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0736U - 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0736U
CN210740736U CN201921957439.8U CN201921957439U CN210740736U CN 210740736 U CN210740736 U CN 210740736U CN 201921957439 U CN201921957439 U CN 201921957439U CN 210740736 U CN210740736 U CN 210740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water
pipe
insulat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7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奇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7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0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0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073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208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79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内胆,具有容纳空间;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管体,与内胆连接,管体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第一绝缘流道连通进水接口和容纳空间,第二绝缘流道连通出水接口和容纳空间。本方案提供的热水器,利用一个管体同时实现进水及出水,增加了管体的功能,较现有的进水管及出水管独立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减少了管子的数量,管体与内胆之间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理解的,每增加一个管子与内胆连接,相应增加了漏水的风险,本方案设计一个管体与内胆连接,极大的降低了漏水隐患,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器的进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及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热水器的内胆连接,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且漏水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内胆,具有容纳空间;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管体,与所述内胆连接,所述管体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绝缘流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和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水器,设置管体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第一绝缘流道连通进水接口和容纳空间,第二绝缘流道连通出水接口和所述容纳空间,这样,利用一个管体同时实现进水及出水,增加了管体的功能,较现有的进水管及出水管独立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减少了管子的数量,管体与内胆之间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理解的,每增加一个管子与内胆连接,相应增加了漏水的风险,本方案设计一个管体与内胆连接,极大的降低了漏水隐患,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水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管体插接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置插接部与管体插接配合,这样,管体与内胆之间的连接更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且利用插接部与管体插接配合,实现内胆与管体之间的对准,从而促进内胆与管体之间的组装精度和组装牢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部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管体的部分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管体的另一部分沿所述安装槽伸入于所述容纳空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插接部包括安装槽,这样,插接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管体的部分伸入安装槽内,增加了管体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使得管体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有效的防止管体与安装槽松脱,提高管体与安装槽的连接可靠性,且管体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有利于降低管体与内胆之间漏水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包括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包括第一槽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过渡衔接,所述管体具有插接配合部及限位部,其中,所述插接配合部伸入于所述第一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槽插接配合,所述限位部伸入于所述第二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槽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安装槽包括台阶槽,这样,在插接配合部伸入于第一槽内并与第一槽插接配合以实现内胆与管体之间连接的同时,第二槽对限位部形成限位,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用力过度,导致管体穿出安装槽的风险,进一步提升组装便利性,且第二槽和限位部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漏水的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管体这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管体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抵靠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凸筋进一步提升管体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管体松脱的风险,进而降低漏水的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水器具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与所述内胆连接,且所述分水管上设有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
在本方案中,分水管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可以理解的,进水接口适配为连接进水管路,出水接口适配为连接出水管路,这样,通过一个分水管实现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的连接,进一步减少了产品的部件,产品结构更简洁,组装更方便,有利于进一步缩短组装时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水管内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及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及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管道连通进水接口及第一绝缘流道,第二管道连通出水接口及第二绝缘流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具有独立性,避免第一绝缘流道的水与第二绝缘流道的水在分水管内混合、干扰,保证分水管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管体内分隔出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形成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流道形成为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一部分,所述分水管内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分水管分隔出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其中,所述分水管具有抵靠壁,所述抵靠壁抵靠所述内胆及所述管体,且所述第一分隔板对应抵靠所述第二分隔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套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第一管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第一管体内具有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导通且形成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在本方案中,第二管体套装于第一管体外,使得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可以一同安装到位,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仅需在内胆上设置一个安装孔即可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安装,减少了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同时,设置第一通道与缝隙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第二通道形成第二绝缘流道,这样,两个管体之间结构简单,且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的阻力小,有利于提升水在流道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水流速度,提高进水及出水的效率。
上述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形成折流分布;和/或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形成间壁分布。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通道与缝隙形成折流分布,使得第一绝缘流道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设置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形成间壁分布,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绝缘流道与第二绝缘流道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第一绝缘流道与第二绝缘流道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另一方面,第一绝缘流道与第二绝缘流道之间的间壁设计,有利于降低第一绝缘流道与第二绝缘流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上述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和/或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内胆外。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外,也即第一管体的长度较第二管体的长度长,第二绝缘流道形成于第一管体的第二通道,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二绝缘流道的长度,进而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二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术方案中,所述管体具有接头,所述接头具有抵靠部,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缝隙连通的开口,所述抵靠部与所述开口的壁抵靠配合,其中,所述接头的侧壁上邻近所述抵靠部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所述凹口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和/或所述接头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形成所述抵靠部,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开口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一个或多个所述排水孔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邻近开口,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缝隙,进一步延长第一绝缘流道的长度,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上述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和/或所述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和/或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三型聚丙烯管具有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设置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这样,第二管体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设置第一管体在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这样,第一管体在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水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水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热水器,11内胆,111容纳空间,112插接部,1121安装槽,121进水接口,122出水接口,130管体,1301第一绝缘流道,13011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2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2第二绝缘流道,13021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2第二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1第一管体,1311第一通道,1312第二通道,132第二管体,1321开口,1322排水孔,133缝隙,134接头,13401第一子流道,13402第二子流道,1341抵靠部,1342凹口,135凸筋,136第一分隔板,137第二管套,138限位环,140分水管,141第二分隔板,142第一管道,143第二管道,144抵靠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器10。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热水器10,包括内胆11、进水接口121和出水接口122、管体130。
具体地,内胆11具有容纳空间111,管体130与内胆11连接,管体130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第一绝缘流道1301连通进水接口121和容纳空间111,第二绝缘流道1302连通出水接口122和容纳空间11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水器10,设置管体130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第一绝缘流道1301连通进水接口121和容纳空间111,第二绝缘流道1302连通出水接口122和容纳空间111,这样,利用一个管体130同时实现进水及出水,增加了管体130的功能,较现有的进水管及出水管独立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减少了管子的数量,管体130与内胆11之间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理解的,每增加一个管子与内胆11连接,相应增加了漏水的风险,本方案设计一个管体130与内胆11连接,极大的降低了漏水隐患,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此外,两个流道为绝缘流道,降低漏电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内胆11设有插接部112,插接部112与管体130插接配合。这样,管体130与内胆11之间的连接更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装配时间,且利用插接部112与管体130插接配合,实现内胆11与管体130之间的对准,从而促进内胆11与管体130之间的组装精度和组装牢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插接部112包括安装槽1121,安装槽1121与容纳空间111连通,管体130的部分伸入安装槽1121内,管体130的另一部分沿安装槽1121伸入于容纳空间111。这样,插接部112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管体130的部分伸入安装槽1121内,增加了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使得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有效的防止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松脱,提高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的连接可靠性,且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有利于降低管体130与内胆11之间漏水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举例地,在内胆11的外壁上设有凸出于内胆11外壁的安装槽1121,管体130插入安装槽1121内并经安装槽1121伸入于容纳空间111,其中,管体130的外壁与安装槽112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管体130的外壁与安装槽112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133,以防止漏水。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安装槽1121包括台阶槽,台阶槽包括第一槽及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过渡衔接,管体130具有插接配合部及限位部,其中,插接配合部伸入于第一槽内并与第一槽插接配合,限位部伸入于第二槽内并与第二槽抵靠。这样,在插接配合部伸入于第一槽内并与第一槽插接配合以实现内胆11与管体130之间连接的同时,第二槽对限位部形成限位,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用力过度,导致管体130穿出安装槽1121的风险,进一步提升组装便利性,且第二槽和限位部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漏水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安装槽1121和管体130这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凸筋135,凸筋135与安装槽1121和管体130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抵靠配合。通过凸筋135进一步提升管体130与安装槽11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管体130松脱的风险,进而降低漏水的风险。
实施例2: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热水器10具有分水管140,分水管140与内胆11连接,且分水管140上设有进水接口121和出水接口122。可以理解的,进水接口121适配为连接进水管路,出水接口122适配为连接出水管路,可以理解的,进水接口121适配为连接进水管路,出水接口122适配为连接出水管路,这样,通过一个分水管140实现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的连接,进一步减少了产品的部件,产品结构更简洁,组装更方便,有利于进一步缩短组装时间。
进一步地,分水管140内具有第一管道142和第二管道143,第一管道142连通进水接口121及第一绝缘流道1301,第二管道143连通出水接口122及第二绝缘流道1302。第一管道142和第二管道143之间具有独立性,避免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水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水在分水管140内混合、干扰,保证分水管140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管体130内设有第一分隔板136,第一分隔板136将管体130内分隔出第一子流道13401和第二子流道13402,第一子流道13401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一部分,第二子流道13402形成为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一部分,分水管140内设有第二分隔板141,第二分隔板141将分水管140分隔出第一管道142和第二管道143,其中,分水管140具有抵靠壁144,抵靠壁144抵靠内胆11及管体130,且第一分隔板136对应抵靠第二分隔板141。
举例地,分水管140内设有第二分隔板141,第二分隔板141将分水管140内分隔为第一管道142和第二管道143,分水管140的一端具有抵靠壁144,抵靠壁144与管体130一端对应连接,且第一分隔板136对应抵靠第二分隔板141,使得第一管道142与第一绝缘流道1301对应连通,第二管道143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对应连通,分水管140的另一端设有进水接口121和出水接口122,进水接口121适于连接进水管路,出水接口122适于连接出水管路,例如,进水接口121连接冷水管路,以供冷水流入,出水接口122连接热水管路(例如水龙头),以实现热水的流出,也即通过一个分水管140实现冷水进、热水出,分水管140与管体130之间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锁紧,这样的连接方式较分水管140通过螺纹连接而言,有利于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一通道1311之间以及第二绝缘流道1302和第二通道1312的对准定位。
实施例3: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管体130包括第一管体131及第二管体132,第二管体132套装于第一管体131外,第二管体132内壁与第一管体131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3,第一管体131内具有第一通道1311及第二通道1312,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1301,第二通道1312形成第二绝缘流道1302。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管体131与第二管体132可以一同安装到位,减少安装步骤,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且由于第一管体131与第二管体132形成一个整体的管子,仅需在内胆11上设置一个安装孔即可实现第一管体131与第二管体132的安装,减少了安装孔的数量,降低了漏水隐患,同时,设置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导通且形成第一绝缘流道1301,第二通道1312形成第二绝缘流道1302,这样,两个管体130之间结构简单,且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阻力小,有利于提升水在流道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水流速度,提高进水及出水的效率。
举例地,第二管体132套装于第一管体131外,且第二管体132的内壁与第一管体13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3,在第一管体131内设有分隔结构(例如分隔板),分隔结构将第一管体131分隔成第一通道1311及第二通道1312,其中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连通,在第一管体131的壁上设有通孔,使得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连通,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之间通过导管等导通结构连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301,第二通道1312形成为第二绝缘流道1302。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311内设有封堵件,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位于封堵件的一侧,第一通道1311位于封堵件与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之间的部位与缝隙133连通。
举例地,第一管体131具有相对的第一孔及第二孔,其中第一孔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封堵件(例如橡胶塞)设于第一通道1311内且位于第二孔和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连通处之间,详细地,在第一管体131的壁上设有通孔,使得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连通,封堵件设于第一通道1311内且位于第二孔和通孔之间,使得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与缝隙133经通孔连通,且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与第二孔被阻挡,这样,水沿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进入第一通道1311,在经通孔流入缝隙133并沿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排出,水在第一通道1311的流动方向与在缝隙133中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迂回的流动路径,使得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形成折流分布。设置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形成折流分布,使得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长度增加,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举例地,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类似蛇形或波浪形或折线形的折流。
设置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形成间壁分布,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绝缘流道1301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互不干扰,保证第一绝缘流道1301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另一方面,第一绝缘流道1301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的间壁设计,有利于降低第一绝缘流道1301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管体13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32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32外,且第一管体131在第二管体132外的部分设有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也即第一管体131的长度较第二管体132的长度长,第二绝缘流道1302形成于第一管体131的第二通道1312,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长度,进而利用水的等效电阻特性,进一步增强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
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11和第二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22位于内胆11外。这样,便于连接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
实施例5: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管体130具有接头134,接头134具有抵靠部1341,第二管体132的一端设有与缝隙133连通的开口1321,抵靠部1341与开口1321的壁抵靠配合。
举例地,接头134为三型聚丙烯接头134(PPR接头134),接头134内设有第一分隔板136,第一分隔板136将接头134内分隔为第一子流道13401和第二子流道13402,第一管体131内设有分隔结构(例如分隔板),分隔结构将第一管体131分隔成第一通道1311及第二通道1312,接头134的一端与第一管体131的一端对应连接,且接头134的第一分隔板136与第一管体131的分隔结构对应连接,例如,接头134与第一管体131热熔连接,使得第一子流道13401与第一绝缘流道1301对应连通,第二子流道13402与第二绝缘流道1302对应连通。
其中,接头134的侧壁上邻近抵靠部1341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1342,凹口1342作为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缝隙133,进一步延长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长度,进一步增强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防电性,避免漏电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此外,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位于管体130上靠下的一侧,这样,有利于避免经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流出的冷水对内胆11中的水扰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头134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形成抵靠部1341,多个凸起沿开口1321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排水口作为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32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1322,一个或多个排水孔1322作为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
当然,上述形式也可以任意组合。
此外,本方案中,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和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水在第一绝缘流道1301内沿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排出后,立即沿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降低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蹿流风险,举例地,设计第一绝缘流道1301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供热水流出,通过增加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和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之间的距离,避免冷水未经加热即沿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保证热水的温度,且通过冷水在一侧流入,热水在另一侧流出,有利于减少冷热中和的消耗,进一步保证热水的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和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位于第一管体131上相对的两侧,使得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和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水在第一绝缘流道1301内沿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排出后,立即沿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降低第一绝缘流道1301和第二绝缘流道1302之间蹿流风险,举例地,设计第一绝缘流道1301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供热水流出,通过增加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13012和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之间的距离,避免冷水未经加热即沿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13021进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保证热水的温度,且通过冷水在一侧流入,热水在另一侧流出,有利于减少冷热中和的消耗,进一步保证热水的温度。
实施例6:
如图4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管体131为三型聚丙烯管(PPR管)。三型聚丙烯管具有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第二管体132为第一管套,这样,第二管体132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二管体132外套装有第一管套。
第一管体13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32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管体132外,且第一管体131在第二管体132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137。这样,第一管体131在第二管体132外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绝缘特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防电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31在第二管体132外的部分和第二管套137通过固定销、螺钉胶粘等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热水器10包括内胆11、管体130、分水管140。
管体130包括第一管、接头134及第一管套,具体地,第一管与接头134热熔连接,第一管具有第一通道1311及第二通道1312,第一管套套装与第一管外,且在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设有限位环138,限位环上套有O型密封圈,利用限位环实现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同心分布,以及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之间在端部的密封,第一管套的内壁与第一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133,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连通,第一通道1311与缝隙133形成为第一绝缘流道1301,第二通道1312形成为第二绝缘流道1302,第一管套下方有阵列出水口,其中,第一绝缘流道1301供冷水流入,第二绝缘流道1302供热水流出,第一绝缘流道1301的水流方向可以参考图9中的x1,第二绝缘流道1302的水流方向可以参考图9中的x2,第一绝缘流道1301沿第一管套绕流,从第一管套下方出水口流出,第二绝缘流道1302可控制水位高度,并使水从上方直接沿第二绝缘流道1302流出,如此进水从底部流出,出水从上方流出。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部分位于第一管套外,第一管体位于第一管套外的部分套设有第二管套137,并通过固定销对第二管套137进行固定。
接头134底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进出水密封垫,以实现接头134的密封,进出水装置插入热水器10的内胆11中,接头134适于与管路接头134连接,例如,接头134连接冷水管道及热水接头134,冷水经接头134及第一绝缘流道1301进入热水器10的内胆11中,经加热处理后,热水经第一绝缘流道1301及热水接头134流出,即实现冷水进、热水出。
分水管140的两端具有开口,在开口处插入堵头,堵头上套有密封圈,堵头插入到位,用U型卡箍对堵头进行固定防松,分水管140上设有进水接口及出水接口。
内胆11具有向外凸出的法兰接口处,管体130沿法兰接口伸入至内胆11内,在法兰接口和管体130之间只有密封件密封法兰接口和管体130之间的缝隙133,防止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具有容纳空间;
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管体,与所述内胆连接,所述管体内具有第一绝缘流道和第二绝缘流道,所述第一绝缘流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绝缘流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和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管体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管体的部分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管体的另一部分沿所述安装槽伸入于所述容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包括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包括第一槽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过渡衔接,所述管体具有插接配合部及限位部,其中,所述插接配合部伸入于所述第一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槽插接配合,所述限位部伸入于所述第二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槽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管体这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管体这两者中的另一者抵靠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器具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与所述内胆连接,且所述分水管上设有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水管内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及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及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管体内分隔出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形成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流道形成为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一部分,
所述分水管内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分水管分隔出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其中,
所述分水管具有抵靠壁,所述抵靠壁抵靠所述内胆及所述管体,且所述第一分隔板对应抵靠所述第二分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套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第一管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第一管体内具有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导通且形成所述第一绝缘流道,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缝隙形成折流分布;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流道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形成间壁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进水口;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绝缘流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内胆外。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具有接头,所述接头具有抵靠部,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缝隙连通的开口,所述抵靠部与所述开口的壁抵靠配合,其中,
所述接头的侧壁上邻近所述抵靠部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口,所述凹口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和/或
所述接头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形成所述抵靠部,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开口的边缘间隔的分布,相邻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出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一个或多个所述排水孔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流道的出水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为三型聚丙烯管;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为第一管套;和/或
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部分套装有第二管套。
CN201921957439.8U 2019-11-13 2019-11-13 热水器 Active CN210740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7439.8U CN210740736U (zh) 2019-11-13 2019-11-13 热水器
PCT/CN2020/128208 WO2021093792A1 (zh) 2019-11-13 2020-11-11 进出水装置、电器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7439.8U CN210740736U (zh) 2019-11-13 2019-11-13 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0736U true CN210740736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7439.8U Active CN210740736U (zh) 2019-11-13 2019-11-13 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0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1794A (zh) 热水器
US8297274B2 (en) Solar collector
AU2010286112B2 (en) A solar collector
CN207441924U (zh) 换热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0800386U (zh)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N210740736U (zh) 热水器
CN211782010U (zh) 防电塞与热水设备
CN112797246A (zh)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N219977180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7583272U (zh) 一种混水阀
KR102031084B1 (ko) 가이드부를 구비하는 순간식 온수기
CN213896438U (zh) 汽化结构、蒸汽结构和挂烫机
WO2005119125A1 (en) Double heat trap in unitary body
CN220275394U (zh) 饮水机的冷罐及饮水机
KR200473859Y1 (ko) 온수순환기용 원터치방식을 채용한 호스연결조인트
CN215930631U (zh) 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CN114601335B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12273368U (zh) 一种连接管件
CN216897843U (zh) 热水器
CN219103319U (zh) 一种进出水组件及电热水器
CN219631356U (zh) 一种离心管
CN214701888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7815139U (zh) 拼装式外壳及组合式阀门
CN206944447U (zh) 一种水加热管路和具有该水加热管路的热水器
CN218009472U (zh) 壁挂式软水洗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