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148B -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148B
CN103129148B CN201210477425.2A CN201210477425A CN103129148B CN 103129148 B CN103129148 B CN 103129148B CN 201210477425 A CN201210477425 A CN 201210477425A CN 103129148 B CN103129148 B CN 103129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ck processing
sensor
head
nozzle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74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148A (zh
Inventor
河西庸雄
新川修
熊谷利雄
细川泰弘
铃木俊行
泉尾诚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79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48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71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48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79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48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9195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5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125Sensors, e.g. deflection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for detecting failure, e.g. clogging, malfunctioning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2Detection of malfunctioning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54Sensor in each pressure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弥补采用根据某1种原理进行检查的传感器的排出检查的缺点。具有头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恢复单元和控制器,所述头部相对于介质排出液体;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的检测处理;所述第二传感器根据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同的原理进行所述检测处理;所述恢复单元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控制,并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对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通过相对于纸张和/或薄膜等各种介质排出墨液等液体而形成印刷图像的头部和读取通过所述头部形成的所述印刷图像的传感器(例如,扫描器等)的喷墨打印机等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0911号公报
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存在喷嘴堵塞无法排出液滴的情况(排出不良)。由此而产生点脱漏,并成为使印刷图像劣化的原因。
作为用于对如此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的排出检查之1,存在以下排出检查:以扫描器读取印刷图像,对以扫描器读取的读取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对喷嘴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查。可是,在该排出检查中,虽然能够在印刷中进行检查,但是因为以扫描器读取多色的点重叠的印刷图像,所以难以每喷嘴地进行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如此的情形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弥补采用根据某1种原理进行检查的传感器的排出检查的缺点。
本发明用于解决所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具有头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恢复单元和控制器,所述头部相对于介质排出液体;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的检测处理;所述第二传感器根据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同的原理进行所述检测处理;所述恢复单元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控制,并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对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控制。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通过检测原理不相同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处理,所以通过相互弥补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的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且,因为控制器基于2个传感器的检测处理的结果而使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以2个传感器进行检测而进行恢复处理。因此,能够使排出的恢复提高。
还有,所谓检测处理的原理例如是指,基于读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结果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和/或基于使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驱动的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和/或根据从喷嘴排出到头部外的液滴是否通过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之间而输出不同的检测结果的原理和/或使带电的液滴从喷嘴朝向检测用的电极排出而输出在该电极产生的电变化的检测结果的原理等。并且,并不限于此。并且,关于这些的任一种,检测处理的原理也可以相互不同。
应用例2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所以能够提高点脱漏的检测精度。并且,若与在进行了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3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还是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能够通过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进行再检查还是进行恢复处理,不用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恢复工作,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通过在某情况下进行再检查,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应用例4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或应用例3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且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在如此的情况下进行再检查,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通过进行再检查,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应用例5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应用例4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且在根据各自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异常的喷嘴的位置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立即进行恢复处理,因为不用立即进行再检查,所以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6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应用例5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且在根据各自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异常的喷嘴的位置相互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在如此的情况下进行再检查,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通过进行再检查,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应用例7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进行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所以能够提高点脱漏的检测精度。并且,若与在进行了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8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7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能够根据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恢复处理,不用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恢复工作,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
应用例9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7或应用例8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当接通用于在装置主体供给电功率的电源时,不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而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与印刷中不同,当电源接通时,能够可靠地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
应用例10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7~应用例9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当断开用于在装置主体供给电功率的电源时,不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而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与印刷中不同,当电源断开时,能够可靠地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
应用例11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相互弥补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选择适当的恢复处理。
应用例12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1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选择基于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适当的恢复处理。
应用例13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1或应用例12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即使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也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相互弥补第一传感器及第2传感器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且,若与在进行了通过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再检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14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1~应用例13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即使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也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相互弥补第一传感器及第2传感器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且,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通过进行再检查,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应用例15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0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选择基于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适当的恢复处理。
应用例16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1~应用例14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中断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相互弥补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各自的缺点。并且,能够降低尽管在印刷图像上产生排出不良却继续印刷的可能性。
应用例17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0、应用例15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仅任一个结果,决定是否中断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降低尽管在印刷图像上产生排出不良却继续印刷的可能性。
应用例18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6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并行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并行进行。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印刷中能够进行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所以能够防止排出不良并缩短印刷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19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7~应用例10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控制器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并行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并行进行。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印刷中能够进行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所以能够防止排出不良并缩短印刷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20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9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对所述头部内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取得墨液的状态为正常、由于气泡混入而产生异常、由于墨液的增粘/干燥而产生异常、由于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而产生异常等的任一个结果。并且,通过确定墨液的状态,能够对排出不良进行推定。
应用例21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9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对所述头部内的残留振动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能够确定头部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并且,通过确定墨液的状态,能够对排出不良进行推定。
应用例22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19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对从所述头部排出之前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确定头部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并且,通过确定墨液的状态,能够对排出不良进行推定。
应用例23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22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从所述头部排出之后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直接地确定排出不良。
应用例24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22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读取形成于所述介质的图像,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确定印刷像质是否由于排出不良而受影响。
应用例25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22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由于液体的排出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通过静电电容的变化确定排出不良。
应用例26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1~应用例22的任1项的液体排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所述头部外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直接地确定排出不良。
应用例27
本应用例涉及的液体排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头部相对于介质排出液体;进行第一检测处理,该第一检测处理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进行第二检测处理,该第二检测处理按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不同的原理,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通过恢复单元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进行检测原理不同的检测处理,所以通过相互弥补第一检测处理及第二检测处理的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且,因为控制器基于2个检测处理的结果而使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基于2个检测处理的结果进行恢复处理。因此,能够使排出的恢复提高。
应用例28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7的液体排出方法,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进行第一检测处理、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第二检测处理,所以能够提高点脱漏的检测精度。并且,若与在进行了第一检测处理的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第二检测处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29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7的液体排出方法,基于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所述第一检测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进行第二检测处理、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第一检测处理,所以能够提高点脱漏的检测精度。并且,若与在进行了第二检测处理的所有的情况下都进行第一检测处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用于排出的检查的构成简单化。
应用例30
作为记载于应用例27的液体排出方法,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相互弥补第一检测处理及第二检测处理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选择适当的恢复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的简图。
图3是表示多个头部的排列的图。
图4是头部的剖面图。
图5表示头部的喷嘴排列的图。
图6是对喷嘴排列和点形成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产生排出不良时的印刷图像的图。
图8是在图7中以四边形框包围的点不良部位的放大图。
图9是对在扫描速率为7ms的情况下以扫描器71读取印刷图像的读取数据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表示以扫描器71读取示于图7的印刷图像的读取图像的图。
图11是在图10中以四边形框包围的点不良部位的放大图。
图12是对第二检查单元之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3A表示相应于压电元件的残留振动输出的信号,图13B表示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和电阻的高通滤波器之后输出的信号,图13C是表示通过比较器之后输出的信号的图。
图14A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图14B表示干燥增粘的状态,图14C是表示纸粉附着于喷嘴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图16是对点脱漏检查工作中的判定条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17A~图17D是对第一检测处理中的异常喷嘴的配置和第二检测处理中的异常喷嘴的配置进行比较而示的图。
图18A对第二检查单元80的其他的例进行说明,图18B是对检测控制部87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19A表示驱动信号,图19B及图19C是对从放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例的简图。
图22是表示多个头部的排列的图。
图23A表示头部的剖面,图23B是表示喷嘴的排列的图。
图24是对头部内检查单元进行说明的图。
图25A表示相应于压电元件的残留振动输出的信号,图25B表示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和电阻的高通滤波器之后输出的信号,图25C是表示通过比较器之后输出的信号的图。
图26A对头部外检查单元进行说明,图26B是对检测控制部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7A表示驱动信号,图27B及图27C是对从放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图29A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图29B表示干燥增粘的状态,图29C是表示纸粉附着于喷嘴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打印机的其他的构成例的简图。
图31A表示检查用图形之一例,图31B是宏观地看示于图31A的检查用图形的图。
图32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3A表示头部的剖面,图33B是表示喷嘴的排列的图。
图34A~图34C是表示头部和墨液吸引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5是表示帽的构成的简要俯视图。
图36A及图36B是表示头部和刷拭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7是对头部内检查单元进行说明的图。
图38A表示相应于压电元件的残留振动输出的信号,图38B表示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和电阻的高通滤波器之后输出的信号,图38C是表示通过比较器之后输出的信号的图。
图39A对头部外检查单元进行说明,图39B是对检测控制部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40A表示驱动信号,图40B及图40C是对从放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说明的图。
图41A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图41B表示干燥增粘的状态,图41C表示纸粉紧贴于喷嘴的状态,图41D是表示纸粉附着于喷嘴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42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图43是对点脱漏检查工作中的判定条件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输送单元,20…滑架单元,30…头部单元,31…头部,32…壳体,33…流路单元,33a…流路形成基板,33b…喷嘴盘,33c…振动板,34…压电元件单元,40…驱动信号生成部,50…墨液吸引单元,55…刷拭单元,59…清洗单元,60…冲刷单元,70…第一检查单元,71…扫描器,75…头部内检查单元,80…第二检查单元,88…头部外检查单元,90…检测器组,100…控制器,331…压力室,332…墨液供给路,333…共用墨液室,334…隔膜部,335…岛部,341…压电元件,342…固定板,511…侧壁部,512…保湿构件,513…检测用电极,701…放大部,701a…运算放大器,701b…比较器,702…脉冲宽度检测部,801…放大部,801a…运算放大器,801b…比较器,802…脉冲宽度检测部,CP…计算机,Nz…喷嘴,PZT…压电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关于液体排出检查装置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在组入于印刷装置的状态下使用。并且,也能够在用于工序内的情况下构成为专用装置。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关于组入于印刷装置的液体排出检查装置进行说明。具体地,举喷墨打印机1(以下,也简单地称为“打印机1”。)为例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打印机1为印刷装置之一例,也是液体排出检查装置之一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利用图1~图8进行说明。图1是打印机1的框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1的构成的简图。图3是表示多个头部31排列的图。图4是头部31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头部31的喷嘴排列的图。图6是简要说明用的喷嘴配置和点形成的情形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产生排出不良时的印刷图像的图。图8是在图7中以四边形框包围的点不良部位的放大图。
打印机1朝向纸张、布、薄膜等介质,排出作为液体之一例的墨液,与计算机CP可以通信地连接。计算机CP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能够将相应于该图像的印刷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如示于图1地,具有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墨液吸引单元50、刷拭单元55、冲刷单元60、第一检查单元70、第二检查单元80、检测器组90和对这些单元等进行控制并管理作为打印机1的工作的控制器100。
输送单元10用于将介质(例如,连续纸S等)输送于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该输送单元10如示于图2地,具有上游侧辊12A及下游侧辊12B和皮带14。若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旋转,则上游侧辊12A及下游侧辊12B旋转,并且皮带14旋转。供给的连续纸S通过皮带14输送至可以执行印刷处理的区域、也就是说与头部单元30(头部31)对置的区域(以下,称为“印刷区域”)。通过皮带14输送连续纸S,连续纸S相对于头部31移动于输送方向。通过了印刷区域的连续纸S通过皮带14朝向下游侧的第一检查单元70(扫描器71)而输送。还有,输送中的连续纸S静电吸附或真空吸附于皮带14。
滑架单元20用于使头部单元30(头部31)移动。该滑架单元20具有被支持为可以沿着导轨(未图示)向连续纸S的纸宽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未图示)和滑架电动机(未图示)。滑架构成为,通过该滑架电动机的驱动,与头部31成为一体进行移动。滑架(头部31)在导轨上的位置(纸宽方向的位置),通过控制器100对从设置于滑架电动机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中的上升沿及下降沿进行检测并对该沿进行计数能够求得。在本实施方式1中,当进行后述的第二检测处理时,滑架移动于纸宽方向,由此位于印刷区域的头部31位于从该印刷区域离开的维护区域(可以执行恢复处理的区域)(参照图2)。
头部单元30相对于通过输送单元10输送到印刷区域的连续纸S排出墨液。头部单元30通过相对于输送中的连续纸S排出墨液,在连续纸S形成点,将图像印刷于连续纸S。
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1为行式打印机,头部单元30能够一次形成纸张宽度量的点。并且,头部单元30如示于图3地,具有沿着纸宽方向交错状排列的多个头部31和基于来自控制器100的头部控制信号对头部31进行控制的头部控制部HC(参照图1)。
各头部31如示于图4地,具有壳体32、流路单元33和压电元件单元34。壳体32为用于对压电元件PZT等进行收置而固定的构件,例如通过环氧树脂等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而制作。
流路单元33具有流路形成基板33a、喷嘴盘33b和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的一方的表面接合喷嘴盘33b,在另一方的表面接合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形成成为压力室331、墨液供给路332及共用墨液室333的空部和/或槽。该流路形成基板33a例如通过硅基板而制作。在喷嘴盘33b,设置包括多个喷嘴Nz的喷嘴组。该喷嘴盘33b通过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构件例如薄的金属板而制作。在振动板33c中的对应于各压力室331的部分设置隔膜部334。该隔膜部334通过压电元件PZT而变形,并使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还有,通过介有振动板33c和/或粘接层等,压电元件PZT与喷嘴盘33b成为电绝缘的状态。
压电元件单元34具有压电元件组341和固定板342。压电元件组341呈梳齿状。而且,一个一个梳齿为压电元件PZT。
各压电元件PZT的前端面粘接于相对应的隔膜部334具有的岛部335。固定板342对压电元件组341进行支持,并成为相对于壳体32的安装部。压电元件PZT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之一例,若施加驱动信号COM则伸缩于较长方向,并对压力室331内的液体提供压力变化。在压力室331内的墨液,起因于压力室331的容积的变化而产生压力变化。利用该压力变化,能够使墨液滴从喷嘴Nz排出。还有,代替作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的压电PZT,也可以为通过产生相应于施加的驱动信号COM的气泡而使墨液滴排出的结构。
各头部31如示于图5地,在其底面具有黑色墨液喷嘴列K、蓝绿墨液喷嘴列C、品红墨液喷嘴列M及黄色墨液喷嘴列Y,从各喷嘴列朝向连续纸S分别排出不同颜色的墨液。构成各喷嘴列的多个喷嘴沿着纸宽方向,以一定的喷嘴间距排列。
即,通过各头部31的喷嘴列,构成纸张宽度量的喷嘴组。还有,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头部31既可以并非分别各具备1列的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也可以各具备多列的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也就是说,例如也可以通过多个黑色墨液喷嘴列K形成某条栅线。并且,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头部31也可以具备仅某个特定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
在此,关于喷嘴排列和点形成的关系,利用图6进行说明。如示于图6地,在此,在头部单元30,通过各头部31的喷嘴列,构成预定的喷嘴间距的喷嘴组。虽然实际的喷嘴的位置如示于图5地输送方向的位置不同,但是通过使排出的定时不同,能够将包括各头部31的喷嘴列的喷嘴组考虑为如示于图6地排列为一列的喷嘴。还有,为了说明的简化,假设仅设置黑色墨液的喷嘴组311。
该喷嘴组311包括以1/720英寸间隔在纸宽方向排列的喷嘴。对于各喷嘴,从附图的上方按顺序,附加编号。
还有,相对于输送中的连续纸S,通过从各喷嘴断续地排出墨液滴,喷嘴组311在连续纸S形成栅线。例如,喷嘴#1在连续纸S上形成第1栅线,喷嘴#2在连续纸S上形成第2栅线。各栅线沿着输送方向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栅线的方向称为扫栅方向。
另一方面,若喷嘴堵塞等而墨液滴未适当地排出,则在连续纸S上不会形成适当的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未适当地形成的点称为点不良。因为一旦喷嘴的排出不良产生一次,则几乎不会在印刷中自然地恢复排出,所以排出不良会连续地产生。于是,点不良在连续纸S上连续地产生于扫栅方向,在印刷图像上点不良作为白色或明亮的线条被观察到。例如如示于图7地,在喷嘴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在印刷图像产生点不良。即,若对在图7中以四边形框包围的点不良部位进行放大,则如在图8中以箭头表示地,在纵向观察到白色的线条。
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用于生成驱动信号COM。若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则压电元件伸缩,对应于各喷嘴Nz的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因此,驱动信号COM当印刷处理时、后述的第二检测处理时、相对于点脱漏的喷嘴Nz进行的冲刷处理时等,施加于头部31。
墨液吸引单元50用于从头部31的喷嘴Nz对头部内的墨液进行吸引而向头部外排出。该墨液吸引单元50在使未图示的帽紧贴于头部31的底面(喷嘴面)的状态下,使未图示的吸引泵工作,通过使帽的空间成为负压,对头部内的墨液与混进头部内(喷嘴内)的气泡一起进行吸引。由此,能够使点脱漏喷嘴恢复。
刷拭单元55用于去除附着于头部31的喷嘴面的纸粉等异物。该刷拭单元55具有可以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的刷拭器(未图示)。刷拭器包括具有柔性的弹性构件。若滑架(头部31)通过滑架电动机的驱动而移动于纸宽方向,则刷拭器的前端部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而弯曲,对喷嘴面的表面进行清洗(拭除)。由此,刷拭单元55可以去除附着于喷嘴面的纸粉等异物,使墨液从由于该异物而堵塞的喷嘴正常地排出。
冲刷单元60用于接受并贮留由于头部31进行冲刷工作而排出的墨液。该冲刷工作为以下工作:将与进行印刷的图像无关的驱动信号施加于驱动元件(压电元件),并使墨液滴从喷嘴强制性地连续排出。由此,因为能够防止头部内(喷嘴内)的墨液增粘/干燥而排不出适当量的墨液,所以堵塞的喷嘴可以从不排出状态恢复。
第一检查单元70用于基于形成于连续纸S的印刷图像的状态对排出不良进行检查。即,作为读取印刷于通过输送单元10输送的连续纸S的图像的第一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第一检查单元70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并且,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一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传感器。
第二检查单元80用于基于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的状态对排出不良每喷嘴地进行检查。即,该第二检查单元80作为当后述的第二排出检查时每喷嘴地对墨液的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第二检查单元80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二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传感器。
控制器10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器100如示于图1地,具有接口部101、CPU102、存储器103和单元控制电路104。接口部10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主计算机CP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10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03用于确保存储CPU10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工作区等。CPU102通过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程序的单元控制电路104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检测器组90对打印机1内的状况进行监视,例如有:用于介质的输送等的控制的旋转式编码器、对输送的介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滑架(或头部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线性编码器等。
关于第一检查单元70
接下来,关于第一检查单元70进行说明。第一检查单元70为以下传感器:当后述的第一检测处理时,伴随于连续纸S沿着输送方向的移动,用于读取印刷于连续纸S的印刷图像。
(构成)
该第一检查单元70如示于图2地具有扫描器71,该扫描器71设置于比头部单元30(头部3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能够一次读取连续纸S的纸张宽度量的印刷图像。该扫描器71具有相对于连续纸S照射照明光的光源部和感受以连续纸S反射的反射光的感光部,能够按扫描器的每色读取打印机1印刷的印刷图像。光源部具有配置多个白色LED的基板。感光部具有CCD等图像传感器和用于使反射光汇集于图像传感器的透镜,输出相应于感受的反射光的强度的大小的电压。
(排出检查的原理)
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扫描器71以扫栅方向的读取分辨率比印刷于连续纸S的图像的分辨率低的方式读入。例如,若连续纸S的输送速度为254mm/s、读取1个读取行量所需的时间(1个扫描周期)为7ms,则在读取的期间连续纸S输送1.78mm。即,1个读取行的线宽为1.78mm。也就是说,若设扫栅方向的印刷分辨率为1440dpi,则1个读取行相当于1.78mm×1440dpi=100.8点量。也就是说,读取数据的扫栅方向的读取分辨率相当于从印刷的图像压缩为约1/100的图像。读取数据的各读取行以关于各色对在扫栅方向上印刷的图像的约100点的像素值进行了平均化的像素值构成。
图9是对在设扫描速率为7ms的情况下以扫描器71读取印刷图像的读取数据进行说明的图。如示于同图地,读取数据为以下数据:关于将平面关于扫栅方向和纸宽方向划分为网格状的单元,使单元的位置和在该位置读取的像素值相关联而包含。以下,为了说明,如示于同图地,将扫栅方向的列按顺序设定为第1读取列到第1440读取列,对纸宽方向的行从第1读取行~第N读取行按扫描器71的读出的顺序附加编号。
并且,图10是表示以扫描器71读取图7所示的印刷图像得到的图像的图。如示于图10地,以扫描器71读取的图像为在扫栅方向压缩为约1/100的图像。另一方面,图11是在图10中以四边形框包围的点不良部位的放大图。如图11的箭头表示地,在纵向观察到白色的线条。
控制器100取得扫描器71读取的图像的数据(读取数据)和来自计算机CP的图像数据。然后,控制器100基于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生成作为与读取数据的读取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的基准数据,并对读取数据和基准数据进行比较而对喷嘴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
(检查时的工作)
首先,控制器100相对于连续纸S基于从计算机CP接收的图像数据开始印刷处理。扫描器71与印刷处理并行,以在扫栅方向上读取分辨率比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低的方式读入印刷于连续纸S的图像。具体地,将扫描速率设定为7ms,并以1个读取行相当于100.8点量的方式,从第1读取行~第N读取行地读入。即,以印刷图像的输送方向约100点量成为1个像素的方式读取印刷图像。
控制器100通过从计算机CP取得图像数据并对该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加工,生成作为与读取数据的读取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的基准数据。具体地,关于扫栅方向,因为1个读取行相当于100.8点量,所以对应于第1读取行的点通过将由各头部31产生的第1点~第100点的像素值之和加上在第101点的像素值乘以8/10而得到的值、并将该值除以100.8而能够生成。还有,基准数据关于扫描器的各色而生成。
控制器100关于第1读取行~第N读取行的各读取行,通过从基准数据的像素值减去读取数据的像素值,关于第1~第1440读取列的各色对像素值的差分进行计算。控制器100关于第1读取行~第N读取行的各读取行,基于计算出的像素值的差分,对各色的点不良部位进行判定。具体地,如果像素值的差分为预定值α以下,则判定为不存在点不良部位;如果像素值的差分超过预定值α,则判定为存在点不良部位。
还有,如果在喷嘴不存在排出不良地按照图像数据形成点,则基准数据和读取数据的像素值的差分理论上为零。另一方面,如果在打印机1的喷嘴存在排出不良、该喷嘴未形成点,则理论上关于该点不良部位读取数据的像素值为零而基准数据的像素值原封不动表现为差分。即,理论上如果像素值的差分不是零则有可能存在点不良。
可是,在通过扫描器71读取通过各头部31形成的点重叠的印刷图像的情况下,难以确定成为点不良部位的原因的喷嘴。并且,由于扫描器71的读取误差和/或附着于连续纸S上的灰尘、照明光的强度等的影响,即使不存在排出不良,差分仍有可能不为零。于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存在点不良的情况下的作为理论上的差分的基准数据的像素值和不存在点不良的情况下的作为理论上的差分的零之间的值作为预定值α,关于各读取列对点不良的有无进行判定。预定值α既可以为固定值,并且也可以为基准数据的像素值的预定比例(例如80%)。
接下来,关于第1读取行~第N读取行的各读取行判定的点不良部位按每读取列进行汇总。控制器100关于各读取列,在N行的读取行之中的预定比例(例如5%)的读取行存在点不良部位的情况下,判定为在该读取列存在点不良。此时,控制器100因为由于受各头部31的点的重叠和/或扫描器71的读取误差等的影响,无法确定产生排出不良的喷嘴,所以对与存在该点不良的读取列相对应的喷嘴进行推定。具体地,对应于存在点不良的第n读取列的第m编号的喷嘴通过如下的式1进行推定。
m=n×(印刷的图像分辨率/读取分辨率)···(式1)
如以上地,根据本实施方式1,如示于图8地,若产生喷嘴的排出不良,则点不良的栅线被观察到成为白色的线条或明亮的线条。并且,如示于图11地,即使扫描器71在扫栅方向集中读取100点量,图像也仅在扫栅方向压缩且依然观察到白色的线条或明亮的线条。着眼于此点,在以扫描器71读入时,通过在扫栅方向对数据量进行压缩(通过关于扫栅方向降低读取分辨率),能够削减排出不良检测中的处理数据的量。
关于第二检查单元80
在此,关于第二检查单元80进行说明。第二检查单元80是在后述的第二检测处理时基于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对排出不良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排出检查的原理)
如示于图4地,若在压电元件PZT施加驱动信号COM,则压电元件PZT弯曲而振动板33c进行振动。即使停止驱动信号COM向压电元件PZT的施加,也会在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若振动板33c由于残留振动而振动,则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振动板33c的残留振动而振动并输出信号。因而,通过使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并对此时的产生于压电元件PZT的信号进行检测,能够求得各压电元件PZT的特性(频率特性)。
具体地,若从驱动信号生成部40输出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相对应的压电元件PZT,则与该压电元件PZT接触的振动板33c进行振动。该振动板33c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而产生残留振动。因此,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进行振动而输出信号(反电压)。而且,该信号输入于第二检查单元80。第二检查单元80基于输入的信号,对该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果关于对应于各喷嘴的压电元件PZT依次进行该处理,则能够对各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此地检测到的频率特性根据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即,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相应于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
(构成)
图12是第二检查单元80的构成的说明图。第二检查单元80具有放大部801和脉冲宽度检测部802。
在放大部801中,通过包括电容器C1和电阻R1的高通滤波器去除包括于来自压电元件341的信号的低频分量,并通过运算放大器801a以预定的放大率进行放大。接下来,使运算放大器8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由此变换为以基准电压Vref为中心上下地摆动的信号。然后,通过比较器801b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根据是否比基准电压Vref高而对信号进行2值化。
(检查时的工作)
图13A是表示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而输出的信号的图。因为频率特性相应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所以输出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特有的电压波形(振动图形)。
图13B是表示使运算放大器8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之后的信号及基准电压Vref的图。即,这些是输入于比较器801b的信号。
图13C是表示来自比较器801b的输出信号的图。即,是输入于脉冲宽度检测部802的信号。
脉冲宽度检测部802若被输入示于图13C的脉冲,则在脉冲的上升沿对计数值进行复位,按此后的每时钟信号使计数值递增,并将在下一脉冲的上升沿的计数值输出到控制器100的CPU102。CPU102基于脉冲宽度检测部802输出的计数值、即基于从第二检查单元80输出的检测结果,能够对压电元件PZT输出的信号的周期进行检测。
如以上地,通过第二检查单元80输出具有相应于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的振动图形,控制器100能够确定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是正常、还是因气泡混入于头部内的原因而产生排出不良、或因墨液增粘的原因而产生排出不良、或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Nz)。其结果,能够进行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适当的恢复工作(也称为恢复处理)。
关于打印机1的工作例
关于整体性的工作
在此,关于打印机1的整体性的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1中,控制器100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计算机程序,对控制对象(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墨液吸引单元50、刷拭单元55、冲刷单元60、第一检查单元70、第二检查单元80)进行控制,进行各处理。从而,该计算机程序为了执行这些处理,具有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代码。
控制器100进行印刷处理及点脱漏检查处理。具体地,控制器100进行印刷命令的接收、供纸工作、点形成工作、输送工作、印刷结束判断、第一检测工作、第二检测工作、恢复工作。以下,关于各处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印刷命令的接收为接收来自计算机CP的印刷命令的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100介由接口部101而接收印刷命令。
供纸工作是使成为印刷对象的连续纸S移动、定位于印刷开始位置(所谓冒头位置)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使连续纸S移动。
点形成工作是用于在连续纸S形成点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相对于头部31输出控制信号。此时,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生成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由此墨液从喷嘴Nz排出。由此,从头部31的喷嘴Nz断续地排出墨液,在连续纸S形成点。
输送工作是使连续纸S向输送方向移动的工作。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能够在与通过刚才的点形成工作形成的点不同的位置形成点。
印刷结束判断是使印刷是否继续的判断。控制器100基于相对于成为印刷对象的连续纸S的印刷数据的有无进行印刷结束判断。
点脱漏检查工作是对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进行检查的工作。控制器100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采用第一检查单元70的第一检测处理,在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进行采用第二检查单元80的第二检测处理。而且,控制器100基于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从预先设定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还有,关于该点脱漏检查工作,随后详述。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检测处理。
恢复工作是使处于排出不良的状态的头部31恢复到能够正常地排出墨液的状态的工作。控制器100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进行冲刷工作、墨液吸引工作、刷拭工作中的任一个工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恢复工作中,存在如以下的优点。
当分别进行冲刷工作、墨液吸引工作、刷拭工作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各自不同。例如,刷拭工作因为是对喷嘴面以刷拭器56进行清洗(拭除)的工作,所以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为极少量。另一方面,冲刷工作因为是与增粘/干燥的墨液一起将头部内的墨液排弃的工作,所以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相比于刷拭工作时的消耗墨液量多。并且,墨液吸引工作是对头部内的墨液与混入的气泡一起进行吸引的工作,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相比于冲刷工作时的消耗墨液量更多。因此,例如,在起因于纸粉附着于喷嘴面而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尽管能够通过选择刷拭工作而恢复,但是如果选择冲刷工作和/或墨液吸引工作,则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会浪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1中,当根据第一检查单元70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时,通过基于第二检查单元80的检测结果从预先设定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可以抑制浪费的墨液消耗。
关于点脱漏检测工作
接下来,关于点脱漏检查工作,利用图14A~图14C、图15、图16、图17A~图17D进行说明。图14A是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的图。图14B是表示墨液增粘/干燥的状态的图。图14C是表示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的状态的图。图15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图16是对点脱漏检查工作中的判定条件进行说明的图。图17A~图17D是对第一检测处理中的异常喷嘴的配置和第二检测处理中的异常喷嘴的配置进行比较而示的图。
如示于图15地,首先,控制器100在使头部31位于印刷区域的状态下(参照图2),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第一检测处理(S101)。
在该第一检测处理中,通过取得第一检查单元70的检测结果,检查起因于墨液滴未排出到头部的外部的排出不良(点不良)的有无。而且,通过该第一检测处理,作为第一检查单元70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取得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墨液滴(不存在点不良)、未能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墨液滴(存在点不良)的任一个结果,并能够对与存在点不良的第n读取列相对应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
接着,控制器100基于第一检查单元70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存在点不良(排出不良)(S102),在判定为不存在点不良的情况下(S102∶否),因为处于在头部31未产生排出不良的正常状态,所以原封不动结束处理;在判定为存在点不良的情况下(S102∶是),使印刷处理停止,进行第二检测处理(S103)。
在该第二检测处理中,通过取得第二检查单元80的检测结果,按各头部31的每喷嘴检查起因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的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而且,通过该第二检测处理,作为第二检查单元80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能够取得墨液的状态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因气泡混入的原因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14A)、因墨液的增粘/干燥的原因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14B)、由于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Nz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14C)的任一个结果。即,控制器100能够与排出不良的原因一起,具体地确定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检测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根据通过第一检测处理取得的第一检查单元70的检测结果及通过第二检测处理取得的第二检查单元80的检测结果,对相应于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基于判定条件进行选择。该判定条件如示于图16地设定为,按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的每个组合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基于该判定条件的判定汇总相对于全部喷嘴的检测结果而整体性地进行,但是也可以每喷嘴地进行。
具体地,控制器100在步骤S104中,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为图形1的情况下,进行恢复处理(S105)。
即,如示于图16地,在满足如下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恢复处理: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且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进而,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和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相一致。
例如,如示于图17A地,当着眼于某喷嘴列时,在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推定为“喷嘴#3”是异常喷嘴、且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确定为“喷嘴#3”是异常喷嘴时,异常喷嘴都是“喷嘴#3”而相一致。因此,相对于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3”进行恢复处理。
本实施方式1中的恢复处理并非对于全部的喷嘴进行,而使对于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进行。如此地,通过对于全部喷嘴之中的一部分喷嘴(存在排出异常的喷嘴)进行恢复处理,相比于对于全部喷嘴进行的情况能够以短时间使恢复处理完成。
还有,也可以对于全部喷嘴列之中的包括异常喷嘴的喷嘴列进行恢复处理。还有,在按每墨液颜色设置头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于与异常喷嘴的墨液颜色相同的颜色的头部进行恢复处理。由此,相比于对于全部喷嘴列、全部头部进行的情况能够以短时间使恢复处理完成。
并且,在该恢复处理中,基于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选择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例如,在因气泡混入的原因而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参照图14A),进行通过墨液吸引单元50进行的恢复工作,与头部内的墨液一起吸引混入于头部内的气泡。并且,在因墨液的增粘/干燥的原因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参照图14B),进行通过冲刷单元60进行的恢复工作,增粘的墨液排出到头部外。并且,在由于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而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参照图14C),进行通过刷拭单元55进行的恢复工作,从喷嘴面去除纸粉等异物。如此地,当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排出异常时,通过基于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选择恢复工作,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能够抑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的浪费。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104中,在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判定为判定结果为图形2或图形3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3进行再检查。还有,该再检查仅对于异常喷嘴进行。
即,如示于图16地,在满足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且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而且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和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不相一致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时(图形2),或在满足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且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图形3),再次进行第二检测处理。
例如,如示于图17B地,当着眼于某喷嘴列时,在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推定为“喷嘴#3”是异常喷嘴、且在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确定为“喷嘴#9”是异常喷嘴的情况下,关于“喷嘴#3”和“喷嘴#9”异常喷嘴不相一致。
并且,如示于图17C地,当着眼于某喷嘴列时,在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推定为“喷嘴#3”是异常喷嘴、且在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全部的喷嘴确定为正常喷嘴的情况下,关于“喷嘴#3”异常喷嘴和正常喷嘴不相一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此地,当包括相对于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即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喷嘴的情况时,进行再检查。这是因为以下的理由。
因为虽然在第一检测处理中,停止于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但是在第二检测处理中,能够每喷嘴地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判别,所以能够确定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因此,第二检测处理一方比第一检测处理可谓检测精度高。从而,在如所述地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因为在根据检查精度比第二检测处理低的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情况下,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所以首先进行再检查。由此,因为并非立即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节约消耗墨液。
而且,当该再检查时,并不进行第一检测处理,仅进行第二检测处理。这是因为,当进行再检查时,通过进行检测精度比第一检测处理高的第二检测处理,能够使点脱漏的检测精度提高。从而,对于“喷嘴#3”仅再次进行第二检测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104中,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图形4的情况下,进行恢复处理(S105)。
即,如示于图16地,在满足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且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而且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和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相一致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在满足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且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而且根据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推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和根据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喷嘴编号)不相一致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恢复处理。
例如,如示于图17D地,当着眼于某喷嘴列时,在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喷嘴#3”推定为异常喷嘴、在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中“喷嘴#3”及“喷嘴#9”确定为异常喷嘴的情况下,虽然关于“喷嘴#3”异常喷嘴相一致,但是关于“喷嘴#9”异常喷嘴不相一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此地,在相对于第一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即在第二检测处理中,对于在第一检测处理中推定的异常喷嘴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对于在第一检测处理中推定的异常喷嘴以外的正常喷嘴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对于第二检测处理的异常喷嘴进行恢复处理。这是因为,通过重视检测精度比第一检测处理高的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不进行再检查而立即进行恢复处理,使异常喷嘴提前恢复。从而,使与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相一致的“喷嘴#3”恢复,并且重视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也使“喷嘴#9”恢复。
如以上地,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点脱漏检查处理中,在进行第一检测处理、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通过每喷嘴地进行第二检测处理,提高点脱漏的检测精度。如此地,通过先进行第一检测处理之后进行第二检测处理,在以下之点有效。
例如,若假定不进行第二检测处理,仅进行第一检测处理,则虽然可以在印刷中始终对是否产生排出不良进行检查,但是因为检测精度比第二检测处理低,所以即使能够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也无法通过按各头部31的每喷嘴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测而确定异常喷嘴。反之,若仅进行第二检测处理,则虽然能够进行检测精度比第一检测处理高的点脱漏检查,但是因为不与印刷处理并行地进行(因为要中断印刷、并使头部单元30从印刷区域向维护区域进行移动),所以无法在印刷中始终对是否产生排出不良进行检查而产生检测遗漏的可能性变高。为了防止检测遗漏,虽然也可考虑使进行第二检测处理的检查频度增加,但是因为中断印刷的次数也增加,所以到印刷完成为止需耗费长时间。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第一检测处理,在印刷中始终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查,并在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通过在停止印刷之后进行第二检测处理,按各头部31的每个喷嘴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查,并确定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在印刷中无法对排出不良进行检测原封不动持续印刷而生成大量的不良印刷品,当在印刷中产生排出不良时,因为通过立即使印刷停止而进行第二检测处理,能够确定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所以可以对于全部喷嘴之中的异常喷嘴进行清洗,通过消除堵塞等排出不良的原因,使印刷迅速地重新开始。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有效性
如所述地,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头部31、第一检查单元70、第二检查单元80和控制器100,所述头部31通过相对于连续纸S从喷嘴排出墨液而形成印刷图像;所述第一检查单元70读取通过头部31形成的所述印刷图像;所述第二检查单元80每喷嘴地对墨液的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100与用于形成所述印刷图像的印刷处理并行而通过第一检查单元70读取形成于连续纸S的印刷图像、基于读取的该印刷图像执行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处理,并在所述第一检测处理中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检查单元80的检测结果执行每喷嘴地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处理。
若从墨盒向头部填充墨液时气泡混入、由于长时间不从喷嘴Nz排出墨液(液体)而墨液增粘/干燥、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则喷嘴Nz有时会堵塞。若如此地喷嘴Nz堵塞,则在墨液应当从喷嘴Nz排出时墨液排不出,产生点脱漏(排出不良)。所谓点脱漏是指,在本来应该从喷嘴Nz排出墨液而形成点的位置未形成点的现象。若产生点脱漏则成为像质劣化的原因。如所述地,作为用于对点脱漏进行检测的排出检查之1,存在以下排出检查:以扫描器读取印刷图像,对以扫描器读取的读取数据和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对喷嘴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可是,虽然能够在印刷中实时地进行排出检查,但是由于读取各头部31的点重叠的印刷图像的这方面和/或扫描器的读取误差和/或附着于连续纸上的灰尘和/或照明光的强度等的影响,无法确定与存在点不良的读取列相对应的异常喷嘴。因此,当使异常喷嘴恢复时,不仅异常喷嘴就连正常喷嘴也成为恢复处理的对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因为在第一传感器在印刷中检测到排出不良的情况下,通过进行能够确定在第一检测处理中无法确定的异常喷嘴的第二检测处理,弥补第一检测处理的缺点,所以可以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并且,控制器100在第二检测处理中,在排出不良存在的情况和不存在的情况之中的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对于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使墨液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因此,因为对于异常喷嘴进行恢复处理,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能够以短时间进行恢复处理。
并且,控制器100在第一检测处理中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并在第二检测处理中,在相对于在第一检测处理中推定的异常喷嘴以外的正常喷嘴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处理。因此,通过重视检测精度比第一传感器高的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进行再检查,能够提前进行恢复处理。
并且,控制器100在第一检测处理中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并在第二检测处理中,在相对于在第一检测处理中推定的所述异常喷嘴判定为不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因此,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工作,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并且,当再检查时,通过进行检测精度比第一检测处理高的第二检测处理,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实施方式2
关于液体排出检查装置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在组入于印刷装置的状态下使用。并且,也能够在用于工序内的情况下构成为专用装置。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中,关于组入于印刷装置的液体排出检查装置进行说明。具体地,举喷墨打印机1(以下,也简单地称为“打印机1”。)为例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打印机1为印刷装置之一例,也是液体排出检查装置之一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利用图20~图22、图23A及图23B进行说明。图20是打印机1的框图。图21是打印机1的简图。图22是表示多个头部31的排列的图。图23A是头部的剖面图。图23B是表示喷嘴的排列的图。
打印机1朝向纸、布、薄膜等介质排出作为液体之一例的墨液,与计算机CP可以通信地连接。计算机CP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能够将相应于该图像的印刷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如示于图20地,具有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清洗单元59、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检测器组90和对这些单元等进行控制并管理作为打印机1的工作的控制器100。
输送单元10用于将介质(例如,连续纸S等)输送于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该输送单元10如示于图21地,具有上游侧辊12A及下游侧辊12B和皮带14。若未图示的输送电动机旋转,则上游侧辊12A及下游侧辊12B旋转,并且皮带14旋转。供给的连续纸S通过皮带14输送至可以执行印刷处理的区域、也就是说与头部单元30(头部31)对置的区域(以下,称为“印刷区域”)。通过皮带14输送连续纸S,连续纸S相对于头部31移动于输送方向。通过了印刷区域的连续纸S通过皮带14朝向下游侧的第一检查单元75(扫描器71)而输送。还有,输送中的连续纸S静电吸附或真空吸附于皮带14。还有,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输送单元10并不限于通过皮带14输送连续纸S,也可以通过圆筒输送连续纸S。
滑架单元20用于使头部单元30(头部31)移动。该滑架单元20具有被支持为可以沿着导轨(未图示)向连续纸S的纸宽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未图示)和滑架电动机(未图示)。滑架构成为,通过该滑架电动机的驱动,与头部31成为一体进行移动。滑架(头部31)在导轨上的位置(纸宽方向的位置),通过控制器100对从设置于滑架电动机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中的上升沿及下降沿进行检测并对该沿进行计数能够求得。在本实施方式2中,当进行后述的恢复处理时,滑架移动于纸宽方向,由此位于印刷区域的头部31位于从该印刷区域离开的维护区域(可以执行恢复处理的区域)(参照图21)。
头部单元30相对于通过输送单元10输送到印刷区域的连续纸S排出墨液。头部单元30通过相对于输送中的连续纸S排出墨液,在连续纸S形成点,将图像印刷于连续纸S。
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1为行式打印机,头部单元30能够一次形成纸张宽度量的点。并且,头部单元30如示于图22地,具有沿着纸宽方向交错状排列的多个头部31和基于来自控制器100的头部控制信号对头部31进行控制的头部控制部HC(参照图20)。
头部31如示于图23A地,具有壳体32、流路单元33和压电元件单元34。壳体32为用于对压电元件PZT等进行收置而固定的构件,例如通过环氧树脂等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而制作。
流路单元33具有流路形成基板33a、喷嘴盘33b和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的一方的表面接合喷嘴盘33b,在另一方的表面接合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形成成为压力室331、墨液供给路332及共用墨液室333的空部和/或槽。该流路形成基板33a例如通过硅基板而制作。在喷嘴盘33b,设置包括多个喷嘴Nz的喷嘴组。该喷嘴盘33b通过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构件例如薄的金属板而制作。并且,喷嘴盘33b连接于接地线而成为接地电位。
在振动板33c中的对应于各压力室331的部分设置隔膜部334。该隔膜部334通过压电元件PZT而变形,并使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还有,通过介有振动板33c和/或粘接层等,压电元件PZT与喷嘴盘33b成为电绝缘的状态。
压电元件单元34具有压电元件组341和固定板342。压电元件组341呈梳齿状。而且,一个一个梳齿为压电元件PZT。
各压电元件PZT的前端面粘接于相对应的隔膜部334具有的岛部335。固定板342对压电元件组341进行支持,并成为相对于壳体32的安装部。压电元件PZT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之一例,若施加驱动信号COM则伸缩于较长方向,并对压力室331内的液体提供压力变化。在压力室331内的墨液,起因于压力室331的容积的变化而产生压力变化。利用该压力变化,能够使墨液滴从喷嘴Nz排出。还有,代替作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的压电PZT,也可以为通过产生相应于施加的驱动信号COM的气泡而使墨液滴排出的结构。
如示于图23B地,在喷嘴盘33b设置多列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以预定间隔(例如,180dpi)排列N个喷嘴(例如,#1~#180)的喷嘴列。各喷嘴列分别排出不同颜色的墨液,在该喷嘴盘33b例如设置4列喷嘴列。具体地,为黑色墨液喷嘴列K、蓝绿墨液喷嘴列C、品红墨液喷嘴列M、黄色墨液喷嘴列Y。还有,在本实施方式2中,既可以并非分别各具备1列的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也可以各具备多列的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也可以具备仅某特定的墨液颜色的喷嘴列。
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用于生成驱动信号COM。若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则压电元件伸缩,对应于各喷嘴Nz的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因此,驱动信号COM当印刷处理时、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时(也称为内部排出检测处理时)和/或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也称为外部排出检测处理时)、相对于点脱漏的喷嘴Nz进行的冲刷处理时等,施加于头部31。
清洗单元59在头部31的喷嘴Nz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用于消除该排出不良使之恢复为正常状态。该清洗单元59在使帽紧贴于头部31的底面(喷嘴面)的状态下,使未图示的吸引泵工作,通过使帽的空间成为负压,对头部内的墨液与混入于头部内(喷嘴内)的气泡一起进行吸引。由此,能够使点脱漏喷嘴恢复。
还有,清洗单元59的构成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可以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的刷拭器。而且,由于滑架(头部31)通过滑架电动机的驱动移动于纸宽方向,通过刷拭器的前端部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而弯曲,对喷嘴面的表面进行清洗(拭除)。由此,刷拭单元55可以去除附着于喷嘴面的纸粉等异物,使墨液从由于该异物而堵塞的喷嘴正常地排出。
并且,也可以进行冲刷工作。该冲刷工作为以下工作:将与进行印刷的图像无关的驱动信号施加于驱动元件(压电元件),并强制性地使墨液滴从喷嘴连续排出。由此,因为能够防止头部内(喷嘴内)的墨液增粘/干燥而排不出适当量的墨液,所以堵塞的喷嘴可以从不排出状态恢复。
头部内检查单元75用于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的状态进行检查。即,该头部内检查单元75在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时,作为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进行检测的内部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并且,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二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2中的内部传感器。
头部外检查单元88用于对墨液是否排出到头部31的外部进行检查。即,该头部外检查单元88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时,作为在头部31的外部对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的外部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并且,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一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2中的外部传感器。
控制器10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器100如示于图20地,具有接口部101、CPU102、存储器103和单元控制电路104。接口部10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主计算机CP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10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03用于确保存储CPU10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工作区等。CPU102通过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程序的单元控制电路104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检测器组90对打印机1内的状况进行监视,例如有:用于介质的输送等的控制的旋转式编码器、对输送的介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滑架(或头部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线性编码器等。
关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
在此,关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进行说明。头部内检查单元75为在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时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进行检测的内部传感器。
(排出检查的原理)
如示于图23A地,若在压电元件PZT施加驱动信号COM,则压电元件PZT弯曲而振动板33c进行振动。即使停止驱动信号COM向压电元件PZT的施加,也会在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若振动板33c由于残留振动而振动,则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振动板33c的残留振动而振动并输出信号。
因而,通过使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并对此时的产生于压电元件PZT的信号进行检测,能够求得各压电元件PZT的特性(频率特性)。
具体地,若从驱动信号生成部40输出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相对应的压电元件PZT,则与该压电元件PZT接触的振动板33c进行振动。该振动板33c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而产生残留振动。因此,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进行振动而输出信号(反电压)。而且,该信号输入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内检查单元75基于输入的信号,对该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果关于对应于各喷嘴的压电元件PZT依次进行该处理,则能够对各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此地检测到的频率特性根据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即,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相应于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
(构成)
图24是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构成的说明图。头部内检查单元75具有放大部701和脉冲宽度检测部702。
在放大部701中,通过包括电容器C1和电阻R1的高通滤波器去除包括于来自压电元件341的信号的低频分量,并通过运算放大器701a以预定的放大率进行放大。接下来,使运算放大器7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由此变换为以基准电压Vref为中心上下摆动的信号。然后,通过比较器701b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根据是否比基准电压Vref高而对信号进行2值化。
(检查时的工作)
图25A是表示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而输出的信号的图。因为频率特性相应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所以输出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特有的电压波形(振动图形)。
图25B是表示使运算放大器7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之后的信号及基准电压Vref的图。即,这些是输入于比较器701b的信号。
图25C是表示来自比较器701b的输出信号的图。即,是输入于脉冲宽度检测部702的信号。
脉冲宽度检测部702若被输入示于图25C的脉冲,则在脉冲的上升沿对计数值进行复位,按此后的每时钟信号使计数值递增,并将在下一脉冲的上升沿的计数值输出到控制器100的CPU102。CPU102基于脉冲宽度检测部702输出的计数值、即基于从头部内检查单元75输出的检测结果,能够对压电元件PZT输出的信号的周期进行检测。
如以上地,因为通过头部内检查单元75输出具有相应于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的振动图形,控制器100能够确定头部内的墨液状态(为正常、或由于气泡混入于头部内而产生异常、或由于墨液的增粘而产生异常、或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Nz而产生异常),所以能够进行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适当的恢复工作。
关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
接下来,关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头部外检查单元88为以下的外部传感器: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时,使墨液实际从各喷嘴排出,根据可否正常地排出墨液,对点脱漏的异常喷嘴进行检测。
(构成)
图26A是对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26B是对检测控制部87进行说明的框图。
头部外检查单元88如示于图26A地,具有检测用电极513、高压电源单元81、第1限制电阻82、第2限制电阻83、检测用电容器84、放大器85、平流电容器86和检测控制部87。还有,头部31的喷嘴盘33b接地,也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一部分而起作用。
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如示于图26A地,帽51配置为,与喷嘴面隔开预定的间隔d而对置。在为头部31的清洗用而设置的帽51,配设保湿构件512和线状的检测用电极513。因此,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配置为,隔开预定的间隔d而对置。
该检测用电极513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设定为600V~1kv程度的高电位。本实施方式2的墨液溶剂为具有导电性的液体(例如水),若在保湿构件512湿润的状态下使检测用电极513成为高电位,则保湿构件512的表面也成为相同的电位。因此,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区域在宽广的范围同样地带电。
高压电源单元81为使帽51内的检测用电极513成为预定电位的电源。本实施方式2的高压电源单元81包括600V~1kv程度的直流电源,通过来自检测控制部87的控制信号而控制工作。
第1限制电阻82及第2限制电阻83配置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对在高压电源单元81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限制。在本实施方式2中,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为相同的电阻值(例如1.6MΩ),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串联地连接。如图示地,将第1限制电阻82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将另一端与第2限制电阻83的一端连接,并将第2限制电阻83的另一端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
检测用电容器84为用于提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分量的元件,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另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放大器85。通过使检测用电容器84介于其间,能够去除检测用电极513的偏置分量(直流分量),能够容易地进行信号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检测用电容器84容量为4700pF。
放大器85对出现于检测用电容器84的另一端的信号(电位变化)进行放大而输出。本实施方式2的放大器85放大率为4000倍。由此,能够作为具有2~3V程度的变化幅度的电压信号取得电位的变化分量。这些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的组相当于检测部的一种,并对由于墨液滴的排出产生的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变化进行检测。
平流电容器86对电位的急剧的变化进行抑制。本实施方式2的平流电容器86一端连接于对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进行连接的信号线,另一端接地。而且,其容量为0.1μF。
检测控制部87进行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控制。该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26B地,具有寄存器组87a、AD变换部87b、电压比较部87c及控制信号输出部87d。寄存器组87a包括多个寄存器。在各寄存器,存储每喷嘴Nz的判定结果和/或判定用的电压阈值等。AD变换部87b将从放大器85输出的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模拟值)变换为数字值。电压比较部87c将基于放大后的电压信号的振幅值的大小与电压阈值进行比较。控制信号输出部87d输出用于对高压电源单元8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排出检查的原理)
若从喷嘴盘33b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对该电位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信号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因为即使欲使墨液从异常喷嘴排出,墨液也排出不到头部31的外部,所以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不会在检测信号出现电压变化。
具体地,将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并将配置于帽51的检测用电极513设定为600V~1kv程度高的电位。因为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所以从喷嘴排出的墨液滴也成为接地电位。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在隔开预定间隔d(参照图26A)的状态下对置,使墨液滴从成为检测对象的喷嘴排出。若排出墨液滴,则检测控制部87介由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取得起因于此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侧的电变化作为电压信号SG。然后,检测控制部87基于电压信号SG的振幅值(电位变化),对墨液滴是否从检测对象的喷嘴正常地排出进行判断。
即,如示于图26A地,通过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隔开预定间隔d进行配置,这些构件能够构成为,恰如电容器地起作用。一般地已知:若构成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则蓄积于电容器的电荷Q变化。若墨液从接地电位的喷嘴盘33b朝向高电位的检测用电极513排出,则接地电位的墨液滴和检测用电极513的间隔d变化,如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时那样,蓄积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荷Q变化(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变化)。而且,因为若电容器中的静电电容变小,则在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能够蓄积的电荷的量减少,所以剩余的电荷从检测用电极513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高压电源单元81侧移动。即,电流朝向高压电源单元81流动。
另一方面,若静电电容增加或减小了的静电电容复原,则电荷从高压电源单元81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检测用电极513侧移动。即,电流朝向检测用电极513流动。由于如此的电流(为了方便,也称为排出检查用电流If)流动,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的变化也表现为检测用电容器84中的另一方的导体(放大器85侧的导体)的电位变化。从而,通过对另一方的导体的电位变化进行监视,能够对墨液滴是否排出进行判定。
(检查时的工作)
图27A是表示在排出检查时采用的驱动信号COM之一例的图,图27B是对在通过图27A的驱动信号COM从喷嘴排出墨液的情况下从放大器85输出的电压信号SG进行说明的图,图27C是表示作为多个喷嘴(#1~#10)的排出检查结果的电压信号SG的图。驱动信号COM如示于图27A地,在重复期间T的前半期间TA具有用于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多个驱动波形W(例如24个),并在后半期间TB中以中间电位保持一定的电位。驱动信号生成部40按每重复期间T重复生成多个驱动波形W(24个驱动波形)。该重复期间T相当于1个喷嘴的检查所需的时间。
首先,在对应于检查对象之中的某喷嘴的压电元件,在重复期间T施加驱动信号COM。于是,在前半期间TA从排出检查对象的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液滴(例如24次短击)。由此,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放大器85将该电位变化作为示于图27B的电压信号SG(正弦曲线)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还有,因为通过1次短击量的墨液滴产生的电压信号SG的振幅小,所以通过使墨液滴从喷嘴连续地排出,在检查中能得到充分的振幅的电压信号SG。
然后,检测控制部87根据检查对象的喷嘴的检查期间(T)的电压信号SG对最大振幅Vmax(最高电压VH与最低电压VL之差)进行计算,并对最大振幅Vmax和预定的阈值TH进行比较。如果相应于驱动信号COM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变得比阈值TH大。另一方面,若由于堵塞等,不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排出的墨液量少,则因为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电位变化小,所以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成为阈值TH以下。
以在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某喷嘴的压电元件之后,在重复期间T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下一检查对象喷嘴的压电元件的方式,按检查对象的每1喷嘴,在重复期间T,在对应于该喷嘴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其结果,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27C地,每重复期间T地,能够取得产生正弦曲线的电位变化的电压信号SG。
例如,在图27C的结果中,因为对应于喷嘴#5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比阈值TH小,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喷嘴#5是点脱漏喷嘴(异常喷嘴)。因为对应于其他的喷嘴(#1~#4·#6~#10)的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为阈值TH以上,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其他的喷嘴是正常的喷嘴。
关于打印机1的工作例
关于整体性的工作
在此,关于打印机1的整体性的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1中,控制器100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计算机程序,对控制对象(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清洗单元59、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进行控制,进行各处理。从而,该计算机程序为了执行这些处理,具有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代码。
具体地,控制器100进行印刷处理及点脱漏检查处理。具体地,控制器100进行印刷命令的接收、供纸工作、点形成工作、输送工作、印刷结束判断、内部排出检查处理、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恢复工作。以下,关于各处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印刷命令的接收为接收来自计算机CP的印刷命令的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100介由接口部101接收印刷命令。
供纸工作是使成为印刷对象的连续纸S移动、定位于印刷开始位置(所谓冒头位置)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使连续纸S移动。
点形成工作是用于在连续纸S形成点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相对于头部31输出控制信号。此时,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生成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由此墨液从喷嘴Nz排出。由此,从头部31的喷嘴Nz断续地排出墨液,在连续纸S形成点。
输送工作是使连续纸S向输送方向移动的工作。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能够在与通过刚才的点形成工作形成的点不同的位置形成点。
印刷结束判断是使印刷是否继续的判断。控制器100基于相对于成为印刷对象的连续纸S的印刷数据的有无,进行印刷结束判断。
点脱漏检查工作是对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进行检查的工作。控制器100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采用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在根据内部排出检查处理的检查结果存在排出不良的情况下进行采用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而且,控制器100相应于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工作。还有,关于该点脱漏检查工作,随后详述。
恢复工作是使处于排出不良的状态的头部31恢复到能够正常地排出墨液的状态的工作。控制器100通过使清洗单元59工作,对于处于排出不良的状态的头部31,进行冲刷工作、墨液吸引工作、刷拭工作等恢复处理。
关于点脱漏检测工作
接下来,关于点脱漏检查工作,利用图28、图29A~图29C进行说明。图28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图29A是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的图。图29B是表示墨液增粘·干燥的状态的图。图29C是表示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的状态的图。
如示于图28地,首先,控制器100在使头部31位于印刷区域的状态下(参照图21),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处理(S201)。
在该内部排出检查处理中,通过取得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每喷嘴地检查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是正常还是异常。然后,通过该内部排出检查,作为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能够取得墨液的状态为正常、由于气泡混入而产生异常(参照图29A)、由于墨液的增粘·干燥而产生异常(参照图29B)、由于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而产生异常(参照图29C)的任一个结果。即,控制器100能够确定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排出不良的原因)和根据该墨液状态推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2中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对墨液状态存在异常的异常喷嘴的有无进行判定(S202),并在判定为不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2∶否),因为头部31处于正常状态,所以原封不动结束处理;在判定为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2∶是),使印刷处理中断,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S203)。此时,控制器100通过使滑架单元20工作而使头部单元30从印刷区域向维护区域移动,在此后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因此,在进行该外部排出检查的情况下,相比于边在连续纸S形成印刷图像边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另行耗费与图像形成时间不同的用于排出检查的时间。从而,因为通过在首先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并检测到异常喷嘴的情况下转移到外部排出检查,能够减小进行需要许多时间的外部排出检查的频度,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点脱漏检查。
在该外部排出检查处理中,通过取得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可检查出起因于墨液滴排出不到头部31的外部的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而且,通过该外部排出检查,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能够取得墨液滴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不存在点脱漏)、墨液滴不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存在点脱漏)的任一个结果。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2中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在首先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中确定为异常喷嘴的喷嘴,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因此,对于必要最低限度的喷嘴进行检查处理,因为能够减少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等的信息量,所以相比于对于全部喷嘴进行检查处理(也称为检测处理)的情况可以用短时间进行排出检查。
接着,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的有无进行判定(S204),并在判定为不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4∶否),因为虽然在头部31内的墨液状态存在异常,但是通过对于连续纸S实际排出墨液滴可正常地进行印刷,所以不进行恢复处理而原封不动结束处理,并使印刷处理重新开始。
另一方面,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4∶是),进行用于使异常喷嘴恢复为正常喷嘴的恢复处理(S205)。
该恢复处理因为可在头部单元30位于维护区域时进行,所以当通过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检测到异常喷嘴时,能够立即进行恢复处理。此后,若恢复处理完成,则控制器100使头部单元30从维护区域向印刷区域移动,使印刷处理重新开始。
如以上地,在本实施方式2中,虽然边进行印刷处理边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但是除此之外,即使是印刷处理结束之后,也能够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
例如,也可以在断开打印机主体的电源之前,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并且,也可以在刚接通电源之后、开始印刷处理之前,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
而且,该情况下的点脱漏检测工作不基于内部排出检查处理的检测结果而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相应于该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的检测结果而进行恢复处理。这是因为,如所述地,若控制为仅在根据内部排出检查处理的检测结果在墨液状态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使外部排出检查处理开始,则例如在电源接通·断开时等欲确保在实际的印刷图像不存在点脱漏的状态的情况下(欲维持印刷像质的情况),尽管因为在内部排出检查中无法对印刷图像的点脱漏进行检测所以需要进行外部排出检查,但是却无法立即开始外部排出检查处理。
并且,如此地在电源接通·电源断开时进行点脱漏检查,存在如以下的优点。例如,如果印刷处理结束后,尽管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但是不进行清洗就断开电源,则异常喷嘴的异常状态维持原状。于是,如果此后接通打印机1的电源重新开始印刷处理,则从印刷开始时就生成不良印刷品。相对于此,由于在电源接通·电源断开时也进行点脱漏检查,不会从最初就生成不良印刷品,可以迅速地开始印刷处理。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有效性
如所述地,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头部31、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和控制器100,所述头部31相对于介质排出墨液而进行印刷;所述头部内检查单元75在头部31的内部对墨液状态进行检测;所述头部外检查单元88在头部31的外部对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并相应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进行使通过头部31进行的墨液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
若从墨盒向头部填充墨液时气泡混入、由于长时间不从喷嘴Nz排出墨液(液体)而墨液增粘·干燥、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则喷嘴Nz有时会堵塞。若如此地喷嘴Nz堵塞,则在应该从喷嘴Nz排出墨液时墨液不排出,产生点脱漏(排出不良)。所谓点脱漏是指,在本来应该从喷嘴Nz排出墨液而形成点的位置未形成点的现象。若产生点脱漏则成为像质劣化的原因。如所述地,作为用于对点脱漏进行检测的排出检查之1,存在采用内部传感器的内部排出检查。在该内部排出检查中,因为内部传感器对头部内的墨液状态进行检测,所以即使在墨液状态存在异常,也无法检测墨液滴实际上是否排出到头部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为了弥补内部排出检查的缺点,进行采用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因此,通过在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在墨液状态存在异常时进行外部排出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墨液滴实际排出到头部外由此不产生点脱漏而形成印刷图像,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点脱漏检查处理中,先进行内部排出检查之后再进行外部排出检查。由此以下之点有效。例如,若假定先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则虽然能够对在印刷图像是否实际产生点脱漏立即进行检测,但是因为不与印刷处理并行地进行(因为中断印刷,并使头部30从印刷区域向维护区域移动而进行),所以相比于边形成印刷图像边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会另行耗费与图像形成时间不同的排出检查用的时间。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通过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并在此后转移到外部排出检查,采用与印刷时间不同的时间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检查,确定有可能实际影响印刷像质的异常喷嘴。由此,因为能够减小用于检查另行需要时间的外部排出检查的频度,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点脱漏检查。
并且,控制器100与在连续纸S印刷图像的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处理,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并在决定进行的情况下,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相应于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处理,且在接通用于将电功率供给于装置主体的电源时、或断开该电源时,不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而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相应于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处理。如此地,与印刷中不同,在电源接通·断开时,因为能够可靠地进行外部排出检查,所以能够对排出不良是否实际影响印刷像质进行检测。
并且,控制器100对于根据采用头部内检查单元75(内部传感器)的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采用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由此,相比于对于全部喷嘴进行的情况可以用短时间进行采用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涉及的打印机1与所述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1同样地,具有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清洗单元59、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检测器组90和对这些单元等进行控制并管理作为打印机1的工作的控制器100。
可是,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打印机1中,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构成与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1不同。并且,实施方式3涉及的打印机1中的点脱漏检查工作也与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1不同。
从而,在以下,关于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构成的头部外检查单元88及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点脱漏检查工作,具体地进行说明。
关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2中,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之一例,举出使带电的墨液滴从喷嘴朝向检测用的电极排出、对产生于该电极的电变化进行检测(参照图26A及图26B)而进行说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作为外部传感器采用扫描器等读取装置,在连续纸S的空白空间不与印刷图像重叠地对检测用图形进行印刷,通过以扫描器读取该检测用图形,对排出不良进行检测。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一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3中的外部传感器,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第二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3中的内部传感器。
(构成)
图30是表示打印机1的其他的构成例的简图。头部外检查单元88具有扫描器81,该扫描器81设置于比头部单元30(头部3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能够一次读取连续纸S的纸张宽度量的印刷图像。该扫描器81具有相对于连续纸S照射照明光的光源部和感受以连续纸S反射的反射光的感光部,能够按每色读取打印机1印刷的印刷图像。光源部具有配置多个白色LED的基板。感光部具有CCD等图像传感器和用于使反射光汇集于图像传感器的透镜,输出相应于感受的反射光的强度的大小的电压。
(检测用图形的概要)
图31A是表示用于对异常喷嘴进行检测的检测用图形的图。在此,表示通过黑色喷嘴列(K)311形成的检测用图形。并且,虽然在头部单元30中如示于图23A地头部31配置为交错状,但是在以下为了说明,如图31A地在头部单元30的底面使喷嘴在纸宽方向排成1列而示。并且,减少头部单元30具有的喷嘴的数目,并从纸宽方向的左侧的喷嘴按顺序附加小的编号。
相对于输送经过头部单元30之下的连续纸S,通过使墨液从偶数编号的喷嘴排出,此后使墨液从奇数编号的喷嘴排出,形成对应于1个喷嘴列的检查用图形。因此,检查用图形包括沿着输送方向的点列。在此,例如,1个点列包括100个点。并且,由于以排列于纸宽方向的每隔1个喷嘴形成点列,所以在纸宽方向以预定间隔(例如,360dpi)排列的点列组(以虚线包围的区域)在输送方向排列2个而形成。将该1个点列组称为“不良检测用图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以排列于纸宽方向的每隔1个喷嘴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并相对于1个喷嘴列形成2个不良检测用图形。因此,为了对黑色喷嘴列(K)311所形成的2个不良检测用图形进行区分,例如称为“黑色的偶数喷嘴不良检测用图形”、“黑色的奇数喷嘴不良检测用图形”。
图31B是宏观地看通过黑色喷嘴列(K)311形成的不良检测用图形的图。虽然在图31A中,用于说明对点列进行放大而描画,但是若宏观地看包括多个微小的点列的不良检测用图形,则如示于图31B地可看作黑色的带状的图形。在附图中设喷嘴#i和喷嘴#j为异常喷嘴,在连续纸S上的、异常喷嘴#i、#j应该形成点列的区域不形成点列,在黑色的不良检测用图形中出现白色的线条(连续纸S的底色)。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3中,基于用于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的印刷数据,控制器100使各喷嘴列形成点列,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而且,将无法正确地形成点列的喷嘴检测为异常喷嘴。为此,使位于头部单元30的下游侧的外部检查单元88(扫描器81)读取形成于连续纸S的不良检测用图形。然后,控制器100基于外部检查单元88(扫描器81)的读取结果,对是否产生如示于图31B的白色线条进行判定,并对异常喷嘴的有无和异常喷嘴的位置(喷嘴编号)进行检测(详情后述)。还有,扫描器81为排列于纸宽方向的喷嘴列长度以上的线传感器,设扫描器81在纸宽方向的读取分辨率为点列间隔360dpi以上。
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使各喷嘴形成沿着输送方向的点列,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然后,将与连续纸S上的未适当形成点列的区域对应的喷嘴检测为异常喷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纸宽方向的每隔1个喷嘴形成1个不良检测用图形。这是因为喷嘴间距微小(在此为720dpi)。若假定使通过奇数喷嘴产生的点列和通过偶数喷嘴产生的点列排列于纸宽方向,形成点列间隔为喷嘴间距(720dpi)的不良检测用图形,则以相邻的喷嘴形成的点列有可能重复。并且,依印刷测试图形的纸张(介质),墨液容易洇渗,点列有可能重复。于是,例如在某异常喷嘴应该形成点列的区域,形成以与该异常喷嘴相邻的喷嘴形成的点列的一部分,而错误地判定为该异常喷嘴正常地形成了点列。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以排列于纸宽方向的喷嘴列的每隔1个喷嘴形成点列,使相邻的喷嘴的点列在输送方向错开而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即,分别形成通过奇数编号喷嘴产生的不良检测用图形和通过偶数编号喷嘴产生的不良检测用图形。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抑制受到通过相邻的喷嘴形成的点列的影响,能够更正确地进行不良喷嘴的检测。还有,并不限于以每隔1个喷嘴形成不同的不良检测用图形的情况,例如,在喷嘴间距更窄的头部单元30中,也可以使每隔2个、3个的喷嘴形成不同的检测用图形。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异常喷嘴的检测。
并且,通过使排列于纸宽方向的交替的每个喷嘴形成不良检测用图形,使点列的纸宽方向的间隔宽广,能够降低扫描器81读取不良检测用图形时的纸宽方向的分辨率。因此,不必设置高性能的扫描器,能够抑制成本。
(检查时的工作)
首先,控制器100基于印刷数据,在连续纸S的空白区域印刷不良检测用图形。例如,在不与印刷图像重叠的余白部分印刷不良检测用图形。接着,控制器100使扫描器81读取通过输送单元10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不良检测用图形,取得读取数据。接着,控制器100通过对不良检测用图形的读取数据和基准数据(根据印刷数据生成的数据)进行比较而对排出不良的有无进行判定,并确定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
关于点脱漏检测工作
接下来,关于点脱漏检查工作,利用图28、图29A~图29C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虽然也存在对如此的检查工作简略地进行说明的部分,但是详情与所述的实施方式2相同。
如示于图28地,首先,控制器100在使头部31位于印刷区域的状态下(参照图21),与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处理(S201)。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3中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对墨液状态存在异常的异常喷嘴的有无进行判定(S202),在判定为不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2∶否),因为头部31为正常状态,所以原封不动结束处理;在判定为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2∶是),使印刷处理中断,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S203)。此时,控制器100使头部单元30工作,中断在连续纸S形成印刷图像的印刷处理,并在连续纸S的空白区域形成检测用图形。因而,在进行该外部排出检查的情况下,因为必需将检测用图形形成于连续纸S的空白空间,所以相比于与印刷图像的形成并行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另行耗费用于排出检查的时间。因此,因为通过首先进行内部排出检查且在检测到异常喷嘴的情况下向外部排出检查转移,能够减小进行用于检查另行需要时间的外部排出检查的频度,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点脱漏检查。而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相对于以先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确定的异常喷嘴,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3中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的有无进行判定(S204),并在判定为不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4∶否),虽然在头部31内的墨液状态存在异常,但是对于印刷于连续纸S的印刷图像实际上不产生坏影响(不会产生存在点脱漏的点不良部位)而正常地进行印刷。因此,不进行恢复处理而原封不动结束处理,并使印刷处理重新开始。
另一方面,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存在异常喷嘴的情况下(S204∶是),进行用于使产生点脱漏的异常喷嘴恢复为正常喷嘴的恢复处理(S205)。此时,控制器100在通过使滑架单元20工作而使头部单元30从印刷区域向维护区域移动之后,进行恢复处理。
此后,若恢复处理完成,则控制器100使头部单元30从维护区域向印刷区域移动,使印刷处理重新开始。
如以上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3中,边进行印刷处理边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但是除此之外,即使在印刷处理结束之后,也能够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例如,也可以在断开打印机主体的电源之前,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并且,也可以在刚接通电源之后、开始印刷处理之前,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关于此点,与所述的实施方式2相同。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有效性
如所述地,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头部31、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和控制器100,所述头部31相对于介质排出墨液而进行印刷;所述头部内检查单元75在头部31的内部对墨液状态进行检测;所述头部外检查单元88在头部31的外部对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并相应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进行使通过头部31进行的墨液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因此,通过在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在墨液状态存在异常时进行外部排出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实际上对印刷像质产生坏影响,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
并且,通过先进行内部排出检查之后再进行外部排出检查,以下之点有效。例如,若假定先进行了外部排出检查,则虽然能够对实际上是否在印刷图像产生点脱漏立即进行检测,但是因为必需将检测用图形不与印刷图像重叠地形成于连续纸S的空白区域,所以相比于边形成印刷图像边进行的内部排出检查,另行耗费与该图像形成时间不同的排出检查用的时间。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进行内部排出检查,对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推定,并在此后转移到外部排出检查,对点脱漏的有无进行检查,确定实际上对印刷像质产生影响的异常喷嘴。由此,因为能够减小用于检查另行需要时间的外部排出检查的频度,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点脱漏检查。
并且,控制器100与在连续纸S印刷图像的印刷处理并行而进行采用头部内检查单元75(内部传感器)的内部排出检查,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采用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在决定进行的情况下,进行外部排出检查,相应于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处理,且在在接通用于将电功率供给于装置主体的电源时、或在断开该电源时,不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而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相应于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恢复处理。如此地,与印刷中不同,在电源接通·断开时,因为能够可靠地进行外部排出检查,所以能够对排出不良是否实际对印刷像质产生影响进行检测。
并且,控制器100相对于根据采用头部内检查单元75(内部传感器)的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存在排出不良的异常喷嘴,进行采用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由此,相比于对于全部喷嘴进行的情况可以用短时间进行采用外部传感器的外部排出检查。
实施方式4
关于液体排出检查装置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在组入于印刷装置的状态下使用。并且,也能够在用于工序内的情况下构成为专用装置。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4中,关于组入于印刷装置的液体排出检查装置进行说明。具体地,举喷墨打印机1(以下,也简单地称为“打印机1”。)为例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打印机1为印刷装置之一例,也是液体排出检查装置之一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
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例,利用图32、图33A及图33B、图34A~图34C、图35、图36A至图36B进行说明。图32是打印机1的框图。图33A是头部的剖面图。图33B是表示喷嘴的排列的图。图34A~图34C是表示头部31和墨液吸引单元50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5是从上方看帽51的图。图36A及图36B是表示头部31和刷拭单元55的位置关系的图。
打印机1朝向纸张、布、薄膜等介质,排出作为液体之一例的墨液,与计算机CP可以通信地连接。计算机CP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能够将相应于该图像的印刷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如示于图32地,具有在输送方向输送介质的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墨液吸引单元50、刷拭单元55、冲刷单元60、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检测器组90和对这些单元等进行控制并管理作为打印机1的工作的控制器100。
滑架单元20用于使头部单元30(头部31)移动。该滑架单元20具有被支持为可以沿着导轨向移动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21和电动机。滑架21构成为,通过该电动机的驱动,与头部31成为一体进行移动(参照图34A)。滑架21(头部31)在导轨上的位置(移动方向的位置)能够通过控制器100对从设置于电动机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中的上升沿及下降沿进行检测并对该沿进行计数而求得。
头部单元30相对于通过输送单元10输送到台板上的介质排出墨液。该头部单元30具有头部31和头部控制部HC。头部31朝向介质排出墨液。头部控制部HC基于来自控制器100的头部控制信号对头部31进行控制。
头部31如示于图33A地,具有壳体32、流路单元33和压电元件单元34。壳体32是用于对压电元件PZT等进行收置并固定的构件,例如通过环氧树脂等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而制作。
流路单元33具有流路形成基板33a、喷嘴盘33b和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的一方的表面接合喷嘴盘33b,在另一方的表面接合振动板33c。在流路形成基板33a,形成成为压力室331、墨液供给路332及共用墨液室333的空部和/或槽。该流路形成基板33a例如通过硅基板而制作。在喷嘴盘33b,设置包括多个喷嘴Nz的喷嘴组。该喷嘴盘33b通过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构件例如薄的金属板而制作。并且,喷嘴盘33b连接于接地线而成为接地电位。
在振动板33c中的对应于各压力室331的部分设置隔膜部334。该隔膜部334通过压电元件PZT而变形,并使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还有,通过介有振动板33c和/或粘接层等,压电元件PZT与喷嘴盘33b成为电绝缘的状态。
压电元件单元34具有压电元件组341和固定板342。压电元件组341呈梳齿状。而且,一个一个梳齿为压电元件PZT。
各压电元件PZT的前端面粘接于相对应的隔膜部334具有的岛部335。固定板342对压电元件组341进行支持,并成为相对于壳体32的安装部。压电元件PZT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之一例,若施加驱动信号COM则伸缩于较长方向,并对压力室331内的液体提供压力变化。在压力室331内的墨液,起因于压力室331的容积的变化而产生压力变化。利用该压力变化,能够使墨液滴从喷嘴Nz排出。还有,代替作为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的压电PZT,也可以为通过产生相应于施加的驱动信号COM的气泡而使墨液滴排出的结构。
如示于图33B地,在喷嘴盘33b设置多列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以180dpi的间隔排列有180个喷嘴(#1~#180)的喷嘴列。各喷嘴列分别排出不同颜色的墨液,在该喷嘴盘33b例如设置4列喷嘴列。具体地,为黑色墨液喷嘴列K、蓝绿墨液喷嘴列C、品红墨液喷嘴列M、黄色墨液喷嘴列Y。
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用于生成驱动信号COM。若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则压电元件伸缩,对应于各喷嘴Nz的压力室331的容积变化。因此,驱动信号COM在印刷处理时、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时和/或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相对于点脱漏的喷嘴Nz进行的冲刷处理时等,施加于头部31。
墨液吸引单元50如示于图34A~图34C、图35地,具有帽51和对帽51进行支持并可以移动于倾斜上下方向的滑块构件52。帽51具有长方形的底部(未图示)和从底部的周缘竖立的侧壁部511,并呈与喷嘴盘33b对置的顶面敞开的薄的箱状。在包围于底部和侧壁部511的空间,配置以毛毡和/或海绵等多孔质构件制作的片状的保湿构件。在帽51的底部连接废液管58,在废液管58的途中连接吸引泵(未图示)。
如示于图34A地,在滑架21离开原始位置(在此为移动方向的右侧)的状态下,帽51位于比喷嘴盘33b的表面(以下,也称为“喷嘴面”)充分低的位置。而且,如示于图34B地,若滑架21向原始位置侧移动,则滑架21抵接于设置于滑块构件52的抵接部53,抵接部53与滑架21一起向原始位置侧移动。当抵接部53向原始位置侧移动时滑块构件52沿着导向用的长孔54上升,伴随于此帽51也上升。最终如示于图34C地,若滑架21位于原始位置,则帽51的侧壁部511(多孔质构件)和喷嘴盘33b紧贴。也就是说,帽51的开口缘成为抵接于喷嘴面的状态。
如此地,若帽51的侧壁部511和喷嘴面成为紧贴的状态,则墨液吸引单元50可以进行泵吸引。即,因为若墨液吸引单元50在帽51的侧壁部511和喷嘴面紧贴的状态下使吸引泵(未图示)工作,则能够使帽51的空间成为负压,所以可以对头部31内的墨液与混入于头部内(喷嘴内)的气泡一起进行吸引。由此,能够使点脱漏喷嘴恢复。
刷拭单元55具有可以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的刷拭器56。刷拭器56包括具有柔性的弹性构件,设置于帽51的端部(参照图34A)。若帽51维持为示于图34B的状态,则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刷拭器56配置为比帽51的侧壁部511更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即,如示于图36A地,刷拭器56的前端部位于比喷嘴面更靠上侧。此后,如示于图36B地,若滑架21(头部31)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而移动于移动方向(图中的箭头方向),则刷拭器56的前端部抵接于头部31的喷嘴面而弯曲,对喷嘴面的表面进行清洗(拭除)。由此,刷拭单元55因为能够去除附着于喷嘴面的纸粉等异物,所以可以使墨液从由于该异物而堵塞的喷嘴正常地排出。
冲刷单元60用于接受并贮留由于头部31进行冲刷工作而排出的墨液。该冲刷工作为以下工作:如示于图34B地,在喷嘴面和帽51的开口缘之间打开若干间隙的状态下,将与进行印刷的图像无关的驱动信号施加于驱动元件(压电元件),并使墨液滴从喷嘴强制性地连续排出。由此,因为能够防止头部内(喷嘴内)的墨液增粘/干燥而排不出适当量的墨液,所以堵塞的喷嘴可以从不排出状态恢复。
头部内检查单元75用于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的状态进行检查。即,该头部内检查单元75在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时,作为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进行检测的内部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还有,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第二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4中的内部传感器。
头部外检查单元88用于对墨液是否排出到头部31的外部进行检查。即,该头部外检查单元88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时,作为在头部31的外部对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的外部传感器而起作用。还有,关于该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具体性的构成等,随后详述。还有,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第一传感器”包括本实施方式4中的外部传感器。
控制器100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器100如示于图32地,具有接口部101、CPU102、存储器103和单元控制电路104。接口部10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主计算机CP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10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03用于确保存储CPU10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工作区等。CPU102通过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程序的单元控制电路104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检测器组90对打印机1内的状况进行监视,例如有:用于介质的输送等的控制的旋转式编码器、对输送的介质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滑架(或头部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线性编码器等。
关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
在此,关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进行说明。头部内检查单元75为在后述的内部排出检查时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进行检测的内部传感器。
(排出检查的原理)
如示于图33A地,若在压电元件PZT施加驱动信号COM,则压电元件PZT弯曲而振动板33c进行振动。即使停止驱动信号COM向压电元件PZT的施加,也会在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若振动板33c由于残留振动而振动,则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振动板33c的残留振动而振动并输出信号。因而,通过使振动板33c产生残留振动,并对此时的产生于压电元件PZT的信号进行检测,能够求得各压电元件PZT的特性(频率特性)。
具体地,若从驱动信号生成部40输出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相对应的压电元件PZT,则与该压电元件PZT接触的振动板33c进行振动。该振动板33c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而产生残留振动。因此,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进行振动而输出信号(反电压)。而且,该信号输入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内检查单元75基于输入的信号,对该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果关于对应于各喷嘴的压电元件PZT依次进行该处理,则能够对各压电元件PZT的频率特性进行检测。如此地检测到的频率特性根据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即,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相应于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
(构成)
图37是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构成的说明图。头部内检查单元75具有放大部701和脉冲宽度检测部702。
在放大部701中,通过包括电容器C1和电阻R1的高通滤波器而去除包括于来自压电元件341的信号的低频分量,并通过运算放大器701a以预定的放大率进行放大。接下来,使运算放大器7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由此变换为以基准电压Vref为中心上下摆动的信号。然后,通过比较器701b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根据是否比基准电压Vref高而对信号进行2值化。
(检查时的工作)
图38A是表示压电元件PZT相应于残留振动而输出的信号的图。因为频率特性相应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正常、气泡的混入、墨液的增粘、纸粉的紧贴)而不同,所以输出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特有的电压波形(振动图形)。
图38B是表示使运算放大器701a的输出通过包括电容器C2和电阻R4的高通滤波器之后的信号及基准电压Vref的图。即,这些是输入于比较器701b的信号。
图38C是表示来自比较器701b的输出信号的图。即,是输入于脉冲宽度检测部702的信号。
脉冲宽度检测部702若被输入示于图38C的脉冲,则在脉冲的上升沿对计数值进行复位,按此后的每时钟信号使计数值递增,并将在下一脉冲的上升沿的计数值输出到控制器100的CPU102。CPU102基于脉冲宽度检测部702输出的计数值、即基于从头部内检查单元75输出的检测结果,能够对压电元件PZT输出的信号的周期进行检测。
如以上地,因为通过头部内检查单元75输出具有相应于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的振动图形,控制器100能够确定头部内的墨液状态(为正常、或因气泡混入于头部内的原因而产生排出不良、或因墨液的增粘的原因而产生排出不良、或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Nz),所以能够进行分别对应于该墨液状态的适当的恢复工作。
关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
接下来,关于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头部外检查单元88为以下的外部传感器: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时,使墨液实际从各喷嘴排出,根据是否正常地排出墨液,对点脱漏的喷嘴进行检测。
(构成)
图39A是对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39B是对检测控制部87进行说明的框图。
头部外检查单元88如示于图39A地,具有检测用电极513、高压电源单元81、第1限制电阻82、第2限制电阻83、检测用电容器84、放大器85、平流电容器86和检测控制部87。还有,头部31的喷嘴盘33b接地,也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一部分而起作用。
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如示于图34B及图39A地,帽51配置为,与喷嘴面隔开预定的间隔d而对置。在包围于帽51的侧壁部511的空间内,如示于图35地,配设保湿构件512和线状的检测用电极513。因此,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配置为,隔开预定的间隔d而对置。
该检测用电极513在后述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时设定为600V~1kv程度的高电位。而且,检测用电极513如示于图35地,具有设置为双重的矩形状的框部、使框部的对角彼此连结的对角线部和使框部的各边的中点彼此连结的十字部。通过该结构,可在宽广的范围同样地带电。并且。本实施方式4的墨液溶剂为具有导电性的液体(例如水),若在保湿构件512湿润的状态下使检测用电极513成为高电位,则保湿构件512的表面也成为相同的电位。在此点也是,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区域在宽广的范围同样地带电。
高压电源单元81为使帽51内的检测用电极513成为预定电位的电源。本实施方式4的高压电源单元81包括600V~1kv程度的直流电源,通过来自检测控制部87的控制信号而工作受控。
第1限制电阻82及第2限制电阻83配置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对在高压电源单元81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限制。在本实施方式4中,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为相同的电阻值(例如1.6MΩ),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串联地进行连接。如图示地,将第1限制电阻82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将另一端与第2限制电阻83的一端连接,并将第2限制电阻83的另一端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
检测用电容器84为用于提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分量的元件,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另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放大器85。通过使检测用电容器84介于其间,能够去除检测用电极513的偏置分量(直流分量),能够容易地进行信号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4中,使检测用电容器84容量为4700pF。
放大器85对出现于检测用电容器84的另一端的信号(电位变化)进行放大而输出。本实施方式4的放大器85放大率为4000倍。由此,能够作为具有2~3V程度的变化幅度的电压信号取得电位的变化分量。这些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的组相当于检测部的一种,并对由于墨液滴的排出产生的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变化进行检测。
平流电容器86对电位的急剧的变化进行抑制。本实施方式4的平流电容器86一端连接于对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进行连接的信号线,另一端接地。而且,其容量为0.1μF。
检测控制部87基于通过控制器100进行的控制,进行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控制。该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39B地,具有寄存器组87a、AD变换部87b、电压比较部87c及控制信号输出部87d。寄存器组87a包括多个寄存器。在各寄存器,存储每喷嘴Nz的判定结果和/或判定用的电压阈值等。AD变换部87b将从放大器85输出的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模拟值)变换为数字值。电压比较部87c将基于放大后的电压信号的振幅值的大小与电压阈值进行比较。控制信号输出部87d输出用于对高压电源单元8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排出检查的原理)
若从喷嘴盘33b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对该电位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信号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因为即使欲使墨液从异常喷嘴排出,墨液也排出不到头部31的外部,所以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不会在检测信号出现电压变化。
具体地,将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并将配置于帽51的检测用电极513设定为600V~1kv程度高的电位。因为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所以从喷嘴排出的墨液滴也成为接地电位。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在隔开预定间隔d(参照图39A)的状态下对置,使墨液滴从成为检测对象的喷嘴排出。若排出墨液滴,则检测控制部87介由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取得起因于此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侧的电变化作为电压信号SG。然后,检测控制部87基于电压信号SG的振幅值(电位变化),对墨液滴是否从检测对象的喷嘴正常地排出进行判断。
即,如示于图39A地,通过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隔开预定间隔d进行配置,这些构件能够构成为,恰如电容器地起作用。一般地已知:若构成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则蓄积于电容器的电荷Q变化。若墨液从接地电位的喷嘴盘33b朝向高电位的检测用电极513排出,则接地电位的墨液滴和检测用电极513的间隔d变化,如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时那样,蓄积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荷Q变化(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变化)。而且,因为若电容器中的静电电容变小,则在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能够蓄积的电荷的量减少,所以剩余的电荷从检测用电极513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高压电源单元81侧移动。即,电流朝向高压电源单元81流动。
另一方面,若静电电容增加或减小了的静电电容恢复,则电荷从高压电源单元81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检测用电极513侧移动。即,电流朝向检测用电极513流动。由于如此的电流(为了方便,也称为排出检查用电流If)流动,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的变化也表现为检测用电容器84中的另一方的导体(放大器85侧的导体)的电位变化。从而,通过对另一方的导体的电位变化进行监视,能够对墨液滴是否排出进行判定。
(检查时的工作)
图40A是表示用于排出检查时的驱动信号COM之一例的图,图40B是对在通过图40A的驱动信号COM从喷嘴排出墨液的情况下从放大器85输出的电压信号SG进行说明的图,图40C是表示作为多个喷嘴(#1~#10)的排出检查结果的电压信号SG的图。驱动信号COM如示于图40A地,在重复期间T的前半期间TA具有用于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多个驱动波形W(例如24个),并在后半期间TB中以中间电位保持一定的电位。驱动信号生成部40按每重复期间T重复生成多个驱动波形W(24个驱动波形)。该重复期间T相当于1个喷嘴的检查所需的时间。
首先,在对应于检查对象之中的某喷嘴的压电元件,在重复期间T施加驱动信号COM。于是,在前半期间TA从排出检查对象的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液滴(例如24次短击)。由此,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放大器85将该电位变化作为示于图40B的电压信号SG(正弦曲线)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
然后,检测控制部87根据检查对象的喷嘴的检查期间(T)的电压信号SG对最大振幅Vmax(最高电压VH与最低电压VL之差)进行计算,并对最大振幅Vmax和预定的阈值TH进行比较。如果相应于驱动信号COM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变得比阈值TH大。另一方面,若由于堵塞等,不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排出的墨液量少,则因为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电位变化小,所以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成为阈值TH以下。
以在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某喷嘴的压电元件之后,在重复期间T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下一检查对象喷嘴的压电元件的方式,按检查对象的每1喷嘴,在重复期间T,在对应于该喷嘴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其结果,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40C地,每重复期间T地,能够取得产生正弦曲线的电位变化的电压信号SG。
例如,在图40C的结果中,因为对应于喷嘴#5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比阈值TH小,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喷嘴#5是点脱漏喷嘴(异常喷嘴)。因为对应于其他的喷嘴(#1~#4·#6~#10)的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为阈值TH以上,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其他的喷嘴是正常的喷嘴。
关于打印机1的工作例
关于整体性的工作
在此,关于打印机1整体性的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打印机1中,控制器100按照存储于存储器103的计算机程序,对控制对象(输送单元10、滑架单元20、头部单元30、驱动信号生成部40、墨液吸引单元50、刷拭单元55、冲刷单元60、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进行控制,进行各处理。从而,该计算机程序为了执行这些处理,具有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代码。
具体地,控制器100在印刷处理中,进行印刷命令的接收、供纸工作、点形成工作、输送工作、排纸判定及印刷结束判断;在点脱漏检查处理中,进行点脱漏检查工作、恢复工作。以下,关于各处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印刷命令的接收为接收来自计算机CP的印刷命令的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100介由接口部101接收印刷命令。
供纸工作是使成为印刷对象的介质移动、定位于印刷开始位置(所谓冒头位置)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使介质移动。
点形成工作是用于在介质形成点的工作。在该工作中,控制器100使滑架21驱动、相对于头部31输出控制信号。此时,驱动信号生成部40生成的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压电元件PZT,由此墨液从喷嘴Nz排出。由此,在头部31的移动中从喷嘴Nz断续地排出墨液,在介质形成点。
输送工作是使介质向输送方向移动的工作。控制器100通过使输送电动机驱动,能够在与通过刚才的点形成工作形成的点不同的位置形成点。
印刷结束判断是使印刷是否继续的判断。控制器100基于相对于成为印刷对象的介质的印刷数据的有无,进行印刷结束判断。
点脱漏检查工作是对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进行检查的工作。控制器100以不进行印刷处理的预定的定时,取得来自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和来自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并基于这些检测结果的组合,从预先设定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还有,关于该点脱漏检查工作,随后详述。
恢复工作是使处于排出不良的状态的头部31恢复到能够正常地排出墨液的正常状态的工作。控制器100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进行冲刷工作、墨液吸引工作、刷拭工作之中的任一个工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恢复工作时,存在如以下的优点。
在分别进行冲刷工作、墨液吸引工作、刷拭工作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各自不同。例如,刷拭工作因为是对喷嘴面以刷拭器56进行清洗(拭除)的工作,所以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为极少量。另一方面,冲刷工作因为是与增粘·干燥的墨液一起将头部内的墨液排弃的工作,所以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相比于刷拭工作时的消耗墨液量多。并且,墨液吸引工作是对头部内的墨液与混入的气泡一起进行吸引的工作,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相比于冲刷工作时的消耗墨液量更多。因此,例如,在起因于纸粉附着于喷嘴面而产生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尽管能够通过选择刷拭工作而恢复,但是如果选择冲刷工作和/或墨液吸引工作,则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会浪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打印机1中,通过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和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的组合,从预先设定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可以抑制浪费的墨液消耗。
关于点脱漏检测工作
接下来,关于点脱漏检查工作,利用图41A~图41D、图42、图43进行说明。图41A是表示气泡混入的状态的图。图41B是表示墨液增粘·干燥的状态的图。图41C是表示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的状态的图。图41D是表示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附近的状态的图。图42是表示点脱漏检查的工作例的流程图。图43是对点脱漏检查工作中的判定条件进行说明的图。
如示于图42地,首先,控制器100在使头部31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参照图34C),进行相对于头部31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S301)。在该内部排出检查处理中,通过取得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检查起因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的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然后,通过该内部排出检查,作为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能够取得墨液的状态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因气泡混入的原因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41A)、因墨液的增粘·干燥的原因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41B)、由于纸粉等异物紧贴于喷嘴Nz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41C)的任一个结果。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4中的内部排出检查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进行外部排出检查处理(S302)。在该外部排出检查处理中,通过取得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检查起因于墨液滴未排出到头部外部的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然后,通过该外部排出检查,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控制器100能够取得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墨液滴(不存在点脱漏)、未朝向头部外正常地排出墨液滴(存在点脱漏)的任一个结果。还有,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通过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检测处理”包括本实施方式4中的外部排出检查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根据通过内部排出检查处理取得的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及通过外部排出检查处理取得的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基于判定条件选择相应于排出不良(点脱漏)的有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该判定条件如示于图43地设定为,按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每个组合选择适当的恢复工作。
具体地,控制器100在步骤S303中,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1的情况下,即如示于图43地,在满足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因为处于在头部31未产生排出不良的正常状态,所以原封不动结束处理。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303中,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2、3、4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进行再检查。即,如示于图43地,在判定为满足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气泡混入产生的异常(“×(气泡)”∶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或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墨液增粘产生的异常(“×(增粘)”∶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或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纸粉紧贴产生的异常(“×(紧贴纸粉)”∶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01进行再检查。
此时,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2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气泡混入产生的异常状态(参照图41A)、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正常状态。并且,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3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墨液增粘产生的异常状态(参照图41B)、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正常状态。并且,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4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纸粉的紧贴产生的异常状态(参照图41C)、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正常状态。
如此地,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2、3、4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判定为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因为各自的结果不相一致,所以进行再检查。由此,能够使点脱漏的检查精度提高,并且,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工作,所以能够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303中,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5、No.8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进行刷拭处理(S304)。即,如示于图43地,在判定为满足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不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或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纸粉紧贴产生的异常(“×(紧贴纸粉)”∶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进行刷拭处理。在该刷拭处理中,头部31边从原始位置移动(参照图34B、图36A、图36B),边进行通过刷拭单元55进行的恢复工作,从喷嘴面去除纸粉等异物。
此时,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5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正常状态、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异常状态。
如此地,之所以即使在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各自的检测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也不进行再检查而进行刷拭工作,是依据以下的理由。
这是因为,根据如此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尽管头部内的墨液状态为正常,但是因为能够判定为处于墨液滴未向头部外排出的状态,所以能够推测为由于纸粉等异物(未紧贴于喷嘴Nz的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附近而产生排出异常(参照图41D)。
在此,若假定仅进行了外部排出检查,则控制器100即使能够检测出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即使能够检测出产生排出不良),也无法确定排出不良的原因。也就是说,无法对头部是如示于图41C的纸粉以紧贴的状态附着于喷嘴面、还是如示于图41D的纸粉未紧贴的状态进行判别。反之,若仅进行了内部排出检查,则控制器100由于判定为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正常,尽管产生排出不良,也无法检测出排出不良。相对于如此的各自的缺点,在本实施方式4中,通过使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和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组合而进行判定,因为能够确定起因于纸粉在未紧贴的状态下附着于喷嘴面(参照图41D)而产生排出不良,所以可以弥补内部排出检查及外部排出检查各自的缺点,使检查精度提高。
另一方面,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8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纸粉的紧贴产生异常状态(参照图41C)、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异常状态。
如此地,在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也为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排出不良的原因确定为,由于处于纸粉紧贴于喷嘴面的状态而为墨液滴未排出到头部外的状态(参照图41C),所以不用进行再检查而进行刷拭工作。
从而,在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存在异常时,通过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纸粉的紧贴)选择恢复工作(刷拭工作),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能够抑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的浪费。
接着,若步骤304中的刷拭处理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301进行再检查。如此地,之所以在刷拭处理结束后进行再检查,是依据以下的理由。
这是因为,当在刷拭处理中拭去附着于喷嘴面的纸粉时,有可能墨液的月牙面因刷拭器56接触喷嘴Nz而消散,而产生点脱漏。如此地,通过在刷拭处理结束后进行再检查,能够使点脱漏的检测精度提高。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303中,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6的情况下,进行墨液吸引处理(S305)。即,如示于图43地,在判定为满足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气泡混入产生的异常(“×(气泡)”∶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墨液吸引处理。在该墨液吸引处理中,进行通过墨液吸引单元50进行的恢复工作,与头部内的墨液一起吸引混入于头部内的气泡。
此时,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6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气泡混入产生的异常状态、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异常状态。
如此地,在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也为异常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将排出不良的原因确定为,由于处于气泡混入的状态而为墨液滴未排出到头部外的状态(参照图41A),所以不用进行再检查而进行墨液吸引工作。
从而,当在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存在异常时,通过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气泡混入)选择恢复工作(墨液吸引工作),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能够抑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的浪费。
接着,控制器100在步骤S303中,根据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和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7的情况下,进行冲刷处理(S306)。即,如示于图43地,在判定为满足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由于墨液增粘产生的异常(“×(增粘)”∶存在点脱漏)、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存在点脱漏)的判定条件的情况下,使头部31移动到错开原始位置的位置(参照图34B),进行冲刷处理。在该冲刷处理中,进行通过冲刷单元60进行的恢复工作,增粘的墨液向头部外排出。
此时,控制器100在判定为判定结果是No.7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内部排出检查检测为由于墨液的增粘产生的异常状态、且根据外部排出检查检测为异常状态。
如此地,在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为异常、且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也为异常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将排出不良的原因确定为,由于墨液处于增粘的状态而为墨液滴未排出到头部外的状态(参照图41B),所以不用进行再检查而进行冲刷工作。
从而,当在外部排出检查的结果存在异常时,通过基于内部排出检查的结果(墨液的增粘)选择恢复工作(冲刷工作),进行相应于排出不良的原因的适当的恢复工作,能够抑制为了恢复而消耗的墨液量的浪费。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有效性
如所述地,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头部31、头部内检查单元75、头部外检查单元88和控制器100,所述头部31相对于介质排出墨液而进行印刷;所述头部内检查单元75在头部31的内部对墨液状态进行检测;所述头部外检查单元88在头部31的外部对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100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及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从预先设定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选择使通过头部31进行的墨液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工作。
若从墨盒向头部填充墨液时气泡混入、由于长时间不从喷嘴Nz排出墨液(液体)而墨液增粘·干燥、纸粉等异物附着于喷嘴Nz,则喷嘴Nz有时会堵塞。若如此地喷嘴Nz堵塞,则在墨液应该从喷嘴Nz排出时墨液不排出,产生点脱漏(排出不良)。所谓点脱漏是指,在本来应该从喷嘴Nz排出墨液而形成点的位置未形成点的现象。若产生点脱漏则成为像质劣化的原因。如所述地,因为点脱漏的原因为气泡混入、墨液的增粘·干燥、纸粉等异物附着等各种各样,所以存在仅以内部排出检查(头部内检查单元75)或外部排出检查(头部外检查单元88)无法确定的情况。
例如,在外部排出检查中,虽然能够对墨液滴未从喷嘴向头部外排出的异常状态进行检测,但是无法对该排出不良的原因是由于紧贴于喷嘴面的纸粉产生(参照图41C)、还是由于未紧贴于喷嘴面的纸粉产生(参照图41D)进行判别。并且,在内部排出检查中,根据该检查结果,即使能够对该排出不良的原因是由于气泡混入产生(参照图41A)、由于墨液的增粘·干燥产生(参照图41B)、由于紧贴于喷嘴面的纸粉产生(参照图41C)的任一个进行判别,关于由于未紧贴于喷嘴面的纸粉产生的排出不良(参照图41D)也无法进行判别。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不仅取得外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而且也取得内部排出检查的检测结果,基于各自的检测结果的组合,能够对排出不良的原因是由于紧贴于喷嘴的纸粉产生(参照图41C)、还是由于未紧贴于喷嘴面的纸粉产生(参照图41D)进行判别。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发明中,在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及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检测出点脱漏的喷嘴Nz(点脱漏喷嘴,也称为不排出喷嘴)的情况下,为了弥补内部排出检查和外部排出检查的相互的缺点,根据各自的检查结果的组合,确定点脱漏的原因,并通过选择适合于各自的原因的恢复工作,从点脱漏喷嘴正常地排出墨液。由此,能够相互弥补头部内检查单元75(内部传感器)和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各自的缺点,能够使排出不良的检测精度提高,并可以进行适当的恢复处理。
并且,控制器100在根据头部内检查单元75的检测结果基于头部内的墨液状态判定为产生墨液的排出不良、且根据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未产生墨液的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再次取得头部内检查单元75及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而对是否产生墨液的排出不良进行判定。如此地,在以内部排出检查检测到点脱漏、且以外部排出检查未检测到点脱漏的情况下,由于虽然在头部内存在异常、但是墨液却可排出到头部外,通过进行再检查,因为不用立即进行恢复工作,所以可以抑制消耗墨液的浪费。
并且,控制器100在根据头部外检查单元88的检测结果判定为产生墨液的排出不良的情况下,从恢复工作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恢复工作之中基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检测到的所述墨液状态而选择恢复工作。即,在以内部排出检查、以外部排出检查都检测到点脱漏的情况下,由于在头部内存在异常、墨液排出不到头部外,所以选择恢复工作以消除以内部排出检查检测到的点脱漏的原因。因此,可以进行对排出不良的原因加以考虑后的适当的恢复工作,抑制浪费的墨液消耗。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1~4虽然主要记载印刷装置(液体排出检查装置),但是也包括液体排出检查方法等的公开。并且,本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而解释。本发明不用说可不越出其主旨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包括其等同物。尤其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于本发明。
关于印刷装置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装置举喷墨式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排出墨液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印刷装置。可以应用于具备使微少量的液滴排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的印刷装置。还有,所谓液滴是指从所述印刷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拖尾为丝状。还有,在此而言的所谓液体只要是印刷装置能够排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为液态时的状态即可,包括如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的流体状态,并且不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颜料和/或金属微粒等固态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溶解、弥散于或混合于溶剂等得到的物质。
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举出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墨液和/或液晶等。在此,所谓墨液包括一般性的水性墨液及油性墨液以及凝胶墨液、热熔墨液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印刷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也可以为排出以弥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用的电极材料和/或颜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印刷装置、排出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机物的印刷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排出成为试样的液体的印刷装置、捺染装置和/或微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采用将润滑油定点精确排出于钟表和/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的印刷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排出到基板上的印刷装置、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排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印刷装置。而且,能够在这些之中的任一种印刷装置应用本发明。
关于第一传感器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检查单元70(第一传感器)之一例,举出基于图像数据在连续纸S记录印刷图像、并以扫描器71读取该印刷图像、对以扫描器71读取的读取数据和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对喷嘴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的检查单元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并不限于扫描器71,也可以采用线传感器照相机等摄像装置。
并且,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通过以扫描器71原封不动读取印刷图像、生成读取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当在连续纸S印刷图像时,在印刷图像和印刷图像之间的空白区域印刷检查用图形,并以扫描器71读取该检查用图形。该检查用图形因为可按墨液的每种颜色分开印刷,所以相比于颜色混合存在的印刷图像,能够容易地按墨液的每种颜色确定异常喷嘴。
关于第二传感器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检查单元80(第二传感器)之一例,举出压电元件等致动器使振动板振动、对产生于该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振动图形)的变化(图12及图13)进行检测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具有光源和光学传感器的检测器用做第二传感器。具体地,如此的检测器对从喷嘴排出到头部外的墨液滴通过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之间、并遮断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之间的光的情况进行检测。而且,在墨液滴遮断了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墨液正常地排出;在墨液滴未遮断光的情况下,判定为排出不良(点脱漏)。而且,分别对于喷嘴进行该判定。
并且,作为第二检查单元80的其他例,也可以使带电的墨液滴从喷嘴朝向检测用的电极排出、对产生于该电极的电变化进行检测。以下,关于该第二检查单元80的其他例,具体地进行说明。
(构成)
图18A是对第二检查单元80的其他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8B是对检测控制部87进行说明的框图。
第二检查单元80如示于图18A地,具有检测用电极513、高压电源单元81、第1限制电阻82、第2限制电阻83、检测用电容器84、放大器85、平流电容器86和检测控制部87。还有,头部31的喷嘴盘33b接地,也作为第二检查单元80的一部分而起作用。
在所述的第二检测处理时,如示于图18A地,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配置为,隔开预定的间隔d而对置。
该检测用电极513在所述的第二检测处理时设定为600V~1kv程度的高电位。
高压电源单元81是使检测用电极513成为预定电位的电源。该高压电源单元81包括600V~1kv程度的直流电源,通过来自检测控制部87的控制信号而工作受控。
第1限制电阻82及第2限制电阻83,配置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对在高压电源单元81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流动的电流进行限制。在此,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为相同的电阻值(例如1.6MΩ),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串联地进行连接。如示于图18A地,将第1限制电阻82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电源单元81的输出端子,将另一端与第2限制电阻83的一端连接,并将第2限制电阻83的另一端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
检测用电容器84是用于提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分量的元件,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检测用电极513,另一方的导体连接于放大器85。通过使检测用电容器84介于其间,能够去除检测用电极513的偏置分量(直流分量),能够使信号的处理变得容易。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用电容器84容量为4700pF。
放大器85对出现于检测用电容器84的另一端的信号(电位变化)进行放大并输出。该放大器85放大率为4000倍。由此,能够将电位的变化分量取得为具有2~3V程度的变化幅度的电压信号。这些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的组相当于检测部的一种,并对由于墨液滴的排出而产生的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变化进行检测。
平流电容器86对电位的急剧的变化进行抑制。本实施方式的平流电容器86一端连接于对第1限制电阻82和第2限制电阻83进行连接的信号线,另一端接地。而且,其容量为0.1μF。
检测控制部87进行第二检查单元80的控制。该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18B地,具有寄存器组87a、AD变换部87b、电压比较部87c及控制信号输出部87d。寄存器组87a包括多个寄存器。在各寄存器,存储每喷嘴Nz的判定结果和/或判定用的电压阈值等。AD变换部87b将从放大器85输出的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模拟值)变换为数字值。电压比较部87c将基于放大后的电压信号的振幅值的大小与电压阈值进行比较。控制信号输出部87d输出用于对高压电源单元8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排出检查的原理)
若从喷嘴盘33b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对该电位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信号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因为即使欲使墨液从异常喷嘴排出,墨液也排出不到头部31的外部,所以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在检测信号不会出现电压变化。
具体地,将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并将配置于帽51的检测用电极513设定为600V~1kv程度的高电位。因为喷嘴盘33b设定为接地电位,所以从喷嘴排出的墨液滴也成为接地电位。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在隔开预定间隔d(参照图18A)的状态下对置,使墨液滴从检测对象的喷嘴排出。若排出墨液滴,则检测控制部87介由检测用电容器84及放大器85取得起因于此而产生于检测用电极513侧的电变化作为电压信号SG。然后,检测控制部87基于电压信号SG的振幅值(电位变化),对墨液滴是否从检测对象的喷嘴正常地排出进行判断。
即,如示于图18A地,通过使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隔开预定间隔d进行配置,这些构件能够构成为,恰如电容器地起作用。一般地已知:若构成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则蓄积于电容器的电荷Q变化。若墨液从接地电位的喷嘴盘33b朝向高电位的检测用电极513排出,则接地电位的墨液滴和检测用电极513的间隔d变化,如电容器的2个导体的间隔d变化时那样,蓄积于检测用电极513的电荷Q变化(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变化)。而且,因为若电容器中的静电电容变小,则在喷嘴盘33b和检测用电极513之间能够蓄积的电荷的量减少,所以剩余的电荷从检测用电极513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高压电源单元81侧移动。
即,电流朝向高压电源单元81流动。另一方面,若静电电容增加或减小了的静电电容恢复,则电荷从高压电源单元81通过各限制电阻82、83向检测用电极513侧移动。即,电流朝向检测用电极513流动。由于如此的电流(为了方便,也称为排出检查用电流If)流动,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的变化也表现为检测用电容器84中的另一方的导体(放大器85侧的导体)的电位变化。从而,通过对另一方的导体的电位变化进行监视,能够对墨液滴是否排出进行判定。
(检查时的工作)
图19A是表示用于排出检查时的驱动信号COM之一例的图,图19B是对在通过图19A的驱动信号COM从喷嘴排出墨液的情况下从放大器85输出的电压信号SG进行说明的图,图19C是表示作为多个喷嘴(#1~#10)的排出检查结果的电压信号SG的图。驱动信号COM如示于图19A地,在重复期间T的前半期间TA具有用于从喷嘴排出墨液的多个驱动波形W(例如24个),并在后半期间TB中以中间电位保持一定的电位。驱动信号生成部40按每重复期间T重复生成多个驱动波形W(24个驱动波形)。该重复期间T相当于1个喷嘴的检查所需的时间。
首先,在对应于检查对象之中的某喷嘴的压电元件,在重复期间T施加驱动信号COM。于是,在前半期间TA从排出检查对象的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液滴(例如24次短击)。由此,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放大器85将该电位变化作为示于图19B的电压信号SG(正弦曲线)输出到检测控制部87。还有,因为通过1次短击的墨液滴产生的电压信号SG的振幅小,所以通过从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液滴,可在检查中得到充分的振幅的电压信号SG。
然后,检测控制部87根据检查对象的喷嘴的检查期间(T)的电压信号SG对最大振幅Vmax(最高电压VH与最低电压VL之差)进行计算,并对最大振幅Vmax和预定的阈值TH进行比较。如果相应于驱动信号COM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则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变化,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变得比阈值TH大。另一方面,若由于堵塞等,不从检查对象的喷嘴排出墨液、排出的墨液量少,则因为检测用电极513的电位不变化、电位变化小,所以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成为阈值TH以下。
以在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某喷嘴的压电元件之后,在重复期间T将驱动信号COM施加于对应于下一检查对象喷嘴的压电元件的方式,按检查对象的每1喷嘴,在重复期间T,在对应于该喷嘴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其结果,检测控制部87如示于图19C地,每重复期间T地,能够取得产生正弦曲线的电位变化的电压信号SG。
例如,在图19C的结果中,因为对应于喷嘴#5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比阈值TH小,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喷嘴#5是点脱漏喷嘴。因为对应于其他的喷嘴(#1~#4·#6~#10)的各检查期间的电压信号SG的最大振幅Vmax为阈值TH以上,所以检测控制部87判断为其他的喷嘴是正常的喷嘴。
关于恢复处理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恢复处理之一例,举出墨液吸引处理、刷拭处理、冲刷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于根据点脱漏检查的结果确定的异常喷嘴不进行清洗,从位于异常喷嘴的周围的正常喷嘴,使深色的墨液排出、使超量的墨液排出,进行补充连续纸S上的点不良部位的处理。
还有,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装置举行式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应用于串行打印机。
内部传感器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头部内检查单元75(内部传感器)之一例,举压电元件等致动器使振动板振动、对产生于该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振动图形)的变化进行检测的情况(图24及图25)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并不限于振动板,也可以根据压电元件等致动器本身的振动而对残留振动的频率特性的变化进行检测。
并且,内部传感器只要能够对头部31的内部的墨液的状态(或者,介由喷嘴从头部31排出之前的墨液的状态)进行检查即可,作为内部传感器,来自施加驱动信号COM的压电元件PZT的信号可以输入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作为内部传感器,来自未施加驱动信号COM的压电元件PZT的信号也可以输入于头部内检查单元75;作为内部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压电元件PZT以外的传感器。并且,只要是从喷嘴排出之前即可,也可以检测对排出有用的现象。
外部传感器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头部外检查单元88(外部传感器)之一例,举出使带电的墨液滴从喷嘴朝向检测用的电极排出、对产生于该电极的电变化进行检测(参照图26A及图26B)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二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具有光源和光学传感器的检测器。具体地,如此的检测器对从喷嘴排出到头部外的墨液滴通过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之间、并遮断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之间的光的情况进行检测。而且,在墨液滴遮断了光的情况下,判断为墨液正常地排出;在墨液滴未遮断光的情况下,判定为排出不良(点脱漏)。而且,分别对于喷嘴进行该判定。
并且,作为外部传感器也可以采用读取装置(扫描器等)或摄像装置(线传感器照相机等)。具体地,也可以基于图像数据在介质印刷图像,以扫描器读取(以照相机摄像)印刷后的图像,并对以扫描器读取的读取数据(以照相机摄像的摄像数据)和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对喷嘴的排出不良进行检测。或者,既可以对介由喷嘴从头部31排出之后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并且也可以在从头部31排出之后,对起因于排出的现象进行检测。
点脱漏检测工作
虽然在实施方式4中,举以不进行印刷处理的预定的定时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进行印刷处理的中间进行点脱漏检测工作。
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2011年1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57169、2011年1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57998、2011年1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57999的全体公开。

Claims (25)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部,其相对于介质排出液体;
第一传感器,其进行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的检测处理;
第二传感器,其根据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同的原理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恢复单元,其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和
控制器,其对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控制,并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对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传感器,基于读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结果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进行检测处理;
所述第二传感器,基于使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驱动的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进行检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还是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且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且在根据各自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异常的喷嘴的位置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且在根据各自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异常的喷嘴的位置相互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恢复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当接通用于在装置主体供给电功率的电源时,不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而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当断开用于在装置主体供给电功率的电源时,不使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而使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双方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即使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也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即使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在根据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判定为存在异常的喷嘴的情况下,也使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再次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使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中断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的结果的仅任一个结果,决定是否中断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并行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并行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并行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和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检测处理不并行进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对所述头部内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从所述头部排出之后的液体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行所述检测处理。
22.一种液体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头部相对于介质排出液体;
进行第一检测处理,该第一检测处理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
进行第二检测处理,该第二检测处理按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不同的原理,用于对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进行检查;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通过恢复单元进行使通过所述头部进行的液体的排出恢复的恢复处理;
基于读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结果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进行所述第一检测处理;
基于使电能机械能变换元件驱动的残留振动的振动图形而输出检测结果的原理,进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体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体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所述第一检测处理。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体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处理的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处理的结果,从所述恢复处理时消耗的液体的量不同的多种的所述恢复处理之中选择通过所述恢复单元进行的恢复处理。
CN201210477425.2A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Active CN103129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9554.6A CN105415888B (zh)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7998/2011 2011-11-25
JP2011257998A JP5834827B2 (ja) 2011-11-25 2011-11-25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57169A JP5834823B2 (ja) 2011-11-25 2011-11-25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57999/2011 2011-11-25
JP257169/2011 2011-11-25
JP2011257999A JP5834828B2 (ja) 2011-11-25 2011-11-25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9554.6A Division CN105415888B (zh)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148A CN103129148A (zh) 2013-06-05
CN103129148B true CN103129148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29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7425.2A Active CN103129148B (zh)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CN201510919554.6A Active CN105415888B (zh)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9554.6A Active CN105415888B (zh) 2011-11-25 2012-11-21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1484A1 (zh)
EP (1) EP2596952B1 (zh)
CN (2) CN103129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9041B2 (ja) * 2012-01-23 2014-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システム
JP6307894B2 (ja) * 2014-01-23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状態検出方法
JP6451109B2 (ja) * 2014-07-10 2019-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6152093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device driver, and printing system
DE102015207566B3 (de) * 2015-04-24 2016-04-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Detektion ausgefallener Druckdüsen in Inkjet-Drucksystemen
EP3189969B1 (en) 2016-01-07 2020-09-02 Ricoh Company, Ltd. Malfunction diagnosing apparatus, malfunction diagnos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ans
DE102017207304A1 (de) * 2016-05-25 2017-11-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von Druckdüsenfehlern in einer Inkjetdruckmaschine
JP2018144304A (ja) * 2017-03-03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遠隔監視システム並びに液滴吐出ヘッドの交換要否判断方法
JP2018012339A (ja) * 2017-09-25 2018-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021972B2 (ja) * 2018-02-16 2022-02-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検査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CN110202936B (zh) * 2018-02-28 2020-12-08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状态图检测喷嘴是否异常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02935B (zh) * 2018-02-28 2020-11-10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喷嘴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72869A1 (en) * 2018-03-05 2019-09-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Zonal actuator fault detection with scan mode signal propagation
JP2020023178A (ja) * 2018-08-07 2020-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7185475B2 (ja) * 2018-10-11 2022-12-07 株式会社Subaru シール剤吐出装置
EP3670188A1 (en) 2018-12-18 2020-06-24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A method for detecting nozzle failures in an inkjet print head
JP2020135007A (ja) * 2019-02-13 2020-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学習装置及び学習済モデル
JP6915638B2 (ja) * 2019-03-08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故障時期推測装置、機械学習装置、故障時期推測方法
JP7047812B2 (ja) * 2019-05-16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081565B2 (ja) * 2019-05-16 2022-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954335B2 (ja) * 2019-10-02 2021-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1062565A (ja) * 2019-10-16 2021-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学習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838598B1 (en) * 2019-12-19 2022-09-14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ejection failures caused by media deformations
EP3871892B1 (de) 2020-02-28 2022-02-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akulaturoptimierte detektion
JP2022049206A (ja) * 2020-09-16 2022-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EP4005805A1 (en) * 2020-11-27 2022-06-01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A circuit and method detecting ejection abnormalities in an inkjet print head
JP2022099114A (ja) * 2020-12-22 2022-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148134A (ja) * 2021-03-24 2022-10-06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06A (zh) * 1990-04-11 1991-10-30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EP2202083A1 (en) * 2008-12-26 2010-06-30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maintenance ser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2784A (ja) * 1999-12-13 2001-06-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EP1452317B1 (en) * 2003-02-28 2009-07-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ejection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US7347523B2 (en) * 2003-08-04 2008-03-25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fective image-recording elements
JP2006175849A (ja) * 2004-11-25 2006-07-06 Seiko Epson Corp ノズル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ノズルクリーニング方法、液体吐出装置、印刷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2010064309A (ja) * 2008-09-09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JP2010240911A (ja) 2009-04-02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吐出不良検出装置
US8303073B2 (en) * 2009-05-29 2012-11-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onnection inspect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06A (zh) * 1990-04-11 1991-10-30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EP2202083A1 (en) * 2008-12-26 2010-06-30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maintenance ser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6952B1 (en) 2017-10-25
CN103129148A (zh) 2013-06-05
US20130141484A1 (en) 2013-06-06
EP2596952A1 (en) 2013-05-29
CN105415888B (zh) 2017-06-06
CN105415888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148B (zh) 液体排出检查装置及液体排出检查方法
CN109572210B (zh) 液滴排出装置
CN11194202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印刷装置、学习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1670705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US9457563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891105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testing method
US20150054876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6318625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04842663A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异常检查方法
JP708156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04276544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7136787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における液体使用量の算出方法
JP2004291473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6040077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3111768A (ja)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01699A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777347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inspection method, and medium having recorded program
JP59831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052191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5834827B2 (ja)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14264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5834828B2 (ja) 液体吐出検査装置、液体吐出検査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059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40076B2 (ja) 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25911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画像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