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7052B - 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97052B CN103097052B CN201180043738.0A CN201180043738A CN103097052B CN 103097052 B CN103097052 B CN 103097052B CN 201180043738 A CN201180043738 A CN 201180043738A CN 103097052 B CN103097052 B CN 1030970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tacked
- fixture
- plate workpiece
- st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20—Storage arrangements; Piling or unpiling
- B21D43/22—Devices for piling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22—Notching the peripheries of circular blanks, e.g. lamina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5/00—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21D45/003—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in punching machines or punching too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69—Data storage inductor or co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4—Processes
- Y10T83/0448—With subsequent handling [i.e., of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202—With product handling means
- Y10T83/2033—Including means to form or hold pile of product pieces
- Y10T83/2037—In stacked or packed relation
- Y10T83/2046—Including means to move stack bodily
- Y10T83/2048—By movement of stack hol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对板状金属材料实施冲裁加工而将该板状金属材料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板状工件,并层叠多个上述板状工件,从而制造多层工件,该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具有:模具,其用于对金属材料实施冲裁加工;层叠夹具移动机构,其用于使层叠夹具向用于层叠板状工件的层叠位置移动;滞留机构,其用于使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滞留于不同于层叠位置的滞留位置至预先设定的张数为止;顶出机构,其在上述板状工件滞留于滞留机构至预先设定的张数为止时将多片板状工件向冲裁方向顶出,从而将上述板状工件层叠于被配置在层叠位置的层叠夹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机用多层芯那样将冲裁成规定形状的板状工件依次层叠在层叠夹具上而形成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提出有将冲裁成规定形状的板状工件依次层叠在层叠夹具上而形成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
例如,在JP2005-229779A中,在冲压设备的下部,将被冲压设备依次冲裁的板状工件旋转层叠于层叠夹具至规定张数为止。然后,在层叠了规定张数时,将该层叠夹具从冲压设备下部输出,将新的层叠夹具输入到冲压设备下部。
但是,在上述以往例中,每进行一次冲裁便一张一张地向层叠夹具层叠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因此,在从冲压设备下部输出层叠夹具、向冲压设备下部输入层叠夹具的期间内,用于将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承接的层叠夹具并不存在于规定的层叠位置处,从而在该期间内需要停止对板状工件进行的冲裁。其结果,存在冲压设备间歇性地运转而使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使冲压设备连续运转来进行生产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的、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的张数到达预先设定的张数时,就间歇地利用顶出机构将该板状工件层叠于层叠夹具。因此,即使持续进行模具的冲裁加工,也能够在顶出机构不工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从层叠位置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的更换等。其结果,能够不停止模具的冲裁加工地连续地运转,能够提高生产率。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相同的第1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层叠夹具的侧视图。
图4是层叠有板状工件的状态下的层叠夹具的侧视图。
图5是冲压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表示冲压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滞留机构的具体例1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滞留机构的具体例2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待机位置的升降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待机位置的升降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11是表示输入输出位置的升降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层叠位置的升降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旋转层叠位置的升降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表示输送装置中的纵向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5是表示输送装置中的横向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6是说明板状工件滞留于滞留机构的状态的工作图。
图17是说明板状工件向滞留机构的滞留正在增加的状态的工作图。
图18是说明从滞留机构顶出(knockout)板状工件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0是说明第2实施例的顶出工作的说明图。
图21是说明第2实施例的层叠夹具的输送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滞留机构的放大图。
图23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4是说明第4实施例的冲裁板状工件时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说明第4实施例的顶出时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26是说明继图25之后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7是说明继图26之后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8是说明继图27之后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9是说明继图28之后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1是第2实施方式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2是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的侧视图。
图33是表示升降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4是说明轨道开闭装置的说明图。
图35是说明轨道开闭装置的开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36是说明纵输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转载装置的概略说明图。
图38是说明横输送装置的说明图。
图39是表示转载装置的整体形状的说明图。
图40是说明转载机构的说明图。
图41是说明转载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42是板状工件的处理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概略结构图。
在图1、图2中,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具有: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其用于冲裁电动机用多层芯的板状工件W(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称作“模具装置1”);升降装置2,其将用于层叠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输入到冲压加工装置1或从冲压加工装置1输出;以及输送装置3。升降装置2使用于层叠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在后述的冲压加工装置1的层叠位置A与该冲压加工装置1的的层叠位置A的下部的输入输出位置B之间升降。输送装置3将空的层叠夹具10从外部输送至冲压加工装置1的输入输出位置B,并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冲压加工装置1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送至外部。上述冲压加工装置1、升降装置2以及输送装置3被控制装置4控制。
如图3所示,用于层叠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构成为包括圆柱部11和从下侧支承圆柱部11的底座12。圆柱部11形成为圆柱状,该圆柱状具有能够使圆柱部11以间隙嵌入的方式与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的板状工件W的内周孔相嵌合的外径尺寸。另外,此处的板状工件W为被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定子芯的构件。在圆柱部11的外周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键13,该键13从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并沿轴向延伸。通过该键13与板状工件W的插槽的内周侧开口相卡合来进行板状工件W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另外,对圆柱部11的外周的上端侧实施有直径随着到达上部去而减小的锥状的倒角14。该锥状的倒角14对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进行引导,使得该板状工件W沿圆柱部11外周顺畅地移动并嵌合于该圆柱部11的外周。另外,通过在圆柱部1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减轻重量孔而谋求了轻量化。
底座12形成为圆盘状,该圆盘状具有比板状工件W的外径略小的外径,且底座12在上表面上具有承接孔(日文:受け孔)15,该承接孔15的内径形成得略大于圆柱部11的外径。通过使圆柱部11的下端插入到该承接孔15内,能够使底座12与圆柱部11成为一体而被输送和升降。另外,通过将承接孔15的内径形成得略大于圆柱部11的外径,能够使圆柱部11相对于底座12在承接孔15的范围内横向地移动。底座12的外周在下侧具有小径的台阶部16。通过使输送装置3的滑动件42从下方与该台阶部16相卡合,能够利用滑动件42输送由圆柱部11与底座12构成的层叠夹具10。
图4是表示在层叠夹具10上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状态的图。如图4所示,通过使板状工件W的外周从底座12突出并使板状工件W与圆柱部11的外周相嵌合而将板状工件W以与底座12对心的状态层叠于底座12的上表面。并且,板状工件W在以规定张数为单位在旋转位置方向上每次变化规定角度、例如各90度的状态下被层叠。
如图2和图5所示,用于冲裁板状工件W的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在枕梁5A上以在规定方向(在图2、图5中为左右方向)上连续的方式并列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加工单元6A、6B、6C。各加工单元6A-6C基本上形成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如图5、图6所示,各凹模(冲裁用凹模)7A-7C借助下模7D、凹模支架(dieholder)7E以及凹模卡圈(dieretainer)7F等安装固定于枕梁5A。各冲头(冲裁用凸模)8A-8C分别借助上模8D、冲头卡圈8E等安装固定于上下移动的滑块5B。另外,该冲压加工装置1以包围各冲头8A-8C的方式配置有冲孔模板9,该冲孔模板9用于将想要进行冲裁加工的长条的并呈薄板形状的金属材料W1向各凹模7A-7C按压。
在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运转时,长条的并呈薄板形状的金属材料W1配置于各凹模7A-7C与各冲头8A-8C之间。并且,将金属材料W1在各加工单元6A-6C之间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在图2、图5中为从左侧至右侧)间歇地顺序输送。并且,在各加工单元6A-6C处利用各凹模7A-7C和各冲头8A-8C对金属材料W1进行规定的冲压加工。即,从上游侧起,在第一个加工单元6A和第二个加工单元6B处,将定子芯的插槽部分被冲裁成产品形状所不需要的端部材料,在第三个加工单元6C处,呈定子芯用的产品形状的板状工件W被冲裁。
如图6所示,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模7D具有:凹模7C,其具有圆形的冲裁孔;凹模卡圈7F,其用于保持凹模7C;凹模支架7E,其用于支承上述凹模7C和凹模卡圈7F。凹模7C具有滞留机构20,该滞留机构20在其内径孔内保持被冲头8C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如图7所示,能够通过在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径孔的底面部侧设置内周径的尺寸比板状工件W的外径的尺寸略小、例如10μm左右的小径部21来构成滞留机构20。另外,如图8所示,滞留机构20也可以如下这样构成:利用止回球22将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保持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该止回球22在设置于背面的弹簧的施力的作用下顶端从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径孔的内表面突出。
能够根据滞留部分的轴向尺寸S设定利用滞留机构20滞留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的板状工件W的最大张数。即,将滞留部分的轴向尺寸S除以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厚度尺寸而得到的数值为最大滞留张数。在利用小径部21构成的滞留机构20中,滞留部分的轴向尺寸S为被冲头8C冲裁并压入到凹模7C内的板状工件W下端与小径部21之间的轴向尺寸,在利用止回球22构成的滞留机构20中,滞留部分的轴向尺寸S同样为板状工件W下端与止回球22的上端之间的轴向尺寸。
如图6所示,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上模8D具有:冲头8C,其用于从线圈材料冲裁加工板状工件W;冲头卡圈8E,其用于将冲头8C保持于上模;以及冲孔模板9,其被冲头卡圈8E支承并将线圈材料W1向下模7D侧按压。另外,上模8D具有顶出机构25,该顶出机构25借助冲头8C将滞留于凹模7C内的板状工件W推出至层叠夹具10。
顶出机构25具有凸轮盘26和作为致动器的气缸27,该凸轮盘26配置于冲头8C的背面与上模之间,该气缸27用于使凸轮盘26在待机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凸轮盘26与冲头8C背面分别形成有波状凸轮28,该波状凸轮28通过在凸轮盘26位于待机位置时使峰与谷相互配合而将冲头8C定位于通常位置。并且,顶出机构25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利用气缸的动作将凸轮盘26推出至工作位置时,通过波状凸轮28的峰与峰相配合而与凸轮行程(与滞留部分的轴向尺寸S相同的尺寸,例如16mm)相应地将冲头8C从通常位置推出。顶出机构25的气缸27在上模8D超过下止点而开始向上止点上升时工作,并在到达上模8D超过上止点而下降时之前使凸轮盘26从待机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使冲头8C前进。另外,在上模8D超过下止点的时刻,顶出机构25的气缸27使凸轮盘26从工作位置向待机位置移动,使冲头8C回归通常位置。
因此,在凸轮盘26位于待机位置时冲头8C位于通常位置,在冲压设备向下止点工作时,冲头8C从线圈材料W1冲裁板状工件W,之后,即,在冲裁时的冲头8C向凹模7C内进入的进入量达到规定值之后,冲头8C直接上升。因而,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被滞留机构20滞留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即,若将冲裁时的冲头8C向凹模7C内进入的进入量设为例如0.5mm,则被冲裁并滞留的板状工件W滞留于距凹模7C的上端0.5mm的位置处。在该情况下,在存在先行被冲裁并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情况下,新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一边在凹模7C的内径孔内将滞留的板状工件W向下侧下压,一边滞留于凹模7C内。
另外,当通过气缸27的动作而将凸轮盘26推出到工作位置时,与第一个加工单元6A的冲头8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头8B相比,冲头8C被下压与凸轮行程相应的量。因此,在冲压设备向下止点工作时,冲头8C在从线圈材料W1冲裁了板状工件W的状态下进一步进入到凹模7C内,将被滞留机构20滞留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的板状工件W向凹模7C的下侧推出。同时,在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中分别实施穿孔(日文:ピアス)加工。被推出的板状工件W被层叠保持于层叠夹具10。顶出机构25以如下方式工作,即,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顶出机构25就工作,从而将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交接到层叠夹具10。
上述的冲压加工装置1具有滞留机构20,该滞留机构20使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按顺序滞留于冲裁方向延长线上。另外,在冲压加工装置1中具有顶出机构25,该顶出机构25在滞留至预先设定的张数的板状工件W时将多片板状工件W向冲裁方向顶出而将该多片板状工件W层叠于层叠夹具10,该层叠夹具10位于冲裁方向延长线上的层叠位置A处。即,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张数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就间歇地被顶出机构25层叠于层叠夹具10。因此,即使持续由冲压加工装置(模具装置)1进行的冲裁加工,也能够在顶出机构25未工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等。
用于使层叠夹具10升降的升降装置2如图9、图10所示那样构成。即,升降装置2具有:升降基座30,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升降驱动部件31,其用于使升降基座30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移动;升降台32,其安装于升降基座30,用于从下方保持层叠夹具10并使层叠夹具10升降。
升降基座30固定于升降滑动件30C。由于升降滑动件能够沿着底板30A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升降轨道30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升降基座30也能够同样地升降。
升降驱动部件31具有带31D,并形成为固定于升降基座30的托架31E与带31D的一部分相连结的结构,该带31D卷挂于驱动皮带轮31B和从动皮带轮31C,该驱动皮带轮31B由配置于底板30A的背面的伺服电动机31A驱动,该从动皮带轮31C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底板30A。升降驱动部件31通过利用伺服电动机31A驱动来驱动皮带轮31B而使带31D移动或停止、并借助移动或停止的带31D使升降基座30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升降台32的基部借助托架32A固定于升降基座30,且该升降台32从基部竖直设置并能够旋转。升降台32的轴心配置于与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轴心同轴的位置。升降台32与升降基座30一起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并在从下端位置上升时与层叠夹具10的底座12的下部相抵接,从而将层叠夹具10从输送装置3移载,使层叠夹具10能够沿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轴心线升降。
另外,在升降台32的基部配置有旋转伺服电动机33。通过驱动旋转伺服电动机33而使升降台32旋转,通过停止旋转伺服电动机33而将升降台32定位于规定的旋转角度。层叠夹具10载置于升降台32上,在进行升降台32的升降以及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的同时进行层叠夹具10的升降以及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在进行升降台32的旋转以及旋转角度的定位的同时进行层叠夹具10的旋转以及旋转角度的定位。
在升降装置2上具有接近传感器A1-C1,该接近传感器A1-C1分别检测升降台32下降至最下端的待机位置C(图9)、在升降台32与输送装置3之间交接层叠夹具10的输入输出位置B(图11)以及升降台32上升至最上端而对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进行接收并层叠的层叠位置A(图12)。
即,在被接近传感器C1检测出的升降台32位于待机位置C(图9)的情况下,升降台32的上端位于从输送装置3上的位于输入输出位置B的层叠夹具10向下方与该层叠夹具10分开的位置。
另外,在升降台32从待机位置C上升并被接近传感器B1检测出到达了输入输出位置B(图11)的情况下,升降台32的上表面与位于输送装置3上的层叠夹具10的下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在输送装置3与升降台32之间输出、输入层叠夹具10。
而且,在升降台32上升并被接近传感器A1检测出的情况下,层叠夹具10位于使层叠夹具10上升至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模7D的凹模7C内的层叠位置A(图9的虚线、图12图示)。
另外,每当预先设定的张数的板状工件W被顶出机构25从滞留机构20向层叠夹具10推出时,使升降台32向下方下降,如图13所示那样使层叠夹具10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在从滞留机构20脱出至下方后的旋转层叠位置D处,层叠夹具10的上端成为从滞留机构20的下端脱离的位置。在该旋转层叠位置D处,旋转伺服电动机33与升降台32一起使层叠夹具10旋转。并且,旋转伺服电动机33在旋转例如90度之后停止。之后,层叠夹具10借助升降台32再次上升至图12的层叠位置A。
如图2、图5所示,输送装置3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出,接着,将空的层叠夹具10向位于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的下方的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入。
因此,该输送装置3具有纵向输送装置40,该纵向输送装置40的一端配置于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的下方,另一端以从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的下方突出的方式沿纵向配置。另外,该输送装置3具有横向输送装置50,该横向输送装置50向纵向输送装置40输入空的层叠夹具10,并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纵向输送装置40输出。横向输送装置50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上一道工序中接收空的层叠夹具10,在本工序中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向下一道工序输出。另外,由于将纵向输送装置40与横向输送装置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高度,因此,输送装置3具有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该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工作的方式配置,用于在纵向输送装置40与横向输送装置50之间交接层叠夹具10。
该输送装置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只要是以向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入空的层叠夹具10、并将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出的方式工作的输送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如图14所示,纵向输送装置40具有滑动件42,该滑动件42在配置于升降装置2与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之间的输送轨道41上滑动。滑动件42能够借助带46在轨道41上移动,该带46卷挂在升降装置2侧的从动皮带轮45与被横向输送装置50侧的伺服电动机43驱动的驱动皮带轮44之间。并且,该纵向输送装置40还具有接近传感器E1、F1,该接近传感器E1用于检测滑动件42已到达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的情况,该接近传感器F1用于检测滑动件42已位于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的情况。
纵向输送装置40将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输送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接着,将空的层叠夹具10载置于滑动件42上并从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输送至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
如图14、图15所示,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具有升降台61,该升降台61在横向输送装置50与纵向输送装置40之间借助伺服电动机62升降。并且,升降台61的上表面在上升位置处与横向输送装置50的输送轨道51、52上表面构成同一个面,在下降位置处与纵向输送装置40的输送轨道41上表面构成同一个面。
因此,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在下降位置处将以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状态被纵向输送装置40输送的层叠夹具10接收至升降台61上,之后,使升降台61上升,从而使层叠夹具10从滑动件42脱离并上升。然后,在上升位置处,将升降台61上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横向输送装置50。接着,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在上升位置处将被横向输送装置50输送的空的层叠夹具10接收至升降台61上,使升降台61向下降位置移动而将升降台61上的空的层叠夹具10载置于纵向输送装置40的滑动件42上,从而将该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纵向输送装置40。
如图15所示,横向输送装置50具有两根输送轨道51、52,该两根输送轨道51、52隔着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而前后相连,在上游侧的输送轨道51上配置有伺服电动机53,该伺服电动机53用于1节距1节距地将作为工件的层叠夹具10向输送轨道51的下游侧推压。在上游侧的输送轨道51上并列配置有从上一道工序接收的空的层叠夹具10,在与该上游侧的输送轨道51隔着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而位于下游侧的输送轨道52上并列配置有从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移载的、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如图2所示,能够利用配置于轨道侧部的多个接近传感器G1-G6检测作为工件的层叠夹具10是否被1节距1节距地输送。
该横向输送装置50在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对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进行载置并在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向上升位置上升了的时刻开始工作。于是,通过利用伺服电动机53将并列于上游侧输送轨道51上的空的层叠夹具10向下游侧推出1节距而将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下游侧的输送轨道52上。该横向输送装置50以如下方式工作:同时将上游侧的输送轨道51上的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
在利用升降装置2使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下降至输入输出位置B时起动上述的输送装置3,该层叠夹具10被纵向输送装置40向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侧输送。当层叠夹具10被输入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时,层叠夹具10被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输入至横向输送装置50。横向输送装置50将输送轨道51上的层叠夹具10向下游侧推出1节距,并将载置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推出至下游侧的输送轨道52上,取而代之,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
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使升降台61下降,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纵向输送装置40的滑动件42上。纵向输送装置40输送空的层叠夹具10,将滑动件42输入至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每当利用升降装置2使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下降至输入输出位置B时就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
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冲压加工装置1、升降装置2以及输送装置3分别被控制装置4控制而同步工作。以下,说明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动作。
使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运转,将长条的并呈薄板形状的金属材料W1配置于各凹模7A-7C与各冲头8A-8C之间。并且,在各加工单元6A-6C间间歇地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在图2、图5中为从左侧向右侧)顺序输送金属材料W1。并且,在各加工单元6A-6C处,利用各凹模7A-7C与各冲头8A-8C进行规定的冲压加工。即,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处将定子芯的插槽部分冲裁成产品形状所不需要的端部材料,在第三个加工单元6C处呈定子芯用的产品形状的板状工件W被冲裁。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参照图16)
然后,输送装置3工作,横向输送装置50将输送轨道51上的层叠夹具10向下游侧推出1节距,从而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使升降台61下降,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纵向输送装置40的滑动件42上。纵向输送装置40输送空的层叠夹具10,将滑动件42输入至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
升降装置2使升降台32从待机位置C上升至输入输出位置B,使输送装置3上的位于输入输出位置B的空的层叠夹具10的下表面与升降台32的上表面相接触,将空的层叠夹具10从输送装置3向升降台32接收。然后,使升降台32上升,使层叠夹具10上升至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模7D的凹模7C内的层叠位置A(图9的虚线、图12图示)。向凹模7C上升了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参照图16)。
新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卡合于被定位后的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外周及滞留机构20而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参照图17)。每当滞留的板状工件W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使顶出机构25工作,如图18所示那样将滞留的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向层叠夹具10推出而交接至层叠夹具10。
每当预先设定的张数的板状工件W被顶出机构25从滞留机构20向层叠夹具10顶出时,升降台32向下方下降,如图13所示那样使层叠夹具10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在该旋转层叠位置D处,旋转伺服电动机33使升降台32与层叠夹具10一起旋转。并且,旋转伺服电动机33一旋转例如90度就停止。之后,利用升降台32使层叠夹具10再次上升至图12的层叠位置A。
在层叠夹具10向旋转层叠位置D下降的期间内,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上升至层叠位置A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参照图16)。
通过重复进行冲压加工装置1的冲裁动作,能够重复实施层叠夹具10的在层叠位置A与旋转层叠位置D之间的升降动作,当层叠于层叠夹具10的板状工件W的张数成为所期望的张数时,升降装置2使层叠夹具10下降至输入输出位置B。
在利用升降装置2使层叠有被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下降至输入输出位置B时,输送装置3将层叠夹具10移载至纵向输送装置40的滑动件42上而接收该层叠夹具10。然后,升降装置2移动至待机位置C。
纵向输送装置40将滑动件42上的层叠夹具10向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侧输送。当将层叠夹具10输入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时,利用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将层叠夹具10输入至横向输送装置50。
横向输送装置50将输送轨道51上的层叠夹具10向下游侧推出仅1节距,将载置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推出至下游侧的输送轨道52上,并取而代之地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的升降台61上。上下方向输送装置60使升降台61下降,将空的层叠夹具10移载至纵向输送装置40的滑动件42上。纵向输送装置40输送空的层叠夹具10,将滑动件42输入至升降装置2的输入输出位置B。
升降装置2使升降台32从待机位置C上升至输入输出位置B,使输送装置3上的位于输入输出位置B的空的层叠夹具10的下表面与升降台32的上表面相接触,将空的层叠夹具10从输送装置3接收至升降台32。然后,使升降台32上升,使层叠夹具10上升至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模7D的凹模7C内的层叠位置A(图9的虚线、图12图示)。
向凹模7C上升了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参照图16)。新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卡合于被定位后的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外周及滞留机构20而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参照图17)。
然后,重复进行下述动作,即,使依次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滞留并利用顶出机构25将该板状工件W层叠于层叠夹具10,且使该板状工件W向旋转层叠位置D后退并旋转规定角度,再次上升至层叠位置A。然后,当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在层叠夹具10上达到规定量时,再次利用升降装置2和输送装置3将该层叠夹具10输出,并且利用输送装置3以及升降装置2输入空的层叠夹具10。通过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能够不停止冲压加工装置1就连续地执行板状工件W的冲裁和层叠。
图19-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以在冲压加工装置的第三个下降单元的下部通过的方式配置。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装置、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或将该说明简化。
在图19中,输送装置3由无人输送台车AGV构成,该无人输送台车AGV沿着输送路径行进而在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部的指定位置进出。无人输送台车AGV以如下方式工作,即,载置空的层叠夹具10并向加工单元6C的下部的指定位置输入,对层叠有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进行移载而从上述指定位置输出。另外,升降装置2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部的输送路径突出或没入。即,升降装置2由升降缸35和旋转台36构成,该升降缸35相对于输送路径突出或没入而移载无人输送台车AGV上的层叠夹具10而使该层叠夹具10升降,该旋转台36设置于升降缸顶端,并通借助用伺服电动机旋转而使层叠夹具10旋转。另外,顶出机构25以与冲头8C彼此独立、并借助未图示的致动器工作的方式构成。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构成。
如图19所示,在以上的第2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中,无人输送台车AGV载置多个空的层叠夹具10并向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下部前进,在最初的空的层叠夹具10位于升降装置2之上的位置停止。利用旋转台36将无人输送台车AGV所载置的最初的空的层叠夹具10抬起并上升至层叠位置A,该旋转台36借助相对于输送路径突出或没入的升降装置2的升降缸35而进行升降。向凹模7C上升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卡合于被定位后的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外周及滞留机构而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
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顶出机构25就如图20所示那样工作,将滞留的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推出至层叠夹具10并交接至层叠夹具10。
每当利用顶出机构25将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向层叠夹具10推出时,借助升降缸35使层叠夹具10向下方下降,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在该旋转层叠位置D处,利用内置于升降缸35的伺服电动机使层叠夹具10旋转。然后,使层叠夹具10在旋转位置方向上旋转规定角度、例如90度后停止,之后,利用升降缸35使层叠夹具10上升,再次上升至层叠位置A。
在使层叠夹具10向上述旋转层叠位置D下降的期间中,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向层叠位置A上升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
通过重复进行冲压加工装置1的冲裁动作,能够重复实施层叠夹具10在层叠位置A与旋转层叠位置D之间的升降动作。并且,当层叠于层叠夹具10的板状工件W的张数成为所期望的张数时,利用升降缸35使层叠夹具10下降,并如图21所示那样移载至无人输送台车AGV。
接着,无人输送台车AGV行进至其定位于使所载置的下一个空的层叠夹具10位于升降装置2之上的位置处而停止。利用旋转台36将无人输送台车AGV所载置的下一个空的层叠夹具10抬起并上升至层叠位置A,该旋转台36借助相对于输送路径突出或没入的升降装置2的升降缸35而升降。向凹模7C上升的层叠夹具10被相对于由凹模7C的滞留机构20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内径直接引导而相对于该板状工件W的内径定位。冲裁而成板状工件W卡合于被定位后的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外周及滞留机构20而依次滞留于滞留机构20。
通过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在无人输送台车AGV的所有层叠夹具10上层叠有规定数量的板状工件W时,无人输送台车AGV从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下降单元的下部进出并向下一道工序行进。然后,重新使载置有多个空的层叠夹具10的无人输送台车AGV前进至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下降单元的下部并停止,对于载置于该无人输送台车AGV的层叠夹具10也同样地执行层叠板状工件W的作业。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冲压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是将设置于冲压加工装置的第三个下模的滞留机构的结构追加到第1、2实施例中而成的。另外,对于与第1、2实施例相同的装置、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或将该说明简化。
该滞留机构20由上部侧锥部23A和直线(straight)部23B构成,该上部侧锥部23A随着到达下部去而使用于构成凹模卡圈7F的内径孔的直径略微减小,该直线部23B与锥部23A的下端相连并呈圆筒状。例如,在板状工件W的外径为φ100的情况下,将上部侧锥部23A的上端侧与下端侧之间的内径差设定为半径差为10μm(直径差为20μm)左右。另外,上部侧锥部23A与直线部23B相连的部分借助拐角R平滑地连接起来。另外,出于易于加工这样的理由,在直线部23B的下端以与该直线部23B的下端相连的方式设有随着到达下部去而扩径的下部侧锥部24,但只要该部分的形状为使孔内径比直线部23B扩大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该结构的滞留机构20中,通过使最下端的板状工件W的外周与构成凹模卡圈7F的滞留机构20的上部侧锥面23A相卡合而将板状工件W依次层叠保持于该滞留机构20的上部。并且,每当被层叠保持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就利用顶出机构25将该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向冲裁方向顶出,交接至位于冲裁方向延长线上的层叠位置的层叠夹具10。
在进行该顶出时,一边利用上部侧锥部23从被层叠保持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的整个外周区域对其进行推压而使其定心,一边在使该板状工件W受到使其外径尺寸逐渐缩径这样的弹性变形的同时到达直线部23B。并且,之后,板状工件W通过下部侧锥部23B。另外,在将滞留机构20设为图7所示的小径部21等带台阶的形状的情况下,有时在顶出时因滞留机构20的台阶而在板状工件W的外形部作用有轴向的外力,从而在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的外周部产生因塑性变形而导致的轴向的微小的翘曲。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滞留机构20中,形成为一边利用上部侧锥部23A使板状工件W的外径尺寸逐渐缩径而弹性变形一边向直线部23B输送板状工件W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在顶出时作用于板状工件W的外形部的轴向上的外力,能够减轻在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的外径部因塑性变形而产生的翘曲。另外,由于将滞留机构20设为锥形状,因此在加工该锥形状的滞留机构20时无需使用特殊工具,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能够削减模具制作成本。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4实施例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冲压设备的剖视图,图24-图29是表示冲压设备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是将如下结构追加到第1、2实施例中而成的:该结构将设置于冲压加工装置的第三个加工单元的、用于按压线圈材料的冲孔模板(盘)与其他的第一个加工单元、第二个加工单元的冲孔模板彼此独立地配置。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例、2实施例相同的装置、零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或将该说明简化。
设置于本实施例的冲压加工装置1的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用于按压线圈材料W1的冲孔模板(盘)9B以与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孔模板(盘)9A彼此独立的方式设置。该盘9B借助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孔模板(盘)9A的盘弹簧9C以外的盘弹簧9D支承于上模8D。并且,该盘9B配置于比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孔模板(盘)9A更靠下方的位置。
因此,盘9B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上模8D下降时,盘9B在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孔模板(盘)9A之前与线圈材料W1相抵接,从而相对于凹模7C按压线圈材料W1而约束线圈材料W1。另外,即使是在由于顶出机构25工作而利用气缸27的动作将凸轮盘26推出至工作位置而使冲头8C突出了凸轮行程的情况下,盘9B也能够在该突出的冲头8C与线圈材料W1上表面的抵接之前按压而约束线圈材料W1。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2实施例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冲压设备中,在顶出机构25未工作并且凸轮盘26位于待机位置时,冲头8C位于与第一个加工单元6A的冲头8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头8B相同的通常位置。然后,在冲压设备向下止点工作时,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盘9B在其他盘9A之前按压而约束线圈材料W1,接着,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盘9A与线圈材料W1相接触而约束线圈材料W1。然后,如图24所示,在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中,盘9A与线圈材料W1相接触而约束线圈材料W1,分别实施穿孔加工,在第三个加工单元6C中,冲头8C按压线圈材料W1而从线圈材料W1冲裁板状工件W。然后,在从线圈材料W1冲裁了板状工件W的状态下、即冲头8C在冲裁时向凹模7C内进入的进入量达到规定值之后,冲头8C直接上升。因而,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被滞留机构20滞留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即,若将冲头8C在冲裁时向凹模7C内进入的进入量设为例如0.5mm,则被冲裁并滞留的板状工件W滞留于距凹模7C的上端0.5mm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存在先行被冲裁并滞留的板状工件W的情况下,新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一边在凹模7C的内径孔内将滞留的板状工件W向下侧下压,一边滞留于凹模7C内。
另外,在使顶出机构25工作而借助气缸27的动作将凸轮盘26推出至工作位置时,如图25所示,冲头8C比第一个加工单元6A的冲头8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头8B突出凸轮行程。然后,在冲压设备向下止点工作时,如图26所示,第三个加工单元6C的盘9B在其他盘9A之前并且在突出了凸轮行程的冲头8C与线圈材料W1相抵接之前按压线圈材料W1而约束线圈材料W1。接着,如图27所示,突出了凸轮行程的冲头8C对被盘9B约束的线圈材料W1进行按压,从线圈材料W1冲裁板状工件W。因此,不会在被盘9B约束的状态下的线圈材料W1上产生形变,能够冲裁板状工件W。
接着,如图28所示,当上模8D进一步向下止点下降时,在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中,盘9A与线圈材料W1相接触而约束线圈材料W1,上模8D下降,直到第一个加工单元6A、第二个加工单元6B分别实施了穿孔加工为止。在第三个加工单元6C中,其以如下方式运转,即,冲头8C在从线圈材料W1冲裁了板状工件W的状态进一步进入到凹模7C内,将被滞留机构20滞留于凹模7C的内径孔内的板状工件W推出至凹模7C的下侧。将被推出的板状工件W层叠并保持于层叠夹具10。
上模8D在超过下止点后开始上升,与此相伴,如图29所示,顶出机构25的气缸27工作而使凸轮盘26返回至待机位置,并利用波状凸轮28使冲头8C后退至通常位置。
之后,冲头8C在与第一个加工单元6A的冲头8A、第二个加工单元6B的冲头8B相同的通常位置处将线圈材料W1依次冲裁成板状工件W,并使该板状工件W滞留于滞留机构20内。顶出机构25以如下方式工作,即,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顶出机构25就工作,将板状工件W从滞留机构20交接至层叠夹具10。
如上所述,即使将冲头8C共用为线圈材料W1的冲裁用冲头与顶出用冲头,也不会停止高速顺序输送冲压的动作,能够持续生产板状工件W。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板状工件W,说明了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定子芯的构件,但是也可以是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转子芯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发挥下述的效果。
(1)一种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通过利用冲压加工装置(模具装置)对板状金属材料W1实施冲裁加工而将其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板状工件W并层叠多个上述板状工件W来制造多层工件。并且,该制造装置具有升降装置2,该升降装置2作为层叠夹具移动机构,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至在冲裁方向前方的下方与该层叠位置A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使空的层叠夹具10从输入输出位置B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上述层叠位置A。而且,该制造装置具有滞留机构20和顶出机构25,该滞留机构20使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按冲裁的顺序滞留于冲裁方向延长线上,该顶出机构25在滞留了预先设定的张数的板状工件W时将多张板状工件W向冲裁方向顶出而使该板状工件W层叠于位于冲裁方向延长线上的层叠位置A。
即,每当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的张数达到预先设定的张数时,就间歇地利用顶出机构25将该板状工件W层叠于层叠夹具10。因此,即使持续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也能够在顶出机构25暂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等。其结果,能够不停止模具装置的冲裁加工地连续地进行运转,能够提高生产率。
(2)作为层叠夹具移动机构的升降部件2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至沿冲裁方向与该层叠位置A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因此,即使是在持续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的过程中,也能够在顶出机构25暂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等。其结果,能够不停止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地连续进行运转,能够提高生产率。
(3)层叠夹具移动部件具有:升降装置2,其作为升降部件,使层叠夹具10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升降;旋转伺服电动机33,其作为旋转机构,使层叠夹具10旋转规定角度;以及,升降台32。并且,在顶出机构25工作之后,利用升降机构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在旋转层叠位置D处利用旋转机构使层叠夹具10旋转规定角度,在旋转之后利用升降机构使层叠夹具10上升至层叠位置A。因此,每当顶出机构25工作时,能够将旋转方向的相位不同的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层叠于层叠夹具10。
(4)层叠夹具移动机构通过顶出机构25的工作而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的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至在冲裁方向前方的下方与该层叠位置A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接着,使该层叠夹具10移动至偏离冲裁方向的位置。然后,将空的层叠夹具10导入至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使该空的层叠夹具10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上述层叠位置A。因此,即使持续模具装置的冲裁加工,也能够在顶出机构不工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等。
(5)图7、8所示的滞留机构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模具装置1的凹模7C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减小凹模7C或凹模卡圈的内周径,或利用向凹模7C的内周或凹模卡圈的内周突出的突起减小内周径。因此,能够通过简单地变更凹模7C或凹模卡圈来实现板状工件W的滞留。
(6)图22所示的滞留机构20由锥部23A和直线部23B构成,该锥部23A在与模具装置1的凹模7C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使凹模7C的内周径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径随着到达下部去而逐渐减小,该直线部23B与锥部23A的下端相连并呈圆筒状。换言之,在进行顶出时,滞留机构20成为一边利用锥部23A使板状工件W的外径尺寸逐渐缩径而弹性变形一边将板状工件W输送至直线部23B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作用于板状工件W的外形部的轴向上的外力,能够减轻在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的外径部产生翘曲的情况。另外,由于将滞留机构20设为锥形状,因此在对其进行加工时无需使用特殊工具,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能够削减模具制作成本。
(7)图6所示的顶出机构25配置于模具装置1的上模8D与冲裁冲头8C之间,并由凸轮盘26和致动器27构成,该凸轮盘26在工作位置处使冲裁冲头8C相对于上模8D突出,该气缸27在冲裁工作时将凸轮盘26按压至工作位置。并且,在冲裁工作时,使冲裁冲头8C向冲裁方向突出。因此,能够将间歇地工作的顶出机构25的结构兼用于冲头8C,能够使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简单化。
(8)图23-图25所示的模具装置1具有在冲裁加工之前对板状金属材料W1进行穿孔加工的穿孔加工单元6A、6B。并且,该模具装置1具有冲孔模板9A、9B,该冲孔模板9A、9B配置于模具装置1的上模8D,在进行板状金属材料W1的穿孔加工和冲裁加工时,该冲孔模板9A、9B将板状金属材料W1按压于下模7D而约束该板状金属材料W1。该冲孔模板9A、9B与穿孔加工单元6A、6B的冲孔模板9A及用于进行冲裁加工的加工单元6C的冲孔模板9B彼此分离地配置于上模8D。并且,用于进行冲裁加工的加工单元6C的冲孔模板9B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利用穿孔加工单元6A、6B中的冲孔模板9A对板状金属材料W1进行按压之前按压板状金属材料W1。因此,即使顶出机构25工作而使冲头8C突出而在穿孔加工单元6A、6B之前执行冲裁加工,也能够从被冲孔模板9B约束的状态下的线圈材料W1在不产生形变的情况下冲裁板状工件W。因而,即使将冲头8C共用作线圈材料W1的冲裁用冲头和顶出用冲头,也能够不停止高速顺送冲压的动作地持续生产板状工件W。
(9)如图21所示,在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向模具装置1的冲裁方向延长线上的滞留的过程中,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或从层叠位置A向旋转层叠位置D的移动。因此,能够不停止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地连续地进行运转,能够提高生产率。
(10)如图19所示,层叠夹具10通过在从输入输出位置B向层叠位置A上升时使该层叠夹具10的顶端与滞留的板状工件W相卡合而在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定位。因此,能够提高被冲裁并滞留的板状工件W与层叠夹具10之间的定位精度,能够防止板状工件W与层叠夹具10之间的干涉,能够防止被层叠的板状工件W的破损等。
(第2实施方式)
图30-图42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图30是概略结构图,图31是概略俯视图。本实施方式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追加了在冲压设备的装置外将被顶出的板状工件层叠于层叠夹具而成的。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或将该说明简化。
如图30、图3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中具有由多个加工单元6a-6c和加工单元6A-6C构成的顺序输送型的冲压加工装置1,该加工单元6a-6c用于冲裁多个电动机用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该加工单元6A-6C用于冲裁电动机用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即,利用冲压加工装置1的在前的多个工单元6a-6c将板状金属材料W1冲裁成相对小径的转子芯用的板状工件WA,利用冲压加工装置1的在后的多个加工单元6A-6C将板状金属材料W1冲裁成相对大径的定子芯用的板状工件WB。上述在前的多个加工单元6a-6c及在后的多个加工单元6A-6C的上模8D、下模7D、滞留机构20以及顶出机构25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一加工单元6A-第三加工单元6C同样地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中具有两组转载装置70A、70B,该转载装置70A、70B用于将被顶出机构25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层叠于被配置在冲压加工装置1的外部的层叠夹具10。因此,使用输送夹具10A、10B(第1层叠夹具),该输送夹具10A、10B用于保持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并将该板状工件WA、WB输送至转载装置70A、70B。即,利用输送夹具10A、10B保持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并利用输送装置3输送至冲压加工装置1外,并将该板状工件WA、WB输送至被配置于冲压加工装置1的外部的各个转载装置70A、70B,利用转载装置70A、70B将该板状工件WA、WB从输送夹具10A、10B转载至层叠夹具10(第2层叠夹具),将该板状工件WA、WB层叠于层叠夹具10。
因此,在冲压加工装置1内具有两组升降装置2A、2B,每当从滞留机构20顶出电动机用转子芯和电动机用定子芯的各板状工件WA、WB时,该升降装置2A、2B使用于分别接收该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从层叠位置A向输出位置B2下降。另外,该两组升降装置2A、2B以如下方式工作,即,使供给至输入位置B1的空的输送夹具10A、10B向层叠位置A上升,并利用输送夹具10A、10B接收新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
另外,作为输送装置3,具有横输送装置50和两组纵输送装置40A、40B,该横输送装置50用于将转子芯用的各层叠夹具10和定子芯用的各层叠夹具10相对于两组转载装置70A、70B输入、输出,该两组纵输送装置40A、40B用于在输入输出位置B1、B2与配置于冲压设备外的终端处的各转载装置70A、70B之间输送用于保持并输送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即,两组纵输送装置40A、40B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将空的输送夹具10A、10B向冲压加工装置1的输入位置B1输入,将保持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从输出位置B2输出,并输送至被配置于冲压设备外的终端处的转载装置70A、70B。另外,横输送装置50以如下方式运转,即,将空的转子芯用的各层叠夹具10和定子芯用的各层叠夹具10输入至各转载装置70A、70B,并将借助各转载装置70A、70B层叠有预先设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A、WB的各层叠夹具10从各转载装置70A、70B输出。
在输送夹具10A、10B(第1层叠夹具)中,输送夹具10B和输送夹具10A分别与板状工件WA、WB相应地形成为不同的尺寸,该输送夹具10B用于对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进行输送,该输送夹具10A用于对被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进行输送。即,如图32所示,输送夹具10A、10B由圆柱部101与底座102构成。圆柱部101形成为圆柱状,该圆柱状具有与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的板状工件WA、WB的内周孔相嵌合(间隙嵌合)的外径尺寸,该圆柱部101的轴向尺寸被设定为能够对通过1次顶出而从滞留机构20载置的多个板状工件WA、WB进行保持的尺寸。在圆柱部101的外周,隔开等角度间隔地突出地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键103。另外,对圆柱部101的外周的上端侧实施了直径随着到达上部去而减小的锥状的倒角。该锥状的倒角引导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而成的板状工件WA、WB向而使得该板状工件WA、WB沿圆柱部101外周顺畅地移动并嵌合于圆柱部101外周。另外,底座102形成为圆盘状,该圆盘状具有比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的板状工件WA、WB的外径略小的外径。
因而,与定子芯的内径尺寸相应地形成用于对被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进行输送的输送夹具10B的圆柱部101的外形尺寸。并且,键103与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并嵌合于圆柱部101外周的板状工件WB的插槽的内周侧开口相卡合,从而对板状工件WB进行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另外,与转子芯的内径尺寸相应地形成用于对层叠而构成电动机或发电机的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进行输送的输送夹具10A的圆柱部101的外形尺寸。并且,键103与被冲压加工装置1冲裁并嵌合于该圆柱部101的外周的板状工件WA的键槽等相卡合,从而对板状工件WA进行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33所示那样构成用于使输送夹具升降的升降装置2A、2B。由于在该升降装置2A的用于使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升降的升降装置的结构与升降装置2B的用于使构成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的输送夹具10A升降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对用于使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升降的升降装置进行说明。即,升降装置2B具有升降台130和升降驱动机构131,该升降台130从下方保持输送夹具10B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该升降驱动机构131使升降台130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移动。
升降驱动机构131由滑动件132和伺服电动机133构成,该滑动件132以使配置于上端的升降台130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方式对该升降台130进行引导,该伺服电动机133对被滑动件132引导的升降台130进行升降驱动。并且,升降驱动机构131利用伺服电动机133使升降台130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升降台130的轴线与滞留机构20的轴线配置在同轴位置。升降台130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在从下端位置上升时与输送夹具10B的底座102的下部相抵接,将输送夹具10B从纵输送装置40B移载,使输送夹具10B能够沿滞留机构20的轴心升降。将输送夹具10B载置于升降台130上,通过升降台130的升降和上下方向上的定位来进行输送夹具10B的升降和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在升降装置2B上具有未图示的接近传感器,该接近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升降台130下降至最下端的待机位置C、从纵输送装置40B接收输送夹具10B的输入位置B1以及对上升至最上端并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B进行接收的层叠位置A。即,在升降台130处于待机位置C的情况下,其上端位于在下方与处于纵输送装置40B的输出位置B2的输送夹具10B分开的位置。
另外,在升降台130从待机位置C上升并到达输入位置B1的情况下,在利用设置于输送夹具10B的定位孔和安装于升降台130的定位销定位了输送夹具10B的状态下,升降台130的上表面与处于纵输送装置40B上的空的输送夹具10B的下表面相接触。因此,将处于纵输送装置40B与升降台130之间的空的输送夹具10B接收并载置于升降台130上。
而且,当升降台130载置有输送夹具10B并使该输送夹具10B上升时,使安装于升降台130的定位销与设置于模具下表面的定位孔相卡合,接着,当使升降台130与模具下表面相抵接时,升降台130在定位后的状态下停止,并被定位于层叠位置A。
在后述的纵输送装置40B的输入轨道141的终端和输出轨道142的始端,省略了配置于上述轨道之间的旋转辊的配置,作为终端轨道143及始端轨道144,以与输入轨道141及输出轨道142分离的方式形成。另外,构成纵输送装置40B的输入轨道141和输出轨道142的一对轨道的间隔尺寸(在图33中为与纸面相正交的方向的间隔尺寸)形成得比降台13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因而,升降台130能够在省略了旋转辊的配置的终端轨道143之间及始端轨道144之间通过而能够在载置位置A-待机位置C之间升降。
但是,输送夹具10B的底座102形成得比纵输送装置40B的轨道间隔大,并以被纵输送装置40B的轨道引导的方式被输送。因此,在输送夹具10B从层叠位置A通过输入轨道141的终端轨道143向输出轨道142的始端轨道144下降的空间内设有用于防止输送夹具10B的底座102与终端轨道143干涉的轨道开闭装置135。即,利用轨道开闭装置135使输入轨道141的终端轨道143开闭。
如图34所示那样形成轨道开闭装置135。即,一对终端轨道143在其宽度方向外端被在轨道引导方向上延伸的轴承136支承,并能够借助连杆机构137彼此连动地摆动。并且,能够在图34所示的一对终端轨道143呈水平状态的初始位置与图35所示的一对终端轨道143转动到下方的规避位置之间摆动。另外,通过利用致动器139将固定于轴承136的臂138顶起而将一对终端轨道143固定于初始位置,通过开放致动器139而使一对终端轨道143借助轨道143自身的重量向规避位置转动。
因而,当使升降台130从待机位置C上升时,能够使升降台130与输出轨道142的始端轨道144及输入轨道141的终端轨道143互不干涉地上升,能够在通过终端轨道143时移载并接收已被送入到终端轨道143上的输送夹具10B,并能够使该输送夹具10B上升至以虚线表示的载置位置A。
另外,在使升降台130从载置位置A向待机位置C下降的情况下,如图35所示,开放轨道开闭装置135的致动器139,使终端轨道143(输入轨道141)位于规避位置。并且,当使升降台130与输送夹具10B一起下降至待机位置C时,升降台130和输送夹具10B能够与在规避位置开放的终端轨道143(输入轨道141)互不干涉地在该终端轨道143(输入轨道141)之间通过,接着,在始端轨道144(输出轨道142)之间通过的期间中,输送夹具10B能够留在始端轨道144上,而仅有升降台130能够在始端轨道144之间通过并下降至待机位置C。
另外,利用配置于始端轨道144的侧方的模具的排出缸体145将用于对被载置于始端轨道144上的板状工件WB进行层叠保持的输送夹具10B推出至具有旋转辊的输出轨道142上,利用输出轨道142向输出口输送该输送夹具10B。另外,在输入轨道141上,也利用配置于该输出口的未图示的止挡件使空的输送夹具10B依次停止。并且,在升降台130从待机位置C向层叠位置A上升时,该空的输送夹具10B也被未图示的输入缸体一个一个地从输入轨道141推出至终端轨道143上。
由于纵输送装置40A的用于对构成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的输送夹具10A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与纵输送装置40B的用于对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说明用于对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
如图36所示,纵输送装置40B配置于升降装置2B与转载装置70B之间,具有配置于下侧的输出轨道142(第1路径)和排列于上侧的输入轨道141(第2路径)。配置于下侧的输出轨道142从升降装置2B接收用于对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B进行层叠保持的输送夹具10B,并利用一对轨道进行引导而输送至转载装置70B。排列于上侧的输入轨道141从转载装置70B接收由于板状工件WB被转载而变空了的输送夹具10B,并利用一对轨道进行引导而输送至升降装置2B。在输入轨道141和输出轨道142中,在该一对轨道之间沿轨道排列有多个旋转辊,利用旋转辊将被输入至轨道的入口的输送夹具10B依次移送而输送至输出口。
如图37所示,在输出轨道142的输出口处配置有升降轨道146。升降轨道146被滑块在上下方向上引导而能够升降,并能够借助伺服电动机定位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该升降轨道146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升降轨道146的下降位置处,将位于与输出轨道142的输出口相应的高度并被输出轨道142输送的、用于层叠保持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接收到升降轨道146上。当升降轨道146将用于层叠保持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接收到轨道上时,升降轨道146向上升位置上升。在升降轨道146的上升位置处,该升降轨道146位于与输入轨道141的输入口相应的高度。并且,升降轨道146以如下方式起作用,即,层叠保持于输送夹具10B的板状工件WB被后述的转载装置70B取走,将变空了的输送夹具10B向输入轨道141的输入口移送。
如图38所示,横输送装置50具有:输入轨道151,其配置于下侧;输出轨道152,其配置于上侧;升降装置153,其将下侧的输入轨道151的输出口与上侧的输出轨道152的输入口连结起来。输入轨道151将被供给至输入口的转子芯用及定子芯用的空的层叠夹具10(第2层叠夹具)依次输送至输出口。升降装置153使被输入轨道151输送来的空的层叠夹具10上升而移动至上侧的输出轨道152。输出轨道152将空的层叠夹具10供给至以空的层叠夹具10作为对象的转子芯用的及定子芯用的后述的各转载装置70A、70B并且将借助各转载装置70A、70B层叠有板状工件WA、WB的层叠夹具10(第2层叠夹具)排出。
为了将空的层叠夹具10供给至以空的层叠夹具10作为对象的转子芯用的及定子芯用的后述的各转载装置70A、70B,如图37所示,在输出轨道152的侧方配置有转子芯用的和定子芯用的推动器154,利用各推动器154将空的层叠夹具10供给至各转载装置70A、70B的更换位置E。另外,利用配置于各转载装置70A、70B的推动器155使借助各转载装置70A、70B层叠有板状工件WA、WB的层叠夹具10从更换位置E返回到输出轨道152上。
由于转载装置70A的用于对构成转子芯的板状工件WA进行转载的转载装置与转载装置70B的用于对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进行转载的转载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说明对构成定子芯的板状工件WB进行转载的转载装置。转载装置70A、70B将层叠保持于输送夹具10A、10B(第1层叠夹具)的板状工件WA、WB转载并层叠至层叠夹具10(第2层叠夹具),该转载装置70A、70B如图39所示那样构成。即,转载装置70A、70B具有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和转载机构72,该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用于将层叠夹具10定位在与被定位保持于纵输送装置40A、40B的升降轨道146的输送夹具10A、10B相邻的层叠位置F处,该转载机构72对输送夹具10A、10B所保持的板状工件WA、WB进行把持并将该板状工件WA、WB移送至位于层叠位置的层叠夹具10上,并层叠于层叠夹具10。
转载装置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即,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在更换位置E处从横输送装置50接收空的层叠夹具10,并使该层叠夹具10上升至与层叠保持板状工件WB的输送夹具10B相邻的层叠位置F处而定位。并且,每当利用转载机构72层叠板状工件WB时,就使层叠夹具10依次旋转规定角度。并且,每当成为规定的层叠数时,使该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F下降至更换位置E,在更换位置E处,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B的层叠夹具10排出至横输送装置50,并从横输送装置50接收空的层叠夹具10。
为了进行上述动作,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具有台74,该台74用于保持层叠夹具10,且每当层叠板状工件WB时借助旋转伺服电动机73变更旋转角度位置而被定位。另外,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还具有滑动件75和伺服电动机76,该滑动件75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引导上述旋转伺服电动机73和台74而使上述旋转伺服电动机73和台74能够升降,该伺服电动机76用于将层叠夹具10定位于更换位置E和层叠位置F。并且,在层叠位置F处,每当层叠板状工件WB时,用于保持层叠夹具10的台74借助旋转伺服电动机73变更旋转角度位置而被定位。
如图40放大所示,转载机构72具有手80和左右方向移动机构83,该手80能够借助滑动件8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并且被伺服电动机82驱动而在上下方向上升降,该左右方向移动机构83用于使该手80在输送夹具10B的上方位置与层叠夹具10的上方位置之间移动。手80具有开闭卡盘85和相位错位防止销86,该开闭卡盘85通过闭合而以抓住的方式把持板状工件WB并通过张开而释放所抓住的板状工件WB,该相位错位防止销86在利用开闭卡盘85把持板状工件WB时通过将销插入到板状工件WB的贯通孔内来防止板状工件WB的相位错位。
该转载机构72及转载装置70A、70B如图41所示那样工作。即,利用左右方向移动机构83使手80位于输送夹具10B的上方,利用伺服电动机82使手80以张开了卡盘85的状态下降,使手80在输送夹具10B由卡盘85围着的位置处停止下降。接着,在闭合卡盘85来抓取板状工件WB的同时将相位错位防止销86推出而插入到板状工件WB内,从而防止板状工件WB的相位错位。接着,利用伺服电动机82使手80上升而将板状工件WB从输送夹具10B取出。
接着,利用左右方向移动机构83使手80以抓住板状工件WB的状态移动至层叠夹具10的上方,利用伺服电动机82使手80从层叠夹具10的上方下降。并且,使手80在卡盘85所把持的板状工件WB的内周孔与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相嵌合的位置处停止下降。接着,通过开放卡盘85并且拔出相位错位防止销86来释放手卡盘85所把持的板状工件WB。被释放的板状工件WB沿层叠夹具10的圆柱部11下降,层叠于层叠夹具10而被转载至层叠夹具10。利用旋转伺服电动机73使转载有板状工件WB的层叠夹具10旋转任意设定的角度,并待机直到层叠下一个转载的板状工件WB为止。能够利用控制板4任意设定该旋转角度。
之后,利用伺服电动机82使卡盘85在开放状态下上升,接着,利用左右方向移动机构83使卡盘85移动至输送夹具10B上。然后,接着重复进行把持上述的输送夹具10B的板状工件WB并使其层叠于层叠夹具10的动作。
重复进行下述动作,即,重复进行利用上述转载机构72进行的板状工件WB向层叠夹具10的层叠,每当层叠板状工件WB时,利用旋转伺服电动机73使层叠夹具10旋转任意设定的角度,并待机直到层叠下一个转载的板状工件WB为止。然后,当层叠于层叠夹具10的板状工件WB达到任意设定的旋转层叠数(能够利用控制板4任意设定旋转层叠数)时,利用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的伺服电动机76使层叠夹具10下降至更换位置E。然后,在更换位置E处,将层叠有板状工件WB的层叠夹具10排出至横输送装置50,并从横输送装置50接收空的层叠夹具10。之后,利用层叠夹具定位装置71使空的层叠夹具10上升至层叠位置F,再次利用转载装置70B相对于该层叠夹具10重复上述的层叠动作。
以上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能够如图42所示那样进行归纳。即,通过纵输送装置40A、40B的输入轨道141输送空的输送夹具10A、10B,并利用致动器推入该空的输送夹具10A、10B而使其向滞留机构20的下部移动。当利用顶出机构25将滞留于滞留机构20的板状工件WA、WB推出至已移动到滞留机构20的下部的空的输送夹具10A、10B时,使载置有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下降至输出轨道142的始端轨道144上。
通过输出轨道142将载置有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输出至模具装置1的外部。重复进行如下动作,即,推入空的输送夹具10A、10B,使该空的输送夹具10A、10B同样地上升并层叠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使该层叠有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下降,向输出轨道142输出。
另一方面,用于保持向模具装置1的外部输出的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在被输送至输出轨道142的终端处之后,在上升至上层的输入轨道141处之后的转载位置处待机。然后,在转载位置处,通过纵输送装置40A、40B的输入轨道141将被转载装置70A、70B取出了板状工件WA、WB的输送夹具10A、10B向模具装置1输送,之后,循环进行上述工作。
在转载位置处,使被卡盘85从输送夹具10A、10B抓取的板状工件WA、WB移动至进行旋转层叠的层叠夹具10上并向层叠夹具10下降,通过开放卡盘85而将该板状工件WA、WB转载至层叠夹具10。转载之后,层叠夹具10旋转任意设定的角度,并待机直到利用卡盘85移动下一个转载的板状工件WA、WB为止。并且,重复进行转载-旋转-转载,直到达到任意设定的旋转层叠数为止。在达到任意设定的旋转层叠数时,将层叠夹具10向横输送装置50送出,从横输送装置50重新投入空的层叠夹具10,开始下一次旋转层叠。利用以上的工序,能够谋求使顶出后的输送夹具10A、10B的更换时间缩短,能够不停止高速顺送冲压的动作地进行生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输入轨道141与输出轨道142配置于模具装置的同一侧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输入轨道141配置于模具装置的前方(或后方)并将输出轨道142配置于模具装置的后方(或前方)。在该情况下,输入轨道141和输出轨道142与模具装置、转载装置70A、70B一起构成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2)、(4)-(8)、(10)以外,还发挥下述的效果。
(11)如图33所示,作为层叠夹具移动机构的升降装置2A、2B首先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A、WB的层叠夹具10移动至输入输出位置B1。之后,使该层叠夹具10移动至模具装置1外的位置,将空的层叠夹具10导入至输入输出位置B2,并且使该空的层叠夹具10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层叠位置A。因此,即使持续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也能够在顶出机构25暂停的期间内使层叠夹具10从层叠位置A移动,能够执行层叠夹具10的更换等。
(12)如图30、图31所示,层叠夹具移动机构借助作为第1路径的输出轨道142将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A、WB的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从输入输出位置B1输送至模具装置1外的位置。然后,在该模具装置1外的位置处,在第1层叠夹具10A、10B与第2层叠夹具10之间,将层叠于第1层叠夹具10A、10B的板状工件WA、WB依次转载至第2层叠夹具10。然后,借助作为第2路径的输入轨道141将通过转载而变空了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输送至输入输出位置B2。因此,通过使层叠的位置处于模具装置1的外部,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换层叠夹具10A、10B的动作,且能够在使板状工件WA、WB滞留的期间内执行该动作。其结果,能够获得一种生产率较高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能够使利用模具装置1冲裁的板状工件WA、WB滞留于模具装置1的凹模7C内的滞留机构20,能够顶出并层叠多片板状工件WA、WB,且能够不使高速顺送冲压的生产速度降低地运转。
(13)如图39、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模具装置1外的位置处,在第2层叠夹具10与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之间,层叠夹具移动机构将层叠于第1层叠夹具的板状工件WA、WB转载至第2层叠夹具10。接着,利用作为旋转机构的旋转伺服电动机73使第2层叠夹具10旋转规定角度。接着,将层叠于后续的借助作为第1路径的输出轨道142被输送至模具装置1外的位置的、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的板状工件WA、WB转载至已被层叠于第2层叠夹具10的板状工件WA、WB之上。因此,在使滞留于模具装置1内并被顶出的多张板状工件WA、WB以该多张板状工件WA、WB为单位旋转并层叠的情况下,通过在模具装置1外执行上述动作,能够获得不依赖于层叠的高度的模具装置1和转载装置70A、70B。
(14)如图3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作为第1路径、第2路径的输入输出轨道141、142上配置有多个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使变空了的第1层叠夹具在作为第2路径的输入轨道141的输入输出位置B1的近前的待机位置处待机。然后,在将层叠有被顶出的板状工件WA、WB的第1层叠夹具从输入输出位置B2输出至作为第1路径的输出轨道142的时刻,将位于第2路径的待机位置处的、变空了的第1层叠夹具输送至输入输出位置B1。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作为第1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的更换。
(15)如图42所示,在使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A、WB向模具装置1的冲裁方向延长线上滞留的期间中,执行作为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的更换。因此,即使是在更换作为层叠夹具的输送夹具10A、10B时,也能够不停止模具装置1的冲裁加工地连续地进行运转,能够提高生产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仅表示了本发明的一部分应用例,其主旨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本申请以2010年12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0-279663和2011年10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1-231602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并通过参照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18)
1.一种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对板状金属材料(W1)实施冲裁加工而将该板状金属材料(W1)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板状工件(W),并层叠多个上述板状工件(W)从而制造多层工件,其特征在于,
该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具有:
模具(1),其用于对上述金属材料实施冲裁加工;
层叠夹具移动机构(2),其用于使第1层叠夹具(10A、10B)移动至用于层叠上述板状工件(W)的层叠位置(A);
滞留机构(20),其用于使上述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滞留于不同于上述层叠位置(A)的滞留位置至预先设定的张数为止;
顶出机构(25),其在上述板状工件(W)滞留于上述滞留机构(20)至预先设定的张数时将多片板状工件向冲裁方向顶出,从而将上述板状工件(W)层叠于被配置在上述层叠位置(A)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
输送装置(40A、40B),其用于将层叠有上述板状工件(W)的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输送至上述模具(1)的外部;以及,
转载装置(70A、70B),其在上述模具(1)的外部将上述板状工件(W)从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向第2层叠夹具(10)转载,
每当转载上述板状工件(W)时,上述转载装置(70A、70B)使上述第2层叠夹具(10)以层叠方向为轴线旋转规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层叠夹具移动机构(2)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上述层叠位置移动至沿冲裁方向与上述层叠位置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层叠夹具移动机构(2)具有升降机构(2),该升降机构(2)用于使第1层叠夹具(10A、10B)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升降,
在顶出机构(25)工作之后,利用上述升降机构(2)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层叠位置(A)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层叠夹具移动机构(2)通过上述顶出机构(25)工作而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层叠位置(A)移动至沿冲裁方向与该层叠位置(A)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接着,使该第1层叠夹具(10A、10B)移动至偏离冲裁方向的位置,将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导入至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使该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上述层叠位置(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层叠夹具移动机构(2)通过上述顶出机构(25)工作而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层叠位置(A)移动至沿冲裁方向与该层叠位置(A)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接着,使该第1层叠夹具(10A、10B)移动至偏离冲裁方向的位置,将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导入至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使该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上述层叠位置(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滞留机构(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上述模具(1)的凹模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减小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径,或者利用向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突出的突起来减小内周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滞留机构(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上述模具(1)的凹模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减小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径,或者利用向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突出的突起来减小内周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滞留机构(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上述模具(1)的凹模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减小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径,或者利用向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突出的突起来减小内周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滞留机构(2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上述模具(1)的凹模上端沿冲裁方向隔开预先设定的尺寸的轴向位置处,减小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径,或者利用向凹模(7C)或凹模卡圈(7F)的内周突出的突起来减小内周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顶出机构(25)由凸轮盘(26)和致动器(27)构成,该凸轮盘(26)配置于上述模具(1)的上模(8D)与冲裁冲头(8)之间,并用于使冲裁冲头(8)在工作位置处相对于上模(8D)突出,该致动器(27)在冲裁工作时将凸轮盘(26)向工作位置按压,在进行冲裁工作时,上述顶出机构(25)使冲裁冲头(8)向冲裁方向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顶出机构(25)由凸轮盘(26)和致动器(27)构成,该凸轮盘(26)配置于上述模具(1)的上模(8D)与冲裁冲头(8)之间,并用于使冲裁冲头(8)在工作位置处相对于上模(8D)突出,该致动器(27)在冲裁工作时将凸轮盘(26)向工作位置按压,在进行冲裁工作时,上述顶出机构(25)使冲裁冲头(8)向冲裁方向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顶出机构(25)由凸轮盘(26)和致动器(27)构成,该凸轮盘(26)配置于上述模具(1)的上模(8D)与冲裁冲头(8)之间,并用于使冲裁冲头(8)在工作位置处相对于上模(8D)突出,该致动器(27)在冲裁工作时将凸轮盘(26)向工作位置按压,在进行冲裁工作时,上述顶出机构(25)使冲裁冲头(8)向冲裁方向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顶出机构(25)由凸轮盘(26)和致动器(27)构成,该凸轮盘(26)配置于上述模具(1)的上模(8D)与冲裁冲头(8)之间,并用于使冲裁冲头(8)在工作位置处相对于上模(8D)突出,该致动器(27)在冲裁工作时将凸轮盘(26)向工作位置按压,在进行冲裁工作时,上述顶出机构(25)使冲裁冲头(8)向冲裁方向突出。
14.一种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其对板状金属材料(W1)实施冲裁加工而将该板状金属材料(W1)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板状工件(W),并层叠多个上述板状工件(W),从而制造多层工件,其中,
该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使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滞留,
在滞留至预先设定的张数的上述板状工件(W)时,将多片板状工件(W)向冲裁方向顶出而依次层叠于第1层叠夹具(10A、10B),该第1层叠夹具(10A、10B)配置于模具(1)的冲裁方向上的层叠位置(A),
使层叠有规定张数的板状工件(W)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层叠位置移动至沿冲裁方向与该层叠位置分开的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移动至偏离冲裁方向的位置,
接着,将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导入至上述输入输出位置(B)并且使该空的第1层叠夹具(10A、10B)沿板状工件(W)的冲裁方向移动至上述层叠位置,
将移动至偏离了上述冲裁方向的位置的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输出至上述模具(1)的外部,在上述模具(1)的外部将上述板状工件(W)从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向第2层叠夹具(10)转载,每当进行该转载时,使上述板状工件(W)以旋转层叠的方式向第2层叠夹具(10)转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顶出机构(25)工作之后,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上述层叠位置(A)下降至旋转层叠位置(D),在旋转层叠位置(D)处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旋转规定角度,在旋转之后,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上升至层叠位置(A)。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冲裁加工而成的板状工件(W)向模具(1)的冲裁方向上的滞留过程中,执行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的更换或从层叠位置(A)向旋转层叠位置(D)的移动。
17.根据权利要14或15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在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上述输入输出位置(B)向上述层叠位置(A)上升时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的顶端与滞留的板状工件(W)相卡合而将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定位于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层工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在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从上述输入输出位置(B)向上述层叠位置(A)上升时使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的顶端与滞留的板状工件(W)相卡合而将上述第1层叠夹具(10A、10B)定位于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79663 | 2010-12-15 | ||
JP2010279663 | 2010-12-15 | ||
JP2011231602A JP5857622B2 (ja) | 2010-12-15 | 2011-10-21 | 積層ワーク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JP2011-231602 | 2011-10-21 | ||
PCT/JP2011/078296 WO2012081467A1 (ja) | 2010-12-15 | 2011-12-07 | 積層ワーク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97052A CN103097052A (zh) | 2013-05-08 |
CN103097052B true CN103097052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4624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3738.0A Active CN103097052B (zh) | 2010-12-15 | 2011-12-07 | 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1973B2 (zh) |
EP (1) | EP2653245B1 (zh) |
JP (1) | JP5857622B2 (zh) |
CN (1) | CN103097052B (zh) |
MY (1) | MY183758A (zh) |
WO (1) | WO20120814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80288B2 (ja) * | 2012-09-07 | 2017-02-15 | 株式会社放電精密加工研究所 | 積層装置及び積層体製造システム |
JP6116175B2 (ja) | 2012-09-28 | 2017-04-19 | 株式会社放電精密加工研究所 | 積層装置及び積層体製造システム |
CN103390972B (zh) * | 2013-07-26 | 2015-12-02 | 广东嘉和微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微电机定子转子铁芯自动压实和叠厚尺寸自动分选机 |
JP6227335B2 (ja) * | 2013-09-04 | 2017-11-08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環状配置された分割積層鉄心の搬送治具及び搬送装置並びに搬送方法 |
US9630376B2 (en) | 2014-09-22 | 2017-04-25 | The Boeing Company | Composite filler |
JP6501655B2 (ja) * | 2015-06-30 | 2019-04-17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
JP6612072B2 (ja) * | 2015-07-10 | 2019-11-27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JP6299005B2 (ja) * | 2015-09-04 | 2018-03-28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積層鉄心製造装置および積層鉄心製造方法 |
KR101866948B1 (ko) * | 2016-08-17 | 2018-06-14 | 한동원 | 스페이서 제조방법 |
CN106100229A (zh) * | 2016-08-18 | 2016-11-09 | 沈阳凤天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高精度紧凑型agv驱动轮总成 |
US11951523B2 (en) * | 2018-01-26 | 2024-04-09 | Sankyo Seisakusho Co. | Rotating-layering mold and press apparatus comprising rotating-layering mold |
JP7059102B2 (ja) * | 2018-05-14 | 2022-04-25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CN110976653B (zh) * | 2019-12-27 | 2021-12-14 | 武义英婷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批量出料的冲压模具 |
CN113814318B (zh) * | 2021-09-25 | 2023-07-04 | 浙江实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机铁芯的生产工艺 |
JP7338086B1 (ja) * | 2023-02-17 | 2023-09-04 |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および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03638A (ja) * | 2003-09-10 | 2005-04-21 | Aisin Aw Co Ltd | モータ用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積層治具 |
JP2005229781A (ja) * | 2004-02-16 | 2005-08-25 | Aisin Aw Co Ltd | 積層ワーク加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7593Y1 (zh) | 1970-01-20 | 1976-03-01 | ||
JPS517593A (en) * | 1974-07-04 | 1976-01-21 | Tipton Mfg Co | Berutokokanyoina juseisenkaishikikakoki |
DD117369A1 (zh) * | 1974-11-04 | 1976-01-12 | ||
JPS59143538U (ja) * | 1983-03-15 | 1984-09-26 | 株式会社東芝 | プレス結束装置 |
DE19847551A1 (de) * | 1998-10-15 | 2000-04-20 | Schuler Pressen Gmbh & Co | Vorrichtung zum Stanzen und stanzbildgerechten Stapeln von Stanzblechen |
JP3478788B2 (ja) * | 2000-08-25 | 2003-12-15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回転子用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
JP2005229779A (ja) | 2004-02-16 | 2005-08-25 | Aisin Aw Co Ltd | 積層ワーク転積装置 |
JP4012899B2 (ja) * | 2004-09-13 | 2007-11-21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
US7337531B2 (en) * | 2004-10-06 | 2008-03-04 | L.H. Carbide Corporation | Di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 stacks from a plurality of separate strips of stock material |
-
2011
- 2011-10-21 JP JP2011231602A patent/JP58576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2-07 CN CN201180043738.0A patent/CN103097052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07 WO PCT/JP2011/078296 patent/WO20120814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07 MY MYPI2013002131A patent/MY183758A/en unknown
- 2011-12-07 US US13/822,259 patent/US91019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07 EP EP11848108.4A patent/EP265324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03638A (ja) * | 2003-09-10 | 2005-04-21 | Aisin Aw Co Ltd | モータ用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積層治具 |
JP2005229781A (ja) * | 2004-02-16 | 2005-08-25 | Aisin Aw Co Ltd | 積層ワーク加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67696A1 (en) | 2013-07-04 |
MY183758A (en) | 2021-03-11 |
US9101973B2 (en) | 2015-08-11 |
EP2653245B1 (en) | 2023-06-07 |
EP2653245A1 (en) | 2013-10-23 |
JP5857622B2 (ja) | 2016-02-10 |
JP2012139726A (ja) | 2012-07-26 |
CN103097052A (zh) | 2013-05-08 |
EP2653245A4 (en) | 2017-09-06 |
WO2012081467A1 (ja) | 201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97052B (zh) | 多层工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
US4331049A (en) | Numerically controlled automatic notching press | |
EP2823932B1 (en) | Motor vehicle panel blanking method | |
KR101540588B1 (ko) | Pvd 코팅을 위한 초경인서트 로딩장치 | |
KR102424649B1 (ko) | 소결체의 제조 장치 및 소결체의 제조방법 | |
KR100715422B1 (ko) | 다공정 프레스 시스템 | |
US20140290453A1 (en) | Discharging Workpieces | |
CN111252492B (zh) | 一种智能化的生产线调度系统 | |
JP2021532725A (ja) | 金属積層物の集合体を自動的に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0880409B (zh) | 变压器铁心硅钢片在线剪叠一体自动生产线、方法及装置 | |
US4461068A (en) | Automatic slotting apparatus with tool changing device | |
US4296543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stator assemblies of electrical machines | |
CN108714789A (zh) | 实现芯片引脚高速制造的流水线装备及制造工艺方法 | |
US3907125A (en) | Apparatus for the delivery and removal of palettes provided with work-pieces on machine tools | |
JP2009291059A (ja) |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CN104353944A (zh) | 一种销钉送料装置 | |
CN104385038A (zh) | 一种工件定位机器人 | |
CN108025586B (zh) | 用于运送币坯件的运送装置以及用于生产币的方法 | |
CN210224195U (zh) | 一种顶升机构 | |
CN210435535U (zh) | 流水线式打火机焊接机 | |
CN204277244U (zh) | 一种销钉送料装置 | |
CN106451023A (zh) | 接插件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 |
JP2005230828A (ja) | 板材加工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自動倉庫 | |
CN109396481A (zh) | 一种自动钻孔系统及方法 | |
WO2006064225A3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cartons on carton forming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