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大致圆形盘状的自由横截面,其优点将在下文中讨论。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改进中,用于引导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分被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内部。第二流体通道部分可以是大致的圆柱形状。优选地是第二流体通道部分通过在流体引导芯子中的相应孔或者管道被连接至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即,它们是串联连接。要加热的流体在随后流动流过相应另一个流动通道部分之前首先流过两个通道的其中一个。该流体供给和流体排放二者的一侧的布置结构对于组装和/或制造步骤以及在家庭设备(例如,咖啡机)中所需的空间量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要加热的流体首先流动通过流体引导芯子(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内部,接着沿着大致径向的方向通过在流体引导芯子中的管道被传导至流体引导芯子的外侧,以流动通过与金属管的被加热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二流体通道部分,因此被加热至期望的温度。
在流体引导芯子的外侧上的螺旋第二流体通道部分的情况下,对于要在与流体被供给的侧相同的侧上的流体排放可以使用相同的实施例。在蜿蜒流体通道的情况下,在被供应流体的侧取决于流体流动通过蜿蜒部分的最后一圈的方向,其意味着对于用于流体供给在技术上可以使用任何一侧,作为基本原则,甚至当外流体通道部分是蜿蜒部分时也是如此。
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组件排除了在金属管中为了供应或者排放流体的通孔的需要。一些形式的金属加工—诸如上述的曲折—可以是必需的,但是仅为了连接相应连接器组件至金属管的端部。密封压力容器的其它措施和弱化部分可进一步因此得以省略。此外,该结构使得对于连续流动加热器几乎可以自动地实现非常紧凑的设计,因为金属管仅需要比它的加热部分稍长。
对于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流体连接器组件的温度稳定性,在流体加热器内部的热传导路径可以通过设定在金属管上的热传导器件的尺寸的方式被设定尺寸,其特别地在过热的情况下,在相应流体连接器组件的稳定性极限和/或其与金属管的连接的稳定性极限被达到之前,设置用于保护流体加热器的温度传感器或者安全温度限制器被触发。金属管的端部可以从热供给源脱离,例如通过在距离金属管上的流体连接器组件适合的距离处设置热传导器件。
根据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当流体供给和流体排放被设置在距离密封塞的另一个端部处的一侧上时,借助于金属管的相应闭合边缘或者邻接边缘中的曲折部,流体连接器组件通过咬边而被互锁地连接至相应连接器组件。当在压力负载下,相应元件因此从相应曲折部的内侧得以支撑。
在本文中的曲折部理解为金属管的塑料成形以形成下部切割,例如通过减少金属管端部的直径。应该指出的是曲折部不需要全程围绕金属管的端部延伸。相反,已经发现,如果金属管的闭合边缘的一部分被曲折,则这样就足够了。由金属管围绕的密封器件优选地设置在连接器组件和金属管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中,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的外侧上的沟槽沿着流动的方向或者沿着流体排放的方向在深度上变化,也就是说,至少在一个部分中,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在深度上增加,和/或在宽度上降低。虽然通过连续的或者一部分接一部分的深度增加,在流体通道中的流动速度降低,流体通道不在向着端部的加热装置的接触区域中,对抗石灰石水垢的堵塞的保护来自于流动横截面的增加。因为经由垂直于流体引导芯子形成的第二流体连接器可以沿着径向方向的流体排放,所以在第一流体通道部分中的深度增加提供了与流体流动的偏转有关的流体机械性能的优点。例如,可以降低在流体通道的端部分中的流体摩擦损失,在该处沿着与流体引导芯子的长度平行的方向的流动被偏转到径向方向,因为偏转的平均半径的增加,其结果是不期望的流动噪音也降低了。
已知的是温度升高(在普遍装置中这是在流体供给和流体排放之间中故意而为的)也伴随着流体体积的增加。换句话说,所考虑的相同的流体质量在温度还没有被增加的入口区域中比在流体出口区域中占据更小的体积。出于单独的热力学的原因,大致恒定的流体通道部分因此导致了流体具有已经增加的流动速度(当它沿着流动方向前进时),其有利地与在被加热区域中的任何石灰石水垢的沉积相互作用。然而,当流体随后离开其被直接加热的流体通道区域时,石灰石水垢的沉积则不太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没有高速度而有利于降低堵塞的危险和降低流动的损失,其可以以气穴现象和流动招致的噪音的形式被具体的证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4的创造性流体连接器组件得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在接下来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以细化。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组件可以被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中,特别地在上述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组件也可以有利地由塑料元件制成,以简化制造和降低成本和重量。
第一和第二流体连接器被用于连接流体引导器件,其在许多情况中是以相应管、管道的形式。因此,流体连接器可以被实施为管连接器,在其外侧上,肋、边缘、沟槽或者类似物可以被设置用于可靠地连接流体引导器件。在它们的端部处,流体引导器件也可以具有使用锁扣或者锁定元件的插塞组件。
对于受压的流体引导器件和连接,提出了耐压的连接,其中通过开口销防止了部件从彼此释放,开口销接合在后侧上的成形锁定(form-lockingly)。该装置将参照附图在下文更详细地讨论。
如果经由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内的第二流体通道部分供给流体,第一流体连接器可以被设置为与流体引导芯子一体的部件,以进一步降低部件的数量和多样性。为了集成第二流体连接器,可以围绕邻接第一流体连接器的流体引导芯子的区域,即围绕位于流体加热器的未加热部分中的部件,设置像套筒或者轴套的结构,类似于铰链布置结构,所述套筒状或者轴套状结构在它的内侧被抵靠用于流体供给的第一流体连接器密封,并且被流体密封地连接至在与第一流体连接器相对的外侧上的金属管。用于流体排放的第二流体连接器可以被设置在轴套或者套筒处作为一体的部件,也可以模制在轴套或者套筒上。
特别有利的是要彼此抵靠密封的一体的流体连接器组件的两个部件被制造为一体的注射模制部件。在组装期间,即,在预组装期间,具有第二流体连接器的套筒状或者轴套状结构被推入在第一流体连接器和流体引导芯子上,优选地通过成形锁定连接机构与之连接。这也可以有利地使用卡口联接或者使用单起点螺钉连接实现。在该方面,重要的是两个部件以有目标的、即精确地方式相对于彼此定位。后者尤其重要,因为形成在流体引导芯子的外侧上的流体通道必需被设置,使它的端部分相对于轴套或者衬套布置,其方式是流体通道的端部可以与第二流体连接器免于阻塞地连通。
对于在流体引导芯子上的螺旋的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的自由横截面之间的流体机械地有利的过渡来说重要的是以尽可能大的自由横截面彼此连接两个通道,且在此没有可能阻碍沿着流动方向的流体的挡板边缘或者阻挡边缘。因此有利地是,提供由在流体引导芯子中的流体通道端部限定的自由横截面也几乎完全作为在第二流体连接器中的自由横截面。流体机械的损失、气穴现象或者不期望的噪音可以被有效地降低或者以这种方式被防止。
在流体引导芯子上且第一流体连接器上的周向密封器件可以包括例如NBR(腈丁二烯橡胶),LSR(液态硅树脂橡胶),FFKM(含氟人造橡胶)、高性能氟橡胶、EPDM(乙烯丙烯二烯单体),FKM(碳氟化合物)或者TPE(热塑性人造橡胶)。适合的材料也可以用于在流体连接器组件和金属管之间的密封件。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流体加热器包含具有至少一个大致截头圆锥形的端部的流体引导芯子,该大致截头圆锥形的端部优选地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的流体排放端部处且具有流体通道端部分,该流体通道端部分以第一螺旋的流体通道部分的大致无棱角、的连续的形式实施,且在截头圆锥形端部的前面打开向外。此外,流体加热器的至少一个流体连接器具有大致漏斗状开口和流体连接器,流体引导芯子的截头圆锥形端部沉入该大致漏斗状开口中,流体连接器被连接至该漏斗状开口,且至少其中一个流体加热器的流体连接器引导至用于流体供给器件或者流体排放器件的连接件,其中在漏斗状开口和流体连接器之间的过渡优选是圆形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改进中,流动的横截面可以从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端部至在截头圆锥形端部的前面中的流体通道端部分的孔口是大致恒定的。在流体通道端部分的孔口处的流动横截面也可以大致与流体连接器通道的流动横截面相同。
这导致了远至流体连接器的连接件大致恒定横截面的连续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的实施例,特别地在远至流体引导芯子的截头圆锥形端部的热排放侧上,导致了流体引导芯子具有尽可能恒定的横截面而没有任何方向的突然变化,以使得没有边缘、曲折或者挡流表面来反作用于流体的流动。这防止了石灰石水垢的薄片在该位置处沉积,其否则可以导致流体通道逐渐的堵塞。该石灰石水垢的薄片由石灰石水垢在流体加热器的被加热表面的区域中沉积引起,其初始地在此积聚且再次以薄片形式分解,其通过流体流动带走。由流体流动承载的石灰石水垢的这些薄片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导管中被更好地清洗,且由防止和降低流动速度引起的流动机械性能的损失和噪音改变了,且气穴现象流动速度被有利地影响了。由于减少的石灰石水垢的敏感性和更均匀的流动条件,流体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和动态行为也得以改进。
在流体加热器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中,螺旋第一流体通道部分被实施为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的沟槽的形式,在沟槽的横截面中,在沟槽底部和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之间的过渡是圆形的且优选的弓形的,以使得沟槽侧壁过渡大致无棱角地进入沟槽的底部。可替换地,沟槽底部也可以是弯曲的且优选的弓形的,且可以大致无曲折地过渡进入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优选地是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在流体通道端部分中大致无变化地连续。该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形状的布置结构支持了前述的内容,有利的石灰石水垢薄片的清洗且防止了它们被沉积在形成它们的低流速的位置处,特别是在有角度的横截面轮廓的转角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流体加热器具有流体引导芯子,流体引导芯子包括:圆柱芯子和设置在其上的螺旋部,其形成了螺旋地围绕流体引导芯子行进的流体引导通道部分,其中该芯子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圆锥形的端部,该端部凸出进入流体连接器的大致漏斗状的开口中。芯子的直径优选地小于在流体连接的端面上的漏斗状开口的孔口直径。在流体加热器的一个改进中,芯子的圆锥形端部的顶角可以被选择为使得大致恒定的流动横截面形成从孔口到至流体连接器通道的过渡的漏斗状开口。也在该实施例中,对流体流动的方向以及障碍的更少的突然变化发生,特别是在流体加热器的热流体排放侧,具有与流动阻力、噪音和石灰石水垢沉积有关的附带的前述优点,其也具有在使用寿命、温度控制和动态行为方面的有利的影响。
包括芯子和螺旋部的流体引导芯子也可以用特别简单和成本高效的方式制造和安装。流体引导芯子的芯子可以由塑料制成。流体引导芯子的螺旋部可以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优选地是钢,其中例如它可以是柔性的且易于被推动在芯子上方。因此,在完全组装的流体加热器中,柔性的螺旋部可以在芯子上移动至特定程度,或者它可以使用来自于沿着轴向方向的两侧的轻微压力而在两个流体连接器之间固定就位。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引导芯子的芯子优选地固定连接至另一个流体连接器,优选地连接至流体供给连接,且它的圆锥形端部突出进入相对的流体连接器(优选地流体排放连接)的漏斗状开口中,触碰后者。该布置结构使得在流体加热器中安装流体引导芯子特别简单。可替换地,该实施例的包括芯子和螺旋部的流体引导芯子,也可以由塑料、优选地由弹性塑料制成为一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和特征以及其他有利的布置结构和改进现在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左”,“右”,“顶”和/或“底部的表示以附图标记以及图的名称可以被正常阅读的方式与相应附图相关。这些附图示出如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用于流体加热器的加热装置的金属管;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流体加热器的安装托架和加热装置的金属管;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加热装置和替换的安装托架以及具有流体加热器的几何尺寸改进的热传导装置的金属管;
图3示出了在图2a中示出的组件,安全温度限制器和电保护装置已经被添加至该组件;
图4示出了图3中示出的组件,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组件已经被添加至该组件;
图5示出了图4中示出的流体加热器的平面视图;
图6示出了通过图5中示出的流体加热器的截面视图;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流体引导芯子;
图8a示出了通过图5中示出的流体加热器的创造性流体连接器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8b示出了创造性传输装置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9示出了通过图5中示出的流体加热器的密封塞或者端盖的截面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部件或部件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视图,示出了沉入流体连接器的流体引导芯子的一个端部;
图12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图11中的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3示出了在图11和12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视图,示出了两部分流体引导芯子的一个端部以及关联的流体连接器,该流体引导芯子具有芯子和放置在其上的柔性螺旋部;以及
图15至19示出了根据本创造性的流体加热器的进一步实施例的流体引导芯子和关联的流体连接器的组合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1的基本元件,金属管2和加热装置6,加热装置6包括两个相同的管状加热元件6a,6b以及热传导器件6c。
金属管2在加宽的第一端部分4中具有开口3,加宽的第一端部分4与金属管得其它部分相比具有横截面扩大部。在金属管2的与加宽的端部分4相对的端部分5处,可以设置密封塞或者端盖50(见图4,5,9),以气密地和耐压密闭地密封所述端部。
在图1中示出的加热装置6包括管状加热元件6a和6b以及实施为热传导板6c的热传导装置。热传导板6c沿着周向的方向完全围绕金属管2,管状加热元件6a和6b在金属管2的相对的周围部分处沿着周向方向被等距地间隔开,且分别地将它们的纵向方向布置为平行于金属管2的纵向方向。
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各自的(优选地冷的,即,未加热的)端部7a,7b,7c,7d通过弯曲每个从金属管2抬起或者弯曲远离金属管2。结果,只有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被加热区域与热传导板6c的表面接触。该弯曲也使得更易于向加热元件6a,6b施加接触。管状加热元件6a和6b的端部7a,7b,7c,7d每个具有多节收缩或波纹部分9a,9b,9c,9d,通过该收缩或波纹部分它们每个密封地且可靠地包封保持电端子突柱10a,10b,10c,10d的闭合卷边(closurebead)中的一个。
图2a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布置结构,具有额外的安装托架11。通过夹子12a,12b,安装托架11不仅扣紧管状加热元件6a也扣紧管状加热元件6b和热传导板6c,因此固定金属管2、加热装置6和安装托架11彼此的布置结构,即,它将这些保持在一起。在金属管2的开口3的方向中,安装托架11具有用于温度传感的传感器部分13,诸如NTC传感器,例如,在图中它的右侧,所述传感器部分13具有向下的钩13a,在它的左侧具有两个接合钩13b,作为用于传感器的固定器件。在金属管2的纵向方向中,第一热传导部分14a(在其上夹子12a的夹子部分被侧向地设置)邻接传感器部分13。第一热传导部分14a大致将其整个表面位于热传导板6c上。
为了将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中产生的热远离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不与热传导板6c接触的那些表面区域并传导至金属管2,并且为了保证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过热的情况下,热被很好地传导至传感器部分13,夹子12a,12b的夹子部分被安装在各热传导部分14a,14b的纵向延伸的近似一半处,也就是说在面向金属管2的开口3或者面向密封塞5的那部分。
与传感器部分13相对,第一连接部分15a邻接第一热传导部分14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5a从第一热传导部分14a以大致S形的方式突出),并且过渡到平面的安装部分16,该安装部分从金属管2大致均匀地间隔开,其用于保护装置(诸如图2B中示出的那个),以及如果需要的话用于连接器件,诸如插塞连接器。安装部分16具有例如用于螺钉或者铆钉的通孔17a,17b,17c,17d。
与金属管2的纵向方向横向地,第一侧部分18a和第二侧部分18b邻接安装部分16。该两侧部分沿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方向均与用于连接装置的部分16的平面成大约90°的角度,并且每个分别具有孔17c,17d。在它们各自的下部区域,第一和第二侧部分18a、b每个具有安装片19a,19b,所述安装片沿着各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方向相对于侧部分18a和18b的平面弯曲一点。安装片19a,19b每个具有孔,通过所述孔接地触头例如可以被连接至安装托架,或者通过所述孔整个部件可以被固定或者紧固至在家庭设备中的安装托架,家庭设备诸如咖啡机。当然,这同样也可以应用至侧部分18a,18b中的通孔。
参照在图1和2a中示出的热传导板6c中的凹口60。对于金属管2的端部3,凹口60的目的是系统地影响在加热装置6和在金属管端部处的流体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热传递路径。凹口60必须被设定尺寸为使得,从热传导板至由不适于传导热的不锈钢构成的金属管2的端部3的热传导得以减少,以使得在故障的情况下,诸如当流体加热器变干时,在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且设置在端部3处的流体连接器组件(在图8中示出)由于过热而损坏之前,现有的安全机构被触发。
图2b示出了图2a中示出的布置结构的修改的变化例。安装托架11不同于图2a中的实施例之处在于安装部分16相对于安装托架其余部分不对称地布置。与图2a中示出的布置结构相比,在图2b中的安装部分16被设计为这样一个区域,其从安装托架11的中心纵向轴偏置地侧向地凸出,且其可以被称作“标志(flag)”或者“金属标志”。以双熔断器(fuse)的形式与之连接的保护装置21将参照图3至图10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
在图中示出的安装部分11的功能与图2a中示出的是相当的。例如,连接器件和/或保护装置是可以以及期望被安装在安装部分16上的。随没有示出,但然而可能的是,如参照图2a所述的额外的侧部件和/或安装片的布置结构。
在图1和图2a中示出装置之间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构成了图2b中的热传导板的设计。在图2b示出的实施例中,凹口60可以在金属管2的两个端部3,5的每一个的顶部侧被看见,即,在面对向着观察者的流体加热器的一侧。如在图2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两个凹口60的目的是对称地影响在金属管2的两个端部3,5处、在加热装置6和温度传感器和/或安装装置之间、以及在加热装置6和在金属管端部处的部件之间的热传递路径。
图3示出了图2a中的布置结构,温度传感器20已经被添加到该布置结构,其被设置在传感器部分13上的热传导触头中,其大致垂直地从传感器部分13间隔开。温度传感器20通过以弹簧线构件形式的固定器件被压靠传感器部分13,弹簧线构件包括两个挡簧(catchspring)13c,13d和环圈(loop)13e。环圈13e接合安装托架11的向下的钩13a,并且与形成在相对侧上的挡簧13c、d配合地偏置温度传感器20,所述挡簧每个在接合钩13b的下方止挡。
与图2a中示出的布置结构相比较,电保护装置21通过相应铆钉22被固定地连接至安装托架11的安装部分16。电保护装置21具有连接凸片21a,21b,21c,21d,经由所述凸片电能可以从周围抽取并转向管状加热元件的电端子突柱10a,10b,10c,10d。
对于每个连接器引线(lead),保护装置21优选地包含熔断器元件,当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其永久地停止电流流动。因为设置了两个连接器引线,所以存在两个熔断器元件,这也解释了“双熔断器”的含义。
图3还示出了,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电端子突柱10a,10b,10c,10d处的通过点焊固定的连接凸片,例如在凸片上电缆终端可以被推动以建立电接触。类似电保护装置21的连接凸片21a,21b,21c,21d,通过相应连接电缆,这些连接凸片可以作为,例如用于连接至电保护装置21的连接凸片21a,21b,21c,21d的插塞触头。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布置结构,其具有额外的流体连接器组件23。流体连接器组件23具有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和第二流体连接器24b,所述连接器每个的相应底座构件通过卡口联接锁类型的连接得以连接。通过设置在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的底座构件上的卡口联接锁部件以及形成在第二流体连接器24b卡口联接40上的底座构件卡口联接锁配对部件40(见图7和8a),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和流体引导芯子34被锁定在流体连接器组件23中。
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大致位于金属管2的纵向轴中,第二流体连接器24b大致垂直地与第一流体连接器24a连接,至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护套状或者衬套状元件的大致圆柱的外表面。
用于检测排放流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2的保持器被同样垂直于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结合。
也应该指出的是,流体连接器24a,24b具有用于任何流体引导器件的固定连接器的已知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设定尺寸为使得它们可以承受流体加热器内部的压力。示出的细节的单独的功能和特征在下文参照图8a和9中的横截面视图被进一步讨论。
图4也示出在金属管2的第二端部分5中的密封塞5a。出于温度稳定的原因,密封塞5a可以由金属制成,具体地由不锈钢或者由温度稳定的塑料制造,具体是PPA(polyphtalamide),PPS(聚苯硫化物),或者PEI(polyetherimide),且可以通过在金属管2的邻接边缘中的曲折部(fold)5b与金属管2互锁地连接。
“曲折部”在此理解为通过塑性变形获得的围绕密封塞5在金属管2的周围端部的横截面中逐渐变细的部分。曲折部形成了围绕密封塞5a的结构中的咬边(undercut),并因此形成了形式锁定(formlocking)连接,其可以不破坏布置结构地被释放。如开始所述的,曲折部不需要围绕整个周向设置。而是,如果金属管2的后边缘或者闭合边缘仅在其一些部分被曲折,则其是足够的。
图5示出了图4中说明和示出的布置结构的平面视图且限定了用于图6,8a和9中示出的横截面视图的截面平面A-A,B-B和C-C的位置。
图6示出了在图5中沿着截面平面C-C的横截面,即在安全温度传感器20处垂直于金属管2的纵向轴线的平面。该视图具体地示出了加热装置6和通过金属管2的流体导管的紧凑的位置。
该视图的关键要素是在流体引导芯子30内的腔,所述腔形成用于传导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螺旋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见图7)围绕流体引导芯子34行进,其将参照附图7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左手侧的两个相邻侧面壁35b之间切割材料,或者更精确地在8点钟和10点钟位置之间。
流体引导芯子30被装配而没有在金属管2中的游隙,就其本身而言其由热传导板6c围绕。而金属管2由不锈钢制成,热传导板6c通过包括铝、铜或者某些其它适合的金属或者适合的金属合金而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
为了改进将热传导板6c连接至金属管2和连接至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焊接接头,热传导板6c可以具有通孔或者槽,其在焊接操作期间允许焊接剂或者辅助焊剂穿过,因此使得焊剂或者辅助焊剂在部件之间均匀分布。
在图的左边和右边示出了在两点钟位置和四点钟位置之间以及八点钟位置和十点钟位置之间管状加热元件6a和6b的接触表面的结合。它清楚地示出了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凹入接触表面对应于热传导器件6c的凸出或者圆柱的表面。这保证了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表面和热传导板6c之间的最可能的直接传递。
上述的布置结构由安装托架11的夹子12a和夹子12b围绕(在图中未示出),其提供了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的表面和热传导板6c的表面之间的额外的热传递。与第一热传递部分14a的轮廓相结合(所述轮廓与热传递盘6c的一些部分的轮廓精确地匹配),改进了在管状加热元件6a,6b中产生的热向热传导板6c且进一步向金属管2的传递。
图6也示出了传感器部分13与热传导板6c的顶部侧的直接连接。横截面也示出了与环圈13e接合的向下的钩13a和与挡簧13c、d接合的接合钩13b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部分,其牢固地将安全温度传感器20的底座按压在安装托架11的传感器部分13上。挡簧13c,13d和具有环圈13e的保持元件可以例如由金属丝和/或弹簧钢制成,以保证用于将安全温度传感器20连接至安装托架11的适合的偏置力。
图7示出了流体引导芯子30,其在图4中被引入金属管2且其具有在第一端部31a的区域中的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已经在图4中示出。卡口联接锁配对部件40,其在图4中讨论的与卡口联接锁部件25相互作用,可以同样在第一端部31a处被看见。第二边缘39(在其之后设置用于插入或者注射密封剂的第一密封沟槽36)被连接至卡口联接锁配对部件40和设置用于与卡口联接锁部件25锁定的自由区域。
第一边缘32(其将参照图9更精确地讨论)被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30的第二端部31b处。在第一边缘32附近设置通孔33,其液压地将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30内的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连接至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30外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换句话说,流动至流体引导芯子30内的冷流体可以通过通孔33进入至流体引导芯子30的表面,在那里它与金属管2的被加热的内侧接触。形成在流体引导芯子30外侧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由底面(floor)35a和侧壁35b连接。因此,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和侧壁35b在流体引导芯子30的顶部侧上沿着其第一端部31a的方向螺旋地自身绕行。
在被加热的区域中,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的深度和其侧壁35b的高度大致恒定。然而,形成侧壁35b的脊的节距向着流体排出方向减少,结果是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的宽度沿着第一端部31a的方向减少。
在流体通道中的深度变化部37大致形成在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的螺旋的倒数第二圈(turn)的开始处且被用于加深且因此局部地增加了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的横截面。该措施的目标是获得用于偏斜流体流动的尽可能大的半径以及适于通孔33的横截面,以避免任何“死区”,即,几乎不流动的任何流体通道部分。
由于扩大的流动通道横截面,在此的流体流动的流动速率降低。这引起了在该区域中更少的动态地压力下降,以及更少的流动噪音以及更少的空隙现象发生。
流体通道端部38的侧壁在某些段是圆柱形的,以匹配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自由横截面(见图4和8a)。由于在连接器组件23和流体引导芯子30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定位通过连接装置对称地限定,在此连接装置包括卡口联接锁部件25和卡口联接锁配合部件40,从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进入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流体流动以流体机械地有利的方式得以保证。
流体引导芯子30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具体由不锈钢制造或者由温度稳定的塑料制造,具体为PPA(polyphtalamide),PPS(聚苯硫化物),或者PEI(polyetherimide)。
图8a示出了在图5中沿着标记的A-A,沿着金属管2的纵向方向通过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横截面。流体连接器组件23是组合的流体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部件Ι和第二部件Ⅱ,其不仅包括使流体流入的第一流体连接器24a也包括使流体从流体加热器排放的第二流体连接器24b。换句话说,出口和入口有利地设置在流体加热器的一个端部处。
包括用于固定流体引导器件的周向锁定沟槽43-1的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在图8a的左侧上示出,在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第二部件Ⅱ上。用于将周向流体引导器件连接至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的适合的配对部件例如可以实施为类似于在第一部件Ι上的第二流体连接器24b。大致管状的第二流体连接器24b如图4中所示的设置,具有包括用于止挡的引导沟槽43-2的插入物或插入选择物。由于设置在第一流体连接器24a中和在第二流体连接器24b中的沟槽43-1,43-2被设计为彼此匹配,当该互补设计的流体连接器通过垂直于流动的方向插入或者推动穿过适当地配置的安全元件(诸如以钢丝弹簧形式的闩(未示出))而彼此连接时,可以防止任何组装连接的释放,结果是该连接可以承受强的压力。应该指出的是流体连接器24a和24b互补的设计有利地防止了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弄混淆,例如在咖啡机中。
在图8a中的流体连接器组件23中,第二部件Ⅱ被集成地实施在流体引导芯子30上,即,第二部件Ⅱ已经与流体引导芯子30一体制造,例如通过注射模制。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将通过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第二部分Ⅱ从右侧而来的要被加热的流体引入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第一部分Ι通过形成在第二流体连接器24b上的卡口联接锁定配合部件25,通过与形成在第二部件Ⅱ上的卡口联接锁定配合部件40配合而得以锁定。该连接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连接原理实现,诸如螺钉连接或者锁扣连接。在图8a中示出的实施例,也可以构思纯粹的插塞连接,因为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第一部分Ι和第二部分Ⅱ可以通过在金属管2中的曲折部44-1被永久地固定在关于彼此的具体位置。
横截面也示出了周向第二边缘39和与它一起形成在第二部件上的第一密封沟槽36,其中以O形环形状的橡胶密封部41a的形式的周向密封器件被设置在所述沟槽中,以密封抵靠彼此的两个部件Ι、Ⅱ。
从图4外侧示出的在第二流体连接器24b中在第一部件Ι上的温度传感器42在垂直于它的轴线的横截面中示出。传感器尖端凸出进入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自由横截面,在那里它允许在流体出口的区域中的流体温度得以精确地测量。
在图8a右侧上示出的流体引导芯子30的部分中,可以看出参照图7讨论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中的深度变化37。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的螺旋的最后一圈终止为流体通道端部38,其关于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纵向轴线定位,以使得被加热的流体可以沿着径向方向通过第二流体连接器而被引导离开。
图8a也示出了第一端部分4,金属管2的横截面扩大部用于接收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在金属管2内侧的部分。金属管2的第一端部分4被塑性地成形为曲折部,至少在金属管2的周向闭合边缘的一些部分中。金属管2包住设置在第二密封沟槽36a中的密封件41b中,其将第一部分抵靠金属管2的内侧密封。通过接合在流体连接器组件23a外侧上的第三沟槽45,曲折部44-1形成以咬边形式的可靠接合锁定机构。结果,密封件41b通过金属管2被压入沟槽36a,因此以流体密封和压力密封的方式抵靠金属管2密封流体连接器组件23。
为了释放上述的在卡口联接锁部件和卡口联接锁配合部件40之间的连接,第二流体连接器24b将不得不相对于第一流体连接器24a和流体引导芯子30扭曲,并且拉离至图中左边。该扭曲和拉离通过本发明的曲折部44-1得以防止,其与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的一部分咬边且与第三沟槽45接合。这排除了任何未授权的或者非破坏性的从金属管2的释放。流体连接器组件23的部件Ⅰ和Ⅱ的正确的布置结构也被永久的保证了。
应该指出的是流体通道端部38也可以被设计为围绕第二部件Ⅱ的周向沟槽,以使得第二流体连接器24b沿着其在流体加热器上的取向可以被自由地扭曲,如果使用诸如锁扣连接的插塞连接(例如如图8中)以连接第一部件Ⅰ和第二部件Ⅱ的话。取决于需求,这有利地允许了流体排放被便利的定位,例如在咖啡机的安装位置中。
应该指出的是,在图8a中示出的,在金属管2和第二流体连接器24b之间的连接当然可以被实现为没有金属管2的横截面扩大部,只要它被适合地设定尺寸(见图9中的曲折部44-2)。在该方面所有需要的是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的自由横截面的两阶段横截面扩大部被进一步移动至图中的右侧的区域,即,进入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换句话说,第二流体通道部分34的横截面扩大部可以被留下直至流体引导芯子30的一区域,该区域中形成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深度变化37,或者该区域中设置了主要由加热装置6限定的区域。
图8b示出了在图8a中具有第一流体连接器24a与第二流体通道连接24b的流体连接器组件23-1的可替换实施例,在第一流体连接器24a中沿着大致径向的方向,流体被供给进入在流体引导芯子30上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应该指出的是,在图8b中未示出实际的流体连接器,因为在图8b中示出的横截面中,它在背离观察者的一侧。
流体连接器组件23-1的第二部分Ⅱ再次实施为流体引导芯子30的一体部件。在第一部件Ⅰ和第二部件Ⅱ之间的连接被设计为锁扣连接。为了该目的,周向闩锁沟槽25a被设置在第一部分Ⅰ上的中心通孔的边缘上。在穿过通孔的第二部分上,设置具有闩销40a的大致环形的边缘,每个所述销具有向外延伸的接合钩40b。在第一部分Ⅰ已经被推动越过第二部件Ⅱ之后,接合钩40b与闩锁沟槽25a接合,即,它们与闩锁沟槽25a咬边,并将第一部件Ⅰ固定在第二部件Ⅱ上。
下文将针对用于流体连接器组件23-1的密封件进行描述。第一部件Ⅰ通过密封器件(在图8b中示出为O形环密封件41a)而被流体紧密地和压力紧密地抵靠第二部件Ⅱ密封。第一部件同样通过密封器件(在图8b中示出为O形环密封件41b)而被流体紧密地和压力紧密地抵靠金属管外表面密封。支撑套筒49被推动在金属管2上,其抵靠热传导板6c(在图8b中未示出;例如参见图1),其同样位于图8b的右侧,在金属管2上。在第一部件Ⅰ中周向开槽36b与支撑套筒49重叠且与其形成周向沟槽,其中设置O形圈密封件41b。在图8b中示出的金属管2的端部通过支撑套筒,从流体加热器的加热装置断开热传导。因为金属管2优选地由不锈钢制造,其不适于传导热,连接器组件和密封件41b两者都承受更少的热负载。
应该指出的是,用于被加热流体的作为流体排放的具有第二流体连接器的流体连接器组件23-2可以实施为与图8b中的流体连接器组件23-1大致相同的形式。具有相应径向流体流入和流体排放的流体加热器可以因此得以设置,其中通过使得流体连接器组件的相应第一部件Ⅰ可旋转,连接的取向可以被自由调整。
图9示出了在金属管2的一个端部上的来自于图4的密封塞50,在具有图8a中所示的组合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在流体加热器的另一个端部上需要所述密封塞。密封塞50被插入在流体引导芯子30的第二端部31b处的开口中,在图的左手侧可被部分地看到。以O形圈密封件41c形式的密封器件设置在流体引导芯子30的第一边缘32和均匀地围绕密封塞50设置的台阶部(phase)或者台肩之间。O形圈41c——类似如前述的密封器件41a和41b——可以包括周向的密封件,其由EPDM(乙烯丙烯二烯单体),NBR(腈丁二烯橡胶),LSR(液态硅树脂橡胶),FFKM(含氟人造橡胶)、FKM(碳氟化合物)或者高性能氟橡胶,或者TPE(热塑性人造橡胶)制成。
在密封塞50上还设置在金属管2的邻接边缘或者闭合边缘中的第二曲折部44-2(类似于前述的曲折部44-1),其与在密封塞5上的周向第四沟槽46接合。与参照图8a讨论的曲折部44-1类似,第二曲折部44-2防止密封塞50与金属管2自我脱离。如上所述,密封盖或者密封塞50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构成。参照热传导器件具体创造性特性,即,在图2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热传导板6c的具体创造性特性,其中在热传导板6c中预先设定的开槽或者凹口被设置在热传导器件中,以使得从加热装置(即管状加热元件6a和6b)主要向着密封塞50的热传导通过制成金属管2的材料得以决定。因为金属管2优选地由不锈钢构成,其传热性差,在故障情况中,例如,如果流体加热器变干,或者在双熔断器21(参照图2B)形成的保护装置被触发之前,或者在对由温度传感器42(参照图3和4)检测的温度做出相应响应之前,塑料密封塞50的任何过热和特别地软化有利地得以防止。
应该指出的是密封塞也可以由金属制成,具体为不锈钢,以能够尽可能没有限制地加热由密封塞闭合的金属管2的端部。在该例子中,(参见图2A,3,4和5),可以不考虑在金属管端部的热传导器件的创造性设计。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密封塞50由塑料制成或者如果具有由塑料制成的相应流体入口或者流入出口的流体加热器设置在金属管2的相应端部处,图2B中的实施例可以易于应用至图2A,3,4和5中的实施例。
应该指出的是,在图9中示出的密封塞50也可以与流体引导芯子30一体地实施。流体引导芯子30会随后相应地插入,其一体的密封塞50进入金属管2并且在流体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端部处与第一部件Ⅰ(参见图8a)锁定。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加热器的实施例的分解视图。流体加热器的绝大多数的特征和方面已经参照图1至9进行了说明,因此下文仅讨论在图10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一些单独的特征和不同。
在图10示出的实施例中,流体供给和流体排放是在流体加热器1的相反端部处。设置具有第一流体连接器24a的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23-1,以在金属管2的第一端部4处供给流体。经由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23-1进入流体加热器的流体在它经由设置有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23-2排放之前大致仅沿着一个方向(从图10中的右侧至左侧)流动通过金属管2。流体连接器组件23-1和流体连接器组件23-2与金属管2通过以O形环密封件41b和41c形式的相应密封器件被流体紧密地密封且大致地压力密封。
出于示例的目的,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部件构成且包括第一流体引导芯子30a和第二流体引导芯子30b的流体引导芯子30被抽出到金属管2外。两个流体引导芯子可以经由各自的连接部分30a-1和30b-1牢固地彼此连接在一起。具有减少的外径的一部分第一连接部分30a-1与一部分第二连接部分30b-1接合。为了该目的,在第一连接部分30a-1的一部分上设置密封器件41d,以流体密封地将第一连接部分30a-1连接至第二连接部分30b-1。为了确保两个流体引导芯子30a、b之间的连接的机械稳定性,在示出的例子中设置卡口联接锁类型连接。当然,也可以使用锁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简单的插塞连接。
当制造在此示出的流体加热器时,两个部件的流体引导芯子可以被有利地设计为空心主体,因此实现相应材料的节约。
面对相应连接器组件23-1或者23-2的流体引导芯子30的端部70-1,70-2在形状上是截头圆锥形,且中心定位或者连接伸出部72-1或者72-2位于相应中心端部。当流体加热器被组装时,相应连接伸出部分72-1或者72-2与在相应连接器组件23-1或者23-2中的匹配支承件74-1接合。
此时应该指出的是,具有第二流体连接器24b的连接器组件23-2的侧面(其面对向着流体引导芯子,且在图10的透视图中没有示出)被准确地以与第一流体连接器23-1在该方面相同的方式地实施。
在用于供应流体的连接器组件23-1中,用于流体通路的圆弓形(circularsegment)形式的开槽24a-1被设置,其在连接器组件23-1中过渡至流体连接器24a。在用于流体通路的圆弓形形式的开槽24a-1之间,设置边缘24a-2,其同样是圆弓形的形式,且它们一起形成用于连接伸出部分72-1的支承件74-1。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边缘24a-2也可以具有与圆弓形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具有用于流体通路的圆弓形形式的开槽24a-1的配置结构与截头圆锥形端部70-1组合已经被证实对于流动动态学来说特别地好。更具体地,该实施例对于在从第一流体通道部分35至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23-3的过度部分处防止石灰石水垢(limescale)沉积是有利的。
图10同样示出了电引线47,使用该电引线在图中示出的流体加热器的管状加热元件6a,6b被供应电能。电引线47通过相应接触套筒48a被连接至管状加热元件的电端子10a,10b,10c和10d。为了增加连接的机械稳定性,在接触套筒48a已经定位在电端子10a,10b,10c和10d上之后,它们可以被机械地变形,其结果是减少了连接的电接触阻抗。
插塞连接器48b设置在来自于两个接触套筒48a的电引线47的相应另一个端部上。它用于将电引线连接至保护装置21的两个熔断器元件的相应连接凸片21a,21d,21b和21c。插塞连接器48b是套筒的形式且绝缘地设置在外侧。
当如所示的接触套筒48a被连接至管状加热元件6a,6b时,管状加热元件并联地电连接,因此当它们被连接至电源时,达到最大热容量。
如在图中所示的,具有流体排放的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23-2被装配有NTC电阻器形式的温度传感器42,使用该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被加热流体的温度,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23-1在该实施例中在设计上明显地更简单。例如,没有设置用于测量被供给的流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然而,如果对于操作在图中示出的布置结构是有利的,则鉴于可想到的控制工作,也可以在第一流体连接器组件23-1上设置额外的温度传感器,类似于在第二流体连接器组件23-2上。
图11和12以局部透视图示出了流体引导芯子130和匹配的流体连接器124b的另一个特别地有利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热流体排放侧上,流体引导芯子的至少一个端部131b是截头圆锥形状且沉入流体连接器124b的漏斗状开口125中。也在图13中以横截面示出的流体连接器124b也具有优选地圆形横截面的流体连接器通道126,该流体连接器通道与漏斗状开口125结合且引导至用于管或者一些其他流体排放器件的连接件。在开口125和通道126之间的过渡可以是圆的或者至少倒角的,以保证该过渡是光滑的且尽可能无棱角,与流体的流动尽可能没有干扰。此外,用于温度传感器42的连接件或者接收部分127或者凸出进入流体连接器通道126的类似装置可以设置在流体连接器124b上。
绕流体引导芯子130远走卷绕的螺旋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135在流体引导芯子130的截头圆锥端部131b处过渡到流体通道端部分,该流体通道端部分包括过渡的流体通道弯曲136以及优选地大致直的流体通道端部件137。过渡的流体通道弯曲136与流体引导芯子130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柔和且均匀地以从螺旋运动至大致直的运动的方式改变流体流动方向。流体通道端部137在截头圆锥端部131b的前面处打开向外进入流体引导芯子的纵向轴的区域中。从第一流体通道部分135经由过渡流体通道弯曲部136至流体通道端部件137的孔口的流体通道轮廓被尽可能柔和地弯曲且优选地无棱角。当流体加热器被完全组装时,具有流体通道端部分的孔口的截头圆锥端部131b优选地定位为靠近漏斗状开口125进入流体连接器通道126的过渡部分,以使得离开孔口的流体流以钝角进入流体连接器通道126,且不冲击任何挡板表面或者尖锐的边缘,因此使得遇上很少的阻力且几乎不打旋。优选的是流体通道流动的横截面(其从螺旋周向第一流体通道部分135处开始且经由流体通道端部分136,137行进远至流体引导芯子130的截头圆锥端部131b的端部面上的孔口处)是大致恒定的。此外,流体通道部分136,137的流动横截面大致等于流体连接器通道126的流动横截面部分。这造成流体非常均匀的流速,其在热流体排放侧上在石灰石水垢沉积、冲洗石灰石水垢、空穴、噪音、流动阻力等方面来说特别地有利,因为由于在横截面轮廓或者漩涡的阻碍和变化而没有必需的流体的加速和延迟的发生。
为了在流体通道中获得进一步改进的或者均匀的流体流动,第一流体通道部分135可以设置有横截面轮廓,在该横截面轮廓中,直的沟槽底部132以弯曲形式大致无棱角地过渡到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134。该过渡的弯曲部优选地是四分之一周向的弯曲部。沟槽侧壁134优选地以直角结合流体引导芯子的外壳体133。该横截面轮廓优选地在流体通道端部分136,137持续大致无变化。这造成非常均匀的流体流动,在流体通道的横截面轮廓中具有非常均匀的速度分布,其有助于获得前述的优点,因为横截面轮廓因此具有更少的角,其中可以确保特别慢的流速。
图13示出了具有匹配的流体连接器124b的流体引导芯子230的又一个实施例。流体引导芯子230类似于前述的流体引导芯子130且同样具有截头圆锥形端部231b,圆锥形第一流体通道部分235和流体通道端部分236,237,它们以相同的方式布置且以与流体引导芯子130相同的方式与流体连接器124b相互配合。与流体引导芯子130不同之处在于流体引导芯子230具有横截面流体通道轮廓,包括:弯曲的沟槽底部232,其优选为半圆形形状,大致无棱角的平行的沟槽侧壁234,该侧壁与弯曲的沟槽底部232结合。还可以想到的是在横截面轮廓中的直沟槽侧壁234被省略,而在流体引导芯子230的外壳体233处具有弧形的沟槽底部232端部。以相同的方式,流体引导芯子120的平行的沟槽侧壁134也可以如期望地短,或者最终被完全省略。流体通道的最终D形横截面轮廓特别有利于实现前述的优点。
图14示出了具有匹配的流体连接器224b的流体引导芯子330的又一个实施例。流体引导芯子330优选地是两个部件的且包括大致圆柱形的芯子332和在外壳体上限定了螺旋的周向流体通道部分335的螺旋部333。可替换地,流体引导芯子330也可以实施为此处所示形式的一个部件,其中壳体优选地由塑料制成,具体优选的是弹性塑料。在两个部件的实施例中,芯子332可以由塑料制成,而螺旋部333可以同样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金属优选地为钢或者不锈钢。螺旋部333可以是柔性的且优选地推动在芯子332上。然而,可替换的,螺旋部333也可以在弹簧偏置力下通过压配合固定在芯子332上。芯子332具有至少一个圆锥形端部331b,当流体加热器(1)被完全组装时,其可以凸出或者不凸出进入在流体连接器224b中的漏斗状开口225,优选地不接触流体连接器224。类似于流体连接器124b,流体连接器224b具有流体连接器通道226,其以优选地圆形过渡部分通过漏斗状开口225结合,且其引向用于流体引导器件的连接件,以及流体连接器224b具有可选地例如用于温度传感器42的接收部分227。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中,芯子332的圆锥形端部331b的顶角以及轴向长度可以得以选择为,使得从漏斗状开口的孔口至向流体连接器通道226的过渡部形成大致恒定的流动横截面。以这种方式,在漏斗状开口225内部的流体流动是柔和地且均匀地从螺旋运动转换为在流体连接器通道226中的基本直的运动,流动没有被任何阻碍(诸如挡流表面或者尖锐的边缘)或者被方向突然变化而干扰。使用流体引导芯子330的该实施例,也可以获得前述的优点。
图18示出了如上述的流体引导芯子330和流体连接器224b的组合的一个可行实施例,以及优选地作为流体供给连接器的进一步的流体连接器224a。就流体引导而言,流体连接器224a可以类似于流体连接器224b,或者可替换地也可以等同于流体连接器24a,流体引导芯子330的端部331a被成形为类似于图10中流体引导芯子30的端部30b。在流体加热器1的冷却流体供给侧上,关注的是流体得以引导的方式并不是那么关键,因为就石灰石水垢沉积等而言,通常不会因相对冷却的流体而出现问题。芯子332可以被牢固地连接至流体连接器224a或者24a,以有助于组装以及保证芯子332放置在离面对它的流体连接器224b正确的距离处。优选地柔性的螺旋部333可以接着被简单地推动在芯子332上,且在完全组装的流体加热器中设置具有一定量的轴向游隙,或者螺旋部333可以很长以使得通过轻微的弹簧压力使它在它的两个端部处邻接流体连接器224a,224b并因此固定就位。
图15示出了流体引导芯子430的一个实施例,其具有螺旋的周向第一流体通道部分435,该螺旋的周向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具有在出口侧上沿着流体连接器124b方向降低的可变节距,结果是流动的横截面沿着流动的方向减小,流体被加速。在它的流体出口侧,流体引导芯子430具有截头圆锥端部431b,其形状和功能与流体引导芯子130的截头圆锥端部131b的形状和功能相同。在相对的流体入口端部处,流体引导芯子430具有端部431a,该端部被设计为类似图10中示出的流体引导芯子30的端部30b且其被插入流体连接器24c,其使用与图10中的流体连接器24a相同的设计而具有用于流体引导芯子的接收侧。
图16示出了具有螺旋的周向第一流体通道部分235的流体引导芯子230的实施例。在图16中示出的流体引导芯子设置在两个端部231a,231b处,具有如参照图11和12所示的截头圆锥端部和流体通道端部分236,237,以及具有参照图13所示的沟槽轮廓。结合该两个流体连接器124a,124b,该实施例需要特别地均匀的流体流动,在流动阻力方面特别地有利。流体连接器124a被配置为类似于流体连接器124b,但是,在示出的例子中并且与后者不同,具有用于流体供给器件的成角度的连接件,不具有用于温度传感器的接收端口。
图17示出了类似于图16的实施例,但是在该例子中,具有不同沟槽轮廓和更大节距的螺旋的周向第一流体通道部分135的流体引导芯子130得以使用,如上述参照图11和12。
取决于操作条件,诸如用于通过流率,热容量、压力等参数的期望值,针对如图16和17所示的沟槽的横截面轮廓和螺旋的周向沟槽的节距流体引导芯子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以调整受热的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液压长度。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用于不同操作条件的动态行为,以及因此优化该流体加热器可以得以调节至该程度。
图19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流体引导芯子530不具有螺旋的周向流体通道部分。相反,流体通道是在流体引导芯子530的圆柱部分532(芯子)和金属管2之间的均匀环形间隔的形式,流体引导芯子530具有布置在圆柱部分532上的间隔肋533,以在金属管2内侧对中且保持流体引导芯子530。所述间隔肋533(其可以延伸圆柱部分532的整个长度或者如所示的,仅沿着轴向方向越过其一部分)具有与流体引导芯子330的螺旋部333相同的功能,但是区别是结果不是螺旋的周向流体流动,而是在环形间隔中的大致直的流体流动。对于这些间隔肋也可以与轴向稍微成一角度,以使得通过仅很少圈的螺旋的流体流动确保,或者实际围绕中心纵向轴线仅具有一整圈的一部分。多起点第一流体通道部分接着围绕圆柱部分并排行进,单个的通道通过间隔肋533分隔开(多起点螺旋结构)。在冷却流体入口侧531a上,流体引导芯子530可以被连接至流体连接器24c,其参照图15说明的得以设计,以使得它被固定在相对端部处距离流体连接器124b特定距离的限定位置中。就限定的位置而言,流体引导芯子也可以被简单地插入在金属管2中,在那里,它通过具有夹紧作用的间隔肋保持就位。在流体出口端部处,流体引导芯子530具有圆锥形端部531b,其与流体连接器124b配合,该流体连接器124b具有如上述参照图14进一步说明的流体引导芯子330的圆锥形端部331b类似的设计和功能。该实施例同样产生了具有上述的优点的特别地温和的和大致无棱角的流体流动。包括该流体引导芯子530的流体加热器的液压长度明显地短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某些操作条件下,这可以是足够的。流体引导芯子的该变化的具体优点是它简单的形状,其特别易于制造且也引起了特别低的流动阻力。
在图15和19中示出的芯子形式430和530之间的流体引导芯子的中间形式是可能的,具有不同节距或者具有恒定节距的螺旋的周向流体通道部分,具有圆锥形端部531b或者具有截头圆锥形端部431b,其具有对应于流体通道端部分136,137的一个或者多个流体通道端部分,或者具有如之前段落所述的单个起点或者多起点第一流体通道部分。
虽然上述的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作为说明创造性的装置,特征和设计特点的其它组合可以落入仅由在此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中。特别地,两部件流体引导芯子不限于其中流体在金属管的相对侧上被供给和排放的实施例。类似地,如果需要的情96况下,其被设置在图2B中的两侧上的热传导板6c的凹口60可以被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
附图标记列表
1流体加热器
2金属管
3开口
4第一端部分
5第二端部分
6加热装置
6a,6b管状加热元件
6c热传导器件
7a,7b,7c,7d管状加热元件端部(一个或多个)
8弯曲部
9a,9b,9c,9d卷曲/收缩结构(crimping/pinchingstructure)
10a,10b,10c,10d电连接
11安装托架
12a,12b夹子(一个或多个)
13传感器部分
13a向下钩
13b接合钩
13c,13d挡簧
13e环圈
14a,14b第一/第二热传导部分
15a,15b第一/第二连接部分
16安装部分
17a,17b,17c,17d通孔
18a,18b第一/第二侧部分
19a,19b安装片(一个或多个)
20温度传感器
21固定单元
21a,21b,21c,21d连接凸片
22铆钉
23,23-1,23-2流体连接器组件
24a,24c,124a,224a第一流体连接器
24b,124b,224b第二流体连接器
25闭合元件
30,130,230,330,430,530流体引导芯子
31a,31b,131a,131b,231a,321b,331a,331b,431a,431b,531a,
531b流体引导芯子的第一/第二端部
32第一边缘
33通孔或管道
34第二流体通道部分
35,135,235,335,435第一流体通道部分
35a,132,232流体通道底部
35b,134,234流体通道侧或者侧壁
35c,133,233螺旋流体通道边缘
36,36a,36b第一,第二和第三密封沟槽
37深度变化
38流体通道端部
39第二边缘
40锁定配合部件
41a,41b,41c,41d,41e密封器件或者O形密封圈
42温度传感器
43-1锁定沟槽
43-2用于止挡的引导沟槽
44-1,44-2第一和第二曲折部
45第三沟槽
46第四沟槽
47电引线
48a接触套筒
48b插塞连接器
50密封塞或盖
60开槽或凹口
125,225漏斗状开口
126,226流体连接器通道
127,227用于温度传感器的连接件
133,233流体引导芯子的壳体
136,137,236,237流体通道的端部分
332,532流体引导芯子的芯子
333螺旋部
533间隔肋
Claims (29)
1.一种连续流动类型的流体加热器,所述流体加热器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流体通道;
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
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管状加热元件,以及热传导器件,所述热传导器件用于从所述加热装置向所述金属管的与所述热传导器件接触的区域分配热;
流体引导芯子,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中且形成所述金属管和所述流体引导芯子之间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以及
用于流体供给器件的第一流体连接器和用于流体排放器件的第二流体连接器,第一流体连接器和第二流体连接器与所述流体通道的相应端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在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以沟槽的形式大致螺旋地行进,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形成用于流体的流动路径;以及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具有至少一个具有流体通道部分的大致截头圆锥形端部,所述流体通道部分以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大致无棱角的连续的形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截头圆锥形端部的前面中的孔口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流体连接器具有大致漏斗状开口以及流体连接器通道,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截头圆锥形端部沉入所述漏斗状开口,所述流体连接器通道被连接至所述漏斗状开口且引向用于流体供给器件或者流体排放器件的连接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流动的横截面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端部至在所述截头圆锥形端部的前面中的所述流体通道端部分的孔口是大致恒定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在所述流体通道端部分的孔口处的流动横截面大致与所述流体连接器通道的流动横截面相同。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被实施为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的沟槽的形式,以及其中,在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中,在沟槽底部和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之间的过渡是圆形的或弓形的,以使得沟槽侧壁过渡大致无棱角地进入所述沟槽的底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被实施为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的沟槽的形式,以及其中,在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中,沟槽底部是弯曲的,且大致无棱角地过渡到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在所述流体通道端部分中大致无变化地连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由不锈钢制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具有范围从10mm至20mm的直径以及范围从120mm至220mm的长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加热装置具有在所述金属管的等距周向部分上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由塑料制成。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用于流体的该流动路径具有所述金属管的长度两倍的液压长度。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用于流体的该流动路径具有所述金属管的长度三倍的液压长度。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漏斗状开口和所述流体连接器之间的过渡圆形的。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沟槽底部和大致平行的沟槽侧壁之间的过渡是弓形的。
16.一种连续流动类型的流体加热器,所述流体加热器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部分的流体通道;
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管状加热元件,以及热传导器件,所述热传导器件用于从所述加热装置向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热传导器件接触的区域分配热;
流体引导芯子,其被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中且形成所述金属管和所述流体引导芯子之间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以及
用于流体供给器件的第一流体连接器和用于流体排放器件的第二流体连接器,其与所述流体通道的相应端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在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外表面中以沟槽的形式大致螺旋地行进,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分形成用于流体的流动路径,以及
所述流体引导芯子具有:圆柱芯子和设置在其上的螺旋部,该螺旋部形成了螺旋地围绕所述流体引导芯子行进的第一流体引导通道部分,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圆锥形的端部,该端部部分地凸出进入相应流体连接器的大致漏斗状的开口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圆锥形端部的顶角被选择为,使得大致恒定的流动横截面形成从孔口至到流体连接器的过渡部的所述漏斗状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圆柱芯子由塑料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螺旋部由塑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螺旋部由金属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330)是由塑料制成的单个部件。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金属管由不锈钢制成。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大致圆柱的金属管具有范围从10mm至20mm的直径以及范围从120mm至220mm的长度。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加热装置具有在所述金属管的等距周向部分上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管状加热元件。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由塑料制成。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用于流体的该流动路径具有所述金属管的长度两倍的液压长度。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用于流体的该流动路径具有所述金属管的长度三倍的液压长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的螺旋部由钢制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流体引导芯子(330)是由弹性塑料制成的单个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0007164A EP2407069A1 (de) | 2010-07-12 | 2010-07-12 | Dynam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EP10007164.6 | 2010-07-12 | ||
PCT/EP2011/003482 WO2012007155A2 (de) | 2010-07-12 | 2011-07-12 | Dynam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3146A CN103153146A (zh) | 2013-06-12 |
CN103153146B true CN103153146B (zh) | 2016-04-06 |
Family
ID=4346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465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3146B (zh) | 2010-07-12 | 2011-07-12 | 动态流动加热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4414B2 (zh) |
EP (2) | EP2407069A1 (zh) |
CN (1) | CN103153146B (zh) |
HK (1) | HK1185523A1 (zh) |
WO (1) | WO2012007155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55679B2 (en) * | 2006-04-05 | 2014-06-17 | Horiba Stec, Co., Ltd. | Liquid material vaporizer |
DE102010032189B4 (de) * | 2010-07-23 | 2024-07-25 | Voss Automotive Gmbh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eheizbaren Medienleitung und beheizbare Medienleitung, hergestellt nach dem Verfahren |
WO2014194037A1 (en) * | 2013-05-29 | 2014-12-04 | Synventive Molding Solutions, Inc. | Valve pin position adjuster |
US9648983B2 (en) * | 2012-05-15 | 2017-05-16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Helical dynamic flow through heater |
FR3008032B1 (fr) * | 2013-07-02 | 2015-07-17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de flui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appareil de chauffage et/ou de climatisation correspondant |
EP3019795A1 (en) * | 2013-07-09 | 2016-05-18 | Cast Aluminum Solutions, LLC | Circulation heater |
CN203898082U (zh) * | 2014-01-14 | 2014-10-29 | 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压力式液体速热器 |
EP4063730B1 (en) * | 2014-01-15 | 2024-04-03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Steam oven having a l-shaped steam generator |
CN103822648B (zh) * | 2014-03-14 | 2016-07-06 | 厦门易感智能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传感器 |
CN103976659A (zh) * | 2014-05-16 | 2014-08-13 | 冯海涛 | 智能型饮水加热装置 |
KR20160001614A (ko) * | 2014-06-26 | 2016-0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전제품 |
US20160000252A1 (en) * | 2014-07-02 | 2016-01-07 | As Wilfa | Pump and heat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ffee brewing |
EP3013116A1 (en) * | 2014-10-21 | 2016-04-27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Heating system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6766117B (zh) * | 2015-11-24 | 2022-05-06 | 三花亚威科电器设备(芜湖)有限公司 | 一种管路电加热器及具有其的洗碗机 |
JP6675865B2 (ja) * | 2015-12-11 | 2020-04-08 | 株式会社堀場エステック | 液体材料気化装置 |
US10247445B2 (en) * | 2016-03-02 | 2019-04-02 | Watlow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 | Heater bundle for adaptive control |
EP3540329B1 (en) * | 2016-06-20 | 2021-04-28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Heating system component providing a compact temperature sensor design |
IT201700060931A1 (it) * | 2017-06-05 | 2018-12-05 | Lavazza Luigi Spa | Riscaldatore per fluidi e corrispondente macchina |
CN107186932A (zh) * | 2017-07-26 | 2017-09-22 | 江苏苏高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浇铸的引导管 |
DE102017214932A1 (de) * | 2017-08-25 | 2019-02-28 | BSH Hausgeräte GmbH | Dampfgargerät |
CN110224536B (zh) * | 2018-03-02 | 2024-03-22 |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电机 |
CN108826658B (zh) * | 2018-07-02 | 2023-11-07 | 嘉兴志嘉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 全水体安全接地的即热式加热器及其加热方法 |
RU2684907C1 (ru) * | 2018-07-06 | 2019-04-16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и ордена труда ЧССР опыт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ГИДРОПРЕСС" | Ошиновка блока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ей |
PL3620097T3 (pl) * | 2018-09-07 | 2021-12-27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Układ grzewczy do ogrzewania płynnego czynnika |
WO2020175564A1 (ja) * | 2019-02-28 | 2020-09-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熱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浄装置 |
EP3702691B1 (de) * | 2019-02-28 | 2023-11-15 | Gerdes Holding GmbH & Co. KG | Durchlauferhitzer zum erwärmen einer flüssigkeit |
CN111714058B (zh) * | 2019-03-22 | 2024-08-16 | 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 | 一种洗碗机水路加热器及应用其的洗碗机 |
US11988411B2 (en) * | 2020-07-29 | 2024-05-21 | Tom Richards, Inc. | Inline heat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00397A (de) * | 1960-02-10 | 1965-10-15 | Siemens Elektrogeraete Gmbh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EP0445313A1 (de) * | 1990-03-03 | 1991-09-11 | Dipl.-Ing. Herbert Günther Gesellschaft mbH | Verteiler |
DE102007034370A1 (de) * | 2007-07-24 | 2009-01-29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Kompakte hochdruckfähige Spiraldurchfluss-Heizeinheit |
EP2044869A1 (de) * | 2007-04-20 | 2009-04-08 | Eugster/Frismag AG | Durchlaufwärmetauscher zur Zubereitung von Getränken, insbesondere Wasser-Durchlauferhitzer für Kaffeezubereitungsmaschin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46547A (en) * | 1931-12-14 | 1934-02-13 | Vapor Car Heating Co Inc | Steam and electric heating unit |
US2445115A (en) | 1944-04-07 | 1948-07-13 | Us Agriculture | Heat exchanger |
US2513242A (en) * | 1945-10-11 | 1950-06-27 | Hollis C Inman | Electric fluid heater |
US2687626A (en) | 1952-02-16 | 1954-08-31 | Bohn Aluminium & Brass Corp | Heat exchanger having open-sided bore superimposed on closed bore |
US2890318A (en) | 1955-08-24 | 1959-06-09 | Ferro Corp | Aluminum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s in aluminum die castings |
US2875312A (en) | 1956-09-27 | 1959-02-24 | Thermel Inc | Hea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
US2878360A (en) * | 1957-08-15 | 1959-03-17 | Walter K Tavender | Portable steam guns and steam-superheating apparatus therefor |
US2944138A (en) | 1957-12-23 | 1960-07-05 | Electric Heaters Inc | Electric space hea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DE2023598C3 (de) | 1970-05-14 | 1976-01-02 | Bosch-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7000 Stuttgart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für Kaffeemaschinen |
US3718805A (en) * | 1971-01-13 | 1973-02-27 | E Posey | Heated fluid gun |
DE2340489A1 (de) | 1973-08-10 | 1975-02-20 | Braun Ag | Elektrischer durchflusserhitzer |
DE2356307A1 (de) | 1973-11-10 | 1975-05-15 |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mit wendelfoermigem wasserdurchlauf |
DE2460189C2 (de) | 1974-12-19 | 1985-11-14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 Durchlauferhitzer einer elektrischen Kaffeemaschine |
US4203186A (en) * | 1975-02-07 | 1980-05-20 |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 Heat transfer |
DE7536932U (de) | 1975-11-20 | 1976-05-06 | Elpag Ag Chur, Chur (Schweiz) | Durchlauferhitzer fuer kaffeemaschinen oder andere elektrisch beheizte haushaltsgeraete |
US4052590A (en) | 1976-10-28 | 1977-10-04 | 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intermittently staked sheathed heating element |
DE7726863U1 (de) | 1977-08-30 | 1977-12-01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fuer kaffeemaschinen |
DE2743333A1 (de) | 1977-09-27 | 1979-03-29 | Brunsemann Karl Ernst | Vorrichtung zur rueckgewinnung von waermeenergie aus dem abwasser von waschbecken, spuelbecken, bidets, duschen und anderen sanitaeren einrichtungen |
US4170901A (en) * | 1978-06-15 | 1979-10-16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 Sorption tube atmospheric sampling system |
US4395882A (en) | 1978-11-13 | 1983-08-02 | Sunspool Corporation | Freeze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solar collectors |
DE2903743C2 (de) | 1979-02-01 | 1984-07-05 | Türk & Hillinger GmbH & Co, 7200 Tuttlingen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Durchlauferhitzers |
DE2942523C2 (de) * | 1979-10-20 | 1981-11-19 | Türk & Hillinger GmbH & Co, 7200 Tuttlingen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JPS56116608A (en) * | 1980-02-21 | 1981-09-12 | Toshiba Corp | Electromagnetic pump |
US4417133A (en) | 1981-02-24 | 1983-11-22 | Sanner Johnny W | Fuel tank having an immersion heating element assembly |
US4563571A (en) * | 1981-12-16 | 1986-01-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Electric water heating device with decreased mineral scale deposition |
US4460819A (en) | 1983-01-11 | 1984-07-17 | Intropa Trading S.A. | Instantaneous flow-through electric water heater for coffee makers |
DE8310976U1 (de) | 1983-04-13 | 1983-09-01 | Elpag AG Chur, 7001 Chur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für Haushaltsgeräte, insbesondere Kaffeemaschinen |
DE3419365C1 (de) | 1984-05-24 | 1985-09-05 | Melitta-Werke Bentz & Sohn, 4950 Minden | Durchlauferhitzer fuer eine Kaffee- oder Teemaschine |
US4693302A (en) * | 1984-12-28 | 1987-09-15 | Leonard Oboler | Heat exchanging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condensing by evaporation |
DE3509609A1 (de) | 1985-03-16 | 1986-09-18 | Dürr-Dental GmbH & Co KG, 7120 Bietigheim-Bissingen | 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einer mehrzahl von fluessigkeiten |
DE3542507A1 (de) | 1985-12-02 | 1987-06-04 | Tuerk & Hillinger Gmbh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DE8536338U1 (de) | 1985-12-23 | 1986-03-27 | Elpag Ag Chur, Chur | Elektrischer Druchlauferhitzer |
DE3637378A1 (de) | 1986-11-03 | 1988-05-05 | Braun Ag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fuer geraete des persoenlichen bedarfs |
CH674305A5 (zh) | 1987-08-14 | 1990-05-31 | Turmix Ag | |
GB9024419D0 (en) | 1990-11-09 | 1991-01-02 | Ist Lab Ltd | Heating apparatus |
DE4130447A1 (de) | 1991-09-13 | 1993-03-25 | Braun Ag | Wasserkessel |
US5523550A (en) * | 1992-01-06 | 1996-06-04 | Kimura; Todd T. | Capacitive induction he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for instant hot water and steam |
CN1076326A (zh) | 1992-03-12 | 1993-09-15 | 淄博电热电器厂 | 复合式电加热盘成型工艺及电加热盘 |
DE4212074C1 (en) * | 1992-04-10 | 1993-04-29 | Tuerk & Hillinger Gmbh, 7200 Tuttlingen, De | Electric continuous flow meter e.g. for coffee machine - has tubular heaters pressed so that walls of flow tube have recesses altering cross-section |
DE4332826A1 (de) * | 1993-09-27 | 1995-03-30 | Elpag Ag Chur | Durchlauferhitzer mit Einschnürungen |
US5949958A (en) * | 1995-06-07 | 1999-09-07 | Steris Corporation | Integral flash steam generator |
DE19523047C1 (de) * | 1995-06-24 | 1996-11-21 | Tuerk & Hillinger Gmbh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für flüssige Medien |
DE19726245C2 (de) * | 1997-06-20 | 1998-08-13 |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 Vorrichtung zum Erhitzen von Flüssigkeit |
FR2778729B1 (fr) | 1998-05-15 | 2003-12-05 | Moulinex Sa | Chaudiere pou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et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comportant une telle chaudiere |
DE19852888A1 (de) * | 1998-11-17 | 2000-05-31 | Braun Gmbh | Heizeinrichtung für ein wassererhitzendes Haushaltsgerät |
US6098666A (en) | 1999-01-13 | 2000-08-08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Dual coil tubing assembly |
CN2397425Y (zh) * | 1999-09-21 | 2000-09-20 | 洪陵成 | 流体加热器 |
US6459854B1 (en) * | 2000-01-24 | 2002-10-01 | Nestec S.A. | Process and module for heating liquid |
CN2407296Y (zh) * | 2000-02-23 | 2000-11-22 | 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热水器 |
US6943325B2 (en) | 2000-06-30 | 2005-09-13 | Balboa Instruments, Inc. | Water heater |
CN1122161C (zh) * | 2001-02-28 | 2003-09-24 | 辜志花 | 带冷却装置和能量调节装置的热泵式热水器 |
JP4364461B2 (ja) | 2001-08-08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コロナ | 電気自動車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用温水暖房装置 |
DE20120611U1 (de) | 2001-12-20 | 2003-02-13 | Fritz Eichenauer GmbH & Co. KG, 76870 Kandel | Heizsystem für einen Dampferzeuger |
US6967315B2 (en) * | 2002-06-12 | 2005-11-22 | Steris Inc. | Method for vaporizing a fluid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responsive heating apparatus |
US6701068B2 (en) | 2002-07-24 | 2004-03-02 | Uni-Splendor Corp. | Double heating device for coffee maker |
US8581155B2 (en) | 2002-09-19 | 2013-11-12 | Adams Rite Aerospace, Inc. | Aircraft water heating system |
CA2466624C (en) | 2003-05-07 | 2007-01-02 | Dale H. Pickard | Hydronic radiant heat tubing receptacle and heat distribution panel system |
DE10322034A1 (de) * | 2003-05-16 | 2004-12-02 |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 Flüssigkeitserhitzer |
FR2855359B1 (fr) * | 2003-05-19 | 2005-07-01 | Seb Sa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un liquide pou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
EP1532905A1 (de) * | 2003-11-20 | 2005-05-25 | Steiner AG Weggis | Vorrichtung zur versorgung einer kaffeemaschine oder dergleichen mit heisswasser, dampf oder heissmilch |
WO2005057090A1 (ja) * | 2003-12-10 | 2005-06-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洗浄装置 |
JP2006336886A (ja) | 2005-05-31 | 2006-12-14 | Nippon Oil Corp | 複合式ヒータおよび該複合式ヒータを備えた暖房システム |
FR2891688B1 (fr) | 2005-10-05 | 2007-11-30 | Seb Sa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fluide avec fusible thermique |
FR2891720B1 (fr) * | 2005-10-06 | 2007-12-14 | Seb Sa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liquide pou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
DE102005050203B4 (de) * | 2005-10-18 | 2018-05-24 | Eichenauer Heizelement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urchflusserhitzers und Durchflusserhitzer |
ITVE20060016U1 (it) | 2006-05-18 | 2007-11-19 | Irca Spa | Elemento riscaldante.- |
CN201212728Y (zh) * | 2008-05-23 | 2009-03-25 | 黄樟焱 | 新型流动液体电加热器 |
US20100046934A1 (en) * | 2008-08-19 | 2010-02-25 | Johnson Gregg C | High thermal transfer spiral flow heat exchanger |
DE102009037828A1 (de) * | 2008-11-11 | 2010-05-20 | Wurz, Dieter, Prof. Dr. | Zweistoffdüse, Bündeldüse und Verfahren zum Zerstäuben von Fluiden |
DE202009015187U1 (de) * | 2008-11-14 | 2010-06-2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Einsatzteil für einen Durchlauferhitzer |
CA2745879A1 (en) | 2008-12-06 | 2010-06-10 | 3Ip, Pllc | Improved heat transfer between tracer and pipe |
US8208800B2 (en) * | 2009-03-16 | 2012-06-26 | Hsien Mu Chiu | Potable water heating device |
ITRM20110514A1 (it) | 2011-09-29 | 2013-03-30 | I R C A S P A Ind Resistenz E Corazzate E | Profilato per un riscaldatore e riscaldatore a flusso di fluidi, in particolare per macchine da caffe' |
US9648983B2 (en) | 2012-05-15 | 2017-05-16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Helical dynamic flow through heater |
-
2010
- 2010-07-12 EP EP10007164A patent/EP240706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
- 2011-07-12 CN CN201180034651.7A patent/CN1031531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12 EP EP11732379.0A patent/EP2592982B1/de active Active
- 2011-07-12 WO PCT/EP2011/003482 patent/WO2012007155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12 US US13/634,191 patent/US96644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1-21 HK HK13113021.1A patent/HK1185523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00397A (de) * | 1960-02-10 | 1965-10-15 | Siemens Elektrogeraete Gmbh | Elektrischer Durchlauferhitzer |
EP0445313A1 (de) * | 1990-03-03 | 1991-09-11 | Dipl.-Ing. Herbert Günther Gesellschaft mbH | Verteiler |
EP2044869A1 (de) * | 2007-04-20 | 2009-04-08 | Eugster/Frismag AG | Durchlaufwärmetauscher zur Zubereitung von Getränken, insbesondere Wasser-Durchlauferhitzer für Kaffeezubereitungsmaschinen |
DE102007034370A1 (de) * | 2007-07-24 | 2009-01-29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Kompakte hochdruckfähige Spiraldurchfluss-Heizeinhe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185523A1 (zh) | 2014-02-21 |
EP2592982B1 (de) | 2015-04-22 |
CN103153146A (zh) | 2013-06-12 |
EP2592982A2 (de) | 2013-05-22 |
EP2407069A1 (de) | 2012-01-18 |
WO2012007155A2 (de) | 2012-01-19 |
US9664414B2 (en) | 2017-05-30 |
US20130202279A1 (en) | 2013-08-08 |
WO2012007155A3 (de) | 201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3146B (zh) | 动态流动加热器 | |
KR101632468B1 (ko) | 열교환기 | |
CA2779367C (en) | Electric heater,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system | |
EP3358197A1 (en) | Centrifugal pump | |
CN106016688B (zh) |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 |
RU2585692C2 (ru) |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топливного отоп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EP2982837B1 (en) | Fluid heating device for engine | |
KR20130054254A (ko) | 열교환기 | |
US7503288B2 (en) | Plastic boiler without flange | |
CN113983686B (zh) | 流动通道盖板和包括该流动通道盖板的燃烧室组件 | |
CN101796341B (zh) | 模块化加热器系统 | |
CN210800386U (zh) |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 |
CN210471912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CN211695358U (zh) |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 |
CN217004416U (zh) | 一种电加热器 | |
KR101189953B1 (ko) | 급속 가열장치 | |
CN214147823U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烹饪器具 | |
CN216213562U (zh) | 一种端板组件 | |
CN211066214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US11920878B2 (en) | Continuous helical baffle heat exchanger | |
CN219083406U (zh) | 加热装置及加热设备 | |
US11913736B2 (en) | Continuous helical baffle heat exchanger | |
US20210380925A1 (en) | Fermentation tank | |
GB2622273A (en) | Water heater | |
CN112797246A (zh) |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