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例1
通过图1至图8就本发明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及其使用的轴承部件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是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的一种即涡盘压缩机的纵截面图,用于空调、制冷机或热水机等制冷循环设备。利用该图1就本实施例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进行说明。
对于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10,作为主要构成元件在密闭容器1内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部2、与该压缩机部2连接的旋转轴7、通过该旋转轴7驱动上述压缩机部2的电机9、支撑上述旋转轴7的轴承(主轴承6、副轴承12)、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1上而支撑上述压缩机部2和上述主轴承6的上机架13以及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1上而支撑上述副轴承12的下机架14等。
作为上述制冷剂,使用不含氯的制冷剂,例如使用R410A、二氧化碳、丙烷等中的任意一种制冷剂。在上述密闭容器1的底部设置存储润滑油的油槽部15。
上述电机9具有固定在密闭容器1上的定子9a和固定在上述旋转轴7的主轴部7a上而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上述定子9a内侧的转子9b。
上述压缩机部2,在底板5a上以竖立涡卷状涡卷体5b的方式形成的固定涡盘5和在底板4a上以竖立涡卷状涡卷体4b的方式形成的旋转涡盘4使上述两个涡卷体5b、4b彼此啮合地设置。通过这样,在上述固定涡盘5和上述旋转涡盘4之间形成压缩室。
另外,在上述固定涡盘5的外周部形成吸入口5c,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排出口5d。该固定涡盘5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述上机架13上。上述旋转涡盘4配置在上述固定涡盘5和上述上机架13之间,通过作为自转预防装置的欧氏联轴节8可旋转地设置。该欧氏联轴节8为了使上述旋转涡盘4相对固定涡盘5不进行自转而只进行旋转运动,可自由滑动地分别与设置在旋转涡盘4的底板4a背面的键槽4d和设置在上述上机架13的底座上的键槽卡合。
上述固定涡盘5、旋转涡盘4以及上述上机架13通过铸铁或含有5~15重量%的Si的Al基合金等构成。
上述旋转轴7由与上述转子9b结合的上述主轴部7a和一体设置在该主轴部7a的上侧端部并进行偏心旋转的曲轴部7b构成。该曲轴部7b通过旋转轴承16与向上述压缩机部2的旋转涡盘4的底板4a的涡卷体相反侧突出形成的凸起部4c卡合。由此形成当驱动上述电机9时,旋转轴7的曲轴部7b就进行偏心旋转,上述旋转涡盘4随之进行旋转运动的结构。上述旋转轴承16固定在上述旋转涡盘的凸起部4c而设置。
在上述旋转轴7的主轴部7a的下端部安装导油管17,另外,在上述旋转轴7上形成油路7c,使该旋转轴7贯通轴方向。而且在上述旋转轴7的主轴部7a固定平衡块3。上述旋转轴7使用铬钼钢(SCM材料),经过渗碳热处理使维氏硬度为HV700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旋转轴7的主轴部7a,上述主轴承6支撑上述转子9b的上侧,上述副轴承12支撑下侧。
上述主轴承6由曲轴部7b侧的上侧主轴承6a和电机9侧的下侧主轴承6b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制冷剂压缩机上,通过电机9使旋转轴7旋转,启动制冷剂压缩机10,旋转涡盘4就通过曲轴部7b的偏心旋转不进行自转而只相对固定涡盘5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这样,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气体被从吸入管11导入,从吸入口5c吸入压缩机部2,被在压缩机部2的压缩室压缩后从排出口5d向密闭容器1内的排出室18排出。该排出后的制冷剂气体在上述压缩机部2下部的电机室19流动,冷却电机9的同时分离润滑油,然后与上述电机室19连通地从设置在上述密闭容器1的排出管20向上述制冷循环排出。
上述密闭容器1内通过充满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而存储于密闭容器1底部的上述油槽15中的润滑油通过吸入压和排出压的压差经过导油管17和油路7c向上述副轴承12、上述主轴承6、上述旋转轴承16以及压缩机部2的滑动部等供给,对这些滑动部进行润滑。但是,在启动压缩机时或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压力高时,向上述轴承6、12、16的润滑油的供给不足,容易发生磨耗或烧结等损坏。在轴承的面压增加的高负荷运转时,特别容易发生上述的磨耗或烧结等损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润滑油的供给不足或轴承面压提高的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难以发生上述轴承6、12、16的磨耗或烧结等损坏,上述轴承尤其是主轴承6或旋转轴承16使用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浸渍纯铜或含有不可避免组成的杂质的Cu-Sn合金的轴承部件。
以下就图1所示的上述主轴承6或上述旋转轴承16的生产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碳质的碳基材料通过CIP(冷等静压成型)、将材料放入模具中施加压力而成型的挤压成型等进行成型。另外,碳质的碳基材料通过使用近净成形而形成圆柱形状,例如可以通过近净成形的单个挤压成型法而形成圆筒或圆柱体。
利用规定的温度烧制用上述方法成型的碳质的碳基材料,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石墨化处理。将经过了这些工序的通过上述CIP或挤压成型加工的碳基材料剪切成长方形。另外将通过上述近净成形加工的圆柱形的碳基材料(除了通过单个挤压成型法加工的材料)根据所使用的轴承剪切成小圆筒或小圆柱。
在利用规定的温度烧制,然后在高温下进行了石墨化处理的上述碳基材料上形成许多气孔,该气孔连通碳基材料的内外,在作为轴承使用时不能形成油膜,因此在上述气孔内浸渍金属。该金属的浸渍工序是,首先在真空炉中将放入了金属或合金材料的坩埚加热到相对这些金属或合金的熔融温度高100℃的温度,使这些金属或合金成为金属熔液状态。然后,将形成了规定长度的圆柱体或长方体的含有石墨的上述碳基材料浸渍在这些金属或合金的金属熔液中,利用氮气进行加压,从而使这些金属或合金浸渍在上述碳质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然后,从坩埚中取出这些碳质的碳基材料,进一步将该长方形的碳基材料或利用近净成形加工的小圆筒或小圆柱的碳基材料(除了通过单个挤压成型法加工的材料)进行切割加工,形成圆筒形。通过这样可以生产成为上述主轴承6或上述旋转轴承16的轴承部件。
在这样生产的由碳基材料加工的轴承部件构成的轴承6、16上,如果浸渍在上述碳基材料中的金属是低熔点时,则在苛刻环境下的滑动所产生的发热使上述金属熔化,导致耐磨耗性的降低。因此,作为可以适应轴承滑动部的发热或苛刻的滑动状态的轴承部件,使用将高熔点的Cu-Sn合金浸渍在高硬度的碳基材料中的轴承部件。
由于该轴承部件是在高硬度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浸渍Cu-Sn合金,因此整体的加工性变差,生产成本增加。如果减少上述Cu-Sn合金的浸渍率,虽然加工性得到改善,但耐磨耗性降低。原因是通过使上述合金浸渍于存在于碳基材料中的气孔中,密封上述气孔的密封度发生变化,根据该密封度,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碳轴承之间的滑动面上的油膜的形成状态有所不同。
另外,碳基材料的硬度根据其石墨化度而不同。石墨化度越高,其硬度越软,加工性也有改善。
因此,本实施例是使轴承部件具有高耐磨耗性和抗烧结性,并且提高加工性,可以低成本生产,将该轴承部件用于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从而提高其可靠性且延长使用寿命。
即,本实施例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将使用以下结构(A)的轴承部件作为基本结构。
(A)以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浸渍含有纯铜或不可避免组成的杂质的Cu-Sn合金的轴承部件而构成,上述纯铜或Cu-Sn合金相对该轴承部件的浸渍率以体积%计为15~40%。
通过形成这样的轴承部件,可以不破坏加工性而提高耐磨耗性。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不破坏加工性而提高耐磨耗性,也可以具有以下(B)~(D)的结构。
(B)使含有不可避免组成的杂质的上述Cu-Sn合金含有5~15重量%的Sn。
(C)上述碳基材料的石墨化度为60~90%。另外,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手段确认上述石墨化度。
(D)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浸渍含有纯铜或不可避免组成的杂质的Cu-Sn合金的上述轴承部件的氮透过量在0.49MPa的氮气压力时的氮透过测试中为0~0.10cc/min。
通过形成上述结构,即使在轴承滑动部的油膜消失或变薄的边界润滑状态或混合润滑状态下使用,也可以得到低摩擦、难以发生咬合或烧结的稳定的滑动性能。并且由于加工性好,因而可以降低轴承的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使轴承部件具有高耐磨耗性和抗烧结性,且可以提高加工性,低成本地生产,因此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通过采用该轴承部件,能够提高其可靠性,且能够实现使用寿命长、低成本。
其次,将构成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使用的主轴承6和旋转轴承16的轴承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1至4与比较例5至9比较而进行说明。
表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1至4和比较例5至9的浸渍金属、浸渍率、石墨化度和氮透过量。
表1
在该表1中,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1至4的肖氏硬度为66,比较例5至7的肖氏硬度为103,比较例8的肖氏硬度为74,比较例9的肖氏硬度为63。
图2是浸渍了Cu-Sn合金的上述试验例1至4以及浸渍了Cu-Sn合金的上述比较例5和6的磨耗试验结果。横轴表示向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的各浸渍率,横轴表示上述碳基材料的磨耗量。
该图2中的磨耗试验条件是在试验速度(滑动面的相对速度)为1.2m/s,面压为30MPa,酯油与R410A制冷剂的混合液中,使SCM415的渗碳淬火材料(相当于旋转轴)以及上述试验例1至4和比较例5、6的各材料连续滑动5小时后测量这些的磨耗量进行比较。
根据该磨耗试验的结果,比较例5的磨耗量为12.4μm,比较例6的磨耗量为8.0μm,而试验例1的磨耗量为5.0μm,试验例2的磨耗量为4.7μm,试验例3的磨耗量为5.0μm,试验例4的磨耗量为5.5μm。
根据上述图2,对于轴承部件的磨耗量,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1至4低于比较例的5和6。如比较例6那样Cu-Sn合金的浸渍率为12%很低的情况下或如比较例5那样浸渍率为0%的碳基材料,磨耗量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在烧制碳基材料时生成的气孔未完全密封,从而应形成在碳基材料和SCM材料的滑动面上的油膜薄,变得不充分,未产生油膜压力,容易形成边界润滑状态或混合润滑状态。
如此,通过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含有不可避免的杂质的Cu-Sn合金的浸渍率以体积%计15~40%的碳轴承与SCM材料形成的旋转轴的组合,可知能够防止发生咬合或烧结且提高耐磨耗性。
另外,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纯铜时也得到与图2相同的结果。
图3是比较浸渍了Cu-Sn合金的轴承部件的上述试验例1至4和浸渍了Cu-Sn合金的上述比较例6和7以及浸渍率为0%的上述比较例5的磨耗试验结果。横轴表示向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的各浸渍率,纵轴表示上述碳基材料的磨耗量。
该图3的磨耗试验条件是试验速度为1.2m/s,面压为9.8MPa,只在R410A制冷剂的环境中(即不存在酯油等润滑油的条件),将上述各轴承部件和SCM415的渗碳淬火材料连续滑动5小时后测量这些的磨耗量。
根据该磨耗试验的结果,比较例5的磨耗量为4.0μm,比较例6的磨耗量为4.0μm,试验例1的磨耗量为3.0μm,试验例2的磨耗量为2.9μm,试验例3的磨耗量为3.5μm,试验例4的磨耗量为4.0μm,而比较例7的磨耗量为9.0μm。
根据上述图3,如比较例7那样,在非晶质碳和石墨的碳基材料中使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浸渍42%的材料,由于碳基材料的面积减少,碳基材料中的自润滑性的石墨量减少,因此在如启动/停止时那样,未向滑动部供给足够的润滑油,油膜变薄的边界润滑状态或混合润滑状态下,配对材料即SCM材料的表面变得粗糙,由于表面粗糙的SCM材料和轴承部件(碳基材料)进行滑动,因此可知轴承部件的磨耗加剧。
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纯铜的情况下也具有与图3相同的趋势。
图4是对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了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的轴承部件在上述试验例1至4与上述比较例5至7中的切割工具的磨耗量比较而表示结果的图。
作为切割条件,使用金刚石的车刀(切割刀具),切割速度为80m/min,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切割刀具的磨耗试验。该切割刀具的磨耗试验结果如下,切削比较例5时的切割刀具的磨耗量为0.4mm,比较例6时的磨耗量为0.6mm,试验例1的磨耗量为0.7mm,试验例2时的磨耗量为0.8mm,试验例3时的磨耗量为0.85mm,试验例4时的磨耗量为1.0mm,而比较例7时的切割刀具的磨耗量为2.5mm。
根据该图,Cu-Sn合金的浸渍率越小,上述切割刀具(车刀)的磨耗量越低。尤其可见上述浸渍率超过40%的比较例7的切割刀具的磨耗量急剧增加,加工性降低。
根据该图4的试验结果和上述图2以及图3的试验结果,同时考虑了加工性的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的浸渍率优选为15~40%,进一步优选为20~30%,特别优选为20%左右。
另外,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了纯铜的情况下也具有与图4相同的趋势。
图5是比较在R410A制冷剂环境下对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试验例2和上述比较例6及9进行磨耗试验时的磨耗量。
试验条件是面压为9.8MPa,试验速度为1.2m/s,试验时间(滑动时间)为两小时。本试验是在油不存在的边界润滑状态下的试验。
根据该磨耗试验的结果,试验例2的磨耗量为0.91μm,而比较例6的磨耗量为3.3μm,比较例9的磨耗量为3.4μm。
根据上述图5所示的结果,在含有非晶质碳和石墨化度为71%的自润滑性的石墨的碳基材料中浸渍了20%的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即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2的轴承部件与上述比较例6、9的轴承部件相比,可知磨耗量明显降低。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可知与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实施例1、3和4相比,试验例2的磨耗量最低。
另外,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20%的纯铜的轴承部件也具有同样的结果。
图6是对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试验例2以及上述比较例6及9在R410A制冷剂环境中进行磨耗试验,所求出的平均摩擦系数进行比较而表示的图。本试验也是在油不存在的边界润滑状态下的试验结果。
根据该磨耗试验结果,试验例2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54,而比较例6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89,比较例9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73。
根据上述图6,可知在含有非晶质碳和71%的自润滑性的石墨的碳基材料中使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浸渍20%即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2的轴承部件与上述比较例6、9的轴承部件相比,可知上述平均摩擦系数最低。
另外,对于上述平均摩擦系数,浸渍金属为Pb、硬度低、石墨量为91%的上述比较例9低于硬度高、石墨量低至25%的上述比较例6。这是因为浸渍金属Pb和石墨的自润滑作用。
另外,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20%的纯铜的轴承部件也具有同样的结果。
图7是比较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试验例2的轴承部件和上述比较例6、8和9的轴承部件在耐负荷试验中的磨耗量。
试验条件是在酯油与R410A制冷剂的混合液中,试验速度为1.2m/s,最大面压为70MPa,以0.15MPa/s增加面压时的各轴承部件的磨耗量,是模拟上述混合润滑状态或边界润滑状态的苛刻试验。
根据该磨耗试验的结果,试验例2的磨耗量为2.5μm,而比较例6的磨耗量为1.8μm,比较例8的磨耗量为112μm,比较例9的磨耗量为245μm。
根据上述图7,在由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中浸渍了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的上述试验例2或上述比较例6的轴承部件与浸渍了Zn合金的比较例8或浸渍了Pb的比较例9的轴承部件相比,可知磨耗量减少了两位数。
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的Sn量优选5~15重量%,进一步优选12~13重量%。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随着Sn含量的增加,导热系数显著降低,随着硬而脆的ε相的增加,机械性能降低,因此Sn含量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为了抑制在压缩机启动/停止时那样,油膜变薄的边界润滑条件或混合润滑条件下的咬合或烧结,具有自润滑性的石墨的量(碳基材料的石墨化度)优选为60~90%,进一步优选71%。
图8是对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代表例的上述试验例2和上述比较例6的氮透过测试结果比较而表示的图。测量条件是水置换法,使氮压力为0.1MPa、0.22MPa和0.49MPa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任意的规定时间。
根据该氮透过测试结果,比较例6的氮透过量在氮压力为0.1MPa、0.22MPa和0.49MPa的情况下,分别为0.015cc/min、0.036cc/min和0.12cc/min,而试验例2的氮透过量在氮压力为0.1MPa、0.22MPa和0.49MPa的任何情况下,都为0.01cc/min以下(本试验结果中任一个都为0cc/min)。
根据上述图8,明确了压力越大氮透过量的差越大,上述试验例2的氮透过量小于比较例6的氮透过量。另外明确了试验例2即使压力增加,氮透过量也未增加。从滑动部的油膜保持性的角度来看,轴承部件的氮透过量越小越好,优选0~0.10cc/min,进一步优选如本实施例中的试验例2那样的0cc/min的轴承部件。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能够得到既保持轴承的高耐磨耗性和抗烧结性,又能够提高加工性、降低生产成本的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以及其使用的轴承部件。
即,即使在高负荷领域的边界润滑状态或混合润滑条件下,为了能够保持高耐磨耗性和抗烧结性,使以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石墨含有量(石墨化度)为60~90重量%,优选为71重量%。通过这样碳基材料中的石墨通过摩擦变薄开裂,从而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得到高耐磨耗性的轴承。
如果石墨的含有量高于90重量%时,在高荷重条件下,非晶质碳基材料本身软化,变形阻力增大,其结果摩擦增大,容易磨耗。而如果石墨的含有量低于60重量%时,碳基材料则变硬,将使所滑动的配对金属材料(旋转轴)磨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在润滑油中形成油膜,使用了在非晶质碳和石墨形成的碳基材料的气孔中浸渍了15~40%、优选20~30%的高熔点的纯铜或含有不可避免组分的Cu-Sn合金的轴承部件。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浸渍了15~40%的Cu-Sn合金,使石墨化度为60~90重量%的轴承部件,能够无损加工性地提高耐磨耗性,因此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浸渍的金属如果是Cu-Sn合金,为了提高硬度和使机械性能稳定,Sn量为5~15重量%,优选为12~13重量%。通过浸渍这样的Cu-Sn合金,能够防止在油膜薄的边界润滑条件或混合润滑条件下,滑动面的发热导致浸渍金属熔融。
通过使用这样的轴承部件,能够得到既保持高耐磨耗性和抗烧结性,又能够提高加工性的轴承部件,通过将该轴承部件用于密闭型制冷剂压缩机,能够提高其可靠性且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