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013A -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013A
CN103095013A CN2012104407874A CN201210440787A CN103095013A CN 103095013 A CN103095013 A CN 103095013A CN 2012104407874 A CN2012104407874 A CN 2012104407874A CN 201210440787 A CN201210440787 A CN 201210440787A CN 103095013 A CN103095013 A CN 10309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gnetic pole
claw
section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07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013B (zh
Inventor
森田智惠
山田洋次
横山诚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395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24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11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62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1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axial, e.g. claw-pole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其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被配置在第1转子芯和第2转子芯之间的励磁磁石(fieldmagnet)。各个转子芯具有主体部分和多个延出部,多个延出部从所述主体部分向转子的径向外侧延伸且在转子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励磁磁石使所述延出部起到磁极的作用。包括所述各个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1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Description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电动机的转子,可以举出所谓永久磁石励磁的爪极型构造的转子。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5-43749号公报。该转子具备:多个转子芯,分别具有沿着圆周方向配置的多个爪状的磁极(沿径向延伸的延出部);以及永久磁石,配设在这些转子芯内。永久磁石的磁通使各个爪状磁极起到交替不同的磁极的作用。
在上述的转子中,会出现因爪状磁极那样的延出部内产生的涡电流以及在延出部上产生的漏磁通而使电动机的输出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其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具有圆周方向、径向、以及轴向的转子,该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励磁磁石。所述第1转子芯具有第1主体部分和多个第1延出部,所述多个第1延出部从所述第1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第2转子芯具有第2主体部分和多个第2延出部,所述多个第2延出部从所述第2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述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配置在所述第1转子芯和第2转子芯之间。所述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磁化,由此使所述第1延出部起到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所述第2延出部起到第2磁极的作用。包括所述各个第1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1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包括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2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基于本发明,能够抑制磁极上产生的涡电流或者漏磁通,从而能够有助于使电动机高输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立体图,其表示将图1的转子的一部分切断后的状态。
图3是图2的转子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C分别是其他例子的转子芯的立体图。
图5A~图5C分别是其他例子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6是主视图,其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
图7是图6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9是从第1芯片侧观看图6的转子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主视图,其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
图12是图11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16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
图17是图16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第5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4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27是第6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9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图28的转子上的环状辅助磁石。
图30是图28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31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2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3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4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5是第7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6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第8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
图37是图36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8是图36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9是立体图,其表示设置在第9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上的转子。
图40是图39的转子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41是图39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机101的电动机壳体102包括:筒状的外壳103,其具有后侧(图1中,为右侧)的底部103a和前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开口部;以及前端板104,将该外壳103的开口部闭塞。在外壳103的后侧端部上,安装有收容了电路板等电源回路的电路收容箱105。在外壳103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定子106。定子106包括:电枢芯107,其具有沿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以及分段导体(SC)绕组108,被卷装在电枢芯107的各个齿上。电动机101进一步具备转子111,该转子111被配置在定子106的内侧。转子111具有旋转轴112。旋转轴112为非磁性材料的金属轴,其可旋转地被轴承113、114支承,这些轴承被支承在外壳103的底部103a和前端板104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转子111具备第1转子芯121、第2转子芯122、以及作为励磁磁石的环状磁石123。第1转子芯121具备:大致圆盘状的第1芯座(core base)121a;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1爪状磁极121b,所述多个第1爪状磁极121b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1芯座121a的外周部上。第1爪状磁极121b具有突出部121c和爪部121d。突出部121c以及爪部121d分别分开形成,且被相互接合在一起。突出部121c以从第1芯座121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式与第1芯座121a形成为一体。突出部121c的轴垂直方向截面为扇形。第1芯座121a的轴向厚度与突出部121c的轴向厚度相同。爪部121d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爪部121d的轴垂直方向截面为扇形。爪部121d的背面121e(径向内侧的面)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突出部121c的外周面121f上,并且从突出部121c向轴向延出。由于作为第1转子芯121主体部分的第1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与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分开形成并且被相互接合在一起,所以在径向上爪部121d的背面121e和突出部121c的外周面121f之间形成有边界部分。
第1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与爪部121d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第1芯座121a以及突出部121c由铁基烧结金属形成,爪部121d由压粉磁芯形成(参照图3)。爪部121d通过用模具对混合有例如铁粉等磁性粉末和树脂等绝缘物的材料进行加热冲压成型而形成。
第1爪状磁极121b的圆周方向端面121g、121b为沿径向延伸、即从轴向来看在径向上不倾斜的平坦面。各个第1爪状磁极121b的圆周方向的角度、即将所述圆周方向端面121g、121h之间延长的弧的中心角(central angle)设定得比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第1爪状磁极121b之间的缝隙的角度要小。
第2转子122与第1转子121由相同的材料制造,并且形成为相同形状。第2转子芯122具备:大致圆盘状的第2芯座122a;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第2爪状磁极122b的突出部122c,这些突出部122c等间隔地配置在该第2芯座122a的外周部上。爪部122d的背面122e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突出部122c的外周面122f上。第2爪状磁极122b、即突出部122c以及爪部122d的圆周方向端面122g、122h为沿径向延伸的平坦面。各个第2爪状磁极122b的圆周方向的角度、即将圆周方向端面122g、122h之间延长的中心角设定得比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第2爪状磁极122b之间的缝隙的角度要小。
第2转子芯122以各个第2爪状磁极122b的爪部122d被配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分别对应的一对第1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彼此之间、并且在所述轴向上第1芯座121a和第2芯座122a之间配置(夹持)有环状磁石123的形式与第1转子121组装在一起。爪部121d、122d的轴向长度设定为,组装后的各个爪部121d、122d的轴向顶端面121i、122i与第1转子芯121以及第2转子122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21j、122j相互齐平。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爪状磁极121b以及第2爪状磁极122b之间,设置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多个空隙K(参照图2)。各个空隙K经由爪部121d的背面121e、和设置在第2芯座122a以及环状磁石123之间的缝隙而连通在一起。另外,各个空隙K经由爪部122d的背面122e、和设置在第1芯座121a以及环状磁石123之间的缝隙而连通在一起。
环状磁石123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芯座121a的外径以及第2芯座122a的外径相同。环状磁石123沿轴向被磁化,以使第1爪状磁极121b起到第1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N极)的作用,并且使第2爪状磁极122b起到第2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S极)的作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1为使用了环状磁石123来作为励磁磁石的所谓爪极型构造的转子。作为环状磁石123,可以使用例如钕磁石(neodymium magnet)。
接着,对上述电动机10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电动机101中,在驱动电流经由电路收容箱105内的电源回路而被供给至分段导体(SC)绕组108时,在定子106上产生用于使转子111旋转的磁场,使得转子111被旋转驱动。通过在旋转驱动时产生的磁通,在转子111的第1转子芯121以及第2转子芯122内产生涡电流。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爪状磁极121b、122b中,在被分开形成的爪部121d、122d与突出部121c、122c之间存在有边界部分,在该边界部分处能够抑制爪状磁极121b、122b内涡电流的产生。由此,能够使电动机101达到高输出化。另外,由于爪部121d、122d由压粉磁芯形成,所以通过调整磁性粉末和绝缘物的分配比,能够容易地对涡电流的抑制量进行调整。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特有的有点进行说明。
(1)在转子111中,第1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及第2爪状磁极122b的爪部122d与第1芯座121a及第2芯座122a还有突出部121c、122c(主体部分)分开形成并且被相互接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些部件之间存在有边界部分。因此,由于在该边界部分处能够抑制各个爪状磁极121b、122b内涡电流的产生,所以能够使电动机101达到高输出化。
(2)由于包含爪状磁极121b、122b的外周面部分在内的爪部121d、122d与第1芯座121a及第2芯座122a还有突出部121c、122c(主体部分)分开形成,所以能够适宜地抑制在朝定子106产生磁通的外周面部分上产生涡电流,从而能够进一步使电动机101达到高输出化。
(3)爪部121d、122d由压粉磁芯、即包含磁性粉末和绝缘物在内的异种材料形成,所以通过调整磁性粉末和绝缘物的分配比,能够容易地对涡电流的抑制量进行调整。
另外,第1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形式。
·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111的构成以及材料为一个例子,也可以适宜更改。例如,也可以更改为图4A~图4C所示的形式。另外,在图4A~图4C中,只示出了第1转子芯131、132、133,而省略了相同形状的第2转子芯。
在图4A所示的第1转子芯131中,包含突出部121c在内的整个第1爪状磁极121b与第1芯座121a分开设置,并且由压粉磁芯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1芯座121a起到主体部分的作用。第1转子芯131的第1爪状磁极121b的内周面121k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第1芯座121a的外周面121l上。也就是说,在径向上第1芯座121a和第1爪状磁极121b之间形成有边界部分。通过设置有这样的边界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
在图4B、图4C所示的第1转子芯132、133中,第1爪状磁极121b中被分开形成的部分分别由多枚磁性钢板等钢板141、142层叠而形成。在图4B所示的第1转子芯132中,这个爪部121d由被层叠的钢板141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钢板141沿圆周方向层叠。爪部121d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突出部121c的外周面121f上。在这样的构成中,接合部分起到边界部分的作用,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涡电流的产生。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爪部121d由沿圆周方向层叠的钢板141形成,所以在各个钢板141彼此之间也存在有边界部分。因此,通过圆周方向上的磁通的整流效果,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另外,由于没有抑制轴向上的磁通流动,所以能够使环状磁石123的磁通流向爪状磁极121b的顶端为止。
在图4C所示的第1转子芯133中,爪部121d中的径向外侧一半由被层叠的钢板142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钢板142沿轴向层叠。爪部121d的径向外侧一半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被固定在余下的内侧一半上。在这样的构成中,接合部分起到边界部分的作用,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涡电流的产生。另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爪部121d的外侧一半由沿轴向层叠的钢板142形成,所以在各个钢板142彼此之间也存在有边界部分。因此,通过轴向上的磁通的整流效果,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
·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对被分开形成的爪部121d、122d的突出部121c、122c进行了固定,然而,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像图5A~图5C那样,也可以使用嵌合固定,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固定。另外,在图5A~图5C中,也只表示第1转子芯134、135、136,而省略相同形状的第2转子芯。
在图5A所示的第1转子芯134中,整个第1爪状磁极121b与第1芯座121a分开设置,两者彼此通过楔形(dovetail)构造的嵌合部144、145被嵌合在一起。即使在这种构成中,嵌合部分也起到边界部分的作用,由此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
在图5B所示的第1转子芯135中,第1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与包含突出部121c在内的转子芯135的主体部分分开设置,同样两者彼此通过成为楔形构造的嵌合部146、147被嵌合在一起。即使在这种构成中,嵌合部分也起到边界部分的作用,由此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另外,由于楔形构造主要是侧面受压变薄而使磁阻,所以能够期待通过楔形构造来结合的爪部121d上的磁通的整流效果。
在图5C所示的第1转子芯136中,第1爪状磁极121b的爪部121d与包含突出部121c在内的转子芯136的主体部分分开设置,两者通过使用嵌合凹部148、149和配置在这些嵌合凹部之间的连结部件150被嵌合在一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通过楔形构造进行嵌合。连结部件150由磁阻高于周围部件的材料,例如树脂、不锈钢(SUS)、以及黄铜等制造。即使在这种构成中,嵌合部分也起到边界部分的作用,由此能够适宜地抑制涡电流的产生。由于连结部件150自身起到磁阻的作用,所以还能够期待爪部121d上的磁通的整流效果。
将整个爪部121d、122d或者爪状磁极121b、122b的磁极构成部分固定在转子芯121、122的主体部分上的方法也可以为粘合或者嵌合以外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将磁极构成部分一体形成在转子芯121、122的主体部分上。即使这样实施,也可以形成边界部分,由此能够抑制涡电流的产生。也可以通过用激光照射方式进行的加热、熔融、表面处理等加工使该磁极构成部分成为特性相异部分。由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形成有边界部分,所以能够抑制涡电流的产生。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各个爪状磁极121b、122b的爪部121d、122d的背面121e、122e,或者圆周方向上的各个爪状磁极121b、122b之间的空隙K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上设置辅助磁石,来达到减少漏磁通的构成。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图1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无刷电动机1的定子S被固定在未予图示的电动机壳体的内侧。该定子S的定子芯2通过将多个由钢板形成的定子芯片2a层叠而形成。
如图6所示,在定子S的内侧配置有旋转轴3,在旋转轴3上以贯插的形式固装有转子4。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3为非磁性材料的金属轴,其可旋转地被未予图示的轴承所支承,该轴承被设置在电动机壳体上。所述转子4具有以下转子构造,该转子构造包含2枚芯片(core sheet)、和被这些芯片夹持的磁石。
更详细地讲,如图7以及图8所示,转子4具备:作为第1转子芯的第1芯片5;作为第2转子芯的第2芯片6,配置为与所述第1芯片5沿轴向相对置;以及作为励磁磁石的第1磁片(magnet sheet)7,被配设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
(第1芯片5)
如图7、图10所示,第1芯片5由作为板材(该板材由软磁性材料(softmagnetic material)形成)的电磁钢板(magnetic steel sheet)形成,并且具有第1圆板部5a。在第1圆板部5a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贯穿旋转轴3的贯穿孔5b。在该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上,形成有等间距地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7个第1支承板部5c。从轴向来看,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两侧的侧面f1s形成为,分别与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延伸的放射线一致。
该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宽度形成得比相邻的第1支承板部5c彼此之间的间隔要小。由此,在第1芯片5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配置有第1支承板部5c。
(第2芯片6)
如图7、图10所示,第2芯片6由作为板材(该板材由与第1芯片5相同的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形成,形状与第1芯片5相同,并且具有第2圆板部6a。在第2圆板部6a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贯穿旋转轴3的贯穿孔6b。在该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上,等间距地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7个第2支承板部6c。从轴向来看,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两侧的侧面f2s形成为,分别与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延伸的放射线一致。
该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宽度形成得比相邻的第2支承板部6c彼此之间的间隔要小。由此,在第2芯片6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配置有第2支承板部6c。
第2芯片6相对于第1芯片5以第2芯片6的第2支承板部6c与第1芯片5的第1支承板部5c在轴向上不对置的形式、即第2支承板部6c位于相邻的一对第1支承板部5c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被固定在旋转轴3上。
另外,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全都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第1芯片5相对于第2芯片6以第1支承板部5c与第2支承板部6c在轴向上不对置的形式配置,并且被固定在旋转轴3上。这时,如图9所示,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形成为,从轴向来看,相邻的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侧面f1s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侧面f2s从基端到顶端在圆周方向上分开。
如图9所示,在所述圆周方向上分开的间隔被设定为,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之间的间隔LA大于等于第1芯片5(或者第2芯片6)的轴向长度(板厚LB(参照图8)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虽然第1支承板部5c的基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基端部之间的间隔LC与板厚LB相等,然而第1支承板部5c的基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基端部之间的间隔LC也可以比板厚LB要大。
另外,优选地,从轴向来看,在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形成为相邻的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侧面f1s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侧面f2s从基端到顶端以相同的间隔分开的情况下,该间隔大于等于板厚LB。
在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被配置固定在旋转轴3上时,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对第1磁片7进行夹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片7为由粘结磁石(bond magnet)或者橡胶磁石形成的圆板,如图10所示,在其中央部上,形成有贯穿旋转轴3的贯穿孔7a。圆板状的第1磁片7的外径与第1芯片5的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芯片6的第2圆板部6a的外径一致。
详细地讲,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即形成有第1支承板部5c的部分的第1芯片5的外径以及形成有第2支承板部6c的部分的第2芯片6的外径要短。如图8所示,从该第1磁片7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L1比第1磁片7的轴向厚度L2要大。
如图8所示,第1磁片7沿轴向被磁化,由此靠第1芯片5侧被磁化为N极,靠第2芯片6侧被磁化为S极。因此,该第1磁片7使第1芯片5的各个第1支承板部5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2芯片6的各个第2支承板部6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
接着,对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形成转子4的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为相同形状,这些芯片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转子4具备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和被夹持在这些芯片之间的第1磁片7。第1磁片7沿轴向被磁化,由此靠第1芯片5侧被磁化为N极,靠第2芯片6侧被磁化为S极。
由此,在转子4中,第1芯片5的各个第1支承板部5c起到N极的作用,第2芯片6的各个第2支承板部6c起到S极的作用。
基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了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由此,由于在第1芯片5的切断面以及第2芯片6的切断面上产生塑性变形(特性相异)部分,所以来自于冲裁切断面的漏磁通变少。
(2)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因此,能够对作为第1磁极的第1支承板部5c的形状以及作为第2磁极的第2支承板部6c的形状进行高精度加工,并且能够用简单的加工工序来制造转子4。
(3)转子4通过将第1磁片7夹持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而形成。因此,具有简单的构造、以及易组装性,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的无刷电动机1。
并且,转子4具有由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第1磁片7形成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使有助于提高转矩的磁通密度均等化,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输出,并且能够使小型电动机更加小型化。
(4)从轴向来看,由于使相邻的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从基端到顶端在圆周方向上分开,所以在起到N极的作用的第1支承板部5c和起到S极的作用的第2支承板部6c之间难以产生漏磁通。
(5)圆周方向上的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之间的间隔LA大于等于第1芯片5(或者第2芯片6)的板厚LB。因此,由于即使在冲裁时产生毛边(burr)或者形成偏差,也能够确实地防止第1支承板部5c接触或者接近第2支承板部6c,所以难以产生漏磁通。
(6)由于用电磁钢板来形成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所以能够确保转子4的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7)从第1磁片7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L1比第1磁片7的轴向厚度L2要大。因此,径向上的第1磁片7的外周面与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外周面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变大。其结果,能够防止从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流出的磁通回到转子4。也就是说,由于能够防止漏磁通的发生,所以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图1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特征在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4上追加(设置)了新的磁片。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8除了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第1磁片7之外,还具有作为第3转子芯的第3芯片9以及作为第2励磁磁石的第2磁片10。
(第3芯片9)
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第3芯片9被配置在第2芯片6的下方。第3芯片9通过对由与第1芯片5相同的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与第1芯片5相同的冲裁加工而形成,并且具有与第1芯片5相同的形状。如图14所示,第3芯片9具有第3圆板部9a。在第3圆板部9a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贯穿旋转轴3的贯穿孔9b。在该第3圆板部9a的外周面上,等间距地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7个第3支承板部9c。
该第3支承板部9c的圆周方向宽度形成得比相邻的第3支承板部9c彼此之间的间隔要小。由此,在第3芯片9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配置有第3支承板部9c。也就是说,第3芯片9具有与第1芯片5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与第1支承板部5c相同结构的第3支承板部9c。
第3芯片9相对于第2芯片6以第3芯片9的第3支承板部9c与第2芯片6的第2支承板部6c在轴向上不对置的形式、即第3支承板部9c位于相邻的一对第2支承板部6c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被固定在旋转轴3上。也就是说,第3芯片9相对于第1芯片5以第3芯片9的第3支承板部9c与第1芯片5的第1支承板部5c在轴向上相对置的形式配置。
(第2磁片10)
在第3芯片9被配置固定在旋转轴3上时,第2芯片6以及第3芯片9对第2磁片10进行夹持。第2磁片10由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磁片7相同的材质制造,并且具有与第1磁片7相同的形状。如图14所示,在第2磁片10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贯穿旋转轴3的贯穿孔10a。圆板状的第2磁片10的外径与第1芯片5的第1圆板部5a的外径、第2芯片6的第2圆板部6a的外径、以及第3芯片9的第3圆板部9a的外径一致。
详细地讲,第2磁片10的外径比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以及第3支承板部9c的外径、即形成有第2支承板部6c的部分的第2芯片6的外径以及形成有第3支承板部9c的部分的第3芯片9的外径要短。如图13所示,从该第2磁片10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以及第3支承板部9c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L1比第2磁片10的轴向厚度L2要大。
如图13所示,第2磁片10沿轴向被磁化,由此靠第3芯片9侧被磁化为N极,靠第2芯片6侧被磁化为S极。因此,该第2磁片10使第3芯片9的各个第3支承板部9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2芯片6的各个第2支承板部6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
接着,将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通过将第2磁片10配置在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第2芯片6的下方,并且将该第2磁片10夹持在第2芯片6和第3芯片9之间来形成转子8。
第2磁片10被磁化为,靠第3芯片9侧为N极,靠第2芯片6侧为S极。
由此,在转子8中,由于第1磁片7的S极与第2磁片10的S极彼此面对,第1磁片7的N极朝向第1芯片5,第2磁片10的N极朝向第3芯片9,所以能够消除轴向上的磁力(magnetic force),从而能够平衡地保持整个转子8的磁平衡。
基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除了具有获得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可具有以下的优点。
(1)转子8通过将第1磁片7夹持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并且将第2磁片10夹持在第2芯片6和第3芯片9之间而形成。因此,使用简单的构造能够使有助于提高转矩的磁通密度达到均等化,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输出,并且能够实现具有易组装性且低成本的无刷电动机1。
并且,转子8由第1芯片5、第2芯片6、第3芯片9、第1磁片7、以及第2磁片10形成,因此,能够使小型电动机更加小型化。
(2)由于用电磁钢板来形成第1~第3芯片5、6、9,所以能够确保转子4的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3)将第1磁片7磁化为,靠第1芯片5侧为N极,靠第2芯片6侧为S极,并且将第2磁片10磁化为,靠第3芯片9侧为N极,靠第2芯片6侧为S极。
因此,能够消除轴向上的磁力,从而能够平衡地保持整个转子8的磁平衡。并且,由于磁通增加与追加设置第2磁片10相对应的量,所以进一步使电动机1达到高输出化。
(4)从第2磁片10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以及第3支承板部9c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L1比第2磁片10的轴向厚度L2要大。因此,径向上的第2磁片10的外周面与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外周面以及第3支承板部9c的顶端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变大。其结果,除了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4)之外,而能够防止从第2支承板部6c以及第3支承板部9c流出的磁通回到转子4。也就是说,由于能够防止漏磁通的产生,所以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另外,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中,具体化为具备2个磁片、即第1磁片7以及第2磁片10的转子8,然而,如图15所示,也可以应用于进一步增加磁片个数,并且伴随磁片个数还增加了芯片个数的多层结构的转子。
另外,图15的转子11除了具备第1芯片5、第2芯片6、第3芯片9、第1磁片7以及第2磁片10之外,还具备3个芯片(即第4~第6芯片12~14)、和3个磁片(即第3磁片15~第5磁片17)。
第4芯片12~第6芯片14由与第1芯片5相同的材质形成,且形成为相同形状。另外,第3磁片15~第5磁片17由与第1磁片7相同的材质制造,并且具有与第1磁片7相同的形状。
在第3芯片9的下方,朝轴向下方依次配置有第3磁片15、第4芯片12、第4磁片16、第5芯片13、第5磁片17、以及第6芯片14。也就是说,在第3芯片9和第4芯片12之间夹持有第3磁片15,在第4芯片12和第5芯片13之间夹持有第4磁片16。进一步,在第5芯片13和第6芯片14之间夹持有第5磁片17。
这时,第4芯片12以及第6芯片14相对于第2芯片6,以第4芯片12的第4支承板部12c以及第6芯片14的第6支承板部14c与第2芯片6的第2支承板部6c在轴向上相对置的形式配置。第5芯片13相对于第1芯片5以及第3芯片9,以第5芯片13的第5支承板部13c与第1芯片5的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3芯片9的第3支承板部9c在轴向上相对置的形式配置。
被夹持在第3芯片9和第4芯片12之间的第3磁片15被磁化为,靠第3芯片9侧为N极,靠第4芯片12侧为S极。因此,该第3磁片15使第3芯片9的各个第3支承板部9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4芯片12的各个第4支承板部12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
被夹持在第4芯片12和第5芯片13之间的第4磁片16被磁化为,靠第5芯片13侧为N极,靠第4芯片12侧为S极。因此,该第4磁片16使第4芯片12的各个第4支承板部12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5芯片13的各个第5支承板部13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
进一步,被夹持在第5芯片13和第6芯片14之间的第5磁片17被磁化为,靠第6芯片14侧为S极,靠第5芯片13侧为N极。因此,该第5磁片17使第6芯片14的各个第6支承板部14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5芯片13的各个第5支承板部13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磁片7、第2磁片10、以及第3磁片15~第5磁片17的磁极被配置为具有相同极性的磁极彼此面对,所以能够消除轴向上磁力,从而能够平衡地保持整个转子11的磁平衡。并且,由于磁通增加与追加设置第3磁片15~第5磁片17相对应的量,所以能够进一步使电动机1达到高输出化。
并且,与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的情况相同,从第3磁片15~第5磁片17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4芯片12~第6芯片14的各个第4支承板部12c~第6支承板部14c的长度L1比第3~第5磁片15~17的轴向厚度L2要大。因此,能够防止从第4~第6支承板部12c~14c流出的磁通回到转子4。也就是说,由于能够防止漏磁通的发生,所以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图18,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4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特征在于,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的结合构造。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6~图18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20除了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第1磁片7之外,还具有第1环状连结板21。
第1环状连结板21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第1环状连结板21的厚度与第1磁片7的厚度相同,均为L2。在第1环状连结板21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嵌合孔21a。该嵌合孔21a的内径与第1磁片7的外径相同。由此,在第1环状连结板21的嵌合孔21a内,嵌合有第1磁片7。
第1环状连结板21的外径与第1芯片5的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芯片6的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相同。在第4实施方式中,从磁片7的外周面起至径向上的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外周面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外周面为止的长度L1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大。
第1环状连结板21在第1磁片7被嵌合在嵌合孔21a中的状态下被配置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在该状态下,第1环状连结板21通过铆接的方式被连结固定在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的各个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上。
接着,将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转子20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具备嵌合有第1磁片7的第1环状连结板21。通过对该第1环状连结板21与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的各个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之间进行铆接,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被连结固定在第1环状连结板21上。
基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1)转子20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具备第1环状连结板21。由于第1环状连结板21通过铆接的方式被连结固定在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上,所以使用简单的构造能够牢固地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连结在一起。
另外,也可以将具备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2个磁片、即第1磁片7和第2磁片10的转子8应用于第4实施方式。
另外,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第2环状连结板22~第5环状连结板25设置在图15所示的进一步增加磁片个数并且伴随磁片个数还增加了芯片个数的多层结构的转子11中,来进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环状连结板21、22、23、24、25的外径比芯片5、6、9、12、13、14的外径要短与长度L3相对应的量。
(第5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0~图22,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的特征在于,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第1芯片以及第2芯片6。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0~图22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30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被夹持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的、厚度为L2的第1磁片7。
第1芯片5具备:第1圆板部5a;7个第1支承板部5c,这些第1支承板部5c具有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朝径向延伸的长度L1;以及第1爪状磁极5d,所述第1爪状磁极5d从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弧状的顶端部朝第2芯片6延伸。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径向外周面与未予图示的定子的内周面对峙。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轴向顶端面在轴向上,延伸至与第2芯片6的靠第1芯片5的面相反侧的面一致的位置为止。
第2芯片6具备:第2圆板部6a;7个第2支承板部6c,这些第2支承板部6c具有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朝径向延伸的长度L1;以及第2爪状磁极6d,所述第2爪状磁极6d从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弧状的顶端部朝第1芯片5延伸。各个第2爪状磁极6d的外周面与未予图示的定子的内周面对峙。各个第2爪状磁极6d的轴向顶端面在轴向上,延伸至与第1芯片5的靠第2芯片6的面相反侧的面一致的位置为止。
在以对第1磁片7进行夹持的形式将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重叠的状态下,7个第1爪状磁极5d与第2爪状磁极6d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另外,第1芯片5以及第2芯片6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详细地讲,在该冲裁加工中,从第1圆板部5a以及第2圆板部6a、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以及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进一步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长部位。接着,将该延长部位朝轴向弯曲,由此形成第1芯片5的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芯片6的第2爪状磁极6d。
接着,将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转子30具备:第1爪状磁极5d,形成在第1芯片5的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上;以及第2爪状磁极6d,形成在第2芯片6的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上。
因此,第1爪状磁极5d起到N极的作用,第2爪状磁极6d起到S极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第1磁片7的漏磁通的产生,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第1磁片7的磁通。
另外,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与第1磁片7的外周面分开,在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与第1磁片7之间形成有空隙。因此,在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与第1磁片7之间不发生磁通的短路。
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转子30具备形成在第1芯片5上的第1爪状磁极5d、和形成在第2芯片6上的第2爪状磁极6d。因此,能够降低第1磁片7的漏磁通,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第1磁片7的磁通,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输出。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环状连结板21配置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参照图23),并且通过铆接的方式将第1环状连结板21连结固定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上。
(第6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4~图26,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特征在于,该转子为将2个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沿轴向重叠在一起的转子。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4~图26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40具有上部转子41和下部转子42。
上部转子41与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相同,具备:第1芯片5,其具有第1爪状磁极5d;第2芯片6,其具有第2爪状磁极6d;以及第1磁片7。
下部转子42也与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相同,具备:第1芯片5,其具有第1爪状磁极5d;第2芯片6,其具有第2爪状磁极6d、以及第1磁片7。
转子40通过以使上部转子41的第2芯片6抵接在下部转子42的第2芯片6上的形式将上部转子41和下部转子42沿轴向重叠而形成。转子40被固定安装在旋转轴3上。
接着,将上述的第6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转子40通过将相同形状的上部转子41和下部转子42沿轴向重叠而形成,具有串联构造(tandem construction)。因此,能够形成小型且具有高输出的电动机。
上部转子41和下部转子42由相同的材料制造,并且具有相同的形状。由此,组装转子40时的、备件管理以及组装作业也变得容易。
上述的第6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5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能够简单地对转子40进行组装,并且能够实现小型且高输出的电动机。
另外,如图27所示,也可以将2个本实施方式的转子40沿轴向重叠,形成串联型的转子45。由此,能够简单地对更小型且具有高输出的电动机进行组装。
(第7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8~图30,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7实施方式的转子50的特征在于,在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参照图20)的第1磁片7的周围配置有环状的磁体。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8~图30所示,在第7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50中,在第1磁片7的外周面与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周面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周面之间,配设有环状辅助磁石51。环状辅助磁石51由与第1磁片7相同的材质形成,并且其厚度与第1磁片7的厚度相同,为L2。
环状辅助磁石51在径向上被第1磁片7的外周面、和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5d、6d的内周面卡止。另外,环状辅助磁石51在轴向上,被第1芯片5的第1支承板部5c和第2芯片6的第2支承板部6c卡止。
环状辅助磁石51沿径向被磁化。详细地讲,环状辅助磁石51具有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割的14个区域,这些被分割的各个区域的外周面与分别对应的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周面或者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周面相抵接。
所述区域中的、区域的外周面与第1爪状磁极5d抵接的第1多个区域被磁化为,靠第1爪状磁极5d侧为N极,靠第1磁片7侧为S极。区域的外周面与第2爪状磁极6d抵接的第2多个区域被磁化为,靠第2爪状磁极6d侧为S极,靠第1磁片7侧为N极。也就是说,环状辅助磁石51被磁化为,不同方向的磁极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接着,将上述的第7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在转子50中,在第1磁片7的外周面与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周面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周面之间,配设有环状辅助磁石51。环状辅助磁石51具有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割的多个区域,各个区域的磁极的方向与相对应的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磁极的方向相同。
由此,能够提高沿圆周方向交替配置的各个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上的磁通,从而能够使电动机达到高输出化。
上述的第7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4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能够实现小型且更高输出的电动机。
另外,如图31所示,在轴向上,环状辅助磁石51也可以与第1爪状磁极5d的顶端面5e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顶端面6e齐平。在这种情况下,环状辅助磁石51具有:第1嵌合部51a,形成在与第1支承板部5c对应的圆周方向位置上,对该第1支承板部5c进行嵌合;以及第2嵌合部51b,形成在与第2支承板部6c对应的圆周方向位置上,对该第2支承板部6c进行嵌合。
也就是说,在环状辅助磁石51的轴向的第1面上,形成有对第1支承板部5c进行嵌合的第1嵌合部51a,在环状辅助磁石51的轴向的第2面上,形成有对第2支承板部6c进行嵌合的第2嵌合部51b。
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漏磁通,从而能够使电动机1实现高输出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50中,在第1磁片7的外周面与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周面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1个环状辅助磁石51,然而,如图32所示,也可以将由环状的非磁性材料形成的非磁性板52配置在环状辅助磁石51的径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环状辅助磁石51的外径设定为,比原有外径小与对非磁性板52进行嵌合相对应的量。
由此,通过非磁性板52可提高转子50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第1磁片7的径向漏磁通。
另外,如图33所示,即使在第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环状辅助磁石51配置在图27所示的多层结构的转子45的各个第1磁片7的周围。当然,也可以配置非磁性材料的环状圆板,来代替环状辅助磁石51。
进一步,如图34所示,也可以将具备图31的其他例子所示的环状辅助磁石51的转子50应用于图27所示的多层结构的转子45并具体化。也可以不使用环状辅助磁石51,而将分割的多个辅助磁石沿轴向移动之后再进行配置,以使这些辅助磁石与各个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对应。
另外,如图35所示,也可以将图32的其他例子所示的环状辅助磁石51与非磁性板52的双层结构配置在,图27所示的多层结构的转子45的各个第1磁片7的周围。
进一步,也可以配置第1环状连结板21,来代替环状辅助磁石51和非磁性板52。
(第8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6~图38,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8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特征在于,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第1磁片7。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36、图38所示,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8实施方式的转子4具有:第1芯片5;第2芯片6,与所述第1芯片5对置配置;以及第1磁片7,被配设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
如图36、图38所示,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芯片5的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上,等间距地形成有从第1圆板部5a向径向延伸的7个第1支承板部5c。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外周面f1b与定子S(参照图37)的内周面Sa在径向上相对置,并且具有沿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周方向曲面。顶端外周面f1b与同样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定子S(齿)的圆周方向曲面为同心圆。因此,在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外周面f1b的所有区域,该顶端外周面f1b与定子S的内周面Sa之间的间隔、即气隙EG相同。
如图37所示,在第8实施方式中,各个第1支承板部5c形成为,该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厚度L2)要小。
如图37、图38所示,在沿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径向延伸的面f1c上,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SL1。在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第1芯片5时,同时形成该狭缝SL1。
如图38所示,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以及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1b被压床(press machine)等从轴线方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
如图38所示,第2芯片6的形状与第1芯片5的形状相同。在第2芯片6的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上,形成有从第2圆板部6a向径向延伸的7个第2支承板部6c。
因此,各个第2支承板部6c形成为,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外周面f2b与定子S(参照图37)的内周面Sa之间的间隔、即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厚度)要小。
如图37、图38所示,与第1支承板部5c相同,在沿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径向延伸的面f2c上,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SL2。在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第2芯片6时,同时形成该狭缝SL2。
如图38所示,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被压床等从轴线方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被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挟持固定的第1磁片7形成为圆板状。如图37所示,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的外径、即没有形成第1支承板部5c的部分的第1芯片5的外径以及没有形成第2支承板部6c的部分的第2芯片6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周面f1b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周面f2b的外径、即形成有第1支承板部5c的部分的第1芯片5的外径以及形成有第2支承板部6c的部分的第2芯片6的外径要小。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1磁片7被磁化为,靠第1芯片5侧为N极,靠第2芯片6侧为S极。因此,该第1磁片7使第1芯片5的各个第1支承板部5c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2芯片6的各个第2支承板部6c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
接着,将上述的第8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第1磁片7沿轴向被磁化,由此靠第1芯片5侧被磁化为N极,靠第2芯片6侧被磁化为S极。
这时,由于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外周面f1b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外周面f2b与定子S的内周面Sa之间的气隙EG要比第1磁片7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厚度L2)要小,所以能够防止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漏磁通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漏磁通。
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周面f1b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周面f2b的外径要小。由此,能够防止磁通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漏向第2支承板部6c、以及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漏向第1支承板部5c。
进一步,通过在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上形成有狭缝SL1、SL2,能够防止转子4相对于定子S旋转时产生的磁通流动偏移,并且能够抑制磁饱和或者反转方向的转矩的产生。
另外,将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和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1b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碾薄。因此,能够使两侧部Z1a、Z2a以及外周部Z1b、Z2b上的磁阻增大,使得磁通被导向与定子S对置的方向。
上述的第8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由于将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与定子S之间的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所以能够防止第1支承板部5c的顶端部漏磁通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顶端部漏磁通,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将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要小。其结果,能够防止磁通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漏向第2支承板部6c、以及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漏向第1支承板部5c,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由于通过在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上形成的狭缝SL1、SL2,能够防止转子4相对于定子S旋转时产生的磁通流动偏移,并且能够抑制磁饱和或者反转方向的转矩的产生,所以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将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 1a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和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 1b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碾薄。因此,能够使两侧部Z1a、Z2a以及外周部Z1b、Z2b上的磁阻增大,使得能够将磁通导向与定子S对置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虽然在第8实施方式中,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然而也可以对其进行省略。
相反地,也可以在第2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
在第8实施方式中,第1磁片7的外径要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要小。为了代替此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1磁片7的外径也可以与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相同。
相反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更改为将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圆板部5a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要小。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来实施该第2实施方式。
虽然在第8实施方式中,在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上形成有狭缝SL1、SL2,然而,也可以省略这些狭缝SL1、SL2。
相反地,也可以将狭缝SL1、SL2形成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上。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和将该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支承板部5c的外径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外径要小中的1个以上来实施第2实施方式。
虽然在第8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和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1b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碾薄,然而,在第8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板厚变薄。
相反地,也可以在第2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两侧部Z1a、Z2a以及外周部Z1b、Z2b碾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将该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以及第2圆板部5a、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的外径要小、和将狭缝SL1、SL2形成在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上中的1个以上来实施该第2实施方式。
虽然在第8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Z2a和第1以及第2圆板部5a、6a的外周部Z1b、Z2b碾薄,然而,也可以只将其中的任意一方碾薄。另外,虽然从轴向两侧对各个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Z2a和第1以及第2圆板部5a、6a的外周部Z1b、Z2b进行了碾压,然而,也可以只从轴向的任意一侧进行碾压。
也可以将第8实施方式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2个磁片、即由第1磁片7以及第2磁片10组成的转子8,或者也可以将第8实施方式应用于图15所示的增加了芯片个数的多层结构的转子11。
另外,也可以将第8实施方式应用于以下转子20,在该转子20中,将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环状连结板21配置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当然,如图19所示,也可以应用于设置有第2环状连结板22~第5环状连结板25的转子11。
在第8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的外周面f1a、f2a的圆周方向曲面与定子S(齿)的圆周方向曲面为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同心圆。为了代替此方式,外周面f1a、f2a也可以为从圆周方向中央位置越靠向圆周方向两侧就远离定子S的内周面Sa的面形状。也就是说,外周面f1a、f2a也可以为曲率不同于定子S的圆周方向曲面(内周面)的曲率的曲面。
在这种情况下,第1以及第2支承板部5c、6c的外周面f1a、f2a与定子S之间最大间隔、即气隙EG的最大值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
(第9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9~图41,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9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特征在于,具有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30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第1磁片7。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只对该特征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而省略对共通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39、图41所示,第9实施方式的转子30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第1芯片5、第2芯片6、以及被夹持在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之间的第1磁片7。
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1芯片5具备:7个第1支承板部5c,这些第1支承板部5c具有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朝径向延伸的长度L1;以及第1爪状磁极5d,从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弧状的顶端部朝第2芯片6延伸。
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径向外周面f1e与定子S的内周面Sa对峙。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外周面f1e具有沿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周方向曲面。外周面f1e与同样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定子S(参照图40)的圆周方向曲面为同心圆。因此,在第1爪状磁极5d的顶端外周面f1e的所有区域,该顶端外周面f1e与定子S的内周面Sa之间的间隔、即气隙EG相同。
在第9实施方式中,如图40所示,各个第1支承板部5c形成为,该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厚度L2)要小。
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轴向顶端面在轴向上,延伸至与第2芯片6的靠第1芯片5的面相反侧的面一致的位置为止。
另外,如图40、图41所示,在沿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径向延伸的面f1c上,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SL1。该狭缝SL1延伸至沿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外周面f1e为止。在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第5实施方式所述的第1芯片5时,同时形成该狭缝SL1。
如图41所示,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a以及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 1b被压床等从轴线方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相同地,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c也被压床等从径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
如图39、图41所示,第2芯片6的形状与第1芯片5的形状相同,该第2芯片6具备:7个第2支承板部6c,这些第2支承板部6c具有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朝径向延伸的长度L1;以及第2爪状磁极6d,所述第2爪状磁极6d从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弧状的顶端部朝第1芯片5延伸。各个第2支承板部6c形成为,第2爪状磁极6d的顶端外周面f2e与定子S(图40参照)的内周面Sa之间的间隔、即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
各个第2爪状磁极6d的轴向顶端面在轴向上,延伸至与第1芯片5的靠第2芯片6的面相反侧的面一致的位置为止。
如图40、图41所示,在沿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径向延伸的面f2c上,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SL2。该狭缝SL2延伸至沿各个第2爪状磁极6d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外周面f2e为止。在通过对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第5实施方式所述的第2芯片6时,同时形成该狭缝SL2。
如图41所示,各个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被压床等从轴线方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相同地,各个第2爪状磁极6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c也被压床等从径向两侧碾薄,由此形成薄的板厚。
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被第1芯片5和第2芯片6挟持并固定的第1磁片7形成为圆板状。如图40所示,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径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径要小。
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1磁片7被磁化为,靠第1芯片5侧为N极,靠第2芯片6侧为S极。因此,该第1磁片7使第1芯片5的各个第1爪状磁极5d起到N极(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第2芯片6的各个第2爪状磁极6d起到S极(第2磁极)的作用。
接着,将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的作用记载如下。
第1磁片7沿轴向被磁化,由此第1爪状磁极5d被磁化为N极,第2爪状磁极6d被磁化为S极。
这时,由于第1爪状磁极5d的顶端外周面f1e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顶端外周面f2e与定子S的内周面Sa之间的气隙EG要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所以能够防止第1爪状磁极5d的顶端部漏磁通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顶端部漏磁通。
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径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径要小。由此,能够防止磁通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漏向第2支承板部6c、以及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漏向第1支承板部5c。
进一步,通过在第1支承板部5c和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支承板部6c和第2爪状磁极6d上分别形成有狭缝SL1、SL2,能够防止转子30相对于定子S旋转时产生的磁通流动偏移,并且能够抑制磁饱和或者反转方向的转矩的产生。
另外,在将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 1a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和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1b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b碾薄的同时,将各个第1爪状磁极5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c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c碾薄。因此,能够使两侧部Z1a、Z2a、Z1c、Z2c以及外周部Z1b、Z2b上的磁阻增大,使得磁通被导向与定子S对置的方向。
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5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由于将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与定子S之间的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所以能够防止第1爪状磁极5d的顶端部漏磁通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顶端部漏磁通,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将第1磁片7的外径设得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并且设得比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径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径要小。其结果,能够防止磁通从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面f1a漏向第2支承板部6c、以及从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面f2a漏向第1支承板部5c,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通过延伸至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为止的狭缝SL1、SL2,能够防止转子30相对于定子S旋转时产生的磁通流动偏移,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饱和或者反转方向的转矩的产生。其结果,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将第1爪状磁极5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c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c也碾薄。因此,能够使该两侧部Z1c、Z2c上的磁阻增大,并且能够将磁通导向与定子S对置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
虽然在第9实施方式中,气隙EG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然而,也可以对其进行省略。
相反地,在第5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
在第9实施方式中,第1磁片7的外径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径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径要小。为了代替此方式,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1磁片7的外径也可以与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相同。
相反地,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更改为将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圆板部5a的外径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爪状磁极5d的内径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内径要小。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来实施该第5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板部5c和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支承板部6c和第2爪状磁极6d上分别形成有狭缝SL1、SL2,然而,也可以省略这些狭缝SL1、SL2。
相反地,也可以将狭缝SL1、SL2形成在第5实施方式的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1爪状磁极5d、和第2支承板部6c以及第2爪状磁极6d上。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和将该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以及第2圆板部5a、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5d、6d的内径要小中的1个以上来实施该第5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第1支承板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 1a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a、和第1圆板部5a的外周部Z1b以及第2圆板部6a的外周部Z21b碾薄,并且将第1爪状磁极5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1c以及第2爪状磁极6d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Z2c碾薄,然而,在第9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板厚变薄。
相反地,也可以在第5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两侧部Z1a、Z2a、Z1c、Z2c以及外周部Z1b、Z2b碾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将气隙EG设定得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将该第1磁片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以及第2圆板部5a、6a的外径要大而比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5d、6d的内径要小、和将狭缝SL1、SL2分别形成在第1支承板部5c和第1爪状磁极5d、以及第2支承板部6c和第2爪状磁极6d上中的1个以上来实施该第5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两侧部Z1a、Z2a、Z1c、Z2c以及外周部Z1b、Z2b中的至少1个的板厚变薄。
进一步,也可以将第9实施方式应用于图23所示的转子30、或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转子40、或图27、图33~图34所示的转子45、或第7实施方式所示的转子50。
在第9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5d、6d的外周面f1e、f2e的圆周方向曲面与定子S的圆周方向曲面为以旋转轴3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同心圆。为了代替此方式,外周面f1e、f2e也可以为从圆周方向中央位置越靠向圆周方向两侧就越远离定子S(齿)的内周面Sa的面形状。也就是说,外周面f1e、f2e也可以为曲率不同于定子S的圆周方向曲面(内周面)的曲率的曲面。
在这种情况下,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5d、6d的外周面f1e、f2e与定子S之间的最大间隔、即气隙EG的最大值比第1磁片7的厚度L2要小。
上述第2~第9实施方式也可以更改为以下的形式。
·虽然在上述第2~第9实施方式中,形成有7个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然而,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适宜更改第1支承板部5c以及第2支承板部6c的个数。
·虽然在上述第2~第9实施方式中,用电磁钢板来形成芯片,然而,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更改成冷轧钢板(SPCC)。
·在上述第2~第9实施方式中,图15、图19所示的转子11、或者图27、图32、图33所示的转子45的重叠的个数也可以根据电动机的输出进行适当地更改。

Claims (29)

1.一种具有圆周方向、径向、以及轴向的转子,具备:
第1转子芯,具有第1主体部分和多个第1延出部,所述多个第1延出部从所述第1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第2转子芯,具有第2主体部分和多个第2延出部,所述多个第2延出部从所述第2主体部分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在所述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以及
励磁磁石,沿所述轴向被配置在所述第1转子芯和所述第2转子芯之间,并且沿所述轴向被磁化,由此使所述第1延出部起到第1磁极的作用,并且使所述第2延出部起到第2磁极的作用,
包括所述各个第1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1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包括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第2主体部分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制造,或者由相同材料制造且分开形成,或者具有特性相异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通过冲裁而形成,所述特性相异部分为第1转子芯的冲裁切断面以及第2转子芯的冲裁切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1芯座,所述各个第1延出部为第1爪状磁极,该第1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1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第2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2芯座,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为第2爪状磁极,该第2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2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各个第2爪状磁极配置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第1爪状磁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至少包括所述爪状磁极的外周面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由压粉磁芯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极构成部分由被层叠的多枚钢板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多个钢板沿所述圆周方向层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多个钢板沿所述轴向层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各个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中,所述磁极构成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分开形成、并且相互嵌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中,
各个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通过将软磁性材料的板材冲裁成片状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从轴向来看,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第1延出部与所述第2延出部从这些延出部的径向基端到径向顶端在圆周方向上分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其中,
相邻的所述第1延出部和所述第2延出部在所述圆周方向上分开的间隔大于等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励磁磁石具有外周面,从该外周面起至所述径向上的第1及第2延出部的顶端部为止的长度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所述第1及所述第2延出部的各个顶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气隙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延出部的各个顶端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2延出部的各个顶端的外周面为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同心的曲面、或者为曲率不同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的曲率的曲面,所述气隙的最大值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励磁磁石的外径的大小在第1及第2主体部分的外周面的外径、与所述第1及第2延出部的外周面的外径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沿所述第1及第2延出部的径向延伸的面上,分别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及第2主体部分的外周部、和所述第1及第2延出部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中的至少一方被碾薄。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1芯座,所述各个第1延出部为第1爪状磁极,该第1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1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在所述轴向上朝所述第2转子芯延伸,
所述第2主体部分为大致圆盘状的第2芯座,所述各个第2延出部为第2爪状磁极,该第2爪状磁极在从所述第2芯座的外周部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之后,接着在所述轴向上朝所述第1转子芯延伸,所述各个第2爪状磁极配置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第1爪状磁极之间,
所述励磁磁石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及第2爪状磁极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分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1及第2爪状磁极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之间的气隙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的各个顶端的外周面为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同心的曲面、或者为曲率不同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的曲率的曲面,所述气隙的最大值比所述励磁磁石的轴向厚度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沿所述第1及第2爪状磁极的径向延伸的面上,分别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用于磁通整流的狭缝,所述狭缝分别在沿所述第1及第2爪状磁极的轴向延伸的面上沿着轴向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及第2爪状磁极的圆周方向的两侧部被碾薄。
2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励磁磁石的周围配置有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连结板、和辅助磁石中的至少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进一步具备:第3转子芯,具有与所述第1转子芯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延出部相同结构的第3延出部;以及
第2励磁磁石,被夹持在所述第3转子芯和所述第2转子芯之间,
所述第2励磁磁石在所述第3延出部上形成所述第1磁极,并且在所述第2延出部上形成所述第2磁极。
26.一种转子组,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0~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多个转子沿轴向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转子组,其中,
在轴向上相邻的一对转子配置为,其励磁磁石的N极彼此面对或者S极彼此面对。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转子组,其中,
所述转子的数为偶数。
29.一种电动机,具备权利要求1~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或者权利要求26~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
CN201210440787.4A 2011-10-31 2012-10-29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Active CN103095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9513A JP5852412B2 (ja) 2011-10-31 2011-10-31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1-239513 2011-10-31
JP2011246802 2011-11-10
JP2011-246802 2011-11-10
JP2012121183A JP5996270B2 (ja) 2011-11-10 2012-05-28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121183 2012-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013A true CN103095013A (zh) 2013-05-08
CN103095013B CN103095013B (zh) 2016-09-28

Family

ID=4808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0787.4A Active CN103095013B (zh) 2011-10-31 2012-10-29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90386B2 (zh)
CN (1) CN103095013B (zh)
DE (1) DE1020120210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5270A (zh) * 2021-06-02 2021-08-2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爪极电机定子铁芯、及应用该定子铁芯的电机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1444B4 (de) * 2011-06-17 2020-11-05 Denso Corporation Läufer und Motor
DE102012021041A1 (de) * 2011-10-31 2013-05-02 Asmo Co., Ltd. Rotor und Motor
DE102012021049A1 (de) 2011-10-31 2013-05-02 Asmo Co., Ltd. Rotor und Motor
DE102012021048A1 (de) 2011-10-31 2013-05-02 Asmo Co., Ltd. Rotor und Motor
DE102012021109B4 (de) 2011-10-31 2023-04-27 Denso Corporation Rotor und Motor
JP5960476B2 (ja) * 2012-03-30 2016-08-0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磁気異方性塑性加工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電磁装置
US20150028710A1 (en) * 2012-05-24 2015-0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9379582B2 (en) * 2012-07-31 2016-06-28 Asmo Co., Ltd.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US9887608B2 (en) 2013-01-24 2018-02-06 Asmo Co., Ltd. Rotor, stator and motor
JP6040104B2 (ja) * 2013-06-13 2016-12-07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US10141821B2 (en) * 2013-09-24 2018-11-27 Denso Corporation Motor and rotor
US9787148B2 (en) 2015-01-07 2017-10-10 Asmo Co., Ltd. Motor
US10916978B2 (en) * 2015-04-30 2021-02-09 Lg Innotek Co., Ltd. Rotor having a first core and a second core with protrusions and grooves coupling the cores to each other
CN115483776A (zh) 2016-02-19 2022-12-16 莫戈公司 电动马达的转子组件
US20200036271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Roy Michael Kies Brushless Doubly Fed Radial Wound Electric Machine
FR3089712B1 (fr) * 2018-12-11 2023-03-10 Ifp Energies Now Sta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avec une couronne formée d’une pluralité de segments de sta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3113A (en) * 1985-10-16 1986-12-30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ide plate construction for permanent magnet rotor
JP2011015555A (ja) * 2009-07-02 2011-01-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11120419A (ja) * 2009-12-07 2011-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3749A (ja) 1991-08-12 1993-02-2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組成物の劣化開始時間制御方法
JPH0543749U (ja) 1991-11-14 1993-06-11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磁界型電動機の回転子
US7064466B2 (en) * 2001-11-27 2006-06-20 Denso Corporation Brushless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andem rotary cores
TWI353705B (en) * 2005-08-26 2011-12-01 Hoeganaes Ab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JP4856940B2 (ja) * 2005-12-09 2012-01-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92428B2 (ja) * 2006-07-21 2011-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93207B2 (ja) * 2006-07-21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動ポンプ
JP5195804B2 (ja) * 2010-03-30 2013-05-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FR2959362B1 (fr) * 2010-04-23 2012-05-0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Ro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vec structures interpolaires
JP5739651B2 (ja) 2010-11-26 2015-06-2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4500703A (ja) * 2010-12-22 2014-01-09 ホガナス アクチボラグ (パブル) 変調磁極機械のための固定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3113A (en) * 1985-10-16 1986-12-30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ide plate construction for permanent magnet rotor
JP2011015555A (ja) * 2009-07-02 2011-01-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11120419A (ja) * 2009-12-07 2011-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5270A (zh) * 2021-06-02 2021-08-2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爪极电机定子铁芯、及应用该定子铁芯的电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021042A1 (de) 2013-05-02
US8890386B2 (en) 2014-11-18
CN103095013B (zh) 2016-09-28
US20130106230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013A (zh) 转子、转子组、以及电动机
JP5382156B2 (ja) 回転電機
US7884508B2 (en) Linear motor
EP2266188B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with flux concentrating pole pieces
JP4755117B2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モータの回転子及び送風機及び圧縮機
US9472986B2 (en) Rotor
CN108292866B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5474512B (zh) 同步电动机
US11005321B2 (en) Motor
WO2012008295A1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JP5656719B2 (ja) 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及び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2570654A (zh) 转子及电动机
JP2015133895A (ja) 永久磁石同期機
CN102916511A (zh) 旋转电机
JP4673825B2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155415A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916510A (zh) 旋转电机
JP6018940B2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5042184B2 (ja) 同期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同期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18113775A (ja) 回転電機ロータ
JP2012019623A (ja) ロータコア
JP6573654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5959616B2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モータの回転子並びに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6079132B2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
JP2009296841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0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