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6106A -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6106A
CN103066106A CN2012105936540A CN201210593654A CN103066106A CN 103066106 A CN103066106 A CN 103066106A CN 2012105936540 A CN2012105936540 A CN 2012105936540A CN 201210593654 A CN201210593654 A CN 201210593654A CN 103066106 A CN103066106 A CN 103066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laye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insulating barrier
semiconductor buffer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36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春晖
孙德明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36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6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6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6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在所述隔离沟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有绝缘层;其中,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当器件隔离区受到辐射产生固定电荷,由于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衬底,可有效抑制半导体缓冲层中反型载流子的产生,提高形成寄生泄漏沟道的阈值,从而能够提升器件抗总剂量辐射的能力。同时,该隔离结构制造方法简单,且与传统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兼容。

Description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总剂量辐射的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集成电路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来临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其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具有恶劣环境的航空航天、军事、核电等领域。在这些环境下,集成电路器件可能受到各种粒子的辐射效应,导致性能的退化,工作状态的波动或翻转甚至元器件的物理破坏。
众所周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元器件,具有高速、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等众多优点。典型的晶体管MOS器件包括栅极、源极、漏极和衬底四端,采用浅沟槽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中浅沟槽隔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器件处于辐射环境中,辐射粒子会使STI区101的二氧化硅绝缘层中产生氧化物陷阱电荷,以及二氧化硅/硅衬底102的界面陷阱电荷。对于NMOS器件而言,衬底是P型的。STI区二氧化硅受辐射后产生的正电荷将导致与其相邻的P型衬底表面耗尽,甚至反型。这样导致器件内部的源漏之间、以及器件与器件之间产生泄漏电流的寄生沟道。图2示意画出了器件内部源极201和漏极202之间的寄生沟道212,位于栅极203下方的临近STI区204的半导体衬底隔离沟槽表面。该漏电通路不受栅极203控制,将使得集成电路的静态功耗上升,导致电路可靠性的退化甚至功能的失效。这便是辐射环境下引起总剂量效应的原因。
为了尽可能降低总剂量效应,现有技术中,对传统的浅沟槽隔离结构STI进行了改进,转而在器件的版图结构中采用环形栅结构,保证器件的源区或漏区中的一个不与STI区相邻,因而从本质上杜绝了源漏之间的泄漏通道。但是,这种结构占据的版图面积大,栅电阻大,并且器件之间泄漏通道仍然存在。另外,现有技术中有对浅沟槽隔离结构STI区绝缘层的结构或材质作一定的改进,抑制寄生沟道的开启,如中国专利CN101661938、CN101667578。但是,无论是那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艺的复杂度,使得晶体管器件的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总剂量辐射效应的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以简化工艺的复杂度,降低晶体管MOS器件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其包括:半导体衬底、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隔离沟槽,所述隔离沟槽内表面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有绝缘层,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材料为硅,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厚度为3~15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晶体管隔离结构的方法,其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
在所述隔离沟槽的内表面设置半导体缓冲层;
在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
其中,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过渡绝缘层;
通过光刻保留、去除光刻胶的方式分别在所述过渡绝缘层上形成有源区和隔离区;
刻蚀掉隔离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半导体衬底形成隔离沟槽,再去除所述有源区的光刻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材料为硅,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厚度为3~15nm。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在设置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包括:
在所述有源区、隔离区沉积绝缘材料,使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被所述绝缘材料所覆盖,所述隔离区的所述隔离沟槽中填充有所述绝缘材料;
通过平整化处理,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材料,以及所述隔离区的高于周围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高度的所述绝缘材料,保留填充在所述隔离沟槽中的所述绝缘材料;
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时采用湿法腐蚀。
 
与现有的方案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半导体衬底和隔离沟槽中填充的绝缘层之间增加一禁带宽度比衬底大的半导体缓冲层,起到辐射加固的作用。当器件的STI区受到辐射产生固定电荷,由于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衬底,大大提高了沟槽表面缓冲层中形成反型层载流子的难度,即提高了形成寄生泄漏沟道的阈值,从而能够提升器件抗总剂量辐射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一般情况下,高浓度的反型层的厚度只有几个纳米,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抗辐射特性,宽禁带的半导体缓冲层厚度只需达到该厚度即可,比如3~15nm。该厚度的半导体缓冲层易于制备,且对STI区的结构仅有细微改动,与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完全兼容。即简化了工艺的复杂度,降低了晶体管MOS器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浅沟槽隔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画出了器件内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寄生沟道;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301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经过步骤321通过光刻形成有源区和隔离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经过步骤331形成隔离沟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步骤303的具体流程图;
图8为图7中经过步骤313沉积绝缘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经过步骤333处理后的完整结构示意图,即本发明提出的抗总剂量辐射的隔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半导体衬底和隔离沟槽中填充的绝缘层之间增加一禁带宽度比衬底大的半导体缓冲层,起到辐射加固的作用。当器件的STI区受到辐射产生固定电荷,由于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大大提高了沟槽表面半导体缓冲层中形成反型层载流子的难度,即提高了形成寄生泄漏沟道的阈值,从而能够提升器件抗总剂量辐射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一般情况下,高浓度的反型层的厚度只有几个纳米,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抗辐射特性,宽禁带的半导体缓冲层厚度只需达到这个厚度即可,比如3~15nm。该厚度的半导体缓冲层易于制备,且对STI区的结构仅有细微改动,与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完全兼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其可以包括:半导体衬底、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隔离沟槽,所述隔离沟槽内表面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有绝缘层。其中,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
上述晶体管隔离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详细可参加下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 
步骤302、在所述隔离沟槽的内表面设置半导体缓冲层;
步骤303、在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
下面结合图4到图9,对本实施例的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作详细的描述。
图4为图3中步骤301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301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311、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过渡绝缘层;
具体地,步骤311可以包括:在衬底上从下到上依次形成第一过渡绝缘层、第二过渡绝缘层。
优选地,第一过渡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通过热氧化处理在衬底上形成,第二过渡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通过化学汽相沉积的方式在第一过渡绝缘层上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过渡绝缘层此处虽然说明是两层,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发,结合具体的工艺需求,进行灵活设计为一层、三层或者更多层。另外,过渡绝缘层的材料也不局限于二氧化硅、氮化硅。
步骤321、通过光刻保留、去除光刻胶的方式分别在所述过渡绝缘层上形成有源区和隔离区;
具体地,步骤321可以为:通过涂胶、曝光、显影,保留有源区的光刻胶,从而保护了有源区,避免被破损。
图5为图4中经过步骤321通过光刻形成有源区和隔离区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半导体衬底501上设置有过渡绝缘层502、过渡绝缘层502上有源区512保留了光刻胶513,隔离区514去除了光刻胶,其中过渡绝缘层502包括了两层不同材料的绝缘层,如前所述第一过渡绝缘层502a和第二过渡绝缘层502b。第一过渡绝缘层502a的厚度可以为5~20nm,比如为10nm,第二过渡绝缘层502b的厚度可以为50~200nm,比如为100nm。
步骤331、刻蚀掉隔离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半导体衬底,再去除所述有源区的光刻胶,形成隔离沟槽。
图6为图4中完成步骤331后形成隔离沟槽的结构示意图,与图5相比,有源区512的光刻胶513已不存在,同时,形成了隔离沟槽515。
步骤302、在所述隔离沟槽的内表面设置半导体缓冲层;
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设置半导体缓冲层时,针对半导体衬底为硅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碳化硅作为所述隔离沟槽表面设置的缓冲层材料,以形成半导体缓冲层。室温下,硅的禁带宽度为1.1eV,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常用的几种晶格结构的碳化硅材料的的禁带宽度都大于2eV。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半导体衬底为其他材料,半导体缓冲层可以选择碳化硅或其他材料,只要保证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即可。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3~15nm。该厚度的半导体缓冲层易于制备,且对传统的STI结构仅有细微改动,与传统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完全兼容。
步骤303、在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
图7为图3中步骤303的具体流程图,具体地,如图7所示,步骤303中在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可以包括:
步骤313、在所述有源区、隔离区沉积绝缘材料,使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被所述绝缘材料所覆盖,所述隔离区的所述隔离沟槽中填充有所述绝缘材料;
图8为图7中经过步骤313沉积绝缘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图6相比,增加了半导体缓冲层516和绝缘层517,与上述其他图例中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如有必要,请参见上述相关记载。
步骤323、通过平整化处理,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材料,以及所述隔离区的高于周围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高度的所述绝缘材料,保留填充在所述隔离沟槽中的所述绝缘材料;
具体地,步骤323中的平整化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研磨停止于所述过渡绝缘层上表面,以去除多余的所述绝缘材料,保留填充在所述隔离沟槽中的所述绝缘材料。
步骤333、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
具体地,步骤333中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时,可以采用湿法腐蚀。例如,如果过渡绝缘层中有两层不同材料的层,则可以选用不同的腐蚀液进行处理,采用加热浓磷酸溶液去除第二过渡绝缘层502b中的氮化硅层,采用稀释氢氟酸溶液去除第一过渡绝缘层502a中的二氧化硅层。
图9为图7中经过步骤333处理后的完整结构示意图,即本发明提出的抗总剂量辐射的隔离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在半导体衬底501和隔离沟槽中填充的绝缘层517之间增加一禁带宽度比衬底大的半导体缓冲层516,起到辐射加固的作用。当器件的STI区受到辐射产生固定电荷,由于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大大提高了沟槽表面形成反型层载流子的难度,即提高了形成寄生泄漏沟道的阈值,从而能够提升器件抗总剂量辐射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宽禁带的半导体缓冲层厚度只需3~15nm即可。该厚度的半导体缓冲层易于制备,且对STI区的结构仅有细微改动,与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完全兼容。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隔离沟槽,所述隔离沟槽内表面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有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材料为硅,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厚度为3~15nm。
4.一种晶体管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
在所述隔离沟槽的内表面设置半导体缓冲层;
在设置有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
其中,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禁带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半导体衬底上设置隔离沟槽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过渡绝缘层;
通过光刻保留、去除光刻胶的方式分别在所述过渡绝缘层上形成有源区和隔离区;
刻蚀掉隔离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半导体衬底,再去除所述有源区的光刻胶,形成隔离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材料为硅,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缓冲层的厚度为3~15n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设置半导体缓冲层的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层包括:
在所述有源区、隔离区沉积绝缘材料,使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被所述绝缘材料所覆盖,所述隔离区的所述隔离沟槽中填充有所述绝缘材料;
通过平整化处理,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材料,以及所述隔离区的高于周围所述过渡绝缘层表面高度的所述绝缘材料,保留填充在所述隔离沟槽中的所述绝缘材料;
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有源区的所述过渡绝缘层时采用湿法腐蚀。
CN2012105936540A 2012-12-31 2012-12-31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066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36540A CN103066106A (zh) 2012-12-31 2012-12-31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36540A CN103066106A (zh) 2012-12-31 2012-12-31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6106A true CN103066106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0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36540A Pending CN103066106A (zh) 2012-12-31 2012-12-31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61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337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WO2022204913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Innoscience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 patterned substrates
TWI782553B (zh) * 2021-05-31 2022-11-0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元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2797A1 (en) * 2003-12-24 2005-06-30 Ahn Heui G. Isolation method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1719497A (zh) * 2009-11-24 2010-06-02 北京大学 抗nmos器件总剂量辐照的新型集成电路
CN102610644A (zh) * 2011-12-22 2012-07-25 北京大学 抑制辐射引起的背栅泄漏电流的soi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139A (zh) * 2012-12-28 2013-04-03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带有绝缘埋层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2797A1 (en) * 2003-12-24 2005-06-30 Ahn Heui G. Isolation method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1719497A (zh) * 2009-11-24 2010-06-02 北京大学 抗nmos器件总剂量辐照的新型集成电路
CN102610644A (zh) * 2011-12-22 2012-07-25 北京大学 抑制辐射引起的背栅泄漏电流的soi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139A (zh) * 2012-12-28 2013-04-03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带有绝缘埋层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337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786337B (zh) * 2017-11-13 2020-09-0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WO2022204913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Innoscience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 patterned substrates
TWI782553B (zh) * 2021-05-31 2022-11-0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9016B (zh) 一种抗辐射的c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163994A1 (en) Soi device with a buried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increased etch resistivity
KR20020045656A (ko) 얕은 트렌치 아이솔레이션 구조를 갖는 반도체 디바이스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633001A (zh) 一种绝缘体岛上硅衬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0378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8358A (zh) 一种基于图形化绝缘体上硅衬底的cmos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
US6541321B1 (en) Method of making transistors with gate insulation layers of differing thickness
CN103066106A (zh) 晶体管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90495A (zh) 一种基于绝缘体岛上硅衬底的cmos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5633084A (zh) 一种基于绝缘体岛上硅衬底的cmos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3137559B (zh) 伪多晶硅的移除方法及cmos金属栅极的制作方法
CN102903628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2983097B (zh) 制作金属栅极的金属塞方法
CN105633021A (zh) 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1859782B (zh) 抗总剂量辐照的soi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59781A (zh) 抗总剂量辐照的soi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1897A (zh) 一种应用于finfet结构的化学机械研磨方法
US8642419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isolation structur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9059092B2 (en) Chemical dielectric formation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ion
CN102881625B (zh) 隔离结构以及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6952906B (zh) 一种多外延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569448B (zh) 半導體結構以及半導體結構之製備方法
CN108807398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9070B (zh) 一种mis电容的制作方法
CN102214597A (zh) 浅沟槽隔离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和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