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1208U -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1208U
CN215491208U CN202121770466.1U CN202121770466U CN215491208U CN 215491208 U CN215491208 U CN 215491208U CN 202121770466 U CN202121770466 U CN 202121770466U CN 215491208 U CN215491208 U CN 215491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s
channel
sub
heat exchang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04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曌
关鸿伟
张量
周健
李友铃
曾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7704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1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1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1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中设有用于容置换热管的容置通道,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连通的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壳体组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连通的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容置通道包括多段子通道,多段所述子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子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多段所述子通道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0mm~30mm。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容置通道设置为包括多个所述子通道的形式,并将各个子通道之间的间隙设置在10mm~30mm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容置通道中经过换热的介质的能量能够通过所述壳体组件向外扩散,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背景技术
换热设备是指能够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在其中一般流通有相互隔离的两种介质,两种介质在流通的过程中热量/冷量通过所述换热设备进行扩散传播,最终使得输出的介质的温度在目标范围内。
为了使得换热时间足够长,一般换热设备中用于流通介质的通道较长,而在换热设备有限的空间中,如何合理布置通道使得所述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较高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如何在有限空间中,提升换热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通过对通道间间距进行限定,使得在有限空间中能够提升换热效率。
一种换热器壳体,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中设有用于容置换热管的容置通道,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连通的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壳体组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连通的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
所述容置通道包括多段子通道,多段所述子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子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多段所述子通道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0mm~30mm。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壳体,所述壳体组件中直接成型有用于放置换热管的容置通道,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换热管中用于流通一种介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容置通道之间的间隙用于流通另一种介质,两种介质之间进行热量/冷量交换,最终使得输出的介质的温度在目标范围内。而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容置通道设置为包括多个所述子通道的形式,并将各个子通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10mm~30mm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容置通道中经过换热的介质的能量能够通过所述壳体组件向外扩散,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段所述子通道均为直通道,所述容置通道还包括多个连接通道,所述直通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直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直通道均为外侧通道,其他所述直通道为内侧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内侧通道的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此两个连接通道分别同与此内侧通道相邻的两个直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多个所述直通道彼此平行;
和/或,所述连接通道为沿半圆弧线路径弯曲设置的弯通道;
和/或,所述直通道的长度为100mm,所述直通道为n个,所述连接通道为n-1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道为在平面上螺旋的螺旋通道,单段所述子通道是指旋转角度不小于360°的一段通道,相邻两段所述子通道之间相互套设,相邻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在所述子通道螺旋路径的法向上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子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子通道均匀间隔布置;
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组件上面积较大的表面为主表面,所述容置通道的布置路径位于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上;
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为130mm~145mm,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为115mm~125mm;
和/或,所述壳体组件为PP板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且将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封闭形成所述容置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壳体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壳体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上述的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管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中,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一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容置通道的侧壁之间具有换热间隙,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换热间隙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壳体,从而在所述换热器有限的空间中,使得各个子通道中介质的能量能够向外扩散,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机,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从而提升换热效率,使得所述净水机的出水温度能够较快达到用户所需目标温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换热器在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波纹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系统图;
图9和图10为本实施例所述净水机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净水机中换热器与各个管道连接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器;11、壳体组件;111、第一壳体;1111、容置槽;112、第二壳体;113、容置通道;1131、子通道;1132、连接通道;1133、凸起;12、换热管;13、密封圈;14、第一接头;15、第二接头;16、密封条;161、外围密封条;162、分割密封条;20、净水机;21、第一原水进水管;211、过滤组件;22、第二原水进水管;221、第一水泵;222、多通电磁阀;23、第一管路;231、加热件;232、第二水泵;24、出水嘴;25、净水箱;26、原水箱;27、外壳;28、原水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壳体,包括壳体组件11。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中设有用于容置换热管12的容置通道113,所述壳体组件11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管12连通的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壳体组件11还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113连通的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
如图6所示,所述容置通道113包括多段子通道1131,多段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子通道1131的宽度方向上多段所述子通道1131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为10mm~30mm。优选地,相邻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为13mm~19mm。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壳体,所述壳体组件11中直接成型有用于放置换热管12的容置通道113,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换热管12中用于流通一种介质,所述换热管12与所述容置通道113之间的换热间隙用于流通另一种介质,两种介质之间进行热量/冷量交换,最终使得输出的介质的温度在目标范围内。而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容置通道113设置为包括多个所述子通道1131的形式,并将各个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设置在10mm~30mm范围内,从而使得所述容置通道113中经过换热的介质的能量能够通过所述壳体组件11向外扩散,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可以选择性的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或所述第二壳体112上。或者,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换言之,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由所述第一壳体111上的部分开口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的部分开口拼成。
同理,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可以选择性的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或所述第二壳体112上。或者,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换言之,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由所述第一壳体111上的部分开口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的部分开口拼成。
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可以选择性的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或所述第二壳体112上。或者,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换言之,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由所述第一壳体111上的部分开口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的部分开口拼成。
所述第二介质出口可以选择性的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或所述第二壳体112上。或者,所述第二介质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换言之,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由所述第一壳体111上的部分开口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的部分开口拼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为板状结构,所述壳体组件11上面积较大的表面为主表面,所述容置通道113的布置路径位于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换热管12在所述容置通道113中单层排布,使得所述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更高。
具体地,所述壳体组件1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为130mm~140mm,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为110mm~130mm。具体地,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可以为138mm,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可以为120mm。
从而按照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为13mm~19mm设置,既能够兼顾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满足容置通道113中热量向外扩散的需求,同时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上所能够布置的子通道1131的个数即所述容置通道113整体长度能够满足两种介质间换热的需求。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段所述子通道1131均为直通道,所述容置通道113还包括多个连接通道1132,所述直通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直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直通道均为外侧通道,其他所述直通道为内侧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内侧通道的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连接通道1132连通,此两个连接通道1132分别同与此内侧通道相邻的两个直通道连通。最终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迂回的所述容置通道113。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直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3mm~19mm。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一所述外侧通道均只有一端与同其相邻的所述内侧通道之间连通有所述连接通道1132。所述直通道的个数为n个,所述连接通道个数为n-1个。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位于一所述外侧通道上没有与所述连接通道1132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位于另一所述外侧通道上没有与所述连接通道1132连通的一端。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多个所述直通道彼此平行。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方向。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为130mm~140mm,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为110mm~130mm。具体地,所述壳体组件11的长度可以为138mm,所述壳体组件11的宽度可以为120mm。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连接通道1132为沿半圆弧线路径弯曲设置的弯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直通道的端部平齐,平齐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弯通道的两端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直通道为7个,所述连接通道1132为6个。所述直通道的长度为100mm。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道113为在平面上螺旋的螺旋通道,单段所述子通道1131是指旋转角度不小于360°的一段通道,相邻两段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相互套设,相邻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为在所述子通道1131螺旋路径的法向上两个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
对于螺旋通道而言,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位于内侧的子通道1131的尾端与位于外侧的子通道1131的首端连通,两个所述子通道1131的端部之间的间距是指两个子通道1131的首端之间的间距,或者两个子通道1131的尾端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螺旋通道的中心轴经过所述壳体组件11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子通道1131的宽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子通道1131均匀间隔布置。具体地,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为16mm。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1111,所述第二壳体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1的第一表面且将所述容置槽1111的开口封闭形成所述容置通道113。
所述子通道1131由所述容置槽111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上封闭在所述容置槽1111开口的壁面围成。两个所述子通道1131之间的间距即为所述容置槽1111上对应的两段槽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均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壳体111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112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接触的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二壳体112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最终所述壳体组件11为扁平结构,位于所述容置通道113中介质的热量更易通过所述壳体组件11向大气中扩散,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道113的横截面包括半圆形面和矩形面,所述矩形面的长边与所述半圆形面的直径边重合连接,且所述矩形面的长边和所述半圆形面的直径边两者长度一致。所述半圆形面的直径长度为10mm~20mm,所述矩形的短边与所述半圆形面的半径之和为10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面的直径长度为10mm~15.13mm,所述矩形的短边与所述半圆形面的半径之和为10mm~16mm。
具体地,所述半圆形面的直径长度为10mm,所述矩形短边与所述半圆形面的半径之和为15mm。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容置槽1111的高度即为所述容置通道113的高度H。所述容置槽1111的高度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11的高度为11mm~15mm。具体地,所述壳体组件11的高度可以为14mm或12.8mm。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为PP板材,能够承受不高于100℃的工况。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换热间隙中的介质只能够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进出。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焊接,且焊接路径将所述容置槽1111的开口围在其中。
例如,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热板焊接。在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焊接筋条,所述焊接筋条沿所述容置槽1111的设置路径布置,且所述容置槽1111开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焊接筋条,所述焊接筋条围成封闭结构,将所述容置槽1111围设在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表面上焊接筋条相对的位置也设有焊接筋条。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在所述焊接筋条侧边的位置均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沿所述焊接筋条的设置路径布置。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设有食品级粘连胶。
进一步可选地,在又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设有密封条16,所述密封条16分布在所述容置槽1111开口的四周,将所述容置槽1111围设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容置通道113包括多个直通道和多个连接通道1132。所述直通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直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直通道均为外侧通道,其他所述直通道为内侧通道,所述内侧通道的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连接通道1132连通,此两个连接通道1132分别同与此内侧通道相邻的两个直通道连通。换言之,相邻两个直通道之间只需在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通道1132连通,构成U型通道。所述密封条16包括沿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外缘一周的外围密封条161,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入两个相邻所述直通道之间的分割密封条162。所述分割密封条162一端与所述外围密封条161连接,所述分割密封条162另一端从所述U型通道的开口端伸入此相邻的两个直通道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包括换热管12和上述的换热器壳体。
具体地,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换热管12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113中,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一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之间具有换热间隙,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换热间隙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换热器1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壳体,从而在所述换热器10有限的空间中,使得各个子通道1131中介质的能量能够向外扩散,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的最大外径为4mm~10mm。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的最大外径为8.5mm。
进一步地,为提升所述壳体组件11的散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1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一表面为散热面,所述容置通道的侧壁与所述散热面之间的最小间距L为1.6mm~2mm。具体地,所述壳体组件11的壁厚可以为1.8mm。
所述波纹管壁厚为0.2mm~0.5mm,所述波纹管为不锈钢管材。具体地,所述波纹管壁的厚度为0.5mm。
所述波纹管和所述壳体组件11均为食品级材质,且所述波纹管能够耐受100℃高温;所述壳体组件11能够耐受不高于100℃的高温,以及1.2MPa压力。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上设有两个第一接头14,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头14插入所述第一介质入口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头14插入所述第一介质出口中,且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壳体组件11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波纹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头14密封对接,从而需要进入波纹管12中的介质,会通过一所述第一接头14流入所述波纹管12中,经过换热的介质再从另一所述第一接头14流出。
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第一接头14之间密封对接,使得两者之间连通。具体地,所述波纹管12可以插在所述第一接头14中,从而使得波纹管12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或者所述波纹管1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4的端面贴合,使得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第一接头14对接连通。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插在两个所述第一接头14中,且所述波纹管插入所述第一接头14中的管段外套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抵压在所述波纹管与对应的第一接头14之间。从而所述波纹管中的介质在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波纹管之间可靠流通,而不会混合到所述换热间隙中,同理所述换热间隙中的介质也不会混合到所述波纹管中。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密封圈13设置时可以借助所述波纹管自身形状特点,利用所述波纹管外外径较小部分形成的环形槽对密封圈13进行限位固定。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3套在所述波纹管上最小外径处。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接头14上供所述波纹管插入的位置的孔径与所述波纹管的最大外径一致。换言之,假设所述第一接头14中供所述波纹管插入的孔为圆柱孔,此圆柱孔的侧壁与所述波纹管的外壁面抵接,进一步提高对所述密封圈13限位的稳定性,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同时也简化了安装结构,无需另设限位结构来对所述密封圈13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上还设有两个第二接头15,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接头15插入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接头15插入所述第二介质出口中,且所述第二接头15与所述壳体组件11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5用于与外接管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其中任意一者,既能够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111上,也能够成型在所述第二壳体112上。
例如,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均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111上,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体成型连接。进一步结合所述密封圈13的设置,使得所述壳体组件11整体的密封效果更佳。而且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接头14为插接式接头时,通过将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第一壳体11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接头14所能够承受的插接作用力较大,提高安装的可靠性。
同理,所述第二接头15与所述第一壳体111之间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设有凸起1133,所述换热管12与所述凸起1133抵接,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上未设置所述凸起1133的位置与所述换热管12之间具有所述换热间隙。在所述凸起1133的抵接作用下,所述换热管12的外壁上至少有部分位置是无法与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接触的,从而确保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与所述换热管12之间具有所述换热间隙。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凸起1133与所述波纹管上外径最大处抵接。至少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上位于所述凸起1133周围的位置无法与所述波纹管接触,从而确保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之间存在所述换热间隙,使得所述换热间隙中的介质能够沿所述波纹管的轴向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凸起1133的高度为0.3mm~0.7mm。优选地,所述凸起1133的高度为0.5mm。通过对所述凸起1133高度的合理设置,使得所述凸起1133既能够为所述换热管12起到抵接作用,避免换热管12外壁面与容置通道113之间接触紧密,同时也不会占用所述容置通道113中过多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凸起1133为点状结构,换言之所述凸起1133虽然会与所述换热管12抵接,但是不会环绕所述换热管12一周,进而不会阻断所述换热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凸起1133为多个,其中一部分所述凸起1133位于所述容置槽1111的侧壁上,另一部分所述凸起113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面向所述容置槽1111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换热管12在不同方位上均可以与所述凸起1133抵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容置槽1111的侧壁上的凸起1133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上的凸起1133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凸起1133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面向所述容置槽1111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凸起1133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1133沿所述容置通道11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使得所述波纹管在轴向上各个部分均能够与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容置通道113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75mm。
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净水机20,包括上述的换热器10。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机2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10,从而提升换热效率,使得所述净水机20的出水温度能够较快达到用户所需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机20还包括第一原水进水管21、第二原水进水管22、过滤组件211、加热件231、出水嘴24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所述第一原水进水管21与所述过滤组件211的原水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二介质入口连通,所述过滤组件211的净水出口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一介质入口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加热件23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上,所述换热器10的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出水嘴24连通。
或者,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一介质入口连通,所述过滤组件211的净水出口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二介质入口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加热件23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上,所述换热器10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出水嘴24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净水机20,利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10对经过所述加热件231加热的沸水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所述净水机20的出水嘴24能够排出多温段的白开水。而且基于所述换热器10中用于安装换热管12的容置通道113直接成型在所述壳体组件11上,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安装的便利性。
部分原水经过所述第一原水进水管21进入所述过滤组件211中进行过滤,得到的净水则从所述过滤组件211的净水出口流向所述加热件231,经过加热件231加热后的净水会经过所述换热器10进行换热,最终经过换热的净水从所述出水嘴24流出,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原水则通过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流向所述换热器10,与所述换热器10中的净水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设有第一水泵221,所述第一通道设有第二水泵232,所述净水机2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221和所述第二水泵232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21和所述第二水泵232的运作状态,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21的泵水流速,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水泵232的启停时长。从而控制所述换热器10中换热管12内水流速度,以及所述换热间隙中水流速度。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机20包括第一管路23,所述第一通道即为所述第一管路23所围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所述第一接头14插在所述第一管路23中,使得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换热管12连通。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接头14为锥形接头。所述第一接头14上用于插接到第一管路23上的部分为插接部,在所述第一接头14的轴向上,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直径逐渐变化,且在远离所述壳体组件11的方向上插接部外周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从而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4的插接部直接插接到所述第一管路23上,且能够保障所述第一接头14与所述第一管路23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接头14和所述第一管路23均能够耐受高温,从而提升适用性。
具体地,所述插接部外周面的斜度为0.1°~0.4°。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外周面的斜度为0.25°。这里所述的斜度是指所述插接部外周面被轴向截面所截线段与所述插接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同理,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出口的所述第一接头14的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所述第一接头14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机20还包括外壳27和原水箱26,所述原水箱26用于存储原水,所述第一原水进水管21和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均与所述原水箱26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原水箱26、过滤组件211、加热件231和所述换热器10均布置在所述外壳27中。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为板状结构,所述壳体组件11上面积较大的面面向所述外壳27的底壁布置,且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均位于低于所述原水箱26出水口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原水箱26的水能够从所述原水箱26的出水口通过重力流向所述换热器10。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为板状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1上面积较大的面面向所述外壳27的侧壁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位于高于所述原水箱26出水口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水泵221的作用下,所述原水箱26中的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流入所述换热器10的换热间隙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净水机20还包括净水箱25,所述净水箱25连通在所述第一通道上,所述净水箱25位于所述第二水泵232的上游。所述过滤组件211过滤形成的净水先存储在所述净水箱25中,然后在用户需要取水时,所述第二水泵232启动,将所述净水箱25中的水泵入所述换热器10的换热管12中,净水在所述换热管12中进行换热后再从所述出水嘴24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净水机20还包括原水回水管28,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与所述原水箱26的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原水进水管22上设有多通电磁阀222,所述第一原水进水管21与所述多通电磁阀222的一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221位于所述多通电磁阀222的上游。所述原水回水管28连通在所述原水箱26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二介质出口之间。通过切换所述多通电磁阀222中各个水口的开闭状态,从而控制原水进入所述过滤组件211和所述换热器10的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中设有用于容置换热管的容置通道,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连通的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壳体组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置通道连通的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
所述容置通道包括多段子通道,多段所述子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子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多段所述子通道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0mm~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子通道均为直通道,所述容置通道还包括多个连接通道,所述直通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直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直通道均为外侧通道,其他所述直通道为内侧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内侧通道的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此两个连接通道分别同与此内侧通道相邻的两个直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多个所述直通道彼此平行;
和/或,所述连接通道为沿半圆弧线路径弯曲设置的弯通道;
和/或,所述直通道的长度为100mm,所述直通道为n个,所述连接通道为n-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道为在平面上螺旋的螺旋通道,单段所述子通道是指旋转角度不小于360°的一段通道,相邻两段所述子通道之间相互套设,相邻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在所述子通道螺旋路径的法向上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子通道均匀间隔布置;
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组件上面积较大的表面为主表面,所述容置通道的布置路径位于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上;
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为130mm~145mm,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为115mm~125mm;
和/或,所述壳体组件为PP板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且将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封闭形成所述容置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壳体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壳体上面积较大的一表面。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管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中,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一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容置通道的侧壁之间具有换热间隙,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和所述第二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换热间隙连通。
10.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
CN202121770466.1U 2021-07-30 2021-07-30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Active CN215491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466.1U CN21549120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0466.1U CN21549120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1208U true CN215491208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0466.1U Active CN21549120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1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281105A (ja) 水素ガス貯蔵装置
US20110017428A1 (en) Plane type heat exchanger
KR102452541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CN215491208U (zh)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CN113606963A (zh) 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和净水机
CN215491209U (zh) 换热器和净水机
CN211552541U (zh) 换热器
CN215930632U (zh) 换热器和净水机
CN112616206A (zh) 一种在线加热器
CN111412658A (zh) 换热器及热水设备
KR101064630B1 (ko) 열교환기
CN111306794A (zh) 换热器与热水设备
CN113606965A (zh) 换热器和净水机
CN112880436A (zh) 换热器
CN113606964A (zh) 换热器和净水机
CN212320516U (zh) 进出水接头的连通结构及换热器
CN112146475B (zh)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216147825U (zh) 净水箱组件和净饮机
CN215930631U (zh) 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CN215650532U (zh) 饮水机
CN215676583U (zh) 饮水机、换热器及换热壳组件
KR100822173B1 (ko) 보일러의 연소실 냉각구조
CN113749512A (zh) 净水箱组件和净饮机
KR101045910B1 (ko) 열교환기
CN113503753A (zh) 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