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3163B -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 Google Patents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3163B
CN103103163B CN201310011872.3A CN201310011872A CN103103163B CN 103103163 B CN103103163 B CN 103103163B CN 201310011872 A CN201310011872 A CN 201310011872A CN 103103163 B CN103103163 B CN 103103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k
strain
virus
dhv
hepatit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18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3163A (zh
Inventor
程安春
汪铭书
朱德康
陈孝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118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3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3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3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3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3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保藏于中国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V201248。本发明提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作为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毒株,既有良好的安全性,又有良好免疫原性。

Description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背景技术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 ,DVH) 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感染雏鸭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死前发生痉挛,头向背部后仰,呈“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主要为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和大量的出血性斑点,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有三个血清型,即1、2和3型。1型鸭肝炎病毒(DHV-1),又称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DHAV),目前发现有三种基因型,即:DHAV-1、DHAV-2和DHAV-3,均属于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全球性分布。血清1型鸭肝炎病毒是目前我国流行的主要鸭肝炎病毒。
由于鸭病毒性肝炎对雏鸭的发病率、致死率很高且传播快,极易对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预防本病的首要方法是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目前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灭活苗是把鸭病毒性肝炎强毒或弱毒经甲醛等灭活后加入不同类型的佐剂混匀后制得,但其免疫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需要多次免疫才能有较好效果,从而影响其临床使用。弱毒疫苗是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在鸡胚上连续传代使其失去了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弱毒苗的免疫效果比灭活苗好,产生免疫力快,但研制成本比灭活高、研制周期长。
DHV可在鸡胚上经连续传代变得对鸡胚适应而失去了对雏鸭的致病力但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病毒在鸡胚上所传代次多少,直接关系着弱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品质。传代次数过少,其对雏鸭仍有致病力;传代次数过多,又影响其免疫原性。因此能够作为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既要有良好的安全性又要有良好免疫原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保藏于中国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V201248。
所述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制备的弱毒活疫苗。
本发明提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作为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毒株,既有良好的安全性,又有良好免疫原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培育
1.试验设计
选分离的CH毒株,在9日龄鸡胚连传,每代10枚胚,并观察每一代鸡胚胚体病变情况、死亡时间及死亡率。从F60-F85代测定各代的ELD50和各代毒株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至获得符合生产用的毒种。
2.生物安全事项
试验室设有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室、废弃污物高压灭菌消毒柜。
3.材料
3.1 毒株 DHV CH株
由四川农业大学于1990年在四川省某发生鸭病毒性肝炎鸭场的发病雏鸭分离鉴定,为血清1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3.2  SPF鸡种蛋
山东SPAFAS购进。
3.3 1日龄易感雏鸭
上一代种鸭经过ELISA检测,保证后代仔鸭无DVH母源抗体。
4.试验方法
4.1  病毒致弱
选CH毒株,在9日龄SPF鸡胚连传60代,每代10枚胚,并观察每一代SPF鸡胚胚体病变情况、死亡时间及死亡率。
4.2  对鸡胚的ELD50测定:
从F60-F85代,将胚体毒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5、10-6、10-7、10-8 4个稀释度的病毒接种9日龄SPF鸡胚,每胚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10枚鸡胚,一组接种PBS作对照,置37℃温箱中观察96h,24h内的死胚弃去。记录鸡胚死亡情况,测定DHV(CH株)弱毒的毒价。
4.3 CH60株安全性试验
1日龄雏鸭36只均分为3组,一组每只皮下注射混合毒0.5ml,二组每只皮下注射1ml,三组为空白对照,观察症状,于第1、2、3、4和5周龄时每组抽2只雏鸭剖解,观察病理变化,取肝脏材料,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显微变化,评价CH60株安全性。
4.4 CH60株免疫原性测定
1日龄樱桃谷鸭(来源于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阴性种鸭)20只,随机分为2组,10只/组,其中1组每只腿部肌肉注射CH60弱毒株鸡胚混合毒0.2ml(ELD50=10-4/0.2ml), 2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后7天,对所有鸭进行采血、分离血清和抗Ⅰ-DHV抗体测定,同时每只鸭肌注1万倍ELD50鸭病毒性肝炎毒,观察7天,记录数据。
5 结果评估
① 结果判定 根据各代毒株的ELD50,安全性试验,毒力稳定性试验的结果,并与对照组对比。
② 实验的有效性  如有疑问,试验至少重复2次,认定试验的结果的有效。
6 结果
6.1 病毒致弱:许多研究报告指出,DHV在鸡胚多次传代可降低其对雏鸭的致病力,用该法可培育用于制苗的弱毒株。在传代过程中,第1~4代死亡率为80~97%,到第5代可100%致死鸡胚;胚体病变明显,死亡时间在38~120小时之间;随着代次增加,鸡胚死亡时间逐渐缩短并相对集中,到第50代后基本稳定在32~72小时之间。
6.2  胚体+胚液+尿囊膜混合物对9日龄SPF鸡胚的ELD50为10-6.55(F60-F85代基本一致,只列F60代,见下表1)。
6.3 CH60株安全性试验 混合毒每只皮下注射,观察5周,结果一、二与三组雏鸭肝脏均无任何眼观病理变化和显微变化。
表1 DHV(CH60株)各稀释度鸡胚死亡的累计百分率
计算:
距离比例=73.3-50/73.3-31.2=0.55
Log ELD50=-6+0.55×(-1)=-6.55
则ELD50=10-6.55/0.2ml,即将病毒悬液作10-6.55倍稀释后,给鸡胚接种0.2ml,可以使50%的鸡胚死亡。
6.4CH60株免疫原性测定
10只CH60弱毒株免疫鸭中和抗体低度分别为26.6、27.6、26.6、27.6、26.6、27.6、27.6、26.6、26和27.6。生理盐水对照鸭抗体阴性。
肌注1万倍ELD50鸭病毒性肝炎病毒CH强毒:疫苗免疫组有1只出现临床症状,4天后逐渐康复,保护率90%(9/10),而生理盐水对照鸭全部发病,观察7天内死亡6只,保护率为零(0/10)。
7 结论
DHV在鸡胚多次传代可降低其对雏鸭的致病力,用该法可培育用于制苗的弱毒株。鸭肝炎病毒CH株经SPF鸡胚传60代获得CH60株。初步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CH60株对雏鸭安全,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生产用毒种,已于2012年11月20日保藏于中国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V201248,分类命名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鸭病毒性肝炎CH60弱毒株。
实施例2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CH60株种子批建立
1.试验设计
将CH60株毒种接种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每胚0.2ml。接种后24小时,每4小时照蛋1次,选接种后36~48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制成病毒液,检验合格后,加适宜稳定剂,定量分装,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生产种子批。注明菌种名称、冻干日期,装量。置-15℃或-80保存。
2.生物安全事项
试验室设有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室、废弃污物高压灭菌消毒柜、试验动物设有健康动物房、免疫动物房、攻击强毒用动物房。
3.材料
3.1 SPF鸡种蛋    购自山东SPAFAS。
3.2 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CH60株):已于2012年11月20日保藏于中国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V201248,分类命名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鸭病毒性肝炎CH60弱毒株。
3.3 抗鸭病毒性肝炎(Ⅰ-DHV)特异性血清
将购买的商品化弗氏完全佐剂(Sigma公司产品)用于首次免疫。将石蜡油和羊毛脂按体积比为1:5的比例混合,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温灭菌,制成不完全弗氏佐剂,用于第二、三次的加强免疫。将弗氏完全或不完全佐剂在研钵中研磨均匀,然后再边磨边加入不同量的已纯化的DHV-Ⅰ弱毒抗原液(每次抗原用量如下),直至成为均匀的乳白色“油包水”状态。取一滴该液体置于冰水上3-5min不扩散即可。按常规方法给兔进行三次免疫,第四次进行静脉注射免疫。
免疫程序:第一次免疫使用弗氏完全佐剂(FCA),抗原终浓度为600μg/ml,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ml;第一次免疫后7-10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换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抗原终浓度为700 μg/ml,免疫途经和部位同第一次免疫;第二次免疫后7-10d进行第三次免疫,方法同第二次免疫;第三次免疫后7-10d进行第四次免疫,用生理盐水稀释抗原蛋白抗原至500 μg/1ml,经耳缘静脉分多次间隔缓慢注射,1ml/只。第四次免疫7d以后,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血清效价,等琼扩效价达到1:32及以上时,颈动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20℃保存。
3.4 5%蔗糖牛奶 :100ml脱脂乳中加入5g蔗糖,110℃高压灭菌。
4.试验方法
4.1 毒种繁殖  将CH60株毒种接种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每胚0.2ml。接种后24小时,每4小时照蛋1次,选接种后36~48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分别收取胚体。
4.2 对鸡胚的毒力  将4.1项收获的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5、10-6、10-7、10-84个稀释度,各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2ml,置37℃孵化96-120小时。
4.3 制备方法  将检验合格病毒液按1:1.5比例加入5%蔗糖牛奶,定量分装,进行冷冻真空干燥。
4.4 每批数量  按 200瓶进行规划。
4.5 无菌检验
4.6 支原体检验
4.7 外源病毒检验
4.8 特异性  将F61代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含200 ELD50/0.1ml,与抗Ⅰ-DHV特异血清混合,置室温中和1小时后,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10个,每胚0.2ml,观察96小时。
4.9 毒种保存  将冻干毒种分别保存在-15℃和-80℃以下,隔1、2、4、6、8和10年取样进行对鸡胚毒力的测定。
4.10 毒种继代  将基础毒种按4.1项连传35代,将收获的病毒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5、10-6、10-7、10-84个稀释度,各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5个,每胚0.2ml,置37℃孵化96-120小时。按实施例1中4.2项测定毒种继代后对鸡胚的毒力;并按实施例1中4.4项测定免疫22周成年鸭的中和抗体水平。
5.结果
5.1 毒种继代试验:对鸡胚的毒力试验表明,F61~F85代在接种后36-92小时内,接种的鸡胚出现死亡,每0.2ml的病毒含量≥106.5 ELD50,而在F86代后其毒价低于106.5 ELD50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CH株强毒免疫成年种鸭后诱导鸭体产生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109.7,CH株的鸡胚传代毒不同代次免疫成年鸭后诱导鸭体产生中和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09.7(F1)、109.7(F5)、109.7(F10)、109.7(F15)、109.7(F20)、109.5(F25)、109.5(F30)、109.5(F35)、109.5(F40)、109.5(F45)、109.5(F50)、109.5(F55)、109.3(F60)、109.3(F65)、109.3(F70)、109.3(F75)、109.1(F80)、109.1(F85)、108.1(F90)、107.0(F94)。
将不同代次鸡胚传代毒与原始强毒CH株毒价及免疫原性的结果综合判断,因此鸭病毒性肝炎CH60株的继代次以不超过25代(F85代)为宜(见下表2)。鸭病毒性肝炎病毒CH60株种子批基础种子繁殖报告见表2。
5.2 纯净检验表明:F61~F85代繁殖病毒无细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见下表2)。
5.3 特异性检验: 结果表明,F61~F85代毒种中和后接种的10枚鸡胚均不发生特异性死亡 (见下表2)。
5.4  毒种保存试验表明:在-15℃保存,2年以内冻干毒对10枚鸡胚均有致死性毒力,每0.2ml的病毒含量≥106.5ELD50;在-80℃保存10年以内冻干毒对10枚鸡胚均也有致死性毒力,每0.2ml的病毒含量≥106.5ELD50(可能更长时间,为保证毒价,暂定10年)。(见下表2)。
6.结论
①毒种传代方法:种毒接种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每胚0.2ml。
②毒种保存:在-15℃以下保存,应不超过2年;在-80℃以下保存,应不超过10年。
③毒种制备方法:采用SPF鸡胚,收获毒与蔗糖脱脂乳按1:1.5的重量比例冻干。
④毒种继代: F61~F85代。
表2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CH60株种子批建立试验
表3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CH60株种子批基础种子繁殖报告(只列举F72批)
实施例3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生产工艺
1.鸭病毒性肝炎弱毒(CH60株)抗原的制备
①接种  将生产用毒种每胚尿囊腔接种0.2ml,接种后封闭针孔,置37℃继续孵育,不必翻蛋。
②孵育和观察  接种24小时后,每4小时照蛋1次,直到96小时。取24~96小时死亡的鸡胚,置2~8℃冷却。
③收获  将冷却4~24小时的鸡胚,用无菌手术取绒毛尿囊膜、胎儿、胚液及羊水,每若干个混为一组,置于灭菌瓶中。在收获的同时,应逐个检查鸡胚,如胎儿腐败、胚液混浊及有任何污染可疑者弃去不用。
④ 半成品检验。
⑤ 保存 置-15℃以下,保存期不超过3个月。
2.疫苗的制备
① 混合抗原的制备  将检验合格的鸭病毒性肝炎抗原按配苗羽份要求的比例量混合。
② 过滤  将混合抗原与适量的5%蔗糖脱脂乳混合,在捣碎机中粉碎,并经铜网过滤除去组织杂块。
③ 分装。
④ 冻干。
⑤ 轧盖。
⑥ 粘贴标签。
实施例4 抗原量、免疫力产生时间研究
1.生物安全事项
试验室设有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室、废弃污物高压灭菌消毒柜、试验动物设有健康动物房、免疫动物房、攻击强毒用动物房。
2.材料
2.1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
批号与数量:2005001( 20000羽份/批)、2005002 (25000羽份/批)、2005003(24000羽份/批)。
剂型:冻干
2.2 鸭肝炎病毒CH强毒株。
2.3  28日龄天府肉鸭,来源于不含DVH抗体(经过ELISA检测)的鸭群。试验前3天转移到试验场。
3.试验方法和研究指标
3.1 最佳免疫剂量的选择:将每批疫苗分别作适宜稀释(1羽份/ml),选50只28日龄天府肉鸭,每10只为1组,共5组,1、2、3和4组分别注射稀释好的疫苗0.5、1、2和5ml,第5组作空白对照,免疫后14天,采血、分离血清,作抗DHV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3.2 免疫力产生时间的测定:每批疫苗分别选28日龄,不含抗DHV抗体的天府肉鸭40只,均分2组,隔离饲养,1组每只鸭均肌注一个免疫剂量,2组为空白对照,1组鸭于免疫后第3、5、7、10和14天分别随机采集10只鸭血分离血清,测抗DHV中和抗体效价,对照鸭随机采集2只鸭血分离血清,测抗DHV中和抗体效价。详细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和精神状态。
4.结果评估
4. 1结果判定  分别记录每组鸭的中和抗体效价,并与未注射疫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
4. 2 试验有效性  本实验使用的技术成熟,结果判定指标客观,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操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和正确评估试验结果,每组至少应用10只鸭:本实验的试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本试验认为有效。
5.档案保存
与动物试验有关的所有记录、分析数据,均保存10年。1瓶疫苗在-80℃下至少保存2年。
6.结果
6.1 最佳免疫剂量选择:结果见下表4,0.5羽份可以使鸭肝炎中和抗体滴度平均26.5;而以1羽份/ml(鸭病毒性肝炎弱毒≥104ELD50)接种后抗鸭肝炎中和抗体平均29.2,根据P.R.Wooleock(1991)和杨邦玲(1993)的实验结果,当鸭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滴度达26时,其下一代雏鸭可抵抗DHV强毒的感染,所以疫苗1羽份/ml肌肉注射,作为临床应用是比较适宜的。
6.2 免疫力产生时间的测定:注射后7天,鸭子即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鸭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达26.3,第14天时鸭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滴度达29.2~29.4,所以疫苗免疫后7天即可产生部分免疫力,到第14天时可产生坚强免疫力(见下表5)。
表4 三批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鸭后14天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滴度
表5  三批疫苗免疫鸭不同时间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滴度
7.结论
疫苗1羽份/ml肌肉注射鸭,作为临床应用是比较适宜的。疫苗免疫后7天即可产生部分免疫力,到第14天时可产生坚强免疫力。
实施例5 种鸭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与下一代雏鸭被动免疫保护力关系的研究
1.生物安全事项
试验室设有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室、废弃污物高压灭菌消毒柜、试验动物设有健康动物房、免疫动物房、攻击强毒用动物房。
2.材料
2.1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
批号与数量:2005001( 20000羽份/批)、2005002 (25000羽份/批)、2005003(24000羽份/批)
2.2 试验动物:10-24周龄非免疫樱桃谷鸭种鸭,由名山县养鸭场提供,经过ELISA检测不含抗DVH抗体。
3.试验方法和研究指标
3.1 不同抗DVH中和抗体水平种鸭的获得
选三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实验室产品(2005001、2005002和2005003)进行实验。
每一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以1/6羽份、1/5羽份、1/4羽份、1/2羽份、3/4羽份和1羽份分别免疫24周龄产蛋种鸭,每个剂量免疫50只,鸭只进行编号,15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效价,将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23.7、24.5、25.5、26、26.6和27.6产蛋种鸭各选20只母鸭(另外配4只授精用公鸭)为一组,隔离饲养,7天后(目的是让分群引起的应激情况得到稳定),再次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效价,同时收集当天所产蛋孵化出1日龄雏鸭用于攻击强毒,以判定种鸭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与下一代雏鸭被动免疫保护力关系。
3.2 种鸭抗DVH中和抗体水平与下一代雏鸭被动免疫保护力关系测定
3.2.1 不同抗DVH中和抗体水平种鸭分组
不同抗DVH中和抗体水平种鸭分组情况如下表6。
表6不同抗DVH中和抗体水平种鸭分组情况
3.2.2 不同抗DVH中和抗体水平种鸭与其下一代雏鸭被动免疫保护力关系测定
1-6组种母鸭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抗Ⅰ-DHV中和抗体效价,同时收集当天所产蛋孵化出1日龄雏鸭用于攻击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观察10天并作临床记录,10日龄称量体重、剖杀记录肉眼病变和制作病理切片记录组织病理学变化。设立非免疫樱桃谷鸭对照鸭。
4.结果评估
4.1结果判定:分别记录每组种母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当天所产蛋孵化出1日龄雏在攻强毒后的死亡情况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
保护率=存活并且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雏鸭百分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4.2实验有效性: 本实验使用的技术成熟,结果判定指标客观,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操作、要正确评估试验结果,整个实验未出现异常情况,每组试验鸭≥10只,因此认为本试验有效。
5.档案保存
与动物试验有关的所有记录、分析数据,均保存10年。1瓶疫苗在-80℃下至少保存2年。
6.结果
6.1 2005001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实验结果
2005001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免疫种鸭获得的不同滴度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种鸭,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见下表7。
表7 血清不同中和抗体效价种鸭与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产品批号:2005001批)
6.2 2005002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实验结果
2005002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免疫种鸭获得的不同滴度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种鸭,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见下表8。
表8血清不同中和抗体效价种鸭与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产品批号:2005002批)
6.3 2005003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实验结果
2005003批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免疫种鸭获得的不同滴度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种鸭,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见下表9。
表9血清不同中和抗体效价种鸭与其下一代雏鸭抵抗1万倍 ELD50的DHV强毒攻击的结果(产品批号:2005003批)
7.结论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免疫种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26,其下一代雏鸭可获得有效被动免疫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保藏于中国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V2012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制备的弱毒活疫苗。
CN201310011872.3A 2013-01-11 2013-01-1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Active CN103103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1872.3A CN103103163B (zh) 2013-01-11 2013-01-1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1872.3A CN103103163B (zh) 2013-01-11 2013-01-1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3163A CN103103163A (zh) 2013-05-15
CN103103163B true CN103103163B (zh) 2014-12-17

Family

ID=4831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1872.3A Active CN103103163B (zh) 2013-01-11 2013-01-1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03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0809A (zh) * 2015-06-06 2015-08-1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种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弱毒疫苗株a75及其应用
CN105671003A (zh) * 2016-03-18 2016-06-1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活疫苗yx10 d90株
CN109504664B (zh) * 2017-09-14 2022-04-08 上海创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ⅲ型鸭甲型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株及其应用
CN108070571A (zh) * 2018-01-12 2018-05-25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及其应用
CN109797139B (zh) * 2019-01-15 2021-06-0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3型鸭甲肝病毒弱毒株ch-p60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397A (zh) * 2009-07-17 2009-12-30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6447A (zh) * 2010-04-28 2011-06-08 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鸭病毒性肝炎毒株及灭活疫苗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397A (zh) * 2009-07-17 2009-12-30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6447A (zh) * 2010-04-28 2011-06-08 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鸭病毒性肝炎毒株及灭活疫苗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温纳相等;《山东畜牧兽医》;20090515;第30卷(第05期);摘要,正文第1.2、1.3、2、3部分 *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刘兆宇等;《中国家禽》;20020525;第24卷(第10期);6-9 *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分离和鉴定;陈海军等;《中国家禽》;20070620;第29卷(第12期);9-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3163A (zh)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3163B (zh)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弱毒ch60株及其弱毒活疫苗
CN104258385A (zh) Bhk-21细胞全悬浮培养技术在新城疫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CN101099864B (zh) 预防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02068694A (zh)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
CN104530232A (zh) 鸭病毒性肝炎精制蛋黄抗体的制备方法
CN106075427A (zh) 1型禽腺病毒疫苗、蛋黄抗体的制备方法
CN105664150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CN101513527B (zh) 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20B (zh) 一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
CN105582533A (zh) 一种禽流感病毒、禽腺病毒二联灭活疫苗
CN101099863B (zh) 预防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02038949A (zh)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9亚型)四联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
CN105535958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CN105154410B (zh) 一种鸭细小病毒毒株及其活疫苗
CN106190991B (zh) 一种禽脑脊髓炎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7436A (zh) 一株i群4型禽腺病毒毒株及其应用
CN102965344A (zh) 用细胞系生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疫苗
CN105582535A (zh) 猪瘟、伪狂犬病二联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5727275B (zh) 一种鸭肝炎二价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487A (zh)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
CN103316334B (zh) 一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21748B (zh) 一种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及其应用
CN103834620B (zh) 新城疫病毒、新城疫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885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二联灭活疫苗
CN101716342A (zh)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Anchun

Inventor after: Wang Mingshu

Inventor after: Zhu Deka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yue

Inventor after: Yang Qiao

Inventor before: Cheng Anc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Mingshu

Inventor before: Zhu Dek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oyu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Anchun

Inventor after: Wang Mingshu

Inventor after: Yang Qiao

Inventor after: Zhu Deka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yue

Inventor before: Cheng Anc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Mingshu

Inventor before: Zhu Dek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oyue

Inventor before: Yang Qi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