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229A -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9229A
CN103119229A CN2011800463309A CN201180046330A CN103119229A CN 103119229 A CN103119229 A CN 103119229A CN 2011800463309 A CN2011800463309 A CN 2011800463309A CN 201180046330 A CN201180046330 A CN 201180046330A CN 103119229 A CN103119229 A CN 103119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buoyancy aid
flushing
ball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63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樋口健
福谷孝二
深川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191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26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08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616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08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39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00Water flushing devices with cisterns ; Setting up a range of flushing devices or water-closets;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flushing devices
    • E03D1/003Cisterns in combination with wash-basins, urinal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00Water flushing devices with cisterns ; Setting up a range of flushing devices or water-closets;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flushing devices
    • E03D1/30Valves for high or low level cisterns; Their arrangement ; Flushing mechanisms in the cistern, optionally with provisions for a pre-or a post- flushing and for cutting off the flushing mechanism in case of leakage
    • E03D1/32Arrangement of inlet val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所述浮球塞无论有无洗手喷水部均能够使在用于向便器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管侧流通的水量为恒定水量,从而实现节水。浮球塞(28)具备:以与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40)、和通过该浮体(40)的升降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34),浮球塞自动地实施向冲洗水箱(10)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所述浮球塞具有:出口部(64),其设置在供水阀(34)的下游部,并使洗手水朝向被设置在冲洗水箱(10)中的洗手喷水部(18)流出;阻力部件(96),其设置在该出口部(64)中,并且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备浮球塞,该浮球塞利用浮体的升降而开闭供水阀,从而自动地实施向冲洗水箱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
在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中,如图26所示,冲洗水箱200形成为外箱202与内箱204的双重箱结构。外箱202在上部设置有兼作外箱202的盖的洗手池206。该洗手池206以从洗手池206立起的方式而设置洗手喷水管(洗手喷水部)208。洗手池206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10。从洗手喷水管208喷出的洗手水从排水口210向冲洗水箱200内部落下。
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有,在冲洗水箱200的侧壁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的冲洗手柄212。呈L字状的杆臂214从冲洗手柄212朝向冲洗水箱200的内侧延伸。杆臂214的顶端部与被设置在冲洗水箱的底部的排水阀216通过链218而被连结。排水阀216通过冲洗手柄212的旋转操作而经由链218被提升从而开阀。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中,通过排水阀216开阀,从而冲洗水箱200底部的排出口开放,使得冲洗水箱200内的冲洗水从排出口朝向便器强劲地排出。
配置于冲洗水箱200内的浮球塞220具有,内置了供水阀的浮球塞主体222。浮球塞220具有:浮体224,其以与冲洗水箱200内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连接臂226,其连接浮体224和供水阀。浮球塞220通过浮体224的下降而打开供水阀,从而从喷水口228向冲洗水箱200内实施供水。另外,浮球塞220通过浮体224的上升而关闭供水阀,从而停止供水。
浮球塞220在供水阀的下游部,朝向上方而设置有使洗手水朝向洗手喷水管208而流出的洗手水的出口部230。浮球塞220将用于向洗手喷水管208引导洗手水的、由波纹管构成的导水管232的一端侧连接于出口部230。浮球塞220在供水阀打开时从下游部的水箱内喷水口228向冲洗水箱200内实施供水,同时向洗手喷水管208供给洗手水,并从洗手喷水管208朝向洗手池206喷出洗手水。
浮体224通过被进行旋转操作而上下调节相对于螺杆部236的螺合位置。即,浮体224能够对高度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通过浮体224的上下的位置,从而对冲洗水箱200内的满水时的冲洗水的水量进行调节。
即,如果使浮体224的位置向下侧移动,在向冲洗水箱200内进行供水时,浮球塞220的供水阀将提前关闭,从而向冲洗水箱200内供给的供水量减少。即,能够将冲洗水箱200内的冲洗水的满水时的水位调节得较低。
相反地,如果使浮体224的位置向上侧移动,在向冲洗水箱200内进行供水时,浮球塞220的供水阀将滞后关闭,从而向冲洗水箱200内供给的供水量增多。即,能够将冲洗水箱200内的冲洗水的满水时的水位调节得较高。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现有的其他便器冲洗水箱装置。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设置有供水延迟机构。在内部具备浮球塞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在打开排水阀而将存留于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朝向便器放出时,浮球塞的浮体将因水位的降低而下降从而打开供水阀。因此,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在排水阀开阀之后立即开始向水箱内的供水。此时,因供水阀的开阀而被供给至水箱内的水也与存留于水箱内的冲洗水一起从冲洗水箱的排出口朝向便器被放出,从而被用作便器冲洗水。
然而作为用于便器冲洗的冲洗水量,仅用原本被存留在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量便足够,即使增加新的供水以作为便器冲洗而使用,该供水也将成为多余的水量,从而导致大量的水被无谓地放出。
根据这种的情况,如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那样,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供水延迟机构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所述供水延迟机构用于在排水阀开阀后不立即打开浮球塞的供水阀以实施供水,而是在排水阀的开阀后使供水阀延迟开阀的机构。
如图27所示,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300具有冲洗水箱302、以及配置在冲洗水箱302的内部的浮球塞304。浮球塞304具有供水阀、利用供水阀的开阀而实施水箱内供水的供水口306、浮体308以及连接浮体308与供水阀的连接臂310。供水延迟机构312具有形成其主要要素的小容量的延迟槽314。
延迟槽314在底部具有小孔316。延迟槽314的内部的冲洗水W2经过小孔316而向延迟槽314的外部、即冲洗水箱302内流出。冲洗水箱302具有设置在底部的排出口318、和开闭排出口318的排水阀320。
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300中,在打开排水阀320时被存留在冲洗水箱302内的冲洗水W1从排出口318朝向便器一口气地被放出。但是,延迟槽314内的冲洗水W2经过小孔316而一点点地流出。因此,冲洗水箱302内的冲洗水W1的水位迅速地下降,与此相对,延迟槽314内的冲洗水W2的水位的下降较为缓慢。由此,即便打开排水阀320而开始冲洗水W1的放出,浮球塞304的供水阀也不会立刻打开,从而不实施向水箱内的供水。
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300中,在冲洗水W1全部被放出而关闭排水阀320的时机,开始根据冲洗水W2的水位的降低而打开浮球塞304的供水阀,从而开始向冲洗水箱302内的供水(以此种方式来确定小孔316的大小,并确定从小孔316流出的流量)。因此,便器冲洗水箱装置300能够防止排水阀320开阀之后从供水口306供给的水作为便器冲洗水而无谓地被消耗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7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60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6-30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280197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昭63-126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虽然专利文献1的冲洗水箱200是附带有洗手喷水管208的冲洗水箱,但根据冲洗水箱200的不同也存在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冲洗水箱。对于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冲洗水箱200,通过朝向上方而设置有洗手水的出口部230的浮球塞220将无法应对。因此,对于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冲洗水箱,利用未设置有洗手水的出口部230的浮球塞。即,根据有无洗手喷水管208,而使用不同的浮球塞来应对。然而,此时,需要两种浮球塞。
当冲洗水箱200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下,例如使洗手水的出口部朝向斜下方,并不连接导水管232,从而使出口部形成为开放状态。由此,当向冲洗水箱200内供水时,将出口部作为向冲洗水箱200喷水的第二喷水口,而使水流出至冲洗水箱200内。另一方面,当冲洗水箱200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下,在出口部上连接导水管,从而将洗手水从出口部向洗手喷水管208进行引导。通过以此种方式,能够利用相同的浮球塞来应对冲洗水箱200具有洗手喷水管的情况与不具有洗手喷水管的情况。
然而,一直以来以如下方式实施,即,在洗手水的出口部的下游侧,在浮球塞上具有补给水管,并经由该补给水管而向便器供给补给水。该补给水在便器冲洗时便器内的存水被排出后,被供给至便器以再次在便器内以固定水位存留有存水。如上文所述,当为了利用相同的浮球塞来应对冲洗水箱200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与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而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连接或不连接导水管232时,将产生补给水的水量有所不同的问题。
由于当冲洗水箱200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下,洗手喷水管位于洗手水的出口部的上方,因此在将水从洗手水的出口部推起至洗手喷水管的喷水口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当向冲洗水箱200内供水时,于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连接导水管而向洗手喷水管208输送洗手水,并从该喷水口喷出洗手水之际,流向补给水管侧的水的比例增大,从而向便器补给的补给水的水量增多。
相反地,当冲洗水箱200不具有洗手喷水管208的情况下,由于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不连接导水管而从该出口部直接向冲洗水箱200内实施供水,因此相对于来自出口部的水的流出的阻力减小。因此,流向补给水管侧的水的比例减小,从而向便器补给的补给水的水量减少。当补给水的水量减少时,存在无法在便器中存留所需水量的存水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需要预先设定为,常时以多于所需水量的水量使补给水流向便器。此时,将向便器供给所需水量以上的补给水,从而导致水被无谓消耗。
此外,作为与第一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装置。其中,由于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装置,无法使流向补给水管的水量稳定化,因此与第一发明不同。
第一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有无洗手喷水部均能够将流向用于向便器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管侧的水量设定为恒定的水量,从而实现节水的浮球塞。
另外,专利文献1的冲洗水箱200为,通过对浮体224进行旋转操作而调节其高度的部件。因此,在浮体224的周围需要供其旋转的较大的空间。
近几年,冲洗水箱逐渐趋向小型化。因此,当使浮体224旋转时会产生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周围部件的配置的布局。而且这种情况也成为阻碍冲洗水箱的进一步小型化的重要因素。
另外,当利用螺纹而对浮体224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存在如下的可能,即,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浮体224相对于螺杆部236的螺合位置产生错位的可能。此时,存在如下的可能,即,由于浮体224的高度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满水时的冲洗水的水位从所设定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此外,作为与第二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4公开了先导式的蓄水槽用的浮球塞。该浮球塞能够将环状的定位部件与螺杆部螺合,并使定位部件沿着螺杆部而上下移动。但是,该定位部件为对浮子(浮体)的上升端进行规定的、作为止动器的部件,而并不是与浮子一体地上下移动的部件,因此与第二发明不同。
第二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浮体的周围设置用于使其旋转的空间,从而不会产生因浮体的旋转而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的浮球塞。
另外,专利文献5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300中,当欲应用于为了应对严寒地区,而具备有使水少量且连续地流动并供给到便器中的流动水喷水口的装置中时,存在无法在适当的时机打开供水阀320以供给冲洗水箱302内的冲洗水的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延迟槽314位于来自冲洗水喷水口的流动水所落下的位置处,则当在流动水的喷水过程中实施便器冲洗时,由于流动水进入到延迟槽314内部,从而即便打开排水阀320而放出存留在冲洗水箱302内的冲洗水W1,延迟槽314内的水位也不会如预定的那样下降。
具体而言,当进入延迟槽314内的流动水的流量多于从延迟槽314的小孔316流出的流量时,无论经过多久延迟槽314内的水位均不会下降。另一方面,即便在进入延迟槽314内的流动水的流量少于从小孔316流出的流量时,延迟槽314内的水位的降低也比预定缓慢。在何一情况下,均无法在排水阀320的开阀后的适当的时机打开浮球塞304的供水阀以向冲洗水箱302内进行供水。
例如,虽然优选向冲洗水箱302内的供水在如下的时间点被实施,即,在打开排水阀320而将存留于内部的冲洗水W1放尽,然后排水阀320关闭的时间点,但无法在上述的适当的时机打开供水阀,以开始供水。
第三发明以及第四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即,在具备有供水延迟机构以及流动水喷水口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中,能够防止从流动水喷水口落下的水进入到供水延迟机构的延迟槽内,从而在适当的时机开始通过供水阀的开阀而进行的水箱内供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发明的浮球塞为,具备浮体和供水阀,所述浮体以与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所述供水阀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所述浮球塞自动地实施向所述冲洗水箱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所述浮球塞的特征在于,具备:出口部,其设置在所述供水阀的下游部,并使洗手水朝向被设置在所述冲洗水箱中的洗手喷水部流出;阻力部件,其设置在该出口部中,并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第一发明的浮球塞在冲洗水箱不具有洗手喷水部,从而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未连接有导水管时,通过阻力部件而使流道阻力增大。由此,能够使流道阻力与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连接有导水管而将洗手水向洗手喷水部进行引导时相等。因此,无论有无洗手喷水部均能够使在补给水管中流通的水量恒定。由此,无需将经过补给水管向便器供给的补给水的水量设定得较多,从而能够实现节水。
第二发明的浮球塞具有:浮体,其以与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供水阀,其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连接臂,其具有轴部,并且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所述浮球塞自动地实施向所述冲洗水箱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所述浮球塞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操作部件,所述旋转操作部件被安装于所述连接臂的轴部上,并通过被所述浮体保持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独立地旋转,从而与所述浮体一起沿着所述轴部进行移动。
对于第二发明的浮球塞而言,当对旋转操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时,旋转操作部件将随着浮体而沿着轴部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浮体的高度进行调节。因此,无需为了调节浮体的高度而使浮体进行旋转,从而无需确保在浮体的周围供其旋转的空间。因此,浮体的周围部件的配置的布局的自由度增高,而且能够实现冲洗水箱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无需为了进行浮体的高度调节而使浮体进行旋转,因此浮体本身的形状的自由度也增高。
另外,对于该浮球塞而言,能够通过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而使旋转操作部件沿着连接臂的轴部连续地进行移动,即,能够沿着轴部而以无级的方式连续地调节浮体的高度。
第三发明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有:冲洗水箱,所述冲洗水箱具有排出口和对该排出口进行开闭的排水阀;浮球塞,所述浮球塞具有:以与该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和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的连接臂;供水延迟机构,所述供水延迟机构具有延迟槽,所述延迟槽配置在所述冲洗水箱内,并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延迟槽的内部,所述延迟槽与所述冲洗水箱相比容量较小,且形成有供内部的水流出的小孔,所述供水延迟机构使由于在所述排水阀打开后所述延迟槽内的水经过小孔流出所产生的所述延迟槽内的水位降低,与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位降低相比较为缓慢,从而使所述供水阀的开阀延迟;流动水喷水口,其向所述冲洗水箱供水用于防止冻结的流动水,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被配置在,成为所述流动水朝向所述延迟槽落下的位置的、所述延迟槽的上方,并且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有接水部件,所述接水部件设置在该延迟槽的上侧,承接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落下的流动水并向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进行引导。
由于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利用接水部件而承接从流动水喷水口朝向供水延迟机构的延迟槽落下的流动水并向延迟槽外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防止流动水进入延迟槽内的情况。因此,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能够使供水延迟机构正常地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刻打开供水阀,以开始向水箱内的供水。
另外,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可以在不使流动水喷水口与延迟槽在水平方向上较大地错位的条件下进行配置。并且,由于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接水部件承接从流动水喷水口落下的流动水,因此能够防止流动水强劲地落下到水箱内存留水中的情况,从而防止较大的水冲击声的产生。
第四发明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有:冲洗水箱,所述冲洗水箱具有排出口和对该排出口进行开闭的排水阀;浮球塞,所述浮球塞具有:以与该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和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的连接臂;供水延迟机构,所述供水延迟机构具有延迟槽,所述延迟槽被配置在所述冲洗水箱内,并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延迟槽的内部,所述延迟槽与所述冲洗水箱相比容量较小,且形成有供内部的水流出的小孔,所述供水延迟机构使由于在所述排水阀开阀后所述延迟槽内的水经过小孔流出所产生的所述延迟槽内的水位下降,与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位下降相比较为缓慢,从而使所述供水阀的开阀延迟;流动水喷水口,其向所述冲洗水箱供水用于防止冻结的流动水,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与所述延迟槽将在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确定为,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喷出的流动水不向所述延迟槽内落下的位置。
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也能够防止来自流动水喷水口的流动水进入延迟槽内的情况。因此,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能够使供水延迟机构正常地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刻打开供水阀,以开始向水箱内的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将实施例1的浮球塞与冲洗水箱的内部构造一起进行图示的图。
图2为表示图1中的浮球塞与洗手喷水管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图。
图3为表示具备实施例1的浮球塞的冲洗水箱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浮球塞中的洗手水的出口部与周围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浮球塞中的洗手水的出口部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浮球塞中的节流阀的工作说明图。
图7为将实施例1的浮球塞应用于不具有洗手喷水管的水箱时的说明图。
图8为将实施例1的浮球塞应用于具有洗手喷水管的水箱时的说明图。
图9为将实施例1的浮球塞应用于,在与图8不同的位置处具有洗手喷水管的水箱时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具有实施例2的浮球塞的冲洗水箱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实施例2的浮球塞的图。
图12为表示实施例2的浮球塞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实施例2的浮球塞的高度调节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4为表示将实施例2的高度调节转盘与螺杆部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实施例2的浮体的图。
图16为实施例2的浮体的优点的说明图。
图17为比较例的浮体的工作说明图。
图18为表示实施例3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图。
图19为将实施例3的浮球塞、流动阀、供水延迟机构与接水部件一起进行图示的图。
图20为以与图19不同的方向图示图19的图。
图21为将实施例3的供水阀与周围部件一起放大表示的图。
图22为将实施例3的断水部与流动阀、流动水喷水口等一起图示出的图。
图23为将实施例3的接水部件与供水延迟机构的延迟槽一起进行图示的图。
图24为将图23的断水部件以安装状态与周围部件一起进行图示的图。
图25为表示实施例4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6为将现有的浮球塞与冲洗水箱的内部结构一起进行图示的图。
图27为表示现有的具有供水延迟机构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第一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发明的所述阻力部件可以为节流阀。在该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切换节流阀的开度。因此,能够容易地改变出口部的流道阻力。
所述节流阀可以具有固定阀体和可动阀体,所述固定阀体具备通水用的第一开口,所述可动阀体具有通水用的第二开口,并且通过相对于所述固定阀体的旋转,而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此时,仅通过使可动阀体进行旋转,便能够简单地改变流道阻力。
所述出口部可以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旋转,并在顶端侧具有洗手水的流出口,且一部分形成所述可动阀体。在该种情况下,当冲洗水箱未设置有洗手喷水部,并且在洗手水的出口部上未连接有导水管时,即,将洗手水的出口部置于开放状态时,使旋转部旋转以使洗手水的流出口朝向下方。由此,能够将从置于开放的状态的洗手水的出口部流出的水顺畅地供给至水箱内。所述旋转部可以为弯曲管。
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所述冲洗水箱设置有洗手喷水部时,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增大,而当所述冲洗水箱未设置有洗手喷水部时,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减小,并从所述出口部直接向所述冲洗水箱内流出洗手水。此时,能够通过旋转部的旋转,从而在冲洗水箱具有洗手喷水部时或不具有洗手喷水部时,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优化包括浮球塞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施工性。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将第一发明的浮球塞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冲洗水箱10形成外箱12与内箱14的双重箱构造。冲洗水箱10在外箱12的上部设置有兼作外箱12的盖的洗手池16。洗手池16以从洗手池16立起的形式设置有洗手喷水管(洗手喷水部)18。如图2所示,洗手喷水管18具有从洗手池16的池面向上侧露出的上部18A和池面的下侧的下部18B。洗手喷水管18在下部18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阳螺纹部21。在该阳螺纹部21上旋入有螺母23,从而洗手喷水管18被安装于洗手池16上。洗手池16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0。从洗手喷水管18的喷水口19喷出的洗手水从该排水口20向冲洗水箱10的内部落下。
如图1所示,冲洗水箱10在水箱壁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冲洗手柄22。呈L字状的杆臂24从冲洗手柄22朝向冲洗水箱10的内侧而延伸。杆臂24的顶端部与省略图示的、被设置在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水阀,通过球链26而被连结。排水阀通过对冲洗手柄22的旋转操作而被球链26提升从而开阀。通过排水阀的开阀,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出口将开放,从而被存留在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从排出口朝向便器强劲地被排出。
冲洗水箱10在内部配置有浮球塞28。供水管32被连接于浮球塞主体30。浮球塞主体30具有供水阀34。在浮球塞28的供水阀34开阀时,经由供水管32而输送来的水从供水阀34的下游部的水箱内喷水口36向冲洗水箱10内喷出。
浮球塞28具有:浮体40,其通过浮力而以与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进行升降;连接臂42,其连接该浮体40与供水阀34。连接臂42具有:臂部44,其从供水阀34向下延伸,并且还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螺杆部46,其从臂部44的顶端部向下延伸。浮体40以高度可调的方式被安装于螺杆部46上。冲洗水箱10具有从底部立起的溢流管48。
如图3所示,供水阀34具有:主阀座50、主阀体52、背压室54、导入小孔(图示省略)、先导孔56以及先导阀座58。主阀体52由隔膜阀构成,通过朝向主阀座50的落座或离座而阻断或开放水道51。背压室54形成于主阀体52的下侧,并使向上的闭阀方向上的推压力作用于主阀体52。导入小孔以贯穿主阀体52的方式被设置,并连通水道51中的一次侧与背压室54。导入小孔能够将一次侧的水导入到背压室54中,从而增大背压室54的压力。先导孔56连通于背压室54。先导孔56能够泻出背压室54中的水从而减少背压室54的压力。
该供水阀34以如下方式进行工作。通过浮体40下降,从而被设置在臂部44的基端部的先导阀体60从先导阀座58离座,由此先导孔56被开放。于是,背压室54的压力将减少,主阀体52通过一次侧的供水压而朝向图中下方从主阀座50离座从而开阀,由此将水道51置于开放状态。通过水道51的开放,从而经由供水管32而被输送来的水经过供水阀34而向下游侧的水箱内喷水口36输送,并从该水箱内喷水口36喷出到冲洗水箱10内。
另一方面,当通过向冲洗水箱10内的供水而使冲洗水成为满水状态时,通过浮体40的上升,先导阀体60落座于先导阀座58从而关闭先导孔56。于是,背压室54的压力上升,背压室54的压力与水道51中的一次侧的供水压相比增高,从而主阀体52闭阀,进而阻断水道51,由此停止来自水箱内喷水口36的喷水。
如图3所示,浮球塞28具有与浮球塞主体30连接的连接管62。水箱内喷水口36被设置于连接管62上。如图4、图5以及图7(B)所示,该连接管62设置有使洗手水向洗手喷水管18流出的洗手水的出口部64。洗手水的出口部64被设置在供水阀34的下游部。
如图1以及图3所示,用于朝向便器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管66通过连接管62中的出口部64的下游部68、和与该下游部68连接的软管70而构成。下游部68的顶端部朝向下方折弯成直角,并经由安装于此处的连接部件71,而使软管70被连接于下游部68。该补给水管66通过供水阀34的开阀而使补给水流向溢流管48,并经过溢流管48而向便器供给补给水。
如图5所示,洗手水的出口部64具有向与连接管62的管轴方向呈直角方向突出的固定部72、和成为旋转部的弯曲管74。固定部72的整体为外管部。另一方面,弯曲管74具有内管部76、和从该内管部76弯曲成直角的弯曲部78。形成外管部的固定部72被插入至内管部76内。内管部76相对于固定部72能够在通过防脱夹箍80而形成的防脱状态、且通过O型环82而形成的水密封状态下进行旋转。
如图4所示,防脱夹箍80具有基部84、和从基部84延伸出的一对圆弧形状的弹性臂86。该防脱夹箍80经过弯曲管74中的内管部76的开口88(参照图5)而从弹性臂86侧插入至其内部。而且一对弹性臂86弹性地嵌合于固定部72侧的环状槽90中。以此种方式,使得成为外管部的固定部72与弯曲管74的内管部76防脱。
通过弯曲管74的内管部76相对于固定部72而旋转,从而弯曲部78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如图4所示,该弯曲部78在顶端侧具有洗手水的流出口92。弯曲部78在顶端部设置有连接部79。通过具有波纹部106的波纹管而构成的导水管108A的一端侧被连接于连接部79。
该洗手水的出口部64设置有作为阻力部件的节流阀96,该节流阀96通过局部堵塞洗手水的流道94(参照图5)而使流道阻力(流道94的阻力)增大。节流阀96通过固定阀体98和可动阀体100而构成,所述固定阀体98形成在固定部72的顶端部,所述可动阀体100与该固定阀体98在固定部72的轴向上对置,并形成在弯曲管74上。
如图4所示,固定阀体98具有通水用的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另一方面,可动阀体100具有通水用的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俯视观察形状呈大致长方形。另一方面,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的俯视观察形状呈D字形状。
接下来,对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在从右侧(图4中为右侧)对固定部72的顶端面进行正面观察时呈从中心部向左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如图6(A)所示,当弯曲管74中的弯曲部78朝向与之相反的方向、即右斜下方时,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大致一半被可动阀体100堵塞。
当从该状态起,弯曲管74的弯曲部78如图6(B)所示那样,从图6(A)的位置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θ1(在此,θ1=120°),而使弯曲部78成为向左的横向(水平方向)时,将成为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整体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重合的状态。即,节流阀96成为全开状态。
而且,当从该状态起,弯曲部78从图6(A)所示的位置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θ2(在此,θ2=250°),而使弯曲部78成为朝向右斜上方时,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相对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仍处于整体重叠的状态。也就是说,以节流阀96保持全开状态的方式而确定了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以及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的形状。
此外,该节流阀96中,在弯曲管74的弯曲部78从图6(A)所示的状态起旋转至图6(B)所示的状态的中途,成为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整体相对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重叠的状态。详细而言,当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的直线部104A与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一对侧片中的一个侧片的直线部102A一致时,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整体成为相对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重叠的状态。
随着弯曲部78的进一步旋转,直到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的直线部104A与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另一个侧片的直线部102B一致为止,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整体被维持在相对于可动侧的第二开口104重叠的状态。即,节流阀96被维持在全开状态。
因此,当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将导水管108A的一端侧连接于弯曲管74的连接部79(参照图4以及图8),并将另一端侧插入到喷水管18的下部18B内而与洗手喷水管18连接时(参照图2),在节流阀96为全开状态下、即洗手水的流道94为最大开度状态下,洗手水从出口部64流出,并到达洗手喷水管18,且从喷水口19朝向洗手池16被喷出。
另外,当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将通过波纹管而构成的导水管108B的一端侧连接于弯曲管74的连接部79(参照图9),并将另一端侧连接于洗手喷水管18,且从出口部64将洗手水导入到洗手喷水管18中时,在节流阀96全开状态下,洗手水到达洗手喷水管18,并从喷水口19被喷出。
此外,以如图8所示的方式使用导水管108A、或者以如图9所示的方式使用导水管108B的原因在于,洗手喷水管18的位置有时会根据冲洗水箱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应于洗手喷水管18的位置的不同,而顺畅地向洗手喷水管18引导洗手水。
另一方面,当冲洗水箱10不具有洗手喷水管18的情况下,在洗手水的出口部64(具体而言为弯曲管74)上未连接有导水管,从而使出口部64成为开放的状态,并朝向斜下方(参照图6(A))。在该状态下,通过供水阀34的开阀而流向下游侧的水,从水箱内喷水口36与出口部64的弯曲管74的顶端的流出口92向下方落下,从而向冲洗水箱10被供给。
此时,在固定侧的第一开口102的大致一半被堵塞的状态下(参照图6(A)),来自供水管32的水经由节流阀96而向冲洗水箱10被供给。由于节流阀96的流道阻力(流道94的阻力)较大,因此以与向洗手喷水管18导入洗手水时相同的流量从出口部64向冲洗水箱10内实施供水。固定阀体98与可动阀体100的形状被预先设定成这种状态。以此种方式,无论有无洗手喷水管18,绕入补给水管66中的水的比例均为恒定,从而补给水以相等的流量经由补给水管66而向便器被供给。
当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实施例1的浮球塞28具有洗手喷水管18的情况下,在洗手水的出口部64上连接导水管108A、108B,并以将节流阀96置于最大开度(将洗手水的流道94置于最大开度)的方式,将洗手水导向洗手喷水管18。另一方面,当不具有洗手喷水管18的情况下,不在洗手水的出口部64上连接导水管108A、108B,而使出口部64开放,并将节流阀96局部堵塞(减小流道94的开度),从而使流道阻力(流道94的阻力)增大。以此种方式,在具有或不具有洗手喷水管18的情况下,均能够使相对于来自出口部64的洗手水的流出的阻力相等,从而能够将流向补给水管66的水量设定为恒定水量。由此,无需将经过补给水管66而向便器供给的补给水的水量设定得较多,从而能够实现节水。
另外,由于该浮球塞28设置有缩小流道94的开度的节流阀96以作为用于使流道阻力(流道94的阻力)增大的阻力部件,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而使流道阻力(流道94的阻力)发生变化。
虽然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对第一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1,例如下述的实施例也被包含在第一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实施例1中,设定为节流阀的可动阀体与弯曲管一体旋转,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使可动阀体与弯曲管分体构成,并使可动阀体单独地进行旋转。
(2)节流阀也可以通过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方式而构成。
(3)也可以取代节流阀而设置其他的阻力部件。
(4)也可以以随后安装的方式设置阻力部件。
(5)也可以不依靠旋转动作而将洗手水的流道的开度部分堵塞。
接下来,对第二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发明的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与所述轴部螺合,并能够通过旋转而以螺纹输送的方式沿着所述轴部进行移动。在该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以细微且无级的方式连续对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进行调节。
作为沿着轴部以无级的方式连续对浮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的单元,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经由凸轮机构而对旋转操作部件与轴部进行安装,并通过凸轮机构而将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旋转操作部件的沿着轴部的直线运动。
可以具有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设置在第二发明的所述浮体与所述轴部之间,阻止所述浮体的旋转并对所述浮体沿着所述轴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此时,仅通过单手操作而对旋转操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便能够容易地对浮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止转机构可以具有:在所述轴部的外表面且沿着该轴部而设置的槽或者突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浮体上并嵌入到所述槽中的凸部或者供所述突条嵌入的凹部。
另外,可以具有卡止机构,该卡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与所述浮体之间,并具有卡止部和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与该卡止部卡止从而弹性地保持所述旋转操作部件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
当以此种方式构成时,旋转操作部件的自由旋转将被禁止,并且能够通过对旋转操作部件施加旋转操作力,从而克服起初由卡止机构产生的弹性卡止作用而使旋转操作部件进行旋转运动。
另外,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况,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旋转操作部件意外地旋转,由此导致浮体的高度从原来的位置偏离,即,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满水时的水位从设定的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
所述卡止机构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或者所述浮体中的一方上的作为所述被卡止部的凹部、和设置在另一上并嵌入到所述凹部中的作为所述卡止部的爪。
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被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上的所述卡止部或者所述被卡止部,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的圆周上被配置成环状。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将第二发明的浮球塞具体化了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实施例2的冲洗水箱10形成为外箱12与内箱14的双重箱构造。冲洗水箱10在外箱12的上部设置有兼作外箱12的盖的洗手池16。洗手池16以从洗手池16立起的形式设置有洗手喷水管18。洗手池16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0。从洗手喷水管18喷出的洗手水从该排水口20向冲洗水箱10的内部落下。
冲洗水箱10在水箱壁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冲洗手柄22。呈L字状的杆臂24从冲洗手柄22朝向冲洗水箱10的内侧延伸。杆臂24的顶端部与省略图示的、设置在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水阀通过球链26而被连结。排水阀通过冲洗手柄22的旋转操作而被球链26提升从而开阀。通过排水阀的开阀,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出口开放,从而被存留于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从排出口朝向便器而强劲地被排出。
冲洗水箱10在内部配置有浮球塞28。供水管32被连接于浮球塞主体30。浮球塞主体30具有供水阀34、和设置在供水阀34下游部的水箱内喷水口36。
浮球塞主体30除了水箱内喷水口36之外,还具有向洗手喷水管18供给洗手水的洗手侧供水口(图示省略)。洗手侧供水口与洗手喷水管18通过由波纹管构成的导水管38连接。
在浮球塞28的供水阀34开阀时,经过供水管32而输送来的水从水箱内喷水口36向冲洗水箱10内被供给,与此同时从洗手侧供水口经过导水管38而向洗手喷水管18被引导,从而从该洗手喷水管18朝向洗手池16而喷出洗手水。
浮球塞28具有:浮体40,其通过浮力而以与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进行升降;连接臂42,其连接该浮体40与供水阀34。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臂42具有:臂部44,其从供水阀34向下延伸,并且还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螺杆部(轴部)46,其从臂部44的顶端部向下延伸。浮体40以高度可调的方式而安装于螺杆部46上。如图10所示,冲洗水箱10具有从底部立起的溢流管48。浮球塞28具有被设置在浮球塞主体30上,且经由溢流管48而向便器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的供水口37。
如图12以及图15(A)所示,浮体40的俯视观察形状呈矩形状。浮体40呈具有周壁部40A与上壁部40B的倒杯状,并且下表面开放。浮体40的开放的下表面为,在止水开始时(浮体40的上升开始时),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向斜向倾斜的形状。即,浮体40的下表面被形成为,朝向连接臂42的根部即成为连接臂42的转动中心的轴部43侧逐渐向上方倾斜的形状。浮体40在内部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筒部53。螺杆部46从上方向下插入至筒部53中。
如图13所示,浮球塞28具有实施对浮体40的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转盘(旋转操作部件)154。高度调节转盘154通过被设置在浮体40的上表面的保持部156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保持。该高度调节转盘154通过由保持部156进行的保持,而沿着螺杆部46在上下方向上与浮体40一体地进行移动。
如图14所示,高度调节转盘154具有圆形的中央部154A、外周侧的环部154B、以及在周向的四个位置处连结上述中央部154A和环部154B的连结肋154C。为了易于用手捏住环部154B并对其进行旋转操作,环部154B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具有多个凸部158与凹部160的凹凸形状。中央部154A具有在轴向上贯穿的阴螺纹孔162。
另一方面,螺杆部46在外周面上设置有阳螺纹部164。高度调节转盘154通过阴螺纹孔162而与阳螺纹部164螺合,从而被安装于螺杆部46上。螺杆部46的下端部为板状部166。阳螺纹部164从螺杆部46的上端起设置到该板状部166的上端。
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保持部156为具有从浮体40的上表面立起的一对板状的脚部168、170、和连结这些脚部的上端的板状的连结部172的桥形状,并与浮体40一体地形成。呈桥形状的该保持部156在内侧形成有保持凹处174。高度调节转盘154沿图13中的箭头标记P方向被插入到保持凹处174中,而被保持。
一侧的脚部168设置有沿着高度调节转盘154的外周面而延伸出的弯曲形状的抵接部176。利用抵接部176相对于高度调节转盘154的抵接作用,而能够使高度调节转盘154仅从图4中箭头标记P方向插入至保持凹处174中,并且防止高度调节转盘154从保持部156沿图中P方向脱出。由此,将高度调节转盘154向保持部156的内侧的保持凹处174插入而进行安装时的安装性良好。
连结部172在其中央部处设置有圆形的嵌合部178。该嵌合部178形成有圆形的插穿孔180,并在该插穿孔180中插入有螺杆部46。即,嵌合部178以外嵌状态嵌合于螺杆部46。
如图14所示,螺杆部46在周向上错开180°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槽182。与槽182对应地,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那样,插穿孔180设置有一对凸部184。这些凸部184在径向上卡入螺杆部46的槽182中。
这些槽182以及凸部184形成浮体40相对于螺杆部46的止转机构。浮体40通过凸部184与槽182于旋转方向上的卡合而相对于螺杆部46被止转。其中,一对凸部184能够沿螺杆部46的轴向在槽182内滑动。浮体40在沿着螺杆部46而于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时,通过这些凸部184与槽182而被引导移动。如图15所示,浮体40在筒部53的上端的开口部186处也设置有相同的凸部184。如图12(B)所示,该凸部184被卡入到螺杆部46的槽182中。
高度调节转盘154在被插入到保持部156的保持凹处174中的状态下与螺杆部46螺合。在该状态下,如图12(A)所示,高度调节转盘154的中央部154A通过保持部156的板状的连结部172与浮体40主体的上壁部40B而被上下夹持。当对高度调节转盘154进行旋转操作而使之以螺纹输送的方式沿着螺杆部46上下移动位置时,浮体40将与该高度调节转盘154一体地沿着螺杆部46而上下改变位置。
为了防止高度调节转盘154的自由旋转,横跨高度调节转盘154与浮体40、具体而言是浮体40的保持部156而设置有卡止机构。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高度调节转盘154在环部154B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该卡止机构中的作为被卡止部的凹部188。另一方面,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保持部156在连结部172上设置有弹性片190。弹性片190在顶端设置有作为卡止部的爪192。爪192进入凹部188,从而凹部188与爪192弹性卡止。凹部188在高度调节转盘154的圆周上遍及全周而被设置成环状。
只有在对高度调节转盘154施加了使爪192弹性地越过凹部188与凹部188之间的山部所需的旋转的操作力时,高度调节转盘154才能够绕螺杆部46进行旋转。只要不对高度调节转盘154施加这样的操作力,高度调节转盘154基于爪192与凹部188之间的弹性卡止便无法绕螺杆部46进行旋转。
也就是说,不会发生如下的情况,即,在长时间使用浮球塞28的过程中,因施加于浮体40的浮力等,高度调节转盘154在螺纹的作用下自然旋转,从而高度调节转盘154即浮体40的位置从原来的位置偏离的情况。
对于浮球塞28的浮体40的高度调节机构而言,当对高度调节转盘154施加旋转操作力,以克服爪192与凹部188之间的弹性卡止作用而使高度调节转盘154进行旋转时,高度调节转盘154相对于螺杆部46的螺合位置将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浮体40的位置将与高度调节转盘154一体地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浮体4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对向冲洗水箱10实施供水时的满水时的水量、即水位进行调节。
由于浮体40的下表面开放且呈相对水平方向而倾斜的形状,因此能够得到如下的优点。图17图示了用于对该优点进行说明的比较例,在该比较例中,虽然在浮体40X的下表面开放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其下表面在止水开始时朝向水平方向。
如图17(I)所示,该比较例的浮体40X在止水开始时产生与浮体40X的大小相对应的量的浮力。但是,如图17(II)所示,随着水面的上升,连接臂42发生倾斜,与此同时浮体40X成为倾斜的姿势。如此一来,浮体40X内的由图中虚线所示的部分的空气将发生泄漏而在该部分内浸入有水,从而相对于浮体40X的浮力减少。其结果为,产生止水动作不稳定这种不良情况。
与此相对,如图16(I)所示,浮体40在止水开始时,作用于浮体40的浮力成为少于与浮体40的大小相对应的量的浮力。但是,在止水开始后浮体40与连接臂42一起倾斜,而且在成为最终止水状态时,开放的下表面成为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下表面的倾斜形状是以此种方式而被确定的)。因此,能够得到浮体40内部的空气不会泄漏,从而止水动作稳定的优点(从止水开始时到止水时为止施加于浮体40的浮力不发生变化)。
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实施例2的浮球塞28中,在对高度调节转盘154进行旋转操作时,高度调节转盘154将带着浮体40沿螺杆部46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浮体40的高度进行调节。因此,无需为了调节浮体40的高度而使浮体40进行旋转,从而无需在浮体40的周围确保用于使其旋转的空间。因此,浮体40的周围部件的配置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而且能够实现冲洗水箱1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此外,由于无需为了进行对浮体40的高度调节而使浮体40进行旋转,因此得到了浮体40本身的形状的自由度也提高的优点。
另外,该浮球塞28能够通过高度调节转盘154的旋转而使该高度调节转盘154沿着连接臂42的螺杆部46连续地进行位置移动。即,能够沿着螺杆部46而以无级的方式连续地对浮体4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容易地以细微且无级的方式连续调节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的水位。
另外,该浮球塞28设置有阻止浮体40的旋转并沿着螺杆部46而引导浮体40移动的止转机构,因此作业者仅通过单手操作来对高度调节转盘154进行旋转操作,便能够容易地对浮体4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此外,该浮球塞28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况,即,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高度调节转盘154意外地旋转,由此导致浮体40的高度位置偏离原来的位置的情况。即,能够防止冲洗水箱10内的冲洗水的满水时的水位从设定的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
虽然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对第二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第二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2,例如下述的实施例也被包含于第二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还可以在螺杆部46上设置突条以代替槽182,并且在浮体40侧设置使该突条卡入的凹部以代替凸部184,由此构成止转机构。
(2)还可以在高度调节转盘154侧设置爪以代替凹部188,而在浮体40侧设置供该爪进入的凹部,由此构成在高度调节转盘154的旋转方向上进行弹性卡止的卡止机构。
(3)还可以通过高度调节转盘154以外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构成旋转操作部件。
接下来,对第三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发明的所述流动水喷水口可以配置在使所述流动水顺着所述连接臂而流下的位置处。在该种情况下,由于从流动水喷水口被喷出的流动水顺着连接臂而流下,因此能够防止流动水强劲地落下到水箱内存留水中,从而能够防止较大的水冲击声的产生。
所述连接臂可以具有断水部,该断水部在所述接水部件的上方将顺着所述连接臂而流下的流动水切断,并使该流动水朝向所述接水部件落下。此时,能够利用断水部而良好地使顺着连接臂而流下的流动水向接水部件侧落下,并由接水部件引导到延迟槽的外部。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将第三发明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体化了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实施例3>
如图18所示,实施例3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具有冲洗水箱10。冲洗水箱10形成为(陶瓷制或树脂制的)外箱12与作为外箱12的内侧的蓄水箱的、树脂制的内箱14的双重箱结构。冲洗水箱10在外箱12的上部设置有兼作外箱12的盖的洗手池16。洗手池16以从洗手池16立起的形式设置有洗手喷水管18。洗手池16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0。从洗手喷水管18被喷出的洗手水从该排水口向冲洗水箱10的内部落下。
冲洗水箱10在内部配置有浮球塞28。浮球塞28具有浮球塞主体30。浮球塞主体30被安装在内箱14中。供水管32被连接于浮球塞主体30。经由供水管32而被供给的水,通过浮球塞28的后述的供水阀34的开阀而被供给到冲洗水箱10内部,并且通过供水阀34的闭阀而停止供水。
浮球塞28具有:以与后述的延迟槽400的内部的冲洗水W2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40、和连接浮体40与供水阀34的连接臂42(浮体40以及连接臂42均为树脂制)。并且,如图20所示,连接臂42具有臂部44、和从其顶端向下延伸的螺杆部46。相对于螺杆部46而安装有浮体40。在中心部处具有阴螺纹孔的高度调节转盘15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浮体40的上表面上的保持部157所保持。高度调节转盘154的阴螺纹孔与螺杆部46的阳螺纹部螺合。对于浮体40而言,通过对高度调节转盘154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能够沿着螺杆部46而对浮体40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
冲洗水箱10在壁部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冲洗手柄22。呈L字状的杆臂24在冲洗水箱10的内部以与冲洗手柄22联动的方式而转动。杆臂24的顶端经由球链26而连结于排水阀15,所述排水阀15对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出口13进行开闭。排水阀15通过冲洗手柄22的旋转操作而从闭阀状态开阀。由此,存留在冲洗水箱10的内部的冲洗水W1从冲洗水箱10的底部的排出口13朝向便器强劲地放出。如图18所示,冲洗水箱10具有从底部立起的溢流管48。
如图19所示,浮球塞主体30的主体躯体31整体形成为筒状。主体躯体31在左端部连接有供水管32。另外,主体躯体31在右端部以外嵌状态连接有连接管62的左端部,该连接管62与主体躯体31分体形成且构成浮球塞主体30的一部分。
连接管62中设置有:将来自主体躯体31的水向冲洗水箱10、具体而言向内箱14内喷出的喷水口(水箱内喷水口)36、用于向洗手喷水管18供给水的洗手用供水口(图示省略)、经过溢流管48以补给水的形式而向便器供给水的供水口37。
洗手用供水口通过省略图示的波纹管而连接于洗手喷水管18。另外,如图18所示,供水口37连接有软管70。从主体躯体31输送来的水经过波纹管而向洗手喷水管18被供给,而且还经过软管70而从供水口37向溢流管48的内部被供给。
如图19所示,浮球塞主体30具有连通水道51以及切断连通的供水阀34。如图21所示,连接臂42随着浮体40的升降而绕轴部43进行转动,从而供水阀34进行开阀以及闭阀。具体而言,由于连接臂42通过浮体40的上升而绕轴部43顺时针转动,从而供水阀34闭阀。另外,连接臂42随着浮体40的下降而绕轴部43逆时针转动,从而供水阀34开阀。
当供水阀34开阀时,水道51成为连通状态即开放状态。如此一来,从供水管32输送来的水从主体躯体31向连接管62流入。并且,从连接管62的水箱内喷水口36朝向冲洗水箱10内喷水。并且,经过洗手用供水口向洗手喷水管18供水,而且还经过供水口37并经由溢流管48向便器供水。
供水阀34为隔膜式且先导式的阀。如图21所示,供水阀34中的主阀体52由隔膜阀体构成。主阀体52通过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隔膜55和与隔膜55相比硬质的(这里为树脂制)而隔膜支架57形成。
隔膜55的外周部59为厚壁。隔膜55的外周部59通过主体躯体31和呈杯状的隔膜按压件73而被上下夹持。由此,隔膜55的外周部59被固定于主体躯体31上。隔膜55的外周部59同时作为密封部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隔膜55的外周部59将水道51与外部水密性地遮断,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呈杯状的隔膜按压件73从下侧向上以内嵌状态嵌入于与主体躯体31一体构成的圆筒部75中。通过将固定螺母81的内周面的阴螺纹83螺合于圆筒部75的外周面的阳螺纹77,从而将隔膜按压件73固定于圆筒部75(主体躯体31)上。
通过朝向上方旋入固定螺母81,从而以内嵌状态嵌入于圆筒部75中的隔膜按压件73向上被推起。由此,隔膜按压件73与主体躯体31协同动作而将隔膜55的外周部59以预定的过盈量紧固成弹性压缩状态。
呈杯状的隔膜按压件73还具有作为背压室形成部件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由隔膜阀体构成的主阀体52的下侧形成有背压室54。背压室54使内部的压力作为向上的闭阀方向上的推压力而作用于主阀体52。
另一方面,主阀体52在从中心偏心的位置处,设置有连通水道51中的一次侧与背压室54的贯穿的导入小孔85。经由导入小孔85,水道51中的一次侧的水流入到背压室54中。通过一次侧的水流入到背压室54内,从而背压室54的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隔膜按压件73在其中心部处设置有贯穿隔膜按压件73的、作为排水水道的先导孔56。背压室54内的水经由先导孔56而流出。通过背压室54内的水的流出从而背压室54的压力减少。
连接臂42在臂部44的基端部处设置有先导阀体60。通过先导阀体60的密封部61朝上落座于先导阀座58,从而先导孔56封闭。
供水阀34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在供水阀34的闭阀状态(图21参照)下,当连接臂42通过浮体40的下降而绕轴部43进行转动时,先导阀体60将从先导阀座58向下离开而开阀。如此一来,背压室54内的水经过先导孔56而流出,背压室54的压力将减少。此外,由于水道51中的一次侧的压力与背压室54的压力相比增高,从而主阀体52从闭阀状态向下离开而开阀。
通过主阀体52的开阀从而水道51成为连通状态,由此水从主体躯体31朝向连接管62以及供水口37而流入。
另一方面,连接臂42与浮体40的上升联动而绕轴部43顺时针转动运动。当浮体40到达上升端时、即冲洗水箱10内的水成为设定的满水状态时,先导阀体60的密封部61朝上落座于先导阀座58而闭阀。由此,水从背压室54的流出停止。
如此一来,通过水经过导入小孔85而向背压室54的流入使得背压室54的压力上升。然后,由于该压力上升,而由隔膜阀构成的主阀体52朝上落座于主阀座50,从而进行闭阀。由此,水道51中的水的流动停止,并停止向冲洗水箱10以及洗手喷水管18的供水。
如图21所示,供水阀34具有插入至导入小孔85内并对导入小孔85进行清洗的清洗销97。清洗销97以连续于螺旋弹簧95的下端并朝上立起的形式而与螺旋弹簧95一体地形成。
如图19所示,流动阀装置500具有:从水道51中的供水阀34的上游侧的一次侧分支并延伸出的流动水道502、和用于将流动水道502形成于内侧的圆筒状的筒壁504。流动水道502具有分支口508(参照图22)。筒壁504以朝上立起的方式而与浮球塞主体30、详细而言与主体躯体31一体地形成。
如图22所示,使流动水从筒壁504流出的开口506,在距筒壁504的根部预定距离的上侧的位置处,贯穿筒壁504而被横向(朝径向外侧)设置。被导入到流动水道502中的一次侧的水,通过后述的流动阀510的开阀而从开口506连续且小量地向筒壁504外流出。从开口506流出后的流动水从后述的流动水喷水口550向外部喷出,并被供给至冲洗水箱10内。所供给的流动水经过冲洗水箱10内的溢流管48而连续地向便器被供给。
筒壁504在内部设置有对流动水道502进行开闭的流动阀510。流动阀510具有:圆筒形状的阀壳体512和轴状的阀体514。阀壳体512以嵌合状态固定于筒壁504的内部。另外,阀壳体512中,阀体514以能够在轴向(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于阀壳体512的内部。阀壳体512通过固定夹箍536而在轴向(上下方向)上被固定于筒壁504上。
呈轴状的阀体514具有:设置在下端侧的阀部522、和设置在上端侧的连结部524。连结部524连结后述的操作部538中的传递部件542的顶端部进行连结,具体而言是连结内部缆线544的顶端部。下端侧的阀部522与上端侧的连结部524之间的中间部530的横截面形状呈十字状。
下端侧的阀部522具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526。阀部522通过使密封部件526水密性地嵌合于被形成在阀壳体512的内周侧的阀座528,从而闭阀。另一方面,通过阀体514向下移动,而使密封部件526从阀座528向下分离,从而阀部522开阀。在该开阀状态下流动水道502开放,从水道51的一次侧流入到流动水道502中的水(流动水)从开口506向筒壁504的外部流出。
如图19所示,传递部件542具有:内部缆线(内部部件)544,其具有挠性且在轴向上具有非伸缩性;外部缆线(外部软管)546,其引导内部缆线544移动。内部缆线54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插穿于外部缆线546内部。
通过向右推压内部缆线544,阀体514向下移动从而开阀。另外,相反地通过向左拉动内部缆线544,阀体514向上移动从而闭阀。其中,当需要实现冻结防止时,阀体514被维持在开阀状态。由此,水道51中的一次侧的水连续且小量地在流动水道502中流通,并从开口506向筒壁504外流出。
传递部件542的右端侧(顶端侧)被插入至弯管576的内部。传递部件542以通过弯管576而使顶端部保持为向下的状态,通过安装螺母578而被安装于流动阀510上。
详细而言,如图22所示,安装螺母578的阴螺纹部被旋入至流动阀510中的阀壳体512的阳螺纹部。如此一来,承接外部缆线546的下端的承接部件584的凸缘部和弯管576的凸缘部,通过安装螺母578的朝内的凸缘部586和阀壳体512而被上下夹持。由此,承接部件584与弯管576的下端部被固定,同时外部缆线546的下端被固定于阀壳体512上。另外,被固定于内部缆线544上的端部件588与流动阀510的阀体514的卡合凹部590卡合。由此,内部缆线544的顶端部以能够与阀体514一体地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并连结于阀体514。
安装螺母578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罩壁592,该罩壁592向下垂下并于在径向上从横向的开口506离开的位置处与开口506对置,从而从外侧覆盖开口506。罩壁592延伸至开口506的下侧,从而在与筒壁504之间形成有向下的流动水喷水口550。
从开口506流出的流动水碰触到罩壁592而形成向下的流动,从而从流动水喷水口550向下喷出。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几乎全部通过来自罩壁592的反作用力而向筒壁504的外表面侧被推回,从而顺着筒壁504的外表面而向下流下。当然也存在一部分不顺着筒壁504的外表面流下而从流动水喷水口550直接落下的情况。
用于将浮球塞28的连接臂42固定于浮球塞主体30上的固定螺母81被形成为,与安装螺母578的罩壁592相比直径较大。因此,固定螺母81与罩壁592相比突出至径向外侧。因此,固定螺母81作为接水部而发挥作用,所述接水部承接不顺着筒壁504而从罩壁592与筒壁504之间的向下的流动水喷水口550直接落下的水。另外,与主体躯体31一体形成的圆筒部75也作为接水部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因此,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几乎全部经由固定螺母81而以顺着连接臂42的方式流下。
具体而言,连接臂42从浮球塞主体30的筒壁504的相反侧的下侧位置延伸出,其螺杆部46以及浮体40进入冲洗水中。因此,顺着筒壁504的外表面而流下的水以及未顺着筒壁504的外表面而直接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水,几乎全部顺着浮球塞28的连接臂42而进一步流下。
如图18所示,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在内箱14内部设置有延迟槽400,所述延迟槽400与内箱14相比容量较小,并构成供水延迟机构402的主要元素。延迟槽400被设置为,其上端与内箱14内部的满水状态的冲洗水W1的上表面的水位相比稍低。
如图23所示,延迟槽400一体地具有向上延伸的一对臂406。臂406在上端形成有折弯形状的固定部408。延迟槽400在将固定部408卡止于内箱14的前后(图19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壁部的上端面的状态下,利用固定孔410而被固定于内箱14上。延迟槽400在外表面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一对凹状部412。凹状部412在上端以从凹状部412的底面突出的状态而设置有卡止部414。卡止部414用于卡止后述的爪部426。
如图18所示,延迟槽400在底部415设置有贯穿的小孔404。延迟槽400的内部的冲洗水W2经过小孔404而向延迟槽400的外侧且内箱14内流出。
小孔404以如下的方式确定其大小,即,与排水阀15开阀后的内箱14内的冲洗水W1的水位下降相比,延迟槽400内的冲洗水W2的水位下降较缓慢的方式。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小孔404的大小,即,通过排水阀15的开阀,内箱14内的冲洗水W1放出,并且在排水阀15闭阀的时机,供水阀34开阀(成为全开状态),从而浮球塞28以最大供水量开始供水。
浮体40从延迟槽400上表面的开放部被插入至延迟槽400内,以根据延迟槽400内部的水位降低而使供水阀34开阀。根据上述关系,流动水喷水口550被配置于该延迟槽400的上方。
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顺着连接臂42而流下。因此,当顺着连接臂42而流下的流动水直接流动至浮体40时,该流动水将直接进入延迟槽400内。
因此,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通过在延迟槽400的上侧安装接水部件416,从而防止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直接进入到延迟槽400内的情况。如图23所示,接水部件416具有倾斜形状的底部418、沿着底部418的外边缘而立起的一对侧壁部420和后壁部422。接水部件416为导水管形状,后壁部422的相反侧的面被开放形成。
另外,接水部件416在一侧的侧壁部420上设置有用于插穿连接臂42的切口部424。而且,接水部件416在前端与后端以向下突出的状态而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具有弹性的爪部426。接水部件416通过使这些爪部426从上方向下卡止于延迟槽400的卡止部414,从而以载置状态被安装于延迟槽400的上表面上。
该接水部件416在设置有切口部424的一侧的侧壁部420的相反侧的、侧壁部4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部428。该凹部428用于避免接水部件416与延迟槽400的臂406之间的干涉。
如图22所示,连接臂42在接水部件416的上侧且臂部44上固定有断水部430。断水部430与臂部44一体地成形。
如图24所示,断水部430以包围臂部44周围的形状形成为板状。断水部430的与臂部44相比靠上侧的部分形成向大致垂直上方立起的立起部432,该立起部以下的下部形成朝向接水部件416的中央侧向斜向倾斜的倾斜部434。
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中,无论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是否顺着浮球塞28的连接臂42而流下,流动水都会在臂部44的中途被断水部430切断,从而向接水部件416落下。此外,该流动水通过接水部件416而被引导至延迟槽400外。以此种方式,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能够可靠地防止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进入延迟槽400内的情况。
具体而言,从流动水喷水口550被喷出的流动水经由固定螺母81而沿着连接臂42的臂部44流动。但是,由于在臂部44上设置有断水部430,因此顺着臂部44的外表面而流动的流动水被断水部430截断之后,向接水部件416落下。落下到接水部件416中的流动水通过底部418的倾斜而顺利地向延迟槽400的外侧且内箱14内被引导。以此种方式,阻止了流动水进入延迟槽400内的情况。
在排水阀15闭阀后,内箱14内部的冲洗水W1的水位通过来自浮球塞28的供水而上升,而且当该水位接近满水状态时,内箱14内的冲洗水W1越过延迟槽400的上端而向延迟槽400内流入,从而被供给至延迟槽400内。
由于具有以上结构的实施例3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能够防止来自流动水喷水口550的流动水进入延迟槽400内的情况,因此能够使供水延迟机构402正常地工作,从而能够将供水阀34的开阀即水箱内供水的时机维持在适当的时刻。
另外,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可以不用特意地将流动水喷水口550与延迟槽4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错开配置。在使流动水顺着浮球塞28的连接臂42而落下到水箱内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流动水强劲地落下到水箱内存留水中而产生的较大的水冲击声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此种方式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流动水喷水口550相对于延迟槽400而位于其正上方或在延迟槽400的上方且在水平方向上接近的位置处。因此,即使不特意地使流动水喷水口550与延迟槽400在水平方向上错位,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也能够同时实现对由流动水造成的较大的水冲击声的产生的防止、和供水延迟机构402的正常的工作。
另外,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1能够利用断水部430而有效地使顺着连接臂42而流下的流动水向接水部件416侧落下,并利用接水部件416而向延迟槽400外部被引导。
虽然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对第三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第三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3,例如下述的实施例也被包含于第三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接水部件可以由其他的各种形状构成。例如,作为接水部件,可以使用管状的部件,并使从流动水喷水口流出的流动水直接在管状的接水部件的内部流通从而向延迟槽的外部且内水箱内引导。
(2)流动水喷水口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各种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将第四发明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体化了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
<实施例4>
如图25所示,实施例4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使来自流动水喷水口550的流动水直接落向内箱14内,另一方面使供水延迟机构402的延迟槽400以相对于流动水喷水口550在水平方向上错位的方式而配置。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便器冲洗水箱装置也能够防止来自流动水喷水口550的流动水进入供水延迟机构402的延迟槽400内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流动水进入到延迟槽400内而导致供水延迟机构402无法正确地执行所设定的工作的情况。
虽然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对第四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第四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4,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增加各种变更的方式而构成。
符号说明
10…冲洗水箱;11…便器冲洗水箱装置;14…内箱;15…排水阀;18…洗手喷水管(洗手喷水部);28…浮球塞;30…浮球塞主体;34…供水阀;40…浮体;42…连接臂;46…螺杆部(轴部);64…出口部;66…补给水管;74…弯曲管;92…流出口;94…流道;96…节流阀(阻力部件);98…固定阀体;100…可动阀体;102…第一开口;104…第二开口;154…高度调节转盘(旋转操作部件);182…槽;184…凸部;188…凹部;192…爪;400…延迟槽;402…供水延迟机构;404…小孔;416…接水部件;430…断水部;550…流动水喷水口。

Claims (17)

1.一种浮球塞,具备浮体和供水阀,所述浮体以与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所述供水阀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所述浮球塞自动地实施向所述冲洗水箱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所述浮球塞的特征在于,具备:
出口部,其设置在所述供水阀的下游部,并使洗手水朝向被设置在所述冲洗水箱中的洗手喷水部流出,
阻力部件,其设置在该出口部中,并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力部件为节流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阀具有固定阀体和可动阀体,
所述固定阀体具有通水用的第一开口,
所述可动阀体具有通水用的第二开口,并且通过相对于所述固定阀体的旋转,而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使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具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在上下方向上旋转,且在顶端侧具有洗手水的流出口,并且一部分形成所述可动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为弯曲管。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冲洗水箱设置有洗手喷水部时,增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当所述冲洗水箱未设置有洗手喷水部时,减小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面积,并从所述出口部直接向所述冲洗水箱内流出洗手水。
7.一种浮球塞,具备:浮体,其以与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供水阀,其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连接臂,其具有轴部,并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所述浮球塞自动地实施向所述冲洗水箱的供水以及供水停止,所述浮球塞的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操作部件,所述旋转操作部件被安装于所述连接臂的轴部上,通过被所述浮体保持并相对于所述浮体而独立地旋转,从而与所述浮体一起沿着所述轴部进行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与所述轴部螺合,并通过旋转而以螺纹输送的方式沿着所述轴部进行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转机构,所述止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浮体与所述轴部之间,阻止所述浮体的旋转并对所述浮体沿着所述轴部的移动进行引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机构具有:在所述轴部的外表面且沿着该轴部而设置的槽或者突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浮体上并嵌入到所述槽中的凸部或者供所述突条嵌入的凹部。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具有卡止机构,所述卡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与所述浮体之间,并且具有卡止部和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于该卡止部从而弹性地保持所述旋转操作部件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或者所述浮体中的一方上的作为所述被卡止部的凹部、以及设置在另一方上且嵌入到所述凹部中的作为所述卡止部的爪。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浮球塞,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上的所述卡止部或者所述被卡止部,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件的圆周上被配置成环状。
14.一种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备:
冲洗水箱,所述冲洗水箱具有排出口和对该排出口进行开闭的排水阀;
浮球塞,所述浮球塞具有:以与该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和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的连接臂;
供水延迟机构,所述供水延迟机构具有延迟槽,所述延迟槽配置在所述冲洗水箱内,并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延迟槽的内部,所述延迟槽与所述冲洗水箱相比容量较小,且形成有供内部的水流出的小孔,所述供水延迟机构使由于在所述排水阀开阀后所述延迟槽内的水经过小孔而流出所产生的所述延迟槽内的水位降低,与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位降低相比较为缓慢,从而使所述供水阀的开阀延迟;
流动水喷水口,其向所述冲洗水箱供给用于防止冻结的流动水,
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水喷水口被配置于,作为所述流动水朝向所述延迟槽落下的位置的、所述延迟槽的上方,
并且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有接水部件,所述接水部件设置在该延迟槽的上侧,且承接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落下的流动水并向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进行引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水喷水口配置在使所述流动水顺着所述连接臂而流下的位置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具有断水部,所述断水部在所述接水部件的上方阻断顺着所述连接臂而流下的流动水并使该流动水朝向所述接水部件落下。
17.一种便器冲洗水箱装置,具备:
冲洗水箱,所述冲洗水箱具有排出口和对该排出口进行开闭的排水阀;
浮球塞,所述浮球塞具有:以与该冲洗水箱内的冲洗水的水位联动的方式而进行升降的浮体、通过该浮体的升降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和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供水阀的连接臂;
供水延迟机构,所述供水延迟机构具有延迟槽,所述延迟槽配置在所述冲洗水箱内,并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延迟槽的内部,所述延迟槽与所述冲洗水箱相比容量较小,且形成有供内部的水流出的小孔,所述供水延迟机构使由于在所述排水阀开阀后所述延迟槽内的水经过小孔而流出所产生的所述延迟槽内的水位降低,与所述延迟槽的外侧的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位降低相比较为缓慢,从而使所述供水阀的开阀延迟;
流动水喷水口,其朝向所述冲洗水箱供给用于防止冻结的流动水,
所述便器冲洗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水喷水口与所述延迟槽将在所述冲洗水箱内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确定为,从所述流动水喷水口喷出的流动水不会朝向所述延迟槽内落下的位置处。
CN2011800463309A 2010-09-29 2011-09-22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Pending CN103119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9129A JP5732658B2 (ja) 2010-09-29 2010-09-29 便器洗浄タンク装置
JP2010-219129 2010-09-29
JP2011040813A JP5761684B2 (ja) 2011-02-25 2011-02-25 ボールタップ
JP2011-040814 2011-02-25
JP2011-040813 2011-02-25
JP2011040814A JP5643954B2 (ja) 2011-02-25 2011-02-25 ボールタップにおけるフロートの高さ調節機構
PCT/JP2011/071701 WO2012043405A1 (ja) 2010-09-29 2011-09-22 ボールタップ及び便器洗浄タン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9229A true CN103119229A (zh) 2013-05-22

Family

ID=4589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63309A Pending CN103119229A (zh) 2010-09-29 2011-09-22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9229A (zh)
TW (1) TW201219628A (zh)
WO (1) WO20120434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155A (zh) * 2018-03-15 2018-06-29 温州市福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马桶的冲水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0180U (ja) * 1981-09-30 1983-04-0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ボ−ルタツプの凍結防止構造
CN86203478U (zh) * 1986-05-27 1987-09-09 杨刚 方便卫生节水的坐便器
JP2000160625A (ja) * 1998-11-24 2000-06-13 Inax Corp ロータンク構造
CN2401616Y (zh) * 1999-09-28 2000-10-18 金侍华 多功能节水水箱
JP200127976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oto Ltd 便器洗浄タンク装置
JP2002167838A (ja) * 2000-11-30 2002-06-11 Inax Corp 洗浄タンク装置
US20090083902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Toto Ltd. Toilet flush water suppl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0879U (ja) * 1984-02-06 1985-09-02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ボ−ルタツプの管接続構造
JPH10266312A (ja) * 1997-03-24 1998-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水洗便器
JP5234492B2 (ja) * 2008-03-25 2013-07-10 Toto株式会社 便器洗浄水供給装置
JP2010071055A (ja) * 2008-09-22 2010-04-02 Toto Ltd 便器洗浄水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0180U (ja) * 1981-09-30 1983-04-0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ボ−ルタツプの凍結防止構造
CN86203478U (zh) * 1986-05-27 1987-09-09 杨刚 方便卫生节水的坐便器
JP2000160625A (ja) * 1998-11-24 2000-06-13 Inax Corp ロータンク構造
CN2401616Y (zh) * 1999-09-28 2000-10-18 金侍华 多功能节水水箱
JP200127976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oto Ltd 便器洗浄タンク装置
JP2002167838A (ja) * 2000-11-30 2002-06-11 Inax Corp 洗浄タンク装置
US20090083902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Toto Ltd. Toilet flush water supply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155A (zh) * 2018-03-15 2018-06-29 温州市福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马桶的冲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3405A1 (ja) 2012-04-05
TW201219628A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4255B (zh) 洗净水箱装置及排水装置
US20060101566A1 (en) Toilet flusher with novel valves and controls
JP6501062B2 (ja) 排水弁装置、この排水弁装置を備えた洗浄水タンク装置、及び、この洗浄水タンク装置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
US9062795B2 (en) Water saver fill valve and assembly
JP7130786B2 (ja) 呼び水型噴出便器
US8745772B2 (en) Discharge valve apparatus and rinse water tank apparatus fitted therewith
CN103119229A (zh) 浮球塞以及便器冲洗水箱装置
KR100274777B1 (ko) 위생 설비용 2단 수세류 급수 밸브 조립체
JP5024723B2 (ja) 便器洗浄水タンク装置
ES2779473T3 (es) Válvula de pistón rígido que incorpora un solenoide
WO2019067565A1 (en) WATER HUNTING MECHANISM FOR TOILETS
US9260848B1 (en) Hydraulic valve and toilet leak safety catch
JP2007024059A (ja) パイロット式流調弁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主弁ユニット
JP5392721B2 (ja) ボールタップ装置
JP5447711B2 (ja) 流路開閉装置
KR20050043610A (ko) 정량의 세정수를 공급할 수 있는 분사펌프 및 이를 이용한림측 급수장치를 갖는 양변기
WO2001032996A1 (fr) Siege sanitaire, dispositif de vidange d'eau de ce siege et toilettes equipees de ce siege et du dispositif de vidange
JP2012072613A (ja) 便器洗浄タンク装置
AU2008243272A1 (en)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Mains Water and Stored Water Supplies
US11905696B2 (en) Dual water-vessel flush structure and pressure-assisted toilet flush system
KR200190330Y1 (ko) 양변기의세척수제어장치
CN215563077U (zh) 阀体机构及卫浴设备
JP6822634B2 (ja) 排水配管
JP5757124B2 (ja) 流路開閉装置
KR20110030193A (ko) 위생 도기 급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2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