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0824A -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0824A
CN103030824A CN2012103144231A CN201210314423A CN103030824A CN 103030824 A CN103030824 A CN 103030824A CN 2012103144231 A CN2012103144231 A CN 2012103144231A CN 201210314423 A CN201210314423 A CN 201210314423A CN 103030824 A CN103030824 A CN 103030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elt
head roll
film
moving direction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44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0824B (zh
Inventor
吉田俊一
加藤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0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0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8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5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01/00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viscose,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环状流延带(26)架设于水平滚筒(24、25)。水平滚筒(24)通过马达(24M)旋转。流延带(26)在绕水平滚筒(24、25)形成的移动路(26R)上循环移动。带引导机构(36)具有一端侧引导辊(36PA~36PB)和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36QC)。一端侧引导辊(36PA~36PB)配设于移动路(26R)中下方部分的Y方向一端侧。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36QC)配设于移动路(26R)中下方部分的Y方向另一端侧。

Description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透光性的聚合物薄膜(以下称为薄膜)为轻质且易成型,所以作为光学薄膜被广泛利用。其中,利用纤维素酰化物等的纤维素酯类薄膜除了用作照片感光用薄膜之外,还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薄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薄膜,有偏光板保护薄膜或相位差薄膜等。
通过溶液制膜方法制造薄膜。溶液制膜方法为具有如下各工序的方法。首先,使用配设于流延室内的流延模,朝向已进行温度调节的移动的支承体流出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为浓液(dope)),并在支承体上形成带状流延膜(以下称为膜形成工序)。浓液包括聚合物和溶剂。接着,从流延膜蒸发溶剂直至能够传送流延膜(以下称为膜干燥工序)。之后,从支承体剥下能够传送的流延膜作为湿润薄膜(以下称为剥离工序)。并且,从该湿润薄膜蒸发溶剂作为薄膜(以下称为薄膜干燥工序)。
作为用于该溶液制膜方法的支承体,已知有架设于多个辊并循环移动的环状带。由于能够通过使用该环状带来反复进行膜形成工序、膜干燥工序及剥离工序,因此作为结果能够提高薄膜的生产效率。
但是,若长时间进行溶液制膜方法,则有时导致环状带偏离预定环状路(环状移动路)。若在环状带偏离环状路的状态下进行溶液制膜方法,则导致所获得的薄膜的均匀性受损。薄膜的均匀性中尤其是宽度方向上的厚度、表面状态、光学特性的均匀性受损。
作为调节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如日本专利公开2002-25445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平10-202722号公报中记载的使卷绕有环状带的驱动滚筒或从动滚筒移变的发明。
然而,日本专利公开2002-254452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平10-202722号公报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方法中,在以下(1)~(3)情况下导致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精确度下降。其结果不仅导致环状带难以返回到环状路,而且还导致环状带更大幅偏离环状路。
(1)以提高溶液制膜方法的生产效率等为目的,提高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情况。
(2)产生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变动的情况。
(3)反复进行膜形成工序、膜干燥工序及剥离工序期间的环状带的温度的变动量较大的情况。
如此,要求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将移动的环状带限制于环状路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大小、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变动及环状带的温度的变动量等无关,能够将移动的环状带更可靠地限制于环状路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本发明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为具备引导机构且控制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环状带卷绕于以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设的驱动滚筒及从动滚筒,并通过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引导机构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引导机构配设于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优选引导机构设置成在与移动路靠近的靠近位置与远离所述靠近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更优选引导机构为具备辊主体和辊轴的引导辊。辊主体在周面上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辊轴对辊主体进行轴支承。进一步优选在辊主体的周面形成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支承槽。
优选引导机构向移动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被施力。更优选引导机构为具备辊主体与辊轴的引导辊。辊主体在周面上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辊轴对辊主体进行轴支承。进一步优选在辊主体的周面形成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支承槽。
优选引导机构具备一端侧引导件与另一端侧引导件。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一端侧引导件与另一端侧引导件在环状带的移动方向上交替配设。
优选一端侧引导件及另一端侧引导件排列成随着从从动滚筒朝向驱动滚筒而向移动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靠近。
优选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进一步具备从动滚筒移变部、偏离方向检测部及从动滚筒姿势控制部。从动滚筒移变部使从动滚筒在第1姿势与第2姿势之间移变。第1姿势为从动滚筒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接近驱动滚筒的姿势。第2姿势为从动滚筒的另一端比一端更接近所述驱动滚筒的姿势。偏离方向检测部检测环状带偏离移动路的方向。从动滚筒姿势控制部根据偏离方向检测部检测的偏离方向控制从动滚筒移变部。
优选驱动滚筒具备驱动滚筒主体和滚筒驱动轴。驱动滚筒主体由周面支承环状带的背面。滚筒驱动轴对驱动滚筒主体进行轴支承。驱动滚筒主体具有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小径滚筒部和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大径滚筒部。移动路设定于小径滚筒部的周面上。
本发明的流延设备为在环状带上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的流延设备。流延设备具备流延模、驱动滚筒、从动滚筒、环状带、膜干燥装置、剥离装置及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模流出浓液。浓液包括聚合物及溶剂。驱动滚筒以水平配设。从动滚筒以水平配设。从动滚筒配设成与驱动滚筒平行。环状带卷绕于驱动滚筒及从动滚筒,并通过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环状带具有支承从流延模流出的浓液的支承面。浓液从流延模朝向环状带中卷绕于驱动滚筒的部分流出。膜形成于支承面上。膜干燥装置对膜吹送干燥风并从膜蒸发溶剂。剥离装置从环状带剥离膜。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控制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配设于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方法为由浓液制造薄膜的溶液制膜方法。溶液制膜方法具备膜形成步骤、膜干燥步骤、剥离步骤及移动控制步骤。膜形成步骤在环状带上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浓液包含聚合物及溶剂。环状带卷绕于驱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并通过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驱动滚筒与从动滚筒以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设。环状带具有支承从流延模流出的浓液的支承面。浓液从流延模朝向环状带中卷绕于驱动滚筒的部分流出。膜干燥步骤对支承面上的膜吹送干燥风并从膜蒸发溶剂。剥离步骤从环状带剥离经膜干燥工序的膜。移动控制步骤利用移动方向控制装置进行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有引导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配设于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根据本发明,与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大小、环状带的移动速度的变动、环状带的温度的变动量等无关,能够更可靠地将移动的环状带限制于环状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溶液制膜设备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流延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配设于流延装置的壳体内的各组件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带移动部、带移动方向控制部及控制部的概要的块图。
图5是表示一端偏离检测部与另一端偏离检测部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转动轴处于基准位置的水平滚筒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转动轴的一端侧比转动轴的另一端侧更远离驱动轴时的水平滚筒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转动轴的另一端侧比转动轴的一端侧更远离驱动轴时的水平滚筒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带引导机构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另一端侧引导辊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另一端侧引导辊的概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摆动自如的引导辊主体的概要的顶视图。
图13是表示另一端侧引导辊的概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带台阶状滚筒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带台阶状滚筒的概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溶液制膜设备)
如图1所示,溶液制膜设备10具有流延装置15、夹子拉幅机17、干燥装置18及卷取装置19。流延装置15由浓液12制作湿润薄膜13。夹子拉幅机17通过干燥湿润薄膜13来得到薄膜16。干燥装置18进一步干燥薄膜16。卷取装置19将薄膜16卷取在卷芯上。
(流延装置)
如图2所示,流延装置15具有壳体23、配设于壳体23内的流延装置主体。流延装置主体具有流延支承单元、隔板单元、流延单元、膜干燥单元及剥离部件。
(流延支承单元)
流延支承单元具备: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其在壳体23内以水平且相互平行地排列;流延带26,其架设于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及带移动单元27(参考图3、图4)。
如图3所示,水平滚筒24具备驱动轴24A、固定于驱动轴24A的不锈钢制滚筒主体24B及驱动轴的轴承(未图示)。水平滚筒25具备转动轴25A、固定于转动轴25A的不锈钢制滚筒主体25B及设置于转动轴25A两端的轴承25AS。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上卷绕环状流延带26。流延带26通过连结带状片材的两端而获得。
其中,水平是指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相对水平面的交叉角度分别为0°以上且0.05°以下。并且,平行是指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的交叉角度为0°以上且0.05°以下。
优选流延带26为具有充分的耐腐蚀性与强度的不锈钢(例如SUS316)制。优选流延带26的宽度例如为浓液12的流延宽度的1.1倍以上且2.0倍以下。优选流延带26的长度例如为20m以上且200m以下。优选流延带26的厚度例如为0.5mm以上~2.5mm以下。另外,优选关于流延带26的厚度不均使用相对于整体的厚度的0.5%以下。并且,形成流延膜的表面(以下称为流延面)26A和与滚筒主体24B、滚筒主体25B相接触的背面26B平坦地形成。尤其是优选流延面26A被研磨,优选流延面26A的表面粗糙度为0.05μm以下。
如图3及图4所示,带移动单元27具备使卷绕于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的流延带26移动的带移动部28、限制流延带26的移动方向的带移动方向控制部29及控制部30。
带移动部28具备驱动用马达28M、轴位移部28AS及测力传感器28LC。
驱动用马达28M与驱动轴24A连接。控制部30控制驱动用马达28M,以预定的速度旋转滚筒主体24B。流延带26随着滚筒主体24B的旋转向预定的方向循环移动,滚筒主体25B随着流延带26的移动而旋转。以下,将流延带26的移动方向称为X方向,将流延带26的宽度方向称为Y方向,将垂直方向称为Z方向。
优选流延带26的流延面26A的移动速度V26A为150m/分钟以下。若移动速度V26A超过150m/分钟,则难以稳定形成液珠。关于移动速度V26A的下限值,考虑目标薄膜的生产率即可。移动速度V26A的下限值例如为10m/分钟。
驱动轴24A在张力外加位置与松弛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张力外加位置为对架设于滚筒主体24B、滚筒主体25B的流延带26外加预定移动张力的位置。松弛位置为架设于滚筒主体24B、滚筒主体25B的流延带26松弛的位置。轴位移部28AS在控制部30的控制下在张力外加位置与松弛位置之间对驱动轴24A进行移变。优选轴位移部28AS为维持与转动轴25A平行的状态的同时使驱动轴24A移变。
测力传感器28LC安装于驱动轴24A。测力传感器28LC检测驱动轴24A所承受的外力。控制部30从测力传感器28LC读取驱动轴24A所承受的外力。接着,控制部30根据读取的外力及内置的流延带26的截面积值控制轴位移部28AS,以便施加于流延带26的移动张力成为预定值。如此,能够在Y方向上对流延带26外加相同的移动张力。
(带移动方向控制部)
带移动方向控制部29具有滚筒摆动机构35和带引导机构36。滚筒摆动机构35按照流延带26偏离移动路26R的方向摆动水平滚筒25。带引导机构36引导流延带26的Y方向两端面。
(滚筒摆动机构)
滚筒摆动机构35具备偏离检测部35K和轴承位移部35S。偏离检测部35K检测流延带26已偏离移动路26R。轴承位移部35S使1对轴承25AS分别独立向X方向移动。
偏离检测部35K设置于干燥室23B。偏离检测部35K具备设置于流延带26的一端侧的一端偏离检测部35KP和设置于流延带26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偏离检测部35KQ。
如图5所示,一端偏离检测部35KP具备发光部40PA和受光部40PB。发光部40PA内置光源,向外部射出来自光源的检查光。受光部40PB内置能够对检查光进行受光的光传感器,光传感器判断是否已检测来自发光部40PA的检查光。当受光部40PB检测到检查光时,受光部40PB输出检测信号。发光部40PA及受光部40PB设置成从发光部40PA到受光部40PB的检查光的光路40PX通过预先设定的流延带26的移动路26R的Y方向的一端。
另一端偏离检测部35KQ与一端偏离检测部35KP相同地具备发光部40QA和受光部40QB。发光部40QA内置光源,向外部射出来自光源的检查光。受光部40QB内置能够对检查光进行受光的光传感器,光传感器判断是否已检测到来自发光部40QA的检查光。当受光部40QB检测到检查光时,受光部40QB输出检测信号。发光部40QA及受光部40QB设置成从发光部40QA到受光部40QB的检查光的光路40QX通过预先设定的流延带26的移动路26R的Y方向的另一端。
移动路26R为在Y方向上预先设定且卷绕于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的流延带26的基准路径,其形成为环状。移动路26R的宽度为流延带26的宽度加上预定的遊隙宽度。
返回图3及图4,轴承位移部35S具备使一端侧的轴承25AS移动的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P和使另一端侧的轴承25AS移动的另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Q。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P及另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Q在控制部30的控制下分别独立向预定方向移动轴承25AS。
控制部30进行偏离方向判断处理。偏离方向判断处理中,首先,控制部30判断是否从受光部40PB、受光部40QB(参考图5)输出检测信号。并且,当判断为从受光部40PB、受光部40QB(参考图5)双方输出检测信号时,控制部30判断流延带26处于移动路26R上。另一方面,当判断为从受光部40QB(参考图5)输出检测信号且未从受光部40PB(参考图5)输出检测信号时,控制部30判断流延带26从移动路26R向一端侧偏离。并且,当判断为从受光部40PB(参考图5)输出检测信号且未从受光部40QB(参考图5)输出检测信号时,控制部30判断流延带26从移动路26R向另一端侧偏离。
并且,控制部30根据偏离方向判断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水平滚筒25的姿势进行调节的从动滚筒移变处理。从动滚筒移变处理中,控制部30根据偏离方向判断处理的结果控制轴承位移部35S。例如,判断为流延带26处于移动路26R内时,控制部30以转动轴25A与驱动轴24A平行的方式控制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P及另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Q。将与驱动轴24A平行的位置设为基准位置(参考图6)。另一方面,当判断流延带26从移动路26R向一端侧偏离时,以转动轴25A的一端侧比转动轴25A的另一端侧更远离驱动轴24A的方式控制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P及另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Q(参考图7)。相反,当判断流延带26从移动路26R向另一端侧偏离时,以转动轴25A的另一端侧比转动轴25A的一端侧更远离驱动轴24A的方式控制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P及另一端侧轴承位移部35SQ(参考图8)。
(带引导机构)
如图9及图10所示,带引导机构36配设于移动路26R的Y方向两外侧。带引导机构36具有一端侧引导辊36PA~36PB和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36QC。一端侧引导辊36PA~36PB为配设于移动路26R中下方部分的Y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引导件。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36QC为配设于移动路26R中下方部分的Y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引导件。其中,移动路26R中下方部分是指从卷绕于滚筒主体25B的流延带26远离滚筒主体25B的位置P25(参考图2)到朝向滚筒主体24B移动的流延带26与滚筒主体24B接触的位置P24(参考图2)之间。一端侧引导辊36PA、一端侧引导辊36PB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配设。相同道理,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另一端侧引导辊36QB、另一端侧引导辊36QC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配设。
并且,优选各引导辊36PA~36PB、各引导辊36QA~36QC在X方向上交替配设。由此,能够使施加于流延带26的力成为最小限度的同时,以限制于移动路26R的方式引导流延带26。
如图10及图11所示,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具备引导辊主体51和引导辊轴52。引导辊主体51在周面51S上引导流延带26的Y方向的带端面26E。引导辊轴52对引导辊主体51进行轴支承。引导辊轴52向Z方向延设。优选引导辊主体51或引导辊主体51的周面部由特氟龙(注册商标)等材料形成。优选在引导辊主体51的周面51S上形成有对流延带26的Y方向的带端面26E进行引导的支承槽51D。支承槽51D向周向延设,且形成为环状。支承槽51D包括对流延带26的Y方向的带端面26E进行引导的底面51DD与侧面51DS。
并且,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可具备与引导辊轴52平行配设的摆动轴55和连结引导辊轴52及摆动轴55的连结臂56。连结臂56的一端部固设于引导辊轴52,另一端部轴支承于摆动轴55。引导辊主体51通过连结臂56在移动路26R中与Y方向的端部26RE靠近的靠近位置P1与从靠近位置P1退避的退避位置P2~P3之间摆动自如(参考图12)。退避位置P2为比靠近位置P1更靠X方向上游侧,退避位置P3为比靠近位置P1更靠X方向下游侧。能够通过摆动轴55及连结臂56使施加于流延带26的力成为最小限度的同时,以限制于移动路26R内的方式对流延带26进行引导。另外,可设置为了成为靠近位置P1而对引导辊主体51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
另外,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可具有轴位移部61(参考图9及图10)或弹簧62(参考图11)。轴位移部61使摆动轴55在Z方向上位移移动。弹簧62使引导辊主体51向Y方向中央侧施力。控制部30控制轴位移部61,以便引导辊主体51成为如能够由周面51S支承流延带26的Y方向的带端面26E的位置(参考图4)。优选控制部30以防止流延带26与侧面51DS接触的方式控制轴位移部61。弹簧62中,例如一端固着于摆动轴55,另一端固着于壳体23的内壁面23S。能够通过弹簧62使施加于流延带26的力成为最小限度的同时,以限制于移动路26R内的方式对流延带26进行引导。
另外,由于一端侧引导辊36PA~36PB及另一端侧引导辊36QB~36QC具有与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优选与引导辊主体51是配设于一端侧或者是配设于另一端侧无关,靠近位置P1处的引导辊主体51的支承槽51D的底面51DD与移动路26R的Y方向端部26RE的间隔CL(参考图11),随着从X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递减。另外,间隔CL(参考图11)例如为0mm以上且20mm以下。例如关于图9所示的另一端侧引导辊36QA的间隔CLQA、关于一端侧引导辊36PA的间隔CLPA、关于另一端侧引导辊36QB的间隔CLQB、关于一端侧引导辊36PB的间隔CLPB、关于另一端侧引导辊36QC的间隔CLQC优选满足关系式(1)。
CLQA>CLPA>CLQB>CLPB>CLQC......关系式(1)
(隔板单元)
返回图2,隔板单元具备第1密封部件71~第3密封部件73。第1密封部件71~第3密封部件73在壳体23内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配设。第1密封部件71~第3密封部件73分别设置成从壳体23的内壁面突出且突端与流延带26的流延面26A靠近。壳体23内即由壳体23的内壁面与流延面26A包围的区段通过第1密封部件71~第3密封部件73从X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隔成流延室23A、干燥室23B及剥离室23C。并且,流延室23A的气密性通过第1密封部件71~第2密封部件72维持。并且,干燥室23B的气密性通过第2密封部件72~第3密封部件73维持。第1密封部件71~第3密封部件73与流延面26A的间隔例如为1.5mm以上且2.0mm以下。
(流延单元)
在流延室23A内配设由浓液12(参考图1)形成流延膜76的流延单元。流延单元具备流延模77与减压机78。流延模77具有流出浓液12(参考图1)的浓液流出口77A。流延模77配设于水平滚筒24的上方,以便流延带26中卷绕于滚筒主体24B的部分与浓液流出口77A靠近。
流延模77从浓液流出口77A朝向流延带26流出浓液12(参考图1)。从浓液流出口77A流出并到达流延面26A为止的浓液12(参考图1)形成液珠。到达流延面26A的浓液12在X方向流延的结果形成带状的流延膜76。
减压机78为用于对液珠的X方向的上游侧进行减压。减压机78具有减压室78A、减压扇78B及吸引管78C。减压室78A配置于比流延模77的浓液流出口77A更靠X方向上游侧。减压扇78B为用于吸引减压室78A内的气体。吸引管78C连接减压扇78B与减压室78A。
(膜干燥单元)
在干燥室23B内配设进行流延膜的干燥的膜干燥单元。膜干燥单元具备向流延膜76供给预定干燥风的第1干燥机81~第2干燥机82及干燥控制机(未图示)。第1干燥机81~第2干燥机82在干燥室23B中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设置。第1干燥机81配设于架设在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的流延带26的上方。第2干燥机82配设于架设在水平滚筒24、水平滚筒25的流延带26的下方。
第1干燥机81具备第1进气导管81A和第1排气导管81B。第1进气导管81A与第1排气导管81B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设置。第1进气导管81A与第1排气导管81B分别与流延带26隔离而配设。第1进气导管81A上设置送出第1干燥风81DA的第1进气口81AO。朝向X方向下游侧开口的第1进气口81AO从流延膜76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第1排气导管81B上设置排出第1干燥风81DA的第1排气口81BO。朝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第1排气口81BO从流延膜76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
第2干燥机82具备第2排气导管82A和第2进气导管82B。第2排气导管82A与第2进气导管82B从X方向上游侧依次朝向下游侧设置。第2排气导管82A及第2进气导管82B分别与流延带26隔离而配设。第2排气导管82A上设置排出第2干燥风82DA的第2排气口82AO。朝向X方向下游侧开口的第2排气口82AO从流延膜76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第2进气导管82B上设置送出第2干燥风82DA的第2进气口82BO。朝向X方向上游侧开口的第2进气口82BO从流延膜76的一端延设至另一端。
干燥控制机为独立调节第1干燥风81DA及第2干燥风82DA的温度或风速。干燥控制机具备第1调温机~第2调温机(未图示)、调节第1干燥风81DA及第2干燥风82DA的风量的第1送风扇~第2送风扇(未图示)及控制器(未图示)。第1调温机~第2调温机调节第1干燥风81DA及第2干燥风82DA的温度。第1调温机~第2调温机及第1送风扇~第2送风扇设置于第1干燥机81~第2干燥机82的各导管内。控制器控制第1调温机~第2调温机及第1送风扇~第2送风扇,并独立调节关于第1干燥风81DA及第2干燥风82DA的温度或风速。
(剥离部件)
剥离室23C内配设作为剥离部件的剥离辊86。剥离辊86从流延带26上剥离已成为能够剥离状态的流延膜76作为湿润薄膜13,并从设置于剥离室23C的出口23CO送出湿润薄膜13。
可将对壳体23内的气氛中所含的溶剂进行冷凝的冷凝装置、回收冷凝的溶剂的回收装置设置于流延装置15。由此,能够将壳体23内的气氛中所含的溶剂的浓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
返回到图1,流延装置15与夹子拉幅机17之间的转送部上排列有多个对湿润薄膜13进行支承的支承辊87。支承辊87通过未图示的马达以轴为中心旋转。支承辊87支承从流延装置15送出的湿润薄膜13并向夹子拉幅机17引导。另外,图1中示出在转送部排列2个支承辊87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在转送部排列1个或3个以上的支承辊87。并且,支承辊87也可以为自由辊。
夹子拉幅机17具有对湿润薄膜13的幅度方向的两个侧缘部进行把持的多个夹子,该夹子在拉伸轨道上移动。相对通过夹子把持的湿润薄膜13送入干燥风,对湿润薄膜13实施向宽度方向的拉伸处理和干燥处理。
夹子拉幅机17与干燥装置18之间设置有切边装置88。送出于切边装置88的薄膜16的幅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通过夹子形成的把持痕迹。切边装置88切掉具有该把持痕迹的两端部分。该切掉的部分通过送风依次向截断风机(未图示)及破碎机(未图示)送入而被切碎并作为浓液等的原料再利用。
干燥装置18具备壳体、多个辊18A及空调机(未图示)。壳体具备薄膜16的传送路。多个辊18A形成薄膜16的传送路。空调机对壳体内的气氛的温度或湿度进行调节。导入于壳体内的薄膜16卷绕于多个辊18A的同时被传送。通过调节该气氛的温度或湿度,从传送壳体内的薄膜16蒸发残留的溶剂。另外,干燥装置18上连接通过吸附回收从薄膜16蒸发的溶剂的吸附回收装置。
干燥装置18与卷取装置19之间从上游侧依次设置冷却室89、除电棒(未图示)、带有滚花的辊轮90及切边装置(未图示)。冷却室89对薄膜16进行冷却直至薄膜16的温度成为大致室温。除电棒进行从自冷却室89送出并带电的薄膜16除电的除电处理。带有滚花的辊轮90对薄膜16的宽度方向两端赋予卷取用滚花。切边装置以在切断后的薄膜16的宽度方向两端残留滚花的方式切断薄膜16的宽度方向两端。
卷取装置19具有压辊19A和卷芯19B。送入卷取装置19的薄膜16通过压辊19A按压的同时卷取于卷芯19B而呈辊状。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轴位移部28AS、测力传感器28LC及控制部30,向流延带26外加预定的移动张力。并且,通过驱动用马达28M与控制部30旋转水平滚筒24。由此,流延带26在移动路26R上移动,即在壳体23内的移动路26R中依次在各室23A~室23C循环移动。
(膜形成工序)
如图2所示,流延室23A中进行在流延带26上形成由浓液12构成的流延膜76的流延工序。流延模77从浓液流出口40A连续流出浓液12。流出的浓液12从流延模77遍及流延带26而形成液珠,并在流延带26上流延。这样在流延带26上形成由浓液12构成的流延膜76。
(膜干燥工序)
干燥室23B中进行向流延膜76吹送预定的干燥风并使溶剂从流延膜76蒸发的膜干燥工序。膜干燥工序进行至流延膜76成为能够独立传送的状态。膜干燥工序中依次进行向流延膜76吹送第1干燥风81DA的第1膜干燥工序和向流延膜76吹送第2干燥风82DA的第2膜干燥工序。
优选第1膜干燥工序相对溶剂的含有率为250质量%以上且400质量%以下的流延膜76进行,更优选相对溶剂的含有率为300质量%以上且350质量%以下的流延膜76进行。优选第1干燥风81DA的温度为30℃以上且80℃以下。并且,优选第1干燥风81DA的风速为5m/秒以上且25m/秒以下。
第2膜干燥工序中,优选第2干燥风82DA的温度为30℃以上且80℃以下。并且,优选第2干燥风82DA的风速为5m/秒以上且25m/秒以下。
其中,溶剂的含有率是以干量基准表示流延膜或各薄膜中所含的溶剂的量,当从对象薄膜采取样品并将该样品的重量设为x、干燥样品后的重量设为y时,表示为{(x-y)/y}×100。
(剥离工序)
在剥离室23C中,进行从流延带26剥离成为能够剥离状态的流延膜76的剥离工序。剥离辊86从流延带26剥离成为能够剥离状态的流延膜76作为湿润薄膜13,并从设置于剥离室23C的出口23CO送出湿润薄膜13。优选剥离工序相对溶剂的含有率为2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流延膜76进行。
并且,剥离工序之后在流延带26上再次进行膜形成工序。如此,流延装置15中反复进行膜形成工序、膜干燥工序及剥离工序。能够通过流延装置15由浓液12连续生产湿润薄膜13。
其中,当控制部30检测到流延带26偏离移动路26R的情况下,控制部30进行根据偏离方向判断处理的结果控制轴承位移部35S的从动滚筒移变处理(参考图6~图8)。能够使流延带26通过从动滚筒移变处理返回到移动路26R。但是,流延带26的移动速度较大时(例如为50m/分钟以上)或者流延带26的移动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动(例如为2m/分钟2以上)时或者反复进行膜形成工序、膜干燥工序及剥离工序期间的流延带26的温度的变动量较大(例如为30℃以上)时,仅由偏离方向判断处理不但很难使流延带26返回到移动路26R,而且导致流延带26更偏离移动路26R。
流延装置15中能够通过带引导机构36在移动路26R的宽度加上恒定遊隙量的范围内维持流延带26。因此,能够避免流延带26大幅偏离移动路26R。并且,能够通过在如此状态下进行从动滚筒移变处理,避免流延带26偏离移动路26R。如此,能够在从流延模77流出的浓液12(参考图1)着落于流延面26A的流延位置CP(参考图8)处,将流延带26限制于移动路26R。
滚筒摆动机构35可省略。省略滚筒摆动机构35时,底面51DD与移动路26R的Y方向端部26RE的间隔CL设为0即可(参考图13)。
当利用滚筒摆动机构35(参考图4)时,最接近水平滚筒25的引导辊需要以不与摆动的水平滚筒25接触的程度远离水平滚筒25。但是,省略滚筒摆动机构35时,能够使最接近水平滚筒25的引导辊更靠近水平滚筒25。
并且,可使用图14及图15所示的带台阶状滚筒124代替水平滚筒24。带台阶状滚筒124在壳体23内以水平且与水平滚筒25平行地配设,并具备驱动轴124A与固定于驱动轴124A的不锈钢制滚筒主体124B。滚筒主体124B在Y方向中央部具备小径滚筒部124BC,在Y方向两端部具备大径滚筒部124BE。Y方向上的小径滚筒部124BC的长度与移动路26R的宽度相等。移动路26R设定在小径滚筒部124BC的周面上。通过大径滚筒部124BE及小径滚筒部124BC形成的流延带26的支承槽124M的深度D124M、即从大径滚筒部124BE的半径减去小径滚筒部124BC的半径之差为卷绕于小径滚筒部124BC的周面的流延带26不跨到大径滚筒部124BE的程度即可,例如为流延带26的厚度D26的0.5倍以上且5倍以下即可。能够通过带台阶状滚筒124避免流延带26偏离移动路26R。
利用带台阶状滚筒124时,可省略滚筒摆动机构35或带引导机构36。
通过本发明获得的薄膜16尤其能够使用于相位差薄膜或偏光板保护薄膜。
优选薄膜16的宽度为600mm以上,更优选为1400mm以上且2500mm以下。并且,当薄膜16的宽度大于2500mm时,本发明也有效果。并且,优选薄膜16的膜厚为2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并且,优选薄膜16的面内延迟Re为20nm以上且300nm以下,优选薄膜16的厚度方向延迟Rth为-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
面内延迟Re的测定方法为如下。关于面内延迟Re,利用在温度25℃、湿度60%RH下对样品薄膜进行2小时调湿,并由自动双折射仪(KOBRA21DH王子计量设备株式会社制)从632.8nm处的垂直方向测定的延迟值。另外,Re由以下公式表示。
Re=|n1-n2|×d
n1表示慢轴的折射率,n2表示进相轴2的折射率,d表示薄膜的厚度(膜厚)。
厚度方向延迟Rth的测定方法为如下。由在温度25℃、湿度60%RH下对样品薄膜进行2小时调湿,并用椭圆偏振计(M150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根据632.8nm从垂直方向测定的值和使薄膜面倾斜的同时相同地测定的延迟值的外插值,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Rth={(n1+n2)/2-n3}×d
n3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聚合物)
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聚合物薄膜的原料的聚合物无特别限定,例如有纤维素酰化物或环状聚烯烃等。
(纤维素酰化物)
用于本发明的纤维素酰化物的酰基可以仅为1种,或者也可使用2种以上的酰基。使用2种以上的酰基时,优选其中1个为乙酰基。用羧酸对纤维素的羟基进行酯化的比例,即优选酰基的取代度满足所有下述公式(I)~(III)。另外,以下公式(I)~(III)中,A及B表示酰基的取代度,A为乙酰基的取代度,并且,B为碳原子数3~22的酰基的取代度。另外,优选三醋酸纤维素(TAC)的90质量%以上为0.1mm~4mm的颗粒。
(I)2.0≤A+B≤3.0
(II)1.0≤A≤3.0
(III)0≤B≤2.0
更优选酰基的总取代度A+B为2.20以上且2.90以下,尤其优选为2.40以上且2.88以下。并且,更优选碳原子数3~22的酰基的取代度B为0.30以上,尤其优选0.5以上。
作为纤维素酰化物的原料的纤维素可以是由棉绒纤维、浆料中的任一种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素酰化物的碳数2以上的酰基,可以是脂肪族基,也可以是芳基,无特别限定。这些例如为纤维素的烷羰基酯、烯羰基酯或芳香族羰基酯、芳香族烷羰基酯等,也可以分别具有进一步被取代的基团。作为这些优选例子,能够列举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十二烷酰基、十三烷酰基、十四烷酰基、十六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异丁酰基、叔丁酰基、环己烷基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羰基及肉桂酰基等。其中,更优选为丙酰基、丁酰基、十二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叔丁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羰基及肉桂酰基等,尤其优选为丙酰基及丁酰基。
(溶剂)
作为制备浓液的溶剂,可以列举出芳香族烃(例如,苯及甲苯等)、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及氯苯等)、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及二甘醇等)、酮(例如,丙酮及甲乙酮等)、酯(例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及醋酸丙酯等)及醚(例如,四氢呋喃及甲基溶纤剂等)等。另外,本发明中浓液是指将聚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溶剂而获得的聚合物溶液及分散液。
其中,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7的卤代烃,最优选使用二氯甲烷。从聚合物的溶解性、流延膜从支承体的剥离性、薄膜的机械强度等及薄膜的光学特性等物性观点考虑,除了二氯甲烷以外,优选混合1种乃至数种碳原子数1~5的醇。优选醇的含量相对所有溶剂为2质量%~25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20质量%。作为醇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等,但是优选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但是,最近以将对环境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为目的,也对不使用二氯甲烷时的溶剂组成进行了检讨。针对该目的,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4~12的醚、碳原子数为3~12的酮、碳原子数为3~12的酯、碳原子数为1~12的醇。有时适当混合这些来使用。例如,可以列举出醋酸甲酯、丙酮、乙醇及正丁醇的混合溶剂。这些醚、酮、酯及醇可以具有环状结构。并且,具有2个以上醚、酮、酯及醇的官能团(即,-O-、-CO-、-COO-及-OH)中的任意一种的化合物也能够用作溶剂。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的[0140]段落到[0195]段落中对纤维素酰化物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记载。这些记载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并且,同样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的[0196]段落到[0516]段落中也对溶剂及增塑剂、劣化抑制剂、紫外线吸收剂(UV剂)、光学各向异性控制剂、延迟抑制剂、染料、去光剂、剥离剂、剥离促进剂等添加剂进行了详细记载。

Claims (17)

1.一种控制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所述环状带卷绕于以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设的驱动滚筒及从动滚筒并通过所述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其中,
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引导机构,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所述引导机构配设于所述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设置成在与所述移动路靠近的靠近位置与远离所述靠近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向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被施力。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为具备辊主体与辊轴的引导辊,所述辊主体在周面上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所述辊轴对所述辊主体进行轴支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辊主体的周面上形成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支承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为具备辊主体与辊轴的引导辊,所述辊主体在周面上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所述辊轴对所述辊主体进行轴支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辊主体的周面上形成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支承槽。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具备一端侧引导件与另一端侧引导件,所述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所述一端侧引导件与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在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上交替配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一端侧引导件及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排列成随着从所述从动滚筒朝向所述驱动滚筒而向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靠近。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具备一端侧引导件与另一端侧引导件,所述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配设于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所述一端侧引导件与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在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上交替配设。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一端侧引导件及所述另一端侧引导件排列成随着从所述从动滚筒朝向所述驱动滚筒而向所述移动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靠近。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进一步具备以下:
从动滚筒移变部,其使所述从动滚筒在第1姿势与第2姿势之间移变,所述第1姿势为所述从动滚筒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接近所述驱动滚筒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为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接近所述驱动滚筒的姿势;
偏离方向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环状带偏离所述移动路的方向;及
从动滚筒姿势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偏离方向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偏离方向控制所述从动滚筒移变部。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进一步具备以下:
从动滚筒移变部,其使所述从动滚筒在第1姿势与第2姿势之间移变,所述第1姿势为所述从动滚筒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接近所述驱动滚筒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为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接近所述驱动滚筒的姿势;
偏离方向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环状带偏离所述移动路的方向;及
从动滚筒姿势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偏离方向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偏离方向控制所述从动滚筒移变部。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滚筒具备驱动滚筒主体和滚筒驱动轴,所述驱动滚筒主体由周面支承所述环状带的背面,所述滚筒驱动轴对所述驱动滚筒主体进行轴支承,所述驱动滚筒主体具有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小径滚筒部和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大径滚筒部,所述移动路设定在所述小径滚筒部的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滚筒具备驱动滚筒主体和滚筒驱动轴,所述驱动滚筒主体由周面支承所述环状带的背面,所述滚筒驱动轴对所述驱动滚筒主体进行轴支承,所述驱动滚筒主体具有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小径滚筒部和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大径滚筒部,所述移动路设定在所述小径滚筒部的周面上。
16.一种流延设备,其在环状带上形成由浓液构成的膜,该设备具备以下:
流延模,其流出所述浓液,所述浓液包括聚合物及溶剂;
驱动滚筒,其以水平配设;
从动滚筒,其以水平配设,所述从动滚筒配设成与所述驱动滚筒平行;
所述环状带,其卷绕于所述驱动滚筒及所述从动滚筒,并通过所述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所述环状带具有支承从所述流延模流出的浓液的支承面,所述浓液从所述流延模朝向所述环状带中卷绕于驱动滚筒的部分流出,所述膜形成于所述支承面上;
膜干燥装置,其对所述膜吹送干燥风并使所述溶剂从所述膜蒸发;
剥离装置,其从所述环状带剥离所述膜;及
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所述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备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配设于所述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17.一种溶液制膜方法,其由浓液制造薄膜,该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在环状带上形成由所述浓液构成的膜,所述浓液包括聚合物及溶剂,所述环状带卷绕于驱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并通过所述驱动滚筒的旋转来移动,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从动滚筒以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设,所述环状带具有支承从所述流延模流出的浓液的支承面,所述浓液从流延模朝向所述环状带中卷绕于所述驱动滚筒的部分流出;
对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膜吹送干燥风并使所述溶剂从所述膜蒸发;
从所述环状带剥离经所述膜干燥工序的所述膜;及
利用移动方向控制装置进行所述环状带的移动方向的控制,所述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具有引导所述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配设于所述环状带所移动的环状移动路中下方部分的宽度方向两外侧。
CN201210314423.1A 2011-09-30 2012-08-30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0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6686A JP5571637B2 (ja) 2011-09-30 2011-09-30 流延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011-216686 2011-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824A true CN103030824A (zh) 2013-04-10
CN103030824B CN103030824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01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442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0824B (zh) 2011-09-30 2012-08-30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71637B2 (zh)
KR (1) KR101985543B1 (zh)
CN (1) CN103030824B (zh)
TW (1) TWI6215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6093A (zh) * 2017-04-28 2019-12-06 3M创新有限公司 被动的边缘引导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3809B2 (ja) * 2014-05-12 2016-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流延膜乾燥装置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835A (ja) * 1988-08-31 1990-03-05 Hitachi Chem Co Ltd ベルト蛇行防止用ガイドロール装置
JPH0681689B2 (ja) * 1989-08-24 1994-10-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軽量板状体の製造装置
JP2640071B2 (ja) * 1993-04-12 1997-08-13 株式会社ヒラノテクシード 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JPH10202722A (ja) * 1997-01-23 1998-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ベルト式キャスティング機のベルト蛇行制御方法
JP3593572B2 (ja) * 1997-11-13 2004-11-24 株式会社ヒラノテクシード 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JP3685362B2 (ja) * 1999-03-02 2005-08-17 北辰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搬送用無端ベルト
JP4867122B2 (ja) * 2001-09-28 2012-0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346612B (en) * 2004-06-18 2011-08-11 Fujifilm Corp Polymer film,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337928B (en) * 2004-07-16 2011-03-01 Fujifilm Corp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
JP4849927B2 (ja) * 2005-03-28 2012-0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883083B2 (ja) * 2006-04-28 2012-02-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860584B2 (ja) * 2007-09-18 2012-01-2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走行試験装置の路面直進制御機構及び路面直進制御方法
JP5010002B2 (ja) * 2009-03-19 2012-08-29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走行試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6093A (zh) * 2017-04-28 2019-12-06 3M创新有限公司 被动的边缘引导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824B (zh) 2017-04-12
KR20130035865A (ko) 2013-04-09
KR101985543B1 (ko) 2019-06-03
TWI621578B (zh) 2018-04-21
JP5571637B2 (ja) 2014-08-13
JP2013075432A (ja) 2013-04-25
TW201313592A (zh) 201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0428A (zh) 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617873A (zh) 流延膜干燥装置、流延膜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344577B (zh) 干燥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690429A (zh) 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190187B (zh) 网状物的传送方法及其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及其设备
CN102731808A (zh) 干燥装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3030824A (zh) 环状带的移动方向控制装置、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方法
JP2005238801A (ja) フィルム側端部屑の風送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731807A (zh) 滚花形成方法及装置、溶液制膜方法和聚合物膜
CN102977388A (zh) 环状带移动方向控制装置及方法、流延设备及溶液制膜法
KR101679355B1 (ko) 폴리머 필름의 성상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3709423A (zh) 溶液制膜方法
CN104513400A (zh) 溶液制膜方法及设备
JP2010158787A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性状調整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990915B (zh) 薄膜的拉伸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190808B (zh)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CN109789613A (zh) 溶液制膜方法
JP2009078487A (ja) フイ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延伸装置、溶液製膜方法
JP5696015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74153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3997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CN102990838A (zh) 金属转筒、流延装置、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