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8101B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8101B
CN103108101B CN201210466797.5A CN201210466797A CN103108101B CN 103108101 B CN103108101 B CN 103108101B CN 201210466797 A CN201210466797 A CN 201210466797A CN 103108101 B CN103108101 B CN 103108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unit
scanning direction
main scann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67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8101A (zh
Inventor
广瀬史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08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8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8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8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1Compensating positionally unequal response of the pick-up or reproducing head
    • H04N1/4015Compensating positionally unequal response of the pick-up or reproducing head of the reproducing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58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canned image area
    • H04N2201/04787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canned image area by chang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dresses or values of pixels, e.g. in an array, in a memory, by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89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in the main-scan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91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in the sub-scan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94Varying the control or compensation during the scan, e.g. using continuous feedback or from line to line
    • H04N2201/04796Varying the sub-scan control during the main-scan, e.g. for correcting skew, tilt or bow of a scanning b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在使用校正信息校正图像数据时,通过也在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的区域的端部校正所述图像数据,来校正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图像的歪斜。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提供一种通过利用激光束扫描并曝光感光元件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旋转光学多面体使激光束偏转,并且扫描感光元件以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曝光(曝光扫描)。通过曝光(曝光扫描)形成的潜像被显影以形成原始图像,该原始图像被转印并定影在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已知彩色打印机利用多种处理颜色(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进行上述处理,并叠加各颜色的原始图像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多颜色图像。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进行曝光时,由于光学多面体的平面倾斜引起的扫描线(曝光扫描线)的歪斜,原始图像以曲线形状歪斜。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特开2009-0348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考虑曝光扫描线的歪斜而校正(歪斜校正)图像数据来抵消形成的原始图像的歪斜的技术。使用近似代表主扫描方向的区域(也称为“主扫描宽度区域”)中的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校正信息,来进行这种歪斜校正,其中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通过曝光扫描来形成潜像。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9-034865号公报中公开的歪斜校正包括行偏移处理和平滑处理。在行偏移处理中,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图像数据来按照像素单位移动图像数据的重心。在平滑处理中,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来改变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以按照小于像素的单位来移动图像数据的重心。当进行行偏移处理时,进行行偏移处理的像素位置沿主扫描方向之前以及之后生成阶差(stepheight)。平滑处理通过使用校正信息确定行偏移点,以平滑阶差。
打印机引擎(也称为“打印机单元”或“图像形成单元”)取决于打印机类型而在用于通过曝光扫描来形成潜像的主扫描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最大宽度(主扫描宽度)。例如,打印机引擎的最大宽度对应于A3大小片材或A4大小片材。传统上通过生成校正信息的软模块(校正信息生成逻辑)仅针对打印机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生成校正信息,生成的校正信息可以用于歪斜校正。
在歪斜校正中,平滑处理通过基于设置的校正信息确定是否存在行偏移点来进行平滑,以按照小于像素的单位来移动图像数据的重心。因此,通过歪斜校正获取的校正结果取决于在打印机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端部附近是否存在行偏移点而变化。换言之,当设置的校正信息表示在要通过平滑处理抵消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主扫描宽度的端部附近不存在行偏移点时,不进行平滑处理,由此不进行适当的歪斜校正。
如上所述,当生成的校正信息不包括关于比打印机引擎的主扫描宽度更宽的区域的校正信息时,在其主扫描宽度的端部附近无法充分校正曝光扫描线的歪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使用校正信息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图像来校正所述图像,以抵消在曝光扫描中由图像形成单元引起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的歪斜。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关于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扫描线的歪斜信息,来生成关于包括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曝光扫描的区域的区域的所述校正信息;以及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使用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校正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比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曝光扫描的区域更大的区域的校正信息,来校正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曝光扫描的区域中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在打印机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端部附近,由曝光扫描线的歪斜引起的图像的劣化能够被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A、图2B、图2C和图2D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进行歪斜校正的模块的示例。
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和图3H例示了存储器扫描单元。
图4A、图4B、图4C和图4D例示了生成单元的处理内容的示例。
图5A、图5B、图5C、图5D和图5E例示了平滑处理单元。
图6A和图6B例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进行歪斜校正的模块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处理装置]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被采用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100的系统框图。MFP100包括控制单元110、扫描器单元130、打印机单元140(对应于图像形成单元)、以及操作单元150。扫描器单元130读取原始图像,然后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110。
打印机单元140基于从控制单元110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使用电子照相处理进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该图像形成处理通过利用激光(曝光单元)曝光扫描带电感光元件(未例示)形成潜像,然后将通过显影单元显影的潜像转印并定影在记录介质(诸如记录纸的片材)上。
打印机单元140用作图像形成单元。在以下描述中,利用激光的曝光扫描的扫描线称为曝光扫描线。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MFP,但是还可以应用于仅包括打印机功能的打印机。另外,具有曝光扫描线的主扫描方向上的最大曝光区域对应于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也称为图像形成区域)。
控制单元110连接有作为图像输入设备的扫描器单元130和作为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机单元140,以控制图像信息的输入/输出。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10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LAN)和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的网络连接到主计算机(未例示),并且控制与主计算机之间的包括电影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的图像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的输入/输出。
控制单元110包括从中央处理单元(CPU)111至图像转换处理单元124的处理单元。CPU111控制MFP100的整个操作,并且基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2中存储的程序进行操作。
RAM112还用作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113是引导ROM,存储系统的引导程序。硬盘驱动器(HDD)114存储系统软件、图像数据、以及用于控制MFP100的操作的程序。
HDD114中存储的程序是用于实现图2及图6所示的模块及流程图的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并且包括要被CPU111执行的程序。HDD114中存储的程序被加载到RAM112中,然后CPU111基于加载的程序控制MFP100的操作。
操作单元接口(I/F)115是将操作单元150连接到控制单元110的接口,并且将要在操作单元150上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操作单元150。另外,操作单元I/F115将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50输入的信息发送到CPU111。LANI/F116和调制解调器117分别连接至LAN和PSTN,以进行图像数据和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
存储器118存储静止图像数据和其他数据,与HDD114类似。
图像总线I/F119控制图像数据经由图像总线的高速输入/输出。
光栅图像处理器(RIP)单元120将经由LAN和LANI/F116从主计算机(未例示)接收的页面描述语言(PDL)展开为位图图像。
设备I/F121将作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的扫描器单元130和打印机单元140连接到控制单元110,以按照同步系统/非同步系统转换图像数据。
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122对通过扫描器单元130由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校正。
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对要被输出到打印机单元140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校正。更具体地说,针对处理颜色的各颜色对HDD114或存储器118中存储的二值图像数据或多值图像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并且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转换成视频信号然后传送到打印机单元140。
还通过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来进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歪斜校正的图像校正。图像转换处理单元124对HDD114或存储器118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转换。更具体地说,对图像进行诸如旋转处理和分辨率转换处理的处理。另外,图像转换处理单元124进行用于将二值图像数据转换成多值图像数据、并且将多值图像数据逆转换成二值图像数据的处理。
[歪斜校正处理]
图2A、图2B、图2C和图2D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行歪斜校正处理的模块的示例。
图2A示意性地例示了通过将用于进行图2B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的程序展开到RAM112中实现的歪斜校正模块200。该程序被存储在HDD114中并由CPU111执行。歪斜校正模块200包括图2A所示的各单元。
图2B是例示通过歪斜校正模块2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1中,歪斜信息获取单元201从歪斜信息通知单元232获取表示打印机单元140的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中包括的曝光扫描线的歪斜水平的激光歪斜信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作为激光歪斜信息的示例,将描述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曝光扫描线距离基准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量(参照图4A)。
在步骤S212中,生成单元202基于在步骤S211中获取的激光歪斜信息生成针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充分大的区域的校正信息(也称为“校正信息”)。主扫描方向上的充分大的区域指主扫描方向上的区域,该区域包括由打印机单元140进行的曝光扫描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区域。该充分大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比打印机单元140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的曝光扫描的区域更大。将参照图4描述详情。
在步骤S213中,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获取关于打印机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指表示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并且被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预先保持的信息,但是不限于此。
换言之,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可以被保持在打印机单元140中,并且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可以从打印机单元140获取(接收)主扫描宽度信息。打印机单元140包括通知单元,其向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通知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
关于主扫描宽度通知单元,引擎的主扫描宽度表示可以在引擎的主扫描方向进行打印的最大宽度。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可以从打印机单元140的保持单元(未例示)获取由该保持单元保持的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将参照图4描述详情。
在步骤S214中,确定单元基于在步骤S213中获取的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确定在步骤S212中生成的校正信息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应用区域。应用区域基于打印机单元140确定,并且对应于由打印机单元140进行的曝光扫描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区域。将参照图4描述详情。
在步骤S215中,设置单元205指定在步骤S212中生成的校正信息中的、在步骤S214中确定的应用区域的区域内的校正信息,然后针对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校正信息。更具体地说,设置单元205将应用区域内的校正信息存储到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中包括的图像处理芯片(未例示)的寄存器中。
寄存器中存储的校正信息是在步骤S212中生成的校正信息的一部分。打印机寄存器中存储的校正信息用于由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和平滑处理单元222进行的歪斜校正。将参照图3、图4和图5描述详情。
图2C例示了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的结构示例。图2C例示了在通过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进行的图像处理中、对存储(展开)在存储器118中并且已被半色调处理的图像进行歪斜校正的处理单元。
换言之,存储器扫描单元221扫描在存储器118中展开的图像数据,然后平滑处理单元222对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将参照图3、图4和图5描述由存储器扫描单元221和平滑处理单元222进行的各处理。
视频转换单元223将已被存储器扫描单元221和平滑处理单元222进行歪斜校正的图像数据转换为视频信号。
视频输出单元224经由设备I/F121向打印机单元140输出视频信号。
图2D例示了打印机单元140的结构示例。打印机单元140包括存储激光歪斜信息的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以及向歪斜校正模块200中的歪斜信息获取单元201通知激光歪斜信息的歪斜信息通知单元232。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例示了其中打印机单元140包括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和歪斜信息通知单元232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和歪斜信息通知单元232可以不总是被包括在打印机单元140中,而可以被包括在控制单元110中的RAM112、ROM113及HDD114中,还可以被安装为构成HDD114中存储的程序的一个模块。
[行偏移处理]
将参照图3描述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中包括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
图3A所示的存储器图像300示意性地例示了在存储器118上展开并被半色调处理的位图图像数据,并且该图像数据在前面以地址0×10000000展开。图3A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分别表示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图3A所示的存储器图像300是在X方向上具有10段以及在Y方向上具有5行的图像,并且包括沿主扫描方向(X方向)延伸的1条直线。
图3B示意性地例示了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设置示例。在开始存储器扫描之前,存储器扫描单元221参照由设置单元205在步骤S215中设置的扫描起始地址以及扫描方向。扫描起始地址是表示存储器区域中用于开始扫描的位置的信息。
另外,扫描方向是表示从扫描起始地址是沿地址增加方向(+方向)还是沿地址减少方向(-方向)来进行扫描的信息。在图3B所示的示例中,设置扫描起始地址“0x10000000”和扫描方向“+方向”。当设置上述的方向时,存储器扫描单元221从扫描起始地址“0x10000000”沿+方向扫描图像数据。
图3B所示的以矩形表示的多段301表示存储器扫描单元221访问的图像数据的单位。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访问单位可以是一个像素单位或多个像素单位,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其被设置为64像素单位。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访问单位被设置为1行单位。换言之,1段包括64×1像素的图像数据。
在图3B所示的各段中指示的数字表示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访问顺序,并且被设置为从左端的段1起径直沿+方向的同一行进行访问。
存储器扫描单元221利用图3B所示的设置针对各行径直扫描图3A所示的存储器图像300,并且将扫描的存储器图像输出到打印机单元140。当曝光扫描线没有歪斜时,如图3C所示的直线311被输出到记录介质(例如,诸如记录纸的片材)。
然而,由于通过打印机单元140的光学多面体的平面倾斜引起的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直线311可能被输出为例如如图3D所示的曲线312。将描述抵消曝光扫描线的歪斜、使得在激光具有像曲线312一样的歪斜曝光扫描线的情况下能够最终获取像直线311一样的输出的歪斜校正方法。
图3E例示了由设置单元205在步骤S215中针对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的校正信息的扫描设置的示例。曲线313表示具有歪斜的曝光扫描线。通过根据曝光扫描线输出直存储器图像300来获取图3D所示的曲线312。
图3E例示的扫描设置除了包括图3B所示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起始地址和扫描方向以外还包括行偏移点。更具体地,进行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扫描设置,以通过从某一段起沿Y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方向或-方向移动各1行扫描,来沿以交叠方式例示的表示曝光扫描线的曲线312进行扫描。
换言之,在前段321开始扫描存储器图像,并且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各1行、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段322和段323的位置进行扫描。
如上所述,按照各行移动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对象段的位置(副扫描位置)称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行偏移”,主扫描方向上进行行偏移的位置(主扫描位置)称为“行偏移点”,诸如段322和段323。
如上所述的用于进行行偏移的处理称为“行偏移处理”。将参照图4描述用于生成如图3E所示的行偏移处理的设置值的方法。
图3F示意性地例示了当利用图3E所示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扫描设置扫描存储器图像300中的第1行(在地址0x10000000开始扫描的主扫描方向中的行)时的扫描位置。
如图3F所示,当从段1依次进行扫描时,如利用第2段331所示,不包括存储器图像300的图像数据的段可能被扫描。当这种不包括图像数据的段被扫描时,可以针对要被扫描的段设置任意数据值。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代表空白的数据。与段331类似,图3F所示的阴影段传送代表空白的数据。
图3G示意性地例示了通过如图3E所示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扫描整个存储器图像300获取、并且在不通过平滑处理单元222进行平滑处理的情况下从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输出的图像数据。
图3G是通过相对于图3E所示的存储器扫描单元221的扫描设置中的副扫描方向向相反方向弯曲来校正的图像数据。
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对包括阴影化的空白数据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机图像处理并且将图像数据经由设备I/F121输出到打印机单元140。图3H示意性地例示了从打印机单元140输出并且利用激光描绘的图3G所示的图像数据。如图3G所示,在曝光扫描中的激光歪斜的影响下输出通过向相反方向弯曲校正的图像数据,作为结果,描绘了其中抵消了图3D所示的曲线312的歪斜的图像。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行偏移处理,能够进行用于抵消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图像处理。
[平滑处理]
将参照图5A和图5B来描述由平滑处理单元222进行的平滑处理。
如图3H所示,当进行行偏移处理时,行偏移点(行偏移阶差)可以被相对容易地识别为阶差。平滑处理单元222对行偏移点进行平滑处理,从而行偏移点无法容易地被可视识别。
基于通过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的校正信息在行偏移点进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平滑处理。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A和图5B所示的图像数据中,校正信息包括表示行偏移点位于段505和513的主扫描点的信息。
当对包括两行的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时,平滑处理单元222确定行偏移点位于段505的位置。靠近行偏移点(例如,图5A所示的区域),平滑处理单元222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邻接的两行之间再分配图像数据来平滑行偏移阶差。
在图像数据的再分配处理中,图像数据的值被分配为使得图像数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心在行偏移点附近沿主扫描位置逐渐移动。
图5A示意性地例示了通过存储器扫描单元221扫描在存储器上展开的直线的图像获取并且被输入到平滑处理单元222的图像数据。例如,如果对段501至508以及段509至516的区域进行平滑处理,如图5B所示,则从平滑处理单元222输出具有平滑的行偏移阶差的图像数据。
可以通过使用由生成单元202生成的校正信息来模拟从平滑处理单元222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模拟的图像数据称为平滑图像。图5B所示的曲线521是平滑图像的示例并且称为平滑曲线。
在进行平滑处理前,在较高行中,从段501的第1像素(左端)至段504的第64像素(右端)浓度值(像素值)为0,从段505的第1像素至段508的第64像素浓度值为15。
在较低行中,从段509的第1像素(左端)至段504的第64像素(右端)浓度值(像素值)为15,从段513的第1像素至段516的第64像素浓度值为0。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具有从0至15的范围内的浓度值。
在较高行与较低行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再分配处理。换言之,在较低行中的段509至512的图像数据的浓度值以基于主扫描位置确定的比率被分配给在行偏移点左侧的段501至504的图像数据。
另外,在行偏移点右侧的段505至508的图像数据以基于主扫描位置确定的比率被分配给在较低行中的段509至512的图像数据的浓度值。作为结果,在较高行中,较高行中从段501的第1像素起至段508的第64像素止的总共512个像素被分配为使得浓度逐渐从0增加到15。
例如,针对段501,从第1像素至第32像素的像素被分配为具有浓度0,从第33像素至第64像素的像素被分配为具有浓度1。另外,针对段502,从第1像素至第32像素的像素被分配为具有浓度2,从第33像素至第64像素的像素被分配为具有浓度1。在较低行中,类似地,浓度值被分配为使得浓度逐渐从15减少到0。
在上述的平滑处理中,变得难以视觉上识别行偏移阶差,并且实现了更自然的歪斜校正。
[歪斜校正模块]
上述行偏移处理和平滑处理使用在步骤S215中设置的校正信息。将参照图4描述由用于设置校正信息的歪斜校正模块200进行的处理。
图4A例示了用于基于通过歪斜信息获取单元201获取的激光歪斜信息来生成近似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近似曲线(在下文中,仅称为近似曲线)的处理的示例。图4B和图4C相对于图4A所示的近似曲线示意性地例示了关于具有不同主扫描宽度(图4B所示的宽度410及图4C所示的宽度420)的引擎的校正信息的生成结果。
另外,图4D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关于具有比图4B和图4C所示的主扫描宽度大的主扫描宽度(图4D所示的宽度430)的虚拟引擎的校正信息的生成结果。图4A、图4B、图4C和图4D共用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Y轴402,还共用位于距X坐标403(表示Y轴4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同距离的X坐标407和408。
在图4A中,X轴401表示主扫描方向和理想曝光扫描线。另外,Y轴402表示通过引擎的中心位置并且与X轴401正交的副扫描方向。
点403表示X轴401和Y轴402的交叉点(原点)。打印机单元140的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保持在X轴401(作为理想曝光扫描线)的实际曝光扫描线的X坐标407、403和408处的Y坐标404、405和406的值(换言之,曝光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量)。
在图2B所示的步骤S211中,歪斜校正模块200的歪斜信息获取单元201获取X坐标407、403和408以及Y坐标404、405和406的值。
生成单元202获取上述三个点的X坐标407、403和408以及Y坐标404、405和406的值,并且基于这些值的信息,生成近似实际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近似曲线409。
生成的近似曲线包括例如二次曲线y=ax2+bx+c。图4B、图4C和图4D例示了其中生成单元202基于生成的近似曲线409、在具有不同宽度的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上沿近似曲线409生成校正信息的结果。校正信息可以为任意格式,只要其具有能够用于进行歪斜校正(行偏移处理和平滑处理)的值即可。
例如,校正信息可以包括表示主扫描方向上的行偏移点的位置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的行单位的移动量的值。具有图4B所示的宽度410的引擎被定义为引擎A,具有图4C所示的副扫描宽度420的引擎被定义为引擎B,具有图4D所示的副扫描宽度430的引擎被定义为虚拟引擎。
虚拟引擎不是具有实体的实际打印机引擎(在下文中称为“引擎”),而是软件程序上的模拟引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差异称为引擎类型的差异。
参照图4B、图4C和图4D,将描述关于不同引擎的校正信息(例如,在步骤S215中设置的行偏移点的设置)。
例如,当图4B所示的引擎(定义为引擎A)具有宽度410的主扫描宽度时,适合于引擎A的校正信息是图4B所示的从段1至14的校正信息412。主扫描端部411表示关于引擎A的校正信息的主扫描端部。
更具体地,如图4B所示,引擎A中的校正信息412的主扫描端部位于从主扫描方向上的段1的前端侧到主扫描方向上的段14的后端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宽度410等于引擎A的主扫描宽度。然而,宽度410可以大于或等于引擎A的主扫描宽度,由于可以在引擎A的主扫描宽度上进行歪斜校正。
图4C相对于图4A所示的近似曲线409例示了具有不同于引擎A的宽度的宽度420的引擎(引擎B)中的校正信息42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宽度420被设置为等于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
适合于引擎B的校正信息是图4C所示的从段1至段6的校正信息422。在该点上,关于引擎B的校正信息的主扫描端部421位于从主扫描方向上的段1的前端侧到主扫描方向上的段6的后端侧。
由于适合于引擎A的校正信息的区域不同于适合于不同的引擎B的信息。因此,当针对各引擎类型设计校正信息生成逻辑时,需要安装适合于各引擎类型的软件模块,由此增加了开发成本。
在步骤S212中,如图4D所示,基于在步骤S211中获取的激光歪斜信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信息生成逻辑生成关于具有作为主扫描宽度的宽度430的虚拟引擎(引擎C)的校正信息432。
换言之,生成单元202基于激光歪斜信息针对包括引擎A和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宽度410和宽度420)的区域的区域(宽度430)生成校正信息432。包括区域1的区域2大于区域1。
更具体地,校正信息432是关于图4D中从段1至段N的各段的校正信息。
在步骤S214中,基于在步骤S213中获取的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确定单元204确定在引擎C的主扫描宽度430的区域内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433(宽度433)以获取关于引擎的校正信息。
例如,将描述获取关于引擎B的校正信息的情况。确定单元204经由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接收关于图4C所示的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信息(对应于宽度420)。
确定单元204获取基于接收的关于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信息的区域作为校正信息应用区域433,并且获取校正信息应用区域433中的校正信息432作为校正信息434。更具体地,确定单元204还用作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校正信息432中的、对应于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的区域中的校正信息,作为校正信息434。
更具体地,从段“n”至段n+5获取校正信息432作为校正信息434。在步骤S215中,作为引擎B的校正信息,校正信息434被设置单元205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通过使用如上所述设置的校正信息434,包括引擎B的MFP100的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可以在引擎B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中进行合适的歪斜校正。
如上所述,歪斜校正模块200对包括引擎B的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适合于引擎B的校正信息。基于设置的校正信息,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对图像进行适合于引擎B的行偏移处理和平滑处理。
显而易见,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将校正信息设置给包括引擎A的MFP100的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设置的校正信息,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能够对图像进行适合于引擎A的行偏移处理或平滑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校正信息生成逻辑的图像处理装置还能够对包括由于引擎类型的差异而具有不同副扫描宽度的引擎的MFP100的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合适的校正信息。
换言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信息生成逻辑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引擎类型的MFP,由此已针对各引擎类型被设计并构造的校正信息生成逻辑通常可以用于任意引擎类型。结果是,开发成本能够被降低。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平滑处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平滑处理考虑到在除了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歪斜校正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外部生成的曝光扫描线的歪斜。除非特别指定,否则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歪斜校正的区域(校正区域)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相同,并且使用等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中的校正信息来进行包括平滑处理的歪斜校正。在这种平滑处理中,由于使用在等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内的校正信息,因此在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平滑处理的区域的端部,可能生成用于进行平滑处理的校正值的近似误差。
更具体地,传统的校正信息生成逻辑生成校正区域内的校正信息。换言之,校正信息生成逻辑在校正区域的端部(图5C所示的端部531)停止生成校正信息,并且将生成的校正信息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基于设置的校正信息进行平滑处理。
换言之,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不考虑在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外(图5C所示的端部531的右侧)的校正信息。
当图5C所示的段505和513的主扫描位置是行偏移点时,在端部531停止生成校正信息,生成的校正信息不包括表示段505和513的主扫描位置是行偏移点的信息。换言之,校正信息表示行偏移点不位于段501至504以及509至512的区域之中。
结果是,如图5D所示,在平滑处理中,在近似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近似曲线(在下文中,称为“近似曲线”)与实际曝光扫描的曲线之间生成差异(近似误差)。生成的近似误差可能向着中心方向影响图像,由此妨碍整个图像的改善。
根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合适的校正信息可以被设置给包括具有不同主扫描宽度的引擎的MFP100的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本示例性实施例将延伸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除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外,能够获取使得能够进行考虑到在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之外的曝光扫描线的歪斜的平滑处理的校正信息。
[基于校正信息的应用区域的近似误差]
参照图5,以下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图5A示意性地例示了在进行行偏移处理后要被输入到平滑处理单元222的图像数据。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图5B例示了在从段501至508以及段509至516的区域对图5A的图像数据进行的平滑处理。
使用基于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引擎A的主扫描宽度设置的校正信息来进行图5A和图5B所示的平滑处理。例如,在如参照图4B描述的段7至14的区域进行平滑处理。
图5C示意性地例示了当引擎的主扫描宽度小于图5A所示的引擎的主扫描宽度时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包括直线532的数据。假设段504和512的位置位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区域的端部(主扫描端部531)。
例如,图5C所示的端部531对应于在图4C所示的引擎B的右侧的主扫描端部421。在这种情况下,对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关于基于端部531的区域的校正信息。
换言之,关于端部531之外的区域的校正信息不被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关于基于端部531的区域的校正信息表示行偏移点不位于段501至504及段509至512的区域中。
在这种情况下,平滑处理单元222使用设置的校正信息在段501至504以及段509至512的区域进行处理。由于设置的校正信息表示行偏移点不位于段501至504以及段509至512的区域之内,因此平滑处理单元222确定在区域内不生成行偏移阶差,由此不进行平滑处理。
结果是,从平滑处理单元222输出的图像数据包括直线532。为了描述简便起见,从校正信息模拟的直线532的图像数据称为平滑曲线532。
在图5D中示意性地例示了平滑曲线521(参照图5B)和平滑曲线532的重心位置。平滑曲线521的重心位置由重心曲线541代表,平滑曲线532的重心位置由重心曲线542代表。在端部531的位置、重心曲线541与重心曲线542之间的误差差额为大约1/2像素,为大约600dpi中的21微米。
更具体地,在端部531停止对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的校正信息的设置,并且输出相对于平滑曲线521具有大约21微米的近似误差的平滑曲线532。
作为结果,在单色板(例如,青色板)的图像中生成大约21微米的近似误差。由此,当输出各自具有在这不同的两个颜色(例如,青色板和品红色板)之间的大约21微米的近似误差的平滑曲线时,这两个颜色之间的色彩位移为大约42微米。
也就是说,生成能够被清楚可视地识别的色彩位移,劣化了图像质量。另外,通过近似误差引起的位移沿图像的主扫描方向向着中心方向伸展,由此,整个图像的图像质量被影响,致使除了主扫描端部之外的整个图像上的色彩位移。
参照图6A,代替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单元204,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歪斜校正模块200中的确定单元604。确定单元604基于校正信息模拟平滑图像以确定用于设置校正信息的区域(设置区域)。以下将描述通过确定单元604进行的处理(图6所示的步骤S614a和S614b)。
[设置校正信息应用区域]
如图5E所示,当通过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获取的引擎主扫描宽度的端部位于端部531时,在步骤S614a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单元604设置基于端部531指定的区域作为校正信息应用区域(图4D所示的示例中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433)。
确定行偏移点是否位于比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531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更向后(图5E所示的示例中的右侧,换言之,在主扫描方向中的曝光区域之外)的端部。当包括行偏移点时,确定单元604确定行偏移点作为端部552。
当不包括行偏移点时,然后在步骤S614a中,确定单元604确定虚拟引擎的主扫描宽度的端部的位置(图4D所示的示例中的主扫描端部431)作为端部552。如上所述,描述了向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后面延伸的处理。类似地,顶部侧包括端部531和端部552,确定单元604类似地设置端部的位置。
基于端部531指定的区域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两端设置的主扫描端部531之间的区域。类似地设置基于端部552指定的区域。
接着,确定单元604确定对应于设置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图4D所示的示例中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433)的校正信息是否合适作为要被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的设置值。
换言之,在步骤S614b中,确定单元604确定校正信息应用区域的有效性。在确定处理中,确定单元604基于校正信息应用区域模拟平滑曲线532。
更具体地,确定单元604在端部531生成在重心曲线541的Y坐标与重心曲线542的Y坐标之间的差值。确定单元604保持用于确定近似误差的有效性的阈值,并且将近似误差与阈值比较以确定校正信息的有效性。
当近似误差等于或小于阈值时,校正信息被确定为合适的。当确定其不合适时,则在步骤S614a中,确定单元604将校正信息应用区域扩展预定量(例如,4段)。
在步骤S614b中,确定单元604使用扩展校正信息应用区域中的校正信息再次模拟(再模拟)平滑曲线532。确定单元604针对在端部531的平滑曲线553生成再模拟的平滑曲线的近似误差以确定校正信息应用区域的有效性。
重复进行该步骤,确定单元604确定其中近似误差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阈值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关于确定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中的虚拟引擎的校正信息通过设置单元205被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在设置校正信息后的后处理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处理。
[歪斜校正模块]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行歪斜校正处理的模块的示例。
图6A示意性地例示了歪斜校正模块600的处理块。该处理块示出了存储在HDD114中的用于实现图6B所示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程序如何被展开到RAM112中以被CPU111执行。图6A中具有与图2A中相同编号的处理单元具有与图2A的各处理相同的结构。
图6B是例示通过歪斜校正模块6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B中具有与图2B所示相同步骤编号的处理步骤将不再详细描述,由于类似于图2B的处理步骤将被执行。以下将描述图6A和图6B。
在步骤S211中,歪斜信息获取单元201获取激光歪斜信息。
在步骤S212中,生成单元202基于在步骤S211中获取的激光歪斜信息生成关于虚拟引擎的校正信息。
在步骤S213中,主扫描宽度信息获取单元203获取关于引擎的主扫描宽度信息。
在步骤S614a中,如参照图5E描述的,确定单元604设置校正信息应用区域。
在步骤S614b中,确定单元604确定在步骤S614a中设置的校正信息应用区域的有效性。如上参照图5E描述了确定方法的详情。
当校正信息应用区域有效时(步骤S614b中“是”),然后在步骤S215中,设置单元205向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设置校正信息。当无效时(步骤S614b中“否”),则在步骤S614a中,校正信息应用区域被改变并扩展。如上所述是用于改变校正信息应用区域的方法。
在设置校正信息后的后处理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处理,并且基于设置的校正信息,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对图像数据进行校正(行偏移处理和平滑处理),然后将校正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机单元140。
根据参照图6描述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流程,通过重复进行步骤S614a和S614b,确定校正信息应用区域。然而,关于具有在S212中生成的充分大的主扫描宽度的虚拟引擎C的校正信息可以在步骤S215中被设置给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而不进行步骤S614a和S615b中的处理。
作为选择,可以在不进行步骤S615b中的确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215中设置关于通过在步骤S614a中设置的端部552指定的区域的校正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调整对其应用校正信息的区域(校正信息应用区域)。利用该调整,主扫描端部中的近似误差以及沿图像中心方向扩展的近似误差能够被降低,由此改善了图像质量。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当MFP100的CPU111执行程序时实现歪斜校正模块200和600,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经由包括例如MFP100和LAN的网络连接的主计算机(未例示)上实现歪斜校正模块200和600。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主计算机中包括的HDD、RAM及ROM,并且主计算机中包括的CPU执行用于实现歪斜校正模块200的程序。
另外,在这种主计算机中进行歪斜校正处理(参见图2B和图6B)的系统中,在主计算机执行歪斜校正处理前,主计算机执行与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MFP100的RIP单元120以及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123进行的处理相当的处理。主计算机将对其进行歪斜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经由诸如LAN的网络发送到MFP100。已经接收到处理的图像数据的MFP100利用打印机单元140形成图像。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激光歪斜信息由打印机单元140的歪斜信息保持单元231保持,并且通过在主计算机上实现的歪斜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类似地,主计算机上的主扫描宽度获取单元从打印机单元140的引擎主扫描宽度信息保持单元(未例示)获取引擎主扫描宽度。
如上所述,当主计算机执行歪斜校正时,能够有效利用主计算机的CPU的操作处理能力。由于主计算机进行歪斜校正,因此不包括这种处理功能的廉价MFP或打印机能够形成对其进行歪斜校正的图像。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当从存储器读取图像数据时,通过行偏移处理在副扫描方向上按照像素单位校正图像数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替代当从存储器读取图像数据时,而是当向存储器写入数据时,按照像素单位校正副扫描方向。
另外,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像素之间进行平滑处理中的图像数据的再分配处理,从而在某一行上的像素值沿主扫描方向逐渐增加或减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例如,在其上进行平滑处理的区域中的图像数据可以被划分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分,各部分中的可用像素值可以为0或15的二进制值。在这种情况下,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邻接的两行之间,在较高行的部分内的具有像素值15的像素的比率可以逐渐增加,在较低行的部分内的具有像素值15的像素的比率可以逐渐减少。
结果是,在其上进行平滑处理的整个区域中,可以在副扫描方向上按照小于像素的单位进行校正。因此,根据是否通过激光束进行曝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用于形成潜像的二进制打印机。
另外,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进行行偏移处理后进行平滑处理。然而,可以在进行平滑处理后进行转换处理。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利用激光束曝光感光元件来形成图像。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诸如喷墨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使诸如多种墨的显影剂从打印机头压紧在诸如纸张的片材上以形成图像来形成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激光歪斜信息示出了由于打印机头装配中的误差引起的显影剂的压紧位置的移动。可以依据喷墨打印机的结构来适当地替换相关描述。
另外,可以通过进行以下描述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该处理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向系统或装置提供实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然后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该程序以执行该程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校正图像数据,以抵消在曝光扫描中由图像形成单元引起的曲斜扫描线,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生成表示所述曲斜扫描线的曲线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生成的表示所述曲斜扫描线的所述曲线信息,以生成副扫描方向上的多个校正信息,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大于主扫描方向上的要被进行所述曝光扫描的第二区域;
选择单元,其被构造为从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选择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所述子集与所述曝光扫描的所述第二区域相对应;以及
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而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图像数据,来校正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曝光扫描的区域中的所述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校正信息包括表示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按照像素单位移动图像数据的主扫描位置的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不使用在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的、除了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以外的其他校正信息,来进行所述校正。
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校正图像数据,以抵消在曝光扫描中由图像形成单元引起的曲斜扫描线,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表示所述曲斜扫描线的曲线信息;
基于所生成的表示所述曲斜扫描线的所述曲线信息,以生成副扫描方向上的多个校正信息,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大于主扫描方向上的要被进行所述曝光扫描的第二区域;
从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选择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所述子集与所述曝光扫描的所述第二区域相对应;以及
通过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而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图像数据,来校正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曝光扫描的区域中的所述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其中,所述多个校正信息包括表示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按照像素单位移动图像数据的主扫描位置的信息,并且
其中,不使用在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的、除了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以外的其他校正信息,来进行所述校正。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处理图像数据以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生成多个校正信息以抵消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
确定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主扫描宽度确定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应用区域,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将所述应用区域确定为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主扫描宽度更宽的区域;
选择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应用区域,从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选择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
第一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在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处,通过所述图像数据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行偏移,来进行校正;
第二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来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的校正,以平滑由通过所述第一校正单元进行的所述校正生成的行偏移阶差;以及
发送单元,其被构造为将通过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校正单元校正的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应用区域是否有效,并在所述应用区域被确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扩展所述应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所述图像的区域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的近似误差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应用区域无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通过基于由所述应用区域限定的所述校正信息模拟平滑图像,来获得所述近似误差。
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处理图像数据以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步骤,生成多个校正信息以抵消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
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主扫描宽度确定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应用区域,其中,所述应用区域被确定为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主扫描宽度更宽的区域;
选择步骤,基于所述应用区域,从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中选择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
第一校正步骤,在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处,通过所述图像数据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行偏移,来进行校正;
第二校正步骤,基于所选择的所生成的所述多个校正信息的子集来校正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以平滑由通过所述第一校正步骤进行的所述校正生成的行偏移阶差;以及
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第一校正步骤和所述第二校正步骤校正的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其中,确定所述应用区域是否有效,并在所述应用区域被确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扩展所述应用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所述图像的区域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的近似误差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应用区域被确定为无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其中,通过基于由所述应用区域限定的所述校正信息模拟平滑图像,来获得所述近似误差。
CN201210466797.5A 2011-11-15 2012-11-13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3108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9858 2011-11-15
JP2011249858A JP5921155B2 (ja) 2011-11-15 2011-11-15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8101A CN103108101A (zh) 2013-05-15
CN103108101B true CN103108101B (zh) 2016-06-08

Family

ID=48280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6797.5A Active CN103108101B (zh) 2011-11-15 2012-11-13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564B2 (zh)
JP (1) JP5921155B2 (zh)
CN (1) CN103108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6422A (ja) * 2012-11-28 2014-06-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補正方法
JP6156653B2 (ja) * 2014-10-06 2017-07-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変形装置
JP2018081241A (ja) * 2016-11-18 2018-05-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315848B (zh) * 2018-03-30 2021-03-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014A (zh) * 2005-04-08 2006-10-11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9204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校正方法
CN101359205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432A (zh) * 2001-06-20 2003-01-22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扫描装置的背光光源均匀度校正方法及其背光模组
JP4489544B2 (ja) * 2004-03-19 2010-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947498A4 (en) * 2005-11-11 2008-11-19 Nikon Corp KOFOKALES MICROSCOPE
JP4950798B2 (ja) 2007-07-31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66787B2 (ja) * 2007-08-27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補正方法
JP2010099885A (ja) * 2008-10-22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901248B2 (ja) * 2010-12-17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014A (zh) * 2005-04-08 2006-10-11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9204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校正方法
CN101359205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21155B2 (ja) 2016-05-24
US20130120803A1 (en) 2013-05-16
JP2013106261A (ja) 2013-05-30
US9019564B2 (en) 2015-04-28
CN103108101A (zh)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552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その画像形成方法
JP49793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0334228A (ja) ラスタ画像の解像度向上方法
US8931111B2 (en) Optical writ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10283687A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階調補正パラメータ生成方法、記憶媒体
JP43660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CN10310810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00642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25899B2 (ja) ビットマップベースのトラッピング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489448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7973988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50286087A1 (en) Image outputting system, image outputting method,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and a computer-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the program is recorded
US7460274B2 (en)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processed image data
JP2009182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035979B (zh) 用于多光束打印机的在位行分割处理和方法
US82842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1065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402928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1017388B1 (ko) 화상 처리장치 및 화상 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07199556A (ja) 光走査装置、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1951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deviation
JP20020192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6626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10255098A1 (en) Rendering apparatus, render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20167678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