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0386U -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0386U
CN210800386U CN201921963778.7U CN201921963778U CN210800386U CN 210800386 U CN210800386 U CN 210800386U CN 201921963778 U CN201921963778 U CN 201921963778U CN 210800386 U CN210800386 U CN 210800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pipe body
flow channe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37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奇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637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0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0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038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208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79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出水装置及电器,进出水装置包括:流通部件,流通部件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流通部件内部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第一绝缘流道导通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绝缘流道导通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本方案提供的进出水装置,增加了流通部件的功能,使得流通部件同时具有进水及出水的功能,且本方案一个流通部件即具有两个流道,减少了管子的数量,在安装过程中,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减少了管子的数量,进而减少了供进出水装置安装的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出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出水装置及一种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器通常连接两个水管,每个水管为单流道水管,其中一个水管供冷水流入热水器内胆,另一个水管供热水流出,这种单流道水管存在如下缺点:水管功能单一,需要多个水管组合实现多流路,成本高且安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出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出水装置的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水装置,包括:流通部件,所述流通部件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流通部件内部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绝缘流道导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出水装置,设置流通部件内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这样,增加了流通部件的功能,例如,设置第一绝缘流道进水,第二绝缘流道出水,使得流通部件同时具有进水及出水的功能,或者,设置第一绝缘流道供冷水流通,第二绝缘流道供热水流通,使得流通部件同时具有供冷水及热水的功能,且较现有的利用多个单通道管子实现多流道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一个流通部件即具有两个流道,减少了管子的数量,在安装过程中,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减少了管子的数量,进而减少了供进出水装置安装的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进出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包括多个子流通段,多个所述子流通段之间连通并形成折流分布。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子流通段之间连通并形成折流分布,使得第一绝缘流道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所述子流通段间壁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子流通段间壁设置,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子流道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第一绝缘流道与第二绝缘流道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另一方面,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子流通段之间的间壁设计,有利于降低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子流通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部件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套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第一管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第一管体内具有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导通且形成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在本方案中,第二管体套装于第一管体外,使得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以一同安装到位,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仅需一个安装孔即可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安装,减少了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同时,设置第一通道与缝隙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第二通道形成第二绝缘流道,这样,两个管体之间结构简单,且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的阻力小,有利于提升水在流道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水流速度,提高进水及出水的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封堵件,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封堵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部位与所述缝隙连通。
在本方案中,第一通道位于封堵件与第一进水口之间的部位与缝隙连通,这样,水沿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通道,经封堵件的阻拦转向缝隙中,使得第一绝缘流道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缝隙连通,其中,所述开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邻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所述凹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开口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一个或多个所述排水孔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作用第一出水口或第一出水口邻近开口,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缝隙,进一步延长第一绝缘流道的长度,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出水口位于第一侧,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一管体上相对的两侧,使得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水在第一绝缘流道内沿第一出水口排出后,立即沿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绝缘流道,降低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之间蹿流风险,举例地,设计第一绝缘流道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供热水流出,通过增加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之间的距离,避免冷水未经加热即沿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绝缘流道,保证热水的温度,且通过冷水在一侧流入,热水在另一侧流出,有利于减少冷热中和的消耗,进一步保证热水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外,也即第一管体的长度较第二管体的长度长,第二绝缘流道形成于第一管体的第二通道,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二绝缘流道的长度,进而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二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出水装置还具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及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抵靠。
在本方案中,通过限位件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及锁定,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和/或所述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和/或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三型聚丙烯管具有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设置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这样,第二管体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设置第一管体在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这样,第一管体在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进出水装置具有接头,所述接头内具有两个通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与两个所述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与两个通道一一对应连通,接头还适于连接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以实现进水及出水,也即通过一个管子实现进水及出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腔体,具有容纳空间;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于所述腔体,且所述进出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出水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进出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进出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进出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流通部件,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二进水口,103第一出水口,104 第二出水口,106第一绝缘流道,107第二绝缘流道,110第一管体,111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3通孔,120第二管体,121开口,123排水孔,130 缝隙,140封堵件,150限位件,151凸起结构,160第二管套,170接头,171 通道,180(A/B)隔板,19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出水装置。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水装置,进出水装置包括流通部件100,流通部件100内部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106和第二绝缘流道107,流通部件100具有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水口 103,第一绝缘流道106导通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水口103,流通部件100 具有第二进水口102和第二出水口104,第二绝缘流道107导通第二进水口102 和第二出水口104。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出水装置,设置流通部件100内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106和第二绝缘流道107,这样,增加了流通部件100的功能,例如,设置第一绝缘流道106进水,第二绝缘流道107出水,使得流通部件100 同时具有进水及出水的功能,或者,设置第一绝缘流道106供冷水流通,第二绝缘流道107供热水流通,使得流通部件100同时具有供冷水及热水的功能,且较现有的利用多个单通道管子实现多流道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一个流通部件 100即具有两个流道,减少了管子的数量,在安装过程中,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减少了管子的数量,进而减少了供进出水装置安装的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1: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绝缘流道106包括多个子流通段,多个子流通段之间连通,且多个子流通段形成折流分布。设置多个子流通段之间连通并形成折流分布,使得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水电阻衰减隔离法),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06 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举例地,多个子流通段并排分布且相邻子流通段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类似蛇形或波浪形或折线形的折流。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多个子流通段呈迂回分布,具体地,如图4所示,流通部件100包括第一管体110及第二管体120,其中,第二管体12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且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0,在第一管体110内设有隔板180A,隔板180A将第一管体110分隔成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道112,其中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06,多个子流通段包括第一通道111及缝隙130,其中,第一进水口101设于第一管体110上,第一出水口103设于第二管体120上,且第一进水口101与第一出水口103位于同一侧,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处位于另一侧,这样,水沿第一进水口101进入第一通道111,并在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处进入缝隙130,最后沿第一出水口103流出,水在第一通道111的流动方向与在缝隙130中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迂回的流动路径,在增加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长度的同时,部件之间更加紧凑,减小产品的体积,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进一步地,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之间间隔分布,使得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呈环形的缝隙130,第一通道111被缝隙130包围,使得缝隙130可以环向出水,增加出水的速度及均匀性。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流道107与多个子流通段间壁设置。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二绝缘流道107与多个子流道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第一绝缘流道106与第二绝缘流道107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另一方面,第二绝缘流道107与多个子流通段之间的间壁设计,有利于降低第二绝缘流道107与多个子流通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实施例2: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流通部件100包括第一管体110及第二管体120,第二管体12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第二管体 120内与第一管体110外之间形成有缝隙130,第一管体110内具有第一通道 111及第二通道112,第二通道112形成第二绝缘流道107,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106。
举例地,第二管体12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且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0,在第一管体110内设有隔板180A,隔板180A将第一管体110分隔成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道112,其中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在第一管体110的壁上设有通孔113,使得第一通道 111与缝隙130连通,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之间通过导管等导通结构连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第一通道111 与缝隙130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06,第二通道112形成为第二绝缘流道107。
第二管体12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使得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 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 可以一同安装到位,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仅需一个安装孔即可实现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的安装,减少了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同时,设置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106,第二通道 112形成第二绝缘流道107,这样,两个管体之间结构简单,且第一绝缘流道 106和第二绝缘流道107的阻力小,有利于提升水在流道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水流速度,提高进水及出水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11内设有封堵件140,第一进水口101位于封堵件 140的一侧,第一通道111位于封堵件140与第一进水口101之间的部位与缝隙130连通。
举例地,第一管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孔及第二孔,其中第一孔形成为第一进水口101,封堵件140(例如橡胶塞)设于第一通道111内且位于第二孔和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处之间,详细地,在第一管体110的壁上设有通孔113,使得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封堵件140设于第一通道111 内且位于第二孔和通孔113之间,使得第一进水口101与缝隙130经通孔113 连通,且第一进水口101与第二孔被阻挡,这样,水沿第一进水口101进入第一通道111,在经通孔113流入缝隙130并沿第一出水口103排出,水在第一通道111的流动方向与在缝隙130中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迂回的流动路径,使得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管体120的一端设有开口121,开口121与缝隙130连通,其中,开口121作为第一出水口103,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缝隙130,进一步延长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长度,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06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20的侧壁上邻近开口121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凹口作为第一出水口103。
或者,第二管体120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开口121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排水口作为第一出水口103。
或者,第二管体120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123,一个或多个排水孔123作为第一出水口103。
当然,上述形式也可以任意组合。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沿第一管体110的延伸方向,第一管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第一出水口103位于第一侧,第二进水口102位于第二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出水口103和第二进水口102位于第一管体110上相对的两侧,使得第一出水口103和第二进水口1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水在第一绝缘流道106 内沿第一出水口103排出后,立即沿第二进水口102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07,降低第一绝缘流道106和第二绝缘流道107之间蹿流风险,举例地,设计第一绝缘流道106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107供热水流出,通过增加第一出水口103和第二进水口102之间的距离,避免冷水未经加热即沿第二进水口102 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07,保证热水的温度,且通过冷水在一侧流入,热水在另一侧流出,有利于减少冷热中和的消耗,进一步保证热水的温度。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管体110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2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20 外,且第一管体110在第二管体120外的部分设有第二进水口102。也即第一管体110的长度较第二管体120的长度长,第二绝缘流道107形成于第一管体 110的第二通道112,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二绝缘流道107的长度,进而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二绝缘流道107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出水装置还具有限位件150,限位件150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及第二管体120 的内壁抵靠。通过限位件150实现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的连接及锁定,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举例地,第二管体12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的外壁之间间隔分布,使得第二管体120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10 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呈环形的缝隙130,限位件150呈环状,限位件150套装于第一管体110外,且第二管体120的内壁抵靠限位件150,进一步地,限位件 150设有凸起结构151,第二管体120的一个端口与凸起结构151抵靠,以防止第二管体120上下移位。
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地,在限位件150与第一管体110之间和/或限位件 150与第二管体120之间设有密封件190,以密封限位件150与第一管体110 之间的缝隙130和/或密封限位件150与第二管体120之间的缝隙130。
实施例7: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管体110为三型聚丙烯管(PPR管)。三型聚丙烯管具有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第二管体120为第一管套,管套为设有管体外以防管体内的水流与管外产生热交换的绝缘材料,第二管体120为第一管套,这样,第二管体120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二管体120外套装有第一管套。
第一管体110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2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20 外,且第一管体110在第二管体120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160。这样,第一管体110在第二管体120外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10在第二管体120外的部分和第二管套160通过固定销、螺钉胶粘等方式连接。
实施例8: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出水装置具有接头170,接头170内具有两个通道171,第一绝缘流道106和第二绝缘流道107与两个通道171一一对应连通。
举例地,接头170为三型聚丙烯接头170(PPR接头170),接头170内设有隔板180B,隔板180B将接头170内分隔为两个通道171,接头170的一端与第一管体110的一端对应连接,且接头170的隔板180B与第一管体110 的隔板180A对应连接,例如,接头170与第一管体110热熔连接,使得两个通道171中的一个与第一绝缘流道106对应连通,另一个与第二绝缘流道107 对应连通,接头170的另一端适于连接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例如,在接头 170的另一端,与第一绝缘流道106连通的通道171连接冷水管路,以供冷水流入,与第二绝缘流道107连通的通道171连接热水管路(例如水龙头),以实现热水的流出,也即通过一个管子实现冷水进、热水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接头170的一部分与第一管体110插接配合,且接头170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开口抵靠,接头170的侧壁上邻近开口121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凹口作为第一出水口103。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腔体,具有容纳空间;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进出水装置,进出水装置连接于腔体,且进出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103及第二进水口102与容纳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器,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进出水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电器包括热水器、壁挂炉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举例地,进出水装置用于热水器中,热水器具有腔体,其中,第一出水口 103及第二进水口102位于腔体内,第一进水口101适于与冷水管路连通,第二出水口104适于热水管路连通,其中冷水管路中的冷水经第一绝缘流道106 进入腔体内,热水器的加热装置对冷水做加热处理,热水经第二绝缘流道107 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进出水装置包括第一管、接头170及第一管套,第一管、接头170及第一管套构成了一个单管进出水防电装置。
具体地,第一管与接头170热熔连接,第一管具有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道112,第一管套套装于第一管外,且在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上套有O型密封圈,利用限位环实现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同心分布,以及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在端部的密封,第一管套的内壁与第一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0,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连通,第一通道111与缝隙130 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06,第二通道112形成为第二绝缘流道107,第一管套下方有阵列出水口,其中,第一绝缘流道106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107供热水流出,第一绝缘流道106的水流方向可以参考图4中的x1,第二绝缘流道107的水流方向可以参考图4中的x2,第一绝缘流道106沿第一管套绕流,从第一管套下方出水口流出,第二绝缘流道107可控制水位高度,并使水从上方直接沿第二绝缘流道107流出,如此进水从底部流出,出水从上方流出。
进一步地,第一管的部分位于第一管套外,第一管位于第一管套外的部分套设有第二管套160,并通过固定销对第二管套160进行固定。
接头170底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进出水密封垫,以实现接头170 的密封,进出水装置插入热水器的内胆中,接头170适于与管路接头连接,例如,接头170连接冷水管道及热水接头,冷水经接头170及第一绝缘流道106 进入热水器的内胆中,经加热处理后,热水经第一绝缘流道106及热水接头流出,即既实现冷水进、热水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出水装置,进出水装置为单管结构,内设有独立绝缘的进出水流道,实现单管进出水流道分流,进出水装置为整体管路结构,可直接插入热水器内胆管口,连接对应的管路接头,即可进行通冷热水使用,由于该装置的流道为绝缘流道,流道内的水具有等效电阻特性,设计时确保足够大的等效电阻,一旦有漏电,也可将漏电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电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出水装置极大方便生产制造,同时也降低了漏水隐患,具有实用、安全、可靠多种特征,且不降低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水装置包括流通部件,所述流通部件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流通部件内部形成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绝缘流道导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包括多个子流通段,多个所述子流通段之间连通并形成折流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流道与多个所述子流通段间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部件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套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第一管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第一管体内具有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导通且形成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封堵件,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封堵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部位与所述缝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缝隙连通,其中,
所述开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邻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所述凹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开口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一个或多个所述排水孔作为所述第一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水装置还具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及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和/或
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水装置具有接头,所述接头内具有两个通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与两个所述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12.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具有容纳空间;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连接于所述腔体,且所述进出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CN201921963778.7U 2019-11-13 2019-11-13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Active CN210800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3778.7U CN210800386U (zh) 2019-11-13 2019-11-13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PCT/CN2020/128208 WO2021093792A1 (zh) 2019-11-13 2020-11-11 进出水装置、电器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3778.7U CN210800386U (zh) 2019-11-13 2019-11-13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0386U true CN21080038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3778.7U Active CN210800386U (zh) 2019-11-13 2019-11-13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03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746A (zh) * 2020-07-13 2020-10-23 马鞍山瑞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器用可控硅接头
WO2021093792A1 (zh) * 2019-11-13 2021-05-2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进出水装置、电器和热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792A1 (zh) * 2019-11-13 2021-05-2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进出水装置、电器和热水器
CN111810746A (zh) * 2020-07-13 2020-10-23 马鞍山瑞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器用可控硅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00386U (zh)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N110701794A (zh) 热水器
CN102893098B (zh) 换热器
CN116686075B (zh) 一种在线加热器筒体结构
CN112797246A (zh)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N210408115U (zh) 饮水机的冰胆组件和饮水机
WO2021093792A1 (zh) 进出水装置、电器和热水器
CN215993502U (zh) 一种防雾化妆镜
KR101860721B1 (ko) 다 순환 비접촉 가열방식의 순간온수기
CN210740736U (zh) 热水器
KR100858353B1 (ko) 인덕션 보일러장치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US11041662B2 (en)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having guide portion
KR101876260B1 (ko) 다순환 비접촉 가열방식의 순간보일러
CN219977180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2393424B (zh) 热水热风模块、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多功能热水器
CN214701888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9607367U (zh)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17815139U (zh) 拼装式外壳及组合式阀门
CN109665574B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19538194U (zh) 锅炉组件、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KR20120064822A (ko) 전기보일러의 가열기 구조
CN216048396U (zh) 换热器及壁挂炉
CN210268305U (zh) 一种化工设备用换热器
CN215491208U (zh)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