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907A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2907A
CN103032907A CN2012103563682A CN201210356368A CN103032907A CN 103032907 A CN103032907 A CN 103032907A CN 2012103563682 A CN2012103563682 A CN 2012103563682A CN 201210356368 A CN201210356368 A CN 201210356368A CN 103032907 A CN103032907 A CN 103032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verter
fan
magnetron
latch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6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宿野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2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箱体,其形成该烹饪装置的主体的上表面、侧表面和后表面;内箱,其被容纳于箱体内部从而形成具有开口的加热室;门,其形成主体的前表面并且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底盘,其形成主体的底面;磁控管,其被配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产生微波;逆变器,其被配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改变磁控管的输出功率;控制板,其被配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至少控制磁控管和逆变器;锁机构,其被配置在内箱的中部并且检测门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在门上执行锁定控制;单个风扇;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逆变器;用于控制板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控制板;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锁机构。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烹饪装置,该装置用于容纳加热室中将被加热的物体,从而对将被加热的物体执行加热烹饪。
背景技术
诸如微波炉等的烹饪装置(在下文中被称为“微波炉”)包括在微波炉箱体内部的诸如磁控管、逆变器和控制板之类的电气组件。这些电气组件产生热量,从而微波炉需要安装一个冷却扇用于冷却这些电气组件,由此进而完成有效的操作(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开号No.2006-292181)。
近年来,以下的情况不断在增加:安装在厨房内的诸如微波炉等的多种烹饪设备和组件被整齐地安排在厨具中,从而确保厨房内部的整齐的感觉。考虑到这些厨具中的微波炉的安装,减小安装尺寸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该安装尺寸由微波炉的箱体和与该箱体相对的厨具之间的距离定义。同时,还存在另外的确保微波炉的容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的事实提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个电气组件的高效布局方面表现优良的烹饪装置和一种用于冷却这些电气组件的冷却扇,并且能够实现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包括:箱体,其形成该烹饪装置的主体的上表面、侧表面和后表面;内箱,其被容纳于箱体内部从而形成具有开口的加热室;门,其形成主体的前表面并且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底盘,其形成主体的底面;磁控管,其被布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产生微波;逆变器,其被布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改变磁控管的输出功率;控制板,其被布置在底盘和内箱之间并且至少控制磁控管和逆变器;锁机构,其被布置在内箱的中部并且检测门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在门上执行锁定控制;单个风扇;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逆变器;用于控制板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控制板;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空气从风扇传送到锁机构。
在上述方面的优选的实例中,用于磁控管的空气流动通道在冷却逆变器之后用于将从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发送的空气引导到磁控管。
沿主体的第一长侧布置风扇和逆变器,沿主体的第一短侧布置磁控管,沿主体的与第一长侧相对的第二长侧布置控制板,沿主体的与第一短侧相对的第二短侧布置锁机构。
烹饪装置还包括:天线,其用于搅动由磁控管产生的微波;天线电动机,其用于转动天线;逆变器导管,其用于容纳逆变器和引导流经逆变器的空气,并且该逆变器导管包括用于将流经逆变器的空气送出逆变器导管的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口,并且天线电动机和控制板被分别布置在从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口发送的空气的下游。
烹饪装置还包括:风扇箱,其用于容纳风扇,该风扇箱包括向上开口的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口和用于将从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口发送的空气引导至锁机构的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
附图说明
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正视图;
图2是当从图1的微波炉的正面观察时,图1的微波炉的示意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功能框图;
图4是大体上示出了安排在底盘上的电气组件的布局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了内箱和安排在底盘内的电气组件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了内箱和安排在底盘内的电气组件的左视图;
图7是示出了内箱和安排在底盘和内箱内的电气组件的右视图;
图8是多叶片式风扇的外部立体图;
图9是冷却扇的内部平面图;
图10是冷却扇的正视图;
图11是逆变器的内部平面图;以及
图12是逆变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的实施例提供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烹饪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1的正视图。
图2是当从图1的微波炉1的正面观察时,图1的微波炉1的示意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的功能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图1图纸的示出所述微波炉的这一侧被定义为所述微波炉1的正面,相同的图纸的另一侧被定义为微波炉1的背面,该相同的图纸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被定义为微波炉1的右侧和左侧。
微波炉1包括主体10、门13和内箱14。
主体10包括形成上表面、侧表面和后表面的箱体11以及形成主体10的下表面的底盘12。内箱14被容纳于箱体11内。内箱14形成了用于容纳将被加热的物体的加热室15。内箱14在微波炉1的前表面具有开口,从而使得将被加热的物体能够通过此开口被放入加热室15和从加热室15中取出。
门13被安装在主体10的前表面位置,从而形成主体10的前表面。门13使得加热室15的开口部位能够通过安装在主体10的前表面的底部的合叶打开和关闭。
平板16(固定平板)被布置在加热室15的底面上,将被加热的物体放置在该平板16上。
门13例如在门13的底部安装有操作部20和显示部21。
操作部20接收对烹饪菜单的手动或自动操作的操作模式的选择,以及或者对加热条件和多种自动烹饪菜单等其他决定的选择。显示部21显示用户通过操作部20完成的对烹饪菜单的选择或设定,也显示微波炉1的操作状态等。
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10包括诸如磁控管31、加热器32、蒸汽产生加热器33以及其他的在各自预定部位的加热组件。微波炉1根据控制器30的指示通过上述的加热组件对容纳在加热室15中的将被加热的物体执行诸如微波烹饪、烘烤烹饪和蒸汽烹饪等的烹饪操作。控制器30是在后文将说明的控制板70,其电控制微波炉1的各个组件。
磁控管31产生微波。根据由逆变器40提供的电能来控制微波的输出。逆变器40(参见图3)将微波的输出量变成多个值。
如图2所示,从磁控管31发射出的微波经过连接到磁控管31的波导管35的内部,进而流进旋转天线36的底面。微波被旋转天线36搅动,此后穿过平板16,进而在整个加热室15中发射微波。
旋转天线36旋转或停止从而在整个加热室15中传播微波。天线电动机41是经由轴41a耦合到旋转天线36上的电动机。天线电动机41根据控制器3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旋转天线36的转动或停止。天线电动机41可以被配置成步进电动机从而能够很容易地改变天线电动机41的转速。
天线位置探测器42可以是微型开关或者光遮断器,其检测旋转天线36的旋转角度或位置。天线位置探测器42将探测结果传送至控制器30。
例如,加热器32被安装在加热室15的顶部(上部),其利用辐射热执行烘烤烹饪操作。蒸汽生成加热器33加热从储水器中供应的水而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从例如布置于内箱14的侧面的蒸汽供给口中被供给到加热室15中。
红外传感器45被布置于加热室15的右上侧面,并且通过探测加热室15中的红外光线(在平板16上)而探测温度。红外传感器45是单眼红外传感器或者复合眼型红外传感器。蜂鸣通知部46(参见图3)输出蜂鸣声用于根据控制器30的指示在预定的定时通知用户。锁机构47探测门13的状态并且在门13上执行锁定控制。
以下将对布置于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的主体10内部的电气组件的布局进行说明。
图4是大体上示出了布置在底盘12内的电气组件的布局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了内箱14和布置在底盘12内的电气组件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了内箱14和布置在底盘12内的电气组件的左视图。
图7是示出了内箱14和布置在底盘12和内箱14内的电气组件的右视图。
如图4所示,冷却扇50、逆变器40、磁控管31、控制板70以及天线电动机41被布置在底盘12内,具体地说,是底盘12和内箱14之间。
微波炉1被装配有一个单个的冷却扇50。该冷却扇50被布置在底盘12的右后侧。图8是多叶片式风扇52的外部立体图。图9是冷却扇50的内部平面图。图10是冷却扇50的正视图。
冷却扇50包括多叶片式(多个叶片翼)风扇52和AC风扇电动机53以及位于风扇箱51内部的电动机安装板54。
多叶片式风扇52被用于冷却扇50从而相对于使用其他风扇(例如螺旋桨风扇)的情况增加冷却空气的流入量。
在执行如下操作的情况下:相对于需要用于执行诸如烘烤烹饪和蒸汽烹饪之类的微波烹饪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此操作所需的冷却空气的流入量较少,如果利用可控硅耦合器驱动AC风扇电动机53,那么通过提供相位控制就可以减小AC风扇电动机53的驱动电压从而减小AC风扇电动机53的转速。因此,能够完成减小AC风扇电动机53中的噪音的功能。在烘烤烹饪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加热室15附近的无用的冷却,从而对加热室15中的温度的上升不造成影响。
冷却扇50从在冷却扇50所布置于的底盘12内开孔的进气孔中吸入空气,并且从配备的三个通风孔55、57、59将冷却空气送到风扇箱51中。
冷却扇50以如下的方式被安装于底盘12:在此方式中,作为第一个通风孔的用于逆变器的通风孔55位于风扇箱51的左后侧。如图4和图9所示,风扇箱51包括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56,其在用于逆变器的通风孔55处将冷却空气从微波炉1的右侧引导到左侧。
当安装冷却扇50时,作为第二个通风孔的用于控制板的通风孔57被布置在风扇箱51的左前侧。如图4和图9所示,风扇箱51包括用于控制板的空气流动通道58,其在用于控制板的通风孔57处将冷却空气斜向地从微波炉1的右后侧引导到左前侧。
当安装冷却扇50时,作为第三个通风孔的用于锁机构和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59(在下文中称为“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通风孔”)被布置于风扇箱51的右中部。如图4、图7和图10所示,风扇箱51包括用于锁机构和红外传感器的空气流动通道60(后述)(在下文中为称为“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空气流动通道”),其在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通风孔59处将冷却空气从微波炉1的底部向上引导。
如图4所示,在主体10(底盘12)的后侧沿大致纵向(第一长侧)布置逆变器40。逆变器40位于临近于冷却扇50的左侧,并且处于来自于用于逆变器的通风孔55的在微波炉1的右侧到左侧的方向上传送的冷却空气的下游。
图11是逆变器40的内部平面图。图12是逆变器40的正视图。
如图11所示,逆变器40包括高频变压器81、高压板8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83、整流器84和散热片85。逆变器40被容纳于逆变器导管86内。
在逆变器导管86内,高频变压器81被布置于右侧,高压板82被布置于左后侧,IGBT 83和整流器84按从右到左的次序被分别布置于左前侧。
逆变器导管86包括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和导管盖86c。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是位于底盘12后部的并且在底盘12的从右到左的纵向上延伸的部分,其用于容纳逆变器40的各个组件。如图4所示,作为用于磁控管的空气流动通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被连接到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的左端部,并且沿着底盘12的左后角部的形状弯曲,并且从底盘12的后部向前延伸。导管盖86c盖住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的上表面。
如图4和其他图所示,逆变器导管86包括冷却空气进气口87、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和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99。
冷却空气进气口87被布置于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的右端部。冷却空气进气口87被连接到临近冷却空气进气口87的右侧而布置的冷却扇50的用于逆变器的通风孔55,并且将在从右到左方向上供给的冷却空气吸入到逆变器导管86中。
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被布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的前端部。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传送冷却空气,该冷却空气流经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并且从微波炉1的后部向前部被引入到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中。
如图12所示,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89形成于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的前侧壁。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89将在从右到左方向上流动并且流经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的冷却空气引导出逆变器导管86,并且大致斜向地将冷却空气从微波炉1的右后部传送到左前部。
如图4所示,在主体10(底盘12)的左侧沿短方向(第一短侧)布置磁控管31,并且该磁控管31临近逆变器4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的端部从而被连接到该逆变器40。具体地说,磁控管31被布置在临近逆变器导管86的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的位置处,并且位于从微波炉1的后部向前流经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的冷却空气的下游。
沿主体10(底盘12)的前侧(第二长侧)的纵向布置控制板70。具体地说,在前侧(第二长侧),沿与主体10(底盘12)的布置有逆变器40的后侧(第一长侧)的纵向相对的纵向布置控制板70,从而使得控制板70位于与逆变器40相对的位置。
控制板70被布置成比冷却扇50更加靠前,并且位于从用于控制板的通风孔57传送出的在微波炉1的从右后到左前的方向上的冷却空气的下游。控制板70被布置成比逆变器40更加靠前,并且位于从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89传送出的在微波炉1的从右后到左前的方向上的冷却空气的下游。控制板70包括噪声滤波器、电源变压器和直流中继等。
如图4所示,天线电动机41被布置在逆变器40和控制板70之间,并且位于冷却扇50和磁控管31之间,并且大致位于微波炉1(底盘12)的中部。天线电动机41位于从逆变器导管86的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89传送出的在微波炉1的从右后到左前的方向上的冷却空气的下游。
如图7所示,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被布置于内箱14的右侧壁。具体地说,在主体10的右侧(第二短侧),沿与主体10(底盘12)的布置有磁控管31的左侧(第一短侧)的短方向相对的短方向布置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从而使得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定位成与磁控管31相对。
锁机构47被布置在位于内箱14的右侧面的并且位于微波炉1(内箱14)的前侧的上部。红外传感器45被布置在位于内箱14的右侧面的并且比锁机构47靠后的上部。
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空气流动通道60(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是附加到内箱14的右侧面的管道,并且从微波炉1的底部向上引导来自于风扇箱51的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通风孔59的冷却空气。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空气流动通道60包括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60a和用于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60b。
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60a在锁机构47的附近向微波炉1的前侧开口。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60a从微波炉1的后向前引导冷却空气,并且将冷却空气从微波炉1的下后侧引导至上前侧。
用于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60b位于红外传感器45的附近,并且向微波炉1的上侧开口。用于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60b从微波炉1的底部向上引导冷却空气。
根据布置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的位置来定义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空气流动通道60的形状以及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60a和用于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60b的位置。
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执行微波烹饪时,微波炉1激活逆变器40、磁控管30、控制板70、天线电动机41、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作为在此操作过程中的加热元件的这些电气组件以及微波炉1激活冷却扇50从而冷却这些电气组件。
冷却扇50驱动AC风扇电动机53并且将利用多叶片式风扇52从底盘12的进气口中吸入的空气A(参见图10)生成为冷却空气。如图4所示,冷却空气W1流经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56并且在微波炉1的从右到左的方向上从用于逆变器的通风孔55中被排出。
从逆变器导管86的被布置成与冷却扇50的左侧相邻的冷却空气进气口87中将冷却空气W1吸入到逆变器导管86中。如图11所示,冷却空气W1的一部分流经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内部,从而依次冷却高频变压器81和高压板82。冷却空气W1的一部分依次冷却高频变压器81、IGBT 83和整流器84。
在逆变器导管86中,高热量产生组件被布置在右侧,低热量产生组件被布置在左侧。具体地说,具有较高热值的高频变压器81被布置在冷却空气W1的上游,具有比高频变压器81低的热值的高压板82、IGBT 83和整流器84被布置在冷却空气W1的下游。这样的配置使得微波炉1能够根据各个组件的热量来有效地冷却各个电气组件。
如图4所示,已经流经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的冷却空气W1作为冷却空气W2从后向前流经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管86b的内部,并且从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中排出冷却空气W2。
冷却空气W2到达布置在用于磁控管的通风孔88附近的并且处于冷却空气W2的下游的磁控管31,从而冷却该磁控管31。
如图4所示,在逆变器导管86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导管86a中的冷却空气W1的一部分从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89中被排出并作为冷却空气W3。冷却空气W3在从右后向左前的方向上被排出,从而到达布置在冷却空气W3的下游的天线电动机41。冷却空气W3冷却天线电动机41同时也冷却位于比天线电动机41位置靠前的控制板70。
如图4所示,从用于控制板的通风孔57中排出冷却空气W4,并且由用于控制板的空气流动通道58在从右后向左前的方向上引导冷却空气W4。冷却空气W4到达布置在比冷却扇50位置靠前的控制板70,并且冷却该控制板70。
如图4和图10所示,冷却空气W5流经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通风孔59,并且被引入到图7的用于锁机构和其他部件的空气流动通道60中。从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60a中从微波炉1的后部向前地排出冷却空气W5的一部分。排出的冷却空气W5到达位于冷却空气W5的下游的锁机构47,并且冷却该锁机构47。
从用于红外传感器的通风孔60b中从微波炉1的底部向上地排出冷却空气W5的一部分。排出的冷却空气W5到达位于冷却空气W5的下游的红外传感器45,并且冷却该红外传感器45。
微波炉1同样也在执行加热器烹饪和蒸汽烹饪的情况下使用冷却扇50产生冷却空气来冷却多个电气组件。在此情况下,根据加热元件(正被操作的电气组件)产热的量和加热元件的数量来控制AC风扇电动机53的转速。
在配置成包括平板16并且利用转动天线36来搅动微波的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中,如上所述来安排AC风扇电动机53和其他的作为加热元件的多个电气组件,从而完成有效的冷却。因此,微波炉1仅利用一个冷却扇来分别冷却微波炉1所需的多个组件。因此,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能够节省安装两个或多个冷却扇50空间,简化微波炉1的内部结构,同时确保了加热室15拥有更多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微波炉1同时还可以降低安装两个或多个冷却扇50所需的成本费用。
虽然这里说明了特定的一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真正地,在此说明的新的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其他的形式来体现;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在此说明的实施例的形式进行多种省略、替代和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同等的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这些形式或变形。
例如,磁控管31可以被布置在微波炉1的右侧,锁机构47和红外传感器45可以被布置在微波炉1的左侧。在此情况下,冷却扇50和逆变器40的布局与本发明中的冷却扇50和逆变器40是双向相互对称的。
磁控管31可以被布置成在底盘12的后部沿着纵向与逆变器40的左侧相邻。

Claims (5)

1.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箱体,其形成所述烹饪装置的主体的上表面、侧表面和后表面;
内箱,其被容纳于所述箱体中,从而形成具有开口的加热室;
门,其形成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并且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底盘,其形成所述主体的底面;
磁控管,其被布置在所述底盘和所述内箱之间,并且产生微波;
逆变器,其被布置在所述底盘和所述内箱之间,并且改变所述磁控管的输出功率;
控制板,其被布置在所述底盘和所述内箱之间,并且至少控制所述磁控管和所述逆变器;
锁机构,其被布置在所述内箱的中部,并且检测所述门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对所述门执行锁定控制;
单个风扇;
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发送从所述风扇发送到所述逆变器的空气;
用于控制板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发送从所述风扇发送到所述控制板的空气;以及
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发送从所述风扇发送到所述锁机构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还包括用于磁控管的空气流动通道,其在冷却所述逆变器之后将从所述用于逆变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发送的空气引导到所述磁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中,
沿所述主体的第一长侧布置所述风扇和所述逆变器,
沿所述主体的第一短侧布置所述磁控管,
沿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长侧相对的第二长侧布置所述控制板,以及
沿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短侧相对的第二短侧布置所述锁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中,
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
天线,其用于搅动由所述磁控管产生的微波;
天线电动机,其用于转动所述天线;以及
逆变器导管,其用于容纳所述逆变器并引导流经所述逆变器的空气,
所述逆变器导管包括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所述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用于将流经所述逆变器的空气送出所述逆变器导管,以及
所述天线电动机和所述控制板被分别布置在从所述用于天线电动机的通风孔发送的空气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中,
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风扇箱,所述风扇箱用于容纳所述风扇且包括向上开口的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以及
所述用于锁机构的空气流动通道,其用于将从所述用于锁机构的通风孔发送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锁机构。
CN2012103563682A 2011-10-03 2012-09-21 烹饪装置 Pending CN1030329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8967A JP2013079744A (ja) 2011-10-03 2011-10-03 加熱調理器
JP2011-218967 2011-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2907A true CN103032907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63682A Pending CN103032907A (zh) 2011-10-03 2012-09-21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79744A (zh)
CN (1) CN1030329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108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器具
CN113543608A (zh) * 2021-08-18 2021-10-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WO2024093427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1315A (zh) * 2018-10-15 2018-12-18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炉的散热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10A (zh) * 1996-07-16 1998-02-25 东芝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00346371A (ja) * 1999-06-07 2000-12-15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2276949A (ja) * 2001-03-23 2002-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3036967A (ja) * 2001-07-23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806149A (zh) * 2003-06-13 2006-07-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9616A (ja) * 1999-08-23 2001-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6292181A (ja) * 2005-04-05 2006-10-26 Toshiba Corp 電子レン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10A (zh) * 1996-07-16 1998-02-25 东芝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00346371A (ja) * 1999-06-07 2000-12-15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2276949A (ja) * 2001-03-23 2002-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3036967A (ja) * 2001-07-23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806149A (zh) * 2003-06-13 2006-07-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1087A (zh) * 2017-12-19 2018-06-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器具
CN113543608A (zh) * 2021-08-18 2021-10-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3543608B (zh) * 2021-08-18 2024-03-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WO2024093427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79744A (ja)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9568B2 (en)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EP3104083B1 (en) Heat cooker
CN105662171A (zh) 烹饪器具
CN103032907A (zh) 烹饪装置
CN113543608B (zh)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355821U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EP1640666A1 (en) Heating cooker capable of being used for buit-in application
EP3104667B1 (en)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JP4996994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6292181A (ja) 電子レンジ
WO2018154920A1 (ja) 加熱調理器
EP2061996B1 (en) Cooking apparatus
CA2674935A1 (en) A ventilation hooded microwave oven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KR101702667B1 (ko) 조리기기
JP501100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3879042B2 (ja)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KR100697009B1 (ko) 조리기구의 냉각구조
CN21992087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9813869U (zh) 一种烹饪电器
KR101728917B1 (ko) 조리기기
JP2011231962A (ja) 加熱調理器
KR100596247B1 (ko) 전기오븐의 전장실 냉각시스템
JP2007303739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7017051A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