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9607B -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9607B
CN103009607B CN201110280273.2A CN201110280273A CN103009607B CN 103009607 B CN103009607 B CN 103009607B CN 201110280273 A CN201110280273 A CN 201110280273A CN 103009607 B CN103009607 B CN 103009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mould
blow needle
internal orifice
screw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0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9607A (zh
Inventor
瞿建国
乔火明
陈小功
周名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 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NATURE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NATURE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NATURE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02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9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9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9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9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9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内胆模具,两个内胆模具合模后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的下方设有一下吹针,在该空腔的上方设有一扩张型口模,该扩张型口模包括一内口模以及一套设在该内口模外部的外口模,该内口模的下端面设有一上吹针。本发明的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利用料坯口模自身的动作来实现上吹针的上拉动作。该装置通过扩张型口模释放料坯,料坯在上、下吹针的上拉或者下拉动作完成的同时,通过扩张型口模的内、外部件的相对动作来夹断料坯。通过对扩张型口模结构的改进,将上吹针与内口模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控制系统的信号控制,实现下拉动作与上拉动作的同步。

Description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虽然单头开孔的玻璃钢压力容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双头开孔的玻璃钢压力容器也有其特殊的应用场合,并且在水处理系统中,双头开孔的玻璃钢压力容器也可以扩展出很多不同的应用方法,比如软净水一体机,无需中心输水器的水处理系统等
由于传统的吹塑工艺难于实现双头塑料内胆的制作,目前用于制作双头塑料内胆的方法主要有滚塑工艺,熔接工艺等,以上两种工艺生产效率较低,不合格品率高,成本较高。另外申请号为200810035313.5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塑工艺制作双头塑料内胆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采用的吹针由于过于长、重,所以在制作长度大于500mm的内胆时存在模具过重的问题,造成取件困难,所以只能在小型号的内胆上得到应用。
由于生产效率和成本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所以双头开孔的玻璃钢压力容器的应用得不到广泛普及,目前只在大型的工业水处理场合用到。
那传统的制作单头开口塑料内胆的方法为什么不能用于制作双头开孔的塑料内胆呢?这里就牵涉到在内胆成型过程中,下吹针所必须有的下拉动作。从图1上可以看出,内胆口部的螺纹镶件8是固定在下吹针4上面的,下吹针4的动作实际上就是螺纹镶件8的动作。螺纹镶件8在模具合模以后,高压气体放出之前,需要有一个下拉的动作发生。该下拉动作能够解决螺纹镶件与料坯10之间的结合问题。如果没有这个下拉动作,经验证明,坯料10与螺纹镶件之间的结合不是很稳定,内胆的口部发生缩痕的可能性较大,从而造成次品率很高。但是该方法无法应用于双头开口的塑料内胆上:因为与下吹针对应的上吹针也要有一个上拉动作才可以。而上拉动作因为料坯口模的存在,无法再另外增加上拉油缸,于是,用吹塑工艺制作双头开口塑料内胆的工艺一直没有发展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内胆成型装置和方法无法用于双头内胆的吹制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其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内胆模具,两个所述内胆模具合模后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的下方设有一下吹针,在该空腔的上方设有一扩张型口模,其特征在于,该扩张型口模包括一内口模以及一套设在该内口模外部的外口模,该内口模的下端面设有一上吹针。
其中,该空腔的下方设有一下吹针支架,该下吹针通过一升降机构固定于该下吹针支架上;该装置还包括一同步器,该同步器与该内口模和该升降机构连接。
其中,该升降机构为一竖直汽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设有螺纹镶件的该上吹针和该下吹针置于两个所述内胆模具之间;然后由该扩张型口模向两个所述内胆模具之间注入料坯,当所述料坯在竖直平面中将该上吹针和该下吹针包覆后进行合模;然后该内口模带动该上吹针向该内胆的上端拉动,同时该下吹针向该内胆的下端拉动;之后开始释放高压空气吹制内胆,从而形成内胆并且将两个所述螺纹镶件与该内胆的两个端部结合。
本发明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利用料坯口模自身的动作来实现上吹针的上拉动作。该装置通过扩张型口模释放料坯,料坯在上、下吹针的上拉或者下拉动作完成同时,通过扩张型口模的内、外部件的相对动作来夹断料坯。通过对扩张型口模结构的改进,将上吹针与内口模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控制系统的信号控制,实现下拉动作与下拉动作的同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吹制单口内胆时螺纹镶件和下吹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在待机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下料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的上、下吹针释放高压气体并分别将设置的螺纹镶件与内胆的上、下端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内的内胆成型后开模取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内胆模具1和2,两个内胆模具1和2通过左右移动完成合模动作或者开模动作。内胆模具1和2合模后形成了用于吹制内胆的腔室。在内胆模具1和2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一半圆形缺口,当内胆模具1和2合模后在该腔室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形成有一用于容置吹针的孔。在腔室的正下方设有一下吹针4,该下吹针4通过作为升降机构的竖直汽缸(图中未示)安装于下吹针支架3上。下吹针4上螺纹连接一待与吹制后的内胆结合的螺纹镶件8。
在腔室的正上方设有一用于注入料坯的扩张型口模。该扩张型口模包括了一内口模6,该内口模6的下端形成有一环形的外坡面。在该内口模6的外部套设有一外口模5,该外口模5内壁的下端形成有一环形的内坡面。该内口模6的外坡面的坡角大于该外口模5的内坡面的坡角。该内口模6可相对该外口模5上下移动从而开始供料作业或者停止供料作业。在该内口模6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上吹针7,该上吹针7上螺纹连接另一待与吹制后的内胆结合的螺纹镶件9。
如图3所示,内口模6与外口模5的下端面相互平齐时,料坯10从两者的间隙流出,注入该腔室。随着内口模6向上移动,内口模6与外口模5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直至完全闭合。并且,随着内口模6的移动,螺纹镶件9也向上移动进一步靠近内胆的上端并与之结合。本实施例中该内口模6的下端面与该外口模5的下端面的距离约7mm的时候,上述间隙闭合将料坯切断同时螺纹镶件9与内胆的上端结合。
另外,本装置还包括一同步器,该同步器与该内口模6和竖直汽缸连接,从而控制内口模6和竖直汽缸同步动作,使得上吹针7和下吹针4能同时动作。
结合图2~6对本发明的双头塑料内胆成型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当内胆模具1和2处于待机状态时,上吹针7和下吹针4以及螺纹镶件8和9均位于内胆模具1和2之间,且螺纹镶件8和9均远离内胆模具的端部(即上端和下端)。随后,扩张型口模向内胆模具1和2之间下料,当料坯10在竖直方向将上吹针7和下吹针4均包覆起来,即料坯在竖直方向贯穿整个腔室后,内胆模具1和2相互靠拢完成合模。
合模后,内口模6向上移动从而关闭料坯的注入,并带动上吹针7和螺纹镶件9向内胆11的上端逐步靠近并结合,同时下吹针4在竖直汽缸的驱动下带动螺纹镶件8向内胆11的下端逐步靠近并结合,其后,通过下吹针4向料坯10中释放高压气体以形成内胆11。当螺纹镶件9和8均与内胆11结合后,打开内胆模具1和2便可取出内胆成品。取下内胆成品后将从内胆成品上拧下的上吹针和下吹针分别重新装上螺纹镶件后再安装至内口模和下吹针支架上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吹制作业。
其中,内胆模具1和2的驱动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其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内胆模具,两个所述内胆模具合模后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的下方设有一下吹针,在该空腔的上方设有一扩张型口模,其特征在于,该扩张型口模包括一内口模以及一套设在该内口模外部的外口模,该内口模的下端面设有一上吹针,该上吹针上螺纹连接另一待与吹制后的内胆结合的螺纹镶件,该内口模可相对该外口模上下移动从而开始供料作业或者停止供料作业,且该螺纹镶件随着内口模的移动也向上移动进一步靠近内胆的上端并与该内胆结合;
该空腔的下方设有一下吹针支架,该下吹针通过一升降机构设于该下吹针支架上,且该下吹针上螺纹连接一待与吹制后的内胆结合的螺纹镶件;
该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同步器,该同步器与该内口模和该升降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为一竖直汽缸。
3.一种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设有螺纹镶件的该上吹针和该下吹针置于两个所述内胆模具之间;然后由该扩张型口模向两个所述内胆模具之间注入料坯,当所述料坯在竖直平面中将该上吹针和该下吹针包覆后进行合模;然后该内口模带动该上吹针向该内胆的上端拉动,同时该下吹针向该内胆的下端拉动;之后开始释放高压空气吹制内胆,从而形成内胆并且将两个所述螺纹镶件与该内胆的两个端部结合。
CN201110280273.2A 2011-09-20 2011-09-20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03009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0273.2A CN103009607B (zh) 2011-09-20 2011-09-20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0273.2A CN103009607B (zh) 2011-09-20 2011-09-20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9607A CN103009607A (zh) 2013-04-03
CN103009607B true CN103009607B (zh) 2014-11-26

Family

ID=4795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0273.2A Active CN103009607B (zh) 2011-09-20 2011-09-20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9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9501A (zh) * 2017-09-29 2017-11-24 江阴市意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塑料瓶吹塑机的开合模装置
CN110220104A (zh) * 2019-05-31 2019-09-10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复合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CN112192826A (zh) * 2020-09-09 2021-01-08 上海龙达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埋嵌件的吹塑成型方法
CN113478788A (zh) * 2021-07-25 2021-10-08 肇庆高新区强宏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消音器的加工成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3787A1 (de) * 2001-01-29 2002-08-14 Roth Werke Gmbh Doppelwandiger Behälter aus Kunststoff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EP1698445A1 (de) * 2003-03-28 2006-09-06 Harald Feuerherm Verfahren zum Blasformen von Hohlkörpern aus thermoplatischem Kunststoff
CN101544051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钢压力容器的生产方法
CN20229330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3787A1 (de) * 2001-01-29 2002-08-14 Roth Werke Gmbh Doppelwandiger Behälter aus Kunststoff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EP1698445A1 (de) * 2003-03-28 2006-09-06 Harald Feuerherm Verfahren zum Blasformen von Hohlkörpern aus thermoplatischem Kunststoff
CN101544051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钢压力容器的生产方法
CN20229330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9607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9607B (zh)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N100467252C (zh) 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
CN106573406A (zh) 型坯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使用其的吹塑成型机及吹塑成型方法
CN105832542A (zh) 一种吊环一体化输液瓶(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5096A (zh) 连续吹塑成型机及其成型方法
JP5730128B2 (ja) 樹脂製容器の成形方法
CN201769341U (zh) 无胶丝式浇口套
CN205343767U (zh) 镶嵌式吹塑模具模口
CN212707950U (zh) 一种塑料瓶生产灌装设备
CN202293301U (zh) 双头开口塑料内胆成型装置
CN211078881U (zh) 一种行列机小口瓶压吹模具
JP3131610U (ja) 上下交互式瓶吹込成形機
CN207859363U (zh) 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注塑模具
CN206663776U (zh) 一种双工位吹塑机
CN202826374U (zh) 吹塑成型装置
CN209869365U (zh) 一种塑料瓶生产用模具
JP2014079893A (ja) プリフォーム冷却チューブ、プリフォーム製造装置、プリフォーム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フォーム
CN204869612U (zh) 一种用于吹瓶机进坯口的胚料预处理机构
CN202062629U (zh) 模具中板、模具和挤出机
CN102886861A (zh) 注塑模具嵌件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N104527034A (zh) 一种塑料中空制品注拉吹注塑成型注料方法及装置
CN202805617U (zh) 一种地膜吹塑机模头
CN204488030U (zh) 一种注塑吹塑双工位成型模具
CN202702597U (zh) 单片垂直出料车用油箱吹塑成型装置
CN102773997A (zh) 利用串联中空吹塑生产大型中空容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508 and No. 518 Chuansha Zhenchuan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0

Patentee after: Kai 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0 518 Chuan Da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anature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