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341A -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341A
CN103140341A CN2011800467390A CN201180046739A CN103140341A CN 103140341 A CN103140341 A CN 103140341A CN 2011800467390 A CN2011800467390 A CN 2011800467390A CN 201180046739 A CN201180046739 A CN 201180046739A CN 103140341 A CN103140341 A CN 103140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mould
optical
lens
cor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6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341B (zh
Inventor
山本省吾
北川仁
近内孝
坂井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40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3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 B29C45/5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using mould parts movable during or after injection, e.g. 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29C45/561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4057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the ejecting surface being large with regard to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为了脱模而使模芯部顶出而取出成型品(100)时能够减少光学面的变形及瑕疵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保持透镜(LP)的一部分即法兰部(FL)与保持部(64b)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模芯部(64a)向第一模具(41)侧移动,从而分离模芯部(64a)与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的工序;使模芯部(64a)再次向第二模具(42)侧移动而从保持部(64b)分离透镜(LP)的工序。在完成模芯部(64a)与透镜(LP)的实际脱模的状态下,通过保持透镜(LP)以外的横浇道部(RP)等,能够从模芯部(64a)取下透镜(LP)。由此,能够在取出成型品(100)时减少光学面(OS1、OS2)等的变形及瑕疵,并且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透镜(LP)。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注塑成型装置制造带横浇道部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树脂制透镜的制造方法,已知称为注塑成型的方法,但在进行从模具表面分离形状转印后的树脂制透镜的脱模时,需要将树脂制透镜向外侧顶出。作为这样的树脂制透镜的顶出工序,例如使光学面转印用的模芯模具部(以下为模芯部)从周围的模具部分突出地前进,从而能够取出树脂制透镜(专利文献1)。
但是,在曲率较大且深深地嵌入模具表面的树脂制透镜的情况下,在树脂制透镜的顶出工序后,在使取出装置把持从树脂制透镜延伸出来的横浇道部或直浇道部等而向模具外取出成型品时,因树脂制透镜粘在模芯部而导致浇口部弯曲。由于这样的浇口部的变形,可能会使微小的变形影响到树脂制透镜的光学面,或者因为使透镜倾斜地脱模而施加不均匀的脱模力而使光学面发生微小的变形,因此,结果是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光学面,或者造成产品的成品率下降。特别是BD用物镜,其曲率大使突起量增大,模芯部的转印面容易变深,虽然对透镜部分要求较高的形状精度,但由于透镜部分的尺寸也较小,所以存在浇口部的变形易波及到光学面的倾向,希望减小脱模时光学面的变形。另外,如果由于浇口部的变形导致透镜倾斜地脱模,则在脱模时,透镜的光学面与模具接触,可能会在透镜的光学面产生月牙状等瑕疵,在该情况下,结果是也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光学面,或者造成产品的成品率下降,因此,希望减少脱模时光学面的瑕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89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为了脱模而使模芯部顶出来取出成型品时,能够减少光学面的变形及瑕疵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利用注塑成型装置制造带横浇道部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前提是注塑成型装置具有:形成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面的第一模具、形成光学元件的第二光学面的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具有:模芯部、保持模芯部的保持部。而且,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向由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形成的型腔内注射熔融树脂而形成光学元件的工序;以使光学元件留在第一模具中的方式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相对地移动而开模的工序;使模芯部向第二模具侧移动,并将光学元件向第二模具侧顶出的工序;保持光学元件的一部分与保持部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模芯部向第一模具侧移动,分离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面的工序;使模芯部再次向第二模具侧移动而再次将光学元件向第二模具侧顶出,从保持部分离光学元件的工序;保持光学元件以外的其他部分而从模芯部取下光学元件的工序。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在使光学元件的一部分与保持部接触的状态下,具有:使模芯部向第一模具侧移动而分离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面的工序;使模芯部再次向第二模具侧移动而从保持部分离光学元件的工序,在完成模具部与光学元件的实际脱模的状态下,通过保持光学元件以外的其他部分,能够从模芯部取下光学元件。由此,能够在取出成型品时减少光学面的变形及瑕疵,并且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光学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方式或方面中,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光学元件是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拾取装置用的光学元件。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模芯顶出式的脱模所得到的高性能光学元件,能够以高精度进行记录及/或再生。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光学元件是应用于光拾取装置的物镜。在光拾取装置的物镜中,因为要求特别高的光学特性,所以如果能够通过防止脱模变形来防止光学面变差,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出满足光学规格等的物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当向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信息所必要的光学元件的数值孔径为NA时,NA为0.75≤NA≤0.90。因为BD用物镜中典型的光拾取装置用的高NA透镜要求极高的光学特性,所以通过防止脱模变形等防止光学面变差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当光学元件即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d(mm)并且波长为500nm以下的光束在透镜的焦距为f(mm)时,厚度d与焦距f的关系为0.9≤d/f≤3.0。这样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焦距为基准相对较厚,容易与模具表面紧密接触,但像本发明那样,在完成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实际脱模的状态下保持光学元件以外的其他部分而从模芯部取下光学元件,从而能够确实防止脱模变形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当光学元件即透镜的第一光学面的深度为S(mm)并且第一光学面的横截面半径(面径)为R(mm)时,深度S与横截面半径R的关系为0.75≤S/R≤1.35。这样的透镜由于在第一模具中模芯部的转印面深度加深而使表面积增加,因此,容易与模具表面紧密接触,但像本发明那样,在完成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实际脱模的状态下保持光学元件以外的其他部分而从模芯部取下光学元件,从而能够确实防止脱模变形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模具中模芯部与光学元件容易紧密接触,但通过事先完成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实际脱模,能够确实防止脱模变形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光学元件是具备具有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的光功能部、配置在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的透镜,通过模芯部,形成法兰部中设置于第一光学面侧的第一法兰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面中,光学元件是具备具有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的光功能部、配置在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的透镜,通过模芯部,在光功能部的第一光学面与法兰部中设置于第一光学面侧的第一法兰面之间,形成环状凹部。在该情况下,虽然在第一模具中光学元件因冷却收缩时与模芯部粘着而容易紧密接触,但通过在取出光学元件之前事先完成模芯部与光学元件的实际脱模,能够确实防止脱模变形等。
保持光学元件的一部分与保持部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模芯部向第二模具侧移动,将光学元件向第二模具侧顶出。在该情况下,在通过保持部保持光学元件时,不需要使保持部移动,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保持部对光学元件的保持以及通过模芯部进行的光学元件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用于实施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制造方法的成型模具的侧面剖视图;
图2(A)是说明用于形成光学元件的模具空间的图,图2(B)是光学元件即透镜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图4(F)是形成光学元件的制造工序的概念图;
图5是说明制造时模芯部的移动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模具空间以及光学元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实施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装置500具有成型模具40,成型模具40具有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在此,第一模具41被开关驱动装置69驱动而能够在AB方向上往复移动。使第一模具41向第二模具42移动,在分型面PS1、PS2闭合两模具41、42而进行合模,从而如图2(A)的局部放大所示,形成用于形成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的模具空间CV、以及用于向模具空间CV供给树脂的流路空间FC。
如图2(A)所示,模具空间CV具有:由第一及第二转印面S1、S2夹着的主体空间CV1;由第三、第四及第五转印面S3、S4、S5包围的法兰空间CV2。在此,面对主体空间CV1的一对对置的第一及第二转印面S1、S2是用于形成图2(B)中放大所示的透镜LP中的中央光功能部OP的第一及第二光学面OS1、OS2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一侧的第一转印面S1的深度深于另一侧的第二转印面S2且曲率较大。另一方面,包围法兰空间CV2的第三、第四、以及第五转印面S3、S4、S5是用于形成透镜LP中的配置在光功能部OP周围的法兰部FL的部分。在此,面对法兰空间CV2的一对对置的第三及第四转印面S3、S4是用于形成图2(B)中放大所示的透镜LP中的第一及第二法兰面FS1、FS2的部分。法兰部FL中设置于第一光学面OS1侧的第一法兰面FS1由后述的第一模具41的模芯部64a的端面形成。另外,面对法兰空间CV2的第五转印面S5是用于形成透镜LP的外周侧面SS的部分。另外,流路空间FC具有横浇道部分RS作为形成图2(B)所示的成型品100中的横浇道部RP的空间。该横浇道部分RS经由浇口部分GS与模具空间CV连通。通过该浇口部分GS的空间,在成型品100中形成连接透镜LP与横浇道部RP的浇口部GP。
在图2(B)所示的成型品100中,作为主体的透镜LP是第一光学面OS1侧的突起较大的厚壁型光拾取用物镜。具体地说,透镜LP能够读取或写入对应于例如波长为405nm、NA为0.85的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的光信息。在此,透镜LP的光学规格不限于NA0.85,例如可以是对应于NA0.75至NA0.90的各种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规格。在该情况下,一侧第一光学面OS1配置在激光光源侧,该第一光学面OS1比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即光盘OD侧的另一侧第二光学面OS2突出得大,曲率较大。即,第一光学面OS1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二光学面OS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而且,因为第一光学面OS1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极小,所以透镜LP在中心部的壁厚极大。如果将这样的形状数值特定化,则当透镜LP在光轴OA上的厚度为d(mm)且波长为500nm以下的光束的透镜LP的焦距为f(mm)时,满足如下的条件式(1):
0.9≤d/f≤3.0…(1)
在这样的情况下,透镜LP容易与第一转印面S1粘着,不能轻易使透镜LP从第一模具41脱模。另外,在值d/f不足0.9的情况下,形成相对扁平的透镜,不用进行到下面所说明的工序就能够轻易脱模。另外,在值d/f超过3.0的情况下,因为透镜在轴向上变得极长,所以需要对脱模处理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如果以其他的方法数值性地表现如上所述地在中心部壁厚变得极厚的透镜LP,则当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在光轴OA上的深度为S(mm)、与光轴OA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半径为R(mm)时,满足如下的条件式(2):
0.75≤S/R≤1.35…(2)
满足条件式(2)的透镜LP也与满足条件式(1)的透镜相同,容易与第一转印面S1粘着,不能轻易使透镜LP从第一模具41脱模,所以需要对用于使透镜LP脱模的处理进行设计。另外,在值S/R不足0.75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光学面OS1的深度变浅,模芯侧的第一转印面S1与透镜侧的第一光学面OS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所以不用特别进行下面所说明的工序就能够轻易脱模。另外,在值S/R超过1.35的情况下,因为第一转印面S1在轴向上变得极长,所以需要对脱模的处理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回到图1中,可移动侧的第一模具41具有:从可移动侧形成图2(A)所示的模具空间CV且作为中心部的模芯部64a;设置于模芯部64a的周围且作为周边部的保持部64b;从背后支承模芯部64a及保持部64b的支承板64c;用于将成型品100的横浇道部RP等顶出而脱模的顶出部件64p;从背后推压模芯部64a及顶出部件64p的可动杆65、66;使可动杆65、66在轴AX方向上进退移动的进退机构部68。
模芯部64a沿轴AX方向能够进退移动地装入形成于保持部64b的通孔64g中。顶出部件64p也沿轴AX方向能够进退移动地装入形成于保持部64b的通孔64h中。在此,模芯部64a被弹簧64s以一定以上的力向后方靠压。即,模芯部64a被前进的可动杆65驱动而向第二模具42侧前进,并且随着因可动杆65的后推而伸长的弹簧64s而自动地后退,从而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另外,顶出部件64p被可动杆66驱动而向第二模具42侧前进,并且在通过闭模时后述的第二模具42侧的保持部74b而施加外力等的情况下后退并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另外,在保持部64b的端面64e形成有应该成为图2(A)所示的横浇道部分RS等的凹部。
固定侧的第二模具42具有:从固定侧形成图2(A)所示的模具空间CV且作为中心部的模芯部74a;设置于模芯部74a周围且作为周边部的保持部74b;从背后支承模芯部74a及保持部74b的支承板74c。在此,模芯部74a装入并固定在形成于保持部74b的通孔74g中。另外,在保持部74b的端面74e形成有应该成为图2(A)所示的横浇道部分RS等的凹部。
图3是概念性地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40的光学元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使开关驱动装置69工作,使第一模具41向第二模具42相对地前进,由此开始闭模(步骤S11)。另外,将两模具41、42的表面加热至适合成型的温度。
通过继续进行开关驱动装置69的关闭动作,移动至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接触的模具接合(型当たり)位置而完成闭模,通过进一步继续进行开关驱动装置69的关闭动作,进行以必要的压力紧固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进行合模(步骤S12)。
接着,使未图示的注塑装置工作,进行以必要的压力向合模后的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之间的模具空间CV中注入熔融树脂的注塑(步骤S13)。注塑装置保持模具空间CV中的树脂压力。
向模具空间CV中导入熔融树脂之后,由于模具空间CV中的熔融树脂通过散热逐渐冷却,所以随着树脂的冷却,熔融树脂固化,等待完成成型(步骤S14)。
然后,使开关驱动装置69工作,进行使第一模具41从第二模具42相对地后退的开模(步骤S15)。随着第一模具41的后退,第一模具41与第二模具42分离。其结果是,如图4(A)所示,成型品100即透镜LP留在第一模具41侧。即,透镜LP以保持嵌入第一模具41的状态从第二模具42脱模。
接着,使进退机构部68工作,通过可动杆65、66,相对于留在第一模具41侧的成型品100,进行第一次顶出(步骤S16)工序。由此,如图4(B)所示,进行成型品100的局部脱模。此时,浇口部GP及横浇道部RP被顶出部件64p推出,从保持部64b的端面64e分离,但透镜LP尽管向图面右侧即第二模具42侧移动少许,但仍支承在顶出的模芯部64a等的前端。即,因为模芯部64a的第一转印面S1较深,所以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处于与第一转印面S1紧密接触的状态,处于透镜LP吸附、支承在模芯部64a的前端的状态。进而,通过使模芯部64a的第一次顶出的移动量s1小于透镜LP的法兰部FL的厚度t,能够维持法兰部FL与保持部64b局部嵌合的状态。即,法兰部FL的外周侧面SS与保持部64b的第五转印面S5以在轴AX方向上错位的状态紧密接触。
接着,使进退机构部68工作,使可动杆65向第一模具41侧后退,使模芯部64a后退至原来的位置,从而进行第一次顶出恢复(步骤S17)。此时,如图4(C)所示,透镜LP因为法兰部FL支承于保持部64b而被阻止后退,所以透镜LP从模芯部64a的前端分离。即,法兰部FL的外周侧面SS与设置在保持部64b内周的转印面S5彼此紧密接触,克服作用于其间的摩擦力,使透镜LP卡止在保持部64b,另一方面,模芯部64a的第一转印面S1与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分离并消除紧密接触,因此,透镜LP从模芯部64a脱离。
接着,使进退机构部68工作,通过可动杆65、66,相对于留在第一模具41侧的成型品100进行第二次顶出(步骤S18)。在该情况下,如图4(D)所示,通过模芯部64a的再次前进,使透镜LP也向图面右侧即第二模具42侧大幅移动,因此,透镜LP被完全从保持部64b内推出,完成了成型品100的实际脱模。为了完成这样的实际脱模,使模芯部64a第二次顶出的移动量s2大于透镜LP的法兰部FL的厚度t。此时,因为模芯部64a的第一转印面S1与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的紧密接触已经消除,所以透镜LP只是与模芯部64a轻轻抵接。
在该状态下,使未图示的取出装置工作,如图4(E)所示,使成型品100从第一模具41分离,并且向外部取出(步骤S19)。在输送成型品100时,该取出装置把持成型品100中除主体的透镜LP以外的其他部分。在该取出工序之前,因为已经完成了成型品100相对第一模具41的实际脱模,所以能够防止施加偏向透镜LP外周的一部分的作用力。另外,在未完成成型品100的实际脱模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取出装置的把柄牵拉横浇道部RP等,则导致细的浇口部GP折弯,增加产生波及到第一光学面OS1的脱模变形的可能性。
最后,使进退机构部68工作,通过使可动杆65再次向第一模具41侧后退,如图4(F)所示,使模芯部64a后退至原来的位置,进行第二次顶出恢复(步骤S20)。另外,之后,返回步骤S11并开始闭模,从而能够连续形成大量的成型品100。
图5是总结了在得到单一的成型品100之前模芯部64a在轴方向上的动作的曲线图。第一次顶出前的期间P1对应于闭模(步骤S11)、合模(步骤S12)、树脂注入(步骤S13)、冷却(步骤S14)、开模(步骤15)。在第一次顶出工序的期间P2中,通过使模芯部64a的移动量s1小于法兰部FL的厚度t,能够使法兰部FL处于与保持部64b局部嵌合的半脱模状态。在接着的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的期间P3中,通过适当设定可动杆65的恢复力及恢复速度,能够从模芯部64a均匀地、毫不勉强地剥离透镜LP。在接着的第二次顶出工序的期间P4中,通过使模芯部64a的移动量s2大于法兰部FL的厚度t,能够使法兰部FL处于从保持部64b被完全推出的实际脱模状态。在接着的保持状态的期间P5中,能够在不强行剥离的状态下向外部取出成型品100。在最后的第二次顶出恢复工序的期间P6中,模芯部64a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在此,对模芯部64a在顶出工序中的移动量s1、s2进行考察。第一次顶出时的移动量s1通常以法兰部FL的厚度t为基准,被设为如下的范围:
0.1mm≤s1≤t-0.1mm…(3)
更优选如下范围:
0.5t-0.2mm≤s1≤0.5t+0.2mm…(3′)
另外,通过使s1为0.1mm以上,能够确保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中的模芯部64a的冲程量,并且能够提高从模芯部64a剥离透镜LP的可靠性。另外,通过使s1为t-0.1mm以下,能够提高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中的保持部64b对透镜LP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提高从模芯部64a剥离透镜LP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第二次顶出时的移动量s2通常为如下范围:
t<s2…(4)
更优选如下范围:
t+0.2mm≤s2≤t+0.6mm…(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法兰部FL的厚度t为0.6mm,第一次的移动量s1为0.3mm,第二次的移动量s2为1.0mm。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中,能够确实地从模芯部64a剥离透镜LP,并且能够顺利地向模具外搬出成型品100。
在此,对模芯部64a的进退速度进行说明。从完成透镜LP的确切的脱模的观点出发,控制第一、第二次顶出工序中模芯部64a的顶出速度V1、控制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中模芯部64a的恢复速度V2是重点。通常,优选为︱V1︱>︱V2︱。这是因为,如果︱V2︱较大,则在恢复时透镜LP不能在保持状态下停住,将依附在模芯部64a上。
在此,对模芯部64a的恢复力进行说明,从完成透镜LP的确切的脱模的观点出发,控制模芯部64a的恢复力是重点。在第一次顶出恢复工序中,如果模芯部64a拉扯(粘着)透镜LP的力为F0,透镜LP拉扯(粘着)模芯部64a的力为F0′,保持部64b与透镜LP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力)为F1,模芯部64a的恢复力为F2,则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则,使F0=-F0′,并且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F2︱>︱F0′︱
︱F1︱>︱F0︱
首先,如果未满足︱F2︱>︱F0′︱,则模芯部64a不能恢复,其结果是,导致不能避免脱模不良。另外,如果未满足︱F1︱>︱F0︱,则透镜LP将与模芯部64a一起恢复,其结果是,也不能避免脱模不良。另外,摩擦力F1由模芯部64a顶出的移动量s2、法兰部FL的厚度t、保持部64b与透镜LP之间的摩擦系数等决定,恢复力F2由第一次顶出的移动量s1与弹簧64s的弹簧常数等决定。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保持透镜LP的一部分即法兰部FL与保持部64b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模芯部64a向第一模具41侧移动而分离模芯部64a与透镜LP的第一光学面OS1的工序;使模芯部64a再次向第二模具42侧移动而从保持部64b分离透镜LP的工序。在完成了模芯部64a与透镜LP的实际脱模的状态下,通过保持透镜LP以外的横浇道部RP等,能够从模芯部64a取下透镜LP。由此,在取出成型品100时能够减少光学面OS1、OS2等的变形及瑕疵,并且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透镜LP。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未特别说明的部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模芯部164a的端面设有转印面S8,该转印面S8用于在法兰部FL中与光功能部OP的边界上形成环状凹部RE的表面,在保持部64b的端面设有第三转印面S3,该第三转印面S3用于形成法兰部FL的第一法兰面FS1。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因为模芯部164a的转印面S8深深地嵌入透镜LP中,所以透镜LP容易与模芯部164a紧密接触,但通过在图4等所示的工序中进行脱模,能够使透镜LP切实地从模芯部164a脱模而向模具外取出透镜LP,因此,能够在取出成型品100时减少光学面OS1、OS2等的变形及瑕疵,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透镜LP。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说明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固定第一模具41,使第二模具42可动。
另外,不必水平配置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也可以是上下配置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的竖型成型模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9中,使成型品100从第一模具41分离而向外部取出,在步骤S20中使模芯部64a恢复至原来的位置,但也可以调换该顺序。即,可以在向外部取出成型品100前,在取出装置保持成型品100的适当位置的状态下使模芯部64a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后,从第一模具41向外部取出成型品1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LP为光拾取装置用物镜,但对于具有同样形状且中心厚度较厚的小型透镜而言,通过以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制造,能够减少光学面的变形及瑕疵,并且能够对应于精度要求高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弹簧提供模芯部64a的恢复力,但也可以通过弹簧以外的其他手段使模芯部64a恢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LP的外周侧面SS为圆筒面,但外周侧面SS也可以不是相对于光轴OA对称的形状。即,外周侧面SS可以是大致棱柱面,也可以是圆筒面与棱柱面的组合面。另外,在外周侧面SS可以略微形成椎体,在保持部64b的第五转印面S5也可以略微形成椎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LP的光学面不限于平滑的光学面,也可以在光学面上形成微细的衍射形状。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注塑成型装置的制造带横浇道部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成型装置具有:形成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面的第一模具、形成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二光学面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模芯部、保持所述模芯部的保持部,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向由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形成的型腔内注射熔融树脂而形成所述光学元件的工序;
以使所述光学元件留在所述第一模具中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地移动而开模的工序;
使所述模芯部向所述第二模具侧移动,并将所述光学元件向所述第二模具侧顶出的工序;
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一部分与所述保持部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所述模芯部向所述第一模具侧移动,分离所述模芯部与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面的工序;
使所述模芯部再次向所述第二模具侧移动而将所述光学元件再次向所述第二模具侧顶出,从所述保持部分离所述光学元件的工序;
保持所述光学元件以外的其他部分而从所述模芯部取下所述光学元件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是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拾取装置用的光学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用于所述光拾取装置的物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向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信息所必要的所述光学元件的数值孔径为NA时,NA为0.75≤NA≤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光学元件即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d(mm)并且波长为500nm以下的光束在所述透镜的焦距为f(mm)时,厚度d与焦距f的关系为0.9≤d/f≤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光学元件即透镜的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深度为S(mm)并且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横截面半径为R(mm)时,深度S与横截面半径R的关系为0.75≤S/R≤1.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是具备光功能部、配置在所述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的透镜,该光功能部具有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
通过所述模芯部,形成所述法兰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侧的第一法兰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是具备具有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的光功能部、配置在所述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的透镜,
通过所述模芯部,在所述光功能部的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法兰部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侧的第一法兰面之间,形成环状凹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一部分与所述保持部接触的状态,并且使所述模芯部向所述第二模具侧移动,从而将所述光学元件向所述第二模具侧顶出。
CN201180046739.0A 2010-09-30 2011-09-14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2626 2010-09-30
JP2010-222626 2010-09-30
PCT/JP2011/070937 WO2012043224A1 (ja) 2010-09-30 2011-09-14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341A true CN103140341A (zh) 2013-06-05
CN103140341B CN10314034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9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67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341B (zh) 2010-09-30 2011-09-14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13021B2 (zh)
CN (1) CN103140341B (zh)
WO (1) WO20120432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84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及其制造该透镜的模具与制造方法
CN104932076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保持装置、光学单元、光学单元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13594079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将电子元件从粘性载体分离的顶出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4913A (zh) * 2012-08-24 2014-03-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改善偏心的塑料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03038B (zh) * 2014-03-07 2018-01-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成型模具和使用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06696189B (zh) * 2015-11-18 2019-09-20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TWI698670B (zh) * 2018-08-31 2020-07-11 台灣山村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耦合鏡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1659A (ja) * 1997-05-16 1998-12-04 Ricoh Co Ltd モールド金型装置
JP2002200654A (ja) * 2000-12-28 2002-07-16 Konica Corp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JP2010155471A (ja) * 2008-09-29 2010-07-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成形金型、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2685A (ja) * 1997-07-28 1999-02-16 Canon Inc 成形用金型の離型機構および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1659A (ja) * 1997-05-16 1998-12-04 Ricoh Co Ltd モールド金型装置
JP2002200654A (ja) * 2000-12-28 2002-07-16 Konica Corp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JP2010155471A (ja) * 2008-09-29 2010-07-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成形金型、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84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及其制造该透镜的模具与制造方法
CN104932076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保持装置、光学单元、光学单元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13594079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将电子元件从粘性载体分离的顶出器单元
CN113594079B (zh) * 2020-04-30 2024-01-16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将电子元件从粘性载体分离的顶出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43224A1 (ja) 2014-02-06
JP5713021B2 (ja) 2015-05-07
CN103140341B (zh) 2015-11-25
WO2012043224A1 (ja) 201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341A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WO2009122862A1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
WO201003561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成形金型、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CN103370182B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和光学元件
JP5275707B2 (ja) 射出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品取出方法
WO2011037038A1 (ja) 成形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JP4407148B2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光学素子
JPWO2008117576A1 (ja) 射出成形機、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11040148A1 (ja) 光学素子
JP4808089B2 (ja) 光学素子成形方法
JP2007237407A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ブルーレイディスク
US20050013004A1 (en) Forming methods, forming devices for articles having a micro-sized shape and optical elements
JP2008234724A (ja) 複合対物レンズ成形金型、複合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0083025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成形金型
WO2012118041A1 (ja) 光学素子、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58088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金型
WO2013146871A1 (ja) 熱可塑性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047274A1 (ja) 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69691A (ja) 成形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61601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69692A (ja) 成形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206338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79764A (ja) 成形品取出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241297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
JP2008221654A (ja) 成形機システム、射出成形機、光学素子、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