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7367U -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7367U
CN219607367U CN202321308366.6U CN202321308366U CN219607367U CN 219607367 U CN219607367 U CN 219607367U CN 202321308366 U CN202321308366 U CN 202321308366U CN 219607367 U CN219607367 U CN 219607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exchange tube
heating
phas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83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轩
张锦梁
余浩伦
李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083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7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7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7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相变预热器包括壳体、卫浴水换热管和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壳体具有蓄热腔、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分别设置于蓄热腔的两端,蓄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卫浴水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于蓄热腔内,卫浴水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壳体;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且各处受热均匀,如此可提高卫浴水换热管与相变材料的换热效率,减小水温波动。

Description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背景技术
相变储热装置储能密度大,可通过吸收外界热源热量,将其吸收转化为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并通过保温手段储存起来,当有对外热量输出需求时,再通过热循环系统将换热工质进行加热,实现对外供暖或供应热水,既节能又环保。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相变蓄能箱包括箱体、冷媒换热器、以及热媒换热器,箱体内充填有固液相变蓄能材料,冷媒换热器和热媒换热器置于厢体内的固液相变蓄能材料中。其中,冷媒换热器多采用换热直管,热媒换热器多采用换热盘管,热媒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能材料,冷媒换热器再与相变蓄能材料进行热交换,使冷媒温度升高。
尽管上述相变蓄能器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换热直管和换热盘管的组合方式,换热效率低,导致相变预热器实际出水水温波动大,用户使用感受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相变预热器,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减小出水温度波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减小出水温度波动。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相变预热器,包括:
壳体,具有蓄热腔、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热腔的两端,所述蓄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卫浴水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蓄热腔内,所述卫浴水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所述壳体;
供暖回水换热管组,与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所述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这样介于内换热管组和外换热管组之间的相变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且各处相变材料受热均匀,如此可提高卫浴水换热管与相变材料的换热效率,保证卫浴水换热管内的水被充分加热,保证卫浴水换热管的水温波动小;同时设置进液腔和出液腔,使得供暖热水能够快速且均匀的流入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内,使得相变材料吸热后各部位温度均衡,从而使得卫浴水换热均匀,进一步减小水温波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换热管组和所述内换热管组均包括多根换热扁管,位于同一管组的多根所述换热扁管均以壳体的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螺旋围设形成筒状结构,属于所述外换热管组的相邻两根换热扁管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扁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扁管的外壁向内凹设使所述换热扁管的管壁内侧形成多个所述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换热扁管均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出液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外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位于所述蓄热腔的底部,所述出液腔位于所述蓄热腔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壳主体;
两块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主体两端侧,所述隔板包括蓄热封板和液体封板,两个所述蓄热封板位于两个所述液体封板之间且所述蓄热封板与液体封板之间存在间距,位于所述壳主体同一端侧的所述蓄热封板、所述液体封板(13)和所述壳主体分别围设形成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两个所述蓄热封板和所述壳主体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供暖管路和卫浴管路,还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相变预热器,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与供暖管路连通,所述卫浴水换热管与所述卫浴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卫浴水换热管与卫浴管路连通,这样供暖管路为相变材料提供热源,然后相变材料再将热源热交换给卫浴管路,用于对卫浴管路的存水进行升温加热,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放管内的热水,实现零冷水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子三通阀,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供水管、供暖出水管和供暖加热管,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水口与供暖供水管连通,所述电子三通阀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加热管连通,所述供暖加热管还与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的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的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的俯视图(无蓄热腔上封板及出液腔封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壳主体;12、蓄热封板;121、蓄热腔下封板;122、蓄热腔上封板;13、液体封板;131、进液腔封板;132、出液腔封板;14、充注管;101、蓄热腔;102、进液腔;103、出液腔;104、换热管孔;105、供暖热水出口;106、供暖热水进口;107、卫浴水孔;2、卫浴水换热管;21、散热片;22、螺旋扰流片;3、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1、外换热管组;32、内换热管组;33、换热扁管;331、凸起;4、燃气采暖热水炉;41、供暖进水管;42、供暖供水管;43、供暖加热管;44、卫浴管路;441、卫浴进水管;442、循环回水管;45、主换热器;46、板式换热器;47、卫浴热水循环泵;48、水流量传感器;49、热水循环水泵;410、温度传感器;411、水流量比例阀;412、自来水进水管;413、燃气比例阀;414、电子三通阀;415、供暖出水管;416、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相变预热器,该相变预热器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相变预热器实际出水温度波动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相变预热器包括壳体1、卫浴水换热管2和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
具体地,壳体1具有蓄热腔101、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分别设置于蓄热腔101的两端,蓄热腔101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卫浴水换热管2呈螺旋状设置于蓄热腔101内,卫浴水换热管2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壳体1;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分别与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连通,这样供暖热水通过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进入到进液腔102内后通过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出液腔103流出壳体1,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包括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卫浴水换热管2设置于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卫浴水换热管2设置于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之间,这样介于内换热管组32和外换热管组31之间的相变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且受热均匀,如此可提高卫浴水换热管2与相变材料的换热效率,保证卫浴水换热管2内的水被充分加热,减小卫浴水换热管2的出水温波动。
同时设置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使得供暖热水能够快速且均匀的流入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内,使得相变材料吸热后各部位温度均衡,从而使得卫浴水换热均匀,进一步减小水温波动。
相变材料构成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均包括多根换热扁管33,位于同一管组的多根换热扁管33均以壳体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换热扁管33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圆管而言,换热扁管33与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单根换热扁管33内流入的供暖热水量也会增多,这样能够使更多的供暖热水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使相变材料能够较快的被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由于卫浴水换热管2的螺旋围设形成筒状结构,为了使相变材料各处均能够被加热,使相变材料在蓄热腔101内各处温度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换热管组31包括多根围绕筒状结构周向间隔布设的换热扁管33,沿筒状结构周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换热扁管33在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这样,当蓄热腔101足够大时,换热扁管33能够布满蓄热腔101的各处,使蓄热腔101内各处的相变材料均能够与供暖热水进行热交换,避免蓄热腔101内的各处相变材料温差较大,如此可提高换热效率。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换热管组32和外换热管组31均包括多根围绕筒状结构周向间隔布设的换热扁管33,沿筒状结构周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换热扁管33在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只有内换热管组32包括多根围绕筒状结构周向间隔布设的换热扁管33,沿筒状结构周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换热扁管33在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31。凸起331在换热扁管33的内侧设置,这样供暖热水在换热扁管33内流动时,会受到凸起331的扰流作用,供暖热水在流动速度变慢,进一步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同时凸起331还能够使供暖热水在各处的温度相同,避免供暖热水水温低而反向吸收相变材料的热量。
具体而言,换热扁管33的外壁向内凹设使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形成多个凸起331,也即凸起331与换热扁管33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便于对凸起331的制造。
每根换热扁管331的两端分别与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连通,这样每根换热扁管33内的供暖热水实现流通的目的。
为使卫浴水换热管2内各处位置均能够实现温度均衡,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卫浴水换热管2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22,螺旋扰流片22能够实现对卫浴水换热管2内的卫浴水扰流的目的,这样在对卫浴水进行加热时,能够使卫浴水混合均匀,防止卫浴水温度一段过高一端过低的情况发生,增强卫浴水换热管2的换热效果。
为了提高卫浴水换热管2吸收热量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卫浴水换热管2外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片21。散热片21增大了卫浴水换热管2与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这样可实现卫浴水与相变材料的高效换热,防止卫浴水温度低而不满足用户对卫浴水的温度需要,实现零冷水的目的。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壳体1包括壳主体11和两块隔板,两块隔板分别设置在壳主体11两端侧,隔板包括蓄热封板12和液体封板13,两个蓄热封板12位于两个液体封板13之间且蓄热封板12与液体封板13之间存在间距,位于壳主体11同一端侧的蓄热封板12、液体封板13和壳主体11分别围设形成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两个蓄热封板12和壳主体11围设形成蓄热腔101。
为了使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内的水能够与相变材料充分进行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腔102位于蓄热腔101的底部,而出液腔103位于蓄热腔101的顶部,这样从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流出的热水受重力影响从底部到顶部流通的速度较慢,可以实现与相变材料充分进行热交换的目的。
蓄热封板12具有多个周向设置的换热管孔104,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通过换热管孔104与出液腔103以及进液腔102连通。换热管孔104的数量与换热扁管3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换热管孔104与多个换热扁管33一一对应设置,这样供暖热水通过换热管孔104进入到换热扁管33内,实现换热扁管33与相变材料热交换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的横截面为矩形,只要能够实现对卫浴水的加热,无论何种形状均可。
为了便于描述,限定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蓄热封板12为蓄热腔下封板121,限定设置于壳体1顶部的蓄热封板12为蓄热腔上封板122,限定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液体封板13为进液腔封板131,限定设置于壳体1顶部的液体封板13为出液腔封板132,其中,在出液腔封板132处设置有供暖水出口105、相变材料充注口和卫浴水孔107,卫浴水换热管2的出水端穿过设置在出液腔封板132上的卫浴水孔107伸出壳体1,相变材料充注口设置有充注管14,充注管14穿过蓄热腔上封板122与蓄热腔101连通,为蓄热腔101充注相变材料。进液腔封板131设置有供暖水进孔和卫浴水孔107,供暖热水通过供暖水进孔进入到进液腔102内,然后通过换热管孔104进入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再通过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流入出液腔103,然后通过供暖水出口105流出相变预热器,卫浴水换热管2的进水端穿过设置在进液腔封板131上的卫浴水孔107伸出壳体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4,如图5所示,该燃气采暖热水炉4包括供暖管路、卫浴管路44和燃烧器416,供暖管路设置于燃烧器416顶部以被燃烧器416加热,该燃气采暖热水炉还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变预热器,其中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与供暖管路连通,卫浴水换热管2与卫浴管路44连通,这样供暖管路为相变材料提供热源,然后相变材料再将热源热交换给卫浴管路44,用于对卫浴管路44的存水进行升温加热,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放管内的热水,实现零冷水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燃气采暖热水炉4既能够供暖也能够加热卫浴水,该燃气采暖热水炉4还包括电子三通阀414,供暖管路包括供暖进水管41、供暖供水管42、供暖出水管415和供暖加热管43,其中通过电子三通阀414分别与供暖出水管415以及供暖加热管43连通,供暖进水管41内的水被燃烧器416加热后流入至供暖供水管42,而后再通过电子三通阀414选择性进入供暖出水管415或者供暖加热管43内,供暖出水管415与末端散热器连通,供暖加热管43则与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连通,电子三通阀414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连通,以实现对卫浴水进行加热或对末端散热器提供热源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燃气采暖热水炉4还包括主换热器45、板式换热器46和卫浴热水循环泵47,主换热器45位于燃烧器416的顶部,供暖进水管41穿过主换热器45吸收主换热器45内的热量,主换热器45吸收燃烧器416产生的热量并热交换给供暖管路;卫浴热水循环泵47与卫浴管路44连通,卫浴热水循环泵47用于将卫浴管路44内的存水引入卫浴水换热管2内。供暖加热管43和卫浴管路44均通过板式换热器46,在板式换热器46内实现供暖加热管43与卫浴管路44热交换的目的,板式换热器46的作用是将进入卫浴管路44内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卫浴管路44与自来水进水管412连通。在自来水进水管412上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48,实际上进入卫浴管路44内的自来水先通过相变预热器后温度升高,再进入到板式换热器46内进行二次加热升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燃气采暖热水炉4还包括热水循环水泵49,热水循环水泵49与卫浴水换热管以及卫浴管路44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卫浴管路44包括循环回水管442和卫浴进水管441,循环回水管441和卫浴进水管442连通,且循环回水管442与卫浴热水循环泵47的进口连通。卫浴进水管44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0和水流量比例阀411。另外循环回水管442还连接有自来水进水管412,用于将自来水引入相变预热器内进行加热,在循环回水管442上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48。
可以理解的是,该燃气采暖热水炉4具备卫浴功能状态、供暖功能状态和零冷水功能状态。其中:
结合图2和图5,卫浴功能状态:
当用户有卫浴需求时或处于零冷水功能运行时,自来水进水管412上的水流量传感器48接收到需求信号,电子三通阀414切换水路流向。此时供暖系统水在供暖循环水泵的驱动下,经供暖进水管41进入主换热器45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加热供暖系统水,然后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再从供暖供水管42流出经电子三通阀414和供暖加热管43流入板式换热器46,通过板式换热器46把热量传递给自来水。此时的自来水已经先由自来水进水管412进入相变预热器,吸收相变预热器的热量将自来水进行了预热,被预热后的自来水经卫浴管流入板式换热器46,再次吸收供暖系统水的热量,并在温度感应器的温度监控和水流量比例阀411及燃气比例阀413的水、气双调后,达到卫浴需求温度,最后流入卫浴用水终端设备。
当中途暂停卫浴用水又重新启动时,在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燃烧器416未点着火前,自来水以被相变预热器进行预热,减少卫浴水的温度波动,提升用户的卫浴舒适性。同时,但卫浴用水的水压和流量不足时,热水循环水泵49还可充当增压增流设备,保证用户的用水需求。
结合图2和图5,零冷水功能状态:
在零冷水功能状态下,热水循环水泵49将启动,驱动循环回水管441内的水,经自来水进水管412进入相变预热,通过吸收相变预热器的热量,把循环回水管441内的循环水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循环水经卫浴进水管442流入板式换热器46,由卫浴出水管流入用水管路,并根据温度传感器410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水流量比例阀411的开度,控制水流量,以便循环水能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最后再流回循环回水管441。重新以上步骤,不断加热循环水。当温度传感器410监控到温度达设置目标温度时,零冷水保温完毕,将退出零冷水功能状态。
零冷水循环加热期间,其功能可以独立运行,无需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与卫浴模式相互切换造成设备频繁启停,又无安装储热水箱占地、易产生细菌、微生物和泥沙等杂等问题,给用户带来更健康的零冷水功能舒适体验,避免卫浴水温度波动突变带来的不舒适体验,通过相变预热器进行循环预热加热,直至达到需求温度,可持续保持原采暖功能状态运行,保证了用户的持续供暖舒适性。
经过外部的末端散热器、地暖等的供暖回水水流仍具有较高的水温温度,再进入燃气采暖热水炉4之前先通过相变预热器的供暖水进口106均匀进入进液腔,随后沿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对相变预热器内蓄热腔101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不断循环加热直至达到相变预热器内趋向热平衡。当有卫浴水需求或零冷水功能启动时,外部生活用水先经相变预热器卫浴水进口进入卫浴水换热管3,吸收蓄热腔101内热量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入到燃气采暖热水炉4进一步加热,实现节能的同时降低出口端出水水温波动,避免一段冷水一段热水的情况出现,提升热水稳定性,实现更佳的热水体验。同时,对于带有生活热水预热循环功能的零冷水产品,由于热水设备采暖闭式系统内循环一直在工作,可以源源不断地对相变预热器进行加热,可以持续保证蓄热腔内的热量需求达到热平衡状态,充分保障生活水预热功能的稳定可持续性,避免现有零冷水功能下的设备频繁启停和模式切换。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具有蓄热腔(101)、进液腔(102)和出液腔(103),所述进液腔(102)和所述出液腔(103)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热腔(101)的两端,所述蓄热腔(101)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卫浴水换热管(2),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蓄热腔(101)内,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所述壳体(1);
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与所述进液腔(102)和所述出液腔(103)连通,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包括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设置于外换热管组(31)和内换热管组(3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管组(31)和所述内换热管组(32)均包括多根换热扁管(33),位于同一管组的多根所述换热扁管(33)均以壳体(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螺旋围设形成筒状结构,属于所述外换热管组(31)的相邻两根换热扁管(33)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33)的外壁向内凹设使所述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形成多个所述凸起(3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换热扁管(33)均与所述进液腔(102)、所述出液腔(10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
壳主体(11);
两块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主体(11)两端侧,所述隔板包括蓄热封板(12)和液体封板(13),两个所述蓄热封板(12)位于两个所述液体封板(13)之间且所述蓄热封板(12)与液体封板(13)之间存在间距,位于所述壳主体(11)同一端侧的所述蓄热封板(12)、所述液体封板(13)和所述壳主体(11)分别围设形成所述进液腔(102)和所述出液腔(103),两个所述蓄热封板(12)和所述壳主体(11)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101)。
9.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供暖管路和卫浴管路(4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相变预热器,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与所述供暖管路连通,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与所述卫浴管路(4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采暖热水炉(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三通阀(414),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供水管(42)、供暖出水管(415)和供暖加热管(43),所述电子三通阀(414)的进水口与供暖供水管(42)连通,所述电子三通阀(414)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供暖出水管(415)和所述供暖加热管(43)连通,所述供暖加热管(43)还与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连通。
CN202321308366.6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Active CN219607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8366.6U CN2196073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8366.6U CN2196073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7367U true CN219607367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8366.6U Active CN2196073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7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29890A (ko) 격벽들을 구비한 어큐뮬레이터 탱크
WO2012000311A1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进出水控制方法
CN205717928U (zh) 换热器及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2826284Y (zh) 带导流套筒换热器的储热水箱
CN219607367U (zh)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KR100393917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CN113432300A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2501623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1844592U (zh) 速热电热水箱
CN210289966U (zh) 一种制热量无级可调的车载燃油加热系统
CN210320598U (zh) 一种双模加热集成热水器
CN215892768U (zh) 相变储热式燃气热水器
CN215892770U (zh) 一种相变储能热水器系统
JP2011502239A (ja) 媒体が定方向へ流れる加熱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備える循環暖房システム
CN220892563U (zh) 一种蓄热换热电热水器
CN213920601U (zh) 一种车辆暖水取暖装置及车辆
CN217465451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06055943U (zh) 快速调温式电热水器
CN206094528U (zh) 速热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15892771U (zh) 一种相变储能热水器
CN217082914U (zh) 一种双内胆热水器混合热水增容系统
CN218545364U (zh) 一种混用水热交换机构
CN218120188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5412499U (zh) 多功能热水器
CN112212505B (zh) 蓄热恒温装置及包含其的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