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3989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3989A
CN103033989A CN2012103851904A CN201210385190A CN103033989A CN 103033989 A CN103033989 A CN 103033989A CN 2012103851904 A CN2012103851904 A CN 2012103851904A CN 201210385190 A CN201210385190 A CN 201210385190A CN 103033989 A CN103033989 A CN 103033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conductor layer
alignment films
crystal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51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3989B (zh
Inventor
落合孝洋
西川昌树
宫本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East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33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3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8Cells having two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e.g. different thickness or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为了抑制信号线与取向膜阻挡部之间产生电场,具有形成在比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的、至少沿显示区域的两条不同的边形成的取向膜阻挡部,该取向膜阻挡部由对液状的取向膜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薄膜材料构成,并由第二导体层(SP)和第一导体层(SH)构成,该第二导体层(SP)在取向膜阻挡部的涂布时形成在第一基板侧的最上层,该第一导体层(SH)隔着绝缘膜配置在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并配置成,在从第二导体层(SP)侧俯视观察时第二导体层(SP)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露出,第一导体层(SH)形成在配置在显示区域的边部的信号线与第二导体层(SP)之间的薄膜层上。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取向膜的涂布区域的控制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将夹持液晶的一对透明基板作为封装,液晶通过兼用于固定一对透明基板的密封材料而被封入。由该密封材料包围的区域以矩阵状配置有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要素的像素而构成有效显示区域(也简称为显示区域)。各像素分别具有薄膜晶体管,通过例如有源矩阵驱动方式被独立地驱动,从而能够在有效显示区域显示图像。
而且,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对透明基板的分别与液晶直接接触的面上形成有取向膜。该取向膜是用于将液晶分子规定在一定方向(初始取向方向)上的膜,通过对基于涂布形成的树脂膜进行取向处理而形成的。该情况下,要求取向膜在其周边端与密封材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地形成。这是因为,在取向膜一直形成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的情况下,作为密封材料的密封功能的可靠性下降。
另一方面,被装入移动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等中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以小的外形尺寸制成尽可能大的显示区域(减小所谓的边框),存在无法使密封材料与取向膜之间的隔开距离充分大的情况。因此,公知以下结构,在密封材料与取向膜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包围该取向膜的由线状的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构成的透明导电膜层。该透明导电膜层作为阻挡部发挥功能(以下,有时称为取向膜阻挡部),在形成取向膜时,阻止固化前的树脂膜流动到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这里,取向膜阻挡部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的原因在于,取向膜阻挡部与由透明电极形成的像素电极形成在同层,能够在像素电极形成的同时形成该取向膜阻挡部。作为由这样的结构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日本特开2010-8444号公报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444号公报
但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布线部分中,在存在与取向膜阻挡部交叉的信号布线的情况下,在使用了导电性薄膜的取向膜阻挡部中,因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水分、以及由取向膜阻挡部和与其交叉的信号布线生成的电场,存在可能会使与取向膜阻挡部交叉的信号布线氧化或溶解的问题。其结果为,存在因该信号布线的氧化或溶解而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扫描信号和视频信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抑制与取向膜阻挡部交叉的信号布线与取向膜阻挡部之间的电场,并能够抑制与取向膜阻挡部交叉的信号布线的氧化或溶解。
虽然能够从多个观点把握本发明,但从某个观点把握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下所述。另外,从其他观点把握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实施方式的说明等使以下所述的发明得到明确。
(1)即,本发明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但若列举其中之一,则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其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沿Y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视频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
将由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视频信号线包围的区域作为像素的区域,将以矩阵状配置所述像素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
其中,利用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的密封材料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且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封固有所述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得比所述第二基板大,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形成有连接端子部,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取向膜阻挡部,其形成在比所述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并且至少沿所述显示区域的两条不同边形成,在形成所述取向膜时,阻止固化前的取向膜流动到密封材料的区域,
其中,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对液状的取向膜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薄膜材料形成,并具有: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最上层的第二导体层(SP);
第一导体层(SH),其隔着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并配置成,在从所述第二导体层(SP)侧俯视观察时,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从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长度方向边缘部露出,
所述第一导体层(SH)隔着绝缘膜层地形成在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导体层(SP)之间。
(2)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从多个观点把握,但在上述(1)的基础上,若说明从其他观点把握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则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其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沿Y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视频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
将由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视频信号线包围的区域作为像素的区域,将以矩阵状配置所述像素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
其中,通过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的密封材料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封固有所述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得比所述第二基板大,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形成有连接端子部,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驱动电路,其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并且通过由与所述像素的形成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并生成扫描信号和/或所述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线,其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部和所述驱动电路,
其中,在所述驱动电路的形成区域,形成有形成在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之间的区域并到达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形成区域的槽部,所述槽部具有弯曲并到达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弯曲区域,并且
具有凸状区域,其形成在比所述弯曲区域更接近所述显示区域的区域,由该槽部的底面部向所述液晶面侧突出而形成。
(3)另外,若说明从再一其他观点把握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则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第一基板,其在其边部形成有驱动电路和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并形成得比所述第一基板小;
密封材料,其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并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液晶层,其被所述密封材料封固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连接端子部,其形成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
显示区域,其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像素而成;
取向膜,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
取向膜阻挡部,其形成在比所述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并且至少沿所述显示区域的两条不同边形成,在形成取向膜时,阻止固化前的取向膜流动到密封材料的区域,
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对液状的取向膜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薄膜材料构成,并具有:第二导体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最上层,并沿上述边延伸;第一导体层,其隔着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的下层,沿所述第二导体层延伸,并配置成其延伸方向的边缘部超过所述第二导体层的延伸方向边缘部并伸出,
所述第一导体层隔着绝缘膜层形成在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周边部的信号布线与取向膜阻挡部之间产生的电场,并能够抑制与取向膜阻挡部交叉的信号线的氧化或溶解。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效果,从说明书整体的记载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阻挡部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围挡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连接第一导体层和第二导体层的接触孔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取向膜阻挡部和密封材料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阻挡部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所示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形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形状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形状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G部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H部的放大图。
图16是沿图15所示的I-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周边部的放大照片的电路布线布局说明图。
图18是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周边部的放大照片的电路布线布局说明图。
图19是沿图18所示的J-J’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SUB1......第一基板,SUB2......第二基板,AR......显示区域,SL......密封材料,TM......连接端子部,CL......公共线,GL......栅极线,DL......漏极线,TFT......薄膜晶体管,PX......像素电极,CT......公共电极,SED......基板端,WS、WS1~WS3......取向膜阻挡部,ST......源电极,AS......半导体层,SLT......狭缝,SH、SH1......第一导体层,SP......第二导体层,PAS1、PAS2......绝缘膜,PR......周边部,CH......接触孔,ORI......取向膜,SM......封固材料,DC......扫描信号驱动电路,CTL......控制信号线,DC1......第一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2......第二扫描信号驱动电路,SIG1、SIG2、SIG3、SIG4......信号线,CV......薄膜层,ORM......取向膜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及具体例子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以下,基于图1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但是,在图1中,X、Y、Z表示X轴、Y轴、Z轴(Z轴是从纸面垂直向上的方向)。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PNL,该液晶显示面板PNL有如下部件构成:形成有像素电极PX和薄膜晶体管TFT等的第一基板SUB 1、与第一基板SUB 1相对配置并形成有彩色滤光片等的第二基板SUB2、被第一基板SUB 1和第二基板SUB2夹持的液晶层。另外,通过组合液晶显示面板PNL和成为光源的未图示的背光源单元(背光源装置),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SUB 1与第二基板SUB2的固定及液晶的封固用环状地涂布在第二基板的周边部上的密封材料固定,液晶也被封固。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封入有液晶的区域内,显示像素(以下简称为像素)形成的区域为显示区域AR。因此,在封入有液晶的区域内,未形成像素并与显示无关的区域不是显示区域AR。即,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在密封材料与显示区域AR之间的区域形成以环状形成的取向膜阻挡部WS的结构。通过该结构,防止在第一基板SUB 1的液晶面侧涂布取向膜材料时取向膜形成在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此外,关于取向膜阻挡部WS,将在后详细说明。
另外,第二基板SUB2的面积比第一基板SUB 1小,使第一基板SUB1的图中下侧的边部露出。在该第一基板SUB1的边部,搭载有驱动电路,并且形成有向驱动电路输入控制信号的连接端子部TM,驱动电路例如由半导体芯片构成,用于驱动配置在显示区域AR的各像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说明中,有时也记作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作为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至少一方是透明基板。当然,也可以双方都是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材料通常将例如公知的玻璃基板作为基材使用,但也可以使用树脂性的透明绝缘基板。
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基板SUB1的液晶侧的面,并在显示区域AR内,形成有扫描信号线(栅极线)GL,其沿图1中的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被供给来自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另外,还设置有沿图1中的Y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并列设置的、被供给来自驱动电路的视频信号(灰度信号)的视频信号线(漏极线)DL。由相邻的两根漏极线DL和相邻的两根栅极线GL围成的区域构成像素,多个像素沿漏极线DL及栅极线GL在显示区域AR内以矩阵状配置。
例如图1中的圆圈A部分的等效电路图A’所示,各像素具有:薄膜晶体管TFT,通过来自栅极线GL的扫描信号而被导通/截止驱动;像素电极PX,经由该导通的薄膜晶体管TFT被供给来自漏极线DL的视频信号;公共电极CT,经由公共线CL被供给相对于视频信号的电位具有成为基准的电位的公共信号。在图1中的圆圈A部分的等效电路图A’中,示意地以线状描绘出像素电极PX及公共电极CT,但如下所述,实施方式1的像素电极PX按每个像素形成,并由平板状的透明电极构成。另外,公共电极CT至少由形成在显示区域AR内的平板状的透明电极构成,在该透明电极上形成有狭缝。此外,实施方式1的薄膜晶体管TFT根据其偏压的施加而驱动成漏电极和源电极调换,但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与漏极线DL连接侧记作漏电极,将与像素电极PX连接侧记作源电极。
在像素电极PX与公共电极CT之间,产生具有与第一基板SUB1的主面平行的分量的电场,通过该电场驱动液晶分子。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公知能够实现所谓的宽视角显示,从电场向液晶的施加的特殊性出发,称为横电场方式或IPS(In-Plane Switching)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常黑显示方式进行显示,常黑显示方式即为,在不向液晶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光透射率为最小(黑显示),通过施加电场而使光透射率提高。
各漏极线DL及各栅极线GL的端部分别超出显示区域AR地延伸,与形成在第一基板SUB1的边部的驱动电路连接。另外,驱动电路基于从外部系统经由连接端子部TM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视频信号和扫描信号等驱动信号。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由半导体芯片形成驱动电路并搭载在第一基板SUB1上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输出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驱动电路和输出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中的某一方或双方的驱动电路以带载(tape carrier)方式或COF(Chip On Film)方式搭载在与连接端子部TM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从而与第一基板SUB1连接。
<取向膜阻挡部的详细结构>
以下,图2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阻挡部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图3表示沿图2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以下,基于图2及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的详细结构。但是,图2是图1所示的B部即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的边部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在显示区域AR侧,在与沿X方向延伸的栅极线GL重叠的区域,重叠地形成有由非晶硅等构成的半导体层AS。此时,如图3所示,为半导体层AS隔着形成在栅极线GL的上层上的绝缘膜PAS1重叠的结构,在该重叠区域,绝缘膜PAS1作为栅极绝缘膜发挥功能。半导体层AS的一端侧与漏极线DL重叠而形成漏电极DT,另一端侧与成为源电极ST的金属薄膜重叠,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即,如图3所示,在半导体层AS的一端侧的上表面重叠地配置漏极线DL而形成漏电极DT,在半导体层AS的另一端侧的上表面重叠地形成金属薄膜而形成源电极ST。从该源电极ST延伸的延伸部由ITO(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膜构成,并与按每个像素区域形成的平板状的像素电极PX电连接。因此,与输入栅极线GL的扫描信号同步地,向像素电极PX供给向漏极线DL输出的视频信号。另外,从图2及图3可知,在像素电极PX的上层隔着绝缘膜PAS2形成有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公共电极CT。此时,公共电极CT平坦地形成在像素区域AR内,在与像素电极PX重叠的区域形成有狭缝SLT,并形成有与像素电极PX重叠的线状的公共电极CT。
另外,如图2所示,在比称作边框区域的显示区域AR靠外侧的区域即周边部PR,延伸有栅极线GL。在显示区域AR与未图示的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之间,形成有由三条取向膜阻挡部WS1~WS3构成的取向膜围挡部WS。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由形成在栅极线GL的上层即液晶面侧的第一导体层SH和形成在该第一导体层SH的上层即液晶面侧的第二导体层SP形成。该实施方式1的第二导体层SP与以往的取向膜阻挡部同样地,使用对取向膜材料浸润性差(疏水性大,接触多)的材料即ITO等透明导电膜材料形成。而且,第二导体层SP形成在绝缘膜PAS2的表面,绝缘膜PAS2以覆盖第一基板SUB1的表面的方式形成。此时,在使形成第二导体层SP的透明导电膜对水的表面张力为γsp、绝缘膜PAS2对水的表面张力为γPAS2的情况下,表面张力γsp和表面张力γPAS2不同。另外,第二导体层SP不限于由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材料,也可以由氧化锌类的AZO(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或GZO(Galliumdoped Zinc Oxide)等其他氧化物导体材料形成。
即,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由以下部件形成:第二导体层SP,形成在第一基板SUB 1的最上层,与成为公共电极CT的透明导电膜用相同的工序形成;第一导体层SH,形成在该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侧即第一基板SUB1侧,与漏极线DL及源电极ST用相同的工序形成。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经由形成在绝缘膜PAS2上的未图示的接触孔而电连接。此时,如前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薄膜晶体管TFT中,在绝缘膜PAS1的下层、即比绝缘膜PAS1靠近第一基板SUB1的层上形成有栅极线GL。因此,如图3所示,在栅极线GL与第一导体层SH交叉的区域,栅极线GL和第一导体层SH隔着绝缘膜PAS1重叠配置,即在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GL之间,隔着绝缘膜PAS1、PAS2形成第一导体层SH。此外,实施方式1的第一导体层SH在周边部与未图示的信号线连接,被保持成规定的电压。
另外,如图3所示,在箭头W所示的取向膜围挡区域,在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每一个,第二导体层SP的布线宽度形成得比第一导体层SH的布线宽度小。即,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观察,对于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并列设置方向,为第二导体层SP的边缘部在平面上不超过第一导体层SH的边缘部地延伸的结构。换一种说明方式,配置成,在从第二导体层SP侧俯视观察时,第一导体层SH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从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长度方向边缘部露出。另外,再换一种说明方式,配置成,第一导体层SH沿第二导体层SP延伸,其延伸方向的边缘部超过第二导体层SP的延伸方向边缘部而伸出。例如,在使从第一导体层SH的一端到第二导体层SP的一端的X方向间隔为L1、使从第一导体层SH的另一端到第二导体层SP的另一端的X方向间隔为L2的情况下,满足间隔L1>0且间隔L2>0。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电场向周围泄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场恒定的效果。
<取向膜阻挡部的电位>
以下,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围挡区域的放大图。以下,基于图4,关于通过第一导体层SH防止第二导体层SP因电场而腐蚀的效果进行说明。但是,图4是图3所示的取向膜围挡区域的放大图,图4中所示的V1~V3表示施加在各导电膜上的电压。
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中,仅从第一基板SUB1的表面露出地形成第二导体层SP,形成在由该第二导体层SP构成的取向膜阻挡部WS的下层的信号线即栅极线GL和该第二导体层SP隔着绝缘膜配置。在该绝缘体存在裂缝或膜缺损的情况下,在该区域,液晶、第二导体层SP、存在裂缝和膜缺损的绝缘膜和信号线(栅极线GL)按该顺序配置。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在水分浸入到面板内的情况下,成为含有水的液晶、第二导体层SP、存在裂缝和膜缺损的绝缘膜、栅极线GL的顺序。即使在使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的第二导体层SP为固定电位的情况下,由于栅极线GL的电位不为恒定电位,因此第二导体层SP和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也不为恒定。尤其是,在第二导体层SP的电位为负、栅极线GL的电位为正时,因隔着侵入到绝缘膜中的水分而导致栅极线GL因阳极溶解而断线的情况下,会产生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线缺陷和非点亮等的显示异常。
与之相对,在图1至图4中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中,如下详细说明的那样,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经由形成在绝缘膜PAS2上的未图示的接触孔而电连接。即,在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中,第一导体层SH的电压V2和第二导体层SP的电压V3成为相同的电压。而且,第二导体层SP的布线宽度形成得比第一导体层SH的布线宽度小。因此,在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与栅极线GL交叉的区域,使在栅极线GL与第一导体层SH之间产生的电场为E1、栅极线GL与第二导体层SP之间产生的电场为E2的情况下,能够使电场E1变大,使电场E2(抑制得)非常小。其结果为,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使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液晶层LC的水分和从密封材料部分侵入的水分、以及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E而引起栅极线GL的氧化和溶解等腐蚀。因此,能够提高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够抑制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的取向膜的伸延导致的密封不良的发生,从而还得到能够提高成品率的效果。
此时,第一导体层SH被由无机绝缘膜材料形成的绝缘膜PAS1和绝缘膜PAS2覆盖、保护。通过该结构,在与栅极线GL之间产生较大电场E1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电场E1的施加而产生的第一导体层SH的腐蚀。
<第一导体层和第二导体层的连接>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连接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的接触孔部分CH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尤其是,图5是图1所示的D部放大图。但是,在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部TM形成侧的边部,还搭载有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与显示区域AR内的漏极线DL电连接。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经由与栅极线GL形成在同层的未图示的信号线而电连接驱动电路和漏极线DL。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使由与漏极线DL形成在同层的第一导体层SH和与公共电极CT形成在同层的第二导体层SP形成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以环状形成在显示区域AR的周围。
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的边部,取向膜阻挡部WS1~WS3沿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从而在第一导体层SH及第二导体层SP的中途分别形成有线宽大的区域,在该区域的绝缘膜PAS2上形成有接触孔CH。通过该结构,如图6所示,电连接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并将第一导体层SH的电压V2和第二导体层SP的电压V3保持成相同的电压。此时,从驱动电路或连接端子部TM向第一导体层SH供给固定电压V2。此外,在接触孔CH的形成部分增大线宽,但也可以以与其他部分相同的线宽形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在取向膜阻挡部WS的下层的信号线即栅极线GL由铝等金属薄膜构成。由此,因栅极线GL的电压V1和第一导体层SH的电压V2(第二导体层SP的电压V3),也有可能发生因阳极溶解导致的栅极线GL的腐蚀等,但通过使第一导体层SH的电压V2即第二导体层SP的电压V3为栅极线GL的电压V1以上,能够防止伴随阳极溶解产生的栅极线GL的腐蚀。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电压,还能够抑制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第二导体层SP成为阴极所引起的该第二导体层SP自身的还原作用导致的腐蚀。
而且,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经由接触孔CH电连接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将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保持成相同的电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向第一导体层SH施加的电压V2和向第二导体层SP施加的电压V3为不同的电压,并满足电压V3≥电压V2。该情况下,能够从驱动电路或连接端子部TM分别向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供给固定电压V1、V2。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取向膜阻挡部和密封材料的位置关系的图。从该图7可知,通过形成在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及密封材料SL的涂布位置以规定距离离开的位置的取向膜阻挡部WS,围挡取向膜ORI。其结果为,取向膜ORI覆盖显示区域AR地形成,并且该取向膜ORI的周缘部被限制在取向膜阻挡部WS与显示区域的周缘部之间的区域。即,能够防止取向膜ORI一直形成到密封材料SL涂布的第二基板SUB2的边部,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材料SL的密封性能,并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而且,由于能够通过取向膜阻挡部WS缩小显示区域AR与密封材料SL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减小周边部的宽度,能够实现边框部的进一步狭窄化。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中,仅在宽度方向的一边的连接端子部TM侧的边部形成接触孔CH,但也可以包含TM侧的反对侧的宽度方向的一边,从而在宽度方向侧的两个边部分别形成接触孔CH,电连接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环状包围显示区域AR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与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的公共电极CT形成在同层的第二导体层SP,并且在形成有该第二导体层SP的绝缘膜PAS2的下层,形成有线宽比第二导体层SP宽的第一导体层SH。俯视观察时,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重叠地配置而构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通过该结构,在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与形成在其下层的信号线交叉的区域,在被绝缘膜保护的第一导体层SH与信号线之间产生大的电场E1,但能够大幅抑制从基板表面露出的第二导体层SP与信号线之间的电场E2。因此,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使用,也能够防止伴随第二导体层SP与信号线之间的电场E2导致的该信号线的腐蚀,从而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了以包围显示区域AR的方式使用三条取向膜阻挡部WS1~WS3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的结构,但取向膜阻挡部不限于三条,只要形成一条以上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于与像素电极PX相比公共电极CT形成在更靠近液晶层LC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与公共电极CT相比像素电极PX形成在更靠近液晶层LC侧的结构。该情况下,在与构成像素电极PX的透明导电膜相同的工序中,形成用于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导体,由此,能够不增加工序地形成实施方式1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
另外,实施方式1的结构对于被称为ODF(One Drop Fill)的液晶封入方式来说是最佳的结构,该ODF液晶封入方式是将密封材料以环状涂布在第二基板SUB2的液晶面侧之后,将液晶向该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内滴下,从其上表面侧粘贴第一基板SUB1。但也能够适用于其他液晶封入方式中。
而且,向实施方式1的第一导体层SH及第二导体层SP施加的电压V1、V2也可以是与栅极线GL同相的时钟信号。通过将这样的时钟电压施加到第一导体层SH及第二导体层SP,能够抑制由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与栅极线GL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引起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与栅极线GL之间的充放电电流,能够得到防止栅极信号的延迟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得到降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功耗的效果。但是,在使栅极线GL的电压为V1时,V1≠V2且V1≠V3。另外,在使漏极线DL的电压为V4时,优选V4≠V2且V4≠V3,但由于采用了向漏极线DL输入驱动液晶层LC的视频信号的结构,所以不限于V4≠V2且V4≠V3。
<实施方式2>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所示的F-F’线的剖视图。以下,基于图8及图9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第一导体层SH的结构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在显示区域AR的周边部PR。此时,如图9所示,形成在绝缘膜PAS2的液晶面侧的三条第二导体层SP全部成为俯视观察时与一条第一导体层SH重叠地配置的结构。即,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在具有与图中的箭头W所示的取向膜阻挡部SW的区域大致相同的布线宽度的第一导体层SH的上层,隔着绝缘膜PAS2形成三条第二导体层SP。
此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超过第一导体层SH的布线宽度的区域没有配置第二导体层SP。即,俯视观察时第二导体层SP不从第一导体层SH的边缘部突出。在三条取向膜阻挡部WS1~WS3内,形成最接近显示区域AR的位置的取向膜阻挡部WS1的第二导体层SP的显示区域AR侧的边缘部、与第一导体层SH的显示区域AR侧的边缘部之间的平面上的距离为L3。另外,形成接近第一基板SUB1的基板端(边缘部)SED的位置的取向膜阻挡部WS3的第二导体层SP的基板端SED侧的边缘部、与第一导体层SH的基板端SED之间的平面上的距离为L4。该情况下,满足L3>0且L4>0。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取向膜阻挡部WS1~WS3和栅极线GL交叉的区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能够增大第一导体层SH与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E1,并能够抑制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E2。即,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GL之间的区域的第一导体层SH屏蔽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之间的电场E2,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而且,在与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第二导体层SP之间的区域,第二导体层SP形成在整个面上,从而能够得到提高第一导体层SH与栅极线之间的电场E1的屏蔽效果这样的特殊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形状的图。以下,基于图10对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液晶的封入方式及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的固定(固接)通过沿第二基板SUB2的周边部涂布的密封材料SL进行。另外,被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夹持的液晶的封固通过密封材料SL和堵塞该密封材料SL的开口部的封固材料SM进行的。
在该结构中,分别形成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后,利用以环状涂布在第二基板的周边部上的密封材料SL固定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此时,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在图中的上端中央部的密封材料SL的开口部成为液晶的封入口,从该开口部封入液晶之后,通过封固材料SM堵塞密封材料SL的开口部。
在该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域AR的周边部以内,在涂布了封固材料SM的区域,除去密封材料SL,从而液晶不与密封材料SL重合(重叠)。因此,在没有涂布(除去)密封材料SL的区域,不需要配置取向膜阻挡部WS1~WS3。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在没有涂布密封材料SL的区域即涂布封固材料SM的区域,不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另外,通过采用在密封部SL的开口部不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的结构,还能够得到在液晶封入时防止因取向膜阻挡部WS妨碍液晶的封入的效果。
此时,在涂布了密封材料SL的区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能够增大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第一导体层SH与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E1,并能够使第二导体层SP与栅极线GL之间的电场E2非常小,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实施方式2的取向膜阻挡部WS1~WS3,该情况下,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外形形状的图。以下,基于图11说明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以及连接漏极线DL和驱动电路的信号线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从图11可知,在呈矩形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四条边内,是形成驱动电路和连接端子部TM的边部,在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基板端)之间的距离长的边部,不形成由取向膜阻挡部WS1~WS3构成的取向膜阻挡部WS。即,在显示区域AR的四条边内,除了图11中下侧的边以外,以包围其他三条边的方式以C字状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例如在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沿Y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边上的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之间的间隔为D1、使沿X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边上的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之间的距离为D2时,上述结构能够适用于D2>D1的边。
在满足D2>D1的D1的边、即图中的上侧边及左右的边上,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从沿第二基板SUB2的边部以环状形成的密封材料到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的距离也变小。与之相对,在图中的下侧边,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的距离D2大,从而从沿第二基板SUB2的边部涂布的密封材料到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的距离也变大。其结果为,在实施方式4中,即使为在显示区域AR与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之间的区域不设置取向膜阻挡部WS1~WS3的结构,以覆盖显示区域AR的方式涂布的取向膜材料也不会到达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即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结构中,还能够得到如下特殊效果:使形成显示区域AR的漏极线DL的导电性薄膜延伸作为信号线,使用该信号线电连接漏极线DL与驱动电路或连接端子部TM。
<实施方式5>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取向膜阻挡部的外形形状的图。以下,基于图12说明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取向膜阻挡部WS的外形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从图12可知,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呈矩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四条边内,沿Y方向相对的两条边即短边侧与长边侧相比,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基板端)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更大。因此,在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仅在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基板端)之间的距离小的周边部即图中左右的周边部,形成由取向膜阻挡部WS1~WS3构成的取向膜阻挡部WS。
此时,与前述的实施方式4同样地,即使采用如下结构:在从显示区域AR的边缘部到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基板端)之间的距离大的边,在显示区域AR与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之间的区域不设置取向膜阻挡部WS的结构,以覆盖显示区域AR的方式涂布的取向膜材料也不会到达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即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所以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薄膜晶体管使用非晶硅(a-Si),在第一基板SUB1上形成扫描信号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DC,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本申请发明的取向膜阻挡部WS。此外,使用了非晶硅的栅极驱动器等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的光刻技术,省略其详细说明。
从图13可知,在长度方向的周边部PR形成有栅极驱动器DC。尤其是,在各周边部PR的栅极驱动器DC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取向膜阻挡部SW。即,在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第一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二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2形成一个栅极驱动器DC,在第一栅极驱动器DC1与第二栅极驱动器DC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沿Y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取向膜阻挡部WS。此时,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除了形成取向膜阻挡部WS的第二导体层SP的结构、及栅极驱动器DC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以下,图14表示图13所示的G部即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周边部的放大图。图15表示图14所示的H部即实施方式6的取向膜阻挡部的放大图。以下,基于图14及图15说明实施方式6的取向膜阻挡部WS的详细结构。
如图14所示,在显示区域AR的周边部PR形成有由第一栅极驱动器DC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DC2构成的栅极驱动器DC。在第一栅极驱动器DC1与第二栅极驱动器DC2之间的区域,由第一导体层SH和第二导体层SP构成的取向膜阻挡部SW沿Y方向(长度方向)延伸地配置。另外,第一栅极驱动器DC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DC2通过与取向膜阻挡部SW交叉的信号线SIG1而电连接。此时,从显示区域AR延伸的栅极线GL超过显示区域AR并向周边部PR侧延伸,经由接触孔CH与从第一栅极驱动器DC1延伸的信号线电连接。另外,控制信号经由一端与端子部TM连接的信号线SIG2被输入到第二栅极驱动器DC2,通过由第一栅极驱动器DC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DC2构成的栅极驱动器DC,生成与控制信号相应的扫描信号。尤其是,在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比第二栅极驱动器DC2更靠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的边缘部SED侧形成有信号线SIG2。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少与取向膜阻挡部SW交叉的信号线数量。
如图15的放大图所示,取向膜阻挡部WS相对于沿X方向延伸且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信号线SIG1正交地延伸。此时,实施方式6的取向膜阻挡部WS由一条第二导体层SP以及隔着绝缘层而形成在该第二导体层SP与信号线SIG1之间的第一导体层SH构成。通过该结构,能够将第一栅极驱动器DC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DC2一体构成的栅极驱动器DC的信号线SIG1的距离形成得短。
此时,在使第一导体层SH的电压为V2、第二导体层SP的电压为V3、图15中所示的4条信号线SIG1的电压从上侧开始按顺序为V1、V1a、V1b、V1c的情况下,V2=V3。另外,V1≠V2,V1a、V1b、V1c可以与V2相同也可以不同。
施加该电压的情况下,如沿图15的I-I’线的剖视图即图16所示,能够在信号线SIG1与第一导体层SH之间产生大的电场E1,抑制在信号线SIG1和第二导体层SP之间产生的电场E2。其结果为,在取向膜阻挡部WS与信号线SIG1交叉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防止信号线SIG1与第二导体层SP之间的电场E2引起的该信号线SIG1的腐蚀。
此外,在实施方式6的结构中,以包围显示区域AR及第一栅极驱动器DC1的方式形成环状的取向膜阻挡部WS,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实施方式3~5所示的取向膜阻挡部。另外,作为取向膜阻挡部WS采用了形成一条第二导体层SP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两条以上的第二导体层SP。
再次总结说明实施方式1~6中详细说明的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的各种例子,如下所述。
(1)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显示区域的相对的两条边配置,并由以隔着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配置的呈一对线状形状的取向膜阻挡部构成。
(2)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三条边形成的C字形状。
(3)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除了形成连接端子部的边以外的其他三条边形成。
(4)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包围所述显示区域地形成的环状。
(5)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一个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6)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是,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实施方式7>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基板周边部的放大照片的电路布线布局说明图。图18是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基板周边部的放大照片的电路布线布局说明图。图19是沿图18所示的J-J’线的剖视图。但是,被输入来自连接端子部TM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线CTL配置在第一基板SUB1的边部侧,图17及图18所示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DC形成在该控制信号线CTL与显示区域AR之间的区域。另外,在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形成有配置在显示区域AR的周边部PR中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的区域,防止取向膜ORI向密封区域形成。因此,也可以在没有形成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的边部,形成前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取向膜阻挡部。
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周边部PR形成有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该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基于来自从未图示的连接端子部延伸的控制信号线CTL的控制信号,形成与各栅极线GL的位置对应的定时的扫描信号。由此,在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的形成区域,在形成有构成该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的部分、和仅形成有用于电连接该薄膜晶体管TFT等的布线的部分等中,第一基板SUB1向液晶侧的面的突出量大不相同,在基板表面上形成大的层差。
另一方面,关于与各栅极线GL连接并生成与其形成位置对应的扫描信号的电路(以下记作扫描信号生成电路),为薄膜晶体管TFT、电容的构造和形成位置都大致相同的电路结构。该相同结构的扫描信号生成电路沿栅极线GL的并列设置方向即Y方向并列设置,并形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DC。
各扫描信号生成电路具有被直接输入来自控制信号线CTL的扫描信号的两个以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并且缩短与控制信号线CTL连接的信号线,由此减小寄生电容并使控制信号线CTL中的基准信号的信号延迟最小。另外,使电路驱动能力大专有面积大的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控制信号线CTL附近而减小信号线长度,并且其他较小的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靠显示区域AR侧。而且,为了使控制信号线CTL与其他信号线的交叉减少,控制信号线CTL配置在第一基板SUB1的边缘部侧。
另外,在实施方式7的扫描信号驱动电路DC中,在相邻的扫描信号生成电路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用于将靠显示区域AR侧的薄膜晶体管TFT和控制信号线CTL连接的信号线SIG3。该信号线SIG3在靠控制信号线CTL的区域中,如图17中的WP所示,成为使沿Y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向X方向弯曲并延伸后、再向Y方向弯曲而沿Y方向延伸的摇把(crank)形状。
而且,在该信号线SIG3的配置区域,在与摇把形状的部分相比更接近显示区域AR的部分即涂布有取向膜材料侧,形成有与信号线SIG3交叉的薄膜层CV。尤其是,在实施方式7的结构中,使用用于形成与靠近控制信号线CTL的薄膜晶体管TFT相邻配置的电容元件并成为一方电极的透明导电膜层来形成薄膜层CV。通过该结构,在沿形成在相邻的薄膜晶体管TFT之间的信号线SIG3形成的区域、并在该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TFT的形成膜厚较厚的区域所夹持的凹状(槽状)的区域,形成有向液晶面侧即薄膜层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状区域。
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在相邻的薄膜晶体管TFT之间形成有直线状的信号线SIG4的情况下,形成有凹状的槽部。由此,以覆盖显示区域AR的方式涂布的液体状的取向膜材料ORM沿图18中所示的箭头SW4向控制信号线CTL方向延伸。由此,在用于涂布密封材料的区域形成了取向膜。
与之相对,在实施方式7的结构中,如图17中的箭头SW1所示,被涂布在显示区域AR上的液体状的取向膜材料的一部分沿形成有信号线SIG3的凹状区域延伸。这里,在实施方式7中,沿信号线SIG3延伸的取向膜材料在由薄膜层CV形成的凸状区域以与信号线SIG3交叉的方式形成有透明导电膜,从而由两个薄膜晶体管TFT形成的凹状的槽部分的深度形成为减少了透明导电膜的厚度的量。因此,如图17中的箭头SW2所示,沿信号线SIG3延伸的取向膜材料大幅减少。之后,在实施方式7的结构中,取向膜材料通过以摇把状形成的区域WP,从而如箭头SW3所示,取向膜材料进一步减少,并在该摇把状的区域WP停止。
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取向膜形成在控制信号线CTL的形成区域和密封材料的涂布区域,从而能够通过密封材料提高密接性,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关于实施方式7,再次进行总结说明,具有如下的各种特征。
(1)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凸状区域由与所述槽部交叉地形成的薄膜层构成。
(2)另外,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槽部沿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信号线形成,与所述槽部交叉的薄膜层是构成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元件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薄膜层。
此外,在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形成在相邻配置的薄膜晶体管TFT之间的凹部区域与信号线SIG3一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本申请发明适用于沿Y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其他凹部区域。该情况下,以与凹部区域交叉的方式形成薄膜层而在凹部区域形成向液晶面侧突出的凸状体,并且形成摇把状的区域WP而能够得到前述的效果。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不必限定成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还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向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还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Claims (2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第一基板,其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沿Y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视频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
将由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视频信号线包围的区域作为像素的区域,将以矩阵状配置所述像素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
其中,利用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的密封材料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且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封固有所述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得比所述第二基板大,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形成有连接端子部,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取向膜阻挡部,其形成在比所述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并且至少沿所述显示区域的两条不同边形成,在形成所述取向膜时,阻止固化前的取向膜流动到密封材料的区域,
其中,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对液状的取向膜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薄膜材料形成,并具有: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最上层的第二导体层(SP);
第一导体层(SH),其隔着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并配置成,在从所述第二导体层(SP)侧俯视观察时,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从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长度方向边缘部露出,
所述第一导体层(SH)隔着绝缘膜层地形成在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导体层(SP)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域的相对的两条边配置,并由隔着所述显示区域配置的呈一对线状形状的取向膜阻挡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三条边形成的C字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除了所述连接端子部形成的边以外的其他三条边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以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形成的环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一个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电路,其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由与所述像素的形成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并生成所述扫描信号和/或所述视频信号,
所述驱动电路由接近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驱动电路和接近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部的第二驱动电路构成,
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之间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一个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第一基板,其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沿Y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视频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隔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
将由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视频信号线包围的区域作为像素的区域,将以矩阵状配置所述像素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
其中,通过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的密封材料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封固有所述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形成得比所述第二基板大,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形成有连接端子部,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具有:驱动电路,其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并且通过由与所述像素的形成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并生成扫描信号和/或所述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线,其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部和所述驱动电路,
其中,在所述驱动电路的形成区域,形成有形成在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之间的区域并到达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形成区域的槽部,所述槽部具有弯曲并到达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弯曲区域,并且
具有凸状区域,其形成在比所述弯曲区域更接近所述显示区域的区域,由该槽部的底面部向所述液晶面侧突出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状区域由与所述槽部交叉地形成的薄膜层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沿着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的信号线形成,
与所述槽部交叉的薄膜层是构成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元件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薄膜层。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第一基板,其在其边部形成有驱动电路和信号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并形成得比所述第一基板小;
密封材料,其沿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部形成,并固定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液晶层,其被所述密封材料封固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连接端子部,其形成在不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的露出区域;
显示区域,其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像素而成;
取向膜,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
取向膜阻挡部,其形成在比所述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并且至少沿所述显示区域的两条不同边形成,在形成取向膜时,阻止固化前的取向膜流动到密封材料的区域,
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对液状的取向膜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薄膜材料构成,并具有:第二导体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的最上层,并沿上述边延伸;第一导体层,其隔着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的下层,沿所述第二导体层延伸,并配置成其延伸方向的边缘部超过所述第二导体层的延伸方向边缘部并伸出,
所述第一导体层隔着绝缘膜层形成在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边部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所述显示区域的相对的两条边配置,并由隔着所述显示区域配置的呈一对线状形状的取向膜阻挡部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三条边形成的C字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沿除了所述连接端子部形成的边以外的其他三条边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呈以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形成的环状。
19.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一个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阻挡部由形成在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导体层(SP)的下层的一个所述第一导体层(SH)构成。
CN201210385190.4A 2011-10-05 2012-09-29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033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1252A JP5974415B2 (ja) 2011-10-05 2011-10-05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21252 2011-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3989A true CN103033989A (zh) 2013-04-10
CN103033989B CN103033989B (zh) 2015-08-26

Family

ID=4802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5190.4A Active CN103033989B (zh) 2011-10-05 2012-09-2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019460B2 (zh)
JP (1) JP5974415B2 (zh)
CN (1) CN10303398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87A (zh) * 2013-10-10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51406A (zh) * 2015-07-09 2018-03-27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8241227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WO2020073470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19733A (zh) * 2017-06-12 2022-02-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0301A (ko) * 2012-12-21 2014-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025994A (ko) 2013-08-30 2015-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Oled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275418B2 (ja) * 2013-09-03 2018-02-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33865B1 (ko) 2014-03-21 2021-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491825B2 (ja) 2014-05-28 2019-03-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9589521B2 (en) * 2014-11-20 2017-03-0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wire-on-array structure
KR102244018B1 (ko) 2014-11-20 2021-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123424A (ko) * 2015-04-15 2016-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585124B1 (ko) * 2016-04-20 2023-10-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094373A (zh) * 2016-06-02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78841B (zh) * 2018-01-16 2020-07-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天线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天线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0772B (zh) * 2018-10-31 2021-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739564B2 (ja) * 2019-03-04 2020-08-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348546A1 (en) * 2019-04-30 2020-11-05 Himax Display, Inc. Display panel
CN114690485A (zh) * 2022-04-08 2022-07-01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832A (zh) * 2006-05-24 2007-11-2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06356A (zh) * 2006-12-22 2008-06-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11068A (zh) * 2006-12-29 2008-07-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制造方法
CN102591060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1716B2 (ja) * 2001-03-15 2011-12-0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221704B2 (ja) * 2003-03-17 2009-0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00469B1 (ko) * 2005-10-05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몰 비트 라인에 접속된 수직형 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회로 소자 및 제조 방법
JP4747911B2 (ja) * 2006-03-30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用アレイ基板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820226B2 (ja) * 2006-07-18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110355A1 (en) * 2007-04-03 2010-05-06 Tsuyoshi Okazaki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P2228681A4 (en) * 2007-12-19 2011-10-19 Sharp Kk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0008444A (ja) 2008-06-24 2010-01-1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8934075B2 (en) * 2009-05-27 2015-0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P-typ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a first alignment layer having an anchoring energy
US8304145B2 (en) * 2010-02-19 2012-1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igh tortuosity diffusion medium
JP5398596B2 (ja) * 2010-03-05 2014-01-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549328B2 (ja) * 2010-04-02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80124158A (ko) * 2010-09-15 2018-11-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832A (zh) * 2006-05-24 2007-11-2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06356A (zh) * 2006-12-22 2008-06-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11068A (zh) * 2006-12-29 2008-07-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制造方法
CN102591060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87A (zh) * 2013-10-10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1609A (zh) * 2013-10-10 2021-09-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851406A (zh) * 2015-07-09 2018-03-27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8241227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8241227B (zh) * 2016-12-26 2021-08-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和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14019733A (zh) * 2017-06-12 2022-02-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WO2020073470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56887B2 (en) 2018-10-08 2021-10-26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41650B2 (en) 2017-12-12
JP5974415B2 (ja) 2016-08-23
US20130088675A1 (en) 2013-04-11
US9019460B2 (en) 2015-04-28
US20160154285A1 (en) 2016-06-02
US20150192813A1 (en) 2015-07-09
US9291840B2 (en) 2016-03-22
CN103033989B (zh) 2015-08-26
JP2013080184A (ja)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398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53415B (zh) 水平电场液晶显示设备
US99041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743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98820B (zh) 显示装置
US82284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10999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8809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006834A1 (en) Panel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3006313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020055785A (ko) 횡전계 방식의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39569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CN10283055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母板
KR20090101838A (ko) 실장 구조체,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10012386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704547A (zh) 半导体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0488843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TWI252362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548366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US2016034203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201401768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3492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01168A (ko) 보조 공통 배선을 구비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KR20120050780A (ko)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01279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