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3371B -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3371B
CN102983371B CN201210176556.7A CN201210176556A CN102983371B CN 102983371 B CN102983371 B CN 102983371B CN 201210176556 A CN201210176556 A CN 201210176556A CN 102983371 B CN102983371 B CN 102983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battery
charge volume
voltag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65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3371A (zh
Inventor
星野昌幸
森田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83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3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电池的劣化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系统及计算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方法的目的在于更正确地计算电池的劣化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方法实现参照测量值数据库和函数信息数据库,以保存于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的函数的活性材料的量为变量,对存储于所述测量值数据库的电池电压进行回归计算的运算功能,所述测量值数据库将电池的充电量和此时产生的电池电压对应着存储,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存储表示包含于电池内的多种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

Description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本申请基于且主张2011年5月31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22965号的优先权,此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电池的劣化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电池的劣化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的研究正在进展中。例如,如日本公开公报P2011-75461所记载,利用电池单元的容量值进行电池单元的评价。
但是,在仅用容量的评价中,无法把握是正极或负极中的哪个发生劣化等更正确的状况。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实施方式,参照测量值数据库和函数信息数据库,实现以保存于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的函数的活性材料的量为变量(変数)对存储于所述测量值数据库的电池电压进行回归计算的运算功能,该测量值数据库使电池的充电量和此时产生的电池电压对应着存储,该函数信息数据库存储表示包含于电池内的多种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
根据该实施方式,更正确地计算电池的劣化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与利用了活性材料A及活性材料B的正极的充电量相对的电动势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与正极的充电量相对的电位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由电流值的增大引起的与充电量相对的负极电位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与充电时间相对的充电电压的测量值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归计算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量分配计算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动作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动作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动作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装置的动作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计算系统的构成图。
图1所示的计算系统是进行电池装置20的剩余容量的计算的计算机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计算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的计算装置10可以由根据处理功能通过LAN、因特网等通信网络将装置组合起来的计算装置群构成。
计算装置10是包括CPU100、RAM(RWM)110、通信IF120、输入IF131、显示IF141、ROM150、存储部160及计时器170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具备装载USB存储器等外部存储装置的IF(接口)。计算装置10是执行程序并进行运算的计算机。
计算装置10通过通信IF120从二次电池装置20收集电流值、电压值等数据,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运算处理。
CPU100是将预先写入到ROM150的各程序读出到RAM110,并进行计算处理的运算处理部(微处理器)。CPU100可以使功能合并而由多个CPU群(微型计算机、微型控制器)构成。另外,CPU内可以具备带有RAM功能的内置存储器。
RAM(RWM)110是CPU100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存储区域,是用作工作区域的存储器。使处理所需的数据暂时存储是优选的。
通信IF120是与二次电池装置进行数据授受的通信装置、通信单元。例如,有路由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IF20与二次电池装置20的连接如有线通信般记载,但可以替换为各种无线通信网。另外,通信IF20与二次电池装置20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能够单方向或双方向通信的台数的网络来进行的方式。
输入IF130是连接输入部131和计算装置10的接口。可以具有将从输入部131发送来的输入信号转换并转换为CPU100能够识别的信号的输入控制功能。本IF作为端子等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直接与计算装置内的布线连接。
输入部131是计算机装置通常具备的各种键盘、按钮等进行输入控制的输入装置、输入单元。此外,也可以具有通过识别人发出的声音而作为输入信号识别或检测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计算装置10的外部,但也可以是组装到计算装置中的方式。
显示IF140是连接显示部141和计算装置10的接口。可以从CPU100经由显示IF141进行显示部130的显示控制,也可以通过绘图板(graphic board)等进行描绘处理的LSI(GPU)进行显示控制。作为显示控制功能,例如有将图像数据解密的译码功能。也可以是不使用IF而直接连接至计算装置10内部的方式。
显示部141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输出装置、输出单元。此外,也可以具有发出声音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计算装置10的外部,但也可以组装到计算装置10的内部。
ROM150是保存回归计算程序151和劣化度计算程序152的程序存储器。利用不能进行数据写入的非一次性存储介质是优选的,但也可以是能够随时进行数据的读出、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介质。此外,也可以保存将图像数据在显示部141上显示为人能够识别的文字或图案的显示程序、通过通信IF120向终端30配送电池的劣化信息等内容的程序、每隔预先确定的时间将所取得的数据存储到存储部160的信息登记程序等。
回归计算程序151是使CPU100实现计算构成电池装置20的各电池单元中的每个单元或每个电池组的正极的容量值、负极的容量值、内部电阻值的功能的单元。例如,计算(解析)以下的七个值,(1)构成正极的活性材料A的容量,(2)构成正极的活性材料B的容量,(3)负极的容量,(4)构成正极的活性材料A的充电量,(5)构成正极的活性材料B的充电量,(6)负极的充电量,(7)内部电阻值。
(算式1)
利用这些值,计算充电电压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特性、正极的电位相对于充电量及或负极的电位相对于充电量特性。具体的动作在后阐述。
回归计算程序151由与以下的各算式相对应的程序群构成。另外,关于各程序的顺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充电电压V用电池的起电压(起電圧)Ve、内部电阻的电压VR根据下面的算式2求出。
Vc=Ve+VR                (算式2)
电池的起电压Ve用正极的电位Ec及负极的电位Ea根据下面的算式3求出。
Ve=Ec-Ea                (算式3)
正极和负极的电位用充电量(q)、初始状态下的正极的容量Qic及初始状态下的负极的容量Qia根据算式4、算式5求出。
Ec=fc(q/Qic)                        (算式4)
Ea=fa(q/Qia)                        (算式5)
这里,对以多种活性材料构成正极或负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如图3所示,各种活性材料的电动势示出了不同的特性。计算混合了活性材料A(例如,锰酸锂)和活性材料B(例如,钴酸锂)的复合正极的起电压相对于充电量的特性。计算出的特性图示后如图4。
活性材料A的正极的电位EcA、活性材料B的正极的电位EcB用初始状态的活性材料A的容量QicA、初始状态的活性材料B的容量QicB、活性材料A的充电量qA及活性材料B的充电量qB并存在算式6、算式7、8、9的关系(图3)。
EcA=fcA(qA/QicA)                       (算式6)
EcB=fcB(qB /QicB)                      (算式7)
fcA(qA/QcA)=fcB(qB/QcB)                (算式8)
q=qA+qB                                (算式9)
因此,混合正极的电位Ec用活性材料A的正极的充电开始时的容量qA、活性材料A的正极的充电量QcA或活性材料B的正极的充电开始时的容量qB及活性材料B的正极的充电量QcB根据算式10求出。
Ec=fc(q/Qic)=fcA(qA/QcA)=fcB(qB/QcB)
(算式10)
另外,活性材料A的正极的电位EcA和活性材料B的充电量qB是各活性材料表面的电位。因此,活性材料内的锂离子的分布根据活性材料内的锂离子的扩散电阻而变化,所以认为充电量与起电压的关系根据充电电流而变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于正极的活性材料及使用于负极的碳类活性材料中,活性材料内的扩散电阻小,因此作为即使充电电流变化,充电电流与起电压的关系也不会大幅变化的活性材料对待。
另一方面,当在负极中将利用了如钛酸锂的扩散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为活性材料利用于负极时,如图5所示,充电量与起电压的关系根据电流值大幅变化,因此不进行与正极同样的近似。
因此,负极电位Ea以算式11表示。
Ea=fa(q/Qia,I/Qia)                        (算式11)
另外,内部电阻的电压VR用充电电流I和内部电阻R(q)根据算式12、13求出。
VR=R(q)×I                        (算式12)
q=∫Idt                           (算式13)
也就是说,算式2表示为,
Vc=fc(q/Qic)-fa(q/Qia,I/Qia)+R(q)×I
(算式2A)
这样,充电电压与活性材料的起电压特性及内部电阻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关关系。接下来,以活性材料的容量及内部电阻为变量,关于充电电压相对于充电量的特性曲线进行回归计算,计算并决定活性材料的容量及内部电阻。
劣化度计算程序152是使CPU100实现根据通过执行回归计算程序151求出的活性材料的容量和内部电阻的值来计算电池装置20的劣化度的功能的单元。
以各活性材料的容量和内部电阻为变量,将求出劣化度的函数事先存储于函数信息DB163,从函数信息DB163读出函数并对通过本程序得出的各活性材料的容量和内部电阻进行比较,来计算劣化度。
例如,在事先存储容量和内部电阻的基准值,并且通过本程序得到的容量或内部电阻的值比基准值小时,判断为劣化到无法使用的程度,或者也可以根据使用用途,事先存储根据容量和内部电阻值来运算的劣化指标的运算方法(函数),将利用通过本程序得到的容量和内部电阻运算出的劣化指标作为劣化度提示。
存储部160是硬盘驱动器(HDD)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此外,不限于非易失性的存储单元,可以利用闪存器等半导体存储器,也可以是组合了这些半导体存储器和HDD的方式的存储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ROM150和存储部160作为不同的存储介质的方式记载,也可以将ROM和存储部合并而作为一个存储部、存储单元。
存储部160保存计测值DB161、计算结果DB162及函数信息DB163。此外,还存储CPU100的计算处理所需要的数据。
测量结果DB161对计测出的电池装置20的电流值、电压值等测量数据每隔预先确定的测量间隔存储数据。例如,将所保存的数据以表形式保存。若进行图示,则绘出如图6所示的图。与所保存的测量结果有关的数据在执行回归计算程序151时利用。
计算结果DB162保存通过执行回归计算程序151的CPU100计算出的值。保存后的值可以由CPU100读出并通过显示IF140显示在显示部141上。也可以是代替本存储单元,存储在云计算系统内的计算装置10外部的存储介质中的方式。
另外,函数信息DB163存储如图4所示那样表示正极电位和充电量的关系的函数、表示图5所示的负极电位与充电量的关系的函数及值。这些表示图5所示的负极电位与充电量的关系是,随着电流值的增大,负极电位相对于充电量变得恒定的区域变少。本函数信息在评价正极、负极的劣化度时利用。
另外,也保存有求出正极、负极相对于充电量的电位时的数据。在正极或负极由多种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保存有与各材料中的每种材料相对应的函数。
计时器170是用于计测时间的时钟。CPU100利用计测出的时刻进行电流值、电压值的计测及保存。计算装置10可以是代替计时器170通过网络取得时间的方式,也可以是根据计时器170的计测和从网络获得的时刻来计算时刻的方式。
电池装置20是具备电池和计测电池的电流值、电压值等的控制电路的装置。电池中能够利用各种二次电池。例如,通过VTM21进行电压检测,通过电压检测电路602检测电压。
终端30是装载了上述电池装置20的车辆或定置形电池装置。是包括CPU300、RAM(RWM)310、通信IF320、输入IF331、显示IF341、ROM350、存储部360、计时器370及蓄电池38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具备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381、在从蓄电池对马达383送电时进行直流-交流转换的变流器382。另外,也可以代替对终端30内进行控制的CPU100而使用可编程控制器385。
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与计算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另外,也可以通过CPU100和CPU300分割着执行各程序的执行。蓄电池380是电池装置20。
接着,主要参照图7、图8对具体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为了简单,充电电流值结合定电流充电的情况进行记载。充电电流值无需是一定值,但出于测量误差及计算误差较少的观点,定电流充电下的测量是优选的。
另外,内部电阻值作为相对于充电量q不变化的电阻值对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对各单元中的每个单元测量了电压的情况。在对如电池组般具有多个单元的电池模块使用本计算方法的情况下,因为各单元中的每个单元的劣化的进展状况都不同,所以对每个单元测量充电电压的时间变化是优选的。(步骤S101)。
这样,将测量到的充电电压保存在测量结果DB161中。在从充电开始到到达充电终止电压为止的充电时间tc期间得到N个测量值。刚刚充电之后是过渡期,充电电压尚未稳定,因此在该过渡期ts期间得到的ns个数据未用在用于计算活性材料的容量及内部电阻的回归计算中。
计算装置10取得各单元的充电电压的测量值。将所取得的值暂时保存在RAM110或存储在存储部160中。
CPU100根据ROM150执行回归计算程序151,并通过回归计算对非线性微分方程式的解进行解析(步骤S102)。
因为是进行定电流充电,所以从充电开始起的充电量qc根据算式13求出:
qc=I·t
这样,得到与充电量q对应的测量电压、测量值(V1,qc1),(V2,qc2),…,(VN,qcN)。
CPU100将得到的值暂时保存在RAM110中或存储在存储部160中。
用上述测量值进行回归计算。在进行回归计算时使用的残差平方和以下式表示。
S = Σ n = ns + 1 N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c ) - f a ( ( q cn + q 0 a ) / Qa , I / Qa ) ) ) 2 (算式14)
充电开始时的正极的充电量
充电开始时的负极的充电量
充电开始时的充电量在回归计算时是未知数,所以上述充电开始时的正极的充电量及负极的充电量也是未知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为活性材料A和活性材料B的复合正极的情况下,回归计算的未知数为,
(算式15)。
因此,求出下面的联立方程式的解(步骤S1022)。
∂ S / ∂ Q cA = 0 ∂ S / ∂ Q cB = 0 ∂ S / ∂ Q a = 0 ∂ S / ∂ q 0 cA = 0 ∂ S / ∂ q 0 cB = 0 ∂ S / ∂ q 0 a = 0 ∂ S / ∂ R = 0
(算式16)
作为初始值,利用适当的值,例如上次测量时的值(步骤S1021)。
∂ S / ∂ Q cA = 0 ∂ S / ∂ Q cB = 0 ∂ S / ∂ Q a = 0 ∂ S / ∂ q 0 cA = 0 ∂ S / ∂ q 0 cB = 0 ∂ S / ∂ q 0 a = 0 ∂ S / ∂ R = 0 (算式17)
下面的步骤的各值以下式求出(步骤S1023)。
Q cA ← Q cA + δQ cA Q cB ← Q cB + δQ cB Q a ← Q a + δQ a q 0 cA ← q 0 cA + δq 0 cA q 0 cB ← q 0 cB + δq 0 cB q 0 a ← q 0 a + δq 0 a R ← R + δR (算式18)
此时,
(算式19)
求解下式而获得。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牛顿法进行说明,但可以用马奎特(Levenberg-Marquardt)法等其他数值解析法代替牛顿法。
(算式20)
反复运算,直到求得的值满足以下的收敛条件(收敛半径)(步骤S1024,步骤S1025)。
&delta;Q cA < &delta; QcA &delta;Q cB < &delta; QcB &delta;Q a < &delta; Qa &delta;q 0 cA < &delta; q 0 cA &delta;q 0 cB < &delta; q 0 cB &delta;q 0 a < &epsiv; q 0 a &delta;R < &delta; R (算式21)
这样,反复运算后的结果保存在存储部160中(步骤S103)。
接着,CPU100接下来执行劣化度计算程序152。
通过对由上述回归计算程序151计算出的容量及内部电阻和预先存储的劣化基准进行比较或通过预先存储的运算方法(函数),用容量和内部电阻来计算劣化度(步骤S104)。
CPU100执行显示程序等显示控制单元并将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41上。
另外,也可以是将在步骤102中运算处理过的充电电压和内部电阻直接原样地显示在显示部141上的方式。
接着,例示出步骤S1022的运算处理。
第一,在正极或负极为单极的情况下,例如对算式27的第3列第3行求解后,成为
&PartialD; 2 S &PartialD; Q a 2 = &PartialD; 2 &PartialD; Q a 2 &Sigma; n = ns + 1 N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Q a , I / Q a ) ) - R &times; I ) 2
= &Sigma; n = ns + 1 N &PartialD; 2 &PartialD; Q a 2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Q a , I / Q a ) ) - R &times; I ) 2 (算式22),利用小变动(小変異)ΔQc计算微分,而成为,
&Sigma; n = ns + 1 N &PartialD; 2 &PartialD; Q a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Q a , I / Q a ) ) - R &times; I ) 2
= &Sigma; n = ns + 1 N (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R &times; I ) 2 &delta;Q a 2
- 2 (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 I / ( Q a ) ) ) - R &times; I ) 2 &delta;Q a 2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R &times; I ) 2 &delta;Q a 2 ) (算式23)。
同样地,对第1行第7列的算式计算后,表示为
&Sigma; n = ns + 1 N &PartialD; 2 &PartialD; Q a &PartialD; R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Q a , I / Q a ) ) - R &times; I ) 2
= &Sigma; n = ns + 1 N (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 R + &delta;R ) &times; I ) 2 4 &delta;Q a &delta;R
- ( ( V n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 R - &delta;R ) &times; I ) 2 4 &delta;Q a &delta;R
- ( ( V n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 R + &delta;R ) &times; I ) 2 4 &delta;Q a &delta;R
( ( V n - ( f c ( ( q cn + q 0 c ) / Q c ) - f a ( ( q cn + q 0 a ) / ( Q a - &delta;Q a ) , I / ( Q a - &delta;Q a ) ) ) - ( R - &delta;R ) &times; I ) 2 4 &delta;Q a &delta;R ) (算式24)。
对其他项也同样进行计算。
接着,利用图10对正极为复合件的情况的步骤S1022的运算的前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设定初始值(步骤S10211)。
qcn←qcns+1、qA,qB
接着,对qA、qB生成联立方程式,并求出解(步骤S10212,S10213)。
&PartialD; f cA ( q An / Q cA ) &PartialD; q &delta;q A - &PartialD; f cB ( q Bn / Q cB ) &PartialD; q &delta;q B = - f cA ( q An / Q cA ) + f cB ( q Bn / Q cB )
[ A c ] = &PartialD; f cA ( ( q An + q 0 cA ) / Q cA ) &PartialD; q &PartialD; f cB ( ( q Bn + q 0 cB ) / Q cB ) &PartialD; q 1 1
( B c ) = - f cA ( ( q An + q 0 cA ) / Q cA ) + f cB ( ( q Bn + q 0 cB ) / Q cB ) q cn - q An - q Bn (算式25)
接着,判定解是否落入预先确定的收敛半径内(步骤S10214)。
&delta;q A < &epsiv; q A and &delta;q B < &epsiv; q B (算式26)
未落入的情况下,设定新的初始值,并求出qA、qB(步骤S10215)。
落入的情况下(步骤S10214为是),进行对下一测量点的计算(步骤S10216,S10217)。
得到的解以下式表示。
q cns + 1 q Ans + 1 q Bns + 1 q cns + 2 q Ans + 2 q Bns + 2 . . . . . . . . . q cN - 1 q AN - 1 q BN + 1 q cN q AN q BN
(算式27)
这里,正极电压能够取得为:
(qAns+1qAns+2…qAN)        (算式28)。
该数列可以记载为
q Ans + 1 ( Q cA , Q cB , q 0 cA , q 0 cB ) q Ans + 2 ( Q cA , Q cB , q 0 cA , q 0 cB ) . . . q AN ( Q cA , Q cB , q 0 cA , q 0 cB ) (算式29)。
于是,若对进行例示,则成为
(算式30)。对于关系到其他的正极的项也可以同样地求出。
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计算正极的电位、负极的电位及充电电压。
这样,通过更精密地求出正极的电池、负极的电位,能够检测仅用充电电压的劣化判断无法判断的仅正极、负极的劣化在进展的情况,所以能够进行更正确的劣化判定。
进而,通过根据电池的特性使一部分值一定,也能够实现处理的高速化。
<变形例>
参照图10至图1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图10、11中,在终端30内具备计算装置10。在此情况下,无需在上位侧设置服务器,就能够执行通信网络1的信息通信量的降低。
在图12中,是计算设备通过因特网及通信机汇集终端30的信息并在计算装置10评价电池状态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数据的一元管理,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电池状态的评价。另外,对可靠性的保持也是有益的。
在图13中,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来自终端30的电池信息的收集。在电池特性的计算中能够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是优选的。
在图14中,是在快速充电器等充电器中具备计算装置10的实施方式。
虽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不意欲限定发明的范畴。当然,本文中所描述的新颖的方法和系统可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具体化,而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对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系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更改。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意在涵盖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及精神的这些方式或修改。

Claims (17)

1.一种计算方法,使计算电池电压的计算装置实现运算功能,包括:
参照测量值数据库和函数信息数据库,以保存于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的函数的活性材料的量为变量,对存储于所述测量值数据库的电池电压进行回归计算,所述测量值数据库将电池的充电量和此时产生的电池电压对应着存储,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存储表示包含于电池内的多种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还以所述电池的内部电阻值和根据充电电流值求出的从所述电池的充电开始起的到测量时为止的充电量为变量,计算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的时间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还以活性材料的充电量的变化量为变量,计算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的时间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流值是定电流充电时的电流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括含有多种活性材料的正极及/或含有多种活性材料的负极,
参照保存所述活性材料的电位-充电量特性的函数信息数据库,计算含有所述多种活性材料的正极的正极电压及/或含有所述多种活性材料的负极的负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计算构成电池的各电池单元中每个电池单元或每个电池组的正极的容量值、负极的容量值、内部电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出构成正极的第一活性材料的容量、构成正极的第二活性材料的容量、负极的容量、构成正极的第一活性材料的充电量、构成正极的第二活性材料的充电量及负极的充电量的值,并利用这些值计算充电电压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特性、正极相对于充电量的电位特性及/或负极相对于充电量的电位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负极中用钛酸锂作为活性材料。
9.一种计算装置,包括:
测量值数据库,将电池的充电量和此时产生的电池电压对应着存储;
函数信息数据库,存储表示包含于电池内的多种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以及
运算单元,参照所述测量值数据库和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以保存于所述函数信息数据库的函数的活性材料的量为变量,对存储于所述测量值数据库的电池电压进行回归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括含有多种活性材料的正极及/或含有多种活性材料的负极,
所述运算单元还参照保存所述活性材料的电位-充电量特性的函数信息数据库,计算含有所述多种活性材料的正极的正极电压及/或含有所述多种活性材料的负极的负极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负极中用钛酸锂作为活性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计算构成正极的第一活性材料的容量、构成正极的第二活性材料的容量、负极的容量、构成正极的第一活性材料的充电量、构成正极的第二活性材料的充电量及负极的充电量的值,并用这些值计算充电电压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特性、正极相对于充电量的电位特性及/或负极相对于充电量的电位特性。
13.一种电池状态评价用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测量值存储单元,将电池的充电量和此时产生的电池电压对应着存储;
函数存储单元,存储表示包含于电池内的多种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以及
运算单元,以存储于所述函数存储单元的函数的活性材料的量为变量,对存储于所述测量值存储单元的电池电压进行回归计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状态评价用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值存储单元包括根据电池的通电电流求出所述电池的充电量的单元,所述运算单元将电池的内部电阻作为未知数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状态评价用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储于所述函数存储单元的函数除了活性材料的充电量以外,还以活性材料的充电量的变化量为变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状态评价用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值存储单元存储对电池进行定电流充电时的电池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状态评价用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函数存储单元关于在正极或负极任一个中含有多种活性材料的电池,按其每种活性材料存储函数。
CN201210176556.7A 2011-05-31 2012-05-31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Active CN102983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2965A JP5889548B2 (ja) 2011-05-31 2011-05-31 電池劣化算出装置
JP122965/2011 2011-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371A CN102983371A (zh) 2013-03-20
CN102983371B true CN10298337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51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6556.7A Active CN102983371B (zh) 2011-05-31 2012-05-31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30482B1 (zh)
JP (1) JP5889548B2 (zh)
CN (1) CN102983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9241B2 (ja) 2013-02-04 2017-11-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性能推定方法および電池性能推定装置
JP2014190763A (ja) * 2013-03-26 2014-10-06 Toshiba Corp 電池寿命推定方法及び電池寿命推定装置
US9742042B2 (en) * 2013-11-23 2017-08-22 Hrl Laboratories, Llc Voltage protec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of batteries with reference electrodes
JP6151163B2 (ja) * 2013-12-06 2017-06-2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状態算出装置および電池状態算出方法
JP6251091B2 (ja) 2014-03-17 2017-12-20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内部状態算出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内部状態算出方法
JP2015178963A (ja) * 2014-03-18 2015-10-08 株式会社東芝 算出装置及び算出方法
JP6411538B2 (ja) * 2014-11-05 2018-10-24 東芝インフラ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予測システム、予測プログラム、予測装置
CN107431255A (zh) 2015-09-15 2017-12-01 株式会社东芝 蓄电池控制装置、控制方法、程序、蓄电系统、电力系统
JP2018046667A (ja) 2016-09-14 2018-03-22 株式会社東芝 充電パターン作成装置、充電制御装置、充電パターン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6567582B2 (ja) 2017-03-08 2019-08-28 株式会社東芝 充放電制御装置、使用条件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6982445B2 (ja) 2017-09-20 2021-12-17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評価装置、電池制御装置、電池評価方法、電池評価プログラム、制御回路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6672351B2 (ja) * 2018-02-13 2020-03-25 株式会社東芝 算出装置及び算出方法
CN108650322B (zh) * 2018-05-16 2020-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6985998B2 (ja) 2018-09-12 2021-12-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電池状態推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制御回路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7039499B2 (ja) * 2019-01-04 2022-03-22 株式会社東芝 内部状態推定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電池制御装置
CN109895717B (zh) * 2019-01-30 2020-04-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驻车空调器、车辆电池的寿命预警方法及系统
JP7235852B2 (ja) 2019-09-06 2023-03-0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21048663A (ja) 2019-09-17 2021-03-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制御装置、充放電システム、駐車場システム、二次電池リユースシステム、電池制御方法、及び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191873B2 (ja) 2020-01-17 2022-12-19 株式会社東芝 充放電制御装置、充放電システム、充放電制御方法及び充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30333165A1 (en) 2020-08-04 2023-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orage battery internal state estim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battery internal state estimation method
JP7387660B2 (ja) 2021-02-10 2023-11-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の診断方法、電池の診断装置、電池の診断システム、電池搭載機器及び電池の診断プログラム
JP2022139620A (ja) 2021-03-12 2022-09-2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の診断方法、電池の診断装置、電池の診断システム、電池搭載機器及び電池の診断プログラム
JP2022141067A (ja) 2021-03-15 2022-09-29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の情報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JP7395540B2 (ja) 2021-06-01 202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の劣化判定方法、電池の劣化判定装置、電池の管理システム、電池搭載機器、及び、電池の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CN114062891A (zh) * 2021-10-11 2022-02-18 深圳市德斯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芯片用算力测试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3325A (zh) * 2005-09-16 2008-08-1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劣化判定方法、二次电池劣化判定装置、及电源系统
CN101542821A (zh) * 2007-01-11 2009-09-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的劣化检测方法及劣化抑制方法、劣化检测器及劣化抑制器、以及使用了这些器件的电池组、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0507A (ja) * 1998-07-28 2000-02-18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蓄電池劣化判定装置及び蓄電池劣化判定方法
JP3470098B2 (ja) * 2000-11-28 2003-11-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容量推定方法、劣化判定方法および劣化判定装置ならびに劣化判定機能を具備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JP3743704B2 (ja) * 2000-09-25 2006-02-08 Nec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4107567B2 (ja) * 2002-04-18 2008-06-25 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劣化診断方法及びその劣化診断方法を内蔵した装置
JP2004063394A (ja) * 2002-07-31 2004-0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4788307B2 (ja) * 2005-11-17 2011-10-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入出力可能電力推定装置
JP4468387B2 (ja) * 2007-02-05 2010-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JP4884404B2 (ja) * 2007-09-07 2012-02-29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内部情報検知方法及び装置
JP4561859B2 (ja) * 2008-04-01 2010-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US8374807B2 (en) * 2008-11-13 2013-02-12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detects state of charge (SOC) of a battery
JP4744622B2 (ja) * 2009-07-01 2011-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5475385B2 (ja) 2009-09-30 2014-04-16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の特性評価装置および車両および充電器
JP5493657B2 (ja) * 2009-09-30 2014-05-14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池装置並びに蓄電池の電池状態評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2918411B (zh) * 2010-06-07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充电状态推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3325A (zh) * 2005-09-16 2008-08-1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劣化判定方法、二次电池劣化判定装置、及电源系统
CN101542821A (zh) * 2007-01-11 2009-09-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的劣化检测方法及劣化抑制方法、劣化检测器及劣化抑制器、以及使用了这些器件的电池组、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51806A (ja) 2012-12-20
CN102983371A (zh) 2013-03-20
EP2530482A2 (en) 2012-12-05
EP2530482B1 (en) 2024-03-20
EP2530482A3 (en) 2018-01-03
JP5889548B2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3371B (zh) 计算方法、计算系统、计算装置
US9213070B2 (en) Calculation method, calculation system, and calculation apparatus
US10557892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state estimation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state estimation method
CN110927605B (zh) 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US101014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battery
US20190198938A1 (en) Battery safety evaluation apparatus,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battery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ontrol circuit,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KR101510607B1 (ko) 배터리 충전 표시 방법, 배터리 충전 모니터링 장치, 충전가능 배터리, 및 제조 물품
CN101809456B (zh) 用于估计电池的长期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US201102084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cell deterioration i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or battery
US20080249725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determining an estimated combined battery state-parameter vector
TW201702623A (zh) 用於測定鋰硫電池之健康狀態及充電狀態的方法及裝置
CN104698385A (zh) 电池状态计算装置和电池状态计算方法
WO2016208251A1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6110771B2 (ja) 劣化量算出装置、劣化量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64935B (zh) 電池模組
EP2206191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long term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y
CN109991545A (zh) 一种电池包电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801215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104669A (ko) 배터리 검사 장치 및 배터리 검사 장치 제어방법
Tudoroiu et al.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and a PI observer for state estimation of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A case study
CN117148177A (zh) 电池动态一致性评价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armananda et al. Underpinnings of Multiscale Interactions and Heterogeneities in Li‐Ion Batteries: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to Cell Format
Lee et al. Evaluating battery aging on mobile devices
Kuo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the coulombic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fade of LiFePO4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aging conditions
CN113625183B (zh) 一种电池包寿命预测方法及电池包模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