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143A -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143A
CN103124143A CN201210365084XA CN201210365084A CN103124143A CN 103124143 A CN103124143 A CN 103124143A CN 201210365084X A CN201210365084X A CN 201210365084XA CN 201210365084 A CN201210365084 A CN 201210365084A CN 103124143 A CN103124143 A CN 103124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apacitor
power
voltag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50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143B (zh
Inventor
犬饲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1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using a short-circui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5Capacitor coupled rec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该电源系统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开关电源,该开关电源整流和平滑化AC电压以生成预定DC电压;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一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电容器;包括被连接到AC电源的另一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容器;连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整流器电路,该整流器电路连接到在第一电容器和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一接触节点以及在第二电容器和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二接触节点;以及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该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到整流器电路,并且使用整流电压来生成预定输出信号。

Description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源系统、具有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低容量AC处理电路,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抑制进入电源的浪涌电压(surge voltage)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抑制进入电源的浪涌电压的技术的示例,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9-023638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9-023638公开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恒压组件与电源输入滤波器单元的共模电感器,也称为共模扼流线圈,并联连接,从而吸收电源输入滤波器单元响应于由于感应雷(induced lightening)等而导致的浪涌电压的输入而生成的反电动势。该恒压组件被设置为防止诸如光电耦合器和开关电源的变压器的绝缘组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近年来,促进对电子设备的功耗的减少,并且因此甚至对于电子设备的电力供应,已经需要功耗的减少。为此,例如,能够考虑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与用作主电源的开关电源并联地设置低容量电源,并且在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中,开关电源被截止,并且当开关电源处于截止状态时,仅从低容量电源向预定负载供应电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对于低容量电源,也需要对浪涌电压进行测量。然而,即使对于低容量电源,也不能说通过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9-023638的技术适当地进行了对浪涌电压的测量。因此,期望一种对浪涌电压的测量,该测量甚至可用于附带有主电源的电流,并且可以适用于大的范围。 
基于上述情形提出了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并且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用于实现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对浪涌电压的测量的技术。 
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下述布置: 
(1)一种电源系统包括: 
开关电源,该开关电源连接到AC电源,该开关电源被构造成对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化,以生成预定DC电压; 
第一电容器,该第一电容器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二电容器,该第二电容器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另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该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被连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 
整流器电路,该整流器电路连接到在第一电容器与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一接触节点以及在第二电容器与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二接触节点;以及 
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该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到整流器电路,并且使用整流电流来生成预定输出信号。 
(2)根据(1)的电源系统,其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变阻器以及避雷器中的任何一个来构造。 
(3)根据(1)的电源系统,其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与齐纳二极管、变阻器以及避雷器中的任何一个的并联电路来构造。 
(4)根据(2)或者(3)的电源系统,其中,如果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齐纳二极管构成,则该齐纳二极管是成对的双向齐纳二极管。 
(5)根据(1)的电源系统,其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来构造。 
(6)根据(1)的电源系统,其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来构造。 
(7)根据(1)的电源系统,其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与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的并联电路来构造。 
(8)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该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整流器电路和输出信号生成电路之间。 
(9)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该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整流器电路和基准电势线之间。 
(10)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该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第一接触节点和整流器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该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第二接触节点和整流器电路之间。 
(11)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其中,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包括低容量电源电路,该低容量电源电路包括用于对整流电流进行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并且输出预定DC电压作为输出信号。 
(12)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其中,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该过零检测电路包括根据整流电流来进行切换的开关电路,并且输出用于检测AC电源的过零点的脉冲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13)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其中,输出 信号生成电路包括:AC电压检测电路,该AC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用于将整流电流转换成电压的电流至电压转换器电路,并且输出AC电源的最大电压作为输出信号。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1)至(3)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由开关电源所生成的DC电压来驱动。 
(15)一种低容量AC处理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器,该第一电容器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二电容器,该第二电容器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另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该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被连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 
整流器电路,该整流器电路连接到第一电容器与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第一接触节点以及第二电容器与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第二接触节点;以及 
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该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到整流器电路,并且使用整流电流来生成预定输出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能够使用来自整流器电路的整流电流来获得由输出信号生成电路产生的预定输出信号,例如,低DC电压。此时,通过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连接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来适当地保护整流器电路和输出信号生成电路不受浪涌电压的影响。因此,能够实现适用于大范围的对浪涌电压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周向。 
图3是示出另一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另一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另一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是示出另一输出信号生成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另一输出信号生成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和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的配置的另一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和图2来描述本公开的方面的实施例。 
1.打印机的描述 
图1是示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打印机1包括打印单元2、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电源系统100。电源系统100包括电源单元10和控制装置50。电源单元10用作打印机1的电源,并且向打印单元2、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50供应电力。 
打印单元2包括感光鼓2a;充电器2b,该充电器2b用于执行使感光鼓2a的表面带电的充电过程;曝光装置2c,该曝光装置2c用于执行在感光鼓2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处理;显影单元2d,该显影单元2d用于执行使显影剂附着到在感光鼓2a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使得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处理;转印单元2e,该转印单元2e用于执行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处理;以及定影单元2f,该定影单元2f用于执行对在记录介质上转印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处理。 
打印单元2执行打印处理,该打印处理执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以及定影过程,使得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基于打印 数据的图像。通信单元3a执行与诸如PC的信息终端装置的通信,并且具有接收来自信息终端装置的打印指令和打印数据的功能。图像存储器3b临时存储从信息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 
在打印机1中,如果通信单元3a接收来自信息终端装置的打印指令并且接收打印数据,则控制装置50控制打印单元2,使得打印单元2执行打印处理,该打印处理执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以便于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基于打印数据的图像。打印单元2的工作电压通常是24V,而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50的工作电压通常是3.3V。 
打印机1具有正常模式和省电模式作为操作模式。正常模式是下述模式:在该模式中,打印机1能够响应于打印指令而立即执行打印处理。因此,在正常模式中,电源系统100进行操作,并且因此定影单元2f的通电被控制为使得定影单元2f被保持在能够进行定影的温度或者比能够进行定影的温度稍低的温度。省电模式指如果在预定时段中没有接收到任何打印指令则打印机1进入的模式,并且其中打印机1处于待机状态。在省电模式中,电源系统100仅部分地进行操作,并且因此无法对定影单元2f进行通电。 
2.电源系统的构造 
现在,将参考图2来描述电源系统100的构造。电源系统100的电源单元10包括跨线(across-the-line)电容器(X电容器)Cx、共模扼流线圈L1、开关电源20以及低容量AC处理电路30。 
开关电源20包括整流/平滑电路21、控制IC 22、电压生成电路23、变压器24、场效应晶体管(FET)Q1、整流/平滑电路25、电压检测电路26、以及DC至DC转换器27和28。 
在正常模式中,开关电源20对AC电源AC的AC电压Vac进行 整流和平滑,以便于生成+24V、+5V以及+3.3V的DC电压。从第一输出端子OUT1输出+24V的DC电压(在下文中称为DC 24V),从第二输出端子OUT2输出+5V的DC电压(在下文中称为DC 5V),并且从第三输出端子OUT3输出+3.3V的DC电压(在下文中称为DC3.3V)。 
整流/平滑电路21包括用于对AC电源AC的AC电压Vac(例如,240V)进行整流的光电二极管、以及用于平滑化整流电压的电容器。整流/平滑电路21的输出被施加到变压器24的初级线圈。 
晶体管Q1是N沟道MOSFET,并且响应于由控制IC 22给予晶体管Q1的栅极的导通/截止信号(PWM信号)而被导通或者截止。根据晶体管Q1的该开关操作,变压器24的初级侧进行振荡,并且因此在变压器24的次级线圈上感生电压。 
而且,在变压器24的初级侧,提供了电压生成电路23。电压生成电路23对设置在变压器24的初级侧的辅助线圈处感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化,从而生成用于控制IC 22的电源电压Vcc。 
整流/平滑电路25对在变压器24的次级线圈上感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化,从而生成DC 24V。 
电压检测电路26包括光电耦合器PC1,并且使得光电耦合器PC1的发光二极管LED1响应于开关电源20的DC 24V输出的检测到的电平而发光。光电耦合器PC1包括连接到控制IC 22的反馈端口FB的光电晶体管PT1。因此,通过光电晶体管PT1将发光二极管LED1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DC 24V输出的检测到的值被反馈到控制IC22的反馈端口FB。 
DC至DC转换器27将DC 24V转换为DC 5V并且输出DC 5V, 并且DC至DC转换器28将DC 24V转换为DC 3.3V并且输出DC 3.3V。 
控制IC 22响应于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控制脉冲信号Scp来控制用于晶体管Q1的导通/截止信号,使得对变压器24的初级侧的振荡进行控制。在正常模式中,控制IC 22使变压器24的初级侧振荡,使得生成DC电压,并且在省电模式中,控制IC 22停止对晶体管Q1的导通/截止信号的输出,使得变压器24的初级侧的振荡停止。换言之,在省电模式中,不输出开关电源20的DC电压。当打印机1从省电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时,将控制脉冲信号Scp从控制单元50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并且因此变压器24的初级侧的振荡响应于控制脉冲信号Scp而开始,使得从开关电源20输出DC电压。换言之,在打印机1的正常模式中,开关电源20变成输出模式,并且在打印机1的省电模式中,开关电源20变成输出停止模式。而且,在开关电源20的激活期间,向输入端口VH供应电源电压。 
控制装置50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51和开关电源操作控制单元52。ASIC 51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打印单元2的主块B1、以及用于主要控制打印机1的模式的模式控制块B2。通过主块B1可以执行模式控制的一部分。主块B1和模式控制块B2不必由ASIC 51来构成。例如,主块B1和模式控制块B2可以由主CPU和子CPU来构成。 
主块B1的电源端口P1从开关电源20的DC至DC转换器28接收DC 3.3V。仅在正常模式中,对主块B1进行电力供应以变成操作状态。如果开关电源20转变为输出停止模式,即,执行到省电模式的转变,则对主块B1的电力供应被切断而使主块B1变成停止状态。 
而且,主块B1包括计时器55和存储器56,并且基于从过零检测电路34输入到端口P5的脉冲信号Pzc来检测AC电源AC的AC电压Vac的过零点。此外,主块B1基于过零点来控制例如对定影单元2f 的电力供应。 
计时器55用于在过零点的检测期间的时间测量。存储器56包括ROM和RAM。ROM存储要由ASIC 51执行的各种程序,并且RAM存储在程序被执行时的各种数据。 
同时,模式控制块B2的电源端口P2连接到低容量电源电路40的DC至DC转换器41,并且在正常模式和省电模式中经历来自低容量电源电路40的电力的供应。响应于打印机1的模式切换,模块控制块B2在输出模式和其中开关电源20的振荡停止的输出停止模式之间切换开关电源20。 
换言之,模式控制块B2将控制脉冲信号Scp输出到控制IC 22,从而使开关电源20在输出模式和输出停止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此,输出模式是其中使变压器24的初级侧进行振荡而使得开关电源20变成输出状态的模式,并且与正常模式相对应。同时,输出停止模式是其中变压器24的振荡被停止而使得开关电源20的输出停止的模式,并且与省电模式相对应。如上所述,在省电模式中,因为开关电源20的输出停止,所以控制装置50,即,ASIC 51的模式控制块B2和开关电源操作控制单元52经历来自低容量电源电路40的电力供应。 
开关电源操作控制单元52包括晶体管Q3和光电耦合器PC2的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到来自DC至DC转换器41的直流+3.3V的电源线(在下文中称为DC 3.3VB)。 
发光二极管LED2与连接到开关电源20的控制IC 22的控制输入端口EN的光电晶体管PT2一起构成光电耦合器PC2。因此,如果将控制脉冲信号Scp从模式控制块B2的控制端口P3输出到晶体管Q3的基极,则通过光电耦合器PC2光学地传输控制脉冲信号Scp,并且控制脉冲信号Scp被输入到控制IC 22的控制输入端口EN。 
如上所述,在从省电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情况下,由于从低容量电源电路40供应的电力,所以控制单元50,具体地,ASIC 51的模式控制块B2,生成控制脉冲信号Scp以使开关电源20的振荡重新开始,并且将控制脉冲信号Scp传输到开关电源20。因此,能够使用在省电模式期间所积蓄的电力来适当地执行从省电模式到正常模式的切换。 
而且,用户能够使用开关S1以指示模式控制块B2执行模式切换。 
为了导通或者截止开关电源20的DC至DC转换器28,从模式控制块B2的端口P4输出控制信号Scon。例如,即使在正常模式中,如果从低容量电源电路40供应的DC 3.3VB的电力是足够的,则AISC 51使用控制信号Scon停止开关电源20的DC至DC转换器28的操作。 
3.低容量AC处理电路的构造 
现在,将描述低容量AC处理电路30。低容量AC处理电路30包括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整流器电路32以及低容量电源电路40。 
第一电容器C1包括第一电极C1p1和第二电极C1p2,第一电极C1p1连接到AC电源AC的一端,并且第二电极C1p2连接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和整流器电路32。而且,第二电容器C2包括第一电极C2p1和第二电极C2p2,并且第一电极C2p1连接到AC电源AC的另一端,并且第二电极C2p2连接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和整流器电路32。 
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被连接在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C1p2和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电极C2p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包括第一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A和第二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B。如在图2中所示,第一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A由电容器C3和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1和ZD3的并联电路构成,并且第二浪涌电压抑 制电路31B由电容器C4和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2和ZD4的并联电路构成。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1和ZD3以及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2和ZD4能够用于将正浪涌电压和负浪涌电压抑制为齐纳电压。 
在直流方向中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使低容量AC处理电路30与AC电源AC绝缘。而且,电容器C3的一端和电容器C4的一端被接地,并且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用作线旁路电容器(Y个电容器)。可以省略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中的任何一个。 
整流器电路32被连接在第一电容器C1和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的第一接触节点Nd1与第二电容器C2和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的第二接触节点Nd2之间,并且对AC电压进行整流,从而生成整流电流Irc。在本实施例中,整流器电路32由通过四个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的桥接电路来构成。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在第三接触节点Nd3处,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C2p2,并且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到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电极C2p2。 
此外,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在第四接触节点Nd4处,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到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C1p2,并且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到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电极C2p2。 
在第三接触节点Nd3与低容量电源电路40之间设置了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的示例)R1。而且,在第四接触节点Nd4和基准电势线Lgd之间设置了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的示例)R2。因此,不仅能够抑制正浪涌电压和负浪涌电压,而且还能够抑制正浪涌电流和负浪涌电流。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电源系统100连接到机架接地。因此,基准电势线Lgd也接地,使得基准电势线Lgd的电势是0V。 
4.低容量电源电路的构造 
现在,将描述低容量电源电路40。低容量电源电路40是输出信号生成电路的示例,该低容量电源电路40连接到整流器电路32,并且使用整流器电路32的整流电流Irc来生成用于过零检测的脉冲信号Pzc(在下文中简称为脉冲信号Pzc)和DC 3.3VB。DC 3.3VB和脉冲信号Pzc与预定输出信号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低容量电源电路40包括齐纳二极管ZD1、平滑电容器C3、DC至DC转换器41、用于生成脉冲信号过零检测的电路42(在下文中简称为脉冲生成电路42)以及积蓄电容器C4。在省电模式和正常模式中,低容量电源电路40使用DC至DC转换器41对控制装置50供应电力。具体地,在各个模式中,低容量电源电路40对控制单元50的模式控制块B2和开关电源操作控制单元52供应电力。而且,低容量电源电路40包括用于在正常模式中检测AC电源AC的过零点的脉冲生成电路42。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低容量电源电路40生成低电力,并且生成用于过零检测的脉冲信号Pzc。脉冲生成电路42可以被省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滑电容器C3和齐纳二极管ZD1也可以被省略。 
平滑电容器C3连接到整流器电路31,并且对整流AC电压进行平滑化,从而生成平滑电压Vch。平滑电容器C3通过二极管D5被电连接到开关电源20的DC 5V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OUT2。 
二极管D5用于防止从平滑电容器C3到DC至DC转换器(27)侧的逆流。而且,齐纳二极管ZD1用于在AC电源AC的AC电压Vac上升的情况下抑制平滑电压Vch上升。 
可以省略平滑电容器C3和齐纳二极管ZD1中的任何一个。而且,并不必须通过二极管D5将平滑电容器C3连接到开关电源20的DC+5V的第二输出端子(OUT2),并且该构造可以被省略。换言之,平 滑电容器C3可以不连接到开关电源20的第二输出端子OUT2。 
DC至DC转换器41将平滑电压Vch转换为DC 3.3VB。DC 3.3VB被供应到模块控制块B2的电源端口P2和开关电源操作控制单元52。换言之,从低容量电源电路30供应用于模式控制块B2的电力。 
通过来自DC至DC转换器41的DC 3.3VB来对积蓄电容器C4进行充电。充电电力用作在从省电模式到正常模式的切换期间用于光电耦合器PC2的发光二极管LED2的驱动电流。如果适当地选择平滑电容器C3和积蓄电容器C4的电容器,则在省电模式中,能够积蓄根据预定的电压的需要的电力量。能够积蓄用于确实驱动光电耦合器PC2的发光二极管LED2的电力量。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开关电源30重新开始。 
脉冲生成电路42连接到电流路径IP,并且基于在电流路径IP中流动的整流电流Irc来生成与AC电源AC的过零点相对应的脉冲信号Pzc。基于脉冲信号Pzc,ASIC 51的主块B1检测过零点。 
如在图2中所示,脉冲生成电路42包括电阻器R3、电阻器R4、二极管D6以及NPN晶体管(在下文中简称为晶体管)Q2。 
晶体管Q2用作根据由在电流路径IP中流动的整流电流Irc所生成的基极电流来进行切换的开关晶体管。换言之,晶体管Q2将整流电流Irc转换为脉冲信号Pzc。 
具体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器R4的一端,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到电流路径IP,并且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到基准电势线Lgd。电阻器R4是上拉电阻器,并且电阻器R4的另一端连接到DC至DC转换器28的DC 3.3V输出端子OUT3。 
晶体管Q2响应于被对基极供应的基极电流而导通或者截止。而且,从晶体管Q2的集电极输出脉冲信号Pzc,当晶体管Q2处于导通状态时脉冲信号Pzc是0V,并且当晶体管Q2处于截止状态时脉冲信号Pzc是3.3V。ASIC 51检测脉冲信号Pzc的脉冲周期Tp,并且使用该脉冲周期Tp来检测AC电源AC的AC电压Vac的过零点。 
晶体管Q3不限于NPN晶体管。而且,用于生成脉冲信号Pzc的构造不必限于晶体管Q2和电阻器R4的构造。例如,晶体管Q2可以是FET。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提供用于将整流电流Irc转换为栅极电压的电流至电压转换器电路。作为电流至电压转换器电路,例如,可以使用电压跟随器运算放大器。 
5.本实施例的效果 
能够使用来自整流器电路32的整流电流Irc来获得由低容量电源电路40产生的预定输出信号,即,低DC电压3.3VB和脉冲信号Pzc。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来保护整流器电路32和低容量电源电路40不受浪涌电压的影响。因此,能够实现适用于大范围的对浪涌电压的测量。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但是,例如下面的实施例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的构造不限于图2中所示的构造。例如,如在图3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31A中所示,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1和ZD3和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2和ZD4可以分别被替换为变阻器ZNR1和变阻器ZR2。替代地,可以使用避雷器。在此,避雷器指向半导体型避雷器(齐纳二极管或者ZnO变阻器)放电的间隙型避雷器。 
而且,如在图4中所示,可以仅构造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1和ZD3以及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2和ZD4而没有电容器C3和C4。 
而且,如在图5中所示,可以仅构造电容器C3和C4而没有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1和ZD3以及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ZD2和ZD4。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电容器C3和C4对应于所谓的Y个电容器,也能够抑制噪声,并且通过电容器的分压效应抑制浪涌电压。 
(2)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用于生成预定输出信号的输出信号生成电路的构造,在图2中示出了包括DC至DC转换器41以及脉冲生成电路42的低容量电源电路40。然而,输出信号生成电路不限于此。例如,如在图6中所示,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可以是用于生成与AC电源AC的过零点相对应的过零脉冲信号Pzc的过零检测电路40A。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与过零检测电路有关的浪涌电压或者浪涌电流。 
而且,如在图7中所示,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可以是AC电压检测电路40B,该AC电压检测电路40B包括用于将整流电流Irc转换为电压的电压跟随器运算放大器(电压至电流转换器电路的示例),并且输出用于检测AC电源AC的最大电压的电压信号Vac作为输出信号。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与AC电压检测电路40有关的浪涌电压或者浪涌电流。 
此外,如在图7中所示,AC电压检测电路40B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图6中示出的过零检测电路40A。而且,在图2中,作为脉冲生成电路42的替代,可以包括图7的AC电压检测电路40B。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检测AC电源AC的最大电压。 
(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R1和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R2可以被配置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处。换言之,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R1可以被连接在第一接触节点Nd1和整流器电路 32之间,并且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阻器R2可以被连接在第二接触节点Nd2和整流器电路32之间。甚至在该构造中也能够抑制浪涌电流。 
(4)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准电势线Lgd被接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甚至可以适用于基准电势线Lgd没有被接地的情况。 
(5)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源系统100适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电源系统100能够适用于具有正常模式和省电模式的所有设备。 

Claims (15)

1.一种电源系统,包括:
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连接到AC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被构造成对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化,以生成预定DC电压;
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连接到所述AC电源的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连接到所述AC电源的另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浪涌电压抑制电路,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整流器电路,所述整流器电路连接到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一接触节点以及在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之间的第二接触节点;以及
输出信号生成电路,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器电路,并且使用整流电流来生成预定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变阻器以及避雷器中的任何一个来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与齐纳二极管、变阻器以及避雷器中的任何一个的并联电路来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如果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齐纳二极管来构造,则所述齐纳二极管是成对的双向齐纳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来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来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器与一对双向齐纳二极管的并联电路来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所述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整流器电路和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所述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整流器电路和基准电势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所述第一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第一接触节点和所述整流器电路之间;以及
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所述第二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第二接触节点和所述整流器电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包括低容量电源电路,所述低容量电源电路包括用于对所述整流电流进行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并且输出预定DC电压作为输出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根据所述整流电流来进行切换的开关电路,并且输出用于检测所述AC电源的过零点的脉冲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包括AC电压检测电路,所述AC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用于将所述整流电流转换成电压的电流至电压转换器电路,并且输出所述AC电源的最大电压作为输出信号。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由所述开关电源所生成的所述DC电压来驱动。
15.一种低容量AC处理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连接到AC电源的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连接到所述AC电源的另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浪涌电压抑制电路,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整流器电路,所述整流器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第一接触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的第二接触节点;以及
输出信号生成电路,所述输出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器电路,并且使用整流电流来生成预定输出信号。
CN201210365084.XA 2011-11-17 2012-09-26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Active CN103124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1770A JP2013110789A (ja) 2011-11-17 2011-11-17 電源システム、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小容量交流処理回路
JP2011-251770 2011-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143A true CN103124143A (zh) 2013-05-29
CN103124143B CN103124143B (zh) 2016-03-23

Family

ID=4732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5084.XA Active CN103124143B (zh) 2011-11-17 2012-09-26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73991B2 (zh)
EP (1) EP2595292B1 (zh)
JP (1) JP2013110789A (zh)
CN (1) CN1031241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800B (zh) * 2013-06-28 2018-08-01 韓商美格納半導體有限公司 用於降低待機電源消耗之電源轉換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1255B2 (ja) * 2011-08-09 2014-07-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交流電圧検出回路および同検出回路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80120B2 (ja) 2011-11-02 2015-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小容量電源回路
JP5834790B2 (ja) 2011-11-09 2015-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056475B2 (ja) 2012-12-28 2017-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04577B2 (ja) 2013-01-31 2018-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111705B2 (ja) 2013-02-01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JP6020219B2 (ja) 2013-02-06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JP6044380B2 (ja) 2013-02-18 2016-1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74952B2 (ja) * 2013-03-27 2016-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8653B2 (ja) * 2013-03-27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31898B2 (ja) * 2014-03-28 2017-05-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手段を備えた電気機器及び該電気機器における送風制御方法
US9780638B2 (en) * 2014-09-23 2017-10-03 Ledvance Llc Generation of drive current independent of input voltage
US10345348B2 (en) 2014-11-04 2019-07-0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Detection circuit for an active discharge circuit of an X-capacitor, related active discharge circu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JP6471550B2 (ja) * 2015-03-17 2019-02-20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ナバ回路
CN105099237B (zh) * 2015-06-29 2018-05-29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实现短路保护和避免漏电的医用开关电源
JP6500702B2 (ja) * 2015-08-28 2019-04-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46660B (zh) * 2015-11-01 2018-10-26 梁德新 具有备用电池供电的开关电源电路
US10439509B1 (en) * 2018-12-07 2019-10-08 Varroc Engineering Limited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 control voltage depending on voltage phase of an input signal
US11011907B2 (en) * 2019-05-21 2021-05-18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243A (en) * 1998-03-10 2000-07-11 Fidelix Y.K.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6178102B1 (en) * 1998-09-16 2001-01-23 Crown Audio, Inc. Regulated DC output power supply for amplifiers
US20010004073A1 (en) * 1999-08-16 2001-06-21 Xerox Corporation Flicker free fuser control
JP2001169552A (ja) * 1999-12-08 2001-06-22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源装置
CN101009470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孙玉华 一种计量装置的电源电路
JP2008259395A (ja) * 2007-03-15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直流電源装置
JP2010136089A (ja) * 2008-12-04 2010-06-17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Igbtのサージ電圧抑制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9821A (en) * 1977-02-14 1978-08-31 Hitachi Ltd Switching regulator
US5914538A (en) 1993-04-27 1999-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refor
JP3200258B2 (ja) 1993-09-16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H08168246A (ja) * 1994-12-09 1996-06-25 Takasago Seisakusho:Kk 整流回路の力率補正方法
JPH0923638A (ja) 1995-07-07 1997-01-21 Ricoh Co Ltd 電源装置
JP3922159B2 (ja) 2002-10-30 2007-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タ駆動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03469A (ja) 2003-03-28 2004-10-28 Brother Ind Ltd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788A (ja) * 2006-02-09 2007-08-23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異常判定方法
JP2010239774A (ja) 2009-03-31 2010-10-21 Brother Ind Ltd ゼロクロス検出装置
JP5684064B2 (ja) 2011-07-28 2015-03-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ゼロクロス検出回路および同検出回路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52513B2 (ja) 2011-07-29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255B2 (ja) 2011-08-09 2014-07-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交流電圧検出回路および同検出回路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80120B2 (ja) 2011-11-02 2015-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小容量電源回路
JP5834790B2 (ja) 2011-11-09 2015-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243A (en) * 1998-03-10 2000-07-11 Fidelix Y.K.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6178102B1 (en) * 1998-09-16 2001-01-23 Crown Audio, Inc. Regulated DC output power supply for amplifiers
US20010004073A1 (en) * 1999-08-16 2001-06-21 Xerox Corporation Flicker free fuser control
JP2001169552A (ja) * 1999-12-08 2001-06-22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源装置
CN101009470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孙玉华 一种计量装置的电源电路
JP2008259395A (ja) * 2007-03-15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直流電源装置
JP2010136089A (ja) * 2008-12-04 2010-06-17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Igbtのサージ電圧抑制回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800B (zh) * 2013-06-28 2018-08-01 韓商美格納半導體有限公司 用於降低待機電源消耗之電源轉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9373A1 (en) 2013-05-23
EP2595292A3 (en) 2014-06-11
CN103124143B (zh) 2016-03-23
US8873991B2 (en) 2014-10-28
EP2595292B1 (en) 2018-11-14
EP2595292A2 (en) 2013-05-22
JP2013110789A (ja)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143B (zh)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CN103095160A (zh)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电源电路
CN102457190B (zh)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904468B (zh) 电源系统、具有该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低容量电源电路
JP5974952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259273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power converter input terminal voltage discharge circuit
CN101640485B (zh) 开关电源装置
US9209621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JP591124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5615B (zh)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570824B (zh) 电源系统以及包括该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16030B (zh) 电源系统和具有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5487B (zh) 电源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03915998A (zh) 开关电源、电力供应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EP2137809A1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isolated regulated dc power to electronics devices
CN104734541A (zh) 电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028653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55801B2 (ja)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465461A (zh) 反馈电路、方法及应用其的隔离式开关电源
KR20000028443A (ko) 모니터의 전원장치에서 저전압 보호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